第一篇:教师心理健康及案例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及案例分析[转]
案例一:评职称这么难
一位有几十年教龄的农村初中英语女教师,因为大专文凭,所以在今年的评职称中遭遇失败。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申请高级教师了。去年,通过了普通话、计算机考试,但是因为论文不合格而遭淘汰。今年论文通过,但又因不够本科标准而失败。“我已经45岁了,我想我已经没有机会评上高级教师了。”她边哭边说,“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的青春和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丈夫因为我不关心他、不顾家而离开了我。现在评职称又失败,我觉得我的努力都白费了。辛勤工作换来了什么?我觉得命运待我不公,难道学生的优异成绩抵不上一纸文凭?评职到底是看工作能力还是其他条件?”
诊脉:有20%的教师认为评职失败是自己在工作中曾经遇到过的最大的心理挫折,排在“领导不正确的评价”、“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同事之间不正当的竞争”之后,位于第四名。虽然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但引起教师心理挫败感的,不是经济损失,而是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减压处方:
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学生的成绩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评职是特殊的评价方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评职失败并不能说明教学能力差,评职成功也不代表教学成功。
案例二:想到上课就心慌
王老师是去年9月走上工作岗位的。带学生军训时,他的工作热情特别高,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积极主动地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但开学后才给学生上了几次课,就被学生起了一个绰号“噢老师”。他上课时每讲一句话就会“噢”一下,如“今天的课噢,是讲立体几何的圆锥体噢。先自己预习一下,有问题的话请提出来噢。” 被学生嘲笑后,陈老师很注意自己的语言,但有时难免会带出一两个。学生就是不体谅他,上课专挑毛病,不认真听讲,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弄得他越来越怕上班、怕见学生、怕上讲台。每天备课至深夜,但就是觉得课备不好。有一次,在超市买东西,因为看见自己的学生也在超市,就转身逃走了。
诊脉:王老师的困境看似语言障碍,但实质是他的教学效能受到了打击。在工作中,因为语言缺陷,没有赢得学生的尊重。加上处理师生关系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没有取得好成绩。这一连串的失败严重地降低了陈老师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并产生害怕学生、恐惧上课的感觉。
减压处方:
要点不在语言障碍上,而是要制定计划,整体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其次要多与学生沟通。为了上好一节课,还要在课内课外主动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化解师生矛盾,增加师生友情。
案例三:我不想当“雷母”
年轻的初中女教师小琴,教英语,有一个4岁可爱的女儿,丈夫在乡政府工作。工作家庭都让人羡慕。“从女儿出生以后,我的脾气变化很大。原来热情活泼,现在却很容易激动,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火。只要学生不听话或女儿调皮我就会很生气。” 为了她的脾气,还经常与丈夫发生矛盾,伤害夫妻感情。有一天晚上,女儿在看电视,她让女儿早点睡觉,因为还有学生的试卷要批改。女儿不肯上床大闹起来,她就顺手拿起尺子,打女儿的屁股,丈夫来劝说,边夺尺子边骂她“狠得像后娘”。她对学生的严格,在学校里也是出了名的。学生上课不准讲一句无关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单词要求全部听写出来,错一个单词罚抄10遍等等。“我做事喜欢尽善尽美,也要求学生尽力而为。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如果不对他们严格要求,就会耽误他们成才。”但是,学生似乎并不领她的情,因为她批评学生声音大,好似雷声震动,而背地叫她“雷母”。事后,她有时也会后悔、内疚,觉得自己“下手”太狠,不给别人留面子。
诊脉: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是问题关键。抚养年幼女儿的重压、过分严格求完美的性格特点、处理问题不灵活、在矛盾面前不善于自我调节等使她的脾气越来越糟。而教师的职业又必须使教师的情绪具备成熟而稳定的特点。
减压处方:
学习并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如①转移注意力。②心理移位,即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③学会制怒,“把舌头放在嘴里转10圈”再说话。④合理释放,如找朋友诉说、谈心,到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等。⑤升华,把愤怒、冲动等消极情绪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案例四:50岁不到我准累死
张老师年逾三十,有一个5岁的上幼儿园的女儿,是一所初中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同时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每天天还没亮,张老师就得起床,准备早餐,然后叫醒女儿,哄她穿衣、梳洗、吃完早饭,自己才能胡乱吃几口。去学校以前,必须骑自行车飞奔近30分钟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几乎每天都最早一个把女儿交给老师,再急匆匆赶到学校。学校里又有一大堆麻烦事等着处理:堆积如山的作业本需要批改,学生考试成绩太低你得找他谈话,公开课做课件让你晕头转向,竞赛只许拿大奖不然校长要批评你,忙完学校的事回到家还得熬夜备课„„教师那么一点微薄的工资,又让她捉襟见肘。半夜起来的内心独白是:
——“五十岁不到,我准累死。”
——“我能提早退休那该多好啊。”
——“这样的生活,何时是盼头。”
诊脉:教师的工作紧张、繁重而琐碎。加上家庭负担重就更容易产生倦怠、厌烦的心理,这与每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
减压处方:
1.经常看到生活的积极面。2.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3.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
积极性。要有意识地选拔、培养一支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协助教师把工作做好。另外,在家庭中,也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逐渐成长,家长的负担就会越来越轻。
案例五:家长咋不理解我
华老师,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责任心特别强,如果有一位学生成绩没有达到她的标准,就认为“教不严,师之惰”。但今年,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她发现班上有一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有时还买零食、玩具等让其他同学代做。华老师感到问题严重,就联系家长来校商议。谁知这名学生很怕家长,见老师要向家长“告”他的状,就躲在外面不回家了。结果家长发动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四处寻找,终于在晚上十点多找回孩子。家长为此很怨恨华老师。华老师则很着急,要求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并且每天监督孩子把作业做完。家长认为华老师是推卸责任,没有能力管他们的孩子。华老师听了又气又急又无奈。眼看这学生不做作业,拖班级后腿,影响班里另外几个学生乘机不做作业,无法与家长沟通,得不到校方的支持。
诊脉:华老师在布置作业时缺乏弹性,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养成了居高临下、教育、命令、责备的谈话方式,使家长难以接受,甚至引起反感。遇到矛盾,与家长就更难沟通了。而她追求完美的价值观是导致家校矛盾的根本原因。
减压处方:
一要改变认知方式,接纳各种“不完美”的学生。二要提高沟通能力,以倾听、交流、协商、平等对话等争取家长配合。三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教育,便每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第二篇: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中学生抑郁情绪调适与训练案例分析
含山一中
任立兵
案例陈述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班长陶晓蕊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班级工作没有从前那么主动了,几次单元测验成绩都比以前差。几位科任老师也不约而同地跟我反映,她上课总是闷闷不乐,忧郁寡欢,好像有无限烦恼似的,不仅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老师叫她,她也心不在焉,好像有什么心事。
在耐心的询问、周密调查之后,我找到了两条令她情绪不佳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学习方面的原因。在七年级上期末考试之前,她给自己定了要考进班级前3名,年级前10名的目标,结果她只名列第8名,年级22名。为此她还哭了一场。后来,提到学习,她的心情就非常不好。另一个原因是人际关系上的原因。升入初中后,为了帮助学习成绩较差、纪律状况不佳的同学尽快进步,我班开展了“一帮一”活动。我安排她帮助同桌的男生。那个男生经常向她请教,有时还去她家里请教,耽误了她不少学习时间。最令她烦恼的是,纪律班长几次批评她违反自习课纪律,起不到班干部的模范作用。同学们也嘲笑她没有帮助同学,倒让别人给“帮助”了。就这样,她觉得左右为难,有口难辩,烦得很,对同桌、同学,自己都不满。就这样,她整天悲观失望,缺乏活力,还经常头痛、头晕、失眠,没有食欲,体力衰退,尤其是情绪比较忧郁。
分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快乐,然而人生中总会有逆境,显示与理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冲突和矛盾,面临这种境遇,人的心理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悲哀和抑郁。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体验过悲哀的感觉,它虽然是人感到不快乐,但其中却蕴含着积极的因素。而抑郁则不同,它只会是人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状态,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行动迟缓,甚至丧失信心,从而把人彻底击垮。
看到班级这位原本处处优秀的班长此时的表现,我可真是心急如焚啊。怎么办?我首先稳定好自己的情绪,跟一些有经验老教师交流,上网查阅资料,以找到解决的办法。后来,我又进一步了解到有关抑郁情绪的相关知识。
抑郁一直被心理学家认为是精神病学中的“普通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失调症。表现为少言寡语,孤独沉默,对中卫的一切事物失去兴趣,总是过分自责,遇事总往坏处想,一点细小的过失也会带来无穷的烦恼。在大多数人身上,抑郁像其他情绪一样,只是偶尔、短暂地出现,难题解决了,抑郁情绪也会随之消失。如果悲伤、忧虑的情绪长期存在,就容易导致抑郁症,对人的危害是极大的。
抑郁情绪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几大的影响。抑郁的孩子因常感到忧郁哀伤,不会主动交朋友,甚至别人主动接近时他也会逃避。由于在别的孩子眼中这种拒绝的信号,以致于处处被排斥或忽视,而使得其养成孤独、怯懦的性格。抑郁对青少年的另一个影响就是课业。它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减弱记忆力,干扰解决为题的能力,并降低思维效率,从而使学生难以完成学习活动。
真是太好了,这些症状不正是在她身上最鲜明的表露吗。那么,怎么样去医治这位深得我信任的班长呢?于是我深入,寻找医治手段。
方法
那么,怎么样才能远离抑郁,保持乐观呢?
远离抑郁,首先要客观地分析自己所忧虑的事儿。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候感到情绪异常烦躁,但还说不出为什么。事实上,这时就应该静下心来,剖析一下忧虑的根源,这对减轻忧虑会大有裨益的。
美国学者卡耐基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四步消除忧虑法”,即当你产生忧虑时,应该从一下四个方面着手分析:
1、我忧虑的是什么?
2、现实状况下,我能怎么办?
3、我决定怎么办?
4、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做?
其实,这四步就是告诉我们在忧虑时应注意冷静地进行心理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找出原因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加以调节和解决。
其次,还应该加强个性锻炼,培养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过:“生活好比以免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积极的结果来自于积极的心态,只有保持乐观心态对待生活的人,才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失意和烦恼,不为抑郁所困。此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
1、宣泄法
学会奖自己的忧伤、痛苦以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要敢于把自己不愉快的心事向知心朋友、老师、家里人倾诉,或采取其他迂回的方式,从宣泄中得到解脱。2
同时,向别人倾吐心中的烦恼,可以让别人了解你,并帮助你消除抑郁。
2、学会自我调节
须知万事如意只是一种良好的祝愿,事实上,万事都随你心愿是不可能的。不要过高奢望,合理调整自己的期望水平,才能走出抑郁的困扰。同时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多从积极的方面着想,保持开朗的心情
3、相信自己
古语云:“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有许多同学由于自信心不足,害怕失败,越怕越不敢尝试,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中,整天闷闷不乐,自怨自艾。事实上,只要你勇敢去面对,你就会发现你的忧虑、烦恼的事实际上比预想的要简单得多、容易得多。
4、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维持良好情绪的良药。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文娱体育活动,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可以消除心理紧张,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克服忧愁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利用课余时间找她交心,帮助她分析产生这些行为的心理原因,重新帮助她确定学习目标,目的是给她减轻心理压力。结合学校大家访活动,每周上她家里一次,跟她奶奶(因为她是个留守学生)交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从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对父母的情结给予安慰、鼓励找到自信。同时鼓励她参加文体活动,多跟同学们在活动中交流,在笑声里建立信任和友谊。就这样,我的这位班长陶晓蕊一点点地回归到她的轨道。
第三篇: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认证与实操案例论文个
人分析报告
姓
名:身份证号:学
号:培训中心:奥鹏教育考试日期:完成时间:阅卷教师:阅卷教师:阅卷教师:论文成绩:
杨 琴
***326 as201305626180 2013年
2013年8月2日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健康个人分析报告
姓名:杨 琴
时间:2013年8月2日
摘要: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的教养方式和榜样作用。李侣侣同学的攻击性行为是受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和父亲的错误引导。使他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王”,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攻击性行为、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因此,必须在认知上明确来学校的目的,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 人际问题、学习问题 家校配合 共同辅导
一、学生基本情况
李侣侣,男,11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二、主要问题
1、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戏弄人。
2、学习习惯差,上课时爱说话,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三、分析与诊断 原因分析:
该生从小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父母离异,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由于该生自小爷爷奶奶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因此,必须在认知上明确来学校的目的,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攻击性行为、人际问题、学习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
四、.辅导策略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家长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五、个案辅导成果
一年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李侣侣同学易怒、易暴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了,他脸上的怒气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说:“李侣侣的转变可真大啊!”
参考文献:(1)《心理健康辅导员基础理论》(2)《心理健康辅导员个体辅导》
第四篇:教师心理健康案例
案例介绍:
2000年10月20日,云南玉溪市北城镇夏井小学四年级一班数学教师潘光礼因不满学生何卫被打后骂其“潘狗”,遂提出4个惩罚条件让其选择,第一是让每个学生依次打100棍子;第二是老师亲自打100棍子;第三是吃下10只活苍蝇;第四是吃树上的绿虫。何卫选了第一项。何卫怕老师又下重手,表示愿让同学打。一女生迫于无奈,边打边哭,一共打了20余棍。何卫当即被打得皮开肉绽,由于受不了如此体罚,强迫何卫生把苍蝇吞下去。慑于潘的“威严”,何卫一边哭泣一边抓起苍蝇往嘴里放,吞下3只后,由于恶心引起了呕吐,潘认为分量不足,又令何卫吃下吐出的苍蝇,后在何卫的苦苦哀求下才作罢„„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虽然只是个例,但事实上,教师已经成为目前心理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研究:接近50%的教师认为工作太累;37%的教师工作超过8小时;教师的强迫症,人际敏感,忧郁症,偏执倾向高于一般人群,具体表现为无法控制自我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有近3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由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减少了恶性事件的发生。然而,与此同时却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要知道,一旦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轻则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师个人工作业绩,重则影响一代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比如,本案例中的潘老师的心理必然是有问题的,其体罚学生的行为,可以说是变态的,这样的黑暗场景,也必然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阴影,形成巨大的心理问题。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
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多过高、教师的自我定位过于完美、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使得很多教师的心理健康多少出现了些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各界必须重视起来,以防止其成为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制约学生健康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
教师要学会进行自我调节,以平常心看待学生的学习,做到公平、尽心和尽力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提升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加强落实。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而不是把所有的责任推到教师身上。应该关心与支持教师的工作,建立合理的角色期待,体现人文关怀。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支出,用于加强对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的支出,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工资,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为了我们教师自身,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社会应该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创造有利的条件,不再让“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在美丽的光环下独自哀叹,甚至把不健康的因素转移到我们可爱的下一代,影响人类的未来。
第五篇:教师心理健康案例
教师心理健康案例
案例1 关于批评
案例介绍:
语文课上,我正津津有味地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同学们都被邱少云那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正在这时,我发现班里的程阳把头偏向同位,像在嘀咕着什么。我看了他一眼,他接触到我的目光,马上低下了头。没过一分钟,我发现他又嘀咕着跟同位说什么,还不时地撇撇嘴。我提高声音:“程阳,请你认真听讲,别捣乱!”“老师,我没捣乱”“你还顶嘴,怪不得成绩那么差,我看你下次非考个倒数第一不可“一顿狂轰滥炸似的批评,把他还没说完的话给顶了回去。我本想他这回该老实了,不料,他瞪了我一眼,歪着头,满脸的不高兴,嘴里还在嘀咕着什么。我的火腾地上来了,“怎么?还不服气,你到前面坐着听。”可是他把书一摔,坐在位子上无动于衷。这节课是没法上了,我扔下粉笔,气呼呼地来到走廊上,教师里静得出奇。
接下来的几天,程阳的语文作业总是完不成,语文课上也无精打采,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看到他这样,我既生气又焦急,不禁反思起自己教育的失误。
问题分析及诊断:
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对某一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行为是否重复。可见,作为一种负强化手段的批评,既可以督促当事人改正错误行为,又可以教育周围的对象,使他们不至于犯类似的错误。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批评。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往往忽视了批评对学生心理的不良影响。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批评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批评有时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乃至加剧学生的不良行为。
2、特别是对于一些表现欲强的孩子来说,过分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大大损伤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3、不适当的批评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甚至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敌意。有的学生受到批评后往往不是寻找自己错误的原因,而是采取消极的自我保护措施,即对老师敬而远之。由此可见,程阳在受到批评后表现出的不服气、摔书,对老师的讲课漠不关心等行为就是教师过分又不适时的批评造成的。
教育策略及教育过程: 认识到自己教育的失误,针对学生的特点,我精心制定了对程阳的转化方案,确定了谈心、表扬、容错的教育策略。
(一)自从批评程阳以后,他就不愿意接近老师。我想,如果直接找他谈话,可能他会对老师有抵触情绪。于是我就给他写了一封短信,并嘱咐他自己一个人看。信是这样写的: 程阳:你好!首先老师想和你道歉,那次对你的批评过分了。你是个聪明的学生,老师很喜欢你。想想看,你在课堂上偷偷说话,是不是影响了同学们听讲,影响了老师上课呀!怎么样?想不想和老师交朋友?不过,对待朋友可要真诚。老师真诚地希望你敞开心扉,和我说说你的心里话,好吗?看到你这几天不完成作业,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心里可着急了。
把信给他的第二天,他在日记中写到:“老师,我知道那天我做得不对,让你很伤心,对不起。不过,那天我是想和同桌说说我对课文的看法,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邱少云全身都着火了,可他身上的手榴弹不爆炸呢?”啊!我明白了,怪不得那天他撇着嘴向同位嘀咕什么呢。原来是对课文内容提出了疑问。多聪明的孩子呀!我更加懊悔。
上课了,我首先宣布:“同学们,我们班的程阳很善于动脑筋,他发现了一个我们都没有发现的问题,请他说说好吗?程阳有点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说了它的发现。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然后,同学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之后,我又找他谈心:“程阳,你真了不起,开动脑筋,敢于质疑,不简单。不过,以后再有这样的重大发现可别只和你同桌分享,提出来让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你的快乐,行吗?他明白了我的意思.“老师,我保证以后上课遵守纪律,有问题举手提问,做一个好学生。”“那一言为定“我们俩拍了一下手,他高兴地回去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程阳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纪律方面都有了较大转变。我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表扬,鼓励他树立自信心。当然程阳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会出现反复现象。但是通过那一次教育的失误,我总是正确对待他犯的每一次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他们还是孩子。在老师的宽容与期待中,程阳一天天进步。
结果与思考:
看到程阳进步了,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对程阳的转化教育,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1、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慎重,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千万不能因一时之气滥用批评,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2、教师要允许学生为自己辩护,毕竟是孩子,无意识的缺点错误比重较大。教师在没全面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批评。学生的自我辩护能让教师制怒、醒脑,而且能使学生获得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空间。
3、批评要适时地与表扬相结合。委婉含蓄、旁敲侧击,既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损伤其自尊心。
4、教师要有“容错”的心胸,留给学生改过的时间和空间。要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努力改过。
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光凭着美好的愿望与恨铁不成钢的“强烈责任感”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一定要掌握批评的艺术,讲究方法与策略,这样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案例2 —年轻班主任的心理困惑
案例介绍:
我是一个年轻教师,工作三年多了,作为班主任一看到学生不听话就总想发火,而且又要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孩子们不急我却我急得经常暴跳如雷。虽然工作成绩家长和学校都是很认可的,但我不满意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发了火,如果我不发火,工作是不是更好做呢?或者不发火,工作一样能够完成,那又何必增加学生和我之间的隔阂呢?
案例分析: 人格魅力最重要,发火不发火只是外在的表现。一个成功的人处世能力高于工作能力。做人要厚道,予人以温暖,润物细无声,说来容易做来难。发火是因为承受压力太大,是一种宣泄的表现。一个能够把握工作、驱动人群去取得好的效益的人确实不是应该随便发火的。你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一些小事看得太重,这样会减少你发火,也不用自己忍得那么苦了。任何一件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都必须大家相互配合,所以一定要与学生真正建立起愉快的师生关系。一个脾气不好的老师,就会被学生所恐惧,学生不能亲其师,又怎么能信其道呢?话说回来,火该发得发,不发下次还会犯同样的毛病。但,关键要知道发火的目的,发火是为了能尽快解决问题,避免下次再犯同样问题。当然发火要有艺术,要在适当的时候发。要做到收放自如。有时候发火是可以帮别人改进的,当然没必要的发火是不可取的。这也是心理不成熟和教育心理不健康的一面。
引发深思: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反映出当前在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现实情况下,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事实上,对于教师心理存在障碍的原因,据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康教育课题组调查,近五成受检测的教师认为是由于“工作太累”,其中37%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事实上,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
案例3
家长咋不理解我
案例介绍:
华老师,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责任心特别强,如果有一位学生成绩没有达到她的标准,就认为“教不严,师之惰”。但今年,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她发现班上有一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有时还买零食、玩具等让其他同学代做。华老师感到问题严重,就联系家长来校商议。谁知这名学生很怕家长,见老师要向家长“告”他的状,就躲在外面不回家了。结果家长发动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四处寻找,终于在晚上十点多找回孩子。家长为此很怨恨华老师。华老师则很着急,要求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并且每天监督孩子把作业做完。家长认为华老师是推卸责任,没有能力管他们的孩子。华老师听了又气又急又无奈。眼看这学生不做作业,拖班级后腿,影响班里另外几个学生乘机不做作业,无法与家长沟通,得不到校方的支持。
案例分析:
华老师在布置作业时缺乏弹性,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养成了居高临下、教育、命令、责备的谈话方式,使家长难以接受,甚至引起反感。遇到矛盾,与家长就更难沟通了。而她追求完美的价值观是导致家校矛盾的根本原因。
减压处方:
一要改变认知方式,接纳各种“不完美”的学生。二要提高沟通能力,以倾听、交流、协商、平等对话等争取家长配合。三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教育,便每位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家长咋不理解我 案例4
50岁不到我准累死
案例介绍:
张老师年逾三十,有一个5岁的上幼儿园的女儿,是一所初中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同时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
每天天还没亮,张老师就得起床,准备早餐,然后叫醒女儿,哄她穿衣、梳洗、吃完早饭,自己才能胡乱吃几口。去学校以前,必须骑自行车飞奔近30分钟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几乎每天都最早一个把女儿交给老师,再急匆匆赶到学校。
学校里又有一大堆麻烦事等着处理:堆积如山的作业本需要批改,学生考试成绩太低你得找他谈话,公开课做课件让你晕头转向,竞赛只许拿大奖不然校长要批评你,忙完学校的事回到家还得熬夜备课„„教师那么一点微薄的工资,又让她捉襟见肘。半夜起来的内心独白是:
——“五十岁不到,我准累死。”
——“我能提早退休那该多好啊。”
——“这样的生活,何时是盼头。”
案例分析:教师的工作紧张、繁重而琐碎。加上家庭负担重就更容易产生倦怠、厌烦的心理,这与每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
减压处方:1.经常看到生活的积极面。2.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3.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要有意识地选拔、培养一支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协助教师把工作做好。另外,在家庭中,也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逐渐成长,家长的负担就会越来越轻。
案例5
我不想当“雷母”
案例介绍:
年轻的初中女教师小琴,教英语,有一个4岁可爱的女儿,丈夫在乡政府工作。工作家庭都让人羡慕。“从女儿出生以后,我的脾气变化很大。原来热情活泼,现在却很容易激动,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火。只要学生不听话或女儿调皮我就会很生气。”
为了她的脾气,还经常与丈夫发生矛盾,伤害夫妻感情。有一天晚上,女儿在看电视,她让女儿早点睡觉,因为还有学生的试卷要批改。女儿不肯上床大闹起来,她就顺手拿起尺子,打女儿的屁股,丈夫来劝说,边夺尺子边骂她“狠得像后娘”。
她对学生的严格,在学校里也是出了名的。学生上课不准讲一句无关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单词要求全部听写出来,错一个单词罚抄10遍等等。“我做事喜欢尽善尽美,也要求学生尽力而为。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如果不对他们严格要求,就会耽误他们成才。”但是,学生似乎并不领她的情,因为她批评学生声音大,好似雷声震动,而背地叫她“雷母”。事后,她有时也会后悔、内疚,觉得自己“下手”太狠,不给别人留面子。
案例分析: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是问题关键。抚养年幼女儿的重压、过分严格求完美的性格特点、处理问题不灵活、在矛盾面前不善于自我调节等使她的脾气越来越糟。而教师的职业又必须使教师的情绪具备成熟而稳定的特点。
减压处方:学习并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如①转移注意力。②心理移位,即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③学会制怒,“把舌头放在嘴里转10圈”再说话。④合理释放,如找朋友诉说、谈心,到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等。⑤升华,把愤怒、冲动等消极情绪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案例6
想到上课就心慌
案例介绍:
王老师是去年9月走上工作岗位的。带学生军训时,他的工作热情特别高,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积极主动地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但开学后才给学生上了几次课,就被学生起了一个绰号“噢老师”。
他上课时每讲一句话就会“噢”一下,如“今天的课噢,是讲立体几何的圆锥体噢。先自己预习一下,有问题的话请提出来噢。”
被学生嘲笑后,陈老师很注意自己的语言,但有时难免会带出一两个。学生就是不体谅他,上课专挑毛病,不认真听讲,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弄得他越来越怕上班、怕见学生、怕上讲台。每天备课至深夜,但就是觉得课备不好。有一次,在超市买东西,因为看见自己的学生也在超市,就转身逃走了。
案例分析:王老师的困境看似语言障碍,但实质是他的教学效能受到了打击。在工作中,因为语言缺陷,没有赢得学生的尊重。加上处理师生关系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没有取得好成绩。这一连串的失败严重地降低了陈老师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并产生害怕学生、恐惧上课的感觉。
减压处方:要点不在语言障碍上,而是要制定计划,整体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其次要多与学生沟通。为了上好一节课,还要在课内课外主动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化解师生矛盾,增加师生友情。
案例7
案例一:评职称这么难
案例介绍:
一位有几十年教龄的农村初中英语女教师,因为大专文凭,所以在今年的评职称中遭遇失败。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申请高级教师了。去年,通过了普通话、计算机考试,但是因为论文不合格而遭淘汰。今年论文通过,但又因不够本科标准而失败。“我已经45岁了,我想我已经没有机会评上高级教师了。”她边哭边说,“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的青春和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丈夫因为我不关心他、不顾家而离开了我。现在评职称又失败,我觉得我的努力都白费了。辛勤工作换来了什么?我觉得命运待我不公,难道学生的优异成绩抵不上一纸文凭?评职到底是看工作能力还是其他条件?”
案例分析:有20%的教师认为评职失败是自己在工作中曾经遇到过的最大的心理挫折,排在“领导不正确的评价”、“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同事之间不正当的竞争”之后,位于第四名。虽然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但引起教师心理挫败感的,不是经济损失,而是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减压处方: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学生的成绩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评职是特殊的评价方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评职失败并不能说明教学能力差,评职成功也不代表教学成功。
案例8 改善人际交往(ABCDE模式自助案例)
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模式:ABCDE
ABC人格理论是艾里斯合理情绪疗法理论的精华所在,它不但说明了人类情绪困扰产生的原因,也阐释了消除情绪及行为困扰的心理治疗之道。如果我们能够透彻地理解这种理论,经常有意识地运用这种理论,那么我们很难陷入自己设置的情绪陷阱之中。因此,本课题组在实施教育性心理干预过程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解释这种理论,与教师同行一起尝试着运用这种理论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何为ABC?其实完整的治疗模式由ABCDEF六个部分组成。A:activating events,指发生的事件。
B:beliefs,指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C:emp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 指劝导干预。E:effect,指治疗或咨询效果.F:new feeling,指治疗或咨询后的新感觉。
人们面对外界发生的负性事件时,为什么会产生消极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人们常常认为罪魁祸首是外界的负性事件A。但是艾里斯认为,事件(A)本身并非是引起情绪反应或行为后果(C)之原因,而人们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B)(想法看法或解释)才是真正原因所在。因此要改善人们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就要劝导干预(D)非理性观念的发生与存在,而代之以理性的观念。等到劝导干预产生了效果(E),人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及行为,心里的困扰因此消除或减弱,人也就会有愉悦充实的新感觉(F)产生。ABCDE模式在心理自助中的运用
合理情绪疗法是艾里斯通过切身体验感悟和总结出来、用于帮助自己同时帮助他人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的方法。
这种疗法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人们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减少自己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行为,也就是减轻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或別人的倾向(消极目标),并学会如何有效地处理未来的困难(积极目标)。其操作模式如下。
(1)找出使自己产生异常紧张情绪的诱发事件(A),例如当众讲话、考试、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2)分析挖掘自己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即由它引起的信念(B),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且探讨这些信念与所产生的紧张情绪(C)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异常的紧张情绪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这种失之偏颇的思维方式应当由自己负责。
(3)扩展自己的思维角度,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D),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或实际验证的方法来辅助自己转变思维方式。
(4)随着不合理信念的消除,异常的紧张情绪开始减少或消除,并产生出更为合理、积极的行为方式。行为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又促进着合理信念的巩固与情绪的轻松愉快。最后,个人通过情绪与行为的成功转变,从根本上树立起合理的思维方式,不再受异常的紧张情绪的困扰(E)。
小李是一个年轻的小学教师,长久以来有件事一直令她相当烦恼,那就是她所在的办公室里气氛相当沉闷。经常的情形是:同事们经常在办公室做事,却很少有人说话,也没有笑声。每当她从教室回到办公室,本想放松一下,可是遇到这种所有人都沉默的情形,她就感到特别难受和压抑。小李常常忍不住猜测其他人不说话的原因,想来想去总是惟恐自己做错了什么,从而惹得她们对自己不满,因而个个都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偶尔,办公室里的气氛也会轻松一会儿,四五个人在一起聊天,说说笑笑。那时小李的心情会稍稍放松一些。但是这种时候实在太少了,多数时间她都特别紧张,生怕做错了什么,每天小心翼翼,别人不讲话,她也就闷不作声。这样的日子令她难以忍受。
为了改变这种处境,小李开始尝试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以下是她对心理调适过程的记述。
A(诱发事件):办公室气氛很沉闷,很少人说笑。
B(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1)办公室里的同事不爱说笑,一定是她们不高兴,在生气;
(2)她们都不愿说话,都在生气,而我却愿意说话,我并没有生气,那么她们一定是在生我的气,认为我某些方面错了;
(3)我不能做错事或者说错话,否则一定会惹得她们对我不满;
(4)如果我做错事或说错话,冒犯了她们,她们就会冷淡我、疏远我。那全怪我自己不好,没有用。接下去,周围其他的人也会不喜欢与我交往;
C(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做错了什么,感到特别压抑、紧张、疲惫。
D: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
(1)办公室里总是很沉闷,大家都不说笑,就一定是因为她们在生气吗?──她们不说话,可能是因为工作太紧张,她们要思考自己的问题,要备课改作业,也可能是他们累了需要喘口气,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有的人天性喜欢安静,不爱大声说笑,总是少言寡语,并不一定在生气。
(2)即使她们真的在生气,难道一定是生我的气吗?──每个人都会遇上不如意的事情,难免有心烦的时候。当她们不高兴的时候,也许是工作中碰到了困难,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师生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并不一定是在生我的气。我没有理由总是把别人的不愉快看成是由我造成的。
(3)即使她们真的生我的气,那就一定很糟糕吗?──每个人都会有弱点,不可能永远不做错事,我也不例外,这是正常的。如果我真的做错了事,冒犯了她们,那么她们生我的气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并不说明她们对我存有特别的、一贯的不满态度。我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自己不在任何一件事上出错。只要不是我故意造成的,就不必过分自责。
(4)即使我做错了,令她们对我不满,她们就一定会因此疏远我吗?而且其他人也必定会疏远我吗?──我做错了,会令她们对我不满,但那也并非罪过,只是暂时的错误,我会吸取教训并改正。她们不必因此而对我产生“深仇大恨”,不会不理睬我、故意疏远我。其他人更没有理由疏远我。以往我太过于担心被别人拒绝了。往最坏处设想,就算很多人都冷淡我,我就一定一无是处了吗?我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我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E(产生的心理效果):通过与自己辩论,卸下了一些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我开始主动与办公室的同事交谈、说笑,并进行工作、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我从中了解到他们之所以不爱说笑,也是因为没有别人说笑,他们也不便、不敢说笑,完全出于与我相同的想法。逐渐地,我在办公室里不再感到过分压抑和紧张了,气氛比以前好多了。虽然有时遇到别人都沉默不语的时候,我仍然觉得有点不自在,但心理上却不再像以前那样背包袱了。
案例9 克服考试焦虑,(ABCDE模式自助案例)
她是一个中师毕业的年轻教师,为使自己更具有职业竞争力而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一次考试中,由于情绪过度紧张,头天晚上还记得牢牢的东西,看见考试题目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结果,三门功课成绩都很差。她非常沮丧,更糟糕的是从此对考试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心理。每次考试前总担心自己没有学懂,复习不够全面,在忧虑、集躁的情绪中夜以继日地学习,搞得精疲力竭。上考场的时候,情绪紧张万分,记忆与思维受到严重抑制,考出的成绩总是很不理想。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了恶性循环:越紧张,就越考不好;越考不好,就越害怕考试,在考场上就更紧张,成绩也就越差。
眼看原定进修计划不能按时完成,于是她决心调整自己的情绪,设法控制、消除这种有害的紧张。她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进行自我调适。A(诱发事件):考试失败。
B [自己对考试产生的一些不合理信念(要千方百计挖出来)]: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就是糟糕透顶;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门门都得好成绩,我的人生才有价值;教师各方面都应该为人师表,考试也是这样,教师考不好是最没面子的事,同事和学生都会笑话我,我就没脸站到讲台上;一次考不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自己每次考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不管对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
以上不合理信念,有的对自己提出了过分完美的要求,有的歪曲了考试分数对人的意义,有的是缺乏根据的自我怀疑、自我挫败。这表明,我的思维是缺乏理性的,有绝对化、以偏概全和主观臆测的倾向。
C(由以上不合理信念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考前害怕、担忧、焦躁不安,考场上紧张万分,导致身心疲惫,考试成绩下降。D(与不合理信念展开辩论):一一将其驳倒。
① 成绩必须超过别人,否则糟糕透顶。──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都不一样,在有的方面可能优于别人,在另一些方面可能比不上别人,这是正常的。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即使考得不如人家又能怎样呢?天又不会塌下来!
② 考试成绩代表了我的价值。──考试只是检查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考试成绩只能表明学习中的成绩与不足,说明不了更多。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表现在品德、知识、能力、个性、理想、事业、家庭、友谊等方面,仅仅学习上的缺点与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③ 我应该门门都得好成绩。──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大多数人只能在其擅长的方面做得优秀,而其他方面平平,这并不妨碍他们事业有成。我也不例外,我并非全才,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就应该满足了。个别科目若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达到名列前茅当然最好,但是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苛求自己十全十美,否则只会给自己造成难以承受的精神负担。
④ 教师各方面都应该为人师表,考试考不好,没脸上讲台。──考试成绩差,对自尊心的确是一种打击。但是,教师也是人,教师不是神,偶尔经历失败情有可原,大家应该能谅解。而且考试并不是为人的面子设立的,是为了检查前阶段的学习效果。如果我能够不为面子所累,就会以更平实的态度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个缺点与不足,就会在平静的心态中稳步前进。而背负沉重的面子的压力,只会在忧虑不安中越走越累,越走越慢。
⑤每次考试前都复习得不全面,因此在考场上必定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考试既然是对学习成效的检验,那么它必然符合我们所学知识的范围。自己每次考前复习得相当详细、深入,应当相信考题不会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正是因为不必要的担心才使我在考前忧虑不安,分散了注意力,又迫使我超量复习,搞得疲惫不堪,考试中又神经紧张、思维迟钝,结果导致失败。这种无根据的担心使我自我挫败,必须清除。
⑥一次没考好,就证明自己能力差,以后也同样会失败。──偶然的失败不能证明能力差,重要的是客观、全面地总结教训,找到原因,针对可改变的因素千方百计以求改进。对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不必怨天尤人,纠缠不休。一旦我真正改正了自己的缺点,下一次考试就一定有希望成功。倘若因暂时的失败把自己彻底否定,那么这种毫无自信的心态会埋下再一次失败的祸根。
⑦不管知识熟记到什么程度,也是靠不住的,到了考场上仍然会忘记。──如果不是我的大脑出了毛病,那么我应当同正常人一样服从记忆的一般规律,即只要对某一材料达到一定的熟记程度,就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完好的记忆。我在考场上忘记了有关的知识,并非我的大脑记忆功能低于常人,而是我的心理状态出了问题。紧张的情绪妨碍了我对头脑中贮存的信息进行成功的提取,出现了所谓“意识窄化”的现象,严重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因此,我不必怀疑、贬低自己的记忆力,要紧的是恢复自信心,以放松、镇定的情绪去迎接考试,表现出自己的真实能力。
E:放弃了关于考试的种种不合理信念之后,我开始用更为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考试,情绪与行为随之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后的考试,我不再担心自己考不过别人,也不再把得高分看得那么严重,在复习时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本身,不再分心,不再焦躁不安,心情平静而稳定。上考场时情绪平和,头脑清晰,充满自信,遇到难题时能充分调动所学的知识,做出合理的假设与推理,考试的结果令自己十分满意。这使我信心大增,恐惧考试的情绪被有效地遏制了。
后来,这位教师再也没有出现过考试焦虑,顺利地取得了高教自考专科文凭,又圆满地学完了本科课程。
ABCDE模式自助案例(13例)
(一)A:班里有些学生学习不努力,总是拖欠作业,午间或放学后把他们留在办公室里做作业,可是自己一走开他们又不做了,又开始玩了。
B:每个学生都必须学好功课,不好好学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对他们无计可施又欲罢不能。这么不听话,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这是对教师的挑衅和蔑视。自己班里的后进学生比别人班里的多,也更差,这太不公平了,自己的运气怎么这么差。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学生不配合,考试成绩拖后腿,家长和领导还以为我没本事,影响自己的声誉又影响考核成绩。自己为教育这些后进学生付出了那么多心血,但是成效不大,自己真是太没用了,简直一文不值„„
C:苦恼、生气、不平、焦虑、暗自神伤、失眠、吃不下饭。对学生常有恐吓性语言,偶有体罚。
D:学生确实应该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也有个别差异,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得一样好(克服绝对化倾向)。
每个班都有不肯做作用的学生,都有成绩不好的学生,这并不是自己班里独有的现象,其他班里也有。公平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绝对公平,后进生确实比较多,但这不是领导故意造成的,要是把这些学生调到别的教师班里去,那对同事来说岂不也一样?(克服要求绝对公平的思想)
学生不做作业可能不懂怎么做题,也可能只是由于贪玩,不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如果是因为没听懂,那么自己的教学也许存在问题,自己也有责任;如果是因为贪玩,那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他们做事也能像大人那样有自制力,那也就不成其为孩子了。而且学生也是挺苦挺累的,他们承受的课业负担比我们当学生时重多了,大人总是要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们玩耍和童趣又实在太少,也是值得同情的(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其实学习不认真的学生也有许多优点(比如说体育、劳动、乐于助人、有义气等),不能否定他们的一切,不能用有色眼镜看他们(克服以偏概全)。
自己在后进学生的转化上做了大量工作,虽然效果不显著,但也不是一点效果也没有,有几位不是有了明显进步吗?(自我效能感)
即使这项工作不能令人满意,自己也不是一文不值,有的方面做得挺好,曾经受过领导的表扬,因此自己还是很有价值的(克服“糟糕透顶”)。
即使真的转化后进学生方面一点效果也没有,但是尽到自己努力就行了,也算对得起学生和家长了,心安理得,无怨无悔了,可以考虑适当降低对这几个学生的作业要求(克服完美主义倾向)。
E:心理恢复平衡,坦然面对工作成效,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后进生的违纪行为和成绩不良,缓解了焦虑、苦恼、愤怒、不平等诸多不良情绪,心情舒畅多了。
(二)A:学生上课时讲话,随意插话,不守纪律,课堂教学秩序总是不够好。B:良好的课堂应该鸦雀无声;上课随便讲话是对教师的大不敬;不遵守纪律就是学习习惯差;上这种乱哄哄的课,真是活受罪。
C:由此引起的心情:苦恼,焦虑,难堪、尴尬,长期闷闷不乐。
D:用新的教育观念来衡量,鸦雀无声并不一定是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爱玩的年龄,要他们规规矩矩一动不动地坐上40分种确实太苛刻了。
学生上课讲话,随便插话不一定是有意不守纪律,他们有些听懂了才会插嘴,才有话可说,这比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被动不参与要好得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每个人在课堂上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教师要做的不是“堵”而是“导”。
E:心境阴转晴,有意因势利导,创设师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于是,上课逐渐成了一种精神享受。
(三)A:个别优等生成绩出现退步,开始不遵守纪律。
B:后进生犯错还情有可原,可是作为优等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什么事情都不能错,否则就是骄傲自满,辜负教师的期望。C:愤怒,焦虑,失望。
D: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大人也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小孩子,作为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完美无缺。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优等生也是孩子,他可能是控制不住自己,犯错是正常的,不能过分苛求。优等生成绩退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许与自己的教学有关,也许是学生身体或者心理方面有些障碍,或者家里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情,应该细细调查分析,一味地指责学生,对师生双方都不利。E:心平气和,找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对症下药。
(四)A:学生直呼教师的姓名或在黑板上写教师的名字。
B、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学生竟敢叫教师的名字,真是目无尊长,无法无天。
学生叫自己的名字,是看不起教师,想骑到教师头上拉屎拉尿,如果不压下去,以后还怎么维护自己的威信?这是故意捣乱,想给教师一个下马威,是对教师批评他的一种报复„„
C:生气,愤怒,暴跳如雷,体罚学生。
D:师道尊严是封建社会的传统师生观,在社会主义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益友,既然是朋友,叫一叫名字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本来就是给人叫的。在国外,学生直呼教师名字,儿子直呼老子名字的现象司空见惯,那么,学生叫教师的名字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学生直呼教师姓名或把教师的名字挂在黑板上,也有好处,至少能使学生牢牢地记住教师,不致于教了他们几年还不知道教师姓甚名谁。孩子到底还小,他们叫教师的名字只是出于调皮和好奇,不是故意要与教师过不去,更不是欺侮教师。不要跟小孩一般见识。学生叫教师名字,教师爽快地答应,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自己的心情更有好处。
E:不良情绪体验消失,恢复心理平衡,以后遇到同类事情,能够一笑了之。
(五)A:与不少行业的从业人员相比,教师地位和待遇都不高。
B:有的行业轻轻松松,收入比教师高几倍,这是社会分配的严重不公平;虽然说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可是从教师的待遇看起来,对教育还是不够重视。
C:心情不愉快,有压抑感,经常发牢骚。
D: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成千上万下岗工人比,教师的收入算是非常高了,我们应该心满意足。中国的国情是大国办了个穷教育,或者说穷国办了个大教育。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已经尽了不少努力了,应当体谅国家的处境和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以后这种状况总会有所改观。
E:心理恢复平衡,比较安心工作。
(六)看到中学时的一位同学出国深造,我有深深的失落感,觉得中学时我的成绩比他好,可如今我还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而他已春风得意地走出了国门。
其实还有很多堂堂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也许他们还羡慕我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呢!当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又有那么多的节假日,不也是挺令人自豪的吗?
(七)学生犯了错,我严厉地批评了他,家长不仅不理解,不配合,还兴师动众地到学校里来与我闹别扭,我又生气又委屈,觉得家长太宠孩子了,太不尊重教师的劳动了,太不理解教师的一片好心了。
站在家长的立场看看,他只有一个孩子,当然希望他学得开开心心,他的出发点和教师是一致的,教师不能只顾自己的“颜面”和自尊心,不能只为自己着想,应该为家长想想,并与家长多沟通。
(八)一位同事老是来问我一些个人隐私,我不愿说,他就冷嘲热讽,闹得我很不开心。
我根本不必理会他。我不可能做到让所有的人都对我满意,更何况,很多人都不喜欢他这人爱打听别人隐私,说话又“口无遮拦”的个性。只要大多数同事能与我友好相处,又何必在乎一两个人的胡说八道呢!
(九)每年暑假都有一部分农村教师调进县城,可是我呢,第一年因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不能进城;第二年因书面考试差了几分而不能进城;今年各方面都顺利通过了,又因填志愿时填错了接收学校而竞争失败。当时,我彻底绝望了:我到底还得在农村学校干多久?我太不幸了!我太没用了!我不带伞,疯狂地在暴风雨中飞跑,任自己伤心的泪水奔涌,我浑身湿透,满脸是水,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泪水。我跑累了,哭够了,夜深人静我在黑暗中思考:
世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有许多欲望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我们不能追求绝对公平;
进城竞争失败并不意味着全盘皆输,还有许多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 农村学校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在这里我是出类拔萃的,假如到了强手如林的县城学校我就会被埋没;
县城学校虽然待遇比农村好,文化生活比农村丰富,可是竞争压力太大了,也许我会承受不了呢!比较起来农村学校要轻松得多;
假如自己还想调到县城去,继续创造条件,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这样,我就全想开了,也想通了。想办法在农村学校的工作和生活中寻找乐趣吧!
(十)我原来在山区小学工作,去年进城考试中战胜众多竞争对手而获胜。可是进城后我感到非常苦恼,县城小学强手如林,职业竞争非常激烈,而且教育教学任务比山区繁重很多,尤其让我受不了的是,校长和同事口口声声地说,新调进来的教师必须好好干,第一年学生考试成绩必须得第一名。这种过高期待在我心里产生的压力是不可言状的。我感到恐慌和焦虑,晚上经常失眠。我感到后悔和矛盾,怀念在山区教书时的那种轻松自如,悠然自得,特别是住校青年教师之间的那种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
当时参加进城考试,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慎重决定,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要对选择的结果自行负责;
进县城是许多农村和山区教师梦寐以求的事,自己既然达到目标了,应该珍惜才是。而且虽然工作忙一些,压力大一些,毕竟报酬比山区学校高多了;
领导和同事的期望是高了点,但是只要自己尽力就行了,至于得不得第一名,那不是个人能完全控制的事情。我要有自信,即使没得第一名,我也是出色的,我的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这样一想,我就能坦然地面对别人的评价,同时努力地工作,把注意力放在工作本身,而不是过多地关注别人的评价。
(十一)自己所接的班级成绩不如平行班,而学校领导和家长又总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成效,这常常使我感到自卑,委屈,觉得技不如人。
成绩并不能代表全部,学生的素质是有差异的,我只要尽自己所能,认真工作就行了。领导和家长有他们自己的主张,也有他们的苦衷,我应该理解。但我不能被他们的情绪所左右,我应该有自己的处世标准。我们班的学生不如别班,可是我们班的学生也是很多闪光点,在体育、卫生方面,别班的学生不如我们。因此我也应该感到自豪和欣慰。
(十二)我总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有成就,生活富裕平安幸福美满。可是生活老爱跟我开玩笑,不仅工作上不顺心,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有什么成就,最近又得了病。我心理非常不平衡,感觉自己这么没用,这么倒霉,生活为什么总爱和我过不去。于是对生活失去信心,整日郁郁寡欢。
“万事如意”只是一种梦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谁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我患的又不是什么绝症,工作上的挫折也并未影响我的前途命运。正是自我期望过高,总是追求完美,看问题又常常以偏概全,把自己的缺点和失误无限扩大化,因一次失误而自怨自责,将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进而痛苦,消沉,自暴自弃。这是我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可能正是这种错误的认知影响了我的潜能的发挥和身心的健康状况。以后我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弱点,勇于面对现实,克服暂时困难,努力战胜自己,那还是有希望取得成就,并过上幸福安康生活的。
(十三)在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中,实验校的校长们也积极参与,并自觉地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自行解决心理困惑。金融希望小学地处山区,有三百多名住校学生。出于学生管理的需要,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辅导专题讲座不得不放在周五下午学生放学之后进行。这样一来一部分教师不高兴,因为当地是水晶饰品加工地,有的教师周末要做一些家庭手工业,偶尔不能参加课题活动,导致到课率不是很高;少数教师即使参加,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催促我们赶快讲课,讲快一点,讲少一点。这往往使得他们的周校长很是恼火和尴尬。
在尝试运用ABCDE模式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时,周校长对这个问题作了如下剖析。
A:部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课题活动很被动,不自觉。
B:挖掘不合理信念。
(1)方、杨两教师辛辛苦苦进山来给大家作心理健康辅导,他们却不懂得珍惜,不好好配合,这些教师素质实在是太差了。
(2)我曾反复强调周五下午要开展课题活动,可是他们当作耳边风,不把我当回事,我大小也算是一校之长,这是对我的不尊重,太不像话了。
(3)按照考勤制度的规定,我应该毫不客气地给这几个教师记旷工;可是想到抬头不见低头见,我也不可能一辈子当这个校长,又不忍心记旷工,于是我时常处于这种矛盾和斗争当中,心里很不好受。
C:生气,焦虑,苦恼,尴尬,每到课题活动之前就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
D:与不合理信念作斗争。
(1)个别教师虽然参与课题活动比较被动、不配合,但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是挺努力的,只因一两次不参加活动就认为他们素质差,这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教师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各种需要,他们忙碌辛苦了一个星期,到了周末想早点回家休息或干点自己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反映了教师的某些合理需要,他们并不是故意与自己过不去,更不是不尊重领导。
(3)造成目前这种情况,是由于工作、科研和休息的时间安排上的问题,是不得已而为之,既不能完全怪罪于教师,给他们记旷工,也不能放任自流。最好的办法是向教师说清道理,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E:想清楚这些道理后,如释重负,心理恢复平衡。
就在这一次课题活动中,当大组交流运用ABCDE模式解决具体问题的体会时,周校长带头发言,在全体教师面前披露心迹,分析了自己的这个心理调节过程。结果,不仅周校长自己解决了心里的疙瘩,心情舒畅,而且教师也体谅了校长的一番苦心,以后参加课题活动就变得主动自觉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