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文学概念、比较文学以及建议
世界文学概念、比较文学以及建议
[捷] 马立安·高利克
龙大将军翻译
在本文中,我选择了一些关于“世界文学”概念的定义和讨论,来做一番简要的批评考察,同时涉及这个源自歌德思想的概念在当今文学研究中的演化发展。众所周知,这一概念在比较文学学界极其通用,以至于时常与“比较文学”概念相重叠。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先从狄奥尼兹·杜瑞辛在其著作《文学比较理论》中采用的“世界文学”概念着手。(在比较文学的理论和实践上,该书都富于隐蓄待发的思想。)在探讨“世界文学”时,杜瑞辛坚持运用“三名法”,即该概念由一组包含三个不同视角的观念构成。他是从1959年弗兰克·沃尔曼在《文学研究中的比较方法》的文章里所主张的观点中受到启发,而提出以下定义的:“1)世界文学:全世界的文学以及作为各国文学史总和的世界文学史;2)作为各国文学最优秀作品集的世界文学,因而是对于既有文学作品的一种综合概观;亦称为„文学经典‟;3)作为各国文学之间在某种程度上相似或相互联系的产物的世界文学。”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将如我所示,杜瑞辛对世界文学的理解是颇有争议的。根据雨果·迪塞林克和曼弗雷·S·费舍的《国际比较文学史及理论目录》(1985年),在1884年至1982年间,就有187篇以不同语言发表的理论文章涉及了“世界文学”概念。最近15年来发表了更多关于“世界文学”观念的研究著述,其中包括继有关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性主义对经典的辩论之后的想法和新观点。
我将在霍斯特·斯坦梅兹的文章《世界文学:文学史纲要概论》(1985年)上继续这一批评考察。斯坦梅兹提出这个论题的原因,是认为它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还不够系统化;歌德关于“世界文学”的概念容许多种不同的解释并存,因而不能把世界文学看作是全世界所有文学的总和或者是一流作品组成的经典。斯坦梅兹不同意佐兰·康斯坦丁诺韦克把“世界文学”看作一个类型学概念、并自文学产生以来即如此的观点(参见 Konstantinovic,尤其是1983、1984年)。另一方面,斯坦梅兹赞同康氏将“世界文学”理解成文学之间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结果,正如杜瑞辛后来于1989年出版的《文学间际过程理论》中所详细阐述的那样。康氏此前在斯洛伐克语版本的基础上读到了杜瑞辛的作品。在斯坦梅兹———康斯坦丁诺韦克这场争论之后,尼克拉·乔治埃进而将“世界文学”概念置于后工业化和后现代语境之中,认为在此种语境下,这个概念已经过时,完全行不通了。
在此之前,杰哈德·S·凯塞的《比较文学导论:研究状况、批评及任务》(1980年)也包含了类似的论点,即文学之间的接触联系是由“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技术经济状况间的接触联系”来预告的。(15—16)因此,“文学间际过程理论”这一观念又使我们想到了在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到的:“单个国家的精神产品将成为共同财产。一国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将很快变得不可能,在各民族各地区文学之上将诞生世界文学。”(446)在我看来,斯坦梅兹对于“世界文学”的看法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含义。因而在这里,“世界文学”的概念和认识可被理解为是由历史时期和地理P文化位置决定的———也就是说,它始于19世纪的西欧,目前则已囊括全球。(我想在此指出,杜瑞辛原稿没有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言论:后者是从1972年开始由当局委任的共产党编辑加入其德文版本的。)以我之见,斯坦梅兹并没有完全理解杜瑞辛关于“世界文学”的观点。例如,1988年斯坦梅兹将杜瑞辛的“文学间际过程理论”与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理解相比较,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一致和协调:“对于„世界文学‟概念,我们并不认为它仅仅是共时和历时观点下对各国文学的一种考察,也不认为它指的是各文学中最高成就的集合;而是指所有文学创作按照其历史———类型关系汇编而成的总体。”我觉得,斯坦梅兹是以杜瑞辛的观点为基础,形成了他自己的概念,并将其与马克思、恩格斯“文学作品的定位与技术和资本主义进程的特定时间框架相关联”的观念结合起来。
在比较文学理论中,关于“世界文学”概念含义的演变,1986年的《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年鉴》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此书收录的一组讨论涉及到世纪交替之际恩斯特·埃尔斯特(Ernst Elster,1860—1940)的论文《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1901年),其后是克劳斯·克吕韦尔的《八十年的差异:国别文学的消亡和世界文学》。克吕韦尔认为,如果说,埃尔斯特所理解的世界文学概念在20世纪初还不成问题的话,那么到20世纪末,它就确实值得怀疑了。在我看来,克吕韦尔有所保留地接受了斯坦梅兹关于世界文学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和位置的结果的观念,而没有参考康斯坦丁诺韦克1983、1984年的著述(后来康斯坦丁诺韦克批评了克吕韦尔所作的“比较文学将随国别文学消亡而后消亡”的断言)。(Konstantinovic,1988,140—42)在德语界的比较文学学者当中,汉德里克·毕如斯曾就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及其现今的适用性发表了一些研究著述。例如,他的《歌德关于“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概念》(2000 年,参见网址 < http:PPclcwebjournal.lib.purdue.eduPclcweb00-4Pbirus00.html>)、《歌德的“东方主义”》(1995年)以及《歌德的“世界文学”思想:一个历史性回顾》(1995年)显示出其思考的深入和完善。尤其是,2000年发表的这篇论文明确指出了歌德概念的重要特征。毕如斯强调,世界文学在歌德提出之前就已存在,并着重指出了民间诗歌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歌德对于“世界文学”的概念化是显而易见的,譬如他提到了1826年巴黎出版的中国小说《玉娇梨》(法文译名:两个表姐妹)等等这类文本。不过,在毕如斯看来,把世界文学看作经典作品的汇编不符合歌德的原意。他一开始就指出,对于这种认识,歌德本人曾暗示其读者并没有完全理解自己关于世界文学的概念。歌德写道:“如果正像人类之间交往日益密切而注定的、这样一种世界文学即将产生的话,那么我们期待的莫过于它所能够和正在取得的成果……我们已在见证:一切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将无限广泛地得以传播,在所有地方受到欢迎。”(35)有趣的是,在埃里克·奥尔巴赫1952年的文章《世界文学之语文学》中,歌德的这番断言被认为是“非歌德的”,是被错误地归入了歌德名下。(301)另一方面,虽然我们不必认为这段话与歌德在别处说过的关于世界文学的理解是相对立的,但它倒是突出了斯坦梅兹的观点,即歌德的这个概念容易引发解释的冲突和误解的可能。这里重要的是我们在歌德的思想里发现了沃尔曼和杜瑞辛立论的基础。
继续进行我对“世界文学”概念的考察。也许对于这一概念的最佳定义见诸爱尔文·科朋1988年的文章《世界文学》。科朋认为,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是“对国际之间相互关联的文学的命名”。(816)不过,如前所述,科朋的观点也存在一位先驱:此前25年,古越尔基·M·法依达用一种更理想化的方式强调了歌德的预见,他在《世界文学和对各国文学的比较分析》中写道:世界文学“不是对国别文学、更不是对其文学史的总括性范畴,而是某种文学品质的标志,是国别文学构成的人类精神有机整体的特性,也就是说,是人类的共同成果。”(29)在1986年的文章《世界文学之历史编撰学中的方法论问题》中,他提出,在尝试编撰了许多不同的世界文学史之后,“如果可能的话,运用比较综合的方法编写世界文学某一阶段的历史甚至全史”,也许是很有益处的。(194)这一提议至今仍然有效,而法依达关于比较文学不幸未能拥有自己的阿诺德·汤因比的观点也确是一语中的。
接下来,我将举出以下例子进一步说明在德语比较文学界“世界文学”概念存在的问题。在沃尔特·科什马尔的《美学价值和普遍意义:国别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功能》中,这个概念是以经典论为基础的。科什马尔全力关注的是他认为处于世界文学边缘的斯拉夫文学。根据他的观点,只有普希金或许才享有殊荣,为由世界文学经典组成的“文学伊甸园”所接纳。如果要把陀斯妥耶夫斯基也算进世界文学的话,那就不是由于其小说的美学价值,而是因为他所有的作品,包括哲学的、伦理学的等其他文本,小说只是重要的一部分。其他斯拉夫文学中的经典作家如显克微支、马沙、舍甫琴科等都被排除在这一范围之外。显然,科什马尔是穆卡罗夫斯基和弗迪卡的勤勉的读者,或许比后者在《现代比较文学的结构之根》(1974年)中提到的读者更富于直觉。如果按杜瑞辛所说的,“以穆卡罗夫斯基的理论著作为代表的结构比较方法,大部分都囿于零星的理论思考之中,而不是由文学理论的比较分析来体现的”,(103)那么,科什马尔的阅读挖掘出的是世界文学的“普遍价值”,它与国别文学中的“美学价值”或“进化价值”是不同的。在科什马尔的思考中,普遍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区别在于:世界文学中的前者取决于一种“人类学主旨”。(104)相应地,正如美学价值是不断演进的,比方说,是变化着的,普遍价值也是这样。
关于德语比较文学界对“世界文学”概念的讨论,一个更切近的例子是曼弗瑞德·施迈林的全集《今日比较文学:概要和展望》(1995年)。我对这部作品整体及施迈林的著述本身的特别兴趣在于,它们颇能反映欧洲和北美大部分比较文学研究著作的特点,即鲜明的传统性和非理论性,并且常常表现出相当明确的欧洲中心主义(而且,通常与日尔曼中心主义或法兰西中心主义纠结在一起)。我想强调的是,欧洲中心主义是一种地方病。以《欧洲语系文学的比较史》丛书为例(该丛书的编撰由国际比较文学学会 ICLA发起,始于1973年,至今仍在进行中)。在《文学研究新手册》(参见See的编著)和俄语卷《世界文学史》(波得尼科夫Berdnikov编辑)中也存在相似的情形。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发起的上述系列的编撰是一项比较性的工作,但只包括了其题目所指明的主要欧洲语言的文学。在这一点上,该项目追随的是它本身的目标,当然无可厚非;问题是,作为比较文学学科的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却没有呈献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视野。同时也应承认,近来该系列的一些卷目如由汉斯·柏顿斯和佛克玛编辑的《国际后现代主义》卷,就是在真正的全球性视野下对后现代主义所做的一个基本介绍,它涵括了中国、印度、南非等区域,而德语卷的《文学研究新手册》和俄语卷的《世界文学史》则都只讨论了欧美文学以外的其他地区。文学事实不仅是历史事实,还承担着价值论的意义。对于文学之间的影响而言,这是最重要的特点;对于世界文学的影响而言,它必须具备一贯独特而且非常广泛的、切实可行的人类学特征。因此,既然经典随时空的改变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疑问,那么经典的价值并不重要。进而言之,并非所有的文学事实对于世界文学都同等重要。世界文学概念中最紧要的因素是作家个人的文本而非整体。换句话说,荷马花了近两千年的时间才取代了维吉尔在欧洲文化和文学中的位置,莎士比亚用了好几百年才成为文艺复兴及后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或者,再看看远东各国的文学界,由于自身对“情感”的特定观念(中文称为“情”,日文称为“jo”),所以喜爱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甚于《浮士德》。只是后来受西方影响、受欧洲浪漫主义冲击“释放”了情绪和伤感之后,《浮士德》才首次获得翻译,评论亦随读者群的增长接踵而来。(参见 Hsia的编著)
与杜瑞辛的著作和类似的对“世界文学”概念的解释相对照,我认为不存在一个内定的、统一的和通用的文学进程。每一种文学,尤其是欧洲文化体系以外的那些文学,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景象。事实上,只有在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缓慢的全球化过程之后,我们才注意到一些趋向,这些趋向暗示着单一文学特定的和由历史决定的多样性在消失,它们在语言、种族和P或国家方面的多种表现形式在消失。所以,关于在后现代时期如何对待“世界文学”概念的问题,目前依然是极为重要的。在杜瑞辛的著作和上述提到的那些类似的思考之后,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在1993年的伯恩海默报告中,我们读到如下不同意见:“将文学置于言语、文化、意识形态、种族和性别等广为延伸的领域的做法,已经与以作家、国籍、时代和性别为依据的文学研究旧有模式大相径庭,以至于„文学‟这个术语可能不再足以描述我们的研究对象了”(Bernheimer,42;另参见 Pratt)。我个人反对这种将文学研究的目标和焦点从最坚实的术语中去除掉的做法。如果“文学”都不足以描述我们的研究对象的话,那么比较文学或世界文学能做到吗?
1985年,亨利·雷马克在《比较文学在大学的研究现状》中写道,“所谓的„文学‟研究者们的跨学科抱负已经迅速扩展(语言学,结构主义,思想史,哲学,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交际理论,符号学),而他们的文学鉴赏力和对外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却已衰减。在这种从属性的格局中,以及通过这种研究格局,文学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10)我要补充的是,在我看来,正是雷马克本人此前在1961年发表的《比较文学:定义和功能》一文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当然,他没能预见到那些在思考上往往相当肤浅的“文化研究”成果的入侵,以及该文对文学研究包括比较文学研究的影响。据1994年哈罗德·布鲁姆在《新闻周刊》名为“我们战败了”的访谈文章中所言,那些赢家们是“伪马克思主义者、伪女性主义者、福柯及其他法国理论家的乏味的信徒们”。(82)在我看来,这些人物及研究方法在亚洲也同样具有吸引力。比方说,其实并非唯独“在耶鲁,文学研究者们对于有关所谓的流行文化这个大杂烩的各色文章的兴趣,已远远甚于他们对普鲁斯特、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兴趣。”(布鲁姆,82)在这种文学和文化研究皆为理论所浸透、变化无常的普遍情况下,是很难就“世界文学”概念及其在比较文学中的功用,或者说,实际上是在整个文学和文化研究中的功用,来发表一些积极的言论的。不过,我认为, 比较文学的史学家应当把抵制学术时尚的狂热、不再编辑布鲁姆提到的那些研究论著作为自己的本职责任。如今,比较文学领域的专业人员常常出于政治议程方面的特殊目的,而极力将文学(和文化)的美学价值意识形态化。依我之见,这种做法不应继续下去。我赞同沃尔曼和杜瑞辛“三名法”定义中的第三部分。在我们这个全球发展的时代,在第三个千年之初,我想指出,世界文学在其历史的和渐进的发展中包含了“世界的统一性”,而它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还将是处于一种也许可称为“即将形成”的状态之中,永不停歇地变化着。跨越单个文学甚至文学联合体(联邦)之间的联系,用全世界无数个互相关联的文学事实连接起各个文学大陆,所有这一切都是全球性文学联系的一部分。由此,填补距离和为上述文学交流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撰写一部真正的全球性历史,是比较文学应予承担的任务。
建
议
在1976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的布达佩斯年会之后,我在《亚非研究》杂志(1980年)发表了拙文《现代亚洲各国文学:探索一种可能的研究方法》。布达佩斯年会以其对亚洲和非洲文学显示出的浓厚兴趣而著称,比如,沃尔·索因卡也在场与会。看起来似乎一个真正的全球性的世界文学、其中“他者”包括了亚非文学的世界文学可能就要出现了。举个例子,在这届年会上,D.W.佛克玛主持了一个讨论小组,并参与了我上面提到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项目:《欧洲语系文学的比较史》的编撰。我当时希望,在年会中的专门会议“文学的比较研究:非洲和亚洲系列?”之后,这些兴趣能促进一个亚系列丛书的发展。遗憾的是, 此后什么都没有发生。在真正的全球性世界文学的语境下,虽然我深知自己这么做在比较文学界可能只是“荒野中的呼喊”,但还是要在此重述一下本人建议的大致轮廓。
在过去的20世纪下半叶里,我们已经见证并经常参与了各种各样的国际性项目。目前,作为处理有关科学、学术、技术和文化的性质及对象方面的各种不同论见的有效手段,国际性学术项目(ISP)已被公认为是必然之路。当然,国际性学术项目都是在西方世界中的富国,如那些欧盟和北美的国家里发起和实行的。世界文学概念作为文学和文化研究的一种途径,如果把它看作是一种可能的国际性学术项目的话,那么就必须处理一批制约着这一项目的确定因素。首先,在一些薄弱的领域里,学者们之间根本没有接触,书目文献了解不够或者不可靠,书籍和参考资料配备不足,预算有限。即使不是在所有国家、但肯定在许多国家都是如此。其次,必须提出协调方面的问题。我建议,在较小范围内经常举办学者座谈会,同时合理地利用各种国际性会议,通过这些方式至少可以缓解上述的一些问题。大量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传播,例如,会刊、国际通讯录、单行本的交换、评论杂志和评论文章等。自然,现在我们还必须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和万维网。我建议,每个国际性学术项目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应是,成立一个国际委员会和指导中心,其学术和行政构成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能承担该项目的重任,并赢得参与者的信任。一个国际性学术项目要获得成功,还需要达到这样一些要求,例如:在不同研究对象上研究者们至少具有最低限度的代表性,方法论问题上至少达成最低限度的一致,具备取得必要研究资料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技术———经济基础,存在出版的可能性,和对于有关的各种文学有最大程度的了解,依我的具体建议,这些文学中应包括至少三到四种欧洲语言再加上几种主要的东方和非洲语言。我明白,要如我所理解的那样研究、撰写和出版一部世界文学史,这可是一项棘手的提议。不过,我认为,关于世界文学的概念和认识,关于比较文学,以及文学和文化的总体研究,我们应当继续商讨下去。
第二篇: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简介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
入学考试介绍
第一部分、全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点一览表
和文学专业的传统学科如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相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一个较为年轻的学科,因此全国高等院校所设立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并没有其他传统学科多。
目前来说,全国开设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有80多所,其具体情况如下表:
一、北京
1、北京大学
2、北京师范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
4、清华大学
5、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6、首都师范大学
7、中国社会科学院
8、北京外国语大学
9、北京第二外国学院
10、中国传媒大学
二、上海
1、复旦大学
2、上海大学
3、上海师范大学
4、华东师范大学
5、同济大学
6、上海外国语大学
三、天津
1、南开大学
2、天津师范大学
3、天津外国语学院
四、湖北
1、武汉大学
2、华中师范大学
3、华中科技大学
4、湖北大学
五、江苏
1、南京大学
2、南京师范大学
3、苏州大学
4、苏州科技大学
5、南京艺术学院
6、南京农业大学
六、山东
1、山东大学
2、山东师范大学
3、青岛大学
4、曲阜师范大学
七、广东
1、中山大学
2、华南师范大学
3、暨南大学
4、深圳大学
八、福建
1、厦门大学
2、福建师范大学
3、集美大学 九、四川
1、四川大学
2、四川师范大学
3、四川外国语学院
十、吉林
1、吉林大学
2、东北师范大学
3、延边大学
十一、辽宁
1、辽宁大学
2、大连外国语学院
3、辽宁师范大学
十二、重庆
1、西南大学
2、西南师范大学
3、重庆师范大学
十三、黑龙江
1、黑龙江大学
2、哈尔滨师范大学
十四、内蒙古
1、内蒙古师范大学
十五、广西
1、广西师范大学
2、广西民族大学
十六、安徽
1、安徽大学
2、安徽师范大学
十七、江西
1、南昌大学
十八、浙江
1、浙江大学
2、浙江师范大学
十九、湖南
1、湖南大学
2、湖南师范大学
3、湘潭大学
4、中南大学
二十、贵州
1、贵州师范大学 二
一、河北
1、河北大学
2、河北师范大学 二
二、河南
1、河南大学
2、郑州大学 二
三、山西
1、山西大学
2、山西师范大学 二
四、陕西
1、陕西师范大学
2、西北大学
3、西安外国语学院 二
五、甘肃
1、兰州大学
2、西北师范大学
第二部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基本情况介绍
从目前文学类的入学考试来看,绝大多数的高校都采用综合考试的方式。比如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的专业课考试科目为:1)中外文学;2)中外文论。再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化专业的专业课考试科目为:1)中国文学史(包括古代文学史和现当代文化史);2)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包括比较文学概论)。再比如陕西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专业课考试科目为:1)文学综合(含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文艺理论);2)语言综合(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虽然同为综合考试,但是不同的综合方式,会带来考研复习范围和阅读书目的不同。请考生们根据所考院校的招生专业目录来确定具体的复习范围和阅读书目。
综合考试,要求考生对整个文学类(甚至也语言类)的基础课程有比较熟练和深入的了解。为了确保考研的制胜,请考生们全面兼顾,不可偏废。第三部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经典教材
一般来说,高等院校会在招生简章上提供指定书目(有的学校并不提供),这是专业课复习的重中之重。
如果尚未确定具体的学校,可以先拿经典教材来复习;在报名确定之后,再依据指定数目来复习。
先提供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的经典教材:
1、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
2、李赋宁:《欧洲文学史》(四卷),商务出版社;
3、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下两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5、孟昭毅、郁龙余:《东方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6、陈惇等:《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7、王向远:《比较文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8、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部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考研试题
一、南开大学
比较文学(2002年)(每题20分,共5题)
1、“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试以中外文学现象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试举出以为你认为受到外国文学影响的中国作家,并论述这种影响在其创作上的表现。
3、举出两位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中外皆可,并列举他们各一部著作,概述其对比较文学学科的贡献。
4、伏尼契的《牛虻》在英国知者不多,在中国颇有影响;杰克·伦敦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中国的重要影响同样存在反差;寒山的诗在唐诗灿烂的星河中并不光彩夺目,但却被美国“跨掉的一代”诗人奉为诗圣。试用比较文学原理对这类现象作出解释。
5、1827年歌德曾预言:“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快来临了。”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说:“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结合当今的世界形势,从比较文学角度对上述两种论述加以阐述。
比较文学 2003年
一、简答题 每题20分,共80分
1、以作品为例谈谈比较文学形象学中的“形象”。
2、请谈谈相同形象在不同文学中所构成的意象。
3、从下列几组作品中择取一组,为它写一篇比较文学研究札记。
1“三言”与《十日谈》
2鲁迅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
“荷马史诗”与《埃涅阿斯纪》
4、什么是主题和母题?
二、论述题 每题35分,共70分
1、试举一例你认为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外国作家(或作品、或流派),并加以论述。
2、请选取一个角度谈谈宗教与文学的关系。
比较文学 2004年
一、简答题 每题20分,共60分
1、母题与人物类型有着密切关系,试以中外文学史的例子加以说明。
2、试比较中西长篇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的异同。
3、如何理解“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
二、论述题 每题30分,共90分 1、18世纪法国作家笔下有一个被反复用来指代中国形象的词语:“开明皇帝”。它最初由明清之际来华的耶酥会传教士制造出来,用以向欧洲人描绘中国形象;后来,伏尔泰、狄德罗等作家的作品乃至整个启蒙时代的公众舆论都广泛使用这个词组来言说中国。然而,中国“开明皇帝”在法国及欧洲文学中仅存活了五、六十年。自19世纪,很少再见到了。请用比较文学的概念、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2、结合实例谈谈你对阐发研究的看法。
3、从学科发展的角度阐明你对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化研究倾向的认识。
二、武汉大学
考试科目: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03年)
一、20分。AB任选
A.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是怎样将主人公的内在心理感受和精神状态“外化”为舞台形象的?表现主义文学(如奥尼尔的《琼斯皇》)又是如何系统的运用这类“外化”手法的?
B.以你熟悉的世界文学作品为例,谈谈你对用喜剧性情节表达悲剧性内涵这一艺术手法的见解。(说明:不限于戏剧,也可以举小说等为例。)
二、30分。在你所涉猎的世界文学作品中,你对哪一部印象最深?描述你阅读它事的初始感受,然后从理论上对你的这些感受进行反思,剖析和评价。
三、20分。CD任选
C.结合具体的作家和作品,论述中西诗歌的区别性基本特征。
D.从T.S.艾略特在《批评的功能》中所阐述的文学“总体论”出发,结合其他西方学者的相关理论,论述民族文学,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的相互关系。
四、论述题(30分)
古希腊的柏拉图在《伊安篇》中提出了“迷狂说”。中国宋代诗学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了“妙悟说”。结合他们的具体论述,以“迷狂说与妙悟说”为题,从学说产生的时代与社会环境,诗任的创作过程,艺术心理的运动规律等层面进行比较和辨析。
三、首都师范大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08年)
一、名词解释(10×4)1.清教徒文学 2.象征主义 3.社会问题剧 4.后殖民主义
二、简答题(10×6)
1.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与骑士文学的关系
2.歌德的《浮士德》是如何体现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的精神探索的? 3.什么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为什么说艾略特的《荒原》是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5.如何认识川端康成的《雪国》? 6.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像?
三、论述题(三选二)(25×2)
1.从你了解的欧美意识流小说中选择一部你熟悉的,说说你对意识流小说的认识。2.对于西方的“理论旅行”传入中国,说说你对“理论旅行”对中国文学的影响。3.就你所了解的比较文学的知识,说说你对比较文学这门学科的认识。
第三篇:考研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考研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让“莫言获奖”火速成为各网站
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的深入,最后都会涉及比较文学的层面,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于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不得不与非科班毕业生展开竞争。
2.中小学教师
目前,很多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开始要求新进教师的最低学历为硕士甚至博士。这一方面打击了研究生的就业期待,但同时也给研究生带来了更好的就业岗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当一名语文老师或者是英语老师。一般而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毕业生对中国语言文学有较深的研究,因此大部分毕业生最后还是会选择当一名语文老师。
教师待遇虽然不高,但是工作稳定,社会地位相对比较好,而且有很多的假期,因此是不少毕业生的首选,就华中科技大学往届生就业统计来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毕业生有50%以上是在中小学教师岗位工作。
文字作为一个工具,到哪儿都少不了,文学专业的人才也一直被戏称为“万金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党政机关从事语言文学工作,或在报刊宣传、影视文化、对外交流、互联网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只要有文字的地方,都可以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毕业生的身影。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
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
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
凯程考研,中国最权威的考研辅导班
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第四篇: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大纲(xinchuan)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传、影视方向)
教学大纲
【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外国文学是新闻传媒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以讲授西方古代至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和分析鉴赏名家名为基本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系统地掌握外国文学发展史,并能够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外国文学史上的各类文学现象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二、教材选用依据
本课程选用国家级重点教材——由朱维之等主编的《外国文学史》(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本教材简洁、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欧美文学的发展全貌,并对重点的作家作品进行了全面分析,有利于对处于东方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学生对欧美文学的主体接受;有利于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美学及文学理论知识对欧美文学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原则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教学方式,由“预习提示、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评议总结,课后思考”五个环节构成,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四、教学总学时及学分
72学时;4学分。
【本文】
第一章 欧洲古代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发展概况及所涉及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掌握古希腊神话和悲剧的特征,深入分析《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
内容要点:古希腊文学各发展时期的主要成就;古希腊神话的特征;《荷马 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俄狄浦斯王》及古希腊悲剧的特征。古罗马文学的成就,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第一节 古希腊文学概述
一、古希腊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成就。
二、古希腊神话的内容、特点及对欧洲文学的深远影响。
第二节 荷马史诗
一、《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二、《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人物。
三、《荷马史诗》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第三节 希腊戏剧
一、悲剧与喜剧的起源;戏剧的繁荣与奴隶主民主制的关系。二、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古希腊悲剧的贡献。分析希腊悲剧的典范《俄狄浦斯王》。
三、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及其《阿卡奈人》等作品。
第四节 古罗马文学概述
一、古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古罗马文学发展分期。奥古斯都时代三大诗人。
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授课时数:10学时。作业与思考:
1.古希腊文学的发展阶段及主要文学成就。
2.希腊神话的特点和意义
3.为什么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4.荷马史诗的社会价值和艺术成就。
5.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特点,对戏剧艺术发展的不同贡献。6.分析俄狄浦斯、美狄亚形象。7.希腊的“新喜剧”与“旧喜剧”有什么不同? 8.古罗马文学的历史地位及主要成就。
9.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的主题。
10.希腊文学对欧洲文学的重要影响? 11.解释:俄林波斯神系。
第二章 欧洲中世纪文学
教学目的:掌握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四种主要类型,认识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价值;了解但丁的生平与创作情况,掌握《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内容要点: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神曲》在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上的两重性。
第一节 概述
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教会文学与《圣经》、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与市民戏剧。
第二节 但丁
一、生平与创作。
二、《神曲》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其思想与艺术上的两重性。
三、但丁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授课时数:6学时。作业与思考:
1.欧洲中世纪文学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它们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2.圣经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系,有何影响? 3.中世纪英雄史诗的分类及主要成就? 3.骑士文学的分类及其对西方文学的影响。4.但丁的文学地位与文学成就。5.《神曲》的主要艺术特点。6.为什么恩格斯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文学的发展概况,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了解塞万提斯的生平与创作,分析《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与创作分期,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内容要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堂吉诃德与桑丘形象;哈姆莱特形象;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 概述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彼特拉克的《歌集》与薄迦丘的《十日谈》。
三、法国文艺复兴的特点及人文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拉伯雷的《巨人传》。
四、西班牙文艺复兴的特点;维伽及《羊泉村》;流浪汉小说。
五、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乔叟、托马斯·莫尔、斯宾塞;“大学才子派”。
第二节 塞万提斯
一、生平与创作。
二、《堂吉诃德》的情节、人物(堂吉诃德、桑丘)、艺术成就。
第三节 莎士比亚
一、生平与创作;戏剧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时期的重要作品。
二、《哈姆莱特》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哈姆莱特形象分析。
三、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莎士比亚化”。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组织对哈姆莱特形的象的专题讨论。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授课时数:10学时。作业与思考:
1.解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七星诗社、大学才子派、“莎士比亚化”。
2.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3.薄伽丘的《十日谈》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它在欧洲文学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4.《巨人传》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文主义思想? 5.流浪汉小说对西欧的文学发展有何意义? 6.堂吉诃德的典型意义。7.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其特点。
8.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9.《哈姆莱特》分析。
6.哈姆雷特的“延宕”是由什么造成的?他的形象与堂吉诃德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7.深入分析奥塞罗、麦克白和李尔王这三个悲剧人物的形象特征及其悲剧意义。
8.总结莎士比亚对欧洲戏剧发展的重要贡献。
第四章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十七世纪英、法两国文学发展概况及重要作家的创作情况,掌握弥尔顿《失乐园》的思想内容和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掌握莫里哀的创作分期,分析《伪君子》中答尔丢夫形象及该剧的艺术成就。
内容要点:古典主义;莫里哀的主要成就;分析答尔丢夫形象。
第一节 概述 一、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政治、思想、文化背景;英国文学及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二、法国古典主义产生的基础;古典主义的特征;古典主义悲剧: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安德罗马克》与《费德尔》;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拉封丹的《寓言诗》。
第二节 莫里哀
一、生平与创作:早期的《太太学堂》,中期的《伪君子》、《悭吝人》、《恨 5 世者》、《乔治·党丹》,后期的《史嘉本的诡计》等。
二、《伪君子》中答尔丢夫的形象;剧本的民主倾向;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授课时数:4学时。作业与思考:
1.解释:古典主义、三一律。
2.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代表弥尔顿的重要贡献。3.总结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4.分析《伪君子》、《悭吝人》的主要人物形象。5.莫里哀对喜剧的主要贡献。
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理解启蒙主义文学和狂飙突进运动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了解歌德的生平、思想、创作分期,掌握《浮士德》的思想内容,分析其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内容要点: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及感伤主义文学;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歌德的主要贡献;分析浮士德、靡非斯特形象。
第一节 概述
一、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笛福与《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菲尔丁的《汤姆·琼斯》;感伤主义。
三、法国启蒙文学。百科全书派;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的创作;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影响。
三、德国文学。莱辛在德国民族文学发展中的奠基作用;“狂飙突进运动”;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第二节 歌德
一、生平与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
二、《浮士德》的基本内容;浮士德精神;浮士德与靡非斯特形象分析;《浮士德》的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授课时数:6学时。作业与思考:
1.解释: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狂飙突进运动、感伤文学、哥特小说。
2.启蒙文学的基本特点。
3.英国启蒙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及作品。4.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
5.“狂飙突进”运动对德国启蒙文学的重要意义? 6.歌德的创作分期及主要的文学成就。7.分析维特的形象。
8.如何理解浮士德形象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浮士德精神”是什么? 9.为什么说歌德的《浮士德》是三百年来西方先进人士精神探索的总结?
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在各国的发展概况及重点作家的生平、创作分期;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把握《唐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雨果作品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特色;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内容要点: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湖畔派;《唐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美丑对照原则;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两重性;奥涅金形象与“多余人”。
第一节 概述
一、浪漫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各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成就;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成就,“湖畔派”及雪莱的创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成就; 俄国文学浪漫主义 文学成就。
第二节 雨果
一、生平与创作:《克伦威尔》序言;《欧那尼》之战;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其他长篇小说。
二、《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三、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第三节 拜伦
一、生平与创作:拜伦对“湖畔派”消极倾向的批判;《东方叙事诗》与“拜伦式英雄”。
二、《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三、长诗《唐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四节 普希金
一、生平与创作:政治抒情诗;浪漫主义叙事诗;历史剧;小说。
二、《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形象。
三、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专题讨论雨果人道主义的内涵。授课时数:8学时。作业与思考:
1.解释:耶拿派、海德尔堡派、湖畔派、拜伦式英雄、世纪病、多余人。2.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3.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基础和文学传统是什么? 4.浪漫主义文学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如何?各个国家的特色是什么? 5.拜伦诗歌的讽刺特点。
6.通过分析《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唐璜》看拜伦艺术创作的成就和特点。
7.雨果的人道主义特点。8.雨果的浪漫主义创作特色。9.怎样理解《巴黎圣母院》中副主教克洛德形象的复杂性? 10.分析《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11.分析《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形象。12.总结普希金对俄国文学的重要贡献。
13.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形象。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及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
教学目的: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在欧洲各国的发展概况,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了解斯丹达尔的生平与创作,分析《红与黑》的时代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世界观、创作及作品分类,分析《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艺术成就,掌握《高老头》的人物、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
内容要点: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于连形象及《红与黑》的艺术成就;《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与艺术成就。分析高老头和拉斯蒂涅形象。
第一节
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三、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第三节
司汤达
一、生平与创作。
二、分析《红与黑》;于连的形象;小说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巴尔扎克
一、生平与思想。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
二、《人间喜剧》的总体结构、基本内容、艺术成就。
三、分析《高老头》。分析高老头、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伏脱冷形象。9 《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专题讨论于连与拉斯蒂涅形象。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授课时数:8学时。作业与思考:
1.解释:现实主义。
2.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3.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基础。4.司汤达创作的艺术特色。5.分析于连形象。
6.巴尔扎克的思想倾向及其创作成就。7.谈谈《人间喜剧》宏伟构思。
8.从巴尔扎克创作看“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9.分析高老头、拉斯蒂涅的形象。10.分析《高老头》的情节结构。11.于连和拉斯蒂涅比较。
第八章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教学目的:掌握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掌握英国现实主义文学重要作家的创作成就。分析狄更斯的重要作品,分析《双城记》的思想倾向及艺术成就。哈代的创作成就。
内容要点: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双城记》的人物形象、艺术成就;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苔丝形象。
第一节 概述 一、十九世纪英国社会背景。
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三、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乔治·艾略特、肖伯纳、高尔斯华绥的创作。哈代的创作,分析《德伯家的苔丝》。
第二节 狄更斯
一、生平与创作。各时期的重要作品与创作特点。
二、《双城记》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授课时数:4学时。作业与思考:
1.分析简•爱形象。2.狄更斯的创作特色。
3.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形象。4.总结《双城记》的艺术成就。
5.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和雨果人道主义比较。6.解释:威塞克斯小说。7.哈代小说的悲剧性特点。8.分析苔丝的形象。
第九章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及各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掌握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分析重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内容要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自然派;多余人;《外套》与“小人物”形象;《死魂灵》的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中的思想与艺术成就;《罪与罚》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复调小说;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创作及其分析;契诃夫中短篇小说及戏剧的创作。
第一节 概述 一、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分期;各时期文学发展概况;“自然派”、“多余人”、“小人物”及“新人”。
二、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勃夫的文艺理论;车尔尼雪夫斯基、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奥斯特罗夫斯基、谢德林的创作。
第二节 果戈理
一、生平与创作。成名作《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戈拉德》与《彼得堡故事集》;《外套》;《钦差大臣》。
二、分析《死魂灵》中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思想意义;“含泪的笑”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生平与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思想的发展,分析其作品中的宗教思想倾向和小人物形象;介绍《白痴》、《群魔》、《卡拉玛佐夫兄弟》等作品。
二、《罪与罚》对城市贫民生活的反映;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陀氏在小说艺术上的创新,“复调小说”。
第四节 托尔斯泰
一、生平与创作。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创作分期;介绍《战争与和平》与《复活》;分析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形象;总结托尔斯泰主义。
二、《安娜·卡列尼娜》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安娜悲剧的根源;小说的艺术成就、心灵辩证法。
第五节 契诃夫
一、生平与创作。创作分期;分析重点作品:《苦恼》、《套中人》、《第六病室》等;介绍戏剧《樱桃园》。
二、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专题讨论《安娜·卡列尼娜》。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授课时数:10学时。作业与思考:
1.解释:自然派、多余人、小人物、复调小说、托尔斯泰主义。2.分析《死魂灵》中的地主形象。3.总结果戈理创作中的讽刺艺术。
2.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双重人格形象。3.《罪与罚》的思想、艺术特色。4.分析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5.分析托尔斯泰的忏悔贵族形象。6.总结《安娜·卡列尼娜》的情节结构。7.分析安娜的形象。
8.分析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形象。9.什么是“心灵的辩证法”?举例说明。
10.分析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第十章 十九世纪美国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十九世纪美国文学发展概况;了解马克·吐温的生平与创作,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内容要点:废奴文学;《草叶集》的浪漫主义特色;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第一节 概述一、十九世纪美国文学发展概况。
二、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及其《草叶集》。
三、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创作。
第二节 马克·吐温
一、生平与创作。介绍《竞选州长》、《镀金时代》、《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二、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授课时数:4学时。作业与思考:
1.解释:废奴文学。2.19世纪美国文学特点。
3.总结惠特曼《草叶集》的思想、艺术特色。4.马克•吐温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地位。5.分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第十一章 二十世纪欧洲文学
教学目的:了解二十世纪欧美社会发展概况,掌握二十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总结现代主义主要流派的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家、作品。
内容要点: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分析卡夫卡《变形记》。
第一节 欧美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况。介绍罗曼·罗兰、海明威、高尔基、肖洛霍夫等。总结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第二节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一、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介绍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分期及其主要流派。
二、分析卡夫卡《变形记》。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预习、讲授、讨论、思考。授课时数:4学时。作业与思考:
1.如何理解海明威的硬汉形象? 2.解释:海明威的冰山创作原则。
3.总结二十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4.什么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现代主义文学主要包括哪些文学流派?它们各自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特色是什么?
6.总结卡夫卡小说创作的主题和艺术特色。7.分析卡夫卡《变形记》。
【参考书目】
阅读书目(打★号为必读书目)★《希腊的神话与传说》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神曲》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伪君子》莫里哀著,李健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浮士德》歌德著,董问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悲惨世界》雨果著,李丹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红与黑》斯汤达著,郝运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高老头》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双城记》狄更斯著,石永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斯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著,周扬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母亲》高尔基著,瞿秋白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著,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喧哗与骚动》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等待戈多》贝克特著,收《荒诞派戏剧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外国文学作品选》(两卷本)郑克鲁编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五篇: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试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试题
09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试过程 1.关于英语
英语不难,有的同学只是做了一下自我介绍就ok了。也有的同学被问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喜欢哪个方向?为什么喜欢这个方向?)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西方文学方向的同学被老师问到一些名作的英文书名,比如,《野性的呼唤》等。2.抽题目回答问题。
一般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题目涉及比较文学,西方文学,东方文学。我所知道的题目有:
比较文学的实证研究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 简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理论。
(1)关于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并与《荷马史诗》比较。(2)关于王国维的。
(3)关于《红字》中的加尔文教,以及比较文学中是否可以研究文学与宗教的关系,为什么?(4)关于《雪国》的。
(5)有人认为《源氏物语》是一部贵族没落史,有人认为它是男女情爱史,你更赞成哪种看法?为什么?
(6)对汉文学、域外文学等一些名词的区分。
(7)简爱与伯莎是不是简爱一个人的两个方面?为什么? 总共十四道题,每人有一次重选的机会,但不会重复,我就想起了这九道。
3.老师提问
一般都是问你喜欢的作家作品,你自己先说,再根据你说的内容提问相关知识
4.今年的形势
今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文学类专业中复试分最高,353分。复试的时候,从一个北师本校的学生那里了解到以下信息:今年总共保送了8个,要从参加复试的14人中选取9个,其中这复试的14人中有两个是来自北师文学院。
2008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希腊化”时期
2、大学才子派
3、《茨冈》
4、威塞克斯小说
5、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6、《第二十二条军规》
7、《万叶集》
8、《戈丹》
二、简答题:
1、托尔斯泰小说的艺术特点。
2、加缪《局外人》的思想艺术特征。
3、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点。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唐吉诃德》桑丘形象的理解。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莫里哀喜剧艺术的看法
2007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试题
一、比较文学理论:(2选1)
1、结合作品比较托尔斯泰和哈代的创作观。
2、。。。
二、西方文学:(6选4)
1、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艺术特色。
2、举一位继歌德之后的著名德语文学作家,谈谈他的某部作品。
3、为什么说《堂吉诃德》开创了西班牙文学的新时代?
4、好像还有美国文学的题。
5、。。。
6、。。。
三、东方文学:(2选1)
1、是列举出你看过东方古典作品的作者、译者、主要内容(5部以上)。
2、谈谈东方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之类的。
2006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试题
笔试题:
一、卢梭与后来浪漫主义的关系。
二、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创新意义。
三、契诃夫戏剧的创新意义。
四、日本平安王朝时期女性文学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女性文学成就突出的原因是什么?
面试题:
一、谈一谈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二、《赵氏孤儿》在国内不是很突出,但在流传到国外后却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例子还有哪些,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三、东西方文学的异同。
四、对文明冲突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