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超声波探伤安全操作规程
超声波探伤安全操作规程
一、本作业岗位主要危险源(危害)
1、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导致人员伤害事故;
2、对作业场地缺乏检查,导致人员伤害事故;
3、设备电器部件老化、线路破损或PE线连接不可靠,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4、高处作业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引发坠落事故。
二、工作准备与检查
1、必须规范着装,进入作业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2、检查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3、检查被探伤材料摆放是否平稳、可靠,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工作。
三、操作方法
1、熟悉仪器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连接交流电源时,应仔细核对电压防止错接电源,烧坏元件。
3、移动旋纽时不宜用力过猛,以防旋纽损坏。
4、连接电源或探头电缆时,应用手抓插头,壳体操作,电源线和探头线应理顺,不要折、曲。
5、仪器用完后,及时进行外表清洁,放在干燥处。
四、控制标准(安全方法和严禁事项)
1、熟悉本设备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遵守本安全操作规程。
2、使用仪器前必须对仪器导线、插头等有关设备及工具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仪器必须有可靠的接地线。
3、超声发射探伤仪的电源应使用胶皮软线或轻型移动电缆。电源线无裸露。
4、经常需要探伤的车间,在配电盘附近应装上备用固定电源,探伤者不得任意接线。
5、工作中如使用机油,要注意脚下,防止滑倒摔伤。
6、高处作业时,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人和仪器从高空坠落。
7、在金属容器内探伤时,电源部分应置于容器外,操作者衣服应干燥。
8、工作完毕,关闭电源,清理设备及周围环境后方可离开。
第二篇:超声波探伤工安全操作规程
超声波探伤安全操作规程
一、本作业岗位主要危险源(危害)
1、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导致人员伤害事故;
2、对作业场地缺乏检查,导致人员伤害事故;
3、设备电器部件老化、线路破损或PE线连接不可靠,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4、高处作业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引发坠落事故。
二、工作准备与检查
1、必须规范着装,进入作业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2、检查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3、检查被探伤材料摆放是否平稳、可靠,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工作。
三、控制标准(安全方法和严禁事项)
1、熟悉本设备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遵守本安全操作规程。
2、使用仪器前必须对仪器导线、插头等有关设备及工具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仪器必须有可靠的接地线。
3、超声发射探伤仪的电源应使用胶皮软线或轻型移动电缆。电源线无裸露。
4、经常需要探伤的车间,在配电盘附近应装上备用固定电源,探伤者不得任意接线。
5、工作中如使用机油,要注意脚下,防止滑倒摔伤。
6、高处作业时,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人和仪器从高空坠落。
7、在金属容器内探伤时,电源部分应置于容器外,操作者衣服应干燥。
8、工作完毕,关闭电源,清理设备及周围环境后方可离开。
第三篇:超声波安全操作规程
超声波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者应熟悉设备性能,了解主要部件的结构作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开机前仔细检查各电器部件灵敏可靠度,有无漏气现象。
3.焊接前定位板位置必须正确,加热板上下移动自如,不得有碰撞现象,焊布要干净,并紧帖附焊板上,调整好熔融时间,对接时间,夹紧压力
4.定期排出气水过滤器中的杂物,定期进行设备保养。
5.设备长期不用时,要做好防锈处理。打开电源开关,打开加热旋钮,使电热板升温。打开气源,放掉水气。检查和调整各压力表气源压力,设定熔融与对接时间和温度。
9.待电热板升至所设定温度时,即可开机工作。打开选择开关(单动或联动),按运行键,把型材放到后面的工作台上面,移动机头至适当位置锁定,再把型材放到前面的工作台上面,分别按前后压紧键,将型材压紧。如发现型材没放好,可再按一次压紧键,压紧即松开,调整后再次按压紧键即可。第二次按运行键,一切焊接程序均自动运行直至焊接结束自动复位。
11.运行过程中,如发现动作或操作有误,应立即按急停键,停止运行,调整后,再重新操作。
12.焊接完毕,关机时先关闭气源、电源,然后放掉余气。做好本班次的工作记录,清扫设备上的垃圾,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14 首先检查设备的防护盖是否完好,螺丝是否松动。打开电源开关,打开气源开关。检查气动系统有无漏气现象,根据需要将各机头电源及控制按钮打开。
16、检查各参数(压力、时间、温度)及动作速度、定位板位置是否满足要求,调整好定位标尺。
17、一种规格尺寸第一次焊接时,先按两机头的定位按钮,然后放好型材调整机头位置(使型材两端顶到后定位板活动定位块),锁紧手柄。同一尺寸第二次焊接时,将型材放入,按动定位按钮使其定位。
18、检查一切正常(型材是否压好,温度是否正常等)后按自动焊接按钮,焊接过程自动完成,直到复位后取出已焊好的半成品或成品。
19、操作过程中如果手被压住或型材挡住焊板等非常情况,按急停按钮停止动作。按后往右旋一下以复位。
20、工作完毕后关闭气源开关,放掉三联体内的余气和积水。
21、关闭各机头加热和控制电源,最后关闭设备总电源。
XXXX有限公司
第四篇:超声波探伤通用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探伤通用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超声检测适用场内球铁铸件的检测。
二
引用标准
EN 12680-3:2003 铸造 超声检测 第三部分:球墨铸铁件
三、检测范围
就铸件检测部位问题与客户达成协议或技术部指定。需要阐明如何对这些部位进行检验,既采用点式还是扫描检验方法,还要说明从哪个方向进行检验。
四
一般要求
1、超声检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探伤经验。并经考核取得有关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
2、探伤仪
①量程设定,对于在钢材中传导的丛波和横波来说,至少保证在10mm到2m的范围内可以在量程中进行连续选择。
②增益,至少保证在80分贝范围内,测量精度为1分贝,超过80分贝,最大单位间距可为2分贝。
③时基线性和垂直线性小于屏幕调整范围的5%。
④至少适用于单晶片探头和双晶片探头脉冲回波技术中标称频率在0.5MHz到5MHz(包括5MHz)的范围。
3、探头
① 纵波直探头的晶片直径应在10~30mm之间,工作频率1~5MHz,误差不得超过±10%。
② 横波斜探头的晶片面积应在100~400mm²之间,K值一般取1~3.③ 纵波双晶直探头晶片之间的声绝缘必须良好。
3、仪器系统的性能
① 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不得小于10dB。
② 仪器与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③ 仪器与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在基准灵敏度下):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M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5mm。
④ 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6dB。
五、探伤时机及准备工作
1、工件要集中到指定的位置。
2、工件在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超声探伤,所有影响超声探伤的油污及其他附着物应予以清除。
3、探伤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为6.3μm。
六 探伤方法
1、为确保检测时超声波声束能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耦合剂应透声性好,且不损伤检测表面,如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
2、灵敏度补偿
① 耦合补偿 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耦合损失进行补偿。
② 衰减补偿 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应对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
③ 曲面补偿 对探测面是曲面的工件,应采用曲率半径与工件相同或相近的试块,通过对比实验进行曲率补偿。
六、系统校准与复核
1、一般要求
系统校准应在标准试块上进行,校准中应使探头主声束对准反射体的反射面,以获得稳定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2、新购探头测定
新购探头应有探头性能参数说明书,新探头使用前应进行前沿距离、K值、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等主要参数的测定。
3、检测前仪器和探头系统测定
使用仪器----斜探头系统,检测前应测定前沿距离、K值和主声束偏离,调节或复核扫描量程和扫查灵敏度。
使用仪器----直探头系统,检测前应测定始脉冲宽度、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调节或复核扫查量程和扫查灵敏度。
4、检测过程中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遇到下述情况应对系统进行复核:
① 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钮发生改变时;
② 检测人员怀疑扫描量程或扫描灵敏度有变化时;
③ 连续工作4h以上时;
④ 工作结束时。
5、检测结束前仪器与探头系统的复核
每次检测结束前,应对扫描量程进行复核。如果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线读数的10%,则扫描量程应重新调整,并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检。
每次扫描结束前,应对扫查灵敏度进行复核。一般对距离-波幅曲线的校核不应少与3点。如曲线上任何一点幅度下降2dB,则应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检;如幅度上升2dB,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
6、校准、复核的有关注意事项
校准、复核和对仪器进行线性检测时,任何影响仪器线性的控制器(如抑制或滤波开关等)都应放在“关”的位置或处于最低水平上。
七、探伤方法
1、探测方向
一般在探测面上两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并尽量扫查到工件的整个体积
3、探伤灵敏度的确定
① 纵波直探头探伤灵敏度的确定
当被探部位的厚度不大于探头的3倍近场区时,一般选用底波确定探伤灵敏度。由于几何形状所限,不能获得底波者或是探测厚度大于45mm而小于3倍近场区时,可直接采用试块法确定探伤灵敏度。
② 纵波双晶直探头灵敏度的确定
按需要选择不同直径平底孔的试块,并测试一组不同探测距离的平底孔。调节衰减器,使其中最高的回波幅度达到满刻度的80%。不改变仪器的参数,测出其他平底孔回波的最高点,将其标定在荧光屏上,连接这些点,即是对应于不同平底孔的纵波双晶直探头的距离——波幅曲线。
4、补偿
① 表面粗糙度补偿
在探伤和缺陷定量时,应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能量消耗进行补偿。
② 曲面补偿
对于探测面是曲面的工作,可采用曲率与工件相同或相近(0.9~1.5倍)的参考试块,否则应补偿因曲率不同引起的声能损失。
③ 探伤灵敏度一般不低于工件最大探测距离出的φ2mm平底孔当量。
5、探伤灵敏度的复查
探伤中应检查探伤灵敏度,发现探伤灵敏度有改变时应重新调整。当增益电平降低2dB以上时,应对上一次校准以来所检查的工件进行复探;当增益电平升高2dB以上时,应对所有缺陷进行重新定量。
八、缺陷记录
① 记录当量平底孔径超过φ4mm的单个缺陷的位置和波幅。
②
记录当量平底孔直径超过φ2mm的缺陷密集区及其最大缺陷的位置和分布,缺陷密集区面积以12mm×12mm的方块作为最小度量单位。③
记录由缺陷引起的底面回波降低区域和数值。
④ 不属于上述情况,但探伤人员能判定是否危害性的缺陷也予以记录。
九、探伤报告
探伤报告应包括下述内容:
1、委托探伤的单位,探伤报告编号,签发日期。
2、铸件的名称、编号、材料牌号、探伤面的表面粗糙情况。
3、探伤仪的型号、探头型号、探伤频率、耦合剂、探伤灵敏度和扫查方式。
4、在草图上标明检测区域,如有因几何形状限制而检测不到的部位也必须在草图上标明。
5、缺陷的类型、尺寸和位置。
6、探伤等级和探伤结论。
7、探伤人员和审核人员签字。
第五篇: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探伤作业指导书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母材厚度不小于8mm的铁素体类钢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缝脉冲反射法手工超声波检验。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外径小于159mm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等于200mm的管座角焊缝及外径小于250mm和内径小于80%的纵向焊缝。2 引用标准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GBll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试验项目及质量要求
3.1 试验项目:内部缺陷超声波探伤。3.2 质量要求 3.2.1 检验等级的分级
根据质量要求检验等级分A、B、C三级,检验的完善程度A级最低,B级一般,C级最高。检验工作的难度系数按A、B、C顺序逐级增高,应按照工种2的材质、结构、焊接方法,使用条件及承受荷载的不同,合理的选用检验级别。检验等级应按产品的技术条件和有关规定选择或经合同双方协商选定。3.2.2 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 表3.2.2 焊缝质量等级
一级
评定等级 检验等级 探伤比例
II B级 100%
二级 III B级 20% 内部缺陷 超声波探伤
3.2.3 探伤比例的计数方法
探伤比例的计数方法应按以下原则确定:①对工厂制作焊缝,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探伤长度不应小于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200mm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探伤;②对现场安装焊缝,应按同一类型,同一施焊条件的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并应不少于l条焊缝。3.2.4 检验区域的选择
3.2.4.1 超声波检测应在焊缝及探伤表面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应划好检验区域,标出检验区段编号。
3.2.4.2 检验区域的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30%的一般区哉,这区域最小10mm,最大20m。3.2.4.3 接头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它外部杂质。探伤区域表面应平整光滑,便于探头的自由扫查,其表面粗糙度不应超过6.3um,必要时进行打磨。a、采用一次反射法或串列式扫查探伤时,探头移动区应大于2.5δk,(其中,δ为板厚,k为探头值);b、采用直射法探伤时,探头移动区域应大于1.5δk。
3.2.4.4 去除余高的焊接,应将余高打磨到与临邻近母材平齐。保留余高焊缝,如焊缝表面有咬边,较大的隆起和凹陷等也应进行适当修磨,并做圆滑过渡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评定。3.2.5 检验频率
检验频率f一般在2-5MHZ的范围内选择,推荐选用2—2.5MHZ区称频率检验,特殊情况下,可选用低于2MHZ区或高于2.5MHZ的检验频率,但必须保证系统灵敏度的要求。3.2.6 检验等级,探伤面及使用k值(折射角)见表3.2.6 表3.2.6
板厚mm 探伤面 A 单面单 侧
B
C
探伤法
使用折射角或k值
直射法及一 次性反射法 直射法
70°(k2.5、k2.o)70°或60°(k2.5、k2.o、k1.5)45°或60°;45°和60°,≤25 >25—50
单面双侧或 双面单侧
45°和70°并用(k1.o或k1.5,>50—100 >100 /
(k1.o和k1..5,k1.0和k2.O并用)
/
双面双侧
45°和60°并用(k1.0和k1.5或k2.O)仪器、试块、耦合剂、探头
4.1 仪器CTS-2000笔记本式数据超声波探伤仪 4.2 试块 CSK-IA 试块 CSK-ⅡA 试块 4.3 耦合剂
应选用适当的液体或模糊状物作耦合剂。耦合剂应具备有良好透声性和适宜流动性,不应对材料和人体有损伤作用。同时应便于检验后清理。典型耦合剂为水、机油、甘油和浆糊。在试块上调节仪器和产品检验应采用相同的耦合剂。4.4 探头:斜探头、直探头 5 仪器的调整的校验 5.1 基线扫描的调节
荧光屏时基线刻度可按比例调节为代表缺陷的水平距离ι,深度h或声程S。
5.1.1 探伤面为平面时,可在对比试块上进行时基线扫描调节,扫描比例依据工作厚度和选用的探头角度来确定,最大检验范围应调到时基线满刻度的2/3以上。
5.1.2 探伤面曲率半径R大于W2/4时,可在平面对比试块上或探伤面曲率相近的曲面对比试块上,进行时基线扫描调节。5.1.3 探伤面曲面半径R小于等于W2/4时,探头楔块应磨成与工件曲面相吻合,按GBll345-89第6.2.3条在对比试块上作时基线扫描调节。
5.2 距离一波幅(DAC)曲线的绘制
5.2.1 距离一波幅曲线由选用的仪器、探头系统在对比试块上实测数据绘制,曲线由判废线、定量线、评定线组成,不同验收级别各线灵敏度见表5.2.1 表中DAC是以上φ2mm标准反射体绘制的距离一波副曲线,即DAC基准线。评定线以上定量线以下为I区,定量线至判废线以下的Ⅱ区,判废线及以上区域为Ⅲ区(判废区)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 表5.2.1
级别 板厚mm DAC 判废线 定量线 评定线
DAC-4dB DAC-12dB DAC-18dB
DAC+2dB DAC-8dB DAC-14dB
DAC DAC-6dB DAC-12dB
A
B
C
8—46 >46-120 >46-120
5.2.2 探测横向缺陷时,应将各线灵敏度均提高6dB。
5.2.3 探伤面曲率半径R小于等于W2/4时,距离一波幅曲线的绘制应在曲线面对比试块上进行。
5.2.4 受检工件的表面耦合损失及材质衰减应与试块相同,否则应进行传输损失修整,在1跨距声程内最大传输损差在2dB以内可不进行修整。
5.2.5 距离一波幅曲线可绘制在坐标纸上,也可直接绘制在荧光屏刻板上。5.3 仪器调整的校验
5.3.1 每次检验前应在对比试块上,对时基线扫描比例和距离一波幅曲线<灵敏度>进行调整或校验。校验点不少于两点。5.3.2 在检验过程中每4h之内检验工作结束后应对时基线扫描和灵敏度进行校验,校验可在对比试块或其他等效试块上进行。
5.3.3 扫描调节校验时,如发现校验点反射波在扫描线上偏移超过原校验点刻度读数的10%或满刻度5%(两者取较小值),则扫描比例应重新调整,前次校验后已经记录的缺点,位置参数应重新测定,并予以更正。
5.3.4 灵敏度校验时,如校验点的反射波幅比距离一波幅曲线降低20%或2dB以上,则仪器灵敏度应重新调整,而前次校验后,已经记录的缺陷,应对缺陷尺寸参数重新测定并予以评定。6 初始检验 6.1 一般要求
6.1.1 超声检验应在焊缝及探伤表面经外观检查合格并满足GBll345-89第8.1.3条的要求后方可进行。
6.1.2 检验前,探伤人员应了解受检工件的材质、结构、曲率、厚度、焊接方法、焊缝种类、坡口形式、焊缝余高及背面衬垫、沟槽等情况。
6.1.3 探伤灵敏度应不低于评定线灵敏度。
6.1.4 扫查速度不应大于150mm/S,相邻两次探头移动间隔保证至少有探头宽度10%的重叠。
6.1.5 对波幅超过评定线的反射波,应根据探头位置、方向、反射波的位置及6.1.2条了解焊缝情况,判断其是否为缺陷。判断缺陷的部位在焊缝表面作出标记。6.2平板对接焊缝的检验
6.2.1 为探测纵向缺陷,斜探头垂直于焊缝中心线放置在探伤面上,作锯齿型扫查。探头前后移动的范围应保证扫查到全部焊缝截面及热影响区。在保持垂直焊缝作前后移动的同时,还应作10°~15°左右移动。
6.2.2 为探测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横向缺陷应进行平行和斜平行扫查。B级检验时,可在焊缝两侧边缘使探头与焊缝中心线成10°~20°斜平行扫查。C级检验时,可将探头放在焊缝及热影响区上作两方向的平行扫查,焊缝母材厚度超过lOOmm时,应在焊缝的两面作平行扫查或者采用两种角度探头(45°和60°或45°和70°并用)作单位两个方向平行扫查,亦可用两个45°探头作串列式平行扫查。对电渣焊缝还应增加与焊缝中心线45°的斜想向扫查。
6.2.3 为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形状、观察缺陷动态波形或区分缺陷讯号与伪讯号,可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探头基本扫查方式。6.3 曲面工作对接焊缝的检验
6.3.1 探伤面为曲面时,按规定选用对比试块,并采用6.2条的方法进行检验。C级检验时,受工件几何形状限制,横向缺陷探测无法实施时,应在检验记录中予以注明。
6.3.2 环缝检验时,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为探伤面曲率0.9-1.5倍的对比试块,均可采用,对比试块的采用。探测横向缺陷时按6.3.3条的方法进行。
6.3.3 纵缝检验时,对比试块的曲率半径与探伤面曲率半径之差应小于10%。
6.3.3.1 根据工件的曲率和材料厚度选择探头角度,并考虑几何临界角的限制,确保声束能扫查到整个焊缝厚度;条件允许时,声束在曲底面的入射角度不应超过70°。
6.3.3.2 探头接触面修磨后,应注意探头入射点和折射点角或K值的变化,并用曲面试块作实际测定。
6.3.3.3 当R大于W2/4采用平面对比试块调节仪器,检验中应注意到荧光屏指示的缺陷深度或水平距离与缺陷实际的径向埋藏深度或水平距离弧长的差异,必要时应进行修正。6.4 其它结构焊缝的检验
尽可能采用平板焊缝检验中已经行之有效的各种方法。在选择探伤面和探头时应考虑到检测各种类型缺陷的可能性,并使声束尽可能垂直于该结构焊缝中的主要缺陷。7 规定检验 7.1 一般要求
7.1.1 规定检验只对初始检验中被标记的部位进行检验。
7.1.2 对所有反射波幅超过定量线的缺陷,均应确定其位置,最大反射波幅所在区域和缺陷指示长度。表7.1.2mm
检验等级
A
灵敏度 评定灵敏度 定量灵敏度 判废灵敏度
7.2 最大反射波幅的测定
7.2.1 对判定的缺陷的部位,采取6.2.3条的探头扫查方式,增加探伤面、改变探头折射角度进行探测,测出最大反射波幅并与距离一波幅曲线作比较,确定波幅所在区域,波幅测定的允许误差为2dB。
Φ3 Φ4 Φ6
Φ2 Φ3 Φ6
Φ2 Φ3 Φ4
B
C
7.1.3 探伤灵敏度应调节到评定灵敏度,见表7.1.2直探头检验等级评定。7.2.2 最大反射波幅A与定量线SL的dB差值记为SL±——dB 7.3 位置参数的测定
7.3.1 缺陷位置以获得缺陷最大反射波的位置来表示,根据相应的探头位置和反射波在荧光屏上的位置来确定如下全部或部分参数。
a、纵坐标L代表缺陷沿焊缝方向的位置。以检验区段编号为标证基准点(即原点)建立坐标。坐标正方向距离上表示缺陷到原点的距离。
b、深度坐标h代表缺陷位置到探伤面的垂直距离(mm),以缺陷最大反射波位置的深度值表示。
c、横坐标q代表缺陷位置离开焊缝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可由缺陷最大反射波位置的水平距离或简化水平距离求得。7.3.2 缺陷的深度和水平距离(或简化水平距离)两数值中的一个可由缺陷最大反射波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直接读出,另一个数值可采用计算法、曲线法、作图法或缺陷定位尺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