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专题研究复习答案

时间:2019-05-14 06:5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专题研究复习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专题研究复习答案》。

第一篇: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专题研究复习答案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专题研究复习范围

一、简答题

1、简述社会问题形成的基本条件。

第一,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某种社会现象或公共问题的具体客观事实,而不是人们头脑中的假设和臆测。

第二,这种社会现象违背了现存的社会规范和价值原则。

第三,这一现象的发生和后果是社会性的,涉及这个社会生活,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才能获得解决。

2、简述社会问题的认定过程。

认定社会问题,往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诸方面的内容:第一,某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引起人们的注意;第二,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的觉察和认识;第三,社会舆论的作用;第四,公众的认识;第五,决策者的认可和支持。

3、简述社会流动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如果转移流动的方向是由较低社会地位流动到较高社会地位,称为上升流动(向上流动);反之,称为下降流动(向下流动)。有些社会成员从一种职业转移到了另一种职业,但其收入、声望、社会地位却基本相同,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流动。

4.、简述斯米尔塞集群行为发生的六个必要且充分条件。

1)环境条件:有利于产生集群行为的周围环境,如公园、广场、剧场、街道、体育场等往往成为集群行为出现的地方。

2)结构性压力:任何使人感到压抑的社会状态,如经济萧条、自然灾害、贫困、不公平待遇、难以捉摸的前途等,都刺激人们通过集群行为来解决问题。3)诱发因素:集群行为出现往往需要一个“导火索”多是一个戏剧性事件,其作用在于助长普遍性的社会情绪,加速集群行为的发生。

4)行动动员:群体内的领袖人物或鼓动者的鼓励和口号,标志着集群行为开始。它可使许多最初仅旁观的人成为实际的参加者, 使原本松散的无组织群体产生一致行动的倾向。

5)普遍情绪产生或共同信念形成:人们还必须对处境形成某种共同感受,对某些问题产生共同看法,出现普遍情绪。

6)社会控制机制:集群行为最后是否产生取决于社会控制的成败。

5、简述中间阶层存在的意义

历史经验表明,在社会中间阶层规模大的社会,社会资源的配置一般都比较合理,分配差距比较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一般都不会很大,这样的社会最稳定、最可持续发展。

原因在于:第一,中产阶级是介于社会高层与底层之间的缓冲层,这是社会稳定的政治原因。第二,中产阶级在社会上代表温和的、保守的意识形态,当这种意识形态占据主导地位时,极端的思想和冲突观念就很难有市场,这是社会稳定的思想原因。第三,中产阶级也是引导社会消费的最主要群体,当中产阶级占社会的多数时,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就保证了社会庞大稳定的消费市场,这是社会稳定的经济原因。

6、简述马克思与韦伯关于分层的基本标准

马克思用社会阶级理论来解释整个社会结构,认为工业化以后,整个社会就是两个极端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提出掌握生产资料的标准。

韦伯的分层理论认为,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个经济概念,社会具有经济、政治、社会三种基本秩序,就有根据财富收入、权力和社会声望标准区分的三种基本分层系统。

7、简述“相对剥夺感” 相对剥夺感(relation deprivation)是美国社会学家斯托弗等人首先提出。这主要指一种以他人或其他群体为参照物形成的心理感受。社会学家默顿(Merton)曾用“参照群体”(reference group)理论解释相对剥夺感,认为关键是人们将哪一个群体视为自己的参照群体,同哪一个群体进行比较。

相对剥夺感可能更强烈地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人们由于贫困问题形成的不满情绪,更多来自相对贫困,即来自与他人相比较而言自己的劣势地位。

8、罗尔斯正义论的基本内容。

正义即公平,正义应该体现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原则: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去拥有可以与别人的类似自由权并存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权。

第二原则:对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这种不平等不但(1)可以合理地指望符合每一个人的利益;而且(2)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

9、简述道德失范。

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它常常是社会急剧变革或转型时期的产物。

二、论述题(答案仅供参考)

1、结合工作实际或社会现实,对当前我国某一突出的社会问题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中国当前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

第一,体现在教育投入不足上。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要求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世纪末达到4%。这个目标一度跌到了1996年的2.44%,2003年才占到3.41%。尤其是农村教育经费的不足,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平衡。

第二,体现在对教育资源的配置上。要让社会各个阶层成员能够公平合理地流动,尤其底层成员能够有机会向上层流动,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极其重要。

第三,教育不公平还体现在一些不尽合理的政策上。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不公平,给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造成阻力,人为地加大了城乡差距。

卫生资源享有的不公平

第一,医疗资源总体不足。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80年代初,我国政府多次承诺达到这一目标。然而,2000年已过,目标最终未能实现,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并没有分享到卫生改革带来的“实惠”,他们甚至被排斥在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之外。

第二,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城乡人口比例大约为36%和64%,但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占有的比例刚好颠倒了过来,即城市占了60%以上,而农村占了不到40%。根据国情专家胡鞍钢的研究,我国卫生资源约80%集中在城市(北京高达85%)。

第三,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穷人看不起病。近年来,中国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从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来看,是呈现上升的趋势,1980年为2.92%,1999年第一次达到了5%的最低标准,为5.10%。但20年间,中国卫生总费用在稳步上升的同时,政府卫生支出却在逐年下降。

2、对我国某一底层群体的基本状况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改善底层状况的对策。

1)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农民。基本生存需求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其一是民西部地区的贫穷者。其二是富裕地区的贫困人。如广东地区的山区仍有50万人没脱贫。城乡差别很大:1:6。从占有的金融资产来看,1999年末农户储蓄余额约为10000亿元,不到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五分之一,而农民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将近65%。

2)城市中的下岗职工为主的新贫困层,国家统计局统计有900万左右,总工会统计有3000万左右,民政部测算,目前处于城镇低保线以下人口是2000多万人。亚洲开发银行按照支出标准估计的城市贫困人口为3700万人。数字不一样。现在每年最多能够创造的900多万个就业机会,但有2000多万人竞岗,800万失业人员,700万下岗职工,200万失业农民工,80万待业大学生。

对失业问题提出了两个新概念。老失业群体,主要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失业群体。第一,年龄在40-50岁之间,再就业非常短暂。第二,基本生存不成问题,但生活艰难。第三,对自身不抱希望了,只要子女有希望他们就不会彻底的绝望。另一个概念是新失业群体,指没有在国有、集体企业工作经历的待业人员。第一,数量方面,可能在一些地方已成爲失业群体的主体。第二,这些人原来高中或初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在社会上闲荡,当时只有16-17岁,主要靠父母维持生活,但是现在生活变得很艰难。第三,比国企下岗职工更爲弱势。调查发现,他们连描述自己生活的能力都不具备。因此要建立请愿机制,防止社会矛盾冲突

3)进城的农民工,1.5亿左右。绝大多数农民工进入城市的时候,有的只有劳动力。只能从事那些城市人不愿从事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或具有某种危险性的工作。90年代初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人数众多,在城市中做一些拾遗补缺的工作,或从事一些城里人不愿从事的工作。但在一些行业中,比如建筑业,他们已经成了一线工人的主体。但僵硬的户籍制度仍然将他们排斥在他们所工作和生活的这个城市之外。在城市社会中,他们无疑是下等人。多年来农民工实际工资是在下降。2000年在广东惠州曾发生一起打工仔当场累死的事件。他们常常遭到公安、城管、工商等等执法人员的粗暴对待,无疑会滋生出社会仇恨。有一部分人走上犯罪道路。

4)特殊贫困层,本身可能不贫困,他们是具有“相对剥夺感的人群”,他们的贡献很大,但得到的回报不是很大,两者的差距就是他感受到的相对剥夺的部分,因而把自己划到相对贫困层去的社会群体。改革开放使这些人感到相对受损,有一些失落感。

3、结合实际分析我国当前社会流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社会流动的意义。

主要归因于当前社会流动机制不合理。

我国社会存在显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潜在的城市二元结构。一方面,户籍制度仍然制约着市民和农民从出生到死亡的逐个生活境遇;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在政策上为农民提供了非农化路径,但在城市中,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和市民一直处于冲突和对立,突出表现为市民对农民的歧视,以及农民对市民的厌恶。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如果转移流动的方向是由较低社会地位流动到较高社会地位,称为上升流动(向上流动);反之,称为下降流动(向下流动)。有些社会成员从一种职业转移到了另一种职业,但其收入、声望、社会地位却基本相同,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流动。

社会分层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描述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内容、形式和分布形态。社会流动是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描述社会阶层结构分化中各层次间的互动、动力机制。

封建社会及以前时代,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先赋型规则决定的,凭借个人先天具有的如性别、年龄、出身血统等因素的地位继承,阶层之间等级森严,上层社会具有封闭性和精英内部循环特征。社会流动很少,主要是复制式社会流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近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社会开始流动,通过后致性规则亦即通过个人后天的努力奋斗,实现上升流动到更高层次的社会地位的愿望。“富不过三代”是替代式社会流动的典型,可被称为“家族盛衰循环定律”。

4、社会公平正义的含义及实现途径。

社会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社会公正问题是一切政府和社会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我们对它的关注是与我国社会快速转型联系在一起的,20多年来,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中国社会变化的总趋势中,一方面,各个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另一方面,又引发出现了大量问题,有些问题还十分严重,当前社会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2)明显的财产分布差距;(3)就业与劳动报酬中的歧视因素;(4)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5)公共卫生资源分配和健康的不平等;(6)社会保障权利的不平等;(7)财政体制再分配功能的弱化引起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公共物品提供上的差异性。

1.始终坚持发展首位。在发展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须具备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满足公民对社会公平的要求,增加公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好的物质条件。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仍然是努力发展社会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为实现更高水准的社会公平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2.建立公正的社会分配结构。对于现有的社会资源如何分配,最直接体现了公平原则的兑现制度,这种公平主要是一种结果上的公平。但这种结果上的公平不是收入上的均等。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收入分配公平一方面受社会主义制度规定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中国初级阶段现实国情的制约,现阶段得到的分配公平是相对的公平。为此,初次分配是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分配中坚持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

3.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机制。制度上的公正是政治上的保证。制度是人们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行为的框架,规则制定和程序执行的公正直接关系到制度本身的公正。应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把权利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加强社会监督,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保障公民参与有关切身利益的各种决策。社会公正必然是大多数人民众意志的反映。唯有在完善的民主集中制中才能真正确立社会公正,也只有社会公正才能支撑民主机制的有效延续,使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塑造信息对称的政治环境,建立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正、公开和有效传递,实行信息公开化,推动决策民主化,是当前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4.建立公正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是政府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之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处境,缓解贫富差距过大带来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社会保障的目标应立足于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通过社会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失业救助保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等多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要改善国家的再分配,现在迫切的问题是要增加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农村基础教育及医疗的投入,高度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建立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公共卫生和大病统筹制度。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培育和增强弱势群体的人力资源优势,根据社会财力的实际可能,逐步扩大保障的社会覆盖面,使更多的人能够享有社会保障。[3]

5、试分析现阶段收入分配状况。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国家统计局将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数据分别汇总和公布,所以无法通过既有统计获得全国居民家庭收入分布数据,也就无法计算出全国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另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选取“大岛指数”作为反映我国城镇居民不平等程度的指标。所谓“大岛指数”,是指在居民收入五等分中最高20%居民的收入总和与最低20%居民收入总和之比,也可以表示为最高20%居民平均收入与最低20%居民平均收入之比。

(一)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不平等程度逐渐增加。1985~2009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不断上升,由1985年的2.33上升到2009年的5.61。这说明,我国城镇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在2002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由2001年的4.64迅速上升到6.33,并且突破了大岛指数6.0的警戒水平。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二)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严重。从图2可以看出,2002年我国农村地区大岛指数为6.88,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大岛指数为6.0的警戒水平。2009年,农村大岛指数更是达到了7.95,这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已经非常高了。由此可见,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变化趋势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变化趋势并不相同。

(三)城乡之间收入差距

按照城乡分解之后,我国总体收入差距可以划分为城镇收入差距、农村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因此,除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之外,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影响我国总体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总体上讲,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上升的趋势。

198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86,而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已经增加到3.3。由此可见,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现出扩大趋势。

6、结合实际谈我国道德失范现象及成因。现象:

公共生活领域:实体空间、虚拟空间 职业生活领域:公共部门、企业、社会组织 家庭生活领域:

道德失范的成因

(一)从宏观层面看, 社会转型出现失控

“失控”有两种表现: 第一种表现是社会控制欠度。社会成员的实际社会行为在一定范围内超出了社会规范的限度。如一些有损于社会公德的消极现象屡次出现: 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背信弃义、“黄赌毒”等。邓小平同志指出: “十年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 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 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 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第二种表现是缺乏新的道德规范。列宁曾经指出: “任何一个新的社会制度都要求人与人之间有新的关系, 新的纪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社会上所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 用旧的规范是无法作出适当、全面评判的, 如互助与竞争、平等与差距、法治与人治、集体精神与自我表现等诸多关系的处理, 需要新的规范加以判断和约束。(二)从中观层面看, 教育活动存在失误

我们通常谈到的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学校教育重视科学,轻视人文。科学求真, 人文求善;科学是基础, 人文是导向。在学校里, 科学提到了重要位置, 人文处于较薄弱的环节。“只要学习成绩好, 就是一个好学生。”“为集体争光, 向高分看齐。”这样的论调不足为怪。家庭教育重视物质, 轻视精神。物质求生存, 精神求发展;物质是经济基础, 精神是上层建设。父母过多地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 却忽略了他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家长重“身”轻“心”,重“智”轻“德”的现象大量存在, 应该作为问题来研究。社会教育重视经济、权力, 轻视政治、思想。社会上有不少人对名利趋之若鹜, 对道德滑坡却熟视无睹。甚至有的领导干部直言不讳地传授提职晋升的“妙招”:从上到下, 层层加码, 马到成功;从下到上, 层层掺水,水到渠成。面对现实, 困惑种种。

(三)从微观层面来看, 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结构中急剧增长

杜尔凯姆在分析原因时认为, 一方面是由于工业化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人本身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使各种欲望层出不穷, 就在传统法规失去权威性的同时, 人的欲望则变得更加强烈, 更难于忍受约束。另外, 人在发展的同时, “发达的思维会要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会使人渴望实现更理想的目标”。而现代社会不能满足所有个人的欲望, 客观上要求权威体系作出一定的规范, 这个权威体系便是社会。

第二篇: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审视中国当代社会问题

麦尔哈巴

510204901

4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加上网络等新兴媒体对舆论空间的扩充,一些一直被忽视或屏蔽的问题也开始露出水面。各种社会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的频频出现和媒体舆论带来的空前强大的压力不得不让我们去认真审视这些问题。

中国社会与现代化进程有所关联的社会问题是非常繁多的。无论是同先发国家相比,还是同其他后发国家相比,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很不相同,有着一些明显的特色。中国社会大致存在着这样一些社会问题:失业问题,腐败问题,拜金主义问题,极端的利己主义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行业不正之风问题,贫困化问题,民工潮问题,职工劳保问题,道德问题,代际矛盾问题,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问题,住房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下面我们重点探讨这其中一些问题。

官员腐败问题

“走后门”在我们社会中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从考试到升官,甚至做手术无不关系着“走后门”这一环节,以至于这已成为全国公民的一种“习俗”。公民对贿赂的曲解进而导致官员也对其习以为常。长时间的被贿赂使得一些官员将其视为各种流程的必要环节,对民众造成压力,这种恶性循环导致我国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

然而解决腐败问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腐败现象古来有之,起因错综复杂,久治不绝,根深蒂固,完全根除这一社会恶习似乎不太可能。相反,当今腐败问题日益加重,严重到连红十字会的廉正都受到质疑,严重到甚至像国足一样形成一个连锁环。

腐败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对于权力,财富(或名利的表述)的不正确看法,和缺少信仰最高层次的自我约束。贪官之所以“贪”,是因为他没有正确的思想,抵御不了“名,利”的诱惑力,从而产生了贪污腐败的行为。因此解决腐败问题应先从思想开始。如今腐败问题的加重表明,往前中国对腐败行为的惩罚力度还远远不够,除了后果极为严重的大型贪污,多数贪污行动只停留在口头惩罚上,而对贪污者或贪污系统造成任何影响。甚至一些贪污活动在群众眼皮底下也会被视而不见。目前,贪污行动已经形成一种从上级到下级的连锁线。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按理来说工人阶层应受到较大的关注,可是工人生活保障乃至生命保障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保障。

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农民工问题。农民工是我国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尽管农民工“亦农亦工”,他们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非农非工”的特殊身份使他们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但他们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他们的权利却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

农民工“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过去几年,矿工遇难,工人工资拖欠等问题频频出现,富士达连续出现的几次员工跳楼自杀

事件更是升级了农民工问题。虽然随着媒体舆论监督的加强和政府重视度的提高,相应的政策出台,农民工问题也得到一些改善,但农民工现状的完全改善还需要一段漫长的路程。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矛盾多发期之时,关心和保护农民工,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化解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对于促进经济、保障社会稳定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问题

在金融危机以后,“就业”这一次变得更加烫手。看到人才市场拥挤的人群,大家便开始开玩笑的说“人才”变成了“人踩”。大学生作为高投入的社会群体,越来越开始担忧投入与回报不成比。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拥有理性的认识,找出问题、对症下药是为充分发挥大学生能力的关键。

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矛盾:

一、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专业设置、培养模式非市场化之间的矛盾:

把毕业生推向了市场以后,毕业生就业市场总体上还存在着信息不畅、供需沟通渠道不畅、社会用人制度相对滞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用人单位不知何觅人才,毕业生不知哪里找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当前,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实现了就业市场化,但大学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没有实现市场化。我国教育体制过渡重视大学建设,而忽略了中专等技术性院校的建设。而实际上,社会除了需要大学培养出来的领袖型人才外,还需很多专业型人才。而国家队技术院校的不重视使得民众产生贬低技术院校的心理。此外,学校的招生计划、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基本上仍然按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运作,教育脱离市场的现象十分严重,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学生毕业后普遍存在知识面较窄、能力较差、适应性较弱等问题,很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三、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用人单位、学校、家长和学生缺乏充分的思想与组织准备,仍然存在着“等、靠、要”的思维模式,缺乏主动性。还有很多大学生不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不能应对市场的变化而择业,而是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拥挤在大城市、大企业。

中国社会的转型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此,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特殊时代条件和特定的社会现象会持续存在下去,而且,其中的不少因素还会呈加剧的趋势。可以说,中国目前的社会问题尚未达到“充分化”的状态,中国的社会问题具有着很大的生长潜力。对于社会问题的这种生长潜力若不加以及时的制约与缓解,很有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为此,媒体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功能,克服一切阻力揭露社会病根。同时,政府要利用好网络等新兴媒体,时刻关注社会舆论,对民众的反应和需求给予高度重视。

第三篇: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 作业

07 社会工作 陈斯 学号 1311207009

当代中国“富二代 现象的解读与思考 当代中国 富二代”现象的解读与思考 富二代
引言
这一阵,富二代的话题多了起来。先是富二代开着好车,在斑马线上撞人。然后领 导重视,江苏省开办富二代培训班。说是要解决民企的接班人问题。无疑,改革三十多年,先富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后代已经长大成人,出来招摇过市了。时代背景、社会文化、家 庭教育造就了他们的独特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富二代”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 国市场文化的缺陷,也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隐忧,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与 思考。在中国,富二代接班的事,一直就是一个难题。最常见的模式,就是老子挣钱儿子 花,不,是挥霍。个中的原因说来也简单,老子创业,一旦打下天下,儿子就生活在蜜罐里 了。加上老子又忙,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从心里也不希望自家的孩子过得像当年自己那样 辛苦,故要什么给什么。于是,富二代就变成纨绔子,斗鸡走马无所不能,挣钱办事一无所 能。现在,第一个原因,华人企业家已经开始有所注意。很多产业巨子,着手引入西方继承 制度,不再搞诸子平分,以免产业分散。而是在诸子中,择其优秀者单线继承。如果子女无 一有用者,还可以让经理人来经营。针对富二代变纨绔的问题,海外华人企业家也加强了子 女的教育。也有人学西方人,不让子女特殊化,只给一点生活费,鼓励子女从小自立。但是,在中国大陆,富二代的自立性的培养,显然还没有提上日程,很多富二代恶习已成,估计就 是下狠心扳,也一时半会儿扳不过来。富二代的难题,实际上是富一代的问题。很多人没有想到,挣钱给儿子挥霍,到底是造 福于他呢,还是害他?更何况,很多富二代,由于吸毒、放纵,在老子没有咽气之前,就已 经挥霍掉了家产。因此,改革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企业家,能否把产业传下去,令人忧虑。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向西方学点东西。

摘要
富二代,简单地说他们是“富一代”的子女。“富一代”是改革开放后首先富起来的一 批民营企业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 20 世纪 80 年代出生,生活条件优越,接受过良好的教 育,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然而,随着“富一代”逐渐老去,接受海外教育的“富二代”海 归们如何继承家族企业和财富等问题随之出现,这个特殊的群体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富二 代”一词首先出现在《鲁豫有约》。

《非诚勿扰》节目的富二代刘云超 非诚勿扰》
在今年爆红的

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中,出现了一个富二代刘云超并一票走红。他 在节目中宣称自己刚过 23 岁,父母都是商人,自己银行存款有 600 万元,拥有 3 辆跑车(其 中一辆是宝马的改装车)。节目中,他多次炫富,发表狂妄言论,反驳女嘉宾的刁难批评,称其女嘉宾虚伪不够诚实,引起很大的争议。刘云超语出惊人,口无遮拦。六百万的存款,3 辆跑车,3-5 万的月收入,更将漂移,甩尾这样公路杀手,说的轻而易举。面对对面的 24

位女生,特别是个别拜金女给予了当头棒喝,网上更是热议,有人想坐宝马,还不想臭屁; 有人以貌取人,又为存款惊愕;很多网友更是拍手称赞,说为男生出了口气,不过既然是个 秀场,大家图个热闹就算了,不必太过认真,留几句雷人的话让人茶余饭后嚼嚼舌头,尚有 一番滋味。基于他敢在针对全国性播出的江苏卫视一档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里,以一种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胆量,对着祖国十三亿人额外轻松地说出漂移甩尾(富二代撞车事件的起 因)之类的话语,却丝毫没有顾全我们国家在去年一年里,各省市一度因这个“漂移甩尾” 的超级玩车而破碎了多少美好完整的家庭,彻底地伤害了事件未亡人和其他祖国人民的情感。出事之后,当事人也就是富二代家庭对社会做出的一种私人危机处理的方法也是遭受广大民 众的鄙夷。就这一点可以看出当代中国的富二代的一个共通点:砸钱地去享受生活,并且缺 少社会责任感。

杭州富二代撞车事件
近年来随着富裕家庭拥有车辆的增加和外来“时尚”的影响,家庭殷实的子弟越来越多 地以疯狂驾车来展示自己的速度与激情、另类与前卫。他们在体验疯狂刺激的时候,绝不会 想到有那么一刻,自己很可能会面对他人父母的老泪纵横、悲痛欲绝,体验没有速度更没有 激情的铁窗生活。浙江杭州“富二代”的青年胡斌驾驶跑车在杭州市区穿越斑马线时,飚车撞死二十五岁 的浙江大学毕业生谭卓,留下了年迈无所依的父母和即将准备要结婚的女友。飚车已经变成 严重威胁道路安全的“杀手”,成为现代城市管理必须治理的对象。据了解,遇害者谭卓年 仅二十五岁,毕业于浙江大学,是杭州某企业员工。据他的同学和同事反映,谭卓在浙江大 学就读和工作期间表现十分优秀,近期正准备与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给我深刻印象的是最早的杭州富二代撞车门事件,据闻使用一些非正常的手段得以解决。在他们眼里,平民的命廉价到只要他出得起这个价钱就可以买断其性命的所有权,管他是用 来当作撞车的障碍物还是射箭的箭靶,人命微贱到了

了如斯地步,可真是极尽人性阴暗丑陋之 能事,也许他们道德“种子”的营养供应早已和连接母体的脐带一并割断,不复我们人性正 常的后天的茁壮成形。改装宝马撞人、飙车案、如此这些事件的发生难道就不能让我们的富二代父母惊醒吗? 生孩子而不教养这是父母的失责,也许这些父母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吧,改革开放无论 正当或不正当手段,无论是否存在违法的原始积累让一些人一夜暴富,或许这些人还沉浸在 享受的沉沦之中,殊不知对于孩子的教育并不是用钱可以正比提高的。父母可以享受可以沉 迷于享受可以享受金钱带来的快感,因为也许你们还曾经有过白手起家的艰辛与不易,这些 经历或多或少能让你们在做事的时候有些许责任与道德意识,但是你们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飙车的本质也透露出精神世界的空虚,肇事后还能谈笑风生已经足以透露精神的糜烂!

大陆幼儿园孩子攀比心严重 5 岁官二代自称小局长

某市一所幼儿园老师打进早报热线讲述孩子的攀比故事:他们比房子大小、假期休闲、豪车……有一次听到小朋友们笑嘻嘻地喊一个小男孩: “小局长”“我以为他们是开玩笑或。过家家。陈女士一问,” 那个男孩自己先嚷起来了:因为我爸爸是局长啊,“ 我就是小局长啊。” 当今小孩是否过早失去童真?他们在哪些方面表现得像“小大人”?早报与腾讯大成网 联合推出调查,上万名网友参与了投票和讨论。“现在的小朋友比以往更加成熟世故?”截 至昨日下午 5 时,92%的网友认为“是的”。75.52%的网友觉得这样不好。“什么让孩子失 去了应有的童真?”64.98%的人选择“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作用”;14.90%的人认为“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影响”;13.23%的人则认为: “大人影响了现在的小孩子。”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富裕家庭的孩子出生长大,进入社会生活,攀比现在也越来越严重。这些早熟的小孩在和同龄人大到比家世,比家产,小到衣食住行,生活中到处渗透着一种优 越感。攀比心理在特定情况下暂时性能起积极性作用。攀比是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 人而想追求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它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 李某小朋友贪玩,学习成绩很落后,其父母为了让他学习成绩赶得上,而与他约定:如果成 绩能赶得上张某小朋友就买与张某一样高档的书包给他。这样迎合了李某小朋友的心理,结 果李某的成绩果然赶上了张某。长此以往,攀比心理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负面的 影响。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一定程度而引起质变的,家长、

教师如果掌握不好其攀比的 程度,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就会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

“富二代 现象折射出的市场文化 富二代”现象折射出的市场文化 富二代
“富二代”阶层在任何社会都是存在的,但在当今中国,我们看到的“富二代”现象却更多 地将财富变成一种恣意妄为的靠山,助推社会不公、分化甚至对立,并且这种现象有愈演愈 烈的趋势,从而使民众看不到财富的善良意义,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走向。当财富成为对公 众的伤害。成为导致不公的源泉,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事实上,这已经不仅仅是“富 二代”阶层的问题,这种现象从更深层次折射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文化的某些缺陷。1 当代市场文化冲击中国传统道德伦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文化理念、生存状态、道德 标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市场文化,对中国传统文 化形成强烈地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义利之间是明显偏重于义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 人喻于利”。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利的追求仍羞羞答答、半遮半掩。这使市场文化一度在 中国举步维艰。然而追求利润始终是市场文化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光明 正大地谈论金钱、崇拜财富。年轻一代更是视财富为炫耀攀比和目空一切的资本,对传统文 化中的“礼义廉耻”不屑一顾。面对来势汹涌的市场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义、家庭、人伦等精神受到巨大地挑战和冲击。2 市场文化中的“消费主义”畸变。“富二代”的消费观折射出我国的“消费主义”畸变。在市场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消费 主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宰力量之一。人们的传统消费观正逐渐被适度奢侈和透支的理

念所代替。当今的消费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不再仅仅是利用商品使用价值而已,它具有象 征性、攀比性、自我性等诸多特性。调查显示,有逾七成的青年表示自己“人在江湖身不由 己”地卷入了象征消费的行列。男生的皮鞋、领带、手表,女生的钱袋、化妆品、耳环等无 一不被赋予超越其本身使用价值的新含义。在这种环境下,“富二代”理所当然成为引领奢侈 品消费的主要力最。同时,超越自身经济实力的“后排观众”也构成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新推 力。从“小资派”到“月光族”,从“明星崇拜”到“名牌情结”,市场文化中的“消费主义”悄然变 质。3 文化市场传递的不良信息。所谓文化市场,是指按价值规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市场,包括报

刊、杂志、网络电视剧、歌舞会等等。可见,文化市场与市场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概括地说,市场文化的外延几乎包括了所有文化市场。随着 我国进一步开放国门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的文化市场不容乐观。不良商人为了赚钱 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恐怖等追求感官刺激的文化产品。加之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产品的进 入,心智不成熟的青年受到巨大地冲击,追求电影里展示的所谓“时尚”的生活方式,例如飙 车、炫富、豪赌、逞强斗狠、是非不分,更有甚者将腐败堕落的情节当做崇拜的对象加以模 仿。如果说一般的青年还只是小打小闹,那么“富二代”的玩世不恭便更好地折射出这样的文 化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4 大众对“财富”的适应度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均由行政部门统一安排、统一计划。这使中 国民众在财富的持有上长时间处于相对贫乏稳定的状态,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一切都 因循守旧,毫无活力可言。久而久之,这种稳定性、持久性和保守性使中国民众对新文化的 心理适应度极低,没有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在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日趋增长的财富时显得无所 适从,甚至作出不恰当的反应。例如把“崇尚财富”误读为“唯财富论”,把“提高物质文化生 活水平”误读为“享乐主义至上”,面对巨额财富时容易自我膨胀。

结语
社会上有富人也有穷人,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但当代中国的“富二代”现象却传递种种 令人担忧的信息。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加剧社会分化、对立,甚至影响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如何教育这些“富二代”们使其珍惜手中的机会与财富,肩负起社会责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 问题。因此,应当不断净化社会环境,弘扬和坚持正确的荣辱观导向,让青少年分清美丑善 恶。从教育和舆论上大力强调能力观念,不管上辈们留下了一个企业,还是一栋房屋,还是 一无所有,都应该自强自立、艰苦拼搏。而对于“富二代”,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应 该加强人格教育。在知识获取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懂得财富是一种责 任,要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文明进程的大格局思考自身行为,此外,更重要的是从制度 和法律上保障青年起点公平,保障资源合理分配,保障人格人权平等。只有这样,才能不让 财富毁了青年一代,才能让经济刚刚起步的中国健康稳定地发展。


第四篇: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中国社会主要问题:人民生活福利,社会公正,贫富问题等和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官员腐败。

在如今的社会中,官员腐败算是中国最大的矛盾,人民对政府的期望之高,以及大部分地方官员的表现令老百姓过于失望,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个是中央政府必须重视和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然会影响到政府的威信,老百姓心中的不满和经过长久的对政府的失望会引发不可想像的大问题。

二、贫富差距过大

现今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标准的底线,数据大家可以去网上查。差不多从中国20%的人口掌握着80%的财富,已经让老百姓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和心理不平衡,由此产生了种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从社会的仇富现象就可见一斑。这对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及其有害的,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如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央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种种措施,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三、人口问题

先当今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引起了很多的争议,从开展3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确实对中国人口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差不多减少了近3亿人口。但是到现在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独生子女太多,产生了以后其结婚后负担太重,到后来一对夫妻要负担12个老人;到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增多,中国提前进入了老年人社会,依此出现的福利和照顾问题;以及重男轻女思想引起的男女比例失调,中国有近3700万人口可能找不到老婆。

四、环境污染

中国的经济发展过快,以及制造工业的发达,在全中国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到年底已经是世界第一,到工业污水到处横流,没有进行废水处理,以及工业垃圾电子垃圾无法有效的处理。各处水源污染,引起了环境的破坏和各种疾病的流行,这可是关乎到全中国人民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五、思想道德败坏

如今的社会,人们的信仰缺失,思想混乱,人人向钱看,盲目的崇洋,对中国缺乏自信,带起了各种道德问题。从黄、赌、毒横行,到食品掺假、婚外情泛滥,扰乱家庭和睦、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优秀的,以及各种各样的潜规则渗入生活中,破坏了法律的威信,还有青少年犯罪率的增高和低龄化,社会治安差,人们生活的没有安全感,人情的冷漠,对社会不关心,事不关己等等。

第五篇: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所显示均为正确答案)

1、尚重生认为当今社会的头号社会问题是:(3.00分)

.腐败问题 B.三农问题 C.失业问题 D.医疗问题

2、十七届四中全会集中解决的问题是(3.00分)

A.失业问题 .教育问题 C.腐败问题 D.犯罪问题 正确答案: C、3、“中国要防止„右‟,主要是防止„左‟”是谁说的(3.00分)

.邓小平B.毛泽东 C.周恩来 D.刘少奇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腐败三要素的是(3.00分)

A.能够运用公共权力的主体 B.谋取私利的行为 C.违反公共规则的事实 .社会的发展

5、腐败的心理不包括:(3.00分)

A.侥幸心理 B.补偿心理 .爱屋及乌 D.权势心理

6、《乡土中国》的作者是(3.00分)

.费孝通 B.吴敬琏 C.雷洁琼 D.吴阶平

7、三农问题的特点(3.00分)

.历史性 B.领导人的风格 C.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D.国家统治方式

8、属于我国三次就业高峰的是(3.00分)

.知青返城 B.40年代末 C.50年代初

D.60年代初

9、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社会问题排在第二位的是(3.00分)

A.腐败问题 .贫富差距问题 C.失业问题 D.三农问题

10、哪本书是描述中国人口众多对国际社会压力的(3.00分)

.《黄祸》 B.《革命论》 C.《社会秩序》 D.《他改变了中国》

11、什么是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深层次原因(3.00分)

.信仰缺失 B.道德教育的空泛和虚伪 C.党风政风军风不正 D.法治水平低

12、本视频认为在中国什么是一切问题的根源?(3.00分)

A.三农 B.贫富 C.下岗 .人口

13、腐败的主体是谁?(3.00分)

.公权主体 B.私权主体 C.民权主体 D.国权主体

14、三农问题不包括哪个?(3.00分)

A.农村 B.农业 C.农民 .农工

15、中国的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哪个?(3.00分)

A.农村 B.农业 .农民 D.农工

16、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不属于尚重生观点的是?(3.00分)

.大学生不应该创业 B.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和愿望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 C.政府应该提供一定的扶植 D.大学生应做好创业前的知识、心理、情感等各方面的准备

17、地域之间的贫富差距更多的是因为什么而造成的?(3.00分)

.资源 B.政策 C.交通 D.科技 正确答案: B、18、困扰人类所有问题的根源是什么?(3.00分)

A.腐败问题 B.三农问题 .贫富差距 D.失业问题

19、关于收入分配说法不正确的是?(3.00分)

A.很难对其进行学理分析 .中央和地方,在财政上和税收制度步调一致 C.客观存在的贫富差距是不可知的 D.贫与富是变化的 20、我国的什么文化不利于商业发展?(3.00分)

.小农思想 B.官本位 C.趋利主义 D.忠孝思想

正确答案: B、判断题(40分)

1、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清晰,毫不复杂。(2.00分)否

2、一个腐败的不正常社会,人们对权力才有变态的热爱和追求,人们才会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变得厚颜无耻。(2.00分)是

3、从纵向上来看,目前农民待遇是历史上最好的。(2.00分)是

4、封建统治的结果是形成两极社会一是君主权力,一是官僚阶层(2.00分)否

5、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江湖社会,存在草莽英雄。(2.00分)是

6、“光谷”坐落于北京中关村(2.00分)否

7、“光谷”是除了浦东以外的第二个科技示范区(2.00分)否

8、可以通过家庭不动产看出其实际收入。(2.00分)是

9、不可知论、怀疑论是以人的有限性为基础的。(2.00分)是

10、“人口问题,在中国,是一切麻烦的根源。”是邓小平说的(2.00分)是

11、尚重生认为高考制度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2.00分)是

12、尚重生认为教育应该产业化。(2.00分)否

13、尚重生认为,教育改革涉及政治改革和意识形态。(2.00分)是

14、贫富差距是个评价,争议很大。(2.00分)是

15、所有的统治阶级在根本上都是不反腐败的。(2.00分)否

16、三农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我国各方面的事业。(2.00分)是

17、我国经济改革从城市开始的。(2.00分)否

18、有一种犯罪研究学说认为处于亚社会群体中容易犯罪。(2.00分)是

19、我国社会离老龄化还很远。(2.00分)否

20、恋爱不要重视物质。(2.00分)否

下载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专题研究复习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专题研究复习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作业以及考试(答案).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作业以及考试答案 1、下岗失业 的正面效应主要针对 (1.00分 A.宏观经济 B.个人 C.家庭 D.社会 2、黑社会存在的原因不包括 (1.00分 A.政府保护伞 B.犯......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问题5篇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在社会已经逐渐暴露出许许多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就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个别收集罗列,初步分析,就这些......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分析

    中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民的生存理性以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考试

    1、《现代化的陷阱》是谁的著作? (1.00分) A.何清涟B.吴敬琏C.薛兆丰D.陈志武 2、腐败问题的要素描述不正确的是? (1.00分) A.以权谋私B.掌握公共权力C.违反公共规则的事实D.道德堕落......

    09-10学年《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2009、12).ppt.Convertor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 ( 复习)2009年12月 答题要求 一、概念题 要求界定准确、清楚。 二、简答题 答出要点即可,按要点给分。 三、比较题 要做出对比分析,区别出异同。 四......

    尚重生《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选修课作业答案

    尚重生《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作业1、尚重生认为当今社会的头号问题是:腐败问题贫富差距是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之一:是三农问题是49年以前出现的:是2、我过人口众多消耗的能源......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析作业及答案整理版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析作业习题及答案(整理) 一 单项选择题 1 尚重生认为当今社会的头号社会问题是A腐败问题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会问题的定义是D个人感受 3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全文5篇)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 1.1透视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必要性 1 下列关于社会问题的观点,错误的是。 A、社会问题的出现若得不到解决,会导致新的问题 B、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之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