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说课稿

时间:2019-05-14 06:5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说课稿》。

第一篇:教育学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得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

其次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怎样写好一篇说课稿呢?必须明确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怎样教”。

所谓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就是平常我们所讲的找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从哪里找?一是《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教参》中的编 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论依据;三是《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四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写一篇说课稿,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简析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③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④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⑤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二、阐述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 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

突出地说明: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概说教学程序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

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②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 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③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④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⑤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可以分块写清,按部分阐述;可以按照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骇,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

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说课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广大领导和教师的广泛重视与关注,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帮你认识说课,现就说课谈一下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说课的涵义

说课,就是让对教材的某章节有准备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理论,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设计与阐述,不仅要层次清晰地说明这节课怎样教,而且要简练精辟地揭示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教,然后由评委评说,提出改进意见,再由授课教师修改,完善其教学设计的教研形式。即说课就是全面阐述和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

二、说案的撰写

说案,是按照说课内容的内在逻辑来撰写的。在教学工作中,我把说课的方法简单地总结为“四说二写一展示”,“四说”即“说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及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二写”指“写出本课课题及板书设计”,“一展示”指“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教学课件”。具体简介如下:

1、说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及大纲、教材。根据素质教育的理论和要求,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大纲要求,说明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要说明本节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关键。

2、说教法。说明在本课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要着重说明其中有独创的做法,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

3、说学法指导。说明在本课中将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以及调动后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要说明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措施。

4、说教学程序。按照教学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教学双边活动,要致力于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的突破,并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

5、在黑板上写出本课课题,展示您的粉笔字功夫。

6、在投影片上写出一份板书设计,展示本课结束时,应在黑板上保留的板书内容。

7、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教学辅助课件。所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课重点,降低本课难度,以突破难点的作用。展示课件时还要简述自己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

三、说课的实施

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使用普通话。目前,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作为教师要首当其冲。在说课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您的成功。

2、充满激情,慨慷自然。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评委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课的决心与自信,从而感染评委,引起评委的共呜。

3、紧凑边贯,简练准确。说课的语言应具有罗强的针对性,语言表达要简练干脆,不要象上课那样拘谨,要有声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

4、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体。在说课时,要注意将现代化的电教器材组合在说课的主体里,来刺激评委,使说课更加生动,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总之,说课,能够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纳,深入钻研教材,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更好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如何说课

incurable 发表于 2006-7-17 10:43:00 良好的说课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集备中说、说中评、评中研为一体,这是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由过去听上课,评上课发展到今天听说课,评说课,这是教学研究工作的一大进步。为了更好地发挥系列教研活动,应该把说课和评课纳入听课和评课的研究活动之中。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说课和评说课的方法。

第一节 说课 概 述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授课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的讲述自己对某一章或某一课时的教学方案设计及其指导思想、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说者答辩,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的。

说课之所以能受到青睐,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简易性与操作性

说课不受时间、空间、人数限制,又不牵涉学生,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参与合作性,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2.理论性与科学性

在备课中,虽然教师对教材作了一些分析和处理,但这些分析和处理是浅显和感性的。而通过说课,从理性上审视材料,这就可能发现备课中的种种疏漏,再经过修改教案,疏漏就会得到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吃透教材。

另外说课的准备过程是教师驾驭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尤其说课不仅要说明怎么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教。这就是迫使教师要去学习教学理论,认真思考问题。这是教师从理论上去认识教师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3.交流性与示范性

说课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活动,无论是同行,还是教研员都会在评议说课,切磋教艺,交流教学经验中获益,尤其是对说课者是最实际最贴切的指导。

当然,说课也有局限性。首先,看不到教师临场发挥,处置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看不到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实际效果。这自然在评议上就有局限性。其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说

得好,但教得不好,或者教得好说得不好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中,不能简单和孤立地看待教师说课的好与坏。要把说课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

二、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一)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1.相同点

(1)主要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的教学内容是相同的。(2)主要任务相同,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3)主要做法相同,都是要学习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

2.不同点

(1)概念内涵不同。说课属于教研活动,要比备课研究问题更深入。而备课是教学任务如何完成的方法步骤,是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实施方案,属于教学活动。(2)对象不同,备课是要把结果展示给学生,即面对学生去上课,而说课是对其它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

(3)目的不同。说课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而备课是面向学生为目的,它促使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4)活动形式不同。说课是一种集体进行的动态的教学备课活动;而备课是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教学活动。

(5)基本要求不同。说课教师不仅要说出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而备课特点就在于实用,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么做就行了。

(二)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说课与上课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有自己的特点。1. 说课与上课要求不同

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2. 说课与上课的对象不同

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的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

另外,我们从下面这个图表中还可以看出,说课与上课的目的、形式、内容、评价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差异项目

说 课

上 课

目的不同

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形式不同

执教者以教师为对象,是面对教师的一项单边活动

执教者以学生为对象,是

面对学生的一种双边活动

内容不同

运用教材及相关教育科学理论

运用教材

评价不同

以教师整体素质作为评价标准

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评价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查,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缜密的科学准备。第 二 节 说课 的内 容

(一)说教材——阐述对教材的理解

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只有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说教材目的有两个: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明确“教”什么。二是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知道“如何教”。篇二:2014.10《教育学》说课稿-杨沁霓

《教育学》说课

师专心理教研室 杨沁霓

一、课程标准

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性质: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师范类学生必修公共理论课,作用:理论基础与实践准备

《教育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专门组织的、有目的和系统的培养人的活动的社会科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又要研究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是教育学科群的基础学科。

2.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着重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学基本理论和德育基本理论。同时,了解教育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学习该课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掌握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3.课程设计思路

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具体包括理论学习、方法训练、能力发展、态度培养四个方面。

4.课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教育基本规律、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以及德育基本理论;了解教育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熟悉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能力目标:

具备对各种教育规律的辨别、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并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教育观,积极的探究精神、严谨学习的习惯、细致分析的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以及服务社会的理念。6.课程内容知识模块:

模块一:教育的基本规律;

模块二:课程与教学的规律;

模块三: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

模块四:教育评价的规律。7.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教育基本规律、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以及德育基本理论;教育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难点: 教育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教育功能;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评价。8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总)

二、教学资源 1.教材

张登华主编《教育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特点:为本教研组合作编撰的教材。此教材相对来说体系完整,脉络清晰,行文流畅,更加符合专科学生的接受能力。2.参考教材

薛彦华《教育学》,科学出版社,2009 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3.扩充性教学资料

视频、教学观摩影剧片段、网络文章 4.网络教学资源

三、教学方法手段 1.教学实施流程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包括理论基础、具体案例、讨论分析、综合实践等流程。2.教学方法与手段

常用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视频观摩教学法;

常用教学手段:

教师讲解、印刷教材为主要教学中介;

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

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

教学重点:

教学基本理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评价

教学难点:

课程论、教学论、教学评价

教学对策:

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观摩教学。4.学情研究及方法指导

学情分析:

本专业为三年制专科学制,学生生源为应届高中毕业生。

学生入学时无教育学学基础知识和理论训练。

学生学习态度普遍端正踏实,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习惯基本良好。教法和学法指导: 分析学生的学习困难及原因,并指导,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知识应用及参考资料使用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指导性学习和自学方法,如: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创造

性学习; 加强课内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参与实践实训活动。树立面向个体学生的思想,如:个别辅导,因材施教。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本课为考试课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平时考核:包括上课出勤、课堂答疑、平时作业等。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占总成绩的20%。

实训考核:包括课堂内外实训、实践基地见习和实习、实训报告。侧重考核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品质。占总成绩的30%。

理论考试:侧重考核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的50%。

五、教学程序设计

以《教育目的》课程教学为例:

解析教学任务;

确定教学目标;

突破教学重难点;

选择教学方法手段;

实施教学具体策略;

进行教学总结评价。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类型、构成和作用;了解历史上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观。

能力目标:

能根据教育目的理论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进行适当评述,具备的比较分析的思辨能力。

素质目标:

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健康价值观。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育目的的概念、类型、构成和作用;历史上不同的教育目的价

值观。

教学难点:教育目的的构成;历史上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观。3.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教法分析: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视频观摩法。

学法指导:运用已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对具体教育现象进行目的分析。教学手段:板书及多媒体教学,播放视频展示直观教学案例。4.教学实施过程(40分钟)

时间安排:视频导入

5、案例分析

15、实训练习

15、总结与作业 5。4.1 新课导入:视频导入(5)

播放幼儿园老师体罚小朋友的视频案例,直观呈现教育行为背后与教育目的相关的问题,引出课题内容。

4.2 案例讲解分析(20)

结合视频及其他案例,讲解讨论教育目的的概念、类型、构成和作用;了解历史上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观,使学生理解确定正确教育目的的重要性。

讨论:

观察视频案例中老师的表现,分析是否符合教育目的,违背了哪些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功能?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4.3 实训练习(10)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过去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一些教育行为表现并理解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指导解疑。

讨论:

小组交流生活中观察到的教育行为表现,并从教育目的理论角度进行分析。4.4 总结及布置作业(5)

总结:课内学生知识掌握与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况。布置作业:课外进行资料查阅,追踪国际最新文献研究进展。

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教!篇三:说课稿—15分钟

各位老师好: 说课万能稿件

我叫时瑞玲,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 第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 是一门培养人的 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 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

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

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

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

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设计是: 5.布置作业。

针对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

七、说小结

1.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2. 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 现象,学生具

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

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

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

与实际生活的交融。(2)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

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

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

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

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

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说课教师:时瑞玲篇四:幼儿教育学说课稿

《幼儿教育学》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定位

《幼儿教育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主干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高素质、强实践的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理论课程,在完成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本课程是在前期《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的学习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全面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以达到提升学生教育理论素养,形成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一门教育应用学科,同时又对后续的“五领域教法”起着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承上启下相当重要。2.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为指导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体现指导性,以适度、够用为原则,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专业特点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通过“校—园”合作,结合幼儿园岗位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课程结构立体化、课程目标整体化、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过程建构化、实施途径多元化、课程效果最优化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课程。3.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应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同时应具有从事幼儿园教育所必需的教育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较高的个性修养。

知识教育目标:熟悉国家和地方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幼儿教育学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幼儿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

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的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二、教学内容 2-1内容选取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幼儿教育学》这门学科无论是教育目标的定位、还是教育理论、游戏理论、教学方法论等深受前苏联幼儿教育思想的影响。进入到 80年代中期,在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原有的教科书也面临着教育教学观念思潮的冲击,教学内容已显陈旧,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借鉴国外幼教先进经验,幼儿园进行了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改革。进入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园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手段、教育评价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实践也经历了改革风雨的洗礼。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材建设上也几经更改,且随着教育理论创新和学前教育的改革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我们系采用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5月出版的《幼儿教育学》教材。该教材与幼儿园教育改革紧密结合,较好地反映了我国目前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准确地阐述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为学生树立幼儿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同时,能针对幼儿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结合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的学习,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适合大专层次的教学使用。同时我们根据教材范本,综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制订了《幼儿教育学》教学大纲和《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主要参考资料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2]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11月 [3]冯晓霞.幼儿园课程 [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本课程教学内容体现专业性、时代性特征,它主要研究幼儿园教育的一般理论(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原则);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幼儿园课程)以及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游戏、幼儿的日常生活、劳动和节日娱乐活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幼儿园教育评价等,偏重于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要求学生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和课程计划;能科学合理地设计与编制幼儿园课程;能够根据幼儿教育的目的和原则,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幼儿教育理论要求学生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

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够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的评价。2-2内容组织 2-2-1教学内容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第一:基本原理模块,包括:

1、绪 论(3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学时,课外实践教学)

2、幼儿教育与社会发展(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学时,课外实践教学)

3、幼儿教育与幼儿发展(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学时,课外实践教学)第二:过程模块

4、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任务和原则(1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学时,课外实践教学)

5、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1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学时,课外实践教学)

6、幼儿园课程(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7、幼儿园教学(2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5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8、幼儿游戏(1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9、幼儿园日常生活、节日娱乐活动(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学时,课外实践教学)第三: 资源模块

10、幼儿园环境(1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9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11、幼儿教师(3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学时,课外实践教学)第四:拓展模块

12、幼儿园与小学衔接(3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学时,课外实践教学)

13、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3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学时,课外实践教学)

2-2-1-2课程重点、难点、解决办法:

1、重点:幼儿园教育目标、任务和原则,幼儿园教学,幼儿游戏,幼儿园环境。

2、难点:幼儿教育与社会发展,幼儿教育与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

3、解决办法:

(1)采用项目学习法,通过理论研讨、案例分析、归纳小结或操作练习的学习环节,精讲多练,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主动学习,深刻理解幼儿教育基本原理,内化为幼儿教育的理念和信念。

(2)构建课堂训练、仿真模拟、基地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建立一整套实习实训制度,完善校内实习实训设施,制定实习实训大纲及评分标准。运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教学评价”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及时将幼儿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更为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更大提高。

2-2-2实践教学内容 2-2-2-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以基本理论为依托,构建课堂训练、仿真模拟、基地实习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实践体系,结合具体实际安排实践性讲座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的观摩,运用“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教学评价”的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及时将幼儿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更为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更大提高。2-2-2-2实践课程设计的目标

实践课程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形成适应岗位需求的应用能力。在设计实践课程时,我们主要是从科学、实际、实用的角度出发,充分体现高职特色。从培养学生岗位应用能力着眼,为学生安排各种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以及岗位应用能力的形成。2-2-2-3实践教学内容:

校内实训。再现幼儿园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学生在其中通过观看教育录像、模拟情境练习、活动设计、试讲等途径锻炼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时间是4学时。

校外实训。利用教学实践时间,一种形式是集中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观摩学习幼儿教师如何设计和组织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及学习幼儿园最新的教学模式,熟悉幼儿园保育工作任务,体验真实的保育教育工作环境,了解幼教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另一种形式是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设计幼儿教育活动教案,然后到现场组织幼儿实践活动。时间是8学时。

2-2-3隐性课程的开发。由于课时有限,我们注意了隐性课程的开发,使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以显性课程教学为主,辅之以隐性课程,体现隐性课程丰富学生知识内涵,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势。课表外的隐性课程如观看教学录像,观摩优秀课程每个

学期3次;组织幼儿园综合教育活动能力大赛,每个学期1次;幼儿园优秀教学活动设计大赛,每个学期1次;幼儿园环境设计大赛,每个学期2次;幼教动态讲座每个学期1次等。

2-3表现形式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为选用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主教材与多样化资源相结合。1.选用教材

目前,我们系采用的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5月出版的《幼儿教育学》教材,主编陈幸军

2、自编教材。已着手准备组织自编针对高职学生的教材《学前教育实习手册》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3、多媒体课件。通过互动性较强的课件,丰富教学手段,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 学质量。例如:“幼儿园游戏理论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课程”、“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等。

4、案例集。

5、音像资料。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现实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3-1教学设计

自20世纪50年代沿袭下来的幼儿教育分科课程,存在着“三中心”的弊端,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同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操作、重课堂教学轻校外实习等三轻三重的问题。改革后的本课程,教学集中体现“三性”优点,即:开放性(校内教学与校外一线教学相结合)、双主性(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动态性(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实际操作)。从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形成。

本着“基本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建立了专门的实践教学大纲。高度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紧紧围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要求,结合本课程特点构建适宜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堂素质教学与实践素质教学密切结合、融为一体,采用以学生为本位的师生互动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将课堂搬到校外”、“将幼儿教师请进课堂”等教学模式,将课堂听讲与课下自学结合起来、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结合起来、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训练结合起来、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境练习相结合、学生第一课程学习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等,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较好的教、学、做效果。篇五:教育学说课稿终稿

新目标英语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why do you like koalas 说课稿 11英教4班第六组

组员:李海敏04号 黎小梅12号 陈丽冰16号

孔映仪21号 林淑娴36号

一. 说教材:

新目标英语以“合理引进外国语言教育理念,适应我国英语教育实际状况为目标”为宗旨,以话题为主线,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兼顾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的学习,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本教材有以下特点:单元体例,abc分明;图表结合,文字点睛;以活动为载体,融知识点,技能,教学法为一体;准确性与流利性相结合,体现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强调课上师生的互动。是一本很适合刚升上初中的初一学生使用的教科书。

二.内 容: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why do you like koalas的section a。

三.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四.课 时: 45分钟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画、录音和单词卡片

六.课文简析:section a的1a,1b, 2a.主要是一些有关动物的新单词和描述动物的形容词,一个重点句型

七.教学方法:1.演示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清楚的了解动物的外形,掌握其名称。

2.情境教学法。模拟情景把学生带入动物园,在感受中学习。3.pairwork的讨论法和玩游戏。可以训练学生英语口语,提高他们的口语能

力。

八.教学设计:

section a的目标语言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表示动物的名词和描写动物

特征的形容词以及重点句型let’s see the ??.why do want to see ?? because they are??.本课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导入本课学习,让学生在不一

样的情景中学习,激起其兴趣。通过多媒体和图画展示一些常见的动物的图

片,让学生掌握它们相关的英语单词,然后过渡到目标语言:let’s see the ??.why do want to see ?? because they are??.并设计了猜动物、谈

论自己喜爱的动物等这样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培养学生学习英

语的积极性,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九.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有关动物的单词和一些形容词。

2、掌握句型:let’s see the(动物).why do you want to see(动物)? because they are +adj.(二)能力目标:

1、学会描述动物的特征.2、能运用why...? 和because...来询问他人对动物的喜好和谈论自己喜爱的动物及陈述原因;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有关动物话题的交流。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形成热爱动物及保护动物的优良品质。

2、鼓舞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积极学习英语,增加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关心他人的情感。十.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①掌握课本中新的动物名称单词,谈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表达法。

②掌握动物特点的形容词,并能谈论喜欢某一种动物的原因。2.难点: ①表达动物的词汇和一些形容词的读写。

③利用所学知识与他们对有关动物的话题进行简单交际。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说课稿

《学前教育学》说课稿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作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门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基础性。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教育学》等基本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全面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本课程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观察、沟通等基本能力外,还要具有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技巧以及创设环境与设计、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

3.素质目标。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形成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艺术、科学的教育理念;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2 4.综合能力培养目标。能够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科学的评价课程方案、幼儿发展水平和自身的各项工作。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提升就业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本课程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陈幸军主编的《幼儿教育学》第三版。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基础化。《学前教育学》以3-6岁儿童的教育为研究对象,教学内容是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具备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概念、意义、任务与功能。(2)了解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知晓各种幼儿教育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3)掌握体、智、德、美各育的概念、目标、任务、内容和实施。

(4)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意义和内容。(5)明确幼儿教师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素质。

2.教学资源多样化。本课程教学主要是采取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实践、练习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学资源主要有:

(1)教材 3(2)教学参考资料(3)多媒体课件(4)录像、图片(5)教育案例

通过教学,学生应能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与研究,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学前教育学课程在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上特别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职业性的要求。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设定了具体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并相应的设计了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安排切实可行的训练方式和手段。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新课:(5分钟)

2、讲授新课:(45分钟)

3、课堂模拟练习。(30分钟)

4、课堂小结,强化认识。(5分钟)

5、布置作业。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学前教育的含义、特点和任务;理解儿童发展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特点、结构与层次;教学过程与组织的基本程序;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科学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开展教学以及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教学突破: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教学能力,因此面对教学难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是从教师教的方面,采用情境教学法。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用幼儿园教学中常见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使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是从学生学的方面,采用项目学习法。按照教学目标,布置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项目,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途径,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实际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选择设计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学习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1.“项目学习法”

在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为了保证能力目标的实现,运用项目学习法,设计了贯穿全课程的训练项目,每一章都有不同的子项目,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这种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变课堂单向的“教”为双向的交流,重视师生交互作用及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2.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以引 5 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3.案例分析法

选择教育教学中的典型现象以及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教会学生从学前教育学视角进行分析,形成多视角的教育观念,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讨论法

也是选择教育教学中的现象,以及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变传统单一的言语传授为图像、语音、符号、动画等多种方法综合传递信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教学手段有:

1.文字教材是本门课程教学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文字、图片、图表,是教与学的主要内容。

2.直观教具是教学中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引用直观教具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学生可以面对面的进行观察、接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是教学中另一种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用直观、形象的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综合传递给学生,能引 6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网络教学对于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的学前教育学来说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能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艺术片,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生活的实践,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五、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幼儿心理学等相关的基础知识,但是还没有具备专业的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全面的教育能力。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状况、个性特点、学习动机、存在问题五个方面了解了学生的现有基础以及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最终确定了本课程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学法指导

以学前教育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反思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步完成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六、教学评价

(一)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

1、考核要求:本课程属考试课,成绩为百分制。考试方式包括 7 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30%,终结性考核占70%。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常规、课堂训练、作业。其中常规占10%。主要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上回答问题情况、参与学习的情况。课堂训练占10%。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设计出不同的具体要求、训练方式、评价标准。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测试出学生的真正水平。作业占10%。终结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学前教育学基本知识、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反思

传统的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了解只停留在教师的描述和学生的想象当中,教学效果不好。而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利用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案例,通过不同的项目、任务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从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的分析,使得教与学充满了趣味,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而本课程的目标能比较顺利的实现。

第三篇:学前教育学说课稿

2015年×××课程团队说课竞赛

《学前教育学基础》

说 课 稿

团队成员:×××

2015年7月

《学前教育学基础》说课稿

尊敬的×××校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们是来自学前教育学院的《学前教育学基础》说课团队。课程说课由我、×××老师、×××老师承担,示范教学由×××老师承担。首先我对《学前教育学基础》这门课的开设背景做一简要说明。

一、开课背景:兼顾学前教师从业标准和就业考试的需求

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基础》是为三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量身打造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从学前教师从业标准来看,它有一个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有一个入门门槛),这个基本要求对每一个有志于加入学前教师队伍的人来说都一样。可见,学前教师入门门槛并不存在一种对专科毕业、本科毕业学生的区别对待。其次,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来看,更没有对专科毕业、本科毕业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而是要求参加同一考试(现实情况是参加与本科毕业生相同的考试:相同的试卷、相同的程序,反而是更少的录取名额)。

在这种现实面前,三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处于明显的劣势:一是教育入口(即生源质量)比本科生入口低(多为三校生,即使是文化课生,高考取分也低一截)——文化课基础差;二是学习年限短(有效学习时间只有二年)——学习时间不足。

因此,三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惟有进行整合。整合的好处是既可以有效解决学习年限不足的问题,又符合知识的本来面目(学前教育学基本理论本来是一个整体,实际中为了教学的方便进行了人为的课程划分而已)。

《学前教育学基础》就是一门这样的整合课程,它是我们通常意义上《学前教育学》、《中国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管理》、《学前

教育研究方法》5门课程的整合。

可能大家会问,5门课程整合为1门课程,课时够用吗?教师知识够用吗?这确实是一个挑战。事实上,人为将知识划割开来时,会存在一个冗余度的问题。知识的过度分割给我们一种繁杂的感觉,而整合还原成知识本来面目并融合贯通后,不仅能有效解决“知识冗余”的问题,且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定位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学前教育学”主要探讨这个“启蒙阶段”(即学前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规律。

我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达到学前教师从业标准的“各类幼教机构教师”,学前教师从业标准涉及职业道德、职业理念、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成长、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标。这些标准所代表的知识能力及专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等核心课程,以及其它技能课程和拓展课程的支撑。

整合后的《学前教育学基础》在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基础上,兼顾学生对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管理、学前教育研究方面知识、能力的需要。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如科学的教育观念、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增强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学生形成学前教师基本职业素养。

1.知识目标

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具备观察、沟通等基本能力外,还要具有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技巧以及环境创设与设计、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能力。

3.素质目标

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形成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艺术、科学的教育理念;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

4.综合能力目标

能够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科学的评价课程方案、幼儿发展水平和自身的各项工作。

三、课程内容与教材开发

(一)课程内容

针对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确定本课程的内容主要由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学前教育发展概况、学前教师职业、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管理五个模块14章必修内容,加一个选学模块“学前教育实习”1章内容构成。

具体章节有学前教育学概述、中外学前教育发展概况、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教学、幼儿园日常活动、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学前教育的拓展与合作、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师职业、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为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包括学前教育的性质、特点、课程、教学、游戏、合作、评价等,难点内容为学前教育基本规律的把握,包括学前教育思想流派、学前教育典型课程方案及学前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的理论基础和设计等。

(二)课程衔接

本课程以《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0-6岁学前儿童教育特点、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规律,系统阐明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同时为学生后续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以及“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和专业技能课教学奠定知识和理论基础。

(三)教材开发

基于以上实际,我们开发了与课程标准相匹配的教材《学前教育学基础》,有效解决了知识整合的问题,对学生获得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具有较大支撑。同时解决了以往授课教师备课难、备课工作量大的问题。

这本教材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科知识进行了模块化整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性和实用性并重;既立足于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需要,又兼顾幼教机构教师培训或转岗教师自学需要。

四、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选用

(一)教学设计

本课程设计了统一的教案格式(大家可以看到闫晶老师的课时教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设定了具体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并相应的设计了职业能力训练项目,安排切实可行的训练方式和手段。

每节课包括五个基本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模拟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学前教育的含义、特点和任务;理解儿童发展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特点、结构与层次;教学过程与组织的基本程序;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科学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开展教学以及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3.教学难点的突破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教学能力,因此面对教学难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从教师教的方面,采用情境教学法。在讲解理论知识时,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用幼儿园教学中常见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使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从学生学的方面,采用项目学习法。按照教学目标,布置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任务、项目,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途径,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选择设计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

学习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1.“项目学习法”

在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中,为了保证能力目标的实现,运用项目学习法,设计了贯穿全课程的训练项目,每一章都有不同的子项目,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这种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变课堂单向的“教”为双向的交流,重视师生交互作用及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或展示幼儿园真实教学活动录像片段,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3.案例分析法

选择教育教学中的典型现象以及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教会学生从学前教育学视角进行分析,形成多元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4.讨论法

通过选择幼教机构日常保教案例和本课程以往教学中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交给学生进行研究分析,促进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从而获取新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观点提炼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变传统单一的言语传授为图像、语音、符号、动画等多种方法综合传递信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教学手段有: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本门课程教学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文字、图片、图表,是教与学的主要内容。

2.直观教具

直观教具是教学中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直观教具教学最大的特点就

是直观性,学生可以面对面的进行观察、接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

多媒体是教学中另一种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用直观、形象的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综合传递给学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网络学习(主要是网络资源检索与整理分析)

针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问题和现象,很多章节,如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一章,给学生编制了网络学习项目和任务,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网络学习项目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实践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五)实践教学

本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教学方案设计、教育见习等。本课程规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领域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份,主题教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份,至少到省级示范幼儿园见习3天。

目前,我们已于定西市幼儿园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满足该课程见习和实践教学的需要。

五、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幼儿心理学等相关的基础知识,但是还没有具备专业的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全面的教育能力。他们在认知水平、能力状况、个性特点、学习动机、职业认同等五个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不足。我们要求在开课前一学期,针对开课班级进行学习现状调研,掌握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以及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最终确定本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和实践作业项目,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学法指导

以学前教师职业能力为导向,结合本课程目标确定“教”和“学”的方法,设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反思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

(一)考核方式及权重

本课程属考试课,成绩为百分制。考试方式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30%,终结性考核占70%。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常规、课堂训练、作业。其中常规占10%。主要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上回答问题情况、参与学习的情况。课堂训练占10%。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设计出不同的具体要求、训练方式、评价标准。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测试出学生的真正水平。作业占10%。终结性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学前教育基本规律的掌握情况。

(二)教学反思

传统的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了解只停留在教师的描述和学生的想象当中,教学效果不好。而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利用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案例,通过不同的项目、任务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使学生对学前教育理论从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的分析,使得教与学充满了趣味,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而本课程的目标能比较顺利的实现。

七、课程生成性教学成果

1.本课程团队以完成《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题库》建设,目前正在编制《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2.本课程团队已根据《课程标准》编写出版了配套教材一部(2014年9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3.目前2014级《学前教育学基础》课程实践项目“领域教学活动设计案例”、“主题教学教学活动设计案例”、“省级示范幼儿园见习案例”等三项学生作业正在整理和教师评语撰写过程中,将会装订成册,今后作为生成性教学资源使用。

4.目前《学前教育学基础》课程“教师课堂示范教学案例集”也在整理编纂过程中,也会装订成册,作为生成性教学资源使用。

谢谢大家!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绪论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专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主题为学前教育学的绪论

一、说教材及学情

目前,我校所使用的教材是郑健成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教育学,是作为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通用的一本新编教材。本教材吸纳了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学术前沿和改革实践探索新经验,反映学前教育领域的基本共识,提供整体的入门知识和能力训练,帮助学生为后续的学习与发展打好知识、技能和价值基础。本教材注意联系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强调站在学前教育系统的角度,努力体现学前教育教师职业的事实导向与价值导向的统一,时代性和基础性的统一,树立正确的学前教师观、教育观和形成相应情感、能力和行为的统一。

在学习学前教育学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学前卫生学和学前心理学,从这两门课程中学生可以获得关于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专业知识,学前教育是建立在遵循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教育。这两门课程的学习为学前教育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绪论部分是学前教育学的最开始部分,在本门课程中起到总领全程的作用。

二、说教法

本课程教学两条线并举,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规律,了解学前教育实际,学会运用学前教育学专业知识审视分析并尝试解决当前学前教育实践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以“学以致用”为基本原则,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体现“扎实基础,突出应用”的教学理念。在具体做法上: 一是深入浅出。原理深入透彻,讲解浅出易懂; 二是提纲挈领。内容讲解“少而精”;

三是加强互动。扩大内涵,缩小篇幅,增加师生课堂内外交流互动机会。同时根据教学内容辅以案例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本课程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通过多媒体演示系统进行多媒体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对于学前教育现象等的展示将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获得关于学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全面具体的感性经验。我会努力用自身对于学前教育学的热爱之情感染我的学生,力求通过生动而有趣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前教育学的精彩,从而热爱它。

此外,还可以通过E-mail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交作业,解答问题,保持联系。

三、说学法

本课程突出强调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学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良好习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正如学记中所言: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因此既要引导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专注的学习、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也要引导学生课后及时的完成作业,同时进行扩展阅读。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明确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3、掌握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难点:掌握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学前教育学是什么,即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是为什么学习学前教育学,即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三是怎样学习学前教育学,即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导入:我将采用案例方式导入,提供两个关于学前教育现象的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引出对于学前教育学的认识,进入第一部分的教学。第一部分也是本次课的重点。

首先通过案例了解学前教育学就是是研究和探讨学前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从人们教育学前儿童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然后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学前教育学中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以及早期教育,通过几个概念的比较更准确的把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最后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分析学前教育学的三大任务: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政策研究,教学中辅以实例说明。例如政策方面的实例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第二部分采用讨论的方法,从现实中很多人对于学前教育学的不当认识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讨论的问题为:

1、有人问:不学理论就一定不能从事教育工作吗?有的老教师没学过,不还是教了几十年吗?

2、有人说:幼儿教师只要能唱会跳、能弹会画就够了,学不学学前教育学没关系。

请学生们围绕这两种观点自由发言,教师给予相应引导。

第三部分与学生讨论并介绍学前教育学的学习方法,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怎样学习学前教育学

1、纵向深入:指认真读书,勤于思考,专研学前教育学理论并积极参与学前教育实践。关于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我将给以充足的建议与指导。为学生推荐学习资源如专业教材、名著、杂志、网站等

2、横向联合:指联系学前教育实际;联系相邻学科和有关知识、信息;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横向联合的方法将辅以实例说明。如学前教育实际入园贵、入园难问题,优质幼教资源短缺,优质幼儿园的各班级人数严重超编为学前教育带来更大挑战。最后总结:《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学前教育理论更多的源于学前教育实践,学前教育理论的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实践。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参与学前教育实践,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学前教育理论。

作业布置:

1、思考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区别

2、请学生根据学习本门课程的方法制定自己本学期学前教育学的学习计划。

第五篇:教育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近年来,益阳桃江县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牢固确立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坚持“大改善、大提高、大稳定、大提升”的基本思路,千方百计的促进城乡各类学校共同发展,使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推动科学跨越、建设生态桃江”奠定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基础。

一、加大财政主导投入,争取社会资金援助,促进办学条件“大改善”

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桃江县坚持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主、社会资金援助为辅,逐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逐年增加,比率逐年提高。2009年,全县教育经费支出达到29898万元,占同期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5.75%,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支出25675万元,占全县教育经费支出85.87%,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县教师工资不仅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还从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二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援助。2008年,该县通过牵线搭桥,积极呼吁在外乡友、成功人士关心桃江教育、关爱桃江学子,相继成立了桃江县教师奖励基金和育才、开吉、明鸿等助学基金,两年来共争取捐赠受援投入到教育的资金达500多万元。教育经费的大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近两年全县投入资金3800多万元,建设农村合格学校9所、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30所、新建及改扩建校舍面积8.2万平方米、整改不合格栏杆3.6万米、改造危房面积3.5万平方米。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教师能力培养,促进教师素质“大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水平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水平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桃江县在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才兴教、人才强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质量的根本来抓,着力建设一支“结构优、业务精、师风好”的教师队伍。一是公开考录年轻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针对全县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优、分布不均衡等问题,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公开考录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到2009年,共考录了近400名大学毕业生,全部充实到边远乡镇学校任教,为桃江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增添了新的血液。随着年轻教师的大力引进,全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2009年全县教师平均年龄为39.3岁,其中小学教师为40.6岁,与2005年相比分别降低3岁、3.5岁。二是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传道”是身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先正其身,后正其人”。教师素质和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素质的成长。桃江县近年来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开展“正师风、立师德、铸师魂”活动,组织学生、学校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师德标兵评选,提高教师职业荣誉感。制定了“桃江县中小学教师从教行为十不准”,并纳入了个人年终绩效考核。从2005年开始,全县教师队伍没有出现一例违法违纪和有损教师“为人师表”形象的行为,全县师德师风得到了明显改观。三是全面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加强农村教师的在职教育和培训,举办班主任任前培训班、骨干教师培训班、信息技术和普通话培训班,开设远程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近两年共组织64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全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开展“送培下乡、送教下乡”活动,县城、中心城镇的名牌中小学与农村薄弱学校携手,通过名师送教活动、“一对一”帮扶活动,帮助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缩小城乡教师教学水平差距。2009年,全县开展名师送教活动18次,有24所师资雄厚的中小学与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结成帮扶对象。引进的400多名大学毕业生中涌现出了40多名教学能手、教学标兵。转变支教模式,变“县内支教”为“乡内支教”,充分调动乡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支教工作真正成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来,全县共有4人获“省优秀教师(校长)”称号、3人获省“特级教师”称号、64人获市级荣誉称号、40人获“桃江名师”称号,其中农村教师24人。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促进教师队伍“大稳定”

保持农村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年轻教师群体的相对稳定,让他们能安心农村工作,倾心农村教育,关心农村学子,对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桃江县从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着手,在绩效工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上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激发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活力,稳定了农村教师群体。一是提高农村教师补贴标准。实施农村绩效工资差异性补贴,按照地域远近,合理调剂绩效工资,把全县农村教师绩效工资分为7档,县城教师与农村偏远山区教师在收入差距上每月最高可相差300元,最低为40元。二是加大评先评优晋级倾斜力度。对工作在农村一线的教师,高看一等,厚爱一筹,在评先评优和晋级指标分配上,农村教师每年的名额数量都超过城镇教师。农村教师职称晋级不受名额限制,只要达到晋级条件均可获得晋升。2009年,有80人次农村教师评先评优、有353人次农村教师晋级,与城镇教师相比分别超出68人次、269人次。

四、统筹教育整体发展,突出教育发展重点,促进教育质量“大提升”

统筹教育整体发展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县教育事业兴衰的重要标准。对桃江来说,统筹教育整体发展就是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特色教育的有机融合,让桃江的莘莘学子都能够找到一条适合成长、成才的光明途径。一是巩固发展基础教育。着力巩固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通过积极实施“双线五步劝学法”、组织开展“万名教师劝学”活动、健全完善保额控流机制等有效措施,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普九”义务教育成果。全县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率达到92.3%;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2%以内。普高教育注重由规模发展转为内涵发展,近两年高考全县本

一、本二上线创历史新高,达到3443人,高考成绩在益阳市领先。二是积极壮大职业教育。坚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作为提高就业本领的重要途径。县教育、劳动等部门充分利用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奖励扶持政策,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增强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大力发展“订单式”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着力打造以县职业中专为重点的职教品牌。2009年,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与湖南省女子职业大学成功“联姻”,正式挂牌成立了“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桃江教学基地”。三是着力打造特色教育。桃江教育特色鲜明,空军招飞、艺术教育、竞技体育等特色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充分发挥桃江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打造了“一校一特”的特色教育品牌。桃江一中和桃江四中被确定为国家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2009年全县共有18名考生被录入空军飞行学院;桃江一中和桃江七中建立了艺术教育基地,着力培养音乐、绘画、表演等艺术人才;桃江中学生定向体育运动在全国领先,近两年先后成功举办了“魅力桃江、定向世界”全国定向越野精英赛和“湖南省定向越野媒体精英赛”,着力打造了桃江定向越野活动品牌。

城乡教育发展三大不均衡 影响社会自我调节机制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15位委员作大会发言。张平委员代表民盟中央发言,发言的题目是《统筹城乡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

张平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最基础的公平。我国长期二元体制所造成的种种差异中,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不公平,是对我国发展影响最大最深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农村升学率(包括升学报考率)远低于城市。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表明:随学历增加,城乡差距逐渐拉大,我国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升入高一级学校所占的比例分别是高中6%和21%,中专0.8%和13.2%,大专0.2%和11.1%,本科0.02%和5.63%,研究生0.001%和0.323%。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近几年重点院校“自主招生”、“高校联考”等新的招生办法,几乎与农村学生无缘。北京一些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中,农村学生比例几乎为零。

二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师资配置结构失调,且难以及时合理调剂,导致城乡师资在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上差距极大。农村教育缺资金、缺设备、缺教师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仍比较严重。城镇超编和农村缺编并存,农村师资知识老化和数量短缺并存,农村教师缺编和有编空缺并存,大量低工资聘请临时代课教师和在编不在岗并存,农村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和短缺并存。农村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短缺,致使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远低于城市,且很多是在职进修学历;大量农村教师无法胜任素质教育,特别是新教改的要求。

三是城乡教育管理和投入上的不平等。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在地位、目标和体制保障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双重标准。各类实验、示范、重点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小学和初中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加上择校热,往往置普通家庭的优秀儿童于门外。一些家境较好的子女优先占据政府多年投资形成的优质资源。这种马太效应像一块块巨型磁铁,吸附着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大批尖子学生,同时也大口吸食着社会资金和公众积蓄。一些农民几近倾家荡产为孩子缴纳“择校费”,更多农民只能望“洋”兴叹。张平指出,收入不公平影响人的一时,教育不公平影响人的一生。社会稳定离不开不同群体的融合与流动,教育便是弱势群体提升自身地位的方向和渠道。如因教育不公而致此路不通,让底层的孩子永远在底层,让农民的孩子时代为农民,阶层之间的差异无法调和,社会将失去自我调节机制而失去平衡,甚至陷入混乱和崩溃。(人民网-时政频道)1.人、财、物分配不均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教育经费少,教育基础设施太差,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很大。如果将经费平摊,每个学校只能分到很少的钱,加上有些地方领导搞政绩工程,抓眼前效益,所以只保重点学校,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而一般学校则任其发展,教师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好教师留不住,有水平的人才又引不进来。

2.一些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虽然有着各种办学优势,但他们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反而通过挖其他学校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的办法,“削弱助强”,差距越拉越大,造成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

3.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农村教育的质量,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

4.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科不配套。城乡分布不均衡,城市超编,而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农村代课教师数量仍偏多;学科教师不配套,农村中小学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普遍短缺,很多农村学校只能开设文字科目课程,根本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影响了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

5.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缓慢,年轻教师补充困难。农村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受经费和时间以及年龄等因素限制,进修提高难;年龄结构上,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由于工资低,条件艰苦,大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任教,造成农村学校教师“老”(年龄偏大)“弱”(教学水平偏低)“病”(教师都有职业病)“残”(代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现象严重。——教育论坛

我国初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缺陷

目前我国在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广大农村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各个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偏远地区的教育状况更为糟糕,适龄儿童就学后的巩固率较低,学生中途退学现象严重,教师队伍的状况也不理想,存在着大量的民办、以工代干、代课教师。这些教师往往要忙于农活,“田里土里一把抓”,最后往往荒废了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近年来,国家对于这些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教师的工资与福利,增投用于贫困地区的“普九”专项经费等,使各地初等教育投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和政治体制重大转换时期,需要提供财政支持和补偿的利益群体很多,国家财政不可能对教育给予过多的倾斜力度。因而投资总量不足的现状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投资短缺带来的并发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正是由于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投资总量的短缺,造成了种种配置过程中对各个地区、各个利益群体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造成了往往需要义务教育的地方而实际中却“不义务”的境地,也是导致贫困地区大量适龄儿童留学务农的动因。有鉴于此,我们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应更多地考虑教育的公平性,要特别把基础教育的“义务性”凸显出来。当然,我们在强调教育投资的公平性的同时,不能以完全牺牲投资效益为代价。既要注重教育投资的近期利益,又要注重教育投资的长远利益;既要强化教育的社会利益与整体利益,又不能忽视受教育者个人的切身利益的满足。

那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又应如何操作呢?一方面在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资力度的同时,要进一步提倡和引导社会渠道的投资,增大教育投资的供给量;另一方面应该对现有的可利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使用率。

此外,为了使贫困地区教育摆脱困境,各省市、自治区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最低生均经费标准。当然,在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无法达到该标准时,国家和省级政府应从财政上予以补足。保证公平性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水平;另一方面应该在资金分配上力求缩小已有的种种差别,至少不应加剧原已存在的不平等。我们应努力提高政府对各个地方基础教育的投资、资助和协助标准,尽可能实现各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加快我国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程度,更大程度上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摘自《现代教育科学》

下载教育学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

    正确教育理念的缺失——走进影片《小孩不笨》 看完了影片《小孩不笨》后,百感交集。影片中很多镜头都是很滑稽搞笑的,但更多的是反映了教育这一链条中存在的问题。教育这一个......

    教育学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但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教育学原理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去学校做老师,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教......

    教育学

    《教育学》 1.京师同文馆是我国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2.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3.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

    教育学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3,教育学的发......

    教育学

    教育学 一.选择题 1.杜威主张的教育思想(实用主义教育) 2.17世纪队班级授课制给予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3.教师应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教育要符合人身心发展的规......

    教育学

    作为一名热爱教育事业的大学生,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

    整理教育学

    2010级2班教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从事专门职业的教师所必须经常修习涵养的内容,是当代教师质量和教师风貌的集中体现。新型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要努......

    教育学

    教育学 1、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点: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产生方式;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