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

时间:2019-05-14 06:2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一篇: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

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

——对其中涉华“国际安全”的探讨

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有哪些?中国政府在2011年9月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明确界定了中国核心利益的范围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建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观念,并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并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①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②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③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④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⑤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下面,作者就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涉华“国际安全”的具体内涵,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并根据当前中国对外关系和国际环境变化的现状,试尝浅析中国国际安全的一些具体内容:

一、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的核心利益。这不但关系到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更是新世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本范畴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目前围绕中国钓鱼岛主权和中日海洋油气开发争纷为中心的中国在东海主权问题;(2)以南沙群岛被周边国家非法实际占据岛礁为标志的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3)以反“台独”为基本方向的台湾问题;(4)打击西北边疆地区个别少数民族宗教极端势力分裂国家行径为主战场的“疆独”问题;(5)反对以宗教领袖和和平主义者面貌在国际舞台上粉墨登场,来自原前藏地区的**喇嘛推行“大藏区自治”为名由,实质上的“藏独”问题。此外,尚存在于中国某些边疆地区,目前尚非十分突出的其他隐性民族分离趋势的隐患。

二、中国的国际地区利益。这首先要求今天的中国人具备全球视野,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重新看待今天的世界,也重新审视我们自己在21世纪的国际诉求。中国的国际地区利益应主要包括:(1)以朝核和钓鱼岛主权两个热点为战略枢纽,中国在东北亚的地区利益;(2)以南中国海,主要是南沙群岛的岛礁主权为突出显影,伴随华人华裔的所在国的社会文化权益的保护和恢复,中国在东南亚的地区利益;(3)位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西南部,以瓜达尔港为起点的中巴油气管道及铁路项目和位于缅甸联邦西部,以实兑港为起点的中缅油气管道及铁路项目,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第二大洋某些重要地理战略节点作为“重大关注”,中国在印度洋的地区利益;(4)在原苏联中亚五个“斯坦”范围内,以油气能源为核心,通过建设“新欧亚丝绸之路”作为基础载体,中国在中亚的地区利益。此外,还应包括,以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为基本内容,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地区利益;在以玻利瓦尔社会主义为旗帜的拉美和加勒比海一系列国家的战略预置与能源开发,中国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地区利益;以铁矿、铜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资源开发为主,中国在澳洲大陆及南美的地区利益。还有,伊核问题,叙利亚问题,巴以冲突为核心难分难解的中东问题……

其实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更深沉的问题却是,未来中国的发展,将在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和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框架下展开?这对全球每一个大国的领袖来说,都是至关重大而又难以未卜先知的决定性的问题。作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关注:

(1)建立可靠的盟国关系和以华为中心的多边国际组织。为保障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调整同周边国家、同地区大国、同全球性其他结构性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建立有效的国防战略缓冲区和友好并有真实效果的国际支持支撑力量。

(2)保障中国在国际贸易和重要战略资源,包括原油、铁矿石、铜矿石等“大宗商品”物流正常输送的国际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3)提高中国在现行国际金融组织,尤其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集团(WBG)中的投票权比重,籍此逐步参予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增强中国在参预和影响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游戏规则”的引导、制定、组织、诠释等方面的地位。

(4)增大对世界贸易组织(WTO)、海牙国际法庭(ICJ)、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宣示东方的价值理念,促进世界对中国的深入了解,改变中国和中国人在世人心目中的传统印象,确立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新形象,通过多边合作,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主动促进中国在国际事务的各个领域发挥更为重大的积极影响。

(5)改进中国在联合国(UN)现体制框架内的作用形式。使联合国的改革向着人类进步和文明的必然方向发展,更加积极地参予全球性、地区性国际事务,传播中国理念,阐释人们对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疑惑,在构建国际政治关系新框架的进程中,切实引导全球关系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这样,通过全球基本关系框架、国际性地区利益和中国周边国家安全三个层次,建立起中国国家安全中的“国际安全”的基本战略结构。这只是作者的一点初步的肤浅认识,对于其中的许多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

第二篇: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4年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习近平用71字总结“总体国家安全观”:“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提到非传统安全时,习近平指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教授熊文钊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11种”安全等概念,都是第一次系统地被提出。其中透露出的信号是:统揽和协调将成为国安委的运作特点。

习近平在会上指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要遵循集中统一、科学谋划、统分结合、协调行动、精干高效的原则,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紧紧围绕国家安全工作的统一部署狠抓落实。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里的安全包括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五个大方面。

解读“总体国家安全观” 打造国家安全“命运共同体”

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4月9日,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文,解读国安委的由来和使命。文章指出,国安委成立,使我国拥有了应对国内外综合安全和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运作机制,能够把对外的国家安全和对内的国家安全的各种力量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安全与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有效预防与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机统一,预示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家安全战略思路的清晰化、科学化。

“国安委的成立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国内的安全,更多的是着眼于大国的周边,旨在打开一条新的通道。”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马尧认为,国安委成立后,在对外战略中,特别是在安全领域,中国可能显得更为积极主动,提供更多国际公共安全产品,树立一个负责任的新型大国形象。“设立这么一个常设机构后,未来中国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的效率和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反应速度也会加快。”他还指出,国安委成立后,中国有可能在周边地区设立一个地区国际安全体制,对控制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非常有益。“在内政方面,国安委也更加符合一个政府高效运转的需要。”马尧说。

国安委与网信小组职能交叉

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马尧称,在当下复杂的安全形势中,单靠外交部或者军队都无能为力,多样的安全威胁必须用多样的手段应对;而多样的手段需要一个领导机制从中进行统筹协调,提高效率、明确责任,“复杂的安全形势逼着我们不得不采用国家安全委员会这种形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国安委的职能不是具体的办事机构,而是在应对国家安全威胁方面,做顶层的战略设计和统筹指挥。“国安委解决任何问题,绝不会从单方面来考虑问题,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教授熊文钊指出,“11种安全”中包含了“信息安全”,在这方面,国安委和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职能有所交叉。他认为,两个小组都由习近平任组长,但各自侧重不同,“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有一些其他的内涵,涉及别的领域,包括广播电影电视等信息传播渠道的管理,还有个人隐私信息和商业利益等。国安委可能更多负责涉及对外、国际环境的信息安全问题。”

推动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是筑牢国家安全的基础工程。这一宏大工程,涉及多方利益,尤其需要坚强的国家意志强力推进。”《学习时报》上述文章指出,从现实看,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被赋予统筹两大建设、推进融合发展的职能,军民融合中各自为政、管理分散、职能重叠的问题十分突出,重大问题都是一事一议一定,一些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军民融合重大事项缺乏有力协调和管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对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了总体制度设计。落实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一长期的系统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国家最高安全层面上统筹协调。

“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实际上确立了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顶层机构,有益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有益于消除军地分割、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第三篇: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国安才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保证国家安全,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形势不仅呼唤新的改革观、发展观,还需要新的安全观。总书记审时度势在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适时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安全观将会为破浪前行的中国航船,构筑更为坚固的安全屏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性特征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以往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外延的丰富与深化,所涉及的时空领域比历史任何时期都宽广,而提出此观念的背景因素比历史任何时期都要复杂。纵观最近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既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又顺应了民意诉求,对于统筹中国发展,应对国内外安全挑战十分重要。

从国际看,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演进,新一轮技术革命声势浩大,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的同时,也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投资保护主义浪潮。美国调整“重返亚太”,触发亚太国家关系的再调整;美欧日力推四大经贸新协议试图摆脱WTO另搞一套,目的是抑制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发展,打造更加有利于延续西方主导地位的世界经贸格局。

虽然和平、发展与合作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政治局势的基本态势。

中国的周边热点持续发酵,不稳定因素增加。“朝核危机”使朝鲜半岛局势剑拔弩张,半岛形势牵动各方神经;中国在钓鱼岛受到日本的挑衅,并引发钓鱼岛危机,美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有利于日本甚至“介入”的立场,以“防卫”钓鱼岛及遏制中国;在南海,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领土上的纷争日趋激烈,美日印相继插手南海问题图谋使争端国际化、复杂化。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比较严峻。

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官员腐败、法治欠彰、分配不公等问题,直接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当前,这些问题和矛盾进入敏感期、突发期、多发期,在很多地方都引发了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再加上国内台独、藏独、疆独分子以及邪教势力趁机煽动闹事,尤其是新疆恐怖主义分子不断制造暴力恐怖事件,维护政治安全的压力相当大。

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挑战来自“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来自内部和外部等多个方面,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脆弱性凸显。经济转型和发展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会对国家安全产生复杂影响。

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发酵,使中国国内外面临的安全问题相较以往更具综合性、复杂性及敏感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必须以全新的理念认识国家安全,以全局的视角定位国家安全,以整体的思路规划国家安全。于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运而生。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整体性思维 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当代国家安全包括10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国民安全、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一般来说,小国、弱国总是把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作为首要的基本的目标,而大国、强国则往往追求更大、更多的安全利益。冷战结束以来,随着诸如环保问题、恐怖主义、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等一些新的安全问题的出现,传统的国家安全理论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有关学者和理论家们在对国家安全理论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安全观,其中最早出现的有“综合安全观”、“共同安全观”、“合作安全观”三种,后来人们又开始用“非传统安全观”来概括这些不同的安全观。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都是从某些方面认识国家安全或国际安全而形成的不同安全观,而不是全方位的安全观。例如,在日本兴起的“综合安全观”,主要是强调利用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之外的经济力量、技术创新来保障它的安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战后和平宪法限制了日本的国际政治地位和军事力量发展。因此,这种综合安全观便有了明显的局限性。

与此不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充分认识到这些不同安全理念的局限性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其缺陷而汲取其优点的新型非传统安全观,是把现实中存在的国家安全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整体安全观。它把分散的国家安全认识凝聚为一个整体的国家安全新观念。

习近平首次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过去提出的“综合安全观”的升级,在集纳国民、政治、经济、军事等安全问题的同时还特别突出国际安全问题,统筹了国内外两个安全大局,协调了中央、地方、外交、军事乃至宣传方面的力量。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它是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在总体安全体系中,每一个领域的具体的安全,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与其他领域的安全密切相联,凝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时候都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理解国家安全的问题。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中国特色

总体国家安全观首提五要素,即以国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把国民安全放在第一位,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国民安全在整体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心性、目的性和主体性。结合起来看,这在事实上确定了一种以国民安全为宗旨、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民本国家安全观”。由于只有国民安全才是一切国家安全活动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目的,那么无论是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还是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以及国际安全,相对于国民安全来说,都不具有宗旨性和目的性地位,都不过是实现国民安全这一根本宗旨和根本目的的不同措施和不同手段。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政治安全是根本。政治安全一般是指国家政治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安全,包括国家政治体系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协调运转,政治结构和政治秩序相对稳定,能适应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并确保政治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黄金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突出特征。这一特征使得我国国家政治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具体来看,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在不断增多,国家处于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高发期,国家政治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如果不能保持政治秩序的正常运行和政治稳定,一切安全问题都是空谈,相反,也只有在政治安全良好的状态下,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才有可能得到有效解决。我国把政治安全确定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反映了中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内向性。

经济安全是基础。冷战结束以来,国家安全的内容更为丰富,重点也发生明显变化。当今时代的国家安全已不局限于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信息、生态、能源等多方面的安全。而经济安全不仅是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它的基础与核心,没有经济安全,便没有政治、科技、军事、社会等的安全。我国经济安全目前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潜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如我国对西方发达市场体系形成不对称依赖,不断加深了我国自然资源、市场、技术的对外依赖程度,庞大国际热钱无序流动威胁我国经济安全;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严重影响,跨国并购和金融风险等不断挑战我国的经济安全。我国经济安全问题的增加并不表示我国经济、军事力量的削弱,相反正是因为我国经济的逐步强大,才产生了许多经济安全问题。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要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中逐步解决。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多边共赢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中国国际地位上升,并且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都将是一个处于上升轨迹中的国家。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摩擦和争议不断出现,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冲击是出现摩擦的原因之一。这一冲击既有物质层面,也有心理层面。从物质层面说,中国崛起首先意味着东亚地区国家的实力发生重大变化,与实力对比变化相伴而来的是国家间相对地位的变化,比如中日关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快速上升,日本作为东亚地区主导国的地位正逐渐被中国取代。另外,面对中国的崛起,某些大国作为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对中国的防范意识加强,并通过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摩擦和矛盾加大中国的安全风险。中日钓鱼岛之争,中菲、中越南海争端等都可以看到大国的影子。这就导致我们在国际关系层面上遇到的很多挑战,一方面中国国力越来越强,包括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了,但是老百姓感觉到的却是中国似乎面临安全困境,尽管我们一再表明自己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但是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利益相关者,种种论调不绝于耳。更重要的是这导致一些周边国家试图推动区域内大国或引进区域外大国来平衡力量或制衡中国。如果不调整外交政策,我国就容易被孤立,因此需要给一些国家安全保证,以消除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恐惧。

总书记指出,中国要:“既重视中国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习总书记提出“要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很强的国际包容性,强调命运共同、和谐共处。命运共同体,既是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的关系,也是成员国在安全问题上互相谅解、相互提供支持,在发展与合作的过程中提升所有国家的安全水平的关系。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安全的本质就是国家安全必须以国际安全为依托;建立和谐世界是实现各国共同安全的必要保障。

从功能上看,总体国家安全观谋求互利共赢的共同安全。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作用,它有助于把相关国家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它们在面临经济危机、外部安全压力、全球或地区层面的共同威胁与挑战等问题时,能够提供更可靠和更有效的相互支持。在困难的时候,能够互相扶持和帮助,在平时也能在国际层面相互提供物质和道义的支持,更好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作用。通过命运共同体建设,可以把我们长期执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外交政策推向更高水平。

从目标上看,命运共同体与本地区长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本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命运共同体建设也高度契合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积极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本身说明了中国试图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说明了中国对地区与国际事务所采取的建设性态度。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要取得成效,意味着中国与周边国家要同时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这样一条发展道路上相互支持、共同推进。

从途径和手段上看,中国国家总体安全观强调以合作促安全,首先通过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建设比较深入和完善的经济共同体,在此基础上,逐渐建设安全共同体,然后才是包含政治、经济、安全、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内涵的成熟的周边命运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的建设不会自动导致安全共同体的形成,安全共同体的发展也不会自动导致十分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多次质的提升过程,这需要相关各国政府共同努力推进。

第四篇: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军事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中国的军事安全问题

摘要:2014年4月15日,国家主席主席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其中,结合我国当前面临的国内外现实状况提出了注重军事安全问题,军事安全是作为传统国家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国家安全领域聚焦的问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在现今国家的发展中不容忽视,本文就中国面临的军事安全环境浅谈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军事安全问题及解读国家应对的策略。关键字:总体国家安全 军事安全

引言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构建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战略、开展国家安全工作、完善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准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有助于为构建国家安全战略,完善国家安全机制,强化家安全法治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符合当今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判断了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既包括了传统的国家安全也包含了非传统的国家安全内容,其科学内涵可概括为主要从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个方面,其中军事安全作是国家安全强有力的保障。

1.传统与非传统国家安全领域下的军事安全

所谓“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军事安全是保障国家不受外部军事入侵和战争威胁的能力和状况。自国家形成之日起,军事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和关注焦点。正如有的专家所指出的,在相当长时期内,一谈起国家安全,首先是军事问题,其次是外交问题。担任过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助理的小约瑟夫·奈曾说,忽视武力的作用和安全的重要,就如同忽视氧气。在正常情况下,氧气大量存在,我们丝毫不加注意。但是一旦情况改变,我们得不到氧气时,我们找不到任何其他替代物。这形象地说明了军事安全的作用。军事安全的意义远远超出军事领域本身,它覆盖到整个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需要军事为它们提供安全保障。

中国历朝历代的兴亡乃至世界上诸多国家的斗争无不表明,一个国家如果居安忘战、马放南山,就难以避免战争的灾祸。回顾近代百年历史,全世界几乎所有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

[2]

[1]都侵略过我国,使中华民族惨遭杀戮、备受欺凌,饱尝了“亡国奴不如丧家犬”的苦难。这与当时腐败的旧政府安于享乐,军备废弛而至国防力量薄弱,军事安全无从谈起关系重大,经不起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打击。近代的中国历史深刻告诫国人,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为人民战斗的军队,国家任何领域的安全都没有保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就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和领土完整,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更是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迅速发展到201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到了世界第二,但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与挑战也日愈加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密切,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边界矛盾冲突加剧,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抬头,美国重返亚太在军事上围堵中国,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领海、岛屿存在争端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对中国传统安全的威胁和地区军事挑战;同时国际上恐怖主义泛滥,国际暴力活动猎厥;西方大国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2.中国当今面临的军事安全问题

2.1国家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幅员广大有着世界第三的国土面积,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同时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是世界上邻国最多周边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在当前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之下,中国周边地区热点问题多发,矛盾错综复杂,一些威胁我国和平安宁的不确定因素逐步凸显,中国维护和平稳定的难度不断增大,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海争端严重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在东海问题上,中日存在钓鱼岛及附属岛崎争端,自2012年日本"购岛"事件来,中日关系一度处于紧张的状态。中日钓鱼岛问题致使中日随时有擦枪走火的可能性,给我国国家安全构成极大风险。在南海问题上,越南为代表的国家采取种种手段挑畔中国领土主权,一方面加强对我南沙群岛的非法占有,另一方面加强对我南沙海域油气能源的开采,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在西南部,长期存在着中印边界的争端,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军事冲突的危险。同时,2011年美国在夏威夷主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高调亮出“转向亚洲”战略。美政府开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撤出,同时寻求外交政策新亮点,美国政府调整了战略选择,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美国战略东移,重返亚太搅局南海,也加剧了南海地区的不稳定行。

在东南亚,热点问题持续发酵,越南斥巨资大肆向俄罗斯购买猎豹级护卫舰、基洛级

[4]

[3]潜艇以及T-90坦克的扩军举动妄图保持非法占有中国的岛屿,以武力抗衡中国;泰国自2013年以来陷入动荡,反对党迫使英拉政府跨台,并多次发起反政府等示威游行活动,至今仍未能恢复稳定,同时在缅甸北部爆发的政府军与少数民族武装的斗争破坏了该地区的稳定,同时对于我国边境地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在南亚,巴基斯坦安全形势一度恶化,宗教冲突加剧,恐怖袭击多发,部落武装活动频繁,严重威胁着该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处于南亚地区的阿富汗也不安宁,"基地"组织活动猎厥,内部势力之间矛盾重重,给该国国家安全带来严峻的考验。巴基斯坦、阿富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邻国,其安全形势直接关系着我国西南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从中亚局势来看,总体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该地区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决定,该地区经济不发达,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宗教纷争、资源争夺等矛盾,使中亚地区的局势十分不确定。一旦出现剧烈冲突和动荡,就会给我国的西部边疆带来不稳定。在北边,俄罗斯处于不断发展的势头,总体实力不断强大,暗中与美国进行着综合国力的较量。这种经济上的较量潜在地触发着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竞争。一旦两个国家引起军事冲突,将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重大的灾难。

而在东北亚,朝鲜半岛危机不断,朝鲜核试验不断,2016年3月更是宣布成功试爆第一枚氢弹,为朝鲜核问题的和平解决雪上加霜;加之朝韩之间不断爆发的冲突,从新安号事件到延坪岛炮击,更使紧张的局势剑拔驾张;同时,2016年7月8日,美韩两国防务部门联合发表声明,决定在驻韩美军基地部署“萨德”系统反导弹系统,一时间在韩国本土和国际社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这将严重侵犯中俄的战略安全利益,此举遭到中俄朝的强烈抗议同时其国内也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萨德”反导系统的何去何从深刻地影响着东北亚的和平与稳定。朝鲜半岛的局势密切关系着中国国家安全。周边国家散布关于中国的不利的舆论也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和平与安全。日本方面,日本自卫队在2016年3月在日本最西端的与那国岛正式设立一座“沿岸监视部队”基地,标志着日本强化“西南诸岛”军事力量的新步骤。它位于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南大约150公里。这支“沿岸监视部队”人数大约160人,配备雷达,旨在24小时监控船只和航空器的活动,主要目标直指中国,日本政府缺乏与中国的对话努力,采取偏重军事的策略,只能加剧地区局势紧张。同时3月日本执政联盟控制的国会众、参两院不顾在野党和日本民众强烈反对,强行表决通过了新安保法。同年9月30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新安保法,新安保法的核心是放弃“专守防卫”,解禁集体自卫权,在最大解释空间下,实质上使日本获得了主动参战和海外联合作战的选项。新安保法的颁布实质上已经架空了和平宪法对日本的限制,而这距离其终极目标修订《日本国宪法》又近了一步。日本在和平之路渐走渐远,给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徒添阴云。

[5]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一些国家在国际上散布着一些污蔑中国的舆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机遇论"等等严重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为我国的安全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此外,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各国加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联系。但全球化过程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它们通过制定一些不公平的国际经济规则来加深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掠夺和控制,从而使南北贫富差距拉大,南北矛盾更加尖锐,甚至引发国际冲突、恐怖主义等。除此之外,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也可能诱发毒品走私、痘疫传播、跨国犯罪等社会矛盾,这些都严重破坏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潜在地孕育着国际的冲突与动荡。总之,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些来自周边国家的诸多挑战,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适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坚定不移地维护我国国家安全。

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长期的 美国从地理位置上讲与我远隔万里,但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却近在眼前,美国的干预和影响渗透到了我国周边的大多数地区,中美关系时有变化,总是处在不断的摩擦和碰撞之中,中美之间的对抗将是长期的,美国对我国安全将构成长期、严重的威胁。美国对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处制造事端,甚至鼓动、唆使我周边国家与我对抗,从而给我国周边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2.2国际的威胁:恐怖主义

9·11事件后,国际反恐力度加大,给国际恐怖力量以沉重的打击。然而,2013年来,国际恐怖活动又有所抬头,给世界的和平带来严重的威胁。2014年ISIS恐怖组织异军崛起,横扫伊拉克和叙利亚,犯下种种不可饶恕的暴行;2015年11月13日晚,在法国巴黎市发生一系列恐怖连环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97人死亡。但就2016年圣诞节前夕,德国首都柏林恐怖分子驾驶卡车冲入柏林圣诞夜市的人群中,造成至少12人死亡,48人受伤;同一天,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遭恐怖分子枪杀;瑞士苏黎世一个伊斯兰中心发生枪击事件,至少三人受伤。可见国际恐怖主义泛滥,反恐压力巨大。

而中国周边地区也深受恐怖主义的威胁,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很多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这些恐怖势为不断向中国境内蔓延,与中国新疆的"东突"分裂势力勾结起来,通过宗教极端主义凝聚恐怖团伙,W暴力恐怖袭击为手段,企图制造民族分裂,对中国国家统一与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暴力恐怖袭击一般具有预谋性、突发性,作案手段残忍,所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例如2014年发生在中国昆明的3•1暴力袭击事件,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同

[6]年7月28日凌晨,新疆莎车县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一伙暴徒持刀斧袭击艾力西湖镇政府、派出所,打砸焚烧车辆砍杀无辜群众,案件造成无辜群众37人死亡13人受伤。总之,恐怖主义己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之一,给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给以严厉的打击。

3.应对策略

近代的中国历史深刻告诫国人,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为人民战斗的军队,国家任何领域的安全都没有保障。虽然冷战结束以来世界面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但战争的风险从未消除,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仍然是国家安全的最后防线。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构建新形势下国家安全战略、开展国家安全工作、完善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支持下,为保证中国军事安全,使之成为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后盾,当前世界各国正在进行深刻而广泛的军事变革,中国军队如何在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中顺应现代战争发展要求,如何有力保障国家安全成为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军委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目标,为军队在新时期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3.1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

2013年3月11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高度总结了我党建设军队和治理军队的成功经验,积极适应了国际安全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是着眼于有效破解军队发展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面临的主要难题而提出的战略目标。这是党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战略要求,是实现国家安全的坚强保证,是中国梦在军事领域的现实体现。当今世界虽然非传统安全问题持续引发世界关注,但军事安全是传统安全领域内不可或缺的因素,它发挥着保卫国家安全最后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虽然非传统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军事安全的关注,但军事安全从未走出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关注核心,尤其在面对反恐、自然灾害救援、海上护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军队仍然是执行多样化任务的有力保障。在新时期,军队的建设方向是能够遂行多样任务,核心目标仍然是能打仗和打胜仗。一个国家如果忽视军事安全就等于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所以,党在新形势下

[8]的强军目标是保障我国军事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指导思想。

3.2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深化军队改革

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加快了推行军事改革。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二十多年,但世界大国谋求自身军事力量优势的国际竞争却没有减弱,在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亚洲国家首当其冲。亚洲国家大力加速本国军事现代化进程,提升自身装备水准2012 年,亚洲国家军费开支总额数百年来首次超越欧洲。军队为战争而生,而能否打赢战争是衡量军队优劣的重要标准。面对军事领域激烈的竞争和对抗,习近平指出,当前是世界产业革命、科技革命、军事革命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能打胜仗作为强军目标的核心要素,是人民军队发展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这个核心。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把战斗力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改革的主攻方向。习近平关于军队改革指出,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谋划。习近平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与军队稳定的关系,掌握好改革节奏,控制好改革风险,有力有序推进改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3.3统筹国防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5 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明确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强军新局面,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民融合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国防工业发展模式。美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是军民融合的成功范例。与传统的军民双轨体制相比,军民融合有一石二鸟之效果,可以释放庞大的发展红利,传统体制难以实现。主要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节约资源红利。军民两大体系拥有众多的重叠领域,二者的互动互通将产生互利共赢、降低成本的效果。不仅可以将最先进的资源技术在军民两个领域相互转换利用,还可以节约国防经费开支、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例如民用机场按军事要求改造后兼顾军用,将节省数十亿元的国防建设投入。二是规模经济红利。军民融合发展将促使军民尖端技术和优质资源互通互补,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使用价值和利用范围,一份投入可在军民两个领域实现产出,产生规模经济的良好效益。例如北斗导航系统最初是为军用开发使用,北斗在民用领域的投入使用将改变我国民用导航依赖GPS的现状,可为金融、交通、电力、渔政等民用领域规模化应用,每年制造上千亿元的产值。三是技术创新红利。两大系统的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双向扩散,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种组合不是单纯的物理混合,而是一种化学反应,能够产生新的技术进步。为此,习近平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地方与军队同心协力发展军民融合,努力构建要素全面、领域多样、效益良好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军队的发展建设要融入国家经济发展体系,遵循国防经济发展规律和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建设的要求[9]。

4.总结

从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对印战争、越南反击战到西沙海战,中国军队为维护和保障共和国的安全与稳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将是未来我国和平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军事安全对中国的重要强行不言而喻,在新形势下以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符合中国当前的发展现实,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面对外部日益严峻的安全环境,其对军事安全方面的阐释和要求为中国未来国防的发展指引了前进方向,必将能使我国的军事力量成为实现国家安全的坚强保证,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牢安全基础。

参考文献

[1] [2]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人民日报》2014年4 月16日 [3]中共中央宣传部: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05页 [4]中共中央宣传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0、123.[5]刘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的传统国家安全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6):10-15 [6]刘跃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民心基础与理论溯源[J].人民论坛,2014(6)上:25.[7]柳建平:《安全、人的安全和国家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2:15-19

[8]王亚宁。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维护中国边境安全的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9):131-134 [9]刘丁瑜.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36-39

第五篇:9.1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9.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预学案

一、预学案

(一)、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1、什么是国家安全?(P97”相关链接”)

答: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______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2、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的意义或作用?)答:(1)国家安全是国家【】与【】的重要保障。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2)国家安全是人民【】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3、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答:今天,我国国家安全的【】和【】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

4、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或怎样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大要素〉

答: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为宗旨,以【】为根本,以【】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5、怎样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对关系)

答: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既重视【】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安全;既重视【】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安全。

6、国家安全体系涵盖了哪11种安全? 答:我国要构建集【】、【】、【】、【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二、展示+精讲

探究(一)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或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学生阅读教材P96“运用你的经验”和P97“探究与分享”)

●结合以上图片,谈谈你对人民幸福生活与国家安全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谈谈你阅读上述材料后的感受。探究(二)安全威胁面面观(或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

当下,腐败多发、法治不彰;增速换档、转型升级;雾霾不散、污染严重;地缘纷争、强权作梗;国际窃听、网络泄密……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你如何看待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 探究三:阅读课本第97页的图片,思考:

1.上述图片反映出我思考:你还能找到哪些威胁国家安全的实例? 国安全形势面临哪些挑战?

2.面对新形势下的坚持国家安全观,我国应该怎么做?

三、检测案:单项选择(我能行!)

1.下列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②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③国家安全只与国家利益相关

④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3年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2014年,在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习主席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11种安全;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国家安全法,这意味着以领导机构、指导思想、法律保障形成的“三位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得以建立。据此回答2--3题。

2.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形成全民了解、支持、参与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局面。这是因为()①国家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

②我国安全形势处于不可控的严峻局面 ③维护国家安全是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④国家安全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我们()①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②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 ③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

④既重视法律安全,又重视道德安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没有归家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当代国家安全包括的基本内容是()①政治安全②国土安全③经济安全④文化安全 ⑤社会安全⑥科技安全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

5.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认识错误的是()

A.是道德义务,不具有强制性B.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C.是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D.保障公民个人安全的前提 6.下列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坚持总体国家观,一人民安全为宗旨B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C.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政治安全为基本D.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保障 7.维护国家安全是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国家安全主要包括()①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践踏②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③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密和出卖④社会秩序不被破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下面关于国家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A.维护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B.是国家的事,与公民个人没有关系 C.与公民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D.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下载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专访国家安全学创始人、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刘跃进 2018年4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要求全面贯......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九课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1课时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2.能力目标 ◆在现......

    2014“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访谈)

    “总体国家安全观”解读 ——专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刘跃进 《领导文萃》特邀记者:李 敏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刘跃进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图解

    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图解 背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

    4.9.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4.9.1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2.了解我国国家安全的特点。 3.理解总体国家安全形势、特点、道路依托、丰富内涵。 能力目......

    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刘跃进 [摘要]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在强调国家安全民本性上体现了非传统思维,而且更通过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

    总体安全观护航现代中国

    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新成立的重要机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甫一亮相就引起高度关注。4月15日,国安委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内外兼修、内涵广泛的总体国家安全......

    总体安全观护航现代中国

    总体安全观护航现代中国(人民时评)曹鹏程《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17日05 版)坚持总体安全观,最终是为了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在复杂纷繁的安全迷局中扽住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