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在1920解说词

时间:2019-05-14 06:0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大钊在1920解说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大钊在1920解说词》。

第一篇:李大钊在1920解说词

“李大钊在1920-1924”北京李大钊故居专题展

览的解说词

北京李大钊故居是李大钊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之一。本展览选取李大钊1920年春——1924年1月的工作、生活片断,重点介绍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再现伟人当年的风采,展现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少年立志投身革命

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10月29日,李大钊出生在河北省唐山乐亭县大黑坨村。此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腐朽不堪,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侵略者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不屈服于帝国主义和清王朝的统治。李大钊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民族灾难深重,人民艰难斗争不断的历史时代。

乐亭县属滦河冲积平原,地处滦河下游,水患频繁,农业收成没有保证,使到东北做买卖成为谋生手段,俗称“十万老呔闯关东”。出外经商,一方面扩大了人们的眼界,一方面要求能写会算,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乐亭县遂有文化县之称。

大祖父李如珍因有女无儿,按当地习俗,过继二弟李如珠的儿子李任荣承继门户。李大钊出生前的6个月,父亲李任荣病故,年仅23岁;不满两周岁时,母亲在1891年去世。60多岁的大祖父母,担当起抚养这襁褓中孤儿的责任。李如珍早年曾在长春等地经营商号,有从九品官衔,家境小康,还修建了北方典型鸳鸯宅住居,对小孙儿期盼甚高,管教甚严。三岁起教识字,四岁教书写。七岁起先后在本村私塾和邻村学馆读书,为能求得功名。

1905年,16岁的李大钊赶上废除科举考入永平府中学堂。在这里学习科学知识和外文。同盟会的成立,对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的驳斥,极大地拓展了李大钊的政治视野。面对国势危难,激发起勤奋求知,立志报国的决心。

1907年9月考入六年制的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政法教育,参加了法政学会的活动,在《言治》发表的《隐忧篇》、《大哀篇》等文章,“浑厚磅礴为全校之冠”。

1913年10月,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第一次来到北京,曾经凭吊圆明园故址,为“只余破壁颓垣,残歭于荒烟蔓草”,而“感慨系之”。为实现“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认为学习政治有助于救国。

1915年1月18日,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支持其复辟称帝的条件。留日学生群起反对,李大钊为留日学生总会文事委员会编辑主任,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连夜发回祖国。呼吁全国人民一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挽救祖国危亡。李大钊认识到:日本维新时代是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然在今日谋中华民族之解放,已不能再用日本维新时代之政策”,“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值洪宪之变而归国。”

1916年,李大钊在北京出任《晨钟》报编辑主任。该报于1916年8月15 日创刊。利用该报作为宣传新思想新文化阵地,与主持人蒲殿俊李大钊政见不同,合作难以继续,李大钊遂于9月初辞职,到北洋法政学会《宪法公言》任编辑,1917年1月该刊终刊。李大钊受章士钊之聘编辑《甲寅》日刊。此时,李大钊以发表的《风俗》、《国情》、《青春》、《民彝与政治》等文章,9月1日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发表《青春》,集中反映出他的爱国热忱,为学界和社会进步人士所知。在《甲寅》日刊上发表的大量文章,更是针砭社会时弊,抨击军阀统治,成为先进文化领军人物。

1917年7月,因躲避张勋复辟的抓捕,李大钊去上海。1917年11月11日,李大钊从南京回到北京,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已经传到中国。迎着北来的“春风”,撰写了大量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在章士钊的推荐下,蔡元培聘请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图书馆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北京大学遂成为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阵地。“自后凡全国趋向民主之一举一动,从五四说起,几无不唯守常马首是瞻,何也?守常之强,其诚势之性感人深也。”

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最早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条崎岖险阻的道路。”国情不同,不能忽略各国特色。李大钊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发动工作,都是为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他阐明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富强中国。

1919年7月,写于昌黎五峰山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共约26000多字。这是我国最早的系统地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把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论述,“这三部理论,都有不可分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它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标志。

“亢慕义斋”是由德文“共产主义小屋”而来。地点在北京景山东街2号。是李大钊组织有志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认真、准确地翻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著作,研究他们的思想理论。到1922年4月,已有英文书籍数百册,报刊上百种。设有英、德、法三个翻译组。出版了中文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等。

李大钊走上了新文化运动的最前线。在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开设《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等课程,1920年7月8日,北京大学评议会全体通过议定:李大钊为教授兼图书馆主任。这一时期,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工作开始从图书馆向教学转移,先后开设多门新课程,有《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等,并开设现代政治讲座、指导学生实习。

除正式授课外,李大钊在校内外举办的讲座,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应邀到外地讲学。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居住期间,李大钊先后到上海、杭州、武汉、天津等地讲学,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壮大党的组织。这些讲演的记录稿,在当地的报纸刊出之后,反响强烈。

李大钊对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的论述:他指出:

“中国的社会主义“将来发生之时,必与英、法、德……有异。” “各国所有的特色亦岂可忽略。”

“在社会主义实行“极公平的分配,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必须经过三阶段:

一、政权的夺取;

二、生产及交换机关的社会化;

三、生产分配及一般执行事务的组织”。

李大钊强调社会主义健康发展,要有先进文化的支撑。物质变动引起道德变动与演变,就能避免资本主义那种“恶俗的气氛”、“商贾的倾向”、“金钱主义气味”,使文化艺术健康发展,“表现纯正的美”。实现“个人与自由、自由与社会”相协调发展的社会秩序。

毛泽东说:“我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的时候,在李大钊手下,很快地发展,走到马克思主义的路上。”“1921年至1924年之间,李大钊继续宣传共产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列主义,实实在在,有书为证。”

李大钊外出讲学的足迹遍及武汉、四川、天津等地,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使青年学生受到鼓舞,天津觉悟社的周恩来说:“《每周评论》、《新青年》都是进步读物,对我的思想有许多影响,”“我的思想已从赞成革命走向社会主义。”

创建中国共产党

北京和上海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中心,6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很多活动是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进行的。

1920年2月陈独秀从武汉讲学回到北京,因受到警察当局的追捕,由李大钊护送。途中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交换了建党的意见。1920年3月,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会见李大钊,并经李大钊介绍去上海会见陈独秀。“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李大钊和陈独秀在建党初期,书信来往频繁,关于为党起名的问题,陈独秀来信问李大钊,李大钊和张申府研究,最后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秘密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先后参加的有:邓中夏、高君宇、朱务善、何孟雄、罗章龙、张国焘、瞿秋白等人。1921年3月22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转为公开活动,登出了活动启事。会员很快发展到全国,很多地方成立了分会。很多会员后来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活动一直延续到1925年底。

1920年8月16日,天津觉悟社邀请少年中国学会、人道社、曙光社、青年互助团等四团体,在北京陶然亭慈悲庵,为商讨爱国运动的发展方向和联合斗争问题举行茶话会。李大钊在茶话会上指出:“盖主义不明,对内既不足以齐一全体同志之心志,对外尤不足与人为联合之行动”。

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成员有:李大钊、邓中夏、张国焘、张申府、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缪伯英、何孟雄、范鸿劼、张太雷等。

1920年12月2日,李大钊指导和支持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成立。1920年12月4日在《北大日刊》上登出《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简章》,这个研究会一方面就有关社会主义问题开展研究,一方面团结吸引那些对社会主义关心的人更多地了解社会主义。

1921年3月李大钊发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一文,指出:“我们现在还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是社会主义团体。中国谈各种社会主义的都有人了,最近谈Communism的也不少了,但是还没有强固精密的组织产生出来。” “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并注意促进其份子之团体的训练,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附托!”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李大钊因在北京领导国立高校教职员索薪斗争,难以出京赴会。经研究决定派张国焘、刘仁静出席中共一大。同样由于公务难以脱身,陈独秀在外地讲学也未能到上海赴会,陈独秀在1921年11月签发《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会议议定由李大钊负责领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

1921年下半年,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李大钊为负责人,委员有赵世炎、陈乔年、范鸿劼。

促成国共两党合作

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地区全面工作,积极为建党而奔走。中共二大后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会见孙中山,商谈国共两党合作问题。孙中山与之彻夜长谈,委以国民党“一大”及改组重任,确立新三民主义。李大钊为推进国共联合战线南北奔走,致力壮大革命力量,成为北方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也是北方工农运动伟大领袖。

在李大钊关心和支持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北方广泛发展。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山东和东北各地,陆续建立起党团组织。

建立了党团组织,工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1921年4月17日,发出的“一封给铁路工人的信”,是北京共产党小组的第一份文告。《工人的胜利》、《五一节》、《仁声》、《劳动音》等,都是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和党的。李大钊创办的指导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刊物《工人周刊》,也于1921年7月创刊。

李大钊遵照中共“二大”的《宣言》,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工作中心。从1922年8月到1923年2月,发动了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京奉路山海关工人罢工、京绥路工人罢工、组织正太工业研究会传习所开展工人运动、唐山开滦五矿罢工、京汉铁路全线工人大罢工,形成中国北方工运的第一次高潮。

1922年8月,李大钊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会见孙中山,商谈国、共两党的合作问题。李大钊对时局的看法深为孙中山所赏识。孙中山与之彻夜长谈,加以 信赖。在孙中山主盟下,李大钊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3年6月,李大钊出席中共“三大”。中心议题讨论如何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合作,实现革命的统一战线。会上,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这种民主主义的立场,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这次大会确定了党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同一时期,李大钊在广州与孙中山进行了会议,讨论了统一战线和对外政策问题。

1923年10月19日,孙中山写信,请李大钊到上海会商事宜。委以参与国民党“一大”及改组的重任,起草《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1924年1月20-30日,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召开。孙中山对李大钊极为看重,请李大钊担任:预算委员会、宣言审查委员会、章程审查委员会、宣传问题审查委员会的委员,还是大会主席团成员。成为此次大会中职务最多的一位代表。

国共统一战线建立后,李大钊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所辖京、直、鲁、豫、热、察、绥、奉、吉、黑、内、哈、晋、新等十五个省区,到国民党二大前夕,党员发展到1.4万人,推动了国民党的发展,使我党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决议得到落实。李大钊发表《普遍全国的国民党》,指出:那集合在国民党旗帜之下“一个政治革命的党,必须看重普遍的国民的运动。要想发展普遍的国民的运动,必须有普遍的国民的组织。”“反抗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的民众,是工人、是学生、是农民、是商人,结成一个向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作战的联合战线。”

1924年1月,李大钊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此时的李大钊是北方国共两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国民党北京执行部设在东城翠花胡同8号。

将陈独秀签署的委任李大钊为中共代表团团长,出席共产国际“五大”。李大钊将介绍信缝在衣袖内,率领代表团顺利到达莫斯科。李大钊此间以琴华为名,对《消息报》记者谈“中国内战”,接受《莫斯科工人报》记者的采访,参加“不许干涉中国大会”并发表演说,以大量事实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革命运动的领导和发展。

会后,李大钊受命留在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精神永存光照千秋

李大钊的思想理论遗产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他的伟大人格和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是一切信仰马克思主义、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奋斗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李大钊是革命者的光辉典范,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

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时的薪金,1920年为每月120元,后来改为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又提高了一些,同时,李大钊为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五所大学的教授,加上在各学校兼职的收入,每月能到200-240多元。当时的物价两元即可买25公斤面粉,李大钊是可以过上比较稳定和富裕生活的。毛泽东曾说过:我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这段时间,每月有八元的工资,解决了生活问题。

“光明磊落之人格,自有真实简朴之生活。”李大钊是位言行一致的人,他要把一多半薪金交党费,要经常帮助别人。有时甚至于使夫人赵纫兰无法处理买米买菜度日的最低开支。一直到校长蔡元培知道此事,亲自告诉学校会计课的人,每月都要直接给夫人赵纫兰送去一部分李大钊的月薪,好用来安排全家度日之用。李大钊关心青年学生健康成长。这里展出的是部分为贫困学生担保信、为学生介绍工作信、求朋友给以照顾的信件。

川岛(章廷谦)回忆说:“因为李先生的举止神情,我们都在背后亲切地称他为“老母鸡”。他总是带着一群“雏鸡”,只要他“咕!咕!”叫两声,就会有一大群的“雏鸡”都围集在身边,领受他的爱抚,领受他的引导,学习生存,也学习斗争;尤其在遇到有敌人来时,“老母鸡”必定英勇地支起全身的羽毛,奋不顾身地为那群“雏鸡”去和强敌拼命战斗。有一天,我把这件事对李大钊说了。他笑着说:“那里!那里!”带着谦虚的神情。”

这是罗章龙送交李大钊纪念馆的一条毛毯。罗章龙一次外出,时值严冬,李大钊便将苏联友人赠送的一条崭新毛毯转送给了他,罗章龙对这条毛毯十分珍贵,在孩子下乡时才舍得要他带上,并叮嘱要好好爱护。经过了几十年的岁月,这条毛毯保存的还很完好,全家人决定把它送交李大钊纪念馆。李大钊如何对待友人,从对方的感受中反映出来最有说服力,在《胡适日记》、《鲁迅日记》、《林伯渠日记》、《周作人日记》、《吴虞日记》、《白坚武日记》中,都记载着他们对李大钊的关爱和敬重之情。马叙伦的《石屋余审》,张国焘的《回忆录》,冯玉祥的《我的生活》等著作中,也都有关于李大钊的记述和赞誉。

李大钊的学生张尔岩回忆:先生身兼几所大学的教授,每月可收入240块银元。可是他每天上下班不坐车,中午不回家吃饭时,自带干粮,有时是一张大饼,有时是两个馒头或窝头,就点小菜和白开水下肚。他不吸烟,很少喝酒。我对此很不理解,建议他多注意营养。先生对我说:“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企享用?你想没想时下国难当头,有许多同胞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面对这种局面,怎奈只因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疾苦呢?”

李大钊是一位为社会服务不遗余力的勤奋之人。这里是对他住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时兼职和参加会议统计:北京大学校内的职务有16项,校外的社团职务有11项。

教学之外,参加各种会议使得李大钊异常忙碌。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住的三年半时间,粗略统计,这段日子参加会议不少于120次。这个统计还不包括他参加过的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青年团及中国国民党一大等会议。另外,还有许多纪念会和茶话会,李大钊也接受邀请出席并发表演说。

李大钊认为:“教育若只是偏重知识,而忽略使用知识之人格,知识也不过是作恶的材料,这是一定的。所以至少于每小时授课之余,当授以三五分钟的人格教育,使人们相互之间,都能以赤裸裸的真面目相见,而知识教育的效用也因此增进。”

在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之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从1917年12月的中文书籍147190册,外文书籍9970册;到1923年9月的中文书籍184008册,外文书籍28836册。藏书量猛增,外文书增加达1.9万册,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书籍。阅览室的分设:设有公共阅览室、专题阅览室,并且延长了开放时间。并扩大了报纸、期刊的订阅范围,健全了流通和保管制度。

在世界图书馆发展史上,李大钊获有“中国近代图书之父”的赞誉。这里是对李大钊住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时撰写文稿的统计:1920年3-12 8 月共计24篇;1921年共计47篇;1922年共计40篇;1923年共计41篇;1924年1月共计3篇。总共撰写各种文字152篇,文字总量33万多字,平均起来,不到9天就要完成1篇。

1926年3月,由于大沽口事件和《八国通牒》事件,中共北方区委决定在3月17日开展群众性反帝斗争,举行反帝游行示威。3月18日,在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领导下,3万多群众召开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受到军警开枪镇压,李大钊头部受伤,史称“三一八惨案”。

段祺瑞政府的通缉令,第一人就是李大钊。

在白色恐怖下,1926年3月底,李大钊率中共北方区委机关和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委党部机关,迁至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西院的旧兵营。此间,中共中央曾通知李大钊等人去武汉成立中央分局。李大钊回答说:“假如我走了,北京的工作留给谁做?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进入北京后,遂即与帝国主义公使团“完全谅解”,日本、法国使馆还一直与北洋政府共同监视李大钊的活动,荷兰大使欧登科代表公使团认为张作霖的行动是:“此乃中国内部之治安问题。”“中国内部之事,应由中国自行处理,使团方面盖不过问。”帝国主义对张作霖的支持是明目张胆的。1927年4月6日上午7时30分,京师警察厅总监陈兴亚率领身佩红线为记的警察、宪兵、便衣侦探、消防队员300多人,进入东交民巷。10时20分,欧登科签字。大批军警进入苏联大使馆。大逮捕一直进行到晚上9时许。

李大钊被捕后,社会各界人士曾设法营救李大钊。李大钊在狱中写就《狱中自述》。他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表现了高度的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李大钊在《牺牲》一文中写道:“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大义凛然,第一个走上绞架,张作霖使用从德国买来的绞刑架,采用“三绞法”,历时长达28分钟,将李大钊绞杀,牺牲时不满38周岁。同时被绞杀的还有路友于等19位烈士。

1933年4月23日,中共地下组织和社会各界决定为李大钊举行公葬。北京广大群众不顾反动军警的镇压,举行声势浩大的送殡公葬活动。将李大钊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李大钊的无比崇敬。

1983年3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修建李大钊烈士陵园。1983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李大钊烈士碑文》;1983年10月29日,李大钊烈士陵园落成。邓小平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10

第二篇:北京李大钊故居解说词

“北京李大钊故居”

解说词

李大钊(字守常),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889年10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入私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入天津北洋发证专门学校。

1913年10月,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第一次来到北京,曾经凭吊圆明园故址,为‚只余破壁颓垣,残歭于荒烟蔓草‛,而‚感慨系之‛。为实现‚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认为学习政治有助于救国,去日本留学,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支持其复辟称帝的条件。李大钊认识到:日本维新时代是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然在今日谋中华民族之解放,已不能再用日本维新时代之政策‛,‚留东三年,益感再造中国之不可缓。值洪宪之变而归国。‛李大钊以这样的政治理念,为开展反对帝制复辟的斗争,于1916年5月弃学归国。

1916年5月,李大钊在北京出任《晨钟》报编辑主任。该报于1916年8月15日创刊。该报主持人蒲殿俊与李大钊政见不同,合作难以继续,李大钊遂于9月初辞职,到北洋法政学会《宪法公言》任编辑,1917年1月该刊终刊。李大钊受章士钊之聘编辑《甲寅》日刊。此时,李大钊以发表的《风俗》、《国情》、《青春》、《民彝与政治》等文章,为学界和社会进步人士所知,在《甲寅》日刊上发表的大量文章,更是针砭社会时弊,抨击军阀统治,成为先进文化领军人物。1917年7月,因躲避张勋复辟的抓捕,李大钊去上海。1918年2月,回到北京,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自后凡全国趋向民主之一举一动,从五四说起,几无不唯守常马首是瞻,何也?守常之强,其诚势之性感人深也。‛

1918年1月,在章士钊的推荐下,蔡元培聘请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任职北京大学以后,生活条件有所改观,每月有200多银元的收入。9月,曾接家属来过北京。李大钊没有购置房产的打算,因为他对收入有另外的安排。就是济他人困难,助公益事业。家属只是来住上一段时间。直到1920年春天,李大钊租下石驸马后宅35号,暑假后家人在这个院子里长住,开始有稳定的家庭居住地。

这是一座院落的后院,自成一体的三合院,有正房3间,东、西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现在依据文献记载和有关回忆,恢复1920年春至1924年1月间,李大钊一家在此居住时的原貌,以突出反映李大钊的家庭生活和革命活动。

北京市人民政府一直重视文物保护,1979年8月21日,这处李大钊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式定名为:北京李大钊故居。因为李大钊在北京期间,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有多处,这里是他在故乡之外和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

北房堂屋:接待客人和家人活动、用餐场所

堂屋和西屋为一个通间,是餐厅兼李大钊全家人的活动场所。在这间屋子里,曾经接待过陈独秀、邓中夏、梁漱溟、章士钊和吴弱男夫妇等众多同志和友人。

两个掸瓶,中间一个座钟,寓意终生平安。

李大钊将明代杨继盛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取宋代诗人陆游《文章》一诗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改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并书写此联多次,分别送给杨子惠和吴弱男。家中也一直悬挂此联。现在已经成为李大钊一生精神风范的写照。

李星华在《回忆父亲李大钊》一书中曾经写有:‚记得在我们堂屋的北墙上,挂着一幅镶在玻璃框子里的名画,画里的情景非常吸引我们。上面画的是一个年轻妇女坐在高山岭上,怀里抱着一个乐器,正在弹奏。在她的周围,四面八方全都被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围满了,有的蜷伏在地上,有的趴在山岭的树枝上,有的在空中飞旋。‛现在的这幅画,就是依据这段文字重新绘制的。此山形式像昌黎五峰山。

李大钊是‚少年中国学会‛主要发起人之一,学会的宗旨是有志青年,振兴中华。因为经常要与会员取得联系,家庭地址总要及时告诉大家。这则消息刊登在学会机关刊物《少年中国》第2卷第4期上,时间为1920年10月。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是怀念友人的佳作。李大钊曾书写此诗送给友人。

当时,大学教授在社会上的地位很高,北京大学教授家中都有电话。那时,北京电话分东、西两局。李大钊家的电话号码是西局2257号。胡适家的电话,则是东局2429号,北房东屋:李大钊夫妇的卧室

李大钊与夫人赵纫兰于1899年结婚,婚后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多是学校寒、暑假期。赵纫兰比李大钊大6岁,识字不多,在家服侍祖父,抚养子女,支持革命事业,含辛茹苦。李大钊、赵纫兰共同生活27年,而在一起最长久的日子,就是在这院子、这房间。

据李葆华回忆:‚到北京后,母亲又接连生下弟弟光华、妹妹钟华。‛‚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抽过烟,酒喝一点,但不多。…家里曾有一幅画鸭子的画,上面题有‘水暖鸭先知’五个字。他喜欢瓷器、古玩啥的,买了一些。他喜欢养花。其中最喜欢的是菊花,有时一买一二十盆。其他的也买,家里也种‘满天星’啥的。有一阵,他极好书法,几乎每天都写,写了不少张‛。

李大钊十分珍视夫妻关系,对妻子总是满怀感激之情。他认为:‚两性相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保持它的自由、神圣、崇高,不可强制它、侮辱它、污蔑它、屈抑它,使它在人间社会丧失了优美的价值。‛

1924年5月,在他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五大,知道将留在那里工作的时候,写信给妻子:‚我这次出国说不定什么时候回来,你应当坚强起来,千万不要因为我的生活颠沛流离而焦急,应当振作起精神抚养和教育子女。不用多久,红旗将会飘满北京城,看那时的中国,竟是谁家天下!‛

赵纫兰 1927年4月6日和李大钊一同被捕,她护着星华、炎华,在监狱里被关押22个昼夜,在法庭上与李大钊仅见一面,李大钊就义后,灵柩未能安葬,最使赵纫兰心痛。1933年4月,她带病到北京,得到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等担保,为李大钊举行了公葬。35天后的5月28日,即民间所说的忌日‚五七‛之日,赵纫兰病逝,终年49岁。1936年6月,中共河北省委追认赵纫兰为中共党员。

西耳房:李星华的住室

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长女。1927年与父母一起被捕,李大钊就义后,辍学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幼小的弟妹。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组织失去联系。1933年为父亲公葬奔走,5月料理母亲丧事。长期在艰难中生活。1937年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1940年赴延安。1945年重新入党。新中国成立后,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工作。‚文化大革命‛中郁愤成疾,双目失明,1979年病故,安葬在乐亭故居。

李大钊十分喜爱星华,总叫她星儿。在紧张的教学和工作之余,李大钊经常为孩子们写儿歌,和家人下军棋,做文明游戏,给他们讲革命的道理。这是李大钊写给星儿的鼓励语:‚欲求精神好,身体运动不可少。课后食毕常运动,勿畏烦和劳。身体健、体力高,看我将来做英豪。‛

星华《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中写有:下雨天,父亲教我们唱:‚走向前去呵!曙光在前,同志们奋斗!用我们的枪炮和热血,开自己的路!向前,稳住脚步!高举着鲜红的旗帜,我们是——工人和农民的少年先锋队。‛这首‚少年先锋队歌‛。

‚父亲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星华夫妇写作出版了《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李大钊诗文选集》等,对学习、研究、宣传李大钊做出了重要贡献。《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中的片段,多年来被收入语文课本,教育意义影响深远。

这是一张难得的李大钊子女的合影:长子葆华、次子光华、三子欣华,长女星华。只缺次女炎华。因为66年炎华已去世

这张照片是李星华16岁时的照片,据她回忆,父亲总是自己制作一些玩具,这里陈列的就是父亲在闲暇之余和星儿经常玩的军旗。

这几张照片是李星华在孔德学校读书时的照片,孔德学校是今日东城区27中。东耳房:炎华、光华、钟华住室

在这间屋子曾住过炎华、光华,和给光华喂奶的老王妈。后来又多了一位小钟华。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就义后的李星华、李炎华、李光华,在府右街后坑朝阳里3号家中。

早逝的次女李炎华(1919-1966)

1938年李炎华喊出‚继承大钊遗志,不当亡国奴!‛的口号。炎华在1927年4月随父母被捕时只有8周岁。1933年母亲逝世,她在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冀东抗日大暴动时,炎华在抗日联军第十总队政治部做宣传鼓动工作,暴动失败后与组织失去联系。后在故乡大黑坨小学校任教。全国解放前夕调到冀东建国学院,新中国成立后调到北京工作。1966年病逝。

次子李光华(1923-)

李光华于1923年1月12日出生在这里,在这间房子里学会说话和走路。1933年母亲病故后,光华在香山慈幼院度过了童年,最困难的时候连换季衣服都没有。1940年大姐星华带着他奔赴延安。1941年3月入党,1942年任米脂县委宣传干事,抗战胜利,1946年回到冀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乐亭县委宣传部长、卢龙县委副书记、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唐山华新纺织厂党委书记、唐山钢铁厂第二书记。1959年调到北京,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党委书记。1982年离休。2006年李大钊故居修缮工程开工仪式上,光华再次到小院,高兴地说:‚回家了,回家啦。‛

三子李欣华(1926-1989)

李大钊幼子李欣华,父亲牺牲时他才6个月,还在襁褓之中。1933年母亲病故时,只有7岁。在星华和亲友的抚育下成长,后到北京读书。1947年进入晋察冀根据地,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北京市大峪中学校长、门头沟师范学校党委书记、教师进修学校校长。1989年病逝。

李大钊还有过小女儿钟华,李葆华回忆:‚小妹钟华在父亲从广州开完国民党‘一大’回来后病死了,得的是白喉,医生没看出来,以为是肺炎,结果耽误了,死时才1岁多。‛星华回忆:‚医生最后宣告:病已经治迟了。第二天中午,小钟华停止了呼吸,和我们永别了。小钟华死后,父亲很悲痛。埋葬了小钟华以后,父亲又投入了紧张的战斗生活。‛

西厢房:李大钊的书房

在这里,李大钊主持过党的会议,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认为党的名称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李大钊接待过文化名人、朋友、青年学生。在这里,李大钊写出的文章,涉及历史学、法学、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和民族问题、妇女问题以及图书馆建设等,为中国现代文化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建树。

在《回忆李大钊》中,包惠僧这样描述:‚这间房子是三小间合成的一大间,靠着三面墙壁陈设着四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书籍,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靠窗户的这一面,有一个相当大的写字台,写字台对过有两张条桌,条桌上面堆满了报纸和杂志,也同书籍一样,中国、外国的都有。‛

墙上现在的几幅与同学、友人的合影,代表着李大钊几个生活段落。河北省永平府中学堂、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求学时期。创办《晨钟报》、编辑《宪法公言》、指导《国民》杂志社等是与友人聚会。鲁迅说:李大钊是永远应该纪念的‚站在同一战线的伙伴‛。

这里是李大钊和青年朋友谈心的地方,更是同志们的聚会地。《少年中国》的这两期内容中,证实了这一点:

1921年4月8日,少年中国学会北京部分会员在这里举行谈话会。李大钊‚出语诚恳忠实,与人和蔼,会上既谈了会务问题,又谈了青年的婚姻和自杀问题,谈话至十一点半尽兴而散。‛

1921年5月20日,少年中国学会北京部分会员在这里举行临时会议,出席者李大钊、黄日葵、高尚德、刘仁静等八人。

李大钊在这里主持过党组织全体会议。

1921年12月11日,由罗章龙汇报陇海路罢工情况。为了庆祝罢工胜利,大家弹琴、唱歌、讲故事、说笑话。这种情况,一直到后来党组织在陶然亭有了聚会活动的地点才改变。

马林(斯内夫利特)在这里召开过会议。1923年3月30日,马林在李大钊家里召开会议,讨论解决党内的一些工作问题,张太雷等人参加。

东厢房北屋:李葆华的住室

李葆华1920年夏天到北京后居住在此房间,是他与父亲共同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

李葆华(1909-2005),李大钊长子。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李大钊牺牲后,沈尹默等人帮助葆华化名杨震,去日本留学。1931年在日本入党,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书记。回国后,历任京东特委书记、北平市委书记、晋察冀省委书记等职。1940年去延安。1945年,中共七大当选候补中央委员(化名为赵振声)。1948年任中共北平市委第二书记兼统战部长。1949年任水利部党组书记、副部长。1962年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任贵州省委第二书记,中国人民银行党组书记、行长等职。中共八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李葆华于1927年的照片。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捕后,李葆华曾在周作人等北大教授家避难。周作人之子周丰一说过:‚放学回家,就到后院陪伴李葆华。‛还给葆华照过些相片,可惜留存下来的只有这一张。

李葆华于1949年的照片。

1949年4月,北平市市长叶剑英(右)、市委宣传部长赵毅敏(中)和市委组织部长李葆华合影。

李大钊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希望他们成为‚遇山不愁、逢水不惧‛的革命者。1923年,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后及时赠给了李大钊,李大钊十分珍视此书。特别地对孩子们谈论了这本书的价值,让他们认真地读它。

李葆华书法:发扬革命传统,为四化建设而奋斗

这是李葆华在1984年3月14日为秘书张首军题写的。李运昌同志多次说过,李大钊的纪念活动,葆华是应邀必到,可是从来不讲话。一生中只写过《回忆父亲李大钊的一些革命活动》一篇回忆文章,也从来不为有关纪念活动题词。

东厢房南屋:客房

李大钊的家,时常有青年朋友和党内同志来到这里、住到这里,就和在自己家一样。在这间房里,留下过于树德、翟秋白、邓中夏、陈乔年、赵世炎、罗章龙、高君宇、张太雷、刘仁静、陈愚生、秦德君、邓培等许多名留青史人物的生活足迹。

这是王一知的回忆: 1922年冬季,‚我在他家中住了近一个月,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段生活。‛‚他圆圆的脸,面色有点苍白,细细的眼睛,留着胡子。脸上总是露出笑容。他穿着一件灰色的旧棉袍,一点架子也没有。‛王一知是张太雷的夫人。

这里所选出的照片,是李大钊参加社团组织等社会活动的一个剪影。欢迎蔡元培赴欧考察归来大会合影、少年中国学会部分会员合影、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第一届毕业生欢迎武昌高师教员胡小石时合影。每张照片都包容着动人的事迹。

李大钊不止一次书写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李葆华在《我的回忆》中写道:‚记得父亲还给我二舅赵小峰写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诗。‛

在《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的最后,星华写道:‚父亲,您安息吧!您的崇高的理想和愿望已经和正在变成现实,您安息吧。‛

第三篇:李大钊事迹

今天,我们党支部的党员同志来到唐山乐亭县,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这次活动感触良多,“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在网上已经有很多了,这里就谈一些自己的真实感受吧。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李大钊少年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接受过现代文化教育的李大钊,必然也清楚地认识到当时“国势之危迫”,当即立志要“挽救民族”于危难!这个远大抱负当然是出自一片忧国忧民之心,同时也包含青春年少的一腔热血。他明白欲达理想仅靠胸怀大志是远远不够的,非深研法治政理不可。1907至1916共9年时间,李大钊分别在天津和日本潜心学习、探求能够救国救民的真理。这为他之后在哲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7岁那年,青年李大钊以文章为载体,将自己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爱国青年,抨击军阀统治和封建思想,号召青年为创造理想中华而奋斗。28岁的李大钊经过艰难探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之下,更加坚信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到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念。他不仅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开来,并且积极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他知道救国救民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业,需要唤醒更多的人,需要受剥削受压迫阶级的共同努力,甚至需要几代人付出生命的代价。29岁的李大钊受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兼任北京五所大学的教授,一个青年成为了青年人的导师。毛泽东同志当时就曾在李大钊手下工作过,很快也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31岁时,李大钊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与陈独秀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他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和所有党员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33-35岁间,李大钊与孙中山共同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李大钊十分关注军事策化的研究和军事力量的培养,对于北伐战争给以了有力的策应。北洋军阀十分畏惧这股革命力量,竭力迫害李大钊。38岁那年,奉系军阀张作霖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并于4月28日实行了绞刑。他无愧于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虽然共产党人不允许搞个人崇拜,但是纵览李大钊同志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对他崇敬而仰视的心情油然而生。他坚信马克思主义,并且积极实践,创建中国共产党,并将党组织发展壮大起来,与各种反动势力进行坚决斗争。这么巨大的能量,与他9年的刻苦钻研十分不开的,更是源自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李大钊同志是我们的榜样,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向他学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刻苦钻研,最终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李大钊个人简介

李大钊个人简介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时的李大钊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钊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

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和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

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在全国解放前,李大钊同志的一部分著作虽曾由他的亲属编集,由鲁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动统治下一直没有能发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编辑的《李大钊选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经过增订的《李大钊诗文选集》。一九八四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万字的《李大钊文集》。

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将他和他的夫人赵纫兰同志(一八八三年——一九三三年)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牺牲后,1933年由党在白区的秘密组织将其安葬在万安公墓内。新中国建立后,在河北乐亭、北京等李大钊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相继建立了李大钊的纪念馆。1983年10月,李大钊烈士陵园在北京万安公墓建成,中共中央领导亲自参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

主要贡献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

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

织上的准备。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1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社会评价

李大钊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 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伟大。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青年时代,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李大钊同志表现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辛亥革命后,面对封建军阀篡夺政权、新生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的现状,他不得不发出自己的“隐忧”和“大哀”。他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下定决心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当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他大声疾呼中国人民用卧薪尝胆的精神进行抗争。他因参加反日斗争而被当时就读的学校除名,但他毫不后悔。他认为,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相比,自己的学业微不足道。他始终把自己的学识与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正是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促使李大钊同志奋不顾身、英勇战斗。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提倡。

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李大钊同志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接受了他认为是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何其艰难,但他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并积极付诸行动。正是李大钊同志等一批革命家的艰辛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自为阶级。这一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大钊同志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英勇献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以科学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跟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潮流不断探索的精神。李大钊同志比较早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而不是抽象的学理和不变的教条,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研究它“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并在这个过程中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他强调正确认识国情非常重要,考虑中国的问题,是不能置国情于不顾的。他认为,这个国情问题,不可求于外人。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情况下的实际运用。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他强调,社会主义“用以为实际的运动”时,它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是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的。同时他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离开人民本身,是万万作不到的”。因此,在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重视工人阶级在革命中的先锋作用,直接从事工人运动;他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斗争。李大钊同志有着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强烈进取精神,所以当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逐渐成熟的时候,他毅然提出了应该组织一个“强固精密”的统一的“劳动家政党孙中山和李大钊

”无愧地成为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的先驱。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李大钊同志书写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著名对联。这幅对联,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为了追求革命真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李大钊同志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说过:“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正因为有这样的境界,当面对生与死考验的时候,他从容地选择了为他认定的主义和事业献出生命。李大钊同志的道德和操守非常崇高。在他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他作风质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他坚持真理,待人宽厚,团结同志,正如后人所赞誉的,“没有宗派气,内外从如云”。他一生俭朴清廉,淡泊名利。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他经常倾家纾难,接济贫寒的青年和支持革命活动,以至学校发薪水时不得不预先扣下一部分直接交予他的夫人,以免家庭生活无以为继。他牺牲后遗体下葬,棺椁衣裳都是朋友帮助提供的。李大钊同志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将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史册。

李大钊同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在李大钊同志等革命先烈为之献身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历经八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历史伟业。如今,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面对党和人民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不朽贡献的革命先烈。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力完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任务,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第五篇:李大钊名言汇总

李大钊名言

●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 人生最高理想,在于求达真理。

●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 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

●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 今是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

● 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

●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 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

● 时间就是生命,浪费了时间就是牺牲了生命。

● 世界上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容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宝贵。

●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 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

● 两性相爱,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应该保持他的自由、神圣、纯洁、崇高,不要强制他,侮辱他,污蔑他,屈抑他,使他在人间社会丧失了优美的价值。

●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下载李大钊在1920解说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大钊在1920解说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大钊经典名言

    1、一切宗教没有不受生产技术进步的左右的,没有不随着他变迁的。——李大钊2、时间就是生命,浪费了时间就是牺牲了生命。——李大钊3、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

    李大钊故居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乐亭。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游览我美丽的家乡,我也将尽我所能把我的家乡介绍给您。我相信当您经历了乐亭的红色之旅,感受了革命前辈的伟大风范......

    走访李大钊故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社会观察方案 ——走进李大钊故居 【内容摘要】介绍参观感受,走进李大钊故居,感受李大钊生活气息,所反映的李大钊的性格和生活习性,如何造就李大钊的一......

    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冒雨走进了展馆。展馆分三个部分,分别展示了李大钊烈士光辉的一生。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所做的光辉业绩在党史上写下......

    读革命先辈李大钊

    读革命先辈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读后感 作文范文,读后感作文范文。李大钊的这篇短文,不满五百字,却是充满诗意的散文诗,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终身的宣言书,是鼓......

    寻访李大钊故居心得体会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寻访李大钊故居这次春节党史寻踪,我选择的第一站是李大钊故居,因为作为中国共产主义的最早一批先驱者,他声望最著,德行最佳,他既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生平演讲词五篇

    中近纲演讲 我们小组今天要讲的历史人物是李大钊先生。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一个游戏叫做“身边的福尔摩斯”?在电影中的福尔摩斯总是可以通......

    参观李大钊故居有感

    参观李大钊故居有感 很高兴因为课堂活动参观了李大钊故居,房屋中简朴的布置和院子里茂盛的植物,很难想象这是伟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通过这次参观,使我收获了很多,让我对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