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小品标准化技术标准
万科集团建筑小品标准化技术标准
2015-06-29
景观小品设计标准化(附属建筑、照明设施、配套设施)附属建筑
人防出入口、采光井
作为地下车库建筑必不可少的功能设施,位于中心景观区域,并占有较大位置,设计应力求简洁,并与建筑相协调。
考虑景观效果,要求尽可能隐蔽,并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可结合周围景观设计成为一独特景观设施 附属建筑——采光井
附属建筑——人防出入口
照明设施
景观照明设施作为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兼顾功能性与观赏性,利用不同的造型、相异的光色及亮度来造景。
灯具选择:根据小区整体定位,造型与楼盘整体风格相协调;重要节点处根据景观需要自行设计定制; 光源选择:飞利浦,欧司朗
照明设施——庭院灯
景观设施——垃圾桶
不锈钢垃圾桶室外使用不会被雨腐蚀。(主要用于商业)木质垃圾桶质感好与环境容易协调。(主要用于住宅)特殊部位根据设计需要单独设计定制
景观设施——座椅
景观设施——儿童游乐设施
淘气堡材料说明:
1、塑料件:进口工程塑料,采用4mm厚聚乙烯合成材料并渗入抗紫外线,防静电及防脱色原素,增加了塑料件承受压力耐磨,耐候性、防紫外线强不褪色。
2、软包:150mm合资夹板,高密度海棉,PVC软皮。
3、立柱:ф48mm国标镀锌钢管,EPE发泡管,CHS-350mmPP扎带。
4、安全护网:50*50mm采用三胶复合丙纶材料鱼网;
5、地面:320*320*10mm泡沫地垫
景观小品细节处理——挡墙
墙面贴面材料在转角时必须精细施工,需对边角进行45度磨角进行拼接。压顶在拼接时必须要求所有单块压顶石材尺寸一致,并且在拼接时要保证脊线的挺直和边界线的顺直,同时要保证每块压顶石材标高的一致。
为保证石材贴面不返碱,建议最好采用留缝打胶的方式进行石材拼接,并且要保证打胶的饱满度,确保雨水不会进入基层。
景观小品细节处理——小品安装
景观小品混凝土基座安装时,应注意,基座尺寸应比小品基座大些,以保证小品安装的牢固
混凝土基座应低于完成面30cm,保证面层铺贴或植物栽植
防腐木
防腐木作为环保的天然材料广泛用于室外铺装,但因要遭受温度、湿度等非常严峻的环境条件影响,使用时必须注意木材特有的开裂、反翘、弯曲现象。目前防腐剂主要有CCA、ACQ、CAB,CCA主要成分为铜硌砷。
在我国防腐地板的主要木材是樟子松。常用的有美国南方松、欧洲赤松、樟子松 纯天然的加拿大红雪松(红崖柏),未经过任何处理,主要是靠内部含一种酶,散发特殊的香味来达到防腐的目的。
第二篇:建筑钢结构技术标准一览
建筑钢结构技术标准一览
序号标准名称版本号
一、材料标准
1.1材质标准
1碳素结构钢GB/T700-1988
2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1999
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1994
4高耐候结构钢GB/T4171-2000
5焊接结构用耐候钢GB/T4172-2000
6耐热钢板GB/T4238-1992
7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2000
1.2型材标准
1热轧等边角钢GB/T9787-1988
2热轧不等边角钢GB/T9788-1988
3热轧工字钢GB/T706-1988
4热轧槽钢GB/T707-1988
5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GB/T11263-1998
6普通焊接H型钢YB 3001-1992
7结构用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JG/T 137-2001
8冷弯型钢GB/T6725-2002
9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GB/T6728-1986
10通用冷弯开口型钢GB/T6723-1986
11建筑用轻钢龙骨GB/T 11981-2001
1.3板材标准
1热轧钢板和钢带GB/T709-1988
2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带GB/T3524-1992
3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GB/T912-1989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T3274-19885冷轧钢板和钢带GB/T708-1988
6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GB/T716-1991
7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5313-1985
8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GB/T2518-1988
9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GB/T12754-1991
10建筑用压型钢板GB12755-1991
11冷弯波纹钢板GB/T6724-1986
12焊接钢管用钢带GB/T8165-1997
1.4管材标准
1结构用无缝钢管GB/T8162-1999
2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17395-19983钢管的验收、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GB2102-88
4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5-2002
5直缝电焊钢管YB242-63
6冷拔无缝异型钢管GB/T3094-2000
1.5焊接材料标准
1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GB/T 10433-2002
2储能焊用焊接螺柱GB/T 902.3-1989
3手工焊用焊接螺柱GB/T 902.1-1989
4机动弧焊用焊接螺柱GB/T 902.2-1989
5碳钢焊条GB/T5117-1995
6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1995
7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1994
5气体保护焊用钢丝GB/T14958-1994
6碳钢药芯焊丝GB/T 10045-2001
7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 8110-1995
8碳素钢埋弧焊用碳钢焊丝与焊剂GB95293
9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T 12470-1990
10铸铁焊条及焊丝GB/T 10044-1988
11堆焊焊条GB/T 984-2001
12铝及铝合金焊丝GB/T 10858-1989
1.6连接标准
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 1228-1991
2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型式尺寸与技术条件GB1231-19913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连接副型式尺寸与技术条件GB3633-1983
4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 1230-1991
5钢网架螺栓球节点用高强度螺栓GB/T 16939-1997
1.7其他标准
1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CECS24:1990
2室内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B/T14907-1994
3钢结构防火涂料GB 14907-2002
4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88
二、设计标准
2.1通用标准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3钢结构抗火设计规程CECS(在编)
4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程DG/TJ 08-008-2000 J10041-2000上海规范
2.2高层、高耸钢结构标准
1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CJ99-1998(待局部修订)
2多、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CECS(在编)
3热轧H型钢构件设计规程CECS(在编)
4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135-1990(在修订)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修订)
6高层钢结构设计暂行规定DBJ 08-32-92上海规范
2.3空间钢结构标准
1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1991(待修订)
2钢网架螺栓球节点JGJ75.1-1991
3钢网架焊接球节点JGJ75.2-1991
4钢网架检验及验收标准JGJ75.3-199
15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1-2003)
6悬索结构设计规程JGJ(待报批)
7索膜结构设计规程CECS(在编)
2.4轻型钢结构标准
1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
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构件JG144-2002
3拱行波纹钢屋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待报批)
4钢龙骨结构技术规程CECS(在编)
5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在编)
6冷弯型钢受力蒙皮结构设计规程CECS(在编)
7轻型钢结构设计规程DBJ 08-68-97 上海规范
2.5组合结构标准
1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1990(在修订)
2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CECS(在编)
3混凝土钢管叠合柱技术规程CECS(在编)
4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5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1997
6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DL/T 5085-1999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7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YB 9238-92冶金工业部
8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CJ01-89国家建材工业局
9钢管混凝土构件N-M相关设计计算图表JCJ02-90国家建材工业局
10火力发电厂主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暂行规定DJGJ99-91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
11战时军港抢修早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GJB 解放军总后勤部
2.6钢结构连接标准
1建筑钢结构焊接与验收规程JGJ81-2002
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1991
3焊接设计规范JB/ZZ 5-86 中国机械委重型机械局企业标准
4焊接质量保证 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GB/T 12469-90
5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GB/T 986-1988
6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焊接目视检验规范CECS71:94
7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99
8铝及铝合金焊接技术规程HGJ22
2户外广告设施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8:2003、CECS133:2002包覆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的钢结构防护工程技术规程、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第三篇:建筑钢结构技术标准一览[定稿]
建筑钢结构技术标准一览
序号 标准名称 版本号
一、材料标准
1.1 材质标准碳素结构钢 GB/T700-1988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699-1999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1591-1994高耐候结构钢 GB/T4171-2000焊接结构用耐候钢 GB/T4172-2000耐热钢板 GB/T4238-1992桥梁用结构钢 GB/T 714-2000
1.2 型材标准热轧等边角钢 GB/T9787-1988热轧不等边角钢 GB/T9788-1988热轧工字钢 GB/T706-1988热轧槽钢 GB/T707-1988热轧H型钢和部分T型钢 GB/T11263-1998普通焊接H型钢 YB 3001-1992结构用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 JG/T 137-2001冷弯型钢 GB/T6725-2002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 GB/T6728-1986通用冷弯开口型钢 GB/T6723-1986建筑用轻钢龙骨 GB/T 11981-2001
1.3 板材标准热轧钢板和钢带 GB/T709-1988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带 GB/T3524-1992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GB/T912-1989 4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GB/T3274-1988 5 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708-1988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GB/T716-1991厚度方向性能钢板 GB/T5313-1985连续热镀锌薄钢板和钢带 GB/T2518-1988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 GB/T12754-1991建筑用压型钢板 GB12755-1991冷弯波纹钢板 GB/T6724-1986焊接钢管用钢带 GB/T8165-1997
1.4 管材标准结构用无缝钢管 GB/T8162-1999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17395-1998 3 钢管的验收、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GB2102-88 4 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 14975-2002直缝电焊钢管 YB242-63冷拔无缝异型钢管 GB/T3094-2000
1.5 焊接材料标准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 GB/T 10433-2002 储能焊用焊接螺柱 GB/T 902.3-1989 手工焊用焊接螺柱 GB/T 902.1-1989 机动弧焊用焊接螺柱 GB/T 902.2-1989碳钢焊条 GB/T5117-1995低合金钢焊条 GB/T5118-1995熔化焊用钢丝 GB/T14957-1994气体保护焊用钢丝 GB/T14958-1994碳钢药芯焊丝 GB/T 10045-2001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GB/T 8110-1995碳素钢埋弧焊用碳钢焊丝与焊剂 GB95293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 GB/T 12470-1990铸铁焊条及焊丝 GB/T 10044-1988堆焊焊条 GB/T 984-2001铝及铝合金焊丝 GB/T 10858-1989
1.6 连接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 1228-199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型式尺寸与技术条件 GB1231-1991 3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连接副型式尺寸与技术条件 GB3633-1983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GB/T 1230-1991钢网架螺栓球节点用高强度螺栓 GB/T 16939-1997
1.7 其他标准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 CECS24:1990室内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GB/T14907-1994钢结构防火涂料 GB 14907-2002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8923--88
二、设计标准
2.1 通用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2002钢结构抗火设计规程 CECS(在编)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程 DG/TJ 08-008-2000 J10041-2000上海规范
2.2 高层、高耸钢结构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CJ99-1998(待局部修订)多、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 CECS(在编)热轧H型钢构件设计规程 CECS(在编)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GBJ135-1990(在修订)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1年修订)高层钢结构设计暂行规定 DBJ 08-32-92上海规范
2.3 空间钢结构标准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7-1991(待修订)钢网架螺栓球节点 JGJ75.1-1991钢网架焊接球节点 JGJ75.2-199钢网架检验及验收标准 JGJ75.3-1991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JGJ(61-2003)悬索结构设计规程 JGJ(待报批)索膜结构设计规程 CECS(在编)
2.4 轻型钢结构标准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 CECS102:200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构件 JG144-2002拱行波纹钢屋盖结构技术规程 CECS(待报批)钢龙骨结构技术规程 CECS(在编)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 CECS(在编)冷弯型钢受力蒙皮结构设计规程 CECS(在编)轻型钢结构设计规程 DBJ 08-68-97 上海规范
2.5 组合结构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CECS28:1990(在修订)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CECS(在编)混凝土钢管叠合柱技术规程 CECS(在编)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JGJ138-2001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YB9082-1997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 DL/T 5085-1999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YB 9238-92冶金工业部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JCJ01-89国家建材工业局钢管混凝土构件N-M相关设计计算图表 JCJ02-90国家建材工业局火力发电厂主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暂行规定 DJGJ99-91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战时军港抢修早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GJB 解放军总后勤部
2.6 钢结构连接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与验收规程 JGJ81-200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82-1991焊接设计规范 JB/ZZ 5-86 中国机械委重型机械局企业标准焊接质量保证 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 GB/T 12469-90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 GB/T 986-1988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焊接目视检验规范 CECS71:94焊接与切割安全 GB9448-99铝及铝合金焊接技术规程 HGJ22292地脚螺栓 GB/T 799-1988
2.7 钢结构加固标准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CECS77:1996钢结构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规程 YB 9257-1996
三、施工标准
3.1 通用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 50221-1995钢结构制作工艺规程 DBJ 08-216-95上海规范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GJ78-199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 CECS80:96钢桁架检验及验收标准 JGJ74.2-1991钢桁架质量标准 JGJ74.1-1989焊工技术考试规程 JJ12.2-1987钢熔化焊手焊工资格考核方法 GB/T 15169-1994钢结构工程通病及治理 TB-04钢结构工程质量预控 YK-04
3.2 无损检测相关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析 GB1231-1991建筑安装工程金属熔化焊焊缝射线照相构测标准 CECS70:94无缝钢管超声波探伤检验方法 GB/T 5777-96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 GB/T 12605-1990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 GB/T 9443-1988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GB/T 9444-1988接触式超声斜射探伤方法 GB/T 11343-1989无损检测术语 超声检测 GB/T 12604.1-1990无损检测术语 射线检测 GB/T 12604.2-1990无损检测术语 渗透检测 GB/T 12604.3-1990无损检测术语 磁粉检测 GB/T 12604.5-1990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 9445-1999复合钢板超声波探伤方法 GB/T 7734-1987焊缝无损检测符号 GB/T 14693-1993
四、外国钢结构相关规范《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 AISC-LRFD93美国钢结构学会 1993《Specification for the Design of Cold-Formed Steel Structural Members》
美国钢铁学会AISI 1996《钢结构焊接规范》美国焊接学会 1979《Working Draft.Steel structures.materials and design》 ISO/TC167/SC1-N219 1989 5 《钢混组合梁设计与施工规范》 德国规范学会, 郑州工学院译 1983《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标准》日本建筑学会 1987,06《钢构造限界状态设计指针》 AIJ98 日本建筑学会 1998《钢结构塑性设计规范》 日本建筑学会《钢管构造设计施工指针》 日本建筑学会 1990《高强螺栓结合设计与施工指南》 日本建筑学会 1983《日本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条例》1981《结构构件焊接加固指南》 前苏联 1979加拿大国家建筑法规(National Building Code-NBC1990)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标准(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Standards-ASCE 7-95)15 欧洲钢结构规范EC3英国钢结构规范 BS5950-1990德国钢结构规范 DIN18800-ii
注: GB——国家标准(强制性)
GB/T——国家标准(推荐性)GBJ——工程建设国家标准
CECS——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YB——冶金工业行业标准
JG/T——建筑工业行业标准(推荐性)JGJ——建筑工程行业标准
第四篇:绿色建筑一星技术标准(范文)
目录 前言-------------1 2 基本说明-------2 3 申报指引-------3 4 住宅建筑-------4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4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7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9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1 4.5 室内环境质量-----13 4.6 运营管理-----------15 公共建筑-------17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17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19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21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23 5.5 室内环境质量-----25 5.6 运营管理-----------27 附件-项目前期研究绿色定位大纲-------------29
1前言
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 分。顺应国家发展的趋势,大力推行建筑的绿色设计和施工、运营,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等六方面对绿色建筑作了明确的要 是保利地产作为央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保利地产走上健康发 求。在应用《标准》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地、节能、展的必由之路。为了确保集团的绿色建筑发展战略得以实现,指导各 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提高人居舒适度和健康度之 地公司开展相关的工作,特制订了推行绿色建筑技术的相关标准。
间的关系,强调技术的集成效应。而且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
保利地产《绿色建筑一星级技术标准》(试用版)(下称《标准》),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综合衡量。是以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为基础,结合集团的 《标准》适用于从项目定位到规划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发展方向、已有积累、主要目标客户群定位等因素,选择在目前条件 施工招标、施工实施及实际运营使用阶段,应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制 下,最适合我集团推行的绿色建筑理念和技术。是要求各级子公司新 定任务书及管理办法,并在项目的全过程中落实到位。开工的所有住宅以及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商场和旅馆项目必须达到的 技术标准。
《标准》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均分别从节
技术研发中心 2011年6月
2基本说明
2.1 本建筑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 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对应的项数要求按原 旅馆建筑。
比例调整确定。
2.2 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建筑群或建筑单体为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2.5 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 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建筑所处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
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时方能评为通过。
2.3 绿色建筑一星级应满足本标准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中所有控制项 2.6 本标准为研发中心根据我司开发实际情况所推荐的技术标准,各 的要求,并满足由按表1或表2确定的一般项的项数要求。
2.4当标准中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项目可根据具体条件在一般项的技术条款中选择更符合的技术,但所 选的条款数量必须满足要求。
表 1‐一星级项数要求‐住宅建筑
一般项(共40项)
等级
★ 节地与室外环 节能与能源利 节水与水资源 节材与材料资
境 用 利用 源利用(共8项)(共6项)(共6项)(共7项)
4项 2项
3项
3项
室内环境质量
(共6项)
2项
运营管理(共7项)
4项
表 2‐‐一星级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一般项(共43项)
等级
★ 节地与室外环 节能与能源利 节水与水资源 节材与材料资
境 用 利用 源利用(共6项)(共10项)(共6项)(共8项)
3项 4项
3项
5项
室内环境质量
(共6项)
3项
运营管理(共7项)
4项
3申报指引
3.1申报主体
3.5申报流程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应由业主单位或房地产开发单位提出申请,鼓励设 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报。3.2申报条件
1)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设计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施工图审查、取得施工许可,符合国家基 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2)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运营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 当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未发 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工资和工程款。3.3申报材料
申报单位应当提供真实、完整的申报材料,内容和要求: 1)《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声明》一式 1份 2)《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书》一式 1份
3)《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一式 1份 3.4申报方式
申报采用网上申报形式,申报单位登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进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系统,按要求 进行申报。
申报单位向绿标办 提出申报意向
签署申报声明,缴纳注册费 下载、填写并提交申报材料
形式审查
是否通过形式
否
向申报单位提供《形式审查报
审查
告》,说明审查结果
是
缴纳评价费
专业评价与专家评审
公示 存在无法 绿标办根据情况进
解决的异议 行处理
无 异 议
公布标识项目、颁发证书、提供《标识报告》
4住宅建筑
4.1住宅-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地与室 外环境 标准条文
一星 设 运 计 营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4.1.1 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 ● 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的树木、水塘、水系,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予以保护。确实 3文物局、园林局等部门的相关证明文件
需要改造的,工程结束后,须生态复原。
绿色建筑选址应对危险源进行避让和合理应对措施。
1.分析水文状况做好防汛及应对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措 施。
4相关处理方案
1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现状地形图
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场地内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2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场址检测报告
较易实现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 4.1.2 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 ● ●
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控 制 项一 星 选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 ◎ ◎ 4.1.11 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项
尚可使用的旧建筑指建筑质量能保证使用安全或通过少量 改造加固后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旧建筑。
1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旧建筑相关 若无可使 图纸或照片
用的旧建
2设计单位提供总平面设计图纸、旧建筑改 筑此项不 造方案(图纸和说明)
3第三方提供的旧建筑结构检测报告
参评
明确场地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类型。若环境噪 1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噪声相关设计 声测试值高于标准值,应采取降噪措施。并控制场地内的室 分析文件和自述说明文件 外空调机、风机等机械设备噪声状况。
2第三方提供的噪声现场测试报告
较易实现
4.1.12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 ○
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
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
1第三方提供的热岛模拟分析报告
评价指标,并应用计算机模拟手段优化室外设计,采取相应 措施改善室外热环境。
较难实现
强制应用●,推荐技术◎,备选技术○,设计标识不参评或项目条件不适用□
节地与室 外环境 标准条文
一星 设 运 计 营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4.1.13 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 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 ◎
在规划设计时,进行风环境模拟预测分析和优化,并在此基
础上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室外风环境。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
告应包括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的风速和风速放 1总平面设计施工图纸
大系数,并对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情况做出分析。如位于 2第三方提供的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 严寒、寒冷地区,则另需计算冬季除迎风面之外的建筑物前 后压差。
较易实现
4.1.14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 ◎ ◎ 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 绿地上不少于 3株乔木。
1景观设计图纸和说明,种植设计图,苗木
——
表 2现场核实
1规划总平面图、交通分析图 2申报单位提供的当地最新交通地图
较易实现
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
4.1.15 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 ○ ○
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 较易实现
1景观设计图纸,景观设计说明,场地铺装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 较易实现 4.1.16 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 ○ ○ 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40% 图
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均属透水地面。
2现场核实
强制应用●,推荐技术◎,备选技术○,设计标识不参评或项目条件不适用□
4.2住宅-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能与能 源利用 标准条文
一星 设 运 计 营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围护结构做法详 图
备注
4.2.1 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 家批准或备案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 ——
控 制 由空调冷源站向多套住宅、多栋住宅楼或住宅小区提供空调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 未采用集中采暖或空调的此项不参评 未采用集
冷源,或应用户式集中空调机组(户式中央空调机组)向一 项
1暖通施工图全套图纸,包括设计说明、中采暖或
3.设集中生活热水系统时,设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用水点 必 3卫生间部分的装修图纸(三星要求)
开启后10秒钟内出热水。选 4现场查阅用水计量报告
1.景观用水只能采用雨水、建筑中水、市政再生水等非传统
如无景观水体,此项不参评
水源;
1景观用水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含有对当 如无景观
● ● 2.根据所在地区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合理规 地水资源状况、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的分 水体,此
划住区的水景面积比例,水景的补水量应与回收利用的雨
析)项不参评
水、建筑中水水量达到平衡;
2现场核实
3.设置循环水处理设备,景观用水循环使用。4.3.4 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 供水。
1雨水/中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含系 统图、水量平衡和雨水/中水系统室外总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 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包括:水量安全保障、卫生安全保障;在
图,以及对非传统水源的消毒杀菌、安全
4.3.5 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 ● ● 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采取安全防护和监(检)测控制 较易实现
防护和检测措施,供水系统切换设施的说 响。措施。
明)
2现场核实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 多种渗透措施有:硬质铺装地面采用渗水材质;雨水管采用 1给排水系统施工图、设计说明,景观设 较易实现
4.3.6 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 ◎ ◎ 渗透管或穿孔管,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采用景观贮留 计图纸、说明
量。渗透水池、屋顶花园及中庭花园、渗井、下凹绿地等增加渗 2厂家提供的相关产品说明书等
强制应用●,推荐技术◎,备选技术○,设计标识不参评或项目条件不适用□
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一
般 4.3.7 项 6 项
4.3.8必
选 4.4.2
得使用国家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限制、禁止使用 报告 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大量装饰性构件包括以下情况:
1.不具备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等未作为构成要素在建筑中使用,其工程造价大 1结构设计图纸、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表、装
设计阶段 不参评
于工程总造价的2%; 饰性构件造价占工程总造价比例的计算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 2.在屋顶等处设立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的塔、球、曲面等 书、双层外墙面积占外墙总面积比例的计 较易实现
异型构件,其工程造价大于工程总造价的2%;; 算书 3.女儿墙高度超过规范要求的2倍; 2现场核实 4.所采用的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并非有利于节能的双层 外墙(含幕墙)的面积大于外墙总建筑面积的20%。
4.4.3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 □ ◎ 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1工程决算提供的材料清单,清单中要标明
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所显示的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 材料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以此清单计 设计阶段 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应大于70% 算工程所用建筑材料中500km范围内生产 不参评 的建筑材料的重量以及建筑材料总重量
一 1结构设计说明 般 ◎ ◎ 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商品砂浆使用量占砂浆总 2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总量清单及全部使用 4.4.4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用量的比例超过50% 预拌混凝土的相关证明及使用商品砂浆比 项
例证明材料 7 项 对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满足如下任一项要求: 1结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各层结构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
必 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
选
1建筑竣工图纸、门窗表、窗地面积比计算 说明书(含对各典型户型内各空间的窗地 面积比例计算说明)
2窗地比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提供第三方提 供的自然采光模拟计算报告(含各典型户 型内各空间的采光系数的计算说明)
较易实现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含对围护结构隔声 措施、隔声效果的说明)、围护结构做法
较易实现
详图
2第三方提供的检测报告
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
4.5.4 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 ● ● ——
积的8%,在其他地区不小于5%。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 4.5.5 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 □ ●
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
4.5.6
1建筑施工图、门窗表、窗地面积比计算说 明书
2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通风模拟分析 较易实现 报告
3现场核实
1第三方提供的检测报告 2现场核实
设计阶段 不参评
1建筑施工图 及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套住宅设有1个卫生间设2个 ◎ ◎ 两幢住宅楼居住空间
2现场核实 的水平视线距离不小于18m
较易实现
一
般
项 4.5.7 6 项 有外窗。
屋面、地面、外墙和外窗的内表面在室内温、◎ ◎ 湿度设计条件下无结露现象。
强制应用●,推荐技术◎,备选技术○,设计标识不参评或项目条件不适用□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热工计算书及防结
露措施构造做法详图(含对防结露措施的 较易实现 详细说明,并与细部图吻合)
2现场核实金属窗框、窗玻璃表面、墙角、室内环境 质量 标准条文
一星 设 运 计 营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墙面上可能出现结露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 度是否高于露点温度。
备注
-一 星 选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 4.5.8 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 ○ ○
—— 项
1内表面温度计算说明书(含围护结构做
法、热工性能的说明、上述各围护结构内 较易实现 表面温度计算的详细过程)
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含对室温调节手段 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较难实现 2现场核实 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要求。
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 ○ ○
—— 4.5.9 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4.5.10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 ○ ○
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
1计单位提供的遮阳系统设计说明、遮阳装
考虑在建筑南向、东西向设置可调外遮阳,注重可靠、耐久 置设计图纸、建筑施工图(含对遮阳形式、高层住宅 和美观 遮阳效果的详细说明,并与图纸吻合)难实现
2现场核实 1设置换气装置(或独立新风系统)时,新风量达到每人每 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含有对换气装置、4.5.11 置。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
○ ○ 小时40立方米。
独立新风系统的说明)
2设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自动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具有报 2的全面介绍,并与详图吻合)建筑智能化施工图设计说明(含对该系统 警提示功能。
较难实现
强制应用●,推荐技术◎,备选技术○,设计标识不参评或项目条件不适用□
4.6住宅-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 标准条文
一星 设 运 计 营
技术要点
1节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业主和物业共同制定节能管理模 式;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建立物业内部的节能管理机 制;节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参评文件 备注
4.6.1 控 制 项必 5.1.3 选
5.电磁辐射本底水平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远离电视 3相关防护措施 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 远离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 和毒气泄漏等的区域。
1.避免幕墙光污染:幕墙建筑的设计与选材合理,符合现行 1总平面图、建筑效果图、建筑设计说明、国标《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 18091的要求。建筑立面设计图纸、玻璃幕墙或镜面式铝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 ● ● 中,限制溢出建筑物范围以外的光线。
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纸和设计说明、玻璃幕墙相关专项报告
2.提供日照分析相关文档,证明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避免照明光污染:室外景观照明方案确保无直射光射入空 2 合金装饰外墙设计文件、室外景观照明图3.设计单位或者第三方提供的日照分析报
要求。告
较易实现
5.1.4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内部污染源包括: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转运站,学校 1总平面设计图,各控制措施的图纸、说明 较易实现
● ● 或运动场地等。根据项目性质合理布局或利用绿化进行隔
2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相关专项报告
离。
开工前要制定并采取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严格控制: 1扬尘和废气排放;
1项目组提供的施工过程控制的有关文档,2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
包括环境保护计划书、实施记录文件(包括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 设计阶段 3 工地污水未经完善处理排放,对市政排污系统及水生态系
不参评,5.1.5 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 □ ● 统造成的不良影响,满足国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2照片、录像等)、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当地环保局或建委等有关职能部较易实现 门对环 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满足国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 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评价的达标证明 周边区域的影响。限值》GBl2523的要求; 的要求
4电焊操作及夜间作业所使用的强照明灯光所产生的眩光;
强制应用●,推荐技术◎,备选技术○,设计标识不参评或项目条件不适用□
节地与室 外环境
一星
标准条文
设 运 计 营
技术要点
5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问题。
参评文件 备注
一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 ○ ○ 声测试值高于标准值,应采取降噪措施。并控制场地内的室 分析文件和自述说明文件 5.1.6 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明确场地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类型。若环境噪 1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噪声相关设计 靠近主干
道较难实 现 外空调机、风机等机械设备噪声状况。2第三方提供的噪声现场测试报告
般 5.1.7 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 ○ ○ 室外风环境模拟得到的建筑周围人行区于5m/s 1.5m 处风较易实现 速是否小 1建筑总平面设计图纸 2第三方或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 项 1屋顶总平面设计图、屋顶绿化设计图纸及
说明、垂直绿化设计图纸及说明、种植设 项 5.1.8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较易实现 ○ ○ 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面积比例达到30%
计图5.2.8 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 ◎ ◎
—— 一
定的4级要求。星
选 4
○ ○ 1.利用蓄能材料和建筑构造,实现建筑本体蓄能。2.采用蓄能项 5.2.9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设备 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
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
1.选择当地适宜方向作为建筑朝向,建筑总平面设计综合考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自然通风效果 较易实现 ◎ ◎
虑日照、通风与采光。
2.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设计与优化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效 优化模拟计算报告、自然采光效果优化计 果 算模拟报告
1门窗表、幕墙设计说明及计算书
较易实现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
2外窗产品检验报告
较易实现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含建筑本体蓄能设 若无分时 计及蓄能效果的详细说明)、暖通施工图 电价地区 设计说明(含蓄能设备系统形式及蓄能效 难实现,果的详细说明)、蓄冷蓄热技术设计说明 若有可考 及计算报告
2系统实际运行情况核查
虑增加此 项
强制应用●,推荐技术◎,备选技术○,设计标识不参评或项目条件不适用□
节能与能 源利用 标准条文
一星 设 运 计 营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1排风热回收系统设计说明(含不同的排风 热回收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的分析,1.在比较排风热回收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基础上,合理利用 及该建筑采用的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设计说 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 ○
排风热回收。
5.2.10 明)、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较难实现 降低新风负荷。2.运行可靠,实测的热回收效率达到设计要求。的系统设计图
2系统实际运行情况核查
5.2.11 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
调新风比的措施。
1.新风取风口和新风管所需的截面积设计合理,设计新风比 1 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含全空气系统形
○ ○ 可调。2.实际运行中实现了过渡季节全新风运行或增大了新风量 专业全空气空调系统施工图系统与平面图 的比例。
式、调节新风比措施的详细说明)、暖通 2设备使用说明
较难实现
1.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空调区域,实现空调系统分区控制。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含空调系统分区原
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 2.根据负荷变化实现制冷(热)量调节,空调冷热源机组的部 则的简要说明、对IPLV的详细计算说明、5.2.12 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 ◎ ◎ 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对部分负荷运行策略的详细说明)、暖通 较易实现
50189的规定。施工图设计图 耗。
3.水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或全空气系统采用变风量控制 2系统实际运行情况核查
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含冷热水系统的输
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 1.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送能效比的计算说明)、暖通施工图设备
清单(含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详细参数)、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
5.2.13 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 ◎ 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第 5.3.26 条的规定。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50189 第5.3.27条的规定。电气施工图设计说明梯等节能 较易实现
电器的使用说明)、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 准》GB50189-2005第5.3.26、5.3.27条的 2.采用节能型电梯
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的计算书 规定。
2由厂家或节能电器说明书
5.2.14 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 蒸汽或生活热水。给排水和暖通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和系
对于有稳定热需求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应充分利用 统设计图纸(含生活热水系统,包括利用
余热(废热)提供蒸汽(或生活热水)系 较难实现 ○ ○
热泵或空调的余热以及其他废热供应生活热水。
统的说明)
2系统实际运行情况核查
对空调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 1暖通和照明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含独立 非改建或 5.2.15 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 □ □ 计量。对非电能源也能实现按主要用途分项、定时计量。分项计量系统的完整、详细说明)、建筑 者扩建项 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图纸、配电系统图 目不参评
强制应用●,推荐技术◎,备选技术○,设计标识不参评或项目条件不适用□
5.3公建-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水与水 资源利用 标准条文
一星 设 运 计 营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5.3.1 给排水设计图纸、说明(包含包含当地 水资源情况、用水水量和水质的估算与评
明确项目所在地区水资源状况、气象资料、市政设施情况的 价原则、用水分配计划、水质、水量保证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 ● ● 说明。缺水地区和城市应考虑非传统水源的利用方案,如中 方案、用水定额的确定、用水量估算及水 较易实现
水回用、雨水利用和海水利用等;项目采用节水器具、设备 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量平衡、节水器具、非传统水源利用等),和系统的方案。
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
2现场核实
1给排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2厂家提供的相关产品或系统说明 3监测报告或运行数据报告 控 制 项
.3.3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必 选 5.3.2 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 ● ——
较易实现
1.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 1给排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厂家提供的相关产品说明(含所采用的 较易实现 ● ● 的管材、管件;2.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
现象; 高效低耗设备,避免管网漏损的措施)
3.根据水平衡测试标准安装分级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3现场查阅用水计量报告 所有用水部位均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满足《节水型生活用 1给排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
● ● 水器具》CJ 164 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 2厂家提供的相关产品或系统说明
GB/T18870的要求。3现场查阅用水计量报告
较易实现
5.3.4 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
1雨水/中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含系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 统图、水量平衡和雨水/中水系统室外总
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包括:水质安全保障、水量安全保障、卫 图,以及对非传统水源的消毒杀菌、安全
5.3.5 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 ● ● 生安全保障;在处理、储存、输配等环节中采取安全防护和 防护和检测措施,供水系统切换设施的说 较易实现
监(检)测控制措施。响。明)
2现场核实
一
般 5.3.6 项 6 项 5.3.7格栅和构架等未作为构成要素在建筑中使用,其工程造价大 1结构设计图纸、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表、装 必 于工程总造价的2%; 饰性构件造价占工程总造价比例的计算 选 5.4.2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 2.在屋顶等处设立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的塔、球、曲面等 书、双层外墙面积占外墙总面积比例的计 较易实现
异型构件,其工程造价大于工程总造价的2%;; 算书 3.女儿墙高度超过规范要求的2倍; 2现场核实 4.所采用的不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并非有利于节能的双层 外墙(含幕墙)的面积大于外墙总建筑面积的20%。
1工程决算提供的材料清单,清单中要标明
设计阶段 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60%以上。□ ◎ 工程决算材料清单中所显示的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
不参评,量的比例应大于70% 材料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以此清单计
算工程所用建筑材料中 500km 范围内生产 较易实现 的建筑材料的重量以及建筑材料总重量 1结构设计说明
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商品砂浆使用量占砂浆总 2 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总量清单及全部使用
较易实现 ◎ ◎ 用量的比例超过50%
预拌混凝土的相关证明及使用商品砂浆比 例证明材料 5.4.3 一 5.4.4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般 项 8 对于6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满足如下任一项要求:
1.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钢筋使用 HRB400 级(或以上)1结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各层结构 项 钢筋占受力钢筋总量的70%以上。
-平面图(含柱、梁、板的配筋图)等),2.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采用强度等级在 C50(或以上)混 一
关于所采用的混凝土、钢材合理性论证材 星 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中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
料,混凝土竖向承重结构中高性能混凝土 选 3.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 5 5.4.5 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 ○ ○ 出具的、有耐久性合格指标的混凝土检验报告单为依据)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的比例计算书、钢混结构的受力钢筋中高 高层公建 项 过50%。度钢。
强度钢的比例计算书、高耐久性的高性能
较易实现
混凝土的比例计算书
对于 6 层及以下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小于 50 年的钢筋混凝 2 工程决算提供的材料清单中钢筋使用情 土建筑,满足:
况施工记录中有管混凝土的配比报告单
具的、有耐久性合格指标的混凝土检验报告单为依据)用量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以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出 3 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的混凝土检验报告
(必须有耐久性指标)。
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超过50%。
对于高层钢结构建筑,Q345GJ、Q345GJZ 等强度较高的高性
强制应用●,推荐技术◎,备选技术○,设计标识不参评或项目条件不适用□
节材与材 料资源利
用 标准条文
一星 设 运 计 营
技术要点
能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不低于70%。
对于 6 层及以下的、设计使用年限小于 50 年的钢筋混凝土 建筑以及砌体结构(含配筋砌体),此项不参评。
参评文件 备注
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 对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 1 施工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废物管理规划
5.4.6 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 □ ◎
处理;提供废弃物管理规划或施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记
和施工现场废弃物回收利用记录
录;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 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
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利用率不低于20%。
设计阶段 不参评,较易实现
5.4.7
建筑中可再循环材料包含:材料本身就是可再循环材料;二
包括: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是建筑拆除时能够被再循环利用的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 主要 1 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有建筑材料
总重量的比例计算书 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 ◎
木材等。不可降解的建筑材料如聚氯乙烯(PVC)等材料不属 2 工程决算提供的材料清单中有关材料的 较易实现 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 于可循环材料范围。使用数量 重量的10%以上。
工程材料决算清单中的可再循环材料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 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10%
1结构施工图纸、土建和装修设计施工的设 计书(明确是否采用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 采用多种成套化的装修设计方案,且土建与装修一体化施工
计施工,采用了几套方案)、施工图、工 5.4.8 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 ○ ○
中采用工厂化预制的装修材料或部品,其重量占装饰装修材
厂化预制的装修材料或部件重量占装饰装 较易实现
修。料总重量的50%以上
修材料总重量的比例计算书 2现场核查
非办公、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灵活隔断的 商场类建 比例计算书、结构设计说明、建筑平面图 筑,此项 2现场核实 不参评。
较易实现
设计阶段 不参评,较难实现 5.4.9 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 ◎ ◎
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50%以上采用灵活隔断 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
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鼓励使用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骨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 料制作的混凝土砌块、水泥制品和配制再生混凝土;鼓励使 2 工程决算提供的材料清单中有关材料的
5.4.10 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 □ ○
用利用工业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建筑垃圾、淤泥为原料制
使用数量
作的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等建筑材料;鼓励 比例不低于30%。
使用生活废弃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建筑材料。
强制应用●,推荐技术◎,备选技术○,设计标识不参评或项目条件不适用□
5.5公建-室内环境质量
室内环境 质量 标准条文
一星 设 运 计 营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5.5.1 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 ● ● ——
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设计计算要求。
未采用集
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特殊空间气流组织
中空调系
设计说明
2建筑房间内温度、湿度、风速的检测报告 统的项目不参评
5.5.2 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 象。
1.采取合理的保温隔热措施,减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传热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含防结露措施的详 损失,避免表面结露和发霉。
细说明)、热工计算书及防结露、防潮措
较易实现 ● ● 2.在室内使用辐射型空调末端时,需注意水温的控制;送入
施构造做法详图 室内的新风应具有消除室内湿负荷的能力,或配有除湿机,2现场核实
避免表面结露。
未采用集
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含各功能房间新风
中空调系
量设计值和新风量控制措施的详细说明)统的项目 2现场检测报告 不参评 控 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新风量符合现行国家
制 5.5.3 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 ● ● —— 项 设计要求。6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 项
.5.4 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必
《民用建筑工50325中的有 □ ● —— 选
1现场检测报告
设计阶段
不参评
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 关规定。
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 5.5.5 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商场类 ● ● —— 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的 相关要求。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
5.5.6 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 ● ● ——
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
一 般 项 5.5.7 项必 选 节水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梯级 用水原则,制定节水方案;采用分户、分类的计量与收费; 建立物业内部的节水管理机制;节水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1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节能、节水、节材与 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 □ ● 3 耗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制 绿化管理文档、日常管理记录 设计阶段
不参评 理制度。度,减少因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2现场考察和用户抽样调查
选用绿色材料 绿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 善节水型灌溉系统;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
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 的损害
对厨房、垃圾房、设备机房等易产生废水、废气之处,采用
设计阶段 5.6.2 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 ● 了先进的设备和材料或其他方式对排放进行处理,并结合排放管理手段,杜绝建筑运营过程中废水和废气的不达标不参评 排 12现场核实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
放。
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处理和输 □ ● 分类,将其中可再利用或可再生的材料进行有效回收处理。5.6.3 2.收集和处理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运过程中无二次污染。
1.根据建筑垃圾的来源、可否回用性质、处理难易度等进行 1物业提供的废弃物管理措施
2现场核实
设计阶段
不参评
一 5.6.4 建筑施工和运营兼顾了土方平衡和施工道
路等设施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般
在建筑运营中的应用。项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7
□ ○
—— 5.6.5 认证。项
1.管井设置在公共部位 二
5.6.6 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护、改造和更换。◎ ◎ 2.具有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和管道设置在公共部位 星
3.采用其他便于维修和改造的措施 选 4 1.空调系统开启前,对系统的过滤器、表冷器、加热器、加 对空调通风系统按照国家标准《空调通风系 项
1.施工中挖出的弃土回填利用,基本满足土方量挖填平衡,或对邻近施工场地间的土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1施工方提供的施工报告
□ ◎ 2.收集和利用施工场地内土质良好的表面耕植土
3.施工道路和建成后运营道路保持延续性,考虑了临时设施 2现场核实
设计阶段 不参评
1物业公司提供的证书
设计阶段 不参评
1暖通竣工图设计说明、给排水竣工图设计 说明、暖通竣工图、给排水竣工图(含对
较易实现
相应设备、管道设置的说明)2现场核实
设计阶段 不参评,5.6.7 统清洗规范》GB19210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 □ ○ 2.通风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定期卫生检查和部件清湿器、冷凝水盘按照规定进行了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1录物业公司提供较易实现 的物业管理措施和维护记
洁,并存留记录。清洗。
强制应用●,推荐技术◎,备选技术○,设计标识不参评或项目条件不适用□
运营管理 标准条文
一星 设 运 计 营
技术要点 参评文件 备注
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 ○ ○
和国标《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司提供的运行记 较易实现 5.6.8 善。
建筑智能化系统满足国标《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 1的完整详细说明)建筑智能化施工图设计说明(该系统功能 2物业
录
1.设置空调系统、通风设备、环境参数的定期自动监测和记
录系统。
2.空调通风系统设置根据负荷变化而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1建筑智能化施工图设计说明(该系统功能 的完整详细说明)较易实现
且运行正常
3.公共区域照明系统设置自动调节系统设置自动调节系统 2现场核实 且运行正常 建筑物空调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其他动力用能系统设置 用能分项计量装置。
设计阶段 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水泵风机输配系统等设置用能分项计 1物业公司提供的物业管理措施,物业管理
不参评,量装置。合同
较易实现 建筑物内不同区域设置用能分项计量装置,且根据计量结 果进行收费。5.6.9 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 ◎ ◎ 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5.6.10 收费。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 □ ◎
强制应用●,推荐技术◎,备选技术○,设计标识不参评或项目条件不适用□
第五篇: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焦点释疑
千呼万唤始出来!8月1日正式实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终于压轴正式公布!
大家一直非常关注新标准的具体内容将对今后的设计和施工带来哪些影响。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专业副总工/研究员李向东老师(文中“笔者”)曾在其个人微信号“木子暖通”中发布过“《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百问”,对新标准中的一些疑问进行了解读,得到不少朋友的反馈。此次,《暖通空调》杂志社特别邀请李老师针对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再梳理,希望有助于大家对标准的理解和学习。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李老师在“百问”中的解读,还是本文的“释疑”,都是仅作为参考。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知道,即使是规范编制专家的答复,也不能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工程设计的依据只能是正式出版的规范条文、以规范组名义的书面答复和当地消防局的解释等。加压送风部位 标准/规范原文
3.1.3.第1款 当独立前室或合用前室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采用全敞开的阳台或凹廊;(2)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 2.0㎡,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 3.0㎡。释疑:不设防烟系统的意思,就是没有自然通风条件的楼梯间也可以不设置送风系统。
标准/规范原文
3.1.3.第2款 当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及共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释疑: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无论楼梯间是否具备自然通风条件,均应设置加压送风系统。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指在走道进入前室的门口上方,设置类似于风幕的送风口,风口长度宜较门宽各超出100mm。“正对前室入口”指针对走道至前室的疏散门门口。分别如图:
关于剪刀楼梯间 标准/规范原文
3.1.5第2款 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释疑:在“百问(1)”中,笔者曾回复:“只要是剪刀楼梯,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都要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无论楼梯间、前室是否具备自然通风条件。”
笔者在交流会上曾与规范编制组专家交流过这个问题,专家给出的答复也是,只要是剪刀楼梯间,均设送风系统。
此条反馈意见很多,影响较大,笔者又仔细研读规范条文,得出的结论是,此条仍与旧规范一致,即仅限于三合一前室,即新标准所说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的情况下,剪刀楼梯间的两部楼梯及其三合一前室需要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而剪刀楼梯间分设前室、或者剪刀楼梯间共用前室而消防电梯独立设置前室、或者剪刀楼梯一侧设置独立前室、另一侧设置合用前室的情况下,剪刀楼梯间、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均可以自然通风。
标准/规范原文
3.1.3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100m 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释疑:此条中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是完全并列的,而“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的情况即“三合一前室”是例外。“三合一前室”明确要求,不能采用自然通风。
如按“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的字面理解,则不存在共用前室自然通风这一做法。
关于地下楼梯间 地下楼梯间自然通风问题标准/规范原文
3.1.6 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 1.2㎡ 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3.2.1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 10m 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2.0㎡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 层。释疑:此两条主要焦点在于,地下楼梯间是否仍可采用自然通风。第3.1.6条界定在封闭楼梯间,结合《建规》GB50016-2014第6.4.4条对地下楼梯间要求:
第3.1.6条应理解为:不能满足自然通风的、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的地下封闭楼梯间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 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当地下楼梯间满足3.2.1条时,封闭楼梯间也是可以自然通风的。也就是不大于10m时,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的可开启外窗;大于10m时,设置不小于2.0㎡可开启外窗、且不能全部设置在顶层。两条矛盾之处在于,仅地下一层楼梯间需设1.2㎡外窗,大于一层不大于10m的地下楼梯间时,反而设置1.0㎡外窗即可。笔者理解,3.1.6条的重点是直通室外的疏散门可作为自然通风口。
至于地下楼梯间可开启外窗的形式,一是某些楼梯间可在地下部分梯段处开设外窗;二是窗井形式。规范并未排斥窗井形式,只要窗井的开窗面积、开启装置高度等满足要求,笔者认为窗井自然通风未尝不可。关于地上地下楼梯间共用加压送风系统标准/规范原文
3.3.4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且地下部分为汽车库或设备用房时,可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按本规范第 3.4.5 条的要求分别计算地上、地下部分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 应采取有效措施分别满足地上、地下部分的送风量的要求。
那么,对于住宅来说,住宅投影部分的地下一般是储藏室,其周围是车库,是否满足本条要求,可以地上地下共用加压送风系统?
释疑:住宅储藏室可认为满足本条要求。当地下为商业、餐饮、娱乐等功能性房间时,地下部分楼梯间应采用单独送风的方式。
加压送风口形式 前室应每层设置常闭风口,计算加压送风量时,按开启3层计算,如果前室只有1~2层,如何计算?
释疑:按实际相应楼层数计算。对于地下只有1~3层,需要设置加压送风的前室或合用前室,是否可采用常开风口?
释疑:采用常开风口,虽然风量分配上没有问题,但常闭风口具有手动开启、远程开启、自动开启等开启方式,开启信号传至消控室显示。阀门开启,同时联动送风机开启。如采用常开风口,则仅具有风口送风功能,常闭风口具有的功能就丧失了。楼梯间可否采用自垂百叶风口
释疑:不建议采用自垂百叶风口。自垂百叶也属于常开风口,因送风系统启动时风口不需要电信号开启,仅需通过送风系统气流吹开。但自垂百叶损失了风机的压头,平时其关闭并不严密,无法起到防止烟囱效应的作用;另外,自垂百叶无法进行风量调节。建议楼梯间采用双层百叶风口或单层百叶带调节阀风口。首层扩大前室是否也要设常闭式加压送风口?
释疑:从防火机理上来说,前室是人员自房间、走廊向疏散楼梯逃生的中间缓冲通道,设置防烟系统,是为了保证人员疏散安全。首层扩大前室,是人员从楼梯间向室外疏散的通道,外门不是防火门,此处设置加压送风,也难以维持应有压力。因此,首层扩大前室没必要设置加压送风口。计算送风口风速时,是否考虑风口有效面积系数,如何考虑?
释疑:可不考虑。
防排烟风机设置 “送风机的进风口应直通室外”指什么?
释疑:当机房外墙设百叶风口,送风机应采用风管与百叶风口接驳,不得自机房内吸风。当进风口与排烟口不在一个面上时,是否还有距离要求? 释疑:当设在不同朝向的墙面上,且进风口设在该地区主导风向的上风侧时,可以没有距离要求。进风管道可否与平时通风系统合用吸风管道?
释疑:加压送风系统的进风管道宜单独设置,不宜与平时通风系统的进风管道合用。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是否允许和补风机房、空调机房合用?
释疑:专用机房指满足《建规》第6.2.7条: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h的楼板、采用甲级防火门。
送风机可以和补风机、空调机组、平时通风机合用机房,机房必须满足上述要求。严禁和排烟风机合用机房。排烟风机可否和送排风机房、空调机房合用?
释疑:可以。排烟风机房严禁和加压送风机房、补风机房合用。加压送风机是否还可以设置在屋顶,设置在屋顶时,是否需要设置在专用的机房?机房设置要求和室内是一样的吗?
释疑:送风机宜设置在系统的下部,当条件不具备时,还是可以设置在屋顶的。
当设置在屋顶时,风机应设在专用机房内,这主要是防止长期风吹日晒,风机及其电器装置老化、失效。
根据GB/T 50353—200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层高2.2m及以上的算全面积,层高2.2m以下的算1/2面积。
所以,即使屋顶风机房层高不足2.2m也要计入建筑面积;另外,屋顶设备机房的面积不应超过屋顶面积的25%,否则,要计入建筑层数。以后设备专业在报规前就要给建筑专业提屋顶风机房了!
防排烟风管设置 新标准对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补风系统、排烟系统风管均提出了不同的耐火极限要求,应采用什么材质风管?
释疑:根据GB/T 17428—2009《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的测试方法,0.5h后试验炉的温度已经达到850℃左右,而普通钢材500℃即发生变形,不能保证风管的完整性。请参考笔者微信号“木子暖通”中文章“风管系统选择与安装
(三)关于钢板风管的耐火极限”。市场上部分复合风管(如玻镁风管),据目前厂家资料,其排烟风管仅进行了燃烧性能试验,满足GB 8624—2012《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即整体不燃A级要求,但未见耐火试验报告。在见到报告前,笔者认为其不满足新标准相应耐火极限的要求。
根据目前资料,符合耐火极限要求的防排烟管道只能采用防火风管。GB 50243—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4.2.2条,有关防火风管的条文说明:
防火风管主要应用于建筑中的安全救生系统,是指建筑物局部起火后,仍能维持一定时间正常功能的风管。它们主要应用于火灾时的排烟和正压送风的救生保障系统,一般可分为1h,2h,4h等不同要求级别。我们把应用于防止排烟系统高温引发电气线缆及其他易燃物次生火灾的风管称为排烟防火风管,把用于避难空间与安全通道送风系统、能满足设计与消防耐火极限时间的风管称为正压送风防火风管。国标图集《07K103-2 防排烟系统设备及附件选用与安装》附录,给出了一种防火风管——火克(Hawk)纤维增强硅酸盐板,耐火极限可以达到2h,3h。有自撑式、钢板风管包覆两种制作方式。
另一种防火板——波特板,耐火极限1~4h,其材料成分中60%以上与花岗岩的主要成分相同,厚度6~15mm。
固定窗设置 标准/规范原文
3.3.11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的固定窗;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 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的固定窗。固定窗的作用
释疑:为给灭火救援提供一个较好的条件,保障救援人员生命安全、不延误灭火救援时机,应在楼梯间的顶部设置可破拆的固定窗以及时排出火灾烟气及热量。部分地下楼梯间、建筑下部数层增加的疏散楼梯,可能不具备开窗条件,如何处理?
释疑:只能让建筑修改方案,满足开窗条件。超高层在避难层分区转换的楼梯间,如何设置固定窗?
释疑:只能说,确实是个问题。标准/规范原文
4.1.4 下列地上建筑或部位,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尚应按本规范第 4.4.14~4.4.16 条的要求在外墙或屋顶设置固定窗: 1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500㎡的丙类厂房(仓库);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 总建筑面积大于 1000㎡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 60m 的走道; 靠外墙或贯通至建筑屋顶的中庭。
注:当符合本规范 4.4.17 规定的场所时,可采用可熔性采光带(窗)替代作固定窗。这些区域不靠外墙或屋顶时,如何设置固定窗?
释疑:修改建筑方案,使得这些区域具备外墙或屋顶条件。
系统设计风量与计算风量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该系统计算风量的1.2倍。系统的设计风量是否指风机风量,还是选择风机时在1.2倍基础上再附加漏风系数?
释疑:系统的设计风量用来选择风机,就是风机的额定风量。计算风道截面、风口尺寸时,按系统设计风量还是计算风量?
释疑:按计算风量。
关于机械加压送风量计算 标准/规范原文
3.4.2 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的计算风量应由本规范第3.4.5~第 3.4.8 条的规定计算确定。当系统负担建筑高度大于 24m 时, 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应按计算值与表 3.4.2-1~表 3.4.2-4 的值中的较大值确定。表3.4.2-1~表 3.4.2-4应用注意事项
释疑: 1)系统高度≤时,直接根据计算结果确定风量。2)不同系统高度,采用线插法选取风量。
3)表中计算标准是按每层一樘2.0m×1.6m的双扇门,当采用单扇门时,查表数值乘以0.75系数。
4)楼梯间设置了一樘疏散门,而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也都是只设置了一樘疏散门。
5)楼梯间疏散门的开启面积和与之配套的前室的疏散门的开启面积应基本相当。
6)首先要根据第3.4.5~第 3.4.8 条的规定计算风量,再与表格数据比较,取其大者,作为计算风量。对于有多个门的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风量如何确定?
释疑:根据第3.4.5~第3.4.8 条的规定计算风量,再与表格数据比较,取其大者,作为计算风量。住宅通常多个户门直接开向前室,如何计算送风量? 释疑:对于有多个门的独立前室,其送风量按前室门的个数计算确定。但住宅按 1 个单扇门的面积确定。计算加压送风量时,门洞风速如何界定,如前室是否包括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
释疑:楼梯间门洞风速:指通向楼梯间的疏散门开启时的风速;前室门洞风速:指通向前室的疏散门开启时的风速。地下楼梯间送风时,设计1层内的疏散门开启,取N1=1,是否不用考虑地下的层数?
释疑:当地下楼层数多时(≥3层),建议N1=2。计算送风量时,窗缝或电梯门缝如何考虑?
释疑:楼梯间窗缝或合用前室电梯门缝的漏风量,对总送风量的影响很小,在工程的允许范围内可以忽略不计。
关于防烟分区划分 挡烟垂壁高度计算 释疑:
1)有吊顶,且吊顶为封闭吊顶,挡烟垂壁自吊顶算起。
2)有吊顶,且吊顶为格栅式、孔板式等非封闭吊顶(开孔均匀,开孔率>25%),挡烟垂壁自梁底算起。
3)当吊顶开孔不均匀或开孔率≤时,挡烟垂壁应自梁底设置,向下穿过吊顶,吊顶下高度应满足4.6.2要求。
4)结构梁作为挡烟垂壁:通常的结构梁都是井字形布置,绝大部分梁高都是一致的,井字形之间的面积很小,即使梁高满足挡烟垂壁高度要求,也不能作为挡烟垂壁使用。只有当防烟分区边界有较其他区域突出的结构梁、且高度满足4.2.2要求时,方可作为挡烟垂壁使用。敞开楼梯间外窗可否作为走道自然排烟口?
释疑:设置排烟设施的建筑内,敞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部应设置挡烟垂壁等设施。
设置挡烟垂壁后,如走道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就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可开启楼梯间外窗不能作为走道自然排烟口。防烟分区最小面积
释疑:防烟分区的面积过小,会使储烟能力减弱,使烟气过早沉降或蔓延到相邻的防烟分区。规范并未规定防烟分区的最小面积,笔者认为,防烟分区划分原则为: 1)尽可能接近最大允许面积; 2)各防烟分区面积尽可能接近;
3)防烟分区宜形状规则,尽量避免狭长、曲折的防烟分区形状。新标准4.6.3条条文说明:对于建筑空间净高小于等于6m 的场所,如果单个防烟分区排烟量计算值小于15000 m³/h,按15000 m³/h 取值为宜。逻辑防烟分区
释疑:当室内净高大于9m时,室内仍需划分防烟分区,分区面积要满足本条规定,当防烟分区之间不设置挡烟垂壁等挡烟设施,防烟分区形成了“逻辑防烟分区”。计算排烟量、排烟口、以及排烟风机设置均需按已划分好的防烟分区进行。
中庭排烟设计 “中庭”定义
释疑:
1)新旧建规、高规、新防排烟标准中都没有“中庭”的定义。2)JGJ 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第4.1.8 条,办公建筑的门厅应符合下列要求:有中庭空间的门厅应组织好人流交通,并应满足现行国家防火规范规定的防火疏散要求。
该条的【条文说明】:大型写字楼、商务办公楼和公寓式、酒店式办公楼对门厅要求更高,在空间上有的设置了中庭…
可见,《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对于通高的门厅认为就是中庭。《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
古希腊住宅中由回廊和房间围绕而成的庭院。近现代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成为旅馆中多层的室内大厅,后又被广泛地运用在办公楼、购物中心等各类大中型公共建筑中,又称为四季厅或共享大厅。上海市DGJ08-88-2006《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有明确的定义: 三层或三层以上、对边最小净距离不小于6m,且连通空间的最小投影面积大于100㎡的大容积空间。商场自动扶梯开口算不算中庭,是否需要排烟?
释疑:建议参考上海规程对中庭的定义,并与当地消防、审图人员沟通后确定。住宅入口大堂,经常做成2层通高的形式,算不算中庭,是否需要排烟?
释疑:当大堂属于首层扩大前室,不用考虑排烟。
当大堂与前室分设,建议按第4.3.3条设置自然排烟窗。注意,新标准明确了电动排烟窗的要求,一般场合是无需设置电动排烟窗,设置手动开启装置即可。住宅地下储藏室排烟
释疑:根据《建规》,住宅地下储藏室属于总面积大于200㎡、可燃物较多的地下房间,一般没有单个房间大于50㎡的情况,每个单元作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500㎡(设喷淋时不大于1000㎡)。划分好的储藏室相当于一个个的防烟分区,不存在最大防烟分区问题。排烟系统可执行新标准
标准/规范原文
4.4.12第3款 对于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小于 50㎡时,可通过走道排烟,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排烟量应按本规范第 4.6.3 条第 3 款计算。排烟量按标准4.6.3第3款。
标准/规范原文
4.6.3第3款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 13000m³/h,或在走道两端(侧)均设置面积不小于2㎡ 的自然排烟窗(口)且两侧自然排烟窗(口)的距离不应小于走道长度的 2/3。
即计算地下储藏室设置机械排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排烟量满足13000m³/h即可。如为保险,也可执行标准4.63第1款。
标准/规范原文
4.6.3第1款 建筑空间净高小于等于6m 的场所,其排烟量不应小于60m³/(㎡·h)。
即目前通行的做法:地下储藏室除满足自然通风房间、核心筒、机房外的所有面积数乘以600m³/(㎡·h)作为设计排烟量。此做法是把整个防火分区作为一个防烟分区处理,数值上,该算法一般会大于按第3款的算法。
自然排烟窗设置 标准/规范原文
旧建规:9.2.4 作为自然排烟的窗口宜设置在房间的外墙上方或屋顶上,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其条文说明:排烟窗口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包括手动和自动装置。
旧高规:8.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释疑:
旧规范规定的较为笼统,实际工程中,采用手动开启的不多,大多采用电动排烟窗,造价高、控制复杂、故障率高、可靠性低。新标准对手动开启进行了明确规定,要点如下: 1)高位排烟窗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2)手动开启装置距地1.3~1.5m;
3)重点场合要求手动开启装置集中设置,当集中设置于一处确有困难时,可分区、分组集中设置,但应确保任意一个防烟分区内的所有自然排烟窗均能统一集中开启,且应设置在人员疏散口附近。4)重点场合,除了手动开启,还应设置电动排烟窗自动开启。
排烟风管跨防火分区设置 标准/规范原文
当建筑的机械排烟系统沿水平方向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机械排烟系统应独立设置。释疑:
机械排烟系统横向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独立系统,是指风机、风口、风管都独立设置。
当排烟系统仅负担某个防火分区排烟,但其风管跨越其他防火分区,只要满足风管的耐火极限(采用防火风管)即可。
补风系统 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是补风量的下限,请问,有没有上限?
释疑:不大于排烟量,建议补风量取60%的排烟量。补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是否可以和空调、通风机房合并? 释疑:可以。补风系统是否应设置防火阀,采用70℃防烟防火阀还是280℃排烟防火阀?
释疑:穿越机房隔墙等需要设置防火阀的部位,补风管道应设置70℃防烟防火阀。补风口可否设置在同一防火分区、不同房间内,如房间排烟、补风口设在走道内?
释疑:补风口与排烟口应设置在同一空间内,因此,房间排烟、补风口设在走道内的做法是不合适的。补风口设置方式如下图。
关于储烟仓 储烟仓厚度是自梁底算起还是板底算起?
释疑:
首先看储烟仓定义:位于建筑空间顶部,由挡烟垂壁、梁或隔墙等形成的用于蓄积火灾烟气的空间。该空间是聚集并排出烟气的区域。储烟仓厚度也就是挡烟垂壁的高度,可如下确定: 当有封闭吊顶时,储烟仓高度自吊顶算起; 有吊顶,且吊顶为格栅式、孔板式等非封闭吊顶时,一般情况下,储烟仓高度自最高的梁底算起。
新、旧规范中房间排烟设计的对比
新、旧规范中走道排烟设计的对比
新、旧规范中中庭排烟设计的对比
控制系统与旧规范有何变化 旧《建规》、《高规》对加压送风系统控制并无明确要求,其控制应执行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
释疑:
新标准及GB 50116中,防排烟风机均应具有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消防控制室远程手动启动、送风口或排烟口联动启动功能。新标准明确要求,防排烟风机应具有现场手动启动功能,GB 50116无明确要求,经咨询电气工程师,防排烟风机现场均应配置可手动启动的控制柜。
排烟风机具有自动停止功能,相应的补风机亦应自动关闭。
加压送风机不具有自动停止功能,这与GB 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对消防给水泵的要求是一致的。
对建筑专业的影响
1.防排烟竖井
面积加大了
释疑:主要体现在:加压送风量大幅度增加;地上、地下风量需叠加计算;部分楼梯间或前室原来可以自然通风的,现在需要加压送风;对加压送风和排烟系统的竖向分区更明确,超过50m的排烟系统需要分区;不允许采用土建风道,必须采用管道送风,且管道应设置在竖井内,风井应预留出风管的安装空间。
风井应便于风管施工安装
释疑:那种不规则的建筑边角区域、过于狭窄的竖井,都没法实现风管安装。
排烟系统竖向分区 释疑:建筑高度超过50m 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住宅,其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公共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50m,住宅建筑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此条有两种做法影响建筑专业:一种做法在不超过50m的中间某层增设排烟机房;二是50m高度以下设置独立的排烟竖井,在50m以上将出现两个排烟竖井并列的情况。2.可开启外窗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
释疑: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 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 层。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
释疑: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2.0㎡。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避难层(间)
释疑:尚应在外墙设置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1%。
手动开启装置 释疑: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可开启外窗应在距地面高度为1.3~1.5m 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3.风机房 释疑:
加压送风机、补风机、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专用机房指满足《建规》第6.2.7条: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h的楼板、采用甲级防火门。
送风机可以和补风机、空调机组、平时通风机合用机房。送风机、补风机严禁和排烟风机合用机房。屋顶风机也要设在机房内。
送风机宜设置在系统的下部。有条件时,建筑下部区域需设置送风机房。
送风机房与排烟机房尽量远离。
4.固定窗
为给灭火救援提供一个较好的条件,保障救援人员生命安全、不延误灭火救援时机,新标准在某些部位设置可破拆的固定窗以及时排出火灾烟气及热量。释疑: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的固定窗。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的固定窗。
下列地上建筑或部位,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尚应按本规范第4.4.14条~第4.4.16条的要求在外墙或屋顶设置固定窗: 1)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500㎡的丙类厂房(仓库);
2)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
3)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商店建筑、展览建筑及类似功能的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60m 的走道;
5)靠外墙或贯通至建筑屋顶的中庭。 标准/规范原文
5.自然排烟窗(口)释疑:
防烟分区内自然排烟窗(口)的面积、数量、位置应经计算确定:
标准/规范原文
4.6.3 除中庭外下列场所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空间净高小于等于6m 的场所,其排烟量不应小于60m³/(㎡·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 2 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空间净高大于 6m 的场所,其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量应根据场所内的热释放速率以及本规范第 4.6.6 条~第 4.6.13 条的规定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表4.6.3 中的数值。自然排烟窗(口),其所需有效排烟面积应根据表 4.6.3 及自然排烟窗(口)处风速计算。
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30m。
自然排烟窗(口)设置要求: 标准/规范原文
排烟窗手动及自动开启装置
标准/规范原文
6.挡烟垂壁 释疑:
当中庭与周围场所未采用防火隔墙、防火玻璃隔墙、防火卷帘时,中庭与周围场所之间应设置挡烟垂壁;
设置排烟设施的建筑内,敞开楼梯和自动扶梯穿越楼板的开口部应设置挡烟垂壁等设施。7.风井
释疑:机械加压送风、补风系统、排烟系统的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 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