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厂办大集体企业成功改制的典范
集体企业成功改制的典范
——记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白山市华林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崔久发
典型是成功的标志,典型是前行的标的。
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成功企业的典型、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典型,若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若能经得起干部和职工的检验,进而得出“成功”和“服气”的惟一答案,实在是得来不易,实在是难能可贵。
记者今天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位经过了这样“考验”和“检验”的,一个成功企业的典型,一个成功企业家的典型。实话实说,记者是在感动中采访的,在采访中感动的,又在感动中、在不断升华自我认识和感受中构思写作这篇文章的。因为这个成功企业的典型是一个曾经陷入困境的厂办大集体企业;这个成功的企业家的典型是一位疾病缠身的病汉,但他却毅然带领着上千名职工,在艰难中起步,在困境中创业,破解了长期困扰着集体企业生存发展的历史难题。为集体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成功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趟出了一条新路。成为白山市、吉林省乃至全国业界大集体企业改制成功的一面旗帜!这个成功企业的典型就是白山市华林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这个成功的企业家典型就是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华林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崔久发。
情系华林,他是社会责任的担承人 业立以诚,业兴以新。
有人说:诚兴企,诚兴业。“诚实守信、创新发展”,这是白山市华林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宗旨。“诚”在其中,“业”自以新。
在华林经贸公司只要提起崔久发,所有在岗的职工服、亲戚朋友服、同行同志服、职工家属服、班子成员服、各级领导干部服、就连被他批评过的人也从心里服。一个“服”字何以了得?因为崔久发13年如一日铁一样的公,铁一样的勤,铁一样的廉,菩萨一样的善良,一句话,他是一个无私的铁管家,他是一只高飞的“领头雁”。
崔久发,1952年5月出生,汉族,中央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白山市华林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经理、党总支书记。多年来,崔久发用自己人格的魅力、超前的思维、执着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带领华林公司千余名员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击风浪,为华林公司及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69年,崔久发初中毕业后,招工来到通化钢铁公司板石铁矿工作。1999年,组织上委派他到板石铁矿下属实业公司任党总支副书记、副经理一职。他服从组织安排,二话没说,只身来到了这个厂办大集体(原板石铁矿下属实业公司)就职。2000年,他成为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
厂办大集体企业,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1987年,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厂办大集体企业大多成为改革的“三不管”地带。加之厂办大集体企业普遍规模小、产权不清、机制不活、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至使大量企业停产、职工失业。他们一时成了市场经济的“弃儿”!当时的板石沟铁矿实业公司(华林经贸公司前身)的命运和吉林省乃至全国厂办大集体企业一样,因为失去了政策的支持,企业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管理粗放、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采访中崔久发激动地说:“国企改革为什么不给集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呢?而正因为如此,大多厂办大集体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艰难。出路在哪里?机会在哪里?我们困惑,我们迷茫。但是,我的心里有一杆秤:大集体企业职工他们也需要尊重,他们也需要生存。我既然来到了他们中间,就要尊重他们,就要带领他们走出困境。为职工解难,为企业解忧,为政府解愁,这是我的责任!”
春风吹来花满枝。
2005年,国务院批准在东北三省选择部分城市和中央企业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据统计,仅列入试点的长春、四平、白山3个城市共有厂办大集体企业1051户,在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42.8万人。经测算,吉林省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共需改革成本100亿元以上。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殊情况,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对地方国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30%。但缺口还有55亿元以上。难度之大、难点之艰是可想而知的。有人形容说,厂办大集体企业要想改制成功,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崔久发和班子成员们上任伊始,就满怀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要带领着生活长期陷入困境的厂办大集体职工走出困境,活出个样子来!并以最快的速度、最新的理念,将他们打造成团结、自强、精干、高效、进取、向上的新一代华林人。他们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08年末,新一代华林人在崔久发及公司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在困境中寻找方向,在挫折中总结经验,在创造中体现价值,在奋斗中成就伟业,用坚毅的脚步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改制成功之路。他们在没用国家财政补助一分钱的情况下,利用企业自有资金3800万元,成功地将一个让国家、政府、财政都搔首犯难的乱摊子——厂办大集体企业,成功地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为白山市、吉林省乃至全国业界厂办大集体企业趟出了一条探索、创新、发展的改制成功之路!他们用无畏的勇气,无私的奉献,送给了人们一个个的惊喜和振奋,还有一个个的希冀和期待。
点石成“金”,他是逆境中拼搏的勇士 人无目标业荒,厂无目标业废。
有人说:厂之命,品之基。“科技引领,精品立市”。这是华林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发展目标。
华林公司的前身——是板石沟铁矿知青综合厂,始建于1979年7月24日,它是为安置矿工子女就业成立的大集体企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依附于矿山发展集体经济。之后,又经历了知青服务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实业集团公司、华林公司等曲折坎坷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们以服务矿山、服务社会为己任。而今,已发展成为集采矿、选矿、合金铸造、金属加工、汽车运输、印刷、水泥制品、山泉水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
目前,该公司下设董事会、工会、高管层及六个部室、11个厂队(子公司),分布在白山市浑江区板石街道的上青、板石两个自然区域和板石矿业公司选矿工业区域的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满目青山满目春。
凡是到过白山市浑江区板石街道的人,无不为那里满目翠绿的连绵群山,随风涌动的茫茫林海和丰富的地质矿产所吸引。而见过崔久发的人却都不相信他就是这里的领头人。他朴素的衣着,朴实的谈吐,使人有一见如故之感;雷厉风行,敢做敢为的他又让人敬而生畏。他一心扑在带领大集体企业职工打翻身仗的事业上。他在国企板石铁矿工作了30 年之后,又来到华林公司摸爬滚打了十三个春秋。十三载风霜雨雪,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与华林公司兴旺和发达融为一体。为厂兴而喜,为厂荣而乐。
崔久发说,我所追求的思想就是以科学求发展,以品牌求立市。我要用发展的理念来解决企业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他说:投资是把双刃剑,决策正确了它会拉动企业前行,决策失误了企业就会衰亡。他还说,人活在世上就要干点实事、好事,不能白活一回!多年来他就是秉承这一理念,全身心投入到企业发展壮大的伟业中。
他上任后,根据厂办大集体企业面临着人员多、包袱重、欠账大,面临着三个1000万的沉重压力。既:1000万元不良资产;1000万元的负债;在职、挂职、挂靠、请长假、放长假和“两不找”的大集体职工等1000余人;职工工资半数以上欠账等。在困境面前他没有等,立即和班子成员反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一年间,他走遍了全公司的沟沟岔岔,甚至连续13年的节假日他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他和公司的党政班子一起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本着“不埋怨、不推诿、不等靠、实事求是地把板石矿实业公司的事情办好”的原则。确定了公司发展规划,制定完善了企业管理目标和规章制度。
他说,作为企业领导者一要敢于决策;二要懂得用人;三要分配合理。
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强化财务、物资、产品质量管理上入手,全面推行模拟市场化动作,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了过去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全面构思了公司的发展远景。进一步提出了“精干主业增效益,稳定辅业促发展”的工作方针。确立了“以支柱产业为龙头,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加速调整、加快发展”的新思路。工作中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快发展节奏,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释放企业生产经营潜能。积极寻求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企业都要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采矿生产、接续工程的改造建设。再选厂二期改扩建;新上了低品位铁精粉回收项目;新建了白云石厂另一条破碎生产线;研制开发了铸球第三代新产品——合金段;引进了新工艺扩建了铸造厂;改善了全公司的生产、工作环境。经过几年来的投资建设,公司的主导产品产量大幅攀升,经过了几年的辛勤经营,企业公司的生产经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有了脱胎换骨的蜕变。
有句老话,行百里者半九十。 成绩面前,他没有满足。他带领党政班子成员一手理顺老企业使之新生,一手抓新企业使之发展。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自身适应能力选择适合的产品。他们精干了主业,舍弃了十几个生存艰难的专业厂。不破不立。他们又着力抓新企业的发展,相继开发了水厂,花卉厂、泡塑厂、铁艺厂、劳务公司等。他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在生产经营的实践中抓住了主业,现在我们有挣钱的厂队,就是有了保稳定的厂队。以主业为龙头,才能带动辅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他提出了与大企业配套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战略,发挥资源的优势;围钢经济战略,做好通钢上下游产品;围矿经济战略,做好板石矿的配套经济发展。同时,要求公司各配套产品在与市场同质、同价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崔久发“围绕通钢”、“围绕矿山”发展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的“金点子”,为这个一度陷入死亡底谷的厂办大集体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有如凤凰涅盘一般,燃烧了一个旧我,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华林经贸公司!他针对企业当时的现状,制定出台了企业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一年有个小变化、三年有个大变化、五年有个根本性变化”的发展方针和规划。即公司所属企业各项经济指标,要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翻一番。然而公司在第一五年计划末,各项经济指标就已经翻了几番。2010年他又提出了公司发展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他说:“主业看准了马上做,建一个项目就让它成一个、见效一个,见效一个就要安置一伙人,稳定一方队伍,也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做贡献”。从2000年到现在,他们每年上新项目、扩大产能的投资都在1000万元以上。他说,“企业只有不断地再投入、再生产,才能增加竞争的后劲。”他还制订了一厂一策分类承包的管理模式:大厂实行成本考核,小厂实行利润考核等办法。
到2011年末,公司生产的铁精粉7.8万吨;白云石12万吨;耐磨铸球2000余吨。机械加工厂、老保服装、印刷厂、尾矿回收等一些辅助厂,也都相距地发展壮大起来。劳务公司输出派遣劳务人员1000余人次。
华林公司第一轮创业仅用了短短的八年时间,八年的时光,八年的奋斗。他们以创新的理念、过人的智慧、超前的思维,告别了企业困顿的过去,迎来了公司蓬勃发展的新生,还有明天的追求和愿景。
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主办厂和上级领导多年来对华林公司支持的结果,是华林公司历任领导集体和全体职工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结果。
追求卓越,他是创造奇迹的开拓者 开拓是卓越之源,追求是创造之根。
有人说:满则亏,骄则败。扩大经营范围,打造全新形象。是华林公司的企业价值观。他们不骄不躁,脚踏实地前行。
截止2008年12月31日,华林公司实现净资产总额为37698278.96元。至此,华林公司已进入一个良性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历史新阶段。 从2000年——2008年间,他们在困境中寻找方向,挫折中总结经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蚂蚁筑巢的毅力,完成了公司走出困境后第一桶金的积累。他们没有沾沾自喜,他们没有坐享成功的果实。他们把华林公司多年来内外陈欠的老账一笔一笔还清,轻装上阵了。催久发说,凡是有利于华林员工根本利益的,我们都要去努力争取;凡是有利于华林公司健康发展的,我们都要去大胆实践。
2007年,华林公司着手公司改制事宜。他们按照吉林省、白山市、通钢集团和板石矿业公司关于厂办大集体改革、改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及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着力解决企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不纠缠历史旧账,坚持分类指导,用改革的办法,成立了改革、改制领导小组。开展了资产清查、债权债务清查和职工状况清查,制定了《华林经贸公司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资产处置方案》,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完成了改制工作中职工身份的确认,社保对企业职工信息的核实等工作。他们把本应由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三方共同分担的改革成本,他们都自行承担了。
2009年6月,华林公司在没有让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分担一分钱的前提下,完全靠自有资金完成了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全面成功改制。至此,这个历经磨难的厂办大集体企业成为一个崭新的全员参股的股份制民营企业。
改革添活力,前行有动力。
改制后,2009至2011年,公司连续3年产值突破1亿多,利税连3年突破2000万元。班子成员和公司参股人员一样每年按入股比例分得红利。公司每年为持股人分配红利都在净利润的10%到20%左右,70%到80%的利润留作企业发展资金。目前,华林公司一分钱的银行贷款都没有。员工们幸福地对记者说:“改制第二年我们的红利就翻了一倍还多,我们很满足,感谢有崔总这样的好领导„„”
有开拓才会有卓越,有勇气才会有奇迹。他们以荆棘踏路的精神不断前行,创造出华林今天的奇迹和辉煌、还有干群同舟共济的团结与和谐。
新锐华林,他是白山深处崛起的明星 磨砺亮刀锋,“而立”赢赞誉。
古人说:“三十而立”,是对人而言,对企业而言也是如此,华林经历了三十年内在的、外在的磨砺,已经在社会的坐标上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已从安置矿山待业知识青年、为矿山生产生活服务,逐步走上了以市场为主体,不断创新发展的企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崔久发说,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但要做企业家、还要做思想家和回报社会的慈善家。只有如此,才能引领企业前行。因此,他善于学习思考,他善于关心职工,他善于慈善助人。
崔久发的身上有着许多常人不具备的魅力:他谈话极有条理,思路敏捷,干脆利落,给人一种学者式的优雅和严谨。他的身体不太好,但是走起路来脚步匆匆、腰杆笔直,已届六旬的年龄却走出军人铿锵的脚步。他是一个一涉及到他的本职工作就会变得精力充沛、兴奋异常的人。他的精神面貌和他的年龄有些不相当。事实上,只要每天早饭后他便进入了工作状态,就像一个军人进入到临战状态一样。崔久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整个身心都交给了他一生挚爱的企业,企业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和思维空间。
崔久发的实践,告诉我们:管理者把职工放在心上,职工才会把企业装在心里。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这是崔久发一贯的思想和作风。良好的职工队伍素质成为华林公司成功的保证,也为华林公司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职工们说:崔总他精打细算、严以律己是出了名的。他到省城学习、听课。来回都乘坐大客车。他说,我去学习、听课要是带小车去,来回加上过桥费,一趟就得千八百块钱,能省一点就省一点,企业挣点钱也是不容易的。凡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总是把钱抠得很紧,按老百姓的话说,那不叫“抠门儿”叫“会过”。
班子成员们说,华林公司之所以成功改制,所以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就是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团结和谐;就在于“老板”从不搞“一言堂”和个人说了算;大事讲民主,小事讲原则;这是他一贯遵循和倡导的工作作风和准则。
崔久发说,一位合格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位善于发挥班子成员作用,善于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钢琴家”。
智者在于心,愚者在于力。
无疑,崔久发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智者”,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钢琴家”。 他关心职工生活。他说,严格管理和体贴关怀,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金钱不是万能的,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请看这样几组镜头: 镜头一:在他的关心和倡导下,企业建起了娱乐活动室等。每逢三八节、五四青年节、五一节、建国60周年、建党90 周年等节庆日,他们都要举办体育比赛和各种文艺汇演,尤其是参加板石矿业公司的运动会及文艺演出,全公司职工更是踊跃参加,气氛热烈,场面活跃。既活跃了职工精神生活,又陶冶了高尚情操;既提升了职工素质,又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镜头二:在企业资金一度紧张的情况下,他力主补缴了养老保险金100万元;补发了职工陈年欠资400多万元,独生子女费26.1万元;职工工资比10年前提高了近一倍。崔久发说,什么都可以省,职工身上不能省。
镜头三:职工王玉刚离婚后得了抑郁症,多次自残。崔久发安排他住院治疗。为了便于交流,又把他调到机关作勤杂工作。崔久发对他说:“我们每天早晨要见一次面,你要向我汇报一天的工作。”俩人成了朋友,王玉刚也安心岗位,工作勤勤恳恳。了解内情的人都说:“要不是崔总,王玉刚早就没命了。”
镜头四:在抗洪救灾、玉树赈灾、“双日捐”、扶困助学活动中,他积极组织和带领职工捐款捐物„„
如今的华林公司,无论外部大环境如何,企业内部始终保持着一种良好的风气。干部队伍清正廉洁,职工主人翁精神昂扬奋发。华林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健全,董事会、职代会在参与企业管理和参政议政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荣誉属于那些不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属于那些关心职工,视职工为主人的企业家。 崔久发就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的企业家。2012 年5月,崔久发被光荣地授予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在他先后荣获:白山市增效标兵、通钢集团公司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省冶金劳服系统行业标兵、吉林省优秀企业家、经济技术创新标兵、通化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抹重彩。华林公司也连续多年被省、市、区各级政府授予先进集体、优秀企业、明星企业、诚信守法中小企业、省优秀诚信单位、企业纳税大户、工业经济贡献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还通过了北京企标、国标评估中心的审核评估,获得了AAA级信用企业认证。
崔久发是吉林省通化县人,他把自己的全部热忱、全部心血、全部精力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家乡的这片热土。
他无怨无悔,他还在奋斗„„
令崔久发感到欣慰和骄傲的是,华林公司这个昔日濒临破产的企业,如今似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在白山深处。
这是崔久发人生的足迹。 这是华林人奋斗的诗史。
荣誉说明过去,历史不能尘封。你看,崔久发和华林人向着新的目标,又开始了新的攀登„„
华林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第二篇: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经验
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三个界定须先行
文 / 董晓宇
作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伴生物,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是继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突破的“深水区”。经过对2005年以来在东北地区试点改革的经验总结,2011年4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18号),将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由东三省试点推广到了全国。当前,各级地方政府、中央企业正在积极制定实施方案,落实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求。由于厂办大集体企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复杂、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法律体系的规范,所积聚的矛盾和问题非常突出。在现有的关于集体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仍然存在着很多的认识误区和法律盲区,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制度设计时更加注重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为稳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首先必须在“三个界定”上突破,即合理界定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范围、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身份、厂办大集体企业产权三个方面的问题。回答和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就抓住了厂办大集体改革最关键的工作界面、人员安置、资产处置三个要点。界定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范围是前提和基础,是确定改革对象的工作步骤,在数量较多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厂办大集体企业范围的精确核定,可以大大减少改革的工作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厂办大集体的职工身份和产权归属,通过合资、合作、出售重组改制及清算关闭、破产等方式妥善处置厂办大企业的出路,真正将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一、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范围界定
究竟什么样的企业算作厂办大集体企业?当前实际工作中有人将所有登记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均当做厂办大集体,这无疑是对厂办大集体的泛化和扩大化。根据现有文件,对“厂办大集体企业”定义最完整、全面的是2005年11月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国函[2005]88号),所谓“厂办大集体企业”是指“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一些国有企业批准并资助兴办了一批劳动服务公司或其他形式工商登记注册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根据这个定义界定,符合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一是兴办于1970~1990年之间,从成立时间上做出了限定;二是兴办主体为国有企业,而非其他性质的经济组织;三是这些企业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为安置返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的安置型企业;四是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的类型为集体所有制。
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来界定厂办大集体企业,目前符合条件的企业要远比实际的统计数据少。以部分中央企业来说,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直到本世纪初,是多种经营企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期间成立的多种经营企业绝大多数都注册登记为集体所有制企业。虽然同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但已与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定义大相径庭。从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四个特征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仅仅是登记注册的类型符合集体所有制的要求,从成立的时间、承担的使命等方面已经完全不同。而且这期间成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主办单位也不仅仅是国有企业,还有很大一部分为集体企业自己主办的集体企业,也有挂靠事业单位成立的集体企业,甚至还有一些来路不明的集体企业。厂办大集体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发展历程中在特殊背景下的历史产物,应该是有一定的边界和范围。当前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应该从现有登记为集体所有制的企业中“去伪存真”,经过合理的筛选界定,改革的范围将大大缩小。对未纳入厂办大集体范围内的其他各类型集体所有制企业,可确定不同的改革办法,以减少改革的阻力和成本。
二、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身份的界定
在界定清楚厂办大集体的范围后,对那些在厂办大集体企业工作的职工身份要最出合理界定。根据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定义,返城知识青年、国有企业职工子女是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的主体,这部分人员在就业时,履行了通过主管单位、劳动管理部门审批的程序,档案中有据可查,身份的界定争议不大。但在厂办大集体企业发展过程中,除了上述人员以外,还有陆续由企业自主招聘的未经劳动管理部门审批的其他职工,既包括在劳动法实行之前招聘的职工,也包括劳动法实施后招聘的职工。这部分职工是否应该属于厂办大集体职工,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经过正规的劳动管理部门审批的才可以算作厂办大集体职工,未履行审批程序的就不能算作厂办大集体职工;另一种说法认为应该算作厂办大集体职工,因为从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来判断,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就应该是所在企业的职工。在这种分歧之下,对于这部分职工的身份如何对待,关系到职工安置的公平性和社会稳定问题。
如果我们不做第一步关于厂办大集体的范围界定,将所有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都作为厂办大集体企业对待,那么职工的构成成分将更为复杂。因此,对厂办大集体的职工身份做出合理界定之前,首要的是对哪些企业属于厂办大集体做出界定。
三、厂办大集体企业的产权界定
由于集体企业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初始投入的资金和后续的积累存在着严重的产权不清,既有主办单位投入的属于国有资产的成分,也有集体成员共同创造的价值,还有社会上其他的经济成分。1996年8月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曾印发了《〈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试点方案〉的通知》(财清字[1996]10号),要求对通知下发以前成立的集体企业进行产权界定。当时各级政府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在此时间节点前成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大多进行了产权界定,取得了相应的产权界定书面文件,但也有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因为种种原因未参与产权界定。在进行这次集中的产权界定之后,各级政府成立的相应工作机构也随之解散,对集体企业产权界定的职能部门没有进一步明确。这之后仍然成立了大量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目前均未做产权界定。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产权界定是很关键的步骤,只有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基础上,才能由出资人共同商定企业的重组改制方式。
以上对“三个界定”的分析,是当前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中不得不重点关注、考虑的问题。在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前,应该对所管辖范围内的相关企业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对“三个界定”有清楚、准确的答案,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董晓宇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国家电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钢城集团在京交流厂办大集体改制经验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 殷昊)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北京主持召开部分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座谈会,攀枝花钢城集团作为典型单位参加座谈会并全面介绍了厂办大集体改制经验。
会议对钢城集团在改制中取得的经验和改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中央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钢城集团改制的成功经验,做好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的改革工作。
据悉,钢城集团公司自2007年底启动改制工作以来,仅用1年时间就完成了改制工作,并在改制后1年成功实现了“百亿企业”目标,2010年生产经营总收入突破137亿元。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改制能够取得成功并催生出发展活力,得益于多个方面的因素:改制企业本身充分认识改制的必要性、紧迫性,主动承担主体责任,是推进改制的坚实基础;攀枝花市政府在不干预改制企业生产经营和改制细节的基础上,积极承担推进改制的主导者、各种关系的协调者、改制过程的监督者、改制方案的审批者和发展环境的营造者的责任,是改制成功的重要保证;攀钢努力与改制企业构建新型战略合作关系,是改制成功的重要保障;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全力维护生产经营和改制大局稳定,是推进改制的基本前提;充分兼顾各方利益、政策界限和制度安排,体现公平公正和社会责任,是确保改制成功的关键;全程公开透明,依法合规推进,是推进改制的基本原则;以体制变革为平台,全面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是改制的根本。
第三篇:厂办大集体改制再上路
厂办大集体改制再上路
2011年4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18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是继国务院2005年发布的8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之后,关于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又一重要文件,将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由东三省试点推广到全国。
2005年国务院发的88号文件主要的精神:将厂办大集体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同时给职工经济补偿。文件规定:“对能够重组改制的厂办大集体,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取多种方式,重组改制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对不具备重组改制条件或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厂办大集体,则实施关闭或依法破产。”88号文件实施后,厂办大集体改革在东北地区进行了三年试点,既取得了经验,又总结了教训。同时由于东三省之外,全国还有很多厂办大集体改革迫在眉睫,因此在试点的基础上国务院再次发文,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
厂办大集体的改革,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改革的深入和继续。在2005年国务院发布88号文件厂办大集体改革之前,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八部委曾下发859号文件《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施办法》,随着该文件的推出,全国范围内主辅分离改革和辅业企业的改制工作全面推进。
主辅分离改革和辅业企业的改制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在一个企业内,既有主业,又有辅业,还有企业办社会的各种职能)的现象。这种现象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基本的工业基础,无法满足大项目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供应;另一方面,我国“一五计划”最初建设的那批国有大企业,基本上都是当年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受苏联援建项目模式的影响,国有大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
在“大而全”的体制下,主业的各类需求优先照顾辅业公司,无法通过市场选择方式来满足,辅业则躺在主业身上吃“大锅饭”,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与市场上同业竞争性企业比较,辅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质次价高。市场经济的模式是企业发挥自身的优势,做自己擅长的业务,生产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事情都自己干,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国际上的内配率是25%,而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内配率则达到了70%。如果不推进改革,主业的产品就难以有竞争优势,辅业企业则难以市场化。因此,国家下决心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辅分离,使主业更加突出,辅业不再依赖主业,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参与市场竞争。
厂办大集体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一些地处偏远的国有企业和“三线”企业,其职工的家属需要安排工作,但他们由于文化水平和全民职工指标限制进不了国有企业,只能通过厂办大集体提供工作岗位来进行安置;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回城的知识青年需要就业,当时规定谁家的孩子谁家抱,国有企业进不了,只能通过厂办大集体安置;国有企业的生产也需要一些相关产品和劳务服务与之配套,在这种情况下,厂办大集体应运而生了。
厂办大集体确实为主业企业做出过贡献,但由于其体制上先天存在问题,使得厂办大集体的活力和机制比国有企业更加糟糕。厂办大集体体制上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集体企业理论上有产权主体,即全体职工是集体企业的产权主体,但实际上这个产权主体是虚拟的,产权并没有落到职工头上,职工没有一份明晰的产权,因此企业的盈利和职工们的利益无关。
第二,厂办大集体属于“爹不疼娘不爱”,政府会有政策扶持国有企业,支持民营企业,补贴外资企业,但是对于集体企业既没有政策扶持也没有实惠补贴。主办厂也是你不找,我不理。
第三,集体企业技术比较落后,资金比较缺乏,职工素质比较差,管理比较混乱。集体企业的监管处于真空地带。
第四,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多厂办集体企业有主办厂的支持就能够盈利,离开了主办厂的支持业绩就下滑,甚至可能破产倒闭。
厂办大集体根据现状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厂办大集体的主办厂发展较好,受到主办厂资金技术支持的厂办大集体就比较好生存和发展,而得不到主办厂支持的就捉襟见肘,举步维艰。
第二类厂办大集体的主办厂本身就不行,厂办集体企业就更难以生存。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某石化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在2000年前后,由于主办厂生产困难,厂办大集体企业也陷入了困难之中,但到了2005年前后,随着石化行业的发展,主办厂也逐步发展,扭亏为盈,当初没有破产、留存下来的厂办集体企业也就跟着发展起来。之所以出现这种与主办厂“荣辱与共”的情况,是由于厂办大集体的市场源自于主办厂,依赖主办厂,换句话说厂办大集体的饭碗就是主办厂给的,而不是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得到的。生产同样配套产品的其他企业,甚至国有企业虽然物美价廉也拿不到订单。这种运营模式不仅增加了主办厂的生产成本,更增加了主办厂产品质量的风险,从而影响了主办厂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由于背靠大树好乘凉,厂办大集体往往过分依赖于主办厂,难以主动参加市场竞争,不能算是真正的市场主体。
到目前为止,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数量并没有进行过准确的统计,据笔者估计,全国厂办大集体至少上十万家,有几百万职工,这些企业和职工,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被社会遗忘,企业改革的阳光难以照到他们。当然改革也需要循序渐进,按步骤来进行。厂办大集体企业已经逐渐得到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
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就像辅业改制一样,实现两个置换:通过改制,实现厂办大集体企业的民营化,走向市场,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通过给予职工经济补偿金,使职工走向市场化。改制的原则、程序、要求基本上和辅业改制一致。集体企业改革的方向、程序、原则、步骤与国有企业改制是类似的,应该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发的关于国有企业改制的96号和60号文件的要求执行。可以说这次国务院发的18号文是继十年前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辅业改制之后的又一轮大规模的企业改制。
国务院88号文实施之后,东北三省的厂办大集体改革和文件落实情况不够理想。由于88号文件规定改革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在支付改革成本上,对职工的经济补偿金部分,中央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支持,但企业欠职工的债务和拖欠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需要企业支付,不足的则由地方政府予以支持。对于这样一项历史遗留问题,地方政府既要付出资金予以支持,又要面对各方面的改革阻力,落实起来难度很大。而改革的要求又没有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改革推进有成效,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又体现不出政绩,如果处理的不好还要承担较大的稳定风险,因此地方政府在推行这项工作时,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一些当前依赖于主办厂而经营业绩还可以的厂办大集体希望长此以往,希望通过主办厂的扶持继续维持下去,害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不愿意接受改革,增加了改革实施的难度。
这次发布的18号文件与之前试点工作的88号文件有以下五点不同:
第一,在改革范围上,将在东三省的试点推行到全国,覆盖面广,涉及所有厂办大集体。
第二,责任主体发生变化,明确了中央企业的厂办大集体改革的责任主体由地方政府变为中央企业,减轻了地方政府资金上的负担,责任主体更加明确。
第三,文件增加了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政策,文件的第十六条明确提出,“对厂办大集体改革进度快、实施效果好的城市,中央财政将按照„奖补结合‟的原则,提高对地方国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的补助比例。在2011年年底前完成改革的,中央财政补助80%;2012年年底前完成改革的,中央财政补助70%;2013年年底前完成改革的,中央财政补助60%;2014年及以后完成改革的不予奖励”。通过激励措施,提高地方政府推行改革的积极性。
第四,过去中央下放到地方的煤炭、有色、军工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补偿金,100%由中央财政提供。
第五,完善了社保的衔接工作,地方的厂办大集体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拖欠职工的社保资金。18号文用四条明文规定加强了对拖欠社保资金的管理,规定“个人欠缴部分由个人补齐;企业欠缴部分,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制定补缴计划,分期补缴,但企业缴费划入职工个人账户部分和职工个人缴费部分应一次性补齐”。
18号文的新精神表明了中央政府推进国有厂办集体企业改革的决心和态度,也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激励和优惠,但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对厂办大集体改革的认识、态度和决心。
厂办大集体改革的难点在哪里?改革成本的支付上有较大困难,这不仅是厂办大集体拖欠职工个人的债务(包括工资和医药费),更主要的是拖欠职工的社保资金,这两部分的资金怎么解决,是当前推进改革的最大难点。根据厂办大集体及其主办厂的经营情况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如果厂办大集体经营情况还不错,可以用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去支付上述资金,自身的资产价值包括土地价值,以补偿现金的不足。另外集体企业除了已经用于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的股权之外,剩余股权可以拍卖和转让,变现的资金用于支付所欠职工的债务和社保资金。如果这些都还不够,就可以将主办厂支援的固定资产无偿划拨给厂办大集体,厂办大集体欠国有企业的债务可以冲销,国有企业欠他们的债务必须按期偿付,这些也是文件对主办厂支持厂办大集体改制的规定。
2.如果厂办大集体的主办厂也无能为力,就由地方国资委来统筹解决,例如从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来支付改制成本。如果厂办大集体企业面临破产,那么首先应该由主办厂通过自己的积累来支付改制成本。若主办厂的财务情况也很糟糕,由地方国资委统筹解决。如果地方国资委也没有能力承担改制成本,则要通过地方政府来补贴,从土地拍卖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解决,另一个办法是通过拍卖转让国有企业的股权,以变现来解决资金问题。
基本道理:厂办大集体改制是民生问题。有了这个认识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都能找到。
主办厂和地方政府可能会觉得厂办的集体企业改革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蛋糕怎么切”的问题,在同样的地方政府和厂办厂的财力内,是优先用来解决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的民生呢,还是更多地去用于发展,其实这个问题对于各级领导来说是很现实的。解决民生问题是重中之重,按理说其他的事情都应该为之让路。如果下一级有困难,上一级来统筹解决,而且18号文件规定中央财政的补贴可以统筹使用,所以这次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也是对地方政府是否关注民生,是否以民为本的具体测试。政策应该尽快落实,以保证国务院的文件用3~5年的时间,能够基本上落到实处,实现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可纳入对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的考核,以促进改革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现在推进的厂办大集体改革仅仅是集体企业改革的开始,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厂办大集体的改革,总结经验,为今后开展其他集体企业的改革打下基础,做好准备。这些集体企业的职工是我们城镇弱势群体之一,也是企业职工当中最困难的群体之一,改革的阳光和国家的政策应该惠及到他们身上。(作者:周放生 罗庚)
第四篇:相关部门详解厂办大集体改革 改制需企业提出申请
相关部门详解厂办大集体改革 改制需企业提出申请
东北网11月30日电 “厂办大集体企业该如何实施改制”、“我是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该怎样续接养老保险”……29日,不断有市民致电本报询问有关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的相关情况。对此,哈市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实施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需由企业提出申请,符合要求方可施行。而对于改制后解除在职职工劳动关系所需经济补偿金,应以企业自身解决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改制谁来主持
按照《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范围界定办法》的规定和程序,由企业到哈市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范围界定。企业改制或清算方案由主办企业会同厂办大集体制订,原则上由主办企业负责组织实施。主办企业已经破产或已改为非国有企业的,由各区县(市)政府、资产经营公司或主办企业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主办企业与厂办大集体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按现行隶属关系由主办企业负责组织实施。
企业如何改制
哈市国资委相关人士表示,首先由厂办大集体向主办企业提出改制申请,经主办企业初审后,向主办企业主管部门或资产经营公司提出厂办大集体改制申请,并承诺在保证落实厂办大集体改革企业自筹资金和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前提下,按有关政策推进改革工作。此外,在厂办大集体的改制中,须将企业改制或清算方案、职工安置方案、企业内部债务处理方案和处理协议以及涉及企业资产处置等事项提交厂办大集体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形成决议。
经济补偿金来源
哈市规定,厂办大集体改制、清算解散或依法破产的,解除在职职工劳动关系所需经济补偿金,应以企业自身解决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厂办大集体企业用净资产支付在职集体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净资产如有剩余,经与主办企业协商,剩余部分可转为主办企业持有改制企业的股权,也可在主办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向改制企业员工或外部投资者出售,收益归主办企业所有;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支付在职集体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差额部分由主办企业和中央、省、市及区、县(市)财政按企业隶属关系分别承担。
哈市属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30%,市财政补助最高不超过30%,其余部分原则上与主办企业协商确定。中央下放到哈市的煤炭、有色金属和军工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企业,中央财政将根据企业效益等具体情况确定补助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1998年以后下放到区、县(市)的市属企业兴办厂办大集体的职工经济补偿金,地方财政补偿部分由市财政承担。区、县(市)所属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30%,区、县(市)财政补助比例按市财政补助比例执行;中直和省属在哈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职工经济补偿金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篇:浅论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
浅论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国有大集体企业的各项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国有大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需要完善,以适应加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的意义进行阐释,针对我国国有大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的措施。
关键词: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问题;建议
我国国有大集体企业改革了很多年,作为国民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较多厂办大集体企业,这些产办大集体依附于主办国有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规模小、产权不清、管理不善、冗员多,严重制约了国有大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因此,对国有大集体企业进行改革,应该认识到当前国有大集体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1、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是实现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需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市场作为资源分配的主要力量,改变过去由国家决定、控制资源如何分配的情况,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2、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有利于国有资本的退出。实现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的退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政府的职能应该控制和管理国家自然垄断行业、国家安全产业、服务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行业。国有资本应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中退出,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二、我国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企业改制的不规范,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比如说,在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时,原有的一切产权如商标权、发明权、实物设备、投资及增值等都属于国有资产。但在实际改革时,商标权、发明权却被排除在国有资产外。诸多不良状况造成了国有资产直接或间接流失。
2、国有企业和厂办大集体企业难以分离,厂大集体企业依附于国有企业,但是,厂办集体企业规模小,大量企业停产,职工失业,厂办大集体企业问题较多,严重影响了国有大集体企业的发展。
3、国有大集体企业治理结构的不规范,使企业经济运行效益低下。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的关键是建立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也就是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者相应权力的特殊规定。我国国有大集体企业不是按所有权原则构建企业权力组织的,而是靠政府任命等形式,导致我国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委托关系含混不清,在经营管理上无法形成合力,导致企业经济运行效益低下。
三、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的有关措施
(一)加大国企改制的政府监管和政策扶持
1、国有企业改制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政府部门创造积极有利的环境,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配合国有企业的顺利改革。
2、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相关政府要加强监管,把握国企改制的方针和力度,减少改革过程的中间环节,明确国企改革的方向,提高国企改制的效率。
3、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按照法律办事,明确落实相关责任,做到工作清晰透明。严格杜绝国企负责人员利用法律漏洞虚报、隐匿、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积极有效的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的健康规范运行。
(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001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有企业的弊端慢慢展现出来,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分配不公、管理落后等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应加快建立政企分明、权责明确、财务公开、监管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企业的规范化上市进程,实施合理的股份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对长期监管不力、资不抵债的企业进行兼并和破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化进程中赢得一席之地。
(三)通过创新,使厂办大集体企业和主办国有企业分离
1、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使主办国有企业和厂办大集体企
业彻底分离,成为自负盈亏、面向市场、产权清晰、独立核算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减轻主办国有企业负担,进一步深化国有大集体企业改革。可通过参考东北地区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的问题,对国有大集体企业进行改革,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企业问题。
2、可以对资不抵债、亏损严重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可以依法破产;对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债权债务,可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对厂办大集体的员工,进行妥善安排。同时,可采取自愿试点的方式进行,被批准试点的地方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指导,成立由部门领导的试点小组,明确分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稳定、积极、稳妥的推进试点工作。
3、要坚持从厂办大集体实际出发,解决当前存在的重点问题和主要矛盾;要用改革的方法,借鉴东北地区国有大集体企业改革政策,通过重组改制等方式解决员工安置等问题;要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由政府、企业共同分担改革的成本。
结语:
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是国有大集体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针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状况,通过对国有大集体企业改制重要性和原因的分析,在参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大集体企业的改制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促进我国国有大集体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傅光明.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的美英模式[N].经济日报,2011(11)
[2]章小兵.国企改制成效不明显的原因与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8(9):118—119.
[3]秦宏果.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习论坛,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