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央、省属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解答
中央、省属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解答
1、哪些中央、省属企业厂办大集体可以参加此次厂办大集体改革? 答:在地方的中央、省属国有企业的厂办大集体应符合下列条件:(一)组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劳动服务公司或其他形式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隶属于国有企业直接管理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二)有主办企业且主办企业是国有企业,并依附于主办国有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原主办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服务;
(三)国有企业批准并资助兴办,以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为主要目的的集体企业。
2、参加厂办大集体改革时应做好哪些基础工作?
答:
1、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由主办企业委托中介机构并组织厂办大集体对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查。清查结果由主办企业或其主管国资监管机构进行确认及批复。厂办大集体法人、中介机构、清查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手续,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主办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报告》由主办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核准或批复。
2、核实劳动关系。按照劳动部门有关规定和相关政策,认真摸清各类人员情况,制定职工安置方案。
3、厂办大集体改制时,如何处理各项债务?
答:厂办大集体所欠债务,必须妥善处理。其中,职工与企业债务,应在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之前,通过协商,由企业负责处理。债务处理方案和职工、企业协商的“债务处理协议”须提交企业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审议通过并形成决议。
4、主办企业在厂办的集体改革中应负哪些责任?
答:主办企业是厂办大集体改革的主体和直接责任人,负责会同厂办集体企业制定改制或清算方案和实施,同时负责做好企业改革中的稳定工作。
5、主办企业主管部门在厂办集体改革中应负哪些责任?
答:厂办大集体主办企业主管部门或上一级集团总公司是推进厂办集体改革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所属企业厂办集体改革总体规划,确定改制取向和改制模式,审批企业改制或清算方案,指导推进所属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
6、如何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 答:工作程序如下:
1、参加厂办大集体改革范围界定。企业填报《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范围界定审批表》,报市国资委进行审核。
2、主办企业会同厂办集体企业制定改制或清算方案。
3、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100人以下,召开职工大会,100-300人,可以选择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300人以上,召开职工大会),审议企业改制方案,讨论通过职工安置方案、债务处理方案和债务处理协议,主办企业主管部门工会负责监督指导。
4、改制方案报主办企业主管部门批准,报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5、职工安置方案报哈尔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审核通过后开始实施。
6、按照《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职工身份认定办法》规定,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进行职工身份认定。
7、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厂办大集体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职工经济补偿金标准及额度。
8、按照中央及省政府有关规定申请中央、省财政补助资金。
9、厂办大集体企业按照中央及省市有关规定进行资产处置。
10、改制后企业到市国资委办理确认手续,以便办理土地出让金抵补改制成本、房屋土地权属变更及享受主辅分离改制有关政策。
7、企业参加此次厂办大集体改革如何进行界定?
答:凡申请参加厂办大集体改革的企业,在填报《哈尔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范围界定审批表》一式七份并经主办企业认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市国资委审核,同时提供下列申请材料:
1、厂办大集体以文件的形式向主办企业提出自愿参加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申请。申请中要注明企业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以及在册职工、在岗职工、下岗职工、混岗职工、内退职工和退休职工情况,拟改制形式、预计改制完成时间、改制自筹资金具体由谁承担以及确保企业改制职工稳定等方面的情况。
2、主办企业以文件形式对厂办大集体企业提出的改制申请的批复。应明确:①厂办大集体企业基本概况;②是主办企业兴办的下属企业;③是否同意厂办大集体企业参加改革;④改制自筹资金具体由谁承担及方式;⑤在确保改制职工稳定的前提下推进企业改革。
3、主办企业以正式文件向主管部门提出的申请及对改制成本筹措和确保稳定的承诺函。明确:①企业改制思路;②承诺改制自筹资金具体由谁承担及方式;③在确保改制职工稳定的前提下推进企业改革。
4、主管部门以正式文件向市厂办大集体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及对改制成本筹措和确保稳定的承诺函。明确:①与主办企业的隶属关系;②是否符合改制的条件及企业拟改制的取向;③确认承诺又自筹资金保证的投资主体;④在确保改制职工稳定的前提下推进企业改革,并有保证改制企业职工稳定的实施预案。
5、厂办大集体企业最初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资料。①企业最初向所在地工商部门申请登记报告及变更情况表;②企业注册资金验资证明;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在工商登记注册的证明材料(全部要复印件需加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红色公章)。
6、主办企业、集体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7、集体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
8、中省直企业厂办大集体职工经济补偿金发放标准?
答:按国家有关规定,根据职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为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其中职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计发;职工月平均工资超过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不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3倍标准计发。对企业生产经营不正常,本企业月平均工资无法确定的,其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9、中省直企业厂办大集体职工如何计算计发经济补偿金的工作年限?
答:以审批部门批准企业改制或清算方案之日为截止日期,工作年限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由于职工个人要求停薪留职、协议保留劳动关系、休长假、长期学习、因私出国等个人原因离开工作岗位时间,不计算工作年限,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扣除。
10、中省直企业厂办大集体职工经济补偿金来源是什么?
答:厂办大集体企业在按规定对有关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后,净资产仍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差额部分由主办企业和中央财政、省财政按企业隶属关系给予专项补助。其中,对改革试点前一年度生产经营情况正常且有盈利的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30%;对改革试点前一年度已停产或经营亏损的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50%,主办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对省属企业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差额部分由中央财政补助30%;省财政补助30%。
11、厂办大集体企业中混岗的职工,如何参加改制?
答:对在厂办大集体工作或服务的主办企业职工,已与厂办大集体签订劳动合同的,可执行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安置政策;未与厂办大集体签订劳动合同的,由主办企业负责妥善安置。对在主办企业工作10年以上,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主办企业要与其协商,或签订劳动合同,其在集体企业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工龄;或按照厂办大集体在职集体职工的安置政策予以安置。
12、养老保险关系如何处理?
答:
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可按有关规定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2、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前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包括企业应为职工缴纳的和应代扣职工应缴纳的),在解除劳动关系时要全额补缴。一次性补缴有困难的,可先将企业缴费划入职工个人账户部分和职工个人缴费部分一次性补齐,剩余的欠费可由主办企业或主办企业主管部门担保后,与社保经办机构签订补缴协议,分期补缴。破产、关闭的厂办大集体企业,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确实无法用资产变现收入清偿养老保险欠费的,除企业缴费中应划入职工个人账户部分外的欠费,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核,省财政厅复核,报省政府批准后可以核销。3、2003年12月31日前已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过的、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且已经没有生产经营能力、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城镇集体企业中,经劳动部门办理正式招工手续,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已按所在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领取生活费的具有城镇户口人员,可按照黑劳社发[2008]25号文件精神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其中,“统帐结合”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从“统帐结合”时起,按当地城镇个体劳动者参保交费办法,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至法定退休年龄止,“统帐结合”前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可延续交费至满15年止。
“统帐结合”前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直接纳入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
按规定可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统帐结合”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视同交费年限满15年以上人员,确实无能力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经本人申请,相关部门提供证明,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2008年全省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370元)为其核定基本养老金。
13、改革前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且改革后在存续企业或其他企业就业的职工医疗保险关系如何处理?
答:按照《哈尔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2006]第146号)和《哈尔滨市困难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试行)》(哈政办发[2004]9号)相关文件执行。
14、改革前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且改革后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或灵活就业的医疗保险关系如何处理?
答:应按照《哈尔滨市困难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试行)》(哈政办发[2004]9号)文件规定,在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3个月内按原参保模式办理医疗保险接续手续;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实际缴费年限不足10年的,应一次性缴足所差合计年限的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应的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逾期未办理的,按自动退保处理,重新参保时,原缴费年限不累计计算,最低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
15、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厂办大集体改革企业如何办理医疗保险?
答:在市级统筹范围内的,可在市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确定的时间内,为其在职职工办理医疗保险参保手续。
16、退休职工如何处理医疗保险关系?
答: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且改革后无续存企业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应按照《哈尔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2006]第146号)第十七条规定,为其退休人员缴纳应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17、破产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如何参加医疗保险?
答:未参加医疗保险且符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解决在哈中省直破产困难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相关问题意见的通知》(黑政办发[2008]9号)规定的厂办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企业应按规定为其办理医疗保险参保手续,个人一次性缴足应缴的医疗保险费,享受退休人员住院统筹待遇。
18、哪些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可以参加住院医疗保险?
答:哈尔滨市区统筹范围内(暂不含铁路系统及呼兰区和阿城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前中省直国有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中省直国有、集体困难企业中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退休人员;符合哈尔滨市社会保障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已经没有生产经营能力且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费工作的实施办发>的通知》(哈社保办发[2005]46号)规定的中省直集体企业中享受生活费的退休人员;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后中断缴费3个月以上的中省直国有、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
19、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住院医疗保险如何缴费? 答:
1、医疗保险改革启动前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 2001年4月1日前国有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医疗保险以2006年度哈尔滨市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4%(751元)的比例一次性缴纳10年的医疗保险费,所需资金按企业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对应全额补贴。
2、困难企业退休人员
以2006年度哈尔滨市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4 %(751元)的比例一次性缴纳15年的医疗保险费,所需资金按照原企业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对应补贴60%,个人一次性缴纳40%(4506元)。
3、中断缴费停保的困难企业退休人员
中断缴费停保企业退休人员,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规定执行。中断缴费期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予支付。
4、提前退休人员
符合参保范围内的,按照国家规定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现仍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须以2006年 度哈尔滨市市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4%(751元)的比例由个人一次性补足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医疗保险费后,再按照相应条款缴纳住院医疗统筹费。
20、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住院医疗保险享受怎样的医疗待遇?
答:参加住院医疗统筹的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不建立个人账户,享受住院医疗统筹待遇给付标准的80%,缴费满1年后,可申请哈尔滨市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费补贴待遇资格,经认定合格后享受特殊慢性病门诊治疗医疗费补贴80%的待遇。参加住院医疗统筹的退休人员,须同时参加大额医疗救助。大额医疗救助费由个人按每人每月5元缴纳。交纳到不再享受医疗保险待遇时终止。
21、失业保险关系如何处理?
答:
1、已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2、已参加失业保险,但欠缴失业保险费的企业,原则上要补足欠费。一次性补交有困难的,由主办企业或主办企业主管部门担保后,与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补缴协议,分期补缴。破产、关闭厂办大集体企业,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确实无法用资产变现收入清偿失业保险欠费的,经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以核销。
3、未参加失业保险的厂办大集体企业,应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失业保险规定,进行失业保险登记。并从1995年1月1日起补缴失业保险费。补缴失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按照历年市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确定。一次性补交有困难的由主办企业或主办企业主管部门担保后,补缴个人缴费部分,单位缴费部分与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补缴协议,分期补缴。
22、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可以享受哪些再就业优惠政策? 答: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可按有关规定申办《再就业优惠证》,享受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再就业培训补贴、再就业扶持政策、税费减免等再就业扶持政策。
23、职工身份如何认定? 答:
1、认定的范围及对象
经市场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纳入此次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范围的企业中,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在册,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企业职工。
2、认定程序:
(1)企业公示符合条件的职工名单;
(2)企业提出认定申请,经主办企业或原主办企业的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
(3)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接到企业进行职工身份认定的申请后,根据职工档案中相关资料对职工身份进行认定;
(4)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厂办大集体改革企业职工身份认定后,在有关表格上签章,并将签章后的《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身份认定表》装入职工档案;
(5)企业将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的《厂办大集体终止(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明细表》、《厂办大集体解除(终止)劳动关系人员汇总表》,报审核的劳动保障部门及相应的财政部门备案。
24、进行职工身份认定时应向劳动保障部门提供那些材料?
答:
1、市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的企业界定证明;
2、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企业改制方案及职工安置方案;
3、经主办企业或原主办企业主管部门初审同意,纳入改革范围的职工名册;
4、厂内公示的名单情况的报告;
5、经职代会通过的债务处理办法和企业与职工债务处理协议;
6、补偿金企业自筹部分筹集到位的承诺函;
7、职工个人档案;
8、填写完整的相关表格(《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身份认定表》、《厂办大集体解除(终止)劳动关系人员明细表》、《厂办大集体解除(终止)劳动关系人员汇总表》)。
25、改制后到市国资委办理确认手续需提供哪些资料? 答:1、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方案; 2、主办企业主管部门对改制方案的批复; 3、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安置方案;
4、职工大会或职代会对企业改制方案及安置方案的决议; 5、劳动部门对职工安置方案的审核意见; 6、厂办大集体企业资产评估报告;
7、主办企业主管部门对《资产评估报告》确认或核准文件; 8、改制企业名称预核准
第二篇:厂办大集体改革问答
厂办大集体改革问答
一、什么是厂办大集体?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由国有企业批准并资助兴办,以劳动服务公司或其他形式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二、厂办大集体的产生及发展现状
它的产生是由于当时大批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需要安置就业。它脱胎于国有企业,定位于附属安置性质,主要领导干部大多由主办国企委派,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分配方式基本与国有企业相同。
发展现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冗员多、产权不清、机制不活、管理不善、市场竞争力弱,大量企业停产,职工长期下岗。
三、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提出
在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后,东北三省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厂办大集体又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持续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减轻国有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决定在东北地区先行选择部分城市和中央企业进行试点,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
四、厂办大集体改革依据的主要文件
1、《国务院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国函[2005]88号)
2、《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
3、《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
4、《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国发明电[1998]
4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1991年9月9日国务院令第88号)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
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关契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4]134号)
8、《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号)
9、《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国资评价[2003]72号)
10、《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3]184号)
11、《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第427号令)
五、厂办大集体改革的总体目标
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切实减轻主办国有企业负担,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条件。
六、厂办大集体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从厂办大集体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不纠缠历史旧账;坚持分类指导,用改革的办法,充分借鉴国有企业改革政策,通过重组改制等多种途径分类解决职工安置等问题;坚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由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分担改革成本。
七、厂办大集体的改革方式
对能够重组改制的厂办大集体,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取多种方式,重组改制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对不具备重组改制条件或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厂办大集体,可实施关闭或依法破产。
八、厂办大集体改革涉及的固定资产如何处理
厂办大集体企业长期使用主办企业的固定资产,可实行无偿划拨,用于厂办大集体企业安置职工所需的费用。
九、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如何处理
厂办大集体企业与主办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轧差处理。轧差后主办企业拖欠厂办大集体的债务,由主办企业予以偿还;轧差后厂办大集体拖欠主办企业的债务,在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安置职工时,由主办企业予以豁免,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冲减国有权益。
十、申请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审批程序
1、界定改革范围。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向市厂办大集体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企业改革申请,进行范围界定。
2、资产评估。在企业主管部门和主办企业组织进行资产清查的基础上,由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经同级国资监管部门核准后生效。
3、企业改制或清算方案制定、审批。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制或清算方案,由主办国有企业会同厂办大集体制定,报主办国有企业主管部门或上一级集团总公司审批。省属企业厂办大集体的改制或清算方案,由主办国有企业会同厂办大集体制定,报企业主管部门审批。地方厂办大集体的改制或清算方案,区、县(市)属的由主办国有企业会同厂办大集体制定,报区、县(市)政府审批;市属的由主办国有企业会同厂办大集体制定,报主管部门审批。
4、召开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厂办大集体的改制,须将企业改制或清算方案、职工安置方案、企业内部债务处理方案和处理协议以及涉及企业资产处置等事项提交厂办大集体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并形成决议。对于厂办大集体企业召开职代会或职工大会,由主办企业主管部门工会负责监督指导。
5、进行职工身份认定和改革方案备案审核。改革企业经主管部门将职工档案和改革方案上报市人社局,由人社局负责对职工安置方案进行审核、对职工身份进行认定、对经济补偿金总额进行审核确认。
6、规范处置企业资产。经批准改制的企业,涉及企业资产转让的要进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应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转让。涉及土地交易的按有
关规定执行。产权交易的全部要件副本或复印件由改制企业转交主管部门存档备查。
7、拨付财政补助资金。根据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确认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和额度,由市财政局审核财政补助资金。按照“专账管理、总额控制、分批下拨、据实结算”的办法,在企业自身承担部分落实的情况下,按核定的各财政级次承担的财政补助资金比例、数额进行拨付、管理和监督。
第三篇:如何确保厂办大集体改革取得成功
如何确保厂办大集体改革取得成功?
――中电瑞华咨询公司的专家观点和咨询服务介绍201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18号文”),明确要求用3-5年的时间,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群体,厂办大集体普遍存在产权归属不清、管理机制不活、职工收入偏低、严重依赖主办企业、市场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亟须推进系统的体制、机制变革。随着国家出台改革支持力度很大的18号文(如:该政策文件明确,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安置职工的,中央财政补贴比例最高达100%;厂办大集体长期使用的主办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无偿划拨给厂办大集体,也可用于安置职工。),改革资金缺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厂办大集体迎来了很好的改革时机。
厂办大集体改革是一项兼具政策性、复杂性和敏感性的系统性工程,如果缺乏周密的策划、创新的思路、稳妥的实施,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可能留下改革后遗症。针对改革涉及的诸多方面关键性问题,中电瑞华咨询公司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全新开发出独到、系统的咨询体系,能够确保改革取得真正的成功。如果您对如何推进改革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0531-89169793。
★七大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思路
基于多年从事企业改制重组咨询的成功经验,中电瑞华咨询公司梳理出厂办大集体改革的七大关键性问题,并设计了系统性的解决思路:(说明:以下思路不适用于准备实施清算关闭或依法破产的厂办大集体)
1、改革的理念定位。主持改制的团队应该出以公心,要把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到首要位置予以考虑,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企业重组、改制的政策法规,真正做到依法合规操作,不留改革后遗症。核心经营团队、技术和管理骨干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改制,应建立企业与关键岗位人员之间紧密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权架构,解决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问题。
类似于国企改制,厂办大集体改制工作的“可逆成本”很高,一旦改制方案付之实施,再想逆转或调整,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厂办大集体有必要选择与专业的改制咨询公司合作,借鉴成功的改革经验,既要为改制后企业建立一个长期发展的体制、机制平台,又要推动职工观念的转变与企业战略转型。
2、改制模式的选取。改制模式一般包括整体改制、分立改制、分拆改制、联合改制等。为了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整合有效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大多数厂办大集体适宜采取整体改制或分立改制模式。另外,改制要改彻底,务必实行“双置换”(即:集体产权置换,职工身份置换),彻底解决产权归属不清、职工身份置换等根本性问题,以避免改革走“回头路”。
3、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妥善解决涉及群体性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是改制顺利推进的前提。改制工作启动后,企业应组织全面的隐患排查工作,逐一做好应对预案;改制方案的设计,应综合平衡主业身份职工、大集体职工、内退职工、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临时用工等不同群体的合理利益诉求,减少改制实施工作的阻力。
4、股权结构设计与职工股权管理。改制后企业的股权结构设计,是关系改制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环节之一。一方面,大多数厂办大集体适宜实施职工持股,但绝对不可为了回避分歧和矛盾,搞大锅饭式的全员平均持股,而应建立向核心管理和技术骨干倾斜、相对集中的职工持股结构;另一方面,在客观条件具备时,可引入具有较强互补性、市场或管理资源丰富、真正关注公司长远利益的战略投资者,从而建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促
进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在企业内部利益关系复杂、职工股权分配存在较大争议时,可考虑建立一套涵盖历史贡献、岗位职责、技术含量、未来贡献等纬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现有人员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并将评分结果与持股人员的范围界定、数量确定等问题挂钩。另外,对于职工股权的代持、转让、变更、分红、继承等问题都应给出系统性的操作方案,并建立职工股权的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以真正发挥职工持股这一个重要制度资源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
5、平稳有序推进改革,依法妥善安置职工。为了赢得绝大多数职工的支持,确保改革过程平稳有序,可综合实施以下系统性举措:
(1)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及主办单位对改制的支持,成立由各方有关负责人组成的“改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若干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改制宣传动员、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置、职工安置、处置突发事件及维护稳定等事项。
(2)系统筹划面向广大职工的宣传引导工作(如:培训改制宣传队伍;适时召开改制动员会、方案宣讲会;印发《改制方案问答》等宣传资料;建立职工思想动态定期报告制度;印发《改制焦点解答》,全面解答职工普遍关心的共性问题;点对点解答职工的个性化问题等),全方位宣传改制目的意义、改制方案、发展前景等,营造理解改制、支持改制、参与改制的良好氛围。
(3)严格执行表决和审批程序,并以公开、透明的操作方式消除可能的质疑。按照国家关于企业改制的政策规定,《改制实施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均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上述方案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上报改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审批,得到书面批复后方可启动改制实施工作。为确保职工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改制企业可增补内退职工代表、退二线职工代表进入职代会;为确保职代会审议过程的公正性,改制企业还可聘请公证机构全程监督职代会会议。
(4)创造性地开展职工安置工作,力争实现多方共赢的理想局面。第一,结合不同职工群体的差异化利益诉求,创新设计多个可选的安置方式;第二,通过改制后企业的组织结构优化,为骨干员工搭建广阔的事业发展平台和良好的事业预期,防止骨干员工流失;第三,通过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办法,解决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问题,提升企业凝聚力;第四,在国家法规政策框架下,尽量为职工争取较高的安置标准(如:经济补偿金、内退职工的生活费、社保费补缴等);第五,在客观条件具备时,选择发展性减员(即:通过企业发展来增加工作岗位,逐步消化富余人员),而不是简单的减人增效。
6、建立健全改制后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股份制公司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建立现代意义上的、适应内外部环境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有效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主要涉及:明确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以及议事规则,并从组织上予以保证;建立健全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构建规范的授权、沟通、考核和激励机制。
7、新型战略合作关系的构建与企业战略规划。主办企业与改制企业构建新型战略合作关系,是改制成功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厂办大集体与主办企业一直存在业务、人员上的双关联,保持互利互惠的业务合作关系对双方都有利,也是主办企业应承担的责任。改制企业应积极争取与主办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市场化原则指导下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主办企业在市场、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继续大力支持改制企业发展。在稳步推进企业改制的同时,有必要同步开展前瞻性的企业战略规划工作,制定产业发展战略以及配套的行动方案,明确近期发展目标,增强职工对企业改制后持续发展的信心。(注:最优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不是闭门造车或者复制成功咨询案例的结果,而是需要经过现场调研、职工访谈、方案设计、方案论证等规范流程,在对企业现状和关键性问题有深入把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因此,上述建议性的思路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厂办大集体,在具体的改制实践中,需要基于调研分析报告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第四篇: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做好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做好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通知》
(国资发分配〔2011〕53号)
各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1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厂办大集体改革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资助兴办的厂办大集体改革是中央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厂办大集体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曾对发展经济和安置社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企业产权不清、机制不活、人员富余、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大量企业停产、职工失业。很多职工生活非常困难,已成为主办国有企业的沉重负担。
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同意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批复》(国函[2005]88号,以下简称88号文件),批准在东北地区先行选择部分城市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并安排中央财政资金给予一定补助。部分中央企业按照88号文件的要求开展了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为积极稳妥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据统计,目前中央企业仍然存在大量的厂办大集体企业。为切实有效减轻历史负担,中央企业要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保障改善民生的高度,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政策机遇和当前有利的经济形势,积极稳妥地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尽快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二、切实加强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中央企业仍有资助兴办的厂办大集体的,应当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充分认识厂办大集体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承担起主办国有企业的责任,加强对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厂办大集体改革任务较重的中央企业,要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成立由中央企业主要负责同志负责、专门的厂办大集体领导机构组织实施所属企业的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
厂办大集体规模较小、资产质量较好的中央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机构,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要抓住政策机遇,清理历史遗留问题,不能因为目前矛盾没有充分显现而延误改革时机。
厂办大集体改革相关领导机构、工作机构成立后,中央企业应将相关机构情况报送国资委。
三、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周密制订改革方案
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政策性强、操作难度大、涉及多年积累的问题和职工的切身利益。中集研—-专注集体企业改革与管理培训、咨询!网址:www.xiexiebang.com 咨询电话:010-65707841
为此,各有关中央企业要深入学习和掌握政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方案。
在方案制订过程中,认真做好所属企业厂办大集体的调查研究工作,逐户摸清所属厂办大集体的资产、人员、运营状况等情况。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实事求是地测算改革成本,彻底清查厂办大集体资产,防止改制过程中集体资产流失。要统筹考虑职工安置、社会保障关系接续、资产处置、企业改制等问题,周密设计解决方案,改革方案中涉及职工安置的内容,要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努力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
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统筹使用好中央财政的补助资金。需由主办国有企业承担的改革成本,要按照《指导意见》和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资产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分配[2007]891号)等有关要求规范进行。
有关中央企业要认真组织、规划所属企业的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统一制订改革方案,报经国资委和人力资源社会部批准后实施。
四、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
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要以安置厂办大集体职工为重点,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关中央企业所属国有企业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主动与所在地方政府建立工作联系,取得各方面的支持。要积极配合厂办大集体企业所在地政府,切实解决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改革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好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制订厂办大集体改革稳定预案,认真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各种矛盾,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
二0一一年五月四日
中集研—-专注集体企业改革与管理培训、咨询!网址:www.xiexiebang.com 咨询电话:010-65707841
第五篇:《厂办大集体改革的主要税收政策》(2011-9-9)
厂办大集体改革的主要税收政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国有企业资助兴办的向主办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的厂办大集体,对发展经济和安置回城知识青年、职工子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企业产权不清、机制不活、人员富余、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大量企业停产、职工失业。为积极稳妥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国务院2005年批准在东北地区选择部分城市和中央企业进行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目前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厂办大集体总体目标:从2011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使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有企业彻底分离,成为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一、主要税收政策精神
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对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增值、债务重组收益、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等给予税收优惠,具体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等规定执行。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18号),厂办大集体长期使用的主办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无偿划拨给厂办大集体,可以用于安置职工。对厂办大集体改制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税费,可按现行有关规定给予减免。
二、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规定
(一)增值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
(二)营业税
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 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65号), 转让企业产权是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行为,其转让价格不仅仅是由资产价值决定的,与企业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的行为完全不同。因此,转让企业产权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不应征收营业税。
(三)企业所得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五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应当在交易发生时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者损失,相关资产应当按照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础。
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企业重组除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外,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并确认相关资产的所得或损失。
企业重组只要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才能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1.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
2.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规定的比例;
3.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
4.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本通知规定比例。
具体比例要求是指: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且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资产收购,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75%,且受让企业在该资产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企业合并,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企业分立,被分立企业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分立企业和被分立企业均不改变原来的实质经营活动,且被分立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分立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
(四)个人所得税
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稳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依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五)契税 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国有、集体企业出售,被出售企业法人予以注销,并且买受人按照《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安置原企业全部职工,其中与原企业30%以上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减半征收契税;与原企业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免征契税。
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注销、破产后,债权人(包括注销、破产企业职工)承受注销、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以抵偿债务的,免征契税;对非债权人承受注销、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凡按照《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安置原企业全部职工,其中与原企业30%以上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减半征收契税;与原企业全部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三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免征契税。
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无偿划转,包括母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自然人与其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一人有限公司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无偿划转,不征收契税。该政策执行期限为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六)土地增值税
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48号),对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将房地产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时,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在企业兼并中,对被兼并企业将房地产转让到兼并企业中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七)印花税
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有关印花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3‟183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批准改制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以合并或分立方式成立的新企业,其新启用的资金账簿记载的资金,凡原已贴花的部分可不再贴花,未贴花的部分和以后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企业改制前签订但尚未履行完的各类应税合同,改制后需要变更执行主体的,对仅改变执行主体、其余条款未作变动且改制前已贴花的,不再贴花;企业因改制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免予贴花。
(八)地方税收政策 依据《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京财税„2010‟2961号),我市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包括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定额标准上浮20%,为每人每年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