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环境十大问题
中国环境十大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2.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20世纪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的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后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8.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9.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10.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第二篇:世界环境十大问题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
2、臭氧层破坏
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但是大多数人认,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1)、废气破坏臭氧层
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如N0和N02等),这些氮氧化物可以破坏掉大量的臭氧分子,从而造成臭氧层的破坏。(2)、CFCs和哈龙对臭氧层的破坏
美国科学家莫里纳(Molina)和罗兰德(Rowland)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臭氧层被破坏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氯氟烃类化合物(CFCs)和含溴化合物哈龙(Halons)。
3、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1)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2)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由于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3)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供给我们自由呼吸,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中,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
(4)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4、酸雨蔓延 酸雨的危害(一)
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碱度指数的 Ph 值低于 5.6 的酸性降水。
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增加,同时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 13% 至 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酸雨对森林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其他植物叶子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酸雨的危害
(二)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
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危害。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现在大多数专家认为,森林的生态价值远远超过它的经济价值。
5、森林锐减
森林锐减是指人类的过度采伐森林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森林大量减少的现象。众所周知,森林可以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资源、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森林遭到破坏以后,它们的这些作用就会全部消失,森林锐减直接导致了全球六大生态危机。
一、绿洲沦为荒漠
历史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以及我国古黄河文明的发祥地,原来都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的地方,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已经导致了文明的衰落和转移。全球荒漠化土地每年仍以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这意味着,地球上已有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1/6的人口受到危害。
二、水土大量流失水土流失是森林破坏导致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据测定,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需要100—400年的时间。目前,全世界有l/3的土地受到严重侵蚀,每年约有600多亿吨肥沃的表土流失,其中耕地土壤流失250多亿吨。全球地力衰退和养分缺乏的耕地面积已达29.9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23%。
三、干旱缺水严重
森林被誉为“绿色的海洋”、“看不见的绿色水库”。预计今后30年内,全球约有2/3的人口处于缺水状况。所以,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讲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林木伐尽,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
四、洪涝灾害频发
水灾与旱灾是一对“孪生子”。破坏森林,必然导致无雨则旱,有雨则涝。大量事实说明,森林有很强的截留降水、调节径流和减轻涝灾的功能。森林凭借它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调节降水的作用。森林的防洪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截留和蓄存雨水;二是防止江、河、湖、库淤积。这两个作用削弱后,一遇暴雨必然洪水泛滥。
五、物种纷纷灭绝
科学家分析,一片森林面积减少10%,能继续在森林中生存的物种就将减少一半。地球上有500万至5000万种生物,其中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由于全球森林的大量破坏,现有物种的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
六、温室效应加剧。1997日本林业白皮书说,日本现有森林的年降炭量是2700万吨,相当于4500万辆家用小轿车排放的废气量。
该报道称,从这六大生态危机可以看出,破坏森林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目前,森林锐减导致的一系列生态危机,已经构成了对人类的严重威胁,国际社会对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
6、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其危害及其产生的灾害却是持久和深远的。它不仅对当代人产生影响,而且还将祸及子孙。2003年,中国重沙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中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与发达地区差距更大。土地荒漠化、沙化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一、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
中国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世纪末,沙化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5年就有一个相当于北京市行政区划大小的国土面积因沙化而失去利用价值,全国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1.7亿。
二、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
土壤风蚀不仅是沙漠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首要环节。风蚀会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导致土壤粗化,肥力下降。中国科学院测算,沙漠化致使全国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化肥2.7亿吨,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9.5倍。
三、自然灾害加剧 还有一个最能让人类有直接感受的危害,那就是导致自然灾害加剧,沙尘暴频繁。
7、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另一种是气体状态污染物;若按形成过程分类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二次污染物则是由一次污染物经过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强。
我国大气污染程度越发严重,而由于我国环境治理中,仅水污染与固体废弃物治理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其余如大气污染治理由于易受天气影响并且会在不同地域间转移,因此一直以来,政府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积极性较低,这部分市场也较为薄弱。
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自于工业端排放,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工业二氧化硫废气排放中,电力行业所占比例高达47.52%,而钢铁、水泥建材、有色冶金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达10.64%、13.26%、6.04%。
从我国大气污染排放量来看,2000-2011年,中国工业废气排放量年均增速为19.06%,由2000年的138145亿标立方米增长至2011年的674509亿标立方米,11年间增长了2.39倍。
8、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进入江河湖海等水体,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所造成的污染。这会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疾病之源水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水的质
量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水是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迁移、循环的重要介质,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很大一部分以水溶液的形式排放。所以化学物质容易进入水体,并产生以下危害:1.介水传染病,2.急慢性中毒,3.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4.球化学性疾病。除上述之水体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还有重金属元素污染也引起人们的重视,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汞、镉、锌、铜、镍、钴等对环境的污染。以汞的毒性为最大,镉次之,铅、铬等也有相当的毒性。
9、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自1980年以来共发生赤潮300多次,其中1989年发生的一次持续达72天的赤潮,造成经济损失4亿元,仅河北黄骅一地6666.67公顷对虾就减产上万吨。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发生在珠江口和香港海面范围达数千平方公里大赤潮,给海上渔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也是数以亿计。
10、固体废物污染
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地点,某些物品对用户不再有用或暂不需要而被丢弃,成为废物;但对另些用户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废物可能成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力求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那些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处置。
2003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0.0亿吨,比上年增加6.3%,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1941万吨,比上年减少26.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5.6亿吨,综合利用率为55.8%,比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危险废物产生量1171万吨,比上年增加17.1。
2003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比上年增加8.8%;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7550万吨,比上年增加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50.8%。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第三篇: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锐减
酸雨蔓延
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海洋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中国十大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日益加剧
水域污染问题突出
垃圾围城现象普遍
噪声污染普遍超标
水土流失难以竭制
耕地资源逐年减少
濒危物种生境缩小
荒漠化不断扩展
水资源呈现短缺
森林资源供不应求
天目铁木5株
百山祖冷杉5株 1衰 1生长不良
蝴蝶产地 云南 台湾 湖南 四川 16000种
150亿年前宇宙诞生
50亿年前太阳诞生
40亿年生命诞生
500万年前人类出现
400年前人类发现日心说
公元2000年人类进入高度发达
到目前为止,人类仍然是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智慧生物.生命用了近36亿年才站在地球的甲板上,因而后生命只用了4亿年就能离开地球,在真正的宇宙中飞行38万公里到达月球,当人类触摸到月亮的土地时的确真真正正地感受到物质世界仍在正常延续
宇宙,它的伟大在于,它用纯粹的智慧物质,从人类用笨掘的手在岩壁上用简单的图形记录自己的生活,到创造辉煌的史前文明,最后穿越宗 1
教的黑暗迎来科学的曙光,只用了几万年,今天,人类更加强大,因为更辉煌的未来在召唤。
贝类的寿命
泥螺1年 马蹄螺4—5年,珍珠螺约12年,珍珠贝约80年,锥尖螺 2—3年,田螺约9年玉螺约32年石车螺约100年砗磲约100年
假如地球上没有森林
1、陆上生物99%将灭绝,大约450万个生物将不覆存在;
2、全球90%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将面临严重水灾;
3、地球上CO2大量增加,生物释放的氧气将减少69%,全球将升温;
4、许多地方风速将增加60%—80%,亿万人将无法抵御风灾而丧失生命;
5、水灾频繁大批农田道路将被水冲毁,空气污染,太阳辐射增强,人类将难以生存。
第四篇:浅谈中国目前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环境问题
一、什么是环境问题
概括地讲,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 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 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滥采滥捕使珍惜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等。环境污染则指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特别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反来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时。环境污染不仅包括物质造成的直接污染,如工业和生活“三废”,也包括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和运动性质引起的污染,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由环境污染还会衍生出许多环境效应,例如二氧化硫造成 的大气污染,除了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还会造成酸雨。
应当注意的是,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往往难以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大气卫生状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民用煤量的加大,大气卫生质量开始下降,引起卫生界的重视并开展一些研究,发现我国煤炭占能源结构的70%,城市冬季T(总混悬微粒)、CO日均浓度普遍超标,NO2浓度较低,呈典型燃煤型污染。
80年代以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河北省防疫站在承德市1983~1986年的冬季空气监测中,SO2、T 出现3.7mg/m3、3.09 mg/m3的高浓度,已达当年伦敦烟雾事件的污染水平。环监所1981~1992年参加的《全球监测系统—全国五大城市大气监测》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五城市T 年均值全部超标,污染水平在参加国际监测网城市中属最重之列。
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我国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正向燃煤和汽车废气并存的混合型转化。汽车尾气排出的细颗粒物(PM 2.5)极易吸附有毒物质,进入人的呼吸道深部而引起更大的危害,而推广使用无铅汽油以后汽车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是苯系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使得大气污染变得更加复杂。
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近年来人们对室内空气卫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修热、空调的使用和居室密闭程度的增加,多种化学物质进入居室造成的室内空气质量不断恶化。
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和装饰材料、个人活动、化学品的应用和室外污染气体的进入。目前我国生产的建筑装修材料仍存在较多的卫生质量问题,北京市疾控中心对市场装修材料甲醛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人造板及其缺口中甲醛释放量严重超标,样品超标率达56%。如果室内大量使用木质人造板、涂料、粘合剂和各种塑料制品,这些材料会释放出甲醛和各种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对室内人群的健康产生危害。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通过对100多个装修后的家庭或单位检测,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物超标率高达92%。为控制空气污染,保障人民健康,国家卫生部、质检总局、环保局于2002年联合发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为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评价和装修材料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体卫生状况。我国大部分江、河、湖及水库等地面水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有的已造成严重危害。三门峡市以黄河为水源,由于受市区污水排放的影响,源水水质劣于V类水质标准,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三氮”含量严重超标,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近年污染也明显加重,90年代的水质监测表明,氯化物、硫酸盐、化学耗氧量、“三氮”含量显著高于80年代。
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也存在一定问题,全国水质普查全项合格率很低,约在10%。我国目前还有1.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卫生条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南方仍有部分地区的农村饮用沟塘水、河水,其“三氮”含量高,与上消化道瘤高发密切相关。
土壤污染状况。工业和城市废水、工业废渣、冬小麦垃圾、人畜粪尿施肥、化肥和农药以及大气污染的沉降都可污染土壤,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健康。我国污水年总排放大约在700~900亿t(相当美国70年代水平),而且基本都不经处理即用于农田灌溉,使灌溉后的土壤存在较重的污染问题,常有重金属累积,粮食和蔬菜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残留。有调查显示,污水灌溉的土壤中铬含量是河水灌溉土壤的2倍,其粮食中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我国城市垃圾、粪便每年约2亿t,固体废弃物约10.6亿t(1997年),而处理率还不到10%。很多地方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新鲜粪便施肥,致使土壤致病微生物增多;另外,我国废渣和垃圾缺少分类,有些垃圾烧不得,埋不得,处理又缺少较好方法和完整的体系,这也是当代环境的世界性难题。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来源除了电台、电视台的各种发射塔、雷达、卫生通讯系统、变电站,还有各种电子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器不断走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办公室的电脑、电话、复印机、传真机,家庭的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电磁炉,以及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话等使我们随时可能处于电磁辐射的不良环境。电磁辐射对机体的影响与其频率、场强、波的性质、暴露时间长短和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产生危害,并可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有研究表明,在高磁场环境中,儿童发生白血病的危险性明显升高,肿瘤患病率亦高于预期值。
光污染。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种建筑外墙使用镜面、瓷砖等高反射系数材料日益增多,使城市在日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眩目夺彩;而夜晚的城市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再加上近距离读写使用的书本纸张越来越光滑,使人们几乎随时随地把自己置身于“强光弱色”的“人造环境”中。据科学测定,一般白粉墙的反射系数为69%~80%,镜面玻璃的光反射系数为82~88%,特别光滑的白粉墙和洁白的书薄纸张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面高10倍左右,目前许多城市的光强度已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随的生理适应范围,应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
三、目前我国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众多,可利用土地资源急剧下降。我国人口已接近13亿人,人均农田仅占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我们拥有世界7%的土地,却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由于荒化、沙化和建设用地,我国平均每年净减土地500万亩。土地使用面积逐年减少,却要在仅有的土地上收获更多的粮食,于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除草剂,使土壤微生物遭到破坏,土地质量不断下降,造成对环境的巨大压力。
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新问题。有些乡镇企业技术差、设备简陋、环保意识缺乏、污染严重,农村原本清新的环境正在遭受破坏。一个小造纸厂污染一条河的现象在全国随处可见;土法炼焦、冶炼更是把大片区域弄得乌烟瘴气、寸草不生。加上我国环境监督工作滞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普遍存在,使得这些过热的短期经济行为对环境造成严重冲击。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污染严重中国的工业和民用煤量都很大,改煤为油或核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很困难,燃煤污染还将继续;一些农村仍在砍树作为燃料,植被继续减少。生态破坏严重。
国家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治理环境中国污水排放处理率还很低,工业污水不到26%,生活污水不到3%,全面处理至少要上千亿基础建设投资,每年运行还要几十个亿,再加上用于治理大气、固体废物的资金,国家目前还难以承受。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很大,但在全国各地具体落实还将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工作任重而道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是十分不明智的,也是得不偿失的。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第五篇: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一、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中国面临着一些世界上最严峻的环境挑战。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里,中国占了16个,同时大约有300个中国城市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中迅速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
1.环境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每年将一半的煤炭用于发电,这些煤炭为中国提供了70%的能源。燃煤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家统计局报告表明:2010年全国由于大气污染共造成近36.8万人死亡。同时,随着城市的扩大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更多的人开始购买私人汽车。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的飞速增多已经导致中国近40%的城市空气质量遭受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这也同时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趋势。
城市的噪声污染严重。全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级基本在70~76分贝之间,根据42个城市监测的报告,全国92.8%的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声级超过70分贝的限值;多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也呈恶化趋势,全国2/3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工业废弃物污染严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堆存量以每年平均2000万吨的速度增长。1992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6.2亿吨,堆存量达到59.2亿吨,占地达到5.5万公顷。以后城市垃圾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到200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19.0亿吨,比上年增加8.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4.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固体废物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扬尘污染大气,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堆存物污染农田,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并成为重大的环境隐患。目前全国遭受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危害的耕地已达1000万公顷,每年损失粮食120亿公斤。
我国农业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到了40吨/平方公里,每年使用农药面积为23亿亩次,我国使用农药防治虫害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农药、化肥有效施用率仅为30%,其余都挥发到大气中或随水流入土壤和江河湖泊,造成水域富营养化或饮用水源硝酸盐含量超标。农用塑料的大规模使用,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极大的影响,全国平均每亩农田残留地膜5公斤左右,地膜残留率为20%~30%,对土壤破坏性很大。农村环境问题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生态破
坏是涉及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农村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需经过几代人才能恢复,甚至难以逆转。
2.生态破坏
我国的生态破坏形势日益严峻。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引起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和自然生态严重失衡。
物种灭绝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其中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1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
植被破坏严重。中国对世界承诺,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20%,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的成果,但森林破坏仍十分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草原面临严重的退化,几十年以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毁林导致的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0%左右,这对节能减排是个挑战,我们现在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事业,对子孙后代的环境改善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土地严重退化。我国还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急剧恶化,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20.l万平方公里。我国还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土流失面积约153万平方公里,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我国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黑土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降到l%~2%。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有13亿人口,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重工业阶段,城市化急速,中国已经遇到了和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从贫困到现代化的各个阶段的环境问题,以及发达国家没有遇到了全球的环境压力,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变得十分复杂,形势也很严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只有按照自然规律,转变经济增长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进一步加大经济监管和治理的力度,才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实质性的改善。
二、中国环境问题的特点
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并存
我国环境污染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相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工业发达的城市和近年来乡镇带动起来的小城市,以烟煤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物为主。这些污染没有得到控制,而且继续恶化。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坏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见减少等等。一旦形成,恢复原状很难。有专家估计,流失1平方英寸的地表,需要300年才能恢复。
2.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环境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中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形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异特点。
(1)水土流失 根据遥感调查, 我国目前各类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67 万km 2, 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 万km2, 风力侵蚀面积181 万km2, 每年因水土流失全国损失耕地约113 万km。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以及东部的一些丘陵山地。
(2)盐渍化 盐渍化是危害我国农业耕地的一个重大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其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排水不畅, 地下水位较高的半湿润地区。总面积为23132 万km2。集中连片分布的有塔里木盆地周边绿州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根据土壤中盐分累积和迁移特点, 可以分为8 个区: 沿海湿润半湿润海侵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甸区、黄淮海洪积平原半湿润半干旱草甸区, 内蒙古高原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黄河中上游半干旱荒漠区, 甘肃新疆荒漠区、青海新疆极度干旱沙漠区, 西藏高原高山冻土荒漠区。
(3)沙漠化 全国沙漠区面积约有7455km 2, 占国土面积的818%。沙漠区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几个省区, 可以分为3 个类型: 西北干旱区, 大致为干燥度315 的等高值线以西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半干旱区, 主要为半干旱平原区和农牧交错带;和北方东部半湿润风沙区, 集中于各河流的泛滥平原。
(4)酸雨 我国的酸雨正处于急剧蔓延之势, 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80 年代, 我国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两广地区, 影响面积170 万km 2。到90 年代中期, 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酸雨面积扩大了100 多万km2,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危害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40%。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 面临的生态环
境问题是不同的,并且不同地区生态系统对其影响的反应也不同。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了看,我国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污染较严重。
三、中国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1.经济调整发展的冲击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人口压力和公众环境意识薄弱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2000年“世界环
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多么的差。一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如此的差,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
第三,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