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派李希贵:如何不战战兢兢当校长?教师第一学生第二(5篇)

时间:2019-05-14 06:0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长派李希贵:如何不战战兢兢当校长?教师第一学生第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长派李希贵:如何不战战兢兢当校长?教师第一学生第二》。

第一篇:校长派李希贵:如何不战战兢兢当校长?教师第一学生第二

校长派李希贵:如何不战战兢兢当校长?教师第一,学生第二

【精彩导读】一位教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都不成问题时,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对校长来说,教师就是实现你教育理想的“天使”,只有当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时候,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这样做。虽然把学生放在第二位,但事实上却是第一位。【作者简介】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曾经有一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故事,说是在师大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的一个情境性题目是: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批评学生?据说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我无法认定这件事的真实性,但是,我知道,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我们的许多校长带来了好多思想上的混乱,以致他们战战兢兢地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己。在一些学校里,他们似乎是在直接服务于学生了,似乎把着眼点也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但是,他们却往往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这个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是对我们的一个警示,也引发我们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去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学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间长大成人。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有没有想过,长年累月生活在学生中间的教师们,他们生活得幸福吗?我们不妨随意剪辑一组校园里的镜头:——带着一脸怒气冲进教室的数学老师,因为分房子的事刚刚跟总务处发生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争吵而心情难以平静。让学生们莫名其妙的是,他一开始并没有按教学进度讲不等式,而是讲起了社会的不公,这是他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但今天的火药味远比平时要浓得多,学生们一边听课,一边开始防御,生怕把火力招惹到自己身上,尽管大家都变得特别乖,但仍有十几个学生难逃厄运。——因为教导处调整了检查作业的标准而影响了化学老师的评分,今天,化学老师没让科代表去办公室拿作业,而是自己亲自抱来了全班的作业。他一脸阴沉地抽出了一份又一份他平时经常表扬的学生的作业,开始了不同程度的讲评,一直把全班同学的脑袋全都批评到桌子下面。——因为小孩发烧而一夜没睡好的英语老师,第一节课刚走进教室,就发现后面坐着几名校领导,他一下子意识到,这是学校推行的“推门听课”,想不到第一次就轮到自己了。小孩病了,没人知道,家里有事,没人问一句。乘人之危的事谁都会做!他也不知道课是怎么上下来的了,一直到第二天科代表没交作业,才想起下课的时候忘记布置了。情绪一上来,先把科代表好一顿批评,直到把科代表训哭了才罢休。在这样的校园里,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一个个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教师怎么能有幸福感呢?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会好到哪里去呢?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把一家小小的旅行社做成世界第三大旅游管理公司,并成为“美国100家最适合于工作的公司”之一的罗森柏斯国际集团老板豪尔对公司“顾客至上”的说法不以为然。他认为,对于员工来说,顾客当然是处于第一的优先位置;但对于公司来说,实际上是通过把精力集中在内部,集中在自己的员工身上而获得成功的。豪尔批评说,有太多的公司把压力、恐惧和沮丧施加给员工,员工每天晚上把这种感受带回家里,这会引起家庭问题;第二天一早,员工又会把这些问题带到工作岗位上。这种循环非常典型,也非常可怕。1974年,当豪尔加入到公司的时候,他发现公司在“顾客至上”的旗帜下,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顾客身上而很少关注自己的员工。公司管理层的工作重心全部围绕着顾客展开,他们甚至忘记了是谁在为顾客服务。豪尔认为,从长期来看,不愉快的人提供的只能是不愉快的服务。最高级别的服务水准是发自内心的。因此,能够让关心、关爱到达员工内心深处的公司才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也是管理者能为顾客做的最好的事情,他们终将认识到,虽然顾客被排在第二位,但事实上却是第一位的。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理,虽然把学生放在第二位,但事实上却是第一位。同样,一位教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都不成问题时,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对校长来说,教师就是实现你教育理想的“天使”,只有当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时候,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这样做。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学校,给教师更多的是压力。不错,压力就是动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另一句话,叫做“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塑造人的职业来说,如果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是仅仅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肯定是十分可怕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课程目标从过去的一维发展为今天的三维,从平面变为立体——我们不仅要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长期以来被忽略的育人者的情感态度问题也理应提到应有的高度。值得庆幸的是,好多学校已经开始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这是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松下幸之助有一句话,听了着实让人感动,他在为松下公司定位时曾说,松下公司主要是制造人才,兼而制造电器。在这样的一家“主要是制造人才”的公司里,还有谁能心有旁骛呢?正是松下对员工的一片赤诚,才最终把松下公司做成了全球顶尖的充满文化气息的“大哥大”。鉴古鉴今,我们今天的教育部门有关领导、学校管理者真该善待我们的教师。您说呢?(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校长派,ID:xiaozhangpai)

第二篇:读了李希贵的《学生第一》读后感

读《学生第一》读后感

肇州县第二小学 马秀艳

读了李希贵的《学生第一》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除了有饱含教育智慧的文字外,还有一幅幅温馨和谐、风清日丽、鸟语花香的教育图画,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李希贵校长给我的印象,可以说既模糊又清晰。模糊的是这么多图片我竟然记不清李校长的样子,因为只有几张合影中有他,况且位置还在旁边;清晰的是李希贵是一位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集教育专家和教育官员为一体的当代教育的风云人物。做普通教师,他在班内搞教育改革和实验;做校长,他在全校推行教育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做高密市教委主任,提出“让高密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推进大范围的教育改革;做潍坊市教委主任,把潍坊教育改革弄得轰轰烈烈,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在十一,他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当合影时,他在后排、在边角,因为他的心里装着老师、装着学生;当看到他和学生共进“校长午餐”时,彼此亲密无间的谈话与交流真正体现了学生第一,而这恰恰是另外一种“校长第一”,是付出与责任的第一,是管理智慧的第一。

除了校长第一,他还有学生第一。以学生为本就是他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就是以关心、关怀、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这就决定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过程,更多的是文化传承、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

因而我们永远要记住一句话:我们不能够给孩子生命中本来没有的东西。我们只能够小心呵护孩子生命中本来就有的东西。所谓好的教育,不是我们提供了多少好的东西给孩子,而是我们减少了多少损害,提供了多少保护。好的教育是在保护而不是在给予的层面存在着。在学校我们需要的只是创设条件,提供自由的空间与时间,给孩子惊异感与好奇心以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我们更多的时候要想到的是,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在损害儿童的天性,还是在帮助他们成长。永远学生第一。

第三篇: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做主题发言

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做主题发言 著名教育专家、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 李希贵

[文字实录]: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教育同仁,就在上一个星期我们接待了一个有21位美国校长组成的美国教育代表团,在我向他们介绍学校之前,我做了一个现场的调查,我告诉他们,在最近四个星期里,在座的各位有那一位曾经拿出超过30秒钟的时间认真地审视过你爱人的脸庞,或者照片。结果非常遗憾,尽管是在那样一个浪漫的国度里,举起手来的人也寥寥无几。今天在这样一个场合,我不想做这样一个调查,但是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想一想,如果有这样一个调查的话,我们有没有资格举起自己的手。

我为什么要说这样一个事情,就是因为许多时候,我们太熟视无睹了。我们有时候真的是不识学校真面目,只缘身在学校中。要真的把你天天观察,天天熟视无睹的事物,有一定研究,那真的需要换一种眼光、思路。我们试图这样做,我们希望从这样一个通道里来发现一些学校过去没有发现的东西。

首先,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学校的本意到底有哪些?一提到学校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更多的想的是学校就是学生来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仅仅因为学校就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在家里学习,学生为什么不可以通过读书学习,通过网上学习。我们一位老师曾经在初一刚刚入校的学生做过一次调查,他调查学生说:你来到学校,感到最不习惯的是什么?结果有71%的学生认为最不习惯的是他们因为思念小学时的同伴。又问说:“你来到这个学校你想适应这个学校,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有87%的学生选择了要尽快找到好朋友。

所以,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来想一想,我们就会知道真正吸引他们来到学校的不是学习,而是寻找属于自己的同伴。如果我们教育的起点能够坦率地承认这样一个起点的话,我们的教育就有可能会办的更加适合我们的孩子。怎么去做?尽管我们做了好多工作,比如说我们会成立学长团,我们甚至会邀请过去的毕业学生、杰出的校友来跟我们的学生结对子,我们甚至要创办一些“同伴关系日”。但是我们还是感觉到,没有办法真正真实满足学生的需要。因为这些都不是常态过程当中让学生找到同伴的方式。他们80%以上的课堂时间,他们的同伴仅仅局限在他这个班上,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于是我们为了创造更加适合这些学生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我们就对现在国家的课程进行了二度开发,使它更加校本华,更加能够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也包括怎么叫学生在不一样的地方找到不一样的志同道合的同伴。

比如数学领域,我们把数学分为三个层次:数学

一、数学二和数学三。当然,也包括我们给优秀的学生一些像微积分、数论、线性代数这样大学的选修课程。在人文与社会领域,政治和历史地理分为两个类型,科学领域我们把它分成三个,或者两个领域,同时把普通物理学,无机化学和普通生物学,这样一些大学的课程作为优秀学生的选修课。

我们还把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进行了整合,把它们其中的三个必修模块涉及到的要素,整合到了我们要开设的10个技术课程里面。

因为我们感受到了话剧的力量、歌剧的力量,所以我们把音乐课和美术课进行整合,形成了一系列的剧组,每一个剧组有几个剧团。这样的开发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尽管他编在某一个行政班里,但是他选择不同的课程的时候,他会进进入一个全新的集体。像数学课,张三可能和李四都爱数学一,但是上物理课的时候,张三又和王五在物理二,他们演剧的时候,可能他又和初中的某一个学生,或者跟其他班的学生到了哈姆雷特歌剧组,他在整个常态的课程学习里面,不断会寻找到新的同伴,而这个同伴已经区别于过去我们按照行政的方式给他硬性划分的团队,是他选择的结果,是有着共同的兴趣爱情或者发展方向的同伴,我们叫志同道合的同伴。

一个班的学生有了不同的课表,他有了不同爱好的同伴,经济里的发展方向的学生是这样的课表。没有明确自己发展目标的学生,就有可能在选择上相对比较保守一点。人文和科学的领域都要留有余地,不要为以后一旦转到某一个方向的衔接不上。这是我们因为这样一个理解,我们在常态的课程改革里面做了一些工作。

第二、发现学生对学校另一个概念的理解,学校有好多定义,但是我们其中比较欣赏这样一个说法,学校要帮助孩子逐步脱离老师和家长,自己去做事情。有些人说,教育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不断的让孩子社会化。说实话,在我们的学校里,有好多非常卓越、杰出的老师,他们的课程教学特别受学生喜欢,他们每一堂课下课的时候,他们讲的精彩,使每一堂课都赢得学生的掌声。甚至有些老师的课,因为讲的精彩,学生都不愿意结束。但我们认为,即使是这样的课堂,我们也必须改变。为什么?因为我们在思考,当我们的学生有一天脱离了学校,脱离了老师走向社会的时候,当他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没有人给他讲的时候,他靠什么来工作和生活。所以我们还是希望像这样的老师也要慢慢改变教学方式,以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现在我们在好多学科,他们有了这样一些比较好的开端,像化学课这种概念比较多的学科,他们适应的学科,应用的学习规划书。像语文和英语语言类的学科,他们会给学生明确的具体的任务而整个学习过程给学习比较大的自由度和空间。像数学学科,他们会在分层次的基础上,再分类型。像物理课他们有些老师推进了一节课两个地方上,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还有我们的每一个年级会有相当一批学生不在教室里上课,他们有自主研究机制,当老师和学生都认为他应该脱离教室的时候,他会制定一个自修计划,来到自主研修的教室。这样的学生每一个年级都有五、六十位。

这样的课堂多了,学生不仅慢慢地获得了知识,他更为重要的是在过程里面他增长了自我学习的、自我反思的能力。包括过去学校管理工作当中,我们一些经常要老师来做,要管理者来做的事情,现在我们也把它推给学生,定期向他们发布一些机会榜。然后公开投招标,让学生自主选择。谁中标谁就去做这件事情。

我们还有156个学生社团,像少年文学院,少年社会科学院,少年经济学院都是学习走向社会化的平台,我们还有两家学生出版社,他们出版学生的作品,还有6个学生自主经营的书店,还有学生自主经营的咖啡厅。包括在校园里到处张贴的海报,也是这个学生广告公司的产品。从这个广告公司创业的故事里你会看到,学生在这样一个创业过程里,他得到了什么?他知道应该分工明确,职责到位,他知道合同和经济意识、契约意识,他知道要盈利,他们的财务结算也非常规范,他知道分配制度对一个公司的活力非常重要,所以这家公司他们上学期盈利为5千多块,有一半捐给了一个学生海洋星空基金会,给那些需要救助的儿童。我们还推动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我们还看到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想法能够在校园里实现。每一个校务会可以有很多议题,但是以后通过学生会征集到学生的一体,通过他们的一体来改变学校的某一个管理。

第三,学校是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我们不太赞赏过分夸大教育的力量,那种过度教育无所不能的意识会伤害教育自身。有好多事情是教育做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个性。曾经我们有一位特别内向的孩子,大家可以看的出来,他在全班总是非常另类,甚至被有些老师看作是一个特别无能的孩子。但是正是这样一位特别内向的孩子,却在2010年的学校多元文化“理解日”LOGO图表设计竞标中竞标,成为了学校5月22号多元文化“理解日”LOGO设计者。一个孩子的性格可以不一样,一个孩子他的性格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改变他。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家长和老师说,说这孩子太内向了,其实好多大事反而是内向的干的。历史上好多改变历史的决定都是内向人干的。但是也有好多工作是内向的人没办法承担的,必须靠外向的人们贡献。我们的教育正在发现,特别是让他自己去发现自己。于是,我们会开好多好多选修课,我们还会有好多学生社团,我们还设了学生咨询中心,包括从美国聘了两位学生职业咨询师,我们还开了33个职业考察活动,每一个学,每一个职业我们会安排四次考察,学生通过网上自己选定某一次考察活动。这个考察真的让学生改变了好多,也发信了好多,有一个学生曾经告诉我,说过去我一直想当律师,希望当律师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希望能够伸张社会正义,通过考察,接触了一些律师他终于明白了,他选择当律师就没有办法实现他这个人生目标,他说刚刚知道原来律师并不是伸张正义的职业,他明白了律师就是想尽千方百计挖空心思保护当事人的利益的。所以他改变了注意。

我们也通过老师自主选择的方式,每一个行业都设了一个职业考察顾问,当学生考察完了,仍然感觉到他确实适合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还向学生推荐了一些入门的书籍和这个行业成功人士的传记,让学生读两本书继续发现自己。

第四,我们还要发现学校的资源。去年我们在高一实行了取消课间操,增加体育课,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改革。体育课一增加带来新的问题,没有那么多体育老师,要招聘却没有编制。我们发现在我们身边各个学科的老师有好多老师的体育技能、体育素养并不比体育老师差,甚至有好多项目最高水平的不在体育教师哪。我们的物理老师是篮球打的最好,我们的校长助理是乒乓球打的最好,我们的地理老师是游泳最好的老师,这些老师就可以担任学生的体育课。所以,我们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发现资源就在身边。这些老师每一个星期带上二到四节体育课,基本上他就不用再另外拿出时间锻炼身体了。同时,也解决了我们的师资问题。

还有,我们去年希望成立一个教师个别问题的诊断中心,来帮助一些没有太多经验的老师,或者说在某一方面还没有太多经验和体验的老师,来研究一些问题。我们试图找到一些这方面的专家,后来我们发现。第一,越是有能力有水平的专家,他们不可能长期在你学校里。第二,长期脱离中小学的专家也不可能真正解决你中小学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及。后来我们发现资源就在身边。专家就在我们的老师之中,有好多老师在某一些领域他们有很多心得,他们有好多研究,也有好多案例。于是,我们就成立了一个教师互助中心。这个互助中心每天下午有一到两位老师值班,我们会向全校老师发布这些老师研究的专长是什么。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来到这个互助中心,来和我们推荐主要的专家老师共同探讨一些问题。

其实这个探讨的过程当中就不断深化老师们的思考。还有一个现象在中小学里,我们感觉到学生情感的教育很欠缺,好多孩子看到好多激动人心的电影都不流泪了,这是我们感到特别害怕的事情。但是这种教育靠我们老师目前的师资队伍确实难以完成。于是我们就想到了把电影当老师,在学校里开设了两个学生电影院,认真研究我们放映的片目来影响学生。当然这些都是学生自主选择的。

在一般的学校管理当中,我们的校长经常会遇到好多社会活动,这些社会活动经常会挤掉我们一些时间,但是我们怎么把这些时间做成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的课程呢?前面台湾著名的国学大师傅佩荣先生来到北京,他和我的一个好朋友是好朋友,朋友就邀请我们一块接待傅先生,刚好在我带的学生里面有一个女学生,他因为未来的职业方向的定位跟他妈妈、跟她家庭发生了一些冲突,她希望未来研究国学,要立志读北大的中文系。但他妈妈坚决反对,因为凭她的成绩她可选择北大、清华任何一个专业,她希望孩子选择一个未来就业比较热门的专业,这样一个冲突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带这个孩子参加了接待傅先生的宴会,让他们能够现场沟通,一块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国学到底是什么。

去年元旦,教育部搞了一个新春音乐会,来招待各行各业的人士,也邀请我们参加这个音乐招待会,并且给了两张票,允许带家人。于是,我就给她一个教育机会,就带我们交响乐团的优秀团员去参加这个音乐会。一路上这个学生特别激动,她就想象这台音乐会是一个什么样子,部长们是一个什么神态。我说到了你就会知道。刚好那天堵车,到剧场旁边堵住了,司机师傅提醒我们下车自己跑过去,我们跑过去之后就差两分钟要开场了。刚好袁部长看到我了,我也顾不了这么多了,现在这个时候不能乱走动了,我又想到这个学生,我就带这个学生走到袁部长面前,他们互相交谈了几分钟,袁部长鼓励这个学生,我也顺势告诉这个学生,这就是部长,未来这个国家的重担慢慢就会转到像你们这样的孩子身上。让他知道这个国家的责任要靠他们。

交响乐结束了我又顺势和这个孩子一快跑上舞台,留住了正在退出了乐队的首席,让这个孩子跟这个主席有一个交流。主席非常好,他顺势把观众献给他的鲜花又赠送给了学生,又勉励他以后一定要好好训练,好好努力。所以这个活动使这个孩子深受鼓舞和教育。中间还有一个小的插曲,因为我这个孩子往里面走,很多老朋友都看到了,他们在中间休息的时候就议论,说我们记得李校长是儿子,怎么今天来女儿来了,是不是计划生育出问题了?

去年的世博会联合问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来访问中国,参加世博会,后来到北京。教育部宴请联合问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让我作为校长代表参加这个接待会。我想这又是个机会,这又是个资源,我又带着我们学校的第二届模联的秘书长和第一届模联的教科文组织的总干事,带他们两个参加这个招待会。开始组织会晤的同志还有点不太情愿,说你怎么带来两个学生来了呢?但是在这个接待的过程之中,我发现那个真的干事和两个模拟总干事交流对话的时候,恰恰是他最兴奋的一个环节。这是他们一块合影的情况。

还有好多外事活动,因为好多国家的大使馆跟我们也是一块合作有好多项目,他们的重大节日,像国庆也经常请我们参加,我们也把这些活动做成了学生的课程,这是孩子们在罗马尼亚大使馆和大使们在一起的情况。正是这样一些活动就引发了我们学校国家问话日,现在我们跟7个国家的大使馆一块合作创办了罗马尼亚文化日,美利坚文化周,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文化日等等。这些都会成为课程资源。

另外,我们还把十一学校的老朋友,或者跟十一学校有关系的名家、大师邀请到学校,每一个星期三下午和一个名家大师进学校活动,由这些大师跟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和对话。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经历、感悟和体验,来影响我们的学生。这些名家大师涉及到政治、经济、学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个行业的人士。指不定那一句话就会牵动学生的心,就会影响学生一生。

书店畅销书也会成为我们的资源,我们不一定去买多少畅销书,但是我们可以把畅销书的大厅作为学生的课程,怎么样让学生用比较短的时间来认识社会,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课程。就是定期让学生到图书大厦的一层的大厅里去翻看半天畅销书,这半天时间就会基本叫学生把握社会跳动的脉搏。就会大概知道人们对这些难点、焦点问题怎么评说。吃饭也是一门课程,我们每天中午会有一位校长副校长来值班,跟学生共进午餐,学生通过网上预约,自主选择哪一天跟校长共进午餐,在这个过程里面,通过沟通我们会发现学生在想些什么,我们也会引导学生走向何方。

出一本书我们也希望把它做成课程,这两天,我的另一本新书马上要出来,昨天我刚刚校了一眼,这次出版我希望给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制造奖杯的过程。就是你会看到这个书的封面,我希望他们印到站线老师和学生最多人数照片,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的照片能够在我的这本书的封面上出现的越多越好。里面基本是一个图书,就是文字很少,大量的是图片,有些是海报、是图片,我希望图片上出现的任何一个学生的名字,我们在出版的时候要标出来。如果是海报我们要把海报的设计者的名字要把它标出来。

包括在这个书的扉页上是一个致谢,致谢上标注了现在4月份在校的全部教职员工的名字。因为我们认为这也是资源,这也是教育的资源。

第五,发现真实的管理起点。每一个学期,我们会有一个对学校的诊断,其中有一个很简单的诊断叫学生喜欢的10地方和学生喜欢的10项活动的调查。第一次调查是使我们感到特别高兴的是,我们进行的学生10佳表彰被列到了学校最喜欢的十大活动的第四位。因为是首届十佳学生表彰,所以策划者把这个活动搞的非常隆重和热烈,他们请了一些杰出的校友和社会的著名人士来给获奖的学生颁奖,让获奖的各类十佳学生走红地毯,所以整个活动无论是被表彰的还是参与的学生,都感觉到特别自豪,气氛特别热烈。因为受到了学生的喜欢,所以在第二届组织十佳学生表彰的时候,策划者有原本不动地复制了首届表彰的流程。表彰完了,在我们进行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调查里面,十佳表彰不仅没有进入第四位,连前20位有没有了踪影。因为老师们、同学们在反思。通过深入访谈他们终于明白了,每一项活动尽管可以有好多诉求,尽管可以承担好多教育价值,但是对孩子来说,有一个东西是万万不能丢的就是“新”字,你必须新他才喜欢。谁都知道蔬菜的营养价值,愿意吃才喜欢吃,但是厨师还是要加一点味精,这个新就是味精。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于是乎我们就下决心来改造学校一系列的课程。

比如说我们的运动会,过去年复一年,春季是田径运动会,学生在校一个周期的三年时间里我们不重复,春季还是趣味运动会,但是首届要寻找童趣运动会,把儿时的游戏拿到运动会里来。第二届叫青春拓展运动会,现在学生更加加紧给这个活动,有的到校外的基地里去,到社会的拓展公司引到校园,引到运动会来。第三届叫职业模拟运动会,就是一个班级代表一个行业,你代表消防,我代表环保,他代表医生来咱们运动会。秋季运动会改造为三届,首届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二是世界民族运动会,第三届叫做五洲城市运动会。

寻找学校管理的起点还有一个案例,是我们学校2009年的开学典礼,在我们进行的学生最喜欢的十大活动调查里,它名列第五。组织活动老师和学生非常兴奋,因为开学典礼是从来没进入过前十位的,因为它的太难了,因为你请领导一讲话就不得了,万一有些领导没有什么控制,学生就烦了,因为领导确实不是研究教育的,他不太懂得孩子的心理,我们不是说领导没水平,领导在教育的岗位上有领导水平,但他确实不一定能懂得孩子。所以我给他们策划者定了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无论有哪些人参加,反正策划者不允许突破30分钟,因为4千人的开学典礼,学生都站在大操场上,如果超过30分钟肯定要出问题,就会晕倒一些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过30分钟,所以策划者一般不太敢请领导、嘉宾了。第二,任何开学典礼我都希望每一个学生和老师都参与,而不仅仅是参加,还必须有心的参与、心灵的颤动。所以他们在策划的时候就想了好多,他们就策划出一个请一些杰出的校友来学校跟新生通过大屏幕现场抽取幸运学生的方式,跟学生结对子,然后推出整个学期的其它校友学长团跟新校友的结对子活动。所以学生感到非常好玩。在后来的调查之中发现,学生之所以选择这个开学典礼作为他们喜欢的活动之一,有这样一些原因。

这些原因就成为今后我们的老师策划另一届开学典礼的参照依据。所以去年的开学典礼他们在这样一些基础上,又开发了一个叫“开学护照”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发出一个不同颜色的“开学护照”,这个“开学护照”有好多内容,包括要写出他最需要知道的手机号码,如同校长的、班主任的,学校的平面图,还有他要收集10位老师的签字,20位同伴的签名,因为我们希望师生相处,希望有好的同伴关系,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学生刚刚找了人家签字,我想以后即使发生了小的误会、矛盾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还有要找到家长的寄语和老师的期待,和自己确立的目标。所以,在这样30分钟的开学典礼上,台上是幸运的老师给幸运的学生签名留念拥抱、嘱托。台下是4千名学生给400位老师的签名、留念、嘱托、拥抱。所以整个会场非常激动人心。在随后的一个星期里,校园里到处会看到这样一些局面,就是孩子们和老师,孩子们和孩子们,不断地在寻找签字,互相交流。有了这些,我们感觉到就如何的使我们的孩子真正能够喜欢学校,我们怎么样找到我们管理的起点,把学校的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真正自己的活动、他们喜欢的活动,我们设计了好多做起来比较方便,成本比较低的活动,当然我们每个活动要确立活动目标,明确我们的教育价值追求。比如最省钱的活动就是泼水节,每年的6月下旬,我们考试完了,就晒一批水,晒完了一般就在中午举行泼水节,特别便宜、但是学生特别写喜欢。这是一个年级,他们在泼水节开幕仪式上的场景。孩子们一个一个把脸盆顶在头上,因为我在主席台上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水泼到尽量多的学生头上,这个时候我正在举着这盆水,瞄着学生怎么泼得更多,他们特别高兴。这是他们泼水节的场面。

还有一个比较简单参与面比较大的活动,根据场面的大小参与可以越来越多。还有狂欢节,以一个神话故事,或者是以一个经典的影片作为背景,大家一起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活动我们往往会赋予一些主题,有一个教育的诉求,也确实使我们感受到学生这种生动活泼的情绪。

第六,发现非正式评价的魅力。在校园里我们会看到,每个月会有100个学生的照片被挂在校园的宣传橱窗里,这些不是学校的表彰,是每一个班的学生很尊重学生自己的推荐,所以每个月会有100个照片挂上去。每年会有1200名学生照片挂在校园里,寒暑假都不例外。三年时间会有3600名学生挂在校园里,从理论上说这跟全校的学生人数差不多。我们还有一个叫做“阅读人物”的海报,每个月由民间推荐一个在这个月里,在某一个方面做的特别好的老师,然后做成一个很大的海报,让老师的大照片向总书记的照片一样大,并挂在校园里。每一个学期教导处会有一个学生评价活动,搜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搜集到所有评价我们会全部原汁原味的汇总,汇总出来以后,我们会以恰当的方式送给老师。有时候我们是以贺卡的方式把学生给老师的评价送给老师,有时候我们甚至把学生对老师的好的评价,镌刻到一个笔筒上,铜板上来送给老师。每一年的新教师来到学校,无论他来了一个月,一个星期,甚至是当天刚刚报道就赶上迎新酒会,我们就会无一例外给每一位新老师,由他的同事或者学生给他找一句闪光的、赞美的话,在这个迎新酒会到高潮的时候,由主持人或者由校领导在场宣布他的同事给他归纳的赞美之语,老师都特别激动,尽管这不是一个正式评价。

每年退休的老师,我们也会给他编一个在学校期间的业绩纪念册,这样一来,学生也学会了赞美,学生也学会了非正式评价。在每年的毕业活动里面,其中有一个活动叫谢师会。每年我都参加,每年的谢师会老师都会被学生感动地没有一个老师不掉眼泪,因为太叫人感动了。这是他们其中有一届学生在谢师会上给每一个老师搞了一个颁奖词,这是给一个语文老师的颁奖词。他们穿牛仔裤,或白色的或深色的体恤,这种装扮在老师中并不夺人眼球,然而,真正最夺人眼球的不是他的外表,而是她的内在。她有男教师中汉奸的细腻,哪个男老师有自己的网站和博客他有。他用敏锐的严禁观察着生活,用细腻的笔触书写着生活。

他走全校最迷人的男中音,他在成人仪式上盛情并茂地演讲感动了多少人;他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课堂上他总会不由自主脱离课本,侃侃而谈,忘了时间,他腼腆的性格,习惯偎红着脸开玩笑说的话,就像个惊慌的孩子,他不是故意的,却多少人的眼球被吸引。他就是阎存林老师。

他的目标是让学生的成绩和品德红双喜,作为学科带头人,他就像红金龙一样在中南海中不懈地漫游,当你的物理学学习遇上困难,他就求大红鹰引领您走上成功的万宝路。他学富五车却说自己是芙蓉王他有时理亏,他在学生眼中他就是可爱的小熊猫他代表的精神永远大众化,当他的学生站在红茶山,他只是在一旁像红海一样飘香。

有一天我发现一报纸,头版头条是这个班的所有的学生,每一位孩子给这位班主任老师的生日嘱咐,到后边右下方是历史上的今天。第一是在这一天里巴金发表了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最后是,他的老师诞生了。后来我查来查去没有这张报,是孩子做的一张假报纸,但是这张假报纸在老师的办公桌放了几年了,老师特别感动的是孩子们给他的祝愿。

在管理上这句话,赞美制度会不断强化公司愿意看到的行为。

第七,发现形式的力量。因为各种历史的原因,我们把形式主义批的体无完肤,所以我们对形式也有点害怕,但是教育有时候确实不仅仅要、确实要设计好的形式。像毕业典礼,我们会给每一个孩子一个一个颁发毕业证书,一个一个合影留念,一个一个握手致意,一个一个拥抱,这要持续三个半小时时间,但是对每一个学生来说确实只一次。包括残疾的孩子,我们也会给他专门颁发毕业证书。开开学典礼老师都会穿上学生运动服装,上一个星期天是我们新一期学代会选举结束,选出了学生代表大会的组委会。对学生会的成员,校长应该干什么,显然我们没有资格给学生发聘书,我们就开发了一个叫做击掌礼,跟当选的所有的学代会的常委们一个一个击掌,这里面包含了祝贺、信任和期待。我们还开发了成人仪式的拍肩礼,尽管要拍400多个学生的肩膀,但是我们感到这个形式说上几句话要有效的多,而且记忆深刻,他一生就难忘。

第八,发现关系在校园的力量。教育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关系学,没有了好的关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际上就已经结束了。在西方有一个重要的关系定律,叫做如果人们不认识你他们就不会相信你,如果他们不相信你,他们就不会喜欢你。在我们每一个学期里,我们特别看中的一个测量叫师生关系的测量,每个学期测量一次,避免出现问题。其中有一个题目,我在老师眼中的地位。我们曾经在高一抽取了14位男生让他写出他在老师眼中的地位,通过汇总我们发现,在这14位男生里面,有6位学生认为,他在语文老师眼中地位很高,有5位学生认为在他语文老师眼中地位比较高,还有3位他在语文老师眼中地位不太高。依次类推,我们会发现,像数学老师9A7B,和化学老师5A9B,这样的结果属于常态也属于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在这些老师眼中地位比较高,很高。这说明他们的师生关系很棒,但是我们会发现,像物理老师有点问题,只有3A6B,还有四位学生认为他在物理老师眼中地位不高,甚至有一名认为在物理老师眼中位置很低。但是我们深入研究知道,我们这位物理老师刚刚从高三回到高一,在高三是深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老师,可是为什么到了高一学生就不喜欢了呢?又深入研究我们才知道,这位老师是因为非常内向的,非常深沉的,喜欢把对学生的爱埋在心地烂掉的老师。就像我们跟爸爸的关系,我们过了40岁才知道,原来小时候爸爸对我的严格要求,其实他非常爱我。到了50岁我们才知道,爸爸实在太伟大了,才知道愿意不断去见到他,为什么,因为这是父爱,是一种的深沉的爱。一个老师,如果我们的爱天天相互爱,只有当孩子们毕业了,过了20年了回想起来才知道,老师爱我。B3C,老师更多的爱让学生感受到是那种婆婆妈妈的母爱,上面学校行政纲要,师生关系这一章我们有这么一条,叫做热爱是境界,热爱胸怀,但热爱也是由技能技巧的。因为优秀的老师要通过艺术的方式让老师知道老师是爱你的。同样的测试还在高一女生中测量,如果男学生最后的测量结果有一些规律,我们就感觉到一般来说,哪一个学科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一般会认为他在学生眼眼中地位比较高,反之会比较低。有这样一个规律。

但是,我们把19位女生最后汇总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找不到这个规律,甚至我们也很难找到其他规律。后来我们就认为,没有规律就是女学生的规律,我们学生是两年初中、四年高中。这些高一其中还是初三的年龄,正是女孩处在那种反叛期,情感特别容易波动,特别敏感,特别不成熟的特定阶段。所以有时候老师他在乎的不一定是说了什么,而是老师怎么说的,他的表情、眼神等等,这样使我们感觉到我们在给女学生施加教育的时候真的要特别精心设计,特别小心。

我们还要有测量的工具,对初一的学生进行测量。我们从初一抽去了优秀、中游和后进各10名学生,我们先看他们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当中的结果。我们发现,优秀学生对着语文、数学、英语、10位学生3个学科里面有21个选项他们认为在老师眼中地位比较高,但是后进的学生在30个选项里只有9个选项,这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但是我们想不到是中游的学生30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认为他在3个学科老师眼中地位比较高。经过深入分析我们终于明了了这其实是我们长期以来,凭经验主义确定的教育原则带来的后果,就是抓两头带中间。两头是抓了,带中间了吗?这个工具,我们还把这30位学生他们在这种老师上课班数比较多,教10个班,8个班,但是每一个班上的课时是一到两课时的科目,就是政治、体育、艺术、技术这些学科进行汇总。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在40个选项里面只有13个选项,中游的学生在40选项里只有5个选项,但我们往往没有想到的是,后进的学生在40个选项里竟然有26个选项认为,他们在这4个学生眼中地位很高。是我们这些老师特别热爱后进学生吗?我们调查发现没有,因为这些都教了10个班,面对400个学生,他们分不清楚哪些学生更优秀,他们以比较公平的眼光看待他们。这些后进的学生要求并不高,他们是给点阳光就灿烂。

《发现学校》我就谈这些。最后我以两张图片做为我报告的结束。去年10月份我一个朋友邀请了美国最重要的成功学家科维来到北京,他是目前在世的美国最重要的成功学家,他和人性的弱点的卡耐基和思想致富的比尔拿破仑并列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成功学家。在美国的影响甚至超过总统,这样一个影响世界的大师,我特别崇拜,需要就去参加了这样一个活动,在中间一刻钟的休息时间里我希望能够拜会科维。这一拜会你可以发现,科维跟我的接触像是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他那个神态甚至比我本人还要渴望这次见面,而且好像非常清楚我要来干什么。他马上摆出一个姿势和我合影,而且他在合影的时候还作出一个动作,似乎是以我为中心的动作。科维知道这15分钟我不是来跟他交流,他知道我希望和他合影,成功的人士总是会明白别人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发现学生的需要,来管理这种需要。如果我们每一天走在学生的需要方面上,而管理这种需要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会成功。谢谢。

(根据现场速记笔录整理)

第四篇:读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读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红山区第十一小学 祁杰

学生第二,这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事实就是这样,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为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位教师,在校园里,在课堂上,举手投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们怎么能让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去上好课呢?如果没看过这本书,有哪位老师带着情绪去上课,领导知道了肯定会批评老师的“怎么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呢?”是的,每一位老师都知道不应该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可老师也是普通的人。说到这也许有人会说老师不是“蜡烛”、“春蚕”、“铺路石”吗?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怎能有自己的情绪?这样说,无异乎把教师神化了。李希贵同志说:“我向来不赞成把教师看作是‘蜡烛’、‘春蚕’、‘铺路石’,那种把教师的工作视为仅仅是为学生献身,他们悲剧性地活着,仅仅是为了造就学生的幸福的说法。“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但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

读完《学生第二》这本书,我反思了很久。它给予的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的深刻感悟,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有独到的一面,都会带给教育工作者很大的启发。摘录部分做法和思想如下: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这是李希贵教育管理中的一条锦囊妙计。书中列举了用“赠字”的方式让受到冷落的老教师重新感受到自己很重要,用校长亲自颁发毕业证书的办法使全体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给收发室值班员接待家长的额外任务让他感觉很自豪等事例。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件件小事凝聚着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而正是这种发自心底的真诚尊重,才是教育管理获得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教师对学生尊重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倡导自主,毕竟有自由,才有个性

在教育教学管理李希贵老师崇尚自由,就如他所说“我们应该寻求规章制度从完善走向简约,激发个人的主人翁意识,倡导自主,毕竟有自由,才有个性。”“教育不过是创造环境、设置条件、营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心理空间和心灵自由罢了。”在管理上立足人本。以人为本,李老师关心尊重每一个人,为每一个人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要让学生获得幸福,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幸福

对一个教育管理者来说,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李老师在教育界举国上下都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口号下提出这样“不合适宜”的“学生第二”,确实让人感到诧异。不过李老师从各行各业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说明他的观点。就如他所总结的: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这一事业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要让学生获得幸福,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幸福;要让学生获得成功,首先要给教师成功的机会。当教师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时候,他就会把这样的感受倾注在学生的身上,竭尽全力地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第五篇:读李希贵《学生第二》有感

读李希贵《学生第二》有感——教育不是做生意

读了《学生第二》,让我看到了李校长真实的一面,他敢于发言,敢于讲真话。记得这本书上说了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校长论坛上,李校长问一些所谓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校长,假如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告到校长那里,校长会批评谁?那些校长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批评老师。问他为什么?因为学生第一,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当先进的教育理念碰到了教师与孩子的矛盾,孩子胜!”其实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没有错,(范_文_先_生_网)但是被一些人理解错了。经没错,念经那和尚嘴歪了。以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纠正教师没有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只知道照本宣科,全然不顾学生“死活”,认为教师才是教育的核心,学生应该完全听从老师的教诲,否则,就是学生就会误入歧途,不能成才等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成长,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教育,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有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了!

怎样才能更关注孩子,这是就凸显出教师的重要作用了,只有把教师的位置摆正确,把教师看成是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人,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引领孩子正确的走好人生的道路,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人。很难想象当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校长很不客气地批评老师时,老师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别说老师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就算是错误了,教育方法不正确了,校长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老师这一边,这样说不是说教育不讲道理,而是教育的大方向不能变,因为我们是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自古以来,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一个没有人格尊严的人怎能让学生信服你,一个不分青红皂白就被校长批得体无完肤的人,说出的话还有什么值得相信。教育不是做生意,学生更不是我们的上帝,尽管教师确实是由学生养活的,一旦老师沦落为商场里的售货员,学生凌驾于老师之上成为了上帝,请问,你见过一个普通的大众给上帝上课吗?你见过售货员跟顾客传授人生观价值观吗?我们是教育者,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你必须要他知道,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叫尊师重道,什么叫天高地厚。社会中是有地位阶级的不同,买卖关系的产生,但在学校,你必须学会遵守纪律,尊重老师,遵守规则,学会感恩。教育不是做生意,师生之间也不是买卖的交易关系,而是有关知识道德理想真情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至纯无比,这种关系与社会不同!

下载校长派李希贵:如何不战战兢兢当校长?教师第一学生第二(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长派李希贵:如何不战战兢兢当校长?教师第一学生第二(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读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一直听惯了领导喊学生第一,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何尝听说过学生第二?刚开始听说这书名还有点不敢相信,有谁......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贵希;创建一所令人尊敬的学校[本站推荐]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创建一所令人尊敬的学校 文章来源:全国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大讲堂新闻中心全国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大讲堂特邀主讲嘉宾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 李希贵,男,......

    读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读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一直听惯了领导喊学生第一,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何尝听说过学生第二?刚开始听说这书名还有点不敢相信,有谁这......

    中国版的“巴学园”读李希贵《学生第一》有感

    中国版的“巴学园” ———读李希贵《学生第一》有感瑞鹊小学记得最初读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时,我一边赞叹巴学园的与众不同,一边惋惜在当今应试教育制度下是不可能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