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读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一直听惯了领导喊学生第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何尝听说过学生第二?刚开始听说这书名还有点不敢相信,有谁这么大胆敢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喊出这样的口号。难道是为了标新立异?
看完书后才知道,这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事实就是这样,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为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位教师,在校园里,在课堂上,举手投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们怎么能让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去上好课呢?如果没看过这本书,有哪位老师带着情绪去上课,领导知道了肯定会批评老师的“怎么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呢?”是的,每一位老师都知道不应该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可老师也是普通的人。说到这也许有人会说老师不是“蜡烛”、“春蚕”、“铺路石”吗?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怎能有自己的情绪?这样说,无异乎把教师神化了。李希贵同志说:“我向来不赞成把教师看作是‘蜡烛’、‘春蚕’、‘铺路石’,那种把教师的工作视为仅仅是为学生献身,他们悲剧性地活着,仅仅是为了造就学生的幸福的说法。“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但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 读完《学生第二》这本书,我反思了很久,这本书不论是对我今后的工作还是人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给予的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的深刻感悟,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有独到的一面,都会带给教育工作者很大的启发。摘录部分做法和思想如下: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这是李希贵教育管理中的一条锦囊妙计。书中列举了用“赠字”的方式让受到冷落的老教师重新感受到自己很重要,用校长亲自颁发毕业证书的办法使全体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给收发室值班员接待家长的额外任务让他感觉很自豪等事例。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件件小事凝聚着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而正是这种发自心底的真诚尊重,才是教育管理获得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教师对学生尊重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倡导自主,毕竟有自由,才有个性
在教育教学管理李希贵老师崇尚自由,就如他所说“我们应该寻求规章制度从完善走向简约,激发个人的主人翁意识,倡导自主,毕竟有自由,才有个性。”“教育不过是创造环境、设置条件、营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心理空间和心灵自由罢了。”在管理上立足人本。以人为本,李老师关心尊重每一个人,为每一个人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要让学生获得幸福,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幸福 对一个教育管理者来说,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李老师在教育界举国上下都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口号下提出这样“不合适宜”的“学生第二”,确实让人感到诧异。不过李老师从各行各业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说明他的观点。就如他所总结的: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这一事业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要让学生获得幸福,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幸福;要让学生获得成功,首先要给教师成功的机会。当教师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时候,他就会把这样的感受倾注在学生的身上,竭尽全力地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去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学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间长大成人。因此善于管理的领导会着重培养教师的幸福感。除了期待环境改变外教师更应该“自救”,更新知识储备,积极调整心态。在读的过程中,他的一些观点常常引起我的共鸣,有时还会澄清我曾经的迷茫。在《制度衍生文化》一文中,李老师谈到要想让学校形成什么样的文化,就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去保驾护航。过去我理解校园文化的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往往是把他们分割来理解。尤其是制度文化,一直以为制度文化就是制定系统严密的制度,以便有利于学校的管理,从没有想到从中会衍生出文化来。可看过李老师的几个生动案例之后,我深深折服。真正的文化是需要制度来保障的,关键是我们制定了什么样的制度?一条条框住老师,一项项罩住学生,让老师在不敢喘息的氛围中埋头苦干;让学生走进学校就像入了监狱。从来没有想过我们可以制定有利于学校文化形成的制度。一年一度,“谢谢老师”的贺卡评选活动可以增强师生感情;怀孕的老师雨雪天必须在家休息,温暖了了教师的心;老教师的教案供青年教师借阅可得报酬,让枯木逢春„„我们的学校这样的制度是不是太少?
读李老师的文章总有一种亲近感。这种感觉源于他的理论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的与教育实践相互交融。正像它在序中写的那样:我的教育理念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从一名教师一路走来,李老师在他的每个位置上都有独到的见解,睿智的思考。在他的眼中教育就是艺术,在我的的眼中他的教育管理更是艺术。一路行,一路歌,他就像一位教育园中的舞者,那妙曼的舞姿,既赏心悦目又令人怦然心动„„
读《学生第二》有感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北图的借阅书架上,当看到这个书名时,我是怀着好奇心借阅了它。因为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上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学生第二的提法,这是不是和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相违背。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这本书是山东省潍放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所写,他是从普通语文教师到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一步一步走到领导岗位的,在书中,他把企业管理的一些理念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很有些新意。书中提出了一些引发我们思考的东西: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该把老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教育学生,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实现,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老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只有当教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时候,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去这样做。所以,希望学校不仅仅只是给老师压力而以此成为老师工作的动力,而是用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培养老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老师工作的动力应是来自于热爱。从此意义上讲这与学
生第二并不矛盾。
书中,作者还提出多一些衡量学生的尺子,这也给我们教师很大的启示,尤其是对于职业学校的老师,非常有借鉴意义。评价学生应该是基于学生的成长和成功来实现,而我们以前总是喜欢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可这正是职高学生的劣势,评价结果,不仅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也给老师带来很大的挫折感,学生越学越没自信,老师越教越没成就感。这种心态必然会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非常对学生易产生负面刺激。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启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智能,所以应多一些衡量学生的尺子,不能以唯一的目光看待学生,唯一方法教育学生,唯一标准评价学生,所以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多元化、评价应该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我们的教育教学应尽量适合更多类
型的
第二篇:读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读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红山区第十一小学 祁杰
学生第二,这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事实就是这样,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为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位教师,在校园里,在课堂上,举手投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们怎么能让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去上好课呢?如果没看过这本书,有哪位老师带着情绪去上课,领导知道了肯定会批评老师的“怎么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呢?”是的,每一位老师都知道不应该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可老师也是普通的人。说到这也许有人会说老师不是“蜡烛”、“春蚕”、“铺路石”吗?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怎能有自己的情绪?这样说,无异乎把教师神化了。李希贵同志说:“我向来不赞成把教师看作是‘蜡烛’、‘春蚕’、‘铺路石’,那种把教师的工作视为仅仅是为学生献身,他们悲剧性地活着,仅仅是为了造就学生的幸福的说法。“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但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
读完《学生第二》这本书,我反思了很久。它给予的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的深刻感悟,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有独到的一面,都会带给教育工作者很大的启发。摘录部分做法和思想如下: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这是李希贵教育管理中的一条锦囊妙计。书中列举了用“赠字”的方式让受到冷落的老教师重新感受到自己很重要,用校长亲自颁发毕业证书的办法使全体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给收发室值班员接待家长的额外任务让他感觉很自豪等事例。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件件小事凝聚着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而正是这种发自心底的真诚尊重,才是教育管理获得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教师对学生尊重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倡导自主,毕竟有自由,才有个性
在教育教学管理李希贵老师崇尚自由,就如他所说“我们应该寻求规章制度从完善走向简约,激发个人的主人翁意识,倡导自主,毕竟有自由,才有个性。”“教育不过是创造环境、设置条件、营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心理空间和心灵自由罢了。”在管理上立足人本。以人为本,李老师关心尊重每一个人,为每一个人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要让学生获得幸福,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幸福
对一个教育管理者来说,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李老师在教育界举国上下都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口号下提出这样“不合适宜”的“学生第二”,确实让人感到诧异。不过李老师从各行各业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说明他的观点。就如他所总结的: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这一事业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要让学生获得幸福,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幸福;要让学生获得成功,首先要给教师成功的机会。当教师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时候,他就会把这样的感受倾注在学生的身上,竭尽全力地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篇:读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读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心得体会
一直听惯了领导喊学生第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何尝听说过学生第二?刚开始听说这书名还有点不敢相信,有谁这么大胆敢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喊出这样的口号。难道是为了标新立异?
看完书后才知道,这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事实就是这样,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为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位教师,在校园里,在课堂上,举手投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们怎么能让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去上好课呢?如果没看过这本书,有哪位老师带着情绪去上课,领导知道了肯定会批评老师的“怎么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呢?”是的,每一位老师都知道不应该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可老师也是普通的人。说到这也许有人会说老师不是“蜡烛”、“春蚕”、“铺路石”吗?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怎能有自己的情绪?这样说,无异乎把教师神化了。李希贵同志说:“我向来不赞成把教师看作是‘蜡烛’、‘春蚕’、‘铺路石’,那种把教师的工作视为仅仅是为学生献身,他们悲剧性地活着,仅仅是为了造就学生的幸福的说法。“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但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
读完《学生第二》这本书,我反思了很久,这本书不论是对我今后的工作还是人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给予的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的深刻感悟,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有独到的一面,都会带给教育工作者很大的启发。摘录部分做法和思想如下: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这是李希贵教育管理中的一条锦囊妙计。书中列举了用“赠字”的方式让受到冷落的老教师重新感受到自己很重要,用校长亲自颁发毕业证书的办法使全体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给收发室值班员接待家长的额外任务让他感觉很自豪等事例。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件件小事凝聚着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而正是这种发自心底的真诚尊重,才是教育管理获得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教师对学生尊重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倡导自主,毕竟有自由,才有个性
在教育教学管理李希贵老师崇尚自由,就如他所说“我们应该寻求规章制度从完善走向简约,激发个人的主人翁意识,倡导自主,毕竟有自由,才有个性。”“教育不过是创造环境、设置条件、营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心理空间和心灵自由罢了。”在管理上立足人本。以人为本,李老师关心尊重每一个人,为每一个人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要让学生获得幸福,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幸福
对一个教育管理者来说,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李老师在教育界举国上下都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口号下提出这样“不合适宜”的“学生第二”,确实让人感到诧异。不过李老师从各行各业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说明他的观点。就如他所总结的: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这一事业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要让学生获得幸福,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幸福;要让学生获得成功,首先要给教师成功的机会。当教师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时候,他就会把这样的感受倾注在学生的身上,竭尽全力地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篇:读李希贵《学生第二》有感
读李希贵《学生第二》有感——教育不是做生意
读了《学生第二》,让我看到了李校长真实的一面,他敢于发言,敢于讲真话。记得这本书上说了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校长论坛上,李校长问一些所谓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校长,假如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告到校长那里,校长会批评谁?那些校长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批评老师。问他为什么?因为学生第一,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当先进的教育理念碰到了教师与孩子的矛盾,孩子胜!”其实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没有错,(范_文_先_生_网)但是被一些人理解错了。经没错,念经那和尚嘴歪了。以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纠正教师没有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只知道照本宣科,全然不顾学生“死活”,认为教师才是教育的核心,学生应该完全听从老师的教诲,否则,就是学生就会误入歧途,不能成才等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成长,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教育,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有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了!
怎样才能更关注孩子,这是就凸显出教师的重要作用了,只有把教师的位置摆正确,把教师看成是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人,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引领孩子正确的走好人生的道路,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人。很难想象当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校长很不客气地批评老师时,老师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别说老师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就算是错误了,教育方法不正确了,校长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老师这一边,这样说不是说教育不讲道理,而是教育的大方向不能变,因为我们是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自古以来,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一个没有人格尊严的人怎能让学生信服你,一个不分青红皂白就被校长批得体无完肤的人,说出的话还有什么值得相信。教育不是做生意,学生更不是我们的上帝,尽管教师确实是由学生养活的,一旦老师沦落为商场里的售货员,学生凌驾于老师之上成为了上帝,请问,你见过一个普通的大众给上帝上课吗?你见过售货员跟顾客传授人生观价值观吗?我们是教育者,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你必须要他知道,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叫尊师重道,什么叫天高地厚。社会中是有地位阶级的不同,买卖关系的产生,但在学校,你必须学会遵守纪律,尊重老师,遵守规则,学会感恩。教育不是做生意,师生之间也不是买卖的交易关系,而是有关知识道德理想真情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至纯无比,这种关系与社会不同!
第五篇:学习李希贵心得体会
读《教育家之路:李希贵篇》心得体会
当学校发给我们老师两本《教育家之路》时,我看到了那么多的教育家,其中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而让我眼前一亮的却是对李希贵老师的介绍。因为我在去年看过李希贵老师的两篇著作,即《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学生第二》。现在再一次看到对他的介绍时,更加佩服。
第一,钦佩他的教育的理性与管理的智慧。
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是对当前教育界“学生至上”热潮的一声棒喝。他认为,学生成了我们的顾客,成了我们的上帝,我们把所有目光都聚焦到学生身上,而忽视了教师的健康,忽视了教师的发展。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的确是的,教育是生命培育生命,爱心滋养爱心,温暖传递温暖,尊重撒播尊重,智慧启迪智慧的崇高事业,“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当一个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这是多么富有理性与智慧的教育管理。
第二,钦佩他的“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还是在高密四中当校长时,也算有了一些成绩,于是,不断有一些到四中参观考察的人,总是喜欢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四中的“真经”到底是什么?他说只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的确,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说:“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回家要做一件事情:把你的胳膊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坚持每天都做,你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起来,觉得做这个很容易。一星期
后,苏格拉底问学生:“坚持每天都做的学生请举手。”班内有80%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班内举手的学生只有一半了。一学期下来,苏格拉底问学生:“这一学期,坚持每天都回家甩胳膊的同学请举手。”这时,班内只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这位学生就是古希腊另一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因此,世上最简单的事情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最不简单的事情也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教师每天批改作业给学生写几句批语,是件简单的事情。但能每天做好,每月做好,每年做好,而且挖空心思、有的放矢,而不是冠冕堂皇敷衍塞责,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句简单的批语给学生带去的是温馨,是提醒,是鼓励,是鞭策,同样也是我们老师的匠心独运。学生很容易发现,这里面蕴藏着教师的真诚与爱心。
每个学期开学伊始,作为教师记住学生的名字,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但实际上呢?除了班主任,哪个课任老师能在一周之内,准确无误地叫出你所任课的每个班级里的每个学生的名字?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做教师的又怎么能尽快拉近师生间距离,又怎么能尽快地熟悉学生呢?我们老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试想,老师叫不准学生的名字,张冠李戴,认错学生,又怎么能让孩子们做到“亲其师”,进而“信其道”呢?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记住记不住学生名字的问题。记住学生的名字,其实架起的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唤起的是老师对学生的爱!……
学会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其实这不是什么难题,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要求,但要把简单的事情真正做好,看似简单其实还真是很不简单。所以我们要想让我们的孩子做到“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那就先让我们教师一起“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