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历任任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历任任总书记
中央总书记是从中国四大开始设置的,即党的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规定: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长职务名称改为“总书记”
1、“一大”至“五大”(1921年7月至1927年8月): 陈独秀均被选为临时中央局书记、委员长和总书记。“八七”会议离职。
2、八七会议到党的六大(1927年8月至1928年7月):党中央由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三人组成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员会负责(1927、11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时常委扩大为5人,增选周恩来、罗亦农),在此期间,瞿秋白一直是中共中央的主要负责人,但从未被称为总书记。“六大”离职。
3、党的六大到1931年6月(1928年7月至1931年6月):向忠发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主席,虽然党内或党外文件偶尔称为“总书记”,但只是习惯称呼而已,没有明文规定。1931年6月被捕后叛变,为国民党枪杀。4、1931年6月——9月:博古、洛甫、康生、陈云、卢福坦、李竹声六人组成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博古是总的负责人,但此时,博古并没有总书记的正式名义。5、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1931年6月王明代理总书记。9月,王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去莫斯科,由秦邦宪和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米夫指定秦邦宪为临时中央总书记。6、1935年1月遵义会议之后:常委在分工时,洛甫(张闻天)代替博古的总的责任,张闻天遵义会议选为总书记,而由几位同志组成的书记处领导全党工作。张闻天仍兼任书记处书记。从组织上讲,洛甫这时是党的的最高领导者,但不称呼总书记。7、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改组中央书记处,在党内不再设总书记,而由洛甫、毛泽东、王明等组成中央书记处,实行集体领导。这样,洛甫在名义上已经不是党内最高领带人了。8、1937年12月政治局会议到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之前:洛甫党内最高领导人的名义虽不复存在,但是仍主持党中央的日常工作。9、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实际上开始被确认为党的最高领袖,此时仍无总书记称呼,因为书记处集体领导。10、1943年3月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领导机构进行调整,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组成中央书记处,并推荐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七大”至“十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1、1945年6月19日七届一中全会: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12、1949年3月到建国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前:党内最高领导人的职务均称“主席”。
13、八届一中全会、九届一中全会、十届一中全会: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4、十一届一中全会: 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十一大”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任职时间是:1976年10月至1981年6月。
15、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十二大”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在职时间是:1981年6月至1987年1月。
16、十三届一中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87年1月16日举行扩大会议,选举赵紫阳为代理总书记。1987年11月2日在党的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总书记。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撤销了赵紫阳的总书记职务。
17、十三届四中全会:989年6月23日至24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泽民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选举江泽民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8、十六届一中:2002年11月15日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胡锦涛同志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选举
1、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原上海市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陈独秀在广州未能参加会议,委托包会僧出席了会议。
会议在进行完既定议程之后,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由以上3人组成中央局。
2、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市原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根据党章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五人组织之,并选举候补委员三人”的规定,选举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邓中夏、向警予、李达为候补委员。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蔡和森为宣传委员,张国焘为组织委员。
3、三大
1923年6月10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原广州市东山恤孤院路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0多人(其中有表决权的19人),代表全国432名党员。大会根据党的修正章程中关于“中央执行委员会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九人组织之,并选举候补委员五人”的规定,选举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罗章龙、谭平山、王荷波、朱少连、项英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李汉俊、徐梅坤、邓中夏、邓培、张连光为候补委员。根据《中央委员会组织法》中关于“大会之后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即分配工作并选举五人组织中央局”,“中央局以中央执行委员会名义行使职权,由执行委员会选出委员长、秘书及会计三人”的规定,选举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1923年9月以后王荷波接替谭平山进入中央局)5人为中央局成员,并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为会计。
4、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原上海市闸北区横滨路6号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大会最后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9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5人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月22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工作分工:陈独秀任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彭述之任中央宣传部主任,张国焘任中央农工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中央宣传委员,以上5人驻中央局。李大钊驻北京,谭平山驻广东,项英驻汉口,李维汉驻长沙,邓培驻唐山,朱锦堂驻安源,罗章龙、王荷波负责铁路总工会工作,张太雷负责青年团中央工作。
5、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在原武昌高等师范第一附属小学礼堂举行,正式会议在原汉口济生三马路黄陂同乡会馆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2人,代表全国5.79万名党员。大会选举出了由31名正式委员和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在随后举行的中央委员会五届一次全体会议上,选举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李立
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苏兆征9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陈独秀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周恩来为中央委员会秘书长。
6、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
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改组中共中央领导的训令,在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主持下,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会议,决定让陈独秀去共产国际讨论中国革命问题,未让他参加此次会议。陈独秀拒不服从这一决定,向党中央提出了辞职要求,从此离开了中央领导岗位。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了中央政治局,成立了由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
三、张太雷5人组成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代行中央政治局职权,停止了陈独秀、彭述之等人在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张国焘在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中排名第一,自然成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的召集人和主持人。
7、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原汉口俄租界三教街41号召开了由瞿秋白和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共同主持的中央紧急会议(因当时形势紧张,交通不便,到会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故只能临时召开一次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俄国同志牛曼、洛蜀莫娃出席会议。会议经过热烈讨论和酝酿,最后选出了临时中央政治局,正式委员9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澎湃、任弼时。候补委员7人,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
8月9日,临时中央政治局举行了第一次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推选瞿秋白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负责人。
8、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
1927年11月9日至10日,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简称为“十一月扩大会议”。会议由瞿秋白主持,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作政治报告。会议最后增选周恩来、罗亦农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毛泽东被解除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决定派陈独秀、苏兆征、李立三为代表赴共产国际汇报工作。
9、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附近的一座乡间别墅——塞列布若耶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84人,代表全国4万多名党员。大会最后以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由23名正式委员和1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
在7月19日举行的六届一中全会上,选举向忠发、周恩来、苏兆征、项英、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
7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李立
三、关向英、罗登贤、澎湃、杨殷、徐锡根、卢福坦7人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由于当时共产国际过分强调“领导干部工人成分化”,向忠发被选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但向忠发没能起到总书记的作用,中央政治局日常工作实际上由李立三主持。
10、中央政治局会议
1930年6月11日,中央政治局在上海召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秘书长、中央宣传部长李立三主持会议并作了《关于目前政治任务决议案草案内容的报告》。会议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对于中国革命的形势、性质、任务等问题提出了一整套的错误主张,标志着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自此开始,至1930年9月,李立三成了实际的中央最高负责人。
11、六届三中全会
1930年9月24日至28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瞿秋白的主持下,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相关决议,改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改选后的中央政治局由14人组成,其中正式委员是向忠发、项英、周恩来、瞿秋白、李立
三、关向英、张国焘,候补委员是罗奕(罗登贤)、徐锡根、卢福坦、温裕成、罗迈、顾顺章、毛泽东。这次会议基本上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全党的统治,由瞿秋白主持六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央政治局日常工作至1931年1 月。
12、六届四中全会
1931年1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会议进行了如下几项重要议程:一是严厉谴责立三路线及其后中央的“调和主义”;二是部分的改组了中央及中央政治局,选举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3人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向忠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三是原来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王明(陈绍禹)在共产国际代表、东方部部长米夫的指使下,直接进入中央政治局并取得了中央的实际领导权,开始了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长达4年的统治。
1931年1月至9月,中央政治局日常工作由王明负责,同年10月,王明虽去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但仍遥控中共中央。
13、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
1931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在上海被铺叛变,24日在上海龙华监狱被执行枪决。同年9月,经王明指定、共产国际批准,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并召开会议,确定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卢福坦3人组成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由博古负总的责任(习惯称“总负责”),继续发展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14、六届五中全会
1934年1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六届五中全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又称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博古、洛甫、周恩来、项英为书记处书记(即中央政治局常委),博古为中共中
央总书记。六届五中全会,全面肯定了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左”倾错误路线,并且通过了一系列“左”倾错误理论和政策,是第三次“左”倾路线发展的顶点,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更大的损失,最终导致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5、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在通过《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后,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撤销了博古的党内总负责职务,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毛泽东为“恩来指挥军事上的辅助者”,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推荐洛甫代替博古为党内总负责(当时习惯称总书记)。
同年3月12日,在行军作战途中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亦称“新三人团”),毛泽东被中央任命为“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至此,毛泽东真正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最高统帅。“这是长征时期,军事斗争压倒一切,在政治局常委中,谁负责军事,谁的地位和作用就最重要。政治局常委毛泽东作为具体负责军事的最高军事首长,其政治地位也就自然超过了洛甫、周恩来、陈云等诸常委,自此真正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最高领袖。”(资料中作者原话)。
17、六届六中全会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会议前,从苏联回国的王稼祥口头传达了共产国际季米特洛夫的指示:即“在领导机关中,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共产国际的指示,一言九鼎。中央政治局立即召开会议并作出决议,由毛泽东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全会最后作出决议,批准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至此,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事实上的最高领导者的地位。
在六届六中全会期间,即1938年10月,洛甫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由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日常工作。
18、中央政治局会议
1943年3月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延安召开。会议对党中央领导机关的设置和工作职责进一步作出了明确规定,会议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会议决定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
19、六届七中全会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17名中央委员,12名各中央局、分局和其他方面的负责同志(即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人员)出席会议。会议选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周恩来5人组成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毛泽东为主席团主席。会议决定,在全会期间由主席团处理日常工作,中央政治局及书记处停止行使职权。
20、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会议在进行完既定议程之后,按照新的选举条例,经过充分的酝酿讨论,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由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林祖涵等44名正式中央委员和廖承志、王稼祥、黄克诚等33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
6月19日召开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洛甫、彭德怀13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根据《党章》关于“中央委员会主席即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与中央书记处主席”的规定,毛泽东即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自此开始,从组织上正式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最高领袖地位。在此后的第八届、第九届和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一直由毛泽东担任,直至1976年9月9日逝世为止。
第二篇:历任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
历任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
中央局书记
▪ 陈独秀
(1921-1922)
▪ 陈独秀
中央执行委员会
(1922-1925)
委员长
▪ 陈独秀
中央执行委员会
(1925-1927)
总书记
中央委员会 总书记
▪ 王明(1931代
▪ 陈独秀(1927)▪ 向忠发(1928)
理)
▪ 博古(1934)▪ 张闻天(1935)
▪ 华国锋
(1976-1981)
▪ 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
▪ 胡耀邦
(1981-1982)
中央委员会 总书记
▪ 胡耀邦 ▪ 赵紫阳
(1982-1987)(1987-1989)▪ 胡锦涛(2002-)
▪ 江泽民
(1989-2002)
历任中央军委主席:
毛泽东华国锋邓小平江泽民
(1954-1976)(1976-1981)(1981-1989)(1989-2004)▪ 胡锦涛(2004-)
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华国锋赵紫阳
▪李鹏(1987-1998)
(1954-1976)(1976-1980)(1980-1987)▪朱镕基▪ 温家宝
(1998-2003)(2003-)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历任最高领导人表
中国共产党历任最高领导人表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1921年7月一大选举产生)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2年7月二大选举产生)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3年6月三大选举产生)
中央总书记:陈独秀(1925年1月四大推选)
中央总书记:陈独秀(1927年4月至5月五大推选)
中央总书记:向忠发(1928年6月至7月六大选举产生)(注:1931年向忠发被国民党逮捕杀害后,由王明代理)中央总书记:博古(秦邦宪)(1934年1月六届五中全会产生)
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洛甫)(1935年1月遵义会议选举产生)
中央主席:毛泽东(1945年6月七届一中全会产生)
中央主席:毛泽东(1956年9月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主席:毛泽东(1969年4月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主席:毛泽东(1973年8月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主席:华国锋(1976年10月中央会议通过,1977年7月十届三中全会追认)
中央主席:华国锋(1977年8月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主席:胡耀邦(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2年9月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总书记:赵紫阳(1987年11月十三届一中全会产生)
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
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2年10月19日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7年9月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总书记:涛哥(2002年10月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中央总书记:涛哥(2007年10月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历任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毛泽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
刘少奇(1959年4月27日—1968年10月31日)
宋庆龄,董必武(1968年10月31日—1972年2月24日)(副主席代行主席的职权)
董必武(1972年2月24日—1975年1月17日)(以代主席名义行主席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授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2年以后)
李先念(1983年6月18日—1988年4月8日)
杨尚昆(1988年4月8日—1993年3月27日)
江泽民(1993年3月27日—2003年3月15日)
涛哥(2003年3月15日至今)
政府首脑 周恩来:政务院(1949-1954)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1954-1976)
华国锋:国务院总理(1976-1980)
赵紫阳:国务院总理(1980-1987)
李鹏:国务院总理(1987-1998)
朱镕基:国务院总理(1998-2003)
宝宝:国务院总理(2003-?)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1949年—1954年)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54年—1976年)
华国锋(1976年—1981年)
邓小平(1981年—1989年)
江泽民(1989年—2004年9月19日)
胡锦涛(2004年9月19日至今)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党史教学教案任晓华
中国共产党党史教学教案
土庄小学 赵忠芳 教学内容:中国共产党党史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些重要时间;
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初步了解,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的成立、建设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教育党员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教学重、难点:
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解释课题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3年的光辉历程,在这90多年里,我们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时期,涉及了成千上万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党史,是一部曲折的历史,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善于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认真学习党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二、进行党史教育
(一)共同学习党的历史:
1、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子组成的图案。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党的基层组织是指: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
4、一名党员只能参加组织关系所在支部的活动并接受监督。
5、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由陈独秀等发起,在上海首先建立的。
6、随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日益紧密,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在共产国际代表的促进下,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
7、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8.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正式章程,是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9、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了党的三大,正式决定用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
10、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1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2、1927年8月,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13、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4、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15、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6、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7、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一部以迅速行动包围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8、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大举侵华而蓄谋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19、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国民党军第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部在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坚持四昼夜,打退日军数十次进攻。
20、从近代到建国前我国第一次取得对外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是抗日战争。
21、1939 年10 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22、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0日,毛泽东偕同周恩来、王若飞,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历时43天的谈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重庆谈判。
23、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进步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24、《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话。
25、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6、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做报告时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7、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28、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战役。2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30、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领导权不同。
31、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
32、1956年9月15至27日党的八大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明确了国内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经济文化和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3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
3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
3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党的历史经验教训,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切实搞好党风建设,并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第一书记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36、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历史意义是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37、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海南。
38、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39、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开发上海浦东。
40、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作出了“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重大战略定位。
41、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进党章。
42、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考察学习时, 提出“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对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作了深刻的阐释。
4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44、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4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46、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48、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
第五篇:【快讯】万勇任武汉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附解放以来武汉市历任市长)
【快讯】万勇任武汉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附解放以来武汉市
历任市长)
【快讯】万勇任武汉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附解放以来武汉市历任市长)
原创
2015-01-29 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1月29日,武汉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定:万勇为武汉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会议还表决通过,接受唐良智因工作调动辞去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
此前,在1月25日下午,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主持召开武汉市市级领导干部会议。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贺家铁在会上宣布省委决定,万勇任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
万勇简历万勇,男,汉族,1960年11月出生,湖北洪湖人,在职硕士研究生文化(1999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哲学专业),1982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09-1982.09 武汉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基本有机化工专业学习1982.09-1985.04 武汉市慈惠塑料厂技术员1985.04-1990.09 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惠农场副场长(其间:1988.09-1990.08北京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在职大专学习)1990.09-1994.08 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惠农场党委副书记、场长(其间:1993.05-1993.08武汉市委党校第三期青干班学习)1994.08-1996.02 武汉市东西湖区委常委、副区长(其间:1995.09-1996.02兼任吴家山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1996.02-1997.01 武汉市汉南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1997.01-1999.03 武汉市汉南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1999.03-2002.12 武汉市新洲区委书记(其间:1996.09-1999.06华中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学习,1999.06获硕士学位和在职研究生学历)2002.12-2003.02 武汉市新洲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2003.02-2005.10 武汉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2005.10-2007.02 武汉市政府市长助理、党组成员,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2007.02-2008.01 武汉市政府市长助理、党组成员2008.01-2008.12 武汉市政府市长助理、党组成员,武汉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正厅级)、党组书记2008.12-2009.04 省经济委员会(省中小企业发展局)副主任(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正厅级)2009.04-2009.05 省经济委员会(省中小企业发展局)副主任(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正厅级),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筹备组副组长、党组成员2009.05-2010.08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正厅级)2010.08-2011.01 荆门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11.01-2013.03 荆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其间:2012.05-2012.07中央党校第58期厅局级干部进修班学习)2013.02-2013.03 荆门市委书记、市长2013.03-2013.04 荆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2013.04-2015.01荆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2015.01--湖北省武汉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2015.01.29--武汉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武汉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十届省委委员 解放以来武汉市历任市长吴德峰(1896-1976)湖北保康人。1949年5月至1952年2月任解放后武汉市第一任市长。1954年10月起,先后任国务院第一办公室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等职。1976年逝世。李先念(1909-1992)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李家大屋。1952年2月至12月兼任武汉市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湖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武汉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等职。1983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8年4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1992年6月21日逝世。王任重(1917-1992)河北景县人。1952年12月至1954年11月任武汉市代理市长。1949年随军南下,历任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主席,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副市长、代理市长、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省政协主席,中南区第一书记。1978年恢复工作后,先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宣部部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2年3月16日在北京逝世。宋侃夫(1909-1991)江西萍乡人。1954年11月至1956年12月任武汉市长。1954年至文革前,历任武汉市委常委、副市长、市长、市委第一书记、湖北省委常委、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1973年任湖北省委书记,后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主席。1991年在武汉逝世,终年82岁。刘惠农(1912-1997)江西万载县人。1956年12月至1966年5月任武汉市长;1979年2月至12月,任武汉市革委会主任。1954年后任武汉市副市长、市委第三副书记。1956年任武汉市长。文革后,历任中共武汉市委常委、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革委会主任、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领导职务。1997年在武汉逝世。方铭(1921-1981)浙江宁波人。1968年1月至1973年1月任武汉市革委会主任。参加过黄桥决战、淮海战役等许多著名的战役。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1年任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1981年在武汉病逝。王克文(1917-1993)山西沁县人。1973年1月至1977年11月任武汉市革委会主任。1949年5月,任湖北省人民政府财政厅副厅长。1952年调任武汉市政府秘书长、副市长、市委书记处书记。1973年1月,任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1978年,先后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省委副书记等职。1986年4月,任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93年在武汉病逝。李任之(1919-1983)广东东莞人。1979年12月至1980年12月任武汉市长。1972年2月,从安徽省调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兼中共武汉市委第一书记、市长。黎智(1922-2001)湖北省浠水县人。1980年7月至1981年3月任武汉市代市长;1981年3月至1983年3月任武汉市长。历任来凤县委、利川县委组织部长,陕甘宁边区吴堡县委宣传部部长,天津青委副书记。武汉解放后,历任武汉青委副书记、团市委书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秘书长、市经委主任等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历任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委书记、代理市长、市长,市委副书记兼市体改委主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等职。2001年在汉逝世。吴官正 1938年8月生,江西余干人。1983年3月至1986年10月任武汉市长。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1968-1982年任武汉市葛店化工厂技术员、车间主任、厂党委委员、市科委副主任、市革新改造挖潜指挥部副指挥长兼办公室主任等职。1982-1986年分别任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市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市长。1986-1995年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1995-1997年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1997年起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赵宝江 1941年3月出生,山东省烟台市人。1986年10月至1987年3月任武汉市代市长;1987年3月至1997年1月任武汉市长。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后入伍在工程兵部队从事技术工作。转业后,历任武汉市建筑设计院技术员、副主任工程师、副院长、院长,市规划局局长、党组书记,市城建委副主任,中共武汉市委常委、秘书长,武汉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代理市长。1987年3月起任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1997年任建设部副部长。王守海 1943年3月出生,吉林公主岭人。1997年1月至3月任武汉市代市长;1997年3月至2001年12月任武汉市长。吉林工学院化工系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1968年3月至1985年,先后任武汉市化工局技术室副主任,市化工医药局副局长、党委委员等职。1985年7月至12月任中共武汉市委秘书长。1985年12月至1995年11月任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等职。1995年11月至1997年1月任湖北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1997年1月任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党组书记。1997年3月至2001年12月,任武汉市市长。周济 1946年8月出生,上海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0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1978年9月至1980年8月就读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系研究生。1980年9月至1984年3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留学,获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1999年12月任湖北省委常委。2000年1月任湖北省委常委、省科技厅厅长、党组书记。2001年12月任省委常委、武汉市委副书记。2002年1月14日当选武汉市市长。李宪生生于1954年9月,山西阳曲人。1984年10月至1985年5月任武汉汽车工业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85年5月至1986年10月任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86年10月至1991年1月任武汉市青山区委书记;1991年1月至1992年12月任武汉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党组书记;1992年12月至1997年12月任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1997年12月至1999年8月任武汉市委常委,副市长兼武汉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副主任;1999年8月调任中共十堰市委书记;2000年1月兼任十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湖北省九届人大代表.2002年4月至2002年08任湖北省武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2年8月至2007年12月任湖北省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湖北省委常委;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长;2011年12月至2015年1月,海南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 2015年1月,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阮成发1957年10月出生,湖北武汉人,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9月参加工作,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现任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75年9月至1978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民众服装厂工人、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宣传科干事;1978年12月至1982年2月,湖北省武汉市二轻局办公室、秘书科秘书;1982年2月至1985年2月,武汉大学经济管理系工业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85年2月至1992年2月,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办公室调研处、秘书处干部、科长,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副处长、处长;1992年2月至1993年6月,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1989年2月至1993年2月,武汉大学哲学系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1993年6月至1994年4月,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1994年4月至1995年9月,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证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95年9月至1997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委书记;1997年12月至1998年3月,湖北省武汉市委秘书长;1998年3月至2001年11月,湖北省黄石市委副书记、市长(其间:1998年9月至2001年6月,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湖北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2002年12月至2004年9月,湖北省襄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4年9月至2007年6月,湖北省政府副省长;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长;2007年12月至2011年1月,湖北省武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2011年1月至今,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12年6月当选为中共湖北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常委。
唐良智1960年6月生,湖北洪湖人,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1979年9月至1983年8月,华中工学院固体电子系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学习;1983年8月至1985年4月,邮电部上海第一研究所助理工程师;1985年4月至1987年1月,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1987年1月至1998年7月,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规划办、管理办主任科员,新技术创业中心副主任、党委书记,管委会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处长;1998年7月至2001年10月,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2001年10月至2003年4月,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委副书记、区长;2003年4月至2005年10月,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工委副书记(2005.05明确为正厅级);2005年10月至2007年6月,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工委书记;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湖北省襄樊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2008年2月至2008年4月,湖北省襄樊市委书记;2008年4月至2011年1月,湖北省襄阳(樊)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2011年1月至2011年2月,湖北省武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四川省成都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15年1月 四川省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成都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编发:朱晓莉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