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06:3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模版)》。

第一篇:构建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模版)

从新的视野审视宁波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示范成果

[摘要] 低碳发展已从一个生态问题转变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局性问题。而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其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必将成为全球低碳发展的关注焦点。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宁波有责任也有必要尽快采取行动,实现向低碳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率先建成低碳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为其他城市提供示范和导向。

[关键词] 低碳城市

新视野

可持续发展

先行先试

当前,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改革向纵深推进,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多变。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人类共同挑战面前,低碳发展成为普遍共识。日前召开的中共宁波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这是宁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宁波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攻坚期,也是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的奠基期和启幼期。因此,从构建低碳城市这一新的理念、新的视野审视宁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宁波当前乃至今后的长远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低碳城市是当前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潮流 伴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迫在眉睫,低碳发展已从一个生态问题转变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局性问题。而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其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必将成为全球低碳发展的关注焦点。在此大背景下,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建设低碳城市的需求:

(一)建设低碳城市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需要

2008年底爆发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中,各国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国际经贸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一方面,发达国家市场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中国的国内市场价值和引擎作用不断凸显。据预测,到2030年前后中国的总人口约达15亿,城镇化水平约达65%,由此可引发巨大的实物产品消费需求与服务业需求增长,将支撑中国从出口主导到内需拉动的经济转型过程。另一方面,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二战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当前的全球科技创新正孕育新突破,培育新产业、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十分激烈。

(二)建设低碳城市是更新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到2009年底,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6%以上,城市人口已超6亿。如果按照1%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末,中国城市化率将超过50%,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并深刻影响着中国发展的进程。“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也将是城市问题的多发期,城乡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等可能集中爆发,城市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对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以2005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标志和起点,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浪潮,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或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区域发展的规划或政策性文件,密度之大前所未有。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有几大特点:地方政府自下而上谋求发展的积极性高;由城市单兵突破向区域联动、城乡联动转型;从单纯的经济发展转向复杂的综合改革;寻求在国家层面的战略地位。

为此,我国已明确提出要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年的实践表明,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理念融合了近期我国经济发展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等多项理念,设,既具有发展概念上和理论上的传承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整合力以保证实践的可操作性。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宁波有责任也有必要尽快采取行动,实现向低碳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转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率先建成低碳城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为其他城市提供示范和导向。

二、宁波构建低碳城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3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宁波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上一轮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效果。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宁波由交通末端变为交通枢纽城市,区位优势更加突出;随着甬金铁路、象山港大桥、绕城高速及连接线、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快速路和“十大区块、八大系统”等功能区的相继建成,宁波的城市又将发生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宁波在产业发展、城市交通、建筑能耗、生态环境等方面又面临诸多挑战,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城市发展速度和质量。

(一)产业发展:服务业发展滞后,重化工特征明显 宁波经济高度发达,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但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却明显滞后。与同为长三角二级中心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宁、杭二市相比,宁波的人均GDP最高,三产的比重却居于末位。虽然宁波的人均GDP远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三产比重反而略为偏低。多年的改革发展,使宁波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高,成为我国重要的外贸口岸和浙江省的对外开放窗口,但同时也形成了高度的外向型经济依赖。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2009年,我国各地普遍受到影响,而宁波经济所受的冲击尤为严重。根据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宁波市外贸依存度明显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经济增长放缓的幅度也明显大于全省和全国水平;与同为副省级城市的三个中西部城市武汉、西安、成都相比,三市外贸依存度远低于宁波,经济增速则远高于宁波,其中成都市2009年的增速甚至高于2008年。

同时,依托深水良港,宁波基本形成了六大临港工业体系,包括钢铁、船舶、造纸、能源、石化、汽车及零配件,总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左右,成为宁波经济的一大特色。然而,在可喜的经济数据背后,隐藏的是工业明显偏重的弊端,为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城市交通:机动化迅速发展,公共交通相对滞后 由于宁波民营经济发达的特点,使得经济发展创造的财富向民间倾斜,城乡居民收入也处于较高的水平,且持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宁波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居第3位和第1位。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根据宁波市交警支队的统计,截至2009年11月底,宁波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37.3万辆,机动车驾驶人159.3万名,按户籍人口计算,平均每4.1个人拥有1辆机动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由此汽车尾气成为碳排放的一大来源。而从出行比例来看,目前宁波居民公交出行比例仅为15.9%,较2002年只提高了O.4个百分点。

城市规模膨胀、人口集聚和机动车的增长,再加上城市功能过于集中,交通管理效率不够高,公交线网不合理,静态交通设施供应不足等等,导致了上下班交通拥堵,海曙核心区是目前交通拥堵最为集中和严重的区域,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三)建筑能耗:建筑节能工作取得突破,但潜力空间巨大

宁波市的建筑节能工作连续4年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单位,成绩突出,但问题仍然存在,可挖掘的潜力巨大。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28%,节能建筑做好了将释放出巨大的节能空间。目前宁波市既有建筑面积约4亿平方米,每年仍以3%左右的幅度在增长,但既有建筑大部分是不节能建筑。2007年以来,宁波开始实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还有许多技术性的问题亟待解决,如单体能耗采集、信息输送、能耗监测综合评估、能源审计及能效公示等技术深化问题。同时,宁波市节能建

加大节能建筑技术开发应用工作力度,加快节能建筑相关人才的培养,为节能建筑创新、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009年,宁波成为首批21个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之一。如果今明两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目标,仅此一项,就可以拉动投资约5亿元,累计每年替代常规能源量26850吨标准煤,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万余吨,这对宁波市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及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生态环境:局部质量有所改善,总体形势仍然严峻

就整体而言,宁波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仍然严峻。根据环保局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8分别下降了6.44%和4.42%,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5.6%,局部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全市整体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结构性污染突出、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持久性有机物污染渐显等问题比较突出。此外,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普遍达标,但平原河网水质仍不容乐观,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普遍较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但酸雨污染形势仍相当严峻,酸雨率居高不下。

由此可见,转变发展模式,走城市低碳新路,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为我们建设低碳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三、大力实施低碳城市建设,促进宁波城市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的建设为多数城市提供了赶超其他城市的机会。很多城市政府认识到,不进行低碳发展是没有前途的,最终将要受到限制和惩罚。宁波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兄弟城市相比,早期的先发优势已逐渐在丧失,而通过低碳城市的建设可为我们提供发展上的后发优势。为此我们应尽早面对减排压力,及时调整城市治理模式,让依赖传统工业的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城市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监控的执行和城市居民理念的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自身在全国各个城市、甚至是世界各个城市间的竞争力,凸现城市特点,提升经济盈余,增加城市吸引力。建设低碳城市,就是要以低碳的理念来引领发展建设,针对宁波的特点,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促进发展方式的低碳化,形成低碳城市规划体系 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关键是转变城市规划的理念,在空间规划中重视低碳城市理念和加强低碳技术的运用。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必然担负着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为此必须有效落实低碳城市建设理念,促进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创新。当前,我们对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理论研究较少,而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又迫切需要相关理论进行指导,并逐渐系统化。现阶段对于新能源利用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等的研究和实践较多,这些多是基于技术领域的研究,而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城市是否低碳还与城市形态、空间布局、土地使用方式、城市发展模式等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加强对碳排放与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多方面的相关性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并进行实证分析,为选择最适宜的未来城市发展道路提供思路,塑造一种理想的可持续的低碳城市模式。

为此,结合我国现有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可以有以下三种规划编制类型:一是现行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以外的低碳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类型的规划;二是作为现行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进行编制,以专项规划或独立篇章的形式纳入现有城乡规划体系;三是将低碳理念融入现有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到用地布局、交通模式、产业发展和设施建设中。从今后的发展看,低碳理念融入现有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应是主要方向,是城市规划自身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并通过低碳的目标体系和控制指标体系,来具体指导城市用地的开发建设。

促进产业结构的低碳化,培育战略储备的产业技术和实施服务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1990年代美国率先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引领了世界的发展。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意欲以新能源经济再次弄潮世界经济。由于发展阶段的限制和技术智力资源积累的匮乏,我国尚未在世界发展潮流中处于优势地位。未来的胜出来自于超前的谋划,在新一轮的发展潮流面前,我们应当早日行动,大力培育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战略储备产业和低碳技术为核心的战略储备技术。近年来,宁波先后引进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等一批重量级的科研机构,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的工程技术中心,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引领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和空间体系,是培育战略储备产业和技术的依托。

除了技术力量的储备,宁波必须结合自身特点,优先发展服务业。一般来说,港城互动的发展过程要经历四个阶段,中转商贸型——港口工业型——多元化——城市自增长。宁波目前的产业结构对临港工业和进出口贸易依赖较深,这种局面既面临着未来制造业和国际贸易转移的不确定风险,也成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难题和低碳城市建设的瓶颈。与工业相比,服务业是具有低碳特征的,就单位增加值的能源消耗而言,第三产业仅为第二产业的四分之一左右。因此,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的建设,实现城市自增长,才是顺应低碳潮流的发展之路。

(三)促进建设模式的低碳化,打造低碳商务特色的城市品牌

从最终使用的角度看,碳排放来源可分为产业、居民生活和交通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资料显示,由建筑物排放的CO约占39%,交通工具排放的CO约占33%,工业排放的CO约占28%。可见建筑物是CO排放的最大来源。宁波目前处于城市快速扩展时期,城市建设量巨大,特别是随着“中提升”战略的实施,中心城商务楼宇开发规模庞大。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3月,宁波中心城存量商务楼宇210幢,商务建筑面积465.4万平方米,比两年前净增130万平方米,而在建、拟建商务楼宇分别有85幢和41幢,商务建筑面积合计达到524.5万平方米。建筑物的使用周期一般较长,做好建筑节能,是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的方法,新建商务楼宇等大型建筑应成为建筑节能的首选实施对象,以此打造低碳商务的城市品牌,增强城市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因此,对宁波而言,在未来居住小区和商务区等的规划建设中,应大力倡导“低碳化”居住空间,比如在东部新城、湾头区块等地区规划建设若干低碳社区或低碳商业区等低碳发展综合实践区进行试点,并逐步加以推广,以促进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全市建设低碳城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四)促进交通系统的低碳化,构建高效低碳的交通模式

交通拥堵不仅造成居民工作和生活的不便,本身也造成经济效率的损耗。据2009年年底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一项调查,以北京市为例,市民为交通拥堵付出的经济成本高达每月335.6元,北京居民每天上下班花费的时间,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为40分钟,而在道路拥堵时则超过一小时。

构建高效低碳的交通模式,应坚定不移地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首先,加快推进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快速轨道以其快速、准时、高效、环保的优势,注定成为大城市今后公共交通发展的首选。要加快市区轨道交通1、2号线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其次,充分落实或扩大公交优先具体政策的落实范围。包括继续优化公交线网,完善线网衔接,打通卡口,扩大公交专用道等,从多方增加公交对市民的吸引力。再次,优化都市区范围内的快速交通结构。随着城市建设在面上铺开,要深入研究中心城与外围城镇之间以及中心城各区块之间的交通联系需求,结合都市区、中心城的空间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入研究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线网布局,并率先启动中心区与周边重点发展区块之间的快速交通设施建设。

(五)促进政策体系的低碳化,完善低碳发展的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城市软实力的一部分,要完善并优化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助推低碳城市建

在企业和产品培育方面,要大力鼓励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并通过财政、税收政策保证其能源产品的竞争力;建立节能产品的检测认证机构,将其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内容之一,并形成对节能产品研发、制造的导向力和牵引力;实施节能产品生产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

在节能建筑发展方面,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规、规划的精神,认真落实《宁波市节约能源条例》,前瞻而务实地提出节能型建筑的内容、规划建设规模、重点发展方向、政策法规体系、保障措施、关键技术等;由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一次性投入较大,必须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产业经济和技术政策,对新建节能型建筑、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节能建筑材料、产品的生产,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应当给予贷款、税收或专项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激励推进节能型建筑的发展。

第二篇:低碳城市及低碳产业论文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

业:

广告学

名:

姜风

号:

1141046009

课程名称: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低碳城市:城市发展的方向及其制约因素

姜风 1141046009 文学与新闻学院2011级 广告学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使我国经济发展、能源妥全和快速城市化面临巨大挑战。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引下,融合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成为理想选择。本文以低碳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低碳城市的理论内涵。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城市规划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和全球的能源、资源、环境等物质要素构成极大压力。另一方面,全球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性逐渐达成共识,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安全成为影响当今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快速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也面临愈加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①。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我国2008年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49.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根据预测,到2020,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可以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能源安全是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对能源与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五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20%,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但另一方面,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的时期,城市化率以每年超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根据周一星的预测,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在2010年为46.50%左右,2020年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57%左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索可持续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压力、落实节能减排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②。

对于低碳城市的概念,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应当被理解为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 ①② 袁晓玲,仲云云,《中国低碳城市的实践与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17卷2010年5期

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3期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低碳城市强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在一定的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推广低碳理念,以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为基础,以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为主要对象,由公众广泛参与,通过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而为全球碳排放减少做出贡献的城市发展活动。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应当包括以下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③。因此,应当立足中国仍然处在城市化加速阶段和人民生活质量需要改善的国情,在努力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足迹”、实现可持续城市化的同时,满足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2.碳排放量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脱钩的目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低碳城市不宜与西方城市一样采取碳排放总量为目标,而应考虑中国国情,以降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排放强度为近期目标,首先实现碳排放量与社会经济发展脱钩(decoupling)的目标,即碳排放量增速小于城市经济总量增速。其长期和最终目标则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排放总量的降低。

3.对全球碳减排做出贡献:城市发展活动,特别是生产活动,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贡献。需要强调的是,从全球尺度来看,低碳发展的目标只有一个,即全球碳排放的减少。但是在单个城市的尺度上,低碳发展应当包含两个层次。从狭义上理解,必须是城市内部社会经济系统的碳排放降低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能被自然系统正常回收。而从广义上理解,一个地区通过发展低碳技术或低碳产品的有关产业,尽管其产业本身可能是增加当地碳排放,但是其技术或产品在其它地区或国家的应用也可以对全球的碳减排做出贡献。

4.低碳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一方面,城市发展的低碳化,需要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处于有利的位置。特别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节能技术和新能源的生产和应用技术,是城市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低碳城市发展需要公共治理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④。英国、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均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应对气候变化,加速温室气体减排。政府对低碳的认识程度决定了低碳城市发展的高度,而政府的机制设计和管理创新在低碳发展中则发挥着主要的推动和激励作用。低碳行动需要政府、公司、组织、家庭和个人的广泛参与。如果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很多政策可能是不可实施的。

当前的中国,实施低碳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城市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 ③④ 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山之路》,【J】,城市住宅 2008年第五期

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协调均有重大的联系。中国的从城市化基本上与中国的近代化历史相一致,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全国范围内的城镇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低碳城市就更有其发展的前景:

1.城市脆弱性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凸现并加强

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中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城市的人均能耗是农村地区的3.5倍,而超过75%的温室气体从城市产生。城市发展的速度、城市承载的人口数量、工作机会、城市各产业创造的财富、城市能源的消耗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都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与变革,城市因此成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焦点所在。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尤为突出,也是考虑所有发展问题的时候不能规避的重要因子。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城市总数从193个增加到661个,其中特大、大城市分别从13和27个增加到54和85个。中国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着三项严峻的挑战:

首先,城市中的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工业、建筑和交通是城市用能增长的主要领域。在城市的生产活动中,传统的重工业依然占据主要的地位,2005年中国重工业对工业的贡献率超过70%,对GDP的贡献率接近。中国城镇既有建筑约150亿时,并且以每年10亿时的速度增加着。中国城市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住宅能耗高3.5倍,每平方米建筑用钢55吨,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200}c。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也快速增加,截至2008年9月已有1.68亿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每年近千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将导致城市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

其次,在城市中,能源利用导致的城市环境问题口益突出。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交通噪音、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等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虽然逐年得到改善,但是依然还存在严重问题。例如,受城市规划、公共交通配套建设、机动车保有量和尾气排放标准等因素的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中国大城市空气的第一大污染源。zoos年,整体空气质量评选中依然有27%的城市处于“劣三级”状态。城市居民生活废水的处理率只有320}0,有193个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为。

第三,能源和环境问题同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具有长期性和惯性,非常复杂⑤。当前的城市治理制度没有将低碳的目标纳入进来,因此,城市建设缺乏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以我国城市中的能耗“锁定效应”为例:大型的设备、基础设施以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一旦投入使用,其能源的来源和效率将会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在修筑时缺乏必要 ⑤ 夏望堡,《发展低碳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33一35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的规划和节能设计,有可能在未来的十儿年中将当地能源的使用锁定在一定的程度上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衰减。

1.建设低碳城市为中国的发展带来的机遇

城市越来越暴露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带来的威胁中,传统的发展模式并不能提高城市的抗灾害性。当前的城市发展呼唤新的城市发展和治理模式,低碳城市不仅为城市发展的瓶颈提供解决方案,而且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低碳城市成为新型城市发展和规划理论的有力支持和有益尝试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新自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的理论指导力量逐渐衰弱,发展型国家理论随着东南亚经济危机受到重创,这些都造成了当代城市发展理论的空窗。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关注整体城市要素,而不是碎化的个人要素,需要强调政府与企业、个人的协同作用,而不是单一一方的努力;需要尊重城市发展的基础和特质,而不是在不同的城市硬性推行同样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外城市探索性地开展了低碳城市的有益实践,低碳城市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讨带来的是城市发展观上的变革,是城市治理和管理制度上的变革。

3.低碳城市的建设为部分城市提供了发展上的后发优势

在中国,城市间的竞争是国家发展、地方进步的巨大动力。各个城市政府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投资,拉动城市经济生产和社会消费进行不懈的努力。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2007年公布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均作为重要的竞争力指标,是城市社会发展的指数。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也将可持续发展做为确保城市与周边地区居民福利的重要因子计入到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中,体现城市实力和发展潜力。具体指标包括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速度,生态环境退化率,以及资源利用效率。

低碳城市的发展为多数城市提供了赶超其他城市的机会。很多城市政府认识到:不进行低碳发展是没有前途的,最终是要受到限制和惩罚的。及早面对减排压力,及早调整城市治理模式,可以让依赖传统工业的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城市通过产业机构的调整、环保监控的执行、城市居民理念的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自身在全国各个城市,甚至是世界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凸现城市特点,提升经济盈余,增加城市吸引力。

4.低碳产业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和城市的发展都依靠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产业以及相关的环保产业不仅提供了这样的产业选择,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地区性就业机会。以保定市为例,2007年,新能源与能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源设备产业基地中的骨干企业达到160余家,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42%,占地区GDP的13.3%;实现利税17亿元,同比增长65%;出口创汇完成4.3亿美元,同比增长95%,完成计划的190%。保定市还在筹建自己的静脉产业园—建设废旧汽车加工回收、废旧金属加工回收、废旧塑料加工回收等重点静脉产业。在城市所属范围内积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全面构建并实施“收集一转运一集中处置”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⑥。

但同时,我国在“低碳城市”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问题:第一,城市的低碳实践具有零散性和尝试性,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经济发展框架。第二,存在低碳城市建设大跃进苗头,有些低碳项目是为了示范而示范,其实并无多少可推广和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出现赶“时髦”、“新瓶装旧酒”、“贴标签”等现象,关注低碳生产过多,低碳消费关注不足;第三,低碳城市建设相关评价机制不健全,相关评价依据比较模糊,科学考核存在难度。在产品生产过程做一些“减排指标”相对容易,但在民生领域评价体系的确立比较难。

制约中国城市开展低碳实践的因素有:

第一,对于低碳理念的认识不足。目前城市决策者、企业、金融机构及普通市民对“碳减排”背后的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的相关背景缺乏了解,对低碳城市的内涵、建设路径、意义等认识不足,仅停留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层而,缺乏系统性的安排和科学实践。

第二,中国城市化进程与低碳发展存在短期内的矛盾。中国城市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人均能源消费的3倍多,各地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量新增城市人口对住房及城市公共设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都需要消耗更多能源,短期内城市化进程与低碳发展产生矛盾,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三,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是建设“低碳城市”的三大支撑力量。目前,低碳产业经济总量比重低,不能支撑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低碳城市发展的需要;低碳消费社会氛围没有形成,制约低碳城市的健康发展。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突出的城市问题。低碳城市为中国城市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中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C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要实现这一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是关键。

低碳城市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及改善城市环境,进而提高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 ⑥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哗,《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城市发展研究2009.6

低碳革命与生态文明课程论文

发展。现阶段包括上海、保定等很多城市纷纷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但现有的中国低碳城市的实践存在零散性和尝试性,缺乏系统性框架。低碳城市的构建应从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两个层而出发,分为低碳理念、低碳技术、低碳金融、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五大体系,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企业及市民分别在这五个支撑体系中扮演主要角色,发挥不同作用:政府坚持低碳理念,统筹城市发展;企业进行低碳生产,提供低碳产品;科研机构通过低碳技术研发,为低碳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低碳金融,为低碳生产提供资金保障;市民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培养低碳生活方式。经过多个参与主体的努力,最终形成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低碳技术、低碳金融为保障、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为支撑的低碳城市体系框架,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第三篇: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马学禄指出,应注重资源、能源、环境三要素的边界效应。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德国则希望在2020年,国内的低碳产业要超过其汽车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

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1.倡导形成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做任何事都要适度适宜、合理节约。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彻底改变诸如餐饮浪费等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国家引导企业将环保成本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树立企业公民意识,解决节能减排没有效益的错误认识。

2.解决潜藏在空间格局和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大浪费问题。有效的节能减排必须以工业相对集中为前提,工业相对集中才能产生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同时催生集群创新,不断产生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减少物质消耗。

3.培育静脉产业,建立完备的工业化体系。民众对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解目前还处于表层,基本理解为废渣利用、尾气回收等等。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应如同人体系统一样,如果把工业制造系统比作人体的动脉系统,那么,我们使用过的工业制造物的回收再利用则应如人体的静脉系统一样。工业品的回收再利用———“静脉”产业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4.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解决自主创新成果和人才的匮乏问题。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未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很可能来自自学成才的科学工作者,面对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应当采取“非共识性原则”结合实证的方法加以认定。

5.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低碳消耗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业,能够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避免了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6.从雨污分流入手,治理城市污染问题。我国的县级城市基本没有雨污分流的设施,大中城市雨污分流设施虽然投资量很大,实施却不够彻底,造成大量污水处理厂的劳动成果被不能彻底实施的雨污分流措施“一票否决”。

7.从我国能源结构入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中国能源消耗形式主要为动力消耗、农村采暖和城市集中供暖消费、电能消费3种,其中大约有68%的能源是由各种能源转化为电能后被消费的。而我国电力系统普遍存在着低效率运行和严重能源浪费问题,尤其是在配电和用电两个环节,节能潜力总计为1.2亿千瓦,占中国电能的20%。重点推广配电用电领域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可极大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8.低碳经济之路的核心,是建立起我国乃至全球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四篇:低碳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济南倡议

第八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论坛 发出低碳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济南倡议

在2010年10月23日第八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论坛闭幕式上,全体与会代表鼓掌通过了第八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论坛低碳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济南倡议,倡议全文如下:

2010年10月22日至23日,第八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论坛在美丽的泉城济南市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区)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部分省级实验区、相关部门和专家等共4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届论坛以“低碳城市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低碳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低碳城市发展与建设途径两个专题开展了广泛交流与研讨。全体代表就建设低碳城市、促进可持续发展达成以下共识:

一、将促进城市低碳发展作为现阶段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先进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实验区、示范区的先行先试功能和示范载体作用,大力发展循环产业、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积极开展创建低碳城市和低碳社区建设行动,探索低碳城市发展机制和模式,促进城市向低碳发展转变。

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主动开展以产业、交通、建筑为重点的城市节能减排行动,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技术研究的项目和课题,加强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大力提倡全民参与,积极宣传低碳城市发展理念,推广低碳技术的应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加强探索,积累经验,做出示范。

三、努力创新发展机制,促进城市协调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大力开展低碳城市发展的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示范,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参与和社会资本的投入,构建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新的城市生产体系、物流体系、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和融资机制,调动公众参与低碳城市发展的积极性。为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城市做出表率和示范。

我们倡议: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先进示范区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倡导低碳理念,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低碳城市建设行动,积极探索低碳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做出贡献!

第八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论坛全体代表

2010年10月23日于山东省济南市

“中国贫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N驻北京分社社长吉米、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等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27日下午,在高峰对话环节,以“国民旅游休闲与中国出境旅游”为主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广东省旅游局副局长王志红、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谭万庚、广东省中旅集团董事长王万年、广东省科学探险运动俱乐部总裁黎宇宇、地中海俱乐部中国区总经理高华、全球订房网亚太区总经理张瑾和网易副总编辑赵莹等同台探讨了有关热点问题。

活动由广东省旅游局、中山大学和网易公司联合承办。出席本次高峰对话的还有世界旅游组织(UNWTO)、世界旅游理事会、亚太旅游协会有关高层官员,有关国家旅游部长,广东省有关部门及21个地级以上市分管负责人及旅游局负责人,各国驻穗领事馆官员及驻广州旅游办事处官员,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负责人,国内外著名旅游专家学者及国内外知名媒体代表共约500人。

山西省探索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经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0年10月12日

来源:人民日报

全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场会近日在山西召开。煤炭大省山西近几年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探索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经验,得到与会代表的肯定。

“十一五”以来,山西在全国率先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实施了一系列综合配套政策措施。山西按照每吨煤平均征收20元的标准和省、市、县三级6∶2∶2的留成比例,每年约征收160亿元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用于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解决采煤引起的社会问题等3个方面。按照每吨煤10元的标准,提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遵照“企业所有、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政府监管”的原则管理,用于解决企业自身产生的环境生态问题。

2007年至今年4年间,山西省预算安排使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共计590.18亿元,其中156.17亿元用于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记者 武卫政)

全球20余位市长聚首北京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2010年10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 孙晓胜)来自全球20多个城市的市长或城市代表13日齐聚北京参加由北京市政府主办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出席开幕式。

据了解,这次论坛以“政府在绿色城市建设中的政策引导和规范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业间的互动”为主题,旨在推动世界各主要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分享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果,就环保、生态建设和节能城市等内容交流看法及经验。与会代表共同谋划城市未来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促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在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表示,北京市认真贯彻中央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坚定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保护生态,治理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十一五”规划前四年,以年均4.47%的能源消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1.49%的经济增长。万元GDP的能耗、水耗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23.3%和33.8%。空气质量连续11年持续改善,林木绿化率达到52.6%。

论坛举办期间,来自南非开普敦市、加拿大渥太华市、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市、澳大利亚首都地区、泰国曼谷市、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市、韩国釜山市、芬兰赫尔辛基市、菲律宾马尼拉市、柬埔寨金边市、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市以及法国市长代表团共20多个城市的市长或城市代表,就低碳经济、节能建设、环境保护、新型城市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与环境责任等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共同开拓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商机。

第五篇:可持续发展环保低碳

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取得公认的成就。十几亿人温饱问题解决和初步达到小康,提供了新的发展起点。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比温饱阶段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念和政策,需要有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节能环保日常生活可持续发展大学生

一、引言

现在社会的主流是环保节能,当我们看到人们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去创造各种节能环保的道具时,再看看他们的日常行为呢?自来水如长流水,办公室的电灯成了长明灯,温暖舒适的春天依然开着空调.当然,这些情况在我国是既可笑又无奈.而在美国则就是理所当然了.目前美国正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且也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受害国.他们从没有在自己的领土上开采过一滴石油,都是从中东进口而来.自来水,不用公民付一分钱,而且都是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还有一件可笑的事,美国的电器几乎都是全天24小时开着,从不关闭,他们也有荒唐的解释,为的只是稳定电流,不产生电磁,来影响电能的消耗.或许在中国人眼中,这些事都太荒谬了.可是美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境内的密西西比河等等大河,每年水利发电占到电量的7%,而中国只占了

1..5%左右.但是美国这些浪费能源的行为是遭到全世界反对的.他的人口仅占世界2%,而能源消耗却占到了进30%,但是„

中国的能源结构对煤炭依赖程度是惊人的。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座城市中,中国占了16座。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因为环境污染而患病入院,甚至失去生命。如果中国不态度坚决地处理环境问题的话,那么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良好发展势头及连续的几乎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就会付之一炬。但是,环境保护事业会严重限制中国的发展,让几百万人脱贫的步伐也因此而放慢。而我国也充分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早在07年底,国务院就对各地区发布了节能减排的通知,要求各地仅各位GDP能耗减少2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而光靠国家治理是行不通的,比如人们印刷纸张时通常只印一面,早上洗脸刷牙时经常不关闭水龙头等等,这些都需要每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一起努力,用温总理的话讲就是

我们国家每件事都是大事,是13亿人的事,而每件大事却又是小事,也是13亿的事.所以节能环保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考虑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到2012年截至的京都议定书并没有为中国规定减排目标。但是,该发展机制下发放的贷款有40%都投向了中国,因为其他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相对风险较低。我们正在破坏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开始意识到人类应该严肃对待气候变化这一问题。在当时,我们称“全球变暖”为悄然发生的灾难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应该会在几代人之后才会显现出来。但是事实证明,气候变化的迹象已层出不穷,频率不断加快,令人触目惊心。对于地球环境问题,我们的态度漫不经心,而这个问题将会对将来几代人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到底还能赌多久?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强调,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化解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要统筹安排和妥善处理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日益加大。为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和环

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城乡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修复。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三、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一)浪费现象的分析

1.日常生活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不能充分节约洗漱方面的用水.2.在学习生活中,教室长明灯的现象还是存在,这会极大的浪费电力资源.3.日常饮食中节约的理念有得提升.4.喝完的废弃饮料瓶可以回收,而实际却没有做到.5.双面草稿纸的利用则可以节约纸质资源,而实际却没有完全达到双面使用.(二)解决方案

1.针对刷牙洗脸时水的长流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号召更多的人使用脸盆接水洗漱.有项调查表明,不接水洗漱比起接水洗漱,同样达到洗净的效果,前者的耗水量是后者的1.5倍,可想而知此项节约行动的意义重大.2.针对教室长明灯的现象,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每班专门安排一名干部负责最后离开教室关灯关电扇,这样教室长明灯的现象则能很好的缓解.3.针对食堂的浪费现象,我们提出的方案是自助选择,这样能保证适量的选择,从而对食物进行节约效果最大化.4.针对饮料瓶,提出的方案是班级集体收集喝完的废弃饮料瓶,将它卖到指定的回收站,不仅使这一资源能够回收利用,而且还挣到了不少的班费.岂不一举两得?

5.针对草稿纸的使用,提出的方案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宣传,号召更多的同学节约对纸质资源的利用.四、我们大学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做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资源节约是企业的事,环境友好是国家的事,反正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也许有人提出质疑大学生在环保方面能做多大的贡献?这就大错特错,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事开始,加入环保队伍之中,我们能做很多。

(一)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点滴开始。据有关报道,有于节约意识的缺失而造成的浪费现象在大学里是数见不鲜。食堂里剩菜剩饭到处皆是,为了方便,大量使用快餐盒,这不仅造成原料的浪费,而且会带来严重的污染隐患。此外厕所、洗衣间、走廊上的灯,经常是通宵亮着,拧开水龙头不关,电脑24小时开机,另外每天用掉的塑料袋数目更是触目惊心。增强环保和节约意识,学习环保和节约知识,让环保和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举手之劳就可以避免或减少这些事的发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开始,随手关灯、关机,宁紧水龙头,尽量用自己的饭盒,购买东西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洗漱时顺手关上水龙头。做举手之劳之事,不仅节约大量的经费和资源,还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二)树立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大学生崇尚时尚前卫,盲目追求名牌与款式,存在攀比现象。手机、MP3等电子产品频繁更换,服装穿一次便“束之高阁”等浪费现象。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的需求,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变歪曲的价值观,提倡理性消费,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这一方面浙江林学院是个模范,他们学生组织二手货集市(如旧书、旧学习用品等),这不仅是价格便宜,而且更重要是使二手产品循环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积极创新,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宣传活动,开展环境教育,建设绿色校园。虽然不少高校每年都有环保宣传活动,但由于活动形式和宣传手段匮乏、单一,传播渠道不畅,舆论氛围不浓等因素,导致效果并不明显。所以

应该积极、持续创新,开展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来吸引大众,引导大家树立环保观念,倡导绿色健康生活,培育环境友好的氛围。

(四)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应该把个人节约和环保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分的重要部分,把节约也纳入寝室美化大赛评选内容,设立节约和环保奖项等多种灵活机制来使大众共同参与环保行动,营造良好节约氛围,构建良好社区文化。通过下乡活动、参观活动等形式活动,把环保知识带到校外,引导全民参与环保。

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去影响身边的人,让大家都加入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我们不要靠响亮的口号,用最真实的行动证明,从现在开始行动吧!

参考文献

[1]陈雪莲,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浅析,经济师,2004,(8)

[2]王逊,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003,(5)

下载构建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本质本质本质本质及路径选择及路径选择及路径选择及......

    低碳论文

    院系: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 班级:房产0901班 姓名:孙丽鸿 学号:2009090113 低碳,让未来变得更美好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自此,“低碳经济”、......

    低碳论文

    低碳环保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低碳农业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温室气体排放的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正在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农业生产既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生活

    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生活 近年来,全球变暖形势严峻,资源耗竭速度加快。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看重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 就身边的小事而言,就我们村......

    构建低碳生活

    构建低碳生活 前言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

    形势与政策论文-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合集]

    论文题目:《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论文提纲: (1)低碳经济的提出 (2)低碳经济的实质以及当今世界能源格局 (3)如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

    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040202109 丁 月 摘要: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的实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