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实现“两个一百年”,促进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实现“两个一百年”,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鼓舞人心,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何才能实现?当然要经过艰苦奋斗。这种奋斗,仅仅依靠我们党自身是断然不行的,还需要我们这些新鲜的血液来努力奋斗,为了实现这两大目标,必须努力学习,严于律己,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新挑战的准备,为祖国的现在与未来去闯下一片明亮的天空。有经济学家测算,在未来的5年可实现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增速需要达到6.5%。作为发展中国家,适当经济增速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将GDP在内的若干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统筹考量,考验政府的智慧,也是此次会议的重点。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期,必须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十三五”期间还会面临较大的稳增长压力,仍需要依靠改革释放红利、破除困难。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一部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政治宣言,这是一个既往开来,充满改革精神的行动纲领,历史经验和实践生动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重大战略课题的认识和探索正在达到新的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展历程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也必将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新胜利的新起点。
第二篇: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十四大亮点
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为全党共同任务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在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或修订的50多部党内法规中,这两个文件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既有利于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也有利于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更为坚实的制度支撑和纪律保证。
为此,需要了解《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九大亮点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五大亮点。
一、《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九大亮点
亮点一:重要目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亮点二:重点、关键——前者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后者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亮点三: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
亮点四: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对领导人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禁止吹捧。”
亮点五:根本要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亮点六:重要基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
亮点七:组织保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任何人都不准把党的干部当作私有财产,党内不准搞人身依附关系。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领导干部对党员不能颐指气使,党员对领导干部不能阿谀奉承。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亮点八:锐利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
亮点九:列席会议——中央全会通常只是中央纪委常委列席会议,而本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了六中全会。二、六中全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五大亮点
亮点一: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的党内监督体系。“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
亮点二:明确党内监督的主体责任。“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
亮点三:明确纪委在党内监督中的专责。“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
亮点四:明确了监督的全方位。”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
亮点五:明确了全党的共同任务“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必须全党一起动手。各级党委(党组)要全面履行领导责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随着六中全会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改特区或廉政试点的相继设立,随着“制度治党”、“重构政治生态”的战役行动实施,“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的战略目标将一定实现。十八届六中全会,不仅将以吹响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冲锋号而载入史册,而且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推进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权力监督转向制度监督、权力治党转向制度治党的重要里程碑。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
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全会的主要议题和鲜明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全会不仅对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科学研判,而且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部署。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我们知道,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那么,全面从严治党,怎么管?怎么治?靠什么管?凭什么治?从根本上讲,必须科学认识并牢牢把握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三题”。
一、必须把握好管党治党的“正反题”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这既是建党95年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得出的基本经验和结论,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正题”。“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全党的严厉告诫,这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反题”。一个“正题”,一个“反题”,二者相得益彰,凸显的正是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主体自觉,饱含着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重申,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实事求是地讲,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当代中国最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永不动摇,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这次全会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庄严承诺:“打铁还需自身硬”。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也不等于永远先进,因此,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党的领导。
二、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标本治”
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实现治标与治本统筹兼顾。总体上看,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遵循由表及里,从小到大、从外到内的原则,旨在标本兼治、固本培元,这既勾勒出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实践逻辑,也构成了管党治党的新常态。
十八大召开之后不久,“八项规定”出台后,总书记切实履行“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的庄严承诺,始终在带头执行“八项规定”方面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典范。实际上,坚持以上率下、上行下效,一级做给一级看、一层做给一层看,这种层层示范效应实际上所传递的正是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虽然“八项规定”从“餐桌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月饼盒里的腐败”开始,从小处着手,这看似“治标”,但是从大处着眼,反腐效果却是立竿见影、十分显著。
这次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怎么管起来?怎么严起来?既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同向发力,才能取得标本兼治的实效。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内基础性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或制定或修订并相继颁布实施,此次全会专门讨论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必将在全党上下形成一种整顿党的作风和队伍、管党治党的强大震撼力、威慑力。党内法规的颁布实施,旨在以制度的刚性建设性力量实现党员领导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转变,从而真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由外而内、从现象到本质,从“治标”向“治本”的实质性飞跃。
三、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底线”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重申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理想信念的“高线”,又要划出共产党人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高线”。革命理想高于天。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可谓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经济上贪婪、政治上变质,还是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根子上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共产党是由一群有着共同信仰并靠信仰作纽带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如果失去了共同信仰,就意味着全党的纽带断裂,最终必然导致共识破裂、派系林立、四分五裂。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今天,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代表着一种价值追求,意味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历练。坚守理想信念的“高线”,归根到底就是要“寻根”,说到底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以高标准、严要求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钙”,从根本上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的问题,真正取得管党治党的实效。
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还必须守住共产党人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总书记深刻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纪律,纪律不能成为“稻草人”,不能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当前,我们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心上。
全会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因此,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格局和新境界。
第三篇: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
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主题,释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强音,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总检阅,也是对未来新形势下进一步全面从严治党的总部署,更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继续新赶考开辟新篇章的总动员。整饬党风、惩治腐败,净化党内生态,全会给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顶层设计,也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六中全会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4年来,全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查处贪官人数之多,级别之高,行动密度之大,涉及领域之宽,挖掘问题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峰说:“这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一下子就赢得了整个老百姓发自内心的一种拥护,一种认同。”
实际上,反腐败,最重要的还是群众的感受,2015年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达到91。5%。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这一切都是我们反腐败成效最明显的体现,而且对于人民群众来讲,过去可能当公布了要打大老虎的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很兴奋,但是现在当我们再公布说哪个老虎被查的时候,大家已经感觉到习以为常了,那么这种习以为常说明什么,说明就是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要求更高了,期待更高了,但同时对我们的成绩也更加认可了,认为说这就是你该干的事情,这就是你能干出来的事情。”
4年来,党的建设取得的成效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而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如何让中国共产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时,凝聚起来,高度统一团结,靠什么?要有核心。这次六中全会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更进一步深化,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遵循的更加自觉的体现,因为我们中国共产党呼唤坚强有力的领导,政党领导核心,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辛鸣说。
全会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表示:“这几年落马的这些大老虎们,几乎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两面人,说得很漂亮,很会说,说的跟过去中央要求的可能也没有实质性的不同,但是做的完全就是两码事,甚至可能有的人上午还在那儿做廉政报告呢,中央的要求他也会说,或者说他照着念,但是下午可能就被带走了,就被审查了。比如说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这样的干部,居然妄议中央的八项规定,显然他漠视了中央的权威,显然这对一个地方,比如说河北省负面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认为这次特别强调维护中央的权威,有着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
十八届六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其实早在36年前的1980年我党就通过了《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特别增加“新形势下”,不仅仅是时间的变化,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辛鸣认为:“随着我们越来越面向世界,不可避免西方的一些观念意识会影响和渗透到我们党内,会影响党员干部的一些观念,所以在这样情况下,理想信念的淡漠就开始凸现出来了,如何捍卫我们的立场基础,就应该是今天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要通过在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把今天在党内政治生活方面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或者已经产生了比较坏的影响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给提了出来,有针对性地得到解决。”
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
辛鸣说:“我们通过30多年的对加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也好,经验也好,告诉我们真正要做到这一点上行下效至关重要,其实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的好经验。我曾经讲过一句话,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通过落实八项规定,我们尝到甜头了,为什么八项规定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八项规定当年开始的时候,它主要是管政治局的,管住了政治局,也就管住了中央委员会,管住了中央委员会,就管住了我们高级领导干部,进而在中高级领导干部,基层干部中上行下效,一以贯之。”
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如何保持自身肌体健康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时刻保持初心、不断焕发生机,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时代命题。我们看到,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思想上的建设”,更是“制度上的探索”,而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经验总结,更是全面部署。从价值路径上的固本培元,到实践路径上的以上率下,再到制度路径上的立规明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坐标。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正在召开的六中全会将会有哪些看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六中全会都研究了哪些内容?
看点1
研究全面从严治党 提升“四个全面”新高度
“打铁还需自身硬。”2012年11月15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作出庄严承诺。2014年12月,在江苏考察时,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大命题,并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一起,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大思想。正在召开的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将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系统地提升到新的高度。
看点2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正在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一项重要议程,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
如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9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透露出一些信息: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看点3
修订党内监督条例
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又一项重要议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监督,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新战略新举措。从让“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到杜绝“能上不能下”、防止“带病提拔”,从纪检派驻机构全覆盖到中央巡视移交移送问题线索、适时安排“回头看”„„党的建设和纪检制度改革不断加速,党内监督逐步向源头治理、防患未然的更深层次挺进。
党内监督的任务是啥?
今年9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了明确回答: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
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全会的主要议题和鲜明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全会不仅对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科学研判,而且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部署。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我们知道,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那么,全面从严治党,怎么管?怎么治?靠什么管?凭什么治?从根本上讲,必须科学认识并牢牢把握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三题”。
一、必须把握好管党治党的“正反题”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这既是建党95年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得出的基本经验和结论,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正题”。“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全党的严厉告诫,这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反题”。一个“正题”,一个“反题”,二者相得益彰,凸显的正是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主体自觉,饱含着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重申,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实事求是地讲,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当代中国最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永不动摇,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这次全会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庄严承诺:“打铁还需自身硬”。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也不等于永远先进,因此,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党的领导。
二、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标本治”
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实现治标与治本统筹兼顾。总体上看,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遵循由表及里,从小到大、从外到内的原则,旨在标本兼治、固本培元,这既勾勒出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实践逻辑,也构成了管党治党的新常态。
十八大召开之后不久,“八项规定”出台后,总书记切实履行“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的庄严承诺,始终在带头执行“八项规定”方面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典范。实际上,坚持以上率下、上行下效,一级做给一级看、一层做给一层看,这种层层示范效应实际上所传递的正是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虽然“八项规定”从“餐桌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月饼盒里的腐败”开始,从小处着手,这看似“治标”,但是从大处着眼,反腐效果却是立竿见影、十分显著。
这次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怎么管起来?怎么严起来?既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同向发力,才能取得标本兼治的实效。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内基础性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或制定或修订并相继颁布实施,此次全会专门讨论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必将在全党上下形成一种整顿党的作风和队伍、管党治党的强大震撼力、威慑力。党内法规的颁布实施,旨在以制度的刚性建设性力量实现党员领导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转变,从而真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由外而内、从现象到本质,从“治标”向“治本”的实质性飞跃。
三、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底线”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重申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理想信念的“高线”,又要划出共产党人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高线”。革命理想高于天。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可谓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经济上贪婪、政治上变质,还是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根子上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共产党是由一群有着共同信仰并靠信仰作纽带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如果失去了共同信仰,就意味着全党的纽带断裂,最终必然导致共识破裂、派系林立、四分五裂。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今天,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代表着一种价值追求,意味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历练。坚守理想信念的“高线”,归根到底就是要“寻根”,说到底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以高标准、严要求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钙”,从根本上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的问题,真正取得管党治党的实效。
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还必须守住共产党人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总书记深刻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纪律,纪律不能成为“稻草人”,不能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当前,我们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心上。
全会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因此,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格局和新境界。
第四篇: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解读】
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这次全会的主要议题和鲜明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全会不仅对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科学研判,而且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部署。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我们知道,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那么,全面从严治党,怎么管?怎么治?靠什么管?凭什么治?从根本上讲,必须科学认识并牢牢把握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三题”。
一、必须把握好管党治党的“正反题”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这既是建党95年来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得出的基本经验和结论,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正题”。“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全党的严厉告诫,这也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反题”。一个“正题”,一个“反题”,二者相得益彰,凸显的正是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主体自觉,饱含着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重申,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实事求是地讲,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当代中国最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永不动摇,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这次全会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庄严承诺:“打铁还需自身硬”。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也不等于永远先进,因此,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党的领导。
二、必须坚持从严治党的“标本治”
全面从严治党,要害在“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实现治标与治本统筹兼顾。总体上看,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遵循由表及里,从小到大、从外到内的原则,旨在标本兼治、固本培元,这既勾勒出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实践逻辑,也构成了管党治党的新常态。
十八大召开之后不久,“八项规定”出台后,总书记切实履行“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的庄严承诺,始终在带头执行“八项规定”方面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典范。实际上,坚持以上率下、上行下效,一级做给一级看、一层做给一层看,这种层层示范效应实际上所传递的正是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虽然“八项规定”从“餐桌上的腐败”“车轮上的腐败”“月饼盒里的腐败”开始,从小处着手,这看似“治标”,但是从大处着眼,反腐效果却是立竿见影、十分显著。
这次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怎么管起来?怎么严起来?既要靠教育,更要靠制度,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同向发力,才能取得标本兼治的实效。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党内基础性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或制定或修订并相继颁布实施,此次全会专门讨论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必将在全党上下形成一种整顿党的作风和队伍、管党治党的强大震撼力、威慑力。党内法规的颁布实施,旨在以制度的刚性建设性力量实现党员领导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转变,从而真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由外而内、从现象到本质,从“治标”向“治本”的实质性飞跃。
三、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高底线”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重申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理想信念的“高线”,又要划出共产党人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高线”。革命理想高于天。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可谓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经济上贪婪、政治上变质,还是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根子上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共产党是由一群有着共同信仰并靠信仰作纽带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如果失去了共同信仰,就意味着全党的纽带断裂,最终必然导致共识破裂、派系林立、四分五裂。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今天,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代表着一种价值追求,意味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历练。坚守理想信念的“高线”,归根到底就是要“寻根”,说到底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以高标准、严要求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补好理想信念这个精神之“钙”,从根本上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失之于松的问题,真正取得管党治党的实效。
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还必须守住共产党人不可触碰的纪律“底线”。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总书记深刻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纪律,纪律不能成为“稻草人”,不能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全面从严治党,重在加强纪律建设,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当前,我们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刻印在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心上。
全会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因此,学习领会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开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新格局和新境
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全文)
“一”就是一个指导思想
全会报告的指导思想,重点落在服务于“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十三五”是关键的阶段。“十三五”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阶段,又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阶段。
“二”就是两个形势判断
《建议》中有两个形势判断:一是对“十二五”的判断;另一个是怎么来看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一个是横坐标,一个是纵坐标。“十二五”是纵坐标。对“十二五”认识清楚了,对“十三五”就比较容易看得清楚。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是横坐标。这两个坐标对我们理解和把握“十三五”规划《建议》非常重要。
关于“十二五”,有些人习惯首先看数字漂亮不漂亮。“十二五”规划建议当中有很多指标是没有完成的,如果仅仅从数字上看,就把问题看浅了。但是,整个“十二五”我们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实现的这样一个增长速度。如果根据当前国际形势做一个比较分析的话,这个速度在全世界应该是最高的几名。从比较可以看到,中国“十二五”经济增长相对于国际上来看是很不错的。因为谁都没料到,2008年以后有金融危机,谁也没料到这次金融危机持续了将近八年。这在将近一百年当中没有出现过的。
另外,这也是我们搞研究当中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现在7%的增长速度和原来纯粹搞工业制造时的7%增长速度实际上已经不是一回事情。现在的经济不仅仅是工业经济了,互联网经济在突飞猛进。比如,我们在南京路买一双鞋子要1000元,可能到网上去买只要500元。从GDP角度讲,鞋子还是一双鞋子,如果在南京路买,按1000元来统计,跟到网上买相比数字就减掉了很多。所以,这个7%的速度其实和原来工业经济情况下有所不同。但到底这里边相关系数是多少,研究人员还没完全研究出来。
还有一个是进出口。进出口现在是下降的,这是改革开放36年来很少见的情况。但有一块数字是没有统计进去的。我们在做研究时对跨境电商这一块的数字摸不准。实际上跨境电商占了很大一块。比如我们进来/出去的东西如果没有通过海关、没让海关统计,而是通过邮政寄进来/出去,想去估一个数字比较难。
我觉得大家应该用一个相对的概念来看“十二五”,而不是去说数据怎样,因为国际国内的形势不一样了。这里我特别要讲一件事情。习总书记最近在国外参加了APEC会议、G20会议,还有中非峰会,国际上对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的表现是非常赞赏的。在世界经济2008年以后的增长当中,中国贡献率最低的一年是27%,最高的一年将近50%。而美国差不多只占15%~18%左右。就是说,整个世界经济往下行的时候,是靠中国的增长撑住的。
前不久我参加了首轮中日企业家和前高官对话。在这次对话会上我作了一个演讲。我说从2008年开始,中国对世界经济做出了三方面的贡献。第一,2009年我们中央投入4万亿,加上地方的投入、银行的贷款,总共十几万亿。这件事对中国来讲是有副作用的,因为导致了产能过剩;但是对世界经济来讲,是绝对有意义的。2009年我们扩大投资以后,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大宗商品出口国的经济都撑住了。如果中国当时不是扩大投资,那些国家全部会垮下去。第二,世界经济中真正稳定汇率的是中国。我觉得这件事情对世界经济意义是最重大的。美国2008年雷曼危机出来后,美联储完全只考虑美国利益,马上量化宽松,前后三次量化宽松。量化宽松就是印票子。这样一来,美元贬值,美国所欠国外的债务就都被稀释了。今天的100美元只相当于2008年前的60美元。美国量化宽松后,欧洲撑不住了,就也量化宽松,日本也跟着量化宽松。这些都是发达国家。世界经济危机是美国引起的,本应该承担责任,结果美国为自己的国家利益在做这种“下三滥”的事情。这段时间,在世界经济当中最稳定的货币是人民币。中国加入了WTO以后,尤其是2004年、2005年以后,人民币始终在升值,美元下跌了(唯一盯住美元的是我们中国),日元降了30%,欧元兑美元从1:1.4降到现在差不多1:1。我们最近才动了2%,全世界就慌了。说明这七八年,由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使世界经济下行的危机减缓了。但是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讲也是有副作用的。我对日本人讲,你们日元汇率贬值了30%,我们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结果是稳定了世界经济。但是我们自己的进出口净增量就下降了。同样一个产品,大家都在卖,但我们的价格相对就上升了30%~40%,更不要说我们的劳动力成本,还有其他很多成本的上升。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进出口状况不好的原因,这是我们付出的代价。
第三件事情,就是我们2013年开始倡导的“一带一路”。这件事我认为是没有副作用的。“一带一路”是双赢的,对中国、对世界经济来讲都是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亚投行有这么多国家支持,甚至英国、整个欧洲国家都支持搞亚投行。因为他们也想明白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大家都印票子,世界经济也没有上去。“一带一路”如果把中亚、西亚,把中国和欧洲很多国家经济带上去的话,将使整个世界经济往上走。说得白一点,不光是中国国内需要供给侧的改革,世界经济也需要供给侧的改革,只有更多的国家发展了,才能把世界经济带上去。发展的第一步是基础设施投资。世界银行、亚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提供的钱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中国提出亚投行初始资本1000亿美元,再加400亿丝路基金,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很大的振奋。这次对非洲又是提供600亿资金支持。中国在这段时间里面确确实实在稳定世界经济、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现在网上有一些议论,说我们自己现在经济情况也不是很好,还拿钱出去。不是这么看的。亚投行的钱投出去了,假如说要建中巴走廊,那就要修铁路、公路,这样就把我们的水泥、钢材、机械设备全部带出去了,实际上是带动了我们的出口。只是出口的办法不一样了,原来是广交会上“摆摊头”的出口,现在变成了一个个重大工程,带动了我们很多的设备、很多东西的出口。因此,“一带一路”是一个双赢的战略,既支持了相关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我们的进出口,通过对外投资带动我们的出口。也使中国东西部开放互动,使我们的区域协调发展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一带一路”起来了以后,云南、新疆、陕西等地就成为了西部开发的前沿阵地,能带动整个经济发展。
因此,可以说我们为世界经济做了三大贡献。第三件事情是双赢的。日本人质疑我们搞“一带一路”是因为地缘政治,因为美国人搞“亚太再平衡”,说我们为了和美国人对抗而搞了“一带一路”。我说,就是没有美国和你们日本搞“亚太再平衡”,我们还是要搞“一带一路”的,因为这个“一带一路”相比于你们的量化宽松,对世界经济更有好处,当然对中国经济也有好处。
怎么看我们国家20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这在2008年以前很好理解。全世界的投资都冲着中国来,我们增长速度非常快,那时候引进外资要招商比较容易,现在招商引资就没有以前容易了。但这不意味着2008年以后我们的这个战略机遇期消失了,只是战略机遇期的内涵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生了变化。2008年以前,是世界经济“相对繁荣期”的机遇期,机遇表现在外资大量进入、增长速度比较快、城市化速度也比较快;2008年以后,世界经济进入一个“相对衰退期”。大家不要低估这个衰退期,一般会持续二十年上下,要等到下面一轮新的产业革命真正形成以后了,大量产业化了,带动需求。在这个阶段有没有战略机遇?最重大的战略机遇就是创新的“窗口期”,或者叫“创新的绿灯期”。有个德国人写了一本《技术对垒论》,这本书里有个观点,30年过去了我印象还很深。这本书讲,新科技革命不是科技现象,科技发明是科技现象,因为科学家每天都在动脑筋要发明东西。发明东西不受时间限制,没有周期性。但科技革命是有周期的,50年左右来一次。这里涉及三个周期:一个是短周期,就是商品的周期。服装最典型了,久了要翻新,很多产品都要翻新,这是产品(商品)周期。产品销不动了要有新的投入。产品周期后面是设备周期,就是马克思讲的生产过剩危机,大概是七到十年。设备精度不够了或者什么就要换机器。还有就是知识更新周期,现在就处于一个知识更新的周期。原来讲的都是工业设备,现在讲工业4.0、第三次产业革命。现在通过信息技术,把所有东西都串在一起,从供到需全部串在一起,知识更新的周期大概50年左右。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大家不要认为企业家任何时候都是创新的,企业家有的时候创新是走在最前面的,有的时候企业家在创新上面是走在最后面的。道理很简单。比如说传统汽车销得很好,谁把新车拿去投放?那是傻瓜。生产线还有银行的贷款没还光,企业家干嘛去投新产品?发明家有新产品发明,企业家可以把它购买过来,锁在保险箱里,但是绝对不会投产的。什么时候投产?生产危机出现时,现有产品销不动时。这位德国作者书中讲,前面这轮产品销得好时,就像遇到了一个“红灯”,所有创新的发明全部停下来;等生产出现危机销不动了,那就转化为“绿灯”。这时候,新的业态、新的产业、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层出不穷,都冒出来了。所以,我们注意到,凡是有危机,危机特别大,创新就会很多。这两者是正相关的。这个时候就叫“窗口期”、“绿灯期”。无论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区、一个县,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要看到这是一个创新周期。抓住了“绿灯期”,后面就有活路,否则就出会问题。
我举一个例子。贵州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是10.8%,全国第二位。在南方,贵州是唯一产煤的省份,也生产水泥。但是,山西也有很多重化工业,也是产煤的,为什么山西的经济掉到只有百分之四点几?这可能对中国经济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东北就是振兴不起来,而有的地方反而发展得很快?这表明在新的一轮周期当中,能不能跟上新的东西,有很多地方还存在路径依赖。比如说做重化工原来很赚钱,一看经济不好就再去追加投资,结果更加亏,不知道怎么去抓新的东西。贵州解决了千百年来没解决的“路无三尺平”的问题,现在县县通高速公路,境内有两条高铁,“十三五”结束时将有17个支线机场,这解决了贵州人的道路交通问题。现在全国的大数据中心居然放在贵州。他们的省委书记原来是江苏省的常务副省长,懂经济、有思路,跑中央去争取这个项目。省委书记到中央说,大数据是个高耗能的产业,服务器高耗能,贵州有很便宜的水电,而且是“凉都”,夏天的时候天气很凉爽,放在贵州有好处。结果贵州争取到了。贵州如果死守传统产业,那么也要出问题了。“窗口期”、“绿灯期”抓住了就上去了。要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要抓住它的内涵的变化,这个变化讲白了就是创新驱动。
“三”就是三大发展战略
第一是发展的新空间战略。实际上就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区域发展当中,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还有京津冀城市群。我认为从某种角度上,中央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做了适当调整。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再加上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中央这次收缩到发展经济区里面,叫增长极。这和小平同志当年的发展战略类似,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开放时,并没有全面号召,只抓了两个城市。第一是一头扎到深圳,让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深圳起来以后,才有沿海14个港口城市,以点带线。后来搞沿江开发开放,又一头扎到浦东,然后沿江11个省的港口城市的开发开放。原来在这个战略上我们有点“冒”,全国大号召。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产能过剩。所以,十八大以后,中央做的最大的调整就是区域发展新空间。我认为,中央的区域发展新空间战略是对的。这个战略后面有一个理论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来认识共同富裕的问题。小平同志讲过“三步走”,到上个世纪末,人均800美元,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走向共同富裕。从本世纪开始,我们中国实际上在探索共同富裕。探索共同富裕是普遍号召,还是在东、中、西我们找到一个战略地带来带动,两者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这次五中全会把这个问题定义准确了。
第二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大前,上海给中央的建议里提出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到了人的全面发展。十八大报告里有5处实际上是和上海市当时的建议是一致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处就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去年和今年3月5日,总书记两次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他讲的分量最重的就是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不能指望国外跨国公司会把核心技术给我们,要靠我们自主创新。去年5月24日,总书记提出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这一命题。这个提法,提示我们对当前重大战略机遇期的认识不能再用惯性思维。再去搞一个开发区、一个新城等外资来,结果外资不来,新城变成了“鬼城”、“空城”。中西部好多三四线城市就是吃这个亏。这就是习惯思维、路径依赖。
第三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个战略对我们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次五中全会是对发展问题提得最多、提得最重,也是提得最具体的一次。在现在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发展理念?这次讲清楚了,“五大发展理念”。别看一共就10个字,其实里边包含的内容非常广。
“制造2025战略”提示我们要当心产业空心化,不光对国家而言,对上海也有用。现在讲创新很时髦,互联网金融、现代服务业……,很多地区都去抓,而对制造业忽视了。如果不去抓制造业,今后一定会吃大亏的。中国还没到不要制造业这个份上。我们原来加工贸易阶段,也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设备,也有很多人学到了一点技术,这是技术溢出效应。但我们自己的制造业在国际分工当中地位还不高,很多设备还造不出来,好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制造的。在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上,我们才刚刚开头,但搞得不好就是空心化。以前批两块地,可能就八十亿、一百亿就来了,但是搞先进技术可能有三年的研发投产,到真正能够产生税收,要花多少力气?所以,如果我们头脑不清醒,做些表面文章的话,到最后我们的城市玩完了,国家也玩完了,产业空心化了。所以中央提“制造2025战略”,也就是十年以后我们制造业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状况,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发展新空间战略中,中央在对“一带一路”的定位上,“一带”新疆是核心区,“一路”福建是核心区。但是我告诉大家,今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汇聚就汇聚在长三角,北边到连云港,南边到温州,“一带”在这个上面,“一路”也在这交汇,长江经济带也在这交汇。从长远讲,“一带一路”的枢纽平台就在长三角,说不定上海就是“两带一路”的交汇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中央对上海的明确要求,就是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科创中心。“制造2025战略”中上海也是有机会的。前几年我们讨论上海经济出路在什么地方,认为是在“三经济一制造”。“三经济”,一个是互联网经济,当时我们把它叫做平台经济;一个是绿色经济,这个上海是绕不过去的,上海全国经济最发达,必须在低碳环保上走在前面;第三个上海最有优势的,就是健康经济。现在外地人会这样问,你们上海现在还有什么产品?当然汽车是一项。其实,全国各地对上海第一需求是看病。全国各地对上海医疗的信任程度很高。但是我们大大辜负了这个市场需求。医疗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现在医疗设备好多都是进口的,如果这块上海抓住了,那将会有多少东西?另外就是智能制造。这也是一个大市场。长三角是全国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劳动力成本也涨得最快,要做工业的话就要找到替代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的东西。怎么替代?靠机器人,靠智能制造。
当前讲“供给侧理论”,供给侧不是老产品过剩了,仓库里的东西拿出来再来生产,这不叫“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是对着新需求去创造新的供给,这些都是新的供给。我觉得“制造2025”战略中上海有很广阔的天地可以去做,我们现在问题是把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理解为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讲的是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发展,不是说要把二产丢掉。现在很多人把它理解为简单搞搞服务业,制造业不要搞了。大家一定要头脑清醒。中央讲的三大发展战略,我们上海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去理解。
“四”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这在全会报告当中是很重要的一块,这块在建议出台以前,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了,大家都对这块进行过学习讨论,我就不展开讲了。
“五”就是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总体上怎么把握?
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展开,也是新常态实质性的内容。新常态不等于经济速度下去,关键是看这几个发展是不是都在往上走,它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一个都不能少。比如说少了绿色发展,就不是可持续发展。少了创新发展,肯定是不持续的。协调发展也不能少,不协调,我们西部贫困人口这么多,西部人就不满意。开放断了,和整个国际市场不匹配了,也不可持续。共享发展更不能少,如果高了高的、低了低的,民粹主义泛滥,那怎么可持续发展?所以,“五大发展理念”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我们对“五大发展理念”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要充分认识“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我们一直是以工业化社会来认识当今世界的,仔细想想,现在已从工业化社会逐步在进入信息化社会了,哪一件事情离得开信息化?同时,我们又在从物质文明在走向生态文明。原来光强调物质文明的时候,不会讲碳足迹是多少、消耗多少环境容量。中国要富起来、强起来,从老百姓角度讲,就是要像美国一样,一家人有栋小洋房、两部车子。两百多年来,发达国家就那么几个,他们当年在消耗资源能源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有钱的富豪住半山腰,开私人飞机、私人游艇。如果中国加上印度,或者“金砖五国”加进去,30亿人口也这么消耗,今后非洲富强起来了也这么消耗,将消耗多少?照目前我们对资源、环境容量的消耗,两个地球都抵不住。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温室气体会上升,为什么现在春天很短。所以,我们不光要考虑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还要注意物质文明要走向生态文明。
第三,工业化社会是西方的治理文明,今后要走向新的治理文明。这次危机至少我们看到两条:第一,西方发达国家所领导的治理,在危机中只考虑自己国家,量化宽松、印发票子。第二,西方选举民主有弊端。四年或者五年选一次,想上台时信誓旦旦,选上去后做到了吗?没做到、做不好那再换别人做,轮到后面在台上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在日本,党的总裁就是首相,做不好就换一个,换一个哪能解决问题。所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文明出问题了,碰到危机后,没有一个发达国家从国家、民族长远的发展来考虑问题、设定目标。
这三个背景,工业文明走向信息文明,物质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传统的工业化的治理文明要走向新的治理文明,决定了我们现在“五大发展理念”提出。这既是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在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面,我们要从供给侧改革、结构性增长去破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经济工作的治理是采取的西方的传统模式,叫短期需求管理。所谓短期需求管理,就是通过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对经济做微调预调。经济有点过热了,财政政策就稍微紧点。经济增长不景气了、速度在往下,那信贷就放大点,M2(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达到百分之多少。比如说我们对M2的控制,13%~17%这个区间,这叫短期需求管理,它不解决产品更新的问题,不解决企业怎么通过改革增强活力的问题,不解决怎么降低税收、降低门槛使整个产业增加活力的问题。
习总书记在深改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在适度扩大需求的前提下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所以最近报纸上、杂志上很多在讨论什么叫“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结构性增长,关系到“十三五”我们推“五大发展新理念”怎么开局的问题。“供给侧改革”这个东西,好像这个名词太学者气,不是很容易理解。供给侧就是生产,“供给侧改革”指的是什么?第一,政府降税。政府降税目的是什么?一头是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了。另一头是企业的活力增强了,负担减轻了;第二,政府降低门槛,审批、各种各样的收费,这些所有门槛都要降低;第三,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要刺激创新,创造新的供给,适应新的需求。
关于创新发展。这一理念反映了中央已经要从短期需求管理,就是微调预调、财政和货币政策中逐步跳出来。一方面,在2016年中央肯定要适当扩大需求,现在我们在M2、信贷方面这些东西已经反映出来了。另一方面,第一就是抓创新驱动,创新实际上是最典型的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我觉得非常重要。为什么经济下行?很重要一条就是我们创造新的供给抵不上过剩的旧供给。过剩的旧供给肯定速度在往下掉,创新的速度抵不住下行的速度。
关于协调发展。前面的发展新空间战略部分已经讲了这个问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是当下着重推进的三大发展战略。
关于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我们差不多在上一个五年计划就提这个问题了,中央这次把这个问题提得很高。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政治问题。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一个大国30年维持将近10%的增长速度,是古今中外看不到的,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很羡慕,并认定要向我们中国学习,把自己国家的经济搞上去。但是,雾霾一出来,我们的示范效应起码打了对折。连中国的老百姓都讲,我现在钱是多了,但是我天天生活在一个戴着口罩的环境中,我值得吗?我有钱了,但是我没办法自由呼吸了,我值得吗?发展还能是硬道理吗?中国老百姓就在打问号了。如果空气污染指数一直是爆表,那大家什么样的发展都不要了,看到蓝天、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就觉得很好了。虽然我们讲历史上80%的温室气体都是发达国家排放的,追究历史他们是罪人,但是现在中国的排放是美国的两倍,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法占据道德高地的。所以,绿色发展不是一个小问题,它既是我们本身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绿色发展问题,在国际上中国道路就没有示范效应,就不能赢得发展中国家的尊重。
关于开放发展。这个理念是36年来始终没变的一个发展理念,其他理念都是后面不同发展阶段加进来的。“开放”和“发展”是我们从1979年到现在始终坚持的两个东西,始终是相互推动的。哪个地方不坚持开放发展,哪个地方就没戏。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国际产业链分工还在中低端,要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所以坚持开放发展这一条千万不要丢。
“六”就是六项重大举措
这次全会报告中很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突出了人民为主体,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有的发展,最后就是要共享发展。中央这次在共享发展当中,很具体地点了六件事情。
第一,7000万人脱贫。中央全会开完后,第一件事就是召开了全面解决脱贫的工作会议。提出5000万人通过各种形式脱贫,还有2000万是没办法脱贫的,政府要托底。这是共享发展当中一个重大的内容。
第二,困难生全资助。中央这次提出,困难生全资助,要让一个贫穷的家庭、让这些孩子有平等的机会。不能因为贫困,不给他们平等机会。
第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引领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这是在“十二五”中探索出来一个很好的东西。原来讲创新好像就是几个高等大学里的高端科学家的任务,现在我们对创新是“两头抓”了。一头像航天航空、军事上的东西,还得国家花钱投入;另外一头需要“草根创新”,可能一个人的创新就可以带动几十个人的就业。
第四,扩大中等收入的比重。讲到收入分配政策,这块问题是看到了,问题是怎么去提高。现在这个问题是两难。真正要提高中等收入水平,其中很重要一块是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水平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中国早晚要解决。收入分配政策是一个大问题,这块不理顺,倒过来对我们整个需求、供给都会产生影响。
第五,医保和降低大病费用。现在整个医改还在进行之中,中央在建议当中,共享发展当中提到了一些具体举措。
第六,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这个实际上也是大家最关注的。这关系到整个民族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
第五篇: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
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为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保证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完成中心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同时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综合分析,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作出示范。
会议认为,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2003年颁布施行以来,对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随着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条例》与新实践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显现出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强化党内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修订党内监督条例提供了重要遵循。这几年,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两个责任”,严明党的纪律,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修订党内监督条例奠定了重要实践基础。修订工作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应抓紧抓好。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方式、调结构稳步推进,企业效益有所回升,金融市场总体平稳运行,城镇新增就业持续增加,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风险隐患。当前,经济运行的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我们必须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压力为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
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组合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走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会议强调,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相机、灵活调控,把握好重点、节奏、力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保证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领域。要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增长,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要持续深化“放、管、服”和财税、金融、创新、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提升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要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推进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起来,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要坚持引导市场预期,提高政策质量和透明度,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特别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民间投资,改善企业微观环境,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要发挥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十分重要。各地区各部门要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提高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回顾: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2015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会议指出,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会议指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必须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中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主要议题】
作为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从1953年至今,中国已完成12个五年规划(前十个为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由于2020年既是“十三五”的收官年,也是中国第一个百年梦想实现的时间节点,因此,这份规划将对中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五年做出怎样的安排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
【十大领域】
从5月27日至今,习近平接连举行三场座谈会,听取上海、江苏、贵州、湖北、辽宁、吉林等18个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人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在这三场座谈会中,习近平明确了中国在“十三五”期间需要补齐的“短板”,部署了需要取得“明显突破”的十大领域。
一是保持经济增长。“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习近平要求,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将完成三个转变:从主要靠投资、出口变为“三驾马车”协同带动;从主要依靠工业变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从主要靠物质资源消耗转变为主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为提升经济竞争力,中国将改造传统行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并积极培育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
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将在科技、产业、企业、市场、产品、业态和管理等领域全面推进创新。
五是农业现代化加快步伐。相比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当下的薄弱一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下,中国将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创新的步伐。
六是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强调,改革是培育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行动能力。
七是协调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推出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多个区域经济战略,未来,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成为政策重点。
八是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在调研中强调,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中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九是民生。今天的政治局会议指出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也要求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
十是扶贫开发。对于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繁重的工作。习近平要求各地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人事看点】
有媒体预测,十八届五中全会除研究“十三五规划”之外,另外一项主要议题也与人事调动有关。
据新京报的公众微信号“政事儿”梳理资料发现,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田纪云、乔石、李鹏、吴学谦、胡启立、姚依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而十四届五中全会、十五届五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则分别审议通过了《关于陈希同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徐鹏航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康日新问题的审查报告》,撤销了陈希同、康日新的中央委员职务,徐鹏航的中央候补委员职务;给予徐鹏航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开除了康日新的党籍。
十八大以来,已有100多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军级以上干部被查。其中包括蒋洁敏、李东生、杨金山、令计划4名中央委员,以及李春城、王永春、潘逸阳、万庆良、陈川平、王敏、杨卫泽、**、范长秘、仇和、余远辉11名中央候补委员。
上述人中,去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做出的给予李东生、蒋洁敏、杨金山、王永春、李春城、万庆良开除党籍的处分。
2015年2月17日,官方发布消息:经中共中央批准,中纪委对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广东省政协原主席**,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山西省委原常委、太原市委原书记陈川平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给予三人开除党籍处分待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时予以追认。
潘逸阳、杨卫泽、范长秘、仇和、余远辉等5人,目前中纪委仍在立案调查中。
因此,“政事儿”预测,10月召开的五中全会将按照惯例追认中央做出的开除陈川平、王敏、**党籍的决定。令计划将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被取消中央委员资格,按规定,将由排名第一的中央候补委员刘晓凯递补,刘晓凯现任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