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课记录_《苏州园林》_语文_初中_李娟_3137000065
观课记录
在张庆云老师的主持下,语文教研组的部分老师集中进行了评课活动。
李艳华老师:李娟老师在这节课中教态大方自然、和蔼可亲,课件简洁大方,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到位,充满机智,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章构思之美,一是用词之妙。同时李老师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她认为第一板块勾画关键句、中心句的内容用时可以少一点,第二板块分析课文的构思之美显得略为简单,分析用词之妙这部分,可以考虑选一些突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的词,例如“务必”、“总是”等。
娄西峰老师: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引导到位,由点到面,层层设置,体现李老师的教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毕言红老师:很多方面值得学习,思路很好:速读、细读、精读。在读中引领学生理解课文,读的目的性明确。实施过程中,毕老师认为速读部分用时可以少一点,细读或精读部分用时可以多一点,时间上要有侧重,细读和精读部分可以选一个作为重点来讲。
魏传华老师:受益良多,思路清晰,李老师按几个板块进行教学,本文是说明文,那么讲课的时候,是要体现说明文的特征好呢,还是淡化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呢?认为评析用词之妙是难点,也是重点,可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来向学生展示说明文的风格。
张庆云老师:思路不太清晰,应反反复复读课文,要明确课堂40分钟话语权应放在哪里?高效课堂并不一定把说明文的特征讲完了就是高效,高效就是把重点讲完、讲透就是高效。黄老师认为上课要上出自己的风格,不要受名家左右,要把别人的东西融进自己的教学中,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听了大家的建议和意见,自己对这一课的内容把握更准确了,重难点更清晰了,思路也更明了了,受益匪浅。
第二篇:观课记录
唐先鹏评论
·
优点:
导入新颖,打破了教材原有结构对教材作了合理而有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新的整合,教师的主导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各环节过渡流畅,一气呵成,充分运用地图、图片和图示,提高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力和解释力。
·
缺点:
未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王胜评论
·
优点:
以百家姓的音频形式导入新课,设计新颖,有创意,以“民族政权的并立”、“图片背后的典故”、“找寻历史的真相“和”经典中品读历史“四个历史篇章引领历史课堂,可以说对教材的整合和对教学的设计独具匠心,做到了重情境,有内涵,重基础,有提升,重环节,有详略,使固化的教材演化成了生动的课堂。
·
缺点:
建议要进一步营造民主、和谐、宽松学习生态,做到师生互动多元,有效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孟凡龙评论
·
优点:
情境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知识内容分析理解精炼,课堂效率高。
·
缺点:
无建议进一步注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参透学法指导,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生活中的运用。
第三篇:观课记录
《声声慢》评课记录:
莱芜市莱城区花园学校 李雪云
【教研组长沈蓓】:
这是一堂精彩的课,听后受益匪浅。李老师艺术化的语言,深厚的教学功底有目共睹。教学设计符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多形式诵读,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课堂亮点纷呈,特别是以下几方面给我感受最深。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从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李老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二、教学过程精彩
整个教学过程从导入到拓展延伸,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层层推进,节节都有匠心的引领。在诵读中品味,在品味中升华。
三、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李老师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语言生动鲜活,要言不烦,就仿佛是词人进行心灵的直接对话,学生的注意力被紧紧地吸引过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张连香老师】:
李老师的课堂轻松、自然。她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舒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李老师善于鼓励孩子,激发了孩子学习思考的热情。同时李老师的评价是建设性的,她的评价本身就是很好的点拨引导,启发了孩子们的思维。总之,整堂课的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是一堂颇为成功的课。
【尹冬梅老师】:
首先,李老师的教师角色定位准。整堂课,李老师始终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学生们深入文本进行学习,把学习的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译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
而且,李老师还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找到自信,有所收获。
【张荣云老师】:
李老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能适时捕捉学生语言的“讲”点,随机点拨,纵深引导,例如,当李老师问到:除了“愁”以外,还有哪个字也能描述她此刻的心境?学生有的回答“悲”,有的回答“孤”等,李老师随机引导:“悲”是伤心难过;“愁”是遇到问题不好解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孤”就是孤单寂寞,三个字比较,哪个字更能全面而准确地描述词人的心境?经过一番讨论,学生终于明白:“悲”太过伤感消极悲观,“孤”不全面,只有“愁”字最准确又全面的反映词人在夫死家破国亡时的无助难过的心情。这些方面反映出的是李老师熟练驾驭课堂的技能。
对于本节课,我有一点看法,就是生成性的东西不够。如果李老师再深入挖掘一下教材,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了。
第四篇:观评课记录(范文)
观评课记录
在这次上课中,我得到了不少同行老师的帮助,收获颇丰。尤其是课堂细节的处理上,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每一次课件播放前的导入,教师既要有语言的准确描述,又要能自然地切入到下一个环节,这一点,难度较大,是优秀教师功力的展现,这也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灵活处理课堂教材的实际操控能力。
试课中,在许老师的提议下,我看到了自己上课的许多不足之处。在名家作品点评环节上,我没有做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让学生结合画面进行联想分析,通过老师们的观课指导,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疏忽,并及时的进行了改进。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在指导学生们自由作画阶段时,我仍留在讲台上想问题,没有及时走到学生中去,对学生进行关注。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绘画水平是不一样的,老师应该第一时间,走到学生身边。给与指导与关注。我发现许多学生在老师地一句鼓励下,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因此,教师巡回指导,作用至关重要。在作品点评时,有观课的老师提出,让学生进行互评,比老师一一点评,印象更深刻。我觉得提议很好,今后一定要实践一下。在范画演示阶段,画纸挂的太矮,其实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样可能不太理想,特别是对于后面的学生,老师的头或身子会把范画遮住,学生们不能集中注意力看老师现场作画,也不能很好的看到老师作画的细节。观评课后,我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把画纸适当挂高一些,作画时,身子稍斜或侧身演示,让学生看清作画的内容。
在试课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在构图、用笔用墨、提款铃印时,知识欠缺,不够规范。在后来的演示中,我又进行了讲解。注意到了学生作画中的不足。亡羊补牢,给作品尽力少留遗憾。
在引导学生看投影屏幕时,我语言功底稍显不足。环节关联上,总是不自然不协调。尽管不断地改进自己,但是还是自身觉得欠缺了不少。这些问题,我希望以后会慢慢克服掉。我平时还喜欢在讲台上来回地走动。这一点是不好的教学习惯。以后一定改掉。我应该站在讲台中央,尽可能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集中到所提的问题中来。当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时,我想,我会精简站位的转移次数。因为移动次数过多,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精力分散,造成只见老师不见知识的失败现象。
从我的这次试课教学中,观课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受益匪浅并深表谢意,我更明白了,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美术老师,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们依然要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
第五篇:观评课记录
观评课记录
李志伟:张老师通过让学生尝食物引入,集中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关注到食物的使用方法:生吃和熟吃,更有利于指向我们的核心概念:健康饮食。学生也能提到:吸收、消化、卫生等这几个方面比较生吃和熟吃的好处。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用词科学,如:哪些食物要生吃?改为:哪些食物适宜生吃?
徐凯:通过上面健康饮食的几个方面的考虑,教师直接过度: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有什么不同?这样衔接使学生观察的对象有个中心,与之前的知识有联系化,能让学生系统化的思考。在学生没有针对性的回答后,教师在最后还是追问:我们认为马铃薯熟吃有哪些好处?并接着问:你有什么依据?这样强调了学生实证意识,使学生的推理和现象相联系,让思维参与的更好。这一环节中的记录表处理的也较好。教师提示学生:记录表是横着填好还是竖着填好?让学生关注到竖着填,能进行比较观察。教师的这一提问很巧妙地将说和做联系起来。在学生探究完成后,教师出示的资料,可以及时的补充学生的研究成果,更有利于为核心概念服务。
建议:生成问题把握有待提高,如在汇报时,学生提到生马铃薯少写斑点,熟马铃薯多些斑点,这些根本不是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特点,教师应该在学生汇报后给予明确,并提醒学生将这些不正确的观察现象从记录表中删除。
王士芳: 观察比较生熟鸡肉:这一环节的观察难度提高了,由之前的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学生的思维在发展。教师给每组学生提供了两块猪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建议:在使用镊子时,教师没有引导好。比如说:学生只提到用镊子在猪肉熟后撕撕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过程的变化用什么方法让我们观察的更好?可以在煮的过程中用镊子戳下。这样学生的动态观察会更有效。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最好让学生先根据记录表汇报完,教师再对其中的有些疑问进行追问,不应该中途打断学生的汇报。
李振坤:张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很多学生认为猪肉煮熟了吃会更有营养。这是错误的科学概念。猪肉煮熟了后营养不会增加,只会流失,不过有利于我们的吸收。
建议:在说明水果生吃保护了营养不流失后,及时的追问:那猪肉的营养在煮熟后会不会流失呢?学生就会认真的思考结合教师的引导解释,学生就能更明确健康饮食中吸收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