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4 07:1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根据中央领导指示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服务首都中对接北京,加速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设想与范围

总体设想是,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市、区)打造环首都经济圈,简称“13县1圈4区6基地”:

13县(市、区):即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

1圈:即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经济圈(全长999.5公里,面积27060平方公里,人口485.65万人,2010年区域GDP119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200亿元)。

4区:即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

6基地:即在环首都经济圈内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二、目标与任务

坚持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加强与首都地区在发展空间、产业功能、资源要素、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融合,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规模、现代服务业上水平、现代农业提质效,将环首都经济圈建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对接首都的新兴产业带、环绕首都的明星城市带。

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96亿元达到4784亿元,年均增长31%以上;全部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200亿元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32 %;城区总人口由2010年的165万人达到300万人、年均增长12.7%,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上升到60%、年均增长5.4个百分点。

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15年再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68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600亿元,城区总人口达到4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

三、重点与举措

坚持吸纳承接、融合提升、重点突破,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政策环境,加快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培育发展一批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一)加快建设“四区”。

1、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以筑巢引凤为平台,在环首都13个县(市、区)各规划建设一个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每个园区规模不低于5平方公里,从项目扶持、企业培育、产业推进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以人才家园为载体,每个县(市、区)建设一个以廉租房为主体的“人才家园”(总量不低于10000套、每套80平方米以上,总计13万套),为高层次人才来冀创业提供住房和生活配套服务。

2、科技成果孵化园区:以完成科技成果中试阶段为主要目标'在广阳、安次、涿州、三河、涿鹿5个县(市、区),各规划建设一个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每个园区规模不低于10平方公里,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业孵化平台。

3、新兴产业示范园区: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等为重点,在13个县(市、区)分别规划建设新兴产业示范园区,每个园区面积30至50平方公里。促进创新要素和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4、现代物流园区:以北京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物资需求为依托在涿州、三河、香河、广阳、怀来、丰宁等县(市、区)规划建设一批面向首都、辐射全国的仓储、配送、运输等现代化物流园区。积极发展城市配送、消费品供应、空港物流和农产品等物流产业,建设一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大型标准化物流设施,努力把物流业打造成环首都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柱产业。

(二)培育发展“六大基地”。

1、养老基地:以服务首都老年群体养老为重点,在环首都周围分期分批建设养老基地,涿州、三河、香河、安次、固安5个县(市、区)先行建设,每个基地容量不少于2万人。建立与北京人口老龄化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

2、健身康复基地:围绕首都地区日益增长的保健康复服务需求,在首都周围分期分批建设健身康复基地,三河、香河、广阳、安次、涿州5个县(市、区)先行建设,每个基地容量不少于1万人,培育集保健、康复、锻炼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

3、休闲度假基地:围绕首都地区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在首都周围分期分批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涿州、香河、滦平、丰宁、怀来、涿鹿、赤城、涞水8个县(市)先行建设,打造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品位较高的精品休闲旅游品牌。

4、观光农业基地:围绕首都地区日益增长的近郊生态旅游需求,在环首都的13个县(市、区)分别建设一批观光农业基地,第一批每个县(市、区)先建设1个,面积不低于2000亩,建设集农家游、旅游观光、生活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

5、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围绕首都地区日益增长的绿色有机蔬菜消费需求,在环首都13个县(市、区)分别建设一个高标准的蔬菜发展基地,每个县(市、区)先选择30至50个村,每个村建设不低于1000亩的蔬菜生产标准园。采取政策引导、科技推动、市场运作方式,建立网络,打造品牌,形成规模,占领市场,力争经过3至5年努力,河北蔬菜在首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0%以上,其中高档蔬菜占到30%以上。

6、宜居生活基地:针对北京生活成本高、住房紧-张的状况,瞄准首都住房需求,在13个县(市、区)建设以住房消费为主要内容的宜居生活基地,每个基地的容量不少于5万户,营造环境优美、舒适便利宜居的生活环境,吸引首都居民购房置业。I

四、政策与措施

(一)实施有差别的土地政策。加强建设用地统筹,每年全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单列一部分用于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实施有差别的地价政策,对入驻13个县(市、区)的新兴产业项目,按照企业缴纳的土地出让金数额给予支持,吸引首都产业转移和聚集。

(二)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对环首都经济圈工业聚集区或产业园区(基地)内接收的北京转移、扩散的企业,自投产3年内按照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全额给予支持。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抵扣政策。省、市、县设立环首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首都及域外转移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实施贷款财政贴息支持。

(三)改善工商行政管理服务。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条件下,坚持非禁即入,非限即许;全部免除登记类、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收费,减免费用由省、市、县三级财政预算安排。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允许企业注册资金部分到位,剩余资金可分期缴付。允许企业经营范围按国民经济行业中类申请核定。推进环首都地区与北京地区商品市场准入互认、著名商标共享、质量技术标准一体化,清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壁垒。

(四)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省、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审批权限,除极个别要省政府把关的特殊行业外,一律下放到13个县(市、区)政府及园区管委会,下决心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效率,改善环境。

五、支撑与条件

(一)规划体系建设。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高标准做好园区和基地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与、北京相关规划的对接,明晰产业承接方向及发展重点。

(二)交通体系建设。以建设快速通道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目标,推进13个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推进京涿、京廊、京燕、京固等城市轻轨建设,加快进京、环京高速公路网建设,打造半小时交通圈,构建与首都一体化的交通体系。

(三)通信体系建设。将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固话通信等通信网型设施建设,加快与北京联网、同网改造,实现与北京固话通信无长途、移动通信无漫游。

(四)信息体系建设。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加快构建与北京协调联动的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信息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区域人力资源供需、技术成果交易、环境监测、治安交通、招商引资等各种公共信息共享。

(五)金融体系建设。推进京冀金融一体化进程,引导鼓励北京的主要金融机构到环首都地区设立网点和分支机构。健全区域票据交换系统,逐步实现区域内支票通用、银行储蓄跨行政区通存通兑。

(六)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与北京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快环首都县(市、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政策与北京的对接融合,实现互通互认。

六、领导与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为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和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4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河北省加快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省直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愿,研究制定各项支持政策,确保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土地供应、金融服务、能源保障、人才技术支撑等方面,服务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

(二)健全管理机构。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要把环首都经济圈开发建设作为主要任务来抓,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及时协调解决园区和基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三)明确责任分工。省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支持环首都经济圈4市、13个县(市、区)开展工作。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建设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科技成果孵化园区建设由省科技厅负责,新兴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现代物流园区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养老基地建设由省民政厅负责,健身康复基地建设由省卫生厅负责,休闲度假基地建设由省旅游局负责,观光农业基地建设由省国资委和省建投集团负责,蔬菜发展基地建设由省农业厅负责,宜居生活基地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上述有关部门会同所在设区市、县(市、区)认真组织实施。

第二篇:在全镇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环境

在全镇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环境 综合整治阶段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蔡永宝

(2011年4月28日)

同志们: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杨兢成县长和县委办督查室张树军主任、政府办卢俊武主任莅临检查指导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我们集中对29个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进行了集中巡查,从中我们既看出了成绩,也找出了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召开这次会议,目的就是对此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鼓劲,再加压,促进此项工作在上一个新台阶,下面,我就全镇“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前一阶段的经验与做法进行一下总结和汇报,并对以后工作开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

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和部署,始终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作为提升我镇对外形象,促进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融入大北京的大局来抓,提早报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全镇经济工作会议、党代会、人代会等几次 重要会议上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并将其村级干部目标考核,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全县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召开以后,我们立即召开了党政联系会议,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并明确职责,分解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成了我为组长,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召开了全镇的专项动员大会,要求各村也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工作重点,全镇上下形成了立体式、网络化,互相配合、协同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切实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为切实落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们整合了“整洁”和“整治”工作,通过召开会议、广播、发放宣传单以及在村委会、公路两侧等显著位置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制作板报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强化意识引导,号召全镇人民共同参与。截止目前,镇、村干部分片负责,下村入组召开村民代表、党小组长等会议不下100余次,累计发放宣传单和倡议书20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600余张,悬大型挂横幅6处,各村制作宣传板报均在3期以上、广播宣传10次以上。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整治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的对外宣传活动,在承德日报、兴隆周迅以及两办信息中,及时将我们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推介,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在政策上加大激励,确实保障工作取得实效

为有效地推动促工作开展,我们及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工作 制度。在强化督导上,各包村领导带领包村人员深入各村,进行专项督导,在此基础上,镇政府成立了由农委、纪委组成的督导小组,由我带队,对各村进行巡回督导检查。对各村重点地段、清理的工作重点均保留影像资料,同时登记造册,并发放到包村人员手中,由他们带着问题进行重点督查;在信息反馈上,建立了定期通报制度,每周对全镇整治整体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对动作快、清理力度大的村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整治效果不明显的村和相关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在奖励机制上,建立了考核评比制度,考核结果与年终目标管理挂钩,并设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专项基金,准备在工作考核验收后,对完成任务好的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奖励。在资金保障上,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安排计划,由镇财政划拨专项资金5.8万元,用于宣传、购置物资和扶持部分薄弱村清理工作开展。同时号召经济条件好的村以村集体投入为主,不在增加村民负担,经济簿弱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落实筹资办法,并发挥人缘优势,加强外联,争取资金支持。

四、在落实上注重质量,切实确保环境大变化

通过得力、有效的工作措施以及全镇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发挥真抓实干的精神,截止目前,镇村两级共投入资金30多万元,动员党员、干部和群众5000多人次,动用装载机、铲车、清运车辆1500台次,清理生产生活垃圾1000余吨,清理边沟5000延长米、河道6300延长米、主街及小巷20000余延长米、各类小广告8000余处,新建固定垃圾点60余处、公厕3处,协调路 政等部门清理公路两侧柴草、垃圾5000余延长米,配合“城市森林”建设工程,栽植各种树木2000余棵,30余亩,栽植花草4000多平方米。同时,涌现出了北区、大有、东区等整治效果明显的好典型,广大党员、干部和团员也起到了很好带头作用。另外,在这一阶段工作中,全镇各村均利用这一有力时机,全部建立健全了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并有70%的村成立了保洁队伍,增加了保洁人员,实现了垃圾定期、定时清运,为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奠定了良好基础。

成绩来之不易,有目共睹,但通过巡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是在思想上,个别村干部意识观念淡薄,没有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还没有使广大群众深刻领会开展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工作只喊在口号,被动应付,存在“上游不现实,下游不应该,中游还可以”的不作为思想;二是在质量上,个别村在清理过程中,存在死角死面,尤其是建筑材料、柴草、粪土等乱堆乱放还没有得到有效整治。三是在投入上,受财力制约,各村均存在公共卫生设施投入不够的问题,加之现有设施不能满足需要,造成生产生活垃圾乱倒乱扔乱堆现象严重;四是在统筹推进上,工作推进还不够不均衡,就目前整治的效果来看,镇区好于镇郊村,镇郊村好于边远村。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突击性工作,但更是一项持久性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宣传引导,推展整治范围 继续利用广播、板报等有效方式,把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进行再深入宣传,是广大群众入心、入脑,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依托此次环境整治的有利时机,完善并规范“村民公约”,大力加强村风民风建设,引导群众不仅要在卫生环境上融入北京,更要在精神上融入北京,促进卫生环境整治逐步向人文环境整治转变,营造人人是“两个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抓基础投入,完善配套设施。

按照合理布局,方便使用的原则,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完善全镇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各村按要求设置垃圾点的基础上,加大投入,修建1—2个公厕,并在主街等显著地段设置垃圾桶,杜绝垃圾乱倒乱扔乱堆的现象。同时,大力推行改厕、改圈、改厨、改院等“四改”工程,推广使用沼气、秸秆气化、太阳灶等技术和设备,涉及有养殖小区的各村,要召开养殖污染治理专题工作会议,倡导养殖户实施生态养殖,通过实施生态养殖或建设沼气池等有效途径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另外,各村要积极配合我县“城市绿化”工程,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三、抓队伍建设,转入长效管理

为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此次突击整治按标准到位以后,各村要坚持结合本地实际,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在责任制度上,要制订村庄联户保洁公约,并设置管护牌,明确管护责任人、管护范围和要求,签订联户保洁责任书;在保洁队伍上,要在明确“职责范围,管理标准,责任要求”的基础上,对大街、小巷实行全 天候保洁,村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在管护机制上,要以“专人管护,定期清运,属地管理,各方参与”为原则,当前实行的保洁机制进行研究和完善,并抓好落实。

四、抓工作扫尾,确保整体到位。

要求各村在5月10日前逐组、逐户、逐河、逐路、逐项对标自查,补课整改,对前期未能按序时到位的项目和未达标的死角死面,抓紧扫尾。针对当前推进效果不平衡的情况,我们将重点督查镇郊及边远村整治工作,促进全镇平衡推进。同时,将在5月11日—15日逐村组织考核验收,对考核的评选出的5个先进村进行表彰奖励,倒排的5个后进村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取消年终评优资格。

同志们,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任重道远,让我们继续围绕“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踏实工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融入北京,建设秀美家园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全省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工作会议”传达提纲

“全省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工作会议”

“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座谈会”

“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赴“长三角”学习考察期间省领导重要讲话精神

传达提纲

(2010年11月24日)

近日,省委、省政府相继召开全省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工作会议和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座谈会,把打造环首都经济圈作为振兴河北的“核心战略”和“一号工程”,将举全省之力加快环首都13县(市、区)建设发展,使之成为河北的“经济特区”,这为我县对接北京、借势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11月12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勇同志带领环首都4市、13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到“长三角”地区进行了学习考察;21日下午,赵勇常务副省长又在燕郊组织召开了全省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下面,将省领导几次会议和考察期间的讲话要点向大家做一简要通报。

一、河北省打造环首都经济圈战略提出的现实背景

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河北省“十二五”规划建设,《建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全省今后五年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提出六大工作重点,其中第一项就是打造环首都经济圈,这一战略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背景。

首先,京津冀发展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发展战略的核心点是发展河北,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固有的发展基础和成长方向没有问题,短板和关键在河北。河北与京津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落差非常明显。中央提出的京津冀发展战略核心就是依托京津两大直辖市发展河北,进而促进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其次,中央高层对北京规划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北京市区人口总量超过2000万人,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00万台。今年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北京交通堵塞十分严重。为此,前不久中央全会期间,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对北京市提出明确要求,责成北京市尽快拿出实质性方案,切实解决交通拥堵和人口膨胀问题。会后,北京连夜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落实解决举措。北京要解决城市压力问题,自然离不开环首都周边县的参与和支持。现实情况是,河北省环首都的13个县(市、区)已与北京形成明显断带。国外的首都周边都是经济繁荣带,而河北却是贫困带,因此必须加快环首都区域发展,强化对北京的服务功能,疏解北京的发展压力,这也是中央对河北的要求。建设环首都经济圈,中央有要求,首都有需求,河北有渴求。机遇难得,机不可失。

环首都经济圈战略一经公布,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中央各大新闻媒体热点追踪,全方位报道,海内外众多战略投资商表现出极大热情和高度关注。大上周,北京市政府和河北省政府两省高层又进行了实质性对接洽谈,形成全面启动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共识,内容包括:

一是在公共服务方面,今年春节前,环首都13县(市、区)固定电话全部改用“010”区号,实现固话无长途、手机无漫游。医保、社保也要逐步实现“一卡通”,方便北京人到周边区县工作生活。

二是在交通路网方面,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加快北京高速、轻轨、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向周边延伸,实现13县与北京无缝对接,一体化发展。

三是在政务服务方面,省政府决定在环首都经济圈“13县1圈4区6基地”实行“三零一优”的政策。一是实行“零审批”。将省市104项行政审批权全部下放至环首都经济圈13县政府及园区管委会。二是实行“零成本”注册。三是对新兴产业项目实行土地“零收益”出让。“一优”就是提供最优政策、最优服务、最优环境。

二、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10月22日,省委、省政府在燕郊召开了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工作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陈全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勇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张杰辉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打造环首都经济圈作为河北省的核心战略,起步点是打造三个新城:一是以廊坊市“北三县”为基础,建设京东新城;二是以涿州为基础,建设京南新城;三是以怀来、涿鹿为基础,建设京北新城。三个新城的重点是和启动点就是以“北三县”为基础的京东新城。为推动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实施,省政府已成立了由赵勇同志任组长的推进工作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燕郊。指挥部下设正厅级常设办公室,北京市政府也专门成立了正厅级的对接机构,以加强两地间的沟通协调。省里还要出台具体的配套扶持政策,举全省之力将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指标,重点向13县倾斜,尤其向“北三县”倾斜。同时,针对北三县基本农田占比高、建设空间小的问题,省里将再度调规,统筹解决。还有其他的一些政策,包括工业聚集区、新兴产业示范区,都要优先安排13县,原则上,只要有好项目、大项目,土地就有保障。

会上,赵勇同志对环首都经济圈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他指出,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1圈4区6基地”的要求,在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上突出五项任务:

(一)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环境优美、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城市带。要以4个市的主城区为核心,以13个重点县(市、区)为主体,加快建设环首都新城和特色功能区,构筑环首都城市带。13县(市、区)都要以建设首都“卫星城市”为目标,加快编制卫星城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分阶段发展的目标和措施。要推进县城扩容升级,每个县都要甩开老县城,建设新城区,面积扩大20平方公里以上,力争到2015年底,环首都4个市建成较大城市、各重点县(市)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使环首都经济圈城市人口增至300万以上。

(二)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高端、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特色鲜明的产业带。要按照“主导产业配套、新兴产业共建、一般产业互补”的思路,在与北京产业联动、错位发展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有选择地吸纳北京转移出来的产业,聚集世界500强、港澳台及沿海南资北移的产业。一产要向都市农业、精细农业、旅游农业、示范农业、科研农业和环保农业转变;二产要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三产要向金融、信息、物流、旅游、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转变。要扎实推进工业聚集区建设,每个县至少建成一个副县级架构的省级聚集区,并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格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GDP五年翻两番。

(三)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带。切实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把设区市周边10公里、县城周边5公里范围纳入城市总体布局,使之与城市完全接轨,推进主城区和各县城近郊区率先实现城镇化。距离市区、县城较远的村镇,要大力发展观光、生活体验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基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1个,面积不低于5000亩;都要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有机蔬菜发展基地,明年每个县(市、区)要在30-50个村先行推进,每个村建成不低于2000亩的蔬菜标准化生产园区。五年内,13个县(市、区)80%以上的农民要住上新民居。

(四)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养老、健康、休闲、度假的旅游带。要以服务首都老年群体养老为重点,在环首都周围分期分批建设养老基地,香河、三河等5个县(市、区)先行建设,每个基地容量不少于2万人。围绕满足首都地区日益增长的保健康复需求,在首都周围分期分批建设健康康复基地,三河、香河、广阳等5个县(市、区)先行建设,每个基地容量不少于1万人,培育集保健、康复、锻炼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围绕满足首都地区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在首都周围分期分批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涿州、香河等8个县(市)先行建设,打造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开发建设一批特

色鲜明、设施配套、品味较高的精品休闲旅游品牌。从今年起,省财政每年将投入一部分旅游业项目专项引导资金,各市也要投入资金支持旅游项目开发,力争用3年时间,撬动1000亿元社会资金投向旅游业,推动环首都旅游业大发展。

(五)把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风光秀丽的生态带。要着眼建设首都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圈,大范围实施植树造林。明年年底前,13个县(市、区)都要新建一个不少于3000亩的森林公园。要结合拆违拆迁、河道改造、城中村整治、城区工厂搬迁,对市区所有道路、节点全部进行绿化,形成城市园艺景观。要把造林绿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开展房前屋后绿化美化。要把造林绿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保证路修到哪里,造林绿化就跟进到哪里,生态文明就延伸到哪里。

会上,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冀政【2010】120号文件)。

三、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座谈会主要精神

11月11日,省政府在北京举行“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座谈会”,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勇同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来自国内外的数十名规划领域顶级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环首都经济圈相关市、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会上,赵勇同志指出,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工作,要明确三个定位:把环首都经济圈放在京津冀区域发展大格局中来定位;放在环渤海区域发展大系统中来定位;放在国家发展大战略中来定位。要把握四个趋势:在规划体系上,打破行政分割,统筹区域重大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城市布局上,倡导中心城市向多中心转变,点状布局,带状组团,实现“有机疏散”和区域范围内“重新集中”;在产业发展上,强调产业与城市发展相互支撑,注重以产业发展带动新城、新区开发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要坚持五个原则:区域协调原则;城乡统筹原则;城市与产业互动原则;突出特色原则;近远期相结合原则。要突出六个重点:突出基础设施对接;突出生态建设;突出功能建设;突出先进生产要素的聚集;突出民生事业建设;突出互动性。同时,要注重借鉴长三角、珠三角、东京、首尔等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成功经验,切实提高规划水平。

赵勇同志要求,环首都经济圈总规划和专业规划都要在明年五一前完成,京东新城的规划争取明年三月份之前定稿。各县也要抓紧编制县域总体规划、专业性质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要力求一流,总体规划的经费由省、市、县各出三分之一。此外,为避免重复建设,环首都经济圈规划正式批准前,新项目不再审批,土地也不再供应。

四、赴“长三角”考察的主要成果

11月12日至15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勇同志率省直有关部门及环首都经济圈4市13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赴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了学习考察,重点考察了上海市松江区,江苏省南京市、昆山市,浙江省杭州市钱江新城等先行地区。

一路走来;“长三角”地区超前的发展理念给考察团留下深刻印象。北方还在抢生产要素时,江浙已经开始抢人才,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对接,挖人才,引智力,又走在了我们前面。尤其是“长三角”各省市特别强调了区域经济的“融合”概念,上海把江浙乃至安徽看成自己的经济腹地,不是当成配角,而江浙等地也纷纷主动参与大上海产业分工,实现了与上海的交通、产业一体化,在互补融中共同发展。同事各地务实高效的 工作作风也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考察座谈会上,赵勇同志重点强调了三方面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学的问题。一是通过学习,可以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使自己少走弯路。二是通过学习,能够实现对标赶超的目标。最近几年我们自己确有发展,但实际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特别是一些地方忽略了横向比较,没有危机感,还在沾沾自喜,小富

则安。三是通过学习,可以促进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打开束缚。江苏省昆山市在全国百强县中名列前茅,聚集了30余个总部基地,今年财政收入可达500亿元。环首都13县与之条件接近,却发展较慢,关键在于观念意识差、机制体制跟不上。第二、学习什么的问题。重点在于学习“六个一”:

一是学习一种精神。就是一门心思想事,一门心思干事。苏州坚持艰苦创业,勇于创优吗,真正做到“5+

2、白+黑”,工作效率非常高;昆山敢打敢冲,坚持做到“第一、唯一”,所搞的东西都是第一品牌、都是别人没有的东西。

二是学习一种理念。差距是在机遇来临时拉开的,机遇来临,抓住就发展了,抓不住就落伍了。八十年代的乡镇企业,江浙抓住机遇发展起来了,河北虽然有动作,但力度不足、动作不大,就没有真正发展起来。

三是学习一种战略。上海和江浙从省、市到区、县,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规划、自己的思路,都有一套独到的地方发展战略,城市如何建设、产业如何发展都有明确目标,而且非常先进。四是学习一种坚持。就是坚持规划,目前河北省没有一个县有像样的规划展馆,而上海的松江新区,十几年前财政收入还不到两个亿的时候,就拿出5000万元做规划,现在十几年了仍在坚持实施。

五是学习一中作风。江浙各地都有一套精干、得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干部队伍,观念新,作风实精神面貌好,每名干部职工都能以一当十,善某事、敢干事、能成事。

六是学习一种好机制。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目前招商引资光靠喝酒、发文件已经不行了,必须要有一套好的机制。

第三、如何迅速掀起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热潮的问题。

要坚持做到有“势”、有“道”、有“术”。

势,就是有气势,形成势不可挡之势。要认清换首都经济圈建设是大势所趋,认识当前机遇难得,时不我待。

道,就是规律。要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律,深化认识,坚持工业化抓园区,城市化抓新城。术,就是战术,也就是会不会干的问题。从战术上讲,要大干快干,能搞多快搞多快,能搞多大搞多大。

会上,赵勇同志提出,要集中精力打好“七大攻坚战”。

座谈会召开当晚,赵勇同志又专门召集廊坊和“北三县”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特别强调,“北三县”建设京东新城,要打破过去各自为战的发展模式,实行统一区域规划、统一功能布局、统一对外宣传、统一管理体制。省里将建立权威机构统筹协调京东新城建设。他强调,在产业发展上,“北三县”不光要有三产,更要注重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在招商引资上,引进项目不要盲目,要通过规划确定产业导向,按招商意向去发掘项目,引进项目必须是一流的,这是河北的核心利益。在城市建设上,要敢于负债,一个设区市负债100多个亿都不要大惊小怪。

五、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

本月21日下午,赵勇同志在燕郊主持召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对“京东新城”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京东新城将沿潮白河沿线展开城市带建设,以潮白河大厂段为起步区,规划面积不小于50平方公里,预期城市人口规模达到50万。最终实现新城核心区带动点状城市群发展,到2015年京东新城吸引北京城市人口要达到150万,2020年达到240万,税收总量突破一千亿元。

会议强调要按照“一年出形象、两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气候、十年磨一剑”的总体要求,以规划为引领、以功能建设为核心、以新城建设为龙头、以园区和产业为基础、以人才为支撑、以体制机制为保障,加快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并对此前提出的“七大攻坚战”做了进一步强调和部署:

一是规划编制攻坚战。要按照“第一、唯一”的标准和差别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真正体现“世界一流、中国气派、河北文化”。规划编制要倒计时推进,用五个月时间完成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要集中展示,13个县都要建设高水平的规划展馆。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坚持交通先行,先把主干道、轻轨、高铁建设起来,争取明年通州到燕郊的轻轨开工。各市、县能够自主实施的工程,包括园区基础设施,不受土地限制,抓紧开工,率先拉开路网框架。要推行市场化运作。京东新城、环首都经济圈建设不能依赖财政,应通过城建投或其他融资途径等集资金。要推进基础设施与北京的共享,尽量减少投入。

三是环境整治攻坚战。要大力整治城区周边、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改善城市环境,树立城市形象。第一是制脏。集中清理垃圾,要学习保定、唐山丰南,对各村垃圾实行户集、村运、县管,实行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第二是治乱。要拆除公路两侧违章建筑和不规范的广告牌匾。第三是治污。污染企业要搬迁;各园区要实现雨污分流,工业和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第四是绿化。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适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学习香河的规划思路,发展万亩薰衣草、万亩油葵和万亩药材等,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四是新城建设攻坚战。明年五月之前,环首都13个县要全部启动县城的扩容升级。第一,要按照规划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先行建设道路和地下管网。第二。中心区,也就是核心区,要有一个高端、靓丽的起步,有条件的要甩开老城区建新城区。第三,要在新城区里抓功能性项目,发展商务区、总部经济等。第四,要在开始阶段就注重生态建设。

五是产业项目聚集攻坚战。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产业发展。第一,要建设特色园区,上高端、弃低端。第二,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重点引进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三高一低”项目,不能像过去羊吃碰头草。第三,要抓一批大项目。第四,要实现总部基地的突破,进而带动高端商务、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的快速聚集。

六是品牌推介攻坚战。对环首都经济圈各县要统一宣传品牌,建立专门的形象网站、组织专门的论坛和会展。“北三县”要统一打京东新城的牌子,不能再各自宣传、各自为战。七是体制创新攻坚战。第一,创建新的审批体制,将省市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13县和园区。第二,创建新的运行模式,各园区都要按照“管委会+公司”的模式运作。第三,创建新的投融资体制,要加快组建环首都经济圈商业银行,省国资委牵头组建环首都经济圈投融资控股公司,13个县依托信用社建设农村商业银行。第四,创新干部管理制度,省市要选派优秀干部到13个县和管委会的关键岗位任职,省里还要分期分批组织干部去昆山挂职锻炼。第五,创建新的土地指标分配制度,全省土地指标要向环首都13个县倾斜。明年13个县平均每县给一千亩启动性土地指标。但土地必须要有项目支撑,没有项目,就没有土地。第六,创建新的协作机制,京冀主要领导至少一年一次会谈,常务副省长层面的对接会一季度一次,省直各厅局与北京保持经常性对口接洽。

同时,要推动干部考核制度创新。建立新的考评体系,实行目标管理、末位淘汰,对13县领导班子的考核授权给环首都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每季度通报项目建设、新城建设、税收完成等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奖罚并重,后三名第一年通报批评、第二年调整工作,工作突出的给予重奖。

第四篇: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工作汇报 Microsoft Word 文档

茨营子乡关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

工作进展汇报

一、总体进展的情况

我乡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工作。

(一)加强重视,健全工作机制

为加快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我乡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乡长带头,全乡人员同参与、共谋划积极争跑项目。要求由包村干部和村干部一起谋划本村项目规划,并上报本村的发展规划,何处经商人员名单。抽专人联系本乡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外出经商人员,鼓励回乡投资或参与招商。通过广泛宣传,全乡形成浓厚的关心支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工作良好氛围。

(二)明确目标,结合优势发展

按照我县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的总体思路,结合本乡实际认真调研,我乡确定了“畜牧富农、旅游强乡”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发展规划,融入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

一是集中力量发展牛产业。采取重点扶持的方式,鼓励农户发展肉牛养殖,尽快扩大养殖规模,形成基地,以此带动屠宰、加工业的发展。我乡以千松台、罗车铺、东瓦窑、韩家栅4个村为重点村,从肉牛改良入手,采取分群放养、公牛结扎等方式,推进弗莱维赫肉牛改良工作。乡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肉牛改良工作意见》,在县政府补贴50元/头的基础上,乡政府再补助剩余的资金50元。现全乡已改良母牛1000头,肉牛存栏数由去年的2800头扩大到达5000头。

二是大力发展生猪养殖。采取典型示范的方式,乡政府捆绑使用扶贫、畜牧、农业产业化等专项资金,对农户生猪养殖进行补贴,重点加大对各村小型养殖场的资金扶持。2008年以来,我乡用于生猪扶持的资金达100多万元,其中用于养殖场的扶持资金达70多万元,主要用于圈舍建设、母猪补贴、补助流动资金不足等,有效的帮助农户渡过了生猪价格低迷时的难关。目前已发展了存栏百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0个,存栏500头以上养殖户3个,全乡生猪存栏达到6000头。

三是积极发展旅游业。千松台、罗车铺两村地处我乡北部,海拔1000米以上,气候凉爽,山青水秀,原始次森林面积达6万多亩,是休闲旅游的良好所在。我乡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考察论证,正在编写可研报告,下一步经县级有关部门审查后对外进行招商,并以此带动农家院、采摘等农户旅游的发展。

同时通过多方联系外出经商人员回乡创业,目前争取到 罗车铺村张斌在本村创建占地200亩,集农业观光、垂钓、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 休闲旅游生态园,现已完成1.5万立方米鱼塘建设和造林绿化工程,完成投资200万元。

(三)集中力量,推进绿化工程

根据《赤城县2011年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造林绿化实施方案》,本乡于4月10日,召开“村屯绿化工程”动员大会,制定各行政村绿化造林任务,现13个行政村已完成绿化植树30000余株。学校绿化植树400株。

二、制约发展的瓶颈

我乡位于县城东南部50公里处,较偏远,交通不便利,加大了招商难度;多年来经济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耕地较少,土地租赁价格昂贵,基础薄弱,园区、基地建设及发展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推进措施

与邻近乡镇园区联合开发,扩大延伸,互补发展;利用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以上是我乡对前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工作的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导。

2011年8月31日

第五篇:加快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推动建筑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率,促进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按照区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关于“做大做强我区建筑业、培植扶持规模建筑企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和我区建筑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实践证明,加快建筑业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增加地方财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业的总体要求,各街道、园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建筑业工作,要把培植壮大建筑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为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区建筑业加快发展。

二、强化组织,加快本区建筑企业实施人才培养步伐

建筑主管部门要制定职工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抓好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岗位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获得过国家级工程质量奖、国家级施工工法和3项扬子杯工程的项目经理,在评定高级职称时可以破格晋升,对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经省人事部门认定,授予初级、中级专业职称评审权。

三、积极引导,加大本区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和新技术应用力度

建筑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鼓励、引导建筑企业增加对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投入,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带头人。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建筑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建筑企业实施符合国家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经省经贸委确认后并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增加企业核心技术储备,促进建筑企业进入高端市场,建设项目因技术创新节约投资或提高效益的,由建设单位按照优质优价原则,给予必要的奖励。

四、调整结构,提升本区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

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建筑企业。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进行联合、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综合能力的大型建设企业集团。鼓励大型建筑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基础,与中小企业共同开拓市场,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扶持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引导企业做专做精,引导施工总承包企业向专业领域拓展。大力发展劳务企业。鼓励现有成建制的建筑劳务队伍办理工商注册,申报劳务企业资质。加强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的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鼓励以合资入股的方式组成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对建筑劳务企业实行统一的劳动保险制度,由劳务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对职工进行培训。将从事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统一进行培训。在编制工程造价制定人工单价、定额时,应明确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不可竞争费,用于企业职工培训和缴纳社会保险。

五、设立基金,支持本区建筑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大对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经区政府研究,决定设立建筑业发展基金,扶

持建筑业发展。

(一)资金来源:由区财政每年在区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资金。

(二)资金用途:

1、对企业创建国优“鲁班奖”和省优“扬子杯”工程的奖励;

2、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开发园区),优秀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先进个人奖励资金。

六、实施税收奖励政策,增强本区建筑业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奖励标准:对年建安决算收入(开票数)达到1亿元及以上的区内规模建筑企业,按企业实际缴纳入库营业税的15%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的50%直接奖励给该企业,另50%在该企业购置生产设备时予以补助。

(二)领取办法:凡符合条件的企业,由企业在次年1月凭上缴税发票及上年财务会计报告向区建工局、财政局提出申请,并向企业所在街道财政所(园区财政分局)备案,建工局负责收集企业的申请及缴税发票、财务会计报告复印件,财政局负责企业销售收入和缴纳营业税、的审核,经确认后共同拟定奖励方案,报经区政府批准后兑付。对企业购置安装设备的补助,由企业提出申请,提供设备购置发票,经建工局审核后报区政府批准,按政策兑付。

(三)奖励资金分担办法:根据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企业的资金补助,按税收实际受益地分别由区、街道、园区分级负担。

七、开展规模建筑业企业评选,加大对本区规模建筑业企业的扶持

(一)总体目标培植、扶持规模建筑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水平,从全区规模建筑业企业中评选出“十强企业集团”,“十强企业集团”的总产值、利税等指标要占到全区建筑业总量的70%—80%,形成江宁建筑业的品牌团队,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全区建筑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评选原则实施“动态考核管理、优胜劣汰、重点扶持”的原则。凡本区具有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均可以申请加入“十强企业集团”,实施动态考核管理,每年对相关指标及其增幅进行考核,达到标准的,保留在“十强企业集团”内,考核不达标的,退出“十强企业集团”行列。凡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企业,按照重点扶持的原则,享受区政府及建工局的重点扶持的优惠政策。

(三)评选标准

1、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权责明确,社会信誉度较高,企业内部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须报区建工局备案),具有较大规模的生产经营能力,在全区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对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贡献和带动作用。

2、具有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含二级)资质以上或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或总营业收入(含多元化发展产值)达3亿元以上,利税总额达2000万元以上。年均经济发展和各类经济指标增幅达15%以上。

3、企业通过以IS09000标准认证,拥有独立完整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水平优良,创精品、创名优工程走在全区建筑业企业前列。每年确保创1项省级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创市级优质工程占所承接工程数量的20%以上。

4、企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每年创2项省级文明工地,市级文明工地要占所承接工程数量的30%以上。

5、企业有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有科技成果推广运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企业保证每年施工产值的1%以上作为科技投入;每年至少要有1项工程被列

为省级或市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每年要有1项以上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工法。

6、企业全年无因拖欠民工工资而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四)管理办法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每年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开展一次考核考评,对照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标准以及企业的总产值(总

营业收入)、增加值、利税、技术装备、创优、创文明工地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一次严格考核考评,达不到相应规定条款的内容或主要经济指标年增幅达不到15%以上的企业,第一年给予“亮黄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和对策,次年企业仍达不到相应规定条款的内容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达不到15%以上的,“亮红牌”,淘汰出“十强企业集团”行业。对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次年淘汰出“十强企业集团”行列。

(五)扶持措施

1、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的扶持。在企业基本符合企业技术资质等级条件时,优先帮助提高一个资质等级或增加兼营资质。

2、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承接工程业务的扶持。获得省级优质工程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的建筑业规模企业可在区内自主、直接参加工程招投标活动,各部门不得对企业设置任何障碍,不得收取国家、省市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获得省级优质工程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企业要求参加投标的建设工程,无论实行公开、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优先推荐企业参加投标或直接发包,在评标结果相同的情况下优先推荐该企业中标。在区政府安居工程等住宅产业计划中,优先为进入“十强企业集团”行列的规模建筑业企业安排建设任务,支持其实行开发、设计、施工总承包。

3、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规模建筑业企业的外向市场开拓扶持,在办理出省施工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每年优先安排企业法人代表或高层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主要是考察市场,学习外地管理经验及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使用。

4、创优质工程、创文明工地等方面优先向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企业倾斜并切实搞好协调服务。对创国优(鲁班奖)工程的企业,由区政府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创省优“扬子杯”工程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

5、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的宣传鼓励,提高企业知名度。在区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网站上开辟“企业风采”专栏,凡入围“十大企业集团”的建筑企业可在专栏内进行专版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帮助企业扩大社会知晓率,打响企业品牌。

6、凡入围“十强企业集团”的企业,该企业的注册所在地表彰与奖励。

八、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每年在全区开展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优秀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一)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评选条件:

1、完成或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建筑业发展目标;

2、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工程质量事故;辖区内建筑施工企业无拖欠工人工资行为及引起的上访行为;

3、建筑业增加值、利税在全区前5名或年增长幅度超过50%。

(二)优秀建筑企业评选条件:

1、完成区建工局下达的有关指导性经济指标和任务;

2、完成优良工程和文明工地的创建指标;

3、建筑业施工面积、产值、增加值、利税在全区前15名;

4、无安全生产事故、无工程质量事故;无拖欠民工工资行为;

5、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管理各项政策规定;

6、企业法人在江宁区注册。

(三)建筑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1、企业(项目部)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工程质量事故;

2、企业(项目部)全年无拖欠工资行为和因拖欠工资而造成的群体性上访行为;

3、完成工程创优和创文明工地指标;

4、项目经理(建造师)资质年检合格;

5、由所在企业推荐,区建工局统一评比考核。

(四)奖励办法: 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和优秀建筑企业各奖励2—5万元,建筑管理先进个人每人奖励2000—5000元。

具体考核评比工作由区建工局负责。

九、其他事项

1、本实施意见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原江宁政发(2005)29号文件停止执行。

2、享受该项政策的企业不再重复享受区政府其他优惠政策。

下载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