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陈辉江
(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系,新疆 伊宁 835000)
摘 要: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教育信息化,强化各项管理,提升综合实力,是各高校推进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一般比较注重硬件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而对建设方案的制定、招标文件的制定、工程监督等方面的一些问题重视不够,最终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本文就这几个方面问题做一探讨,以期能为一些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 校园 建设 问题
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得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开来。它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数字校园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方便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 水平的目的[1]。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许多学校由于资金、人员、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一些问题,进面影响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结合本人参与相关工程建设的实践经历,就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作以下探讨。
1.关于建设方案的制定问题
1.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共同制定建设方案。
在一些学校,认为制定一个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方案是简单的事,直接由学校网络管理中心的人员制定,然后交给学校主管领导拍板决定就行了,其实不然。数字化校园建涵盖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涵盖了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技术,涉及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也涉及到领导、干部、教师、学生、员工等各类人员,其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首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建设方案。建设方案制定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它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综合性、指导性和原则性文件。为此,要高度重视建设方案的制定工作。
建设方案的制定,应且必须由学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网络管理中心人员、企业工程人员及校内外有关专家组成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共同反复研究论证,不断地修改、补充完善,才能制定出好的建设方案来。需要强调的是,在校内除了学校领导、网络管理中心人员以外,一定要将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纳入进来,包括行政办、教务处、学工处、招生就业处、财务处、后勤处、科研处、图书馆以及各教学系部等一系列部门。因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都要涉及这些部门的工作,没有这些部门的配合,项目的建设、使用都将难以顺利开展。在前期建设方案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部门的实际应用需求,建成后投入使用运行才能顺畅。譬如需要为教学管理服务的功能,方案制定时却没有让教务 处的负责人参与或没有进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网络管理中心直接选定了一套教务管理系统软件,到工程完工后运行时,就有可能出现功能上与学校教务管理需求不能完全对接的问题,会出现教务处不积极使用甚至不使用这套系统的情况,教务处还可以将责任推到网络管理中心,从而不能很好发挥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再譬如,对于综合布线的施工,如果制定方案时没有让后勤处负责人参与或没有进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那么在项目工程具体施工时,遇到水、电供应和建筑改造的情况,甚至是进入房间施工需要找钥匙打开门这样的事情,都可能会出现后勤方面的配合不够而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制定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凡是项目建设所能涉及到的相关部门都必须参与进来,仅有网络管理中心的人员是负不起这么大的责任的,但应在方案制定方面起到主要作用,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领导都要各负其责才能共同把项目建设好。
1.2重视相关企业的参与方案制定。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集成度很高的项目,涵盖了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技术,而作为学校来说,不管是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人员,还是网络管理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不具备那么全面的项目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水平,可能对项目建设的一些设备的参数、性能、安装或工程施工流程等方面了解并不深,甚至有些技术领域平时触及不到。如果建设方案仅由学院校内部人员自己制定,最后制定的一些项目建设要求就有可能与现实设备功能、参数和施工工艺脱节,到工程招标采购时就可能会造成方案的流标情况出现,影响到工程的建设。因此,在建设方案制定时应让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进来,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提供给企业,双方对各种问题进行讨论,然后由企业向学校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供学校参考。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能有所顾忌,担心是否会涉及企业和学校之间有关人员不公正操作的问题,其实可以采取一些方式进行回避这类问题。如提前将建设项目公示出去,多让几家企业参与方案制定,将各企业提供的方案同时摆到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讨论,再邀请校外专家论证等的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制定方案时不能只听企业一方的意见,因为各个企业为了推广和销售它们设备,也为了获取尽可能的利润,没有不说它的设备不好的,而是否适合学校的实际应用,学校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认真地研判,并进行多个企业之间方案的横向比较,进行择优考虑。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如果是方案提供企业之一最终中标,则因为前期的参与沟通,将会为双方在工程建设中开展紧密合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1.3重视软件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往往学校较为重视硬件的建设,而忽略了对软件的投入。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的开发利用明显滞后于硬件设施建设,有路无车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相应
软件支撑,数字化校园无从谈起[2]。因此制定建设方案时要重视各类应用软件的大力投入。对于这些应用,要从为师生服务的角度考虑出发,购置和建设OA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等各个应用系统,并且各个系统之间要有接口,且要统一数据标准,避免“信息孤岛”情况出现[3]。各个应用系统的购置方案最好由各使用部门自行决定,网络管理中心提供技术性参考意见。
1.4重视网络安全建设
在建设方案的制定中,网络安全的建设内容也是必须的。网络病毒、黑客非法入侵、泄密、恶意代码攻击、反动色情暴力等违法信息传播、未经授权用户对信息访问等问题的存在是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应此制定方案时无论建设规模大小,都要把网络安全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必须购置相应的网络安全硬软件设备对网络进行防护,否则因为校 园师生人数规模较大,有时候出现网络安全问题或事故责任将十分重大。
1.5要重视应用制度建设。
如果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起来后,各种应系统没有很好利用起来,校园网上没有数据流量,大家只是上上网收发个邮件,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此在制定建设方案时还要重视配套制度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应用和管理制度的制定,确保发挥建设效益,避免投资的浪费。在这个方面一个问题是学校一些领导干部和职工、学生对数字化校园的思想认识不够,不明确数字化校园所能带来的效益,特别是对于一些应用系统刚开始使用时觉得“别扭”,习惯于传统方式,或觉得问题多、不方便、使用困难,就产生抵触情绪,致使应用系统推广起来不顺利。因此,一开始建设数字化校园就必须要有配套的应用制度建设,到工程运行的时候,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成员必须坚持按这些制度执行,才能将工作推开,有时候可能还得采取“强制”的措施推行才行,要体现出靠制度管人管事。系统应用一段时间过后,随着师生员工的应用熟练程度的提高,数字化的服务便捷、效率提高等效果就会体现出来,以后就会人人信赖这些应用系统而且离不开它们,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和效益就得到充分体现。
2.关于招标文件制订的问题
2.1设备或工程项的参数和技术要求。
在工程项目招标文件制订时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问题,就是招标的每台设备参数(规格、型号)或每个工程项内容、技术要求必须尽可能地详细,能有多详细就多详细,千万不能怕麻烦而描述得很笼统或含糊不清,以防止给投标企业造成钻空机会,否则容易在施工阶段会出现校企双方供需不一致问题。譬如机房装修建设中需一扇防盗门,不能仅写要求多少尺寸的防盗门一扇就行了,还要详细写明什么材质、各部位厚度、单双开要求、防火等级、是否预留门禁机孔位、防火猫眼等各项要求,否则承建企业随便提供一扇防盗门都能满足招标要求,但价格和质量却与学校的需求差别很大,如此一个项目下来很多设备累计起来学校就会损失很大。
2.2设计方案。
必须要求投标企业对学校的建设需求写出详细的设计方案,这是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与一般工程项目或设备采购要求不同的地方。有很多项标企业提供的项目标书中看不到好的设计方案,只有大量的产品参数,这样的投标文件就成了产品说明书,你看不出它为何选用这个设备,为什么这样施工,它只给你提供产品。我们在招标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看企业如何为学校数字化校园项目进行设计的,而不是产品的参数,只要来投标的企业提供的设备参数肯定是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所以招标文件制定时不能只写设备参数需求,重要的是要求企业提供最好的设计方案。
2.3对企业进行项目建设的人员要求
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质量如何,和企业安排的具体建设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关系。其中管理人员即项目经理尤为重要,因为在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校企双方要不断的沟通配合。个别企业可能会因工程建设规模小资金少,中标后就不太重视,安排一些水平不高的人员来实施工程,建设过程中就有可能对出现的问题校企双方协调解决不好。因此学校可以要求投标企业在投标文件中列出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名单、相关资质及工程经历等内容,并可以提出具体要求。在项目施工前还可以从企业曾有的工程业绩单位了解这些人员的素质和 管理、技术水平,要求企业安排管理和技术水平较好的人员进行施工,以保障工程建设的高质量。
3.关于项目工程的监督问题
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复杂,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并且建设投入一般也较大,应用涉及的师生人员多,因此对于工程的建设必须有相应的监督机构,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公正公开性,这也符合国家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工程监督往往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和网络管理中心有关人员介入,但这是不够专业性的,若要确保按建设方案严格要求进行施工建设,还应聘用校外的专业人员进行监督。要实现在项目工程建设整个周期中全程进行专业性地监督,最好的方法就是聘请一家信息工程监理公司,它们会派出具有专业资质的信息监理工程师进行工程现场全程的监督,并能在学校和施工企业之间进行沟通协调,解决各种问题,达到双方满意的结果 [4]。建议在前期项目建设方案制定的时候就让项目监理公司介入,为方案提供建议和把关,这样便于项目建设时学校、企业和监理公司三方很好地对接。目前的现状是有专业资质的信息工程的监理公司比较少,而且许多学校不了解甚至也不知道有信息监理这样的企业,还有因为监理费用的问题一些学校不愿意聘请,致使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不好解决,甚至出现学校与施工企业产生纠纷矛盾的情况。其实有时候看来是因小失大,信息工程监理公司的专业监督能为单位在工程建设上带来更大利益的保障。
总之,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大型、复杂的工程,必须多方参与、多方配合、多方研究、多方实施才能建设好,才能发挥好数字化校园的功用,为学校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参考文献:
[1]万里鹏,陈雅,郑建明.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2004,22(3):357-362.[2] 刘艳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25):419 [3]赵佩佩.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商情,2010(11):108-109 [4]王伟.信息监理工程师在校园信息化中的作用[J].大众科技,2006(3):94-95
第二篇: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校园移动APP设计与开发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校园移动APP设计与开发
摘 要:数字化校园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受到各个学校的青睐与欢迎,也成为我国加快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战略抉择。当前国家教育厅对高校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宽带收集校校通”、“优良资本班班通”、“收集进修空间人人通”的需求,将数字化校园平台彼此相连,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达到教育平等化。因此,该文以西华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专项《数字化校园随行移动网络应用研究》(项目?号:15D004)为基础,结合APP开发意义,重点探究其设计与开发途径。
关键词:APP客户端 可穿戴化设备 数字化校园 交互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091-02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数字化校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数字化校园的特点是信息的交流非常得广泛和方便,无论是实验室、办公室还是家庭,计算机及其外设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校园中的PC、监控、门禁等设备也都由电脑控制[1]。各项设备间的控制也逐渐从有线过渡到无线方式。同时,可穿戴化设备也随之而飞速发展,将原本需要在PC上、个人电脑上、手机上处理的信息事务[2],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和交互,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设计与开发校园移动APP的必要性
1.1 构建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
随着智能手机、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在校园的飞速普及,数字化校园与可穿戴设备相结合将是未来数字化校园的主要发展趋势,信息处理将以个人穿戴设备为基础,以无线网络为纽带,与校园内的数字化设备媒体进行交互,实现从设备、教师等外界环境,图书、课件等学习资源到教学、服务、办公等活动全面数字化,有利于构建规范的数字化校园信息体系。
1.2 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数字化移动APP集多种互动功能于一身,包括实时查询课程、查询一卡通余额情况、查询财务等,能够有效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APP是学生与校园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桥梁,管理者通过APP的传递消息功能[5],及时发布有关校园的动态,实现师生之间的快速联系,缩短校园信息资源的传递时间,进而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学生与教师也可借助APP平台,了解近期学校中发生的事情,参与到学校建设过程中,有利于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同时,在移动APP的支持下,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率也会相应提升,直接降低学校管理难度,工作人员能够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基础,全面收集师生学习、生活中产生的信息并整理,有利于学校领导层及时更新校园各项规章制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3 创建学校开放性服务模式
移动APP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课程教学特征,利用APP平台,合理创新教学方式,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实例为“自主选课”,学生可根据自身时间、毕业后的发展规划,在APP客户端选择恰当的课程,同时,在查找资源时,也能够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融合图书馆资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数字化资源,以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综合型人才。设计与开发校园移动APP的逻辑结构
2.1 数字化校园APP的框架
数字化校园移动APP系统分为3个部分:(1)移动APP的客户端;(2)校园管理平台,分为服务接口(SOAP)、业务数据处理组件、业务流程处理组件等子模块,如APP客户端统计管理、业务数据和流程配置、APP访问日志管理、APP定位信息管理等;(3)数据交换中心,分为成果基础数据库、内容基础数据库、成果基础数据库、教学基础数据库、其他数据库等。
2.2 数字化校园APP的逻辑结构
数字化校园移动APP客户端逻辑结构分为表现、业务、服务调用接口3个层次,其中,表现层是可穿戴设备交互的重点,其具备基本的交互功能。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不同层次的功能,优化层次的布局,提升APP客户端的应用效率。设计与开发校园移动APP的途径、方式
3.1 重视利用可穿戴设备,构建交互式服务模式
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手环、戒指、眼镜等,在设计校园移动APP时,应针对使用此类设备的师生进行交互和服务推送,获取实时数据,实现将需要即时传达的校园网内消息推送至用户的可穿戴设备,并在用户知晓并授权的情况下,对用户的当前地理位置、个人信息予以针对性的上传。如可用于紧急情况的多途径通知、活动集会签到及反馈、身体状况监控与即时告警。同时,设计APP时,应解决校园网有线不方便而标准无线覆盖受干扰或无法有效提供电源的问题,基于信号存在盲区的环境情况下,使用可穿戴设备作为增益补充和拓展进行信息传达、数据收集提交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从技术上对开会和授课等迟到、早退行为进行约束,提升工作绩效、严肃工作纪律、完善管理方法、提高教职员工和学生满意度。
可穿戴设备作为比移动手机更贴近教职工、学生的电子设备,能比手机更方便随身携带,且更容易获得心跳、脉搏、所在位置温度等方面的个人数据,因此,其必须受到重视和应用拓展,改善其交互特性,并研究出针对适合校园网络建设环境的贴切应用方案。如针对目前检查教师的上课到岗或是否迟到早退情况,大部分学校仍采用人工抽查的方式进行实地巡检,耗费时间较多且需要一一对照教室安排进行检查。若每个教室外安装指纹扫描等打卡系统又有可能被学生频繁误按影响正常运行造成损坏等,而采用穿戴式或手机式的APP,则可以让教师在每次教室上课前,扫描一个二维码跳转到指定网页进行签到。除了上传上课教师的打卡时间之外,并将其当前位置坐标也予以记录。
3.2 构建校园教务管理模块,提升校园管理质量
为高效率更安全性地完成教学工作、签到统计、费用支付、信息查询、业务流转、异常报备、安全监控等诸多涉及校园管理、设备监控、多媒体学习、生活自助方面的事务。拓展实现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信息个人化,从而达到提升交互感受、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教务管理模块分为办公和教务2个子模块,从移动APP办公的角度分析,学校与学院领导人员可通过移动APP客户端,及时将教学政策的变动传送至教师的智能终端或者可穿戴设备,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率,同?r,教师能够查阅APP客户端了解日程安排、学校放假情况、通知或者公告,且可灵活地设置提醒方式,避免出现人为失误;从移动APP教务管理模块分析,教务管理工作分为专业课程查询、学籍登记、课程表、期末考试或技能考试安排情况、成绩查询等,技术人员在开发设计APP客户端时,应结合师生实际情况,将教务系统合理融入APP中,使得师生可在移动终端上查询到所需的教务信息。
3.3 创建校园移动图书馆,实现校园内部资源共享
创建校园移动图书馆,实现校园内部资源的共享,主要是指在APP客户端加入图书馆服务模块,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数字化资源。在这个过程中,APP客户端扮演着传播信息资源的角色。因此,在开发设计前,工作人员应调查清楚学校图书馆特有的资源和数据库分布情况,选择恰当的、学生需要的资源类型,合理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当前,移动APP终端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有网络课程、课件、文本资源等,其应与可穿戴设备相结合,突破智能手机等设备的限制,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地查询到图书信息,真正意义上实现校园资源的共享。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不同数据平台的信息较多,为提升信息的安全性,APP客户端也应重视信息资源的保护,设置对应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避免重要信息泄露的同时,保护学生和教师的隐私。
3.4 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师生间有效互动
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要求移动APP具备相应的学习模块,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应在APP上增加师生有效互动的功能,实现教学资源与精品课程的对接,使得学生能够通过APP客户端,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求,观看对应的视频。同时,学生在观看完教学视频后,可通过留言等方式,发表对教学资源的看法,教师的APP客户端能及时接收学生信息并予以反馈,将立体化学科服务融入教学过程中,以此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也需正确使用APP客户端,即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操作水平,充分发挥移动APP的作用,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数字化校园移动APP时,应合理将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和校园网、互联网有线无线接入等方面的条件相结合,不断创新校园APP设计与开发途径。同时,高校应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通信企业的沟通交流,对于设计APP过程中不常用到的设备,通过企业或兄弟学校,采取现场调研观摩和试用的模式,节省开发过程的资金。
参考文献
[1] 张言林,李博,王文博,等.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手机app客户端设计初探――东北林业大学“移动校园”手机APP客户端设计[J].设计,2014,13(2):81-82.[2] 刘家福,张尧.基于Supermap技术的数字化校园APP设计研究――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1):141-143.[3] 黄秀芳,王海.基于LDAP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统一身份认证集成实施方案[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6):580-584.[4] 程蓓,孙胜春,李忠猛,等.基于Hadoop技术的数字化校园海量数据存储系统研究与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8(9):149-152,166.[5] 金伟,郭怡然,周跃腾,等.基于A-GPS的校园空闲教室查询系统研究――以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为例[J].地理信息世界,2015,22(5):119-123.[6] 王平根,刘庆梁.基于JSP+SQL+Android开发技术的校园通APP[J].科技视界,2016,34(20):73,114.
第三篇:数字化校园(最终版)
新校区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求
新校区的数字化校园按照建设总体规划图的要求进行设计,全面覆盖,包含功能有: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一卡通系统、校园视频广播系统、校园网络电话通讯系统、校园安防监控系统、电子门警系统、数字化校园中心机房建设系统等。新校区数字化校园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使新校区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省内同类高职院校中的先进水平。
考虑到学校建设是分期建设,因此在设计时要按照学校分期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总体考虑,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要对新校区原有的弱电系统图纸进行深化设计,一期、二期设计要具体到位,三期、四期、五期、要预留口,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在具体实施时,要把握“面向需求、经济实用”为原则,不破坏学院的原有的设施和格局,对于校园内不同建筑和不同用户的各个层次需求,区别对待,配置相应性能指标的设备,提高系统性价比。具体要求:
1、设备机房设在综合办公楼一楼,2、学院各入口处考虑监控、安防、通讯、网络、广播、门禁。另外园区各主要道路根据实际需要,设施监控、安防。
3、宿舍楼:主大门入口处要考虑监控、安防、通讯、门禁、广播,每间宿舍要通网络。
4、教学楼:主大门入口处要考虑监控、安防、通讯、门禁、广播,走廊考虑监控、每间教室考虑监控、广播。教师休息室考虑广播。办公室考虑网络、通讯。
5、食堂:餐厅考虑广播、一卡通。管理人员办公室考虑网络、通讯设施。浴室考虑一卡通。
6、办公楼主大门入口处要考虑监控门禁,办公室走廊监控、安防,每间办公室要有通讯、网络。会议室要考虑网络、广播。
7、体训中心:个入场口要有监控、安防、广播、门禁,各个场馆要考虑监控、安防。办公室考虑网络、通讯。
8、综合楼辅助楼:阶梯教室考虑网络、广播,阅览室设置网络、门禁、通讯、广播。
9、创业楼入口处考虑监控、安防,办公室考虑电视、网络,走廊设置监控安防。
整个建设分成网络基础建设、软件应用建设、硬件系统建设三部分:
一、网络基础建设
1、主干网络
新校区的校园网络主干规划采用目前成熟的万兆技术。总体规划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网络构建架构,核心设备放置在网络中心,在各楼宇设置汇聚节点。
各楼宇设置1至2个配线间,将楼内的信息点全部集中到各配线间内,采用百/千兆接入交换机提供各信息点接入的需要,通过千/万兆连接到相对应的汇聚中心设备上,并符合IPV6标准,集服务、应用、科研于一体。
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学楼、实训中心和图书馆网络核心节点必须达到万兆。互联网出口可采用双路接入。并在出口处配备硬件防火墙以及入侵防范系统。采用云技术、虚拟化等来降低硬件成本。要有访问控制与安全认证,要有效控制进出口安全非关键业务流量(迅雷、BT、eMule等为代表的P2P流量),解决网络断断续续、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性能在核心层与汇聚层间主干采用单模光纤,满足初期千兆以太网主干技术要求,并能尽快平滑升级到万兆以太网主干,并在设计中对网络技术和带宽要求较高的部门采用技术标准较高的六类布线系统。
网络中心要配备若干台服务器构成集群,并采取先进的云技术和虚拟服务器技术,同时配备了20T以上的存储空间,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服务提供了足够的扩展能力。
建设千兆校园网络系统,采用多网合一的多媒体综合校园网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局域网、视频语音广播网和数字监控网的数字化多网合一。
2、无线网络作为补充,对于新校区大面积的公共露天活动区域,以及
大会议厅、报告厅由于布线系统距离的限制以及装修美观的要求,无线网络作为有线网络的一个有效补充,在全院范围内只要有线无法实现的盲区都可以安装无线网络AP基站,每一个AP基站就近接入楼道交换机,形成有线与无线共网的格局,为实现移动教学、移动讲座、移动会议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
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宿舍楼也可以考虑无线网络。
二、软件应用建设
建立校园公共平台,有统一的编码和接口,校园门户网络及各子网络数据要有效流通,做到全院的信息共享,杜绝信息孤岛。
1、校园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集证件管理、档案管理、师生考勤、食堂管理、机房管理、身份认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它可以代替学校目前使用的所有证件,如:学生证、借书证、食堂就餐券、上机证、医疗证等各种证件,应用于校园的各类消费场所,如:食堂、娱乐厅、澡房、洗衣房、游泳池商店、电子阅览室等;也可以应用于需要进行各类身份认证管理的场所,包括电子注册、学籍管理、成绩查询、教学管理、图书管理、借阅管理、门警管理等。通过一卡通的银行转帐系统与指定银行进行费用转帐、圈存,实现校园“无现金流通”,有利于简化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实现全校各类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2、OA办公系统,该平台运行在学院校园网络基础上,既要实现学院与省教育厅之间互联互通,又要实现学院无纸化办公,保证电子公文、信息、数据的上传和下达。学院OA系统功能与应用应具有如下几点:
(1)办公与事务处理
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实现了学院内部无纸化办公和事务处理,主要包括公文管理、电子公文审批、公共信息查阅、会议管理、个人待办事宜、日程安排、通讯录、快速办理等功能。
(2)公文与信息交换
公文与信息交换系统实现了各级单位之间公文和信息的安全电子化交
换与传输。该系统涵盖了文件起草、审批、签章、发送、接收、管理等整套公文传输流程,同时可以与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的公文管理模块进行相互的转送。
(3)信息发布与管理
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可同时管理多个单位门户网站和内部办公网站,操作人员通过IE浏览器把信息分类发布到指定的门户网站或内部办公网站,供社会公众和办公人员浏览。
(4)数据管理与分析
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是实现各类数据采集、数据查询、图表分析、报表打印以及各种应用系统之间集成的数据应用。可以通过标准接口与各种管理软件结合使用,如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学籍管理、教师教学、学生管理等。上级部门根据下级部门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自定义分析和统计,按业务需要可实时生成各种类型的报表和图形,为领导提供智能决策分析。
(5)档案管理
本系统完成电子文件和其它介质档案的编目、归档、借阅、查询、统计、授权等功能,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繁琐的档案管理变得更加省时、省力、省心。
(6)该系统还包括电子签章、office、电子邮件、国家教育信息资源库等,同时该平台可与其它业务系统(如人事、财务、教务教学等)进行应用整合。
(7)该系统尽量实现手机、平板等手持终端操作的功能
3、启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和在线教学服务 为了满足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信息化、数字化的需要,教务处应采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可以通过B/S应用模式,快捷高效的进行信息查询、修改、提交,从而很好的满足了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各类需求。其服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1)为学生提供的服务
为学生提供学生学籍、培养方案、网上选课、教学安排、考试安排、学生成绩、网上评教、领取教材等服务。
(2)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的服务
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个人信息、教学任务、教学安排、考试安排、成绩录入、领取教材、网上教案课件管理、网上论文管理、网上试卷管理、网上调课等在线教学等服务。
(3)为管理人员提供的服务
为管理人员提供教学计划、教学资源、选课结果、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事务、实践教学、教学考评、教材管理等服务。
(4)德育管理系统
包括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宿舍管理与生活指导、网上心理咨询、网上学生信息调研、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等;其中宿舍管理与生活指导系统可以有效地查询且记录学生在入学后有关住宿方面的情况(如宿舍物品的领用、宿舍的卫生评比等),可为后勤管理部门提供诸多方便。
4、建成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学的信息化,这包括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主要办法就是建立数字图书馆。因此学院要为图书馆配备图书资源服务器以及影视服务器,这样可以满足全体师生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实训室等校园网覆盖的场所,通过网络访问数字图书馆的资源。
同时还要建立网络化的图书管理系统,为全校师生乃至校园外的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包括检索、预约、传递、浏览、信息服务等)。
5、统一用户认证平台
统一用户认证平台,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安全保障服务。通过建立一个独立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身份认证及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由该系统完成对整个校园网用户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从而改变传统分散的用户管理模式,规范用户操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成本,使各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得到提高,为在校园网内实现更高层次服务的提供可能。
6、科研管理系统(可选)
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是学校的另一个中心,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同样影
响到教育科研及课题管理的模式和机制,大大提高学校教科研的创新水平,在某些方面又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益。
7、后勤管理系统(可选)
能及时了解学校的固定资产及办公设备等方面情况。
8、成教管理系统
三、硬件系统建设
根据网络基础建设和软件应用建设的需求,对硬件防火墙、交换机、路由器、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Web认证服务器、日志服务器、网络存储系统等进行选型配置,并充分应用现代云技术、虚拟服务器等先进技术,降低硬件成本。与之配套的如消防、备份、UPS、空调等一并进行考虑规划。
第四篇:数字化校园经验
1.数字化校园项目实施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已经历了独立运行软件阶段、部门级应用阶段和部门级应用加集成平台与校级应用解决方案并举的阶段。
针对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从硬件建设逐步步入以应用为核心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学校目前信息化现状与实际需求的分析“盘点”,从信息化建设方面考虑,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规划总体目标定位在以校级应用为着眼点,以统一信息标准为纲领,以校园内各类信息资源的集成和交换为基础,构建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要求的开放性、协同化运行的支撑环境,为校内外各类工作人员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支持,为学校的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提供完善的数字化支撑平台。
在结合益教教育有限公司数字化校园建设经验和我校实际情况基础上,研究形成了适合学院实施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思路:
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立足于学校全局管理和服务统一规划和设计,遵循校级应用信息标准,通过平台对原有系统和第三方系统进行高效集成和整合,实现学校相关信息资源的互联互动,统一共享,并可根据学校的校情定制个性化建设的策略。
根据校级应用的整体思路,达成了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的共识,形成了一个标准、三个平台、N个应用的建设原则。
依据上述策略,一期计划完成的项目是: 学院的信息标准、三个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门户平台、统一数据库平台)、办公综合服务系统、学工综合服务系统、教学综合服务系统和人事综合服务系统等。设计时遵循了: 统一标准、统一应用、统一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信息门户的原则,全面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达到高度的数据共享,实现了数据的准确、实时更新。
项目建设原则应充分考虑这些内容: 一致性、有效性、容错性、实用性与可行性、先进性与成熟性、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可靠性与稳定性、可扩展性及易升级性、安全性与保密性、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异构系统集成的原则(统一性)、大规模用户访问支持的原则(并发性)和良好的继承性、兼容性。数字化校园功能设计
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建设要紧紧围绕“物理网络、系统平台、应用系统、人员培训”四大元素来进行。在这四大元素中,“物理网络”是基础,“应用系统”是重点,它们是校园网建设的核心。
物理网络的搭建包括四个方面: 结构化布线、网络连通(网络设备的选择)、服务器的选择、终端的选择。
系统平台的建设包括: 教育行政管理平台、教学管理平台、资源库管理平台和校园网通信平台等系统平台建设。
其中,行政管理和教学平台主要针对教育工作,资源库平台将为这两个平台提供详尽的数据资源。
应用系统的建设应根据学校的需求选择一些应用软件和硬件。一般学校常用的应用系统有办公系统、人力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以及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学院网站等,以此实现数字化校园的主要应用。
人员培训可分为四级: 学院领导的培训、学院中层管理者的培训、部门信息员的培训、全体教师的培训等。希望他们在培训之后能够针对学校的具体和特殊需求或是未来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完善系统的功能。
在这里特别提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标准都层次不齐,总体上大致也就是这几个方面,但是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本身而言,一套完整的数字化校园应该具备什么功能呢?
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校园应实现以下功能:在管理方面(办公系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职能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实现各部门之间更迅速、更便捷的沟通,达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形成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型管理体制;在教学方面(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等):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的、高效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在科研方面(科研管理、学报管理等):
充分利用校园网、互联网,促进科研资源和设备的共享,加快科研信息传播,促进学术交流,开展网上合作研究,并且利用网络促进最新科研成果向教学领域的转化,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从而大大提高科研的创新水平和辐射力;
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一卡通管理等): 建立覆盖全院的的高速网络,提高面向全院师生的基本网络服务、正版软件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等;建立高质量的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会议室等;在校园内建立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系统,从而为学校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学校社区服务方面: 结合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要,建立电子化的社区服务环境,网络、电话、有线电视进入社区,并开展各种网络化、电子化的服务项目,如一卡通电子商务、电子医疗、电子监控等,为师生员工提供便捷、高效、集成、健康的生活和休闲娱乐服务,形成智能型的社区服务体系。因此,数字化校园是一个旨在提高单位业务效率、管理水平的信息处理与管理的集合,对于不同层次的使用者便有不同的价值体现。
对于高层领导而言: 数字化校园是决策支持系统。
它运用科学的数学模型,结合学院内部/外部的信息条件,为学院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 数字化校园是信息管理系统的综合应用,利用业务各环节提供的基础“数据”,提炼出有用的管理“信息”,把握工作进程,减少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普通教职工而言: 数字化校园是事务/业务处理系统。
数字化校园为广大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办公手段和环境,使之准确、高效、愉快地工作。数字化校园建设流程 1 调研认识过程
(1)数字化校园学习、研究;(2)盘点学院数字化现状;(3)自我评估;(4)形成基本理解和需求。2 实施准备
通过到专业公司和高等院校调研,形成了实施人员的分工,指定专人牵头负责相应组的工作
技术招标
根据各方面的调研情况,经多次反复研究讨论形成技术方案和招标方案,为项目实施做好前期工作,特别是招标文件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必须严肃对待,以免后患,我们形成招标文件的过程如下:
(1)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形成实施整体思路;(2)邀请专业公司到学院部署并讲解产品版;
(3)技术人员和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反复讨论学习,形成基本需求;(4)邀请专业公司到学院分主题讲解、演示;
(5)优化需求,确认数据流、角色、功能等,形成各公司产品与学院实际需求的匹配表;
(6)准备招标文件,整理招标需求,确认评标方法,制定评分标准和拟质疑的问题。
业务需求是招标文件中的主要内容,它的准备需要技术人员和业务部门反复研究确认后形成,主要内容应包括:
(1)业务部门职责;(2)现用办公软件现状;
(3)功能需求与概要设计应包括: 系统功能模块框图、系统功能架构及角色分配总体框图、系统数据流图和各子模块功能描述与需求分析。
以公文管理子模块为例(图 1),需求应以具体、可实施性强为原则,力求具体、详尽,让人一目了然,再配以说明和实际的样张或设计样张等辅助资料。
据此,我们对拟投标方的产品与学院的需求,进行了比对形成了匹配表,以分值和文字评语的方式形成了参考资料。过程控制
招标后进入实施管理阶段,必须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项目启动动员
强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宣传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指定各部门长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第一责任人,各部门选派专人负责本部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求整理,配合专业技术人员整理需求文档,优先学习使用数字化校园相关功能,辅导本部门其他用户等。
实施专用办公室的安排
为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准备实施的专用场地。配备设计和测试用电脑(多台)、讨论问题的会议桌、投影仪、长途专用电话(传真)、多功能一体机(复印、打印、传真、扫描)、电子白板、文件柜、文件归档文具等。
完善管理体制
核心组工作: 每周召开项目例会,完成项目周汇报、讨论疑难问题解决方法,监管协作方的工作、监管中心和各主题项目的工作,参与各主题的专题会议,处理突发事件,讨论临时动议的相关问题,根据进度要求适当调整工作节奏等。
专题组工作: 每周召开项目例会讨论、项目周总结、疑难问题讨论、需求明确后的修改研究、向核心组提交讨论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形成需求的系列文档,保留原始的资料、协调好和主题业务部门的工作、配合核心组的工作等。支援组工作: 参加各组的例会、完成各组委托的临时工作、做好测试和培训工作等。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总负责人负责组织技术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会同实施合作方,对完成部分的功能及整个功能进行评估,达到相当要求才可以试运行,对疑难问题提出动议或解决的方法,保证系统的按时完成,对完成的系统在多方确认的基础上实施验收步骤。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上线,实施部门应有足够好的技术支持方式,主要的方式一般包括: 在线支持、办公电话支持、手机支持、超长值班支持、使用手册和疑难操纵视频等。现相关子系统已在招标的基础上分步实施中,里程碑标志是完成一部分,展现一部分。实施中始终坚持测试、评估、再测试再评估,直至达到设计和验收双标准为结束标志。目前整个项目执行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设计目标。
既然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功普及,那么我们既要广泛地宣传数字化校园的益处,也要在可能的状况下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特别是应在已有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探讨和挖掘出数据的更多潜在规律,为学院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大发展。
第五篇: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打造数字化校园
提升办学品位
——***实验小学数字化校园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欢迎来到实验小学。实验小学始建于1976年,直属于***教体局。学校现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等。为落实“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我们确定了“以内涵发展促学校全面提升”的办学目标,而教育信息化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个有效突破口。我校是在2012年着手开始创建数字化校园,转眼间两年已经过去,学校在数字化管理与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下面就我校创建数字化校园中获得的经验、形成的特色向大家作以汇报:
一、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形成创建合力
我校在创建数字化校园过程中,首先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数字化校园创建领导小组和管理小组,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专门负责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数字化校园实施方案的计划,排出创建日程和具体实施措施,尤其是对照创建标准认真学习,对每一项指标进行了细化分工,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个人。校长室总体规划,负责软硬件的添置,由学校信息化业务骨干组成的技术小组负责校园网栏目的开发、信息的采集与整理,负责学校校园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师生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和教学工作。
学校专门制定了《实验小学数字教室使用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制度》、《微机室使用管理制度》、《网络中心管理与维护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可以更好的促进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快速、高效的运行,努力打造成一个高品位的数字化校园。
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提升硬件水平
我校已经建成校园广播网络,接收终端已经遍布校园各个角落。有重要通知可由广播室在第一时间通知到学校各个办公和教学场所;能够很成熟的使用光纤百兆到楼,百兆线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2012年以来,我们投入了1.2万元升级了学校的网络服务器,投入了49万元为全校39个教学班和2个教学功能室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投影机和数影仪,实现了班班通。投入70万元购置了130台笔记本电脑,新建了两口一对一数字教室。同时还有高配置的计算机网络教室2口,学生用计算机140台,专任教师计算机每人1台,26口功能教室分别安装了47寸液晶电视或投影。投入3万元安装了校园无线网络,实现了校园的无线覆盖。投入8万余元购置了工程投影机和交互平板等设备。同时,学校还配有多种电脑辅助设施,如打印机、速印一体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
为了确保各种设备的管理规范,我们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从电教设施安装、电教设备维护、资源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建立了有效地管理机制。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设备维护检查,确保了设备的规范运行。
三、加强培训,丰富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为确保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的同时,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时间上,固定时间集中培训和分散机动培训相结合;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要,培训相应内容如介绍了专题网站的建设、更新、维护,介绍有关教学软件的下载运行等;形式上,集中培训、活动培训、外出培训、课题研究相结合;组织上,加强领导考核。老师们因此也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学得积极,学得主动,遇到问题能主动请教。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学校将进一步建设完善网站栏目,营造“数字校园文化”;进一步建设完善资源库,享用数字化资源;发挥数字校园的作用,促进师生的发展。目前,几乎全部的教师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会从网上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运用ppt软件制作课件,会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通过培训,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位教师工作、学习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教师们工作中的自觉行为。目前,学校工作安排,有关会议通知、文件,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等内容,老师们只要打开学校网站,就可以随时浏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工作,极大地促进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大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基本实现了教学条件的现代化。广大教师在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上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四、搭建平台,服务教学,营造数字校园文化
(一)构建网站,提供平台 学校网站的设计,力求突出三个的特点:
1、为教育教学服务:通过链接,我们更好的利用了强大的资源库以及上级提供给我们的教育资源,老师们可以进行网上备课,积极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2、为学生学习服务:我们在网站首页建立了“师生园地”: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学习到别的同学好的方法和经验,还有“校园之星”展示自己的风采;同时依托校园电子图书架,学生可以随时登陆,使用网络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借阅。把课堂阅读拓展延伸到课外,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3、为学校管理服务:“学校新闻”栏目可以发布校园内的大小信息;“最新公告”栏目提供了各个部门自己存放文件的空间,供老师们下载,“专业成长”里教师的一篇篇跟帖、随想供大家交流使用。“校务公开”有办公室上传的每周工作计划,让老师们及时了解一周的工作安排,做到有的放矢。“设备报修”栏目实现了让老师完成网上报修。目前,学校主页交互性强,教师、学生全员参与,校园新闻更新速度快,网站点击率和认同率逐日增加。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高速发展必由之路。我们在学校管理方面处处渗透出现代化办公的管理模式。
(二)个人空间,展示风采
教师个人空间,成为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法宝。教学园地中,可以看到类别清晰的学科计划、教案设计、教学案例、和学科试题等教学资源;个人天地栏目中,能欣赏到读书体会、教育反思、教师习作等真情流露;个性特色空间中,更能感受到学生的作品熠熠生辉,教师的生活丰富多彩;课堂魔方中,师生交流、家长参与让人感叹信息化的畅通;查阅资源,想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打开云空间就会有从末谋面的同行指点文字,专家的点播使人茅塞顿开;这是一个融开放与独立为一体的空间,是一个共享与创新相承辅的平台。
通过空间,我们实现了家校互动。学校还积极推动通过云空间,实现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工作。学校通过机构平台、教师个人空间等,将各种信息及时呈现、反馈给学生和家长,有效增加了家长对学校办学思想的了解、校园动态的掌握,解决了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忧虑问题,使学校和家长实现了更直接、更有效的沟通。家长可以通过云平台里的的留言栏、评论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现代信息技术架起了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三)挖掘资源,发挥效应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资源为我所用,并积极购买软件资源:前不久,我们把购买的“教学大师”资源库系统全部安装到班级内的电脑上,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使用,很好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各学科教师通过外出学习购买的课堂精彩实录等资源也让大家受益匪浅。
(四)开设课程,夯实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上级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除用好信息技术教材外,我们还利用校本课程给有余力的同学进行了信息技术的拓展提高,增加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通过我们的努力,实验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在不远的将来,定会迈向一个更高、更新的水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