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试题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考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我国把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2种,乙类()种,丙类()种。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新规定,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埃博拉出血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拉沙热、裂谷热、西尼罗病毒等新发输入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小时内报告。
3、()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4、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各项制度,包括:传染病诊断制度、网络直报制度、登记与报告制度、()、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管理制度、()、对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进修生等开展培训制度。
二、判断题:
1、《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2、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要求,“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的计算公式是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 /发生传染病病例数×100%。()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订正和补报传染病报告卡的情况包括漏报、填卡错误、病例诊断变化、病例死亡。()
4、传染病责任报告人为公民、医务人员、社区及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5、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 人应当在6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6、对于14岁及以下孩子发生传染病时,除了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外,还须填写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学校名称。()
第二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报告时限
目前法定传染病共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2008年增加“手足口病”
2009年增加“甲型H1N1流感”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 种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09年)。26 种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08年5月)。11 种
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2小时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 ——24小时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定义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
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
报告范围与标准
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
环境因素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传染病菌、毒种丢失
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
病名发病或死亡人数时间地点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发现1例及以上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
职业性炭疽发现1例及以上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皮肤炭疽或肠炭疽发现3例及以上1周内
食物中毒定义: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职业中毒定义:在生产过程中,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员一次或短时间大量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病变。如一次事故性有毒气体泄露引起的人员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人及以上或者死亡1 人及以上的。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定义:是指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
相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2 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 例及以上。
第三篇: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试题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试卷
姓名:
单位:
成绩: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
级()
A、3级
B、4级
C、5级
D、6级2、2、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后应当在 小时内向所在地专业机构报告。()
A、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后应向()电话报告。
A、镇政府
B、县政府
C、县卫生局
D、县疾控中心 4、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5例
B、10例
C、15例
D、20例
5、下列传染病中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猩红热
B、新生儿破伤风
C、白喉
D、风疹
6、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共有几种?()
A、33种
B、35种
C、37种
D、39种7、7、下列传染病中不属于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
A、艾滋病 B、非典 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肺炭疽
8、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
人及以上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5人
B、10人
C、15人
D、20人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疫期为()
A 7天 B 14天 C 21天 D 28天
10、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传染源为()
A隐性感染者 B患者
C潜伏期感染者 D慢性感染者 11: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间()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2.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D、人群普遍易感 13.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手足口病 B、治疗手足口病无特效药物 C、以支持疗法为主 D、主要是抗菌治疗
14、典型霍乱大便的特点为()
A血水样便 B米泔水样便
C脓血便 D果酱样便
15、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位居前列,其原因是()
A感染后免疫力不持持久
B菌型繁多,菌型间无交叉免疫
C带菌者耐药菌株增加 D以上均是
3、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空气飞沫 B粪-口途径 C蚊虫叮咬 D人畜共患
第四篇: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
一、严格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管理办法》。
二、凡是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报告卡放在科室指定的地点,由预防保健科及时收取,经网络或电话向城西社区中心报告。
三、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患者、SARS、禽流感、甲乙类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时立即向城西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报告并作好记录,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随后补报传染病卡,白天报预防保健科,夜间报院总值班。
四、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患者时,应在24小时内报出疫情报告卡。如发现多发、暴发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在2小时之内向城西社区报告,做好登记及交班记录,随后补报传染病报告卡卡片,未经医院职能科室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向新闻媒体透露疫情。
五、填写传染病卡片应字迹清楚逐项填写,不得漏项,凡已报者在病历诊断中注明“已报”字样。
六、死亡病例报告卡、食物中毒报告卡也同甲、乙、丙类卡填写方式相同,按要求逐项填写,不得漏项。
七、预防保健科每天(包括节假日)必须到科室收取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上直报,并按病种进行分类统计,填写旬报表,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城西社区报告。
八、预防保健科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传染病漏报率的调查,保证疫情报告做到全、快、准。任何人不得隐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报、谎报疫情。保证传染病报告率为100%。
九、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科室目标管理挂钩,若因传染病迟报、漏报或未按规定履行职责造成传染病流行或引起严重后果者,由当事人自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篇: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1、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发现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医院为责任报告单位,依照有关法规对责任疫情报告人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单位必须建立疫情管理组织,制定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疫情报告工作。疫情管理人员在报告疫情的同时应及时向单位负责报疫的科主任(组长)或分管领导进行通报,应使用计算机网络直报。
3、责任报告人在首诊诊断传染病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由填写人上交单位疫情报告责任人员或由单位制定的疫情报告人统一到各科室收集,统一通过疫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
4、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软下疳、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5、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6、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报告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应用电话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