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试行办法
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试行办法
【颁布单位】 国家旅游局
【颁布日期】 1993-4-15
【实施日期】 1993-4-15
【法规分类】 国家旅游局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法规名称】 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及时了解和妥善处理好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是指:
(1)造成海外旅游者人身重伤、死亡的事故;
(2)涉外旅游住宿、交通、游览、餐饮、娱乐、购物场所的重大火灾及其它恶性事故;
(3)造成其他经济损失严重的事故。
第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参加“中国旅游紧急救援协调机构”联络网的单位(以下简称“报告单位”),都有责任将重大旅游安全事故上报“中国旅游紧急救援协调机构”。
第四条 报告单位在接到旅游景区、饭店、交通途中或其他场合发生的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的报告后,除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外,应同时以电传、电话或其他有效方式直接向“中国旅游紧急救援协调机构”报告事故发生的情况。
第五条 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1.事故发生后的首次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发生的初步情况;
(3)事故接待单位及与事故有关的其他单位;
(4)报告人的姓名、单位和联系电话。
2.事故处理过程中的报告内容:
(1)伤亡情况及伤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团名、护照号码;
(2)事故处理的进展情况;
(3)对事故原因的分析;
(4)有关方面的反映和要求;
(5)其他需要请示或报告的事项。
3.事故处理结束后,报告单位需认真总结事故发生和处理的情况,并做出书面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经过及处理;
(2)事故原因及责任;
(3)事故教训及今后防范措施;
(4)善后处理过程及赔偿情况;
(5)有关方面及事故家属的反映;
(6)事故遗留问题及其他。
第六条 中国旅游紧急救援协调机构在接到报告单位的报告应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情况,并对所请示的问题做出答复。
第七条 “中国旅游紧急救援协调机构”设在国家旅游局综合司(电话:5138866—1623 传真:5122096 地址:北京建内大街甲九号邮政编码:100740)
第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国家旅游局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篇: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程序试行办法
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处理程序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做好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是指:
(1)造成海外旅游者人身重伤、死亡的事故;
(2)涉外旅游住宿、交通、游览、餐饮、娱乐、购物场所的重大火灾及其他恶性事故;(3)其他经济损失严重的事故。
第三条 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报告单位(见《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试行办法》第三条)应执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试行办法》,并按本程序做好有关事故处理工作。
第四条 事故处理原则上由事故发生地区政府协调有关部门以及事故责任方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必要时可成立事故处理领导小组。
第五条 事故发生后,报告单位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工作,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单位如不属于事故责任方或责任方的主管部门,应按照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的部署做好有关工作。
第六条 在公安部门人员未进入事故现场前,如因现场抢救工作需移动物证时,应做出标记,尽量保护事故现场的客观完整。
第七条 有伤亡情况的,应立即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
第八条 伤亡事故发生后,报告单位应在及时组织救护的同时,核查伤亡人员的团队名称、国籍、姓名、性别、年龄、护照号码以及在国内外的保险情况,并进行登记。有死亡事故的,应注意保护好遇难者的遗骸、遗体。对事故现场的行李和物品,要认真清理和保护,并逐项登记造册。
第九条 伤亡人员中有海外游客的,责任方和报告单位在对伤亡人员核查清楚后,要及时报告当地外办和中国旅游紧急救援协调机构;由后者负责通知有关方面。中国旅游紧急救援协调机构在接到报告后,还将及时通知有关国际急救组织;后者做出介入决策后,有关地方要协助配合其开展救援工作。
第十条 伤亡人员中有海外游客的,在伤亡人员确定无误后,有关组团旅行社应及时通知有关海外旅行社,并向伤亡者家属发慰问函电。
第十一条 在伤亡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责任方及其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伤亡家属的接待、遇难者的遗体和遗物的处理以及其他善后工作,并负责联系有关部门为伤残者或伤亡者家属提供以下证明文件:(1)为伤残人员提供医疗部门出具的“伤残证明书”。
(2)为骨灰遣返者提供:法医出具的“死亡鉴定书”;丧葬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书”。
(3)为遗体遣返者提供:法医出具的“死亡鉴定书”;医院出具的“尸体防腐证明书”;防疫部门检疫后出具的“棺柩出境许可证”。
第十二条 责任方及其主管部门要妥善处理好对伤亡人员的赔偿问题。报告单位要协助责任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对伤亡人员及其家属进行人身伤亡及财物损失的赔偿;协助保险公司办理对购买入境旅游保险者的保险赔偿。
第十三条 事故处理结束后,报告单位要和责任方及其他有关方面一起,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安全管理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国家旅游局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篇:中心小学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中心小学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为使学校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保证学校各项重大事项顺利落实,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的安全,从而实现学校稳定和安全。根据上级领导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学校重大事项、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一、报告范围
1、突发事件:
(1)教师、学生出走事件,师生非正常伤亡事件;
(2)与学校或本校师生相关的刑事、治安案件;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性疾病);
(4)教职员工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后果事件;
(5)突发天气或地质灾害;
(6)其它影响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突发事件。
2、安全事故:
(1)、校内食物中毒事故;
(2)、师生交通安全事故;
(3)、校园伤害事故;
(4)、其它影响师生健康、生命及学校财产安全的事故。
二、报告程序
1、上述范围内的各类事故,一旦发生,由分管职能部门负责人或活动主要(或相关)组织者在第一时间直接向校长报告。
2、校长在接到报告后,认为有必要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的,由校长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三、报告要求
1、对重大事项的报告,报告人(分管职能部门负责人或活动主要组织者,下同)必须书面报告,必须坚持先报告后处理或实施。
2、对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报告人应在第一时间口头报告,并在一天内将报告内容写成书面材料上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件(或事故,下同)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2)、事件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件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的情况;
(5)、事件报告单位或部门。
第四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牛塘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牛塘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文件的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信息报告
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科室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信息报告和通报体系,及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信息采集和报送。
各村(居、队)、各科室、各相关企业应当及时向镇政府(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镇政府(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及时对有关科室以及各地报告的可能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措施,及时召开会议,听取有关意见,研究防控措施,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事态严重的应及时上报龙湾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并向有关科室及应急救援机构通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并及时组织舆论引导工作。
事故发生单位的有关科室和单位应在知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1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伤害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要求,要随时作出阶段报告,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事故处理结束后10日内要作出总结报告,包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镇政府及有关科室举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科室、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为。镇政府有关科室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或者通报相关科室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二、责任报告单位
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及餐饮单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三、责任报告人
负行政职责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科室和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消费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四、先期处置
当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或可能发生时,事发单位应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并将事故和有关先期处置情况按规定上报镇政府(镇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并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的应急救援工作。
第五篇:项目部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重大安全事故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必须遵循“四不放过”原则,为此制定以下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发生事故,项目部立即报告公司领导,公司领导及时报告公司安全站,并及时上报分管安全的安全的安全监督站。
2、发生伤亡事故应指定安全、技术、质量、劳动人事、保卫等部门的人员,会同工会组成调查组认真进行调查,严肃处理,以及吸教训,防止重复发生。
3、发生工伤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
4、调查组应把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则、性质、损失责任、处理意见、纠正和预防措施成书面调查报告,并经调查处理材料必须整理齐全,妥善保存做好立档工作。
5、发生事故的项目部应按照国务院第302号令《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
福建省天映建设有限公司
新安北路(渠边路)道路改造工程
2012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