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为保证饮食建筑设计的质量,使饮食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或扩建的以下三类饮食建筑设计(包括单建和联建):
一、营业性餐馆(简称餐馆);
二、营业性冷、热饮食店(简称饮食店);
三、非营业性的食堂(简称食堂)。第1.0.3条 餐馆建筑分为三级。一、一级餐馆,为接待宴请和零餐的高级餐馆,餐厅座位布置宽畅、环境舒适,设施、设备完善; 二、二级餐馆,为接待宴请和零餐的中级餐馆,餐厅座位布置比较舒适,设施、设备比较完善; 三、三级餐馆,以零餐为主的一般餐馆。第1.0.4条 饮食店建筑分为二级。一、一级饮食店,为有宽畅、舒适环境的高级饮食店,设施、设备标准较高; 二、二级饮食店,为一般饮食店。第1.0.5条 食堂建筑分为二级。一、一级食堂,餐厅座位布置比较舒适; 二、二级食堂,餐厅座位布置满足基本要求。
第1.0.6条 饮食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 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 饮食建筑的修建必须符合当地城市规划与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要求,选择群众使用方便,通风良好,并具有给水排水条件和电源供应的地段。
第2.0.2条 饮食建筑严禁建于产生有害、有毒物质的工业企业防护地段内;与有碍公共卫生的污染源应保持一定距离,并须符合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规定。第2.0.3条 饮食建筑的基地出入口应按人流、货流分别设置,妥善处理易燃、易爆物品及废弃物等的运存路线与堆场。
第2.0.4条 在总平面布置上,应防止厨房(或饮食制作间)的油烟、气味、噪声及废弃物等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第2.0.5条 一、二级餐馆与一级饮食店建筑宜有适当的停车空间。
第三章 建筑设计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3.1.1条 餐馆、饮食店、食堂由餐厅或饮食厅、公用部分、厨房或饮食制作间和辅助部分组成。
第3.1.2条 餐馆、饮食店、食堂的餐厅与饮食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第3.1.3条 100座及100座以上餐馆、食堂中的餐厅与厨房(包括辅助部分)的面积比(简称餐厨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餐馆的餐厨比宜为1∶1.1;食堂餐厨比宜为1∶1;
二、餐厨比可根据饮食建筑的级别、规模、经营品种、原料贮存、加工方式、燃料及各地区特点等不同情况适当调整。
第3.1.4条 位于三层及三层以上的一级餐馆与饮食店和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其他各级餐馆与饮食店均宜设置乘客电梯。
第3.1.5条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饮食建筑,在平面设计和设施上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第3.1.6条 饮食建筑有关用房应采取防蝇、鼠、虫、鸟及防尘、防潮等措施。第3.1.7条 饮食建筑在适当部位应设拖布池和清扫工具存放处,有条件时宜单独设置用房。
第四章 建筑设备
第一节 给水排水
第4.1.1条 饮食建筑应设给水排水系统,其用水量标准及给水排水管道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的规定,其中淋浴用热水(40℃)可取40l/人次。
第4.1.2条 淋浴热水的加热设备,当采用煤气加热器时,不得设于淋浴室内,并设可靠的通风排气设备。
第4.1.3条 餐馆、饮食店及食堂设冷冻或空调设备时,其冷却用水应采用循环冷却水系统。
第4.1.4条 餐馆、饮食店及食堂内应设开水供应点。
第4.1.5条 厨房及饮食制作间的排水管道应通畅,并便于清扫及疏通,当采用明沟排水时,应加盖篦子。沟内阴角做成弧形,并有水封及防鼠装置。带有油腻的排水,应与其他排水系统分别设置,并安装隔油设施。
附录一 名词解释
1.餐馆:凡接待就餐者零散用餐,或宴请宾客的营业性中、西餐馆,包括饭庄、饭馆、饭店、酒家、酒楼、风味餐厅、旅馆餐厅、旅游餐厅、快餐馆及自助餐厅等等,统称为餐馆。
2.饮食店:设有客座的营业性冷、热饮食店,包括咖啡厅、茶园、茶厅、单纯出售酒类冷盘的酒馆、酒吧以及各类小吃店等等,统称为饮食店。
3.食堂:设于机关、学校、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为供应其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非盈利性场所,统称为食堂。
4.污染源:一般指传染性医院、易于孳生蚊、蝇的粪坑、污水池、牲畜棚圈、垃圾场等处所。
5.餐厅:餐馆、食堂中的就餐部分统称为餐厅。40座及40座以下者为小餐厅,40座以上者为大餐厅。
6.饮食厅:饮食店中设有客座接待就餐者的部分统称为饮食厅。40座及40座以下者为小饮食厅,40座以上者为大饮食厅。
7.就餐者:餐馆、饮食店的顾客和食堂就餐人统称为就餐者。8.主食制作间:指米、面、豆类及杂粮等半成品加工处。
9.主食热加工间:指对主食半成品进行蒸、煮、烤、烙、煎、炸等的加工处。10.副食粗加工间:包括肉类的洗、去皮、剔骨和分块;鱼虾等刮鳞、剪须、破腹、洗净;禽类的拔毛、开膛、洗净;海珍品的发、泡、择、洗;蔬菜的择拣、洗等的加工处。
11.副食细加工间:把经过粗加工的副食品分别按照菜肴要求洗、切、称量、拼配为菜肴半成品的加工处。
12.烹调热加工间:指对经过细加工的半成品菜肴,加以调料进行煎、炒、烹、炸、蒸、焖、煮等的热加工处。
13.冷荤加工间:包括冷荤制作与拼配两部分,亦称酱菜间、卤味间等。本规范统称为冷荤加工间。冷荤制作处系指把粗、细加工后的副食进行煮、卤、熏、焖、炸、煎等使其成为熟食的加工处;冷荤拼配处系指把生冷及熟食按照不同要求切块、称量及拼配加工成冷盘的加工处。
14.风味餐馆的特殊加工间:如烤炉间(包括烤鸭、鹅肉等)或其他加工间等,根据需要设置,其热加工间应按本规范要求处理。
15.备餐间:主、副食成品的整理、分发及暂时置放处。
16.付货处:主、副食成品、点心、冷热饮料等向餐厅或饮食厅的交付处。17.小卖部:指烟、糖、酒与零星食品的出售处。18.化验室:主要指自行加工食品的检验处。
19.库房:包括主食库、冷藏库、干菜库、调料库、蔬菜库、饮料库、杂品库以及养生池等。
第二篇:教学楼建筑设计规范
教学楼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 总则
教学楼建筑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
第二章 总平面布局
1.学校应有总平面设计,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建筑设计。
2.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3.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4.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5.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辆的道路。校门处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6.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二、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7.植物园地的肥料堆积发酵场及小动物饲养场不得污染水源和临近建筑物。
第三章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第一节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与平面布置.中小学、中师、幼师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应根据学校的类型规模、教学活动要求和件宜分别设置下列一部分或全部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普通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语言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合班教室、体育器材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
风雨操场应根据件和情况设置。.教学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
第二节 普通教室
1.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二、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三、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4.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第三节 美术教室
1.中小学美术教室宜设教具贮存室。中师、幼师美术教室宜由教室及教具贮存室、工作室、陈列 室等附属用房组成。
2.美术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美术教室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
二、对有人体写生的美术教室,应考虑遮挡外界视线的措施。
三、教具贮存室宜与美术教室相通。
四、教室四角应各设一组电源插座,室内应设窗帘盒、银幕挂钩、挂镜线和水池。
第四节 语言教室
1.语言教室宜设控制室、换鞋处等附属用房。
2.当控制台设于邻室时,二室之间应设观察窗,窗的设置应能满足教师视线看到教室每个学生座位的要求。
3.语言学习桌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在教室内设置控制台时,第一排语言学习桌前沿距前墙不应小于2500mm。
二、纵向走道宽度不宜小于600mm;教室后部横向走道的宽度不宜小于600mm。
三、语言学习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20mm。
四、前后排语言学习桌净距离不应小于600mm。
4.教室的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
第五节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
1.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宜设教师办公室、资料贮存室等附属用房。
2.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的平面宜布置为独立的教学单元。
二、微机操作台宜采用平行于教室前墙或沿墙周边布置。
三、微机操作台前后排之间净距离和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700mm。
四、微机操作台应设置电源插座。当微机操作台平行前墙布置时,楼地面应设置暗装电缆槽。
五、室内地面宜采用能导出静电功能的材料。
六、当室外附近有强电磁场干扰时,教室内应有屏蔽措施。
3.教室应设置书写白板,窗帘杆及银幕挂钩。第六节 合班教室
1.合班教室的规模宜能容纳一个年级的学生,并可兼作视听教室。
2.合班教室宜设放映室兼电教器材的贮存、修理等附属用房。
3.合班教室的地面,容纳两个班的可做平地面;超过两个班的应做坡地面或阶梯形地面。
4.合班教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座位排距:小学不应小于800mm,中学、中师、幼师不应小于850mm。
四、走道宽度:纵、横向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900mm;当同时设有中间和靠墙纵向走道时,其靠墙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五、座位宽度不应小于450~500mm。
六、教室的课桌椅宜采用固定式。课椅宜采用翻板椅。
5.在计算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视线升高值时,设计视点应定在黑板底边;隔排视线升高低宜为120mm;前后排座位宜错位布置。
6.当教室设置普通电影放映室时,放映孔底面的标高与最后排座位的地面标高的高差不宜小于1800mm;最后排地面与顶棚或结构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2200mm。
7.放映白昼电影的合班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放映室的净宽度宜为教室长度的1/4~1/2。
二、安装透射幕洞口的宽度应为教室长度的1/6;洞口的高宽比应为1:1.34;洞口的底面标高与讲台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200mm。
三、放映室的墙面及顶棚面宜采用无光泽的暗色材料。
8.装备电教设施的合班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前墙应设黑板和银幕。前后墙均应设电源插座。
二、室内应设安装电视机的设施和窗帘盒。
第七节 图书阅览室
1.图书阅览室宜设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书库及管理员办公室(兼借书处)。
2.阅览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阅览室应设于环境安静并与教学用房联系方便的位置。
二、教师阅览室与学生阅览室应分开设置。
三、教师阅览室座位数宜为全校教师人数的1/3。
四、学生阅览室座位数:小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20;中学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12;中师、幼师宜为全校学生人数的1/6。
3.书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小学藏书量宜按每学生20--3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500--700册。
二、中学藏书量宜按每学生30--4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500--600册。
三、中师、幼师藏书量宜按每学生80--100册计算;每平方米藏书量宜为400--500册。
四、书库设计应采取通风、防火、防潮、防鼠及遮阳等措施。
第八节 教师办公室、休息室
1.教师办公室的平面布置,宜有利于备课及教学活动。
2.教学楼中宜每层或隔层设置教师休息室。
3.教师办公室和教师休息室宜设洗手盆、挂衣钩、电源插座等。
第四章 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
第一节 行政办公用房
1.行政用房宜设党政办公室、会议室、保健室、广播室、社团办公室和总务仓库等。
2.广播室的窗宜面向操场布置。
3.保健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保健室的窗宜为南向或东南向布置。保健室的大小应能容纳常用诊疗设备和满足视力检查的要求。
二、小学保健室可设一间;中学、中师和幼师保健室宜分设为两间,根据件可设观察室。
三、保健室应设洗手盆、水池和电源插座。
第二节 生活服务用房
1.生活服务用房宜设厕所、淋浴室、饮水处、教职工单身宿舍、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房、自行车棚。
(I)厕所、淋浴室
2.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
3.教职工厕所应与学生厕所分设。当学校运动场中心,距教学楼内最近厕所超过90m时,可设 室外厕所,其面积宜按学生总人数的15%计算。
4.当有件时,学校厕所应采用水冲式厕所。
学校水冲厕所应采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应设排气管道。
5.教学楼内厕所的位置,应便于使用和不影响环境卫生。在厕所入口处宜设前室或设遮挡措施。
6.学校厕所卫生器具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小学教学楼学生厕所,女生应按每2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000mm长大便槽)计算;男生应按每4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0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长小便槽计算。
二、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学生厕所,女生应按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计算;男生应按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或1100mm长大便槽)和1000mm长小便槽计算。
三、厕所内均应设污水池和地漏。
四、教学楼内厕所,应按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或600mm长盥洗槽)计算。
7.寒冷及严寒地区的淋浴室、更衣间内应设排气管道。
(II)饮水处
8.教学楼内应分层设饮水处。宜按每50人设一个饮水器。
9.饮水处不应占用走道的宽度。第五章 层数、净高和建筑构造
第一节 层数、净高
1.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四层;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不应超过五层。
2.学校主要房间的净高,应符合表5.1的规定:
主要房间净高 表5.1 房间名称
净高(m)小学教室
3.10 中学、中师、幼师教室
3.40 实验室
3.40 舞蹈教室
4.50 教学辅助用房
3.10 办公及服务用房
2.80 注: 1.合班教室的净高根据跨度决定,但不应低于3.6m。
第二节 建筑构造
1.教学用房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实验室靠后墙的门宜设观察孔。
二、有通风要求的房间的门,均应设可开启的上亮。
三、门宜采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制作,并宜设置固定门扇的定门器。
2.教学用房窗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实验室的窗台高度不宜低于800mm,并不宜高于1000mm。
二、教室、实验室靠外廊、单内廊一侧应设窗。但距地面2000mm范围内,窗开启后不应影响教室使用、走廊宽度和通行安全。
三、教室、实验室的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00mm。
四、风沙较大地区的语言教室、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实验室、仪器室、标本室、药品室等,宜设防风沙窗。五、二层以上的教学楼向外开启的窗,应考虑擦玻璃方便与安全措施。
六、炎热地区的教室、实验室、风雨操场的窗下部宜设置可开启的百叶窗。
3.严寒地区教室、实验室的地面宜采用热工性能好的地面材料。语言教室应做防尘地面。舞蹈教室宜做有弹性的架空木地板地面。
4.学校用房墙裙的高度应符合表5.2的规定:
主要房间墙裙高度 表5.2 房间名称
墙裙高度(m)
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门厅、走道、楼梯间
1.00-1.20 风雨操场、舞蹈教室
2.10 厕所、饮水间、盥洗室、保健室、食堂和厨房
1.20-1.50 淋浴室
1.80-2.00
5.三层以上的教学楼,宜设垃圾管道。
6.采暖地区教学用房的散热器宜暗装,并宜设散热器罩。
第六章 交通与疏散
第一节 门厅
1.教学楼宜设置门厅。
2.在寒冷或风沙大的地区,教学楼门厅入口应设挡风间或双道门。挡风间或双道门的深度,不宜小于2100mm。
第二节 走道
1.教学楼走道的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内廊不应小于2100mm;外廊不应小于1800mm。
二、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不应小于1500mm。
2.走道高差变化处必须设置台阶时,应设于明显及有天然采光处,踏步不应少于三级,并不得采用扇形踏步。
3.外廊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低于1100mm。栏杆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
第三节 教学楼楼梯
1.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2.楼梯不得采用螺形或扇步踏步。
每段楼梯的踏步,不得多于18级,并不应少于3级。梯段与梯段之间,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
3.楼梯梯段的净宽度大于3000mm时宜设中间扶手。
4.楼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200mm。当超过200mm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5.室内楼梯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900mm。室外楼梯及水平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小于1100mm。
楼梯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栏杆。
第四节 安全出口
1.教室安全出口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000mm。合班教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500mm。
2.教学用房及其附属用房不宜设置门槛。
第七章 室内环境
第一节 采光
1.学校用房工作面或地面的采光系数最低值和玻地比应符合表7.1.1的规定:
学校用房工作面或地面上的采光系数最低值和玻地比 表 7.1 房间名称
采光系数最低值(%)
玻地比
规定采光系数的平面
普通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音乐教室、史地教室、合班教室、阅览室
1.5
1:6
课桌面 实验室、自然教室
1.5
1:6
实验桌面 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
1.5
1:6
机台面
琴房
1.5
1:6
谱架面
舞蹈教室、风雨操场
1.5
1:6
地面 办公室、保健室
1.5
1:6
桌面 饮水处、厕所、淋浴
0.5
1:10
地面 走道、楼梯间
0.5
地面 注:
1.全年阴天数在200天以上,早上八时的云量在七级以上地区,教学及教学用房工作面(或地面)的采光系数最低值不应低于2%,其玻地比不应低于1:4.5;临界照度为4000Lx。
2.走道、楼梯间应直接采光。教室光线应自学生座位的左侧射入;当教室南向为外廊,北向为教室时,应以北向窗为主要采光面。房间内各表面应采用浅色的装修。室内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值应符合
表7.2的规定:
房间内各表面的反射系数值 表7.2 表面名称
放射系数(%)顶棚
70-80 前墙
50-60 地面
20-30 侧墙、后墙
70-80 课桌面
35-50 黑板
15-20
第三篇: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Detention House
JGJ 117-2000J3 7-2000 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0‟ 1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公安厅„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公安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门根 据 《 公安部1998年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公技监[1998‟71号)要求,由公安部监所管理局主编的《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JGJ 127-2000,自2000年8月1日起施行。原标准《看守所建筑标准》GA9-91同时废止。本规范由公安部监所管理局负责管理和具体解释,公安部监所管理局组织内部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00年7月26日
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 总则
1.o.1 为规范看守所建设,使看守所建筑设计符合“坚固安全,方便管理,功能齐全,体现文明”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看守所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看守所建筑应根据建设规模、管理模式的要求和基地环境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规划要求相适应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经济适用
1.0.4 看守所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术语
2.0.1 看守所 detention house 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留所服刑罪犯(以下统称在押人员)的机关。
2.0.2 监区supervision 看 守 所 内关押在押人员、依法实施武装警戒的区域。2.0.3 监室supervision room 在押人员起居用房 2.0.4 监房supervision building 由监室、室外活动场、管理通道和巡视道组成的建筑单元
2.0.5 管理通道managing passage 监房内用于收押、提讯在押人员和提供在押人员生活保障等管理工作的通道。
2.0.6 巡视道inspection passage 供民警对监室和室外活动场进行巡逻观察的通道。2.0.7 主通道primary passage 监房之间、监房与其他附属用房之间的封闭式连接通道 2.0.8 室外活动场outdoor playing place 监区内用于在押人员室外活动的有防护设施的固定场所 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3.1 选址
3.1.1 看守所选址应符合下列条件: 1.水电、交通、通讯便利,地势较高的地带;2.与各种污染源、易燃易爆危险品、高噪声、高压电线和无线电干扰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3.避开高层建筑、繁华商业区、居民稠密区及外事活动场所
3.2 建筑分区和总平面设计 3.2.1 看守所建筑根据看守所工作环节和建筑功能,应分为监区、行政办公区、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和武警营房区。
3.2.2 总平面布局应做到功能明确,联系方便。监区应置于看守所中央部位;监区围墙外应设有5m警戒区;其他功能区均应毗邻监区;行政办公区应置于看守所出人口处。
3.3 监区
3.3.1 监区必须设置围墙、警戒岗楼。监区内建筑应包括监室(含卫生间)、室外活动场、禁闭监室、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及其活动室(含文化教育室)、在押人员伙房、物品储藏室、图书室、浴室、医务室,看守民警值班室、管教办公室、谈话室、技术控制室等。
3.3.2 设计关押容量500人以上的看守所,在押人员伙房、技术控制室可设在监区外。
3.3.3 严寒和寒冷地区看守所的采暖锅炉房不得设在监区内。
3.3.4 监区建筑各部分的连接应设置封闭通道,并用防护门分隔;巡视通道应形成网络,并便于分区巡视;管理通道以直线布置为宜,避免死角;看守民警值班室应面对管理通道,按套间设置,管理半径不宜超过60m;技术控制室必须设置在较隐蔽、在押人员接触不到的位置。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及其活动室应单独设置,并加以隔离。
3.3.5 监区宜只设置一个出入口。设计容量500人以上 的看守所,可增设一个紧急出入口。监区出入口不得直接面对看守所出人口。
3.3.6 监区建筑间距应满足通风、日照和防火要求,不得低于当地住宅间距的规定,且不得小于lom。监区建筑与监区围墙间距不得小于6m, 3.4 行政办公区
3.4.1 行政办公区建筑应包括所领导办公室、内勤文印室、档案室、职能部门办公室、驻所检察室、接待室、会议室,收押检查室、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通讯室、电教室、警械武器库、专业技术用房,民警备勤宿舍、食堂、文娱活动室,传达室、发配电房、车库、仓库、浴室、小卖部等
3.4.2 设计关押容量500人以上的看守所收押检查室、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可设在监区内。
3.4.3 行政办公区建筑布局应根据各类用房的功能要求分类集中设置,并与道路、绿化统筹规划设计
3.4.4 收押检查室应置于警戒线处,毗邻监区出入口,按套间设置,并具备收押登记、犯罪信息采集、安全检查和健康检查等功能。
3.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必须设置封闭隔离通道,使外来人员与在押人员各行其道,确保在押人员不出警戒线 3.5 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
3.5.1 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建筑应包括劳动用房、仓库、卫生间(含盟洗室)、看守民警值班室等,并设置围墙等警戒设施。
3.5.2 设计关押容量S00人以下的看守所的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场所可设在监区内,但必须隔离设置。
3.6 武警营房区
3.6.1 武警营房区建筑应包括营房、哨兵室、勤务值班室和军事训练等设施。建筑布局应方便值勤和内务管理。
3.7 通道
3.7.1 看守所主通路应与城市公路相连接,各功能区均应设有能通行机动车辆的道路。
3.7.2 监区内应设置环型消防车道;行政办公区应设置停车场。
3.7.3 进人监区的通道净宽不得小于4m.3.8 建筑朝向
3.8.1 看守所建筑应符合当地最佳建筑朝向。3.9 绿化
3.9.1 看守所绿化总面积应符合当地城市绿化的规定 3.9.2 监区及警戒区内不得种植高大树木。
3.9.3 行政办公区、武警营房区的建筑物前后和道路两侧应种植树木 建筑设计
4.1 监室
4〃L1 监室(含卫生间)面积应根据监室类型确定。监室应分为普通监室、特殊监室、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和禁闭监室。普通监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6 m'(含铺位面积1.5 m2),设计关押容量每间8-15人。特殊监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4.8m ',设计关押容量每间3^-5人。留所服刑罪犯监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大于普通监室的指标,设计关押容量每间6--8人。禁闭监室每100^-150人设置一间,使用面积不得大于6m% 4.1.2 监室层高应根据气候条件确定。严寒和寒冷地区监室净高不宜低于4m;夏热冬冷地区监室净高不宜低于5m;夏热冬暖地区监室净高应控制在5.5-6.Om.4.1.3 监室卫生间应与床铺隔离,并做局部遮掩,设置水冲式便器和盟洗设施。使用面积2-3m' 4.1.4 监室内设置床铺。普通监室为通铺,距室内地坪高度为300-400mm,用厚度不小于30mm的木板连体铺设,并作防腐处理,固定在地垅上,地垅间距不得大于360mm,地垅两端设带防护网的通风孔;特殊监室设置固定式铁木床;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可设置双层床。
4.1.5 室外活动场应与监室连体设置,顶部加装钢筋防护网,网顶高度为3.2-3.6m,人均占有面积不得小干2-1-4.2 监室门窗
4.2.1 通往管理通道的监室门须两层设置,分别为铁栅门和钢板门,并设置门锁,钢板门上应设观察窗;通往室外活动场的监室门单层设置;监室门高为1.8 ^-2.O m,门宽为。.7-0.8 m。监室门开关必须由民警控制。
4.2.2 监室前后墙应设置监窗,并应符合巡视观察和通风采光的要求。监窗开关必须由民警控制。
4.2.3 监室靠管理通道一侧墙体上应设置加装铁门的送饭孔和送开水孔。孔净尺寸为150mm X 150mm,高度距地坪1.0 5m, 4.3 监房通道
4.3.1 监房主通道净宽不得小于2.4m ,管理通道净宽不得小于1.8m , 4.3.2 监室毗邻室外活动场一侧设置巡视道并形成网络,净宽不得小于1.0m, 4.4 监房建筑构造
4.4.1 墙体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房墙体应采用强度不得小于MU10砖、石和M5的水泥砂 浆满浆砌实;监室地坪以上2m用1,2水泥砂浆粉刷墙裙,2m 以上部分作吸音处理;监室内墙的阴阳角做弧形,R)30mm;监室外包墙厚度不得小于370mm;其余墙体厚度不得小于240mm, 4.4.2 地坪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层分层夯实,加浇C20混凝土层厚不得小于150mm,并用 1,2水泥砂浆加107胶或无砂水泥砂浆找平抹面或做现浇水磨石面层。
4.4.3 防护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 室 门 窗、室外活动场顶部和其他孔洞必须安装防护网。防护网的机械强度,不得采用小于直径18mm热轧圆钢;间距不得大于120mm X 150mm;接点须双面点焊;防护网顶四周边缘深人墙体不得少于l00mm,并用混凝土固定。
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 4.5.1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应分别设门,供在押人员和外来人员分别出人,并应设置在押人员专用的固定式坐椅。
4.5.2 讯问室应用金属防护网分隔。内墙面采用吸音抹灰或安装其他吸音材料。
4.5.3 律师会见室和家属接见室应用安全玻璃或普通玻璃加金属防护网分隔,并安装双向免提式对讲器和必要的戒护设施。
4.6 技术用房
技术用房应满足防尘、防潮和隔音要求,技术控制室使用面积不得小于30m'/间,观察室和特审室不小于24m'/间。
4.7 岗楼、监区围墙 4.7.1 监区围墙应用构造柱加基础梁,无墙垛;墙身高度为5.0-5.5m>墙体厚度宜为370mm,用MU 10砖、石和M5水泥砂浆砌实;围墙顶部作弧形并根据有关规定预埋电网铁件,设巡逻道时须加护栏;内外墙面用混合砂浆粉刷。
4.7.2 监区应对角骑墙设置2个岗楼每个岗楼截面积不应大于4m',设置上下通道和御寒、避雨、避雷设施;单面围墙长度大于loom时,应在围墙顶部设置巡逻道或增设1个岗楼。监室环境和建筑设备
5.1 监室环境
5.1.1 监室及室外活动场应向阳设置 5.1.2 监室采光窗地比应控制在1/10.1/7 5.1.3 监室应设置自然通风道和机械通风设施,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地板面积的1/20 监室卫生间应设置自然抽风管道;夏热冬暖地区可设置屋面通风窗。
5.1.4 监室内空气声隔声标准应大于45dB,撞击声隔声标准应小于75dB。
5.2 电器设施
5.2.1 看守所动力照明应采用双路三相供电,并安装配电设备。只能一路供电时应自备发电机组。
5.2.2 监室照明应在巡视窗一侧安装射灯。高度不得小于3m,照度不得小于751x.5.2.3 监室电器线路应采用暗线敷设电器设备和灯具应安装安全防护罩
5.3 给排水设施
5.3.1 看守所给排水系统应列人城市总体规划,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可采用自来水,远离市区的可采取打井等办法自备水源,但饮用水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5.3.2 监室用水应通过暗敷管道供给,管径不得小于25mm,便器阀门安装部位距地面不得大于0.5m,下水设备应在地坪下埋设S弯,用直径150mm铸铁管引人室外窖井,并以直径不小于300mm的水泥管排人化粪池。
5.3.3 监室内排水泛水系数不得小于10Y,。5.4 采暖设施
5.4.1 安装在监室内的采暖设施应加安全防护网,管道应暗装。
5.4.2 采暖管道和地沟检修井口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并不得设在监室、室外活动场内。
第四篇: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 ofDetentlon House③GJ】27——2000 j3了一200o(内部发行)2000 北 京
目次 总贝………………………………………………………………………二 术语………………………………………………………………………2 选址和总平面布局一………………………………………··’··”’””’””3
选址…………………………………………………………………… 3
3.2 建筑分区和总平面设计………………………………………………3 3 监区…………………………………………………………………… 3
3.4 H政办公区………………………………·’……··’…··’·’…’··’“”…·”4
3.5 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5
3·6 武警营房区…·,………………………………………………………·5 7 通道…………………………………………………………………… 5
3.8 建筑朝向………………………………………………………………5 9 绿化…………………………………………………………………… 5 建筑设计…………………………………………………………………6
监室…………………………………………………………………… 6
4.2 监室门窗………………………………………………………………6
4.3 监房通道………………………………………………………………7
4.4 监房建筑构造……………………………………··’…·”…’…··’…·“7
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7
4.6 技术用房………………………………………………………………8
4·7 岗楼工监区围墙………………………………………………………8 监室环境和建筑设备…………………………·’··’……’…·““’””””““““9
5.卫 监室环境………………………………………,……………………··9
5.2 电器设施………………………………………………………………9
5.3 给井水设施……………………………………………”………’…··’9
5.4 采暖设施……………………………………………………………10
卫工
* ﹃
本规范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总 则
1.0.1 为规范看守所建设,使看守所建筑设计符合“坚固安全,方便管理,功能齐全,体现文明”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看守所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
计。
!.0.3 看守所建筑应根据建设规模、管理模式的要求和基地环境
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
市规划要求相适应。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经济适用。
1.0.4 看守所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二 术 语
2.0.1 看守所 detention house
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留所服
刑罪犯(以下统称在押人员)的机关。
2·0.2 监区supervision
看守所内关押在押人员、依法实施武装警戒的区域。
2·0·3 监室 supervision room
在押人员起居用房。
2.0.4 监房 SSPSSV18lOO bUlldlllg
由监室、室外活动场、管理通道和巡视道组成的建筑单元。
2·0·5 管理通道 managing passage
监房内用于收押、提讯在押人员和提供在押人员生活保障等
管理工作的通道。
2·0·6 巡视道 InsPection Passage
供民警对监室和室外活动场进行巡逻观察的通道。
2·0·7 主通道 Primary Passage
监房之间、监房与其他附属用房之间的封闭式连接通道。
2·0·8 室外活动场 outdoor playing place
监区内用于在押人员室外活动的有防护设施的固定场所。
************** 1 总 则
1.0.1 本条主要提出了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本规范是为了规范看
守所建设,使看守所建筑设计符合“坚固安全,方便管理,功能
齐全,体现文明”的基本要求,在修订GAg—gi《看守所建筑标
准(试行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看守所是羁押被依法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和改造留所服刑罪犯的机关,担负着确保看守所安全,对在押人
员进行管理教育,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和改造留所服刑罪
犯的重要职责,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守所的设计
质量直接影响看守所职能的发挥。
GA9—91(看守所建筑标准(试行北是1991年由公安部发
布实施的强制性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作为建国以来看守所基础设
施建设的第一个标准,它对于规范看守所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但是,由于该标准重点解决的是看守所规划建筑面积定额
问题,对看守所的总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要求涉及不多且不具体,导致各地在看守所建设中设计原则不明确,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
看守所安全和管理教育的需要,造成布局不合理,管理有死角,安
全系数低,一些新建、迁建看守所刚刚启用就得改建。这正是修
订该标准的主要原因所在。
“坚固安全,方便管理,功能齐全,体现文明”是看守所建设 的基本要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看守所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它
强调确保看守所安全,物防是基础;强调基础设施要为管理和教
育在押人员提供物质保障;强调根据看守所工作需要设置各类用
房,并满足各类用房的功能要求;强调看守所要依法保障在押人
员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条件,充分体现人道主义。
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即适用于看守所的新建、【】************** 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3.1 选 址
3.1.1 看守所选址应符合下列条件:
1.水电、交通、通讯便利,地势较高的地带;
2.与各种污染源、易燃易爆危险品、高噪声、高压电线和无
线电干扰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3.避开高层建筑、繁华商业区、居民稠密区及外事活动场所。
3.2 建筑分区和总平面设计
3.2.1 看守所建筑根据看守所工作环节和建筑功能,应分为监
区、行政办公区、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和武警营房区。
3.2.2 总平面布局应做到功能明确,联系方便。监区应置于看守
所中央部位;监区围墙外应设有5m警戒区;其他功能区均应毗邻
监区;行政办公区应置于看守所出人口处。
***************** 二7 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3·2 建筑分区和总平面设计
3·2·l~3·2·2 本条规定了看守所建筑分区和总平面布局的要
求。根据看守所职能和工作环节,看守所建筑一般分为监区、行
政办公区、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和武警营房区。监区是关押在押
人员实施武装警戒的区域,是看守所建筑构成的核心。为方便对
在押人员实施武装警戒和管理教育,确保看守所安全,看守所总
平面布局必须将监区置于看守所中央部位,其他功能区应尽可能
毗邻监区,形成贴靠和夹包之势。行政办公区置于看守所人口处
是为了便于接待和管理各方面的来所人员。
【】**************
3.3 监 区
3.3.1 监区必须设置围墙、警戒岗楼。监区内建筑应包括监室
(含卫生间L 室外活动场、禁闭监室、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及其活
动室(含文化教育室L在押人员伙房、物品储藏室、图书室、浴
室、医务室,看守民警值班室、管教办公室、谈话室、技术控制
室等。
3.3.二 设计关押容量500人以上的看守所,在押人员伙房、技术
控制室可设在监区外。
3.3.3 严寒和寒冷地区看守所的采暖锅炉房不得设在监区内。
3.3.4 监区建筑各部分的连接应设置封闭通道,并用防护门分
隔;巡视通道应形成网络,并便于分区巡视;管理通道以直线布
置为宜,避免死角;看守民警值班室应面对管理通道,按套间设
置,管理半径不宜超过 60m;技术控制室必须设置在较隐蔽、在
押人员接触不到的位置。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及其活动室应单独设
置,并加以隔离。
3.3.5 监区宜只设置一个出人口。设计容量500人以上的看守
所,可增设一个紧急出人口。监区出人口不得直接面对看守所出
人口。
3.3.6 监区建筑间距应满足通风、日照和防火要求,不得低于当
地住宅间距的规定,且不得小于10m。监区建筑与监区围墙间距
不得小于6m。
【】******************
3.3 监 区
3·3·1~3·3·3 本条规定了监区的建筑内容,所规定的调整范围
主要是考虑大型看守所运送生活物资的车辆出人监区比较频繁,不利于安全;大型看守所的技术控制系统多实行分级控制,将总
控制室设在监区外与其他技术用房并建,这有利于实行集中管理。
采暖锅炉一般要附带煤场,置于监区不利于安全。
3·3·4 本条规定了监区建筑布局的原则和具体要求。监区建筑各
部分的连接应设置封闭通道,并用防护门分隔,是为了层层设防,提高安全系数;巡视通道应形成网络,并便于分区巡视,这是为
了保证民警巡视责任的落实和对紧急情况的果断处置;看守民警
值班室按套间设置,外间用于巡视值班,里间用于技术控制和电
脑信息处理;管理半径不超过60m是为了保证值班人员有效的通
视距离和巡视制度的落实;技术控制是管理在押人员的秘密手段,因此技术控制室必须设置在较隐藏、在押人员接触不到的位置。
3.3.主 监区出人口不得直接面对看守所出人口,是为了保证监区 的隐藏性,避免从看守所外部直视监区。
******************
3.4 行 政 办公 区 3.4.l 行政办公区建筑应包括所领导办公室、内勤文印室、档案
室、职能部门办公室、驻所检察室、接待室、会议室,收押检查
室、在押人员财物保管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广在押人员家属
会见室,通讯室、电教室、警械武器库、专业技术用房,民警备
勤宿舍、食堂、文娱活动室,传达室、发配电房、车库、仓库、浴
室、小卖部等。
3.4.二 设计关押容量500人以上的看守所收押检查室、在押人员
财物保管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可设在监区内。
3.4.3 行政办公区建筑布局应根据各类用房的功能要求分类集
中设置,并与道路、绿化统筹规划设计。
3.4.4 收押检查室应置于警戒线处,毗邻监区出人口,按套间设
置,并具备收押登记、犯罪信息采集、安全检查和健康检查等功
能。
3.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必须设置封闭
隔离通道,使外来人员与在押人员各行其道,确保在押人员不出
警戒线。
【】******************
3.4 行政 办公 区
3.4.1~3.4.2 本条规定了行政办公区的建筑内容。所规定的调
整范围,是为了缩短管理路线,减轻民警劳动强度。
3.4.3~3.4.5 本条规定了行政办公区建筑布局的原则和具体要 求。行政办公区是看守所的门面,应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做到
环境绿化美化;建筑布局根据各类用房的功能要求分类集中设置,是指按管理用房、特殊业务用房、行政办公用房、民警生活用房
和其他附属用房分类集中设置,这样有利于行政管理、工作保密
和安全防范;有关收押检查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
家属会见室的规定均是为了方便管理和确保看守所安全。
*********************
3.5 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
3.5.!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建筑应包括劳动用房、仓库、卫生间
(含盥洗室\ 看守民警值班室等,并设置围墙等警戒设施。
3.5.2 设计关押容量500人以下的看守所的留所服刑罪犯劳动
场所可设在监区内,但必须隔离设置。
3.6 武警营房区
3.6.1 武警营房区建筑应包括营房*哨兵室、勤务值班室和军事
训练等设施。建筑布局应方便值勤和内务管理。
3.7 通 道
3.7.l 看守所主通路应与城市公路相连接,各功能区均应设有能
通行机动车辆的道路。
3.7.2 监区内应设置环型消防车道;行政办公区应设置停车场。
3.7.3 进人监区的通道净宽不得小于4m。
3.8 建筑朝向 3.8.1 看守所建筑应符合当地最佳建筑朝向。
3.9 绿 化
3.9.l 看守所绿化总面积应符合当地城市绿化的规定。
3.9.2 监区及警戒区内不得种植高大树木。
3.9.3 行政办公区、武警营房区的建筑物前后和道路两侧应种植
树木。
【】***************
3.9 绿 化
3.9.1~3.9.3 本条规定了看守所绿化的要求。监区和警戒区内
不得种植高大树木,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攀登树木越墙逃跑。
*********************** 建筑设计
4.1 监 室
4·1·1 监室(合卫生间)面积应根据监室类型确定。监室应分为
普通监室、特殊监室、留所服刑罪犯监室和禁闭监室。普通监室
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6m2(含铺位面积1.5m2),设计关押容
量每间 8~15人。特殊监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小于 4.8m2,设计关
押容量每间3~5人。留所服刑罪犯监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大于普
通监室的指标,设计关押容量每间 6~8人。禁闭监室每 100~150
人设置一间,使用面积不得大6m2
4.1.2 监室层高应根据气候条件确定。严寒和寒冷地区监室净高 不宜低于 4m;夏热冬冷地区监室净高不宜低于 5m;夏热冬暖地
区监室净高应控制在5.5~6.om。
4.1.3 监室卫生间应与床铺隔离,并做局部遮掩,设置水冲式便
.器和盥洗设施。使用面积2~3m2。
4.1.4 监室内设置床铺。普通监室为通铺,距室内地坪高度为
300~400mm,用厚度不小于30mm的木板连体铺设,并作防腐处
理,固定在地找上,地期间距不得大于360mm,地垅两端设带防
护网的通风孔;特殊监室设置固定式铁木床;留所服刑罪犯监室
可设置双层床。
4.1.4室外活动场应与监室连体设置,顶部加装钢筋防护网,网
顶高度为 3.2~3.6m,人均占有面积不得小于2m2。
【】******************* 建筑设计
4.1 监 室
4.1.l 本条规定了不同类型监室的面积。采用确定人均使用面积
和设计容量方法,是为在保证安全和方便管理的原则基础上,给
予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一定的灵活性。普通监室容量8~15人既
便于民警巡视观察,又有利于在押人员互相监督;特殊监室3~5
人主要是考虑对重点关押对象的监护。
4.1.2 本条规定了监室层高。监室层高高于一般民用建筑,是为
了满足监室通风换气和设置民警巡视道的需要。但是层高过高会 增加造价,造成浪费。
4.1.4 本条规定了监室床铺的设置要求。普通监室床铺的制作要
求,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拆卸铺板行凶或以铺板为掩护挖洞脱逃。
***************** o
4·2 监室 门 窗
4·2·1 通往管理通道的监室门须两层设置,分别为铁栅门和钢板
门,并设置门锁,钢板门上应设观察窗;通往室外活动场的监室
门单层设置;监室门高为1.8~2.om,门宽为0.7~0.8m。监室
门开关必须由民警控制。
4.2.2 监室前后墙应设置监窗,并应符合巡视观察和通风采光的
要求。监窗开关必须由民警控制。
4.2.3 监室靠管理通道一侧墙体上应设置加装铁门的送饭孔和
送开水孔。孔净尺寸为150minX150mm,高度距地坪1.05m。
【】********************
4.2 监 室 门 窗
4.2.1 本条规定了监室门设置要求。通往管理通道的监室门须双
层设置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冲监闹事,保证民警人身安全。
***********************
4.3 监 房 通 道
4.3.1 监房主通道净宽不得小于2.4m,管理通道净觉不得小于1.8m。
4.3.2 监室毗邻室外活动场一侧设置巡视道并形成网络,净宽不得小于l.0m。
4.4 监房建筑构造
4.4.二 墙体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房墙体应采用强度不得小于 MU10砖、石和 M 5的水泥砂
浆满浆砌实;监室地坪以上2m用1:2水泥砂浆粉刷墙裙,2m 以
上部分作吸音处理;监室内墙的阴阳角做弧形,R>=30mm;监室
外包墙厚度不得小于 370mm;其余墙体厚度不得小于 240mm。
4.4.2 地坪应符合下列要求:
基层分层夯实,加浇C20混凝土层厚不得小于150mm,并用
1:2水泥砂浆加107胶或无砂水泥砂浆找平抹面或做现浇水磨
石面层。
4.4.3 防护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室门窗、室外活动场顶部和其他孔洞必须安装防护网。防
护网的机械强度,不得采用小于直径 18mm热轧圆钢;间距不得
大于 120mmX 150mm;接点须双面点焊;防护网顶四周边缘深人
墙体不得少于 100mm,并用混凝土固定。
【】**********************
4.4 监房建筑构造
4.4.l 本条规定了监房墙体的制作要求。监室墙体在2m以上部
分要求作吸音处理,是为了增强吸音隔声效果,防止在押人员传
递信息;监室内墙的阴阳角做弧形,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撞墙自
杀自残;增加监室外包墙厚度是为了提高安全系数。********************** 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
4.5.1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应分别设门,供在押人员和外来人员分别出入,并应设置在押人员专用的固定
式坐椅。
4.5.2 讯问室应用金属防护网分隔。内墙面采用吸音抹灰或安装
其他吸音材料。
4.5.3 律师会见室和家属接见室应用安全玻璃或普通玻璃加金
属防护网分隔,并安装双向免提式对讲器和必要的戒护设施。
【】*****************
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出回会见室
4.5.l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家属会见室的设置要求是为了防止
在押人员侵害办案人员和律师;防止在押人员通过其家属传递违
禁物品。
***************
4·6 技术用房
技术用房应满足防尘、防潮和隔音要求,技术控制室使用面
积不得小于 30m2/间,观察室和特审室不小于 24m2/间。
4·7 岗楼、监区围墙
4.7.1 监区围墙应用构造柱加基础梁,无墙垛;墙身高度为5.0
~5.5m,墙体厚度宜为370mm,用MU10砖、石和M5水泥砂浆
砌实;围墙顶部作弧形并根据有关规定预埋电网铁件,设巡逻道
时须加护栏;内外墙面用混合砂浆粉刷。
4.7.2 监区应对角骑墙设置2个岗楼。每个岗楼截面积不应大于
4m2,设置上下通道和御寒、避雨、避雷设施;单面围墙长度大于
100m时,应在围墙顶部设置巡逻道或增设1个岗楼。-
【】***************
4.7 岗楼、监区围墙
4·7.二 监区警戒岗楼的设置要求是根据武警总部关于看守所警
戒不少于两个哨位的规定制定的。
*********************** 监室环境和建筑设备
5·1 监室环境
5.1.l 监室及室外活动场应向阳设置。
5.1.2 监室采光窗地比应控制在1/10~1/7。
5.1.3 监室应设置自然通风道和机械通风设施,通风开口面积不
应小于地板面积的1/20。监室卫生间应设置自然抽风管道;夏热
冬暖地区可设置屋面通气窗。
5.1.4 监室内空气声隔声标准应大于45dB,撞击声隔声标准应
小于75dB。
5·2 电 器 设 施 5.2.1 看守所动力照明应采用双路三相供电,并安装配电设备。
只能一路供电时应自备发电机组。
5.2.2 监室照明应在巡视窗一侧安装射灯。高度不得小于3m,照
度不得小于75lX。
5.2.3 监室电器线路应采用暗线敷设。电器设备和灯具应安装安
全防护罩。
5·3 给排水设施
5.3.1 看守所给排水系统应列人城市总体规划,生活用水和消防
用水可采用自来水,远离市区的可采取打井等办法自备水源,但
饮用水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
5.3.2 监室用水应通过暗敷管道供给,管径不得小于25mm,便
器阀门安装部位距地面不得大于0.5m,下水设备应在地坪下埋设
S弯,用直径 150mm铸铁管引入室外窖??井,并以直径不小于 300mm的水泥管排人化粪池。
5.3.3 监室内排水泛水系数不得小于1%。
5.4 采 暖 设 施
5.4.1 安装在监室内的采暖设施应加安全防护网,管道应暗装。
5.4.二 采暖管道和地沟检修井口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并不得设
在监室、室外活动场内。
*************** 5 监室环境和建筑设备
5.2.
3、5.3.
2、5.4.
1、5.4.2 监室内所有管线所采用的暗装方
式以及设施设备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和有关设置部位的要求,都是
为了确保看守所安全,防止在押人员利用管线和设施设备自杀、自
残或拆卸后作为行凶、脱逃工具。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看守所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7——2000
条文说明 目 次 总贝J……………………………………………………………………二 7 选址和总平面布局……………………………………………………玉9
3.2 建筑分区和总平面设计……………………………………………19 3 监区………………………………………………………………… 19
3.4 行政办公区…………………………………………………………20 9 绿化—……··,…………,…………………………………………… 20 建筑设计………………………………………………………………ZI
监室—………………………………………………………………·2二
4.2 监室门窗……………………………………………………………ZI
4·4 监房建筑构造………………………………………………………21
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家属会见室—…………………·ZI
4·7 岗楼、监区围墙……………………………………………………22 监室环境和建筑设备………………………………………………2
总 则
1.0.1 本条主要提出了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本规范是为了规范看
守所建设,使看守所建筑设计符合“坚固安全,方便管理,功能
齐全,体现文明”的基本要求,在修订GAg—gi《看守所建筑标
准(试行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看守所是羁押被依法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和改造留所服刑罪犯的机关,担负着确保看守所安全,对在押人
员进行管理教育,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和改造留所服刑罪
犯的重要职责,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守所的设计
质量直接影响看守所职能的发挥。
GA9—91(看守所建筑标准(试行北是1991年由公安部发
布实施的强制性公共安全行业标准。作为建国以来看守所基础设
施建设的第一个标准,它对于规范看守所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但是,由于该标准重点解决的是看守所规划建筑面积定额
问题,对看守所的总平面设计和建筑设计要求涉及不多且不具体,导致各地在看守所建设中设计原则不明确,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
看守所安全和管理教育的需要,造成布局不合理,管理有死角,安
全系数低,一些新建、迁建看守所刚刚启用就得改建。这正是修
订该标准的主要原因所在。
“坚固安全,方便管理,功能齐全,体现文明”是看守所建设 的基本要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看守所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它
强调确保看守所安全,物防是基础;强调基础设施要为管理和教
育在押人员提供物质保障;强调根据看守所工作需要设置各类用
房,并满足各类用房的功能要求;强调看守所要依法保障在押人
员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条件,充分体现人道主义。
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即适用于看守所的新建、二7 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3·2 建筑分区和总平面设计
3·2·l~3·2·2 本条规定了看守所建筑分区和总平面布局的要
求。根据看守所职能和工作环节,看守所建筑一般分为监区、行
政办公区、留所服刑罪犯劳动区和武警营房区。监区是关押在押
人员实施武装警戒的区域,是看守所建筑构成的核心。为方便对
在押人员实施武装警戒和管理教育,确保看守所安全,看守所总
平面布局必须将监区置于看守所中央部位,其他功能区应尽可能
毗邻监区,形成贴靠和夹包之势。行政办公区置于看守所人口处
是为了便于接待和管理各方面的来所人员。
3.3 监 区
3·3·1~3·3·3 本条规定了监区的建筑内容,所规定的调整范围
主要是考虑大型看守所运送生活物资的车辆出人监区比较频繁,不利于安全;大型看守所的技术控制系统多实行分级控制,将总
控制室设在监区外与其他技术用房并建,这有利于实行集中管理。
采暖锅炉一般要附带煤场,置于监区不利于安全。
3·3·4 本条规定了监区建筑布局的原则和具体要求。监区建筑各
部分的连接应设置封闭通道,并用防护门分隔,是为了层层设防,提高安全系数;巡视通道应形成网络,并便于分区巡视,这是为
了保证民警巡视责任的落实和对紧急情况的果断处置;看守民警
值班室按套间设置,外间用于巡视值班,里间用于技术控制和电
脑信息处理;管理半径不超过60m是为了保证值班人员有效的通
视距离和巡视制度的落实;技术控制是管理在押人员的秘密手段,因此技术控制室必须设置在较隐藏、在押人员接触不到的位置。
3.3.主 监区出人口不得直接面对看守所出人口,是为了保证监区的隐藏性,避免从看守所外部直视监区。
3.4 行政 办公 区
3.4.1~3.4.2 本条规定了行政办公区的建筑内容。所规定的调
整范围,是为了缩短管理路线,减轻民警劳动强度。
3.4.3~3.4.5 本条规定了行政办公区建筑布局的原则和具体要
求。行政办公区是看守所的门面,应在经济适用的基础上,做到
环境绿化美化;建筑布局根据各类用房的功能要求分类集中设置,是指按管理用房、特殊业务用房、行政办公用房、民警生活用房
和其他附属用房分类集中设置,这样有利于行政管理、工作保密
和安全防范;有关收押检查室、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
家属会见室的规定均是为了方便管理和确保看守所安全。
3.9 绿 化 3.9.1~3.9.3 本条规定了看守所绿化的要求。监区和警戒区内
不得种植高大树木,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攀登树木越墙逃跑。建筑设计
4.1 监 室
4.1.l 本条规定了不同类型监室的面积。采用确定人均使用面积
和设计容量方法,是为在保证安全和方便管理的原则基础上,给
予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一定的灵活性。普通监室容量8~15人既
便于民警巡视观察,又有利于在押人员互相监督;特殊监室3~5
人主要是考虑对重点关押对象的监护。
4.1.2 本条规定了监室层高。监室层高高于一般民用建筑,是为
了满足监室通风换气和设置民警巡视道的需要。但是层高过高会
增加造价,造成浪费。
4.1.4 本条规定了监室床铺的设置要求。普通监室床铺的制作要
求,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拆卸铺板行凶或以铺板为掩护挖洞脱逃。
4.2 监 室 门 窗
4.2.1 本条规定了监室门设置要求。通往管理通道的监室门须双
层设置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冲监闹事,保证民警人身安全。
4.4 监房建筑构造
4.4.l 本条规定了监房墙体的制作要求。监室墙体在2m以上部
分要求作吸音处理,是为了增强吸音隔声效果,防止在押人员传
递信息;监室内墙的阴阳角做弧形,是为了防止在押人员撞墙自
杀自残;增加监室外包墙厚度是为了提高安全系数。
4.5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和在押人员出回会见室
4.5.l 讯问室、律师会见室、家属会见室的设置要求是为了防止
在押人员侵害办案人员和律师;防止在押人员通过其家属传递违
禁物品。
4.7 岗楼、监区围墙
4·7.二 监区警戒岗楼的设置要求是根据武警总部关于看守所警
戒不少于两个哨位的规定制定的。监室环境和建筑设备
5.2.
3、5.3.
2、5.4.
1、5.4.2 监室内所有管线所采用的暗装方
式以及设施设备安装安全防护装置和有关设置部位的要求,都是
为了确保看守所安全,防止在押人员利用管线和设施设备自杀、自
残或拆卸后作为行凶、脱逃工具。
第五篇: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 总则
1.0.1 为提高殡仪馆的建筑设计质量,创造良好的殡仪活动条件,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镇殡仪馆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殡仪馆的建筑设计应以当地丧葬习俗为前提,并保证有安静肃穆的活动空间。
1.0.4 殡仪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术语
2.0.1 殡仪馆funeral parlor
提供遗体处置、火化、悼念和骨灰寄存等部分或全部殡仪服务的场所。
2.0.2 业务区division tor business 洽谈并办理丧葬事宜的区域。
2.0.3 殡仪区division for funeral service 进行遗体处置及举行悼念活动的区域。
2.0.4 遗体处置disposal of corpse
葬前对遗体进行清洗、消毒、防腐、整容、整形、解剖、冷藏等处理的统称。
2.0.5 悼念厅mourning hall 举行告别仪式或追悼会的场所。
2.0.6 火化间crematory house 火化遗体的专用房间。
2.0.7 骨灰寄存区division for depositing ashes of the dead 寄存骨灰并提供有关服务的区域。
2.0.8 祭悼场所plaec for mourning 殡仪馆内祭悼逝者的场所。
2.0.9 殡仪车hearse 运送遗体的专用车辆。选址
3.0.1 殡仪馆的选址应符合国家的土地使用原则和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
3.0.2 设有火化间的殡仪馆宜建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
3.0.3 殡仪馆应选交通方便,水、电供应有保障的地方。
3.0.4 殡仪馆在选址时应留有发展余地。总平面设计
4.1 总平面布局
4.1.1 总平面布局根据功能分设业务区、殡仪区、火化区、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区和停车场。
4.1.2 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以殡仪区为中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规划,做到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车辆和人员的分流有序。
3.殡仪区与火化区相邻设置,并设廊道连通。
4.骨灰寄存区内宜设置祭悼场所。
5.行政办公用房朝向良好。6.有改扩建余地和绿化用地,绿化率不应小于35%。
7.有集中处理垃圾的场地
8.应设置室外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厕所。室外公共厕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的规定。
4.1.3 殡仪馆不应少于2个出入通道,其中1个专供殡仪车通行。
4.1.4 停车场设计除宜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做好交通组织。
2、在停车场出入最方便的地段,应设残疾人的停车车位,并设醒目的“无障碍标 志”。
3、内部车辆应单独设置停车场。
4.1.5 殡仪馆入口附近宜设馆前广场。室外环境设计
4.2.1 室外环境设计应包括公共活动场地、道路和绿化等设计。
4.2.2 室外环境设计宜根据用地的自然条件,结合各功能区的特点,对景观、植物配置及山石水面等作出综合设计。
4.2.3 道路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和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方便、安全的方案,并满足消防车通行的需要。
4.2.4 各功能区均应设置醒目标志。建筑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殡仪馆建筑设计应根据规模和功能,配置业务、殡仪、火化、骨灰寄存、办公和辅助用房。
5.1.2 各类用房应按殡仪流程布局,做到功能明确、流程便捷。
5.1.3 有供暖和中央空调的房间宜集中布置。
5.1.4 殡仪馆建筑应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各用房采光标准应符合表5.1.4的规定。
房间名称 窗地面积比w/Af 房间名称 窗地面积比w/Af 骨灰寄存用房 1/6 火化间 1/7 悼念厅 1/7 遗体处置用房 1/6
注:Aw为直接采光的侧窗采光口面积,Af为地板面积。
5.1.5 殡仪馆内各用房应有自然通风,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各用房地面面积的1/20。5.1.6 遗体处置用房、火化间和骨灰寄存用房等宜分别设置竖向通风道及与其配套的排风装置。
5.2 业务区用房
5.2.1 业务区用房通常由业务、丧葬用品销售、挽联书写和洗手间等房间组成。
5.2.2 业务厅宜设置咨询、业务洽谈处、收款处和休息处,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业务厅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80㎡。
2.业务厅内各业务洽谈处或业务洽谈间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8㎡。
3.休息处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0㎡。
4.为办公自动化预留条件。
5.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5.2.3 丧葬用品销售处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0㎡。
5.3 殡仪区用房
5.3.1 殡仪区用房应根据殡仪馆的使用要求和丧葬习俗设置,并宜包括悼念厅、音响室、休息室、遗体接收间、遗体处置用房、更衣室、殡仪车库和洗手间等。
5.3.2 悼念厅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悼念厅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2㎡。
2.悼念厅的出入口应设方便轮椅通行的坡道。
3.悼念厅的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
5.3.3 音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
5.3.4 遗体接收间的最小边长不应小于4.0m,其入口处应设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和雨棚。
5.3.5 遗体运送通道净宽不宜小于3.0m。
5.3.6 遗体处置用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功能用房内应设通风口。
2.各功能用房的门宽度不应小于1.4m,且不应设门槛。3.各功能用房宜设准备间。
4.冷藏室应根据冷藏设备的规格、冷藏量和操作空间进行设计。
5.消毒室、防腐室和整容室的使用面积均不宜小于18㎡
6.防腐室、整容室与冷藏室宜设内门相通。
5.3.7 殡仪馆如需单独设置解剖室时,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0㎡。
5.3.8 汽车库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有关规定,殡仪车库与其它车应分开设置。
5.4 火化区用房
5.4.1 火化区用房应包括遗体停放间、火化间、火化工休息室、更衣室、配电室、风机室、工具室、骨灰整理室、取灰室和洗手间等。
5.4.2 火化间的平面布置应按火化设备的数量和规格分前后厅设计,并符合下列要求:
1.前厅净宽不宜小于8.0m。
2.后厅净宽不宜小于7.0m。
3.火化机与侧墙净距不宜小于1.5m。
4.火化间净高不应低于7.0m。
5.烟道应按照火化设备的要求进行设计,并应采取防水措施。
6.烟囱的断面内壁应保证排烟通畅,并应防止产生阻滞、涡流、串烟、漏气和倒灌现象。
5.4.3 风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火化设备要求确定。
5.4.4 遗体停放间使用面积应按每具遗体占地2.5㎡确定。宜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5.4.5 骨灰整理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8㎡。
5.5 骨灰寄存区用房
5.5.1 骨灰寄存区用房应包括骨灰寄存用房、管理人员办公用房和洗手间等。
5.5.2 骨灰寄存用房应根据骨灰寄存容量、骨灰寄存架的材质及排列方式确定。5.5.3 骨灰寄存架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m。
5.5.4 骨灰寄存室的净高不宜低于3.3m。
5.5.5 管理人员办公用房应设在骨灰寄存区的入口处,并为自动化办公提供条件。
5.5.6 骨灰寄存用房应有通风换气设施。防护
6.1 卫生防护
6.1.1 殡仪区中的遗体停放、消毒、防腐、整容、解剖和更衣等用房均应进行卫生防护。
6.1.2 遗体处置用房、火化间与其它建筑之间应设卫生防护带,防护带内宜绿化。
6.1.3 消毒室、防腐室、整容室和解剖室应单独为工作人员设自动消毒装置。
6.1.4 遗体消毒、防腐、整容、解剖各用房内的洗池和操作台应阻燃、耐腐蚀、易冲洗。
6.1.5 火化间的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燃油式火化机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监测方法》(GB13811)中有关规定。
6.1.6 人化机的引风机和鼓风机等应选择低噪音设备,并应设消声减振装置,风机室的四壁和顶棚应作吸声处理。
6.1.7 火化区内应设置集中处理火化间废弃物的专用设施。
6.1.8 遗体处置用层、火化间的内墙面、地面应平整、光滑,易于清洗。
6.1.9 休息室、业务办公室和悼念厅等用房室内最大允许噪声级(A声级)应符合表6.1.9的规定。
备用房内最大允许声级(dB)表6.1.9
房间名称 允许噪声级(A声)房间名称 允许噪声级(A声级)
休息室 50 悼念厅 55 业务办公室 50 6.1.10 悼念厅隔墙和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标准为:计权隔声量不应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75dB。
6.1.11 业务厅及馆内走廊的顶棚应作吸声处理。顶棚的吸声系数宜为0.3-0.4。
6.1.12 火化间的允许噪声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燃油式大化机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监测方法》(GB13801)的有关规定。
6.2 骨灰寄存防护
6.2.1 骨灰寄存防护应包括外围结构防水、隔热、室内温度控制、骨灰盒防潮、防直射光照、防尘、防虫、防鼠、防盗等。
6.2.2 骨灰寄存室内防止地面返潮。
6.2.3 骨灰寄存室屋面宜采用外排水,严禁渗漏。
6.2.4 骨灰寄存室地面应坚实耐磨,墙面和顶棚应表面光洁。其窗扇应采取防尘和密闭措施。
6.2.5 骨灰寄存区中的祭悼场所应设封闭的废弃物堆放装置。防火设计
7.1 一般规定
7.1.1 殡仪馆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1.2 殡仪馆建筑的防火分区应依据建筑功能合理划分。
7.1.3 悼念用房应设消防水龙、水喉等设施。
7.1.4 殡仪馆内建筑灭火器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的规定。
7.1.5 殡仪区的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目应按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2个设置,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最大距离不宜超过20.0m。
7.1.6 悼念厅楼梯和走道的疏散总宽度应分别按每百人不少于0.65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宜小于1.8m。
7.1.7 悼念厅的疏散内门和疏散外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m,并不应设置门槛和踏步。7.1.8 室外应设消火栓灭火系统。
7.1.9 殡仪馆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定》(GB50222)的有关规定。
7.2 骨灰寄存区
7.2.1 骨灰寄存用房的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中的储存物品类型丙类第2项划分。
7.2.2 骨灰寄存用房不得采用水灭火设施,应按规模在明显位置设气体或干粉灭火设施,并设火灾探测器。
7.2.3 骨灰寄存用房的防火分区隔间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为单层时不应大于800㎡;当建筑高度在24.0m以下时,每层不应大于500㎡;当建筑高度大于24.0m时,每层不应大于300㎡。
7.2.4 骨灰寄存室与毗邻的其它用房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墙。
7.2.5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其中1个出口应直通室外。
7.2.6 骨灰寄存用房防火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骨灰寄存室防火门应向外开启,其净宽不应小于1.4m,且不应设置门槛。
7.2.7 骨灰寄存室内通道不应设置踏步。
7.2.8 骨灰寄存楼垂直连通的条形窗不应跨越上下防火隔层,水平连通的带形窗不应跨越相邻防火分区。
7.2.9 骨灰寄存室内的寄存架应采用阻燃材料。
7.2.10 骨灰寄存室内的装修材料应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的阻燃材料。
7.2.11 骨灰寄存用房与祭悼场所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15.0m。
7.3 火化区
7.3.1 火化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中丁类设防的规定。
7.3.2 火化间安全出口不应小于2个。
7.3.3 油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的规定,寒冷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7.3.4 火化间内储油箱与火化机之间的防火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的有关规定。
7.3.5 采用燃气式火化设备的火化间在建筑物外应设置气源紧急切断阀。建筑设备
8.1 一般规定
8.1.1 管网系统的总平面设计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
8.1.2 殡仪馆内各用房的建筑设备应选低噪声、节能、节水型,并应进行整体综合设计。管线宜集中隐蔽、暗设。
8.2 给水、排水
8.2.1 殡仪馆建筑应设给水、排水及消防给水系统。
8.2.2 殡仪馆内各区生活用水量不应低于表8.2.2的规定。
生活用水量 表8.2.2
用水房间名称 单位 生活用水量定额(最高日)(L)小时变化系数
业务区、殡仪区和火化区用房 每人每班 60(其中热水30)2.0-0.5 职工食堂 每人每班 15 1.5-2.0 办公用房 每人每班 60 2.0-2.5 浴池 每人每次 170(其中热水110)2.0 办公区(饮用水)每人每班 2 1.5 殡仪区(饮用水)每人每次 0.3 1.0
注:上述生活用水量中,热水水温为60℃;饮水水温为100℃。
8.2.3 殡仪馆建筑给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8.2.4 遗体处置用房应设给水、排水设施。
8.2.5 遗体处置用房和火化间的洗涤池均应采用非手动开关,并应防止污水外溅。8.2.6 遗体处置用房和火化间应采用防腐蚀排水管道,排水管道内径不应小于75mm。上述用房内均应设置地漏。
8.2.7 遗体处置用房和火化间等的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的规定。
8.2.8 殡仪馆绿地应设洒水栓。
8.3 采暖、通风、空调
8.3.1 采暖地区殡仪馆的建筑供暖宜利用当地城镇集中供热系统。因条件限制无法利用城镇集中供热时,应采用单独的供暖系统。业务区、殡仪区、火化区和行政办公区宜设置可单独调控的供暖系统。
8.3.2 骨灰寄存用房不应设采暖装置。
8.3.3 殡仪馆内各类用房的采暖室内计算温度不应低于表8.3.3规定。
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表8.3.3
房间名称 室内计算温度 房间名称 室内计算温度
火化间 10 取灰室
遗体处置用房 16 冷藏室 5
8.3.4 设置机械通风的房间换气次数不应低于表8.3.4的规定。
换气次数 表8.3.4
序号 房间名称 换气次数(次/h)序号 房间名称换气次数(次/h)序号 房间名称 换气次数(次/h)消毒室 8 4 解剖室 8 7 休息室 4 2 防腐室 8 5 冷藏室 6 8 火化室 8 3 整容室 8 6 悼念室 6 9 骨灰寄存室 3 8.3.5 火化机烟囱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在殡仪馆最大风频风向的下风侧或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侧。
2.应符合火化设备要求。3.烟囱应留有烟道污染物排放测试孔,孔径尺寸和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燃油式火化机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监测方法》(GB13801)的有关规定。
8.3.6 殡仪馆各区用房可根据需要,按不同功能系统设置空调,而不同功能区的空调可按需要集中设置。
8.3.7 遗体处置用房和火化间采用空调时,应采用直流式空调系统,排风应经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8.3.8 空调房间的夏季室内计算温度宜为25一26℃,相对湿度宜为60%-65%。
8.3.9 骨灰寄存室相对温度不宜大于60%。
8.4 电气、照明
8.4.1 殡仪馆电气负荷不宜低于二级。当无条件两路供电时,其殡仪区用房和火化间应备有电源。
8.4.2 殡仪馆内应按不同用电场所划分回路。
8.4.3 悼念厅应配置告别棺,专用局部定向照明。
8.4.4 业务办公台、收款台以及骨灰整理室、遗体处置用房的操作台应设局部照明设备,其照度值不应低于150l某。
8.4.5 建筑物的疏散走道和公共出口处应设紧急疏散照明,其地面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某。重要地段宜设置应急照明灯,照明时间不应少于20min。
8.4.6 消防控制室、空调机房,殡仪区、火化区和骨灰寄存区用房等均应设置应急照明。
8.4.7 各类用房照明标准值应符合表8.4.7的规定。
各用房照明标准 表8.4.7
房间名称 参考平面及其高度 照度标准(L某)
低 中 高
悼念厅 地面 100 150 200 休息室 地面 75 100 150
防腐室 整容室 解剖室 0.75m水平面 150 200 300 消毒室 0.75m水平面 75 100 150 火化室 地面 100 150 200
骨灰整容室 0.75m水平面 100 150 200 骨灰寄存室 地面 100 200 300 停尸间 地面 50 75 100
8.4.8 殡仪馆应设有防雷保护设施。骨灰寄存用房应为二类防雷建筑。
8.4.9 业务厅、悼念厅和骨灰寄存室应根据需要分别设置广播音响设施。
8.4.10 殡仪馆内应配备通讯设施。
8.4.11 骨灰寄存室的照明线路应采用铜芯导线穿金属管或采用护套为阻燃材料的铜芯电缆配线,并单独设置回路控制开关。
8.4.12 殡仪馆内宜对计算机系统、监控系统和通讯系统综合布线,暗管敷设。
8.4.13 骨灰寄存用房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8.4.14 殡仪馆宜设置自动监控系统。
本规范用词说明
1.0.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1.0.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它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符合„„规定(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