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谛与自我价值---思修

时间:2019-05-14 07:2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生真谛与自我价值---思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生真谛与自我价值---思修》。

第一篇:人生真谛与自我价值---思修

人生真谛与自我价值

【中文摘要】:人的本质是什么?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这几个问题是伴随人的终生的问题。在我们大学时代,我们不仅要对这几个问题有正确的、系统的认识,还要对自我价值有很的明析认识,知道怎样去实现自我的价值。本文将从结合实际理论和我们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去正确地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自我价值。

关键词:人生真谛、自我价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绪论

大学是国家的人才宝库,而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等问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对于我们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实现自我价值至关重要。

一、词语概念的正确认识

要说正确认识人生价值与自我价值就必须知道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自我价值。

世界观: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①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世界观与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③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自我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意程度。④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1 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版,第63页 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版,第64页 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版,第72页 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版,第74页

②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二、领悟人生真谛

人生真谛是什么?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是什么?”或“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个问题并不是不可解的斯芬克斯之谜,人的自我认识既是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从古至今,人们做过无数的描绘,提出过去取多多的看法。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为科学揭示人的本质提供了大量的思想资料,可都不能正确地揭示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主场、观点和方法,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2得到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的这个科学论断,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这句关于人的本质的话包含深刻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考察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由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形成和决定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不同的人的本质。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的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地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每一个人从他来到人世的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因为人不是孤立存在的单一体,它的存在依靠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领悟人生真谛是什么?还要回答“人为什么而活?”、“人该怎样活?”、“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实际上是人生观的三个方面: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为什么要活着?是为了追求理想而活着。理想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是对现状的不满足,对未来的不懈追求。它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人生的态度应该怎样?人生的态度应该乐观积极。人生观决定人生态度,反过来人生态度又影响着人生观。一个只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浮生如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60页 梦,及时行乐”、“看破红尘”的人生态度的人,必定是贪图安逸、碌碌无为的人生。而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的人,必定是充满色彩的人生。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追求意义与创造价值。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应当自觉地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精神、不谋私利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最崇高的精神。正如雷锋所说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

三、认识与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只有认清自我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自我就是意识到了主体。承认有主体,承认主体有意识,就等于承认有自我。人的价值的自我肯定具有客观的必然性,人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是从盲目到自觉的过渡。盲目的自我价值肯定首先表现为生存发展的必然性,对生活的依恋。①只顾按照自己的需要去生活,从中追求自己的一切目的,殊不知他们是在做着自我价值肯定,也不顾这种自我肯定的后果是什么,他们将在这种肯定中得到什么和成为什么。人们盲目的肯定和追求着自己的价值,但他们压根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在哪里,有多大和多么宝贵。所以这种盲目的自我价值肯定也使自我价值丧失。这种盲目性随着个人的成熟而降低,随而出现自觉的自我价值肯定。这种标志是主体意识在问:我的价值是什么?自觉的价值肯定使主体意识到自己的一生是一个价值过程,因而他自觉的追求自己的价值,也即由自身的奋斗来追求自己的价值。

人们在知道怎样认识自我价值的基础上会进而思考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问题。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首先,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其次,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最后,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是实现人生目的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把内在的自我外化,把有限的自我永恒化。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概括:把生命的自我变成价值的自我,这样就实现了我们的自我,也就实现了我们的价值。①

结束语:不同时代的青年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与责任。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②当代我们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必须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对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正确地领悟人生真谛,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参考文献: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

③《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6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⑤《人的哲学论说》薛德震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⑥《唯物史观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致思理路》康渝生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①《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6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9页

第二篇:人生真谛与自我价值

人生真谛与自我价值

摘要:

学生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老师答:“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能不断地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对于这段话,我想每个人都会深有感触,很多人喜欢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然而,人生的意义绝不可能存在于某一个地方或是某一件事情上面。人生的意义是一个人决定去做某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种自我肯定的力量,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探索人生真谛与实现自我价值。(傅佩荣《哲学与人生》)

关键词:人生,自我价值,希望,困境。

正文: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探索人生真谛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首要基础,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不同的意义,是当代上进人必须拥有的品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要做到:

(一)、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合对待生活的态度,世界观和人生观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积极地作用。所以,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相辅相成的。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提到这个,我们不难想到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他们有高尚的人生目的,所以成就了有价值的人生,而对于我们而言,区别于那个时代,我们也必须追求我们心中那高尚的人生目的因为人生目的在人的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方向,另一方面,人生目的是人生行为的动力基础,刘翔致力于跨栏赛跑,姚明致力于篮球比赛,他们人生目的明确,因而他们人生方向也随之确定,同样,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也是他们人生行为的动力基础。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与竞争,我们必须端正我们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产生不同的面对态度,或努力拼搏或投机钻营,或积极向上或游戏人生。所以正确的人生目的是正确的人生态度的前提。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目的是人生的指南针,它指引着人的航向,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例如蒋介石和邓小平,一个国名党领导人,一个共产党领导人,他们的人生目的不同,一个追逐个人私利,一个乐于奉献人民,所以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价值。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思考人生态度问题,有助于思考人的一生应该有怎样的生活,从而知道应该如何对待生活。

有一个有趣的游戏,把26个英文字母A、B、C等分别对应1、2、3等数字,那么态度(attitude)就是100,而金钱、荣耀这些东西也只有几十,俞敏洪在对清华大学演讲时说:“人必须要往前跑,不一定要跑得快,但必须要跑得久,不能停下来。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要用你的现状去判断你的未来,只要你坚持就一定能获得你所意想不到的东西。”以我的理解,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坚持、认真才是最优秀的品质,就像对运动场上的人一样,人们惊叹于百米运动员的英姿飒爽,可更沉迷于马拉松参赛者的执着。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虽然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圣人,都能像马克思那样,但我们可以借鉴伟人的思想成果让自己的人格不断地便得高尚,有了高尚的人格,我相信,高尚的人生观也就随之而生,重点是我们也必须科学地加以利用,参照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渗入我们自己的思想及行为,不可盲目效仿而迷失自我。

一、在希望中寻找自我,探索自我价值

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就应在此基础上建立我们对未来,对人生的希望,有了认识的目的,有了对人生的希望,我们才能更充分地寻找自我,探索自我价值,那么如何有希望地去寻找自我,探索自我价值呢?(一)、确立希望,需要勇气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神曲》)说这话需要勇气,它就像一座卓然挺立的大树,不应暴风雨而弯腰。电影《三个白痴》里面男主人公兰彻说:“这么害怕今天,怎么做好明天。”所以,在面对今天的时候,也需要一种勇气。

人们常以“太不好意思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恐怕太迟了;准备工作还没做完;条件还不具备;恐怕会做砸。”等诸多理由来当作自己缺乏勇气的借口。殊不知,有时不完美的开始胜过完美的犹豫,也许悬崖之间的铁索桥,盲人或聋人更易安全地走过,而正常人却不行,因为正常人能看见他面前的深不可测,能听见湍流的水声。所以,有时成功也和这过桥一样,失败不是因为自身实力的不足,而是因为被周围的环境、声势吓破了胆,从而丧失了做某件事的勇气。

(二)、确立希望,需要思考的习惯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如果我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一个苹果掉下来打到我的头上,我会怎样?或许我会想:啊,上天赐给我一个苹果,那么我就把它吃掉吧!我们只所以不能成为牛顿,而只能成为一个多吃一个苹果的人,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思考的习惯。(傅佩荣《哲学与人生》)牛顿因为思考,因此他会在别人没有怀疑的地方怀疑: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然后发现了新的定律。

思考对于学习的人来说也很重要,读到一段话的时候,不要立刻信以为真,如果把很多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就无法养成思考的习惯。如果对任何事都加以思考,就会发现,虽然很多事情现在如此,但它没有必要一定是如此,也有可能是别的样子,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中找到新的开始。

(三)、确立希望,需要自信(美、阿.哈伯德《自信:人生不能没有的一种精神》)

以前在一本书上看到,拿破仑亲率军队作战时,那支军队的战斗力便会增加一倍,原来军队的战斗力一般基于士兵们对统帅的信心,拿破仑的自信坚强,使他部下的每一个士兵的信仰增加一倍。增强自信心,有如下方法:

1、语言暗示)

坚定地信心,能是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一个人的成就,就不会高于他的自信所能达到的高度,如果你常常说:“我不行。”“我办不到”“不可能”久而久之,你就可能真的什么事都办不了。但是如果你常常说:“我相信我自己。”“我喜欢我自己。”“我最有力量”。久而久之,你就能办到你原本办不到的事。因为你的语言在左右你的行动,肯定的语言会增加你行动的力量。

2、角色假定

青少年时,人们会有一些偶像,偶像在人们心中总是优秀的、完美的,然后人们就会以偶像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可以通过对偶像的追求阅读他们所在行业中最优秀的人士传记,进入专业角色之前,你就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

3、相信自己的潜能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在危难之际或紧迫之时,人的潜能就能很好地爆发出来,有位诗人说:“人体内蕴藏着无穷的能量,当人类全部使用这些能量的时候,将无所不能。”虽然诗歌常常将意像夸大,但它也确实揭示了人内在潜能的潜在效果。相信自己的潜能,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四)、确立希望,需要意志力

没有坚定地意志力,就不能获得价值的成就,那么,怎么才能锻炼意志力呢? 锻炼意志力的正确的方法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它们如此明显、简单。例如,回想高中生活,你是否想过放弃,当你选择坚持时,你就锻炼了意志力。当冬天来临时,你是否发现被窝比外面舒服,当你还是一如既往地起床做事时,叫你就锻炼了你的意志力。依然面对软弱,克服缺点是永远坚强力量的不二法门。所有锻炼意志力的方法都在心中,生活中,唾手可得,它们藏在伺机击垮意志的弱点中。

二、在困境中保持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赖斯利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于怎样打好一副坏牌。如果干什么事都一帆风顺,那人生还有什么喜悦可言,只有不断地面对逆境和挫折,挑战它、战胜它,成功之后的欢乐才更能打动人,这样的人生才更加丰富多彩,况且,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谁也不可能一辈子活在成功胜利之中,真正的成功者往往是身处逆境或遭遇过失败的人。

贝多芬30多岁就失去了听力,但他仍在耳聋中完成了世界名曲《第九交响乐》达尔文病魔缠身40多年,但仍然四处考察,发表了著名的进化论观点,爱迪生小的时候便失去了听力,但他居然发明了留声机。

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缺陷而不宜从事自身工作的人,可他们有在那些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说来容易,但其中的艰辛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不妨多想想这些战胜困难的成功者。“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努力地去改变。

当然,面对困境,我们也不可缺少一些品质:

(一)、不能丧失自信

(二)、保持乐观

快乐的人有一种创造的力量,是悲观的人所没有的。(美、阿.哈伯德《乐观:人生不能没有的一种情绪》

多笑,能增加人的乐观。以欢笑代替忧愁与怨恨。我们会感到更加轻松,更能专注于我能所做的事,更能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因为如果我们为自己快乐,也是对他人的快乐幸福尽力了。有时,我们也可以听听音乐来保持心情舒畅,因为乐观是能够被锻炼的额,所以人在平常的生活中,应多接触乐观的人和令人乐观的事。

(三)、面对情感困境时,需要豁达

我们的存在时父母选择的结果,我们的生存被环境影响着,因此,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接受一些固定的观念和成见。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别人讲的话没有道理,事实上这是因为我们先被个人的遮蔽,如果能够撇开成见,听听别人怎么说,然后试图了解其中的道理,或许会发现,其实别人的说法也是可以站得住脚的。

其次,当别人犯错误时,试着去原谅别人,这样不仅对别人有好处,对自己也有帮助。如果你不原谅他们,你会感到怨恨和痛苦,它们将从内到外将你毁坏,从而让你远离成功,因为你也曾犯错,因为我们都是凡人。

小结:生命是完整的,我们在一个地方失败了,正好在另一个地方有了反省自己的机会,借此能够有所改善。相反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可能反而没有太多反省自己的机会,以致难以实现自我价值。

(四)、总结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指出:人生有三绝望: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不能够有自我。(傅佩荣《哲学与人生》)

不知道有自我即人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不愿意有自我即人不愿意独自面对自己,包括自己的希望以及内心,不能做一个真诚的人。不能够有自我即一个人愿意成为自我,努力做一个真诚的人最后却发现不能成为自我,即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而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所以,人生必须做到:知道有自我;愿意有自我;能够有自我。

有些人认为自己的人生困难,但也没有多少人为了逃避困难而选择死亡,所以也就无我地过完一生。

以哲学的观点:人生就是买面包,烘面包,吃面包的过程,若要面包好吃,需要调味的蜂蜜,而那蜂蜜应该就是哲学。(傅佩荣《哲学与人生》)而以现实的观点来看,那蜂蜜就是自我,即发现自我,定位自我,实现自我。活着,是一回事,而要活得有意义,又是另一回事。其实,人活在世界上都只是过客,而不是归人,既然只是过客,又何必在意自己“有”什么,我们应该注意自己“是”什么、如何“做自己”。从而实现自己这过客的价值,这时,我们会感到或多或少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人生就是一个在旅行中追求幸福的过程。

参考文献:台。傅佩荣《哲学与人生》

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美。阿.哈伯德《自信:人生不能没有的一种精神》

《乐观:人生不能没有的一种情绪》

第三篇:思修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教案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早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计划,作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的人,并通过深入探讨价值问题,激励学生择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目的,人的本质、人生价值的评价。教学难点:如何确立正确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教学热点:怎样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去享受生活、焕发生命、完善自我、服务社会

教学方法:课堂提问与诵读、案例分析、讲授

导入新课:

谈到人生价值,可能有同学想:这么大、这么抽象的题目,怎么讲、怎么听?——我们才有真正的收获?

我们换一个角度,请同学们先来看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 资料

“斯芬克司之谜”

相传,古希腊有—个女面狮身的怪兽,名字是斯芬克司。它盘踞在路口,向过往行人提出种种质询,谁若是回答不出。就会被它撕成碎片吞进肚里。

这天,一个名叫俄狄浦斯的外地来的年轻人经过这里,斯芬克司故意难为他给他出了一个很难破解的谜语:“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傍晚用三条腿;而腿最多的时候正是它最软弱的时候?”

俄狄浦斯猜中了这个谜语,于是斯芬克司大叫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俄狄浦斯的答案是这样的: 当人幼年的时候,要用四肢爬行;等长大了,就能站起来用两条腿行走;到了老年,行走不方便,就要加上一条拐杖,因而变成三条腿。幼年是人一生最软弱的时期,所以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人。

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请同学们也来思考并回答一下:(学生参与,每人写出自己对人的理解)

几千年前,在古希腊阿波罗庙宇上赫然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神谕。名曰“神谕”,实则凝聚了古希腊人的智慧。它是人类要求认识自已,并且掌握自身命运的一种象征。

伴随着关于人生的思考,人又总是会从价值的角度对人怎样生活算是有意义、才算是“值得”的问题加以把握,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因而,弄清人生价值的涵义、内容、评价标准、实现方式等问题,以便指导青年学生树立起正确有人生价值观,乃至对个体人的一生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讲述新课: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中外思想家对人的本质的种种描述

1、古代中国思想家们对人本质的述说(1)性善论

以孟子为代表。孟子认为,人皆有天赋良心,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它们是仁、义、礼、智的根源。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也即,人性本善。孟子的性善论,通过后来《三字经》的通俗化而广泛传播。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我国佛教受‘性善论’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佛慈悲”。(2)性恶论

以荀子为代表。荀子认为,人皆好利恶害,必然要与他人抢夺争斗,导致伤害残杀。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为保障秩序,就要制定法律,规范人的行为。他的两个学生韩非、李斯将这种观点发挥到了极致。后来就有了一句俗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3)人性无善无恶论。

代表人为告子。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他认为人性是先天与生俱来的本能即“生之谓性”,人生来的本能为“食色”。“食色,性也”。人性是饮食男女人人都具有的自然属性,无所谓善恶。而后天学习养成的习性为非性。告子把人性无善无恶说比喻为“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如果说人有善恶那也是后天引导的结果,而人性却无所谓善恶。(4)人性有善有恶说。

最早提出“性有善有恶”的是战国早期的世硕。世硕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善和恶两种不同的属性,如同“阴阳”。这种有善有恶的人性,通过后天的引导“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可见,人性的“善恶在所养焉”。两汉以后,大多数哲学家都赞同人性有善有恶说。因此,中国德育史

上先后出现了扬雄“性善恶混说”,二程、朱熹等人“性二元说”,王夫之“性日新说”等等。中国古代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辩大多从伦理角度来进行,这种对人性的透视为人类认识自身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思想遗产。

2、西方世界关于对“人”认识的嬗变 西方世界对于“人”的认识同样经历了一个过程。柏拉图认为人是长着两条腿没有羽毛的动物。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率先努力把人和动物进行区分。他把人定义为,人是能够对理性问题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人是理性动物。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对“人”进行深刻的揭示,他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政治动物”。柏拉图的这位学生对“人”的认识以及后来出现的“人是理性动物”之说显然比从前要深入得多。但是,到了中世纪,在“上帝创世说”、“上帝造人说”的论点笼罩下,人权被践踏,人性被压抑,至于对人的看法也只能在上帝的羽翼下来规定。

近代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资产阶级思想家和科学家开始把对人自身的认识从虚幻的上帝又拉回到现实中,他们极力讴歌人的理性、精神情感和人自身,提出解放个性、张扬人性,追求物质生活的现世幸福。他们用人本身以及人赖以生存的环境来解释人的本质和人性。但是他们对人的本质界定仍然是模糊的。在近代人道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的视野中,人只是自然的人。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对人的解释是:人不过是自然的仆役和翻译员。他的继承者霍布斯认为“自我保存”是人的天性和行为的根本动力,人生目标就是为满足欲望在追求私利的战场上获胜。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集中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爱尔维修提出了著名的“利益”原则。作为一个感觉论者,他认为人皆有自爱之心,人的本性在于趋乐避苦。不过,笛卡尔与他相反,强调“人是有理性的灵魂”。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主张“合理自爱”。在康德看来,人自身确实有使他与万物有别的能力,那就是理性。可见,文艺复兴后,哲学家对人的认识越来越丰富。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曾经影响一大批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如叔本华的“生活意志”;尼采的“强力意志”、“超人”力量;费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等都是人本主义思潮的具体代表,他们对人的本质的规定体现非理性主义色彩。当代西方哲学中,有影响的如以斯金纳主张以科学技术分析来定义人;马斯洛又从动机和需求层次来探索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创立以前对于人的认识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都是唯心主义的人性论;第二,混淆了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关系,模糊了二者的界限;第三,脱离人的社会性,把人性等同于人的生物性或自然属性,有的把人性看成是先验的、精神的人性;第四,离开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谈人性,其人性只能是抽象的、普遍的人性。

(二)科学认识人的本质

1、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回答

1845年春天马克思首先冲破了种种迷雾,写下了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一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用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0页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科学论断主要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

(1).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理结构和自然本能。如发达的大脑,直立行走,饿了要吃,渴了要喝,性成熟了要生殖繁衍等。自然本能是人和动物都有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表现为劳动、语言、思维等。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辩证统一的。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受制于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决定着自然属性,从而决定了人的本质。

(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包括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正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着人们,形成人的本质。

(4).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人的本质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关注现实的、具体的人,强调把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历史上变化着的人的本质,是最科学的理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社会上流行的“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是错误的。

2、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的剖析

错误观点之一: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食欲、情欲、求生欲等。这种观点客观上势必导致物欲泛滥,把人引导到吃、喝、玩、乐的歧途上去,使人忽视精神、理想上的建树,对于人们确定科学的世界观 极其有限。错误观点之二:人的本质是自由。

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那种绝对的、无条件的自由,不要任何法律、道德和纪律约束的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把人的本质视为自由,就是不要任何约束,这种自由是对社会主义法律,道德和纪律的破坏,最终将陷入无政府主义的泥潭。

错误之三:人的本质是自私

首先,这种观点把人性混同于动物的本能,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不理解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主义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必须从社会属性上看。

其次,这种观点从现实生活中人们都要考虑个人利益的现实出发,推断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即自私则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私有观点,它是指以提取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来维护和发展个人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它们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出发是和实现手段的不同。

第三,这种观点认为自私是永恒的、绝对的,凡人都是自私的,这是普遍规律。

(三)、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涉及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问题。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与人生观在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社会作用三方面是不同的,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不能以世界观代替人生观。

人生观受制于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从而形成对人生的理想、态度、人生道路等问题的基本看法。世界观对人生观的形成以及发展方向都有指导意义。人生观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它对世界观有积极的反作用。人生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对世界的看法,具有科学人生观的人能自觉地接受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人为什么活着? 从放牛娃说起

每个人都是有目的的生活的,无论其层次的高低。

一个现场采访乡村放牛娃的电视节目中的对话 记

者:“你在这儿放牛做什么?” 放牛娃:“让牛长大!”

者:“那牛长大以后呢?” 放牛娃:“卖钱,盖房子。”

者:“有了房子又做什么?” 放牛娃: “娶媳妇,生娃。” 记

者:“生了娃呢?”

放牛娃:“让他也来放牛呗!”

(一)人生目的的涵义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1.人生目的的形成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回答人活着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活着”这一课题的答案比较丰富,这里仅提出五点供大家参考:(1)为了生存得更好。通过劳动,人由低等动物演变、发展为有意识、有智慧、有创造性才能的高级动物。但是人仍然具有自然属性,人类的劳动成果不可避免地要满足人自身基本的物质需求。又因为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不仅仅有物质需要,还有精神追求,这种追求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前进。而在一个文明和进步的社会中的人的努力,必然会带来高质量的生活。

(2)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必然具有一定的属性和规定性,也就是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种责任与一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例如,你是大学生,就要担负起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你是教师,就要有教师的使命感„„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可能会多种多样,但是最主要的不能忘记自己做人的要求和责任感,只有责任感强的人才能赢得信任,才能少走弯路,才能生存得更充实、更“富有”。

(3)要有自己的追求。仔细想想,生活中的人其实都有自己的追求,只是由于主客观情况有所不同,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一样,因而,必然影响和作用于每个人的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大学生要珍惜自己的有利条件,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发展和提升自己,以在正确的人生目的支配下,追求一个全面发展的我,塑造一个高层次的我,使自己在新的人生起点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与人共处。努力使自己具有世界眼光,确立远大理想。知道感激,才能回报他人和社会。

(4)要让别人感到因为有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一个有高起点人格的人,应当常常思考我的行为会为他人、为社会带来什么,自己还需要强化什么,克服什么。青年大学生具有自我解析的能力,但是没有太多的机会去进一步做好这件事。一路考试,一路辛苦,很大的空间和机会都被作业、排名的感觉占据了。而 现在就不一样了,进入准社会化的大学生应当常常提醒自己:当一个人生活无序,精神无着落时,再怎样考试,再如何做作业,其价值又何在,又怎样能更好地面对考试,做出更好的成绩呢?当一个人方向问题把握好了,目标确认正确了,将会拥有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愉悦感,人生的许多成功将是在解决了“人活着为什么”课题的附成品。

(5)人活着就要为社会多作贡献。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国家倡导的。既然人对社会有如此紧密的依存关系、互动关系,任何一个文明的国度在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都有相通之处。当你享用社会和他人为个人提供的需要时,你也不能忘记你也要为他人、为社会做点什么。社会的前进是以无数人类个体的奉献来推动其发展的,这是伟大的人类精神,只有为社会多作贡献的人生目的,才是幸福的人生。当你有这样的责任和心态生活时,你会感到快乐,别人更因为有你的存在而感到快乐。

人的目的是客观世界所产生的,它是以客观世界为前提的。现存的、实有的世界可分为两大现象:一类是自然现象,一类是社会现象。从这两类现象的考察中,得知人生目的的形成,即不是上帝或神的意志决定的,也不是什么人性的“自然要求”,它是人们在人生实践中,同外部客观现实的关系中产生的。因此,人生目的的形成既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人们主观选择的过程。

2.确立人生目的的意义

(1)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在为着某种具体的目的从事着各种具体的实践活动。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的行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人生目的支配或驱使,它对人生所从事的各种具体活动起着指向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丽人生的志士仁人,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从而在解决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前进。案例1:

周恩来上初中时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16岁“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他们始终朝着这样的人生航向前进。案例2:

马克思,他在17岁选择职业时就这样思考:“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以人类的福利和个人的理想为主要指针。”一个人“只有为了社会进步和同时代人的福利而努力,才能够使自己完善起来。”“假如他只为自己而劳动,当然,他也可能变成著名的学者、大哲学家或是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尽善尽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宗教也教导我们说,大家努力实现的理想是为人类而牺牲自己——有谁能否认这一类的箴言呢?” “如果我们选择一种能够对人类作最大贡献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感到负担太重,因为这是为一切人而牺牲;到那时候,我们所得到的将不是微少的、可怜的自私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属于亿万人民。我们的事业是默默无闻的,然而,它却是经常不断起作用的,而在我们的遗骸上,将会洒下崇高人们的热情眼泪。”[《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一个犹太人律师家庭,曾先后就学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重点学习历史和哲学,获哲学博士位。他本可以为自己谋福利从而使自己过上幸福生活,但是他选择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并战斗到终生。他物质生活贫困,恩格斯给予了经济上的支持和帮助。1883年3月14日,由于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极端贫困的生活,以及十分繁重的理论和实际工作,马克思在自己的工作椅上与世长辞。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在20至21世纪之交,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说明我们当代人仍然敬仰马克思,需要马克思,需要马克思主义!

案例3: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第53任州长,也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里出生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他们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上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当有人问他“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这个问题时,他讲了一个少年时代的故事。1961年,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皮尔·保罗被聘为罗尔斯所在的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保罗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几经管教、惩罚都无济于事。最后,他以给孩子们看手相为名鼓励孩子上进。当罗尔斯从窗台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是一个目标、一面旗帜,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士,他说 话时也不再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主席。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

罗杰·罗尔斯不经意之间制定的人生目标成了他日后学习工作的不竭动力,在这种价值理想的召唤和鞭策下,他终于实现了当纽约州州长的人生目标。

纵观历史,横看现实,崇高的目标对于人们的人生价值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确立了崇高的目标,他就会自觉地以自己的全部感情、意志、希望和行为服从于这一目标,他就会达到理想的客观的效果,就会得到肯定的价值评价。

(2)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消极与积极。

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催发出顽强进取的人生态度,消极的人生目的则令人萎靡、沉沦。一个人正因为有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他才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动力,为实现远大人生目标而“不用扬鞭自奋蹄”。

案例:

众所周知,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世界汽车工业革命就此开始。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又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1914年1月5日,公司宣布向工人支付8小时5美元的工资,这是当时9小时工作制工资的两倍,使美国工人的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正因为这些,福特被尊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人,他和他的汽车公司对美国和世界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这些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应聘成功的“敲门砖”竟来自于“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这说起来同样令人惊奇。

福特大学毕业后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同时与他一起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这时的福特感到自己可能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的地上有一张废纸,就弯腰把它捡了起来,并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进门之后福特刚说了一句:“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就伸出了双手:“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这个让福特感到诧异的决定,实际上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从此以后,福特开始了他辉煌的汽车人生之路,直到让福特汽车闻名全球。

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而福特下意识的动作来自于他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则来源于他积极的生活态度。正是这种积极的人生煽动了他人生成功的翅膀,成就了他梦想的福特汽车帝国。

在我们的生活经历中,随手关上一个正在流水的水龙头,顺便拾起一个烟头,或者对陌生的路人一个善意的微笑,对他人一次真诚地帮助,对同事一个由衷的赞美等,这些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行为,也不会让你有多少额外的付出,但它们却是你积极生命态度的外在表现与流露,它们可能就是改变你人生的星星之火。(3)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标准有二:奉献与索取。

案例:

大无大有的周恩来

周恩来的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去不留言。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正是周恩来的大无大有让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世人,就连他的敌人也钦佩他。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下半旗志哀。

周恩来总理的人生之路

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此,我们仅用一些简单的数据就可以说明问题。

1974年在周总理被诊断出患了癌症之后,他仍旧努力工作,据数字记载,1974年1月——1974年6月,这段时间总理在住院和动手术,除了住院和动手术之外的纯时间有139天,这些天总理仍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据载他每日工作12-14小时的有9天;14-18小时的有74天;工作超过18小时的有38天;工作在24小时左右的有5天;有一次曾连续工作了30个小时。为什么?我们都学过《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人民之所以爱戴我们的总理,因为我们的总理心理装着的不是自己,而是全国人民。在总理的心目中无私心杂念。周总理的亲侄女在内蒙古工作,他曾写信给侄女,要她老老实实地干工作,因为内蒙古需要她。周总理还给内蒙古的书记乌兰夫同志写信说,一定要把我的侄女和别人一样看待,千万别搞特殊化。周恩来的爱人邓颖超同志在临终时,仍然保持着这个传统,给中央拉了一个清单,用了国家多少东西都原物送回。

1974—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做了六次大手术,八次小手术,平均每四十天做一次手术,但他却能在住院期间与有关人士谈话168次,在医院参加会议20次,出去开会20次。有一次周总理带病参加会议,并在会上作了报告,看着总理带着病容,以坚强的毅力在台上作报告,台下的代表都哭了。

周总理逝世时联合国下半旗的原由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¼,可是周总理没有一个自己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的心声,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引导下,通过生活实践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每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都会遇到义利、荣辱、苦乐、得失、成败、祸福、生死等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1、人生态度的含义:

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在人的一生中,必然会遇到学习、工作、事业、爱情、命运、生死、义利、苦乐、成败、福祸、荣辱等等一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回应和选择,就是人生态度的具体表现。人生态度包括人生认知、人生情感、人生意向三个因素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一部分,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怎样的人生观 就决定了他有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生。(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一个人的人生观如何是通过他的人生态度体现出来的,一个对生活抱无所谓的态度的人,他的人生观一定是庸碌无为的人生观;相反,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激情的人,他的人生观一定是科学正确的人生观。

(二)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的类型

(1)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健康的、有益于社会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具体表现为:正视现实、开拓进取、乐观向上、自强不息。

(2)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颓废的,无益于社会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具体表现为:悲观厌世、看破红尘,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怨天尤人、玩世不恭。

2、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大学生应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明确生活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中遇到和各种问题。要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负责,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生活、学习和工作之中。

人生当务实。大学生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并从人生实际出发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浅尝辄止,否则将一事无成。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人生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生应乐观。大学生对人生发展的曲折性和规律性要有正确的认识,大学时期是人生特定的成长阶段,面对学习、就业、恋爱等各种实际问题,许多事情都 不会总是尽如人意、一切顺心。所以,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要有坚强的承受力,不能消极悲观、畏难退缩,更不能颓废堕落、自暴自弃、甚至轻生。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是乐观人生态度的深刻写照。

商界曾流传着一个故事:某老板派两个职员到非洲某地考察鞋业市场。回来之后,第一个职员沮丧地向老板报告说:那里没有市场,因为根本没有人穿鞋子;第二个职员则乐观地对老板说:市场形势大好,因为无人有鞋穿。结果后者得到了提升嘉奖。

这则故事,讲的也是以积极的思考、乐观的精神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看待事物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他告诉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消极的态度,无异于尚未动手干就举手投降,自己为自己设置了无法逾越的障碍;积极的态度是:面对困难,要看到光明,要勇于挑战生活,把不利因素看作是考验自己人生价值的难题,通过奋斗,诠释难题,使自己得到锻炼。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努力进取,也许会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如果被困难吓倒,自然就会与成功失之交臂。案例1:永不放弃

英国首相丘吉尔,一生里留下不少逸事。在第二次世界打战爆发之前,曾经有一段关于丘吉尔的逸事。当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有一位政府官员说:“我认为事情完全绝望了。”丘吉尔却若无其事地说:“不错,已经到了无法形容的绝望地步。”接着他又说:“不过,我觉得自己似乎年轻了20岁。”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功成身退,生活立刻由绚烂归于平静的丘吉尔下台之后,有一回应邀到剑桥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那天他坐在首席上,打扮一如平常,头戴一顶高帽,手持雪茄,一副怡然自乐的样子。

经过隆重的介绍之后,丘吉尔走上讲台,两手抓住讲台,注视观众,沉默有两分钟,然后他就用那种他独特的风范开口说:“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接着又是长长的沉默,然后他又一次强调:“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最后在他再度注视观众片刻后蓦然回座。

无疑地,这是历史上最短的一次讲演,也是丘吉尔最脍炙人口的一次讲演。

案例2:“事在人为”。

海伦 ·凯勒被大学生视为伟大的女性之一。海伦在只有19个月的时候,一场暴病残酷地剥夺了她视、听、说的全部能力。对于一个又聋、又哑、又瞎的小女孩来说,命运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但是,海伦以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生活勇气同不公正的命运拚搏。她硬是靠盲文凸印本自学完小学、中学的课程,而且下决心要考大学,并发誓说:“我要进大学„„还一定要进哈佛大学。”就是靠着这种信念,克服了人生道路上数不清的困难和障碍,终于如愿以偿,考取了哈佛大学拉德克立夫女子学院。在大学里,没有盲文教材,她就靠手指的触动来领会教师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并用这个方法练习发音。大学2年级的时候,海伦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的生活故事》,轰动了美国文坛。这本书后来被人们称为20世纪初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海伦平生所信奉的座右铭是:“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她去翱翔时,她是决不应该去爬行的。” 案例3: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在“文革”中受迫害,虽身陷囹圄,仍坚持研究经济理论,他在狱中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学习《资本论》。没有纸和笔,就打腹稿。从入狱的第二天起,他便用一个月的时间,把构思多年准备写的《社会主义经济论》的提纲,从导言开始,共十二章,一百八十三节,打了一遍腹稿。此后每月坚持默诵一遍,并进行修改补充。在狱中的七年零五天中,他打了八十五遍腹稿,出狱后,便根据记忆整理出来。这本在狱中写成的书最后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案例4:

感动中国的洪战辉,从他读高中时,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了12年。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由他一手带大。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人生,总是在成功与失败,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中演绎一幕幕忧伤与难忘。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但也会碰上没有舟船的渡口,没有小桥的河岸,这时候只能自己摆渡自己了。”这是洪战辉的人生格言。当他孑然一身孤独无助的时候,洪战辉说坚持不懈的追求才是人生的真谛!生活中定有希望,生活中一定要有自信。相比以前,洪战辉的日子多了一些阳光。

(课堂讨论):是什么因素使案例中主人公能在如此艰难的困境中产生惊人的毅,创造出奇迹来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人生要进取。要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要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在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中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普写自己灿烂的人生。

假如一个人能活七十岁,25550天

现在我们平均有18岁,已生活了多少天?还剩多少天? 已生活了6570天,还剩18980天。人生是不尽的追求

罗曼罗兰认为: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的战斗,凡事要做个够得上成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想无形的懒惰作战。

人生要不断的创造生活,创造自己的命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如黑格尔在讲到人与动物的区别时所强调的:禽兽对于足以满足其需要之物,俯拾即是,不费气力。反之,人对于足以满足其需要手段,必须由他自己去创造培植。如果一个人甘心过一种平淡地、好歹能活着就满足的生活,这是不符合人性的。

人的本性是要不断通过创造来证实自己的能力,不甘在人之下。即不甘平庸的。享受成功的喜悦,是人生的目的之一。

莎士比亚;对于生命应该这样理解:你永远追求着你所没有的事物。

高尔基说: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人一旦停下追求,就会改变生命存在的方式,所以:生命是一部关于人的英雄史诗,他描述的事实人寻求人生奥秘而不可多得,有心通晓一切而无能为力,渴望成为一个强者而又无力克服自身弱点的历程。

把以追求到的东西搁置一边,在追求新的目标,这就是人的天性,这就是乐趣所在。

停止这种追求,生活就失去了意义,人生就失去了价值。这就是人生!所以,人生是不及的追求!案例1:奥云冠军扬威用行动诠释坚持到底

北京时间2008年8月14日,在北京奥运会上结束了男子全能金牌的争夺,28岁的中国选手杨威终于在童话之国书写了自己的神话,夺得了这枚梦之以求的金牌,从2000年到2008年,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说:为了这枚金牌,已经等了整整八年!

悉尼奥运 遗憾夺银 悉尼奥运会: 最为全面的杨威也进入了个人全能项目的决赛,但在决赛中遇到了强大的对手——涅莫夫,杨威在比赛中毫无机会,虽然六个动作都发挥的异常出色,但无奈还是输给了涅莫夫,两人的得分差距是:0.113。

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杨威悲情命运的开始。

阿纳海姆世锦赛 惨遭翻盘

2003年美国阿纳海姆体操世锦赛,杨威遭遇到了东道主选手保罗-哈姆强有力的挑战,在前五个项目比赛完领先的情况下,在最后一个项目被对手翻盘,最终以0.064分的微小差距遗憾夺银,揭开了“悲情杨威”故事的序幕。

雅典奥运会 遭遇滑铁卢

雅典奥运会成了体操队的滑铁卢,最终杨威男子个人全能仅名列第七,杨威和国家队一起跌入了谷底。十届全运会 输给黑马

0.566!这是2005年全运会,杨威和冠军吕博的差距,回到国内赛场的杨威也没有能够躲过“千年老二”的魔咒,在决赛第一项自由操就出现了重大失误,只得到了8.607的低分,一开场就宣布了杨威无缘冠军,但这之后杨威却并没有放弃,吊环、鞍马、跳马、双杠、单杠,杨威一点点的追了上来,但最终因为之前的差距过大,最终遗憾的输给了此前名不见经传的“黑马”对手。

阿胡斯世锦赛 终登领奖台

2006年,丹麦阿胡斯,曾经两度想过放弃的杨威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冠军,六个项目一个比一个发挥好,一个比一个难度大,全程都没有给对手卫冕冠军,日本选手富田洋之任何机会,稳稳的将个人冠军揽入怀中!这也是杨威首次获得个人全能的世界冠军 北京奥运会,续写辉煌

案例2:中国航天人,不断超越

神一到神七,从试验飞船到载人飞船,从一人一天飞行到三人多天飞行,从到出仓行走„„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次次飞跃,创造一个个辉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航天人众志成城、团结奋斗,在于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开拓进取。

开拓才能发展,进取才能创新。随着四艘无人飞船和两艘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飞船系统先后突破了载人飞船再入升力控制、应急救生、软着陆、GNC故障诊断、舱段间分离、防热等13项关键技术。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别达到97%和99.7%,与发射神五的火箭相比,把神舟六号送入太空的这枚火箭更加舒适和安全,技术改进多达75项。与“神舟六号”时的火箭相比,长二F火箭技术状态原则上保持不变。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适性,进行了近30项的技术改进。

据了解,对比以往,研制长二F时不仅增加了火箭的测试次数和累计测试时间,而且针对以往飞行中出现的非正常现象,进行了“8赫兹”问题和“415秒”问题两大技术攻关。

凭着开拓进取的意志和智慧,不甘落后的中国航天人抢占航天领域的制高点,把一个国家的高度标记在了太空之上。

凭着开拓进取的胆识和谋略,面向未来的中国航天人,又把目光投向了更加深邃的太空:实施探月计划。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形形色色的人生观

人生观有许多分类法,按宗教去划分人生观,如基督徒人生观、佛教人生观、儒家人生观、共产主义人生观等.也有人将人生观分为四大类:1.服从自我的人生观;2.服从别人的人生观;3.考虑自我的人生观;4.考意别人的人生观。

单从字面上,已可看到它们之间的基本分别。但在前二者(服从自我、服从别人)与后二者(考虑自我、考虑别人)之间,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分别:就是在「服从」的人生观中,理性及思维成分较少;在「考虑」的人生观中,理性及思维成分较多。这并不是说,「服从」的人不会思考,更不是说他们没有思考能力。而是说:他们当时的基本心态和倾向是不必思考;思考并不是构成「服从」的重要因素。正因为要达到服从的目的,基本上是毋须思考,所以实际上许多人也就在服从时,没有经过详细思考和深思熟虑这一阶段。如果我们留心观察那些纯粹为了守教规而去圣堂的人,或那些纯粹为了听父母命令而上学读书的人,我们便会知道他们对宗教或求学的意义不太着意去寻求。(1)拜金主义人生观

你能举出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关于金钱的看法吗?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世上只有钞票好,有钱的孩子象块宝 有什么就是不能有病,没什么就是不能没钱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些观点说明了什么?

拜金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表现? 政治生活:权钱交易,行贿受贿,买官卖官 经济生活:制假造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 文体生活:盗版已刊,裁判吹黑哨

(2)拜金主义的含义:

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把金钱作为生活的惟一目标,把拥有金钱当作人生的最大幸福,把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惟一标准。

(3)拜金主义这种思想的危害

人与人之间出现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没有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最终导致全社会道德沦丧、物欲横流、危害国家。思考:“追求金钱就是拜金主义”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拜金主义同一定的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有关。首先,从社会生活的现象看,有了钱,才能从市场上买到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其次,从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经常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可以看出,金钱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因此也可以说,商品交换越发达,金钱被用到的场合、次数越多,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就越大。资本主义是私有制条件下,商品交换的高度发达时期,因此,对金钱的崇拜也发展到了极致;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金钱仍然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商品交换比改革开放前要发达,所以金钱在人们的眼中也变得比以前更重要了。

由此,在金钱和人生价值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进行客观的分析。首先,应该承认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金钱仍然具有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的作用。对个人来说,掌握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从市场上买到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品。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包含有金钱的内容(物质贡献)。

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重要保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市场经济中的交往也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重要条件。从上述意义上讲,金钱与人生价值是有联系的。

其次,还要看到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

根据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有关政策,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所得的报酬、正当的利润、合法继承的遗产、银行存款的利息等,都属于正当合法的范围。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损公肥私、行贿受贿、走私贩私、坑蒙拐骗等所得的金钱,则是不正当的、非法的。所以,对于金钱的获得要遵从“取之有道”的原则。再次,更应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人生的追求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少内容虽与金钱有关,但并非金钱的同义语,不是金钱所能买到的。

[资料]:散文家孙淡宁的《买到买不到》

金钱能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 金钱能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 金钱能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金钱能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 金钱能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 金钱能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 金钱能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能买到馅媚,但买不到尊敬; 金钱能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金钱能买到奢侈品,但买不到文雅; 金钱能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金钱能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 金钱能买到躯壳,但买不到灵魂;金钱能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 金钱能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

我们不能否定钱的作用。钱可以创造工作生活的一定条件,但它绝对不是生活的全部,幸福生活中最珍贵的东西是钱买不来的,如情义无价。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无过:金钱没有对错,错在有人非法获得,有人拜金成性,有人挥金如土。

取之有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劳动致富反对非法牟利。用之有度:保护正当消费,反对奢侈浪费。

用之有效:让金钱用在该用之处,如果他人使用更有价值,倡导扶贫济困,倡导用于公益事业。

案例1:

李嘉诚的财富观 李嘉诚先生少年经历忧患,不足15岁便辍学到社会谋生,深深体会健康和知识的重要,认为对无助的人给予帮助是世上最有意义的事情,教育及医疗两者更是国家富强之本,他也认识到个人力量到底有限,惟有事业成功,才能对社会和国家作更大的贡献。故早年随着事业进展、行有余力的时候,便热心慈善公益,支持内地及本港的教育医疗事业。于1980年,成立李嘉诚基金会,藉以对教育、医疗、文化、公益事业作更有系统的资助。历年来,李先生成立的私人公益慈善基金会已捐出及承诺之款项约77亿港元。此外,李先生亦推动旗 下企业集团捐资及参与社会公益项。他有着独特的财富观念, 内心的富贵才是真正的富贵,贵是从你的行为而来。真正的财富:让世上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贵为天子,未必是贵,但是,贱如匹夫,不为贱也。

案例2: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案例3:

南方网5月20日(2008年)报道:他,是一名身患残疾、无法直立行走的乞讨者;他,来到捐款箱前,把仅有的30多元全部放了进去。他的举动被热心路人用相机记录下来放到网上,迅速成为近两日各大论坛的热帖。

昨日下午,记者与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街坊取得联系。经对方确认,照片中的场景正是上周五下午发生在广州越秀区华乐街支援抗震救灾募捐活动现场的一幕。该知情街坊回忆,上周五下午将近5点,他和两名同事经过环市东路世贸大厦东面的露天广场,远远看见一名乞讨者蹒跚“走”到捐款箱前。“在场的工作人员和路人都以为他只是路过。当他说出‘我要捐款’时,所有人都愣住了。”知情街坊的同事老谢说,当时这名乞讨者从碗里掏出几个硬币,让站在旁边的阿SIR(警察)帮忙投入捐款箱,但阿SIR知道这钱的分量,坚持让他亲手捐。工作人员见状,赶紧把捐款箱拿到地上,摆在他的面前。他将硬币一个一个放进箱子后,又抬头向工作人员说了句“我还有钱”,便从衣兜里掏出一些纸币往箱子里塞。老谢粗略算了一下,大约有三四十块。这位残疾人表示,他是从露天电视得知灾情后赶过来捐款的。这一过程被热心路人用相机全程记录下来,并以“一个身残心不残的捐款者,令世人动容”为主题发上网络,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极大关注。大家纷纷回帖,不少人更直言自己是含着泪看完组照的。“没想到,两天后他又来捐款了!”据知情街坊透露,前日下午3时许该名捐款者第二次来到捐赠现场,把身上的近10元零钱全部投入捐款箱。他表示,自己虽然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也想为四川灾区出一分力。(2)享乐主义(1)享乐主义的含义

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乐。“人生若朝露,行乐须及时”,“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为哉?,为美厚尔,为声色尔(人活着为了什么?以什么为快乐?是为了追求吃喝玩乐,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七情六欲)。”“今朝有酒今朝醉”这些是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典型说法。(2)享乐主义的表现

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表现为过分看重人生的物质享乐,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乐。这种人生价值常常表现为无远大理想,否认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主张及时享乐,讲眼前“实惠”,甚至把追求个人快乐看作人生第一要义。一些年来,少数青年学生在较为优越的家庭条件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缺乏艰苦朴素精神,滋长了享乐主义倾向,甚至挥霍无度,腐化堕落,触目惊心。(3)享乐主义的错误和危害性

第一,它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最大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

第二,它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第三,它把一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上。享乐主义人生目的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案例:一位辛酸父亲的信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的确,你考上大学,你爸妈确实为你骄傲。虽然现今的大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但这毕竟是你爸妈几十年的梦想。我们那阵,上大学不是凭本事考的,要看手上的茧巴和出身成分,有些人还要用贞操和人格去换。这也就是我们以你为荣的原因。然而,你的骄傲却是不可理喻的。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你说你学习很忙,没时间写信,但同院里你高中时代的女同学,却能收到你洋洋洒洒几十页的信,而且每周一封。每次从收发室门口过,我和你妈看着你熟悉的字,却不能认领。那种痛苦是咋样的,你知道吗? 后来,随着你读二年级,这种痛苦煎熬逐渐少了,据你那位高中同学说,是因为你谈恋爱了。其实,她不说我们也知道,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餐 厅。在这种状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一刀,还撒了一把盐。最令我伤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之前,我在报纸上已看到这种事情。没想到你也同时看到这则新闻,一时间相见恨晚,及时娴熟地运用这一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虽然,得知真相后我并没发作,但从开学到今天,两个月里,我一想到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经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交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一位辛酸的父亲(4)反对享乐主义并不是反对合理消费

享受是不是享乐主义?

享受与享乐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反对享乐主义,但我们不反对正当的享受,对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生活,我们要追求和得到满足,国家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本质上就是一种享受。

抗洪英雄李向群说过:“能挣会花也是一种时尚,能合法挣钱,说明你有本事,钱花在自己身上,能显示生活的潇洒,花在别人的身上,能体现人生的意义。”试分析这一句话。

当前我国提倡扩大消费,鼓励大家旅游、买房、买车,这是不是享乐主义?

注意:人的合理消费是人成长过程所必需的条件,我们反对的是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不顾条件的高消费现象(如天价月饼)。对青年学生来说。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勇于创造的思想和作风,对个人健康成长以及实现人生价值都是十分有利的。(3)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人生观就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做什么事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有利的事做,无利的事不沾边,甚至尊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个人主义的实质是自私自利,奉行这种人生观的人不仅难于成大事 ,而且人际关系也会很紧张。

高尔基曾说过:“利己的人最先灭亡,他自己活着,并为自己而生活,如果他的这个‘我'被损坏了,那他就无法生存了。他的面前一片黑暗,只有利已主义和注定的悲哀。但是,人如果不是为个人活着,而是把自己溶化在社会里,那便很难杀死他。因为想杀死他,就必须杀死周围的一切,杀死整个国家、整个生活才行。”

综上所述,错误的人生观形式不同、色彩各异。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就是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无论追求享乐、追求实用、追求权力,还是无所追求,虚度人生,都是以个人利益为核心,追求个人的私利。错误的人生观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它阻碍社会的发展,让人们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不择手段,就必然对社会的进步造成破坏;它影响个人的成长,把人引向歧途。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错误人生观的实质和危害,排除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贯思想

“为人民服务”就是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立身处世,在思想、感情、态度上站在人民一边,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一切言行从人民利益出发,不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要热爱人民,相信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做人民公仆,不做人民的 老爷。这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贯思想,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本质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思想不同的崭新的思想。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并且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具体内涵。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最初的明确表述。列宁继承了这一思想,在论述党的出版物应遵循的方针时指出:无产阶级写作“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可见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贯的思想主张,但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的还是毛泽东。

毛泽东正式提出“为人民服务”,并对之进行科学阐述是在悼念张思德同志大会上的讲话中。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全面论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此后,毛泽东还有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论述。

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开放是人民的事业,也是为了人民的事业。因而,我们的各项政策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客观标准。江泽民更是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来阐述为人民服务思想,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了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核心地位。2002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又重新强调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可见,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一直到中国共产党人、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中始终贯穿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要求。这种思想成为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同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每个人都必须为别人提供服务,才能得到别人的服务,每个人又都在享受别人服务的同时为别人提供服务。

也许有人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也是这样吗,不,绝不能把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说成是相互服务,更不能说资本家是在为人民服务,他们是在为利润服务,马克思说,如果把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说成是相互服务,那还有什么不是相互服务的呢,奸夫淫妇之间她是相互服务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同时,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目的的人生观也是对市场经济的负反馈,是对市场经济进行整合的强大力量,可以有效抵制和消除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消极影响,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更成熟、更持久、更高层的动力。

人的精神动力来源大约有三种:

一是学习变动力。人是未成型的动物,开发什么就有什么,不开发就没有,对知识的渴望是一种动力。

二是竞争压力变动力。压力就成动力的情况很普遍,也很巨大,各种压力都可以成为动力。

三是道德亲和力变动力。(或者说追求善的动力、善的感召力)通过对道德和善的教化使人产生追求道德和善的动力,产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羞耻感等精神动力,推动生产和社会生活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调动人的潜能的主要动力。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用道德亲和力调动人的潜能,这种动力开发方向明确,层次高,影响持久,更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道德亲和力变成的动力是一种更高级、更持久、更属于人的东西。如果没有道德亲和力变成的动力,而只有竞争压力变成的动力,就会出现达尔文式的适者生存、强者胜的状态,就会使丛林法则大行其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真如霍布斯所描述的象狼一样的状态。

(4)实践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是中国人民第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现在更应该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为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道德观,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树立起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自觉地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心理学家发现,乐于助人是人生的一大美德。当人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或者说从心理上充实了自己,使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一位心理学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个年轻的女病人苔斯,几年前因失恋得了忧郁症。好几次,她从停车场出来上车道,尽管车道上排着长长的车队,总是有人给她让道。这种彬彬有礼、先人后己的行为,让她深受感动。一个早晨,她让一辆大卡车先行,结果深受感动的卡车司机后来在路上从后视镜里发现苔斯的车没油停下来了,就停下车取出自己的备用汽油加进苔斯的车里,并“护送”苔斯到附近的加油站加足了油,后来这两个年轻人竟然喜结良缘。苔斯的忧郁症也从此不治而愈。

这听起来很像个浪漫的电影故事,心理学家却认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国外一家心理学杂志发表了一个大型心理问卷的调查结果,发现经常帮助别人的人明显比不乐于助人的人快乐;用快乐指数或生活满足感指数来测量,前者要比后者高出24个百分点。从精神病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前者患忧郁症的可能性要比后者低得多。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的良方。助人为乐的结果往往是双赢,既帮助了他人,同时也留给自己一份金钱买不到的快乐。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当社会的成员的行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时,同时也有助于自己,并使自己得到提升和完善。

案例:平凡而伟大的人 ——从飞

深圳慈善歌手丛飞心地纯真善良,同情一切弱者,他从1994年开始慈善资助贫困儿童,坚持长达11年,参加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务服务时间累计3600小时,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先后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的贫困儿童178名。但他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到了生病无钱医治的困境。丛飞2005年4月被诊断为胃癌,于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年仅37岁。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丛飞捐献的眼角膜使4名眼疾患者受益,丛飞用自己的眼睛给他人带来一生的光明。丛飞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

丛飞一直相信,这世界上有许多人需要人们的帮助,有些人甚至会因为人们的帮助能够改变一生的命运。他说:“我不能成就整个世界,却可以尽我所能成就一些孩子。”

丛飞的这种精神,就是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有没有虚度光阴。”短短37年的人生,丛飞坚定地走着一条奉献之路,他视奉献精神为人生的第一需要,无论什么情况都动摇不了他的信念,只要能为社会尽一分力,只要能为群众带来欢乐,他总是不辞辛劳、踊跃参与。他短暂的一生,用真诚的心灵来歌唱,用无私的付出来服务。无论是在偏远山区,还是在繁华都市,他“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美好德行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所到之处,人们无不感受到他热烈、真挚的情怀。丛飞用自己的行动为“奉献”二字作了最好的诠释,对什么是人生的价值作了最出色的回答。丛飞精神告诉我们:奉献精神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群众做事,为社会尽责,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这样的人生才最有价值。2005感动中国颁奖词

【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不如往昔嘹亮,却获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资料:西点军校学雷锋

位于美国纽约城北的西点军校是举世闻名的陆军军事学院,这座老牌军校培养出了麦克阿瑟、巴顿、艾森豪威尔等众多世界名将和国家元首。它的另一个广为人知的特色就是提倡学雷锋,但他们是怎么学的呢? 走进西点军校,人们首先发现校园内一尊雷锋的半身塑像,会议大厅挂着的五位他们所仰慕的英雄像中,雷锋也是排在首位。学校还把雷锋日记中的一些名言印在学员学习手册的扉页上。校方提倡学生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并经常宣传在学习雷锋等英雄的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如今,在西点军校,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正在发扬光大,难怪美联社一名记者参观完抚顺雷锋纪念馆后留言:“雷锋属于世界。”据了解,除了美国高等军事学府西点军校外,日本、巴西等一些国家也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雷锋活动,雷锋正在走向世界,其精神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分析:雷锋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成长起来的道德楷模,他的精神与事迹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精华的成分。雷锋走向世界,一方面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及文化的不可辩驳的优越性,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雷锋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仍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供我们去开拓,更丰厚的潜力等待我们去挖

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中说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大学生理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这是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课堂互动: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臧克家先生的一首诗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师生有感情地朗读)。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目的:人生价值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理论以及实践的热点话题。通过对本节的系统学习,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人生价值,分辩当前多元的人生价值观,树立起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的意识,更加坚定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的追求。明确创造人生价值的途径和方法,为大学生科学而正确地解决在实现人生价值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重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教学难点: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如何将理论与学生需求有机结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人生价值问题的积极性。在多元社会中,大学生应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

教学热点:大学生的自我设计、自我实现问题。名利、地位与人生价值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提问与讨论、案例分析、讲授

导入:

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人生的价值何在?”“我为什么活着?”„„这些关于人生的思考,几乎每个人都曾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或有意或无心地思考过、反问过自己吧。

价值是一个很时髦的概念,其实人们很早就接触它了。有一则外国寓言,题目叫做《两个汉子和两个袋子》,说的是在一片沙漠中有两个袋子,一个袋子里装着金子,一个袋子里装着食物,让两个汉子去选择,第一个汉子选择了金子,结果他和那袋金子永远留在了沙漠里;第二个汉子不得不选择了食物,结果他走出了沙漠,到达了绿洲。

中国也有一则类似的寓言,题目叫做《一个父亲和两个儿子》,说的是一个父亲给他的两个儿子留下了两样财产,一样是家产,二儿子继承了手艺。结果大儿子坐吃山空,最后饿死,二儿子靠手艺养家,生活的幸福美满。这两则寓言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这就是“什么最有用、最珍贵、最有价值?”这就是价值观、价值取向的问题。对此,古往今来众说不一。有的人认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说的是气节最有价值;有的人认为:真理最有价值,它能揭示事物的规律,使人类获得自由;有的人认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说的是自由最有价值。还有的人认为:祖国最有价值。因为没有祖国的民族,就不可能生存,更不可能发展强大。没有强大的祖国,即使你是富翁,在国外也没有地位,被人家瞧不起。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1、价值含义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和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当它们开始纳入人类的对象性活动领域,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时,就产生了对人有益还是有害,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等问题,也就是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及其意义问题。

价值一词最早是用来反映商品中凝聚的人的一般劳动,属于经济学的范畴。经济学里的价值,即商品的价值,它包含两个要素。首先,一事物要成为商品,它必须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其次,它必须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这样,我们才可以说该商品有价值,是一种商品。人不是商品,但人的价值可以与商品做类比。

由经济学中商品的价值,我们引申出价值一般的含义。所谓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是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内在需要和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把握这个定义。

(1)谈价值,离不开人和社会关系。人总会有自己的精神寄托,比如子女是父母的精神寄托;工作是生活的寄托;爱情是恋人的精神寄托等等。一旦失去了这个寄托,有些人就认为自己活的没意思没意义了,可能会走上绝路或者游戏人生,也可以说他们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了。可见,价值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离开了社会关系,就无从理解价值是如何形成的;离开了社会实践,就无从理解如何实现价值。只有在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他物构成关系的条件下,才会有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既然谈价值离不开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是变化的、分阶级的,所以,价值也是因时间、场合、阶级利益而发生变化,没有永恒的价值。80年代的一台电脑,现在能卖多少钱?

(2)谈价值,离不开人的需要。没有人的需要,事物也就无所谓价值。当然,这里的人不是指个人而是指社会共同体中的人。若指个人,那么某事物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认为有价值,反之则无价值,这样,价值就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了。自然界生长无所谓价值,如果以人作为活动主体进行价值判断,拿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例,因为下雨长庄稼,因为人需要庄稼,这是好事;“反之”,下雨是坏事,因为水多了泡坏庄稼。水火无情,水无好坏,灌溉好,但洪灾有害;火亦然:燃料和火灾。水、火本身不会有好坏,只是人的原因。所以人越发展、越丰富,事物对人就越有价值,如森林对先民只是食品源,会用火成为能源,会建房则有建筑价值,会诗画则有文明价值,现在有生态价值。森林未变而人的发展使森林越来越有价值。

(3)谈价值,离不开事物具有的满足人需要的客观属性。人的需要是事物的属性制约的。

(二)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目标、意义及行为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的基本观点和主观认识。

人生价值观是价值观与人生观相互结合的统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选择和追求人生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的,既是一种社会价值意识,也是一种个人价值意识。因此,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既是对以往经验的凝练,又是对社会倡导的人生价值观的认同。人生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它也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改变。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许多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价值标准和追求,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多样化趋势。有的甚至是错误的。

如: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拜金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利己主义的人生价值观、虚无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实用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等。

这会给人们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必须用科学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来指导人生。

二 人生价值的标准

(在人生价值问题上,一个难点和关键点就是解释清楚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然后才能说明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是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的问题。这是其特殊性之一(即被评价对象的特殊性:人生的意义,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而不是对某一东西、某一事情的判断),此外,我认为人生价值的另一个特殊性还在于人自身的特殊性,即相对于其他事物只能作为被评价的客体而言,人则既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也可以作为被评价的客体,既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他人评价,还可以自己评价自己,即自己既是评价的主体,同时又是被评价的对象即客体。人的这种特殊性就产生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问题。

社会价值:当社会及他人作为主体,自我作为客体,也就是说由社会和他人来评价自己时所体现的就是社会价值,就是自己对他人有用,对他人做出了贡献,满足了他人、社会的需要,反过来,他人和社会也就会对自己以肯定的评价和应有的尊重和满足。(包括物质方面的和精神方面的)一般而言,自己对他人、社会的贡献越大,得到满足和尊重越多,二者密切相联的。

另一方面,当自己作为评价值的主体,同时又作为评价的客体时,即自己评价自己时所表现的就是自我价值,即自己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自己对自己是否满意。如果满意,说明自我价值实现了,如果不满意,自我价值就没有实现,自己就会感觉奥恼、沮丧。

比如,我现在正给大家讲课,如果我讲得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好评,说老师讲课讲得不错,就会表扬我,给我以尊重和满足,说不定我还能因此而被评为优秀教师、得资金。这就说明我对你们有用、有价值,这种价值就是社会价值。这是个人对他人的贡献与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的统一。

那么大家想一想,我此时的感觉如何呢,我对自己满意吗,当然也满意,心理也美滋滋的,学得自己也不错,这就是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是自己对自己的肯定。

反过来说,如果我讲课不好,你们就不满意,不爱听,甚至说话,看闲书,发短信,或者下课后议论说,没想到老师讲课如此不好,真不知这老师是怎么当的。这就说明我对你们没用,没有满足大家的需要,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大家对我不给予肯定评价,那么我的社会价值就没有得到实现,大家也不对给我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那么大家再想一想,我此时是什么感觉呢,我肯定很难受、很失落,甚至怨恨自己,没准气得连饭也不吃啦。这就是自己不能满足自己,自己评价自己时得不到肯定的结果,也就是说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实现。

可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密切相联,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前提,只有先实现社会价值,满足他人需要,得到他人认可,自我价值也才能实现。而如果脱 离了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就得不到实现。不能他人做出贡献,不能满足他人需要,而自我感觉却很好,认为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那只能是孤芳自赏或自私自利。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回答:“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这似乎是咬文嚼字的解答,却揭示了人生重要意义的价值哲学问题。在亚里士多德看似平常的话语里,包含了对需要、人生价值取向、人生价值意义等问题的看法。一个人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又应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分类:

——按主体分为:自我价值;社会价值; ——按表现形式:内在价值;外在价值; ——按实现程度:现有价值;应有价值;

(1)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是对人生价值内容最为常见的表述。在人生价值的构成中,作为价值主体的人,既包括他人和社会,也包括个体自身,个体的人生实践活动在满足他人、社会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当个体为他人和社会服务时,人生价值就表现为社会价值,当个体为“自己”索取,满足自我需要时,就表现为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指他人、社会对个人和个人自己对自身生存与发展之意义的评价和肯定,包括社会、他人、自己对自身生命存在的肯定,对自己人生的承认与尊重,以及个人的自我完善等。正确认识人生的自我价值能够培养人的独立、自主意识,促进人生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他人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个体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他人或社会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个人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多少。人的一生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越大,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满足程度越大,其价值就越大。如果有损于他人和社会,就只有负价值,就会被他人和社会所否定。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一,无论自我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即都是人的知识、智慧、才能和品质对象化的结果,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第二,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必要条件。任何人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必须有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为基础。如果不能满足个体正常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就会影响个体为社会做贡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自我需要包含在社会成员需要的总和中,自我价值包含在社会价值中,是社会总价值中用来满足自我需要的那部分。第三,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人的本质理论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为个人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个人的需求可以从社会中得到满足。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没有社会的发展,也就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离开人生的社会价值谈人生价值就失去了基础。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早年从医,有一次,他在幻灯片上看到有个替俄国军队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人抓住杀头示众,围观的一大群中国人,对此却无动于衷。这深深触动了年轻的鲁迅,他认为,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他决定不再学医,认为人生的第一要 义,是在改变国民的精神,而善于改造国民精神的当然要推文艺,于是,他最终选择了文学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正是这一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价值目标的选择,才使得鲁迅最终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案例:

有一个出家弟子跑去请教一位很有智慧的师父,他跟在师父的身边,天天问同样的问题:“师父啊,什么是人生真正的价值?”问得师父烦透了。

有一天,师父从房间拿出一块石头,对他说:“你把这块石头拿到市场去卖,但不要真的卖掉,只要有人出价就好了,看看市场的人,出多少钱买这块石头?”

弟子就带着石头到市场,有的人说这块石头很大,很好看,就出价两块钱;有人说这块石头,可以做称砣,出价十块钱;结果大家七嘴八舌,最高也只出到十块钱。

弟子很开心地回去了。他告诉师父:“这块没用的石头,还可以卖到十块钱,真该把它卖了。”

师父说:“先不要卖,再把它拿去黄金市场卖卖看,也不要真的卖掉。”

弟子就把这石头,拿到黄金市场卖,一开始就有人出价一千元,第二个人出一万元,最后被出到十万元。弟子兴冲冲跑回去,向师禀告这不可思议的结果。

师父对他说:“把石头拿到最贵、最高级的珠宝商场去估价。”弟子就去了。第一个人开价就是10万,但他不卖,于是20万,30万,一直加到后来对方生气了,要他自己出价。他对买家说,师父不许他卖,就把石头带了回去。他对师父说:“这块石头居然被出价到数十万。”

师父说:“是呀!我现在不能教你人生的价值,因为你一直在用市场的眼光看待你的人生。人生的价值,应该是一个人心中,先有了最好的珠宝商的眼光,才可以看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我们的价值,不在于外面的评价,而是在我们给自己的定价。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都是绝对的。坚持自己崇高的价值,接纳自己,磨励自己。给自己成长的空间,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无价之宝”。(3)如何看待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矛盾的存在物,有多种社会关系,多种社会角色,处于多种价值关系之中。但归结起来,只是两种角色,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作为价值主体时,其价值就是所谓的自我价值,即个人权益;作为价值客体时,其价值就是所谓的社会价值。任何一个人,都逃不脱这两种身份。只看重一种身份,不合于客观存在,不合于客观事物的道理。

就人的社会价值而言,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只要我们全面考察一下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就会马上看到,几乎我们全部的行动和愿望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所创作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果一个人只强调个人价值,甚至用权利否定社会职责、不愿意负社会责任,那么这种想法也就太自私了,其个人最终也是不能存在的。

当然,如果只强调一个人的社会责任、社会价值,不考虑、不照顾人的权利和自我价值,那同样是不可取的。因为一切物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有价值的成就,都是过去无数世代中许多有创造才能的个人所取得的。通过个人的思考和劳动,个人为社会创造了新的价值。要是没有能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正像要是没有供给养料的社会土壤,人的个性的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一样。因此,一个人应该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唯有此,才能实现一个人的最大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必须在社会关系中得以实现,离开社会有没有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人的知识、能力、德行、精神活动只有通过外化,才能创造出社会价值,人生的活动只有满足他人和社会的合力需要,有益于社会的进步,才有社会价值。

英国的哲学家罗素在《我为何而生》中写到:“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使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情感„„。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我常常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减轻这不必要的痛苦,这就是我的一生。”这正是罗素以社会为己任,并最终证明了他存在的社会价值!所以,价值从来都不是单方面,而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社会价值通过自我对社会的奉献而获得,个人价值则是社会对自我努力的肯定。而只有走出封闭的自我,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价值,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过真正有价值的生活。

总之,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是人生进取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同时并存,不可偏废的,不能以否定或贬低其中的一方来肯定和抬高另一方。譬如,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为自我发展和个人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并不能因此忽视和贬低人生社会价值的意义。其次,我们还要认识到,人在追求自我需要满足的时候,如果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便是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了。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把社会需要内化为自我需要,使自我需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时候,自我价值实现同时也就是社会价值实现,而社会价值实现同样也就是自我价值实现,要如何看待自己,要怎么不把自己看的太轻或者太重,永远是个问题。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会把自己看的很重,也就是自恋,总是理所当然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活着,活着是有意义的。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整体,一个连绵的无法分割的整体,如果我们过于看重自己的意义,放大自己,那就不对了。所谓的自由人权,当然是为了把人解放出来,这我不否认。但是因了这解放,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能做,那又不对。

当你把你自己孤立起来,以自己的智慧、能力、情性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对立起来,以为这样能够彰显自己价值,其实,恰恰结果只能是一文不值。

3、人生价值及其作用

人生价值:是指一个人活着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体现在人个体身上,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人的创造力实现的程度。人生价值就是人怎样生活才有价值,才有意义,即对人生目的和社会行动的意义、作用、影响所做出的评价。特别是对以上所说的生与死、苦与乐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态度与抉择的评价,最能反映出人生价值观的不同和差异。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同时后两者对前者也有一定的影响。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

人生价值观影响者一个人的人生选择,制约着人的观念和行动。而不同的价值观便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你的人生是不断地创造价值,还是不断地贬值,则全部取决于你的价值观。价值观改变,人生就改变,他就会以全新的角度观察认识,享受人生。你的一系列的价值选择就是你的人生。因为价值选择就是你心的最高层面。价值选择就是你心灵的钥匙,如果你找到了这把钥匙,你就可以改变你的一生。控制人的是思想,控制思维的是观念。所以,价值观是生命的核心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一生关键在心,也就是决定在你怎么想。事实上,一个人的一切问题皆出在他的价值系统中。如果把一个人做为一个系统来看,那么身体是一个“硬件”,价值系统则是你的“软件“。软件如何运作,决定了你一生的成功与失败。如果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如果你真实的认识到做的意义,那就是你的价值的开始。价值可以转乾坤。认识人生价值,实现有价值人生。

现在拥有我什么并不重要,而你朝哪个方向移动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大学生必须直面的最重要的大问题。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1、不同的社会,存在不同的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

奴隶社会——占有奴隶数目的多少。

封建社会——等级与特权。

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和资本。

社会主义社会——?(请思考)

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

(1)以门第、地位、权力、金钱衡量人生价值?

(回答为什么?)

(挖国家墙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以知识、技术和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学生回答:为什么?)

案例:

王致梅是国家破格选派到美国攻读博士人员之一,学业学 成之后,她不留恋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返顾地返回祖国,成为优秀的化工专业人才,国家和社会给了她很多荣誉。但她后来在金钱的诱惑下,误入歧途,由一名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沦落成为丧尽天良的大毒枭。(3)以生命的长短来衡量人生的价值?

(回答:为什么?)

(一生碌碌无为,生命之火不曾燃烧)

假如一个人有80岁的寿命,1岁至20岁可能是不能自主的,所以不谈。那么你的有价值的年龄就已经减少到60岁,而60岁至80岁这20年是老年时,处于半退休或退休状态,价值较少,又可以减去20年,那么你的黄金年龄就已经减少到40岁,加入每天平均睡眠八小时,一年365日,40年就是11、68万小时,即13年,剩下的只有27年。如果再除去一日三餐、走路、看电视、打电话的时间,则仅剩14年的时间了。

2、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价值评价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价值评价标准,价值评价标准是价值评价活动的依据,是全部价值评价的关键。

对于什么是衡量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这一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的以财富的多寡为标准,有的以社会地位的高低与权力的大小为标准,有的以人生享乐的程度为标准,有的以职业条件的优劣为标准,有的以人生寿命的长短为标准,还有的以对社会和人类奉献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为标准。那么,面对评价人生价值的诸多标准,应该选择什么作为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呢?

如果在确立人生价值评价标准时,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好恶和兴趣、需要和利益出发,结果必然是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地确立价值尺度,包括金钱、地位、权力、职业、享受等各种价值尺度。这种从个体需求和利益角度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会造成人生价值评价标准的主观化、多样化和混乱化,从而丧失了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再者,如果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只拘泥于个体自身的财富、地位、权力和享受需要,也只是注重了个体的自我价值。如果完全忽视个体社会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这样的评价标准就会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从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的角度分析,社会价值才是人生价值的实质与核心。如果个体的人生价值只体现在自我价值上,只知道从社会索取或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满足,而不知道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贡献,这样的人生价值评价将会失去意义。

因此,人生价值的评价尺度,不能运用个人尺度,不能从个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中去揭示,而要运用社会尺度,从社会、人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根本利益中去寻找答案。

当我们超越具体而又孤立的个体,站在全人类或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全人类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和根本利益为坐标,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就会对个体的人生价值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例如,一个工人的人生价值,要看他为工厂、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多少有价值的产品;一个教师的人生价值要看他为人师表如何,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如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多少人才;一个医生的人生价值,要看他的医德、医术如何,解除过多少病人的痛苦,挽救过多少危重病人的生命;一个国家公务员的人生价值,要看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如何,为国家和人民努力工作的程度如何。总之,个体的人生有无价值、价值大小都必须接受这一标准的验证。只有那些维护和创造全人类或最广大的民众群体共同的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社会条件、社会环境的个体的人生,才具有历史的合理性,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社会实践促进了历史进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生价值评价的客观的、统一的标准。只要个体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则人生有价值;个体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做出的贡献越多,则人生价值就越大。

运用社会的尺度评价人生,并不是把个人仅仅看作是社会的工具,贬低和抹杀个人的主体性和自我价值。个人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主体性,只有通过为社会做贡献,为人类造福才能显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马克思说过:“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利益;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案例:孟祥斌 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

孟祥斌,男,28岁。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11时20分左右,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不顾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13时40分,被打捞起来的孟祥斌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是却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东齐河人,爱学习、肯钻研,曾当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3、评价的尺度: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

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当代,改革开放的大潮激荡着人们的心灵,鼓舞着人们去充分展示自我,去奋斗、去拼搏。但是,人们在自我认识、自我把握上也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有十大表现:追逐金钱,享乐至上;惟我独尊,目空一切;好高骛远,轻率浮躁;自命清高,孤芳自赏;自我放纵,玩世不恭;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消极遁世,自卑自贱;沉湎庸俗,躲避崇高;放纵情欲,丢弃理性;华而不实,投机取巧。以上表现,究其根源有三:一是自我估价失准,自我心态失衡;二是个体本性,自我封闭;三是功利至上,信仰迷失。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是,一些人在认识自己,把握自己问题上表现为二重性特点:历史使命感较强,工作责任感较弱;政治上进取心较强,业务能力较弱;人生进取意识较强,集体主义观念较弱;成才立业观念较强,艰苦创业精神较弱;社会道德认同感较强,基础文明素质较弱;自立自强意识较强,自律自理能力较弱

(三)、人生价值评价

人生价值评价的意义:调整个人与社会关系,指导人生方向;表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鄙弃,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张思德,何许人也?张思德1915年出生于四川(现在应是91岁),父母和三个哥哥先后出外流浪乞讨,饿死它乡,九岁成为一个孤儿。十八岁的时候参加红军,爬过雪山过草地,屡立战功,后到中央警卫团直属文警卫队,担任毛主席身边的内保警卫。1944年的夏天,为了解决中央机关和枣园的取暖问题,中央决定警卫班内卫班的部分同志到延安北部的安塞烧炭。9月5号,为了加快进度,上级决定临时组成突击班,挖几座新窑。

毛泽东同志亲自作出三项交待:一是给张思德洗干净,换上新衣服;二是搞一口好棺材;三是要开追悼会,我要参加并且讲话。亲笔写下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

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地位有高低,机遇不相同,可能作出的贡献不一样,但只要是为人民利益,哪怕他作的具体贡献再“微小”,从社会的角度他们具有崇高的价值。正如毛泽东同志对张思德同志的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2)、坚持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相统一

] 坚持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统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仅表现在创造物质财富上,还表现在创造精神财富上。因此,我们在评价个体的人生价值时,要把个体的物质性贡献价值与精神性贡献价值结合起来,才能对人生价值做出科学的评价。首先,物质财富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它看得见、摸得着,容易被人们认可,从而成为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依据。其次,个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个体的新理论、新思维、理想、信念、意志、道德品质、艺术作品等,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同样有重要作用。比如,个体的新理论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生产力,个体的新思维、新观念能够解放人们的思想,个体的理想、信念能够成为人们努力实践奋勇拼搏的精神动力,个体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对社会群体或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对当代甚至后代产生持久、深刻的教育作用,其价值无法估量。因此,精神贡献也应成为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依据。名人慈善案例

一个人创造的物质财富是可以度量,容易被人们看到和承认的。但一个优秀人物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即精神方面的贡献.却是无法度量,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其实精神贡献,特别是优秀人物卓越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深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和价值。雷锋同志的高尚品德影响、教育了几代人,并且至今仍是广大人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应当把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贡献看作一种宝贵的财富加以肯定,并使其发扬光大。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应表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评价人的人生价值时,就必须既看到他对社会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看到他对社会精神方面的贡献。一个人创造的物质财富是可以度量,容易被人们看到和承认的。但一个优秀人物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即精神方面的贡献.却是无法度量,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其实精神贡献,特别是优秀人物卓越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深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和价值。雷锋同志的高尚品德影响、教育了几代人,并且至今仍是广大人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应当把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贡献看作一种宝贵的财富加以肯定,并使其发扬光大。

在1999年由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举办的一项评选“千年伟人”的大型民意调查中,马克思和爱因斯坦分居“千年思想家”和“千年风云人物”的榜首。为什么马克思和爱因斯坦能赢得人们如此高的评价和赞誉呢?这当然首先在于他们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通过自己的实践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此外,他们的成功还在于其恢宏的胸襟和高尚的人格具有的永恒的魅力;还在于他们从来就是把对真理的热爱、对正义的不懈追求、对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怀作为奋斗的目标。请看一组材料,思考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1、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邵逸夫,自一九八五年起持续不断地在内地捐资助学。2006年1月17日,他向袁贵仁率领的教育部代表团捐出二亿元巨资,使他向内地教育捐款累计达到三十二亿港币,至今助建了四千八百八十八个大中小学校舍等项目,分布内地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他对社会的贡献既有物质贡献也有精神贡献

2、上世纪80年代,军人大学生张华勇救一名落入粪池的掏粪工人不幸牺牲。3、2004年8月3日,为了抢救一名落水儿童,河南省汝南县的一名在读大学生日前不幸牺牲。这位名叫周继华的大学生今年21岁,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二年级学生,家住汝南县和孝镇薛岗村。他的事迹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4、2006年8月1日,河南省登封市两个未成年人(分别14岁、12岁)发现一位6岁的小朋友不慎溺水后,当即相继跳入水中,遗憾的是三人都没再能返回岸上„„

上述张华、周继华和2名未成年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贡献,洪战辉同学对社会的贡献也主要是精神贡献,这些精神贡献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作用

(3)、坚持完善自身和服务社会相统一

在对个体的人生价值进行评价时,坚持完善自身和社会贡献相统一,实质上是看个体是否做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意味着个体从社会的索取;个体社会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个体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在人生的索取与贡献的关系中,我们要看到,当人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上,只有索取而没有贡献。所以当人能够自食其力以后,就应当以自己的贡献来偿付自己曾经向社会索取的,同时获得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种条件。因此,需要先讲贡献再讲索取,贡献是索取的前提,索取是为了更好地贡献。如果仍然只是索取而没有贡献,或者贡献不大于索取,就只能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失去人生价值。案例:

如何看待和比较保尔与比尔.盖茨两个不同时代的理想英雄

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青年中重新掀起了“保尔热”。但时下青年在传统理想教育中已不再仅仅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他们更多地将传统的时代英雄与现代社会中被人推崇的风云人物相比较,希望从看似冲突的两类人物中找出共同点,拓展自己的思考空间,获得更多的人生启示。比尔.盖茨便是一个与保尔有着巨大精神反差却又能同时被中国青年认可的时代英雄。他们一个是战士,以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而名垂青史;一个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杰出人物,为自己挣得财富和名声的同时,大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为什么保尔和盖茨在今天能够同时成为当代中国青年钦佩不已的理想楷模?

分析:保尔和盖茨虽然生活时代不同,意识形态迥异,但都在激情飞扬的青春年代用才智与勇气书写了大写的人生,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身处大变革的时代能够凭借敏锐的头脑和知识,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确立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并使之得到圆满的实现。一个以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理想主义的壮丽诗篇,一个以非凡的远见和卓越的创造力,将人类无界限沟通的理想借助高科技力量奇迹般展现于人间。正是他们高远的志向以及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尊崇和爱戴,成为了青年们的楷模。

(4)、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动机和效果的关系,大体可以概括为四种情况:动机善,效果也善,动机和效果相一致;动机恶,效果恶,动机和效果也相一致;动机善,效果恶,动机和效果不一致;动机恶,效果善,动机和效果也不一致。对这四种情况,需要做具体的分析。

①、关于动机善,效果也善。

人生价值最大的显现,就是人生行为的动机和效果在善的价值标准上的完美统一,动机善,效果也善。这种统一,归根到底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个人人生价值导向与社会人生价值导向的统一,也是个人人生价值的选择标准和社会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的统一。

②、关于动机恶,效果也恶。

行为的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性,不仅可以统一在善的价值标准上,而且同样可以统一在恶的价值标准上。人生实践过程中的动机恶与效果恶的一致性,是人生价值评价尺度所衡定的最大的负面价值。

③、关于动机善,效果恶。

在行为的动机与效果相一致的情况下,价值评价比较容易做出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但事物并不都是按照人的主观愿望发展的,行为的后果常常与人们的预期背道而驰。因此,在人生的实践过程中,有善良的动机,未必有善良的效果,动机善与效果恶的背离,“好心办坏事”的事情,并不是罕见的现象。

在价值评价中,对于动机善与效果恶的现象要做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在总体上,应根据行为的效果来评价行为的价值,评价人生价值的善恶与否、境界高低;因此,尽管行为人的动机是善良的,但由于行为人未能将善良的愿望化为善良的效果,因此,从总体上应对这种人生价值做出否定性的评价。当然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当事人动机善良这一面,肯定主观意愿的善的价值,并相应减除相应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正如同过失致死(或过失杀人)与故意致死(或故意杀人),所承担的法律和道德责任是完全不同的,而这种不同的关键,正在于行为动机的区别。动机引发行为。动机善,相应地效果也善;动机恶,效果也恶。但是,行为的动机与效果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善的动机也可能产生恶的效果,恶的动机也可能产生善的效果。因果必报,但需要时间。不要因为一时不见效果而焦躁。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动机善,实行过程也善,就无须担心它的结果。

明代《菜根谭》中有有趣的比喻:“行善而不见其益,犹如草里冬瓜,自行暗长”。意思是,行善没有见到报答,好比草丛里的冬瓜,即使人眼看不到,它照样茁壮成长。

这后半句是“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为恶虽然一时没遭报应,但坏人得势长不了,渐行消亡是必然结局。

④、关于动机恶,效果善。

动机和效果相背离,还会有这样一种情形,这就是恶的动机却引出善的效果。生活中这种“歪打正着”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在这种境遇中,价值评价要肯定其行为效果的价值,却要否定其行为动机的价值,而且要在整体价值上,对这一行为做出较低的甚至是否定的评价。因此,对“歪打正看”的行为,不能给予善的价值评价,也不能鼓励这样的价值取向。应当鼓励的,是怀着善良的动机去追求善的效果——就如怀着见义勇为的动机会救助不幸溺水之人。只有坚持这样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导向,社会的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标准,才是客观。公正和积极向上的,个人的人生价值,才会在人生真、善、美的追求中,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2006年12月18日下午两点半,天津第四医院一间不大的房子里,代佩立女士的遗体放在正中,周围挤满了来送她的人,老伴、儿子站在第一排,后面还有30多位邻居和同事,他们都是自发来到现场的,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一朵鲜花。代佩立女士是捐献眼角膜志愿者,按照她的遗愿,她的角膜将捐献给四位盲人,使他们重新获得光明。当医院领导郑重地将遗体捐献证书送到代女士丈夫的手中时,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失声痛哭起来;站在一旁的儿子胡玮跪倒在妈妈的遗体面前„„我国有300万角膜盲患者,我国每年捐献角膜的人数仅为6000人左右。

材料1:李开复先生的信“做最好的自己”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对财富的追求首当其冲,各行各业,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凌志军在其《成长》一书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也就是说,成功

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摘自《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材料2: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95岁老人的人生感言》

当我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上曾刮起一阵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微风,文章写了一些,议论也发表了一通。我看过一些文章,但自己并没有参加进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

时光流逝,一转眼,自己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我的预算。有人认为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远不如早一点离开人世这个是非之地,落一个耳根清净。那么,长寿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也不是的。这对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会有一些好处的。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我自己也属于芸芸众生之列,也难免浑浑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找一点区别的话,那也是有的:我,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人,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点脑筋,而且自认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我有些什么想法呢?话要说得远一点。当今世界上战火纷飞,人欲横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一个十分不安定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但是,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中国的脊梁”,指的就是这种人。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与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的。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1社会经济条件。

广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于当时的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般来说,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工具和手段越先进,从而拥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良好物质基础和条件;反之,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可以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制约着人生价值的实现。例如,蒸汽作为一种动力,早就为人们所知。但是,由于社会生产还没有发展出需要应用蒸汽作为动力的工业,所以蒸气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到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资本主义大工业兴起的时代,矿井排水和纺织业的机械都迫切需要动力,才导致了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实现。2社会政治条件

社会政治条件包括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统治阶级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人生价值的充分实现。例如,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银河由许多星体组成,地球只是一颗绕太阳转动并自行转动的普通星体,根本不是什么上帝置于宇宙中心的“天之骄子”,从而证明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但否定地球中心说,在当时教会势力非常强大的社会绝对是大逆不道的。因此,1633年2月教廷逮捕了他,开始对他进行了3个多月严厉的审判,用疲劳战术和各种刑罚残酷地折磨着他,致使75岁的伽利略在狱中身患重病,双目失明,含冤离开了人间。直到1979年 l1月,在科学事实和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罗马教皇才宣布为伽利略平反,使300多年的沉冤得到了昭雪。如果伽利略生活在民主社会,可能会为科学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3社会文化条件。

社会文化条件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人的文化创造及其成果所构成的综合体。其中,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们劳动创造能力的大小。社会整体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人们的劳动创造潜力就越容易发挥;相反,社会整体的科学文化水平越低,人们的创造潜力便不容易发挥。另外,舆论环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氛围,对人生价值的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康的舆论环境会激励、鼓舞人们奋进和创造,不健康的舆论环境则腐蚀、涣散人们的斗志,阻碍人们的创造活动。

大学生应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地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为我们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材料:

历史上的许多有志之士,他们虽有非凡的才能,但终因社会条件的限制,缺乏客观条件而含恨终生。常常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但当今时代,国家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相继派出访问学者、留学人员达四十余万人,加上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已形成科技人才队伍的“海外兵团”。目前已有十一万留学人员根据国家需求,回国创业和工作。目前,北京、上海、天津、苏州、西安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相继建立了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为他们提供优惠条件和优质的服务,搭建创业的舞台。到目前为止,已吸引了二千多位留学人员进入园区从事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开发,且已有一千一百二十家由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园区的孵化后,走入社会,参与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

4.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个体价值目标必须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并不是简单地以社会的导向替代个体目标,也不是简单地附和社会实际存在的某种价值目标,而是指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同的人生价值目标,许多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选择这样的人生价值目标,就可能走错人生之路,使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主观条件或内部条件

任何优越的客观条件,亦始终只是为个体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一个可能条件,它不能代替人们创造自身价值的实践活动。客观条件始终是外因,人的主观努力和奋斗才是内因。客观条件的有利与不利,不是个人成长、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它们在人生价值的实现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关键在于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1.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每个人的自身条件都会与其他人有一定的差异,某一个具体的价值目标,对这个人来说是恰当的、比较容易实现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未必如此。因此,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青年时期是一个人自身条件变化较大的阶段,再加上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人们往往容易把主观的想象当作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夸大或者低估自身的能力,不切实际地抬高或者贬低自己,从而给人生价值的实现带来意想不到的障碍。因此,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2.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①人的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素质,提供精神动力。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是重要素质,提供智力支持。生理心理条件——前提条件。

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人在自然天赋上有这样那样的差异,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但这并不是说,人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人的能力具有累积效应,能够通过学习、锻炼而得到强化。比如,一个人最初只有参与劳动的一般体力条件,但在劳动过程中,他会不断地提高技巧,积累经验,劳动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增强。大学生可塑性强,正处于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案例:《 师洋:出名修炼这八年》

师洋,今年19岁,东方卫视“我型我秀”2006“人气冠军”,拥有号称80万的粉丝。在他12岁时就确定了自己要成为明星的目标,他的明星梦来的猛烈而持久,几近深刻入骨髓。为了实现目标,他所有的思维都围绕着充实自己的实力,并且坚持不懈:

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但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尤其是人生的道德价值的实现就在尽职尽责、奋发努力的过程中。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畏惧劳苦,贪图安逸,坐享其成,最终只能虚度年华,万事蹉跎。只要人生价值目标符合社会总目标,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要尽心尽力、一往无前。“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人生终将有所收获。

四、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实践

在我国社会中,青年知识分子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仍然是投身于具体的生活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只有真正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人翁地位,人生才会立志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自觉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说到底,只有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的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才是最有希望实现的人生的雄心壮志。相反,那种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脱离甚至相对立的自我实现,会滑到自寻人生痛苦的深渊中去,它不是帮助个人成就了人生事业,而是阻碍个人达到人生真实的目的和实现人生真实的价值。

案例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我们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为什么把研究杂交水稻作为自己终身

第四篇:思修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 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价值?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价值:一种特殊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本质: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任何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有意义。

每个人活着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这是人生观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目的既是人行为活动的起点,也是全部过程的终点。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都讲实际的今天,更应该思考人的价值。因为人的价值是最实际的问题。我们在思考自我价值的时候要涉及到价值的标准和评价。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成为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这一观点已成为共识。

思考人生目的,以及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是任何时代的人们都要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许多人讲“实际”,为了更好的应对整个社会对我们的考验和挑战,思考人生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和价值观是十分紧急并且有必要的。

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关系: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端正: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 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

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2)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 对人生价值评价要坚持那几方面的统一?

坚持能力有大小和贡献需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个人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 什么是健康?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一般说来,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

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一个人自觉地调试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

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还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③合理调控情绪。在产生心理困惑时,首先要弄清自己的情绪状态,对不良的情绪和生活中的烦恼要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交往各方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情绪稳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结合。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障。

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

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a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社会性)

b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c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个人应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d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贡献)

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所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第五篇:思修讲义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教学目的

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地理解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二、教学内容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直接从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切入,从理论上阐释究竟什么是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观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提出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标准及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等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从身与心、个人与他人到个人与社会,最后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在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三、教学重点

如何理解“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如何理解“人生环境”。

四、教学难点

关于“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掘弃错误的人生观。关于“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及“人性自私”的分析。

五、教学设计

1、课程导入

苏格拉底:“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

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人生实践回答着这些问题。

洪战辉:全国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12岁起就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在艰难的生活面前,他没有悲观绝望、放弃责任。

王顺友:全国劳动模范,四川凉山州木理县乡村邮递员。他20年如一日,在一个人的马帮邮路上孤独地行走。张海迪和霍金:用残疾人的身躯书写了辉煌的人生。

然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也有人选择仇恨,甚至选择放弃生命,如马加爵杀人、人大40岁女博士跳楼身亡,等等。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案例教学法与讨论教学法相结合。

六、材料实例

材料事例1: “狼孩”的故事。

材料事例2:高校悲歌:父母卖血儿摆阔。材料事例3:苦难是人生的另一种幸福。

材料事例4:传递在高原邮路上的信念 ——记木里藏族自治县乡邮员王顺友。

材料事例5:苏州大学贫困学子背起瘫痪的父亲读大学。材料事例6:贪财博导贩毒晚节不保。

材料事例7:海尔总裁张瑞敏——在为社会作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材料事例8:丛飞,与178个孩子的生死绝唱。

材料事例9:解读四年跟踪调查结果:大学生求职难在哪? 材料事例10:“三湘女巨贪”蒋艳萍。

材料事例11:用心灵之光点亮教育之路 冯志远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事例1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材料事例13:研究生背不动“小偷”的包袱。材料事例14:无人看管菜摊考察诚信试卷。材料事例15:乔丹的眼泪。

材料事例16:“煮熟的鸭子飞了”。

七、授课教案 [教师讲解]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讨论】如果你有上百万,你打算干什么?

一、人生观的内涵

(一)定义

人生观,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主要包括三大内容:

第一,人生目的(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追求什么)第二,人生态度(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第三,人生价值(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二)人的本质

要领悟人生真谛,首先要对“人的本质是什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即要科学地把握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人之所以成为人而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人生活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因此而获得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社会属性。

人有自然属性(动物性)和社会属性(社会性)。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理结构和自然本能。如发达的大脑,直立行走,饿了要吃,渴了要喝,性成熟了要生殖繁衍等。自然本能是人和动物都有的。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表现为劳动、语言、思维等。人只有与人交往、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和体现人的社会属性,否则,人只是动物性而非社会性的人(材料事例1: “狼孩”的故事。)

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从家庭关系、地缘关系到业缘关系等社会关系的不断复杂,人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渴望在现实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就自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具有个特征的自我。人们到了一定年龄,无论自觉与否,都会形成与自己的生活阅历、实际体验密切相关的关于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和前后一贯的生活态度,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

(三)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如果对世界发展规律缺乏正确认识,就一定会得出错误的人生观。比如,当我们夸大了物质决定作用的时候,在生活中就会不自觉地滑向宿命论,认同“命里有来终须有,命里无来莫强求”,选择一种消极的生活,最终虚度人生。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即使曾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也会丧失。(材料事例2:高校悲歌:父母卖血儿摆阔)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回答:“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这似乎是咬文嚼字的解答,却揭示了人生重要意义的价值哲学问题:人生目的问题。

(一)人生目的及其作用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马克思17岁时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中写道:“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周恩来14岁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人类的福利,为中华之崛起,这样的人生目的决定了他选择的人生道路,就是投身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李开复:“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是自己唯一的司机,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车。”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罗素:“在成百上千种情形下,纯个人的希望的破灭将是无法避免的,然而如果个人的目标只是人类的伟大希望的一部分时,那么个人希望的破灭就不会是彻底的失败。”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尧建云赌王劝赌:“当我经历了一名职业赌徒所必经的生死之路后,我觉得劝人戒赌这条路是我最应该走的。”

可见,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材料事例3:苦难是人生的另一种幸福)

(二)建立高尚的人生目的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种的人生目的:为名誉、为享受、为金钱等。判断人生目的是否高尚,根本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的发展是起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作用。当代中国,在建设经济社会的今天,只有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推动祖国向现代化强国发展的人生目的才是高尚的。具体说应注意几个结合:

一是将个人的事业成功与祖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结合起来。个人事业的成功不是一种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空想,成功是一种社会功利,是一种社会性的评价和赞赏。因此,追求事业成功的目的必须与祖国的命运相连,必须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这样的人生目的,才具有现实性、真实性和价值性。

二是将个人的生命完善性与大众的“共同富裕”相结合。人的生命不是私人化的过程,它完全是开放性的社会化过程。我们允许在市场经济形成和完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追求和改善个人的生存环境,以扩大自己的经济收入,从而使个人生命在富足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具有生存的良好性和发展的完善性。我们承认这种人生目的存在的合理性,但这种人生目的决不具有完全个人化的意义。江泽民说得好:“必须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首先要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富,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162页)因此,一个人的人生目的只有与大多数人的共同富裕相结合,它才具有安全性、合理性和可靠性。

三是将个人的人生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我们承认一个人的人生目的的实现,要靠个人的努力和奋斗,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与社会和他人相分离、相反对、相抗衡。为人民服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这犹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也就是说:“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162页)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认为,正确的、高尚的人生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不仅是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望,而且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一个人只有在有利于人民的事业中,才能最终确立自己为什么活,活着究竟做什么的人生座标。将自己的生命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人生目的才具有完整性、高尚性和永恒性。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年)指出的那样:“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价值的生命的意义。”又说:“人们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引自《人生哲学宝库》,第423页。)(材料事例4:传递在高原邮路上的信念 ——记木里藏族自治县乡邮员王顺友)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人生态度既制约着一个人对人生矛盾和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又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走向。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二)端正人生态度

在生活中同学们会看到这样一些人生态度:享乐至上、无所作为;悲观厌世、逃避现实;实用实惠、崇尚钱权;傲慢偏激、旁观批判,等等。这些人生态度只看到事物的阴暗面、消极面,并扩展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生,于是逃避困难,惧怕失败,对生活丧失信心。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同学们应确立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热爱生命、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务实求真。(材料事例5:苏州大学贫困学子背起瘫痪的父亲读大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科学人生观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对人生的意义就能够有真切的理解,就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做好事。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正像毛泽东所说的,只有具有这种崇高精神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对几种错误人生观的批评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拜金主义的含义: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万能,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

拜金主义的基础:拜金主义在资本主义之前就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资产阶级普遍奉行的道德准则和人生信条。

应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金钱仍然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的职能;合法取得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自己辛勤劳动获得报酬、正当的利润、合法继承的遗产、银行存款的利息等都属于正当合法的范围;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坑蒙拐骗所得的金钱是不正当的。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人生的追求是多方面的,物质生活的富足固然重要,而崇高的理想、事业的成功、幸福的家庭、真挚的友谊、艺术的欣赏、精神的欢愉以及健康的体魄,都是人生更高尚的追求。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享乐主义人生观的特点: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最大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创造是生活享受、生活幸福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把一己之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上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人们在辛勤劳作之后享受生活,这是正当的需要,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然而,如果把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变成唯一目的,作为一种“主义”去诠释人生的全部意义,则是对人的需要的一种褊狭理解,由此确立的人生目的是不正确的。比如,一些青年人用父母辛苦劳作挣来供自己上大学深造的血汗钱比阔气、摆排场,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超前消费,追逐名牌和奢侈品,有的甚至负债累累。这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不仅危害青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危害社会风气。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就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思想。它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个人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期,在争取个人权利和自由、反封建专制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从19世纪开始,一些敏锐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经意识到个人主义还同时具有消蚀社会的一面。20世纪以来,西方思想家对个人主义的批判更是不绝于耳。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极端个人主义在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上述种种错误的人生观共同的特征:

其一,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阶级利益,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二,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他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私利的。

其三,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全面需要。(材料事例6:贪财博导贩毒晚节不保)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一)价值

价值的词汇意思主要有两个:有用性;意义。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与价值息息相关,联系密切。人们也经常并且广泛的使用价值这个概念。例如,食品可以使人充饥,食品对人有食用价值;电灯可以给人照明,电灯对人有使用价值;图画可以供人欣赏,图画对人有审美价值等等。那么什么是价值呢?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我们知道价值产生于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物或者人的相互关系中,是客体以自身的功能、效用等属性满足主体的人的需要和主体的人以自己的需要对客体的这种属性的认可关系。是客体的属性、功用对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以及人对这种意义的追求。价值一般分为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物的价值属于经济学范畴,人的价值属于伦理学、社会学、人生哲学的范畴。

(二)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是人们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看法、态度与观点。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

(三)人生价值及其内容

人生价值同样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人生价值指的是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社会的需要的积极满足和贡献,或者说,是个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

人生价值的主体是人。“人”具有多重含义,既可以指人类社会,也可以指群体或个人。从人生实践的角度出发,可以把人生价值的主体分为人生实践者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价值客体是人生,是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人生的自我价值

所谓人生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生活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个人,他的人生活动必然包含了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自我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如个人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获得,对自我社会身份的确认和尊重,以及在知识、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自我完善等。

2、人生的社会价值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人生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3、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前提,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基础。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材料事例7:海尔总裁张瑞敏——在为社会作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是人们用一定的人生价值标准衡量他人或自己的人生实践活动对社会的作用时,所做出的定性定量的综合性评定。人生价值评价的形式是主观的,但评价的标准是客观的。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人是社会的人,总是生存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赋予生活实践以个性特征。不过,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得以实现。离开一定的社会基础,个人就不能作为人而存在,当然也无法创造人生价值。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材料事例8:丛飞,与178个孩子的生死绝唱)

(二)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客观条件或外部条件

1、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大学生应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地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为我们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个体价值目标必须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

个体价值目标必须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并不是简单地以社会的导向替代个体目标,也不是简单地附和社会实际存在的某种价值目标,而是指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同的人生价值目标,许多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选择这样的人生价值目标,就可能走错人生之路,使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主观条件或内部条件

1、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每个人的自身条件都会与其他人有一定的差异,某一个具体的价值目标,对这个人来说是恰当的、比较容易实现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未必如此。因此,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青年时期是一个人自身条件变化较大的阶段,再加上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人们往往容易把主观的想象当作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夸大或者低估自身的能力,不切实际地抬高或者贬低自己,从而给人生价值的实现带来意想不到的障碍。因此,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人在自然天赋上有这样那样的差异,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但这并不是说,人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人的能力具有累积效应,能够通过学习、锻炼而得到强化。比如,一个人最初只有参与劳动的一般体力条件,但在劳动过程中,他会不断地提高技巧,积累经验,劳动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增强。大学生可塑性强,正处于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但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尤其是人生的道德价值的实现就在尽职尽责、奋发努力的过程中。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畏惧劳苦,贪图安逸,坐享其成,最终只能虚度年华,万事蹉跎。只要人生价值目标符合社会总目标,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要尽心尽力、一往无前。“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人生终将有所收获。(材料事例9:解读四年跟踪调查结果:大学生求职难在哪?)

四、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确立

(一)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

价值目标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人生离不开价值目标的指导。每个人的一生不是以正确的价值目标为指导,就是以错误的价值目标为指导;不是自觉地确立价值目标,就是盲目地被一定的价值目标所左右。没有价值目标作指导的人生是庸碌的人生、盲目的人生。现实中的个人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又是整个社会有机体的一个成员,因而人生价值目标就相应地包括个人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两个方面。在个人价值目标中,价值的指向是个人,也就是个人通过实践活动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其中有的人看中财富的占有和物质的享受;而有的人却注重自身精神财富的积累和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在社会价值目标中,价值的指向是社会和他人,也就是个人通过实践活动能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什么。

有的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而有的人则不讲贡献只图索取,不讲创造只图享受,甚至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价值目标与人生的一切活动相联系,制约着人生的实践活动,支配着人生的旅途,是人格的精神之骨,是人生的生命线。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是进行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航标。而错误的人生价值目标则会将人生导入歧途。(材料事例10:“三湘女巨贪”蒋艳萍)

(二)创造与价值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的焦点,也是人生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美国的英帮教育委员会尖锐地指出“日益增多的平庸之辈正在威胁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鲁迅先生在《我观北大》一文中指出:“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都说明了这一点。个人创造性越高,创造力越强,也就越易为社会看重,社会也就越多地给他(她)提供成才就业良机,他(她)价值实现的可能性越高。人是一种高级生命,人生需要是丰富多彩的,但创造是人生的最高需要。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金钱,也不在于他的地位和名声,而在于他为社会创造了什么。人生没有创造、没有贡献,也就谈不上人生的价值。

(三)奉献与价值的统一

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用者。作为人的完整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是创造、贡献和索取、享受的统一。贡献是索取的前提,索取是为了更好的贡献,二者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

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人的劳动和创造都离不开社会。只有社会为个人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个人的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个人的体力和智力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从而个人在劳动和创造的活动中,才能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大的贡献。可见,社会对个人的需要和满足,或者说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索取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但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个人对社会的索取都直接取决于人们的创造性劳动。如果每个人都不尽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不贡献只索取,不劳动只享受,不创造只消费,那么社会不仅不能发展,而且连满足个人需要的物质条件都不具备,那么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对个人来说,首先应讲贡献,其次才能讲索取和享用;而对社会来说,应尽可能地使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享受到更多的物质报酬和精神荣誉。若个人只重索取不重贡献,那么社会便难以存在和发展,个人的索取和享用也就难以得到满足;若社会只要求个人做出贡献而不重视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那么个人就难以生存和发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势必受到威胁。只有贡献和索取的统一,才能使个人和社会获得一致的发展。

对于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现实中有三种主张,需要学生正确认识、辨析。第一种:索取大于奉献论。第二种:索取与奉献均衡论。第三种:贡献大于索取论。(材料事例11:用心灵之光点亮教育之路 冯志远同志先进事迹)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行动也就是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践。人生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此,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寻找精神家园,这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生命题。从人的精神内核来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特别是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内在要求,是人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从而经过努力不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人生观是否正确与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直接与如何对待人生环境有重要关联,是在人生矛盾关系中逐渐形成与解决的。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正确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每个人都有身和心两个基本方面: 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包括知、情、意

身心关系: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心理)为身(生理)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

(一)新的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虚弱的状态》。”

生理完满——身体健康; 心理完满——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完满——即个体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并为他人所理解、接受;

道德完满——即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自觉以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自我,即个体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去应对,表现出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功能和潜能。表现在行为上,一方面能为社会接受;一方面又为自身带来快乐和成就。

1、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智力正常; 情绪稳定协调; 正确的自我认知; 人际关系和谐; 人格的完整统一; 与现实和社会协调一致; 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材料事例1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材料事例13:研究生背不动“小偷”的包袱)

3、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地调控情绪。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一)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应注意遵循的基本原则

1、真诚守信。

(材料事例14:无人看管菜摊考察诚信试卷)

2、尊重平等。

3、宽容互助。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竞争是互动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社会同一领域里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争胜的活动过程。对人类而言,人类的发展,始终充满着竞争。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呈现全球化竞争格局。面对国与国之间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增强竞争意识,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提升参与竞争的能力。对社会而言,竞争有利于国家快速发展。有时会显得似乎不近人情,有的人甚至会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但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造福于人民和国家,是符合道德与法律的竞争。对个体而言,竞争影响人生。竞争能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竞争能拓宽人生业绩,对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竞争能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但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需要正确对待竞争,在竞争中保持健康的思想心态。

2、正确认识合作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引入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同时,它又促进了人际交往,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注意培养积极进取、奋力争先的品格,注意培养友好合作、互帮互学的品格,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系统内容复杂、学科交叉、配合精密,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健康的心态、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单靠个人奋斗而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在现代社会之中是难有作为的。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材料事例15:乔丹的眼泪)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个人都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人总是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外界事物,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与独立性。人的个性与独立性存在于人的社会性中,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发展自我意识,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进行理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充分的社会化过程,把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成为社会的人。所以,协调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突出地表现在集体的学习、工作中或与人交往中,能共大同,存小异,在达到共同目标过程中以自己的个性等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而不是以个人的兴趣、爱好或信奉的“理论”强加在集体与他人身上,否则是孤独的、我行我素的人格表现。

(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人的需要的满足,都只能借助于社会,都是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的。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孤立地考虑个人需要,而不考虑社会需要,不联系社会需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导致个人欲望、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最终不仅不能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甚至还会使个人走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不是简单相加,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利益一旦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四)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个人的权利、自由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自由都无从谈起。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个人的权利、自由也就无从实现。因此,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统一的。

四、协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

在漫长的物种进化中,人从自然界脱离出来,成为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但无论人如何进化,都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协调人的“动物我”与“社会我”的关系

每一个具体的人,既是动物意义上的人,又是社会意义上的人,既有兽性,又有人性,这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恩格斯所说:“人来源于动物的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也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与人性的差异。”社会对人类生物个体的行为规范是以人们对兽性的摆脱为标准的。从一般意义上讲,一个人对“动物我”摆脱越多,社会化的程度就越高,也就越文明。然而这一切又是以人丧失生命内在冲动或拒绝社会某些刺激、诱惑为代价的。由此,两者的调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人的社会属性作统帅,需要人的毅力。

(二)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选活动

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也与日俱增:水源、空气、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变成了珍稀种类乃至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和湿地迅速减少,可利用资源日益短缺直到面临枯竭„„人类正饱尝着无节制地向自然开战和索取而造成的恶果。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在于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但现在事与愿违,大自然在严酷地报复人类,人类如果再不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必将遭受更大的灾难。因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问题。【讨论】 1.如何认识“狼孩是人还是狼”?

2.工作、贡献、待遇与人生价值是一种什么关系? 3.“煮熟的鸭子飞了”(材料事例16)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点评】

1.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并通过社会关系反映出来。考查人的本质不能脱离人的社会性。一个如果一出生就脱离社会,即使能够生存下去,也不可能具备人的本质,充其量只是一个“动物性”而非“社会性”的人。2.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自然也是人的价值的源泉。一个人只是因为他创造了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价值物,他本人才成为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人;他是因为创造了客体价值,他本人才具有了主体价值。

3.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重要条件。有无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成才、就业和事业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用人单位很重视求职者的心理素质。如果心理十分脆弱,就算他专业成绩再好,也会错失良机。高职生平时应当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自觉培养健康心理。本章思考题:

1.谈谈你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人生价值取向的认识。2.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为什么?

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4.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5.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7.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8.爱因斯坦在所写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曾写道:“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的劳动而难以忍受。”你如何评价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的人生价值和追求?

下载人生真谛与自我价值---思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生真谛与自我价值---思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修论文-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范文模版]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

    思修论文 信仰与人生

    信仰与人生 信仰是人生的支柱,支撑着人生的全部。人生的信仰如何,决定着人生的轨迹,决定着人生的质量,决定着人生的优劣。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信仰产生忠诚、信仰产生奉献、信仰......

    思修自我总结

    思修汇报 13本护1 廖丹 201311604110 人生的每一步都需要你好好的去把握,去规划。然而,面对四年的大学生活 ,我应该交上一份怎样 的答卷呢? 我已经进入大学将近一年了,不知道......

    思修自我评价

    始于足下春去春来,花谢花开,四季循环。光阴荏苒,又到了一学期的期末剖析、总结自身之时。古有“吾日三省吾身”,现有我躺在椅子上静静回想这一学期的点点滴滴,想想自己的不足与丰......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很明显,从政治角度讲,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人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摘要】:人的自我价值就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人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是两个方面: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当代大学生只有定位好自......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同样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但这需要不是一般的需要,是一个人在生命......

    思修论文认识爱情与人生

    如何认识爱情与人生的关系 陈冰涵 一、 什么是爱情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相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