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4 07:5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原著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原著复习资料》。

第一篇:原著复习资料

(学习资料)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中心思想 《提纲》全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把唯物主义发展到最高形式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标,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伟大作用,提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

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灵魂?

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旧唯物主义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马克思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

其二,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认识活动,第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第二,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在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第三,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

其三,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

其四,马克思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从而为马克思在〈德遗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二、第四条,指出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局限性,阐明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

“世俗基础”所指的是:“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忠诚等等,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则是自由、平等等等。总之,统治阶级为自己编造出诸如此类的幻想。”这就是“世俗基础”在现实中的表现。

所谓“自我分裂”指的是:“占统治地位的将是越来越抽象的思想,即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形式的思想。因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达就是: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为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这就是“自我分裂”的思想根源。

所谓“神圣家族的秘密”,一旦揭开这个秘密而暴露在公众的实质是:神圣家族的观念是“要保持事物的现状”不被改变而成为永恒的神圣家族。

所谓“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就是要改变现存事物的现状,才能真正地使“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而不是只在口头上说说、或在文章中解释如何------如何地解决,这种方法是思辩哲学即任何解释学的共性,用这种方法那是实现不了的。马克思揭示 1 出:这种方法是在理论上与在实践上那是脱节的、不一致的。

三、第六条,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抽象的理解,阐明了人的本质是实践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本质时,明确地提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著名命题。这里讲的“类”是当时的术语,指的是人的理智、意志和感情等共同特性。

1、人的社会性。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的社会关系,指的是单个人同外在于他的社会(包括他人、群体、人类共同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当中,他最先是把人放到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的历史维度上来进行分析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生产、生活的过程,赋予了不同个人以不同的社会本质。

2、人的实践性。马克思强调:“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因此,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在《提纲》中,对“实践”范畴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是创立唯物史观的真正起点,也是全部唯物史观的理论大厦的根本性的基石。

四、第九条,“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马克思在这条对旧唯物主义,用了个定性概念即“直观的”;并且用“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去确定其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同时,也阐明了“直观的”这个概念的含义:是“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就是说:旧唯物主义没有从“实践活动”去理解人的“感性”那只是属于在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的活动,而不是“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人的活动;单个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是在“人类社会”整体的活动中,只是短暂的活动。也就是说,人的“感性”是在这种“社会的人类”整体参入中的“实践活动”。马克思认为,不这样来理解“感性”认识,就是属于“直观的唯物主义”,这种形式就是“直观”。

五、第十条:“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马克思在这里说明了旧唯物主义和新唯物主义的区别问题。“市民社会”是现存的社会;而“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现实的社会。

六、重要意义

(一)、《提纲》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从根本上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从而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界限。“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二),《提纲》为系统的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制定了大纲,开辟了道路。《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列宁的《唯批》等著作中,对《提纲》的思想有进一步加以继承、丰富和发展。

(三),《提纲》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学习掌握《提纲》的基本原理。

(四),《提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提纲》中的实践观点,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 2 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武器。

《德意志意识形态》 注意写作背景和中心内容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一、写作背景

恩格斯为了全面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应德国社会主义民主党机关杂志《新时代》编辑部要求为评论施达克(丹麦)的《费尔巴哈》一书而写的。

为什么在马哲学产生四十年之后,阐述马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联系与区别呢?这要从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状况说起。

恩格斯写这本书,来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过程,阐述这一理论的本质,这是写作本文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在于反击资产阶级的时髦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疯狂进攻。第三、全面评述德国古典哲学的直接原因是施达克对费尔巴哈的错误评价。

二、中心思想

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联系及根本区别,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人类认识史上引起的伟大革命,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三、内容讲解

一、本章阐述了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作用,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及其革命意义,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方法和体系的矛盾,论述了黑格尔哲学派的解体过程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本章共18 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问题。

(一)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及其社会作用(第 1 — 2 段)

1、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社会的产物,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反映。是进步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但是,德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是非常软弱的。对1789年法国大革命既向往,又害怕。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最终体系”,在他的哲学中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两面性。

由于1848年革命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一个代表费尔巴哈及其主要理论活动已经成为过去,德国古典哲学已宣告终结。

2、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19世纪的德国和18世纪的法国一样,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但是这两个哲学革命是不同的。

同样的哲学革命,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遭遇?这完全是当时法德两国的经济、政治状况不同,和由此而来的资产阶级的不同特点造成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德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资产阶级的特性,决定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两重性:黑格尔哲学具有唯心主义和保守的特性,另外,包含极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反映着资产阶级对发展资本主义革命和改变封建统治现状的要求。

(二)分析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第 3 — 7 段)

1、以黑格尔一个著名命题为例,分析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黑格尔的著名哲学命题是“凡是现实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集中地反映了黑格尔的哲学的两重性,既有为现有的普鲁士封建国家制度,为现状作辩护的一面,又包含着对现状的否 3 定,论证了改变现状的必然性的一面。

事实上,黑格尔话语中的“现实”和“现存”是有区别的。“现实”有一种能动性的意思,实际上是发展着的东西,是要自己努力去争取的东西,并不是现存的东西。现存的东西很有可能是不现实的,现存的东西已经不现实了,它必将被现实的东西所扬弃、所否定。黑格尔通过这句话强调了他的哲学体系中“自己运动”的能动性,不要用静态的永恒不变的眼光看待万物,这就是他对人的“自由意志”的强调,当然,这也是他主体能动性的辩证法的表现之一。

恩格斯从三个层次解剖黑格尔的这一命题,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黑格尔所说的“现实”的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东西。在黑格尔看来,决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是现实的,其中只有具有必然性即符合规律性的东西,才真正是现实的。因而也是合理的东西。

第二,黑格尔所说的“现实性”,并不是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具有的属性。恩格斯指出:“根据黑格尔的意见,现实性决不是某种社会制度或政治制度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固有的属性。”这就是说,现实的东西是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丧失必然性。

第三,恩格斯按照黑格尔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把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个命题,转化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这是恩格斯把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向前推进而得出的革命结论。

当然,无论黑格尔的革命倾向如何,历史是不能假设的,但他博大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一切(包括自然、历史、思维)都是一个辨证发展的过程,都是暂时的。处在不断地发生、灭亡和无止境地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而其根源在于事物本身的必然性。

2、指出黑格尔辩证法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

(1)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性在于打破了形而上学的传统观念,结束了认为人的思维和行动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2)阐述了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无限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上升运动,人们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终极真理”。

(3)揭示了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地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上升的运动。

3、恩格斯概述了唯物辩证法基本思想。第一,关于辩证法的发展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过程是新东西的产生和旧东西的灭亡,由低级向高级不断上升的过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如此。第二,关于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其根源是客观世界。第三,关于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稳定是相对的,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是辩证的统一。

(三)指明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方法和唯心主义体系间的矛盾(第 8 — 10 段)

1、黑格尔哲学是以所谓“绝对观念”为基础的,整个体系是描述“绝对观念”自我发展和认识过程。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外独立存在的宇宙精神,实际上是上帝或神的代名词。在黑格尔看来,“绝对观念”不是僵死的,而是能动的,它的全部内容在黑格尔哲学中,完成了最终的认识。

黑格尔的方法是辩证法。但黑格尔本人“从来没有这样明确地作出这个结论。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世界的本原。黑格尔的方法和体系是矛盾的。方法是辩证法,发展是无限的,不能有终点;按体系的要求则要有终点。

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的矛盾对我们的思想启示是什么?

第一,以往的哲学家都奢望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绝对真理体系,想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矛盾,事实证明,这是办不到的。

第二、把辩证法奠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是马克思哲学学派的独到之处。

第三、对于自身的局限性和制约性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们不愿做囿于历史条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愿对未来社会作过细的描述。

2、分析黑格尔革命的思维方法,得出其温和的政治结论的阶级根源。黑格尔是德国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的哲学不能不反映资产阶级的特点。

3、黑格尔哲学的巨大成就。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是唯心主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但是,黑格尔哲学的成就是巨大的。

(四)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出现,(第 11 — 18 段)

1、说明黑格尔学派解体的过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原来独占地位的黑格尔哲学开始分裂了。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的矛盾,使各种不同的政治党派在理论上留下了广阔的活动场所, 各种政治力量都可以从各自的立场出发, 在黑格尔哲学那里找到理论根据。这是黑格尔哲学解体的理论上原因。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资产阶级内部的分化,这是黑格尔学派解体的阶级原因。围绕着当时德国有实践意义的宗教和政治问题,资产阶级内部分裂为激进派和保守派,在哲学上就是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

在黑格尔派解体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有一大批坚决的青年黑格尔派分子,在反对宗教的斗争中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其中费尔巴哈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

2、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出现及其影响。费尔巴哈原属青年黑格尔学派,从1886年起,费尔巴哈开始批判神学,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决裂,而转向唯物主义。1841 年他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出版。

恩格斯阐述了费尔巴哈的最大功绩,就是在唯心主义长期统治德国以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同时也分析了费尔巴哈学说的消极影响,对反动的小资产阶级思想“真正的社会主义”作了尖锐的批判。

最后,恩格斯强调指出,费尔巴哈抛弃了连同辩证法在内的整个黑格尔哲学,但并没能制服这种哲学。对黑格尔哲学采取“扬弃”的态度,即抛弃其唯心主义体系吸取其 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实现哲学的变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所要完成的任务。

二、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分析和批判。恩格斯精辟地论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分析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批判了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本章共有 24 个自然段。分三个问题:

(一)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知论的对立。(1 — 7段)

1、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历史根源。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对哲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哲学基本问题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

2、论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及其意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是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两大阵营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精神是本原,自然界是派生的,即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相反,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精神是派生的,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则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哲学上一切问题的争论,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这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方面,即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立的两种答案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认为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是立足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可知论者。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如黑格尔,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但他认为现实世界归根到底不过是精神派生出来的。

3、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对不可知论作了彻底的批判。虽然绝大多数哲学家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但也有一些哲学家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者至少不能彻底认识。这些哲学家就是不可知论者。在近代,休谟和康德就是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

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对不可知论作了彻底的批判。他指出:“对这些以及其它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二)分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 8 — 20 段)

1、指明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实质,分析了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这个名称的偏见。费尔巴哈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了唯物主义的回答。

但是费尔巴哈由于不赞成庸俗唯物主义观点,对“唯物主义”这一名称有偏见,不愿意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唯物主义。他的错误就在于把唯物主义的一般世界观同这种世界观所表现的特殊形式混为一谈。

2、指出 18 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18 世纪唯物主义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三个缺陷:(1)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2)形而上学性。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在它看来,物质运动只是简单循环重复。(3)历史领域中的非历史观点,即唯心史观。它把历史看作是毫无联系的偶然事件的堆积,是供哲学家在说明各自历史观点时任意解释和引用的例证和插图的汇集,否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3、指出费尔巴哈没能克服18 世纪唯物主义局限性的原因。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费尔巴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他在历史领域中不可能摆脱传统的唯心主义的束缚,建立起唯物主义历史观。其次,由于他脱离社会实践,长期过着隐居生活,不了解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因而不能从革命实践中革新自己的思想。因此不可能得出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结论。

(三)批判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第 21 — 24 段)

1、指出施达克离开哲学基本问题去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所必然造成的混乱。施达克认为,费尔巴哈由于“相信人类的进步,”追求“理想的意图”承认“理想的力量”,所以是唯心主义者。恩格斯从道德理想同唯心主义的关系,人类从事活动的特点,哲学史中的事实三个方面,批评了施达克的这种错误观点。

2、指明了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根本原因。恩格斯指出,施达克的这种错误观点,事实上是向那种把唯物主义歪曲为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把唯心主义说成是信仰“美好世界”的资产阶级庸人的偏见,作了不可饶恕的让步。其实,庸人们表面上贬低物质享受,实际上是一伙真正迷恋物质享受的伪君子。他们只是在“唯物”过度感到懊丧而遭到破坏时,才空喊要信仰什么“美好世界”。

三、本章进一步分析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宗教哲学、伦理学的唯心主义,指出了费尔巴哈停留在唯心史观的原因。27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问题。

(一)批判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唯心主义(第 1 — 9 段)

1、揭露了费尔巴哈把宗教和人的感情混为一谈的错误及其唯心主义实质。费尔巴哈尖锐地批判了基督教,但是,他并不是要废除宗教,而是要使它完善化。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心灵关系就是宗教。但是,人的感情和宗教并不是一回事。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就在于:他不按照本来面貌去看待人们之间的感情关系,而是把它神秘化,把这种关系提高到宗教的地位,企图在本质上是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无神的宗教,这无疑是荒谬的。

2、批判了费尔巴哈夸大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只是就迄今存在的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言。而这些人工造成的世界宗教之所以能伴随历史的一定转折完全是由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因 6 此,不能把人类的历史归结为宗教的变迁史,归结为意识形态的变化。

3、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在宗教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在以阶级对立和阶级统治为基础社会里,人的感情总是有阶级性的,根本就无所谓纯粹的人类感情,我们更没有理由把这种感情尊崇为宗教。同样,如果把阶级斗争的历史歪曲成为教会史的单纯附属品,那就使人们“对历史上的重大的阶级斗争的理解”成为不可能了。

(二)批判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唯心主义(第 10 — 25 段)

1、揭露了费尔巴哈伦理学把抽象的人作为出发点的唯心主义实质。费尔巴哈在宗教哲学中谈到的人是抽象的人,他的伦理学把这种抽象的人当作出发点。在人们之间纯粹的两性关系之外的关系中,他只看到道德这一个方面。这也就是说,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他是承认一种思想关系。他所说的道德是抽象的人之间的抽象的道德,在这里,同黑格尔比较起来,显得十分肤浅和贫乏。黑格尔用唯心辩证法观察问题,他的伦理学在形式上是唯心的,但内容是现实的。费尔巴哈则相反,他在形式上是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但他所理解的人都是脱离社会现实的,脱离历史发展的人,所以他的伦理学在内容上是抽象的。费尔巴哈的伦理学,既是唯心主义的,又是形而上学的。

2、深刻地指明了费尔巴哈道德观的阶级实质和危害性。费尔巴哈道德观的基础是认为人人都是有追求幸福的欲望,而他的道德原则是合理的自我节制和对人以“爱”。因此,恩格斯得出结论,不管费尔巴哈的主观愿望如何,“费尔巴哈的道德是完全适合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这就是它的阶级实质。

在费尔巴哈那里,爱是万能的,它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可以克服实际生活里的一切困难,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宣扬超阶级的“人类之爱”只能起到调和阶级矛盾,取消社会革命的作用。

3、概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观点。第一,任何道德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道德标准。费尔巴哈企图创立一种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普遍的道德原则,结果是“它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是不适用的”。

第二,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有阶级性的。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都有自己的道德。而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利益的要求,制定了一整套道德标准,有些是专门用来要求别人的,而他们自己从来不受这些道德的约束。

(三)费尔巴哈停留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原因(第 26 — 27 段)

1、费尔巴哈历史唯心主义的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从认识根源上看,费尔巴哈不了解人的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把人看作是纯粹抽象的人,生物学上的人,因而不能真正地了解人的本质。他在批判宗教时,虽然也能正确地指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但是在说明人的本质时,又回到了宗教唯心主义立场,用抽象的人的崇拜代替了对上帝的崇拜。

从阶级根源上看,费尔巴哈是一个资产阶级思想家,脱离革命实践,一直在乡下过着孤寂的生活,因而他不懂得 1848 年革命的意义,不能随着实践前进。

2、创造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马恩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在革命实践中,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崭新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四、本章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所实现的哲学革命,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共有 25 自然段,分二个问题。

(一)马克思哲学产生的思想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第 1 — 8 段)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过程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部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费尔巴哈批判了黑 7 格尔的唯心主义,但是,他也没有跳出作为“科学的科学”的旧哲学的圈子;他的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的;他丢掉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在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出现的唯一结出真正果实的派别,是马克思主义一派。马恩继承了他的辩证法,并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重新唯物地把人们头脑中的概念看作现实事物的反映,把概念的辩证法看作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反映。这样,“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恩格斯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伟大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践意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及其思想映象即观念,都处在永恒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但道路是曲折的,甚至有暂时的倒退。但斗争的结果,必然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从这个基本思想出发,我们就能辩证地分析问题,从认识上和方法上克服形而上学的错误。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19 世纪,自然科学进入到整理材料的阶段,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可以过渡到把各种自然过程作为整体来研究,系统地考察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时候,这就在哲学领域内敲响了旧形而上学的丧钟。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第一是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发现,说明了各种生物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通过细胞的变异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第二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证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是处在不断转化过程中,物质运动是客观的,只能互相转化不能创造和消灭。第三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给形而上学的“物种不变论”以及唯心主义的“上帝创造论”以致命的打击。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证明世界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自然界的各个领域是相互联系的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变化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使自然观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基本原理。(第 9 — 25 段)

1、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恩格斯指出,社会历史和自然界不同,是在人们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中发展的,但他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客观规律的,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

要发现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不能停留在研究人的动机上,而必须研究隐藏在人们动机背后的动力,即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一任务是一切旧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唯心主义都不可能完成的。

恩格斯指出,要研究使广大群众,整个民族和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要研究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的动机。通过研究这些动机去发现隐藏着的动力,即社会的经济条件,这样才能发现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恩格斯在这里的论述,包含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恩格斯在分析历史发展的动因时,首先论证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彻底解决,只能通过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生产力得到解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

3、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决定国家、法律等政治制度。传统的唯心史观颠倒了这一关系,把国家看作是决定性的东西。(2)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如哲学和宗教,它们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唯心主义思想家,由此否认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的联系,是完全错误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仅把旧哲学从自然领域中驱逐出去了,而且把它从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了。旧哲学作为独立的研 8 究领域留下来的,不过是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形式逻辑和概念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是代替各种具体科学的“科学的科学”,而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结束语。在结束语中,恩格斯通过分析 1848 年革命以后德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理论的态度,集中地阐明了哲学的阶级性。

(一)说明德国资产阶级哲学衰落的阶级原因。(第 1 段)

(二)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第 2 段)

四、重要意义 《费尔马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总结性的光辉篇章,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费尔马巴哈论》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哲学基本问题作了科学的论述,明确提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费尔马巴哈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根本特征,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革命和科学性的统一,从而使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费尔马巴哈论》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等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观点以及同在的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深刻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使我们进一步系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去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分析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三)学习《费尔马巴哈论》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各种问题,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说明:

(一)、分析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第 3 — 7 段)提示: 1。“合理内核”是什么?为什么?2。“两个凡是”到第三个凡是的推出过程。

(二)、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知论的对立。(1 — 7段)提示:1。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2。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谈谈辩证法问题》和《实践论》的学习线索见下发的学习资料。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原著读后感

近两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就读书问题多次发出号召,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倡导在全国应该大兴读书之风,广大党员和干 部要身先示范、带头做好学习的表率。要真正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落到实处,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下我们究竟应该学习些什 么。对此,笔者以为,对于广大党员和干部而言,理应回归马恩的经典著作,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使中国 革命和建设在这一旗帜的指引下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成绩。仍而不得不让人感叹世界变化的真是太快!20世纪的最后十多年至21世 纪的今天,马克思主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质疑,无论是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还是在东方的社会主义中国都充斥着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失败论”、“狭隘真理论”、“宗教论”等话语。无可否认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低落和声誉的下降是一个无需争论的客观事实,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如果我们能以 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是仅凭主观的好恶看问题的话,则不能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它永恒的魅力,正是凭藉着这种永恒的魅力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广 范的影响。福柯认为,在现时,研究历史要想超越马克思所定义和描写的思想地平线是不可能的。詹姆逊指出,马克思哲学“是我们当今用以恢复自身与存在之间关 系的认知方式”,它提供了一种“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德里达断言:我们“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的继承人”,“仍旧是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语码说话”,“未来不 能没有马克思”。的确马克思哲学是当代“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仍是我们时代的真理和良心。1999年,在人类社会迈向第三个千年之际,英国BBC公 司在网上评选“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调查中,马克思名列榜首,得票在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之上,被公认为人类社会第二个千年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这无疑表 明,马克思主义确实是我们时代不容抺杀的思想旗帜。在接下来的篇幅中,笔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学习,简要阐述自身所感悟到的马克思主义之 永恒魅力之所在。

一、永恒魅力之一:强烈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强烈的实践品格可以从其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注:为 行文方便下文简称《提纲》)中得到明显的确证和其之后的一系列著作也佐证了这一点。《提纲》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认识对实践的关系和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展 开的。马克思把实践引进唯物史观和认识论,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基础。马克思指出,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其中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要缺点是只从直观的 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是把它当作实践去理解,因此,他们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用。在揭露批判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局限性,阐述自己的实践 观点时,马克思突出强调了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认为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人的全部认识的基础,而且首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理论。马克思在 《提纲》中通过对费尔巴哈消极的反映论的批判,阐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认为,不仅人的认识基于实践,全部人类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在《提纲》中,马克思深刻的揭示了其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明确地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与一切旧 哲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新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只是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还说明了自己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和实践 性。从《提纲》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提纲》中关于实践的观点在其随后和恩格思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到形态》 中得到了进一步系统的阐述与贯彻。

笔 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由于其对现实的敏锐关注和对实践的依赖,使得它呈现出与体系化哲学相当不同的特色也是其最终能够超越其它哲学的根源所在。马克思 主义哲学始终强调自己的理论不是教条而仅仅只是行动的指南,强调理论不仅要能说明世界更要能用以改造世界。这样,就使得其哲学具有面向实践的开放性,为理 论和实践的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留下了空间,也为后继的马克思主义者完善创新这一理论提供了可能。因此,无论社会

如何变化发展,其都不可能脱离开实践而行,故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强烈的实践品格这一特质都不会落伍,其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更加丰满。

二、永恒魅力之二:与其它哲学相比所具有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 克思哲学产生于资本全球化的自由竞争时代,本质上就是批判资本主义弊端的产物。从产生之日起,就对这个社会造成的剥削和压迫以及两级分化,不断揭露和批 判,从而时时提醒一切富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人们,不断地反思这个似乎是“永恒天国”的社会。今天资本全球化已经进入垄断时代,但其制度性缺陷不仅在国内,更 在国际范围内大量存在。治疗顽疾,需要介入一种坚实的批判性话语,而具有深刻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无疑成为首选。马克思哲学与生俱来的批判性精神是建立在 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基础上进步意识、忧患意识、求真意识和反省意识等的总和。用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话加以整理,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集中体现在:第 一,从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无疑 体现了注重发展、推动变革的进步意识。第二,“新思潮的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种立足现实、现向 未来的创新意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即面向诸多可能性的未来,如何使理论的前瞻性避免主观臆测。第三,“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遇 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这里既包含着自我批判的反省意识,又包含着不畏权势的唯实精神,体现了彻底的科学态度。第四,“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 自我阐明(批判的哲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固有的责任意识和归属意识,是其作为工人阶级世界观的自觉追求。然而,让人感到痛心的是当历史的车轮行进 到21世纪的今天,在这块日益世俗化的土地上,批判的话语却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苍白无力,马克 思的一些不肖子孙把他的彻底批判理论的光芒销蚀殆尽,甚至变成了一块教条主义的石化硬売,这与马克思的彻底批判精神相去甚远。笔者以为社会要进步要更好的 发展,必须要有一批勇于和敢于坚持批判精神,拿起批判武器的人士。作为一位接受马克思理论教育的中共党员,我们理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批判精神,在实践中应该自觉运用这一思想武器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都是我们巨大的思想财富,它的魅力也必 将是永恒的!

三、永恒魅力之三:厚重的人文主义精神

通过对原著的研读,让我感受颇深的一点是:从其著作中折射出来的对现实的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关于这一点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于1847年 ――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可以找到根据,在宣言中马恩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用暴力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每个人都能获得自由发展的社 会条件。马克思哲学关注的中心,就是现实的人的生存状。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对这个社会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弱势群体,抱有强烈的同情,对造成他们生存状况恶化 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由此带来的人性的扭曲、人的本质的异化,不断进行讨伐和批判。当今资本主义国家,人的价值和尊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 金钱或屈从于政治的特权。人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具有浓厚人文关怀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自然在我们当前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中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在笔者看来只要这个社会还有现实的人的存在,就必定离不开对人的关注。因此可以说人文主义精神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也 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四、永恒魅力之四:辨证的分析方法

通 过对原著的学习让我感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的魅力之处应在于它:辨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他对问题的分析让你感觉到他对切入点的把握总是那么的准确和全 面、总是那么的深刻、批判总是那么的入木三分,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笔者以为无疑与其所使用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是分不开的。马克思的科学分析方法主要有矛 盾分析法、抽象具体法、逻辑与历史统一法等,这是马克思哲学中极为宝贵的理论财富。这无疑应成为我们学习原著应该

重点汲取的营养,因为这些方法对我们以后 的学习工作必将具有极强的使用价值。下面笔者将重点阐述一下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基本要求有二:其 一,提出或回答任何问题(包括对于原著的理解),都必须将其置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中(不仅仅是语境),从社会的具体矛盾冲突中考量各种思想理论 的冲突;其二,对于各种思想材料和资源进行加工取舍的根本依据,不是来自思想自身,而是来自实践的要求,实践按照能够创造现实、转化现实这一根本要求,对 于各种思潮、学说、主义等进行无情的筛选,并确立其历史地位。这就是说,再重要的文本,实际上也还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摹本”,而不是“原本”。因此,尽 管“解读”、“理解”必具主观性,然而“文本”如同历史一样,不是任何人“戏说”、“解构”的玩偶,其还是具有一定的客观评价尺度,绝非“怎么都可以”。

五、结语

回 到马克思的经典文本,细心的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思索你将会发现马克思其实远远地走在我们的前面,而不是像一些无知的人们自信的以为那样已经把马克思远远的 甩在身后了。马克思博大精深的理论远远还未过时,相反正如笔者前文所感悟到的马克思的一些精神必将闪耀永恒的光芒,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中国所取得的成功并被 确认为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无疑雄辩的印证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预言:“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第三篇:英文原著读后感

Feeling to Count of Monte Cristo

The book I have been and want to recommend to my teacher is Count of Monte Cristo,which I found in school library when I was preparing for CET Band 6 and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Below is my feeling after I completed a part with an immense effort.The protagonist is called Edmond Dantes , a young agent captain in Pharaon ocean cargo ship.A storm suddenly came to his head because for a letter he promised to deliver for napoleon marshal.Danglars , the supercargo in the ship , eager to replace Dantes's captain position.Fernand , Dantes's rival in love, is a man full of jealousy and hate for him.As a result, the two individuals colluded together by community of interests.Fernand sent a whistleblower from Danglars to the Inspection Bureau.So, Dantes was arrested on his wedding day in May, In order to ensure his own future, Villefot, the acting prosecutor of this trial, pronounced Duntis as extremely dangerous political prisoners, and put him into the death row of a island when he found the recipient of the letter is his own father.God bless, Dantes met a prisoner who is also a priest.He taught Dantes many things and let him be reborn with the wisdom and wealth.When the old man died, Duntis made a plan skillfully, he drilled into the sack ready for the corpse of Faria and escaped to the

island of Monte Cristo.According to the clues Faria provided, Dantes found a large number of fabulous treasure buried on the island.Since then, the Dantes, changed his name to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and began his revenge plan for his three enemies--Danglars、Fernand and Villefort with his wealth and wisdom.Therefore, he have to return to the society to gain status、power and prestige.Through the check, he confirmed it was indeed Danglars, Fernand and Villefort who framed him, and that his fiancee has married with Fernand, while his old father died of starvation in the disease.Though the fire of hatred burns more prosperous, he would do a lot of preparation for revenge.Eight years later, Dantes returned to Paris with the name of Monte Cristo and the identity of a banker.Of cause, the road of vengeance is very smooth with an end of all sinners to be punished.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is one character I very like.He is very willing to love and hate, but also very wise、straightforward and grand。Because of the vicissitudes, his attitude to anything is extremely persistent.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can be said to be a perfect image.

第四篇:西游记原著读后感

西游记原著读后感

西游记原著读后感1

《西游记》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活灵活现,顽皮可爱,他曾大闹天宫,偷吃大圣老君的仙丹,还经常捉弄自己的师兄猪八戒。当然也有一路上为师徒降妖伏魔的勇敢果断,他曾还被红孩儿的'火烧伤了身体。但让我最感动的要数三打白骨精,因为孙悟空在我们眼中最坚强,从不流泪,可在这里他却留下了眼泪。因为他的唐僧误会他打死了白骨精变化的衣架三口,唐僧要赶他走。孙悟空很伤心,跪着求师傅,猪八戒沙僧也再求师傅开恩,唐僧下了决心不肯原谅孙悟空,孙悟空流着泪回花果山了。之后唐僧被妖怪抓走,孙悟空二话不说又来救师傅,我很感动。

我们也要像孙悟空一样,做一个坚强打抱不平永远乐观的人。

西游记原著读后感2

今天我看了明朝小说家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的第三回。 第三回写的是悟空大闹天宫战褚神,如来伏手降大圣。这个故事讲的是悟空当上了有名无权的齐天大圣之后天天在蟠桃园里吃喝玩乐,一次天挺举办蟠桃会,然而悟空却没被请去,悟空把自己变成赤脚大仙去赴宴,见还没有神仙来悟空就大吃大喝起来,悟空喝醉后摇摇摆摆走进了太上老君的炼丹房里把所有的仙丹都吃完了,

当悟空发现自己闯了大祸,就立刻逃进了花果山,李天王带领天兵天将来捉拿孙悟空,但被孙悟空打得落花流水,玉皇大帝请来如来佛来捉拿悟空,如来佛对悟空说:“如果你能跳出我的掌心就让你当玉皇大帝,如果你跳不过就要被压在五行山下。”悟空结果没如来佛的手掌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自己的.劳动得来的东西不能吃,如果随便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西游记原著读后感3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西游记》,它是我国最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把每个人都描写的活灵活现,我不仅看过西游记电影,我听过爸爸讲的故事版。

《西游记》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路斩妖除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大闹天空》这一章节的故事,孙悟空是一只爱打抱不平,顽皮又勇敢的猴子,当它得知被骗后,非常生气,就回道花果山,召集人马,跟天庭宣战。来个大闹天空,最后被抓后,放进了炼丹炉,然后,练成了火眼晶睛,不怕刀山火海,妖魔鬼怪都怕它,大闹凌霄宝殿后,最终被如来佛祖给制服,压在了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修成正果。

看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一件事开始总是非常艰难的.,但只要能树立信心和勇气,经过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所以我要像唐僧师徒一样,遇到困难不放弃,要勇敢地走下去,最后的胜利是属于勇敢的人。

西游记原著读后感4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开辟了中国神魔长篇小说的新门类,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小说的高峰,这本书值得我们欣赏和阅读。

《西游记》这本书以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为这本书的主题开始,围绕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为主题,描述孙悟空师兄弟,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妖魔鬼怪,保护大唐高僧——唐僧去西天取经,一个个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可爱的语言,一起成功地构造了一座独具特色。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殿堂,也反映了,现时主义的残酷,也反映了现实主义的人物的处事,《西游记》不仅具有教育的意义,在艺术的表演上,也更进步。

《西游记》不仅在电视上。课本上,都是我们这一代所喜爱的,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读物。

西游记原著读后感5

我看完了《西游记》,对里边的主要人物有一些评价,今天就在这里介绍给大家。

唐僧:他从小就在寺院里长大,心地善良,但是肉眼凡胎,不食人间烟火,很多时候难分善恶,所以总是吃亏。

孙悟空:他曾经被压在五行山下,后来被唐僧救出,是唐僧的大徒弟,取经时一路降妖伏魔,帮了唐僧不少忙,也常常被他的师傅错怪。同时他喜欢捉弄他的师弟八戒。

猪八戒:他以前是天上的天篷元帅,后来被罚下人间,掉到猪窝里,长成了猪的样子。他憨厚可爱,贪吃贪睡,有时也会向唐僧打孙悟空的小报告,不过他的样子还是挺逗人喜欢的`。

沙和尚,他原来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后来被唐僧收为三徒弟,为人老实,很少说话,听从安排,成天挑着行李而没有一点怨言。这些人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因为他本领高,不贪财,不贪吃,分得清妖魔鬼怪。

西游记原著读后感6

《西游记》里的主角有孙悟空唐三藏猪八戒沙僧玉皇大帝。

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的法力高强,在一开始时大闹天宫,后来知错就改,帮助唐僧等人解除重重危难,是个英明的人物。

毛主席曾说过:“中华文化浩如烟海,四大名著独步古今。其写勇写义写忠写智写豪写情,或壮阔或精琢或瑰丽或奇幻。可谓‘一人一天下,一书一山河。’”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勤奋读书,热爱读书。

本书中各大角色性格各异,让人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在八十一难的.任何一难中,各大人物各显其神,让故事变得富含情趣。

我认为这本书值得珍藏的地方很多,这才使《西游记》成为了四大名著之一。

第五篇:思想原著导读

两课实践教学原著导读心得

作者:联系电话:

单位:通讯地址:

电子邮箱:邮编:

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导语: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胡锦涛向大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七大报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开放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七大报告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关于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其历史地位、理论渊源、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和科学内涵,特别是具体的实践要求

正文:

一、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任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力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引导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目标,能够凝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当前只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多样化的价值观,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二、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青年大学

生只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迷失自己的价值观。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2、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理想即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努力奋斗,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它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共同为之奋斗。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明辨了社会

4、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善恶美丑,确立了社会基本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判断,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

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素质有机体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行为的选择和实施。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是最重要的素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

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为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目标,明确了内容,对大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具有关键性作用。

四、大学生应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德才兼备,而且“德”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大学生要坚持全面发展,更要坚持“以德为先”,要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大学生,要有很强的道德荣辱观。

大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方面做出表率,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具体标准和基本要求,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从现在做起。既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又要有实际的行动;既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追求,又要有严格的自我约束。

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理论中,对于自省、改过、慎独等都非常重视,要求人们“日三省吾身”、“过则勿惮改”、“君子慎其独”。因此,在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中,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观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明辨是非荣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使优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成为他们主动的人生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契机,发挥大学生的人才素质优势,建设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是在实践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于举止投足之中,内涵于一点一滴的人生奋斗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作为决定性的主观因素,将通过大学生踏踏实实的努力,身体力行的付诸实施,在克服来自自然、社会、自我的障碍和困难的过程中,绘就大学生的美好人生和当代中国的绚丽美景。

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素质是在学习中升华的结果,在内省完善的结果,在自律中养成的结果,在实践中锤炼的结果。只要坚持去做、用心去做,每个人都会不断有收获、有所提高。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是与社会责任、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个人思想品德素质修养,就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以上部分观点参考自思政教材)

下载原著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原著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列原著读书笔记

    马列主义原著读书笔记一、马克思主义原著摘录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关于唯物史观论述摘录: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

    《水浒传》原著读后感

    《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水浒传》原著读后感。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写出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

    原著复习思考题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思考题 1、旧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如何理解实践观点是贯穿《提纲》的红线和灵魂?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论述人的本质问题......

    马列原著读后感

    马列原著读后感 环艺一班04号李奥琦 当我们在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著作时,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而且每个人对于同样的话语也有不尽相同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原著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 《资本论》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的结晶。《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齐,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

    英语原著学习体会

    小学生英语阅读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 ——英语原著读写指导 近年来,一直困惑着我的就是,如何在小学开展阅读教学,在学生词汇量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特别是阅读英......

    管理学原著选读

    Chapter 1.Managers and Management(管理者和管理) 1.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s(组织的共同特征)An organization is a systematic arrangement of people to a......

    用原著造句

    【注音】: yuan zhu原著解释【意思】:著作的原本(对译本、缩写本、删节本、改编本而言)。原著造句:1、它由原著删节而成。2、他们在攻读英语,以便能阅读莎士比亚原著。3、有些人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