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律法规 第一章 经济法律法规概述 教案 第三版 陈炳勋主编

时间:2019-05-14 07:5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 第一章 经济法律法规概述 教案 第三版 陈炳勋主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法律法规 第一章 经济法律法规概述 教案 第三版 陈炳勋主编》。

第一篇:经济法律法规 第一章 经济法律法规概述 教案 第三版 陈炳勋主编

经济法律法规教学基本要求(72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取与经济相关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经济法律法规;正确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处理一般的经济纠纷;为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与经济相关的法学基础理论。

2.掌握公司法、合同法、会计法等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针对具体经济案例,判明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以满足专业实践的需要。

2.能借助规范文本,参与办理企业开办登记及起草合同文本等法律活动。

3.能填制经济案件的仲裁申请书、起诉书和答辩书。

(三)思想教育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造就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 础 模 块

(一)法学基础理论部分

1.了解法的本质,明确我国现代法律的主要形式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2.了解经济法简单的发展过程;理解经济法概念和调整对象。

3.明确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

4.掌握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条件;理解经济法律行为和事件的概念,以及国家对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手段。

(二)法律法规部分

1.公司法

明确公司的概念;掌握公司的特征和公司的分类方法;了解公司法的概念和作用。

(1)有限责任公司

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特征、设立条件和程序;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了解各级机构的职能。

(2)股份有限公司

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其设立条件、设立方式和设立程序;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和职权;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了解上市公司的概念、条件和程序。

(3)了解公司债券及发行条件;掌握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4)理解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2.企业法律制度

理解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概念;掌握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的条件;掌握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及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经理)负责制的概念;了解全民所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地位;理解全民所有制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了解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民主管理;掌握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性质及职权。

理解集体所有制企业概念;了解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了解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管理。

理解私营企业的概念和种类;掌握私营企业设立条件;理解合伙和独资两种企业形式;了解私营企业的权利、义务和劳动管理等规定。

3.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理解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设立的条件、注册资本和出资方式;了解其组织形式和经营机构。

理解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概念;掌握其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区别;掌握其出资方式和利润分配。

理解外商独资企业的概念和法律地位;了解其设立、变更和终止的具体规定;掌握其注册资本、出资方式和经营管理的有关规定。

4.企业破产法律制度 理解破产界限;掌握破产案件的申请和受理;掌握债权人会议性质、成员及其职权。

掌握破产企业与债权人之间和解与破产企业整顿的条件和程序。

理解破产宣告的概念、破产清算的概念及清算组职权;了解破产资产、破产债务和破产费用的概念。

掌握破产债务的清偿顺序;了解企业破产的法律责任。

5.合同法

掌握合同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合同法的概念和沿革情况;明确合同法的调整范围。

理解合同订立的形式;掌握合同订立活动中“要约”与“承诺”两个过程的具体要求。

熟练掌握合同的主要条款;明确合同成立的时间、地点;理解缔约过失责任。

理解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和效力待定合同的概念。

掌握合同的履行和履行规则、抗辩权的行使和保全措施。

了解担保的法律制度;掌握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定金等担保方式。

了解合同的变更、转让与终止的含义及具体情况;掌握合同解除条件及合同解除后的资产债务责任。

掌握违约责任的含义,了解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的免除条件。

6.市场管理法律制度

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理解不正当竞争的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了解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与检查;掌握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裁办法。

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掌握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内容;了解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方式及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7.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掌握商标权法和商标权的概念;掌握商标注册原则、注册条件、注册程序和商标权的使用期限。

了解注册商标的续展、转让和使用许可;了解注册商标使用管理和注册商标专有权的保护方法。理解专利权与专利法的概念;掌握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的概念;了解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和专利权的取得程序。

理解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失效;掌握专利权人的权利与义务内容;了解专利的强制实施和违反专利法的法律责任。

8.会计、审计法律制度

理解会计法的概念;了解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掌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理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了解注册会计师的相关法律规定;了解违反会计法的法律责任。

理解审计法的概念;掌握审计机关及领导体制;了解违反审计法的法律责任。

9.金融、票据法律制度

理解金融和金融法的概念;掌握现金管理和支付结算的法律规定。

掌握票据的要领和特征;理解票据当事人的含义;掌握票据行为方式;了解票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10.预算法和税法**

了解预算的概念和预算原则;理解预算管理体制和预、决算的编制程序;了解违反预算法的法律责任。

了解我国现行的税种及其分类;理解税收征收管理的规定;了解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

(三)经济纠纷的处理

1.掌握经济仲裁和仲裁法的概念;掌握仲裁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2.掌握诉讼的概念;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了解我国的审判机构和审判制度;了解诉讼管辖和审判程序。

第一章 经济法律法规概述

一、导读

法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产物,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合法、及时地适用法律,全民自觉地遵守法律是一个国家依法治国的基础,充分发挥经济法律法规的作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长期而艰巨的光荣任务。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法的一般知识

法的概念

1、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每一个法律规范通常由假定、处理、制裁三个要素构成。假定就是法律规范中关于适用该规范的条件和情况的部分;处理就是法律规范具体要求人们如何行为的部分,包括可以如何行为、应该如何行为、禁止如何行为;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违反该规范时,将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的部分。

根据不同的标准,法律规范有不同的分类:

2、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也称法的形式。法的渊源是指法获得成立的方式和表现形式。即法是由何种国家机关,依照何种方式或程序创制出来的,并表现为何种形式的法律文件。根据法的历史分类可将法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根据法的表现形式不同分类可将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据法的内容可将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可将法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的适用主体可将法分为国内法与国际法。根据法的适用范围可将法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

当今我国法的主要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

3、社会主义法制与法的实施

社会主义法制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按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

社会主义法的实施是以国家强制力作后盾,将法律规范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社会主义法的实施具体包括法的适用和法的遵守。

第二节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1、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建立间接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措施。宏观经济调控就是国家通过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适度干预”,实现国家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一)市场协调主体

国家作为市场协调主体,协调的客体是本国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关系,协调的方式是法律手段和管理手段,协调的目标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运行主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中,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国家为了协调经济运行,必然对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加以调整,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家通过经济立法不仅调整企业组织的外部关系,而且还通过制定一些法规来调整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关系。

3、市场运行管理关系

根据我国过去的实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法律关系主体,在以一定的物质利益为目的的经济活动中,在同等的法律条件下,实现经济价值规律基础上的利益平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主体进行市场交易的基本追求和基本条件,而最容易影响经济公平的往往是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差别政策、税赋不公、分配不公、价格体制不健全、权力经商、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等因素。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显得尤其迫切和必要。为了培育市场体系,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克服市场本身无力消除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需要国家的协调和加强市场管理。为此,我国制定了诸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来协调市场运行过程中的经济管理关系。

4、社会经济保障关系

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无法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因此,必须要国家出面强制实施互济互助、社会化管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通过立法建立和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诸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国家通过立法对企业和劳动者实行强制社会保险,使每一个劳动者都能得到必要的安全保障,确保劳动者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情况下,都能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5、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

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是以人类为基本主体、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物质空间以及各种直接地影响人类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环境可分为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随着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震惊全球的“八大公害”事件频频发生,治理“三废”、加强环境保护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客观要求,也是各国政府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除了必须加强环境立法以外,更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治理与管理。人类要持续发展,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外,还必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谓自然资源,通常是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它是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劳动对象的组成部分。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与依法保护,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持续发展。要想留给子孙后代一片沃土,还给下一代一片蓝天白云,需要亿万人几代的自觉努力,同时也迫切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法律干预。

第三节 经济法律法规的作用

经济法律法规的作用

经济法是与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相联系,并为其服务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战略决策,必须对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改革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经济体制,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法的作用就是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篇:经济法律法规第六章(陈炳勋主编)教案

第六章合同法律制度

学习目标

二、课时安排:4课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重点内容:

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纳的原则,在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环境中,为了确保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我国先后制定和修改了许多市场运行基本法律法规,《合同法》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法律,《合同法》的实施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了解合同与合同法的概念,理解合同订立和履行的基本原则,熟悉合同的种类和主要条款,是从事经济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合同法概述

合同

(一)合同的概念 合同,亦称契约。合同有多种类型。本章所讲述的合同是我国《合同法》中所称的合同,即由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不包括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合同)。

(二)合同的特征

合同法

(一)合同法的概念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合同法的特点

《合同法》在指导思想方面,注意反映合同自身的特点,充分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保障当事人享有充分的合同自由原则。在立法价值取向上,兼顾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交易便捷与交易安全,注重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又注重维护社会公益,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的道德秩序的原则;既体现现代化市场经济对交易便捷的要求,力求简便和迅速,又不损及交易安全规定必要的形式和手续。同时还注重了法律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做到概念准确,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明确,易于理解和适用。

《合同法》在立法内容上,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交易原则,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开始建立,经济处于转型期的客观环境,比较全面、具体地规定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运行规则,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被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纳的原则均在合同法中得到了体现;第一次全面规定了合同订立的程序,其中包括电子交易等新型缔约方式;纳入了格式合同条款、缔约过失责任,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债权人的撤销权和代位权、合同的解释等一大批新的制度;在合同的效力、履行违约责任等方面都有创新之处;对市场经济常用的十余种典型合同进行了详细规定,对某些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合同法加强了规制,如对具有社会公益性的赠与、建设工程分包与转包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三)合同法立法的目的

合同的种类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

订立合同的当事人资格

合同的订立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依法就合同的条款协商一致,达成协议的法律行为。

订立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法律资格,即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凡不具备法律资格的人与相对人订立的合同,合同无效。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当事人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行为能力是当事人以自己的行为取得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的资格。

当事人有权订立合同:

(1)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可以独立地与相对人订立合同,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可以独立地与相对人订立与其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完全行为能力的人,是指18周岁以上的人和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来源的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是指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户在其经营范围内有权与相对人订立合同。

(3)代理人代订合同,要有授权委托书,并且在授权范围内有权与相对人订立合同。

(4)财产所有权人有权签订以处分该财产为后果的合同。

(5)具有对外经营权的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有权订立涉外经济合同。

合同订立的原则

(一)平等、自愿原则

平等是指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当事人都以平等的身份订立合同,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自愿是指当事人依法按照自己的意志订立合同,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订立合同的自由权,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二)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公平是指合同内容合理公道;诚实信用是指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诚意,重合同、讲信誉,以正当的经济活动切实履行合同义务以谋求利益,不能订立假合同,或者利用合同欺诈、坑害对方,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法律上的反映。

(三)守法原则

守法原则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法原则要求合同的主体、内容、形式和手续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只有遵守法律和行政法律,才能得到国家的认可而具有法律效力,受到法律的保护,合同当事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合同订立的程序

合同订立的程序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互相协商,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具体过程。通常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一)要约

1.要约概念和成立条件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的缔结合同的提议。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另一方为受要约人。

2.要约效力

要约一旦到达受要约人,即对要约人产生约束力。要约人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要约,否则,要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赔偿责任。

3.要约不发生效力或效力终止

要约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要约不发生效力或效力终止:

(二)承诺

1.承诺概念

承诺是受要约人做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2.承诺成立的条件

3.承诺的效力

承诺的效力是指承诺引起的法律后果。承诺生效,合同成立,订立合同的阶段即告结束。

在下列情况下,承诺不发生效力:

合同的形式

合同的形式是指合同当事人达成协议的表现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其他形式。

(一)口头形式

口头形式是指当事人双方通过对话方式进行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包括口头交谈和电话交谈方式。口头合同简便易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广泛采用,如商店里的零售买卖。但是,口头合同在发生纠纷时,由于无据可查,举证困难,不易分清责任和做出处理。对于一些数额较大的重要的合同,不宜采用口头形式。

根据法律规定,除依法和依约定必须采取书面形式的合同外,当事人可以采用口头形式订立合同。

(二)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是指当事人以文字叙述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书面合同包括普通书面形式和特殊书面形式。

1.普通书面形式

普通书面形式即指书面合同书,包括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电报、电话、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当事人协商同意的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电报和图表,也是书面合同的组成部分。书面合同应由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法人订立书面合同的,应加盖法人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并由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签名盖章。

2.特殊书面形式

特殊书面形式是指合同除文字表述内容外,还须履行某种特别程序方能成立,如履行登记、批准、公证等手续。登记,是指主管机关对合同进行登记或者公告。批准是指合同经法定批准机关批准后方能成立。公正是指根据公证机关对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所作的公证证明。合同的内容

(一)合同内容的一般规定

合同内容是指合同的各项条款。一项合同,必然有许多内容,但各内容对合同的成立、履行所起的作用不同。例如,一份成套机械供货合同,如果没有型号、规格的约定,是不能履行的,如果没有约定技术资料、零配件,并不影响该合同的履行。据此,可将合同条款分为主要条款和一般条款。

1.合同主要条款

这是合同成立必须具备的条款,是当事人履行合同与承担责任的基本依据,是合同的核心部分。

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确

标的数量

质量

价款和报酬

履行期限

违约责任 解决争议。

2.合同一般条款

合同一般条款是指合同主要条款以外的不影响合同成立的条款。如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约定的验收条款,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出租物维修、保养、转租、收回条款等。普通条款虽然不影响合同的成立,但是它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确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合同内容的特别规定

技术合同的标的不同于一般合同,具有自身特点,它是人类的智力成果,是无形财产。基于其特殊性,当事人在约定技术合同条款时,一般应当包括: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合同的成立

合同成立是指通过当事人的协商,彼此之间建立了合同关系。合同成立,要约人与承诺人成为合同当事人。

(一)合同成立的条件

合同成立的条件是当事人之间协商确立一定法律关系的条件,它是合同成立所必要的事实。

(二)合同成立的时间与方式

合同成立的时间方式关系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发生,正确确定合同成立的时间与方式对当事人有重要法律意义。

(三)合同成立的地点

合同成立的地点关系到案件的管辖,对当事人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承诺采取的方式不同,承诺生效的地点也就不同。①采用数字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当事人另一方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包括确认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最后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无效合同

(一)无效合同的概念

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是有效合同。所谓依法成立是指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具体条件是:①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合法;②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③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④合同的形式符合法律规定。

(二)无效合同的类型

可撤销合同

(一)可撤销合同的概念

可撤销合同是指由于法定原因,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合同效力的合同。

(二)可撤销合同的种类

(三)确认合同无效和被撤销的法律后果

无效和被撤销合同只能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行使确认权。

合同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后,合同自订立起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对无效合同引起的财产后果作如下处理:

1.返还财产

合同被确认无效和撤销后,当事人依据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如果标的物已不存在或者已被第三人合法取得,不能返还的,可用赔偿损失的办法抵偿。可见,返还财产有原物返还和计价返还之分。

2.赔偿损失

合同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后,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即应当按照责任的主次、轻重,各自承担经济损失中与其责任相适应的份额。

3.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和可撤销后,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而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这是对故意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而订立合同当事人的一种惩罚。双方都是故意的,追缴双方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只有一方是故意的,故意的一方应将从对方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非故意的一方已经从对方取得的财产或约定取得的财产应收归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有。

第四节 合同履行和担保

合同履行的概念

合同履行,是指当事人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所应承担义务的行为。

合同履行以有效合同为前提和依据,凡依法成立的合同都是有效合同,对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该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对无效合同则无需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则

(一)实际履行原则

实际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履行。这一原则要求:第一,合同中规定的标的是什么,当事人就按什么标的履行,不能替代。第二,一方违约时,不能以向对方偿付违约金、赔偿金代替履行,对方要求继续履行的,应该履行。实际履行原则,是由合同的法律效力和当事人订立合同所追求的目的决定的。有些合同确实不可能或不必要实际履行的,可以不实际履行。/p>

(二)全面履行原则

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全面、正确地履行义务,也称适当履行原则。这一原则要求负有合同义务的当事人,对合同的任何条款都必须严格执行,即除按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外,还必须按合同约定的数量、质量、价格、地点、期限、方式等全面履行义务,以保证当事人双方合法权益与合同的目的得以实现。全面履行原则是确定合同是否履行,是确认违约的主要标准,是衡量合同履行程度和违约责任的尺度。

(三)守法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诚信以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这一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及时通知。合同当事人遇有不能按照约定履行的情况时,应该将情况通知对方,以使对方及时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第二,协助。合同当事人应尽量协助对方履行义务,对履行中出现的问题,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提供帮助,确保合同的履行。第三,防止损失扩大。合同当事人遇有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情况影响到合同履行时,应采取积极措施,以防止或减少损失。第四,保密。当事人应当按约定对不准泄露的技术情报和资料(主要是非专利技术)进行保密。合同当事人互为债权人或债务人,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都将影响经济利益的实现。

合同履行的规则

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履行。

(2)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3)履行地点不明确的,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4)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时间准备。

(5)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合同实现的方式履行。

(6)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合同担保

(一)合同担保的概念

合同担保是指当事人为确保合同的切实履行,依照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而采取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保证措施。

合同担保具有预防性和从属性。预防性是指担保是在未发生违约的情况下采取的预防措施。从属性是指担保以所担保的合同存在为前提,并且随其履行而终止,被担保的合同无效,担保亦无效。

(二)合同担保的方式

第五节 合同变更、转让、解除和终止

合同变更

(一)合同变更的概念

合同变更是指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和内容的变更,也就是对原合同的有些条款进行修改、补充。

(二)合同变更的条件和程序

1.合同变更的条件

合同变更需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成立的,因此,双方当事人也可以协商一致变更合同。但是,任何人行使权利都有一定的限制。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立法宗旨决定了当事人协商变更合同以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前提,这样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2.合同变更程序

当事人协商变更合同与协商订立合同的方式相同,也必须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步骤。首先由要求变更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变更合同建议,这实质上是一种要约。对方当事人接到建议后,应在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做出答复。如果答复是同意变更合同,则双方就达成了变更合同协议;如果不同意变更合同,则变更的要约未被承诺,原合同有效。不同意变更合同的答复必须明确表示,否则视为接受变更合同的提议。

合同转让

(一)合同转让的概念和特征

1.合同转让的概念

合同转让是指合同主体的变更,也就是在不变更内容的前提下,当事人一方将合同的权利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合同转让包括债权转让,债务转让和债权、债务同时转让。

2.合同转让的特征

(二)合同转让的条件和程序

1.合同转让的条件

合同合法有效是合同转让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合同有效,才能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也才能达到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目的。如果合同本身无效,或者根本不存在合同,即使签订了转让的协议,合同的转让也是非法的,如果把无效合同转让给第三人,致使对方遭受损失,转让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2.合同转让程序

转让债权的方式适用通知送达的方式,债权人应当将转让的意思表示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自通知到达对方之日起发生转让效力。

债务转让或债权债务同时转让,适用协商订立合同的方式,包括要约和承诺两个步骤。如债权人或另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转让的,原合同依然有效。

债权人转让权利或债务人转让债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依照其规定。合同解除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的条件,提前终止合同,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

(二)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1.合同解除的条件

合同解除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发生了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一方当事人行使的是协议解除权;二是出现了法律规定解除合同的法律事实,一方当事人行使的是单方解除权。

2.合同解除的程序

合同解除程序,依双方是协议解除还是单方解除而有所不同。

双方协议解除合同适用的是合同订立程序。当事人解除合同的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在解除协议未达成以前,原合同仍然有效。

单方解除合同的程序适用的是通知送达程序。即享有合同解除权的一方当事人,应当将解除合同的意思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对方,自解除合同意思通知到达对方时即发生解除效力。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的,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期限的,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也消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合同终止

(一)合同终止的概念

合同终止是指因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归于消灭。终止合同是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最终的、全部的完结。

(二)合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1)债务已经按约定履行。即双方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了各自的义务,实现了双方当事人预定的经济目的,合同自然终止。这种终止具有正常终止的性质,又叫做履行终止。

(2)合同被解除。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合同被解除,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合同终止。

(3)债务相互抵消。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任何一方可以行使债务抵消权。一般来讲,债务相互抵消需具备四个条件:第一,双方互相负有债务;第二,双方负有的债务为同一性质;第三,须双方的义务均到履行期;第四,债权债务的性质可以抵消,即法律规定不能抵消或当事人约定不能抵消的权利义务,不能抵消;第五,当事人主张抵消的,应当通知对方。

(4)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提存是指合同履行期已届满,义务方将无法履行的给付提交转存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第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第二,债权人下落不明;第三,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第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标的物依法提存的,应当认定合同已经履行。

(5)债权人免除义务。债权人有权对自己享有的债权主张权利,也可以在不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放弃债权。如债权人放弃债权,债务人的义务得以免除,合同终止。

(6)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这是指由于一些法律事实(合并、收购、继承、婚姻等)的发生,合同主体发生变化,本为双方当事人的合同主体,混为同一个民事主体,原合同失去履行的必要性,合同关系自行终止。

(7)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合同变更、转让、解除的责任

变更、转让、解除合同使一方造成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外,应由责任方承担赔偿责任。

合同变更、转让、解除后,一般情况下会给一方造成损失,有些损失是可以免除责任,如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有些损失不能免除责任,应当由责任方负责赔偿。

第六节 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

违反合同责任的概念

违反合同责任是指合同的当事人由于自己的过错不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亦称违约责任。承担违约责任的原则和条件

(一)承担违约责任的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出现违约事实的情况下,违约人仅在主观上有过错时才承担违约责任。具体讲,谁有过错由谁承担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责任,违约如属一方过错,则由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如属双方过错,则应根据过错的大小、主次,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责任。

2.赔偿实际损失原则

赔偿实际损失原则是指违约方支付的赔偿额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因为违反合同约定而造成财物实际的减少、灭失、毁损或支出的增加,如运输中的货物毁损,运输费、保管费增加等;间接损失是指合同履行后可以得到的预期利益。如,乙方未及时供应原料而造成甲方暂时停产而引起的利润损失。

(二)承担违约责任条件

1.有违约事实

违约事实就是指当事人有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是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的客观条件。不履行合同义务是指合同到了履行期,当事人根本不履行义务,如不按合同交付货物或价款;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是指当事人虽然有履行合同的行为,但是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

2.当事人主观有过错

过错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的心理状态,分故意和过失两种。所谓故意,是指当事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引起合同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的后果,而有意追求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当事人主观有过错是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观条件。承担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

合同作为一种平等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一方违约,对其只能追究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表现为对违约行为人采取制裁措施和对被侵害的权利人采取补偿和救济的方法。

违约免责

(一)违约免责的概念

违约免责是指违约当事人在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的情况出现时,不承担违约责任。

(二)违约免责的条件

1.发生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造成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因当事人主观无过错,不承担违约责任。

2.法定免责条件

法律规定,在货物运输合同中,由于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和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而造成货物损失的,承运方不承担违约责任。法律之所以规定免除承运方的责任,在于造成货物损失的原因不是承运方的过错。另外,在仓储合同中,因仓储物包装不符合约定,或者超过有效储存期造成仓储物变质、损坏的,仓储保管人不承担责任。

第三篇:经济法律法规第七章(陈炳勋主编)教案

第七章 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一、学习目标

二、课时安排:

7课时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重点内容:

1、了解和熟悉我国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2、正确行使工业产权,合理利用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的概念,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的法律规定,商标法和商标权的概念,商标注册原则、注册条件、注册程序和商标权的使用期限

4、专利权人和商标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一节 工业产权法概述 第一课时 工业产权

【教学时间】2.15; 2.17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一)工业产权的概念

工业产权是指人们依照法律对应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创造发明和显著标记等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和地区内享有的专有权。工业产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原产地名称和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

(二)工业产权的特征

工业产权法

工业产权法是调整因确认、保护、转让和使用工业产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上,工业产权法律制度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1883年,为寻求保护工业产权的国际秩序,比利时、美国、英国、法国等11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缔结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组成了保护工业产权的国际联盟。1967年,《巴黎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国际联盟事务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国际局合并,组成统一的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为适应知识产权制度国际一体化的趋势,我国于1980年和1985年先后参加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巴黎公约》。我国在保护工业产权方面颁布了一系列 法律、法规,其中主要有《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商标法实施细则》,另外,《民法通则》对商标权和专利权也作了原则性规定。【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节 专利法 第二课时 专利与专利权

【教学时间】2.21;2.22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1.专利

一般而言,专利作为一法律名词,具有三个含义:

2.专利权

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对其发明创造所享有的一种独占权或专有权。

(二)专利法

专利法是调整因确认发明创造的所有权和发明创造的使用权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专利法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归属;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专利的申请和审查批准程序;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专利权的强制许可;专利权的保护以及专利纠纷的处理等。专利法律关系

(一)专利权主体

专利权主体是指依法申请并取得专利权的单位和个人。

专利权人既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法人,既可以是本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

(二)专利权客体

专利权客体是指专利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者是专利法所保护的对象。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对象是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而非专利技术则包括未申请专利的技术成果、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成果和不属于专利法保护范围的技术成果。

(三)专利权内容

专利权内容是指专利权人在专利有效期间内享有的法定权利和承担的法定义务。

1.专利权人的权利

2.专利权人的义务

(1)实施专利的义务。专利权被授予后,专利权人就负有实施该专利的义务,专利权人有义务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使用专利方法,使其服务于社会。

(2)缴纳专利年费的义务。专利权人取得专利后,必须按规定缴纳年费。年费缴纳为一年一次。【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专利权取得

【教学时间】2.26; 2.28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专利权取得

(一)取得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1.新颖性

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6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

(1)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

(2)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

(3)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2.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3.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二)专利的申请

专利的申请是专利权人向专利局请求授予专利权的行为。

申请人申请专利首先应提交法律规定的申请文件,否则该申请将不被专利局受理。我国专利法规定,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的,应提交下列文件:

(1)请求书。它是申请人要求授予专利的书面声明。其内容包括:发明或实用新型名称、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其他事项。

(2)说明书。这是具体阐述发明创造技术内容的书面文件。要求对发明或实用新型作完整、清楚的说明,以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该项发明。必要的时候,应当有附图。

(3)权利要求书。是具体说明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请求专利法保护范围的书面文件。它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4)说明书摘要。它是对整个发明创造的概述,是一种供有关人员迅速获得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技术特征和用途。专利权取得

(三)专利申请的原则

(四)专利申请的审查与专利权的授予

我国《专利法》对发明专利申请采取早期公开、迟延审查制度;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采取登记制度。

1.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

一项发明专利申请经过受理、初步审查、公布、实质审查等程序才可能被授予专利权。

2.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批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步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专利行政部门应当做出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决定,发给相应的专利证书,并予以登记和公告。自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6个月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有关规定的,都可以请求专利行政部门撤销专利权。专利实施

专利实施,是指专利权人或者他人在中国境内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和销售专利产品或使用其专利方法的活动。

(一)专利许可实施

专利权人有权自己实施其专利,也有权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

(二)专利的国家计划许可实施

实施专利不仅是专利权人的权利,也是专利权人的义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种实施又带有强制性。专利的国家计划许可是指国家主管部门对重要的发明创造,通过国家计划指令推广应用的许可方式。《专利法》规定: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计划,有权决定本系统内或者所管辖的全民所有制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向持有专利权的单位支付使用费。我国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的专利,对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推广应用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后,允许指定的单位实施,由实施单位按国家规定向专利权人支付使用费。

(三)专利的强制许可实施

强制许可是指专利行政部门依《专利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实施专利的一种许可方式。实施专利强制许可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者在非常情况时,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专利局可以给予实施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强制许可。

(2)专利权人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满3年、且自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满4年,无正当理由未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其专利的。

(3)一项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比前一已经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技术上先进,其实施又有赖于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实施的,专利行政部门根据后一专利权人的申请,可以给予实施前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强制许可。也可根据前一专利权人的申请,给予实施后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强制许可,取得强制许可 的单位或者个人不享有独占的实施权,并且无权允许他人实施。另外,还应付给专利权人合理的使用费。【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专利权保护

【教学时间】3.5; 3.8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专利权保护

(一)专利权保护期限和范围

1.专利权保护期限

专利权保护期限,是指专利权自生效时起到失效时止的期间。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2.专利权保护范围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照片或者图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

(二)专利权终止和无效

1.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终止是指专利权在有效期届满而自然消灭,以及有效期未满前由于法定原因而消灭。专利权提前终止的情形有:

(1)专利权人未按专利法规定缴纳年费。

(2)专利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其专利权。专利权终止,由专利局登记和公告。

2.专利权无效

自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予专利权之日起,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专利复审委员会应当及时审查做出决定,并通知请求人和专利权人。经宣告无效的决定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公告。该专利权视为自始即不存在。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作出的决定为终局决定。对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发明专利无效或者维持发明专利权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专利侵权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是指除《专利法》规定的例外外,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具体表现为:

(1)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产品的行为。

(2)未经外观设计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其外观设计产品的行为。

(3)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进口依照其专利方法直接获得产品的行为。

(4)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在非专利产品或者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冒充专利产品的行为。

(四)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

对于专利侵权行为,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专利管理机关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时效为2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节 商标法

第五课时 商标与商标法的概念

【教学时间】3.12; 3.15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商标与商标法的概念

(一)商标的概念

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用以标明自己生产、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与其他生产者或经营者生产、销售的同类商品或提供的同类服务相区别的标记。

(二)商标的种类

1.按商标的结构组成或形态划分

按商标的结构组成或形态划分,商标可分为文字商标、图形商标、组合商标。

2.按商标的使用对象划分

按商标的使用对象划分,商标可分为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商品商标又可分为生产者的生产商标和销售者的商业商标,服务商标即服务性行业所使用的标志。

3.按商标的作用划分

按商标的作用划分,商标可分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等。集体商标是指由工商业团体、协会或者其他集体组织的成员所使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用以表明商品的经营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属于同一组织;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品商标或服务商标。

4.按商标的知名度划分

按商标的知名度划分,商标可分为驰名商标和非驰名商标。驰名商标是指经过较长时间使用、商品销售量大、具有良好信誉、消费者普遍知晓的商标。对驰名商标实行严格保护是一项国际惯例。驰名商标由各国自行认定。

5.按商标是否受法律保护划分

按商标是否受法律保护划分,商标可分为注册商标和非注册商标。

(三)商标法的概念

商标法是指由国家制定,用以确认商标专用权,规定商标注册、使用、转让、保护和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保证商品质量和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标专用权法律关系

(一)商标专用权主体

商标专用权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商标所有权的人。在我国,能够成为商标权主体的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以及符合《商标法》规定的外国人或者外国企业。

(二)商标专用权客体

商标专用权客体是指经过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即注册商标。在我国允许使用未注册商标,但不受法律保护。根据《商标法》规定,申请注册商标应具备的条件:

(1)商标应以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而构成,应当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

(2)商标不得使用下列文字、图形:①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相同或者近似的;②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相同或者近似的;③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旗帜、徽记、名称相同或近似的;④同“红十字”、“红新月”的标志、名称相同或近似的;⑤本产品的通用名称和图形;⑥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⑦带有民族歧视性的;⑧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的;⑨有害于社会道德风尚或者其他不良影响的;⑩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商标专用权 【教学时间】3.20; 3.22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三)商标专用权内容

商标专用权内容是指商标权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1.商标权人的权利

2.商标权人的义务

(1)按规定使用注册商标。商标权人应使用注册商标。如连续3年停止使用注册商标,商标局可撤销其注册商标。使用注册商标应当标明“注册商标”字样或者标明注册标记“R”等。在商品上不便标明的,应当在商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以及其他附着物上标明。

(2)保证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质量。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不得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3)按规定在申请商标注册和办理其他商标事宜时,缴纳费用。商标专用权取得

(一)商标权取得方式

商标专用权取得方式包括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原始取得是最主要的方式。通常所说的商标权的取得仅指原始取得。原始取得,又叫直接取得,即商标所有人对其使用的商标权的取得是最初的,而不是以原商标所有人的商标权及其意志为依据产生的。我国《商标法》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可见,我国《商标法》采用注册取得商标专用权原则,即不管商标所有人是否已使用该商标,只要该商标已经商标 局注册,商标所有人便取得了商标的专用权,有权排斥他人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商标。未注册的商标,没有商标权,不受法律保护。

(二)商标注册原则

(三)商标注册程序

(四)商标异议、撤销与争议

1.商标异议

商标异议是指对于商标局初步审定并予以公告的商标提出的不同意见。商标局应当根据异议人和申请人陈述的事实和理由,经调查核实后,做出裁定。并将裁定通知有关当事人。当事人对商标局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由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裁定,并书面通知异议人和被异议人。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2.注册商标争议

注册商标争议是指商标注册人认为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与其 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的商标相同或相似而发生的商标专用权归属之争。商标注册人对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注册在后的商标)提出争议的,应当在他人商标刊登公告之日起5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对于恶意注册商标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5年时效的限制。商标评审委员会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后,依法做出维持或撤销被争议商标的裁定,书面通知当事人,并移交商标局办理。

3.注册商标撤销

对已经注册的商标,如违反《商标法》禁用条款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商标局可以撤销该注册商标。商标注册人对商标局做出的撤销注册商标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商标裁定程序的对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商标管理

(一)商标管理机关

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局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各级工商行政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商标使用管理。对外贸易中的商标管理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对外贸易商标管理。

(二)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

使用注册商标,应当在其商品或者包装上标明注册商标标记。商标权人如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或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或自行转让注册商标,或连续3年未使用,由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撤销其注册商标。使用注册商标应当保证其商品质量。

(三)未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

未注册商标的使用人如冒充注册商标,或违反《商标法》规定的禁用条款的,或粗制滥造、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报或处以罚款。

(四)商标印刷管理

商标使用人凭有关文件和证明材料可以委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指定的印制商标单位印制。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

2.导入新课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一)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的种类

(1)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

(2)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3)仿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仿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4)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第一,经销明知或者应知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第二,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的。第三,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得条件的。

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不同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商标侵权行为一般不以是否存在损害事实为前提,也不以主观上是否有过错为要件(第2种侵权行为以及第4种侵权行为中的第1个、第3个情形除外),而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就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二)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受理的商标侵权案件,对已构成侵权行为的,可视不同情况做出如下处理:

(1)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罚款。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尚未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者侵权所获利润5倍以下的罚款,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3)责令赔偿损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应被侵权人的请求责令侵权人赔偿损失,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

2.民事责任

对于商标侵权行为,被侵权人可直接向侵权行为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3.刑事责任

人民法院对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仿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仿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以及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情节严重构成犯罪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篇:经济法律法规重点

一、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显示的净资产为负,财务状况不断恶化。有关资产:商业用房一间,账面价值100万元;机器设备一套,账面价值20万元;银行存款30万元;应收乙的账款30万元(2008年1月20日到期);应收丙的账款70万元(2008年2月6日到期)。甲公司有关负债:应付丙的账款50万元(2008年3月5日到期);应付丁的账款180万元(2008年1月10日到期)。2008年以来,甲公司的资产处理及债权债务清偿情况如下:要求:根据本题所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丁是否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甲公司将机器设备赠送给戊的行为?并说明理由。

(1)丁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甲公司的行为。根据规定,因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在本题中,甲公司将机器设备赠送给戊,属于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对债权人丁造成损害,因此,丁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甲公司的行为。

<2>、丁是否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甲公司将商业用房转让给己公司的行为?并说明理由。

(2)丁无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甲公司的行为。根据规定,因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在本题中,己公司属于善意第三人,债权人不能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3>、丁是否有权代位行使甲对乙的债权?并说明理由。(3)丁有权代位行使甲对乙的债权。根据规定,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次债务人)享有的到期债权,危及债权人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保障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在本题中,甲公司对乙未采取其他法律措施,属于怠于行使其对次债务人享有的到期债权,因此,债权人丁有权代位行使甲对乙的(1)①首次出资总额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在本题中,三个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为110万元,未达到注册资本的20%。②货币出资总额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在本题中,三个股东的货币出资额为340万元,超过了注册资本的30%。③甲以计算机软件出资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在本题中,甲以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出资符合规定。乙以特许经营权出资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④甲、乙的出资期限符合规定,丙的出资期限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在本题中,丙的出资期限超过了2年。

<2>、丙以第三人代垫资金的方式后再归还的形式进行出资是否符合规定?A公司拒绝承担任何责任的说法是否合法?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丙以第三人代垫资金的方式后再归还的形式进行出资符合规定,A公司拒绝承担连带责任的说法不合法。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的规定,第三人代垫资金协助发起人设立公司,双方明确约定在公司验资后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将该发起人的出资抽回以偿还该第三人,发起人依照前述约定抽回出资偿还第三人后又不能补足出资,相关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连带承担发起人因抽回出资而产生的相应责任。

<3>、乙拒绝补足出资的理由是否正确?该部分出资应该由谁来补足?简要说明理由。

<5>、哪些属于破产费用?哪些属于共益债务?如何清

偿?说明理由。

[答案]①破产费用包括:诉讼费80万元、管理人报酬60万元、注册会计师清算算费用50万元、评估费20万元,共计210万元。②共益债务包括:为继续营业应支付的职工工资28万元、债务人不当得利22万元,共计50万元。以上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应当先以甲公司资产的变现财产清偿。甲公司的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财产和共益费用的,应当先清偿破产费用。

<6>、说明本案的破产清偿顺序? [答案]本案的破产清偿顺序为:

①甲公司股东补足的出资作为甲公司的财产,则甲公司破产财产共计5310万元(5200-90+200)。

②以办公楼变现所得740万元,优先清偿所欠工行贷款;以厂房变现所得550万元,清偿欠A公司货款。工行贷款未能清偿的60万元和A公司的未能清偿货款150万元,作为普通破产债权参加分配。

③剩余破产财产共4020万元(5310-740-550),先用于支付破产费用210万元和共益债务50万元。

④剩余破产财产共3760万元(4020-210-50)按下列顺序清偿:所欠职工工资及劳动保险费用470万元;所欠税款220万元;支付其他所欠的普通破产债权。

<7>、丁公司可以获得的清偿金额为多少(列出计算过程)?

[答案]通过以上程序,普通破产债权为:15800-740-550-470-220=13820万元;丁公司可获的清偿额=(3070÷13820)×230=51.09万元。

债权。<4>、甲是否有权向丙主张就50万元的债权债务予以抵销?并说明理由。

(4)甲有权向丙主张抵销。根据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均可主张抵销。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在本题中,甲欠丙的账款50万元和丙欠甲的账款70万元在3月15日时均已到期,甲有权向丙主张就50万元的债权债务予以抵销。

<5>、甲庚之间的债权转让何时生效?何时对丙产生效力?并分别说明理由。

(5)①甲庚之间的债权转让于4月10日生效。根据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原则上自成立时生效。债权转让不以债务人的同意为生效条件,但是要对债务人发生效力,则必须通知债务人。②丙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对丙产生效力。根据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不需要经债务人同意,但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知 识 点】代位权, 撤销权

二、甲公司拟购买一台大型生产设备,于2011年6月1日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价值为80万元的生产设备买卖合同。合同约定:

<1>、甲公司是否有权解除合同?说明理由。

(1)甲公司有权解除合同。根据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另外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本题中,甲公司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丙机械厂仍未履行,此时甲公司可以解除合同。<2>、乙公司主张违约责任应由丙机械厂承担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2)乙公司主张违约责任应由丙机械厂承担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以债权人、债务人为合同双方当事人,第三人不是合同的当事人。第三人只负担向债权人履行,不承担合同责任。本题中,甲公司和乙公司是买卖双方的基本当事人,而丙机械厂为第三人,因此是不承担买卖合同的违约责任的。

<3>、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解除后,合同中的仲裁协议是否仍然有效?说明理由。

(3)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解除后,合同中的仲裁协议仍然有效。根据规定,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本题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买卖合同虽然解除,但不影响其中的仲裁协议的效力。

<4>、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的定金条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明理由。

(4)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的定金条款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本题中,主合同标的额为80万元,其20%为16万元,约定的定金未超过该标准,因此是符合规定的。<5>、法院是否有权审理该合同纠纷?说明理由。

(5)法院不能审理该合同纠纷。根据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题目中仲裁协议合法有效,排除法院的司法管辖权,所以法院不能审理该纠纷。

三、某市甲、乙、丙三国有企业与市投资公司丁经协商决定共同投资设立一从事生产经营的有限责任公司。甲、乙、丙、丁四方订立了发起人协议。协议中的部分内容如下:要求:根据本题所述内容,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本题要点(1)所述内容,甲、乙、丙、丁对公司的出资比例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为什么?

(1)现金出资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现金出资不得低于30%。本案中的现金出资应不少于60万元。

<2>、本题要点(2)所述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2)第二期出资在公司成立后的3年内缴纳不符合法律规定。《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分期缴纳出资的,应在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本案应在两年内缴足。乙所出资的机器设备在公司成立后仍由乙取回供其使用不符合规定。《公司法》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回其出资,乙的行为实际就是抽回出资。

<3>、本题要点(3)所述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3)不符合规定。公司成立后发现所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由甲、乙、丙三方各自负责补足其差额,公司成立时的其他股东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4>、根据本题要点(4)所述内容,甲、乙、丙、丁对公司利润分配及公司增加资本时各方优先认缴比例的约定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4)符合规定。《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可以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

四、甲、乙、丙拟共同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并共同制定了发起人草案。该草案中拟订的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为600万元。各方出资数额、出资方式以及缴付出资的时间分别为如下: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公司出资人的首次出资总额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公司出资人的货币出资总额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说明理由。甲以计算机软件和乙以特许经营权出资的方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甲、乙分期缴纳出资的时间是否符合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乙拒绝补足出资的理由不正确。根据题目情况,乙出资时明显为二手旧设备,而且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评估报告上的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应该属于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情况,而非因为市场变化的原因导致出资财产贬值。该部分出资应由乙补足,其他发起人甲和乙承担连带责任,根据规定,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的发起人与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公司的发起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

<4>、B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两个理由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B会计师事务所拒绝承担赔偿责任的第一个理由错误,根据规定,会计师明知出资不实而出具验资报告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本题中,参与验资的会计师明知机器设备出资不实仍然出具了验资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第二个理由错误,根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在报告中注明“本报告仅供年检使用”、“本报告仅供工商登记使用”等类似内容的,不能作为其免责的事由。

五、07年7月30日,人民法院受理了甲公司的破产申请,并同时指定了管理人。管理人接管甲公司后,在清理其债权债务过程中,有如下事项: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管理人是否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对甲公司将厂房抵押给乙公司的行为予以撤销?并说明理由。

【答案】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1年内,债务人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在本题中,2007年3月甲公司将厂房抵押给乙公司的行为发生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1年内,因此,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2>、A银行能否将尚未得到清偿的20万元欠款向管理人申报普通债权,由甲公司继续偿还?并说明理由。

【答案】A银行不能将尚未得到清偿的20万元欠款向管理人申报普通债权。根据规定,如破产人仅作为担保人为他人债务提供物权担保,担保债权人的债权虽然在破产程序中可以构成别除权,但因破产人不是主债务人,在担保物价款不足以清偿担保债额时,余债不得作为破产债权向破产人要求清偿,只能向原主债务人求偿。

<3>、如果管理人决定解除甲公司与丁公司之间的广告代理合同,并由此给丁公司造成实际损失5万元,则丁公司可以向管理人申报的债权额应为多少?并说明理由。

【答案】丁公司可以向管理人申报的债权额为5万元。根据规定,管理人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解除合同的,对方当事人以因合同解除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申报债权。可申报的债权以实际损失为限,违约金不作为破产债权。<4>、戊公司向管理人提出以19万元债权抵销其所欠甲公司相应债务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答案】戊公司的主张不成立。根据规定,债务人的债务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后取得他人对债务人的债权的,不得抵销。

<5>、甲公司所欠本公司职工工资和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共计37.9万元应当如何受偿?

答案甲公司所欠本公司职工工资和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只有在《企业破产法》公布之日前的20万元可以得到清偿。

六、甲股份有限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该公司的债权人A公司于某年6月12日向甲公司所在地法院提出破产申请。法院于6月15日通知甲公司,甲公司认为《企业破产法》不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异议。法院于6月23日裁定受理该破产申请,同时指定B律师事务所作为管理人。管理人对甲公司的财产和债务情况整理如下:

要求:根据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规定,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公司的破产申请人、法院受理时间、甲公司提出异议的理由、管理人的产生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答案]①甲公司破产申请人合法。根据规定,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破产清偿申请。②法院受理时间合法。根据规定,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的,法院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通知债务人,债务人有异议的,应于7日内提出,法院自异议期满之日起10日裁定是否受理。③甲公司提出异议的理由不合法。根据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破产法》清理债务。股份公司属于企业法人。④管理人的产生合法。根据规定,法院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同时指定管理人。管理人可以由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担任。<2>、甲公司破产前租用乙公司的设备,是否属于破产财产?应如何处理?说明理由。

[答案]甲公司破产前租用乙公司的设备不属于破产财产。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占有的不属于债务人的财产,该财产的权利人可以通过管理人取回。乙公司作为该财产的权利人,可以通过管理人取回。<3>、丙公司提出以货款抵销欠付劳务费的要求是否合法?说明理由。<4>、甲公司的股东未缴足的出资应如何处理?说明理由。[答案]丙公司的要求不合法。根据规定,债务人的债务人已知债务人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破产申请的事实,对债务人取得债权的,不得抵销(丙公司可以就15万元申报债权)。

第五篇:我国有关经济的法律法规

一、宪法中关于经济的部分: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

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第九条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十条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第十三条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第十四条 国家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

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第十六条 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

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第十七条 集体经济组织在遵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

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依照法律规定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

第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

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

二、关于经济法的部门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2002年6月29日通过,2003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2007年8月30日通过,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2008年10月28日通过,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1994年3月22日通过,1995年1月1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200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2006年8月27日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通过.1999年12月25日第一次修正, 2004年8月28日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三次修订 8.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990年9月7日通过,2001年10月27日第一次修订,2010年2月26日第二次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999年3月15日通过,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995年6月30日通过,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1995年5月10日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一次修订。1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2008年12月27日通过,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1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2001年10月27日通过,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993年2月22日通过,2000年7月8日第一次修正。1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993年10月31日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16.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1993年9月2日通过,自1993年12月1日起执行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2000年7月8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18.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2007年12月29日公布,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1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法

2007年12月29日通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1999年8月30日通过,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2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1997年2月23日通过,2006年8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2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4.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2011年2月25日通过,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25.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1994年10月27日通过,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2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79年7月1日通过,1990年4月4日第一次修订,2001年3月15日第二次修订,2001年3月15日实施。

2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2000年10月31日通过,2000 年 10 月 31 日起实施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1994年5月12日通过,2004年4月6日修订通过,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29.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

1991年6月29日通过,2009年8月27日修正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3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2003年12月27日通过,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3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

2006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33.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2006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三、关于经济法的行政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根据

1995年11月2日通过,自1995年11月22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2007年12月29日通过,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2007年11月28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2008年11月5日修订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2008年11月5日修订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2008年11月5日修订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2006年12月31日修订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

1986年9月15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1993年11月26日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执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

1993年12月25日发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11年9月30日修订,2011年9与30日发布。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

1988年8月6日发布,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暂行条例

2006年4月28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3.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1987年4月1日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4.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

1997年4月23日过,1997年7月7日发布,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15.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

2000年10月22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

1985年2月8日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

1991年4月16日发布,在发布之日起生效。18.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2003年10月29日通过,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1994年6月24日发布,2005年12月18日修订,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20.禁止传销条例

2005年8月10日通过,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21.直销管理条例

2005年8月10日通过,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22.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已经2002年12月18日通过,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2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2005年6月29日通过,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2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

1983 年 9 月 20 日发布,1986 年 1 月 15 日、1987 年 12 月 21 日国务院修订。2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

2001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26.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2001年10月31日通过,2002年1月1日颁布施行。27.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

2001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28.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

2004年3月31日公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29.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

2004年6月1日颁布施行。30.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2007年1月31日通过,2007年2月6日公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31.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

由1983年6月15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32.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1988年9月8日发布,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2011年1月8日修订。3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维护

1999年12月28日通过,自2000年5月1日起施行。34.储蓄管理条例

1992年12月11颁布,自1993年03月01日起施行。3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1996年1月29日发布根据1997年 1月14日修订,2008年8月1日第二次修订。36.金融机构撤销条例

2001年11月14日通过,自2001年12月15日起施行 37.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2000年6月21日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四、关于经济方面的规章制度

1.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1997年12月19日发布,2007年12月1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2.酒类流通管理办法

2005年10月19日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3.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

2006年11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4.原油市场管理办法

2006年11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5.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6年4月26日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6.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2006年8月22日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7.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2006年8月22日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8.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2005年8月17日通过,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9.拍卖管理办法

2004年11月15日通过,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10.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2007年7月25日通过, 自2007年7月26日起施行 11.鲜茧收购资格认定办法

2007年12月20日通过,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12.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

2008年4月16日通过,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13.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标识使用规定

2007年1月30日颁布,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14.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

2004年9月23日通过,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15.洗染业管理办法

2006年12月30日通过,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16.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

2004年7月15日通过,自2007年8月25日起施行。17.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

2004年4月9日通过,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18.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2006年12月20日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19.典当管理办法

2005年2月9日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20.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

2006年7月13日通过,自2006年11月15日起施行。21.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

2006年7月13日通过,自2006年10月15日起施行。22.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2012年1月18日通过,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23.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

2011年11月7日通过,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24.旧货流通管理办法

1998年3月9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5.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2006年5月17日通过,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26.公司债权转股权登记管理办法

2011年11月23日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27.商标代理管理办法

2010年7月12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8.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

2010年1月29日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29.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补充规定

2007年11月5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30.进出口许可证证书管理规定

2011年12月22日通过,自2012年3月5日起施行。31.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办法

2011年11月7日通过,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32.关于评估经营者集中竞争影响的暂行规定

2011年8月29日公布,自2011年9月5日起施行。33.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

2011年4月12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34.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

2010年5月31日公布,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35.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

2007年3月6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经济法律法规 第一章 经济法律法规概述 教案 第三版 陈炳勋主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法律法规 第一章 经济法律法规概述 教案 第三版 陈炳勋主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法律法规》教学总结5篇

    《经济法律法规》教学总结 王晓晓 时光匆匆,一个学期已经过去,回顾之前,初为人师的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与感想。我想从教学和管理两方面来总结。 一、教学 1.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

    我国现行的主要经济法律法规综述

    我国现行的主要经济法律法规综述 100 邸海珊 摘要:经济法的体系是指由经济法部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经济法部门是经济法体系的构成要素。虽然不同经济法部门有不同的......

    我国现行的主要经济法律法规综述

    我国现行的主要经济法律法规综述 盛延良 摘要:通过了解经济法的概念及其发展,将我国经济法体系归为6类来分述,即市场主体法体系、市场运行法体系、市场宏观调控法体系、市场经......

    高三经济法律法规第一次月考试题[最终版]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经济法律法规)部分 一、单选(5小题,共15分) 1.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A 无限B 有限C 以全部出资额D 无限连带 2. 个人独资企业的出......

    中国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建设(最终五篇)

    中国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建设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在企业层次的具体体现。2002年6月,中国全国人大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该法已于2003年1月正式实施。2003......

    思想品德:第三单元_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的地位 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社会经济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极其重要的权利,其权利直接关系到公民的生存、发展和切身利益。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