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上第四单元素质测评试卷及试题答案
五年级语文
4.按要求写词语。(4分)
(1)用来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
(2)表现人物意外惊喜的词语。
5.选词填空。(4分)
居然
果然
突然
猛然
(1)平时也没见他怎么用功,这次考试人家()考了个全年级
2.《钓鱼的启示》里,作者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题的含义可以用文中的另一句话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珍珠鸟》一课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滴水穿石”这个成语讲的是 代一个叫_______________的县令的故事。五.理解与感悟。(20分)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1.给这几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1分)
2.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字义。(2分)
(1)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划:__________________(2)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得:__________________ 3.用来表示“看”的单音节词语,你还能够写出多少?(2分)
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样子,写出四个表示“看”的两字词语
注视
4.“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猜想一下,父亲这会儿内心里回想些什么?(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父亲可能想:“ ” 5.从文中“急切地问”“大声争辩”“哭出了声”可以看出当时的我内心的_______________,从“父亲平静地说”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2分)父亲的态度为什么这么坚决?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个做法?
6读了这个片段,我想对父亲说什么?
六.阅读《最贵的项链》,回答问题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猜疑 怀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开在柜台上,兴(xìng xīng)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在上面系(jì
xì)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连蹦带跳地回家了。
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儿买的吗?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买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
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是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 店主接过盒子,(精心 细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1.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在正确的读音和词语上打“√”)(2分)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①形容非常的谨慎和小心。()②实实在在,一点不假。()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5分)
(1)小女孩很想买那项链,这可以从文章
第二篇:五上第四单元教案
在大海中永生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点击鼠标,屏幕出现邓小平的画像]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指名学生介绍
3、小组内阅读邓小平的有关资料。[师分发给小组资料]
二、揭示课题,解题
1、请同学们看段录像。[播放小平骨灰撒落大海的录像]
2、板书课题:
23、在大海中永生
3、解题:
(1)“永生”,你是怎么想的?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小组学习,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
(1)了解邓爷爷生前的伟大功绩,听着课文录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
[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3]班级交流汇报
(2)师归纳总结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未解决的问题:
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
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3)这节课我们自己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了,但这几个问题还未解决,同学们说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
当堂目标检测:
教后记: 在大海中永生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谈话直入主题,引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大海中永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我们运用课前学习的资料,通过读书、讨论已经当堂解决了。有些我们感到还需要在课后带着这些问题,再去寻找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是哪几个问题呢?
指名说说,师相机出示:[共三个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
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好!让我们联系自己搜集的资料,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这几个个问题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然后和周围几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查阅资料。
1、教师深入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同时参与讨论。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邓小平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查阅资料回答)
过渡:是啊,邓爷爷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影响超越国界。他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呢?我们来读读他的这句话,体会体会。
解决第二个问题。
(1)学生自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邓爷爷的这句话,好好体会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
3、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
4、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
(1)观看录像,代替讲读。[点击鼠标,播放录像片断:邓爷爷的骨灰正撒向大海(第二节内容)]
(2)指导朗读第一节
飞机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让我们各自读第一段,想想怎么读才能把我们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可大声读,可小声读,也可站着读。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师适时指导。
(3)指导朗读第三节
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
此时此刻,我们又会想些什么?你是不是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各自读读课文的第三节,好好想想。对“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这句话,你现在又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4)指名说一说。
这一段饱含激情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这段话想读读吗?怎么读呢?
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行吗?
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
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
集体朗读。(能背的试着背)
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现在大家都理解了吗?[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谁讲给大家听?
学生同桌思考讨论。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进行小结。
三、回顾全文,加深印象。
本文一定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择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1、学生认真读自己选择的句段。
2、指名朗读,鼓励学生试着诵读。
读得很感人!老师还发现有些同学读的时候很少看书,看来,他们已经把这些语句记在心里了,课后请大家把全文连起来再读读,试着背诵。在读读背背的过程中,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新的问题,好好想想,并写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低低地
缓缓地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
呜咽
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
告别大海:与„„同在 在大海中永生 当堂目标检测:
教后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
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当堂目标检测:
教后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听写生字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6)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四、评析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当堂目标测试:
教学后记
艾滋病小斗士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什么叫斗士?
2.生:勇敢面对困难的勇士。
3.师:他们是值得称赞的,是令人敬佩的。那么,小斗士呢?就更伟大了。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学生齐读《艾滋病小斗士》),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5.学生自由回答。
6.师: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
出示生词,读一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并思考:根据所给的词语提示,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恩科西”、“艾滋病”、“不是„„而是„„”,“一边„„一边„„”)
2.学生自由发言。(主要讲述了一位南非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坦然地面对生活,顽强与病魔做斗争,并且关心其他艾滋病患者的故事。)
〈四〉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第2,3,4自然段,感悟“不幸”
1.出示图片:请大家看一组有关艾滋病儿童的图片。这些患病的儿童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简要地描绘一下。
2.师:你们了解艾滋病吗?谁来说一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病人因体力消耗而极度虚弱、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从而导致死亡。)
3.所以说,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是不幸的。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那么,他遭遇到怎样的不幸呢?自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语句。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并思考。
5.讨论交流:
(1)“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2)“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3)“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当学生找到此句时,教师出示这句,并发问: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并说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竟然”:一方面说明恩科西生命力顽强、毅志坚定。另一方面说明他能活这么长时间出乎大家的意料。“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换它好吗?为什么?从这个词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教师导问:“轩然大波”是什么意思?比喻大纠纷。)
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当恩科西好不容易走进课堂,准备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当恩科西第二天准备继续上学的时候,得知恩科西是一名艾滋病患者的家长,他们又是什么态度?(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
备注:如果学生找不到这句话,教师则提示说:“其实,艾滋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又何止这些?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细读第5,6,7自然段,感悟“抗争”
过渡:面对巨大的不幸,恩科西是如何抗争的呢?5,6,7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它所做的三件事,你能把它们分别概括出来吗?
讨论交流。
1.出席艾滋病研讨会,不断呼吁。
出示第五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词语?并说一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教师抓住“纤弱”这个词语,深入发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身体虚弱。已经不行了。教师追问:在这种情况下,小恩科西他想到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2.那么,第二件事是什么?(出席2000年的艾滋病大会。)
师:那么,此时已到艾滋病晚期的恩科西,已经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联系全文,大家描绘一下。
师:是啊,我们都很清楚,此时的恩科西,已经骨瘦如柴,身体极其虚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恩科西仍然坚持发言。那么,哪位同学能够有感情地读一读他的发言。此时此刻,他心中想到的,依然是——他的心中,永远只有别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关心他人。有爱心。)的确,小恩科西是令人敬佩的,发言是感人肺腑的,他道出了所有艾滋病人的心声。所以,“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
师:当所有与会代表看到骨瘦如柴,已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恩科西站在的面前的时候,当他们听到他那感人肺腑的发言后,各国代表们的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是啊,小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令人感动。从他的发言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代表所有艾滋病患者,在与社会抗争。这抗争其实在唤醒人们,应给予艾滋病患者足够的尊重与帮助。
3.对未来充满希望。
师:从中你可以悟出什么?(1。小恩科西对未来充满希望。2。他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帮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
过渡语:恩科西如此热爱生活。顽强斗争,令人感动。可是艾滋病冷酷无情。恩科西的病情开始——(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
(三)学习第8,9自然段,感悟“关注”
1.教师导读第8自然段:2001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学生读)6月1日那天,被艾滋病——(学生读)
2.读了这段话,你的体会是什么?
3.他的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是怎么说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呢?请大家抓住有感情地读一读。
(安南:感叹。曼德拉:痛切)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同学们,恩科西面对着巨大的不幸,他不仅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而且关心和他一样不幸的患者。为所有人做出了榜样。是一名真正的斗士。
2.那么,做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也会面临过挫折和失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请用“不是„„而是„„”练说。
(例:面对挫折,我们不是悲观消沉,而是要坦然面对,乐观自信。要有爱心,去帮助其他遇到“天灾”的人)板书:
艾滋病小斗士
不幸
小恩科西
小斗士
抗争
(顽强不屈、有爱心)当堂目标检测:
教学后记:
习作4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最近在与部分同学的聊天中,老师了解到有的同学有一些心事,有很多话想对别人说,可是又不方便当面讲,憋在心里却又挺难受。这该如何是好呢?请大家帮忙想想主意。(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他,进行书面交流)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读读赵洁同学写给老师的这篇文章。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赵洁在文中对老师说了什么?(2)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感受?(3)想一想,当赵洁写完这篇文章,并把它交给老师后,她的心情如何?(4)猜一猜,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说什么?做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思考问题。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4.大组交流、汇报。
三、指导习作
1.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这些心里话可能是想说给妈妈听的,也可能是想说给老师或好朋友听的。可能是为了某件事表示歉意,可能是传达最真的问候,也可能是诉说委屈或提些建议„„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跟谁说说心里话,说点什么呢? 2.学生自己进行心灵独白。
3.可以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交流,也可以不说给任何人听,直接写下来。4.愿意在大组交流的同学发言,师生共提补充、修改意见。
四、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
2.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修改草稿。4.学生誊写作文。
教学随笔:
练习4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来源。(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来源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
(3)师生共同改正错别字。让学生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错误的原因: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出错。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这四个成语。教师指出这几个词语都有错别字。(2)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3)指名改正错别字,说出理由。(因为不了解词义的来源而写错了的)(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熟记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成语都有一个警世劝诫的哲理)(5)通过读讲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查成语词典。(6)学生练习背诵。2.反馈。(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4)指名背。
练习4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在大海中永生》。(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那些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5)教师重点指导“撒大海、爱戴”等词的间架写法和整体布局。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偏旁(身字旁、舟字旁)和例字(射、船)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身字旁、舟字旁”的书写方法。(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3)教师讲解“射、船”的写法,学生练写。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练习4
授课时间: 共 课时 本节课为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教具准备: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
(1)创设情境: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2)分组推选“发言人”上台发布新闻。(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搜集一两条有价值的新闻)(要求“发言”的新闻有一定价值,通顺、流畅)(3)“听众”现场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地提问题,做到问题有对性,表达清楚,流利)“发言人”当场给予回答。(4)师生评议。3.反馈。(1)评议后,推选—名同学上台作为“发言人”,全班同学提问题,“发言人”回答。(2)评议小结。当堂目标检测
教学后记: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素质测评试卷及试题答案
2010-2011年
2010-2011年
2010-2011年
2010-2011年
2010-2011年
2010-2011年
第四篇:第六单元语文素质测评试卷
一、汉字识辨写。(共19分)
1、书法小擂台(读拼音,写词语)。(5分)
zhēnɡchǎo yuán quǎn jiān sè jìnɡ yánɡ qiǎn zé
fénɡ rèn pí bèi cí xiánɡ bào zhà ɡē zhì
2、一锤定音(用√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腼腆(diǎn tiǎn)打蔫(niān yān)龟裂(jūn ɡuī)混乱(hún hùn)
角落(jiǎn jiǒ)凑足(zòu còu)耽误(dān dānɡ)颤抖(zhàn chàn)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4分)
楼()掘()衫()版()
搂()倔()杉()板()
4、揣摩字义,选择正确义项(填序号)。(3分)
陷: 1缺点2攻占3为捉野兽挖的坑4坠入、陷落、沉下5设计害人6凹进
(1)母亲顿时又陷入了忙碌。()
(2)你这样诬陷别人,良心何安?。()
(3)敌人掉进了我们实现为他们准备好的陷阱里。()
(4)他瘦得很,两只眼窝深深的陷了进去。()
(5)我们不应该嘲笑有生理缺陷的人。()
(6)国土沦陷,苟且偷生活着有何意义?()
5、字谜猜猜看(选择谜底填在括号里)。(3分)
碌 慎 倚 昔 怔 妙
()手心手背都是肉()三星期()九个小子俩千金
()毫无半点虚情假意()红楼梦()身长三头六臂
二、词语积学用。(共15分)
1、将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义。(4分)
震耳()聋: 迫不()待:
()如既往:()胜于无:
2、在句中用上恰当的四字词语。(2分)
(1)六一节那天,校园里充满了,到处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
(2)老人来因刚刚痛失爱子而显出一副 的样子。
(3)昔日繁华的城市成了一片废墟,到处是一片 的景象。
(4)由于准备充分,所以对这次考试他,成竹在胸。
3、选词填空。(3分)
赞扬 赞美 赞叹
(1)我要写一首美丽的小诗,来()我们伟大的祖国。
(2)他做的杂技表演,引来观众的一阵阵()。
(3)他经常做好事,所以也常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
结果 成果 后果
(1)你如果认识不到自己错误,一直执迷不悟下去的话,()就不堪设想了。
(2)经过多年的辛勤劳动,这项科学研究终于有了喜人的()。
(3)他说好今天下午去你家的,()因为临时有事给耽搁了。
4、在下面句子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1)()父亲平时工作繁忙,()他还是来参加我们的讨论会了。
(2)()我是一名学生,()我有责任把学习搞好。
(3)()他已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了,我们()暂且原谅他这一回吧。
(4)她那么可怜,你()不想法帮助,()故意刁难,不是雪上加霜吗?
5、写出和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比一比,看谁写出的最多。(4分)
(1)忐忑不安
(2)雪上加霜
三、句子万花筒。(12分)
1、补充语句,并在括号里写出作者或出处。(2分)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2、指出下面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3分)
(1)看病还用学吗?你给我看看不就行了?()
(2)祖国就是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
(3)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4)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5)柳树把湖水当镜子照,扬扬得意地欣赏自己的美丽的姿态。()
(6)兄弟敦和睦,兄弟笃诚信。()
3、句子加工厂。(5分)
(1)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改换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搂住了我,赞扬个不停。(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雨下得也太大了。(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儿子花了整整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终于完成了看病的历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骄傲一词的不同感情色彩写句子。(2分)
褒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梳理间。(10分)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回忆完成填空。(5分)
(1)《地震中的父与子》所讲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国的________________市。
(2)《慈母情深》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课文讲的是母亲在家庭极端贫穷,挣钱极端辛苦的情况下满足儿子的要求,使作者终于拥有了第一部小说《_________________》。
(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题目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精彩极了在课文中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糟糕透了在文中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会离我远去,____________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这几句话出自_____________的文章《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面各句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3分)
A、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肖像描写 E、心理描写 F、环境描写
(1)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埃得很近。()
(2)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
(3)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
(4)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5)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6)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联系学过的课文,写出你对下面各句的理解。(2分)
(1)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理解与感悟。(21分)
(一)(11分)
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1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2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1、从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语句,说说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的句子,1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描写,2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描写,这两句话在朗读时一定主意要把父亲当时那种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给表现出来。(2分)
4、短文中还写到了其他人的表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知儿子还活着之后,只为父亲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请把你想到的可以用来形容父亲此时此刻心情或表现的四字词语写下来。(至少两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几段文字出自《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的结尾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请写出父子俩各自的了不起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父亲的了不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得了不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至死不渝的爱(10分)
王清铭
这是一则在网络中传播很广的故事。一位母亲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了,抢救人员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看到,她被压得变形了的身体保持着这样的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人们把挡着她的废墟小心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
随行的医生在被子里发现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在场的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由于通讯遭震灾破坏,这是一条无法发出的短信,也可能是这位母亲用最后的力气写完这短信后就离开人世。
一位叫龚晋的志愿者,在救援现场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在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中,女婴的小脸红扑扑的。很难想象,这位母亲在弥留之际怎样将乳头放进女儿的嘴里;更难以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如果没有龚晋这位见证者,心灵逐渐冰冷僵硬的我们根本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奇迹。是的,这是奇迹,是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也只有爱,才能创造这样振聋发聩的奇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毫发未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聋发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文中的两个故事。(每个故事不超过10字)(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条无法发出的短信,既然无法发出,这位母亲为什么还要写这个短信?请你想象一下这位母亲当时是怎样想的,把它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2分)
是的,这是奇迹,是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也只有爱,才能创造这样振聋发聩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你准备怎样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口语交际角。(3分)
读了上面的短文,在被文中两位伟大母亲的故事所感动的同时,你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展示台。(20分)
给天堂母亲的一封信
提示:假如你就是这两个从废墟中获救的孩子之一,当你长大成人,听着见证者饱含深情地给你讲述着当年获救时的那感人的一幕,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死去的母亲说。请以给天堂母亲的一封信为题,以书信的格式写一篇作文,好吗?
第六单元素质测评试卷
一、1、争吵 源泉 艰涩 敬仰 谴责 缝纫 疲惫 慈祥 爆炸 搁置
2、tiǎn niān jūn hùn jiǎo còu dān chàn 4、453612
5、怔 昔 妙 慎 碌 倚
二、1、欲 将要,快要 及 到 一 完全 聊 略微
2、欢声笑语 失魂落魄 破烂不堪 满怀信心
3、赞美 赞叹 赞扬 后果 成果 结果
4、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既然 就 不但 还
5、(1)心惊肉跳 提心吊胆 心惊胆寒 心惊胆战 惴惴不安 张皇不安 心慌意乱 心神不宁(2)火上浇油 落井下石 趁火打劫 乘人之危 投井下石 伤口撒盐
三、2、反问 比喻 夸张 排比 拟人 对偶
3、(1)我整个下午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2)我被母亲数落了一顿。(3)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4)这雨下得跟瓢泼(从天上倒下来)似的。(5)删去整整或左右其一
四、1、(1)美国 洛杉矶(2)高晓声青年近卫军(3)母亲的赞扬和鼓励 父亲的警告和批评
(4)独自 学会看病 毕淑敏
2、D E B F C A
3、(1)母亲的赞扬和鼓励,给我做事的信心;父亲的批评和警告,使我做事头脑清醒。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出于对我的爱。(2)在给孩子磨炼的同时,母亲心中会一直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
五、(一)
1、感受到父亲挖掘时间长和挖掘的艰难,感受到父亲的救子心切和坚定执著。
2、感受出父亲的执著和对孩子高度的责任感。
3、心理 语言 惊喜、兴奋、激动
4、与父亲的坚定执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5、欣喜若狂 喜极而泣 手舞足蹈 乐不可支 喜上眉梢 欢蹦乱跳 一蹦大高
6、父亲:信守承诺,信念坚定,永不放弃 儿子:临危不惧,舍己为人
(二)1、没有受到一点伤害。给人的内心带来的震动大。
2、母亲临终写短信。母亲临终给孩子喂奶。
3、儿子,希望你能够看懂短信的时候,能够知道妈妈活着的时候有多么的爱你。(孩子,为了妈妈的爱,你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
4、因为有了母爱,母亲才会为子女去牺牲自己的一切。只有妈妈敢于牺牲自己的一切,才能够创造出一个个感人的奇迹。
第五篇:苏教版五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P 47-48 例1、试一试、练一练、P50练习八 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教学重点: 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立刻行动起来,组织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捐款活动,抗震救灾的捐款中,同学们捐款了吗?捐了多少元?同学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例1
1、师:在听到灾区的情况后,许多同学还购买了学习用品,准备寄给灾区的小朋友。(出示场景图)(1)这是同学们购买文具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师整理问题,)(3)该如何列式呢?
(4)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
2、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1)师:猜猜看,小明和小丽大约用了多少元?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准确计算出来吗?试试看。
(2)列好后,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同时指一学生板演)
(3)汇报交流。
校对黑板学生竖式。你做的与这相同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引导时注意突出: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
末位对齐不行吗?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
3、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用刚才的方法,同学们能计算出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吗?试试看。生独立完成。(同时指一板演)
完成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也要把被减数与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感悟到了什么?
(二)试一试
这里还有同学们刚才提出的几道问题,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己解决吗?指名板演。校对答案。4.75+2.65=7.40 4.75-2.65=2.10 能把计算结果化简吗?
讨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归纳结论。
三、巩固运用
1、看谁细心。(练一练1)
2、小小诊所。(练一练2)
3、开火车(练习八 第1题)
4、完成练习八第2题
5、完成练习八第3题 着重引导联系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
四、总结延伸
送给同学们一首童谣:小数加减点对齐,从右向左各算起,满十进一要牢记,退一当十别大意。保你数学好成绩!
第二课时 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小数减法
教学内容 :P48-49例
2、试一试、练一练、P50-51练习八第4-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减法。
2、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场景图
提问: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减法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
1、一个笔记本比一支水彩笔贵多少元?
2、一支水彩笔比一个笔记本便宜多少元?
以上两题怎样列式? 计算时被减数百分位、十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 学生独立解决并在组内交流。小组汇报
3、小结:今天研究的小数减法与上节课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追问7.5为什么可以看作7.50?0.6呢?13看作多少?
2、错误集中营练习八第4题
发现错误并订正。计算时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1)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2)某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3)被减数末尾可以看作“0”后再计算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要养成随时验算的习惯
4、完成练一练第3题 看了图中的信息你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5、独立完成练习八第6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八第5题
第三课时 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 P50-51练习八第7-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基本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83-0.5 9.2-6 2+2.8 17.5-2.5 3.4-3.1 0.73-0.23 3.6+2.4 5.89-2.19
2、竖式计算并验算
8.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三、提高练习
1、练习八的第9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10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竖式计算并验算
第四课时 运算定律的推广
教学内容:P52 例
3、练一练、P54 练习九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休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限时计算练习九第1题,开火车口答。
2、出示挂图: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列式计算出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问题:小华把这四件文具,每样都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 师问: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8.9+3.6+6.4+1.1)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8.9+3.6+6.4+1.1 8.9+3.6+6.4+1.1 =12.5+6.4+1.1 =(8.9+1.1)+(3.6+6.4)=18.9+1.1 =10+10 =20(元)=20(元)小组讨论: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哪种算法简便些,为什么? 这样简便的依据是什么?
2、归纳小结。
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可以运用。应用加法运算律同样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计算简便。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呢? 提问:这里的а、b、c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小数)
3、练习。
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3.8+5.7+6.2=(3.8+□)+5.7 1.25+6.3+4.75+3.7=(□+4.75)+(□+3.7)师指出:在计算中,往往要同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问:每题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律?怎样算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怎样理解“接力赛的总成绩”一词含义?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说说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九第2题。
师: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计算规律与整数减法计算规律相同)师指出:这些规律在小数减法中同样适用。
2、指导完成练习九第3~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4、5题解题的思考过程。师: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第五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P53 例
4、P54-55 练习九第6-9 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教学内容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大润发吧?那儿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按哪个键,显示什么)用计算器算出结果,核对结果。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怎样判断计算是正确的呢?
5、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练习九第9题
3、分两组比赛: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4、、练习九第6题
5、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
第六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56-5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小组讨论: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怎样求池水的深度?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再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
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 “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第七课时 探索与实践
教学内容:P58 探索与实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2、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二、评价与反思
围绕书上的三个方面的指标回忆相关的学习过程,举例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中学得好的地方和学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后在小组内向组长汇报,自己给自己评几颗星。
三、总结与教育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谈不上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具备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理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四、延伸与拓展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小数加法和减法
课后反思: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的意义基础上教学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计算的经历和自己的方法。因此,我首先用四川地震创设情景,引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以让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又因为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学过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因此我又利用情境让学生计算了一位小数的加减。这样就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本节课的内容。
在出示教学情景图后,我让学生看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通过整理列出了5条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其余留作课后讨论。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但我对这部分的处理不太到位,讨论时间有些短,学生的表达有些零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
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我用了16分钟的时间进行练习,练习形式多样,分层合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设情境,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数学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力体现,它有利于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