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伟大的转折

时间:2019-05-14 07:0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兴之路伟大的转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兴之路伟大的转折》。

第一篇:复兴之路伟大的转折

《复兴之路伟大的转折》观后感

1976粉碎四人帮,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此时中国应该何去何从?此时中国的经济发展陷入了低迷,中国需要的是走上一条腾飞的复兴之路。然而在这个时候,“两个凡是”的出台又让人陷入困惑。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还要走“文化大革命”的老路?不过在这个困难的时刻有一位老人站了出来,他就是邓小平同志。

小平同志以一篇《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论证毛主席“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邓小平同志首先在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1977年的高考不再夏天举行,而是在冬天。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据了解,恢复高考后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已经有1000多万名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和近60万名研究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

1977年冬天,中国五百七十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二十七点三万人;1978年,六百一十万人报考,录取四十点二万人。七七级学生七八年春天入学,七八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1977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于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同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意义重大,一方面回顾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一方面回顾高考30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另外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当属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其次,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资料表明,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则为100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可以这么说,小平同志的前瞻性使得如今中国的科技力量走在了额世界前列。

随后,他又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且成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现代化一击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所决定的至今影响中国的就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也贯穿了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改革中,邓小平密切关注它的发展进程,及时总结改革经验。邓小平认为,第二次革命的目标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造中华辉煌。因此,他遵循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思路,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并将本世纪末现代化发展目标定位于小康社会。随后,邓小平在一系列讲话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从80年代初到下个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从而规划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邓小平对改革进行了深层次理论思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的理论观点,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一场试验,风险与机遇并存;判断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等等,这些观点统率改革全局,对改革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在多次谈话中,邓小平突破传统观念,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引导我党最终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如今中国已经迈进了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十年年头了。我们不仅要以史为鉴,避免犯下当年的错误,而且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改革开放的步伐。因为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

第二篇:复兴之路——伟大的转折 观后感

复兴之路——伟大转折 观后感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转折,分别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改革开放。复兴之路——伟大转折讲述的就是这第三次历史转折的历程。

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该何去何从?当时的中国经历了十年磨难之后,人们开始企盼着新的生活快些到来。就在中国未来道路面临艰难抉择是,一个老人站了出来,他就是邓小平。当时复出的邓小平认为中国到了应该用更有弹性的思想,更加积极地提高经济活力的时候。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必须突破某种思维框框。他为此做出的第一个重要决策就是在1977年恢复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通过高考制度的恢复,为中国的发展选拔了人才。几个月后,邓小平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一个的口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逐步展开,科学领域吹起了一阵新的春风。而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中国要前进必须要突破“两个凡是”的束缚。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此在全社会展开。这场讨论冲破了长期形成的个人崇拜的思想禁锢,为“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随着思想禁锢的冲破,经济方面的改革也随之发展。十一届四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针。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工作重心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后中国展开了对中国经济产生极大推动作用的改革开放。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79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步在全国推广。随后又逐步开放了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此后又在长江三角洲等四个地区开辟了经济开发区。当然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新的问题不断涌现。80年代,温州的八大个体经济户在投机倒把的背景下他们被抓了起来。“八大王事件”仅仅是1982年经济整肃运动的冰山一角。人们又一次陷入疑惑,这样的经济形式是否正确?经济整肃让私营经济遭遇第一次寒流,大大延缓了它的成长。政府注意到了这些问题,经过全面的思考,政府再次肯定了私营经济对经济的重要意义。八大王得到平反,“温州模式”被正式提出,再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温州被称为“奇迹”。不仅是温州,整个中国大地的改革开放热潮再次掀起。邓小平的两次南巡更是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中国的经济形势好转和快速发展,人们真正从思想上得到更深层次的认识,真切地明白了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种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

是邓小平这位老人在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口以他特有的改革精神为中国指明了道路,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这条道路在改革开放实施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我们需要坚守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可否认的是也出现了诸如贫富差距等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否定改革开放这样伟大转折对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面对当今国内国际的局面,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并在个领域不断深入改革开放。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第三篇:伟大的复兴之路

伟大的复兴之路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今年是我们祖国伟大的复兴之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虽然我们是出生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爷爷奶奶们的艰苦生活,但是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我能感受到当时的艰辛。正是在一九七九的春天,敬爱的邓爷爷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伟大的决策后,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对于我们最明显的影响莫过于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种种影响。

七十年代,爷爷奶奶们谈婚论嫁的时代。他们结婚的三大件就是“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在现代生活的我们一定无法想象结婚的定情信物居然只是这么简单便宜的几样小工业制品。但在那个还未经历过改革开放的年代看来这几种物品,看起来都是一些很是“金贵奢侈”的物件。甚至,在当时也并非所有家庭都能够轻易消费得起的。

八十年代,爸爸妈妈出生的时代,也是我们祖国改革开放初期。生活质量已经发生了轻微的变化,经过爷爷奶奶的努力家里添置了17寸黑白电视机,爸爸说当时他每天最开心的就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坐等在电视机旁观看六点半的动画片,脸上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九十年代,爸爸妈妈青春年少。家里的黑白电视已经被21的彩色电视机取而代之,假期里他们除了看电视还热衷于看电影,那是那个年代的一种时髦,当时的港台明星就是爸爸妈妈这一代人的偶像。随着生活的富裕奶奶已经不再用去河沟里洗衣服了,因为家里采购了海棠洗衣机。经济的发展,让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更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尖端科技,互联网时代全面覆盖人类生活。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柏油马路宽阔平坦,一座座现代化的办公楼居民小区城市花园脱颖而出,周围的景色越来越美丽,一块块荒地种上了花草树木,四周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变成了美丽的大花园。人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祖国未来的发展需要靠我们的努力。正如习爷爷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所以,我们作为国家的小主人,现在要认真学习,努力学好本领,将来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使祖国的发展越来越好。

复兴区矿业小学 诺卡

第四篇:伟大梦想照耀复兴之路

伟大梦想照耀复兴之路

深重苦难锻造民族凝聚力,奋斗抗争锤炼爱国行动力,探索前行磨砺历史判断力。回首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审视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展望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近现代中国的历史链条,昭示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必然走向,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正处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百余年奋斗史所积累的深刻经验提供现实镜鉴,人民开创美好生活的愿望成为发展进步的动力。信念在胸,使命在肩,牢记发展才能自强,牢记道路决定命运,牢记艰苦努力才能把蓝图变成现实。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再一次凝聚全民族的深刻共识,再一次向全世界宣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个人得失与国运兴衰休戚相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历史预言未来,团结才能致远。再有不到10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将满一世纪;还有不到40年,新中国将迎来百年诞辰。我们坚信,小康社会一定能如期全面建成!我们坚信,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一定能卓立于世界东方!我们坚信,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一定能实现!

勿忘昨天,无愧今天,不负明天--复兴之路启示之一

文章说:“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总书记引用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文章指出,梦想不可丢,道路不可弃,信心不可泄。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更加美好的中国,将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中变为现实。

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复兴之路启示之二

文章说: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正确的道路,人民的奋斗才能充满信心,命运的航船才能乘风破浪。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道路决定命运;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牢记”,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和责任担当。

文章指出,回望鸦片战争以来的奋斗历程,百年中国跌宕前行的潮流,当代中国举世瞩目的进步,一个历史结论分外鲜明: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梦想,但前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气呵成,全党同志必须谨记“三个牢记”,夙夜在公、团结奋斗,创造中国道路更多辉煌,赢得中华民族更大光荣。

沿着复兴路 共筑中国梦——复兴之路启示之三

文章说: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个人的奋斗如此,国家的发展亦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总书记这一深情阐述,展现了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景,揭示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道出了中国梦最为本质的核心内容。

这个梦想,凝聚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奋斗;这个梦想,蕴藏着中华民族固有的“家国天下”情怀;这个梦想,更包含着中国走向未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章指出,在当今中国,国家理念与人民期盼同声相应;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一脉相承,中国梦既是“强国梦”,也是“富民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就会一步步变为现实,让人民触摸幸福、实现理想,让国家走向繁荣,走向富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复兴之路启示之四

文章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靠什么绘就?13亿人的“中国梦”,靠什么实现?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一讲话,是对全党8300多万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警示和要求。

文章指出,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实干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时代呼唤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行动者。没有脚踏实地的奋斗,没有扎扎实实的推进,我们将愧对人民期待和历史责任。

文章最后强调,20年前,深圳蛇口工业区竖起一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醒目标牌,摆脱了一场姓社姓资的无谓争论,拉开了一段“中国故事”的序幕。今天,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前所未有的接近,道虽迩,不行不至。以苦干续写中国辉煌,用实干托起中国梦想,民族复兴的壮阔历程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行进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第五篇: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170多年的历史,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那时的中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 斗争。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到,再到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再后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事实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让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壮丽的史诗。90年来,党带领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90年来,党带领我们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道路,90年来,党带领我们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社会主义道路。90年来,党带领我们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在和平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和平,今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成就,从神五,神六,到嫦娥,到天宫,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断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说到天宫,我想到两个数字,一个是32,一个是24,32是说“天宫”设计师的平均年龄是32,其中最年轻的设计师年龄是24,这意味着我们年轻一代,正在或已经从老一代英雄中接过复兴之路的旗帜,我们已经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因此我们应将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丽篇章。我们将继续贯彻党的十七届六种全会的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用党的指导思想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想想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嘴上会说没有用,而要真正的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行为。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有人把人才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人材,材料的材,第二类是人才,才能的才,第三类是最重要的,人财,就是指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仔细想象,你是哪种人才,你想成为哪种人才,想好了就开始行动吧!

下载复兴之路伟大的转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兴之路伟大的转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兴之路

    民族的生命,正在于蓬勃的创造精神。 《复兴之路—伟大转折》观后感 前言 新中国建立后,面对潜在的危机,中国一度陷于摇摇欲坠的境地。可是亿万中华子孙通过朴素的劳动,坚强了国......

    《辉煌中国》观后感:走向伟大复兴之路

    《辉煌中国》观后感:走向伟大复兴之路 9月24日晚,随着第六集“开放中国”播出,由中宣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全部播放完毕,全片以创新、协调、绿色......

    伟大梦想照耀复兴之路(央视评论)

    伟大梦想照耀复兴之路(央视评论) 深重苦难锻造民族凝聚力,奋斗抗争锤炼爱国行动力,探索前行磨砺历史判断力。回首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审视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展望未来,长风破浪会......

    伟大的转折_观后感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庆典即将来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

    伟大的转折(合集13篇)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13篇《伟大的转折》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篇一:《伟大的转折》观后感在新中国70周年华诞来临之际,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8月26日,由中共遵义市委、贵州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出品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应学校要求,上学期间不能看电视的我得到......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

    《伟大的转折》观后感在新中国70周年华诞来临之际,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在中央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开播,意义非同寻常......

    刘 伟大的转折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湖北省安陆市巡店镇初级中学 刘季安 一、教材依据:湘教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10课 二、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 第10课 这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