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农业新技术论文
现代农业新技术
——张四春
摘 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21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这样,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
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1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找到一条根本途径生态农业吸取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遵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2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对农业的可更新资源注意增殖,对不更新资源注意保护和利用,使自然资源能得到持续的利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地发展生态农业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生态农业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它又能为社会创造数量多、质量好的多种多样的农 1 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2生态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1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农业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建设是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良性转化增值的“农户+公司”的模式和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主的龙头企业,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业为龙头,产加销贸一体化的格局。可见生态农业不仅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
2.2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生态农业建设长期追求的目标。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以破坏农业可再生资源、降低环境质量为代价换取农业的发展,把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与满足人类需要相结合,达到生态合理和持续发展之目的。把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和现代农业技术按照生态优化的规律加以集成,建立起具有生态合理、经济高效的现代化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是生态农业长期追求的目标。
2.3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区域布局和关键措施针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生态农业建设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我国国情出发,寓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中,有效遏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 2 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逐步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其总体思路。一是要立足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二是着眼于质量和效益,解决农产品地区性和结构性过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是解决农产品污染问题,保障国民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区域布局。要按照“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巩固和提高全国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的基础上,有重点、分区域地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向纵深发展。
主导产业。无公害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从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分析,畜牧业、蔬菜和水果、水产等产业要保持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确保将其发展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建立起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生态型技术保障体系。
关键措施。建立适合新时期生态农业发展的创新机制。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支持,必须完善有关的法规制度和有效发展机制,使资金和技术投入真正发挥作用。当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要进一步理顺管理和运行体制,建立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尽快制定全国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建立生态农业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为进一步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必须要加强生态农业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包括生态农业评价指标、管理认证方法、环境友好技术、不同要素的时空优化组合技术、适宜物种的挑选与改良技术等各个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的生产资料、生产基地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为生态农业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总之,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无论是农业生态学家的观点,还是农业经济学家、农业地理学家的观点,其从不同视角所提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概括起来看主要试图集中研究解决困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最基本问题,即食物安全、农业现代化及农村发展问题,它们构成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3 研究的核心。
然而,目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仍主要侧重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还未真正将其转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从而也反映出当前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是“重经济,轻生态”“、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等社会发展”,这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二篇:现代农业新技术论文
现代农业新技术论文
张普国
学号:0962004452101完成日期:2011-1-2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湾乡白崖村
随着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的不断成长,人口持续增加和对农产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活习性环境问题一天一天地走向紧张,如何协调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经济成长与生活习性保护的抵牾,已经慢慢成为可持续成长的核心问题,作为直接以有生命的物质和富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成长的问题更加剧要。
旱作农业的界说是:狭义的旱作农业就是靠天食饭的雨
养农业,它因此自然降水为主要水的源头的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重点是种植抗旱性较强的作物,通过一系列农业技能措施来提高作物产量和降水哄骗效率。在北方的较为偏远的多山地区和连绵小山地带,照旧以这种农业为主要生产体式格局。意义广泛的旱作农业,不仅只是雨养农业,同时还要包孕相对缺水地区在作物缺水关键期的增补浇灌农业。据统计,北方旱区土地面积496.6万公顷,人口2.6亿,别离占天下的51.8%和21.5%。北方旱区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农业生产潜在力量巨大,农产物在天下占重要官位地方。涉及资料表白,天下粮食总产量的46%,其中小麦的70%和玉米的80%产在北方;天下61%的草棉和46%的油料,糖料产量的10.4%和生果产量的31%也产在北方。因为北方旱区特殊的天气和复杂多样的地形等条件,有生命的物质资源丰富,农林果牧的名优特产物远近驰名。
旱作农业在近些年来,因为其劳动能力相对低下,经济
效益提高不较着,成长潜在力量较水浇地小,在生产中曾经被人们所忽视,经过多年来自然条件和社会形态条件的选择,许多人生活水平慢慢的提升,从而重新熟悉了旱作农业在农业可持续成长中的不可缺乏的效用。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出格是发达国度经过现代化成长,因为投入必然数量的物质和技能,产出了必然数量的农产品,这种生产体式格局和工场功课十分相似,是建立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学化这两大支柱上的农业现代化,基本上成了工业生产的变种,也就是从土地中压迫、褫夺有限的有机物产出,人的总称所需要的农产物从而也带来一系列的粉碎,以持久和将来的侵害换取短时间和面前的利益,造成了生活习性环境恶劣、土壤肥力粉碎、遗传的多样性削减、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问题,给社会形态、环境和人的总称健康带来相当严肃的问题。从我国的农业生产总体来看,已经往也有过因为只重视水资源丰富的耕地,把大量的化学肥料、杀虫药应用到少量的地块,纯真的重视提高单产和总产,没有对群体结构孕育发生足够的熟悉,加之工业污染等其它报酬的缘故原由,造成了农业群体水平不高,自然环境条件下降,农业生产进步速度变缓,也出现了和发达国度相似的问题,同时我国农业可种植人均分摊面积活着界上是较少的国度之一,却要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粮食的问题就越发紧张起来。1994年,有1个叫做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的usa学者写了一篇文章《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声称中国势必呈现粮食短缺,继续往前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虽然这是
1个危言耸听的说法,但也给中国人提了1个醒。随着我国农业财产化的繁荣成长,旱田农业生产据有越来越重要的官位地方,同时这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市场化的需求,它对降低农业生产资本,获取规模效益,加强农户抗危害能力,和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成长旱作农业,自小处上说可以丰富餐桌上的食品,例如,粟子、绿豆、苦荞麦、糜黍等作物既有食用效用也有摄生效用;旱作农业所要求的地域不严格,可以在坡耕地上种植,主要靠人力精耕细作,这样可以处理完成一部门农村劳动力参加工作
问题;可以种植耐贫瘠的饲草作物,使畜牧业成长提供保障; 同时因为扩大了生产环节,可以增加相关的生产加工财产,形成1个完整的财产化链条,既能提供参加工作机会,又能加强农产物国际竞争力。成长旱作农业,从大处上说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也就是可以最大程度的做到保护有生命的物质多样性,有生命的物质多样性是人的总称最不可替换的保存基础和最有价值的资源;遵照了有生命的物质循环规律,农业生产本质上是哄骗有生命的物质纪律进行有生命的物质生产的财产,其可持续性在于遵照了有生命的物质的循环纪律,使人的总称和自然达到和谐同一;不变土地的经营收益是农业生产者终极目的,成长旱作农业可以使农业生产者不仅在农产物的质量与品种上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还可以多方面成长,加强抗危害能力;使有限的耕地承载力获得适度缓解,只有在扩大承载面积,减轻单元面积承载的压力,才有可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农产物不断增加的需求。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再慢慢过渡到
现代农业,人的总称以富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哄骗规模和数量不断加大,出格是步入到21百年以来,我国农业将周全步入成长的新阶段,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成长,农业增加体式格局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有效处理完成产物与品质、增加产量与增收的抵牾,提高农业效益和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已是新阶段农业生产的火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怎样协调自然、经济和社会形态成长之间的关系,是现阶段成长可持续农业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方针,而旱作农业又是可持续成长农业的不可缺乏的重要部门。成长旱作农业首先加强农业法令法规的设置设备摆设和办理,法律法规是耕地资源办理的基础和依据,法令办照理应该成为巩固耕地资源办理的主要手眼,保障有限的耕地资源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效哄骗。其次,成长旱作农业要建立和完善农业资源产权轨制,建立并完善农业资源产权轨制,并从法令层面支持、监督产权所有者对耕地资源保护的不变性和持久性。第三,控制人口增加,提高人口素质,只有在控制人口增加的前提下,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才气彻底处理完成贫困问题。第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把纯一的农业生产转化为多层面的生产,借以提高农业对自然灾患的抵抗能力。同时优化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组合,形成结构合理的种植业生产格局,使农业的综合劳动能力和农业可持续成长的能力得以提高。第五,合理研发耕地生产资源,对适耕地做到最大程度的哄骗,使环境条件在有效哄骗的基础上慢慢改善。第六,加强农业技能办事系统,完善农业办事水平。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是建立在科学、准确的信息办事系
统下才气获得成长,做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第七,建立建全农产物质量规范系统和质量监督系统。规范是农产物质量检测的依据,也是农产物质量办理的基础,要提高农产物质量,就必需有进步前辈、科学、合理的规范;监督是使农产物质量持续的保证。第八,建立建全农产物信息办事系统,农产物信息使业企业或者农业生产者安身于消费者为中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着眼于市场,也就是通过信息办事,使农产物在质量规范、生产畅通、价格方面、销售等方面来达到目的。
总之,通过有效的手眼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作者:张普国
2011年1月2日
第三篇:《现代农业新技术》课题论文
题目: 姓名: 学号:
现代农业新技术
课 题 论 文
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看南涧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的提升
李春芝
***9
2015年12月
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看南涧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的提升
目 录 1 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1.1 现代农业基本概念 1.2 现代农业的特征 2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
2.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2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2.3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2.4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 南涧县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人员配备不足,公共服务力量单薄.2 技术服务单一,农机农艺不配套 提升南涧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的对策 4.1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推行综合建站
4.2 充实优化乡村农技推广队伍,保证必要的推广经费 4.3 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4.5 探索建立农技推广全程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看南涧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的提升
摘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和主要内容。要加快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步伐,就必须提升县乡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本文通过现代农业概念、特征的理解,分析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南涧县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南涧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的对策。
关键字:现代农业 南涧县 服务技能 提升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和主要内容。要加快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步伐,就必须提升县乡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1 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1.1 现代农业基本概念
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1.2 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是现代科技、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其多功能性日益增强。在保证农产品供给、扩大农民就业、输送劳动力的传统功能基础上,农业向着农产品加工、农业环保、观光、休闲等领域扩展。我们要在强化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发展新型农业的功能;现代农业面向两个市场,实现现代经营管理,普遍地推行产业化经营,贸工农结合,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实现生产、科研、加工、消费各个环节的产业一体化。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快的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贸工农一体化的态势非常明显;现代农艺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使农业从单一经营转化多元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六是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现代农业以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1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集约使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和国际国内市
场的双重挑战,所以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保护生态环境,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2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既可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又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化;即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2.3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落实,是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才能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夯实增粮增收的基础。
2.4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与市场双重制约,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南涧县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人员配备不足,公共服务力量单薄
南涧彝族自治县在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景东县毗邻,西南以澜沧江与云县为邻,西以黑惠江与凤庆县隔水相望,北与巍山县山水相连。县域东西横距59公里,南北纵距55公里,总面积1731.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9.3%,县城南涧镇海拔1349米,距省会昆明市398公里,至州府下关106公里,属西南偏远高寒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南涧镇、公郎镇、宝华镇、小湾东镇、拥翠乡、无量山镇、碧溪乡、乐秋乡共3乡5镇80个村(居)民委员会、1593个村(居)民小组、1181个自然村。
南涧县现有乡镇农技人员103人,平均每个乡镇有工作人员4.9人,有相当一部分农技推广机构仅1-2人,村级无正规农技人员。乡镇农技人员总量不足,且学历和职称偏低问题也很突出。据统计,我省乡镇农技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中,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占40%左右,近50%的人员仍然是初级职称,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长期得不到更新和提高,对“四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感到力不从心,在服务现代高效农业中显得无所适从。受地方财力、人员编制、乡镇地域的限制,乡镇农技队伍难进入、人员难增加,乡镇之间农技人员难调配,乡镇农技队伍缺乏活力。
3.2 技术服务单一,农机农艺不配套
目前我国的基层农技推广功能尚不齐全,服务尚不到位,不同专业站和人员多在自身专业范围内开展农技服务工作,未能整合有限资源而形成合力,开展农技一体化服务,造成农机农艺不配套,良种未能良法,种养业衔接不好等等;未能发挥一些优良品种的产量潜力和效益。这样,不仅降低了农技推广体系中人力资源的作用,也大大降低了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效果。4 提升南涧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的对策
4.1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推行综合建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现时间已过,健全基层农技推广公共服务机构任务迫切。因此,笔者认为,上级政府部门应尽快进一步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的基本思路,对乡镇公共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推行综合建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并实行以“条”管理为主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体制。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农机站、农产品质监站等没有建设或正在建设的地方,各地要进行资金和存量资产整合,将相关站建设资金纳入综合建站一并考虑。已建好畜牧兽医站、农技站、农机站的地方,可通过资产置换,实行资源整合,建设综合站;或利用现有资产进行改造装修,按办公区、生活区、咨询培训区、检测设备室等不同功能区,将分散的场所整合建设综合站。
综合建站条件不成熟的地方,要统筹土地资源,集中选址,实行分步骤、分行业集中建站,最终形成方便群众的农业公共服务集中办公区。县乡两级政府要负责协调好综合建站或分行业集中建站的用地指标问题。每个乡镇站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应不低于60万元的标准。同时,尽快研究配备必要的试验基地、培训场所、信息化办公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和交通条件。国家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其中粮食等农产品主产省应优先保证
4.2 充实优化乡村农技推广队伍,保证必要的推广经费
针对我国当前乡村农技推广人员严重不足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国
家应统筹规划,参照大学生村官的一些做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一批能扎根农村,热爱农业,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充实到乡村农技推广队伍中。这不仅能减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对促进农技推广工作开展,保障粮食等农产品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个乡镇站人员编制数原则上应不少于8人,每个村原则上要有1-2名农技人员。同时要优化队伍结构,推行以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完善考评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切实搞好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完善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不断提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要认真落实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每人每年按不少于3000元标准安排乡镇农技人员工作经费,按每人每月不少于500元标准给予村级农技员工作补贴,上述经费由省、县财政共同承担。乡镇站(区域站)农业公共服务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须全额纳入省、县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增长的比例逐年增长。4.3 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要培育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通过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中介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现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财力资源,弥补政府农技部门技术力量不够和经费的不足。4.4 探索建立农技推广全程服务机制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人数的增加,农村留守农民年龄的增大,现代农业对技术要求的提高,农业生产越来越需要科技的全程服务。目前,我国现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多数是为农户开展农机、植保等订单服务,满足了农户的一般需求,但生产中象水稻育苗与机插秧等一些关键技术服务得不到解决,更缺少全程服务。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一些农业企业已开始探索,并在若干主要农作物生产中进行农技推广的全程服务工作,如中国种业50强企业——安徽天禾种业,率先在水稻生产中探索以育苗产业化带动基层的全程农技服务,推行“四代一管”服务模式,促进了农技的推广应用,即为农户“代育秧、代机耕、代机插、代收割和田间管理”,较好地实现了农艺与农机相配套、良种良法相结合的水稻生产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央视新闻联播也对此进行了综合报道,为社会化的农技全程服务探索了一条新路子。认为上述水稻生产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应引起政府的重视,应进一步总结各地的经验,探索建立农技推广全程服务机制,以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要求。参考文献:
[1]朱明得,《现代农业》,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04.01 [3]邓正来,《中国经济: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格致出版社,2011.03.01 [3]《南涧彝族自治县年鉴》2011-2014年 [4]《农业技术推广法规》 [5]《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理基础》
第四篇:《现代农业新技术》课题论文
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讨论以及我镇现代农业
发展的方向
——冯梅
摘要:《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荐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和主要内容,打破低效、低产的传统农业,走向全新的现代农业,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业发展新方向。
关键字:现代农业 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1、现代农业基本概念
简而言之,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2、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是现代科技、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其多功能性日益增强。在保证农产品供给、扩大农民就业、输送劳动力的传统功能基础上,农业向着农产品加工、农业环保、观光、休闲等领域扩展。我们要在强化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发展新型农业的功能;现代农业面向两个市场,实现现代经营管理,普遍地推行产业化经营,贸工农结合,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实现生产、科研、加工、消费各个环节的产业一体化。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快的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贸工农一体化的态势非常明显;现代农艺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使农业从单一经营转化多元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六是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现代农业以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力。
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集约使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和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所以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保护生态环境,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既可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又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化;即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3、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落实,是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才能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夯实增粮增收的基础。
4、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与市场双重制约,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我镇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科技转化率低
目前,我镇在农业科研方面投资不足,并且投入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得配置。全是没有完善的良种繁育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农业科研人员严重流失。我镇有限的农业科技投入研究出来的成果越有70%以上得不到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转化率只有20%-3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
2、农业经营规模小
耕作土地不断流失,剩余劳动力难以被工业吸纳,这是我镇农业经营规模小,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目前,全镇约3.6万农户,每户平均经营0.62亩地,高成本低效率的小农经验,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瓶颈,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多地少”的格局,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民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流转进展十分缓慢,土地不恩能够按照市场进行有效配置和优化组合,只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机械化的推广受阻,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农村教育落后,农业科研人才短缺
高素质的农业工作者是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我镇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绝大多数农民只有高中以下的学历,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只有8.6年,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6.3%,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3%,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属于 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造成农民技能单一,粗放经营,这些都制约着生产方式和观念更新。同时,由于工作条件艰苦,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起重要作用的农业科研人才大量短缺,成为我市农业技术研发和农业竞争力提高的制约因素。
4、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就整体而言,我镇工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当滞后,农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产供销不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农工商以体会进程非常缓慢,这是我镇农业效益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的主要症结。
四、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我们凤仪镇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生产条件差。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必须把农田整治和水利设施配套、提高耕地质量放在基础战略位置来 对待。在国家的扶持下,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挖潜改造,加大病险河堤的除险加固力度,狠抓提灌站、机井、等水利设施建设。大规模实施以平整土地为主的农田整治工程。对土地利用全面规划,使山、水、林、路得到综合治理,按照田地平整、路渠配套、土壤肥沃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为实现水利化、机械化、采 用科学技术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创造条件。
2、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 品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培育出具有与我镇地址、气候等相适应且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相当的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要发挥比较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正确把握我镇各区域的经济和自然生态条件,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传统技术精华,推广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 生产技术规范,大力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内在品质和产 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及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培养具有市场意识的现代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农民的市场意识、技能和素质成为关键因素。从根本上看,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不仅是农民不断减少的过程,而且是农业劳动者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现代农业劳动者不仅要会组织生产,还要善于经营。不仅要懂相关的科学技术,还要熟悉现代科学管理。因此,必须着力提高农业劳动者专业化、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通过教育培训、实践磨炼、“能人” 带动,使其逐步成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在促进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进程中,加快农民的合理分化和有序流动。
参考文献
[1]朱明得,《现代农业》,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04.01
[3]邓正来,《中国经济: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格致出版社,2011.03.01
[2]占俊芳、方齐云等,《中国农村走势:农业产业组织及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08.01
[3]王雅鹏,《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07.01
[4]韩涛等,《现代农业与循环经济(技术篇)—第二产业与循环经济丛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1.01
第五篇:《现代农业新技术》课题论文
题目: 姓名: 学号:
课 题 论 文
现代农业新技术
杨满良 0943004454
2012年3月
目 录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1、现代农业基本概念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
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3、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4、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我镇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科技转化率低
2、农业经营规模小
3、农村教育落后,农业科研人才短缺。
4、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四、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培养具有市场意识的现代农民。
3、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 品
现代农业新技术
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讨论以及我镇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摘要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荐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和主要内容,打破低效、低产的传统农业,走向全新的现代农业,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业发展新方向。
关键字: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农村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1、现代农业基本概念
简而言之,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2、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是现代科技、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其多功能性日益增强。在保证农产品供给、扩大农民就业、输送劳动力的传统功能基础上,农业向着农产品加工、农业环保、观光、休闲等领域扩展。我们要在强化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发展新型农业的功能;现代农业面向两个市场,实现现代经营管理,普遍地推行产业化经营,贸工农结合,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实现生产、科研、加工、消费各个环节的产业一体化。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快的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贸工农一体化的态势非常明显;现代农艺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使农业从单一经营转化多元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六是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现代农业以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力。
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集约使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和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所以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保护生态环境,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既可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又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化;即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3、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落实,是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才能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夯实增粮增收的基础。
4、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与市场双重制约,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
力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我镇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科技转化率低
目前,我镇在农业科研方面投资不足,并且投入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得配置。全是没有完善的良种繁育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农业科研人员严重流失。我镇有限的农业科技投入研究出来的成果越有70%以上得不到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转化率只有20%-3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
2、农业经营规模小
耕作土地不断流失,剩余劳动力难以被工业吸纳,这是我镇农业经营规模小,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目前,全镇约3.6万农户,每户平均经营0.62亩地,高成本低效率的小农经验,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瓶颈,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多地少”的格局,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民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流转进展十分缓慢,土地不恩能够按照市场进行有效配置和优化组合,只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机械化的推广受阻,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农村教育落后,农业科研人才短缺。
高素质的农业工作者是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我镇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绝大多数农民只有高中以下的学历,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只有8.6年,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6.3%,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3%,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属于 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造成农民技能单一,粗放经营,这些都制约着生产方式和观念更新。同时,由于工作条件艰苦,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起重要作用的农业科研人才大量短缺,成为我市农业技术研发和农业竞争力提高的制约因素。
4、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就整体而言,我镇工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当滞后,农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产供销不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农工商以体会进程非常缓慢,这是我镇农业效益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的主要症结。
四、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我们栗山坝镇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生产条件差。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必须把农田整治和水利设施配套、提高耕地质量放在基础战略位置来 对待。在国家的扶持下,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挖潜改造,加大病险河堤的除险加固力度,狠抓提灌站、机井、等水利设施建设。大规模实施以平整土地为主的农田整治工程。对土地利用全面规划,使山、水、林、路得到综合治理,按照田地平整、路渠配套、土壤肥沃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为实现水利化、机械化、采 用科学技术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创造条件。
2、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 品。
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培育出具有与我镇地址、气候等相适应且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相当的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要发挥比较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正确把握我镇各区域的经济和自然生态条件,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传统技术精华,推广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 生产技术规范,大力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内在品质和产 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及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培养具有市场意识的现代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农民的市场意识、技能和素质成为关键因素。从根本上看,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不仅是农民不断减少的过程,而且是农业劳动者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现代农业劳动者不仅要会组织生产,还要善于经营。不仅要懂相关的科学技术,还要熟悉现代科学管理。因此,必须着力提高农业劳动者专业化、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通过教育培训、实践磨炼、“能人” 带动,使其逐步成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在促进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进程中,加快农民的合理分化和有序流动。
参考文献
[1]朱明得,《现代农业》,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04.01
[3]邓正来,《中国经济: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格致出版社,2011.03.01 [2]占俊芳、方齐云等,《中国农村走势:农业产业组织及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08.01 [3]王雅鹏,《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07.01 [4]韩涛等,《现代农业与循环经济(技术篇)—第二产业与循环经济丛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