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作业一
1、随着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的不断成长,人口持续增加和对农产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活习性环境问题一天一天地走向紧张,如何协调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经济成长与生活习性保护的抵牾,已经慢慢成为可持续成长的核心问题,作为直接以有生命的物质和富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成长的问题更加剧要。只有在扩大承载面积,减轻单元面积承载的压力,才有可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农产物不断增加的需求。总之,通过有效的手眼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2、现代农业新技术可分三大类:
一是探索研究型技术:主要是生物技术。
二是应用性实用性技术:是最近制订颁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三是组装型技术:主要指适应农业发展方式需要所采用的技术集成,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所采用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发展节本高效农业采用的省工免耕技术等。
3、(一)取得新成就 1.粮食增产 粮食播种面积在2004年达到1038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超过年初确定的4550亿千克的预期目标,达到了4695亿千克,比2003年增长了9%左右。2.农民增收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超过了年初预定的5%的增长目标,实际增长幅度达到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3.深化改革 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 农村税费体制改革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4.转移农民 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5亿多,目前仍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5.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幅度的下降均为近5年之最。6.公共事业 农村公共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二)面临新矛盾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我国水土资源相当紧缺,土壤、河流等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破坏的现状都比较严峻。2.城乡差别依然明显 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使我国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社会”的格局。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产业化程度低。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少,灌溉设施的老化失修;土地被重金属污染;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农业专业化生产需要,农业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一些基础性技术保障体系还比较滞后。5.农业科技支撑不足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只有40%-45%,而发达国家在70%左右。我国农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充实、调整以实现新的发展。6.金融体制亟待调整 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不面向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在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体系,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要。
4、转基因农作物自1996年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来,在国际争论的环境中迅猛发展,成为近代历史上应用最快的作物新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1.143亿公顷,增长了67倍,种植的国家达23个,还有29个国家批准转基因作物作为食品或饲料进口,种植的农户首次超过5000万,90%的受益者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农民。中国是全球农业生物科技应用的主要国家之一。据估计,1996年~2006年,中国已从种植转基因棉花中获益58亿美元,其中仅2006年的收益就达8.17亿美元。
目前,国内对转基因农作物技术的研究正蓬勃开展,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管理同时也在不断规范。转基因作物从研制到大面积推广应用20年来,并未发生一例环境和食品安全性事故。为确保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我国政府已经建立了科学、严格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与管理体系。经政府批准进口或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及其产品都通过了严格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性评价。全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前景非常好,我国应抓住历史机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推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
5、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作物遗传资源或作物基因资源。种质系指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往往存在于特定的品种中,故在中国又习称作物品种资源。古老的地方品种、新培育的推广品种、重要的育种品系和遗传材料以及野生近缘植物,都属于作物种质资源。
工作重点是:保存、研究、创新、利用。
6、小麦品质广义地讲是指小麦子粒对某种特定用途的适合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义性的综合概念。小麦品质包括农艺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卫生品质和商品品质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终还是立足于商品品质。农艺品质:也称外观品质或形态品质。包括子粒形态、整齐度、饱满度、粒色和胚乳质地等。7、1、栽培措施与小麦千粒重和容重2.土壤施氮中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子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土壤施氮中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子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不同施氮量对面筋含量吸水率和沉降值的影响吸水率和沉降值的影响
4、施氮量对面团形成时间施氮量对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评分的影响
5、不同施氮时期和施氮比例对品质的影响
6、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用氮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7、叶面喷氮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8、不同灌水处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8、肥料运筹的原则是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基施与追施结合,底肥充足促早发,氮肥后移保品质。具体操作为尽量施足有机肥,氮磷钾协调,施用比例为1:0.5~0.6:0.4~0.5。高产麦田推荐施肥量为每666.7平方米施纯氮14~18千克,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分别为8~9千克和7~8千克。磷钾肥全部底施,氮肥底施和追施比例为5:5或4:6。氮肥是对小麦品质影响最大的因素,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有效的改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对于优质强筋和优质中筋小麦,以保证产量,增加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改善加工品质为主攻方向的施氮技术,应在适宜群体的条件下,适当提高氮肥的投入水平,合理增加中后期肥料投入比例。一般450~500千克/666.7平方米产量水平下,施纯氮14~18千克/666.7平方米,底肥和追肥比例控制在5:5,追肥时期适当后移,追肥分2次使用,第一次追肥在倒2叶至旗叶露尖(雌雄蕊分化~药隔期)前后,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量的40%~45%。第二次追肥在开花期,施用量占一生总施氮时的5%~10%。在基础肥力较高、总施氮量14~16千克/666.7平方米条件下,底肥和追肥比例以4:6为宜。第一次追拔节肥在倒2叶至旗叶露尖前后,施用量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50%~55%,第二次开花肥,施用量占全生育期总施氮时的5%~10%。灌浆期可适当进行叶面喷氮,用2%的尿素溶液均匀喷洒,注意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喷洒为宜,以免酌伤叶片。在土壤肥力较差,返青期群体较小的情况下,春季第一次肥水时期可掌握在春生2叶露尖时(二棱初期),追肥量控制在春季计划总施肥量的35%左右,其余肥料在拔节后期(旗叶露尖)施用。灌浆期适当进行叶面喷氮。对于优质强筋和优质中筋小麦,首先要保证较高产量,同时要注意节本成本,并实现品质的保优和提高。根据土壤墒情和冬前降水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灌冻水。需要冬灌的要适时灌水,一般应掌握在昼消夜冻时,即平均温度在0~3℃时为宜。应适当控制后期灌水,春季可因地制宜灌水2~3次,灌浆后期严格控水,以防品质下降。同时可以节约灌水成本。对于部分密度大,长势旺的麦田,或植株较高的品种,除肥水调控外,还可进行化学调控,在起身期适当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防止倒伏。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20%的壮丰安乳油450~600毫升/公顷(30~40毫升/666.7平方米),对水进行叶面喷洒。
9、优质弱筋专用小麦保优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在保证较高产量的前提下,品质达到优质弱筋小麦的国家指标。重点是要把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面团的稳定时间等主要品质指标降下来,同时把子粒产量搞上去。生产管理上采取合理控制群体结构,即每666.7平方米基本苗14~16万,冬前最高总茎数控制在预期穗数的2~2.5倍,分蘖成穗率达到45%~50%,根据所用品种特性制定预期成穗数。肥料运筹的原则是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基施与追施结合,前期足肥促早发,后期控氮保品质。具体操作为施足有机肥,氮磷钾协调,控氮巧施,即确保一定的产量目标,严格控制氮肥的总施用量和施用时期。推荐施肥量为每666.7平方米施纯氮12~14千克,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5~6千克,即N:P2O5:K2O=1:0.4~0.5:0.4~0.5。磷钾肥全部底施,氮肥底施和追施的比例为7:3,追肥在拔节前期施用,生长后期不再追肥。注意灌浆期不要进行叶面喷氮。作业二
1、现代农业是指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有机农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2、农民观念问题 当发展绿色蔬菜食品要求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高产品质量时,大多数农民放弃了绿色蔬菜食品。近几年大量使用生长调节剂,形成了蔬菜安全的另一隐患。因此,提高农民对发展绿色蔬菜生产的认识,让农民自觉按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来进行生产,是我国绿色蔬菜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发展绿色蔬菜生产要求禁用或限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那么就要求有其他较好的配套技术来指导生产,现在绿色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土壤肥力问题,病虫害防治问题,环境污染控制问题等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监督,检测问题 目前,我国绿色蔬菜生产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者热衷于申报绿色食品标志,管理部门忙于前期考察与审批工作,相对而言,对生产过程及后期跟踪监督工作不力,从而出现了一些假冒伪劣绿色蔬菜产品, 真正消费者手中的绿色蔬菜产品少之又少市场问题 绿色蔬菜食品由于其本身存在的优势,同时绿色蔬菜食品投人的时间和劳动力较多,限制农药化肥使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产量,因此,绿色蔬菜产品需要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来支持,应该相对于普通产品有较高的价位社会交易成本高。流通问题由于存在的多重中介主体,中间环节复杂众多,经过反复的倒运,致使流通过程不良成本。很高,市场运行过程中承负着很高的交易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
3、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用这种方式生产的蔬菜,用药、用肥少,洁净卫生,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蔬菜”。
配套设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必须在保护地中应用,另外,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如果用旧温室改造,则必须将温室彻底清理干净,同时用臭氧或紫外线充分消毒。
4、一、瞄准市场需求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农业种植结构要依靠市场需求来调节。所以,首先要注意本地和外销城市的市场动态,根据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来及时调节自己的种植结构。(一)掌握蔬菜生产的基本要素 1.外形美观、颜色绚丽,能够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2.具有独特风味,生吃或熟食的口感要好。3.营养价值要高,内含某些有助于人体健康的成分。
5、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迅猛,产销量大幅增加。
2、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布局不均衡。3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生产开始形成。
发展趋势:从国际市场看。经过多年发育国际市场已发展成为一个以高收入发达国家消费为主的较成熟的消费区域性市场即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市场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市场和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市场。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花卉消费呈不断增长势头其中增长潜力最大的是以日本、中国香港地区为主的亚洲市场而欧美市场增幅则相对较小。由于欧美市场消费水平较高其增长绝对值也较为可观但欧美市场目前己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供求关系。以日本、中国香港地区为主的亚洲市场因生产成本过高。生产可能继续缩小但消费将保持较高水平并有进一步增长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长期维持。即这些国家及地区需要进口来满足消费。尤其日本近几年成为国际花卉贸易中进口额增长最快的国家。而中国具有运输距离近的优势。因此日本等亚洲花卉市场是中国花卉出口贸易的巨大需求从国内市场看对花卉产品的需求迅速增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花卉的消费也会增加
6、现代花卉生产的基本条件准备
(1)温室与塑料大棚(2)灌溉系统3)供暖系统(4)遮阳、降温与通风(5)补光系统(6)其他辅助设施-支撑网、CO2施肥、防虫网、温度监测(7)种植畦、种植槽和养植床
花卉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花卉肥料与施肥
A.有机肥料――无论是动物性肥料还是植物性肥料,都必须经过发酵和灭菌才能使用。
B.化学肥料――在花卉栽培中,为使作物营养平衡,提倡配比施肥,即,按照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比例,将几种化肥配合起来使用。
(2)合理控制栽植密度,才能获得最佳产出――衡量栽植密度通常用“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叶面积/土地面积,对于一般园艺作物,应将叶面积指数控制在3-8之间。
(3)在温带或寒冷地区,冬季温室内进行无土栽培花卉生产时,由于温室经常密封,这时就需要人为补充CO2。但需要注意,CO2浓度过高时,会严重抑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并对植株造成伤害。
7、农田杂草治理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遵循“安全、高效、经济”的原则,以优化作物生态环境为中心,实行合理轮作,优化水肥,培育壮苗,以苗压草和因地制宜,适时除草的综合技术,并结合化学除草,把杂草为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1)农业防除:农业防除措施包括轮作,选种施用腐熟有机肥料,作物覆盖,清除田边、沟边、路边杂草,合理密植,淹水灭草等(2)机械防除:机械防除农田杂草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3)生物除草:利用动物、昆虫、真菌、细菌、病毒等防除农田杂草,既可减少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又有利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近年来已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4))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防止国内外危险性杂草传播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农产品检疫防治危险性杂草的地区性传播(5))化学除草 8、1、坚持先试验后推广应用的原则
2、严格掌握除草剂使用方法(1)合理选用除(2)称准剂量,配准浓度(3)握好施药时期(4)注意施药质量
3、抓好施药后避害措施的落实
9、作业三
1、牧草种植技术包括:一)、牧草种植地的准备二)、牧草品种选择
三、牧草种子的准备
(四)、牧草的播种 牧草加工技术:把鲜草改变成干草、青贮草或半干贮草的生产过程。经过加工的牧草可提高贮存性和利用率,并便于运输和饲喂,是马类和反刍类家畜冬季的主体饲料,在全年饲料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畜牧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庞大的牧草加工体系。2、1 根据养殖对象,确定种植牧草的种类根据当地饲草资源,选用适当的草种,如早春缺草的地区可选冬牧-70黑麦,鲁梅克斯K-1等,夏季缺草的地区可选籽粒苋等,冬季可选耐寒性强的草种.要根据不同牧养群,选择不同的饲草种类,按一定比例配合种植,避免盲目引种、单一引种,据所引品种的营养价值,配合精料利用.3、4、养殖小区以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在奶牛养殖比较集中的地方,将人畜分离,把养殖区迁移至村外,集中连片,形成规模,饲养密度大,技术要求高。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人畜同院、环境卫生差的问题,有利于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是目前农村畜牧产业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5、青贮饲料适口性好、易消化、营养丰富、耐久贮。青贮原料来源丰富,作物秸秆、野草、物草、红薯秧等都可做青贮原料。在反刍家畜的饲养中,青贮饲料应用广泛,备受养殖户的欢迎。奶牛日粮中的精饲料与大容积饲料相比,前者营养价值高,但价格昂贵。精料中的谷物一般占50%以上,节约精饲料就节约了粮食。目前奶牛业发达的国家都在力求减少奶牛日粮中的精料比例,以降低单位奶产品的精料消耗。奶牛日粮中精饲料比例过高,不仅使奶牛饲养成本上升
6、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环境控制水平。饲养、生产、经营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饲养场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方式,控制人员出入,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鸡和水禽禁止混养,养鸡场与水禽饲养场应相互间隔3公里以上,且不得共用同一水源。养禽场要有良好的防止禽鸟(包括水禽)进入饲养区的设施,并有健全的灭鼠设施和措施。所有病死禽、被扑杀禽及其产品、排泄物以及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和其他物品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
无害化处理可以选择深埋、焚化、焚烧等方法,饲料、粪便也可以发酵处理
7、防治措施:①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②进行种子消毒,播种前用52℃温水浸种12分钟,并用占种子重量0.3%的福美双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③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溉,及时除去老、病叶和病果。④可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1次,连喷3次
8、选择网箱养殖鱼类品种,应从生物学和经济学两方面考虑。养殖品种既要适应性强、生长快、能在密集状态下作集约式养殖,又要肉味好,经济价值高,苗种和饲料容易解决,且与市场的需求相适应(特别是当地市场)。根据上述要求,作为网箱养殖品种应具备如下优势:
1、生产周期短 能在当地水域中顺利生长,而且生长快,一般经一个养殖周期饲养后产品即可上市,无需作跨年度的续养,因为周期越长,成本越高,成活率越难保证,风险越大。
2、味美价值高 养殖对象肉味好,经济价值高,便可获得较高的价格,从而获得较高效益。
3、苗种来源广 网箱养鱼密度高,苗种需求量大,所以苗种不仅要容易解决,而且来源也要广,不必花费高额代价和较长时间用于种苗的采购和运输,最好是能自己解决。
4、饲料易解决 养殖品种的食性最好是能吃食人工配合饲料,因为配合饲料尤其是颗粒饲料,从运输、贮存到投喂,都是最方便、最简单的,饲养成本也较低,造成的污染也较少。
5、抗病能力强 所选品种应是疾病少、抗病能力强的,因为网箱养殖密度高,如果该品种是容易患病的,则容易造成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6、适应性较强
9、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经济投入薄弱。
2、养殖设施落后。
3、病害防治不力。
4、法律保护欠缺。
5、产品安全凸显。
发展趋势:纵深发展,前景广阔。
1、结构调整很有必要。渔业结构调整应当向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方面调整,在稳定传统养殖种类的基础上,发展名优产品,力求与国际市场接轨。但也要注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忌好大喜功、盲目上马。
2、网箱养殖势在必行。网箱养殖的特点是“三高”,即:科技含量高,养殖成本高,单位产量高。一般都是养殖名优水产品,投入大,效益也大。
3、治理环境事关大局。为全面提高渔业质量,推动淡水渔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的转变,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安全、无公害的过程管理,严格治理环境污染,保护水质安全,维护健康养殖。
4、特色养殖发扬光大。
第二篇:现代农业新技术论文
现代农业新技术论文
张普国
学号:0962004452101完成日期:2011-1-2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湾乡白崖村
随着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的不断成长,人口持续增加和对农产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活习性环境问题一天一天地走向紧张,如何协调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经济成长与生活习性保护的抵牾,已经慢慢成为可持续成长的核心问题,作为直接以有生命的物质和富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成长的问题更加剧要。
旱作农业的界说是:狭义的旱作农业就是靠天食饭的雨
养农业,它因此自然降水为主要水的源头的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重点是种植抗旱性较强的作物,通过一系列农业技能措施来提高作物产量和降水哄骗效率。在北方的较为偏远的多山地区和连绵小山地带,照旧以这种农业为主要生产体式格局。意义广泛的旱作农业,不仅只是雨养农业,同时还要包孕相对缺水地区在作物缺水关键期的增补浇灌农业。据统计,北方旱区土地面积496.6万公顷,人口2.6亿,别离占天下的51.8%和21.5%。北方旱区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农业生产潜在力量巨大,农产物在天下占重要官位地方。涉及资料表白,天下粮食总产量的46%,其中小麦的70%和玉米的80%产在北方;天下61%的草棉和46%的油料,糖料产量的10.4%和生果产量的31%也产在北方。因为北方旱区特殊的天气和复杂多样的地形等条件,有生命的物质资源丰富,农林果牧的名优特产物远近驰名。
旱作农业在近些年来,因为其劳动能力相对低下,经济
效益提高不较着,成长潜在力量较水浇地小,在生产中曾经被人们所忽视,经过多年来自然条件和社会形态条件的选择,许多人生活水平慢慢的提升,从而重新熟悉了旱作农业在农业可持续成长中的不可缺乏的效用。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出格是发达国度经过现代化成长,因为投入必然数量的物质和技能,产出了必然数量的农产品,这种生产体式格局和工场功课十分相似,是建立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学化这两大支柱上的农业现代化,基本上成了工业生产的变种,也就是从土地中压迫、褫夺有限的有机物产出,人的总称所需要的农产物从而也带来一系列的粉碎,以持久和将来的侵害换取短时间和面前的利益,造成了生活习性环境恶劣、土壤肥力粉碎、遗传的多样性削减、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问题,给社会形态、环境和人的总称健康带来相当严肃的问题。从我国的农业生产总体来看,已经往也有过因为只重视水资源丰富的耕地,把大量的化学肥料、杀虫药应用到少量的地块,纯真的重视提高单产和总产,没有对群体结构孕育发生足够的熟悉,加之工业污染等其它报酬的缘故原由,造成了农业群体水平不高,自然环境条件下降,农业生产进步速度变缓,也出现了和发达国度相似的问题,同时我国农业可种植人均分摊面积活着界上是较少的国度之一,却要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粮食的问题就越发紧张起来。1994年,有1个叫做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的usa学者写了一篇文章《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声称中国势必呈现粮食短缺,继续往前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虽然这是
1个危言耸听的说法,但也给中国人提了1个醒。随着我国农业财产化的繁荣成长,旱田农业生产据有越来越重要的官位地方,同时这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市场化的需求,它对降低农业生产资本,获取规模效益,加强农户抗危害能力,和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成长旱作农业,自小处上说可以丰富餐桌上的食品,例如,粟子、绿豆、苦荞麦、糜黍等作物既有食用效用也有摄生效用;旱作农业所要求的地域不严格,可以在坡耕地上种植,主要靠人力精耕细作,这样可以处理完成一部门农村劳动力参加工作
问题;可以种植耐贫瘠的饲草作物,使畜牧业成长提供保障; 同时因为扩大了生产环节,可以增加相关的生产加工财产,形成1个完整的财产化链条,既能提供参加工作机会,又能加强农产物国际竞争力。成长旱作农业,从大处上说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也就是可以最大程度的做到保护有生命的物质多样性,有生命的物质多样性是人的总称最不可替换的保存基础和最有价值的资源;遵照了有生命的物质循环规律,农业生产本质上是哄骗有生命的物质纪律进行有生命的物质生产的财产,其可持续性在于遵照了有生命的物质的循环纪律,使人的总称和自然达到和谐同一;不变土地的经营收益是农业生产者终极目的,成长旱作农业可以使农业生产者不仅在农产物的质量与品种上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还可以多方面成长,加强抗危害能力;使有限的耕地承载力获得适度缓解,只有在扩大承载面积,减轻单元面积承载的压力,才有可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农产物不断增加的需求。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再慢慢过渡到
现代农业,人的总称以富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哄骗规模和数量不断加大,出格是步入到21百年以来,我国农业将周全步入成长的新阶段,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成长,农业增加体式格局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有效处理完成产物与品质、增加产量与增收的抵牾,提高农业效益和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已是新阶段农业生产的火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怎样协调自然、经济和社会形态成长之间的关系,是现阶段成长可持续农业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方针,而旱作农业又是可持续成长农业的不可缺乏的重要部门。成长旱作农业首先加强农业法令法规的设置设备摆设和办理,法律法规是耕地资源办理的基础和依据,法令办照理应该成为巩固耕地资源办理的主要手眼,保障有限的耕地资源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效哄骗。其次,成长旱作农业要建立和完善农业资源产权轨制,建立并完善农业资源产权轨制,并从法令层面支持、监督产权所有者对耕地资源保护的不变性和持久性。第三,控制人口增加,提高人口素质,只有在控制人口增加的前提下,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才气彻底处理完成贫困问题。第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把纯一的农业生产转化为多层面的生产,借以提高农业对自然灾患的抵抗能力。同时优化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组合,形成结构合理的种植业生产格局,使农业的综合劳动能力和农业可持续成长的能力得以提高。第五,合理研发耕地生产资源,对适耕地做到最大程度的哄骗,使环境条件在有效哄骗的基础上慢慢改善。第六,加强农业技能办事系统,完善农业办事水平。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是建立在科学、准确的信息办事系
统下才气获得成长,做到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第七,建立建全农产物质量规范系统和质量监督系统。规范是农产物质量检测的依据,也是农产物质量办理的基础,要提高农产物质量,就必需有进步前辈、科学、合理的规范;监督是使农产物质量持续的保证。第八,建立建全农产物信息办事系统,农产物信息使业企业或者农业生产者安身于消费者为中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着眼于市场,也就是通过信息办事,使农产物在质量规范、生产畅通、价格方面、销售等方面来达到目的。
总之,通过有效的手眼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作者:张普国
2011年1月2日
第三篇:《现代农业新技术》课题论文
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讨论以及我镇现代农业
发展的方向
——冯梅
摘要:《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荐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和主要内容,打破低效、低产的传统农业,走向全新的现代农业,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业发展新方向。
关键字:现代农业 可持续发展 新农村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1、现代农业基本概念
简而言之,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2、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是现代科技、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其多功能性日益增强。在保证农产品供给、扩大农民就业、输送劳动力的传统功能基础上,农业向着农产品加工、农业环保、观光、休闲等领域扩展。我们要在强化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发展新型农业的功能;现代农业面向两个市场,实现现代经营管理,普遍地推行产业化经营,贸工农结合,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实现生产、科研、加工、消费各个环节的产业一体化。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快的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贸工农一体化的态势非常明显;现代农艺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使农业从单一经营转化多元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六是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现代农业以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力。
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集约使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和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所以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保护生态环境,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既可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又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化;即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3、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落实,是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才能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夯实增粮增收的基础。
4、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与市场双重制约,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我镇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科技转化率低
目前,我镇在农业科研方面投资不足,并且投入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得配置。全是没有完善的良种繁育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农业科研人员严重流失。我镇有限的农业科技投入研究出来的成果越有70%以上得不到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转化率只有20%-3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
2、农业经营规模小
耕作土地不断流失,剩余劳动力难以被工业吸纳,这是我镇农业经营规模小,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目前,全镇约3.6万农户,每户平均经营0.62亩地,高成本低效率的小农经验,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瓶颈,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多地少”的格局,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民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流转进展十分缓慢,土地不恩能够按照市场进行有效配置和优化组合,只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机械化的推广受阻,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农村教育落后,农业科研人才短缺
高素质的农业工作者是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我镇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绝大多数农民只有高中以下的学历,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只有8.6年,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6.3%,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3%,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属于 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造成农民技能单一,粗放经营,这些都制约着生产方式和观念更新。同时,由于工作条件艰苦,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起重要作用的农业科研人才大量短缺,成为我市农业技术研发和农业竞争力提高的制约因素。
4、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就整体而言,我镇工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当滞后,农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产供销不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农工商以体会进程非常缓慢,这是我镇农业效益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的主要症结。
四、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我们凤仪镇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生产条件差。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必须把农田整治和水利设施配套、提高耕地质量放在基础战略位置来 对待。在国家的扶持下,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挖潜改造,加大病险河堤的除险加固力度,狠抓提灌站、机井、等水利设施建设。大规模实施以平整土地为主的农田整治工程。对土地利用全面规划,使山、水、林、路得到综合治理,按照田地平整、路渠配套、土壤肥沃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为实现水利化、机械化、采 用科学技术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创造条件。
2、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 品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培育出具有与我镇地址、气候等相适应且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相当的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要发挥比较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正确把握我镇各区域的经济和自然生态条件,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传统技术精华,推广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 生产技术规范,大力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内在品质和产 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及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培养具有市场意识的现代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农民的市场意识、技能和素质成为关键因素。从根本上看,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不仅是农民不断减少的过程,而且是农业劳动者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现代农业劳动者不仅要会组织生产,还要善于经营。不仅要懂相关的科学技术,还要熟悉现代科学管理。因此,必须着力提高农业劳动者专业化、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通过教育培训、实践磨炼、“能人” 带动,使其逐步成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在促进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进程中,加快农民的合理分化和有序流动。
参考文献
[1]朱明得,《现代农业》,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04.01
[3]邓正来,《中国经济: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格致出版社,2011.03.01
[2]占俊芳、方齐云等,《中国农村走势:农业产业组织及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08.01
[3]王雅鹏,《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07.01
[4]韩涛等,《现代农业与循环经济(技术篇)—第二产业与循环经济丛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1.01
第四篇:《现代农业新技术》课题论文
题目: 姓名: 学号:
现代农业新技术
课 题 论 文
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看南涧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的提升
李春芝
***9
2015年12月
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看南涧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的提升
目 录 1 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1.1 现代农业基本概念 1.2 现代农业的特征 2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
2.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2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2.3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2.4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 南涧县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人员配备不足,公共服务力量单薄.2 技术服务单一,农机农艺不配套 提升南涧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的对策 4.1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推行综合建站
4.2 充实优化乡村农技推广队伍,保证必要的推广经费 4.3 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4.5 探索建立农技推广全程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看南涧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的提升
摘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和主要内容。要加快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步伐,就必须提升县乡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本文通过现代农业概念、特征的理解,分析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南涧县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南涧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的对策。
关键字:现代农业 南涧县 服务技能 提升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和主要内容。要加快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步伐,就必须提升县乡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1 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1.1 现代农业基本概念
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1.2 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是现代科技、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其多功能性日益增强。在保证农产品供给、扩大农民就业、输送劳动力的传统功能基础上,农业向着农产品加工、农业环保、观光、休闲等领域扩展。我们要在强化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发展新型农业的功能;现代农业面向两个市场,实现现代经营管理,普遍地推行产业化经营,贸工农结合,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实现生产、科研、加工、消费各个环节的产业一体化。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快的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贸工农一体化的态势非常明显;现代农艺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使农业从单一经营转化多元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六是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现代农业以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1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集约使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和国际国内市
场的双重挑战,所以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保护生态环境,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2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既可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又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化;即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2.3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落实,是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才能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夯实增粮增收的基础。
2.4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与市场双重制约,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南涧县县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技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人员配备不足,公共服务力量单薄
南涧彝族自治县在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景东县毗邻,西南以澜沧江与云县为邻,西以黑惠江与凤庆县隔水相望,北与巍山县山水相连。县域东西横距59公里,南北纵距55公里,总面积1731.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9.3%,县城南涧镇海拔1349米,距省会昆明市398公里,至州府下关106公里,属西南偏远高寒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南涧镇、公郎镇、宝华镇、小湾东镇、拥翠乡、无量山镇、碧溪乡、乐秋乡共3乡5镇80个村(居)民委员会、1593个村(居)民小组、1181个自然村。
南涧县现有乡镇农技人员103人,平均每个乡镇有工作人员4.9人,有相当一部分农技推广机构仅1-2人,村级无正规农技人员。乡镇农技人员总量不足,且学历和职称偏低问题也很突出。据统计,我省乡镇农技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中,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占40%左右,近50%的人员仍然是初级职称,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长期得不到更新和提高,对“四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感到力不从心,在服务现代高效农业中显得无所适从。受地方财力、人员编制、乡镇地域的限制,乡镇农技队伍难进入、人员难增加,乡镇之间农技人员难调配,乡镇农技队伍缺乏活力。
3.2 技术服务单一,农机农艺不配套
目前我国的基层农技推广功能尚不齐全,服务尚不到位,不同专业站和人员多在自身专业范围内开展农技服务工作,未能整合有限资源而形成合力,开展农技一体化服务,造成农机农艺不配套,良种未能良法,种养业衔接不好等等;未能发挥一些优良品种的产量潜力和效益。这样,不仅降低了农技推广体系中人力资源的作用,也大大降低了现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效果。4 提升南涧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的对策
4.1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推行综合建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现时间已过,健全基层农技推广公共服务机构任务迫切。因此,笔者认为,上级政府部门应尽快进一步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综合建站”的基本思路,对乡镇公共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推行综合建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并实行以“条”管理为主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体制。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农机站、农产品质监站等没有建设或正在建设的地方,各地要进行资金和存量资产整合,将相关站建设资金纳入综合建站一并考虑。已建好畜牧兽医站、农技站、农机站的地方,可通过资产置换,实行资源整合,建设综合站;或利用现有资产进行改造装修,按办公区、生活区、咨询培训区、检测设备室等不同功能区,将分散的场所整合建设综合站。
综合建站条件不成熟的地方,要统筹土地资源,集中选址,实行分步骤、分行业集中建站,最终形成方便群众的农业公共服务集中办公区。县乡两级政府要负责协调好综合建站或分行业集中建站的用地指标问题。每个乡镇站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应不低于60万元的标准。同时,尽快研究配备必要的试验基地、培训场所、信息化办公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和交通条件。国家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其中粮食等农产品主产省应优先保证
4.2 充实优化乡村农技推广队伍,保证必要的推广经费
针对我国当前乡村农技推广人员严重不足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国
家应统筹规划,参照大学生村官的一些做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一批能扎根农村,热爱农业,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充实到乡村农技推广队伍中。这不仅能减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对促进农技推广工作开展,保障粮食等农产品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个乡镇站人员编制数原则上应不少于8人,每个村原则上要有1-2名农技人员。同时要优化队伍结构,推行以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完善考评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切实搞好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完善技术职务评聘制度,不断提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要认真落实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每人每年按不少于3000元标准安排乡镇农技人员工作经费,按每人每月不少于500元标准给予村级农技员工作补贴,上述经费由省、县财政共同承担。乡镇站(区域站)农业公共服务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须全额纳入省、县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增长的比例逐年增长。4.3 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要培育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通过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中介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现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财力资源,弥补政府农技部门技术力量不够和经费的不足。4.4 探索建立农技推广全程服务机制
随着农民进城打工人数的增加,农村留守农民年龄的增大,现代农业对技术要求的提高,农业生产越来越需要科技的全程服务。目前,我国现有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多数是为农户开展农机、植保等订单服务,满足了农户的一般需求,但生产中象水稻育苗与机插秧等一些关键技术服务得不到解决,更缺少全程服务。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一些农业企业已开始探索,并在若干主要农作物生产中进行农技推广的全程服务工作,如中国种业50强企业——安徽天禾种业,率先在水稻生产中探索以育苗产业化带动基层的全程农技服务,推行“四代一管”服务模式,促进了农技的推广应用,即为农户“代育秧、代机耕、代机插、代收割和田间管理”,较好地实现了农艺与农机相配套、良种良法相结合的水稻生产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央视新闻联播也对此进行了综合报道,为社会化的农技全程服务探索了一条新路子。认为上述水稻生产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应引起政府的重视,应进一步总结各地的经验,探索建立农技推广全程服务机制,以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要求。参考文献:
[1]朱明得,《现代农业》,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04.01 [3]邓正来,《中国经济: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格致出版社,2011.03.01 [3]《南涧彝族自治县年鉴》2011-2014年 [4]《农业技术推广法规》 [5]《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理基础》
第五篇:《现代农业新技术》课题论文
题目: 姓名: 学号:
课 题 论 文
现代农业新技术
杨满良 0943004454
2012年3月
目 录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1、现代农业基本概念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
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3、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4、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我镇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科技转化率低
2、农业经营规模小
3、农村教育落后,农业科研人才短缺。
4、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四、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培养具有市场意识的现代农民。
3、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 品
现代农业新技术
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讨论以及我镇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摘要
《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荐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和主要内容,打破低效、低产的传统农业,走向全新的现代农业,是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业发展新方向。
关键字: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农村
一: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特征
1、现代农业基本概念
简而言之,现代农业是指处于一个时期和一定范围内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2、现代农业的特征
现代农业是现代科技、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相结合的产物。其多功能性日益增强。在保证农产品供给、扩大农民就业、输送劳动力的传统功能基础上,农业向着农产品加工、农业环保、观光、休闲等领域扩展。我们要在强化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发展新型农业的功能;现代农业面向两个市场,实现现代经营管理,普遍地推行产业化经营,贸工农结合,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实现生产、科研、加工、消费各个环节的产业一体化。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快的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贸工农一体化的态势非常明显;现代农艺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使农业从单一经营转化多元经营。实现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六是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现代农业以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力。
二: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农业,对于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引进工业技术成果,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集约使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和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所以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保护生态环境,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既可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又可以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化;即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3、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落实,是实现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才能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根本上夯实增粮增收的基础。
4、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与市场双重制约,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大
力发展循环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我镇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科技转化率低
目前,我镇在农业科研方面投资不足,并且投入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得配置。全是没有完善的良种繁育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相对滞后,现有的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农业科研人员严重流失。我镇有限的农业科技投入研究出来的成果越有70%以上得不到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转化率只有20%-30%,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
2、农业经营规模小
耕作土地不断流失,剩余劳动力难以被工业吸纳,这是我镇农业经营规模小,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目前,全镇约3.6万农户,每户平均经营0.62亩地,高成本低效率的小农经验,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瓶颈,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多地少”的格局,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民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流转进展十分缓慢,土地不恩能够按照市场进行有效配置和优化组合,只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机械化的推广受阻,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3、农村教育落后,农业科研人才短缺。
高素质的农业工作者是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我镇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绝大多数农民只有高中以下的学历,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只有8.6年,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6.3%,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3%,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属于 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造成农民技能单一,粗放经营,这些都制约着生产方式和观念更新。同时,由于工作条件艰苦,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起重要作用的农业科研人才大量短缺,成为我市农业技术研发和农业竞争力提高的制约因素。
4、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就整体而言,我镇工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当滞后,农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产供销不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农工商以体会进程非常缓慢,这是我镇农业效益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的主要症结。
四、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我们栗山坝镇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生产条件差。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必须把农田整治和水利设施配套、提高耕地质量放在基础战略位置来 对待。在国家的扶持下,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挖潜改造,加大病险河堤的除险加固力度,狠抓提灌站、机井、等水利设施建设。大规模实施以平整土地为主的农田整治工程。对土地利用全面规划,使山、水、林、路得到综合治理,按照田地平整、路渠配套、土壤肥沃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基础,为实现水利化、机械化、采 用科学技术以及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创造条件。
2、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或一乡一 品。
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培育出具有与我镇地址、气候等相适应且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相当的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要发挥比较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正确把握我镇各区域的经济和自然生态条件,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传统技术精华,推广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 生产技术规范,大力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内在品质和产 品的分级、包装、储藏、保鲜及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培养具有市场意识的现代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农民的市场意识、技能和素质成为关键因素。从根本上看,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不仅是农民不断减少的过程,而且是农业劳动者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现代农业劳动者不仅要会组织生产,还要善于经营。不仅要懂相关的科学技术,还要熟悉现代科学管理。因此,必须着力提高农业劳动者专业化、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通过教育培训、实践磨炼、“能人” 带动,使其逐步成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在促进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进程中,加快农民的合理分化和有序流动。
参考文献
[1]朱明得,《现代农业》,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04.01
[3]邓正来,《中国经济: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格致出版社,2011.03.01 [2]占俊芳、方齐云等,《中国农村走势:农业产业组织及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08.01 [3]王雅鹏,《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07.01 [4]韩涛等,《现代农业与循环经济(技术篇)—第二产业与循环经济丛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