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的行政赔偿论文(共5则)

时间:2019-05-14 07:1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我国的行政赔偿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我国的行政赔偿论文》。

第一篇:浅谈我国的行政赔偿论文

目 录

一、行政赔偿的概念及其特征 „„„„„„„„„„„„„„„„„1

(一)行政赔偿的概念 „„„„„„„„„„„„„„„„„„„„1

(二)行政赔偿的特征 „„„„„„„„„„„„„„„„„„„„1

二、行政赔偿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2

三、我国确立行政赔偿制度的意义 „„„„„„„„„„„„„„„3

四、我国的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3

五、我国的行政赔偿的范围 „„„„„„„„„„„„„„„„„„3

六、行政赔偿范围扩大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3

七、我国现行行政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

(一)关于与职务相关行为的界定„„„„„„„„„„„„„„„4

(二)关于受害人民民事求偿权和国家赔偿求偿权的竞合问题„„„5

(三)关于行政赔偿的范围问题„„„„„„„„„„„„„„„„5

(四)关于赔偿的具体计算„„„„„„„„„„„„„„„„„„6 参考文献 „„„„„„„„„„„„„„„„„„„„„„„„„„7

浅谈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

陈广年

【内容提要】: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最初有1954 年宪法确立,现行宪法再次规定,1989年,《行政诉讼法》有所发展。1994年,《国家赔偿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将会从很大程度上更有效地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本文拟就我国的行政赔偿有关内容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行政赔偿 行政主体、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最初由1954年宪法确立,现行宪法再次规定,1989年《行政诉讼法》有所发展,再到1995年《中国人共各国国家赔偿制法》的实施,使我国行政赔偿制度无论是实体还是程序,均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这对于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政职权。也曾被学者誉为“对宪法承诺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兑现法”,在我国的民主法制实践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法律,标志着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一、行政赔偿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行政赔偿的概念

所谓行政赔偿即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的法律制度。

(二)行政赔偿的特征

第一,行政赔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赔偿。行政职能属于国家职能,行政权也属于国家权力。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所实施的职务活动,是代表国家进行的,根本上是一种国家活动。因此行政赔偿是一种国家赔偿。另外,行政赔偿费来源于国家财政,赔偿义务最终还是由国家来承担的。

第二,行政赔偿的起因是行政侵权损害行为。行政侵权赔偿损害行为是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并损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只有这种行为才有可能引起国家行政赔偿责任。

第三,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只能是侵权行政机关。侵权行政机关是指作出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实施侵权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也可视为侵权行政机关,人而具有行政赔偿义务主体的资格。除此之处,包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内的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得作为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

第四,行政赔偿范围以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侵犯损害为限。依照我国法律规定,除具体行政行为以外的抽象行政行为以及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在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范围之内。

第五,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这一特点将行政赔偿责任与其他行政责任分开来。如行政合同的责任形式是解除合同、支付违约金,行政违法的责任形式是对其人身财产、行为资格及精神等方面的剥夺、限制和警戒。

第六,行政赔偿的法律责任主体是行政主体。这是相对于国家而言的,虽然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根本上由国家来承担赔偿义务,但国家是个抽象主体,无法直接以法律主体的身份参加行政法律关系和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在行政法中,只能由具体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来承担法律上具体赔偿责任。

二、行政赔偿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行政赔偿责任是国家赔偿责任的一部分,行政赔偿的发展过程是伴随着国家责任和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的。

我国历史上最早关于行政赔偿的法律规定见于1935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1947年的《中华民国宪法》每26条正式规定:“凡公务员违法侵害人民之自由或权利者,除依法律受惩戒外,应负刑事及民事责任,被害人就其所受损害并依法律向国家请求赔偿。”从此,正式确立国家赔偿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在立法上规定国家赔偿的法律文件是1954年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该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港务局如无任何法令根据,擅自下令禁止船舶离港,船舶得向港务局要求赔偿由于禁止离港所受之直接损失。并得保留对港务局之起诉权。”同时,1954年宪法第九十七条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该规定从宪法上确立了国家赔偿制度。1957年以后我国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人权与法制遭到践踏,国家行政赔偿制度逐渐被否定。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都没有规定赔偿制度。1982年宪法制订颁布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实施为标志,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辅,我国逐渐建立健全了国家赔偿制度,行政赔偿制度也随之逐步形成、完善。1982年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这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宪法依据。2

《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受侵害的公民、法人有了要求国家赔偿的具体法律依据。1994年5月12日我国颁布实施了《国家赔偿法》,该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全面确立了行政赔偿制度。

三、我国确立行政赔偿制度的意义

行政赔偿制度的确立,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及防腐倡廉,提高行政效率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确立行政赔偿制度,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第二,确立行政赔偿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在十四提出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确立行政赔偿制度,对于防腐倡廉、提高行政效率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行政侵权所造成的损害首先由国家予以赔偿,这也有助于鼓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大胆处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公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后,确立行政赔偿制度,还助于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四、我国的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即判断行政主体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与标准,是司法实务中处理案件的基本尺度。它对于确定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条件、举证责任的负担、承担责任的程度、减轻责任的依据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我国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这一原则既避免了过错原则操作不易的弊病,又克服了无过错原则赔偿过宽的缺点,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原则。主要包括,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

五、我国的行政赔偿的范围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条、第4条之规定,行政赔偿范围包括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和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两种,对上述两种违法行政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赔偿。主要包括:

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行政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

二、非法拘禁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

三、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份伤害或者死亡的违法行为;

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与死亡的违法行为;

五、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六、行政赔偿范围扩大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1、行政赔偿范围的扩大是法治建设日益完善的需要。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家的行政管理正在逐步走上民主化、法治化的轨道,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已成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必然要求法制的完备,必须将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加以明确界定,只有明确界定了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才能使行政相对人知道行政主体该为什么、不该为 3

什么、怎么为;现代法治的精神在于对权利的合理确认和对权利的充分保障。

2、行政赔偿范围的扩大是行政法律关系自身特点决定的。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由于双方当事人一般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行政法律关系不以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和符合双方当事人的意志为前提,决定了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都必须是行政法规事先确定的。

3、行政赔偿范围的扩大是实现“行政法治”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行政法治已基本形成,行政相对人无不处在行政法治的环境之中。只有行政相对人在受到行政侵害时能得到有效的法律救济,才能增加相对人对政府的信任,从而减少对抗,消除矛盾,真正实现行政法治。当前对于行政侵权损害赔偿时机已经成熟,首先,我国已建立了一定程度的赔偿法律制度,行政赔偿制度的实施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在行政赔偿领域奠定了法制基础。其次,我国社会主义时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民主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为在行政赔偿领域奠定了思想基础。再次,行政侵权的损害赔偿已被许多国家接受,这反映了行政赔偿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七、我国现行行政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建立,广泛借鉴参考了世界各国已有的行政赔偿制度,吸收了国内外有关赔偿理论的优秀成果。但我国的行政赔偿毕竟建立不久,立法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粗疏的情况,主要的一点就是略显简略,操作性差,下面笔者不揣浅陋,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与职务相关行为的界定

《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该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与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据此,有人认为,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是“职务相关论”。“职务相关论”包括职务行为和职务相关的行为。职务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职权本身的行为;职务相关行为是指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实施的与职权有联系但又不属于职务范围本身的行为;一般多为事实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是否是职务行为并不难判断。而对与职务相关的事实行为的认定则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职务相关的事实行为的认定则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职务相关行为是一个抽象、模糊的概念,有些行为是否与职务相关,由于客观情况的纷繁复杂,人们的认识和看法就不尽一致,这不可避免的直接影响国家赔偿范围的宽窄。因此,分析一个致害行为是否属于执行职务的行为后者与执行职务的行为有关,除了考虑时间、职责权限、名义要素外,还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要考虑致害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动机、目的是与职务相关行为的本质要素,之所以将动机、目的作为职务相关行为的本质要求。是因为人们的行为 4

都是一定动机,目的支配下进行的活动,只要行为人在主观上是为了公共利益,不论客观上是否有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都是认为与职务行为有关,反之,则与职务行为无关。

第二,从实施致害行为的还表要素上进行分析,凡是外在形式上具有执行职务行为的特征的,都是视为执行职务。由此所造成的损害,应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二)关于受害人民民事求偿权和国家赔偿求偿权的竞合问题 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了行政赔偿是通过行政诉讼程序解决赔偿问题,在实体法上受国家赔偿法的调整。对于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违法的职务行为造成相对人损害,并且其违法的职务行为已构成犯罪时,对于受害人而言,根据《刑法》规定,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但同时又可以请求行政赔偿,出现了受害人求偿权的竞合。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那么应当怎样协调受害人民事求偿权和国家赔偿求偿权,是摆在司法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当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违法的职务行为构成犯罪,并且其职务行为给相对人造成人身财产权损害,受害人的民事求偿权所吸收,而不是相反。一旦民事赔偿求偿权被国家赔偿求偿权所吸收,受害人即不得再行使民事求偿权。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第一,行政主体的工作人员的犯罪行为是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该工作人员首先是以行政主体的名义进行的。从民法学的进本理论出发,行政主体与工作人员之间是代理与被代理的关系,由于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所引起民事责任,应由被代理人承担。

第二,以保险法律的关系的理论出发,担保人投保范围的标的物被第三人致害,其不得行使双重求偿权,一旦保险人就投保标的物进行理赔,保险人便获得对第三人的追偿权。根据《保险法》的理论,笔者认为。一旦通过司法解释确认受害人的国家赔偿求偿权的吸收其民事求偿权,就应同时确认国家获得构成犯罪的公务员的民事追偿权,从而使《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关于对公务员追偿权的法律规定得以落实。

(三)关于行政赔偿的范围问题

1.关于间接损害赔偿问题。间接损害赔偿是指对当事人的可得利益造成损失,这在民事赔偿中是要承担该项赔偿责任的。但是,我国《国家赔偿法》并无具体的条款作出明确规定,而只是在个别条款中对间接赔偿责任有所涉及。笔者认为,随着国家赔偿法的实施,对于公务员严重过错,实施行政违法行为,而造成相对人损害的,也应增加对相对人间接损失的赔偿,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使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责任趋于一致。

2.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精神损害作为与财产损害、人身损害相关列的 5

一种损害,都是行政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特别是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使职权时对相对人造成的精神损害,往往比财产损害更严重,因而也更为人们所关注。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对此作了规定,但作为系统规定国家赔偿制度的《国家赔偿法》却没有作出原则规定,这对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和制裁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的侵权行为,是明显不足的。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先作原则的方式;在逐步完善解决。

(四)关于赔偿的具体计算

1.关于应当返还的财产灭失,如何确立相应的赔偿金。应当返还的财产灭失,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应当给付相应的赔偿金。为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物品的估价应“就高”评估,即将作出赔偿时的市场价格与购买时或损坏灭失时的价格作一比较。三者中哪个价格高即取哪个。

2.关于国家职工日平均工资的计算.《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日。扣除法定节假日,才是法定工作日。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6)15号司法解释第6条第2款规定:“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数额,应当以职工2年平均工资除以法定工作日数的方法计算。平均工资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为准。”关于职工日平均工资的计算,劳动部1995年8月4日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规定:“实行计时工资的劳动者的日工资;按其本人日工资标准除以平均每月法定工作天数(实行每周40小时工作日的为21.6天,实行每周44小时工作日的为23.33天进行计算。”即职工日平均工资=年平均工资/12月/平均每月法定工作天数。对农民索赔,参照上述规定,农民日平均收入应为年平均收入/12月/30天。

3.关于医疗费的计算。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残废赔偿金。由于国家赔偿费没有对医疗费的范围作出界定,导致了实践中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医疗费范围不一致的现象,这对于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和维护法律的尊严造成不利影响。对此,错认为在目前向没有与《国家赔偿法》想配套的司法解释出台前,对医疗费的范围问题,可以参照《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4条和第145条之规定处理。就应列入计算范围;包括受害人为治疗所支付的交通费、通讯费、会诊费。

4.关于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和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确认。目前,公民身体受到伤害在赔偿诉讼中均涉及法医鉴定的问题,而法医鉴定的结论均是从伤残等级1~10级形式出现的,至于哪一级伤残构成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哪一级伤残构成 6

全部丧失劳动能力,尚缺乏具体的确认标准。笔者认为,应尽快完善法医学鉴定法律、法规。在鉴定结论方面,宜采用两种形式:一是伤残等级;二是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以利于配合《国家赔偿法》实施。

【参考文献】

(1)皮纯协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年(2)房绍坤 毕可志《国家赔偿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3)郭卫华 常鹏翱《中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4)喻兴龙 《我国国家赔偿制度发展与完善》 社科纵横(5)刘嗣元 《论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 《中国法学》(6)杨小君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与归责标准》 《法学研究》

(7)张正利 《国家赔偿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第162页(8)高家伟 《国家赔偿法学》 工商出版社

(9)刘散仑 《比较国家赔偿法》 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篇:行政赔偿

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公务人员在行政行政职权时,对因违法行政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制度。

我国行政赔偿具有特征:(l)引起行政赔偿的侵权损害行为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2)引起行政赔偿的侵权损害行为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发生的。(3)引起行政赔偿的侵权损害行为是违法的行为。(4)行政赔偿具有较强的法定性。

我国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包括:(1)实施侵害的行政机关;(2)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3)委托的行政机关;(4)行政复议机关。

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和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两类。其中对人身权的侵犯仅限于公民,侵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行为目前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篇:行政赔偿

如何构建行政赔偿归责原则体系

我国现行行政赔偿制度采用的是违法归责原则。这一单一原则难以适应行政赔偿法律制度的适用和发展。行政赔偿归责原则应该是适用于不同领域的归责原则所组成的体系,而非现行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

行政赔偿归责原则体系的构建与行政赔偿的范围有密切的联系,突破现行《行政诉讼法》中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的束缚,才能考虑构建归责原则体系。

首先,违法归责原则——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和行政不作为。依法行政是行政法领域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如果该行政行为违法,对相对人权利造成损害,行政机关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机关负有作为义务却没有作为或延迟作为。不作为一旦构成就包含了违法性。当行政机关对是否启动行政程序没有自由裁量权时,不作为构成与否很容易判断。但当行政机关对是否启动行政程序有自由裁量权时,对没有启动行政程序是否构成不作为的判断就有一定难度。其次,过错归责原则——适用于事实行为和合法但不合理的自由裁量行为。事实行为的作出由于多数缺乏法律要件的规定,行为的违法性很难确定。而缺乏正当性的裁量行为本身就属于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形式上合法但欠缺正当性,不属于违法的情形。因此,采用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难以实现全部行政侵权的救济。

第三,过错推定归责原则——适用于受害人失去人身自由状态下权利遭受损害的情形。过错推定是指如果受害人能够证明自己受到的损害是由加害人所致,而加害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并承担赔偿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主要在民法中适用,而且我国对在那些领域适用该原则有明确规定。过错推定归责原则实质上是利用了举证责任倒置的技术,使加害人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行政赔偿请求人本就处于弱势,采用该原则更利于保护行政赔偿请求人的权利。

第四,危险责任原则——适用于公共设施致害得情形。公共设施指由行政主体设置或管理,供公众使用的设施,包括公路、桥梁、铁路、码头、堤防、机场、自来水厂等。这些设施设置或管理上存在漏洞,并且造成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应机关应当承担责任。行政机关有义务将这些设施出于完全可供大众使用的义务,以防止危险和危害的发生。只要根据公共设施的构造、性质等客观状况判断其欠缺通常应有的安全状态,即可认定共有公共设施设置或管理存在缺陷。根据危险责任原则行政主体负担赔偿责任,是由于行政主体所作出的某些行为或所保管的某些物体具有危险。

第四篇:如何扩大我国行政赔偿范围调研报告

行政赔偿标准,是指行政机关对其行为造成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程度范围,是最终确定国家应承担的赔偿责任的量的指标所应遵守的准则。《国家赔偿法》颁布之初,人们对这部法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它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对宪法承诺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兑现法等等。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国家赔偿实践,我们会逐渐发现它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与国家赔偿的标准不无关系。

一、我国赔偿标准范围的现状和缺陷

从《国家赔偿法》实施以来的情况看,依据抚慰性原则制定的赔偿标准过低,从而导致赔偿范围过窄,不利于行政赔偿立法宗旨的实现。

(一)行政赔偿仅赔偿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及财产权造成的直接损失

我国赔偿法将侵权损害分为人身权损害和财产权损害,但人身权损害仅指人格权中的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受到的损害,与民事侵权赔偿范围相比,我国行政赔偿的范围过窄。而且由于只赔偿直接损失,不赔偿间接损失,赔偿标准很低,已导致赔偿请求人的诸多不满。况且,对于哪些损失属于直接损失,哪些损失属于间接损失,《国家赔偿法》并未作出明确规定,也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予以明确界定。在审判实践中,法官也难以把握,常常只能参照民事赔偿的规定,按照自己的理解或习惯认定,自由发挥“法官自由裁量权”,致使赔偿范围不统一、同类案件裁判结果不一致的问题客观存在。同时,如果根据民法上关于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的理论,直接损失是现有财产的减损,是既得利益的损失或者说是实际损失;间接损失是未来财产的减损,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或者称期待利益的损失,那么当事人主张的间接损失将得不到赔偿,从而不利于切实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侵权可赔偿范围小于民事侵权赔偿范围的法律设定,实质上是一定程度对行政主体保留了“国家豁免权”。这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极为不利的,也有悖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准则。另外,从行政机关角度看,行政赔偿制度是尊重人权,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制度,对行政赔偿责任一定程度的“豁免”,对于督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尽职尽责是十分不利的。再者,由于行政侵权可赔偿范围明显小于民事侵权可赔偿范围,在司法实践中就会促使人们规避法律而按民事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或“私了”。我国行政侵权案件数量一直上升比较迟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缺乏精神损害赔偿金制度

《国家赔偿法》对精神损害只规定了三种形式: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没有任何的保证条款,难以操作,基本上形同虚设。

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大大拓宽了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明确了赔偿数额的确定办法,为公正司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反应了立法对人们精神上的关爱与保护。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获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我国有关的行政立法却没有给予相应的配合,最突出的表现是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没有将精神损害赔偿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这就使得公民在面对行政机关的侵权行为时,对自己受到的严重精神损害无法请求赔偿,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司法救济。而且,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往往陷入尴尬的境地。正如前几年被各大媒体关注的“处女嫖娼案”,县公安局无任何理由对一个无辜的少女进行威胁、殴打,将其非法拘禁了两天,强迫其承认有卖淫行为,这对于十九岁的受害人麻旦旦来说,精神上受到的损害要远远大于物质上的损害,而法院仅判决物质损害赔偿金74.66元(《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一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另外赔偿误工费、医疗费9135元,对受害人500万元精神损害的赔偿请求不予支持。如此少的赔偿金怎么能弥补一个无辜少女心灵上受到的巨大创伤呢?但是法院依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作出的判决并无不妥。因此,此案的最大悲哀在于我国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空白。本案中500万巨额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提出,鲜明地把行政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摆在了我国司法界的面前。

二、如何扩大赔偿标准的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法治水平的逐步提高,因此有不少学者建议,目前应该考虑采用补偿性原则来制定赔偿标准,即按照实际损失额进行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并在一定条件下考虑精神损害赔偿。

(一)增加人身权中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外的权利受损赔偿标准

《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标准,第二十七条规定了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标准,没有规定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外的其他权利的损害赔偿问题。人格权中除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外的婚姻自主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应纳入行政赔偿的范围之内。民法中规定了人格权中除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外的婚姻自主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的民事赔偿,相应地,在行政主体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时,受害人同样有权取得行政赔偿,亦应作为国家赔偿标准对受害人给予充分的权利救济,这也符合法的统一性的内在要求。

(二)不仅赔偿直接损失,还应有限度地赔偿间接损失

行政赔偿只赔偿直接物质性损失的规定,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在某些侵权损害中,直接损失很轻微,但间接损失相对较严重,如果只赔偿直接损失而不赔偿间接损失,显然不公平。比如对一些经济组织来说,违法的查封、扣押足以使一个企业一蹶不振,在这种情况下赔偿间接损失尤为重要。

在赔偿直接财产损失的基础上增加对间接财产损失的赔偿,可使相对人在遭受违法侵害后能够得到充分的赔偿,消除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政所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

目前大多数国家对于间接损失是给予有条件的赔偿,因为很多财产的间接损失是难以精确计算的,而且间接损失的全额赔偿也是根本不可能的。间接损失只能是有限度的赔偿,关键是要确定一个适当的范围,学术界普遍认为应当赔偿不可避免的期待利益(或者称为可得利益)的损失。

(三)设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精神损害是指不法侵害他人的名誉、姓名、肖像、荣誉、身体、健康、生命等人身权利给权利人的人格、精神、尊严等造成的非财产上的损害。我国《国家赔偿法》将其排除在范围之外,对精神损害赔偿予以否认,致使现行法律有失对法律主体的人文关怀,有悖于社会正义的发展要求。因此有必要建立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样既有助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也有利于彻底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对于精神损害予以赔偿,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赔偿制度的通例。如德国的《国家赔偿法》专门对非财产的损害赔偿给予规定,但倾向于减轻对于精神等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在我国民事领域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被正式确立起来,在行政赔偿制度中,也应确立对受害人精神损害的赔偿制度,使法律的规定具有一致性,从而维护法律内容的统一与完整。同时还应从以下两方面对这一制度加以完善:

1、合理确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

行政精神损害赔偿额的确定标准,应当与民事精神损害赔偿额的确定标准相一致,即也应当结合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受害人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另外,笔者认为,与民事精神损害赔偿有所不同的是,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可以适当增设一些惩罚性的赔偿规定,因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权,其危害性更大,社会影响更恶劣。因此适当增设一些惩罚性的赔偿规定还是有必要的。

2、精神损害赔偿在性质上是辅助性的,而非主导性

设立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是通过对受害人在经济上予以补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抚慰受害人的精神与心灵,最大限度地减少受害人的痛苦。这就决定了精神损害只是一种手段,旨在通过经济上对受害人的补偿达到抚慰受害人的目的。因此,精神损害赔偿应坚持抚慰为主、补偿为辅的原则。因为金钱赔偿不是唯一的方法,还可以采取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方式。因此在侵权人停止侵害后,如果采取上述方式就可以消除受害人精神痛苦的,金钱赔偿就无必要,法律也不应支持。只有在采取了必要措施后仍无法达到抚慰的目的,金钱赔偿才是必要的。所以精神损害赔偿在性质上具有辅助性、间接性、补充性。法官应根据案情来自由裁量,在一个最高额之下,综合考虑案件的相关因素,最后确定一个适当的赔偿数额。避免受害人以精神损害为由,以营利为目的漫天要价,从而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宗旨相违背。

行政赔偿制度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立法时的客观条件限制,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存在诸多缺陷,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完善和规范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强化其人权保障功能,扩大赔偿范围和提高赔偿标准,已经成为司法实务的迫切需要。

第五篇:行政赔偿申请书格式

目录

1.行政赔偿申请书样式及填写范例(适用于自然人)

2.行政赔偿申请书样式及填写范例(适用于法人及其他组织)

行政赔偿申请书

(适用于自然人)

赔偿请求人: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业 :身份证件名称:证件号码:住所:电话:邮政编码:赔偿义务人:工商行政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地址:赔偿请求:

事实与理由:综上所述,请求。

申请人:

年月日

行政赔偿申请书

(适用于自然人)

赔偿请求人:赵某性别: 男年龄:32

工作单位/职业 :无业身份证件名称:居民身份证证件号码:**********住所:南平市八一路*号

电话:*******邮政编码:*******赔偿义务人: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某某局长地址:某县某街**号赔偿请求:赔偿**店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

费用开支3500元。

事实与理由: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于****年**月**日作出的吊销**店营业执照的*号行政处罚决定已于****年**

月**日被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撤销。**店从营业执照被吊销至恢

复营业期间,共发生店铺租赁费等经常性开支3500元。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赔偿实施办法》第八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因营

业执照被非法吊销,商店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属于赔偿范围。

以上事实有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店停业期间支出店铺租赁费发票等证据证实。

综上所述,请求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赔偿人民币3500元。

申请人: 赵某

****年**月**日

行政赔偿申请书

(适用于法人及其他组织)

赔偿请求人:住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件名称:证件号码:

电话:邮政编码:

赔偿义务人:工商行政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

地址:

赔偿请求:

事实与理由:

综上所述,请求。

申请人:

年月日

(单位公章)

行政赔偿申请书

(适用于法人及其他组织)

赔偿请求人:某某公司

住所: 某市某路*号院*楼**室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赵某身份证件名称:居民身份证证件号码:*********电话: *********邮政编码:********

赔偿义务人: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法定代表人:某某局长地址:南平市某街**号

赔偿请求:赔偿某某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

性费用开支3500元。

事实与理由: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于****年**月**日作出的吊销某某公司营业执照的*号行政处罚决定已于****年*

*月**日被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撤销。某某公司从营业执照被吊销

至恢复营业期间,共发生水电、物业管理费等经常性开支3500元。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赔偿实施办法》第八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因营业执照被非法吊销,公司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属于赔偿范围。

以上事实有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某某公司停业期间支出的水电、物业管理费发票等证据证实。

综上所述,请求某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赔偿人民币3500元。

申请人: 某某公司

****年**月**日

(单位公章)

下载浅谈我国的行政赔偿论文(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我国的行政赔偿论文(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赔偿协议书

    行赔字第______号赔偿请求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赔偿义务机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托代理......

    行政赔偿程序

    行政赔偿程序 一、赔偿办理机构:本局法制科系厦门市思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内设的法制工作机构,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赔偿实施办法》,负责本局行政赔偿案件的具体工作。 二......

    行政赔偿申请书(★)

    行政赔偿申请书 申请人:刘XX,男,满族,19XX年X月X日出生,住北京市朝阳区远洋一方X号院X号楼X单元X号。 被申请人: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人民政府,住所地:北京市顺义区顺成大街15号。 法......

    行政赔偿申请书

    行政赔偿申请书 行政赔偿申请书一:行政赔偿申请书 赔偿请求人:赵某性别:男年龄:32 工作单位/职业:无业身份证件名称:居民身份证证件号码:**********住所:南平市八一路*号电话:*******邮政编码:*******赔偿义务......

    行政赔偿起诉状格式

    行政赔偿起诉状原告:山东365名养殖户 地址:联系方式: 委托代理人:**** 地址:联系方式: 被告: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住所地:联系方式:诉讼请求: 1、 2、 3、事实与理由:此致 **人民法院......

    行政赔偿申请书

    行政赔偿申请书 赔偿请求人:姓名(单位名称)地址 法定代表人:姓名性别职务工作单位住所 赔偿义务机关名称:委托人姓名:工作单位: 申请赔偿的事实经过:赔偿请求的具体内容:申请赔偿的理......

    行政赔偿申请书

    行政赔偿申请书申请人:姓名、性别等基本情况。 申请事项: 申请事由: 此致 被申请的行政机关名称 附:1、书证份 2、物证份 3、证人证言份 4、证人姓名、工作单位、住址申请人:年月......

    行政赔偿申请书范文

    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事项:申请事由:此致被申请的行政机关名称申请人:年月日附:1、书证份2、物证份3、证人证言份4、证人姓名、工作单位、住址注:基本情况中需写明姓名、性别、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