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案例

时间:2019-05-14 07:1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案例》。

第一篇: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案例

官网:www.xiexiebang.com

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案例

通过现场勘察体验,深入挖掘青海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四大旅游资源:特色土族民俗风情、完好的高原生态系统、悠久藏传佛教历史、绵长青稞酿酒文化。紧密结合景区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设计制作了与景区文化相融合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在互助土族故土园升创5A景区过程中,提供了一站式的安装建设服务。

核心资源:互助彩虹部落、高原生态景观、土族特色民俗文化

建设范围:互助土族县城交通导视、景区标识系统、环卫设施、新游客服务中心、天佑德酒厂游客中心、彩虹 部落、小庄民俗村、西部民俗村、纳顿庄园等。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景区。作为全国唯一的以土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县,“土族之乡”一直是互助县的别称,土族民族风情也是青海省极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因此,互助的整个旅游景区便统称为“互助土族故土园”。

景区内原始纯朴的自然景观、奇特多元的生态环境、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共同形成了互助旅游文化资源,具有很强的文化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极具特色的土族民俗风情、保留完好的高原生态系统、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以及回味悠长的青稞酿酒文化,共同构建了互助旅游的四大品牌。

土族是世居于青海的古老民族之一,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以其独特的人文艺术与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土族历史文化,并因其文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融合而增添几分神秘。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官网:www.xiexiebang.com

互助县作为我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一砖一瓦处处彰显土家民族风情,土家儿女信仰喇嘛教,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服装颜色鲜艳,极具民族特色。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风情园已开园运营十余年,园内安召舞、轮子秋、土族婚礼、篝火晚会等表演项目以及民俗用品展览、土族特色美食等特色旅游项目齐全。

产品展示:通过前期实地勘察,切身体验互助当地土族民俗风情,通过不断了解和学习,对其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评审标准和海量项目经验,为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量身设计制作了彰显景区文化特色的标识系统以及公共服务设施。

互助导游全景图:设计团队深度汲取互助三大文化特色——土族传统民俗建筑、民族特色符号图腾、醇厚绵长青稞酒文化,精心打造互助土族故土园景区导游全景图。导视系统是 官网:www.xiexiebang.com

综合考量人与环境关系的界面信息系统,因此在设计上,着重提取互助当地民俗特色,导游全景图取材于互助当地传统土城墙,色彩取材于彩虹部落,顶端造型取材于土族传统娱乐活动“轮子秋”,其他纹饰取材自藏传佛教五彩经幡。

主形象塔:整体巍峨壮观,美轮美奂,民族风情浓郁,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光彩夺目,主题形象取自于土族传统建筑中的土城墙造型,顶端为轮子秋简化造型,上面印刻土族祭祀图案、彩虹条纹与五彩经幡,底部更创造性地添加了花池,整个产品识别观赏性强、巍峨大气,设置在互助景区入口,第一时间吸引眼球,点燃游人游玩热情,使之兴意阑珊进入景区观光游玩,主形象塔充分体现了设计团队集功能性、文化性、艺术性、落地性于一体的雄厚设计实力。官网:www.xiexiebang.com

官网:www.xiexiebang.com

互助公共服务设施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天佑德酒厂全景导视图:在设计上融入互助土族传统艺术“花鼓子”与青稞酒酒瓶造型,青稞酒作为互助当地旅游文化三大品牌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香气清雅、口感绵甜醇厚、余味爽净悠长,令人回味无穷。花鼓舞表达节日喜庆,畅饮青稞酒,欢唱花鼓戏,此全景导视图将互助土族儿女的特色民俗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游客服务中心:为您带来热情周到的服务,地道的民俗体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人不怕万难,遭遇极端天气与突发状况依然奋勇向前,根据实际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通过夜以继日的奋斗,齐心协力的合作,最终顺利完成项目的建设,只为收获客户的满意与 官网:www.xiexiebang.com

游客的微笑。

设计制作的标识以艺术和文化作为核心灵魂,不再单纯的起到引导作用,也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游客们情不自禁的把这些充满民族风情与艺术美感的作品作为背景自拍或合影,这些照片在各类新兴媒体上传播,对互助土族故土园吸引海内外游客,扩大影响力,作用不言而喻!

第二篇:案例2xx全域旅游

案例2.县全域生态旅游发展

1.概况

XX县地处赣东XX山脉西麓,位于XX山与XX山两大景区之间。全面总面积1251平方公里,现辖5镇2乡和5个国有林场,70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12.6万人(注:户籍人口11万人)。2002年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全县围绕“大生态、大景区、大旅游”的构架,全面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发展。通过十年的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品牌形象显著提升。成为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龙头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为主要载体,以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大格局,生态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XX也从一个偏僻的山区农业县发展成为区域著名的旅游胜地。

在推进XX县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时,XX县严格遵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导则及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对准XX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并创新性提出全域旅游打造的“1+3+5+8”全域体系:围绕国际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紧抓生态旅游、有机休闲农业、低碳工业等三大产业带动,实施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五大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落实全域生态发展布局、全域产品创新、全域产业融合、全域项目建设、全域公服建设、全域环境提升、全域营销建设、全域体制建设八大抓手。2017年,XX县全年接待游客4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9亿元。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绿色低碳示范县。

2.主要工作做法

一是党政统筹、凝心聚力,坚持不懈发展全域生态旅游。2002年开始,XX就立足实际、审时度势,确立了以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切入点。思路确立后,机制是保障。为推进全域生态旅游发展,县委、县政府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机制。出台了《加快全域生态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加大了统筹协调力度,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力量为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服务。为了改善生态旅游发展环境:交通部门投入5亿余元用于公路建设,水利部门开展了河道整治,环保部门关停了多家污染企业,农业部门加强了渔政管理,公安部门制定了游客失窃预赔制,交警部门对外地来XX的车辆实行“不拦车、不检查、不扣车、不罚款、不收费”的“五不”政策。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密切配合,为XX全域生态旅游发展营造了的良好氛围。

二是科学定位、整体规划,一以贯之抓落实。XX全域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快速发展,科学定位功不可没。走进XX,入眼的皆是江南山水画、儒蕴徽风图,感受的皆是浓雅乡村情、敦朴村民风,在发展全域生态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XX立足资源优势、利用区位条件、把握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并成功塑造了“纯净XX”整体形象品牌,为XX全域生态旅游占领高点、引领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推进XX县全域生态旅游规划体系建设,先后编制了五个层次的规划:①纯净生态体系规划。对全县生态环境进行提升改造,确保实现纯净的森林、纯净的水域、纯净的空气、纯净的土壤等。②纯净景区体系规划。在旅游资源普查基础上,对可供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进行规划,既要让各景区景点的特色得到彰显和发挥,又要通过差异化发展来形成互补,提升XX旅游综合竞争力。③旅游项目发展定位体系规划。站在全县一盘棋的角度,通过高质量的规划,使每个景区(产品)定位准确,功能明晰,创意独特。④旅游要素体系规划。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尤其是旅游交通、宾馆酒店、娱乐购物、美食品尝等涉旅基础设施、接待场所进行好规划。⑤旅游营销体系规划。对营销策划方案、旅游形象标识、旅游节庆活动、重要宣传推介活动等进行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旅游品牌宣传推介活动,提升XX生态旅游市场知名度。

三是行业协同。切实提升旅游业主导地位。全面落实全域生态旅游“一产围绕生态旅游促升级、二产围绕生态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生态旅游优服务、城建围绕生态旅游树形象、交通围绕生态旅游保畅通、文化围绕生态旅游添活力”的思路,加力破解当前全域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不足、建设不快和服务业配套不全、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以生态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带动服务业和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3.发展成绩

一是推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政府主导、政企联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全域生态旅游为龙头的生态经济产业,生态旅游、有机休闲农业、低碳工业等产业取得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明显成效。先后被评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国际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XX旅游强县,2017年,全县全年接待游客4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9亿元,居全省前列;同时,生态旅游也带动了有机休闲农业、低碳工业和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XX白茶”先后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质监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多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国家各类茶博会奖项。XX县获得省农业厅评选的全省“茶叶生产十强县”。到2017年,全县烟叶种植面积达8800亩;成立了以XX面包户为主体的XX面包商会,XX面包新增直营店700多家,全国连锁经营店达2000多家;有机油茶、有机大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有机竹笋、有机果蔬、花卉苗木、竹林鸡等特色种养产业不断兴起,各具特色的有机、绿色农产品基地不断扩大。

二是带动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旅游资源补偿收入大幅增加。截止目前,XX各大景区共有3221户、8772名农民获得旅游资源补偿19705万元,户均达61177元。农民就业增加大幅收入。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大量农民“洗脚上岸”,就地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类旅游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乡村农家乐收入大幅增加。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528户,床位5000张,餐位1.3万个,解决了4727名农民就业,户均经营净收入4万多元,全县农民人均从农家乐中增收300元以上。旅游商品收入大幅增加。XX竹雕、木雕、根雕、地毯等旅游工艺品蓬勃发展,吸纳2800余名农民就地就业,农民年均收入1.2万元。自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以来,全县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2亿元以上,到2017年12月底全县居民存款余额47亿余元,人均超4万元。三是促进了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促进了城乡路建设。先后筹集公路建设资金5亿余元,建设和改造乡村(景区)公路275公里。逐步建成了路网较健全的公路体系。15个乡镇至县城公路100%达到路面硬化,全县70个村委会已全部实现路面硬化,硬化率达100%。全县所有景区、景点、农家乐全部水泥路。促进了电力通讯设施建设。100%的行政村实现了通电、通电话,100%的乡镇和85%的村实现了宽带上网。促进了景观镇村建设。在交通沿线、景区周边规划100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生态型新农村,改变农村发展面貌。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突出文化生态景观,大力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双改双节、改水改厕等工程,打造出一批生态环境优美、传统风格独特、产业特色明显的生态景观村镇。促进了县城建设。投入资金15亿余元,先后实施了泸溪河综合治理、老城区街道路面改造、部分单位办公楼外迁等项目。彻底地改变了老城区破、旧、脏、乱、差的面貌。城区绿地率达36.32%,绿化覆盖率达42.24%,建成区公园绿地总面积已达56.12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平方米。

四是培育了乡村社会文明新风。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带动下,XX的淳朴民风得到传承,并注入了新的内涵。努力建设农村生态文化工程。在探索全民义务植树的有效形式的同时,积极开展林木绿地、古树名木的认建认管认养和“志愿环保千里行”绿色环保宣传活动,参与农民逾6000人次,有力地增强了农民爱绿、护绿的生态意识。同时,大力开展“生态和谐村”、“生育文明示范村”创评和文明新风“四进农家”等活动,制定环境卫生、古树名木等保护管理办法,引导教育农民保护生态、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移风易俗,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新风尚。同时,各景区自发成立的龙灯、腰鼓等表演队,经常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淳化了民风,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五是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在“纯净XX”品牌的驱动下,XX全域生态旅游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同和向往,已成为我省一张靓丽的名片。先后被评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国际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XX旅游强县。XX山被评为、国家5A级风景区、最佳国际旅游休闲名山、全国最佳旅游创意、XX新赣鄱十景。

4.启示

XX县全域生态旅游发展方式树立了生态价值实现发展典范。通过近些年对全域生态旅游发展的探索与实践,XX已摸索出了一条县域发展的新路子。从零起步进行社会化运作,生态经济短期取得丰硕成果,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样板;联动发展遵循市场化规律,生态兴盛带动实现富民活县,为欠发达农业县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转型提供了借鉴;政府主导推动和谐化进程,实现政府企业居民多主体共赢和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多目标协调,为县域空间的统筹、持续发展提供了启示。

第三篇:贵州龙宫创5A景区整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案例

官网:www.xiexiebang.com

贵州龙宫创5A景区整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案例

通过勘察体验,结合国家申创5A级景区标准,倚靠贵州安顺龙宫景区奇幻水溶洞、瀑布溪河、龙字田、漩塘等喀斯特地貌景观,彰显景区“梦幻龙宫 自在田园”的宣传亮点,设计制作了与景区文化高度融合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在龙宫的提档升级中,提供了一站式的建设服务。

核心资源:龙字田、龙宫飞瀑、漩塘、明湖、天池亮点创意:景区标识系统、环卫设施、观景平台、游客服务中心、文化装饰、休息长廊、水岸码头等 官网:www.xiexiebang.com

龙宫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南部,与黄果树风景区毗邻,距省会贵阳市116公里。龙宫是贵州接待条件最成熟、景观最精华的黄金旅游点之一。龙宫风景区是以暗河溶洞为主称奇、并集旱溶洞、峡谷、瀑布、峰林、绝壁、溪河、石林等多种喀斯特地质地貌景观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着中国最长、最美丽的水溶洞;中国最大的洞穴佛堂;中国最大的洞中瀑布;全世界最低的天然辐射剂量率;全世界最多、最为集中的水旱溶洞等高品位风景资源。发展定位:发展旅游热线,与黄果树景区共同构筑贵州西部最为成熟的旅游板块,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成为贵州西部黄金旅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位特色: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富含溶洞资源,毗邻黔西南其他著名旅游点。

客户需求:围绕龙宫主题“梦幻龙宫 自在田园”,结合景区喀斯特生态地貌,根据景区游览路线,合理规划布局,设计富有特色的,既能融入景区,又突出视觉效果的环境标识系统。

景点一览 官网:www.xiexiebang.com

龙字田:在龙宫景区一片环形山的环绕下形成,占地约120亩,采用黑糯米与普通稻米进行套种,形成龙字,字体拓自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的草书“龙”字书法。

龙宫飞瀑:由天池水倾泻而成,是典型的喀斯特暗瀑,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洞穴瀑布,龙门高悬,形似天窗,流水劈石而出倾泻而下,捣珠喷玉,气势磅礴,为龙宫三最之一。而它下一个瀑布形成地,就是大名鼎鼎的黄果树瀑布。官网:www.xiexiebang.com

龙宫漩塘:“山不转水转的旋水奇观”。一个面积达万余平方米的圆塘,池水不借风力,日日夜夜、年年岁岁、永不停歇地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着,景象珍奇,令游客陶醉。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特别就此进行过探秘和报道。

龙宫观音洞:为我国最大的洞中寺院,总体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所有殿堂均为天然溶洞。人工雕刻佛像32尊,其中观音像高达12.6米,主殿上有一天然神似观音的钟乳石,天然和人造的佛像混为一体,天然溶洞寺院实属罕见,其规模居全国之首。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团队通过前期实地勘察,不断深挖龙宫景区旅游资源,对其现状及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根据5A国家级旅游景区的评审标准和以往项目经验,为龙宫景区量身设计施工彰显景区文化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

龙宫景区导览图:以龙宫文化为主题,印刻龙形纹饰,碧浪滔天,内部采用金属龙骨,表面干挂芝麻灰花岗岩,文字采用不锈钢立体字烤白色漆,作品整体显得大气磅礴,犹如一幅历史画卷,饱含艺术气息。

游步栈道:名曰“卧龙桥”,因桥下湖水中怪石嶙峋犹如巨龙潜底,显头露尾而得名。小桥卧波,潜龙蜿蜒,每当夏季丰水期,风雨欲来时,山中云雾缭绕,如登仙境。明湖流水滔滔,届时漫步桥上,凭栏远眺,看白浪翻滚,任思绪纷飞,甚为美妙壮观。官网:www.xiexiebang.com

信步走在栈道卧龙桥,苗家女子纵声歌唱,人、物、景完美融合 龙宫景区水旱溶洞资源丰富,洞内深邃,钟乳遍布,千姿百态,与北方溶洞相比,更显细致精巧,与南方溶洞相比更显神秘奇特。洞内照明采用“见光不见灯”的设置方式,色彩斑斓,突显“梦幻”主题。洞内地下暗河涌动,乘舟入境,仿佛进入神话中的龙王宫殿,让人流连忘返。官网:www.xiexiebang.com

龙宫游客中心:龙宫风景名胜区游客服务中心,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扩建施工面积约1500平方米,属安顺市2014年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扩建后的游客服务中心,大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及当地民族风情元素,使游客在龙宫游玩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平复服务办理时的焦躁不安。

在功能方面,龙宫游客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根据当下旅游市场需要,新增自助售票系统、会议中心、监控及信息中心、贵宾接待中心以及人工售票服务窗口等便民利民项目。

立足贵州安顺龙宫升创国家5A级景区的背景,深挖龙宫景点资源特色,全方位助力龙宫景区通过5A评审!

第四篇: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口市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拆迁补偿

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口市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

海府[2007]20号

市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

《海口市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已经市政府2006年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执行。

二○○七年三月十五日

海口市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拆迁补偿安置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做好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拆迁补偿安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海口市地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实施本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涉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是指城市道路、绿地、河道、桥涵、隧道、排水、防洪、防灾、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及其附属设施项目以及公共安全、文化体育、环境卫生、教育与医疗、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等非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依法设立的管理房屋拆迁事务的组织(以下称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负责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拆迁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市土地、规划、房产、城管执法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拆迁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应当依照本办法,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

第六条 拆迁范围确定后,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所在区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所在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房屋拆迁工作。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办理土地出让、转让和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等手续,在30日内进行土地权属确认,如拆迁户数达200户以上的项目,可延长15日。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办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及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等手续。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办理房屋交易、租赁和抵押等手续,协助实施房屋权属调查,并在30日内确认已进行产权登记的被拆迁房屋的使用性质和产权面积。

项目所在区人民政府应当向被拆迁人做好宣传工作,协助拆迁人进行拆迁调查、公示、补偿安置等工作。

在拆迁公告期限内,市规划、土地、城管执法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拆迁范围内的违法建筑进行认定和处罚,并对本办法规定不予以补偿以及未按本办法规定处理后予以补偿的违法建筑,依法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当事人逾期不自行拆除的,由有关部门依照海口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整治违法建筑的决定》的规定,组织强制拆除。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七条 拆迁前期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建设单位取得建设项目立项、选址批准文件后,向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二)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审查合格后,发布建设项目拆迁调查通告,公布有关拆迁调查事项;

(三)建设单位对拆迁范围内的土地、房屋及附属物进行调查;

(四)建设单位在实施拆迁的区域内张榜公布房屋调查登记结果;

(五)建设单位委托估价机构对拆迁范围内的土地、房屋及附属物进行估价;

(六)建设单位编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和补偿安置资金预算,报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和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七)建设单位落实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并办理补偿安置资金监管手续;

(八)建设单位办理土地、规划等有关批准手续。

第八条 后期拆迁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补偿安置资金证明等文件向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

(二)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对建设单位(以下称拆迁人)的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并依法发布拆迁公告,公布有关拆迁事项;

(三)估价机构公示估价结果。拆迁当事人对被拆迁房屋的估价结果有异议的,应当按照建设部《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的规定进行处理;

(四)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五)拆迁人按照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安置;

(六)拆迁行政裁决、强制拆迁。拆迁当事人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可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申请行政裁决。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市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七)拆除房屋;

(八)拆迁人按协议付完补偿款后,将被拆迁房屋的土地使用证及房屋产权证移交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由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移送有关部门予以注销。

第九条 被拆迁人应当配合拆迁调查工作,按照拆迁调查通告的要求,持有效证件到指定地点办理登记手续,进行产权核定。

被拆迁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进行产权登记、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或者不协助估价机构实地查勘而造成估价失实或者其他后果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被拆迁人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拒绝调查和实地查勘的,由拆迁人按下列方式进行拆迁调查和估价:

(一)应当向土地、房产及规划等部门查阅土地及房屋的权属登记档案资料;

(二)邀请拆迁当事人之外且与拆迁当事人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为见证人共同到场,按有关规定,对估价对象外部状况进行现场查勘和拍照;

(三)在查勘表上如实做好记录和相应说明,经第三人核对后,签字见证;

(四)按法定程序进行估价。

第十条 承担本市房屋拆迁评估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资质。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规范管理拆迁估价行为,定期向社会公示一批资质等级高、综合实力强、社会信誉好的估价机构,供拆迁当事人选择。

第十一条 项目拆除工程总经费在200万元以上的,拆迁人应当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承担拆除工程的企业。承担拆除工程的企业应当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

第十二条 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本市房屋拆迁单位资格管理制度,并依法对拆迁人与房屋拆迁单位的拆迁行为进行指导、考核和监督。

第三章 拆迁补偿与安置

第十三条 拆迁估价应当参照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交易价格和市政府或者其授权部门定期公布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结合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状况进行。被拆迁房屋性质为住宅的,估价时成新率低于50%,按50%计算。

第十四条 被拆迁房屋室内自行装修装饰的补偿金额,由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将房屋室内自行装修装饰部分纳入被拆迁房屋估价,统一通过委托估价确定。第十五条 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可以按照下列方法结算房屋差价:

(一)安置房面积小于或等于被拆迁房屋面积的,按安置房与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的差价进行结算;

(二)安置房面积大于被拆迁房屋面积10平方米以内的部分(含10平方米),按安置房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70%结算;安置房面积大于被拆迁房屋面积1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按安置房的房地产市场评估价结算。

第十六条 被拆迁房屋的性质和面积一般以房屋的权属证书及权属档案为准。

房屋权属证书与权属档案对房屋性质记载不一致的,以权属档案为准;因房屋权属证书和权属档案对房屋性质记载不明确而存在争议的,拆迁当事人应当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确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予以认定。

房屋权属证书及权属档案对房屋面积记载不明确或存在争议的,可委托具有房产测绘资格的房产测绘单位测算;对测算结果存在异议的,可以向依法设立的房屋面积鉴定机构申请鉴定。第十七条 拆迁范围内,有土地使用证但产权手续不全的房屋及其附属物,属于2005年5月26日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整治违法建筑的决定》实施后建设的,对房屋及其附属物不予补偿。属于2005年5月26日前建设的,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对房屋及其附属物不予补偿;不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按以下方式给予补偿:

(一)属于1990年4月1日前建设的,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补办相关手续后,按照评估价给予补偿。被拆迁人在规定期限内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可以免予处罚。

(二)属于1990年4月1日后至2005年5月26日前建设的,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由拆迁人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每平方米50元标准代缴市政设施配套费,补办相关手续后,按照评估价给予补偿。代缴的费用从被拆迁人补偿总额中扣除。被拆迁人在规定期限内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可以免予处罚。

第十八条 拆迁范围内,被拆迁人使用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国有出让地的,按评估价给予补偿。第十九条 拆迁范围内,被拆迁人使用的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偿或划拨方式取得的,按照下列方式给予补偿:

(一)居民祖居住宅用地,以土地使用证记载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后的面积为准,按出让方式取得的城镇单一住宅用地使用权评估价给予补偿。

(二)单位人员居住用房占地部分,按出让方式取得的城镇单一住宅用地使用权评估价给予补偿;单位人员居住用房占地以外部分的土地补偿,由拆迁人按划拨土地使用权评估价给予补偿。

(三)因历史原因,城镇居民使用或购买农村集体土地建设住宅,持有国有土地使用证的,由拆迁人按划拨土地使用权评估价给予补偿。

第二十条 拆迁范围内,被拆迁人使用的土地使用权属于集体土地的,按下列方式给予补偿:

(一)已办理土地证的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宅基地,每户用地面积不超过175平方米的,参照出让方式取得的城镇单一住宅用地使用权评估价给予补偿;每户用地面积超过175平方米的部分,由拆迁人参照划拨土地使用权评估价给予补偿。

(二)因历史原因,没有办理土地证但持有村、镇(办事处)证明的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宅基地,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不符合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不予补偿。

(三)因历史原因,没有办理土地证但持有村、镇(办事处)证明的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宅基地,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符合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且地上建筑物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不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依照《海口市土地违法行为处罚规定》的规定予以处罚,并由拆迁人向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代缴办证费用后,对每户用地面积不超过175平方米的,参照出让方式取得的城镇单一住宅用地使用权评估价给予补偿;每户用地面积超过175平方米的部分,参照划拨土地使用权评估价给予补偿。拆迁人代缴的费用从被拆迁人补偿总额中扣除。被拆迁人在规定期限内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可以免予处罚。

(四)集体留用地或其他集体公用项目建设用地,由拆迁人参照划拨土地使用权评估价给予补偿。

(五)因历史原因,城镇居民使用或购买农村集体土地建设住宅,持有集体土地使用证的,由拆迁人参照划拨土地使用权评估价给予补偿。

(六)本条第(一)、(二)、(三)、(四)、(五)款以外的其他集体土地,按照该区位现行最高征地价给予补偿。

第二十一条 被拆迁人在拆迁前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自行将临街的居住用房改变为经营性用房,并符合相关条件的,按下列方式给予补偿:

(一)199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施行前已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持有合法建筑的有效证件、合法有效的工商执照并正在营业中以及被拆迁前连续5年以上(含5年)依法纳税的,拆迁人可按照居住用房的评估价增加100%给予补偿。改变房屋用途的时间以相关营业执照为准。

(二)199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施行后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持有合法建筑的有效证件、合法有效的工商执照并正在营业中以及被拆迁前连续5年以上依法纳税的,拆迁人可按居住用房的评估价增加50%给予补偿。

(三)1990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施行后改变为经营性用房,持有合法建筑的有效证件、合法有效的工商执照并正在营业中以及被拆迁前连续2年以上5年以下依法纳税的,拆迁人可按照居住用房的评估价增加30%给予补偿。

(四)被拆迁房屋有土地使用证但其他产权手续不全的,按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处理后,对持有合法有效的工商执照并正在营业中以及被拆迁前连续2年以上依法纳税的,拆迁人可按照居住用房的评估价增加15%给予补偿。

第二十二条 拆迁下列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附属物一律不予补偿:

(一)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不予补偿以及未按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处理的违法建筑;

(二)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占用土地未办理用地手续以及未按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处理的;

(三)拆迁公告发布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房屋;

(四)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

第二十三条 房屋拆迁有关补助费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搬迁补助费:按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0元计算,不足500元补足至500元。实行货币补偿和一次性安置的,拆迁人应当给予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一次性搬迁补助;实行产权调换的,拆迁人应当在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搬出被拆迁房屋和周转房时,分别给予搬迁补助。

(二)临时安置补助费:按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计算,每月每平方米10元,不足500元/月补足至500元/月。

实行货币补偿的,按照3个月支付一次性临时安置补助费;实行产权调换的,按照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约定的过渡期限支付。

(三)电话、水表、电表、管道燃气、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宽带端口及有线电视的迁移费用,按现行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第二十四条 房屋拆迁奖励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按时签订协议奖励:被拆迁人在拆迁期限内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完成搬迁的,拆迁人可按被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每平方米3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提前搬家奖励:被拆迁人自拆迁公告首日起60日内,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完成搬迁的,拆迁人除按本条第(一)项给予按时签订协议奖励外,可按下列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1.40日内完成搬迁的,按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50元计算奖励;

2.第41日至第50日内完成搬迁的,按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40元计算奖励;

3.第51日至第60日内完成搬迁的,按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30元计算奖励。

(三)选择货币补偿奖励: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方式的,拆迁人可以按被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每平方米50元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二十五条 拆迁非住宅房屋,实行产权调换,造成停产停业的,拆迁人应当给予被拆迁人适当补偿。营业铺面按该铺面评估价的1%/月给予补偿,生产用房按该用房评估价的0.8%/月给予补偿,其他非住宅用房按该用房评估价的0.6%/月给予补偿。

第二十六条 被拆迁人重新购置房屋时,其价款中相当于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确定的补偿金额的部分免交契税。

被拆迁人办理免交契税手续,须同时提交下列文件:

(一)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二)购房合同;

(三)身份证件;

(四)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

(五)有关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二十七条 属于海口市特困居民援助中心依据有关规定认定为住房困难援助对象的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方式且补偿总额低于5万元的,按5万元/户标准给予补偿;选择产权调换方式的,拆迁人置换不低于海口市人均居住面积15平方米的安置房,不作差价结算,超过部分按成本价结算。

第二十八条 被拆迁人不配合拆迁,在规定期限内拒绝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搬迁的,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拆迁奖励。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第十七条所称房屋及其附属物评估价以及第二十一条所称居住用房评估价,均不含所占用及分摊的土地使用权评估价。

第三十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太白山旅游度假区公园标识系统项目招标公告

太白山旅游度假区游客中心及广场、公园标识系统项目招标公告

项目名称:太白山旅游度假区游客中心及广场、公园标识系统项目招标公告 所属地区:陕西省

受招标人委托,就太白山旅游度假区游客中心及广场、公园标识系统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欢迎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和符合本公告要求条件的单位参加。

一、项目名称:太白山旅游度假区游客中心及广场、公园标识系统项目

二、建设单位:陕西太白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三、项目概况: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工程、龙凤广场工程、生态文化广场工程及核心区1400亩公园工程标识系统项目,项目计划投资约200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

四、招标范围:设计图纸范围内的标识系统制作、安装、验收等。

五、招标方式:公开招标

六、投标人资格要求:

1、投标人应是在国内注册的独立法人(经营期限满叁年以上,注册资金不得少于人民币贰佰万元);

2、投标人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及专业能力。

3、近三年单独承担过类似工程的业绩,单项合同金额不小于100万元。

4、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七、报名时须携带:企业介绍信、法人授权委托书及被授权人身份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业绩合同、外埠企业入陕备案证书等有效证件,以上证件均为原件,另携带加盖公章复印件一套。

八、报名时间:2013年4月27日至2013年5月7日(9:00-12:00,14:00-17:00时)节假日除外

下载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