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谈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摘要】
具有必要的法律素质,法治观念,是当代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核心条件。但是,大部分的大学生法律意识却非常淡薄。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其养成学法自觉、知法完整、懂法透彻、用法正确、守法坚定、护法顽强的良好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 【引言】
如今,是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有了飞速的发展,不免会伴随着种种的问题。法律,便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手段。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但是,接受过相对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有关人士曾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71%的人觉得学习《法律基础》是一门有一点点用的课程,23%的人觉得非常有用。只有极少数人觉得课程对自己丝毫没有帮助,认为自己知法,懂法且守法的人有80%,只有3%的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法律意识,另外17%的人保持中立态度,而大学生们对自身估计往往过高,大学生对法律的不够信任,只有17%的人对法律有信心,也就是说信仰法律的人寥寥无几;只有40%的人表示会自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而有60%的人持相反的意见。(注1)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成了当今最迫切的任务。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一、首先,要知道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法律基础课上无法认真听讲,有一部分原因是课程的枯燥。所以,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如加入各种案例的分析,加入一些判决的视频等等。应提高法律知识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实践,在课堂上多运用辩论、模拟法庭等多种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走出去”,访问监狱、旁听法庭审判等,都是加深法律知识的领悟和运用的好方法。只有大学生们有了兴趣,他才能真的自发的去了解法律知识,去学习法律,自然而然的,法治观念也就培养起来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还要从其他的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对于高校来说,要突出法治观念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法治观念已经成为了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生活技能之一,提高法律素质的关键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高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法学研究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主渠道和长远措施,帮助大学生在掌握作为一个高等受教育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识之外,同时具备比其它社会群
体更高的法律意识,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法治观念可以直接指导于大学生对法的适用、遵守和救济,因此,高校应当提高师生对于法治观念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法治观念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三、校园的氛围非常重要。大学生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校的法制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法制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要贯彻“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立“有法可依,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依法办事”的榜样,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要加强教师力量的建设。在大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十分重要。在相同的法律意识教学内容面前,如果教师的学识渊博,法律意识较强,法律信仰坚定,授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就会深深地吸引大学生,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教师讲课的艺术真正能使学生体会到听课是一种精神享受的话,不但教学效果好,而且听课的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迅速形成。另外,教师的法律人格和素质也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高低的一个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总是会影响着学生对其授课的接受与理解的程度。
五、利用好高校学生社团,维护学生权益的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织起来的社会性团体。高校社团的存在和健康发展,对促进大学生依法自治、维护学生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们通过参与社团的章程和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管理,熟悉了法律和规章制度并对其产生信任,从而有助于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形成依法、依章办事的良好习惯。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培养大学生通过遵守社团章程,履行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例如民主选举,民主自治等,可以使其形成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会将其中的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情况及时向社团有关人员及部门反映、投诉。常此以来,大学生就会培养出自己的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利用广播、有线电视、报纸、宣传橱窗、校园网、板报等宣传媒体宣传法律知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全方位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法治氛围,达到良好教育效果。优化网络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来对待网络问题。亲身参与不仅能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而且还能提高网络的自我教育功能。此外,还需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时填补网络漏洞,增强防火墙功能,严密监控互联网入口,最大限度地剔除和限制色情、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努力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对培养其个人的综合素质,对建设法制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是高校的一种责任,但同时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然要求。因此,为了使大学生能够适应法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优秀人才,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注1:丁财兴,《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2
第二篇:谈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谈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摘要】
具有必要的法律素质,法治观念,是当代公民特别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核心条件。但是,大部分的大学生法律意识却非常淡薄。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其养成学法自觉、知法完整、懂法透彻、用法正确、守法坚定、护法顽强的良好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
【引言】
如今,是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有了飞速的发展,不免会
伴随着种种的问题。法律,便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手段。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但是,接受过相对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有关人士曾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71%的人觉得学习《法律基础》是一门有一点点用的课程,23%的人觉得非常有用。只有极少数人觉得课程对自己丝毫没有帮助,认为自己知法,懂法且守法的人有80%,只有3%的人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法律意识,另外17%的人保持中立态度,而大学生们对自身估计往往过高,大学生对法律的不够信任,只有17%的人对法律有信心,也就是说信仰法律的人寥寥无几;只有40%的人表示会自觉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而有60%的人持相反的意见。(注1)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成了当今最迫切的任务。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一、首先,要知道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法律基础课上无
法认真听讲,有一部分原因是课程的枯燥。所以,要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如加入各种案例的分析,加入一些判决的视频等等。应提高法律知识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实践,在课堂上多运用辩论、模拟法庭等多种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走出去”,访问监狱、旁听法庭审判等,都是加深法律知识的领悟和运用的好方法。只有大学生们有了兴趣,他才能真的自发的去了解法律知识,去学习法律,自然而然的,法治观念也就培养起来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还要从其他的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对于高校来说,要突出法治观念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法治观念已经成为
了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生活技能之一,提高法律素质的关键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高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法学研究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主渠道和长远措施,帮助大学生在掌握作为一个高等受教育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识之外,同时具备比其它社会群
体更高的法律意识,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法治观念可以直接指导于大学生对法的适用、遵守和救济,因此,高校应当提高师生对于法治观念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法治观念的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三、校园的氛围非常重要。大学生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校的法制教育环境
对大学生法制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要贯彻“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立“有法可依,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1
依法办事”的榜样,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要加强教师力量的建设。在大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十分重要。
在相同的法律意识教学内容面前,如果教师的学识渊博,法律意识较强,法律信仰坚定,授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就会深深地吸引大学生,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教师讲课的艺术真正能使学生体会到听课是一种精神享受的话,不但教学效果好,而且听课的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迅速形成。另外,教师的法律人格和素质也是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高低的一个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总是会影响着学生对其授课的接受与理解的程度。
五、利用好高校学生社团,维护学生权益的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
趣爱好,自愿组织起来的社会性团体。高校社团的存在和健康发展,对促进大学生依法自治、维护学生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们通过参与社团的章程和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管理,熟悉了法律和规章制度并对其产生信任,从而有助于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形成依法、依章办事的良好习惯。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培养大学生通过遵守社团章程,履行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例如民主选举,民主自治等,可以使其形成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会将其中的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情况及时向社团有关人员及部门反映、投诉。常此以来,大学生就会培养出自己的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利用广播、有线电视、报纸、宣传橱窗、校园网、板报等宣传媒体宣传法律知
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使大学生全方位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法治氛围,达到良好教育效果。优化网络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来对待网络问题。亲身参与不仅能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而且还能提高网络的自我教育功能。此外,还需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时填补网络漏洞,增强防火墙功能,严密监控互联网入口,最大限度地剔除和限制色情、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努力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教育,对培养其个人的综合素质,对建设法制化国家
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是高校的一种责任,但同时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然要求。因此,为了使大学生能够适应法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优秀人才,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注1:丁财兴,《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2
第三篇: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
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养,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为国家法治建设作贡献。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仅包含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大学生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性质和特征,树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为什么要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
首先,树立和培养法治观念是由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状决定的。不仅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实行法治的国家,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及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目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其次,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化认识和反应,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遵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对法治实践起着指导和推动作用,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功力,没有法治理念,法制建设就缺乏理论基础的主导价值观,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遵循科学的道路,难以向广度、深度推进,法治的终极目的也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反应和指引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再次是摒弃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糟粕的需要,虽然早在春秋时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就提出了法治的思想观点,但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的中国,人治的思想严重,对待传统法律思想,我们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对于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要予以保留,对于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甚至是阻碍社会发展的要坚决剔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立足中国实践,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继承中国优秀的法律传统,又吸收外来有益的法律文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呢?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邓小平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江泽民指出,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胡锦涛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应该紧紧记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我们应该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法律思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一是要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法律知识通常包括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和法律原理方面的知识,这两部分法律知识对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都很重要。只有既了解法律、法规在某个问题上的具体规定,又了解法律的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律思维,并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和处理各种法律问题。二是要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必须掌握法律方法。应当指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方法。三是要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一种自觉的法律思维习惯。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人们面临的法律事务必然会越来越多。这既对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供了良好条件。
最后,大学生应该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从国家角度来说,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因素。例如,要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保证法律的科学性、合理性;改善法律实施的状况,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从个人角度来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努力树立法律信仰。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大学生在自己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帮助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要人治不要法治”等封建残余思想,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使人们了解、熟悉和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三、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权威的蔑视。大学生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在保护好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比如,西安市大学生到政府部门去带薪实习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机会。我们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收获。我们可以了解到政府工作人员他们具体在做什么,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是什么,他们的职权是什么。我们在收获实习经验的同时也同样的树立和培养了我们的法治观念。
像此类我们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其中的机会还有很多,像各个学院、社团的法治相关活动。我们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就在不断的培养我们的法治观念。当然我们应该积极参加普法教育的相关讲座,或者不要拒绝别人在搞活动时候的宣传。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根本上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打心底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我们作为时代先锋,需要我们身先士卒地主动去普及法治教育,促进法治建设,是我们最高的境界,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不仅树立和培养了我们自身的法治观念,同时也培养了他人的法治观念,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其良好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大学生树立和培养法治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四篇:大学生法治观念分析
大学生法治观念分析
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法治建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却并不完全尽如人意,由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更有恶性事件的偶尔发生便可略窥一二。
通过对周围同学的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查阅我发现同学们普遍认为法律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自身法治意识对自身是非常有益的,他们希望获得法律的知识技能,认为于人于己都有好处。绝大部分同学表示自己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法律途径,大多数情况下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虽然同学们普遍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同学们课余研习法律的时间不多,获取法律知识的热情不是很高,对法治的理解也不够全面具体。这里面有学校知识结构和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原因;有社会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影响的原因;当然也有学生本身价值取向和和责任意识不强的原因。
大学生法治观念还存在对对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目标知悉不清的问题。他们虽然普遍认同法治的重要性,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寄予厚望,坚信法治社会一定能够实现,也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提出了好的建议,比如认为法治社会建设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司法腐败,党和政府在建设法治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责任,法治观念培养、法律知识的普及在法治社会中也不可忽视。但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知道不多,具体行动更是知之甚少。
大学生是社会上知识素质较高的一个群体,承载着未来社会建设的重任,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与否关系着法治建设的推进进程、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着他们在未来社会中能否发挥更有效的作用。,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教育尤为重要。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如下建议:一是加强学校法治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充实公共课教育中的法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引导,满足学生对法律知识渴求的期待,充分体现学校在法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加强网络法治观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在学生自我学习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的载体及宣传功能,加强法治观念的教育及普及;三是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扼杀大学生犯罪的萌芽;四是坚定不移的反腐败,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使广大学生深刻认识我们国家反腐败的决心与力度,增强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增强其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虽然大学生的法治观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一路走来的成就与进步也是我们于目共睹的。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将得到稳步的提升。
第五篇:大学生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泱泱中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十多亿的人口靠法律约束其行为,使国家蒸蒸日上,作为神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为国家法制建设作出贡献。树立法制观念我们应该做到学法,知法,用法。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生活得环境,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大国,熟知法律有利于我们生活得更好,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消除随心所欲的错误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立足于社会,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更了解社会的现状。总而言之我们生活的国家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大国,生存在这样的国家必须了解法律,学习法律
学习法律,就是要了解我国的现有法律,明确法律中要求我们的义务和权利,了解相关的执法部门和执法机构,严格要求我们的行为,要个规范我们的行为,努力履行我们应尽的职责,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学习法律还要明确法律是什么,法律的内容是什么,法律的意义是什么,法律怎样规定人的行为等等。学习法律有很多途径,我们可以组织法律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课堂教学比赛,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宣传法律知识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专业学习法律,阅读有关法律知识的书籍,我们还可以看有关法律的法制栏目和道德观察等节目,自制有关法律的电影,召开我你身边的违法行为讨论会,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学习法律。
知法,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党的领导是社会主要民主治建设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树立自由平等的观念,树立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树立权利义务观念,明确法律义务与法律权利的性质,明确法律义务与法律权利的关系。
培养法律素质,实际中树立法制观念。我们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在大学阶段,我们应将学习法律知识纳入自己学习成才的规划中,进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提高到自觉意识的层面,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应积极利用假期社会实践和见习、实习、勤工助学等机会,多接触社会,使自己的知识、意识、能力在服务社会你的过程中得到升华和提升。大学生在理解和行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时,应树立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权利的观念。一方面,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和追求,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严格依照 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序行使自由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所有的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其次我们在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等平等,当我们权利受损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我们要重视立法公正,更要重视执法公正,保证立法到执法全面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要增强程序公正观念,重视程序方面的制度建设。
我们还是法制观念的宣传者,要帮助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觉悟,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帮助群众学法、知法,自觉守法,并掌握和运用好法律武器,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为了使法制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在宣传的内容、重点及形式等方面,应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以往有些地方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偏重于群众守法的一面,而忽视群众同违法现象作斗争的一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要学法、知法,而且要激发人民群众运用法律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