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
谈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面对着一个崭新的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的竞争时代,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话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着眼于人才的培养,是各国走的共同之路。因为人类面临的诸多竞争其本质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毋庸置疑,决定21世纪各国命运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培养人的素质问题。同时,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作为培养年轻一代高级人才的高等学 校,更应该责无旁贷地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从最近的日本地震导致核辐射泄露的事件中可以深切体会到日本的民族精神,而这正是日本在道德教育上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这也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大学是学校教育最后的阶段,大学生此时开始思想趋向于定型,所以在校时期是培养和形成各种人生观,道德意识最重要的阶段。德素养的培养要从小事身边的事开始作起。要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标准。切忌道德教育说空话,讲大道理,作虚事。道德品质影响着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拥有怎样的道德品质将决定着一个未来的路会是怎么样的。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的成员,他们的道德品质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 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造成以上种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 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 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 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在这些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2、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 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3、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 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4、大学生道德心理的不成熟。不少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甚至我们从中还可 以观察到某些儿童时心理的残留,如有意试探纪律的边界,明令禁止的却偏
要去做等。另外,在当前形势下,许多 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
道德观念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认识和看法。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等 观念是道德意识最基本的形式,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起着指导作用。道德观念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处世 态度,对一个人有着极大的作用。然而,许多大学生却越来越关注个人利益,对他人索取,道德目标变为“多奉献多索取”。大学生对道德价值信仰的终极目标变得越来越淡薄,而对自我发展和个人目标表现出执着 的态度。道德观念在大学生的脑中已经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狄德罗曾说,如果道德败坏,趣味也会堕落。一味地追求自我利益只会将自己推入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泥淖中去,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有正确的道德行为。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2)道德内容的多样性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使道德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现在却与道德产生了联系,如环境污染、动物保护等问题。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自己的 道德观念去判断,从而形成了新的道德规范。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思想的解放,西方的各种文化流 入国内,不同文化下道德的内容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大学生面对的道德内容呈现出多样性,而对其中正确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成了大学生要面对的问题。许多大学生能按照自己过去形成的道德观念去辨别,选择。学习新增的积极的道德品质;有些大学生拜倒在消极思想中,沉迷于享乐主义等中,丢弃了自己原有的道德品质;还有些大学生则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陷入迷茫和迷惑之中。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 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 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生活追求 新潮,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 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 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1、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2、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大 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为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首先要提高认识。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
施,容易流于空对空,文明习惯、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不容易养成。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形成文明的习惯,社会公德才能形成。实践证明,公德教育就应以社会礼仪常规教育为起点,进行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再次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包括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精神、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设施等。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教师素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不仅要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而且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千百年来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只有首 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作为高校,应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多形式、多渠道对教师进行正规化培训,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信心和信念。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师德意识和育人能力,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应弄清道德素质发展的特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更好的效果。我国处于各领域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各种各样的因素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学校,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学生进入大学后,新的教育条件、新的学习生活条件、新的评价标准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活动比以前更复杂,且已成为一种社会义务,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道德素 质;另一方面,要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必须服从和适应班集体、学校和社会的要求。我认为在当代,(1)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大学生学会做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四有”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就是要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当今教育的首要目标。
(2)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大学生学会做人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家长的过度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又缺乏对真正的学习与生活意义的理解,面对严酷的现实,滋长着各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和不良行为。长时间以来,学校德育已异化,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内在需要,成了一种单向的强制性的灌输过程,学生完全被塑造成客体。只需要听话、服从,其效果是外在和短暂的,因为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必然导致学生的厌烦和表里不一的双重人格。培养的学生“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是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却仍然不这么做”。因此,在现代发展性教育中,必须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策略,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充分让每一个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发展机遇,让学生获得一种基本的观念、方法和能力,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去运用和适应。每个人从自己的事情开始作起,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不良的与人相处的方式、不良的语言习惯、思想中过分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倾向等等,有大量的细碎的事情要作。道德是群体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规范,但必须每个人都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才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外部环境。人对道德的认同和价值取向实际上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素养和教育水平。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这才是完整的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始终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必须弄清形成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的内在原因。如身体原因、心理原因、认识原因、能力原因、个体集体原因等等,只有弄清了这些原因,教育者才能对症下药,改变现状或维持现状。好的环境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起促进作用,差的环境则对其起阻碍作用。教育者应该认真研究大学生的环境,充分创造和利用积极的环境因素,克服消极的环境因素,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与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与空间。大学 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因此,教育者要认真研究社会环境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找到过去的社会环境中,哪些因素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产生过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并结合具体 情况,做到“古为今用”。而且,要预测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使其更好地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提供指导。教育者还要研究国际环境,吸收其先进经验,使两者结合,做到“洋为中用”。
第二篇:大学生道德素质论文:谈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道德素质论文:
谈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摘要】道德教育是大学思想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教育体系中举足轻重,意义深远。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具有较高的道德操守和良好的道德风貌是当前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应从下列方面展开:职业道德、市场道德、恋爱道德、网络道德。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
道德教育是大学思想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大学教育体系中举足轻重,意义深远。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高尚的品质,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光有品德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德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因此,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具有较高的道德操守和良好的道德风貌是当前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
当代大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还是较高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公德缺乏。公德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但有些大学生的表现却让人大失所望:课堂上毫无顾忌地接打手机、交头接耳;图书馆里大声喧哗、损毁资料;校园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二、人际失真。同学之间缺乏真情、人际关系失去调节,师生关系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甚至连最亲的父母平时也很少联系。
三、学风失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求真务实是大学生应有的品德,然而有些大学生却学习松懈、不思进取、投击取巧。具体表现为上课缺席、作业抄袭、考试舞弊、论文造假。
四、贷款失信。有些大学生信用意识不强,利用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后,有了经济能力却不守承诺,拒不偿还。
五、求职失诚。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不少大学生在求职中篡改学习成绩、谎报工作经验、虚设实践活动、提供虚假荣誉证书。还有的大学生在求职成功后,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却不信守承诺,单方面毁约。
当代大学生道德的失真、失信、失诚、失实归根结底是由于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道德自律能力很低造成的。因此,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应放在德育的首位,任何忽视道德教育的行为都是危险的、要不得的。
1.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相联,体现着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同时又是本行业人员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在现代社会,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总要在各种职业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和训练,并通过职业活动不断提高。因此,遵循和维护职业道德是人们道德高尚的重要表现。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我国的道德体系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其世界观基础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动力。作为财富的创造者,理应成为享有财富的主人,也应享受优质服务。所以,在由道德来调节社会关系时,应该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把人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已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的主导价值观和人生追求,而其中涌现出的许许多多模范人物:雷锋、时传祥、焦裕禄、孔繁森、李素丽、徐虎……更是以他们崇高的服务人民的精神而作为道德楷模为世人敬仰。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把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兼顾起来,自觉服从大局,是每个社会主义公民都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都是与集体主义背道而驰的,都与社会主义道德格格不入,理应被人们所唾弃。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劳动者、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努力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2.市场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相协调,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人类经济发展史特别是现代经济发展史的大量事实证明,凡是那些由劳动创造和合法经营而来的个人财富和企业财富,都有其潜在的伦理根据和道德源泉。大学生是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市场道德教育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市场道德就是在市场中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当前,对大学生的市场道德教育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平竞争教育。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市场如战场,劳动者和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为赢家,靠的是能力和实力,市场不相信眼泪,更没有怜悯,投机取巧只能是昙花一现。当代大学生必须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大显身手、崭露头角;二是诚实守信教育。市场经济是一种重信誉的经济,它最反对的是欺诈、哄骗和言而无信、没有诚信的经济,诚信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企业不可缺少的基本精神。我国古人就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指的就是正当途径,即通过正当途径去获取钱财。这种途径当然包括诚信经商、以诚待人、以信获益。因此,高校在道德教育中必须大力弘扬诚信原则,教育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本色,更是处事的基本原则。三是勤俭廉洁教育。勤俭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齐家治国的重要道德规范。大学生保持勤俭廉洁、制欲杜奢的品质,是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备的道德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使命感,摆脱现代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诱惑,把艰苦奋斗精神化为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理念,并践行于各行各业之中;四是义利观教育。义利观是价值观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是价值观评价的基本标准,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义利观教育,就是要强调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目的与过程的统一。大力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思想和行为,反对唯利是图和极端利已主义的价值取向,反对功利化的消极行为和“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正确的义利观是做人的道德起点和基本的道德底线,大学生必须在义利矛盾面前学会取舍。
3.恋爱道德
大学生谈恋爱是高校校园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性心理和性意识基本发育成熟,具有强烈的性情绪;另一方面,开放自由的校园生活给了大学生相互交往的空间,文化层次的提高使学生们看重两性交往中的精神生活,追求情感上的默契特别是渗透其中的浪漫色彩。在大学生谈恋爱问题上,高校既不能单纯地压制禁止、指责干涉,也不能一味地放纵放开、不闻不问。正确的办法是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加强学生恋爱道德的教育。
对大学生而言,谈恋爱要认真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爱情与事业的关系。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虽然生理上成熟了,但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也尚未定型,因此毫无疑问地应以学习为主,以事业为重,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第二,爱情与人生的关系。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决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中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对事业的追求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第三,爱情与婚姻的关系。恋爱孕育着婚姻,但恋爱毕竟不是婚姻。男女双方在恋爱中要相互尊重,保持纯洁,善于控制感情进行理智交往,极力避免性行为的发生。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恋爱道德。要让学生懂得:没有高尚的道德就没有纯洁的爱情,恋爱必须服从于一定的道德规范,以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进行交往,用道德理智来
控制自己的感情。第一,从恋爱道德认识情感入手,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教育;第二,从学生恋爱道德意志发展的不平衡性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意志力;第三,从恋爱道德行为入手,促进学生的正常交往,做到举止得体、行为有度、情趣高雅。
总之,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加强教育,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还是能够合理解决的。
4.网络道德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凸现,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网络道德是一种依靠网际公民的舆论和其内心信念来规范、调整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
新一代的大学生是网络世界中的重要公民,他们把上网作为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们在吸取网络营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不健康,不道德内容的影响。网络给大学生道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网络充斥的不良信息造成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混乱,比如盲目崇拜黑客,推崇西方价值观等;其次,沉溺于网络交际的大学生参加社交的机会大大减少,热衷于虚拟交往使部分人疏远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造成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淡化,道德情感淡漠;再次,虚拟的,匿名的网络环境容易使大学生将自己作为道德行为的唯一判断者,否认道德的普遍性,陷入道德相对主义,道德意识淡化,道德自律降低;最后,借助网络,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日益增多,如司空见惯的网络不文明用语、网络恶作剧等,屡见不鲜的制造和传播病毒以及色情暴力信息,网络赌博诈骗等犯罪行为。
面对网络引发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高校要调整思路,积极面对,担当起增强大学生网络修养的重任。其一,高校德育要主动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具体表现为:调整学校德育目标,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为主,培养其信息分辨能力、道德判断选择能力;积极探索合理的德育模式,开辟多样的德育途径。如建立专门的学校德育网站、班级、个人网页,不断完善和更新学校德育内容,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关心学生的个人利益;建立 一支适应网络化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教师队伍,并吸收精通网络技术、心理咨询等知识与技能的师资作为网络辅导员加入进来。其二,完善学校德育资源。如优化网络环境,正确把握网络的价值导向,加强网络技术开发和建设,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与监控;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站,促进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其三,协同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道德教育。大学生网络道德不仅仅是学校德育问题,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延伸了德育的时间和空间,拓展了德育的渠道,增加了德育的力量,但也增加了德育的不确定因素。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学校仅靠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积极配合。
看来,在网络时代高校关起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开放的德育观念。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正面引导,增强大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总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拓展学校德育内涵,把具体道德教育纳入进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这既不是应时之举,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姚莉娜.高职学生的恋爱心理及其教育引导[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5,(2).[2]田国秀,闫小鹏.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述略[J].思想教育研究,2006,(3).[3]胡象斌.高职特色校园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道德建设[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初探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初探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能力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主体的大学生,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摆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我们也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
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于是向社会发出“请相信我们”的呼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其
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
造成以上种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在这些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2、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
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3、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4、大学生道德心理的不成熟。不少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甚至我们从中还可以观察到某些儿童时心理的残留,如有意试探纪律的边界,明令禁止的却偏要去做等。另外,在当前形势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的内容及途径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1、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责任。
2、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大庭广众之下,勾肩搭背,搂搂抱抱;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抽烟喝酒等。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一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为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首先要提高认识。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德教育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并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其次是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是养成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容易流于空对空,文明习惯、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不容易养成。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觉性,而管理则是使这种自觉性形成习惯,使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形成文明的习惯,社会公德才能形成。实践证明,公德教育就应以社会礼仪常规教育为起点,进行养成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公共道德。
再次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包括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精神、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设施等。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教师素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不仅要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而且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千百年来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只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即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作为高校,应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多形式、多渠道对教师进行正规化培训,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信心和信念。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师德意识和育人能力,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怡.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J].北方经贸,2003,(3).[2]罗月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J].思想政治教育,2004,(6).[3]杨明;试论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第四篇:大学生道德素质
大学生道德素质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的新鲜血液,是新生代的力量。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左右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前进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的分析调查可以直接的反映出当今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则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目前,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备受社会的关注,媒体网络也在近几年纷纷报道有关大学生道德素质好坏的新闻。如今,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堪忧的。由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缺失而引发的犯罪行为更是频频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则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就业乃至生活,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是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问题,同时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的责任
当今,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要求大学生尽快成才。大学生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能否为社会发展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责任的履行
责任是对承担一定角色的人所应当担负的任务、职责、使命等方面的规定。人所承担的角色不同,责任也就不同,责任总是与人的角色紧密相连。大学生的责任就是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责任主体出发,分析他们行为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起自己所应尽的责任、从而形成自觉的责任意识的一种理论形式。大学生尚未走向社会,许多方面尚未定型,所以大学生的责任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责任或者说是向未来敞开的责任,因而大学生的责任更多地所表达的就是国家、社会对大学生一种社会使命或历史任务的期许和引导。
二、大学生的道德现状
(一)责任意识淡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独立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不良的社会风气使社会失去了过去那种强大的凝聚力,权力金钱化现象也使人们对社会的离心力逐渐增大,这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严重的。有89.3%的学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在人生奋斗目标上表现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淡漠已渐成必然,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第一、“无兴趣”。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消极,情感萎顿、空虚,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第二、“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第三、“无意义”。有些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阴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
(二)道德缺失
在公共生活中,文明礼貌、说话和气、待人热情、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等道德行为和伦理规范,会令人满意并受到赞扬。但有少数大学生连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一是表现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某些缺陷。比如,在校内反映在:教室垃圾视而不见、墙上脚印无故出现、桌上涂写、图书撕页、购饭插队、水电浪费等缺乏文明的倾向;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乘车无序、待人无礼、随心所欲、自私自利等社会公德的缺失行为。也有的大学生明哲保身,面对他人不文明的行为往往不闻不问、熟视无睹、甚至见怪不怪。二是表现在法纪规范方面的意识不
够。譬如大学生刘海洋公园硫酸泼熊事件,曾一度引起社会轰动和高校反思。三是在道德信仰上,一些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信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人生信条,为谋求金钱和私利不择手段,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甚至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四是心理耐受力、意志力、抗挫折能力较低,不能正视人生矛盾,无力排除人生困境。自杀和伤人事件并不罕见,缺乏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三)追求潮流,缺乏节约意识。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需求也不断的多样化。现在的大学生面对于形形色色的新潮物质,花钱如流水。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穿讲高档、超前消费。而他们在学习上却呈现出相反的迹象,学习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学习成绩下降。
(四)行为失范
大学生的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日常行为失范。不遵守公共秩序、不爱护公物、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与异性交往缺乏分寸等等。二是学术行为失范。有的大学生混文凭、信奉“60分万岁”,把许多宝贵的时间消磨在吃喝玩乐之中;考试舞弊、科研造假、抄袭论文等现象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声誉和发展。三是就业行为失范。有的大学生一切以个人的得失为出发点:如少数大学毕业生毁约现象,在职业选择上不愿意从事收入较低、条件艰苦的工作:甚至为了博得用人单位的好感,昧着良心制造假证书、编造成绩单。四是网络行为失范。部分学生沉溺网络之中,废寝忘食,甚至忘记上课、考试,导致学业荒废。五是竞争行为失范。有些大学生缺少良好的竞争风范甚至无视校纪校规。总之,由于大学生自身责任感的缺失,对社会义务和责任存在一种淡漠态度,一方面导致自我评价降低,缺乏信心、勇气,学习自觉性差,不要求上进;另一方面导致社会信任度降低,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人才质量纷纷提出质疑,纷纷批评大学毕业生在高校没有学会做人,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不会合作,欠缺团队精神;缺少学习的动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等等。
三,道德现状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如今,现在的经济发展迅速,科技也快速向前发展,一些外来文化和国内的文化渐渐地相互融合与交流。思想也逐渐的传播开来,于是对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产生冲击。大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一些低级趣味杂志、网络视频、音像制品的流传,成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最大障碍,对其自身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们对于学习产生厌学心理,而对于低级的文化产生依赖心理。及其影响了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所以要抵制社会上的不良文化气息的传播。
(二)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对大学生道德形成影响极大,学校文化传统,文化氛围对大学生道德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校接受什么样的文化知识,学习到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决定着他们自身道德观的修养水准。近些年来,有关报道学校所提倡的道德观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拉大问题频频出现。导致学生对学校开展的道德观教育缺乏兴趣和互动。进一步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
(三)家庭因素
人们常说,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的确不错。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培养出孩子什么样的道德修养。大学生的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有部分家长的问题,部分的家长过于对孩子的溺爱,放松了家庭教育。甚至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偏颇也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健康产生影响。
(四)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各方面外在的原因都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为轴,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各方面的物质条件都所具备。导致学生渐渐地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不免很多人在价值,人生,道德观念上出现种种弱点。
四.建议
(1)对学校的建议: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学校应该义不容辞。
首先要树立开放式德育观念。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怀,应该把大学生德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同各种载体、媒介相结合,通过更多的形式和渠道广泛开展育人活动,做好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工作,形成多维开放的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体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学校园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同学们的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身作则,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老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了,学生也会以老师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教育也尤为重要。
(2)对家长的建议: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好孩子从小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家长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可以多培养孩子一些道德素质,买些好书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和很多优秀的人谈话。通过多读书,会使他们拿里面的理念和现实生活中自己的生活理念对照,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3)对社会的建议:大学生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他们的行为举止和社会紧密相连。社会上人们的言行都可能影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所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也需社会做个好的榜样。
(4).对国家的建议: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对这个作为大学生并不自豪,而且也失去了信心。可能由于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待遇不是很理想,得不到该有的价值等原因,国家可以出台些政策,来些优惠使大学生重拾信心。
(5)加强自身道德践行能力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
首先,学校应该经常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认知社会,从而正确的了解生活、对待生活,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实践水平。其次,大学生自身应该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自发的学习德育教育知识,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道德水准。最后,认真贯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提高思想境界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道德现状不仅对社会的发展带来影响,而且还会关乎一个国家整体公民素质状况。只有把握好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状况,才能提高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状况
第五篇: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
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
摘要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堪忧的。由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缺失而引发的犯罪行为更是频频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则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就业乃至生活,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是当今社会刻不容缓的问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在一定方面标志着国家的文明程度。本文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素质培养
提纲
1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2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3大学生道德素质不良现状的原因
4如何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措施探讨--《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论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0期
大学生涯导论赵跃军 邹放鸣主出版社编 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