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怎样写好文献综述2
怎样写好文献综述
1文献综述的概念及作用
1.1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1.2写文献综述的意义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1.3文献综述的任务
一、为了清楚地了解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为了调查研究课题的历史和现状, 了解本课题的当前水平
三、为了决定博士论文研究中需要展开的内容和执行的研究。
1.4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区别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好的文献综述怎样做
2.1 文献综述的选题原则
一、结合所学知识选自己专长的或有基础的题目,否则难以写出水平较高的综述。
二、根据所占有文献资料的质和量选题。
三、选题一定要能反映出新的学科矛盾的焦点、新成果、新动向。
四、题目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2.2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一、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献综述?第一要务就是要做好文献搜索、收集和研究。
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5、通过Interne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二、怎样做好文献搜集,注意事项:
1.不能完全靠检索光盘数据库查找文献。对某些课题,用电子手段查阅文献在目前大约只能查到用手工方式获得文献的三分之一左右到一半左右。
2.请教本专业有经验的专家、老师给以指导,了解哪些期刊杂志或文献种类对自己最为重要。用什么方式作文献调查工作
3.充分利用文献索引、文摘和书目等检索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是查找相关文献最好的检索性期刊。其他有《EI》、《ISTP》、《CA》以及美国政府四大报告(AD报告、PB报告、NASA报告、DOE报告)。
4.通过阅读已经收集到的资料,再进一步有选择地收集每一篇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资料。如此积累,好像“滚雪球”。
5.如果你进入课题以前, 导师及课题组已经进行了若干年的研究,从导师及学科组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完成的学位论文开始文献调研是最明智的。
三、好的文献综述应该做到哪些
1、找出这个领域中不一致之处、短处或是缺陷是什么?
2、什么观点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3、缺乏什么证据?什么是不确定的、什么是矛盾的及什么是太局限的?
4、您的研究预期对学术界或教育界有什么贡献?
5、文献中所呈现的研究设计与方法有什么看起来是令人不满意的?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具体格式:
①综述题目; ②作者单位; ③摘要; ④关键词; ⑤前言; ⑥主题; ⑦总结; ⑧参考文献。
下面着重介绍前言、主题部分、总结部分及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3.1 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部分要写清:
(1)写作的目的。
(2)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综述范围切忌过宽、过杂,“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3.2 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3 总结部分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3.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二、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三、要围绕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四、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即做到由远而近先引用关系较远的文献,最后才是关联最密切的文献。
五、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六、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七、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八、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九、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十、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
十一、所引用的文献应是亲自读过的原著全文,不可只根据摘要即加以引用,更不能引用由文献引用的内容而并末见到被引用的原文,因为这往往是造成误解或曲解原意的重要原因,有时可给综述的科学价值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十二、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第二篇:怎样写好材料
怎样写好材料
机关工作人员通俗讲有三件事:出主意、写材料、办事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体会,谈一谈怎样“写材料”的问题。我感到材料写作要说难是真难,写好难,写精难,写出范文更难。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要学会几种文体也不是什么难事。在此,我就材料的主题、结构、修辞、文字等,给大家介绍一些写作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
郑板桥在书斋题有一幅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下联主张要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也就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这幅对联也可以用来描述对写材料的要求,即主题要鲜明,结构脉络要清晰。我的体会是:写材料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选好角度先立题。文以明道,纲举目张,都在强调材料必须主题明确。主题不明,人们读来就会不知所云。要认真领会上级精神。领会理解上级精神,写出来的东西就符合上级要求,就会得到认可。因此,在写材料之前,首先要弄清材料的方向和主题,避免离题万里,南辕北辙。实践证明,一些同志材料写不好?主要是领会意图不专心,没有把领导的想法吃透、意图摸准。要明确材料主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要注意把握领导平时讲话的内涵。领导讲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认真领会,就能把握其精神实质,就能发现其中的思想火花,这对领会领导意图很有帮助。平时,要多陪领导下基层,与领导接触多了,就知道领导什么时候,在想什么问题。还有一点很重要,有事无事,大事小事,都要多与领导交流和沟通,甚至可以与领导探讨一些社会或单位上的热点敏感性问题,慢慢地就会摸准领导的思想脉搏。比如,平时重视与领导的交流,知道领导的思想走势,组织写单位的材料,一般就不用听领导讲意图,写出的材料就能符合领导的要求。另一种,就是要努力争取领导的“接见”。当面聆听领导的意见,是写好材料的重要保证。领导的水平有高低,领导的风格不一样,有的领导在分配任务后,会主动找写材料的同志说明意图,遇到一些思路清楚的领导,可能还会告知材料的写法,这是再好不过的。但多数情况下,领导下达任务后,不会主动找你沟通,遇到这种情况,不管领导工作有多忙,必须设法争取领导的“接见”,通过与领导的交流,弄清写作目的、任务、要求,把握领导的真实意图,感受领导的个性风格。尤其是写领导讲话稿之类材料,要求严,标准高,必须争取主动,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充分体现领导的水平和风格,只有这样,写出的材料,才能体现领导的个性,符合领导的身份,反映领导的思想。
二、结构安排要合理。古人说,文无定法,并不是说写材料不要章法,而是有许多章法。一篇好的材料要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布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既是说看问题的角度,又是说写材料的结构层次。比如,写总结就要说清:前段工作怎么样、将来工作又如何?成绩怎么样、问题又如何?有什么样的对策„„都要分条分块的有机组合。很多领导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对材料逐字逐句地读,他们往往只看看材料的整体结构,材料总共分几个大的方面,下边又有多少小点,重点写的是什么,中心在哪里等等?因此,在写材料时一定要突出要点和中心,让人一看就明白材料是写什么的。做到重点突出、事情醒目、一目了然。材料的种类不同,其写作方法也不一样,谋篇布局也有区别。以我的经验,材料的谋篇布局一定要精益求精,反复研究权衡,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主题。虽然在领受任务时,摸了摸领导的思路,心里有了点底,但往往领导考虑的主题,不一定都很成熟,存在偏差也是正常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相信领导,但不能迷信领导,也不能迷信权威。必须在谋篇布局时统一考虑材料的主题,结合上级的精神、领导的意图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后才能确定主题。二是结构。现在,比较常见的材料结构有三种:一种是递进式的,就像剥笋一样,层层递进。比如,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并列式的,几
个层次的意思并列,多一层或少一层,都不会影响材料结构;还有一种新闻式的,也是倒金字塔式,就是把最重要的、领导和群众最关心的、最敏感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最抢眼的位置,就像新闻报道的导语,其它内容,按主次先后排列。还要注意详略得当,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都要做到心里有数。三是提纲。写大材料,一定要认真确定好提纲。一般情况下,写作提纲定到三级标题就可以了。在详细提纲定下来以后,要主动征求领导和群众的意见,特别是领导讲话材料,尽量征求讲话领导的意见。这样,就可避免走回头路,也可保证材料质量。前一段时间,领导要我整理部内效能制度体系,在写作材料前,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逐条拉出大纲,反复修改整理后,质量较高,领导满意。正月十五,为边书记写人事制度改革发言提纲,就邀请经常为书记写材料的同志一起搭材料架子,少走了弯路。
三、运用修辞语言美。要懂语法、修辞、逻辑。语法研究的是组词造句的规则。学习语法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从理性上认识语言的结构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我们的语言实践,消灭病句,把文章写通顺。修辞研究的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写文章不仅要注意遣词造句,还要讲究表达方法。学修辞的目的就是掌握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把文章写得准确、鲜明、生动、优美,文通意顺,富有文采。常用的修辞形式有比喻、夸张、层递、对比、对偶、借代、设问、排比、反复、双关、比拟、婉曲、讽喻、仿词、联珠、拈连等十几种。逻辑与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文章之所以犯偷换概念、改换论题、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就是因为作者没有掌握起码的逻辑规则。不掌握逻辑学的一般知识,发生逻辑错误是难免的。
四、文字要有感染力。杜甫有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的就是文字感染力的问题。文字感染力来自推敲,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都是讲炼字问题的,一个“绿”、“闹”、“弄”,就写出了诗的意境。再如:“吃透上头,掌握外头,了解下头。”“危中有机,事在人为。”“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大家垮台。”“培养年轻干部,不要无土栽培。”“一万个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只有常备不懈,才能无隙可击。”“在能力上有危机感,在知识上有恐慌感。”这是讲炼句问题的,有的采取对照写法,有的进行换位思考,有的展开联想,写出的句子富有意味,让人叫好。通常而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区别词语的不同含义,务求用词确切。第二,要注意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区别在不同语境中词义的变化。第四、注意在公文写作中选用通俗易懂之词,不要生造词语,也不要使用那些专业性特别强而别人难以看懂的专业术语。第五,要掌握公文写作的特定用词。
最后,说说材料修改问题。写好材料离不开修改。古人说,写材料是三分写,七分改。材料是改出来的,再高的写作水平,也不敢保证一稿到位。我的体会,就是六看:一看题目。生个孩子,也要起个好名字,写材料也是一样,题好半篇文,题目一定要醒目,能够吸引人的眼球,看了题目,就想看内容。最近《人民日报》有几篇好的文章题目:《工作干起来,工作干上来》、《经济上创造奇迹,文化上创造辉煌》、《转变,从体制创新开始》。二看结构。结构的次序、层次、详略、因果无问题,还不能出现逻辑性错误。三看事实。素材要真实可靠,特别是第二手素材,一定要认真核实,心中没有数的素材,尽量不用,必须确保事实确凿。四看观点。观点不能有政治性错误,必须符合党的政策法规要求,也不能有常识性错误,经得起推敲。五看内容。内容不能重复,不能打架,必写的要写上,不必写的不能有。六看语言。语言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不同的材料,对语言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讲话稿,尽量用短句,用排比句,用双音节词,用口语,尽量少用形容词。演讲稿就要多用排比句、设问句等。述职报告要求朴实,语言概括性要强。信息材料主题、内容要新颖。要吃透上情和下情。大处着眼,小处着笔。因此,在材料写完初稿后,一定要对整个材料进行不厌其烦
地修改。多读几遍、多改几遍、多与同行交流几遍,能简的尽量简,可要可不要的要大胆狠心地删减,这样才能写出让领导、同行赞赏的材料来。
谈怎样写好文字材料(连载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材料代表着一个单位的基本形象和基本素质,上级通过材料能够很好地了解基层单位的基本工作状况、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作为单位本身可以通过撰写材料,总结工作,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材料对于推进工作具有统领性和统筹性。可以说,撰写材料,是运筹、谋划和指导业务工作的主要手段,是把好点子、好主意、好办法落实到底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是把事情办好、办对的必要条件。因此,写好材料对于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建设水平,改善整体形象具有很好的彰显作用,必须重视材料撰写工作,切实提高材料撰写质量。
一、写好材料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
写好材料需要“笔杆子”。邓小平同志1950年5月16日《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讲,“拿笔杆子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要学会拿笔杆子。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需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做个大报告,也只有几百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方法,但只能是‘个别’。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最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这是毛泽东主席告诉我们的。凡不会写的要学会写,能写而不精的要慢慢地精。”邓小平同志60年前的这段发言,深刻阐述了一个单位有几个笔杆子的重要性。机关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具有很强文字综合能力的笔杆子。写材料,在机关工作中,是运筹、谋划和指导业务工作的主要手段,是把好点子好主意好办法落实到底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是把事情办好办对的必要条件。“笔杆子”既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基本素质的展示,也是一个单位整体形象的展现,它既是思想之舟,又是动力之源。因为许多工作要靠文字来推动,许多精神要靠文字来传递,许多经验要靠文字来总结,就是教孩子学好语文,有时也离不开良好的文字基础。如何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好上级方针政策指示,需要用笔去研究和构想;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建设与发展的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需要用笔去谋划和宣传;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的如何,有什么好的方面,还有什么问题和薄弱环节,下一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需要用笔去梳理归纳和分析研究;理论学习的体会文章和调研报告,需要用笔去分析和完成;日常大量的报告、请示等文电,需要用笔去撰写和修改,等等。试想,机关工作中,有哪一项工作可以真正离开“笔杆子”,是没有的!
魏文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认为,人的一生匆促短暂,唯文章可以不朽。现在看来,这个论点显然不够完整准确。但“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命题,仍然能够深入人心,这么多年来经久不衰。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如在文字综合能力上过不了关,不仅单位领导对你有看法,觉得你在关键时候起不了作用,就是你自己也会因为没有“金刚钻”而不能揽“瓷器活”而感到心有自烦,说话的底气有时不足。当然也不可否认,现在很多机关的同志,已经早就不愿意或者不想写东西了,感到写东西太累太苦,加班加点,还没有一点实惠,有时还无法真正看到作为一个单位的“笔杆子”,在提升使用上的明显优势,这毕竟是非正常现象,应当尽力避而为之。
读毛选——数遍,看论坛——广泛,肯吃苦——常年,对写好材料是非常有作用的。毛泽东主席的著作,各类各式文章材料齐而全,是终身的无言老师,是永远用不尽的文字宝库。读它数遍,啃它数年,可以学会所有文种公文的写法与技巧,掌握写作必备的法则与规律,必成写作高手;网上著名论坛的一些帖子,紧跟形势快捷,语言精辟犀利,用词新颖活泼,
第三篇:怎样写好材料
怎样写好材料
机关工作人员通俗讲有三件事:出主意、写材料、办事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体会,谈一谈怎样“写材料”的问题。我感到材料写作要说难是真难,写好难,写精难,写出范文更难。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要学会几种文体也不是什么难事。在此,我就材料的主题、结构、修辞、文字等,给大家介绍一些写作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
郑板桥在书斋题有一幅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上联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下联主张要自辟新路,似二月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也就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这幅对联也可以用来描述对写材料的要求,即主题要鲜明,结构脉络要清晰。我的体会是:写材料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选好角度先立题。文以明道,纲举目张,都在强调材料必须主题明确。主题不明,人们读来就会不知所云。要认真领会上级精神。领会理解上级精神,写出来的东西就符合上级要求,就会得到认可。因此,在写材料之前,首先要弄清材料的方向和主题,避免离题万里,南辕北辙。实践证明,一些同志材料写不好?主要是领会意图不专心,没有把领导的想法吃透、意图摸准。要明确材料主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要
注意把握领导平时讲话的内涵。领导讲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认真领会,就能把握其精神实质,就能发现其中的思想火花,这对领会领导意图很有帮助。平时,要多陪领导下基层,与领导接触多了,就知道领导什么时候,在想什么问题。还有一点很重要,有事无事,大事小事,都要多与领导交流和沟通,甚至可以与领导探讨一些社会或单位上的热点敏感性问题,慢慢地就会摸准领导的思想脉搏。比如,平时重视与领导的交流,知道领导的思想走势,组织写单位的材料,一般就不用听领导讲意图,写出的材料就能符合领导的要求。另一种,就是要努力争取领导的“接见”。当面聆听领导的意见,是写好材料的重要保证。领导的水平有高低,领导的风格不一样,有的领导在分配任务后,会主动找写材料的同志说明意图,遇到一些思路清楚的领导,可能还会告知材料的写法,这是再好不过的。但多数情况下,领导下达任务后,不会主动找你沟通,遇到这种情况,不管领导工作有多忙,必须设法争取领导的“接见”,通过与领导的交流,弄清写作目的、任务、要求,把握领导的真实意图,感受领导的个性风格。尤其是写领导讲话稿之类材料,要求严,标准高,必须争取主动,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充分体现领导的水平和风格,只有这样,写出的材料,才能体现领导的个性,符合领导的身份,反映领导的思想。
二、结构安排要合理。古人说,文无定法,并不是说写材料
不要章法,而是有许多章法。一篇好的材料要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布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既是说看问题的角度,又是说写材料的结构层次。比如,写总结就要说清:前段工作怎么样、将来工作又如何?成绩怎么样、问题又如何?有什么样的对策„„都要分条分块的有机组合。很多领导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对材料逐字逐句地读,他们往往只看看材料的整体结构,材料总共分几个大的方面,下边又有多少小点,重点写的是什么,中心在哪里等等?因此,在写材料时一定要突出要点和中心,让人一看就明白材料是写什么的。做到重点突出、事情醒目、一目了然。材料的种类不同,其写作方法也不一样,谋篇布局也有区别。以我的经验,材料的谋篇布局一定要精益求精,反复研究权衡,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主题。虽然在领受任务时,摸了摸领导的思路,心里有了点底,但往往领导考虑的主题,不一定都很成熟,存在偏差也是正常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相信领导,但不能迷信领导,也不能迷信权威。必须在谋篇布局时统一考虑材料的主题,结合上级的精神、领导的意图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后才能确定主题。二是结构。现在,比较常见的材料结构有三种:一种是递进式的,就像剥笋一样,层层递进。比如,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并列式的,几个层次的意思并列,多一层或少一层,都不会影响材料结构;还有一种新闻式的,也是倒金字塔式,就是把最重要的、领导和群众最关心的、最敏感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最抢眼的位置,就像新闻报道的导语,其它内容,按主次先后排列。还要注意详略得当,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都要做到心里有数。三是提纲。写大材料,一定要认真确定好提纲。一般情况下,写作提纲定到三级标题就可以了。在详细提纲定下来以后,要主动征求领导和群众的意见,特别是领导讲话材料,尽量征求讲话领导的意见。这样,就可避免走回头路,也可保证材料质量。前一段时间,领导要我整理部内效能制度体系,在写作材料前,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逐条拉出大纲,反复修改整理后,质量较高,领导满意。正月十五,为边书记写人事制度改革发言提纲,就邀请经常为书记写材料的同志一起搭材料架子,少走了弯路。
三、运用修辞语言美。要懂语法、修辞、逻辑。语法研究的是组词造句的规则。学习语法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从理性上认识语言的结构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我们的语言实践,消灭病句,把文章写通顺。修辞研究的是文章的表达方法。写文章不仅要注意遣词造句,还要讲究表达方法。学修辞的目的就是掌握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把文章写得准确、鲜明、生动、优美,文通意顺,富有文采。常用的修辞形式有比喻、夸张、层递、对比、对偶、借代、设问、排比、反复、双关、比拟、婉曲、讽喻、仿词、联珠、拈连等十几种。逻辑与写作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文章之所以犯偷换概念、改
换论题、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就是因为作者没有掌握起码的逻辑规则。不掌握逻辑学的一般知识,发生逻辑错误是难免的。
四、文字要有感染力。杜甫有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说的就是文字感染力的问题。文字感染力来自推敲,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都是讲炼字问题的,一个“绿”、“闹”、“弄”,就写出了诗的意境。再如:“吃透上头,掌握外头,了解下头。”“危中有机,事在人为。”“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大家垮台。”“培养年轻干部,不要无土栽培。”“一万个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只有常备不懈,才能无隙可击。”“在能力上有危机感,在知识上有恐慌感。”这是讲炼句问题的,有的采取对照写法,有的进行换位思考,有的展开联想,写出的句子富有意味,让人叫好。通常而言,要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区别词语的不同含义,务求用词确切。第二,要注意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区别在不同语境中词义的变化。第四、注意在公文写作中选用通俗易懂之词,不要生造词语,也不要使用那些专业性特别强而别人难以看懂的专业术语。第五,要掌握公文写作的特定用词。
最后,说说材料修改问题。写好材料离不开修改。古人说,写材料是三分写,七分改。材料是改出来的,再高的写作水平,也不敢保证一稿到位。我的体会,就是六看:一看题目。生个
孩子,也要起个好名字,写材料也是一样,题好半篇文,题目一定要醒目,能够吸引人的眼球,看了题目,就想看内容。最近《人民日报》有几篇好的文章题目:《工作干起来,工作干上来》、《经济上创造奇迹,文化上创造辉煌》、《转变,从体制创新开始》。二看结构。结构的次序、层次、详略、因果无问题,还不能出现逻辑性错误。三看事实。素材要真实可靠,特别是第二手素材,一定要认真核实,心中没有数的素材,尽量不用,必须确保事实确凿。四看观点。观点不能有政治性错误,必须符合党的政策法规要求,也不能有常识性错误,经得起推敲。五看内容。内容不能重复,不能打架,必写的要写上,不必写的不能有。六看语言。语言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不同的材料,对语言的要求不一样。比如,讲话稿,尽量用短句,用排比句,用双音节词,用口语,尽量少用形容词。演讲稿就要多用排比句、设问句等。述职报告要求朴实,语言概括性要强。信息材料主题、内容要新颖。要吃透上情和下情。大处着眼,小处着笔。因此,在材料写完初稿后,一定要对整个材料进行不厌其烦地修改。多读几遍、多改几遍、多与同行交流几遍,能简的尽量简,可要可不要的要大胆狠心地删减,这样才能写出让领导、同行赞赏的材料来
第四篇:《怎样写好文献综述——案例及评述》读书笔记
论文结构
一 文章题目 摘要 关键词
题目 精确反映内容,不要泛化;
摘要 200~300字,要能精炼的表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关键字 适用于检索
二 引言
提出研究的问题,论证研究必要性和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介绍相关理论
2、对实证研究进行回顾
3、提出研究问题或者研究假设
四 研究方法(设计文献综述)
样本的选择 问卷设计及主要内容 测量变量
五 数据分析和结果
因子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模型,适合的方式
六 结果讨论
对数据结果做一个总结,强调主要发现
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对结果和发现进行讨论。
(有什么重要发现,与以前的不同点,“深层次”讨论“跳出来”高层次)
七 文章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结合文献进行论述
八 文章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定义
九 参考文献
十 附录
不适合在正文中出现的细节性描述改在附录
如调查问卷,一些细节性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图表等
文献
初步文献:教科书、已有的文献综述
其次:泛读学术论文
最后:实用期刊
不引用,但参考观点
对所阅读的文献做笔记 电子版
1、结论和启示
2、批判和建设性评价
写文献(纯文献综述、理论和实证性文章)
纯综述类文章
1、不能以作者为线索进行简单罗列认识问题、展开观点
2.、对已有的文献要进行加工总结,提炼有利于自己的观点“不照搬”
3、网页中的文字不能作为文献
4、柱状图与饼图不用于学术,用于商业,学术用表格
5、讨论的主要概念在一开始就该给出定义
6、综述要为了研究目的而综述,服务于文章,即要围绕主题
7、每一个观点在一个完整论述后应该有一个引用文献
8、不用文学性词汇再学术论文中
9、避免“断环”
10、国内外没必要分开,以问题为线索,再对国内外比较
11.、选题别宽泛,钻研要专而深
实证研究类文章
1、用资料佐证,且明确时间地点
2、现象描述,引言的必要性
3、两词交互使用不好 “特性”与“特质”
4、字典也算是文献 做“定义”时要注意
5、少说废话故事,紧扣主题,字字珠玑
6、需要支持,每个论点都要有文献支持
7、可以自己提出的:空白、关注因素、矛盾、未来方向
8、对采用文献或不采用文献的观点给出理由
9、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10、对于不相关的,即便很牛的文献也不要涉及
11、对提出的假设,给出理由,进行讨论
12、常用模型
第五篇:如何写好一篇文献综述
如何写好一篇文献综述
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一,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二,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三,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四,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注意事项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