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文献综述(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7:4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网络成瘾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网络成瘾文献综述》。

第一篇:青少年网络成瘾文献综述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文献综述

姓名:王钊

学号:110301401044

班级:11社工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成长既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也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且后天因素占主导地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渐突出,其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要了解网络成瘾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我们首先必须了解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在这个信息时代,青少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的影响,同时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所以他们在学习、交友、家庭教育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和冲突,这也大大增加了他们患上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我国正面临着富裕化、市场化、商业化、网络化、全球化以及社会阶层分化与贫富差距加大等诸多挑战,加强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研究,探索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文明社会应尽的责任。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助于青少年获取丰富的知识、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意志力不强的青少年而言,无节制地使用网络,严重的甚至损害其身心健康,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危害 对策

1.引言

“网络成瘾”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的社会现象,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造成的危害极大。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日益普及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之一— “网络成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官方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网民总数已达到2.1亿,2009年增长率达到53.3%。而其中18岁以下占19.1%,18~24占31.8%,25~30岁的占18.1%。据此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的主体,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严重。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青少年由于心理发展尚不稳定、不成熟,成为了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有研究表明,每10个青少年网民中,就有1个网络成瘾。同时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绝对人数高达244万,年龄主要集中在小学六年级至大学一年级之间,并且呈现低龄化趋势,网络成瘾严重地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潜在因素。因此,加强教育环境优化,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1相关概念的界定

网络成瘾:“网瘾” 的概念,最初是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提出。格登博格借用美国关于 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指出网瘾是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症状是过使用网络,造成学业、工作、社会、家庭等身心功能的减弱。后来,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 博士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的冲动-控制失序症。网瘾障碍,在临床上又称为病态网络使用,网络依赖,也称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社会 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在我国,网络成瘾已经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关于网络成瘾的概念,学界尚有争议。概括地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争议:一是网络成瘾是否是一种疾病;二是网络成瘾是否是对互联网的成瘾。网络成瘾概念争议的核心问题是网络成瘾的性质,即网络成瘾的本质是什么。从网络成瘾的原因看,网络成瘾不仅仅是个体问题,而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信息时代,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网络成瘾现象及其所蕴涵的社会转型意义,不能单纯地将网络成瘾界定为疾病。

基于此,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其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内涵包含过度使用网络和过度使用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两个基本要素,基本问题在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对其上网行为的控制能力存在着障碍。金伯利 扬博士人认为,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征:(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青少年:青少年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人,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处于儿童时期之后,成人之前。但实际上,青少年指13岁以上到成年之前(也就是满14岁不满18岁)这段期间的人多为学生。青少年期是生命中的一个时段。青少年期既是以时间术语对生命某种特殊存在形式的描述,也是生命历程在时间上的一个特殊分段。研究者们都承认这个分段是存在的,并以时间的术语来界定它。我国学者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日本学者宫川知彰等将它界定为十二三岁至二十一二岁,这比中国学者界定的年龄要稍靠后几年,西方学者从性别上对青少年期进行了区分,认为男性青少年期为12~21岁,女性青少年期为10~21岁,女性比男性青少年期略长。还有学者认为,青少年一般分作“青年”和“少年”,“少年”一般是指13至19岁的年轻人,而“青年”一般是指20至40岁的年轻人。本文的青少年主要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社会群体。

青少年期是生命的黄金时段。尽管各国青少年分期的时间并不一致,然而研究者们却一致认为这个时间段在生命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人称它为承前启后的“过渡期”;也有人认为它是生命的“转折期”;还有人说它是充满朝气的。·;花样年华期”。由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处在加速发展期,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作人生发展的‘‘加速期”。如此等等,都说明青少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时期。处于生理发育成熟期的青少年,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身高体貌的显著变化;二是第二性征的出现;三是大脑神经系统的日趋完善。这些变化是全面的,无论生理的不同部分先前的发展速度有何不同,到了这个时期,它们几乎都达到了它们发展的最高水平;这些变化也是深刻的,它们是个体生理的第二次突变,是生理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转变的具体表现。1.2.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叮分校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有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的标准;而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严重。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达到81.3%,有七成学生网民沉湎于网上聊天,有四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武汉市6名平均年龄为15、16岁的辍学学生因为没钱上网,而在市区实施抢劫;浙江省绍兴县一名连续三个通宵上网的少年,因父亲不准他再去网吧,竟从四楼窗口一跃而下,以身“殉”网(潘海平,朱立毅: 《别让 “电子海洛因”伤了孩子》,“人民网”,2001年11月22日); 2002年南昌市某17岁高三学生玩网络游戏猝死,引起了社会的震惊。2002年6月北京“蓝极速网络”网吧的一场大火,烧死了24条生命,他们绝大多数是深夜仍在玩网络游戏的学生。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1.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类型

(1)色情成瘾。上网者迷恋网上的所有色情音乐、图片以及影像等。有专家指出每周花费11小时以上用来漫游色情网站的人,就有色情成瘾的嫌疑。

(2)网络交际成瘾。上网者利用各种聊天软件以及网站的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

(3)强迫信息收集成瘾。这包括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

(4)游戏成瘾。包括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玩计算机游戏,这是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涉及了许多的中小学以及大学的男生。不但用家中的电脑可以轻松地进行连网游戏,遍街的所谓电脑网吧更是绝佳的去处,既可以逃避家长的耳目,还可众人一起连机,使游戏更加的刺激有趣。(5)其他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论、BBS发表文章、购物、拍卖等活动。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其身心所受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的。实际上网络成瘾者多是以上几个类型的混合体。1.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症状

沉迷网恋:如同“鸡”与“蛋”,目前在“成瘾”与“上网时间变长”谁是因谁是果的问题上尚无公认的结论,但长时间恋网无疑是网络成瘾者的“标签”。网络成瘾者平均每周上网25至30个小时,且不分白天黑夜。与非成瘾者相比,他们的上网频率高出1倍,多耗费2倍的时间。

不谙人际:对着电脑屏幕行文如水、滔滔不绝,丢掉键盘鼠标就变得沉默寡言,网络正在让当代年轻人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日退化。调查表明,56.3%的网络成瘾者人际关系较差。相比之下,46%的非成瘾者能将自己与同学、亲友的关系相处得很好。

身心成疾:网络是无形的,当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它将麻痹神经,摧毁精神。调查发现,网络成瘾者起初对网络只是精神上的眷恋,而后则发展成为躯体上的依赖。由于长期坐在电脑前,缺乏活动并处于同一姿势,时间一久,腰痛、背痛、头昏脑胀、双手颤抖、疲乏无力就会接踵而来,更有甚者因此患上了颈椎和眼部疾病。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

身心危害: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沉迷于网络世界,长时间连续上网,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容易变得非常虚弱。还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中,不仅会影响头脑发育,还会导致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发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同时,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网吧大多环境恶劣、空气浑浊、声音嘈杂,青少年在这种环境的网吧内上网,也容易被传染上疾病。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健全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和“忧郁症”等心理疾病,过分关注人机对话,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把与别人的交往当成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孤僻,造成青少年个性的缺陷;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上网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对上网的需要或冲动.这种冲动使其在从事别的活动,工作、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造成青少年心理的错位和行动失调;“网恋”和网络聊天会引发青少年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造成青少年心理的创伤;网络成瘾者过度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角色,容易迷失自我,将网络上的规则带到现实生活中,造成青少年自我认识的障碍。游戏开发商和网吧经营者为了吸引和留住人,在游戏中设置了好多关口和陷阱,使得游戏者一步步沉迷其中,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上网不是免费的,作为一名没有收入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疑将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

学习危害:青少年沉溺于互联网带来了大量教育上的问题,染上网瘾的青少年,被网络挤占了原本属于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导致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学习成绩的下降。同时,国外也有研究表明,长期上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其智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标准水平线以下,这也会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网上也有一些商家为了赚钱,建立一些帮写论文,写作业盈利的网站,一些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便从网上购买作业、论文敷衍老师,学习认真态度大打折扣,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网络成瘾者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会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的情况,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对上海地区13所大学的调查统计,2004年上海大学一次性退学的81名青少年,都是因为网络游戏成瘾导致的学业大幅度下滑导致。在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237名退学和留级生中,有80%以上是因为无节制地沉湎于电脑游戏。上海交通大学205名退学和转青少年中,至少有1/3的青少年也是因为无节制地玩电脑,导致成绩下降,不得不退学或转学。网络成瘾对大青少年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已经成为大青少年退学的主要原因。

道德意识危害:在网络世界,人们的性别、年龄、相貌、身份等都能借助网络虚拟技术得到充分的隐匿,人们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人们不必面对面的直接打交道,从而摆脱了熟人社会众多的道德约束。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缺少了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对他们行为的监督,他们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道德自律,容易在网络游戏、黄色网站中放纵自己的欲望。人性恶的一面也可能会因为没有道德的约束而得到充分的宣泄,这就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信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容易也受到不良的诱导,最终可能误入歧途。近年来,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明显上升,这与网络游戏中大力宣扬暴力、色情有很大关系。更有一些青年,为了支付网费而走上犯罪的道路。青少年因网络成瘾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从根源上说是个体生理心理特征与不良网络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色情、暴力等虚拟空间中,导致价值观念模糊,网络行为自我约束力降低,进而导致网络行为失范,即网络行为偏离或者违反社会规范,从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便会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暴力、色情游戏甚至被一些人称为电子海洛因。

发展伤害:即网络成瘾妨碍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辍学、失业,损害青少年的发展。首先,网络成瘾者大多性格孤僻冷漠,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导致自我更加封闭,进而不断的走向个人孤独世界,从而拒绝与人交往。同时,网络成瘾者沉溺于虚拟完美的网络世界之中,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他们从网络游戏中得到了个人成就感的满足,他们从网恋中得到了个人归属感的满足,他们可以在网络世界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切。而在现实世界中,一切都不是那么完美,朋友经常欺骗,爱人随时背叛,因此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的交往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事情,从而不愿意与人交往,拒绝与人交往,拒绝融入社会,是网络带给网瘾青年的一大问题。其次,沉溺于网络世界中,还造成了青少年与他人交往频率的减少,迷恋人机对话模式,对着电脑屏幕行文如水、滔滔不绝,丢掉键盘鼠标就变得沉默寡言,在现实生活中语言表达能力出现障碍,更有甚者,还会得一种名叫“社交恐惧症”的心理疾病。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容易造成青少年的非人格化倾向,现实与虚拟的反差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为逃避现实生活而沉迷于虚拟世界,进而导致社会化不足。这种不足妨碍了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不愿参与现实中的沟通,出现人际间的交流障碍,人际关系恶化。他们的学业、工作、家庭关系、社会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为上网而撒谎逃学,乃至辍学,搁置学业,对人生迷失方向;沉迷网络而辞职或者停工待业,社会生存能力下降;沉迷网络导致家庭关系恶化 亲子关系恶化或者家庭解体。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人生观、价值观危害:在网络社会,一切都呈开放状态,体现着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信息在网络大行其道, 网络内容丰富复杂,良莠不齐。网络文化虽然价值观多元化,但实际上仍受西方文化主导。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大力宣扬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同时国内外一些不法分子或是对社会主义中国不怀好意的人或群体,更是利用网络大量散播着反社会主义、反人民反政府的宣传言论,甚至故意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在网络上有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信息,其中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其中。还有些人人为地在网上制造病毒,宣扬消极、颓废,甚至违法、犯罪的思想。鉴别力和判断力水平较弱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沉迷网络之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的消极思想会使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倾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3.1 学校因素

校园生活大多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将娱乐的重心转向网络;教师授课方式有时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与精彩的网络世界相比吸引力略显不足;网络成瘾是一个近期出现的新问题,学校教师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存在教育的滞后性,以往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却没有真正教会他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提高自身鉴别、分析信息的能力。另外,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学生成绩,一切以考试为中心,对学生的人格发展缺少人文关怀.3.2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不健康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值特别高,对孩子管教严格、惩罚严厉,孩子的成材压力太大,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到虚拟空间找满足感和成就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缺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使子女倍感孤独,从而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习惯于去网络世界寻求感情寄托。3.3社会因素

从理论上讲,全社会都应该趋利避害,每个人都应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作出贡献,事实上,网站建设缺乏有序和严格的把关管理,黄色、暴力等信息泛滥。我国已经实施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但在各地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还有一些网游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提供一些靠购买本企业生产的游戏卡练功升级的网络游戏,像吸血鬼一样牢牢地吸住青少年的思想,让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不由自主的玩下 去.3.4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课堂之外的知识同样感兴趣。而网络游戏是通过我们人性深处寻求交往与认同、刺激与娱乐、成就感以及追求自由与自尊的需求来实现的。网络诱因中最大的动因也许是由于我们人自身是一个复杂的理性和欲望的集合体。而发现或追求它本身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快乐感,当网络游戏带给人们的兴奋感渐成习惯、甚至无法被有效取代时,即可能成为不能自拔的网络成瘾者。

4.互联网的特性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

网络是体现时代的重要标志,它的自由性、科技性和时尚性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容易使他们网络成瘾。网络的自由性为青少年创造出自我实现的新空间,使之个性得到最大的张扬,追求一种自我的理想;网络的高科技特征易造成青少年的技术崇拜,他们渴望成为信息时代的英雄,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做冲浪的弄潮儿;网络的时尚性符合青少年追逐时尚的心理,青少年如果不上网,就会被视为老土,跟不上时代,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概括为上网的一代。

网络的超时空性为青少年扩大了交往面,同时易导致网络交友成瘾。网上交友已成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他们渴望友谊、理解和交流,但是由于性格、文化及教育制度等原因,和亲人、朋友及老师之间的交流并不顺畅,在网络上,青少年可以在匿名的状态下,自由选择交流的对象,可以无所顾忌地吐露心声,在彼此倾诉成长中所遭遇的烦恼、困惑、孤独和痛苦中,找到共鸣和理解。网络创造的全新的交友方式,还为广大对爱情充满憧憬和追求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结识红颜知己的广阔空间,“网恋”应运而生,方式更加直接和便捷,尽管可能面临失败和欺骗,但是“网恋”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网络游戏的虚拟性、实时性和交互性是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据中国游戏工委报告,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达到1380万,比2002年增长63.8%,约占现有网民总数的20.2%(中国游戏工作委员会:《2003年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2.108.34.24)。网络游戏的火爆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长时间沉迷在网络游戏,造成心理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青少年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失败和各种规则的束缚。能够做很多现实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事情,比如结婚、杀人、随意骂人等,玩家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游戏的虚拟现实性和互动性令玩家能够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去体验各种不同寻常的“存在”,通过拼杀最后达到胜利的宝座,称王称霸。这种满足青少年成功欲望的游戏程序,让他们玩起来过瘾,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互联网的全球性特征,容易导致青少年的思想混乱。由于技术的原因,对网上的内容现在没有也很难做到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核实,使得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淫秽、色情、暴力等丑恶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由于性教育在中国还刚刚起步,只有极少数的学校开设了性教育课程,处于身心发展非常迅速的青少年包括很大一部分成年人,通过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性知识栏目汲取性知识是情理之事,而青少年网络色情成瘾,是从一个极端步入另一个极端。正是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Anonymity)、便利性(Convenience)和逃避现实(Escape)的特点,使自我监控能力差的青少年在网上色情、游戏等引诱和刺激下越陷越深。

5.个体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

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时,绝对不能忽略青少年人格特质的因素,这往往是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内在心理根源。台湾大学林以正教授指出:“具备有不同个人特质的网络使用者,会受到不同的网络功能特性所吸引,而产生不同的网络成瘾形态”,“网络成瘾现象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的个人特质与网络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在研究中,林教授发现高焦虑、低自尊、忧郁、自我概念不明确者容易网络成瘾,这四项程度越深者成瘾程度更严重。根据香港突破资讯研究组研究,青少年沉溺网络的倾向与他们的个人管理及纪律不足有关,沉溺者在情绪管理能力、办事集中能力的表现都明显较一般上网人士为差(香港青少年研究资料库:《青少年网络危机研究》,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都显示,IAD患者往往具有以下人格特点:孤独、敏感、抑郁、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事实表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人格特质不管是在自我概念、人际技巧方面都不是太好,寂寞感、忧郁感较强。渴望成功是青少年群体的普遍心理,成功也是他们追求的人格品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与此紧密相连。对于相当多数青少年而言,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的困扰,如果成绩平平,又没有什么朋友,想自我表现又没有什么特长,更容易导致自我评价降低,加剧自卑心理。而在网络世界里,有许多同病相怜的人可以给予安慰和支持,心灵找到了归属和依靠,因此不由自主地在网络世界里越陷越深。网络成瘾也反映了个体本身心理健康上存在的问题。对于成就动机低的人,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坚强的意志,遭受挫折就容易放弃,随波逐流。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和快速更新的特性,可能满足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而在网络上所获得的成功和满足感可以弥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败。如,有的个子矮小、相貌平凡的青少年,无缘在现实中圆爱情梦,可以在网上把自己塑造成白马王子或美少女,结交很多异性网友,得到心理的需求。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在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以后,还有一个更高级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网络上虚拟实现和成功,在某种形式上反映了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自我实现的需求。

综合多项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患IAD的个体在人格特质方面往往具有:敏感、忧郁、脆弱、多疑、焦虑、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性格孤僻、认知能力差、缺乏自信、悲观、逃避现实、自卑、成就感低等。一旦具有以上人格特质的青少年上网,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6.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心理、社会及教育等的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的将问题归结于网络的出现。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它与传统的大众媒体具有相同的功能,具有一切传统媒体的优缺点,在许多方面又是超越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怎样用它,谁来用它。要想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最大限度的抑制其负面效应,首先要摆正心态,对网络作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结合网络沉溺者的人格特点,找到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通过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力量建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6.1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

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青少年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促进青少年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满足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和网络生活习惯。

6.2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及时综合治理

学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理性自觉。学校的德育课程,应补充网络德育课内容,以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水平。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对于有网络成瘾症状的青少年,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使之尽快摆脱困境。6.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

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孩子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父母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6.4 建立心理学网站,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

网络成瘾问题源于网络,应积极利用网络来解决问题,现在有的网站上已经开辟了心理知识、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栏目,这为许多想寻求心理帮助但又不愿求医的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应多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学网站,满足人们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建立救助网站,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援助。帮助广大青少年网民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达到心理的平衡。6.5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向青少年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青少年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据研究,在网吧上网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比较严重(刘梅、卢捷:《学生上网成瘾现象及行为的探讨》,《沈阳大学学报》,2003年6期,第97页)。要对 “黑网吧”、“地下网吧”,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通过伦理、道理手段约束网络行为是当务之急,要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7.结束语 通过本次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分析,得到以下启示:在青少年(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接触媒介时,如果得到成人及时、正确的指导,儿童就能从媒介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帮助。许多对比研究发现,经过指导的儿童比未经过指导的儿童更有自主性,更能熟练地获得和理解信息内容,并且更经常地利用媒介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家长在防止青少年网络成瘾中有重要作用。家长要学会掌握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工具,进入孩子们的网络世界,直接了解虚拟世界里的孩子。这样才能缩短家长与孩子的代沟,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家长提高了网络知识水平,就可以更好地、更直接地指导孩子上网,加强对孩子上网的监督。同时,只有家长形成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才可能培养、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能力,使之取其高雅、弃其低俗,才能使孩子受益于网络。要以平等的态度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上网注意适度,能进得去,出得来。要有意巧妙地引导青少年浏览优秀健康的网页。各学校在开设电脑课时应将网络素养教育加入到授课内容中,并从各个方面规范网络行为,提高青少年的免疫力。特别要注意引导的方式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疏”和“堵”有机结合,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

参考文献

(1)程福财.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J] 《当代青年研究》(沪)2009.(09)(2)徐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学分析 [J] 《当代青年研究》 2010.(4)04—05(3)吴甘霖 《社会工作者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介入研究》 [z] 2006.5(4)谢昌逵 《后现代与寂静的青春》 [J](2011)03-06(5)陈钢《网络欺凌:青少年网民的新困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5期

(6)孟宏 钟华 《“正常”与“成瘾”——从家庭社会资本探究北京青少年网络使用的模式与机制》 [J] 心理科学进展.2009(06)01—03(7)刘玉梅.《危机与重建:网络中的青少年道德同一性问题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02)(8)唐柳平,马梁红.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诊断及干预治疗现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05)05-06(9)杨容,邵智,郑涌.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综合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07)(10)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11)吴慧燕.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J].现代计算机,2002年05期.02-03(12)黎凤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对策 [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13)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2009(14)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京发布的青少年网络成瘾报告[R].2010 01-03(15)谭福强.青少年网络行为分析与对策 [J].三峡大学学报,2005年02期(16)吴正国.应对网络世界的诱惑 [J].江南大学学报,2003年03期.(17)韦凡荣.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 [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18)谢龙卿.青少年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现象之相关研究[J].台中师范学报2004,18).(19)林宜樟,林智圆.网络沉迷行为因素与辅导策略[J].屏中学报,2003,(11).05-06(20)张梅花.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人文探讨[J].教育探索,2006,(6):45-46.(21)周爱保.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之关系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 2006(6)(22)秦超 《网络对青少年婚恋观的影响及对策》 [z] 2009-06-30

第二篇:青少年网络成瘾论文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

摘要:“网络成瘾”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的社会现象,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造成的危害极大。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 网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日益普及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之一— “网络成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大陆地区网民总数已达到2.1亿,2009年增长率达到53.3%。而其中18岁以下占19.1%,18~24占31.8%,25~30岁的占18.1%。据此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的主体,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严重。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定义

“网瘾” 的概念,最初是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格登博格借用美国关于药物依赖的判断标准,指出网瘾是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症状是过使用网络,造成学业、工作、社会、家庭等身心功能的减弱。后来,匹兹堡大学的金伯利· 博士(KimberlyYoung)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Young将其定义为一种没有涉及中毒的冲动-控制失序症。网瘾障碍,在临床上又称为病态网络使用,网络依赖,也称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社会 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①。在我国,网络成瘾已经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关于网络成瘾的概念,学界尚有争议。概括地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争议:一是网络成瘾是否是一种疾病;二是网络成瘾是否是对互联网的成瘾。

笔者认为,上述网络成瘾概念争议的核心问题是网络成瘾的性质,即网络成瘾的本质是什么。从网络成瘾的原因看,网络成瘾不仅仅是个体问题,而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信息时代,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网络成瘾现象及其所蕴涵的社会转型意义,不能单纯地将网络成瘾界定为疾病。

基于此,青少年网络成瘾是指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其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概念内涵包含过度使用网络和过度使用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两个基本要素,基本问题在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对其上网行为的控制能力存在着障碍。

金伯利 扬博士(KimberlyYoung)人认为,上网成瘾者主要有以下特征:(1)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2)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

(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二、网瘾的诊断标准

目前对网络成瘾还没有一个标准的疾病分类系统正式将其列为心理障碍之一,也没有公认的诊断标准,Bread提出一个研究用的诊断标准。

Bread网络成瘾诊断问卷: 8条具备前五项,后三项总至少出现一种:

(1)一心想上网(回想以前的网上活动或期待下一次上网)。(2)需增加更长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3)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不能成功。(4)在努力减少上网时,感到不安,闷闷不乐抑郁或易激怒。(5)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6)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或失去了教育和就业的机会。(7)对家人、好友、治疗者说谎,隐瞒卷入上网的程度。(8)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如无助、嫉妒、无望、焦虑)的方法。

【诊断标准】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强迫性思考网上的事等戒断症状。

(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①需不断的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原有的满足感;上网的时间及频率比计划的更长; ②一旦上网后难以停止,生活无规律,虽经多次劝阻和自己努力后均未成功;

③这些上网行为没有给个人带来收益,或明知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家庭和社会交往均有不良的影响,但仍然无法摆脱;

④宁愿在网上与人交流而不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逃避家庭、工作和社会责任。

⑤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应对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主要方法。

这些诊断标准能帮助网瘾青少年戒除网瘾,然而“被网瘾”的现象也仍然存在。所以对于特殊情况还要看使用网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既不是工作也不是学习,而上网行为又给正常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这就可以判断为网瘾了,应当采取戒除手段。

三、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和危害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

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②,简要介绍网瘾青少年规模和分布状况

1.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逾2400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约为14.1%,人数约为2404.2万人。本次调查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没能对我国的农村等地区进行调查,根据以往的研究,我国城市与农村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相近,由此可以近似地估算我国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的人数大约为3329.9万人。

与2005年(网瘾青少年占青少年网民的13.2%,人数约为1105.4万人)相比,网瘾青少年的比例略有上升,但在绝对数量上多了近两倍。绝对数量上的增加主要源于网络的普及,网民的整体规模由2005年的1.03亿增长到了目前的3.84亿。

2.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1800万有网瘾倾向

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与2005年(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占非网瘾青少年的12.4%)相比,这一比例基本没变。可见,不管是网瘾青少年还是有网瘾倾向的青少年,在全体青少年网民中的比例都相对稳定,对于网瘾青少年的治疗和对非网瘾青少1.3超过七成的网瘾青少年为“轻度”和“中度”网瘾

3.超过七成的网瘾青少年为“轻度”和“中度”网瘾

调查显示,在所有网瘾青少年中,“轻度”(35.1%)和“中度”网瘾青少年(34.6%)比例均占网瘾青少年的三分之一以上,而“重度”网瘾青少年(30.3%)不到三分之一

4.网瘾青少年分布状况

(1)年龄在“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的网瘾比例最高

调查表明,网瘾青少年在6-23岁呈上升趋势,其中在“18-23岁”(15.6%)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其次为“24-29岁”(14.6%)的网瘾比例以及“13-17岁”(14.3%)的网瘾比例。相较于2005年,“13-17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下降,“18-23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上升,网瘾青少年有向更大年龄(“18-23岁”)集中的趋向

(2)男性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高于女性青少年

男性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的比例比女性青少年网民中上网成瘾比例高出近5.6个百分点,在5%的检验水平下具有显著差异。男性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较2005年稍有下降,女性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较2005年稍有上升。

(3)个人身份方面,大专生和职高/中专/职专/技校学生网民中的网瘾比例最高

本次调查的范围为6-29岁青少年,学生在这一群体中占据多数,因此将非在校学生归为一类,在校学生归为一类,并对在校学生分学历进行比较。调查发现,“大专生”网民中网瘾青少年比例最高,达19.0%,其次为“职高/中专/职专/技校学生”(18.6%)。

(4)在校学生网民中,学习成绩自我评价越不好,网瘾青少年比例越高

研究发现,对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不同的在校学生网民中,网瘾比例呈现出有序差异。自认为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在校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越高。自我评价“成绩较差”和“成绩不好”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比例分别达到28.8%和28.7%,自我评价“成绩一般”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14.5%,而自我评价“成绩很好”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仅为11.4%。

(5)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比例更高

本次调查中,从省会城市的经济、人口和教育等三类指标中,每类各选取一个分层指标(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格万元”、“2008年底网民普及率”和“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作为城市分层指标,将4个直辖市和26个省会城市分为“特大发达城市”、“比较发达城市”、“中等欠发达城市”及“边远欠发达城市”四个层级。

研究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高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

(6)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与各城市GDP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结合我国2008年各城市GDP数据与各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见表1-1-3),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325(显著性0.079),在10%的检验水平下呈显著相关,在5%的检验水平下则相关性并不显著。揭示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网瘾青少年比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伤害

网络成瘾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身体伤害。即网络成瘾损害青少年的健康权、生命权。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上网的过程中,由于沉迷网络而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诸如视力下降、大脑发育受损、激素水平失衡、免疫能力降低、紧张性头疼、颈椎病、干眼病等。除了可能导致上述身体的病患以外,程度严重的还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2.心理伤害。即网络成瘾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青少年长期沉迷网络会导致青少年网络孤独症,网络成为其主要的生活、交流方式,严重影响其社交或家庭生活,致使其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青少年长期玩网络游戏而形成网络依赖,就会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来寻求刺激、满足,如果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出现戒断反应,脾气烦

躁不安,有的甚至出现心理危机导致自杀。

3.发展伤害。即网络成瘾妨碍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辍学、失业,损害青少年的发展。互联网的虚拟性特征容易造成青少年的非人格化倾向,现实与虚拟的反差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为逃避现实生活而沉迷于虚拟世界,进而导致社会化不足。这种不足妨碍了青少年正常社会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不愿参与现实中的沟通,出现人际间的交流障

碍,人际关系恶化。他们的学业、工作、家庭关系、社会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为上网而撒谎逃学,乃至辍学,搁置学业,对人生迷失方向;沉迷网络而辞职或者停工待业,社会生存能力下降;沉迷网络导致家庭关系恶化 亲子关系恶化或者家庭解体。这些不良因素都会对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4.行为失范。即网络成瘾容易引发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因网络成瘾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从根源上说是个体生理心理特征与不良网络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色情、暴力等虚拟空间中,导致价值观念模糊,网络行为自我约束力降低,进而导致网络行为失范,即网络行为偏离或者违反社会规范,从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四、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

我国中学生容易上网成瘾大体上是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中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3.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最强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 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受到什么审查,带来什么惩罚,而且观点越新、奇、特,可能得到的反响越大、回应越多。网络成为中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二)中学生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在:

1.社会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作乐土。

2.家庭环境。当前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3.教育环境。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五、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措施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心理、社会及教育等的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的将问题归结于网络的出现。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型的、全方位开放的大众媒体,它与传统的大众媒体具有相同的功能,具有一切传统媒体的优缺点,在许多方面又是超越于传统媒体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看怎样用它,谁来用它。要想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最大限度的抑制其负面效应,首先要摆正心态,对网络作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结合网络沉溺者的人格特点,找到网络成瘾的真正原因。通过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整体力量建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一)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

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青少年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促进青少年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满足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和网络生活习惯。

(二)坚持标本兼治原则,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进行及时综合治理

学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理性自觉。学校的德育课程,应补充网络德育课内容,以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水平。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提供帮助。对于有网络成瘾症状的青少年,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使之尽快摆脱困境。

(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家庭温暖法”预防或戒除网瘾

据调查,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原因中,父母对孩子关心少,陪伴时间少,亲子关系不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父母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家长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

(四)建立心理学网站,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

网络成瘾问题源于网络,应积极利用网络来解决问题,现在有的网站上已经开辟了心理知识、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栏目,这为许多想寻求心理帮助但又不愿求医的人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应多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学网站,满足人们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要建立救助网站,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援助。帮助广大青少年网民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达到心理的平衡。

(五)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向青少年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青少年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要对 “黑网吧”、“地下网吧”,要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通过伦理、道理手段约束网络行为是当务之急,要对网络电影、游戏

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①Young K S,What Makes on-line Usage Stimulation Potential Explanations for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The 105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Chicago,1997.②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9年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 《

第三篇:青少年网络成瘾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成因分析

摘要: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英文简称为lAD(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所谓网络成瘾综合征(IAD),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出现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和戒断反应等现象 [1]。网络成瘾作为一种随网络技术而不断发展的新问题,不断为更多的人知晓。关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及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本综述旨在阐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和社会成因成因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成因分析 心理 社会

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表现

IAD的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心理和行为活动基本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行为不能自拔,一旦缺少网络生活时,身心就会出现异常反应。网络成瘾的躯体症状常表现出双手颤抖、疲乏无力、腰酸背痛、血压升高、视力下降、手发冷发热、植物性神经紊乱等;心理症状表现为情绪不稳、情绪低落、心慌、记忆减退、心情抑郁、待人冷漠、行为古怪、无所适从,欲罢不能,患者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显然这些行为特征都属于一种心理病理行为。

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在基础

行为主义曾以经典的刺激—反应公式统治美国心理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行为主义强调个体行为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否认意识及心理的存在。随着认知主义的兴起行为主义的没落,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个体的内在认知因素对行为的中介影响作用。对于网络成瘾而言,绝不能仅仅地认为是外在网络刺激导致网络成瘾,我们更应该看到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个体的人格特征、认知和情绪、应对方式都会对网瘾的形成产生广泛的影响。2.1.1不良人格特征

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质,面对同样情景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艾森克提出了人格三因素模型,包括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神经质维度对网瘾成瘾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根据艾森克的解释,神经质维度主要反应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得分高者常常焦虑、担忧、郁郁不乐,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个体往往人际关系较差,比较难以融入社会。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困难或挫折时,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为他们逃避社会提供了空间。网络使得他们的言行不再受到社会规则的限制,他们可以任意的发泄他们的负性情绪和对他人的不满。2.1.2低认知需要

认知过程是个体对环境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网络信息是现代人一种重要的外在环境信息。一部分个体能够正确地对待网络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合理运用,而另一部分人则被网络信息所左右,形成网瘾。青少年时期属于后者,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对新事物喜欢尝试易于接受。互联网作为新生的事物,具有高科技性,以其制作精美的主页、丰富的内容、新颖无尽的刺激和魅力无穷的诱惑,能够极大的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青少年自身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期,缺乏足够的甄别是非能力。另外,青少年将网络视为一种时尚,符合青少年追求时尚的个性。2.1.3生理——性需要

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着朦胧的性意识和性冲动.出现了强烈的了解异性的心理,而现实中的性教育基本上还处于欲说还羞的状态。网络创造的全新交友方式,为对爱情充满憧憬和追求的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结识红颜知己的广阔空间。同时,网络色情也乘虚而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青少年了解性的需要[3]。2.1.4消极情绪

情绪上的不稳定导致的闭锁性,现在的青少中独生子女居多,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尽管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各个方面的关爱和照顾,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常常感觉缺乏关爱,孤独、寂寞。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社会角色的需要.利益的冲突,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学习的压力等使他们不能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造成压抑的心理状态。匿名的网络恰恰给他们的精神世界营造了相对平等而自由的空闯,使情绪、情感得以真实的表现和宣泄

[4]。

2.1.5自我实现的需要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青少年阶段的思维是“新的自我中心”。造成了自己和别人关系的歪曲认知。一是“假想的观众”。总认为自己站在舞台的中央,一是“个人的虚构”[5]。青少年时期喜欢寻求自我并力图实现自我,但方式简单且不计后果,以显示他的“勇敢和特别”。包括沉迷网络游戏中的最高统帅位置而沾沾自喜。在网络的虚构空间中,也让一些在学习生活中的失败者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2.1.6消极应对方式

拉扎鲁斯认为,应对方式是指个体不断改变认知与行为所做出的努力,从而控制那些被评价为超出个体适应能力的内部或外部的需要。个体遇到生活挫折或压力时,消极的应对方式会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网络游戏、交流等功能迎合了其逃避行为,从而更加依赖网络[2]。

2.2社会因素的影响

2.2.1家庭因素

家庭往往满足孩子物质需要而不是精神需要,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青少年正处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中的成人早期,此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来获得亲密感从而克服独感。此时家庭角色分工不适当或家庭角色不健全将会导致他们的安全感缺失,IAD患者所在家庭系统中不能满足他们需要的父爱与母爱。致使他们在网络中群求情感依赖。

另外由于青少年阶段正是个体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来自于外界特别是在家庭系统中处于权威地位的父母的鼓励和认同,从而建立起成功的自我认同感,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应激事件时或是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采取网络虚拟的空降进行逃避[6]。2.2.2学校

学生多数时间是在校生活,学校环境对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有重要影响,学生在校期间,会使学生出现诸多的适应困难,还有学习任务繁重、竞争压力大等。学校学习条件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使学生难以面对眼前的压力,如不能顺应现实,就会产生自信心下降,产生强烈的自卑与嫉妒心理,所以一些学生尽力寻求逃避现实。求助于网络发泄情感。2.2.3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无论是刚入学的小学生,还是年近半百的退休老人,对电脑都能驾轻就熟,多数家庭都配备电脑,各处的网吧随处可见且疏于管理。在为学生提供了求知的新渠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由于网络管理规范尚不健全,且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的控制手段,社会不良思潮如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个人自由主义、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等在网上泛滥,为那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转型期的学生大开方便之门。有关网络的社会法律制度不健全,给一些制作黄色和非法网站者提供可乘之机,有些学生利用自己的高智商长时间浸泡网上制作和传播病毒、进行黑客入侵、甚至盗窃诈骗等。这样很容易让这些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己。

3.结语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已经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特定的性格因素,也有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缓解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会的有关机关加大对网络的管理,营造绿色的网络氛围,父母花更多的时间关心教导子女,及时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加以引导,学校方面开展良好的网络情感教育,教会学生合理运用网络。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和青少年自己的共同努力,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将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 欧居湖,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6.1 [2] 彭桂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社会发展

[3] 曲燕,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及其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八方论坛 [4] 闫贝贝,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分析,[5] 祁建梅 苟增强,青少年网络成瘾成因分析

[6] 杜金婷,青少年网络成瘾生成机制及干预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邮电大学

第四篇: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现状的分析和对策

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游戏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有趣。因此得到不少青少年的青睐,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给青少年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也给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带来了忧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何好处,又有何弊处,我们应如何改善这一现象呢?做出怎样的对策?这的确值得考虑„„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游戏

网络成瘾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毫无疑问,计算机和网络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开始步入网络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生活因之受到影响,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已成为现时代的宠儿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可以上网聊天、上网游戏、上网搜索信息、上网购物......人们可以把上网看成一种享受,作为业余消遣的主要内容。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这个世界带来超时空的数字化光环的同时,也夹带有污泥浊水与沉渣,有的专家将它称之为“电子海洛因”。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其求知的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很容易被网络虚拟世界所吞噬,有的甚至还在网络的各种诱惑下,走上犯罪道路,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和自由。然而,一桩桩血泪案例,一声声警世长钟,对青少年“网虫”们来说,是那样苍白无力。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在城市中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老师和家长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压制,但有时效果不理想,甚至起到反作用。

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目前,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逐年增加已成为一个全世界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各国专家学者都在探讨其原因,找寻治理之方法。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进行了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主要以网络游戏为主,我们从青少年是否玩网络游戏、玩网络游戏的时间、玩网络游戏的原因等方面着手,针对这几个方面分别设计了若干个问题来体现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这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以初中高中的青少年为主,本来计划多选几所学校进行,但是因为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完成。所以只选择了一所高中,在所选学校中随机的选取300名学生,让他们如实填写调查问卷,但是这样的调查结果会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2)问卷发放过程:按上述要求,与学校沟通好,到学校发放问卷,问卷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可以快速的填答,现场回收问卷,所以问卷基本全部有效。问卷发放过程中做到了以下两点:第一、解除调查对象的思想顾虑,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第二,答卷要求明确,以减少答题时发生差错。

(3)研究方法:调查主要以调查问卷进行,所以回收问卷后进行统计,得到结果是百分比形式。

二、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现状的概述

(一)网路游戏与网络成瘾

所谓网络游戏其实就是一般指由多名玩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虚拟的环境下对人物角色及场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以达到娱乐和互动目的的游戏产品集合。网络游戏的诞生使命:“通过互联网服务中的网络游戏服务,提升全球人类生活品质”。网络游戏的诞生让人类的生活更丰富,从而促进全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让人类的生活的品质更高,让人类的生活更快乐。然而网络游戏带个青少年的却是无数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戈登伯格提出的;而用实证的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现在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同时产生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生理与心理上的依赖。网络成瘾心理的生理实质是神经内分泌紊乱造成的一种以精神症状为主的临床心理亚健康状态。

(二)关于网络游戏的积极的影响

1、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如目前在青少年学生中流行一款有趣的网络游戏,雷锋叔叔成了网络游戏主角,与以往很多网络游戏不同,艰苦朴素、乐于助人是“学雷锋”游戏的主旨。据称这是某网络公司专门制作的一款教育网络游戏,开发目的在于让当下的学生能体会到帮人的快乐感。

2、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游戏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全部。如学习累了,可以适当地玩一下网络游戏,用以调整紧张的情绪,消除疲劳。从这个角度出发,适可而止地玩网络游戏是有好处的。但是一个人就是为了玩游戏而玩游戏,以牺牲学习或工作为代价,这就不可取了,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

3、增长见识,开发智力。有趣味的智力游戏有助于开发了青少年学生的智力,在游戏中增长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如《三国志》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认识一 些历史人物及历史故事。

4、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从原先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进入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层面;锻炼了社会交际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甄别现实与虚拟空间真伪的能力。

(三)关于网络游戏的不良的影响

1、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经常上网游戏的青少年会不自觉地把游戏的装备提升以及人物的级别程度当成是自己一段时间甚至是长时间的奋斗目标,任何干扰自己完成此目标的人或事都会被他所抵制和憎恶。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服务于游戏的目标,这样下去对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是个潜在的隐患。

2、侵蚀社会的道德水准,使人格发生扭曲。大量内容低级、荒诞、赤裸裸地鼓吹利己主义、冷血拜金主义的网络游戏内容,正在对沉迷其中、正处在世界观形成关键阶段的青少年散布精神污染,使他们失去理想,失去道德感,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失去做人的起码准则。这种“电子垃圾”和“精神毒品”,正在与学校、家长,与全社会争夺我们的青年一代。

3、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大量课间甚至上课时间用于上网,占用了必要的运动时间,降低了青少年的健康水准。更可怕的是,科学研究表明: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沉迷于物质毒品对人的神经系统的损害极其相似。当今网络游戏的内容,就是不折不扣的“精神毒品”

4、使游戏者产生学习倦怠现象,甚至荒废学业。大部分的青少年都处于学生阶段,过度上网游戏会使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发生大的转变,本来应该以学习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他们完全投入游戏,以至成绩越来越差,对学习的兴趣也降到最低,又转而在游戏中寻求自我实现来弥补现实生活中自己的不足。此种情况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三、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发放出去的调查问卷,对结果进行统计、计算,算出百分比。调查问卷共计300份,有效问卷295份,其中,明显网络游戏成瘾者27人,所占比例为9.2%;同时,有93人表现出对网络有游戏的轻度依赖,占总人数的31.5%,其他人员或多或少接触到网络游戏。另外,男性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说明显高于女性。

(二)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原因

1、自控能力欠缺。青少年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网络游戏本身的诱惑。其实很多人开始玩网络游戏并不是就想上瘾的,只是随着玩得时间增长,对游戏的熟悉,并开始追求游戏带给其的成就感而变得上瘾。网络游戏最让人 难以割舍的是级别和装备,级别高装备好就可以体验打败其他人,强于其他人的快感。而好的装备和高得级别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很多青少年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家里受关注的程度不够所以造成其缺少自我效能感,在游戏里只要肯花时间就可以变得比别人强,受到别人的羡慕,这就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也一定程度的满足了他的自我成就感。因此现实中的不得志与游戏中的疯狂几乎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

3、网络游戏的虚拟现实性。网络游戏之所以受到广大玩家的支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也有现实社会的一面。游戏其实也是由不同的玩家所组成的小社会,存在交往,合作,竞争,交易等。玩家在里面可以随意跟其他玩家交流聊天,满足了那些平日缺乏朋友关怀的人的交往需要。其次,男性玩家可以寻找女性玩家一起游戏,最终成为虚幻的网络夫妻这也促成很多现实中没有异性朋友的人痴迷于网游。同时,游戏中打出得物品可以换游戏币,而游戏币又可以兑换成人民币,有了商业的效应,又成了很多人沉迷的一个诱因。

(三)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1、优化社会网络游戏环境,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营造良好的社会网络游戏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正确利用好网络。国外已经开始尝试给网络用户制定行为准则,我国也开始制定类似的准则出台但尚在不断完善。互联网环境需要系统、完整的行为规范,从而减少网络游戏泛滥现象,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力量齐抓共管。

2、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已运营的网络游戏的监管工作。相关主管部门除了重视游戏运营前的内容审核工作,还应当进一步加大网络游戏运营过程的审查、监管力度,对出现违法问题的游戏运营商要依法严肃处理。

3、网络游戏研发、运营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社会的责任感。相关企业应当充分认识网络游戏对社会秩序,特别是对青少年成长造成的严重危害,加强自我约束。此外,网络游戏的经营者们还应当从企业的长远的发展出发,而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在游戏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上寻求创新,以健康、高品质的游戏作品吸引更多的玩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相关成因的讨论

青少年并非人人都会沉迷于网络游戏,这要在一定的环境下、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才会产生,网络游戏就像一把双刃剑,有他好的一面,同样也会有坏的一面,我们应该抓住其特点,利用好的一面,控制其坏的一面,下面是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相关因素。

(一)家庭的作用

家庭,作为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教育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家长在对待青少年上网问题上应当采取理性的态度,既要防止棒杀,也要防止捧杀这两种极端行为。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对课业负担较重的 孩子们来说,适度地玩游戏不失为一种舒缓压力、开发力的好方法。由此看来,家长一方面既要避免对孩子子使用计算机的方法、网上浏览的内容不闻不问,盲目地认为孩子使用计算机是百分之百有益的想法。同时,也不能完全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简单粗暴地采取打压的方法,这样做反而会引起该年龄段青少年的反感.他们正处于自以为已经成人,要求摆脱家长管束的阶段。因此,如果单单凭借压制的手段效果也不会理想,甚至反而取得相反的结果。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应当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多关心孩子的生理成长.特别是这一代独生子女们,他们由于缺乏伙伴。容易产生孤独感,感情无处宣泄,而家长们又忙于工作,只照顾到孩子的物质层面,而疏忽了也是极其重要的精神层面。面对这种与孩子沟通不畅的情况,家长可以适当地放下权威,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多交流,去了解他们所关心的、感*趣的事物,以此为切入口,更易于与孩子沟通。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加以引导。同时,家长们还可利用闻暇的时间带孩子去郊外,亲近大自然或通过参与实践工作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发掘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爱好和高尚的情操。

(二)学校的引导与教育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虽然也在逐步进行改革,提倡综合的素质化教育。但是.还有许多学校仍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一味追求升学率,放松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学生精神负担较重,有的甚至对学习抱对立情绪,将情感灌注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因此,就学技而言,学校应当在教授科学文化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用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来武装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着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主人翁意识。具体来说,学校可在课余时间安排一些装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多动手.培养独生子女们集体主义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社会的关注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一项被社会广泛关注的严峻问题。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严禁在距离学校200米的范围内开设网吧,严禁来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但是,有关法规的实施并不理想,学校附近的网吧屡禁不止,200米内没有,邪300米呢7大多数网吧经营者为了保证自己的收入,对青少年的到来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真正意义上地发挥好社会对青少年上网的监督功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且采取一些手段来保证法规的有效实施。同时,积极发挥群众舆论、媒体宣传的监督作用,如南京市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组织了一批退休老人作为网吧监督的志愿者,对进入网吧的青少年的年龄.以及他们浏览的内容进行监督。另外,相关产业也应当投身到这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中,首先可以通过为游戏分级的方式,注明哪些级别的游戏只适合成人,哪些级别的游戏适用于青少年。其次,应当更多地来开发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游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五、参考文献

1、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55-359.2、顾广耀等,从网络游戏的兴盛看青少年的健康发展[J].理论科学,2010(4).218,175

3、魏爽,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10),103—105

4、赵念东,武远明.《网上交流与游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附件:

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调查问卷

近年来我国游戏产业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根据国家数据显示,目前中学生换有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比例已高达14.8%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多的青少年真谜语网络游戏,为了弄清其原因和影响,耽搁您几分钟的宝贵时间,帮忙填一下下面的调查问卷。拜托啦,谢谢您!!

您只需要在您选择的选项上打“√”就可以了。

1、您是一位

A、小学生 B、中学生 C、大学生 D、社会青年

2、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网络的

A、小学 B、中学 C、大学 D、工作

3、您玩网络游戏么

A、从来不玩 B、偶尔会玩 C、一直在玩

4、您对网游的印象是

A、很好玩,喜欢 B、讨厌他,浪费时间 C、无所谓,没什么感觉

5、您连续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是多少

A、三个小时以下 B、3~6个小时 C、6~9个小时 D、更长

6、您是否因为网游而影响了生活或者学习? A、没有 B、曾经有过

7、您认为玩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A、有助于活跃思维 B、会影响学业和正常工作 C、浪费时间 D、可以开阔视野,多交朋友

E、没什么影响

8、您为什么玩网游?原因是什么?(多选)A、学习或生活压力大,玩网游消除压力 B、满足自我尊重与快感 C、生活无聊,玩网游打发时间

D、对生活中的某些想像不满,到网游中发泄 E、上瘾 F、其他

9、您认为无法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是(多选)A、青少年自控力较差,抗诱惑能力低 B、游戏太多

C、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D、网络虚拟世界无法判断玩家的真实年龄 E、有的游戏可以多账号玩,无视防沉迷系统 F、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G、其他

10、您认为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自由书写)

11、面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状况您有什么感想?(自由书写)

第五篇: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对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现状的分析和对策

摘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游戏越来越普及,也越来越有趣。因此得到不少青少年的青睐,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给青少年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也给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带来了忧虑。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何好处,又有何弊处,我们应如何改善这一现象呢?做出怎样的对策?这的确值得考虑„„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游戏网络成瘾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毫无疑问,计算机和网络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开始步入网络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们的生活因之受到影响,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已成为现时代的宠儿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可以上网聊天、上网游戏、上网搜索信息、上网购物......人们可以把上网看成一种享受,作为业余消遣的主要内容。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这个世界带来超时空的数字化光环的同时,也夹带有污泥浊水与沉渣,有的专家将它称之为“电子海洛因”。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其求知的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很容易被网络虚拟世界所吞噬,有的甚至还在网络的各种诱惑下,走上犯罪道路,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和自由。然而,一桩桩血泪案例,一声声警世长钟,对青少年“网虫”们来说,是那样苍白无力。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在城市中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老师和家长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压制,但有时效果不理想,甚至起到反作用。

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戏等不良网络内容所吸引,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目前,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逐年增加已成为一个全世界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各国专家学者都在探讨其原因,找寻治理之方法。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进行了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内容

1、问卷设计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主要以网络游戏为主,我们从青少年是否玩网络游戏、玩网络游戏的时间、玩网络游戏的原因等方面着手,针对这几个方面分别设计了若干个问题来体现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这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以初中高中的青少年为主,本来计划多选几所学校进行,但是因为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完成。所以只选择了一所高中,在所选学校中随机的选取300名学生,让他们如实填写调查问卷,但是这样的调查结果会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2)问卷发放过程:按上述要求,与学校沟通好,到学校发放问卷,问卷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可以快速的填答,现场回收问卷,所以问卷基本全部有效。问卷发放过程中做到了以下两点:第一、解除调查对象的思想顾虑,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第二,答卷要求明确,以减少答题时发生差错。

(3)研究方法:调查主要以调查问卷进行,所以回收问卷后进行统计,得到结果是百分比形式。

二、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现状的概述

(一)网路游戏与网络成瘾

所谓网络游戏其实就是一般指由多名玩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虚拟的环境下对人物角色及场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以达到娱乐和互动目的的游戏产品集合。网络游戏的诞生使命:“通过互联网服务中的网络游戏服务,提升全球人类生活品质”。网络游戏的诞生让人类的生活更丰富,从而促进全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让人类的生活的品质更高,让人类的生活更快乐。然而网络游戏带个青少年的却是无数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戈登伯格提出的;而用实证的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现在一般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同时产生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生理与心理上的依赖。网络成瘾心理的生理实质是神经内分泌紊乱造成的一种以精神症状为主的临床心理亚健康状态。

(二)关于网络游戏的积极的影响

1、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如目前在青少年学生中流行一款有趣的网络游戏,雷锋叔叔成了网络游戏主角,与以往很多网络游戏不同,艰苦朴素、乐于助人是“学雷锋”游戏的主旨。据称这是某网络公司专门制作的一款教育网络游戏,开发目的在于让当下的学生能体会到帮人的快乐感。

2、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游戏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全部。如学习累了,可以适当地玩一下网络游戏,用以调整紧张的情绪,消除疲劳。从这个角度出发,适可而止地玩网络游戏是有好处的。但是一个人就是为了玩游戏而玩游戏,以牺牲学习或工作为代价,这就不可取了,也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

3、增长见识,开发智力。有趣味的智力游戏有助于开发了青少年学生的智力,在游戏中增长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如《三国志》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认识一

些历史人物及历史故事。

4、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从原先相对狭小的物理空间进入了一个完全开放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层面;锻炼了社会交际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甄别现实与虚拟空间真伪的能力。

(三)关于网络游戏的不良的影响

1、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经常上网游戏的青少年会不自觉地把游戏的装备提升以及人物的级别程度当成是自己一段时间甚至是长时间的奋斗目标,任何干扰自己完成此目标的人或事都会被他所抵制和憎恶。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完全服务于游戏的目标,这样下去对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是个潜在的隐患。

2、侵蚀社会的道德水准,使人格发生扭曲。大量内容低级、荒诞、赤裸裸地鼓吹利己主义、冷血拜金主义的网络游戏内容,正在对沉迷其中、正处在世界观形成关键阶段的青少年散布精神污染,使他们失去理想,失去道德感,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失去做人的起码准则。这种“电子垃圾”和“精神毒品”,正在与学校、家长,与全社会争夺我们的青年一代。

3、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大量课间甚至上课时间用于上网,占用了必要的运动时间,降低了青少年的健康水准。更可怕的是,科学研究表明: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沉迷于物质毒品对人的神经系统的损害极其相似。当今网络游戏的内容,就是不折不扣的“精神毒品”

4、使游戏者产生学习倦怠现象,甚至荒废学业。大部分的青少年都处于学生阶段,过度上网游戏会使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发生大的转变,本来应该以学习为主要生活方式的他们完全投入游戏,以至成绩越来越差,对学习的兴趣也降到最低,又转而在游戏中寻求自我实现来弥补现实生活中自己的不足。此种情况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三、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发放出去的调查问卷,对结果进行统计、计算,算出百分比。调查问卷共计300份,有效问卷295份,其中,明显网络游戏成瘾者27人,所占比例为9.2%;同时,有93人表现出对网络有游戏的轻度依赖,占总人数的31.5%,其他人员或多或少接触到网络游戏。另外,男性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说明显高于女性。

(二)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原因

1、自控能力欠缺。青少年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网络游戏本身的诱惑。其实很多人开始玩网络游戏并不是就想上瘾的,只是随着玩得时间增长,对游戏的熟悉,并开始追求游戏带给其的成就感而变得上瘾。网络游戏最让人

难以割舍的是级别和装备,级别高装备好就可以体验打败其他人,强于其他人的快感。而好的装备和高得级别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很多青少年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家里受关注的程度不够所以造成其缺少自我效能感,在游戏里只要肯花时间就可以变得比别人强,受到别人的羡慕,这就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也一定程度的满足了他的自我成就感。因此现实中的不得志与游戏中的疯狂几乎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

3、网络游戏的虚拟现实性。网络游戏之所以受到广大玩家的支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也有现实社会的一面。游戏其实也是由不同的玩家所组成的小社会,存在交往,合作,竞争,交易等。玩家在里面可以随意跟其他玩家交流聊天,满足了那些平日缺乏朋友关怀的人的交往需要。其次,男性玩家可以寻找女性玩家一起游戏,最终成为虚幻的网络夫妻这也促成很多现实中没有异性朋友的人痴迷于网游。同时,游戏中打出得物品可以换游戏币,而游戏币又可以兑换成人民币,有了商业的效应,又成了很多人沉迷的一个诱因。

(三)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1、优化社会网络游戏环境,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建立有效的监控系统。营造良好的社会网络游戏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正确利用好网络。国外已经开始尝试给网络用户制定行为准则,我国也开始制定类似的准则出台但尚在不断完善。互联网环境需要系统、完整的行为规范,从而减少网络游戏泛滥现象,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多方力量齐抓共管。

2、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已运营的网络游戏的监管工作。相关主管部门除了重视游戏运营前的内容审核工作,还应当进一步加大网络游戏运营过程的审查、监管力度,对出现违法问题的游戏运营商要依法严肃处理。

3、网络游戏研发、运营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社会的责任感。相关企业应当充分认识网络游戏对社会秩序,特别是对青少年成长造成的严重危害,加强自我约束。此外,网络游戏的经营者们还应当从企业的长远的发展出发,而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在游戏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上寻求创新,以健康、高品质的游戏作品吸引更多的玩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相关成因的讨论

青少年并非人人都会沉迷于网络游戏,这要在一定的环境下、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才会产生,网络游戏就像一把双刃剑,有他好的一面,同样也会有坏的一面,我们应该抓住其特点,利用好的一面,控制其坏的一面,下面是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相关因素。

(一)家庭的作用

家庭,作为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教育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家长在对待青少年上网问题上应当采取理性的态度,既要防止棒杀,也要防止捧杀这两种极端行为。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对课业负担较重的孩子们来说,适度地玩游戏不失为一种舒缓压力、开发力的好方法。由此看来,家长一方面既要避免对孩子子使用计算机的方法、网上浏览的内容不闻不问,盲目地认为孩子使用计算机是百分之百有益的想法。同时,也不能完全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简单粗暴地采取打压的方法,这样做反而会引起该年龄段青少年的反感.他们正处于自以为已经成人,要求摆脱家长管束的阶段。因此,如果单单凭借压制的手段效果也不会理想,甚至反而取得相反的结果。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应当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多关心孩子的生理成长.特别是这一代独生子女们,他们由于缺乏伙伴。容易产生孤独感,感情无处宣泄,而家长们又忙于工作,只照顾到孩子的物质层面,而疏忽了也是极其重要的精神层面。面对这种与孩子沟通不畅的情况,家长可以适当地放下权威,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多交流,去了解他们所关心的、感*趣的事物,以此为切入口,更易于与孩子沟通。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加以引导。同时,家长们还可利用闻暇的时间带孩子去郊外,亲近大自然或通过参与实践工作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发掘培养孩子有益的兴趣爱好和高尚的情操。

(二)学校的引导与教育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虽然也在逐步进行改革,提倡综合的素质化教育。但是.还有许多学校仍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一味追求升学率,放松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导致了学生精神负担较重,有的甚至对学习抱对立情绪,将情感灌注到虚拟的网络世界。因此,就学技而言,学校应当在教授科学文化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用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来武装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着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主人翁意识。具体来说,学校可在课余时间安排一些装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多动手.培养独生子女们集体主义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社会的关注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一项被社会广泛关注的严峻问题。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严禁在距离学校200米的范围内开设网吧,严禁来成年人进入网吧等。但是,有关法规的实施并不理想,学校附近的网吧屡禁不止,200米内没有,邪300米呢7大多数网吧经营者为了保证自己的收入,对青少年的到来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真正意义上地发挥好社会对青少年上网的监督功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并且采取一些手段来保证法规的有效实施。同时,积极发挥群众舆论、媒体宣传的监督作用,如南京市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组织了一批退休老人作为网吧监督的志愿者,对进入网吧的青少年的年龄.以及他们浏览的内容进行监督。另外,相关产业也应当投身到这场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中,首先可以通过为游戏分级的方式,注明哪些级别的游戏只适合成人,哪些级别的游戏适用于青少年。其次,应当更多地来开发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游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五、参考文献

1、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55-359.2、顾广耀等,从网络游戏的兴盛看青少年的健康发展[J].理论科学,2010(4).218,1753、魏爽,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10),103—1054、赵念东,武远明.《网上交流与游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附件:

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调查问卷

近年来我国游戏产业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根据国家数据显示,目前中学生换有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比例已高达14.8%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多的青少年真谜语网络游戏,为了弄清其原因和影响,耽搁您几分钟的宝贵时间,帮忙填一下下面的调查问卷。拜托啦,谢谢您!!

您只需要在您选择的选项上打“√”就可以了。

1、您是一位

A、小学生B、中学生C、大学生D、社会青年

2、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网络的A、小学B、中学C、大学D、工作

3、您玩网络游戏么

A、从来不玩B、偶尔会玩C、一直在玩

4、您对网游的印象是

A、很好玩,喜欢B、讨厌他,浪费时间C、无所谓,没什么感觉

5、您连续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是多少

A、三个小时以下B、3~6个小时C、6~9个小时D、更长

6、您是否因为网游而影响了生活或者学习?

A、没有B、曾经有过

7、您认为玩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A、有助于活跃思维

B、会影响学业和正常工作

C、浪费时间

D、可以开阔视野,多交朋友

E、没什么影响

8、您为什么玩网游?原因是什么?(多选)

A、学习或生活压力大,玩网游消除压力

B、满足自我尊重与快感

C、生活无聊,玩网游打发时间

D、对生活中的某些想像不满,到网游中发泄

E、上瘾

F、其他

9、您认为无法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是(多选)

A、青少年自控力较差,抗诱惑能力低

B、游戏太多

C、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D、网络虚拟世界无法判断玩家的真实年龄

E、有的游戏可以多账号玩,无视防沉迷系统

F、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G、其他

10、您认为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的有效方法是什么?(自由书写)

11、面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状况您有什么感想?(自由书写)

下载青少年网络成瘾文献综述(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网络成瘾文献综述(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初探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初探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成长既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也受后天环境的制约,且后天因素占主导地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危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席卷全球并在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美国广播......

    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浅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板桥第一中学·金永祥 摘要:网络以其无穷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它所营造的虚拟世界,为人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空间,它对人......

    浅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浅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危害 对策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各种方便的同时,也使......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1

    题目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分析 作者姓名:李更鑫 工作单位:贵港市港南区八塘一中 通讯地址:贵港市港南区八塘一中 邮 编:537131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ligengxingbt@16......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报告五篇范文

    赣南医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调查姓 名:王淼生 学 号:200930040 专 业:公共事业管理班 级:09级公管本科班调......

    网络成瘾讲稿

    1、影响思想品德的培养 网络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的平台,也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网上信息常常夹杂着变态的负面文化,鼓吹与社会主导文化背道而驰的世界观、......

    网络成瘾剧本

    网瘾 这是个大学宿舍,宿舍里住着四个大学生,他们刚刚进入大学,有股呆呆的中学生味道,又如同脱缰的野马,肆意而为,对什么感觉都那么新鲜。四个大男孩性格各异,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