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公民法律意识考察及分析

时间:2019-05-14 07:3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冰公民法律意识考察及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冰公民法律意识考察及分析》。

第一篇:王冰公民法律意识考察及分析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法的各种现象的感知、情绪和意志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人们对法律规范的和法律行为的把握、评价和态度;从形式上看,它表现为人们对法律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一种自觉的力量,公民法律意识的社会作用是巨大的,正确认识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找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增强法律意识的必要性、迫切性、艰巨性,对症下药,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程度上划分, 法律意识可以分为法律心理、法律思想体系和法律观念。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宏伟目标的短暂三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经济、社会交往相比以前大大加深了,社会矛盾不断涌现,急需解决。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还停留在较为贫乏、被动的局面,进一步导致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本文拟就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一)大学生的整体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一个人的法律意识常常是通过其掌握的法律知识的多少、是否具备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反映出来。法律知识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法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是现行的法律。一般意义上的学法、懂法就是要求既要掌握法律的基本理论, 还要知晓现行法律的主要规定。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 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当前我国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虽然我国各高等院校在非法律专业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必修的公共课程(从2006 年开始该课程和思想品德修养合二为一, 更名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但该课程学生学习的状态和结果都不令人满意, 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主要是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只重视自己所学专业课, 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上课不认真听, 对法律概念、原理、原则不感兴趣, 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考试;另一方面,法律课程只开设一学期共36 课时, 课时非常有限, 不可能学到和拥有扎实的法律知识, 这严重地制约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二)大学生法律精神欠缺, 法制观念存在偏差

法律精神与法律意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谓法律精神就是指公平和正义。从理论上讲, 法律以维护公平和正义为己任, 公平和正义也是法律的价值, 法律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依法治国”是以法治精神治国, 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其自身的法律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而作为大学生应有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 不仅要遵纪守法, 而且要监督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应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 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 必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履行义务。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深感大学生法律精神的欠缺,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法律不认同, 对法律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 不相信公平与正义法律精神。很显然法律精神的欠缺必然会导致大学生法制观念存在偏差, 法制观念存在偏差必然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三)大学生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想严重, 蔑视法律的作用

法律虚无主义思想是漠视法的功能、抹杀法的意义, 无视法的存在的一种法律意识。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们很少接触社会, 其心理状态还没成熟,往往只看到社会上存在的阴暗现象,这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制约了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 法律虚无主义思想严重,淡漠法律, 甚至蔑视法律, 其结果是一方面不能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另一方面是不懂得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甚至扰乱社会秩序, 以身试法。大学生自身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想是导致大学生危害自身而且严重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罪魁祸首。

二、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一)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是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法律素质是现代人必须有素质, 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没有较高的法律素质, 就不可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对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只有系统地学好法律知识, 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建设中去, 为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促进中国的法制化进程做出贡献。

三、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

(一)高校应营造“依法治校”的氛围

各高等院校应切实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依法治国在高校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拥有一系列的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然而学校是否真正作到了依法治校, 学校教育管理中教师权益是否受到侵害, 学生的权益是否得到了应有的维护仍然是目前高校教育管理中一个敏感的问题。事实上高校在进行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管理的过程中, 以权代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特别是在管理举措和对教职工、对学生的处分问题上, 学校易出现权力滥用, 与以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要求格格不入, 这种不良现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高校应积极营造“依法治校”的氛围。首先, 各高校都有权制定本校的规章制度, 在制定本校的规章制度时必须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依据, 不得自行一套;其次, 教育法赋予学校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 学校在行使其权利的时候, 必须严格依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再次, 在日常管理中, 学校的管理举措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处理决定, 必须照章处理, 不因人而异、因人而改, 更不能侵犯学生的权利。各高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如能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依法治校氛围, 这无疑会大大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二)高校应注重法律课程的开设, 增加课时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大学生必修的、融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于一体的公共法制教育课程, 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等学校“ 两课”课程设置的若干意见》,《法律基础》课的任务是“向大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学原理和法律知识, 并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 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 了解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容,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可是该课程开设后的实际效果却不令人满意, 如前所说现在各高校开设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 在有限的课时里老师只能向学生讲授最基本的法学原理和法律知识, 课堂教学的内容很肤浅,加之当前在校大学生大都只重视专业课, 对法律基础课不重视。在这种情形下, 大学生不可能学到系统的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而法律知识的缺乏, 严重制约了法律意识的提高。更为忧虑的是, 从2006 年开始“法律基础”和“ 思想品德”这两门课程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这使法学原理和法律知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程中大大缩减。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迫切需要加强和提高的今天,《法律基础》课程做这样的调整笔者认为是不当的, 应当把《法律基础》课程单独开设, 增加课时, 切实重视起来, 使大学生能在大学阶段真正掌握较为系统的法律知识。

(三)担任法律课程的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由于法律课的教学大部分教师仍采用纯理论知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 纯粹的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单一的教学手段, 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多采用案例教学, 以案说法, 把法理和案例结合来,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以期收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 还应该充分运用和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聘请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员来学校讲课, 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 到监狱考察参观、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 让学生受到生动且深刻的法制教育。同时,在课余时间法律课教师应经常举行法律知识讲座, 组织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竞赛, 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二篇:实习地公民法律意识的考察及分析

法在心中
—— 法院实习心得

本学期学校要求大二的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法律专业的大二学生,我有幸来到了金积法庭实习。俗话说“眼过千变不如手过一遍”,很多东西如果 亲身经历,会加深印象,所以,此次的实习,由于前辈们的热情教授,使我学到 了很多,也为我以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我所实践的金积法庭是一个民事法庭,经常接触的全是有关民事方面的案 件,比如离婚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合同纠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等,而我主要是帮着填这些案件的卷宗,有时还会担任书记员一职,如果下乡的 话,我还随着庭里面的人到当事人的家里去送送达回证和传票,或是做一些询问 笔录。第一次填卷宗时总是去问庭长怎么填;第一次做书记员时,激动的总是打 错字,不知道要记些什么;第一次询问当事人时,完全摸不着头脑......即使这 样频繁的出错误,但是庭长及其他的法官们都没有指责我,而是耐心的教我,这 让我很感动很感激。通过那些频繁的出错和点点滴滴的感动,让我在法庭的这一个多月来学到 了很多东西,不管是关于专业知识方面,还是为人出事方面的,而所学的这些东 西,都是在学校里所学不到的。通过实习,让我了解如何学以致用。只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才能更好的基 础理论知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专业。而且在学校,我们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而实践方面只有在模拟法庭时,才能较少的接触到一些,再如果我将来想做一名 法官的话,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只能为我以后的法官生涯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而 在实践方面却几乎是一片空白。在法庭的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会了民事案件卷 宗所需要的一些材料以及怎样去填写它们,怎样去询问当事人一些与案件有关的 简单的问题,还学会了作为一名书记员,怎样更好的做开庭等一些笔录。比如整 理卷宗,这个在学校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由于卷宗是永久性的档案,所以对它 的要求也是十分的严格,每本卷宗中所需的材料是一个也不能少的,所以在整理 时,我十分的认真仔细,在整理之前将里面所需的材料问得很详细,所需填的信 息也了解的很清楚,生怕一不小心而遗漏了什么。所有审理的卷宗或是执行的卷 宗顺序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其中所要填的内容也是换汤不换药的,整理的多了,就会感觉到很枯燥,没什么意思,但即使是这样,我也不敢有半点的疏忽,因为 一点的错误,如果被发现,都要被打回来重新整理,给法官们也会造成不必要的 麻烦,每当一本本整理好的卷宗摆在自己眼前时,都会对自己感到

很自豪。虽然 这件事看起来很微小、琐碎,但这微小与琐碎之中却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对 于这些微小与琐碎的态度也体现了一个法庭对待法律是否科学、公正与严谨。在金积法庭,大到法官,小至司机,每个人任劳任怨的敬业和实干精神,刚正不阿、执法如山的品质深深震撼了我。有时庭里案件多,法官们常常清晨六 点多就赶到庭里去上班、书记员为了整理卷宗,常常周末加班不回家,司机整天
1

开着车下乡却没一句抱怨,就连看门的老爷爷有时也来帮忙;有时当事人说请吃 饭,也被法官们给严词拒绝,不沾当事人一点便宜(我看到听到的是这样的); 每次当事人来拿判决书时,法官们都会耐心的给他们讲解这样宣判的理由,遇到 不讲理的,也会耐心的给他们讲道理解释;下乡时,面对十几个当事人,法官们 不拿一本卷,就能清楚的知道他们每个人家在哪,都是关于什么案子的......以上的种种,都深深触动了我。有时候庭长会问我感觉这行怎么样,可能是骨子 里那份对法律的热爱,也可能是初进法院的一时新鲜,所以每次都会回答说很好,很喜欢这样工作时的自己。虽然我现在即将进入大三,初进法庭时,还是用一种 带有天真的思想去触摸法庭里的是是非非,有些观点还是比较单纯和稚嫩,但毕 竟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而且,庭长还鼓励我面对当事人时,应该多和他们交流,对于案件的看法,心里有什么话了不要藏着憋着,有什么就说什么,这样不仅能 够更好的了解案情,也能为我以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经验。下面,我就谈谈我所实习的地方的公民的法律意识的现状。我所实习的金积法庭,它所管辖的范围是马莲渠乡、板桥乡和金积镇,这三 个地方基本上都是属于农村的,中国人的法律意识本就比较淡薄,更何况农村,所以在来法庭之前,我以为这里的案件会比较少,而自己也会在轻松与闲暇之中 度过这将近两个月的实习。在刚踏进法庭大门的那一刹那,眼前的景象完全出乎 我的意料,大厅里坐满了人,有来咨询问题的,有立案的,也有来等待开庭的......法庭的工作人员们忙的是不可开交。过了几天才了解到,金积法庭虽管辖的多属 农村,但这里的案件是几个法庭里面最多的,几乎每天都会有来立案或是咨询的。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通过开庭、下乡、或是闲暇之余和当事人聊天等,让我对农 村人的“知法、懂法、用法”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民的法律意识较之从 前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无论是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或法律权利的实现和维护,还是对诉讼的认同,都体现着他们的进步。近年来,
,通过法律来维护权益、解决 纠纷的人越来越多,当人身、财产受到不法侵害时,更多的人用法律取代了暴力,选择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然而,在公民法律意识逐渐提高的同时,当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却是我们不 容忽视的。首先,公民的法律意识层次参差不齐。我们知道,公民对法律了解的多寡与 公民的文化素质有关,一般说来,文化素质高的人的兴趣较为广泛,获得信息的 渠道也较多,因此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就有可能较高,而文化素质低或文盲恰好相 反。公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与他们自身的法律意识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讲,与公 民的利益关系密切并实现程度较好的法律,他们就较容易知晓,反之就少些。我 国公民中绝大多数人对法律实践的认识往往是通过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亲身感 受得到的感性认识,因而难免带有片面性,对法律的认识能力也难免带有感情色 彩。此外,我国公民中文化素质低下、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有一定比例,他们缺 乏对法律知识了解的主动性,一大部分公民的法律意识处于片面的不系统的法律 心理层次,处于法律意识发展初始状态,因而难以认识到社会主义法律的优越性。由于这边大多数都是农村的,所以,这里的人很多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很多都 只是初中毕业,甚至还有些就没有念过书,以至于他们对法律的认识途径就少了
2

很多,他们所知道的也几乎是从电视上得来的,所以,在来法庭咨询、起诉的这 些公民中很多都只是略知皮毛而已,只有少数人还是对法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的。其次,对法律的认识程度还较浅。当人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是知道 到法院来“打官司”,却对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不清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1.对法院管辖地不知道。很多人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只知道要到法院 去起诉,认为是只要是法院,就一定要受理我的案件。很多的时候,当事人拿着 诉状跑来立案,当得知不可以在此处立案时,最先都会认为是法院不尽责,但在 法官们的解释之后才知道法院管辖地的管辖原则。2.对一些法律常识不清楚。比 如,在一起离婚案件中,一当事人要求与其妻离婚,其妻不同意离婚,到最后法 院判予不准离婚,他就在法院大闹,说法院昧着良心在办事,自己给了诉讼费,既然要求离婚,法院为什么不给离?还有在一起土地纠纷中,儿子要求法院分割 还尚在人间的父亲的财产......最后,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对于这个问题,我举例来说明吧。在实习的这一个多月以来,大约有四五个来离婚的都是没有结婚证的,宁夏是一

个少数 民族聚居的地方,很多回民在他们的子女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就已经嫁人的嫁 人娶媳妇的娶媳妇了,当年龄达到婚龄时,很少有人去补办结婚证,以至于婚姻 出现问题后到法院来寻求解决办法,这时才后悔当初就怎么没补办结婚证呢。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第一,经济发展慢。宁夏属于经济落后地区,商品经济尚不够发达。经济基 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律意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 一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宁夏属于经济落后地区,商品经济尚不 够发达,相应的,它的法制建设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和限制。第二,法律落实不够彻底。我国的法律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之中,法律的数量 也在不断的增加中,但是,农村接受法律知识的渠道还较单一,法律知识面还较 窄,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人还较少,而其中中年人居多,而年轻人、老年人占 较低的比例,农村普法的形式还停留在集市上的宣传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律师 事务所因其盈利的目的而不能担任普法工作,而现在的司法所也因长期无人登门 而显得日益萧条,甚至消失,这些都使农村的法制宣传受到极大的限制。第三,农民法律知识的欠缺。这是导致农民法律意识水平低下的首要原因。正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所以农民们才会对法律有很多的不解与迷惑。也导致了他们不信法、不用法。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很严重的恶性循环:由于 不懂法而不用法,越不用法则更加导致了农民不去学法,不去了解法。农民对 于法律知识了解的有限性,即使有所了解也只是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上,甚至 根本了解的就是错误的信息。要在农村全面实行法治,必须将现代法律意识的培 养、法治精神之建立,作为农村法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3

总而言之,无论是我学习法,金积法庭的工作人员执行法,实习地的公民运 用法,都是因为我们心中有法。农村的普法问题是中国法制建设的薄弱环节,不 仅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更加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 败。只有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了,我国全体人民的法律意识水平才能得到根本 性的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才能继续健康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才

4


第三篇:关于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20111011334李黎明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法律意识是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行为以及立法、执法、司法等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关于法的知识、情感、评价与行为倾向的有机综合体。其中法律情感是社会主体对于法的稳定的情绪体验,如对于法的尊重、亲近、关切还是蔑视、厌恶、冷漠等。在知识、情感、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守法还是违法等就是社会主体的法律行为倾向。法律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现代与传统之别。现代法律意识是符合社会客观规律和时代需求的法律意识,是先进的法律意识。

一、调查目的:

现在,我国已进入了法制社会的时代,公民的日常生活不仅涉及到经济,还涉及到文化和伦理道德等多方面,而所有的这些都必须用法律来调整。通过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的社会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尽管每个地区各有差异,但也可大致了解),意识也希望通过了解,能加强和增进公民的法律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法律的观念,对我们的法律有正确的态度,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调查程序:

此次调查主要用的是问卷调查调查方法。发放问卷,当场收回。

三、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1.您对我国法律了解多少?

A非常多——7——15.56%

B很多——15——33.33%

C一般——17——37.78%

D少——6——13.33%

2.您认为我国法律执行状况如何?

A非常好——19——42.22%

B很好——16——35.56%

C一般——9——20%

D差——1——2.22%

3.您觉得影响我国法律有效执行主要原因是?

A 法律本身没有足够的权威——15——33.33%

B 执法机关执法不严——9——20%

C 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17——37.78%

D 多数人对法律尊重不够——4——8.89%

4.您认为我国法律完善程度如何?

A比较完善——24——53.33%

B基本完善——17——37.78%

C不完善——3——6.67%

D很不完善——1——2.22%

5.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

A 能,我对法律非常有信心——25——55.56%

B 不能,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6——13.33%

C 现在还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10——22.22%

D 说不好——4——8.89%

7.您认为法律与道德哪个重要?

A法律——23——51.11%

B道德——22——48.89%

8.您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吗?

A 严格遵守——25——55.56%

B 大部分遵守——14——31.11%

C 有时会——2——4.44%

D 对法律规定不了解——4——8.89%

9.当您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偷正往路人口袋里偷东西,您会

A明哲保身——10——22.22%

B及时告诉受害者——17——37.78%

C报警救援——20——44.44%

D不知道——0——0%

10.对于一个跟你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向您借钱,答应两个月后还,您会要求他写借条给您吗?

A 关系那么好,不用写——17——37.78%

B 应当写——17——37.78%

C 写不写都无所谓——11——24.44%

D 说不清——0——0%

11.如果发现干部违反规定多收费,您通常

A忍忍算了——11——24.44%

B向上级部门反映——25——55.56%

C不交——8——17.78%

D到法院去告——1——2.22%

12.您认为打官司的行为

A值得鼓励——16——35.56%

B斤斤计较——4——8.89%

C正常——25——55.56%

13.您认为打赢官司主要靠

A金钱——9——20%

B律师——5——11.11%

C与法官关系——1——2.22%

D法律——30——66.67%

14.你最想了解哪部法律

A宪法——21——46.67%

B刑法——8——17.78%

C民法——7——15.56%

D劳动法——9——20%

15.你认为对你最有帮助的法律是

A宪法——20——44.44%

B刑法——5——11.11%

C民法——11——24.44%

D劳动法——9——20%

分析如下:

第一题从整体上评估被调查者的法律意识程度,以便迅速掌直接把握被调查者实际情况。从第一题的回答情况来看,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仅有13.3%的人认为自己了解的法律知识少,相反,有33.33%的人认为对我国法律了解比较多。

第二题从法律的执行程度出发,调查公民对现形法律的满意程度。从问题的答案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满意的,有20%、2.22%的人认为一般和差,说明我国法律执行状况还应该继续改革深化,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三题延续第二题对执行状况的考察,深入研究当前我国法律执行不足的具体原因。从调查结果看来,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的人最多,占37.78%;其次是“法律本身没有足够的权威”,占33.33%;“执法机关执法不严”,占20%;“多数人对法律尊重不够”,占8.89%。就整体而言,说明我国封建法律意识残余还大量存在,“官比法大”、“情比法大”的思想依然存在,还有好多人对法律关心较少,缺少主人翁意识。

第四题调查我国公民对法律完善程度的认识,以评估其法律意识。调查中显示超过一半的人都认为我国法律比较完善,近四成认为基本完善,只有少数人认为不完善和很不完善。这同时也反应出我国立法工作做的比较令人满意。

第五题将法律与公民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切身利益出发,调查公民对法律信心度的认识。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调查者对法律充满了信心。当然也有13.33%的受调查者认为法律不能不能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和工具,这说明了我国法律在现阶段确实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还有很多值得有关部门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六题调查公民法律意识的来源。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学校和家庭所占比重最大,都占到28.89%。来自社会和其他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分别占22.22%和20%。说明家庭和学校是我国公民获得法律知识的重要来源,社会及其他方式也占一定的比例。这要求我国应继续加大在家庭学校的宣传力度,同时,拓宽现有方式,积极寻求新方式向公民普及法律知识。

第七题研究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其结果显示认为法律重要的占51.11%认为道德重要的占48.89%。可见结果不容乐观。法律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道德在我国公民的心中还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传统的法律意识在我国公民心中还根深蒂固。

第八题从公民生活出发调查公民在实际生活中面对法律时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法律的占55.56%,大部分遵守占31.11%有时会占4.44%,对法律规定不了解占8.89%。虽然严格遵守的占大部分,但不遵守的和不了解的也大有人在。

第九题主要调查当公民面对紧急情况时做出的反应。此项结果不容乐观,明哲保身者占了22.22%,说明我国公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传统小农思想仍有一席之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麻木思想愈演愈烈。

第十题主要调查公民的契约意识程度。当朋友向自己借钱时认为应当写的不足四成,大多数人都有不用写和无所谓的思想。就此问题而言,我国公民契约意识不强,相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相距甚远,这对我国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利。

第十一题主要调查当发现领导干部违法时,我国公民的反应情况。此项调查结果也不容乐观。只有一半的人能向上级领导举报,利用法律渠道去法院起诉的仅占2.22%,而有24.44%的受调查者采取“忍忍算了”的消极心理。我国公民对的法律意识比较消极。

第十二题直接从诉讼出发,通过调查公民对诉讼的态度以间接判断公民的法律意识。结果显示有过半的人认为打官司正常,35.56%的受调查者认为打官司值得鼓励,然而有8.89%的受调查者认为打官司是斤斤计较,虽然比重不算大,但同样能反映出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还亟待提高。

第十三题继续深入研究十二题中关于法律诉讼的问题,调查公民心中打官司胜利的重要条件。其中66.67%的受调查者认为法律是打赢官司的重要条件,其次便是认为金钱是打赢官司的重要条件,占20%的比重,认为律师和与法官关系是打赢官司重要条件的分别占11.11%和2.22%。这也体现出了现在社会上还大量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我国还并没有真正做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第十四题调查公民最想了解的法律。结果显示想了解宪法的受调查者占

46.67%,居于首位,其次是劳动法占20%,刑法占17.78%,民法15.56%。说明我国公民对宪法了解的兴趣较弄,但同时也呈现出需求多元化的特点。

第十五题延续第十四题的研究,调查公民心中认为最有帮助的法律。结果依然是宪法居首位,占44.44%,体现了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的地位,其次是民法占24.44%,劳动法占20%,刑法占11.11%。我国应继续加大法律宣传力度,面对普通公民,投其所好,多样化宣传。

四、总结:

总的来说,法律,现代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我国是一个传统法律意识极浓的国家,在传统的法律意识里,法律的地位并不高,作用十分有限,权利意识非常淡薄。主要表现在:

(1)传统的习惯根深蒂固,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

(2)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并存

(3)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应用意识

针对以上的现象,我觉得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来提高广大公民法律意识:

1、营造一个大家都积极参与的学法守法的舆论氛围

2、应让有关部门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教材

3、建立一支专业的普法队伍

4、有关部门在普法教育上还应适当投入

5、一些领导机关、司法机关应做好表率工作

第四篇: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说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等与法律意识近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的守法和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关键词]:法律意识少数民族地区依法治国法制建设

[正文]: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的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它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论观点,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要求及态度,对现行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评价和解释,也包括人们对法律和法律制度的认识、愿望和情绪等。生活中人们通常所说的“法律观念”、“法制观念”等与法律意识近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的守法和执法的思想保证,普法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普遍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对于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加以分析,将有助于从我国 1

法律意识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搞好普法教育活动。公民的法律意识是作为独立主体的社会成员在生活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态、观念、知识和思想体系的总称。那么,如何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呢?

为了了解当前社会基层少数民族地区各阶层人士的法律意识现状,我利用寒假时间对东乡族自治县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进行了一次较为广泛的调查,因受文化水平的影响,此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工人阶层,发出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问卷50份。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记录分析,东乡族自治县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许多公民对法律的权威性认识不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令人惊叹。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第二题“宪法是我国的什么法律”时,五十名调查者中,只有12人认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占受调查人数的24%,有66%的人认为宪法是我国的基本法。在回答第三题“我国现行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哪一年通过的”时,只有38%的人选择1982年。

二、公民的权利意识淡漠,在回答第十题“你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时,被调查者中只有44%的人大体了解自己享有的权利和所应履行的义务,以此来确定自己的行为;

剩下56%的被调查者甚至都不了解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完全只是单纯的以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相对于道德规范而言,公众对法律的运用并不普遍。调查数据显示:有高达68%的被调查者很少注重通过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在自身权益遭到侵害时只有52%的被调查者愿意请律师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解决,剩下48%的被调查者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解决或是听天由命。许多人把上访看成是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愿意通过频频上访、越级上访的方式解决问题。

四、公众对法制建设环境评价较差,对执法机关缺乏信任。执法机关的执法不严和部分领导干部的不守法行为,以及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干预司法行为,使得法律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调查结果显示:在回答第十一题“你认为法律能否维护你的切身利益”时,有高达46%的受调查者对法律没有足够的信心,认为法律越来越成为钱权的代表。

五、法律素质的不均衡性表现得十分明显,此次调查对象主要面向干部和工人阶层,但从问卷的填写情况发现,干部、公务员的法律素质普遍低下,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远远没有达到自身情况所应达到的高度。

从整体上看,东乡县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状况并不乐观。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因素:市场经济是法治形成的基础。法治往

往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形成,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欠发达的状况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成为影响东乡县公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决定性因素。

(二)社会历史环境因素。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步晚,法制体系设计本身存在一些缺陷。致使一些群众对法律的公平正义产生怀疑;我国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尤其在农村,文盲比重较大,农民对法律出现“说不清”情况比较普遍。

(三)思想意识因素。“贵贱有等、长幼有序”的儒家正统思想至今还对人们的法制观念产生深刻影响,人们习惯于“德主刑辅”,把诉讼看作不光彩的事情或是不得已而为之;加上官本位思想和“人治”思想的影响,地方政府、部分领导干部和宗教界人士的干预司法行为,以及执法人员的暴力执法,使得人们对“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缺乏足够的依赖。

(四)宗教因素。东乡族自治县是以东乡族为主要聚居人口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人民群众多以宗教教义和教规作为规范自身行为的主要标准,这也使得法律的约束力大大降低,人们对于法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责任,也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结合调研,我认为东乡县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大力优化法律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环境。要大力发展本地区的市场经济,因为现代法律意识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政治活动程序和政治观念的科学化。因为法制是民主的法制,法律意识是在民主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为法律意识的完善和提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完善发展。

二、深化普法教育,内容和形式并重。在内容上,要大力宣传群众希望了解的法律法规,还要宣传群众掌握不足而又必须了解的法律内容,尤其是刑法、民法、诉讼法等方面的知识,并和宗教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深化人民群众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在形式上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主,开展面对面的交流、互动。

三、抓住普法工作的重点和关键。一是要重视领导干部及其他公务员法律素质的提高。二是要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和农民的普法教育。法制教育应从小抓起,让青少年初步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当前,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相当薄弱,但涉法投诉纠纷却不少,农村普法工作任务艰巨。

四、强化对法律执行的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对法律执行的监督就是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地位,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赋予群

众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相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度,对执法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要给予严肃查处,保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保障司法的公正和公平。

第五篇:暑假调查报告—公民法律意识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农民法律意识调查

法律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己。因此,法律应有至高的权威;法律应有至尊的地位;法律应有至贵的价值;法律应有至诚的信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法律对于中国公众来说已经由远而近,由陌生到熟悉。但中国社会的主体还是八亿农民,他们法律意识才真是广大公民法律意识的代表,可以说没有中国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

我做为一名科大机电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带着法律在广大农民中究竟是什么地位这个疑问在暑假放假期间对我的家乡叶县120多名农民,个体户(拥有农田)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人:***

调查时间:7.8——8.20

调查范围:叶县各乡村

调查对象:120名农民和个体户(拥有土地)

调查过程: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中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以人身权为视角考察了村民们对自身权利的认知程度,回答情况见表1:

问题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您认为法律没有规定的事,那么公民 可以做 74 49.4

不可以做 35 23.3

不清楚 41 27.3

在婚姻大事上父母与子女发生激烈争执,应当是 听子女的 27 18

听父母的 82 54.7

看谁有道理 41 27.3

您认为在家庭状况仅允许一个孩子上学情况,儿子与女儿哪个优先 儿子优先 78 52女儿优先 3 2

一样的 34 22.7

各家情况不一样 35 23.3

第一个问题要求较高,它考察村民们是否意识到了“法无明文规定即可为”。完全意识到这一点的人数为约40%,对这一点比较模糊的也有约40%,有20%村民的理解与这条现代法治基本原则的内容恰好相反。看来村民权利意识不段提高的同时,还留有“义务法”传统的烙印。

第二个问题中,只有1%的村民选择了“听父母的”,这表明几乎所有人已经意识到当事人拥有婚姻自主权,父母再也不能包办子女的婚姻了。但66%的“看谁有道理”的答案也告诉我们:人情──这个传统社会遗留的伦理因素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还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第三个问题表明绝大部分村民赞同“男女是平等的”。但约16%“各家情况不一样”的答案又一次提醒我们“人情”这个因素的重要。虽然“人情”不必然与“国法”相冲突,但不能排除冲突的可能性。

当权利与权利发生冲突时,农民们会毫不犹豫的保卫自己的权利。那么,当权利与权力发生冲突时呢?我们的问卷中还有这样的问题,表2是村民们给出的回答:

问题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你们家里的田上种什么谁说了算 干部 13 8.7

农民自己 125 83.3

农技站 12 8

您认为承包合同是 村里说了算 23 15.3

与村里商量的结果 108 72

不清楚 19 12.7

交了税以后,村里、乡里还应不应再向你们收钱 不应该 45 30

应该 16 10.7

看情况,如果这些钱确实是用在老百姓身上就可以收 89 59.3

您认为农村土地应当是谁的 国家 36 24

集体 25 16.7

个人 68 45.3

家庭 21 14

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农民的政治权利意识总体较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的问卷中有这样的问题,表3是回答情况:

当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婆被歹徒杀害,这个歹徒的家属找到受害人的儿子请求花钱“私了”,儿子想反正人死了,也到年纪了,就同意了。您认为 这样做是可以的 8 5.3这样做不可以 129 86

看给多少钱 13 8.7

亲朋借钱,是否需要立字据 不好意思提出这一要求 32 21.3

需要,以后可以查证 42 28

从没想过要立字据 76 56.7

表7

从表中可以看,在农村“钱是万能”仍然行得通,人身权利相比金钱有时还是次要的。只有48.1%的人认为亲友之间借钱需要写欠条,这表明村民们保留证据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通过调查还发现在遇到纠纷或麻烦时,农民们首先想到的解决方式一般不会用法律来解决,法律方式往往是他们迫不得已的最后一招。他们经常选择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找家族内或是村内有威望的人调解。如果纠纷再大一些,就会去找村干部解决。在遇到纠纷时选择通过民间调解方式和通过行政方式解决的农民远远多于选择通过法律来解决的。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来维护自身的权利不受侵害在农民的意识中仍然是一片陌生的领域。总之,不到万不得已,农民们一般不会直接选择通过法律方式来解决纠纷。相较法律而言,它们似乎更相信人的力量,只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可以解决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去通过法律解决。而且他们相不相信法律还另当别论。

目前,农村接受法律知识的渠道还较单一,法律知识面还较窄,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人还较少,而其中中年人居多,而年轻人、老年人占较低的比例,农村普法的形式还停留在集市上的宣传单。

农民法律知识的欠缺是导致农民法律意识水平低下的首要原因。正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所以农民们才会对法律有很多的不解与迷惑。也导致了他们不信法、不用法。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很严重的恶性循环:由于不懂法而不用法,越不用法则更加导致了农民不去学法,不去了解法。因此加强农民的普法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农民的普遍法律意识虽然有提高,但程度不大,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由于农民不懂法,所以有时在自己权利受到侵害时不会用法律去保护自己,甚至做出很多荒谬的行为。

因此我认为为了切实贯彻普法工作,早日实现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必须多管齐下,既要政府主动安排,还要民间的积极组织,既要农民主动去学,还要以案说法,通过多种形式使农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用法律知识武装大脑,既要使农民养成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又要使其形成人人遵守法律的公共意识。因此,我们不仅要

大力实施普法下村,还要使其成为一项制度加以落实。

下载王冰公民法律意识考察及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冰公民法律意识考察及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和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汇编)

    第一,普及民众法律常识、提高民众法律意识乃依法治国之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70%左右,这群人的法律意识得不到提高,其他30%左右的人口和法律工作者的......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公民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您好! 为了解现代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法律意识现状,广泛宣传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促进人们通过法律手段对自身利益进行维护。本小组特此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活动......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法律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己。因此,法律应有至高的权威;法律应有至尊的地位;法律应有至贵的价值;法律应有至诚的信仰。随着近年来......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txt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2008-10-12 19:27:52|分类: 默认分类......

    加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

    加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 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司法、执法水平和公民自觉遵纪守法、参与法律监督的积极性,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第一,法律意识在完善......

    关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山东大学法学院 2006级 法英双学位班学号:20060401014 姓名:邓华调查目的:通过调查,收集数据,从而了解现今公民的法律意识情况,为开展公民的普法......

    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最终版)

    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刚才各位同学的演讲可谓是丰富多彩!可是在我演讲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某天你在超市购物,超市多收你5元钱,你是会去......

    浅析公民的法律意识及其提高途径

    公民法律意识及提高的途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公民的法律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国家的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