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马克思主义观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浅析马克思主义观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曾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著作中评述“马克思主义”,这是第一次系统而简洁地将他当时所理解的马克思学说的主要内容作了扼要的介绍和总结,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李大钊引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开辟了中国的新道路。
那么,何谓马克思主义观呢?先驱者李大钊早已作下定义,后人也为此孜孜不倦。在当代学术者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三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灵魂和根本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承认了客观规律性主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阐明了真理和价值、认识和实践统一的关系,辩证唯物地概括了当代的自然科学成就和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经验,创立了完备的唯物主义的新型哲学。
当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所以它是时代的产物,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无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活灵活现的例子。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革命的胜利,帮助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五四运动后不久,一批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就没有凝聚先进分子的核心,也就没有了中国共产党,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一纸空谈,更别提九十多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峥嵘岁月和光辉成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早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构想,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还要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从党的创立到现在,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
90多年的光辉历程。这90多年中,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与国外敌人作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后又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此长期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果要得益于伟大的共产党。光辉岁月,弹指挥间,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迎来了她九十岁的诞辰。九十多载风雨兼程、九十多载奋勇拼搏、九十多载沧桑巨变、九十多载辉煌成就。让我们不由得不感慨于始终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与民族呼吸共起伏,同民族脉搏共跳动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而共产党人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发生的巨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时至今日,我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活跃于世界舞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果的春风吹遍了华夏大地,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于峥嵘岁月里铸造丰碑,辉煌璀璨的革命成就正昭示着当代大学生要有所作为。历史赋予大学生的使命与寄望,作为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当代大学生,必须在个人思想上、行动上有所作为,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吗?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个人思想上,我们要明确自身任务与使命,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先进理论,始终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不断加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明确其精髓和内容以及其重要作用和影响;高度重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并努力提高个人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要学法、知
法、懂法、遵法。养成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还要加党性修养,掌握理论知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提高自身素质。
在个人行动上,必须加强对党的理论及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踏实履行职责,不断完善工作,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勇于肩负起大学生的光辉使命,不沾染陋习,不败坏风气,在大学这片奇花异卉的森林活得出色,活得开心。
邓小平曾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马克思主义犹如夜里的星火,犹如海上的明灯,给党和我们照亮前方的道路,给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那些累累的硕果昭示着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所作为,继承传统,借鉴经验,继往开来。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借前车之鉴,汲取经验与教训,更好更高效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使命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作为我们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今天,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因为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振兴中华的中坚力量,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明确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映射给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就要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是一名合格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时期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的重要阶段。当代大学生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认清形势,理性爱国,合理表达,永远跟党走,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追求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让青春因融入民族的伟大事业而闪闪发光。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时刻肩负着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神圣使命并为之奋斗终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对我们来说,完成这一使命,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众所周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符合实际的科学。我们要担负使命就必须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我们青年就要勤奋学习、勇于拼搏、锐意创新、发奋成才,用我们无限的热情和无悔的青春展示学子的崭新风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出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诚诚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坚持脚踏实地,用实干来完成我们的使命。让我们谨记“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学习、继承铺路石精神,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奋斗岗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用我们的努力去创造新世纪的辉煌,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使命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使命
从小就听《社会主义好》;从读书开始老师就告诉我,马克思是伟大的;辗转直到上了大学,学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明白里面的深意。下面我就联系课堂所学和自己收集的些资料谈谈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使命。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它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崩溃、共产主义必将胜利,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们同时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粉碎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在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为了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有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是在各式各样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反动思潮、同国际工人运动中各种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反复斗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同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毫不妥协的原则斗争。通过这些斗争,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确立了统治地位。另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还对其哲学分别做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角度的解读。由于马克思学说涉及领域之广,使得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分别都在自己的领域内对其进行阐释,因此还可以根据学科分工考察其内容。“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我们现在所说的马克思主义观,一般地说,就是人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或看法,具体地说,它至少具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这里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发生、发展、本质、特点、结构、体系、形态、功能和命运等等一系列问题,就形成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发生观、发展观、本质观、特点观、结构观、体系观、形态观、功能观和命运观等等再是关于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看法,这里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学习、教育、宣传、解释、研究、运用、捍卫、坚持和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就形成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学习观、教育观、宣传观、解释观、研究观、运用观、捍卫观、坚持观和发展观等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应“怎样做”、“不怎样做”问题的回答,也可以说,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说明。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内容。所以,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并不是每个人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正确的,也不总是正确的,实践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样地,对于我们大学生也都有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但是并不是每个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是科学的。加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大学生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加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帮助他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否则我们的人生价值观会背离历史发展的轨迹,造成个人甚至国家的落后。
这是由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健康地发展,与当代中国大学生能否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直接的联系。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目前,我国在校大学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有2300多万人。他们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对他们来说,完成这一使命,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众所周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能否正确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与能否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直接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完成“历史使命”的情况,决定于我们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程度和水平。所以我们要真正确立并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就不能不加强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 邓恒
摘要:我们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大学生提出了更新的挑战。今天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同时我们又面对着各种敌对势力的挑衅,当代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来维护祖国的统一。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生思想;和平与发展;现代化建设;祖国的统一。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是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历史时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是承上启下的时代,继承自“五四”运动以来大学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一切优良传统,迎接挑战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继承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传统,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是中国沿着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自觉担负起挑战,敢于迎接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挑战,迎接这些挑战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即党和国家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我们大学生承担起这一项历史重任。
一、社会基本状况。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各种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大发展大融合的世纪,社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也将步入世界强国行列,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将自己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的骨干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人是生产力中最有决定性的力量,因此不断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的劳动技能和创造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当代国际竞争在很程度上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但最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能力,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加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先进文化不仅包括科学技术方面的文化,还包括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科学文化固然重要,但思想道德修养在某种意义上说更重要,有人说,一个只有道德而没知识的人是次品,而一个有文化而没有道德的人是危险品。思想道德的修养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保证我们能够正确运用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够保证我们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使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而不为邪恶势力所用,现代社会各种欲望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如何在这些欲望中正确地选择?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当成自己的努力方向,就是必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使命同时还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对祖国建设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并且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探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的特点:①社会竞争就业压力加大,高学历就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客观上就成为了大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②关注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将国家的发展与自己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③大学生中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在不断增加,党校培训也有些“应接不暇”了,这都反映出大学生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了。④大学生不仅注重课堂知识的学习,且更加注重社会实践,自觉的接触社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全方位的锻炼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⑤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比较开阔,束缚他们的“传统观念”在这一代学生身上很难看到,他们求新、求变、追求最好,且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以上这些反映出这一代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主流,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2、教育的有效性
1、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2、确立个性教育思想。
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着重解决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需要、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4、重视情感教育的特殊效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作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5、建立完善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要建立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指导并实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6、重视做好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特别重视做好有心理困惑、经济困难和学业困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立志成才的精神。
三、树立人生目标增强历史使命感
大学生活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大学生要了解大学教育、环境的特点,把握大学人际关系的要求,尽快适应环境。同时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具体的学习生活目标,认识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实现新的目标而努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要坚持和自觉实践“四个统一”,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者。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优良学风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创新意识,为承担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科学文化基础,为完成历史重任立志成才。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极其对当代大学生自由观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及对当代大学生自由观的现实意义
摘要:自由是人类更古不变的话题马克思的自由观作为其价值观的核心,强调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本文在分析了马克思的自由观与西方自由观的本质区别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自由观的真正内涵,由此针对当代大学生自由观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培养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 自由观 当代大学生 建议
实现自由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更是凝结了中国人民的美好理想和价值愿望。自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它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自由观不仅事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更关乎国家的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野下的大学生自由观培养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方自由观与马克思自由观的区别
自由的观念在西方流传已久。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认识自我”到伊壁鸠鲁提出的”原子偏斜说”、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一直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康德的“道德律”、萨特的“自由选择”,其中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自由的观点。纵观整个古希腊(罗马)哲学,关于自由的论述是比较粗糙的。到了中世纪,强大的经院哲学统治了一切,自由的观念则几乎完全被压抑了。
从文艺复兴以来,自由观作为向当时黑暗的禁锢人性的基督教进行反抗的最强大的武器,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伴随着这一切,西方的自由观在康德那里也达到了一个顶峰。康德的自由理论基于一条先天的道德律,即:无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1]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这条道德律的实质在于,它表示了意志的“自律”即“自由”。在康德看来,意志的自由决不意味着意志不从属于任何规律,只是意味着它从属于自己订立的规律,“敬重”自己订立的规律;人可以摆脱自然规律的支配而完全按照理性为自己订立的法则即所谓道德律行动,因而,自由是可能的;道德世界是一个与“必然王国”无关、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自由王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康德所说的意志的自由是基于理性的,强调的是只重动机不重结果的对道德律的“敬重”即自律。而这种“唯动机论”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变得越来越无法适应资产阶级开拓市场、掠夺资源的需要。因为,这时的资本主义需要的是结果(效益)而不是动机。为了在哲学上给这种利益经济以强大的理念支撑萨特的“自由选择”理论应运而生。萨特认为:“人不仅是理性的自由,而且也是感性的自由,人是绝对的自由。“如果说在康德那里个人心里还有理性的自律的话,那么到了萨特那里,这点理性的自律也没有了。因为,萨特认为人是被“抛入”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人生来就是那选择的自由,就不得不自由。在萨特眼里,集体、国家、社会的概念是不真实的,唯一真实存在的只是人,单个的个人。
以上我们分析了西方的自由观及其代表人物,下面我们来分析马克思的自由观。“马克思关心的是人,而且他的目标就是要让人从物质利益的支配下解放出来,让人从他自己的安排和行为所造成的束缚自身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如果人们不理解马克思这一关注点,那就永远无法理解马克思的理论”[2]。弗洛姆的这番话表明,马克思并不是只重物而忽视人的作用的,而这恰恰是许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重要原因。
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标志是《手稿》。在书中,他提出了“类”(群体)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思想,而类的自由的最高范畴是人类的解放。这部手稿的基本概念是“异化”与“自由”。异化的核心是劳动的异化;自由的主体则是类,自由被认为是类的本质,人类的解放就是类的本质的复归。1845年,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马克思的思想进入成熟期。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抽象的人”的过程中,他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形成了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现实的个人”这一基本范畴的提出,一方面是马克思批判地扬弃自由主义关于一般的人、抽象的人的观念,对作为这一观念理论基础的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作出批判的结果;另一方面,马克思也认为,独立的个人的形成过程作为现代化的产物,是历史的进步,是个人从类或群体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过程。但是,独立的个人作为现实的个人,是受到他的物质生存条件制约的个人,因此,个人的生产力和个人的交往关系的相互对立与运动,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马克思提出了他的《共产党宣言》,并以其巨著《资本论》为“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不仅是对人的本质的占有即复归,而且强调了这种复归是向“社会的人”的复归,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就是社会性,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异化劳动的条件下,人异化了,丧失了他本应具有的社会性,变成了孤立的、利己的、单个的人。
由此可见,西方(萨特)自由观的出发点是“个人的、绝对的自由”,而马克思的自由观则是“社会的、群体的、有条件的自由”。在当时的资本主义条件下,萨特关注的是单个的、抽象的、纯粹的个人自由,而马克思关注的则是当时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工人阶级的群体的自由。
综上所述,西方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人”的不同理解。马克思所说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的、群体(阶级)的人,而不是超历史、超社会、超阶级的人;马克思的人的自由不是抽象的、理论上的、离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人的自由,而是现实的、处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关系下的、具体的、历史的、有条件的自由。“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会获得全面发展自我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4]。
所以,马克思的自由观的直接导向,是基于通过暴力革命而“解放”所有被压迫者的,为所有人的自由而奉献的正义原则的自由观。而西方自由观所说的人则是基于伦理意义上的,超时代、超社会、超阶级的,抽象的、绝对的、单个的人;其自由的必然表现形式是抹杀集体和社会的极端个人主义。在他们看来,社会是基于个人的,是为个人服务的,个人是一切的终极目的;离开了本体论意义上的个人这个终极目标,集体、社会不仅不应当存在,而且是毫无意义的。在这个层面上,把西方自由观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混为一谈,甚至把马克思主义西方“自由化”,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二、当代大学生自由观现状
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思想开放,思维敏捷,崇尚自由,他们把追求自由的实践与个人的成长紧密结合起来,但是也存在着对自由的片面认知和不良体验,他们的自由观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
(一)自由是个人的,与环境无关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类的自由受制于既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人类无法选择也不能回避。一定社会条件下的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决定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及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从而决定着当下人们所追求的自由的内涵。“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3]
部分学生认为影响其个人自由和有意选择的只有主观感情和个人喜好,换言之,就是自我的决心和欲望,社会环境的制约则被抛置脑后。然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累积都须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而艰难获致,这就意味着当代大学生个人自由的实现必然受到既定社会条件的限制,从而体现出有别于西方国家的特点,不能与西方所倡导的自由同日而语与,再者而言,正如我们上文所言,西方所倡导的自由观具有绝对性、抽象性、个人性等局限,西方自由观必定会影响到当代大学生正确自由观的树立。
(二)自由是绝对的,不受限制。
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自由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甚至把自由与法纪、道德直接对立起来,一味地追求绝对的、纯粹的自由。国家有关大学[在校期间允许结婚的法律颁布后,部分大学生对此存在着误解,导致了系列行为后果:肆无忌惮地谈恋爱,随意地发生性关系,因为同居期间的花费问题而闹上法庭等等,这一系列可笑荒唐的行为完全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自由的含义,没有认识到绝对的自由并不存在。
当然在多元化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思想潮流影响较严重,他们在接受先进思想的同时,西方一些腐朽思想也在广泛的渗透。正如我们在上文所提到的西方的自由观念与马克思的自由观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强调个人的、绝对的、抽象的自由观,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自由观受西方自由观的影响巨大。
在马克思看来,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越深刻、社会实践越深入、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程度越高,人类所获得的自由度也就越大。当我们谈及哪个国家的人民自由与不自由之时 ,所指涉的乃是人们拥有的自由的程度,而非绝对自由。与此同时,在社会当中,你的自由可能是我的不自由,我的一方面的自由可能是另一方面的不自由。因此,“个人的自由必须制约在这样一个界限上 ,就是必须不使自己成为他人的妨碍。”[4]
当代大学生有的依凭对于自由的渴求通过恣意蔑视权威、颠覆正统、消解纪律、解构经典而达到自我性格的张扬,甚至将自由误解为我行我素、不受拘束的个体行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完全、绝对的自由并不存在,惟有受到法律规范的限制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三)自由是随意的,没有明确前提条件
自由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压力、负担和责任。在现实生活当中,自由与责任如影随形。每个人要对自身的自由负责,也要对他人的自由负责。萨特认为,“人 , 由于命定是自由的 ,把整个世界的重量担在肩上 ,他对作为存在方式的世界和他本身是有责任的„„责任不是从别处接受的 :它仅仅是我们的自由的结果的逻辑要求。”[5] 由于对自由的内涵并不十分清楚,大学生对自由产生了误解、曲解,把自由和责任对立起来,没有意识到责任是自由的前提,他们所理解的自由是抽象意义的,错误地认为,自由就是随心所欲,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名义,把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抛于脑后,把自己作为子女对于父母的责任抛之脑后,出现了种种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例如,部分大学生上了大学之后以为再也不用受约束,无心向学,无视校纪校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更谈不上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报答父母,造福他人,服务社会。更有少部分大学生,为了享受“消费自由”带来的愉快和自尊,尽情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甚至伪造家庭经济困难情况,骗取国家奖助学金等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对于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责任。”[6]学生在追求自由的实践中,不能仅注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应把追求自由与承担义务,履行责任高度统一起来,这才是当代大学生这个角色应该获得的自由。
三、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大学生自由观培养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属于人的东西,只有具有主体意识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才是自由的真正主体:大学生作为有主体意识并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追求自由,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是应该得到尊重和大力支持的。
用马克思的自由观来指导当代大学生的自由观的树立,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鼓励大学生追求自由
”马克思曾指出:自由是人固有的东西,“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7]并指出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
可见,自由是人类特有的属性。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既是人的各种需要、全面的能力、个性特征、社会关系的相互协调和各方面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力,没有任何障碍和麻烦的自由发展。”[8]
因此,要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深刻内涵,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来指导追求自由的实践,实现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高校要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和育人中,充分尊重大学生自由的权利,鼓励大学生大胆追求自由,规范大学生追求自由的言行:引导大学生通过对自由的正确认知和理性追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合情合理地控制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培养大胆创新的积极理念,培养积极思维,不畏艰险,打破传统的精神枷锁,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充分地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身全面自由的发展。
(二)自由是个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认为“自由王国只有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9]也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10]自由,是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因此,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应该做到个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就是大学生要摆脱自然力的束缚,进而驾驭自然力,成为自然的主人,但是,又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讲究生态文明:同时,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必须学会与社会和谐相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按照自己在社会关系的地位和权利,在不妨碍他人的地位和权利下,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自主行动,实现自己利益的自由。[11]
自由不是任意妄为,不是我行我素,只有在集体、在社会中才有个人的自由:这就要求大学生正确看待自由与限制、自由与法制。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发展自由,也要自觉服务集体和社会:因为,如果一个主体不能及时地进行社会适应,那么无论社会为他提供了多少实现自由的条件和前景,这个主体都难以在自己的任何现实活动中体验到自由的存在。[12]只有做到个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大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自由,才能成为自然、社会、个人的主人,通向美好的自由王国。
(三)自由是实践的 马克思认为,“实现自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践。诚然,劳动尺度本身,是由必须达到的目的和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必须由劳动来克服的那些障碍所供给,外在的目的失掉了单纯外在的必然性的外观,被看作个人自己自我提出的目的,因而被看作自我实现主体的物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13]人们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以此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自由:大学生要追求自由,实现个人和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自我,实现自我,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充分得到展现。
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要求: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提出的参加社会实践的殷切希望。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只有大学生无限地接近和实现自由了,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顺利的实现:因此,大学生要主动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深刻内涵,自觉抵制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和侵蚀,在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指导下,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最大程度的自由。
参考文献 [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0页。[2]弗洛姆.思关于人的研究[M]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9页。[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1995.507。
[4] 密尔.程崇华译.论自由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9。
[5[法] 萨特.陈宣良等译.存在与虚无 [M].北京 :三联书店,1987.708。[7] 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6-47。[8]赵彩丽,马伟涛.马克思的自由观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社会科学论坛,2012(10):52.[9] 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10]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1.[11]李政敏.马克思自由观视野下的大学生法纪教育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Z1)147.[12]李明.论自由的体验——兼论当代大学生的自由体验[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0(6)47.[13] 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12。[14]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