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雨果致巴特勒上校信
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巴特勒上校: 您问我对于远征中国的看法。先生您觉得这次远征又体面又高尚;您相当善意地看重我对此的感情。您认为在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进行的这次远征是英法两国共享的光荣;您想知道我对这次英法取得的胜利能给予多大程度的赞同。既然您愿意知道我的看法,那我就发表如下: 从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个奇迹:这个世界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原则:一种是构思,它产生了欧洲艺术,另一种是想象,它产生了东方艺术。圆明园是属于想象的艺术,巴特农则是构思的艺术。一个近乎超凡的民族利用其想象力能够造出的全部东西都集中在那里。它不象巴特农那样是举世无双的稀有作品,而是想象造出的一个巨大模型,如果想象可以有模型的话。请您想象一种大家不知道是怎样的、而又无法形容的建筑物,就像月宫里的一座建筑物,那就是圆明园……建造这座圆明园足足用了两代人的劳动;它像一座城市那么大,由岁月造成。造给谁?造给人民。因为由岁月建筑的东西都属于人民。凡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熟悉圆明园,伏尔泰是这么说的。大家都在说:希腊的巴特农,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圆形大剧场,巴黎的圣母院,东方的圆明园。如果人们见不到它,就会梦见它。这是一件令人咋舌的、从未见过的杰作,从神秘的暮色中远远望去就像是耸立在欧洲文明地平线上的一个东方文明的朦胧轮廓。这个奇迹现在消失了。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似乎获得胜利就可以当强盗了;两个胜利者把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所得对半分赃。在这一切的所作所为中,隐隐约约见到了埃尔金的名字,这必然使人们回想起巴特农:以前有人对巴特农所干的,现在对圆明园又干了起来,而且干得更彻底、更好,一扫而光。把我们所有大教堂里收藏的宝贝堆在一起,也抵不上这座光辉灿烂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精品,还有大堆大堆的金银制品。伟大的功勋,喜人的收获。一个胜利者装满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另一个见了,也把一个个保险箱装满。于是,他们手挽手笑着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勾当。在历史面前,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强盗叫英国。但是我抗议。我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申明:统治者所犯的罪行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误;政府有时是强盗,但人民永远不会作强盗。法兰西帝国侵占了这次胜利的一半成果;今天,他以一种所有者的天真,炫耀着圆明园里的灿烂古董。我希望,铲除污垢后解放了的法兰西把这些赃物归还给被掠夺过的中国的那一天将会到来。而现在我看到的,是一次偷盗行为和两个小偷。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行为所给予的赞同程度。
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第二篇:当巴特勒上尉收到雨果的信后
当巴特勒收到了雨果的信之后
和静三中八(3)班曹雨
指导老师尉进平
这是巴特勒送出信的第三天,他正在自己的豪华别墅里喝着红酒,听着美妙的音乐,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他的别墅富丽堂皇,都可以和维多利亚女皇的宫殿相比了,但唯一不同的是,客厅的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桌子上摆的花瓶,竟然是罕见的青花瓷。有一面墙上挂着几个乒乓球大小的珠子,这就是夜明珠。这些东西可不是法国所能创造出来的,只有那恍若月宫的圆明园才有。这是前不久巴特勒上尉率兵远征中国,火烧圆明园掠夺来的战利品。没想到他竟然还恬不知耻的放到自己家里用来参观展览。
“主人,主人!”一声声呼喊打破了这时的沉静,“干什么?”巴特勒斜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仆人。“哦,有你的信。”仆人说。“谁寄来的?不要告诉我又是那些下等的政府官员,我已经受够他们了。”“哦,不,是大文豪雨果先生的信。”突然,巴特勒双眼放光,饿狼扑食般的从扑人手上抢回了信,“哼!你这下等着奴隶,雨果先生的信你也敢摸,弄脏了怎么办?小心我要了你的小命。看什么看,还不快滚!”仆人哀怨看了巴特勒一眼,退了出去。仆人走后,巴特勒对着信闻了闻,又亲了亲,还把信贴在胸口,长舒了一口气,好像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一样。后来,他小心翼翼的撕开了信封,轻轻的将信展开,一个字,一个字地细细品读,脸上时不时露出满意的微笑。可是,当他读到一半的时候,脸色越变越难看,由白色变到红色,又由红色变成了青色,最后居然变成了紫色。他把信看了又看,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不相信雨果先生,会给他这样的“赞扬”。他更不相信这次远征中国胜利的创举换来的却是“强盗的行为”。可是,这就是事实,无可挽回也无法弥补的事实。这时,巴特勒心里有两股势力在作祟,一股说:“哼!雨果他算个什么东西,凭什么这样讽刺我们,我看他是活的不耐烦了,哪天我灭了他去!”可是另一股又说:“不对,雨果先生是享誉世界的大文豪,他的话都是对的,我们一定做了许多错事和坏事,所以他才会这样说我们。”这两股势力格格不入,在巴特勒的心里激烈的争吵起来。而此时巴特勒精神恍惚,嘴里在自言自语着:“不可能,不可能......”忽而又大笑起来,忽而又伤心的哭起来,人们都不知道他到底怎么了。
两天后,巴特勒被送去了一家精神病医院,他体内的两股势力把他折磨到了发疯的地步。就这样,巴特勒的后半生,就因雨果先生的一封信,将永远的在精神病院里度过了。
第三篇:致维克多雨果的信
尊敬的维克多〃雨果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中国少年,有幸读到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致贵国巴特勒上尉的一封声援中国人民,充满人道主义情怀的书信。为此,中国人民感谢您!
雨果先生,圆明园的毁灭是敝国的耻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更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您作为法国人,却毫无私心地、毫无掩埋地揭露贵国侵略敝国的丑恶行径,毫无包庇之心,足以体现您那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高超的正义感。您把圆明园升华到“为世界人民而建”的高度,足以体现您对一切艺术品的尊重,对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的深刻认识,把一切艺术品升华到超越国界、属于全人类。您不吝惜自己才学地赞美圆明园,体现出您对东西方文明共同的博爱与尊重。您那句“治人者有时会是强盗,但百姓永远不是强盗”的格言,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唱。
雨果先生,您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敏锐地觉察出贵国对敝国的恶劣行径,并毫不犹豫得给予谴责、提醒巴特勒上尉,这次远征中国获得的是不光彩的胜利。您的话代表着贵国多数人民的心声。您敦促贵国尽快归还非法占有的敝国文物的举动,更是让人佩服不已!
如今的中法关系,因为来自两国政府的某些因素而不太理想,但我深信,贵国人民是友好的,是奉行“自由、博爱、平等”的国家,是同意您对贵国侵略敝国的恶劣行为的看法的。最近在贵国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贵国绝大多数人民希望贵国政府能够把他们百余年前掠夺的文物归还本国,这充分表明,贵国人民和您一样,是友善的,是正义的,是充分尊重世界艺术的。有朝一日,贵国必会归还敝国的文物。
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祝贵国
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杨立中
2009年11月7日星期六
第四篇:雨果《给巴特勒的一封信》教案
雨果《给布特勒的信》教案
流渡中学严庄坤
教学目标:
1、情感诵读,体味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2、语言品读,体会这封信运用反语修辞达到的精彩讽刺的特色。
3、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珍视人类文明成果的情感。
难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划出文中精彩语言并揣摩感悟;
难点:采用圈点法精读,仔细体味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资料,查阅有关雨果的资料。教学设计:
一、圆明园景,反思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图景。看了以后,谁能用自己的言语来形容一下?并说一说你的感受呢?
是啊,那是一次强盗的掠夺,而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却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位正直的法国人的声音吧。
(板书课题与作者)
作者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九三年》等。
二、情感诵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诵读中体味雨果胸怀的博大和品格的高尚。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
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 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
总评:“世界奇迹”;
分述:①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② 具体讲园中之物;
③ 耗费了巨大劳动;
④ 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雨果又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设置问题情景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并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设置问题情景三:
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
四、语言品味,学习反语。
找出作者讽刺、谴责英法联军的语句。
“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美”。讽刺侵略者的语句: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蔼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什么作用?
反语。产生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五、体验对话,互动释疑。
1、体验对话: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就雨果的赞誉,你又是怎样看待的?而作为中学生的你,又有怎样的打算呢?
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学生可能这样说:拿破仑曾经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着的雄狮,当它醒来时,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的确,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尽艰难坎坷,正大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是祖国新一代的建设者,必须要努力学习,发奋图强,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今天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复兴时期,我们一定会让这头雄狮怒吼的。
2、课外延伸: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③安排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第五篇:雨果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先生:
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您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其实是一个世间独一无二的奇迹,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只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