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员工培训风险及防范
企业员工培训风险及防范
字数:2455 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3年12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同其他资本投资一样,收益和风险并存。本文首先对企业员工培训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培训风险的防范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地阐述。
关键词:培训风险;人力资本;防范
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显然,培训已经成为企业成长无可取代的推动力。
现实中虽然许多企业认识到了培训的必要性,但培训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如何降低培训风险,提高培训效益,是众多企业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培训的风险
(一)企业培训的内在风险
所谓培训的内在风险指由于企业没有对培训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的管理而导致培训的质量不高,使得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培训的投资效益低下。
1.员工培训理念风险
理念风险主要是出于企业的高层领导和受训员工对培训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定位,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一些企业高层领导由于把培训看成一种成本,而不是投资,从而对培训产生一些错误认识,认为培训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活动;培训是为他人作嫁衣;培训是培训部门的职责;高层管理人员不需要培训;市场上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等。错误的培训观念,必然导致培训效果的不理想。同时,作为培训主体的受训员工对待培训的态度及认知也会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
2.员工培训技术风险
培训的技术风险是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以及培训成果的转化的某个环节中,由于管理不当或者不能及时正确地做出判断和结论可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如没有做好明确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脱离企业的发展方向;培训内容与形式脱离真正需要;不能为员工进行培训成果的转化创造一个有力的环境等,都会给培训带来风险。
(二)企业培训的外在风险
所谓培训的外在风险指虽然培训项目达成了预定目标,但由于各种外在因素导致企业遭受各种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
1.员工流失风险
培训无疑提高了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增强了员工在企业和社会上的竞争力,从而增加了离职的可能性。更严重的是,许多企业员工将在原公司所获得的技术、信息、经验直接带到新企业或自己组建企业,导致原企业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培养人才或直接培养了未来的竞争者。
2.专业技术保密难度增大的风险
一般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管理经验和专有技术,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使之转化成生产力和具体的产品。科技的快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参加学习,接受培训,才能够增强企业的技术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训和学习使更多的员工掌握这些专业技术秘密,显然,掌握的人越多保密难度越大。
3.培训收益风险
培训收益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如果企业因为竞争的需要、政策的转变,或者仅仅是因为在短期看不到培训所产生的直接效益,而对培训工作产生怀疑,改变企业的经营战略或者进行经营范围调整,如大规模产品转产、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改造、各个职能部门的大调整或者重要人事变动等,这就会使培训工作付诸东流,完全没有回报。
二、企业培训风险的防范
(一)转变培训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第一,转变培训理念,从企业领导者的角度,要正视员工培训投资所产生的风险,认识其客观存在,并充分认识到有效的员工培训与开发,会极大地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受训者的角度,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宣传教育,使受训员工明确理解企业进行培训的真正原因及意图,明确培训对其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受训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第二,强化培训风险意识。培训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有收益,亦会有风险。投资的收益越大,其投资的风险也越大。培训风险的存在是源于培训所具有的不可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只要这种不确定性存在,企业培训风险的存在就是必然的。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有正确的风险投资意识和明确清晰的培训理念,大可不必因噎废食。
(二)规范培训流程,提高培训质量
1.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科学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有效性的基础,需求分析不准确或者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企业的培训需求即谁需要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什么时候培训等,而不是盲目跟风。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人对需要培训的组织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并选择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力求做到需求分析结果的客观和准确。
2.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企业要根据发展战略和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包括设定培训目标和内容、确定培训人员、培训方法和形式、培训预算等。根据培训目标和计划,按照轻重缓急,配以相应的人财物等资源,保证培训计划的贯彻和落实。
3.做好培训计划实施过程的管理。要谨慎选择选择培训机构与培训师,多方比较性价比、知名度等再做选择。对于培训所需的设施设备与培训环境要精心安排,确保培训师能够顺利地完成培训相关活动。了解学员培训过程中的反应,及时和培训师沟通并做调整,满足学员的需要。
4.做好培训结束后的管理。一是要开展培训后续跟踪活动,提供后续资源。包括培训者定期访问受训者的工作地点,观察并帮助受训者运用所学知识,为受训者发挥其培训效能创造良好的学以致用的环境,以及通过提高受训员工的报酬等方式承认员工通过培训努力的结果,以此留住受训员工。二是要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为下一期的培训提供指导性的帮助。主要是调查收集受训者和有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受训者学习后态度行为的变化是否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标,以及培训对组织的整体绩效的提高和培训需求的满足。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改变培训不规范的现象
要降低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培训制度,规范培训的组织机构、经费投入,培训流程等各个方面。诸如入职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管理者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培训成果的转化创造有利的环境和必要的支持;员工参与培训之后,企业必须通过制度保障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进行必要的反馈;同时,要把培训、考核、奖惩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等等。培训制度一旦建立,组织中各个层次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使培训制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培训风险的防范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理念逐渐会被员工了解,他们会自觉的以企业经营理念为指导,更加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自觉地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使企业的各项制度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一个具有优秀文化的组织更加重视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并且努力建立与这种需求相适应的培训理念和制度,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忠诚感。
(五)合理利用法律手段
培训员工流失风险的存在,要求企业在培训中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权益,降低培训风险。一是把培训管理纳入合同管理。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内的员工离职等不受约束。因而,在员工试用期内企业应尽量避免出资对其培训,如果确实需要对试用期内的员工进行培训,最好培训前与员工签订相关合同以规避员工受训后突然离职的风险。对非试用期的员工进行培训更应充分考虑他们流失的可能性及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受训前要与其签订培训协议。其次,由员工分摊部分培训费用。企业在培训前对培训费用进行预算后,根据费用情况可由员工分摊部分或全部培训费用,并以书面形式明确企业和受训员工分摊培训费用的形式和比例,构建合理的培训费用分摊机制。如果受训员工违反此类培训协议,企业可以上诉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乃至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袁声莉,刘莹.培训与开发.科学出版社,2012.6
[2]贾昕.企业员工培训风险及规避策略.人力资源管理,2012.3
作者简介:
韩燕(1973-),女,内蒙古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篇: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规避及防范
企业员工培训风险的规避及防范
陆邦钊
2012-8-10 14:48:24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07期
摘要:企业对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行定期的培训其实就是对企业进行定期的发展管理,但是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怎样规避和防范企业员工培训中的风险成为现在企业关注的共同话题。
关键词:员工培训 风险 规避 防范
一、企业员工培训的风险
1.企业员工培训的组织的风险。企业员工的培训组织的风险大多数原因都是员工在培训后就逐渐地离职,造成员工组织分工上的混乱,给企业造成一定的风险。企业员工离职的原因大约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方面的因素。员工重视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潜能,员工在企业中找不到自己的正确位置和方向,对企业缺乏信心;企业给员工发放的薪酬不能满足员工对自己价值的定位,或者不平等的福利待遇;企业的竞争对手对员工的欣赏,高职高薪的诱惑来企业挖墙脚;员工的工作得不到企业的认可、信任和尊重;企业对员工所做的承诺不能很好地实现。二是个人方面的因素。员工在企业培训中整体素质和技能知识的提升,使得员工对自己的价值和自己的追求无限放大,认为在企业中工作是屈就,产生了跳槽的想法;个人的爱好比较广泛,对各行各业都想涉足的愿望强烈,尝试新工作的欲望使得他们选择不断的离职、任职。
2.企业员工培训的观念风险。企业员工培训的观念风险大部分是在企业领导者身上体现的,企业的领导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不够重视,甚至认为岗前培训多
此一举,不愿意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培训会增加员工跳槽的几率这种落后的观念使得企业员工培训有风险;培训中耗费大量的费用也是领导不愿意将员工进行集体培训的原因,目光短浅,看不到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给企业将来带来巨大的收益;企业的效益好就不再需要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员工的知识技能有限,可是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员工所掌握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不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员工的技能知识就会落后,导致业务的下滑,最终导致企业的落败。
3.企业员工培训的环境风险。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给员工培训造成的风险,企业文化对培训的定位比较模糊,培训中的配套设施落后,员工对培训的不认同和放任自流,意识不到企业培训的重要性等都给培训带来一定的风险。
4.企业员工培训的收益风险。企业员工培训的收益风险是指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费用与员工实际创造或者潜在创造的收益不成正比,甚至都大于员工给企业创造的利益。企业员工培训的收益风险的不稳定性是由于不能及时地对员工的能力进行检测和及时的筛选造成的,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的收益远远大于员工对企业所做出的贡献,增加了企业员工培训的收益风险。
5.企业员工培训的技术风险。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前,不能客观地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做出判定,员工的特长也得不到很好的实现,培训的技术的内容针对对象有所偏失,培训的内容流于形式的应付,培训的技能不能真正满足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员工在培训技能时不能对自身的特长进行发挥,员工的培训效果偏离企业的计划和目的,给企业造成员工培训的技术风险。
二、员工培训风险的规避和防范措施
1.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健全完善的培训体系。完善的培训制度能够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完善的培训体系能够保证培训的质量。要加强企业领导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端正企业领导对员工培训的态度;对员工培训的组织加以约束、管理和控制,严格制定相关的制度避免员工培训之后离职。
2.树立良好的培训风气,优化企业内部的培训环境。在企业中树立良好的培训风气,对员工要求的培训内容酌情允许,尽量发挥员工自身所长,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肃清企业内部不良的培训体制,使员工对企业产生高度的忠诚和信任、理解。
3.明确员工的风险责任制,建立有效的风险责任承担条例。员工培训的风险存在于培训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要在培训的各个环节明确员工培训的风险责任制,建立有效的风险责任的承担条例,加强企业培训的监督和管理,尽量避免员工培训中责任人徇私舞弊责任心不强给企业培训增加的风险。
进行员工培训本来是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但是企业培训的风险又令很多企业汗颜。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为企业增加收益,但是培训的风险也能减少企业的收益。因此,针对企业是否应该进行员工培训的问题产生了矛盾,但是员工培训对企业的发展又非常必要。企业只有加强员工培训风险的防范,才能保证企业员工培训的质量,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3
[2]牛雄鹰,高婕,秦冠州。现代企业中的诚信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5,14
(6)
[3]裴劲松。人力资本投资方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10,15(4)
[4]范海燕。人力如何真正成为资源[J].中外管理,2008,4,26(2)
第三篇:防范企业风险
1建立财务评价体系
财务支付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一个以现金支付能力为标准的建筑企业评价体系十分必要。该体系可以包括付现能力分析、变现能力分析、现金流量预测分析等关键指标。付现能力分析通过对建筑企业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的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确定现金支付比率范围,以现金支付率来动态控制企业现金持有决策。变现能力分析对速动资产真正能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进行分析,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对其中拖欠时间长,回收无望的账款作特别处理。在编制近期现金流量预测表的基础上,现金流量预测分析以列表的方式对近期应支付债务进行排队,以进一步确定支付的缓急程度。
2建立资金管理体系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提高建筑企业资金运行效益,保证建筑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建筑企业抵御财务风险能力必要措施。对于跨度大、层次较多、流动分散的建筑企业,从传统的分散型资金管理模式向现代的集中型资金管理模式转变更有意义。建筑企业需要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改变目前资金结算和收付分散的局面,变零星的资金沉淀为整体积集。通过规模运作,加强资金调度,降低建筑企业整体资金成本。在资金管理上,建筑企业必须明确总会计师、委派的财会主管的职责权限,保障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建立资金预算管理、资金划拨管理、借还款管理和资金管理评价制度,规范资金业务流程,实现资金的预算控制、日常业务管理控制和资金支付风险控制。
3盘活现有存量资产
建筑企业的大量的资金积压和沉淀是以存量资产的形态存在的。因此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是实现建筑企业资产经营,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建筑企业需要定时进行大规模的清产核资工作,切实摸清现有存量资产的真实状况和了解各种资产的变现性能和变现价值。同时根据建筑企业生产情况,对企业施工设备进行清理,报废陈旧无使用价值的设备,变卖技术落后、无修复价值的设备,以集中资金投入急需的关键设备,减少对流动资金的占用。此外,建筑企业要充分行使企业法人财产权利,对效益低下且资金支出时间较长的项目进行清理,该作损失的作损失处理,能变现的按变现处理,以求盘活积压沉淀资金。最后,建筑企业内部可以成立存量资产管理小组,负责领导和加强监管盘活行为,防止盘活过程中发生不当行为。
4加强成本控制管理
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目标利润管理指标,生产过程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和监控制度。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资料,考虑合同工期、施工现场条件、目标责任成本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要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其次,企业要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加强对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重点项目的监控,及时开展调价索赔工作,把成本费用控制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再次,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
第四篇:企业如何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如何防范财务风险
摘要:2008年是及不寻常的一年,伴随着华尔街投行巨头雷曼兄弟的倒闭,美国次贷危机正在演化成一次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而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影响是重大而又深远的。金融危机对企业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的任何一项活动都与企业财务风险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财务及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而论述如何在金融危机下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财务风险
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美国经济对于世界整体经济来说影响是重大的。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不可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财务的影响
1.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下降
美国消费的锐减和美元的贬值,直接影响中国出口贸易总量近50%。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中出口就会下降5%―6%。美国消费支出占GDP的70%以上,由于人们对于金融危机环境的示来前景悲观,不断地缩减了消费,导致美国经济增长的不断下滑,加上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资金与我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矛盾,导致大量热钱注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从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这两大因素直接影响到了我国产品的出口数量和金额。从出口金额来看,2008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1.87%,比2007年同期27.55%的增长速度降低了近6个百分点;从出口数量来看,2008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44%,也明显低于2007年同期10.11%的增长速度。
这些看似很小的数字,但对于整个中国企业仍至中国经济来说却影响重大。从国有企业的报表资料可以显示,受美国仍至国际市场萎缩的影响,2008年国有企业净利润和利润总额都出现了负增长,其中许多企业出现了急剧亏损的现象,四季度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都逐次递减。除了利润指标外,企业的净资产收益也同比下降,据资料显示,2008年前在个季度,企业净资收益率仅为6%,比上年同比下降了1%。
2.投资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008年下半年连续几个月来,中国股票市场跌幅之大,并不亚于西方主要的股票市场;仅是2009年3月,上海和深圳的股市跌幅均达20%以上。不仅如此,与以往的反周期形态相反,自去年夏天以来,每一轮中国股市的跌宕,都与纽约、伦敦等西方的主要金融市场紧紧相随。不仅以股票等证券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受到此次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所以,中国的资本市场受到重大冲击,所以企业来自投资方面的财务风险就在所难免,许多金融机构当然受当其冲,由于经济不景气,会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一方面,投资会极剧萎缩,另一方面,原有的投资会带沉重的债务负担,形成巨大的财务风险。
3.筹资活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由于在2007年上半年及以前期,我资本市场仍然很活跃,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也很大,许多企业都扩大规模,为了做大做强,实行跨国跨行业的发展,纷纷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筹集资金。而由于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有许多企业不能如期实现预期的收益,甚至不能在额度和期限上获得保证,当然金融机构也不能如期稳定的提供预期有利率,这样就导致那些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借款费用和压力,形成难于抵御的财务风险。再加上,我国市场行业本身就竞争不规范,所以此次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筹资风险是难于估量的。
4.外汇汇率产生的财务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仍然还是以美元作为主要的交易货币,当前正当美元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国际上能源和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却已经出现了大幅度上涨。由于对美元预期的低落,这种价格的上涨幅度实际上大大超过了美元实际贬值的幅度。而中国是一个原材料和能源短缺的大国,同时又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对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十分巨大。
可以想象的,中国的经济增长对进口原材料和能源的高度依赖将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据资料显示,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了19.25%,自2008年初以来就升值了7.14%。金融危机使得未来美元对人民币继续走弱的可能性一步加大。
5.应收账款坏账的财务风险
(1)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的企业违约率慢慢上升,所以,不可避免,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据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对美国的坏账率增长了300%左右。对美国出口的企业80%以上都受了外部信用环境的影响。
(2)金融危机也严重影响到了国内许多行业和企业,这些受影响的企业都普遍出现了违约现象。
当然,坏账的财务风险并不是独立的,坏账的财务风险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影响是巨大的,因为货款是企业现金流的生命,没有了货款,企业的现金流就难于维系,企业的生产、仍至发展也有受了威胁。
二、金融危机下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当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显得尤其重要。我国企业要想打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久点,就应当把防范财务风险放在第一的位置。所以,企业应当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尽可能的控制在一个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本文从以下同方面为应对金融危机下的财务风险提供建议。
1.要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1)要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企业自身的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财务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基金。如产口制造业可按一定规定和标准计提坏账准备金、商业流通行业企业可计提一定的商品削价准备金,用以弥补企业的财务风险损失。
(2)应当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企业应当定期对相关财务指标或财务比率进行考核,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和现金流量。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还需要盘活现有的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或库存商品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尽快用于偿还债务。
2.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投资决策是事关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正确、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和有效。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形下,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也务必采用科学的、谨慎的决策方法。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影响决策的各种复杂的因素和环境,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行之有效的决策分析。对各种可行的方案进行决策时,切忌主观判断。
财务预警机制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的,金融危机下,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应当进行实时监控,对于经营者来说,它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企业经营;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在企业财务风险初露端倪时及时处理现有投资,以避免更大损失;对于供货单位来说,可以在这种信号帮助下制定商业信用政策,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3.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企业制度,练好内功
制度建设是保证企业能够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金融危机下,更应当规范和完善企业自身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制度等。在特殊时期,企业要趁机大胆革新,要丢弃企业开业初期凭经验管理的模式和制度,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体制以及能够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权利分配机制,要充分保证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措施得到实现。在经济危机时期,企业应当实施特殊政策,比如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应当管理精细化,成本控制节约化,权力控制制衡化。
4.加强资产管理,以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防止不良资产产生,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时期,特别要提高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2008年,我国企业业绩普遍下降的时刻,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个盈利能力和水平,而保持高的盈利水平的企业往往是其负债能力高、财务风险相对低的有效保证和标志,一个能在危机中脱身的企业,其偿债资金一般来源于其盈利,而并非来自于另一个负债资金。因此,企业应当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加速资产周围等措施,促进企业在危机时期提升盈利能力,同时,较高的盈利能力往往享有较高的信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也使得企业享有较强的融资能力,相应能使企业在危机中增强抵制财务风险的能力。
5.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
由于多数企业深受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企业业绩普遍下滑。而这时候,控制企业自身的成本和开支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强化细化各项费用标准和预算定额。做好近紧日子的长远打算,在成本管理上要进行分析和细化,挖潜增效,加强企业自身的采购管理,在企业内部倡导节约意识,形成良好的节约氛围,尽可能的把原材料采购控制在预算内。在薪酬制度上要进行规范和控制,减少不合理的薪酬开支,尽可能缩小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工资距离。
6.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在金融危机时期,更应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因为财务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一批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财务人员,对于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显得十分的重要。在特殊时期,财务人员不仅仅要懂得基本的业务操作,更应当替企业分忧,特别是在成本控制中要做出应有的贡献。财务人员应当加强自身学习,不仅要懂得企业内部的业务,也要懂得如何在“危”中寻找“机”,为企业在困难时期寻找更多的投资决策提供财务指标的参考。
7.应当加强现金流的管理,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企业的现金流正如企业的生命线一样,牵动着企业发展的步骤。如果没有现金注的维系,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所以,在特殊时期,财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企业的现金流以及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如果说,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那么货款就是企业的生命里的血液。所以,企业要特别注重坏账率,要设置特别是坏账预警制度,对于坏账要进行专项性的管理。企业在实际当中,应当加快和重视与客户的对账工作,对于货款要及时进行催收,对于应收账款要实行动态的管理,以保证企业的现金流。
总之,此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影响是重大而又深远的,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难于在危机中独善其身。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财务管理活动的运作得当与否,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否,直接与企业的生存命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特殊时期,应当使用特殊政策,本文从不同方面提供了一些重点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些措施。当然,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牵涉到方面,需要客观环境,但在危机面临企业更需要信心、更需要主观的努力,更需要企业自身来自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支持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 华: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6):116-117.[2]王 ?S 徐 坤:如何做好财务风险的规避[J].今日科苑,2009,(04):102.[3]赵国忠:加强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管理之对策[J].当代经济,2009,(01):124-125.[4]许雯君 王春桃:浅谈我国港口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J].交通财会,2009,(02):67-69.[5]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2):23-24.[6]李 丹: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9,(06):209-210.
第五篇: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对员工的培训是中小企业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的重要保障。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在实施企业员工培训时却面临着人才流失风险、贬值风险、绩效风险、培训对象选择风险等,针对上述风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投资的风险。
[关键词]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中小企业为了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员工培训上的投资越来越多。
目前多数中小企业都意识到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加大了员工培训的投入力度。由于中小企业的培训管理制度、培训与开发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缺陷或不完善,使企业在投入较多的培训成本后并没有取得企业预期的培训效果,企业员工的绩效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同时人力资源大量流失现象严重。
如何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使企业拥有人力资源并发挥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是许多中小企业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力图从企业角度来分析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防范风险的几点措施。
一、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及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对员工的培训是中小企业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的重要保障。许多中小企业担心对员工培训后的风险,往往采用需要什么人才就到市场中招聘,一方面企业的招聘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企业不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调查发现部分中小企业不愿意给员工进行投入较高的培训,部分中小企业还将培训成本转嫁给社会和员工个人,这种做法不但不能使员工的技能得到有效提高,还将影响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减弱,严重的将导致员工流失。有效的措施是通过合理的制度留住培训后技能提高的员工。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员工流失、贬值、激励、绩效、培训对象选择等风险,在下文中将着重分析员工培训风险的原因。
(一)人才流失风险。
人才流失风险是由于人才外流或伤亡而导致的人力资本不能被企业使用所造成的风险。人力资源在使用中除了需要个人的早期投资积累,还需要企业进行持续的培训投资积累,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企业投入大量的培训投资,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核心的人力资源,他们的流失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员工的流失将使企业在流失的员工身上所付出的培训投资无法取得合理的收益,严重的可能使中小企业丧失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有可能导致中小企业的倒闭。
(二)贬值风险。
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小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小企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中小企业培训投资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企业对员工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各方面知识与技能,但由于科技的进步、新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出现使员工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新的要求。目前部分中小企业的培训还停留在学习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阶段,培训的内容相对滞后,培训后员工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显著提高。
(三)绩效风险。
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员工培训后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意味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员工个人的预期收益率就会提高。部分中小企业的薪酬制度不完善,员工的薪酬无法体现员工培训后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给他们带来的收益,使员工出现了按薪付劳的问题。部分中小企业在员工的选拔和任用方面没能依据员工培训后的技能和表现,使部分高技能员工得不到晋升和获得合理收益的机会。这样也会使一部分员工处于按薪付劳的状态,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由于中小企业的培训与绩效管理及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不能合理的配套使用,员工的绩效水平提高了,但员工的收益没有变化,培训后得不到相适应的待遇。
(四)培训对象选择风险。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并不是对所有员工都进行培训,一般来讲,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一部分员工进行培训。部分中小企业在选择培训对象时主观性太强,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需求分析,随意选择企业的部分员工进行培训,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中小企业培训的预期效果较差,同时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部分中小企业培训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也会使培训的对象选择出现随意性,部分应该得到培训的员工得不到培训或者得到培训的员工无法提高技能,这样的情况在中小企业的培训中经常出现。
二、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培训管理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若想获得较好的员工培训预期效果,首先应从加强培训管理制度入手。不能出现部分中小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没有合理的规划以及出现的培训只是短期行为,这样对企业的发展自然是无利的。中小企业应意识到员工的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地位,将培训工作纳入企业的战略性工作中。企业的培训管理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了保证培训工作取得预期的成效,企业的培训管理制度与其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应进行相应的配套建设,加强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和相互保障作用。围绕培训工作、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经费的保证、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后的绩效考核等方面在不同的制度中进行相应的规定。
(二)重视培训过程管理。
在各方面管理制度配套的基础上,鼓励员工主动参加培训。根据岗位说明书让员工明确各个岗位任职标准,让员工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并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建立高效的、专家型的培训师资队伍,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这样有利于激发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推动员工培训工作的开展。为了防止员工专业技能提高后另谋高就,在明确培训对象后,企业要与员工签订培训合同,使员工明确经济责任,减少企业的培训风险。中小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和巩固培训效果机制,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管理流程中的重要一环,培训方式繁多,在决定培训实施前培训管理者就要明确要采取的评估方法,要尽量把评估工作放到培训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培训后评估的不确定性。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后,企业还要采取措施进行培训效果的巩固。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部门主管对员工的考核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后的绩效考核,使培训效果得以巩固。
(三)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有效地保证员工队伍的稳定。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一种长期的雇佣合同,企业不随意地裁员,员工向外流动的倾向和意愿相对较低。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做好人才储备,预防人才断层现象。通过合理的工作轮换、扩大工作范围、增加员工职责、内部晋升等方式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中小企业可以确定企业的核心员工,合理的分配各种资源使核心员工可以获得合适的工作岗位及合理的报酬,优先对核心员工进行培训,使核心员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析。
对员工的培训有多种形式,根据中小企业选择的培训形式进行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分析,借鉴部分企业培训工作较好企业的投入与收益的数据,帮助管理者了解培训的投入与收益的数据,比较分析培训的收益,合理确定培训投资人员的顺序,分析培训前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实效,合理确定员工培训后的工作量,合理分配培训投入及培训后的薪酬激励的投入,确保员工培训工作的各种资源。中小企业应保证培训前后经费的充足投入。培训使企业和员工双方受益,可以实现培训风险双方共担,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培训形式,要求员工合理承担培训费用,实现风险共同承担,收益共同分享的机制。
中小企业培训投资的风险固然存在,如果能改善人力资源开发环境,建立、健全员工培训与开发系统,并形成制度长期执行,那么在中小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一定能取得最佳效果,为中小企业积累大量的人力资本,真正实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责任编辑:高宏艳][参考文献]。
[1]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郭京生。人员培训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雷蒙德·a·诺伊。人力资源管理[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