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优秀案例--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7:4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优秀案例--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优秀案例--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第一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优秀案例--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区域分析与规划》

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 * *

2017.04.2

目录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概述...................................................................................................3

1.1课程简介............................................................................................................................3 1.2课程教学目标....................................................................................................................3 2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改革背景...................................................................................3

2.1 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3 2.3学科建设的需要................................................................................................................4 3 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4

3.1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4 3.2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5 4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思路...................................................................................6 5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6

5.1 增强学生主体性,着重培养学生应用技能.................................................................6 5.2 精选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7 5.3 优化设计教学过程.........................................................................................................7 5.4 重视课程实习,鼓励学生科研实践.............................................................................8 5.5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8 5.6 改革学生考核方式.........................................................................................................9 6 教学改革的预期成效.................................................................................................................9 1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概述

1.1课程简介

《区域分析与规划》是地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城乡规划专业(工科)的主干课程之一。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为一个地理学应用方向的研究领域,其发展与国家和区域资源开发、生产布局和城镇建设密切相关。该课程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区域分析部分包括区域发展中资源环境基础分析、经济社会背景分析、技术支持条件分析、区域整体评价分析、优势与分工分析、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等方面内容,区域规划部分包括区域规划的发展、区域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的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区域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经济城镇体系规划等方面的内容。1.2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区域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培养学生区域综合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理论和编制方法,具备编制区域规划的基本技能,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积极参与协调人地关系的活动,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2.1 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校的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怎样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一直都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工作。

因而以已有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笔试为主要评估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 求,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中。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每一学科、每一门课程调整教学目标体系的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改进评价方式。2.2学科建设的需要

从二次大战后以重建和恢复经济为中心的区域资源开发与生产力布局规划开始,1960 年代为解决区域不平衡的国土整治,1970 年代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综合规划,1990 年代强调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到如今对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合作发展的强调等,区域分析与规划已成为政府对区域发展实施有效调控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上述发展相适应,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与科研的社会需求非常旺盛,该课程已成为培养地理学应用型人才的主干课程。

但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区域分析与规划》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还存在一定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首先,《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的内容与其他课程严重重复。如区域分析部分内容在《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人文地理学》等相关课程中已经学习,在本课程教学中应该侧重学习区域规划的相关章节,组织方式主要有课堂授课、组织讨论和课程论文等,课程内容侧重于拓宽知识面。

其次,授课时数的限制也不允许《区域分析与规划》课面面俱到,全面讲授。目前,国内多数开设《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高校,一般都将本门课程的周授课时数安排为3-4学时。显然,在短短几十个学时里,把包括区域分析和规划的的全貌展现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可见,优化《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新世纪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3.1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区域分析与规划》在地理科学专业的课程定位,本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对《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2)更新观念,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3)在教学中凸显区域分析的“综合性”与“区域性”;(4)注重实践教学;

(5)学生能力培养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6)课程资源建设。《区域分析与规划》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团队教师,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建立课程教学案例库,同时申报相关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科研论文,达到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科研双促双进的目的。

(7)考核方式改革。改变传统测评模式,代之以平时课堂表现、实验实训和期末考试综合的考核方式,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考勤 + 作业+实验实训)占40%,期末考试占60%;改革考试内容,增加实际应用的题型与内容,推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教学内容优化

课程内容加强区域分析原理、方法及应用,区域规划部分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在后续的相关课程进行学习,本课程中不再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认识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和特点,能够对各种区域经济现象与区域所处环境的关系进行科学分析,增强学生编制区域规划的基本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坚实基础。由于区域分析部分内容在《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人文地理学》等相关课程中已经学习,侧重学习区域规划的相关章节,组织方式主要有课堂授课、组织讨论和课程论文等,课程内容侧重于拓宽知识面。教学目的是具备一般的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区域发展分析的能力,具备初步编制区域规划的技能,培养学生知识综合、交叉和融合能力,树立科学发展观。

(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针对《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对分课堂、微课和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对分易、QQ群、微信群等现代网络技术 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我校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为应用技能型本科人才,强调“应用技能”四个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因此,《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为:一是树立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观,要从单纯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强调学生知识、技能并重;二是课程教学环节设计要强化“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讨讨论式、案例式、模拟式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5.1 增强学生主体性,着重培养学生应用技能

顺应学校发展的大趋势,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的形成为目标,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坚持教学思维和方法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环节,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基本上是封闭的,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社会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呼唤, 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挑战, 这种挑战要求对传统的培养模式及教学关系模式进行思考和调整, 要从过去以教为中心转换为以学为中心。在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时, 以学生为本, 要遵循“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原则。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的高教教学改革必须在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结构 要求的基础上, 以教学的客观规律为依据, 克服教学实践中诸多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弊端,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唤醒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模式, 做到教学相长。5.2 精选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经过研究,可将本课程分为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两大部分,其中区域分析部分包括区域发展中资源环境基础分析、经济社会背景分析、技术支持条件分析、区域整体评价分析、优势与分工分析、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等方面内容,区域规划部分包括区域规划的发展、区域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的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区域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经济城镇体系规划等方面的内容。5.3 优化设计教学过程

教好一门课程的核心环节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而教学过程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要提高《区域分析与规划》课堂效果,在遵循系统性教学的同时,必须坚持理论与案例相结合、重点与整体相结合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1)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组织课堂教学。由于《区域分析与规划》知识复杂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学习起来缺乏条理性,易于混淆,更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学效果较差。针对这一特点,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要按照知识内在联系组织课题教学内容,教学成效显著。

(2)理论学习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主要侧重基本理论、方法的学习。而单纯的理论与方法等教学内容的讲述,容易使学生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也必然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与积极性,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证分析的教学方法,是《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的内在要求。

(3)重点学习与系统学习相结合。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具有系统性,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非全部都需要掌握,而是要掌握重点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重点学习与系统学习相结合,就是体现教学的突出性与整体性。5.4 重视课程实习,鼓励学生科研实践

实践性强是地理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根据教学大纲建立野外考察与实习的基地,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上进行专题调研, 并积极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1)课程实习。实习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当前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环境发展情况。该课程实习主要通过对特定区域的现场考察、访谈和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锻炼学生的现场观察能力,提高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实习结束后,就区域特点和主要问题撰写调查报告,加强理论研究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锻炼。

(2)科研实践。以学校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为依托,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研究活动,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和数学建模大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规划设计竞赛,通过这些竞赛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5 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各种层面的专题讲座、专题讨论和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区域分析与规划问题进行研究等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对区域分析与规划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和地理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的改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当前的一些定量分析方法和模型引入课堂,并使之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辅相成。具体方法如下:

(1)对分课堂的应用。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实施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把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相隔一周),因而把教学刻画为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也可简称为PAD 课堂。

(2)开展研究式教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开展研究式教学的主要体现。首先将自己及其他老师的最新研究成果应 用到课程教学中去,为理论学习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撑,做到科研促进教学;也可以由教师列出研究专题,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撰写小论文。这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与方法学习的效果。

(3)采用案例式教学。本课程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和课外读物,了解中国国情和区域规划的背景知识,并积极参加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区域规划案例分析,使缺乏规划经验及背景知识的学生结合规划项目掌握课程内容,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5.6 改革学生考核方式

课程考试改革, 在中国当前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系统工程中处于极为关键和先导的地位, 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考试要融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 采用综合的、灵活的、相对的评分办法, 以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变期末整体性考试方式为分解式与整体式并举的考试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阶段性学习内容的考核,平时测验多采用口试形式, 学生成绩应是平时作业与平时提问成绩、阶段测验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的加权和。

教学改革的预期成效

《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本文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预期将会达到以下成效:

(1)形成比较科学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2)使学生能够掌握《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篇: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遂宁应用高级技工学校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说明:此方案要求较高,也与目前技工院校正进行的课改似。还有一种方案是按专业实训课内容依照人才培养标准,依据实际生产、生活系统的将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形式罗列出来,以工作页和学习页的模式编写专业人才实训教学培养内容。)

为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川人社字〔2010〕161号)文件精神,通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全面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狠抓落实、注意实效。

课改,意义重大,难度大,任务重,要求高。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二、工作目标

1、确定****、****等2个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2、在学习借鉴外省技工院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2个专业中开发出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并进行教学

实验。初步建立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既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符合市场用人单位需求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三、任务与要求

1、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2、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

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期过程的学习条件。

4、加强建设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

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

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四、实施步骤

拟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分三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骤:准备阶段(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

1、技术培训和观念更新

构建和实施一体化课程,既是学生学习、企业用人的迫切需求,也是提升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一高度出发,学校在推行教改工作过程中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其中观念更新和组织措施有力是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前提。

首先通过各种会议渠道,使所有参与教师明确学校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哪里,使全体参与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持续改革是促使学校得以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通过各种途径的沟通与交流,以及开展各类“洗脑式”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方面的主题培训和研讨会议,使全体参与教师掌握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的技术和方法。由此,通过观念更新,使全体参与教师统一思想,为下一步试点专业全面推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行政组织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基于校本研究,基于教研部门的指导,基于专业系的引领,基 于教师团队的合作。

在学校层面上成立一个总课题组,总课题组成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学职能部门中层、各专业系中层。学校总课题组的所在工作机构设在学校的教务处。

在总课题组下设若干课改小组,课改小组以系为单位进行组建,每个课改小组负责本专业课程的调研、开发、汇报、评审、实施等。

每个课改小组设一名组长,组员若干。课改小组组长可以是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课改小组组员大部分是专业教师,部分是文化基础课教师。

第二步骤: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借鉴、吸收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先进思想与理念的基础上,启动****、****2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全面构建,并在2019级新入学的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班级推行实施。

1、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与流程

(1)产业、行业、企业发展情况前期调研,确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2)实践专家工作职责调研分析,选聘10名以上该专业的实践专家,作为长期支持该专业建设的企业专家;

(3)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取该专业在企业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该专业课程建设的依据;

(4)在企业实践专家的协助下,结合技工院校办学实际情况,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一体化课程;

(5)在企业实践专家的协助下,结合技工院校实际师资水平和实训设施设备水平,以及校企合作开展情况,设计开发学习任务或学习情境;

(6)根据前期完成的一体化课程及其相关的学习任务,开发编制相应的工作页、网络资源等学习资源包;

(7)邀请课程专家、政府主管领导、企业专家和课程开发人员,评审论证一体化课程及其相关学习资源包;

(8)课程投入实施,总结、反思、改进;(9)课程实施后的评价,持续改进。

2、时间组织

对学校2个试点专业进行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按时间目标规划为:半年目标、一年目标、三年目标。

(1)半年目标(201 年2月至8月):实现各专业课程体系初步建立,第一学期课业开发完毕并投入使用;

(2)一年目标(201 年9月至200 年2月):实现第一学期课程修正完毕,第二学期课业开发完毕并投入使用;

(3)三年目标(201 年3月至200 年8月):实现各专业课程体系修正确立,六个学期课业开发完毕并投入使用。

为确保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还需进一步确定各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每月、每周工作实施方案。每月确定课改月工作目标,月底汇报月工作成果;每周确保课改专门时间,供课改小组集中调研、研讨。

3、课程体系实施的行政组织

课程体系实施反映于持续改进,包括教务处的跟踪与监控,专业教研组(系)的组织与实施,教师团队的总结、反思与改进。

教务处专职督导对一体化课程实施班级进行跟踪与监督,调查课程实施中所碰到的困难,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专业教研组(系)负责定期集体备课,研讨实施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改进方案。

教学团队每月总结反思课程实施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并及时修正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三步骤:总结与推广(2021年12月——)

在****、****2个专业实施工学一体化课程一轮试点后,将组织实施后的评价、验收,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为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五、经费保障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同时涉及到企业调研、专家指导、人员培训、资料购置、实训基地改造与新建、一体化师资的长期培养等多方方面的资金投入,学校将对试点专业进行的课程改革投入专项经费,制订相关政策,发挥好激励机制的作用。

第三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实施方案

教育百科: 万份招教资料下载.腾讯微博:http://t.qq.com/yanchang1985 每周五晚发布招教资料合集.汉岔乡中心小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实施方案

一、比赛宗旨: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实践研究,优化教学过程,夯实教学基本功;给青年教师一个锻炼和展示的舞台,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经研究决定举行汉岔乡中心小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二、参赛单位:

汉岔乡中心小学。

三、参赛对象:

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下教师可自愿报名参加。

四、活动实施步骤:

(一).3月份:

1、活动宣传。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详细介绍本次活动具体流程,做好青年教师动员宣传工作。

2、学习准备。

小学新课程知识再认识、再理解学习,重新熟识课程标准。

(二).4月初:初赛(校级展示—“讲课”比赛)。组织好我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各科选拔出一名教师参加第五片区优质课比赛,参赛者自选教材准备40分钟的讲课内容。

(三).4月份: 决赛(街道展示—“讲课”比赛)。各小学选出初赛总成绩第一名的教师进行决赛。

1、决赛时间初定于11月24日(具体时间、地点安排以最新通知为准)届时将邀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老师作本次比赛评委。

2、参赛者必须于11月19日前把说课稿(格式:统一设置为A4纸,左右上下边距2cm,标题:小三黑体,正文:小四-仿宋GB2312,1.5倍行间距,标准字符间距)发Email至szxxggyx@126.com。

3、参赛者必须于11月21日上午到比赛地点安装课件(与刘细华老师联系)。

4、各校于11月15日前把参加比赛老师名单发送到szxxggyx@126.com。

5、本次决赛将评选出一等奖:1名(奖金100元);二等奖:2名(奖金80元);三等奖:3名(奖金60元)。决赛一、二、三等奖数学青年教师为我街道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在尚庄小学简报上通报。

(四).12月份:尚庄小学骨干教师(本次活动评选出的一、二等奖的三名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12月8日,举行“尚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地点:尚庄中心小学。各校派出2-3名数学老师参加观摩学习。附评分标准

尚庄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评分标准

第四篇:观摩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有感

观摩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有感

湖北枣阳一实小 吴云岚

10月11日,我有幸观摩了湖北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参赛老师们带来了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高质量的语文课。虽课型有别,风格各异,却是各有千秋,精彩纷呈,令听课者如饮甘霖,如沐春风。我学习后有这样的感受:

一、语文课要以读为主。在这次大赛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读,不同层次的读,不同角度的读,教师引得巧妙,学生读得沉醉。但语文课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溜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这些课上,我们不仅看到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读”,或“悟”后“读”,或别具声色的读,或静心潜思地悟。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以我最喜欢的课《枫桥夜泊》,也是本次比赛一等奖的课为例,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因为我的记录有可能会疏漏)读诗多达15处之多:揭题之后,整体感知这首诗,就有连续4次的读,自由读――指名读(问学生感受到什么:凄凉)――师范读(并告诉学生读得好的原因在: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读出自己的感觉。然后,又安排学生边读边品味诗人的感受“愁”,体会诗人情感。接着在学生汇报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每悟出一种感受,就引导有感情朗读。比如“霜满天”读出清冷,“对愁眠”读出孤独,思乡不断的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朗读悟情,一次比一次打动人。并且教师在本诗教学中,巧妙的使这节课诗中有诗:诗中有古诗,诗中有新诗。一次次的引导学生读相关联的古诗,读根据诗境创作的新诗,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悟读交汇,动人心弦,启人心扉,令人佩服。

二、语文课要以情动人。这些课还有这样的特点:教师以情启情,以情动情,以情激情,以情燃情。使整堂课情味盎然,情丝丛生。但只有“情”的激发,没有“理”的启迪,师生的“情”往往会失去依托。仅有情感的互相激荡,还有师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师生或披文入情,或辨析明理,或情动于中,或思发于言。因为情理交融,学生根据文本所悟出的情,自然升华为做人应该明的理。因为情理交融,学生的“情”因“理”而更撼人心魄,学生的“理”因情而更发人深省。

三、教育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得把自己“~”成为一个造诣很深的语言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语文课堂不仅要体现与体音美科学等众多学科的横向的整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一次的学习串起相关的语文内容纵向的整合。以达到温故而知新,或深化理解,感悟。如《枫桥夜泊》中,一个“霜”引出李白的《静夜思》,一个“客”想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有那感动人的新诗创作,令人佩服的朗诵······有这样整合的课堂,老师上一节课花费的心思可想而知。有这样精心准备的课,学生学习的效果自不必成问题。

四、注重方法的指导。教材的分类安排,习作的分类练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前几年我看过一本书《本领的恐慌》提到“语文是什么?”的问题。“语文就是学习语言和作文”。我想还应该加上:进而学会做人。

当然,大赛的课毕竟有一些“秀’的成分。作为平时的教学,更多的要讲“实”:实用,实在。因此在教学实施环节中,我们的目标:教学过程要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通过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第五篇: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3.2.5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确定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新时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而课堂教学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核心环节。认真审视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推动教学范式的科学转型,必然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教学改革必须突破的瓶颈。“会展专业”是我校的一个新专业,它立足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会展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奠基终身的育人理念,二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三是以学生主体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四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五是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实施理念,六是以过程考核和多元评价为导向的考核与评价理念。

三、课程改革的思路

以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为先导,以真实工作任务或实际产品为载体,以会展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为参照,瞄准国家精品共享课程指标内涵,以校企双方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综合职业能力和创业与就业能力为重点,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程序按照组建课程开发与建设团队→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创设学习情境→构建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进行过程和多元考核→课程实施反馈的步骤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

四、课程改革的内容与任务

会展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目标决定了本类专业人才必须强化教学范式的转变,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学活知识,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距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因此,转变课堂教学范式,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民主性、协作性、学术性,实现知识传递、融通应用和拓展创造三者共生,必然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就业核心能力。

(一)会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范式化

课程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转变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范式一方面要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对会展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客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以及师资的培养、配置,教学及实验室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课程教学范式的规划、设计与论证,提出详细、具体、合理的解决和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要在具体操作上,转变教学范式就是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以教学方式为重点,以考核方式为基础,不断强化会展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范式改革力度,逐步推广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无领导小组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形成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供其他课程教学参考。譬如,当教授《会展概论》这一课程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公文办公室,查阅一些相关的公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公文形式及公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在《会展营销》课程学习上,利用多个课时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深入会展现场,学习、了解现场营销知识。在《会展策划》课程学习上,可以根据会展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求,采取“无领导小组”方式进行课堂讨论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会展专业课程考试方式的多样化

学生专业能力素质培养既要加强拓展性,又要加强其指向性与定向性,各项专业能力素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传统会展专业课程闭卷考试与其说是在对该课程的考核,不如说是考学生记忆力。现今闭卷考试模式趋同,以客观题型居多且题型格式相近,大多都有标准化答案,并且考试前老师会勾划出重点(也可称考点),学生则只会死记硬背,此模式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缺乏创新精神,无法形成有效的专业能力素质。布卢姆目标分类管理理论指出,“大学考试目前只注重对认知目标领域的前三个层次的测查,即知识、领会和运用,忽视了对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后三个层次的测查”。而传统的闭卷考试就具体体现了这一点,在以后的课程考试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及课程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考核方式,实现课程考核多样化,如笔试、口试、笔试+开卷、半开卷、论文撰写、课程设计、实践操作、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形式。

(三)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范式的特色化

会展专业课堂教学范式要突出特色,发挥示范效应,一是要完善和整合新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包括:第一层专业目标,第二层课程目标,第三层教学环节目标)。根据会展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范式改革,使会展专业课程计划结构完整(包括:知识架构、能力和素质要求),能很好地体现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具有较强适应性;二是要形成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资源库。不断加大教学方式改革力度,逐步推广项目教学、专题教学、无领导小组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形成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供其他课程教学参考;设立教学范式改革资源中心,形成会展管理创新案例库;出版会展管理教学改革学术论文(集),不断完善会展管理实验室课程教学软件的更新。三是能力导向的跨学科整合型课程建设。针对教学范式改革思路,设计出符合不同院系、不同专业背景学生需求和接受度的管理类特色课程。这种课程项目由不同院系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例如来自不同学院的教师,共同完成某门课程项目,旨在通过跨学科教学团队、跨背景学生融合的教学环境和方式培养学生“设计、创新和战略”的综合能力与先进理念。

(四)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范式转变的全方位保障

随着高校大众化的逐渐普及,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必然之势,同时高等教育转型的背景也使得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范式转变需要全方位保障。一是宣传保障。把教学范式改革工作与争先创优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尤其是充分发挥好学生和教师参与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和教师参与教学范式改革的主观能动性。二是组织保障。设立会展专业课程教学范式改革领导小组。三是师资保障。在目前的学院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逐步扩充参与会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人员的队伍并吸收有意愿成为教学范式试点的全校范围内教学、教辅或行政人员,进而建立一支专门师资队伍。此外,实施系统性的教师培训计划。定期选派教师外出接受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培训,或者邀请专家学者来我院给予培训指导。四是科研支撑。没有科研支撑的教学和实践,就是无源之水。继续完善学院科研政策,同时探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科研转型,为会展专业课程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平台。五是制定鼓励措施。对于在教学范式改革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学院在进修、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下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优秀案例--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优秀案例--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推荐5篇)

    江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

    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方案[★]

    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方案以《丹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为契机,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更新观念,促进教学创新,特别是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严谨笃学、爱岗敬业精神......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总结

    青年教师点击课活动总结 本次青年教师点击课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配合下,在参赛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准备下,取得圆满成功。综观此次活动,现将总结如下: 收获一......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总结范文大全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总结 总结人:陈艳单位:新洲中心学校 竹溪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第二赛区复赛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配合下,在参赛教师积极参......

    中山市高中化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报道

    中山市高中化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报道 春暖花开,紫荆、木棉迎风招展。3月14日、15日,中山市高中化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在实验高中隆重举行。16名在初赛中脱颖而出的选手......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旅游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旅游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到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网络化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

    南京邮电大学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南京邮电大学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课程教学改革内......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实施方案(五篇)

    一、参赛人员下列组别按其总人数的25%,推选出组内初赛人选(其中科组长、备课组长占50%;普通老师占50%),再按组内初赛人数的40%,评出参与学校决赛人员。 二、程序及时间安排1.第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