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项目方案-4-2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项目方案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量,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目前已成为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加速我区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项目方案。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我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推广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实现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基本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崭新、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好数字化校园需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为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服务的原则 要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数字化校园将为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和实现终身教育,以及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和育人环境。我们应该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把实施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以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需要的各类人才。
2.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的原则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计划或方案,分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自治区教育厅将选择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数字化校园示范工作,待取得一定经验后,在全区推广。
3.坚持以建促用,以用促建,建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因而,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适度超前,来引导并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不断促进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建设。要把建设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和效益。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一)建设目标
数字化校园是指全面利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以及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生活为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及使用能力的全覆盖,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生活,创建数字化虚拟空间,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空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教育教学活动:广泛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区内外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主动型、协作型、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研技术研究活动:利用网络促进科研资源和设备的共享,加快科研信息传播,促进与区内外企业集团和高校的学术交流,开展网上合作研究,利用网络促进最新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
— 3 — 转化,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不断提高学校的科技实力。
管理活动:基本实现管理的网络化和现代化,实现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新型管理体制。
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区域的宽带高速网络,提供面向全体师生的基本网络服务,并统一高速接入新疆教育网络,实现与区内外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资源共享;在校园内建立统一门户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确保学校网络和信息安全,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校园社区服务体系:根据后勤保障服务体系的需要,开展各种网络化服务项目,包括电子商务、电子医疗、电子后勤等,为师生员工提供便捷、高效、集成、健康的生活和休闲娱乐服务,形成智能型的社区服务体系。
(二)主要任务
1.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等基础设施
全区地州、市以上所有中等职业学校要建成覆盖全校,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没有校园网的学校要尽快建设校园网,校园网相对落后的学校要积极改造校园网,使之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要。
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与IPV6下一代互联网CERNET2的融合,提高网络主干速率和可靠性,扩展网络覆盖范围,不断 — 4 — 提高网络利用率。要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投入必要的管理设备、技术和人员,使校园网高效、稳定、安全地运行。
要尽快建设网络教学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以及其他各类多媒体制作系统、信息资源及软件开发平台等软硬件系统,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性。有条件的学校要进一步加大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力度,使广大师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
2.开发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任务。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以先进实用的技术平台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突出时效性和实用性,科学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
①加强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信息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库、管理信息库、学生信息库、数字化图书馆等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信息资源库。各学校要积极开发基于WEB、FTP等技术的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努力使这些信息的可用性得到不断提高。
重视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把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传统媒介的信息资源尽快数字化。
在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应用过程中,要解决好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数据库的建设要统一规划,并要及时制定信息采集、— 5 — 整理、数据库开发的系列标准,以确保数据库的质量和数据库之间信息的无缝链接,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开发。数据库的开发要基于网络和统一技术平台,并与应用系统紧密结合,以实现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共享。
②大力开发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应用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计算机课件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速信息技术在教学各环节的推广应用。通过开发和引进,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课件和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工作。在课件的制作中,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根据教师队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同水平,可以先制作简单的电子教案,待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后,再制作高水平的、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
3.建立先进实用的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 ①建立基础技术平台
主要包括:统一消息服务系统,提供语音、传真、邮件服务,解决用户通过多种通信手段得到所需数据信息的服务需求;统一用户管理系统,作为全部数字校园用户的统一管理部分,极大提高相关管理效率,扩展应用系统底层空间;视频点播(VOD)系统,作为适应高带宽网络传输的应用基础,可有效的配合学校广泛开展网上会议、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等具体应用。
②建立各类应用系统
— 6 — 教学系统: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和远程教学系统。建立网上教务管理、网上考试、网上智能答疑、网上备课、网上批改作业、网上讨论等系统。
校务管理系统:一要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统筹规划、开发或购置以校园网为平台,以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等为基础,具有信息共享和综合分析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二要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网络会议和会议管理系统。
社区服务系统: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建立集成化电子公告服务系统;网上生活、娱乐系统,等等。
数字图书馆:建立以采购、编目、馆藏、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网上图书馆,支持校内外、区内外用户查询;建立专题数据库,以适应教学科研的要求;建立多媒体情报资料阅览室为师生提供多媒体资料环境;建立光盘查阅系统,查阅光盘信息。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对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自治区教育科研计算机网专家委员会要做好相关的技术指导和咨询工作。要充分认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完善已有机构的职能,对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充分地研究和论证,确保数
— 7 — 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向前推进。
(二)加大投入,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每年将重点支持20所左右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建设,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数字化校园的资源整合,教学、科研、服务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示范学校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投入重点,所需资金列入主要经费预算,优先安排,并逐年有所增加。同时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三)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要进一步完善在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四)强化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要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各学校都要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广大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要把他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 — 8 — 程度,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作为任职考核与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二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0年5月20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职成{2010}8号,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我认为,专门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发文,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比起普通中学,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而在听了杨桂华老师关于《校企文化对接中的校园文化构建》的讲座后,我想结合我校的实际,重点谈谈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提高认识,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一是充分认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二是明确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三是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四个基本原则,分别是育人为本的原则、师生主体,校企共建的原则、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的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可以说,这三个要求都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而提出来的,因此中职学校在构建校园文化时,一定要认真学习《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要明确任务,强化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1.加强环境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环境的布置要突出职业学校的特点,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展示形式,张贴、悬挂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创业标兵、成功人士画像,宣传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优秀员工、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宣传具有崇高职业精神和卓越职业技能有的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展现企业文化,弘扬职业精神,坚定学生成才信心。
而这一点,就我所了解到的区内各个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我校在内,做得还不是特别到位。
2.开展学生社团建设,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平。
现在每年都有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职业学校要广泛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和省市自治区级的各类职业竞赛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当地以及学校的各项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操、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规范。
除此外,还可以通过成立各种兴趣社团,举办艺术节、科技节等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展示个性特长。充分利用富有纪念意义的重要节庆日,利用入学仪式、毕业典礼、入团宣誓仪式、成人仪式等,开展主题鲜明的感恩、爱国、爱生活、爱专业等活动。根据本地地域文化特色和本校专业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社会文化资源、企业资源和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培育和发展具有当地文化特征、乡土特色和校本专业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
近几年,我校坚持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全区乃至全国的职业技能大赛,并在校内举行不同专业的技能比赛,新生杯篮球比赛,板报比赛、元旦晚会、职教之春歌咏比赛、经典诗词朗诵会等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3.重视校企文化对接,凸现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
从2009年开始,我校与广州华基教育集团合作,通过华基这个第三方服务平台,与众多优秀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关系,并在校园文化构建过程中,以校企文化对接作为切入点,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进一步凸显了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
一是树立校企文化对接意识,以职场文化建设为重点,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首先要通过调查,了解现代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立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其次要采用多种形式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和融合,通过邀请优秀毕业生和优秀企业家来校,以主题演讲或职业沙龙等形式宣扬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是在管理方面,要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积极尝试将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以相应的行业规范,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
三是充分利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悟职业精神,培养职业素养。要建立校企文化对接的校外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学生调查走访、参观考察、见习实习、顶岗实践等活动,按照职业要求,引导学生在职业意识、态度、责任和纪律以及能力等方面加强学习和锻炼,达到磨炼职业意志、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操守和提升职业能力的教育目的。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既应有普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共性,又要有属于职业学校的职业特性,只有注意到这点,才能使中职
学校毕业生具有较强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较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真正实现和企业的无缝连接,成为企业所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的探讨2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讨
摘要:
会计电算化在公司和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这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门边缘科学会计电算化,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会计科学,在全社会会计行业范围的每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主导地位,本文着重讨论了开设会计电算化以来的教数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且针对出现的种种问题谈了笔者的一些见解。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电算化 培养问题 教学方法 改革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会计科学,在全社会会计行业范围的每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主导地位,正在高效率、高质量的带动经济管理领域走向现代化,会计电算化大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全面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要成功地使企业、社会应用会计电气化带来的优势服务,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之一。通过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调查发现,对于电算化人才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教学定位不够明确、系统性较差等等。下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1、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目标及内容
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是培养初级会计实务人员,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和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参加工作后能够独立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处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难题。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过程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通常这一门课只能放在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课程整体设计的最后一个学期或相关课程开设完毕之后,因为它要求学生要首先掌握与会计有关的必须课程以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然后再应用计算机的辅助能力来实现会计电算化。
在学生入学后结合中等专业层次的特点,依据教学目标,把握课程和培养目标的核心重点。在内容选择上进行有层次的划分,以使学生达到基本理论要求。在学生的实践教学部分以案例教学、电脑模拟及产学研结合方式来进行。在实践
教学环节中多开设一些工具类课程,因此老师不以传统的演示来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实际上机机会以及案例机会,在实际的应用的是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或体验。
2、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师资和教材不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大多数学校的师资队伍包括两部分教师,一部分是早期参加过工作的会计人员,他们有着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是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很少能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另外一部分是毕业于财经院校的会计专业课教师,他们掌握了丰富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但是却缺乏系统的实际的工作实践。都不能满足电算化教学所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要求。
大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所用的教材与实际工作有一定脱节,老师按教材教学生按教材学,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基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在上课时采用传统的老师演示的方式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定位不明确
目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主要与两个方面:一是应用性人才即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二是相关软件开发人才即着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然而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应该随时适应社会企业的实际要求,以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教学目标,而不应像现在一成不变。
2.3教学场所限制教学设备不足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计算机成为不可缺少的基础教学设备,然而目前中等职校急于扩展学校规模,计算机设备的投入严重不足,很多学校以幻灯片为教学方式进行上课,使学生缺乏直接感性的认识。
3、完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对策建议
3.1加强师资建设,改善教学质量
首先,要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经验,针对目前学校的师资队伍的不足之处进行集中培训;使前边提到的两部分教师相互学习,给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进修机会,提高专业水准,使其讲授内容的更有深度、广度、更容易理解,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兼职教学,充分利用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
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联系校外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习中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应用,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改善教学过程达到良好教学成果。
3.2加强明确教学目标,建立和实际应用紧密相连的授课框架。
学校应将基础定位为学生的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方向,围绕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运用。以培养熟悉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可以熟练操作常用电算化软件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有条件的还要以学生基础为参考制定连续性知识学习规划。
制订了最终培养目标就应该为学生的在校期间建立相应的授课框架。具体内容包括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维护等。
3.3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增加实习机会,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
目前社会和企业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不尽相同,种类繁多。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教授学生所有的软件使用。因此学校应以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力大的财务软件进行重点教学。目的要使学生通过典型的应用软件掌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学会举一反三,避免出现工作后不会用的情况。
3.4建设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实验室
大部分学校只安排了电算化课程但是却没有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设备,教学实践效果不尽如意,因此建立电算化模拟实训实验室才可以全面模拟实际工作的全部流程步骤,岗位职能,工作环境。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选用典型的会计模拟资料,以分组的形式成立财会部门,并给学生安排好岗位,全真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从而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
4.结语
通过对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研究以及发现和分析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当前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在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加强师资建设,加强明确教学目标,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增加实习机会,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根据学生的具体基础状况,学以致用,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现代会计事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丽,王芬.浅谈会计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财套技能[J].湖北: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林晓丹.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
广东科技,2008(7).
[3]张福蕊.对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8).
[4]蓝伟英.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J].科学教育家,2007(12).
第四篇: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管理办法
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总体建设目标是: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四个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深入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重点改革和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以行业、企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形成四个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显著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强化办学特色,大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使学校成为陕西乃至西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为陕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到2013年11月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办学定位准确、教育理念先进、职教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施齐备先进、重点专业建设成效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社会认可度高、示范辐射作用强、皖南一流、国内知名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第二条 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四个重点专业建设和校园文化、数字化校园两个特色项目建设。第三条 项目建设实施“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原则。分级管理就是把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分为学校、项目、子项目三个层次,层层负责,逐级签订项目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就是建设项目的每个子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人,每个责任人按计划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专家把关就是组织校内外职教专家,对示范性建设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审核、评估和验收。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为加强对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的管理,学校聘请陕西省教育厅、校企合作企业领导和校内外权威专家组成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指导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指导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实施方案,帮助学校解决项目建设工作中遇到的政策、技术、资金问题,为项目实施把握方向。
第五条 学校成立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党支部书记王绍甲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包括学校领导及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领导小组对项目建设进行统一部署和全过程负责,依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对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内容的整体规划、各级子项目建设内容的确定和负责人选择、资金筹措及经费分配使用、项目实施的组织、监督及协调、工程质量的监控、评估、验收等实行全面负责,研究制订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各项政策及措施。
第六条 领导小组下设示范校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监督、管理学校示范性项目建设任务的落实。其主要职责是:对项目建设进行统一协调、指导和检查,具体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按上级要求报送相应材料;受理并组织专家审查建设项目建设情况;编制和协调建设计划,组织项目合同的签定;会同学校有关科室对项目建设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对建设项目进行自评、验收;起草校内建设项目的有关规章制度,监督、检查有关政策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总结、交流、推广项目建设的先进经验;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及时发布项目建设中各类信息;处理其它相关工作。
第七条 学校有关处室同时是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按分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相关建设任务进行管理、检查、监督,并对建设项目在经费、人才和物质条件上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倾斜,以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益。
第八条 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行分级建设目标责任制。学校各专业组和各处室承担的建设任务为一级建设项目,由主要领导、专业组长等组成建设项目小组,组长由学校聘任,小组成员由组长选定;各一级建设项目可分为若干二级建设项 目,二级建设项目成立由专业组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的项目小组,小组长由一级项目小组负责人提名,报学校批准。各级项目负责人应保持相对稳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一般不能调动工作,因特殊原因变更项目负责人,需经学校批准。
第九条 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各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协调沟通,不得推诿扯皮,更不能久拖不办。第三章 项目实施和监控
第十条 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要求和预期效益等以《*****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方案》为准,任何部门和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变更。若确因客观原因需对原建设方案进行局部调整,不影响建设项目目标、内容的变更,由相关一级建设项目小组向示范校建设办公室提交可行性分析和书面申请,报经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执行。第十一条 各级建设项目小组按《****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方案》规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全面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第十二条 六个建设项目实施计划需由国内对中职教育研究具有高深造诣的知名人士及行业专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组成的项目建设专家组进行论证,经专家组评审和学校批准后,项目负责人与学校法人签订责任合同书,承担相应责任。项目建设小组组长与学校签订责任书,承担相应责任。各项目负责人要组织好项目的实施,必须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和实现预期的效益目标,并按责任书进行检查、评估、验收。若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和新情况,应及时向上一级负责人汇报,以便尽快研究和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十三条 学校对建设项目的启动建设实行计划、总结、中期检查和评估验收的管理办法,及时处理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总结由项目负责人把项目建设的统计、经费预决算、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果效益等有关资料汇总后报学校示范校建设办公室。中期检查由学校示范校建设办公室组织实施,其主要任务是对各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情况、项目经费的落实、使用情况、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取得经验及时推广。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期满,由项目建设小组向学校示范校建设办公室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全面阐述项目计划的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由学校示范校建设办公室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方案》和所签订的项目责任书对竣工项目进行验收。
第四章
建设资金与设备
第十五条 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所需专项建设资金,采取中央、地方、学校举办方和企业投入及学校自筹方式解决,实行资金使用和项目效益挂钩。
第十六条 学校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各级项目小组必须严格按计划分配使用经费,加强专项资金预决算管理,保证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五章
考核与奖惩
第十七条
学校对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行严格的绩效考评。
第十八条
对于考核成绩突出、效益显著的各级建设项目小组、个人,以及在中等特色示范学校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学校将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作为职称晋升和考核、评优等工作依据之一。
第十九条
对于考核成绩差,影响项目的正常建设和验收的,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责任。
第五篇: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单县职业中专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日新月异,学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学校教育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应这一需求,我们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并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到位,加强了信息化组织管理工作。
学校专门成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王海新副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其次,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不仅加快了学校信息化发展速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师生应用技术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正在自觉主动、科学有序的改善发展环境,营造发展氛围。
二、经费投入到位,加大了学校的数字化环境建设。
为确保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安排专项经费保证制度。建设校园网主体机房、安装监控和校园广播系统、网络设备安装及校园网站的建设与维护
三、监控措施得力,有效促进数字化校园在学校工作的应用与研究。
我们在利用各种平台对网络资源应用的同时,主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整合中的应用。前者主要通过常规检查和日常监控,后者主要通过规范教师教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总结
朱台中学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