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改进展情况
XX区2011年第三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进展情况分析报告
XX区2011年人口总数为39.39万人,我区政府办乡镇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2009年起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至2011年9月医改各项工作基本完成,现对2011年第三季度各项工作指标做出如下分析。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我市采取全市统筹的方式开展城乡医保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我区参保人数37.2313万人,参保99.8%率。各级政府对城乡医保补助资金达180元,统筹区内采取及时结算方式,我区政策内城乡医保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2011年医疗救助累计资助困难人群参保人数1.2万人,实施住院医疗救助114人,金额万元。
以上各项指标基本上反映了人民群众普遍希望“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2009年坡头区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截止到今年9月底,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40612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1707人,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参保居民享受到相关待遇,医改在XX区得到较顺利推行。
现在医疗开销已经成为整个家庭的负担,居民收入中的至少10%用在了医疗开销。我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定点机构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二类医院住院 报销比例65%,三类医院住院报销比例50%,最高封项报销为12万元。各级政府的补助标准不断提高,由2010年的120元提高至200元。
医改中最关注的问题,是医疗费与药费的调整。医药费报销的比例及覆盖范围对参保者非常重要,体现了他们得到哪些真正的实惠,也是他们决定是否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必要性,所以医疗费与药费的降低,增加报销比例与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范围,提高基层医疗服务单位的硬件设臵及医生的职业水平,才能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让每一位公民都享有完美的医疗保障体系。
但医保欠费仍是关键与棘手问题,基层医疗单位医保资金被拖欠金额巨大,严重影响了医疗单位日常运行,阻碍了发展。而且社保单方面要医疗单位鉴定的不平等条款,不仅让医疗机构无法接受,还加重了病人的负担。
(二)基本药物制度
我区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0年12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区卫生局、财政局、物价局、劳动社会保障局、发改局等七个单位联合制定了实施方案。区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细则》,我区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和省级增 补的非目录药品从2011年1月起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所需的加成费用(按照参保人员使用基本药物金额的15%为基数计算),70%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解决;其余的30%由各级财政解决,其中省财政占15%,市财政占7.5%,区财政占7.5%。2011年9月26日按照国办【2010】56号文出台了《关于印发〈XX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送及结算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我区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落实了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及专项补助。2011年9月2日出台了《关于印〈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7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全部实施综合改革,核定下达了7个基层医疗单位编制数,并将我区所有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完成了机构负责人选聘,岗位设臵,竞聘上岗、人员聘用和聘用结果认定,公开招聘等一系列工作。实行绩效工资,采取收支两条线,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和激励分配方案,建立健全了补偿机制。
由于把基层医疗单位定位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使我区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与改善。医改通过民生途径、社会建设等作用于政治合法性,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完善的医疗制度有效的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阻止了我区城镇贫困居民和大 部分农村居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势头,减少医患纠纷,遏制医患冲突,杜绝假药泛滥,防止医疗机构的趋利现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但基本药物仅551种,大部份的基药中,许多药物属于七、八十年代的老药,有的基药副作用大,普遍常用药不纳入基药范围这些都不利于临床治疗,间接加重了病人的负担,这是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中的一大问题。当前经济环境和物价环境及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升的要求,绩效工资方案未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打击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不仅留不住人才,还招揽不到人才。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我区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达标,同时为提高医疗水平都在不懈的努力进修与学习。今年我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68人次,完成计划100%;医技人员在岗培训1096人次,完成计划97.5%;村卫生室人员在岗培训128人次,完成计划100%。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我区都基本完成,其中城镇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14.53万人,完成率44.9%;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4.86万人,完成率71.79%;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规范化管理9250人。
以上指标体现了公民享有均等的医疗服务,但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是覆盖全区39.39万人的工作,仅靠基层医疗单 4 位短时间的建档存在很大的难度,例如城乡居民对建档所需资料的索取不理解,经费、人手不足等,制约了任务的完成。
二O一一年十月九日
第二篇:最新医改的进展
安徽医改
继国家的医改政策出台后,由卫生、发改委、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和财政等部门联合推出的我省“新医改”政策,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出台了。最近三年,我省将累计投入460亿元到新医改当中。这460亿元将成为深化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
最近三年当中,我省将巩固和完善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疗制度,提高参保(合)率,将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城镇居民推行建立全国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农村居民推广“IC卡就诊证”,实现省内住院和转院“一卡通”。
未来药品加价将逐渐取消,我省进一步完善省级基本药物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取消加价销售,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因此收入减少的部分由政府补助。
进一步明确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将是我省新医改的重点方向。为104万15岁以下儿童免费查漏补种乙肝、为30万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叶酸、为1.3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做复明手术、为3岁以下儿童免费做生长发育检查等将是未来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项目。
数字看医改
■460亿
我省卫生、财政、劳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经过仔细核定:决定将新增投入460亿元到新医改中。
460亿元怎么用?怎么分配?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据悉,以前的医改投入都基本用在了医改的供应方,比如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等;未来3年内,我省将把这笔钱合理分配到供应方和需求方。即除了投入到大医院、小社区外,还要重点投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2009年,全省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
■120元
巩固基本医疗保障,重点是做好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两方面的工作。新医改方案规定: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了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其中新农合的筹资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
筹资和补助标准提高后,扩大医保和新农合受益覆盖面,优化相关报销方案是群众最关心的。按照新方案,2010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5%、60%和50%以上。新农合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30%。
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的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上的当地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新农合的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上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5911个
之前省卫生厅曾经表示要全面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用5年时间改扩建10000所村卫生室,在全省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本次新医改规划到2011年,在原定10000所的基础上,将规划未覆盖到的5911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建设规划。目的是使全省所有的行政村都有一个村卫生室,所有农村居民皆可就近实现就医。
三年内各级财政支持全省80所县级医院(含县中医院)、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标准化水平。2009年支持15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三年内支持22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全面完成1230所乡镇卫生院建设。
2009年支持6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三年内完成1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到2011年,全省每个建制乡镇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卫生院。每个村有一个标准化卫生室,实现3万~10万人口或每个街道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0%零差率
国家要求今年在30%的县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我省决定所有县(市、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把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存在的药品加价、药品提成、以药养医的现状全部扭转过来,改成药品零差率销售,也就意味着医疗机构的药品利润一下子划为了“0”,这对就医者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但是执行起来却有一定难度,背后必须有政府投入才行。
与100%零差率相配合的就是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合理确定我省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实行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确定全省基本药物包含配送费用在内的统一采购价格,由中标企业统一配送。
■1+1
我省将深入实施“三名”(名院、名科、名医)和“三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争取到2011年,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有1个标准化中医科和1名以上中医执业医师或中医专业本科毕业生。
同时大力推进以糖尿病病种研究为重点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和以针灸学学术研究为重点的国家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建设。遴选一批中医药治疗有特效的疑难病和慢性病病种,加强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
坚持中西药并重,扶持100个左右特色中药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探索有效的中药饮片保障供应途径。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即保健养生优势。
关键词看医改
▲“一卡通”
新医改意见提出:2010年,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缴费年限在各市县之间互认。稳步推广参保(合)人员就医“一卡通”,做到省内流动人员异地就医现场结算报销,逐步实现异地就医管理服务由参保地向就医地转移。
推行一卡通,首先要建成覆盖全省各级经办机构、连接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统一信息标准和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今年可能要选择若干县市试点探索此系统和平台。
▲分级诊疗
以前有一个词叫“社区首诊制”,社区首诊可以说是实行分级诊疗的一部分。不能所有病全进大医院,也不可能所有病都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因此实行分级诊疗在所难免。
据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感冒发烧等小病;哮喘、气管炎、关节炎等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病等,基本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
一些疑难杂症、大病、大手术等,则直接到大医院接受诊治和手术。这样基层全科医师和大医院专家的专长和时间都能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居民患者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就医。
我省将马上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并且逐步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
实行分级诊疗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的。
▲居民健康档案
从今年起,我省将开始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开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且实施规范管理,2011年城市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档率要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50%以上,其他人群达到30%以上。
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3岁以下儿童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血防区居民提供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查和抗病原治疗。
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做健康检查;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工作,登记管理率城乡分别达到90%和50%;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
今年底城市30%的居民要建立健康档案,5%的农村居民先行试点。
▲免费
从今年开始,我省要陆续向全省城乡居民免费提供9类2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
为104万15岁以下儿童进行免费乙肝查漏补种,确保接种率达到90%以上;
为30万农村育龄妇女免费做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
完成35~39岁妇女10万人的宫颈癌检查以及3万人40~59岁妇女的乳腺癌普查;
免费提供婚前医学检查;
免费开展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1.3万例,三年内开展此类免费手术不少于3万例;
实施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011年达到68%;
完成4000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水质卫生监测任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5%;
其他还包括继续免费实施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疟疾和国家免疫规划等。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所谓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后,出台一份全国统一的基本药物目录,全国的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均要据此执行,这本目录内的药物基本是价格低、疗效也不差的药物。这对于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是有好处的。
具体到我省,就是要建立基本药物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省级基本药物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管理机构及非营利性采购平台,集中公开采购、降低采购价格,通过规范竞争,确定配送企业,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配送成本,让利于民,让利于患者,建立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直接配送基本药物的机制。
其次要推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全省所有政府主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控制非目录药物的使用,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比例使用基本药物。
在基本药物的报销上要有所倾斜。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药品等基本医疗保障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简便验廉”
中医药诊疗特别是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和传统中药饮片等普遍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对于缓解患者关节、颈椎等慢性病的症状具有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
今后我省社区医疗机构除了要配备西医的全科医师外,还要配备一个标准的中医科和中医执业医师。积极在社区推广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广州医改
●从即日起,全市所有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配备和使用的药物50%以上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我省增补品种目录内。明年2月1日前,该比例须达到100%。
●到2011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要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
本报讯(记者徐海星、耿旭静 通讯员余洋、穗发宣)昨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召开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庆良出席会议并讲话。万庆良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配合,加强资金筹措,加强督查考评,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改革有序有效推进。会议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邬毅敏主持,副市长贡儿珍,市政府秘书长谢晓丹以及各区(县级市)、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医疗卫生机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印发了《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等六份相关文件,有关部门负责人还作了发言。
据了解,从即日起,全市所有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其配备和使用的药物,50%以上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我省增补品种目录内。同时,基本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2011年2月1日前,初步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国家基本药物实施步入正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我省增补品种目录内的药物,且国家基本目录的药物使用比例达到70%以上。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目录,且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对非基本药物,采取半年过渡期的管理方式,只出不进以消化库存。
万庆良在讲话中指出,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特别是近几年,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整体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一是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我市居民期望寿命由2000 年的74.69 岁提高到2009年的78.95岁,较全省高3.65岁、较全国高7.55岁,居民健康指标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二是卫生资源总量明显增加。2009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站)2341所、病床5.9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8.92万人,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2.41%、52.32%和60.17%。三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市各类医疗机构向社会提供门诊服务10125.18万人次、住院服务161万人次,与2000年比分别增长40.14%和125.51%。四是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每个镇均有1所以上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全市城区设置了13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地区设置了1045个卫生站。民营医院发展初具规模,2009年,全市有民营医疗卫生机构1240所、床位数4674张。五是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今年11月,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5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人均260元以上,参合农民近200万人,参合率达99.8%。六是中医药强市建设扎实推进。截至2009年底,中医医疗机构诊疗总人次和入院人数分别比2000年增长292%和513%。万庆良表示,根据中央和省的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第一阶段,到2011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二阶段,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要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根据省要求,到2011年,珠三角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要达到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要达到98%以上,我市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早日达到省的要求。要重点做好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的参保工作。要逐步扩大门诊统筹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基本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市级统筹。
二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从现在开始,全市各区(县级市)要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同时,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政府补助和调整服务收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各级政府要强化经费保障,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规范津贴补贴,使其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水平大体相当。
三是不断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11年,完成全部县级医院的标准化建设;每个镇有一所政府办的卫生院,规模较大的镇可设立卫生院分支机构,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卫生站。要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步伐。制定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开展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训;继续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岗位培训,重点推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骨干为主的“首席全科医师”培训工作。到2011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医生岗位培训率达到100%。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所有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有规范化的中医科和中药房。
四是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去年,我市启动五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推进项目实施。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考核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五是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多种改革形式,逐步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转变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对中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要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要加强公立医院区域规划,推进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增加医疗资源总量,增加群众就医选择,逐步形成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相互促进、良性竞争、多元发展的格局。
万庆良强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改革有序有效推进。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区(县级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以及分管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全力落实。要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将医改纳入工作考核,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二是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任务,认真履责,密切配合。三是要加强资金筹措,保障改革需求。经测算,我市3 年医改需要新增投入98亿元,主要用于基本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等方面。尽管目前我市财力十分紧张,但也必须认真执行各项医改投入政策,按照优先保障、分级负担的原则,确保医改所需资金。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财政投入保障和递增的长效机制。四是要加强督查考评,严格责任追究。我们要参照国家和省的做法,与各区、县级市政府签订责任书,切实加强对改革进展和成效的督导评估,建立定期考核和通报制度,阶段性地组织考核和检查评估。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领导,要追究责任。名词解释中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生产供应、采购配送、合理使用、价格管理、支付报销、质量监管、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国家基本医药制度可以改善目前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用药。(广州日报 徐海星 耿旭静 余洋 穗发宣)
第三篇:医改进展情况汇报汇报
拉孜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进展情况汇报
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西藏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各部门积极行动,协调配合,精心实施,紧紧围绕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原则,突出惠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改革实效,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现在,我把我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部门的监督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指导下,我县医改办把农牧区医疗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得民心工程来抓紧抓实,使合作医疗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保证了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的公开、公正、公平,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服务制度和管理规范。农牧区医疗制度是以免费医疗为基础,具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性质,符合西藏实际的农牧区医疗保障制度。截至目前,我县农牧区医疗管理制度已经落实,初步构建了为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医疗管理制度体系。2010年6月份开始,我县所有参加新农合的农牧民都可以享受“先住院,后结帐”的优惠政策,对于病情严重,需转入地区医疗单位的,可以到县级医院开转
院证,卫生局开转诊证,到地区医疗单位后也可先治疗后结账,较大程度地减轻了我县农牧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解决了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使农牧民真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提高了农牧民基本健康水平。
医改实施以来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仍保持100%,参合率平均达到了96%以上;到2010年,各级财政对农牧区医疗制度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80,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20元,农牧区医疗制度最高支付限额由2万元元提高至5万元;参合农牧民住院报销比例为:乡卫生院95%,县医院90%,地区以上80%。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
我县作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于2010年7月开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1个乡(镇)卫生院均实行零差价销售,今年7月我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执行基本药物销售。
2010年10月18日下午,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李路平等领导莅临我县指导和检查我县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情况,发现我县查务乡卫生院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自治区提出的问题,我县制定了相应整改措施。
我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情况:一是各乡(镇)卫生院已经上挂和执行药物零差价销售的价目表,我县从
2010年7月1日开始执行零差价销售,失效药品的统计、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价目表的制定已经完成。二是全县老百姓用药普遍得到实惠,执行制度后,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群众在卫生院的用药负担明显减轻。我县11个乡(镇)卫生院2009年药品销售总金额为:3157008.31,其中国家基本药物为:1584232.72元,非国家基本药物金额为:1572775.59,2010年总药费金额为:2745224.62,其中国家基本药物为:1377593.67元,非国家基本药物金额为:1367630.95;失效、过期、发霉、损坏的药品品种共29种,失效药物金额为:43223.31元,失效药物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1.57%; 2010年7、8、9月份与2009年同期药品销售总额相比总药费下降411783.71元。三是严格规范了进药渠道,药渠道把关严不严,直接关系到药品正不正。制度实施后,自由采购受到限制,地区所有医疗单位用药实行统一招标采购,进药渠道明确指定,从根本上杜绝了假冒伪劣药品充斥市场,有效保证了老百姓能够用上放心药。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开展规范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管理及新农村卫生室建设情况:
我县为了规范和加强乡(镇)卫生院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农牧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地区卫生局关于开展乡(镇)卫生
院规范化管理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今年,我县11个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已经全部达标,并新制定与建立健全了农牧区卫生政策和有关制度。
目前,我县共有196个村医,每个村配备2名村医,已建成村卫生室94个。
(二)农牧区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情况
根据日喀则地区卫生局相关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我局制定了医务人员培训方案,于2010年7月份起各乡(镇)分期到县卫生服务中心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乡(镇)卫生院医学综合培训,人数达64人次,41名村级卫生员在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医学基础培训3个月,并按照地区的要求对培训人员兑现了培训补助;此外,通过争取意大利资金,派3名大专以上乡(镇)卫生院医务工作人员至西安进行为期75天的初级卫生保健、医疗急救培训,派3名工作满五年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医务工作人员至北京进行为期75天的初级卫生保健、医疗急救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综合技术水平。2010年11月27日至28日,我县卫生行政单位在县中学对11个乡(镇)的乡村医生进行了培训和考核。参加此次培训和考核的乡村医生共87人,87名乡村医生全部通过考核。
2011年2月22日,我县卫生局在卫生服务中心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方案》和
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医疗改革培训会议,11个乡镇卫生院院长及所有村医参加,共计100余人。2011年4月15日至4月17日,日喀则地区疾控中心在拉孜县卫生服务中心会议室举办了免疫规划培训班,培训的对象是西部五县109名防疫人员和乡村医生,我县共有35人参加了此次培训。2011年5月17日,上海市嘉定区卫生系统对口支援巡回医疗队到我县考察指导工作,当日下午,嘉定区卫生系统专家分别结合各自专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对我县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的人数共有101名县、乡、村医务人员。今年,我县16名村医到日喀则职校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基础医学知识培训,这大大提高了我县村级卫生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农牧民提供了健康保障。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完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
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覆盖率和叶酸服用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今年的“降消”项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极大地提高新发接生率和住院分
娩率,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得到大力保障。
医改实施后全县产妇建卡率达69%以上,产前检查率达 69%,住院分娩率为79%,高危住院分娩率达100%,产后访视率为4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9‰。2010年至2011年我县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孕产妇叶酸服用率达34.5%(服用叶酸可预防神经管缺陷)。
(二)开展计划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情况;
2011年计划免疫接种应种12342人次,实际接种12289 人次,接种覆盖率99.6%,乙肝疫苗应种人数为1552人,实种人数为1535人,接种率为98.9%。及时接种率为98%。
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应种人数为3495人,实种人数为 3402人,接种覆盖率达到97.3%。麻疹强化免疫应种人数为 3643人,实种人数为3629人,接种覆盖率达到99.6%,甲流疫苗接种人数达6458人。
(三)健康体检工作
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各类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切实加强我县农牧民群众健康档案工作,2011年开始我县卫生部门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全县农牧民进行健康体检,截至2011年9月30日,我县农牧民建档36702人,建档率达73%,超出地区年初提出的“到2011年年底农牧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的工作目标。
(四)健康教育工作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相关精神,将积极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农民健康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广大农村居民中大力普及卫生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今年,送健康教育下镇乡活动覆盖率达100%,百姓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大85%,健康行为形成率达47%,通过演讲、咨询、展板、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知识,把卫生科普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五)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进一步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抓好预防接种规范建设和疫情管理建设,提高疾病预测能力,有效控制疫病的流行和传播。
结核病防治情况:我县在区结防所、地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上级方案要求认真落实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结核病治疗率达100%。
开展HIV和CVT工作方面:预防艾滋病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今年,我们在我县从事服务行业人员中进行了艾滋病知识宣传,对服务行业人员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和性病的相关知识讲解,发放了艾滋病和性病知识的卡通宣传画册和读本(双语),发放了450盒安全套。与此同时对285名我
县的服务行业和干部流动人员的高危人群和群体进行了CVT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没有发现病例和可疑病例圆满的完成了拉孜县2010年CVT检测工作。
(六)组织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和农村改厕和农村饮水水质监测项目。
目前,已免费为335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全面完成改水25处,改厕1178户,对现资金:454708元。
(七)公共卫生监督情况
2011年我局在全县范围内进行5次专项整治和平时卫生监督,其中对农牧区进行了2次卫生监督检查,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98.4%;更换卫生许可证232家,办证率达到100%;从业人员体检285人,发放健康证284人,其中呈阳性1人,办证率达到99.6%,健康上岗率达到100%。
五、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较大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卫生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设施不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虽然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我县卫生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农村卫生工作基础仍然薄弱,房屋、设备、人才、技术还不配套,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较
低。二是我县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编制少,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机制仍不健全。结核病、不明原因猝死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三是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优势资源相对向上集中,农村公共资源不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将按照“落实医改任务,提高服务水平,改进医德医风,增进人民健康”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省、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吃透医改精神、明确医改任务、理清医改思路,进一步加强调研,科学合理制定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督促医改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强大合力。认真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转变投入机制,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医改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
式,广泛宣传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逐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使改革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宣传改革经验,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三)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医保基金管理水平。不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确保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全省统一集中招标网上采购和统一配送的基础上,引导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逐步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
(四)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注重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段炼,加强县医院、妇保院、疾控中心、11个乡(镇)卫生院、98个村卫生室项目建设及配臵所需的设备设施,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五)巩固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工作按计划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完善医疗保健和卫生防预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
等化。
(六)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进一步健全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七)继续加强医改各部门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医改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各位领导,虽然我县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对针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的存在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确保领导到位、投入到位、整改到位、督促到位,促进全县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的问题,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拉孜县医改办公室 2011年11月03日
第四篇:中国深化医改进展盘点
高安市深化医改进展盘点
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调查时间:2011年1月26日 调查人: 班级: 指导老师: 调查地点:
定岗、绩效考核、多渠道补偿、人事分配等体制机制改革,实行了岗位聘用,绩效工资正逐步兑现到位,出现了门诊和住院费用下降、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上升的可喜现象,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让群众就医更方便
家住幸福社区的张大妈,以前看病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大医院,最近由于腿脚不便,只好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想到不用挂号直接就能看,而且医生服务态度挺好,水平也不错,真是太方便了。”张大妈的话,道明了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作用。
“强基层”是深化医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着力点,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不出社区和乡村就能享受到便捷有效的服务。
为此,深化医改启动两年来,我国一是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发挥县级医院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2009年以来,中央累计安排资金400亿元,支持1877所县级医院、516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382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所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财政部还安排13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
同时“软硬并重”,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据介绍,为解决全科医生不足这一制约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瓶颈,我国出台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三年内通过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为基层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
“希望通过相关工作的开展,人民群众看病更加方便,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看病难”的问题能有所缓解。”陈竺说。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群众不得病、少得病
“预防为主”,使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最根本的措施。
深化医改启动两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2009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分别有48.7%的城镇居民和38.1%的农村居民拥有了健康档案,为8449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了健康检查。
为保障各项服务的开展,我国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开始按照人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落实经费,2011年将提高到人均25元。
与此同时,我国还针对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在做好现有结核病、血吸虫病等疾病防治项目基础上,启动实施了15岁以下儿童补种等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至2010年12月底,已经给6000余万15岁以下的儿童免费注射乙肝疫苗,这个项目将使我国尽早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另外,分别有489.2万、80.4万、862万农村适龄妇女得到免费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和免费增补叶酸,对农村孕产妇进行住院分娩补助1455万人。
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百万白内障复明工程”也是意义重大的一个项目,三年内将使100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此外,还在农村建设783.7万户无害化厕所,燃煤型氟中毒改灶143.9万户,对检出感染艾滋病毒孕产妇的73%实施了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这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都是免费向群众提供。
第五篇:关于市医改进展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汇报.
关于**市医改进展及资金管理使用 情况汇报
**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辖13个乡镇(办事处329个行政村,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是河南省重点城镇化试点市、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和首批扩权县市之一,经济较为发达,综合经济实力位居河南省前十位。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1.3亿元,同比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8亿元,增长29.5%;财政收入完成11.39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3亿元,增长2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68.5元,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97元,增长14.1%。先后荣获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市、省红旗渠精神杯“十五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等焦作市级以上荣誉387项。
医改启动以来,**市高度重视,紧紧遵照国家和省市部署,结合实际,强化措施,加大投入,稳妥推进医改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在医改工作开展方面,以提高群众健康保障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实施,全民医保提前实现,基本药物制度规范建立;在医改资金管理方面,以“合理、规范、安全”为原则,建立严格的“专户专账、部门联审、社会监督”管理制度,确保了资金的有效使用。按照财政部关于医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现将**市2009—2010 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部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进展情况和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做一汇报:
一、以促进居民健康均等化为重点,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广大群众
一是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二是加强项目宣传培训工作。组织城乡两级相关部门,大力开展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累计培训2600余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36万份,让项目实施者和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和掌握政策。三是完善项目实施基础平台建设。财政投入22万元资金,印制33万份纸质健康档案,为各
乡镇配备了电脑、档案柜、档案盒,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网络管理系统,为完成工作提供坚强的阵地保障。四是加强考核督导,严格奖惩。建立了与完成工作任务相结合的项目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坚持每月深入基层督导检查,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补助标准》,根据各单位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核拨资金,有力促进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
以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为载体,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截止2011年5月完成纸质健康档案332681份,建立电子健康档案328190份,建档率达82.5%,完成焦作市下达的建档任务。同时将27463名老年人、20850名高血压、6366名糖尿病、301名重症精神病人纳入规范化管理。
资金使用情况:2009年拨入中央和省市级资金452.55万
元;2010年拨入资金658.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409.2万元,省补助资金136.4万元,市级补助资金46万元,县级补助资金67万元。两年合计拨入资金1111.15万元。2010年共拨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555.47万元,余额556.68万元。2011年上级拨入资金508.47万元,已拨付605.67万元。累计账面余额为458.48万元。
(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
1、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
专门成立项目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资金补助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在资金的运行管理方面,实行严格有效的发放、审核与补助程序:首先,由垫付补助金的医疗机构当场填写一式四份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登记“花名册”和补助资金“四联单”(第一联由产妇家庭保管,第二联由新农合经办机构保管,第三联由医疗机构保管,第四联报项目办,经补助对象或家属签字后发放补助资金;其次,医疗机构定期向项目办报送补助经费报表、补助登记“花名册”(原件和复印件、补助金第四联单、住院
结算单、补助对象资料,经项目办严格审核汇总无误后,及时向医疗机构拨付补助资金。截止2011年6月底共补助住院孕产妇9993例,补助医疗费用327.973万元,其中09年补助3505人金额达105.08万元,2010年补助4502人金额161.05万元。2011年1-6月份补助1986人全额61.8429万元。项目实施以来,孕产妇死亡率为零,新生儿破伤风为零。2、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
2009年完成乙肝补种10097人,完成任务的97.6%;2010年完成乙肝补种16609人,完成任务的90.5%。2009年、2010年上级拨入项目资金19.2万元,本级财政安排资金10万元,共计拨入29.2万元。此资金已全部拨付项目实施单位。
3、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增补叶酸项目
制定《**市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方案》,规范叶酸发放程序,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印发叶酸宣传资料30000余份,登记本1800本,利用计生康检月及3.8妇女节广泛宣传增补叶酸的益处。农村妇女补服叶酸4799人16560份。
4、贫困白内障患者救治项目
2009年—2010年免费为1000余名疑似患者进行了筛查,先后组织514名白内障患者到“健康快车”和焦作市五官医院实施免费复明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更好融入社会生活。
5、农村改厕项目
2009年实施的改厕项目共涉及我市崇义镇57个村的1000户,全部完成改厕任务,其中三格式950座,双瓮漏斗式50座,完成率100%。总计40万元的项目补贴资金,已于2009年11拨付到崇义镇,该镇及时组织检查逐户验收后全部将应补助资金兑付农户。2010年改厕项目任务涉及4个乡镇办事处22个村的4450户,按要求已全部共完成改厕任务,完成率100%。178万元项目补贴资金于6月16日前按工程进
度情况分别拨付到王召、柏香、沁园、太行四个乡镇办事处,由市爱卫办结合乡镇办事处组织分批检查验收后,全部拨付到户。
二、以提高保障水平为重点,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全覆盖(一运行情况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9,我市参合农民361143人,参合率98.74%。新农合基金总额4411.77万元,本筹集资金3611.428万元,往年累计结余800.34万元,新农合累计补偿医疗费用3372.287万元,其中:住院(大额补偿2751.1858万元(占当年可用统筹基金2889.14万元的95.22%、占累计可用统筹基金3102.28万元的86.82%;门诊(小额补偿621.1011万元。享受合作医疗补偿的参合农民281972人次,其中:住院(大额补偿24941人次;门诊(小额补偿257031人次。达到封顶线3万元的参合农民6人,享受万元及以上补助的参合农民145人。
2010,我市参合农民363575人,参合率98.77%,农民个人筹集资金1090.725万元。2010应筹集基金总额6580.845万元,新农合累计补偿医疗费用4742.39万元。其中:住院补偿3204.36万元、门诊慢性病补偿54.70万元、门诊统筹补偿1191.28万元、门诊家庭账户补偿2920.46万元;享受合作医疗补偿的参合农民1166543人次,其中:住院补偿27272人次、门诊慢性病补偿3385人次、门诊统筹补偿1031062人次、门诊(小额补偿104824人次。享受3万元以上补偿的参合农民16人,享受万元及以上的参合农民324人。
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2009年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5.8万人,个人缴费1341980元,中央财政补助165万元,省级财政补助30.5万元。
基金支出357.7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1346人次352万元,慢性病统筹支出0.7万元,个人帐户门诊支出5万元。
2010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 5.8 万人,个人缴费1438770元,中央财政补助243万元(2010年,中央财政补助152万元(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中央财政对困难群体补助4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203万元(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县级财政补助365万元(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基金支出481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2240人次449万元,慢性病统筹支出11万元,个人帐户门诊支出21万元。
(二资金管理
对于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资金,我市切实强化监管措施,严把关口,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监督,从源头遏制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基金合理规范使用,确保基金安全。如在新农合基金监管方面,在严格审查核对病人身份的同时,严格实行“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的资金管理机制,对住院大病补偿资金实行“五审、两查、一公示”,确保基金规范使用,确保基金安全。(五审:一是由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处或管理站对住院病人的身份、补偿病历审核后结算补偿金,二是报新农合管理中心对定点医疗机构上缴的参合农民补偿信息实行微机逐笔审查;三是由合管中心审核室对照上报的每个病人资料进行逐项查对,无误后交合管中心督查室;四是由督查室审查审核情况是否正确,再由合管中心主任签字,交市财政局;五是财政局对上报的每个参合农民的补偿金额进行审核,无误后由局长签
字,再拨付资金。“二查”:一是对大病补偿3000元以上的参合农民逐人进村入户跟踪核查,对住院补偿3000元以下的进行抽查;二是对医疗机构的补偿病历抽样核查。“一公示”就是所有医疗机构对补偿情况每月公示一次,充分接受群众监督
三、以建立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为重点,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
**市由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12家乡镇卫生院。按照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要求,以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为切入点,全面启动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积极探索“三定三建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新模式。“三定”即定编制、定岗位、定人员;“三建立”即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新机制,财政保障新机制,管理与绩效考核新机制。
(一坚持合理、公开、公平,做好“三定”工作
一是实事求是,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按照省里规定,我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编制进行初步核定上报,省里核准编制379名,较原有的330个编制增加49名。针对我市卫生院人员短缺、实际编制不足情况,公开招聘了51名卫技人员,对卫生院队伍进行充实。目前,我市卫生院实有在编人员285名,仍缺编94名。二是科学统筹,设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岗位。按照“因事设岗、按需设岗”的原则,合理划分卫生院卫技人员比例结构,科学设置工作岗位379个,其中医技岗位312个,占总数的82.3%。三是人尽其才,做好人员竞聘定岗与工作。采取民主评议与推荐、竞聘演讲、组织考核等方式,公开选聘了12家卫生院院长;严格按照制定的岗位,坚持“人尽其才、择优选用”
原则,公开竞聘岗位所需人员。目前,12家卫生院人员竞聘上岗工作已全面完成。
(二坚持公益性,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新的药品管理机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从去年3月1日起,在12家乡镇卫生院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一年多来,基本药物配送与供应渠道健全畅通,运行规范平稳,效果明显,卫生院呈现出“两降”即药品价格下降、门诊均次费用下降,“两增”即门诊量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增加两大特点,在降低药品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方面,受到群众好评。截止2011年5月底,我市共采购基本药物1583万元。另外,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市扩大基本药物覆盖范围,在6家市级公立医院和5家民营医院推行了基本药物。通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购销秩序更加规范,群众受益更加明显,药品使用更加合理。我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得到省卫生厅肯定,被授予全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先进。2010年共拨入基本药物补助资金463万元,下拨107万元;2011年共拨入基本药物补助资金107万元,下拨264万元,累计账面余额199万元。二是建立财政投入机制,保障补助经费到位。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合理测算了12家卫生院经常性收支缺口资金。对于这块儿资金,在对各卫生院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绩效考核的基础
上,由财政按季预拨,年终结合绩效考核结果予以结算。2010年上级共拨入绩效补助资金245万元, 2011年上级拨入绩效补助资金196万元,已拨付94.15万元,累计账面余额
346.85万元。三是建立新的管理与绩效考核机制,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到位。在卫生局成立了财务管理中心,实行“单一帐户、集中支付、分户核算”管理制度,对10所卫生院的财务收支实行集中核算管理,切实强化了监督约束机制,提高了资金周转使用效率,全面规范了财务管理。按照上级安排的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核定每个卫生院承担的工作量,分别签订工作责任目标书。同时制定了对卫生院以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量为核心、对工作人员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市乡镇卫生院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暂行》和《**市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采取“两结合”即我市多部门联合考核与卫生部门考核相结合、乡镇卫生院考核与社会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共卫生服务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考评结果与核拨经费挂钩。
四、以合理规范使用和安全为重点,切实强化医改资金的监督管理
医改资金的规范合理使用,是确保医改工作扎实开展、医改任务有效落实的关键。在对医改各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方面,我市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要求,建立预防为主的资金运行约束和监督机制,做到管理规范、使用合理,做到专款专用,切实保证资金安全,确保资金发挥应有的成效,确保医改工作的推进落实。一是设立医改资金专户。对于各级财政拨付的医改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充分保证专款使用效果。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和实施基本药物及综合医改补助资金管理方面,在财政局核算中心设立专款帐户。二是完善制度,严格程
序,强化财务管理。按照医改工作要求,我们成立了卫生局财务管理中心,按照“四统一、四不变”的原则,即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收付资金、统一资金管理,会计法律主体不变、预算管理体制不变、资金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对卫生院的财务实行“单一账户、集中收付、分户核算”统一模式管理。在需要资金拨付时,须先报财政部门审查,提出审核意见,再由政府主要领导审批
同意后,方可将资金拨付到卫生局财务管理中心,再核拨到各医疗卫生单位账户上。三是强化医改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对于拨付到各单位的资金,我们组织相关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的方式,从资金的安排、分配、使用、后期追踪问效等各个环节,对资金运行全过程进行监控,严防截留、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全面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医改资金真正用于医改工作,确保专款安全高效合理使用,确保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按照上级医改工作部署,我市以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在建立补偿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探索和实践,促进了医改工作的有序开展。但医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我们一定以这次医改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检查为契机,虚心听取检查组的指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改资金管理制度,改进工作,确保各项医改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开展。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九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