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算定额对成本控制的意义
预算定额对成本控制的意义
147205 丁超
【摘要】当前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施工企业必须及早更新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成熟有效的价格体系,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为此,本文阐述了企业施工预算定额对成本控制的意义。【关键词】企业施工定额;意义 ;
企业定额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承包人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根据自身的技术专长,施工设施配套情况,材料来源渠道及管理水平等所规定的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机械、材料消耗量及管理费支出的数量标准。它是施工企业在达到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的前提下,以科学态度和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正常的施工条件、一定的计量单位和工程质量的要求制定的。它反映企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并作为考核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管理水平的尺度和确定工程成本、投标报价的依据。
1、企业定额是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的必要前提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一种与国际惯例接轨接轨的计价模式,由施工企业自主报价,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在现有的计价模式下,同一个工程,同样的工程数量,以同一本预算定额来报价,并不能完全体现出市场竞争,也不能真正确定其工程成本;而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各施工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多年施工的实际经验,编制一套真正适用于自己的企业内部定额,才能做到
在生产过程中实时控制成本,最大程度的降低造价,充分保障预计的利润。
2、施工定额的建立有助于规范建设项目的承发包行为
目前施工企业的任务普遍不足,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预算定额为基础的报价被严重下浮,压低,这种恶性的竞争会使施工企业偷工减料,或是层层转包,拖欠工资,工期和质量得不到保证,一些新工艺、新材料也得不到推广和使用,施工企业本身不能获得应有的充足的利润,甚至亏损,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施工企业建立内部定额后,根据自身实力和市场价格水平参与竞争,能够反映企业个别成本,并且保证获得一定的利润,这将能规范招投标市场,有利于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的公平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3、施工定额的建立直接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广先进施工技术,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说到底无非就是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企业定额的编制管理过程中正好能够直接对企业的技术,经营管理水平,工期质量价格等因素进行准确的测算和控制,进而能够控制项目的成本。同时企业内部施工定额作为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的标准文件,结合企业自身技术力量,利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企业进一步拓展生存的空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立企业施工定额,是加速企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建筑业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作为施工企业必须及早更新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成熟有效的价格体系,才能在国际、国内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施工企业如何结合本企业特色和经营状况编制自己的一套企业预算定额,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预算》张守键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尹贻林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第二篇: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的意义
Chapter 1 概述 定义
运用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以实际与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与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
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
狭义和广义的区别:
狭义以完成规定的成本限额为目标;广义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狭义仅限于成本限额的项目;广义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
狭义是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成本限额;广义还包括正确选择经营方案,涉及制订决策的过程,包括成本预测和决策分析,通常称为成本经营。
狭义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绝对成本控制;广义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故又称相对成本控制。
重要性
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目的。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即使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如果成本很高,不断亏损,其生存受到威胁,也难以在调控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公用事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还会影响政府财政,加重纳税人负担,对国计民生不利,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得主要保障。
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企业用以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和增加产销量。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和供应商相应的提价要求和增加流转税的负担,而降低成本可避免这类压力。
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成本低了,可减价扩销,经营基础巩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控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一味在促销和开发新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跨下去了.成本控制系统的组成
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内容。组织系统
组织是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从事活动的一种方式。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可以用管理等级和平均控制跨度来描述。管理等级是最高级单位和最低级单位之间的等级,平均控制跨度是指一个单位所属下级的数目。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还可以用权利集中和分散程度来描述。在一个企业里,权利很可能在一个职能领域中高度集中,而在其他职能领域则高度分散。一般说来,生产、财务和人事管理都属于高度集中的领域。
信息系统 也就是责任会计系统。责任会计系统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计量、传送和报告成本控制使用的信息。
责任会计系统主要包括责任预算、核算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和报告业绩三个部分。通常企业分别编制销售、生产、成本、财务的预算。主要按生产经营的领域来落实企业的总体计划。但为了进行控制,必须按责任中心来重编预算,按责任中心来落实企业的总体计划。这种工作被称为责任预算,其目的是使各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明确其应负的责任和应控制的事项。
在标准下达后,要按责任中心来汇集和分配。在进行核算时,为减少责任的转嫁,分配共同费用时,应按责任归结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各单位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要拟定适当的内部转移价格,以便考核各自业绩。
考核制度
是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主要内容:
规定代表责任中心目标的一般尺度。它因中心的类别而异,可能是销售额、可控成本、净利润或投资收益率。必要时还要确定若干级次目标的尺度,如市场份额、次品率、占用资金的限额等。
规定责任中心目标尺度的唯一解释方法。
规定业绩考核标准的计量方法。例如,成本如何分摊,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使用的内部转移价格,使用历史成本还是重计成本计量等。
规定采用的预算标准。例如,使用固定预算还是弹性预算,是宽松的预算还是严格的预算,编制预算时采用的各种常数是多少。
奖励制度
是维持控制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
人的工作努力程度受业绩评价和奖励方法的影响。奖励有货币奖励和非货币奖励两种形式,惩罚是一种负奖励。
成本控制的原则 经济原则
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有些企业为了赶时髦,不计工本,搞了一些华而不实的烦琐手续,效益不大,甚至得不偿失。
经济原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只在重要领域中选择关键因素加以控制。经济原则要求能降低成本,纠正偏差,具有实用性。
经济原则要求贯彻“例外管理”原则。例如,对脱离标准的重大差异展开调查,对超出预算的支出建立审批手续等。
经济原则还要求贯彻重要性原则。
经济原则要求成本控制系统应具有灵活性。面对已更改的计划和出现的始料未及的情况,控制系统仍能发挥作用,而不至于在市场变化时成为无用的“装饰品”。
因地制宜原则
不完全照搬,适合特定企业:对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老企业和新企业,发展快和相对稳定的企业,这个行业和那个行业的企业,以及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成本控制方法和奖励形式都应当区别。例如,新企业的重点是销售和制造,而不是成本;正常经营后管理重点是经营效率,要开始控制费用并建立成本标准;扩大规模后管理重点转为扩充市场,要建立收入中心和正式的业绩报告系统;规模庞大的老企业,管理重点是组织的巩固,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建立投资中心。适用所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是不存在的。
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原则 对领导层的要求 重视并全力支持。
具有完成成本目标的决心和信心。
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可好高骛远,更不宜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唯有脚踏实地,按部就班,才能逐渐取得成效。
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自身的责任成本。对员工的要求
具有控制愿望和成本意识,养成节约习惯。合作
正确理解和使用成本信息,据以改进工作,降低成本。
严格的成本控制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控制总是必需的。调动全体员工成本控制积极性应注意的问题
控制标准虽然会有主观成分,但对一名下属的业绩评价,应尽可能实事求是,减少个人偏见和主观性。
鼓励参与制订标准。
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困难和实际情况。采用压力和生硬的控制会导致不满,而了解实情会激发员工的士气,自觉适应工作的需要。
公正激励。如果努力之后未得到肯定的评价,取得好的业绩未得到奖励,或没有努力的人却得到奖励,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
冷静地处理成本超支和过失。应始终记住是寻找解决问题地办法,而不是寻找“罪犯”。
Chapter 2 建立控制标准
大多数企业地计划都无法满足控制地要求,主要原因是其详细程度不够,成本控制地标准应具体到生产或管理地每一项作业。必须在计划之外制订具体地控制标准。
成本控制标准的具体形式多样,这里只讨论A.用于产品制造过程成本控制的“标准成本”、B.用于费用控制的“弹性预算”、C.以及制定标准时采用的目标管理方法。
标准成本 概念
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排除了不该发生的浪费。标准成本体现企业的目标和要求,主要用于衡量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和控制出版、控制成本,也可用于存货和销售成本的计价。有两种含义: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按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是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规模和设备能达到的最低成本。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理想的业绩标准是指生产过程中毫无技术浪费时的生产要素消耗量,最熟练的工人全力以赴工作、不存在废品损失和停工时间等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优业绩。最高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是指理论上可能达到的设备利用程度,只扣除不可避免的机器修理、改换品种、调整设备的时间,而不考虑产品销路不畅、生产技术故障造成的损失。这种标准是“工厂的极乐世界”,很难成为现实,即使出现也不可能持久。它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个完美无缺的目标,揭示成本下降的潜力,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
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标准成本。把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使之切实可行。从数量上看,它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实际成本可能是逆差,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正常标准成本的特点:A.客观性和科学性;B.现实性;C.激励性D.稳定性
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成本决定因素变化时,需要按变化了的情况加以修订现行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变化,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变化等。由于市场供求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变化,不需修订。通过基本标准成本与各期实际成本对比,可反映成本变动的趋势,但基本标准成本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因为其不按各期实际修订。
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的标准消耗量,是用统计方法、工业工程法或其他技术分析方法确定的,包括必不可少的消耗以及各种难以避免的损失。
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是预计下一实际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等成本,是取得材料的完全成本。
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的用量标准是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是各个工序的汇总。是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必要的间隙和停工,如工间休息、调整设备时间、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等。
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如果是计件工资制,是预定的每件产品支付的工资除以标准工时。如果是月工资制,需要根据月工资总额和可用工时总量来确定。
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A.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通常采用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标准,它在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定时已经确定。有些企业采用机器工时或其他用量标准。作为数量标准的计量单位,应尽可能与变动制造费用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
变动制造费用的价格标准是每一工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预示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B.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计算,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不需制定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如果企业采用完全成本计算,则要确定。
固定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与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相同,包括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工时、其他用量标准等,并且两者要保持一致,以便进行差异分析。它在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定时已经确定。
固定制造费用的价格标准是其每小时的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预示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每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将上述料工费的标准成本按产品加以汇总,就可确定有关产品完整的标准成本。通常编制标准成本卡,反映具体构成。在生产之前送达有关人员,作为领料、派工和支出其他费用的依据。
弹性预算
是企业在不能准确预测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本量利之间有规律的数量关系,按照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有伸缩性的预算。主要用于各种间接费用预算,有些企业也用于利润预算。
特点
是按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
是按成本的不同性态分类列示的,便于在计划终了时计算“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应当达到的成本水平),使预算的执行情况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在更加现实和可比的基础上。
弹性成本预算的编制
基本步骤: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围;逐项研究并确定各项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各项预算成本,并用一定的方式来表达。
业务量的计量单位要最能代表本单位。如手工操作为主的车间,就应选用人工工时;制造单一产品的部门,可选用实物数量;制造多产品的部门,可选用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
业务量范围,可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之间,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
弹性预算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性态的分析水平。多水平法(列表法)
优点:可对号入座,简便;混合成本中的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可按其性态计算填列,不必用数学方法修正为近似的直线成本。但运用多水平法弹性预算评价和考核实际成本时,往往需要用插补法来计算,较麻烦。
公式法 y=a+bx 优点:便于计算任何业务量的预算成本。但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只能用数学方法修正为近似的直线成本,以便用y=a+bx表示。必要时还要在备注中说明不同业务量范围内采用的不同固定成本金额的单位变动成本金额。
运用 控制支出
评价和考核成本控制业绩 目标成本 概念
是根据可实现的销售收入扣除目标利润计算出来的成本。是目标管理思想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的产物。
目标管理的要求: 初步在最高层设置目标 明确组织的任务 下属人员的目标设置 拟订目标的反复循环过程 目标成本的确定 初步测算 可行性分析 分解
Chapter 3 成本差异分析 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 价格差异
实际数量*标准价格 成本差异 数量差异
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人工差异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
变动费用的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费用的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二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生产工时
=(生产能量-实际生产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三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Chapter 4 业绩评价 成本中心
什么是成本中心
成本中心往往没有收入,如生产车间可能会取得少量外协加工收入,但不是其主要职能,不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小的成本中心可以是一台卡车和两个司机组成的单位。成本中心的职责是用一定的成本去完成规定的具体任务。
成本中心有两种类型: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
标准成本中心的典型代表是制造业的工厂、车间、工段、班组等。实际上,任何一种重复性的活动都可以建立标准成本中心,主要这种活动能够计量产出的实际数量,并且能够说明投入与产出之间可望达到的函数关系。因此各行各业都可能建立标准成本中心。
费用中心,适用于那些产出物不能用财务指标来衡量,或投入与产出没有密切关系的单位,如行政管理部门、研究开发部门、以及某些销售部门(广告、宣传、仓储等)
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 标准成本中心不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负责,而只对既定产量的投入量负责。不管价格、产量、产品结构决策,也不管设备和技术决策。成本中心必须按规定的质量、时间标准和计划产量来进行生产。过高的产量,提前产出造成积压,销不出去,同样也会造成损失。
费用中心的业绩涉及预算、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量很难量化,并且与费用支出关系密切。这是与标准成本中心的主要区别。一个费用中心的支出没有超过预算,可能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低于计划的要求。
费用预算的制定,可根据销售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参考同行水平制定。另一方法是零基预算法,即详尽分析支出的必要性及其取得的效果,确定预算标准。方法三:依据历史数据,此法缺点:管理人员为多获预算,多花钱;越勤俭节约的管理人员,越容易面临严峻的预算。从根本上说,费用中心的预算水平有赖专业人员的判断,对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作出有根据的判断,才能对费用中心的业绩作出客观评价。
责任成本及其计算
责任成本是特定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针对特定责任中心来说的。责任成本控制具有时间性
一般说,在消耗或支付的当期是可控的,一旦消耗或支付了,便不再可控。有些是决策的结果,如租赁费,在签定租约是可控的,而执行时便不了。从整个企业的空间范围和很长的时间范围来观察,所有的成本都是可控的。但对特定的时间和人来说,就不一定了。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划分依据
是成本的可追溯性,可追溯到个别产品和部门的成本是直接成本,有几个产品和部门共同负担的是间接成本。对基层单位来说,大多数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是可控的,但也有部分是不可控的,如自己的工资。而无法控制的大多数是间接成本,也有部分是可控的,如机物料消耗,可能是间接计入产品的,但机器操作工却可控制它。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划分的依据
是成本依产量的变动性。大多数变动费用是可控的,也有例外,例如,按产量和实际成本分摊的工艺装配费。固定成本和不可控费用不能等同,与产量无关的广告费、科研开发费、教育培训费等酌量性固定成本都是可控的。
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责任成本计算、变动(边际)成本计算和完全(吸收或分担)成本计算,是三种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区别:
项目
责任成本计算
变动(边际)成本计算
完全(吸收或分担)成本计算 1.核算目的不同
是为了评价成本控制业绩 是为了经营决策
是为了按会计准则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 2.计算的对象不同 责任中心
以产品为成本计算的对象 以产品为成本计算的对象 3.成本的范围不同 各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 变动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有时还包括变动的管理费用 制造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材料和全部制造费用)4.共同费用在成本对象间分摊的原则不同
按可控原则,把成本归集,包括变动间接费和固定间接费 只分摊变动成本,不分摊固定成本
按收益原则归集和分摊,要分摊全部的间接制造费用
责任成本计算法,是介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之间的一种成本方法,有人称之“局部吸收成本法”或“变动成本和吸收成本法结合的成本方法”。
责任成本与标准成本、目标成本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责任成本
重点是事后的计算、评价和考核,是责任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管使用标准成本还是目标成本作为控制依据,事后都要求核算责任成本 标准成本
主要强调事先的计算
要求分产品制定,事后对差异进行分析时才判定责任归属 目标成本
主要强调事先的计算
要求在事先规定目标时就考虑责任归属,并按此收集和处理实际数据 责任成本责任归属的原则
计算责任成本的关键是判别支出的责任归属。
计算责任成本责任归属的原则:A.行动是否能有效影响该成本的数额。B.有权决定使用某种资产和劳务,所产生的成本。C.虽不直接决定某项成本,但上级要求他参与有关事项,从而对该成本的支出施加了重要影响,则他对该成本也要承担责任。
制造费用的归属和分摊方法:
发生时可以判别的,直接计入责任中心。不能直接归属的,优先采用责任基础分配。分配时要有合理依据,固定的内部结算价格,防止供应部门的责任向使用部门转嫁。
按收益基础分配,如电费。
归入某一特定的责任中心。如车间运输费用和试验检验费。
不能归属于任何责任中心的固定成本,不进行分摊。如厂房折旧。利润中心
(一)概念
当某个责任中心被同时赋予生产和销售职能时,该中心的自主权就会显著增加。管理人员能够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质量水平,价格的高低,销售的办法,以及生产资源如何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种责任中心出现在大型分散式经营组织中,因为小企业很难或不必采取分散式组织结构,采用集权式组织结构的大企业,也不会使下级具有如此广泛的决策权。
利润中心类型:一种是自然的利润中心,它直接对外销售产品,在市场上采购。另一种是人为的利润中心,它主要在企业内部按内部转移价格出售产品。如内部修理、供电、供水等辅助部门。利润中心组织的真正目的是激励下级制定有利于整个公司的决策并努力工作。
一般来说,利润中心要向顾客销售其大部分产品,并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大多数材料、商品和服务等项目的来源。根据这一定义,尽管某些企业也采用利润指标来计算各生产部门的经营成果,但这些部门不一定就是利润中心。把不具有广泛权力的生产或销售部门定为利润中心,并用利润指标去评价它们的业绩,往往会引起内部冲突或次优化,对加强管理反而是有害的。
(二)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
任何一个单独的业绩衡量指标都不能反映某单位所有的经济效果,利润指标也是如此。尽管其具有综合性,利润计算具有强制性和较好的规范化程度,但仍需一些非货币的衡量方法作为补充,包括生产率、市场地位、产品质量、职工态度、社会责任、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等。
(三)部门利润的计算
利润不是十分具体的概念,在评价利润中心业绩时,至少有4种选择: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部门边际贡献和税前部门利润。
以边际贡献5000元作为业绩评价依据不够全面。
以可控边际贡献4200元作为业绩评价依据可能是最好的,它反映了部门经理在其权限和控制范围内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
以部门边际贡献3000元作为业绩评价依据,可能更适合评价该部门对企业利润和管理费用的贡献,而不适合对部门经理的评价。
以税前部门利润2000元作为业绩评价依据通常是不合适的。其目的是提醒部门经理注意各部门提供的边际贡献必须抵补总部的管理费用,否则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就不会赢利。其实,通过给每一个部门建立一个期望能够达到的可控边际贡献标准,可以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这样,部门经理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增加收入并降低可控成本,而不必在分析那些他们不可控的分配来的管理费用上花精力。
内部转移价格
市场价格。采用可以长期保持的价格。在经济分析无明显的差别时,一般不应该依靠外部供应商,而应该鼓励利用自己内部的供应能力。
以市场为基础的协商价格。缺陷往往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导致部门间的矛盾,部门获利往往取决于谈判人员的谈判技巧。
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固定费是作为长期以低价获得中间产品的一种补偿。购买部门支付特定数额的固定费后,对于购入的产品只需支付变动成本。
第三篇: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的意义
定义
运用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以实际与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与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
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
狭义和广义的区别:
狭义以完成规定的成本限额为目标;广义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
狭义仅限于成本限额的项目;广义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
狭义是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成本限额;广义还包括正确选择经营方案,涉及制订决策的过程,包括成本预测和决策分析,通常称为成本经营。
狭义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绝对成本控制;广义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故又称相对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地平均使用力量,成本控制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区别对待。各行各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控制重点。控制内容一般可以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一、按成本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
产品投产前的控制、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和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1、产品投产前的控制
这部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些内容对成本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这项控制工作属于事前控制方式,在控制活动实施时真实的成本还没有发生,但它决定了成本将会怎样发生,它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水平。
2、制造过程中的控制
制造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在这里发生,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它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投产前控制的种种方案设想、控制措施能否在制造过程中贯彻实施,大部分的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和这阶段的控制活动紧密相关,它主要属于始终控制方式。由于成本控制的核算信息很难做到及时,会给事中控制带来很多困难。
3、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在目前强调加强企业市场管理职能的时候,很容易不顾成本地采取种种促销手段,反而抵消了利润增量,所以也要作定量分析。
二、按成本费用的构成可分为四方面:
1、原材料成本控制
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环节着手。
2、工资费用控制
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资又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3、制造费用控制
制造费用开支项目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虽然它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4、企业管理费控制
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项目非常多,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上述这些都是绝对量的控制,即在产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使各种成本开支得到控制。在现实系统中还要达到控制单位成品成本的目标。
第四篇: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
企业控制成本费用的7种有效方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财务管理是实现从扩大外延再生产向内涵挖潜增效益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摆脱困境,实现长足发展的必有之路。如何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作用,应
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工作
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竞争能力的强弱。控制成本、节约费用、降低物耗,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财务部门要发挥自身拥有大量价值信息的优势,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产销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改变现行产品成本出现浪费后再控制的做法和只注重在生产过程中抓成本控制的行为,从产品的设计、论证抓起,把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成本浪费消灭在产品的“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要重点抓好采购成本、销售成本、管理费用等支出的管理,采购成本管理要重点抓好原辅材料的价格、质量结构和存量,要认真研究原辅材料的市场和采购策略,按照货比多家、比质比价、择优选择的原则进行采购;销售成本控制重点放在销售费用,压缩库存,清欠货款,减少资金占用和利息支出上;管理费用的控制重点放在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上,严格审批手续,真正把管理费用管好、控制好。
二、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实现财务管理预算化
财务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编制并执行财务预算十分必要。企业财务预算是由销售、生产、现金流量等各个单项预算组成的财务责任指标体系。它以企业目标利润为财务预算目标,以销售前景为预算的编制基础。综合考虑市场和企业生产营销诸因素,涵盖了企业主要发展指标。
财务预算是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具体化,是企业计划的货币反映,也是组织实施财务控制的依据。财务预算一经确定,企业各部门要围绕实现财务预算开展经济活动,企业决策执行机构按照财务预算的具体要求,按季分月滚动下达预算任务,财务部门按照预算方案跟踪实施财务控制和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务政策,及时反映和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适时实施必要的财务制约手段,把财务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贯于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促进企业形成以财务预算为主对经济行为进行定量约束的格局。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使用专业的成本管理软件
通过使用专业的成本费用预算软件代替复杂的手工核算,友为成本费用控制及预算管理软件轻松实现财务集中管控,数据集中、管理集中,报表的时效性等保障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加强了费用预算管理,实现了管理会计的职能,提高了整个公司的财务管控能力和整体运营效率,同时提高风险控和绩效控制制
能力。
四、更新知识,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财务管理作用发挥如何,关键在于财务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理财,即如何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财会人员除了应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对社会环境(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有一定的观察力和预测能力,以及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通过采用商品化会计软件,使会计凭证的制作更加规范。入账及时,数据准确,系统能够自动生成会计报表,从而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为尽快实现由记帐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实现财务管理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五、突出资金管理,构建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资金管理体制
1、企业必须建立有序的资金循环机制。
强化资金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力求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财务部门要克服重商品信用轻资金信用的现象,务求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形成借——还——借的良性态势。
2、强化资金的机构管理,保持资金构成的合理化。
合理的资金占用结构是保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的前提,财务部门运用财务测算方法确定最佳购存点上的资金结构,扭转企业在资金配置上畸轻畸重的现状;改变财务部门坐等货款回笼的被动局面,采取机动、多变的结算方式,加大财务部门对资金运筹的调控力度,监督以货币回笼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的实施。时
刻注意资金运转偏差,适时实施资金结构调整。
3、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
盲目投资造成资金浪费是资金低效的重要原因。财务部门要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测算论证,加强长期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树立投资汇报观念,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汇报率和筹资成本率,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对投资项目定期审计,加大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跟踪考核项目的资金使用效果。
4、加强资金补偿积累。
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合理制订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自我流动发展。
六、大力加强财会工作建设,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是整个财会工作的关键。会计基础工作不上水平,不提高,财会工作就不能大发展,财会工作的质量也无从谈起,财务管理的职能也就不能很好的运用发挥。企业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标准,检查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差距、定措施、严格考核、严格把关、严格纪律、严格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会制度,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为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创造条件,使财务基础工作上水平,从而真正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七、领导重视财会工作
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与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企业领导要选派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充实财务班子,做到任人唯贤。要更新观念,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的新观念,使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领导都懂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增强财务管理意识。
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
当今企业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不断攀升,我们如何按客户能够接受的成本制造产品、提供服务成为我们共同面对的头等挑战,而透过目标管理,预算管理,成本模拟是企业控制成本的有效方式;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系统课程。本课程能够在两天的培训过程让学员学习到全面、系统的知识,同时又能够对其中的重点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解决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难题。.本课程是从跨国公司引进的品牌课程.参加对象:总经理,财务经理,采购经理、销售经理等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培训收益: 了解预算编制方法理解并构建适合自己公司的预算管理体系 协调需求与资源的矛盾与掌握跟踪预算执行的有效方法 学会通过预算管理对公司经营进行有效的监控与考评 获得国际公司整套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及电子表格 理解财务与业务两方面对成本信息的需求 了解当今世界简化的成本核算体系
运用成本分析的工具, 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 超越传统财务控制的方法,实现全员成本控制战略 课程大纲:
模块一:全面预算管理
一、预算及管理之母
公司治理结构与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经营战略与全面预算管理
二、企业实现预算管理的前提条件
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完备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的假设与竞争环境分析、历史资料的累积的作用
三、业务预算编制技巧 销售预算 当期存货预算 生产预算 直接材料预算 直接人工预算 期间费用预算 人头与工资预算
在业务预算编制的授课中 将避免玩弄数字游戏 而是对决定预算数字的 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最终达到优化的目的,具体包括: 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历史因素、未来因素、问题之后的相关因素、将定性因素的量化等。
四、资本预算
资本预算的实质问题 资本预算书的模型 一般企业的资本预算 折旧与现金流的预算
五、财务预算 利润表
——利润保证计划 ——费用控制计划 ——责任划分计划 资产负债表 ——结构 ——营运资金 ——风险承受 现金流量表 ——结构 ——质量 综合分析
六、预算跟踪与仪表板、如何执行预算、仪表板的指标与作用、预算仪表板的内容、预算控制的方法、预算控制的标准、预算控制的责任人与表现方式、预算控制的五个技巧
七、预算的调整、预算调整的前提、预算调整的程序、预算外调整的程序
八、预算与绩效考核、目标与绩效目标、技术与管理问题、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关键的财务指标
九、预算管理中人的行为问题 人性在预算管理中的体现 人们的预算策略 预算指标难易的确定 预算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十、最后提示关键问题的综述 案例与附录
旅行预算与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2、影响预算的因素练习
3、如何为保证利润而控制成本
4、资本预算书
5、财务三表联合测试
6、如何处理预算额度的调整
7、如何处理预算节余
8、预算管理手册(电子版本)
9、预算编制模版(电子版本)
10、预算管理的关键指标一套 模块二:成本管理实践
一、成本素质与意识
从蓝海到红海, 观察我们的竞争地位 全员降低成本的敏感测试 美国职业经理的成本管理哲学 成本管理的核心思路 成本经理的素质要求
案例: 江铃汽车成本控制案例
二、成本的基础分析
引:何为成本?什么是花钱?
——成本定义
•成本的性质分析:料、工、费
•成本的用途分析:制造、销售、管理、财务…
•成本的习性分析:变动、固定
•成本的归属分析:直接、间接
——成本在公司财务运作的位置
•成本金字塔:系统的成本分解
三、成本核算体系
——不同成本核算体系的分类
•时间分类:事先(标准),事后(实际)
•包含内容分类:总成本法/部分成本法
•方法分类:分批法分步法和品种法 ——汽车公司简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会计科目设计 差异处理与分摊 标准材料管理 非标准料件的管理
人工管理-直接与间接的划分 制造费用的管理
——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型
•3A模型分解
•生产预算的展开
•具体案例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的意义
•标准的制定
•技术部门的参与
——成本中心的设定
•以产品为中心
•以部门为中心
•划分权力及划分责任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作业成本思路 •作业成本模型
•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盒饭案例
四、成本分析和仪表板
——保本点跟踪
•成本习性深刻分析:变动化还是固定化?
•规模效益
•边际贡献原理
•案例分析
——预算差异分析
•差异总金字塔
•价格因素和量因素
•案例分析
——价格、量、成本相对利润的影响
•企业提高利润的几大杠杆
•因素敏感性分析
——产品获利能力成本分析案例
•分析不同产品利润水平的思路
•成本中心
——成本控制点
•价格控制
•用量控制
•设计控制
五、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的仪表盘 差异分析方法
成本差异原因与责任的确定 成本控制的原则
成本控制的内容与方法 成本控制点
•价格控制
•用量控制
•设计控制
培训讲师:王老师
长基咨询特聘咨询顾问兼特级培训导师财务管理实务培训中国首选品牌培训师他具有令全体学员敬佩的师德
他先后辅导了:上海通用汽车(SGM)上海德尔福蓄电池(欧洲美卓(Metso)珠海光联通讯(Oplink)上海新进半导体财务体系建立或在美国的上市工作 他曾经筹建了
德尔福汽车, 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财务部对一的培训工作 他先后在
Delphi Battery)(Semi-BCD),完成了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并完成了对员工的一
深圳科帝—羽茜化妆品有限公司全国财务部经理 德国富来极汽车轴承公司行政财务总监
在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海运大学担任授课任务
担任清华大学,中央财金大学EMBA的财务管理课程培训师 他具有
拥有22年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经验;
现在是几家跨国公司的总裁财务顾问
数十家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财务特约培训师
流程再造(BPR)实施专家
参与了多家外资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工作;
长期在美国通用公司任职,担任项目实施,税务策划,企业预算编制与实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实施与评估;他的教育背景
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硕士
美国通用汽车大学
他曾多次到美国
多次参加以上课程专业培训
熟悉各种课题的教学方案
熟悉各国企业管理实践
接受过世界上最大的五大培训公司的培训
自2005制SOX等的培训培训师从业经验
通用汽车培训中心财务培训师
上海财务学会常任理事
王先生授课以实务为主,大量列举经典案例以丰富课程内容,分新颖,常有惊人之语,所积累的案例为主,值。
授课专长: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独特的视角、深刻的理念、卓越的灵感《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全面成本核算设计《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危机处置》《信用管理方案与应收帐款研讨会》《管理预算与财务管理》《高级信用分析》授课评价: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百科全书、学员评价: 财务分析既有案例又有方法,能打开我们财务管理的思路。——— 上海梅龙镇广场有限公司 信用风险与应收账款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受到许多启发。GMU进修,加拿大, 日本
:
点中要穴;贴近企业需要,《非财务经理的高级财务管理》,分析,控制与削减》SOX404》《萨班斯《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 , 德国, , 实操部份主要由二十余年的工作和多年顾问、听过他的课程的高级管理人员都认为其课程具有实用价《预算管理体系-奥克雷法案《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经理》《专业会计人员的对账技巧《企业财务运行机制》等,其中理论部分的观点十.《财务报表分析》 ,编制,执行,调整与考核》(Sarbanes-Oxley Act)》
(Reconciliation)《信用管理方案与应收帐款研讨会》
比较适合学员需求,课程中有很多案
中东考察各国财务管理的实务年以来,他每年参加美国专家的内部控培训经验 》
——无锡瓦尔特有限公司 内控讲座操作性强,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性很高!——— 上海德尔福汽车底盘有限公司 很好,很实用。内部控制讲了十多年了,但很多企业仅仅在检查时讲一讲,检查完了说一定好好整改,而实际上仍然如此。主要解决领导层的思想,想保密过度,想尽量模糊,内控就搞不好!
———
上海张江发展有限公司 预算管理课题很全面,有思路和实用性 ——— 南京熊猫集团财务处
刘女士
其他老师讲课, 我难以坚持两天习, 希望全体财务人员深入学习--------------铁道部-南车集团公司财务总监:曹天选我听过多次的成本课程----------东芝电梯财务经理曾培训的部分客户: 1.爱立信2.上海通用汽车8.上药集团9.上海汽轮机南车集团-火车头制造商20.百事可乐21.美固龙金属26.松下电器27.江崎格力高限公司31.施耐德电器35.都市房产有限公司司38.维格拉印刷器材有限公司限公司42.上海造币厂46.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明灯泡厂50.胜代机械有限公司装装潢有限公司54.司57.梅兰日兰电子(上海)制造有限公司限公司60.长沙三一重工照电业局65.上海侨亚诺服装70.苏州西门子71.均瑶集团 协鑫集团先导药业等 , 王老师的成本实践管理课程很实用, 所以我坚持两天的学, 将所学的知识运到实际工作中!, 都有倦意, 王老师的成本实践管理课生动, 实用!: 李女士
3.江森蓄电池4.德尔福空调系统5.沈阳华晨金杯6.飞利7.松下电器10.DIC油墨11.都市房产12.北京福田汽车13.三一重工14.铁道部15.柳州重工16.美国利宝控股17.北方工业18.卡特比特19.可口可乐22.贝卡尔特—二钢23.梅兰日兰电子24.住建(上海)25.东电电子28.均瑶集团29.思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30.江苏如高高压电器有32.梅龙填广场有限公司33.116研究所34.大新道包装材料有限公司36.松下电器(中国)上海有限公司 37.卫利国际防护装饰系统有限公39.上海欣驰电子40.益民食品一丁有限公司 41.先导药业有43.三樱包装材料有限公司44.建伍电子有限公司45.德谦化学有限公司 47.申化化学有限公司48.蒂森电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49.亚51.海洋水族馆有限公司52.宝丽来影像有限公司 53.联合包 55.安全印务有限公司56.亚洲纸业有限公58.通用电器照明系统有限公司59.马士基物流有61.香港新利恒62.惠州TCL 总部63.山东宁阳矿业集团64.山东日66.上海开开67.奥丰惠特汽车68.东电电子69.苏州西门子 72.美国利宝控股73.上海汽轮机74.上药集团75.飞利浦76.77.英特儿营养乳业78.山东中惠饲料集团公司79.海尔美澳 森理紧固件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第五篇:生命保险成本预算与控制
业内人士表示,将于10月1日实施的新《保险法》对保险公司产品的影响比较大,主要是提高了对投保人利益的保障力度,比如,新条款取消和简化了老条款中的一些责任免除事项。“也就是说,原来保险公司可以借口不赔付的条款基本被废除了。”该人士说,因此,保险公司必须修改原有产品的相关条款,因为提高了保障力度的同时,保险公司成本增加了,比如说重大疾病险,原先保险公司可以借口投保人未事先告知,不予赔付,而现在即使投保人未告知,保险公司也必须赔付,因此保险公司开始对投保人进行体检,这就增加了成本,保险公司不得不重新设定费率,这也是造成原本畅销的产品不得不停售,由新产品替代的原因。
影响寿险公司经营利润最大的要素是投资收益率,然后是费用率与赔付率 继续率(解约率)影响的是公司长期的有效契约规模与利润总额的大小
变动成本:
• 按照保费收入,必须支付的费用
如:佣金、主管津贴、手续费
•为达成计划需投入的额外费用
如:激励费用与发展基金
固定成本:
• 可控成本:因执行工作计划的需要而需支付的各项费用。如:研训、差旅、会议、招待、交通、宣传、福利
• 不可控成本:不因保费收入的大小,必须支付的费用。如:房租、管理费、折旧、内勤用人费、社保、团保
成本控制方法:预算制度(优点)
• 可事先对资源作最佳的分配及安排
• 计划内的工作,皆有费用可开支
• 业务量超过目标时,固定的管理成本可以不增加,变动成本仍按一定的比例支付
• 业务量低于目标时,必要的管理成本不致于被压缩,可维持单位的正常运作
• 当目标修订或工作计划改变时,可以增列、取消、删减预算,以符合业务发展的需要或控制成本
(缺点):
• 对可用费用的依赖性,而产生排斥心理
• 缺乏可参考性的经验数据,编制很困难
• 费用科目间缺乏可挪用性,阻碍业务发展
• 预算追加阻力大,流程繁琐
• 分公司创造高额利润,奖金变少或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