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写课题实施方案(推荐)
如何写课题实施方案
(一)如何写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研究计划)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祛,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一般来讲,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题目名称 题目名称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画龙点睛般反映整个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征。在确定题目名称时,要着重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内容,尤其是与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题目名称既可以揭示课题,又可以揭示课题的论点。题目名称一般不宜过长。
2.选题依据 选题依据亦即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扼要地阐明选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本选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预期本选题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见解或能在实际中解决哪些问题,借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明确了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才能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价值,不至于偏离研究方向。
3.课题研究的范围 课题研究范围主要指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资料、设备等方面的范围。只有确定了课题研究的范围,才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优势兵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明确选题研究任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避免徒劳无益的劳动。
4.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 课题研究不能采用“小农生产方式”,干到哪儿是哪儿。必须预先有—个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课题的研究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都是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的具体保证。没有这些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安排、时间保障,方案就会落空。因此,在确定课题研究步骤时要注意符合该课题的性质,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更要兼顾课题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长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条件。在规划时间进程时,要注意留出—定备用时间,以应付那些原先预料不及的特殊情况的产生,做到有备无患。
5.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 材料(资料和事实素材)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原料”。只有明确课题研究的材料来源,并充分地拥有相关材料,才能使课题研究成为有源之水,从而保证课题的研究能建筑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
6.课题研究的条件要求 开展任何课题研究都需要—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及设备等研究条件来保障和支撑。离开了必需的研究条件,课题研究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在课题研究方案中,对开展课题研究需要哪些设备、设施,需要多少物质材料,需要多少研究经费等等都必须事先分类分项作出估算。当然,在确定研究条件时,要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投入,争取课题研究的效益能提高。这样才能在课题申报和竞争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7.课题研究的指导力量配备 新手搞课题研究,要使课题研究价值高而且能取得成功,指导力量的配备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没有高质量的指导教师对新手课题研究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选择对研究领域熟悉,有真才实学的教师作为新手课题研究的指导力量。实践表明,一个好的指导教师不仅能对学生在课题研究的方法上给以指 1
导,在成果涌现上给以点拨,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对新手养成良好的科研意识、规范的科研行为、严谨的科研态度、百折不挠的科研意志、崇高的科研道德等,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选择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对新手来讲,主要是在校内聘任。但也不必拘泥校内,可以走向社会,请有关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的教授专家。
8.课题研究前成果预期及其表现形式 一切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若对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事先缺乏一个大致的预想,就会使课题研究迷失方向,进入盲目状态。当然,对研究成果的预期应当是恰如其分的,估计自己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预期时,宁愿将困难考虑多些,目标定得低些。在明确了成果的具体目标后,尽心努力,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沿着成果目标的既定方向前进。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上述几个方面内容,但在实际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方案并不是—成不变的。在实施方案中,如果出现了一些预料不到的特殊情况而影响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那就必须迅速及时地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正。但不管是原订的方案还是修正后的方案,研究人员都必须坚定不移地遵照执行。(接二)
如何写课题实施方案
(二)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一、课题的明确表述
课题的名称必须准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建议研究者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 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例如:“中学高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研究的对象是高中年级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一)研究目的、意义的论述
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述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阐述这部分内容,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
三、研究范围和内容
(一)研究范围
任何教育科研课题,都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范围。否则,研究就无法进行。因此,必须对研究范围给以准确的限定。
1、对研究对象的界定。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研究对象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其二是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这既关系到研究对象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
(1)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很可能不同。例如研究中小学青年教师的素质,以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和以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所得到的结论就可能会不一样。因此,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非常重要。
(2)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不少课题中研究对象的概念模糊,处延不确定,如“厌学生”、“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等,都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因此,必须给予界定,以确定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 2
样本。一般来说,对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
2、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对研究课题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必须下比较明确的定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在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许多概念说法不一,观点各异,不下明确定义就无法显示研究目标。例如:“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作用”这一课题研究,对“合作学习”要给以明确定义,对“交往能力”也要有一个限定:是指学生与教师的交往,还是指学生之间的交往。对一些关键概念给以界定,也叫做“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就是对变量的内涵作出明确说明。在中小学的实际研究中,通常用确定变量的结构指标的方式来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分析一个变量的内容、性质、范围、角度、结构,也就是说从哪些方面或哪些角度对变量进行研究。如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从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对学习的情感、学习的行为意向入手。研究学生的生活态度,可从学生的生活目标、学习态度、劳动态度、消费态度、娱乐态度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要使课题研究具备可操作性,还要通过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确定其操作指标。如学生学习态度中的学习行为意向,其操作指标是:学生到校率、迟到和早退的次数与时数、上课时认真听讲的情况、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等。给关键概念下定义,包括对所有关键概念下定义。如“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中,不仅要对“专业素养”这一概念下定义,还要指出“专业素养提高”的研究范围,将其框定在“科学研究工作中骨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这一有限范围之内。
给变量下抽象定义,确定其结构指标,可以参照有关辞典、教育理论书籍、教育大纲、教材等对变量概念的科学定义,或参照国家及有关上级领导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职责要求等。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在研究之前要进行学习,要查阅资料,要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个基本的了解。
(二)研究的内容
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一项科研课题,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从研究。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如果研究课题很大,那么研究的内容必定很多;如果研究课题较小,那么研究的内容也就比较少。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第二,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第三,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
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就可以依据研究内容设计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案。如“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对教育科研影响的研究”这个课题,属因果研究的范畴,在考虑具体研究内容时至少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第一,研究并提出“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基本内容。第二,对选为被试的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素养评价”,分析当前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基本情况。第三,研究、分析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关系。这样,才能得出研究成果。比较简单的研究课题也要考虑具体的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每一项题目一定要有相对应的教育科研方法。例如,对中小学生的合作意识现状进行研究,必然离不开调查法;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一般总要用到经验总结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优于原有的教学方法,则宜采用实验法。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不大容易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他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3
其他方法为辅。例如,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当然主要采用实验法,但也要使用测量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如进行测验),也可以用调查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如了解学生的反映)。再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
“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除了要叙述清楚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之外,还要尽可能写得细致一些。如用调查法,可写明调查方式是问卷还是访谈。如果用问卷调查,最好能将设计好的问卷附上。如果是访谈调查,尽可能附上访谈提纲。若采用实验法,最好将实验方案附上。若采用经验总结法,可以把预计总结经验的内容项目、实践方案及用何方式积累材料、预计积累哪些资料等项目一一写出。
课题研究步骤:
一、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一般为半年)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专家作理论指导。
(二)研究实施阶段(一般为两年)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7、完成各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一般为半年)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二、经费预算:
三、课题组成员情况介绍及分工:
怎样写好课题实施方案
近日市教研室要求上报《课题实施方案》。课题实施方案与课题协定书或评审书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显著的不同之处,推荐一篇短文介绍如何写好课题实施方案,以供大家参考:
课题实施方案是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和主要工作的合理安排。它一方面是研究者的工作框架,有助于把握研究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是接受专家与领导检查的依据之一,因此,科学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题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课题实施方案要明确的是所要研究的课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研究以及如何开展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研究课题的确立 在课题实施方案中,研究者首先要清楚准确地表述所研究的课题,其中包括课题的提出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假说以及理论基础等。教育研究课题的表述应该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学术性或技术性过强的语言,并且,要明确课题的研究范围。
2、总结和概况有关的教育研究成果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时,需要把研究者在文献查阅方面的工作成果,概括地反映出来。研究者通过简要的文献综述,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并阐明本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将会有哪些突破。
3、说明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者在课题实施方案中,需要说明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的设计(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及研究方法的类型)、研究对象的选择方式、研究程序的安排以及研究进程中的主要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4、制定教育研究的时间表
为了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使研究工作有序进行,研究者有必要制定一个时间表,大致安排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研究时间表要依据具体的研究周期来确定,安排每个时间段中主要的研究工作,有时还需要与具体的成果形式联系起来。
5、明确教育研究的组织与领导
较大的教育研究课题一般要求众多的研究者协同工作,因此,有必要建立研究的组织机构,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如期完成。课题实施方案中需要介绍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其学历、研究方向以及与本课题有关的主要研究成果。
二、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格式
在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时,通常要求是:文字要简洁,叙述综合全面又不繁琐;各部分间要保持连贯,安排得当,使读者易于理解研究者的思路。方案的长度应根据每项研究课题中,不同的要素而定,这些要素包括提出课题的新颖性、重要性和研究方法的复杂性。
(1)专题研究实施方案格式
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4、预计会有那些突破;
5、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6、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设备、配置等;
7、课题组分工情况;
8、主要研究阶段;
9、研究成果形式;
10、经费预算。
个人课题实施方案的格式
个人课题实施方案的格式如下: “XX”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三、课题界定
四、理论依据
五、研究方法
六、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七、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一、课题的名称
1、研究题目既要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又要特色鲜明,同时还要将研究的新意凸显出来。
2、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
3、题目要小,切合实际。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是指向问题解决,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要匹配并具体化,研究目标具体可测,研究内容可操作性强,研究重点突出。
课题研究拟达到的预期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主要是直接目标。目标要求明确、内涵和外延清楚,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并能够检测。
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三、课题界定 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说明课题名称及其关键词和重要要领的定义、涵义及来源。
对研究范围与内容的界定,主要是将原来过大的研究范围适当缩小,对原来不明确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
核心概念关键词的选取
如个人课题《个性化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的界定:
个性化作文是学生真实、自主、创新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它既指作文内容的个性化,即真实的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思想,叙真事、抒真情、发真见;也指作文表达的个性化,包括语言风格、结构形式、文体样式、手法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和创新。
个性化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有效性,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活为本源,以课堂为轴心,以兴趣为先导,以学生个性的展示和发展为主线,以习惯养成和培养创新精神为终极目标,以为更开放、创新的方式方法加强指导,取得个性化作文训练的综合效益。
四、理论依据
课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阐明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即支撑本项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具体学术领域及其学术成果。因为任何一项研究应该归属某一个或某几个研究领域的科学体系之中,其中作为研究这个课题所必需的概念、定理等理论体系就构成了支持这个需要研究的课题的理论依据。理论的选择需要有启发性并对课题研究应该具有支撑作用,在陈述课题的理论依据时要具体说一下这些理论如何与本课题联系,在哪些方面支撑该课题的研究。
具体要求:①少而精;② 针对 “问题 ” ;③ 能指导操作;④ 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以便教师理解和把握。
五、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选择研究方法。应根据每一具体问题的性质,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要具体写清楚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并尽可能详尽地写出具体的操作程序。
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
六、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划分研究阶段,明确不同阶段的研究任务和重点。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对每一阶段的任务和实施过程必须作出具体安排,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的步骤是研究思路的具体化,是指导和统一研究行为的时间表。
七、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论文
2、调查报告
3、专著
4、音像资料
5、典型教案
6、电脑软件
7、研究报告
(含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可行性分析及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和相关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关系问题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中外教育界的专家或一线的教师都在进行相关的研究,也出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有些研究成果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但是,在新课改下,新教纲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学大纲所确定的基本要求,是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个共同要求的目标,必须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要求逐步得到落实。然而,课堂调研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很努力,然而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大幅度的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较低,过程与方式、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则显得被动,学习潜能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
传统教学评价中注重的是对知识的评价,忽视过程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新课改中的教学评价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注重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以此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另外,新课程改革从教师权威的评价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以及周围同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师生、生生间的互相评价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评价,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关注、去研究每一位学生的差异,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
2、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他在70多年的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形成了一种代表我国现代教育实践发展方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观。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教育,并将对中国21世纪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他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内化,注重受教育者本身能力和习惯的养成,注重实践,必然要更强调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教学的结果,就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更要重视教学的过程,就是知识的运用,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在新的世纪,国力之争完全在于人才之争,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则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新的世纪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新体系。
3、教学法理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技能,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再只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
4、实验的假说 在现有的自然班、大容量班级的条件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主动的知识接受者,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将教学和评价看作是同一个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那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在不断的反思和调整中得到较大提高。
同时通过评价课题的实验,研究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能很好地处理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的关系的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含重点、难点)
研究在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正确认识学生学习活动的一般特征和个别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共同特征,又要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把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才能,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人的个性和共性是辩证的统一,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体现了人的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的不断探究,形成一个较完善的教学方法。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等方法。
1、综合调查法。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可以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家长的反馈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2、文献研究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实验与研究以有力的指导。我们知道,这对于我们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缩短研究周期非常重要。
3、实验研究法。在常态教学的情况下,选取一定数量的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取得实验经验后,再大范围地推广。
4、比较分析法。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经验、并距,及时矫正,完善实验方案。
5、个案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以更有效地调
6、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组织主研和协研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丰富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内涵。
五、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与措施
1、教育部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验和改革,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更新了教育理念和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倡导建构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和评价体系,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所有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指导作用。
2、本课题研究侧重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师资、生源、设施等方面无特殊要求,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针对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有长期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作用和地位,能较快地与新课程实验相结合,找到最佳结合点。有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容易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容易找准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目标,积极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研究,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
3、建立定期听课、评课制度,加强课堂案例分析研究。课题组根据课题进展情况,对课题进行分工,广泛开展研究;建立课题组教师理论学习制度,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每月相互进行听课,要求每位成员要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针对性的进行评课和分析,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交流,分析,特别要重视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入分析,对其产生过程、解决问题途径、学生学习方法、态度的评价深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优化数学的教育教学。
4、加强有关资料的积累、收集工作。课题组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学后感、教后感、观后感和反思教学过程的随笔。加强教研组建设,采取教研组内教研、评议措施。图书馆和学校英特网等渠道将为课题组成员收集各种相关信息提供方便。整理和收集好原始素材,便于为以后出成果奠定扎实的素材基础。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
筹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课题开题动员,撰写开题报告。确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本课题在课题组成员中的分工,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申报立项,开题论证。
理论学习:系统学习相关教科研理论,搜集相关资料,展开理论研讨,对各研究人员着手设计研究计划,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工作:学习材料,培训骨干,形成方案。
2、探索实施阶段: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根据实验方案,调整数学学科教学,开展实验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进行各类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按要求进行研究,完善研究方案和调整研究人员,进行中期评估和阶段性成果展示等。
3、第二轮实验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4、总结阶段: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
通过本阶段实验,总结研究经验,评估研究成果,形成充满活力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优秀的教师群体,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全面生动地主动和谐地得到发展。进行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观摩活动,请专家鉴定成果,进行成果汇总、论文汇编,举办结题鉴定会、完善课题研究项目等并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的交流。
七、预期成果形式:论文、研究报告
八、研究人员的安排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2006年12月
教研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和写法
课题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三)研究策略与方法
(四)研究步骤
(五)预期成果
(六)课题保障
四、研究步骤
这部分主要是说明研究过程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可分为若干阶段,每阶段列出时间和主要工作。课题研究的进程一般包括以下五个基本阶段:
选择和初步论证课题; 制订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搜集资料; 整理和分析资料;
解释结果,总结提升,课题结题。
如果把整个研究分为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具体研究阶段)、后期(总结提升阶段)三个阶段的话,则前面划分的五个阶段中,一、二为前期研究;
三、四为中期研究;五为后期研究。在研究进程中,每个阶段都必须围绕着课题目标,明确该阶段的任务、目标,提出具体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时间是根据研究任务的性质、难度、规模和研究条件等因素而定的。在制订实施程序和时间进度表时,不能把研究时间定得太紧,应注意留有备用时间。因为,如果急于求成,没有经过充分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往往会影响研究效果。而且,研究过程中,常有意外事件影响计划的进程。
五、预期成果
在研究方案中要明确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它是对研究所能达到的水平、未来的价值和贡献等的估计说明。课题研究成果既包括各研究阶段产生阶段成果,又包括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可以包括以下几种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专著类:包括各种专著和编著; 论文类:
报告类:包括调查报告、实验研究报告、文献研究报告和情报研究报告等; 课案类:包括教学设计方案、活动方案、教育案例、教学过程实录等; 课件类:包括教学应用投影片、教学录像和计算机软件等。在研究方案中,最好标出预期成果的完成时间,这样既可以避免盲目性,规范研究进展,又可以督促研究者将研究的收获固化为研究成果。比如在“中学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研究方案中的预期成果一项,既写清了成果形式,又标明了完成时间。
六、课题保障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主要指人、财、物等各方面的保证措施。一般包括课题组(由课题组长和成员组成)的构成和分工协作、课题研究的管理措施、经费预算、必要的物质保证等条件。
以上介绍的是课题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一般要求,但是由于课题研究的类型不同,要求也不同,应从实际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另外,课题研究方案是在研究过程刚开始时设计制订的,带有预想的性质。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没有想到的新情况或新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研究方案作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中小学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内容及要求
来源: 教师学校科研部 作者: 高芝媛
一、课题的指出
其中包括:(1)问题的来源和依据。此部分要写清课题是如何选择的,根据是什么。(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即课题研究的成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给人以怎样的提示和借鉴,对学校工作、人才的培养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与概述
即用概括的语言写出课题的范围,要解决的问题及措施、方法途径等,如果在课题名称中涉及到新概念或具有特殊内容的词语,还要作出解释和说明。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课题研究的原则是指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和遵守的法则和标准。如创新教 10
学方面的课题应遵循的原则包括:自主学习原则、对象性原则、参与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这部分内容是指课题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预期要达到的总的标准。一般写清三方面的内容:(1)理论目标,即通过研究,最终总结出什么规律或什么新思路,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新模式等。(2)育人目标,即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应当发生怎样的变化,达到什么预想的标准和程度,越具体越好,如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课题,在设定研究目标时就应该针对学习能力中的某个方面的能力(阅读能力、写字能力、写作能力、解题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具体写清应达到的目标。(3)工作目标:即通过研究将会给全校更大范围的工作带来什么变化,达到什么水平。如 ①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使学校和教师树立起现代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师生观等,形成创新教学意识和风格。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初步形成一支懂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创新的教师队伍。③在学校中形成一种有利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教学民主气氛,鼓励教师、学生大胆探索,善于通过教育科研提高素质、提高质量的意识和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此部分要详细写明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措施,即把课题研究的内容细化为各个小问题或具体内容,并针对各部分内容设计研究方法、途径和策略。在方案设计时,要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操作方法应有不同的侧重:①对于总结性的课题,要根据自身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或案例设计一套可操作性的模式和策略;②对于问题性的课题,要着力分析问题的成因,阐述问题解决中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对问题解决中的方法、过程详细阐述;③对于应用性课题,即优质教育教学模式、方法的应用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应用,首先要着眼于使这些模式、方法与理念的本土化改造,以适合于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对这些方法、模式或理念进行分解和具体化,形成本地区可操作的模式与策略。
六、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即课题研究选取哪个集体或部门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否有对比对象,两者的基础情况如何(两者的基础必须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才有研究的价值)。研究时属于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
七、研究的步骤和进度
即课题研究分几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大约用多少时间,完成哪些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等,即具体的时间、工作进度和人员安排情况。
八、成果的预期形式
即最终完成课题时要显现的最终成果,一般为研究成果报告,有的层次高的成果是出著作、编教材、制成音像制品等。
九、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按主持人、课题组成员、指导教师的顺序逐一介绍课题组成员的自然情况和分工情况。关于人员分工的问题,可以参考以下的介绍: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的全面工作,包括课题名称的确立、实施策略的制定、过程的监督、各项工作的安排、经验的管理、实施方案和结题报告的设计及撰写。但也可以与共同商讨、确定主要内容之后,择成课题组中主要执行者,或课题组骨干成员具体执笔完成。
课题组成员:(1)其中选派1-2名,具有教研科研管理经验和组织能力的人员做主持人的助手,协助主持人设计布置和实施研究计划,组织其它成员开展研究活动,并对课题的各项活动,各个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经验、吸取教训、整理资料、建构档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并定期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和培训。
(2)其它课题组成员,要认真执行课题计划,搜集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和成果,11
记载研究实施过程、整理活动资料,并随时向课题负责人提供建议和意见,协助课题组完成各项工作。
十、课题保障
从课程拥有的设备、投入的资金、人员基础、时间保障等方面来阐明课题将如期进行。
研究中可以大胆假设,但必须小心求证。所以、研究设计时必须要有大量的信息资料的支持,既要紧密联系本职工作实际,又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选择最适合自己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设计时还要注意(1)要明确分析研究方法的限制条件。例如,要说明学校所处地域、办学的软硬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学生总体的智力、年龄、性格以及家庭环境等因素,只有明确这些条件才能有的放矢的选择操作方法,因为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对所有的学生,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的。(2)要介绍研究的保障条件及如何具备这样的基础条件。例如具体讲清研究的组织与制度的保障,对教师的评价方法的改进,以及争取社会与家长的支持等等,有了这些条件,研究才能顺利进行。(3)要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方案设计时除了要详尽地叙述研究过程,明确如何展开研究,程序和进度怎样以外,还要设想将遇到哪些困难、问题,要怎样处置等等。
第二篇:课题实施方案
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苏滁一小《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组
2017年4月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最大的问题在教育。振兴教育是每届政府的工作重点。教育改革也提了很多年,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多偏向于课程改革,教育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探索还比较少。尤其是小学教育,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公办学校如何激发活力?真正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问题。同时,如何发挥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合作办学,带动和影响农村学校快速发展,也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面前的一个课题。
国外的学校管理制度与国内的学校管理制度有着显著的不同,国外大多是由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有着充分的人权、事权、财权。而国内的学校分公办和民办两种体制,各自有着不同的管理制度。
目前,国内在学校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也正在各地展开。通过公开选聘校长,合作办学,组建教育集团,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法促进了我国教育的积极发展。但大多停留在形式大于内容的层面,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制度模式和丰富的制度内容予以推广实施。
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前身是滁州市大王办事处中心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2012年苏滁现代产业园成立,学校划归苏滁现代产业园,业务管理托管于南谯区。2013年8月份开工建设新校区,更名为“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2015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2015年5月份,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合作办学正式签约,成为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两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苏滁一小由此成为一所体制管理、办学形式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迫切需要在学校管理方面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全新的制度模式。因此,学校提出《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的立项申请。
(二)研究意义
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课程与教材改革已经比较深入,教学技术与教学手段不断升级,最根本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的改革还需探索。因此,进行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意义重大。
学校发展的需要。农村学校若要快速发展,必须从软硬件两方面进行建设。相比较,软件建设比硬件建设更难。学校的大楼好盖,但不是说盖好了大楼就是得到了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一个好校长,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的教师团队;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校园文化,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行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合作办学的需要。农村学校与城市名校合作办学是一种探索,如何合作,合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方法和步骤是什么?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
(一)关于管理: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组织和协调他人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具体地说,管理包含多层含义:1.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特有的现象。2.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的关键是“组织和协调他人的活动”。4.管理是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5.管理过程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活动构成。
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利、物尽其用,可以提高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率,可以使信息交流更畅通、更准确、更及时。
(二)关于制度: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
(三)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四)学校管理制度: 是指为达成学校管理者所设定的目标而制定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五)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和条件,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即意味着创造出新的、有别于传统常规的学校管理制度。
(六)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的主观的、感性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即指不仅要创造出的新的学校管理制度,还要把新的学校管理制度运用于学校实际管理的活动过程。
三、研究目标
(一)通过研究,建立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通过研究,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通过研究,形成文明有序的校园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教育品位。
四、研究内容
(一)科学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
(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创新与实践研究。
(三)有效规范的少先队工作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
(四)自主活泼的班级管理公约创新与实践研究。
(五)运行完善的后勤保障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
(六)责任明确的校园安全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
五、理论依据和研究原则
(一)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是“需要的动物”,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提出,人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自我实现,而不是金钱、名誉、地位。他认为,不管一个人的地位、身份、职业如何,只要他全身心地把自己的智慧、才能和精力充分发挥出来就是达到了自我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工作的推行将体现需要层次理论。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包括六项,分别是:工作上的成就、得到赏识、进步、工作本身、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保健因素包括十项,分别是:政策和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与监督者个人之间的关系、与上级之间的关系、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薪金、工作安全性、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地位。使职工满意的大多属于激励因素,使职工不满意的大多属于保健因素。
3.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弗鲁姆认为,激励力=目标价值X期望概率。只有当目标价值高,本人又有实现目标的把握时,人的积极性才是最高的。反之,某种目标价值对他没有吸引力或没有实现目标的充分把握时,都不可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为管理者具体分析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实现价值。
4.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把人、财、物、信息乃至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把管理活动涉及到的一切因素都纳入一个系统中进行分析研究。系统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以及同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这是使系统进入有序、稳定状态的充分必要条件。
5.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认为,在管理中,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要根据环境和内外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应变,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权变管理理论强调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采用相应的不同的管理方式,符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二)研究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整体系统性”是学校管理的本质属性。任何整体都是有结构的整体,任何结构都是特定整体的结构。学校管理制度包含学校管理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制度,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后勤服务、安全保障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序运转,和谐共存。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发挥整体效应,实现整体优化。
2.开放性原则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首先是开放的。学习国内外学校管理制度研究方面的经验,了解外界最新信息。课题组不能封闭在本校内搞研究,要进名校、请专家、访教师,广开言路,听取意见。因此,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具有强烈的开放性。
3.动态性原则
一方面把整个研究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研究的进展,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将对研究的构想、计划进行及时调整,以利于研究得到完善提高。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制度在动态中生成,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第三,体现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把学校管理看做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动态变化中不断进步。
4.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目的是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是此研究的根本出发点。
六、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全体教职工和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吸纳国内外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 化的东西。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七、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7年4月到2017年1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上搞清课题的界定,并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对课题进行整体设计,构建实践研究的基本框架,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有关理论,查阅相关资料,对本课题将要研究的内容做一个初步的了解。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这一阶段主要是抓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完善研究条件,深入调查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广泛收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整理、汇编研究成果材料,并逐步推进。课题组成员分别就承担的研究内容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自我评估,搭建反思平台,及时提炼研究成果。做好中期评估验收。
(三)总结阶段(2019年1月到2019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认真的总结,收集、整理各阶段材料,做好验收前的准备工作,编写研究报告,文字材料归档,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验收。
八、条件基础
(一)2017年4月由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提出开展《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召开由学校班子成员参加的专题会议,论证研究的可行性,形成共识,决定作为课题申报。
(二)学校有图书室、录播室、多媒体室,网络平台通畅,电脑、数码相机、打印机、复印机等一应俱全,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课题研究的资料准备和科学研究,能满足课题研究的设施需要。
(三)课题组成员为苏滁一小班子成员,有9位一级教师、2位二级教师。他们善于学习,知识面广,勇于实践探索,乐于反思总结。本课题立足本校,服务于学校管理、服务于教育教学,研究内容具体、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空间宽广。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二年,学校将课题研究与学校管理、教学研究相结合,合理安排时间,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时间保证。
(四)经费保证
学校制定了《课题研究经费保障制度》,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每年计划安排专款,作为研究经费,保证研究正常进行。
具体分配:1.书籍及学习用品购买2000元;2.会议活动费15000元;3.打印费3000元;4.印刷费5000元。5.考察费10000元。
九、研究组织与人员分工
(一)研究组织 课题研究顾问:程龙霞 课题组长:张爱民 陈晓军
组员:李丽 高雁 侯静 王慧 胡佳佳 许兵 高传洋 陈志宝 袁东
(二)人员分工
程龙霞: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
张爱民:负责课题的组织与领导工作,课题总体规划、指导、协调等工作。负责课题研究、课题申报、组织工作,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案,布署下阶段研究工作,搜集整理资料,结题申请、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陈晓军:组织安排活动、组织理论学习。协助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安排落实课题研究活动,协助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负责学校管理层面的研究。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李丽:负责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相关的制度研究。负责做好理论学习准备工作,组织课题研讨、撰写研究报告等工作。
王慧:负责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制度研究。高雁、侯静:负责少先队工作相关的制度研究。胡佳佳、袁东:负责班级管理方面的制度研究。许兵、陈志宝 :负责后勤保障方面的制度研究。
高传洋 :负责校园安全保卫方面的制度研究。并负责图片影像资料的收集。
(说明:课题组是一个团队,分工是相对的,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十、预期成果
结题报告、论文案例集、制度汇编、学校成果展示、获奖证书汇编。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小萍 《教育管理理论教程》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1年12月 2.周丽 《教育思想探新》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1年6月
3.海鸿 《校长最有效的管理策略》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1年5月
第三篇: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县局、镇总体思路为目标,以学校即将推广实施的“一本、三化、五性”工程为动力,即;一本——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根本;三化——实现课堂教学课题化、科学化、规范化;五性——课堂教学课题突出主体性、全面性、层次性、创造性、开放性。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初步尝试构建各学科教研课题。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锤炼教师队伍。
二、目标要求:
通过建机制、引路子、培新秀、推普及、搞评比等系列活动,使学校研训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的研训目标可以概括成三句话:
(一)以学校10个课题为导向;
(二)以课题代言人为标尺,为楷模;
(三)达到广起研训的良好态势。
三、具体措施:
(一)建机制
本学期以及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搞课题的应用与推广,为了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组建了课题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课题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课题组组长职责、“课题”工程工作制度、课题教师职责、课题活动制度。
(二)引路子
1、开学第一周,我们将开二次不同层次的会议。一是教研组长的会议,在上学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各学科教学课题,征求意见,布置实施方案。二是主研人的会议,初步确定切合本校教学实际,适合在本校推广的总体教学课题。了解学校及各学科的教学课题,明确今后课堂教学的基本授课思路。
2、开学第二周,各学科尝试运用课题进行授课,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学校将组织教研组长对各学科教学课题,进行微调及细化整改,力争达到初级规模。
(三)培新秀。
为了把课堂教学课题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学校将组织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1日------9月1日
围绕各学科课题,开展课题主研人微调及细化整改活动,要求课题主研人精通教育理论,必须吃透新课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为了使他们尽快的掌握以上内容,学校本学期搞三轮关于《新课程标准》内容的理论学习,搞两次新课程标准的竞赛。在此基础上要求课题主研人必须与其他乡镇特别是一、二、三小,及时向他们学习好的经验,好的方式,以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本。
第二阶段:9月1日-----9月17日
开展各课题示范课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课题主研人的整体水平,及时收看“空中课堂”,骨干教师讲示范课。然后结合学到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搞出各自的示范课。学校必须有必要的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
第三阶段:9月18日------11月18日
学校轮流讲课、评课,促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学期末搞评比。
第四阶段:11月19日------11月30日
检查学校课题代言人收看县“空中课堂”的笔记。再组织讲仿模课,结合学校课题代言人的课,掀起人人学、议、讲活动。
第五阶段:12月1日------2月13日
学校领导深入各年级随机听课,对照各学科教学标准进行检查,如果出现不合格课,将追究责任。
四、评价奖励办法:
1、建立评价阶梯体系,即校长-----主任-----教师,层层落实,逐层评价。
2、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工作实效进行奖励。
3、学校在抽查中,如果出现不合格课,将给与一次整改机会,如再次达不到要求,则进行适当处理。
第四篇: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内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2、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3、阅读教学发展的需要
审视我们的阅读教学,不难发现以往的课堂阅读教学往往是一节课下来,老师讲了不少,可学生却收获甚少。归结起来,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始终没有转移到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上主动学习的轨道上。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依然存在教学内容片面、方式单
一、过程残缺等诸多弊端。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的定义与界定、研究内容的分解、研究的切入点、重要观点)
1、基本概念的定义与界定:
2、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重点:
可预见的难点:
解决对策:
三、研究目标
1、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型。
2、探索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电化教学的运用和成效,提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教育智慧水平。
3、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造就我校科研型、创新骨干教师队伍。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成员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2、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人教版试验本语文教材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机制。
3、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4、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学理念。
五、课题组织
六、研究步骤和措施
1、研究步骤
2、研究措施
七、课题研究预计的成果
1、总结出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
2、积累优秀课、优秀课件、个案研究和讲座、学习的录像资料;
3、培养出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科研型教师。
第五篇:课题实施方案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绛县县直初中子课题“少教多学”在古诗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实 施 方 案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少教多学”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同时,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负载和传承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此外,初中古诗文教学还承担着培养初中生文言语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高中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古诗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微。由于“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不少教师往往在古诗词教学上,重记忆,轻欣赏,重分析,轻感悟,死记硬背与说教,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少教多学”的研究,探索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对推进古诗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真正减轻愈来愈沉重的学习负担。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搭建沟通古今的平台,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从古诗文学习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最大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得成功,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与理解能力,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2.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从理论层面上深入研究学科特色的含义,便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本位特征,以更有利于用好教材,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策略。同时,转变教师的思考角度。在给教师减轻教学压力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极大的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常态教学研究统一并规范到课堂效率研究上来,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较大意义的变革,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3.有利于深入推行国家的课堂教学改革,建设高效课堂。本课题的研究,是对本校“三环节租住互动教学”模式的有力的推进,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有力地推动为高效课堂建设。
二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发展,特别留意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帮助,切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自主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从课内和课外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是学会阅读、质疑、思考和探究。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关键和前提。教师都应当根据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和学生基础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少讲、精讲,让学生学会学习。
本课题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古诗文的教学规律。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三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借鉴新加坡“少教多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比照新加坡所开发的投入型学习框架“PETALS”,从五个维度分别开展研究和实验:
1.教学法(Pedagogy)。教师在选择教学法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需求、学习风格,设计适合学生需要的学习活动,追求最佳学习成效。如:探索性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差异教学等。
2.学习体验(Experience of Learning)。学习体验在于让学生 的思维更加积极、活跃,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或吸收。因此,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所提供的体验应能激发学生深入及有意义的思考,提升学生对事物相互联系的认识,以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习环境的氛围(Tone of Environment)。教师营造使学生感到安全、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出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调动学习情绪,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成效。
4.评价(Assessment)。教学评价必须是教与学一致的,并且是持续性的。因此进行促进性的学习评价,提供定期的建设性的反馈,将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真实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活动进入课堂之后,让学生有选择不同评价任务的机会。
5.教学内容(Learning Content)。当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产生相关联性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更深入地探索。因此,强调教学内容的真实性,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学习知识与内容,并用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结合我校“三环节自主互动”的教学模式,有效研究“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及其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1.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通过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特点以及水平等。学习心理学发面的理论,研究了解初中学生身心特点,记忆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2.以课堂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①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纯教学手段。②巧妙借助问题,构建学生与文言读
本的桥梁。③寻求文言教学的探究点,建立文言文教学的模式。④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四 课题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除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外,特别要关注符合课题本身特征的几个研究原则:
1.明确发展性。“少教多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人的发展的广阔角度来看待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充分反映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2.突出创造性。“少教多学”的先进理念容纳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并依据语文教学原理和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科学而又有情味地组织课堂教学,开辟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
3.讲究自主性。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主动的发展、健康的发展。
4.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分析,灵活运用看、听、说、读、问、析、写等多种方法进行语文学习,发展观察、记忆、想象、联想、表达等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5.强调结合性。“少教多学”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读写训练体系。它要求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把课内和课外、教法和学法、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6.体现兴趣性。必须及时地进行激励,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精心诱导学生以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五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研究法。有关”少教多学”的研究资料主要见于各种相关的谈话与学术文章中,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通过知网等论文专业检索手段,查询、收集、分析、整理和归纳有关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调查研究法。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观察法。研究课堂必须观察课堂。本课题将采用两种方式实地观察课堂:一是日常课堂观察,即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学、审视自己的教;二是局外结构观察,即课题组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深入某位教师的课堂,带着研究的问题,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4.案例研究法。本课题将经常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最终形成一批体现课题研究特色、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5.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即教师以叙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诠释。本课题积极倡导教师开展教学叙事,在叙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深化对教学问题或教学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教学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
6.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的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并适当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7.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指的是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以期引导、改进和评价
自己的决定与行动。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教师,不仅是一个行动者,而且是一个研究者。要通过行动研究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认识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学,不断改进“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六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主要成果形式是教学随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研究报告等。如:“少教多学”教学思想的理论研究系列论文; 少教多学在古诗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少教多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如何做到少教多学“少教多学”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报告等。七 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预计完成时间是2015年12月31日。计划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1)设计课题方案(2012年7月——2012年8月)
了解课题研究背景,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加强自主性课题实验的理论学习,树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观,并能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确立子课题,明确研究思路,拟定实验方案。
(2)组建课题队伍(2012年8月——2012年9月)
根据本校语文教师的学术背景及研究经验,采取学校推荐与教师自愿原则,确定课题组成员,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开展培训活动。
2.实施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5年8月)
(1)按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
(2)按照确定的子课题方案进行富有成效的深入研究。3.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
(1)进行实验成果梳理及子课题结题工作。
(2)完成实验学校课题研究报告。
(3)成果展示。(研究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实录分析、开展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学业成绩与能力的比较等)
(4)编纂课题成果集。(5)申请结题鉴定。
八、课题研究团队组织
组长:李承俭
副组长: 陈文丽
组员:贾慧丽 范晓琰
县直初中
吴蕊江张竞芳郑海燕 山西省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