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14:0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实施方案》。

第一篇:课题实施方案

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课题: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动因:

1、实施数学新课程的需要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结合相关的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习惯及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我们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在课程中的设计、组织、呈现与传递往往都依赖于“问题”这一中介,新修订《数学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种能力。数学问题作为一种激发学生达成教学目标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是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可以推动学生深入地进行数学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和提出“大问题”、高质量的问题引领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生长、数学素养的提高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2、创建有效性课堂的需要

思维能力是指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长的表现,是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重要表现。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新动态》刊物中,中央教科院韩立福研究员把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境界”,即“教师知识讲授课堂——教师导学课堂——问题导学课堂——自我导学课堂”,并指出:“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偏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传递式课堂教学没有给予他们创新思维的‘种子’。学生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只能在‘问题导学’课堂和‘自我导学’课堂里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习惯及能力的培养研究,就是要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出发,着重在“大问题导学中”,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如果我们对此认识不深刻,忽视对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培养;或者虽然有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良好愿望,但由于方法不够妥当,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会产生一些反作用。但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严重制约学生的有效思维的状况普遍存在。当下教师面临的核心任务,就是为了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挑战自我,超越现实,创建‘问题导学’型课堂,追求‘自我导学’的课堂理想。‘问题导学’是当代课堂教学深度改革不能回避的新路径,也是引人注目的新方向”。

3.原课题深入研究的需要

我县由覃小平教研员主持承担的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A类重点课题、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数学“以问导学”教学策略的研究》通过鉴定结题获得好评并在南宁市六城区、六县及市直属学校推介。在本镇,一线教师初步掌握了“课堂提问的形式、原则和方法”,“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时机”,“‘以问导学’教学模式和方法”等,但在实际应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案上的问题设计和课堂上的提问还缺乏整体的框架与布局,着眼点更多局限在知识的分解上,存在着问题繁、杂、小、碎的现象,为了“牵引”而“问”,真正“为了不教”而“问”、“不问”而“问”的研究还很少,“导”和“学”不太和谐,师生角色定位不太科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提出了“‘以大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个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4.学校师生发展的需要

新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而纵观我们的教育现状,有的老师仍一直以传授法为主,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是五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抹杀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上缺少自己的思考,课堂教学成了教师和少数学生的交流,大部分学生只重视现成的答案,而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关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我们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指向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了解本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2)总结出小学数学“大问题”的特征和设计(提问)的原则、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策略,构建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

力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3)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及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4)提升实验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2、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

(1)调查了解本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2)小学数学“大问题”的特征和设计(提问)的原则。

(3)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点一)

(4)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策略和方法。(重点二)

(5)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难点)。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探索性的行动研究,属于应用性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对比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

1、调查法。深入课堂听课,查阅教师教案,进行座谈访谈,编写调查问卷,通过课堂听课、查阅教师教案和以座谈访谈及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解本镇小学数学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成因,为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和实施“大问题”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客观的依据。

2、对比法。以听课、查阅教案和座谈访谈及问卷的方式,通过对实验前的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的现状和试验后的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的变化发展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确定实验研究的效果。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解决数学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所以选择行动研究为其中主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使研究成果更适用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课题研究内容、过程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得失,最后以总结形式写出研究报告或结题报告。

5、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数学课标》理念等相关理论,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

研究借鉴,提高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使课题实验研究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五、课题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1、9月,课题负责人制定课堂研究总体方案(课题报告等)和第一阶段工作计划,组织全体实验老师学习方案与相关的理论知识。

2、2013年10月:调查了解本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现状。深入课堂听课,编写调查问卷,向老师和学生发放问卷,收集整理材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关的对策,完成调查报告。负责人:陆春莲、黄素惠、韦京花。

3、2013年11月:研究并总结出小学数学“大问题”的特征和设计(提问)的原则。负责人:苏丹辉、卢雪玲、罗梅兰。

4、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实验研究的教师运用学习掌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按研究方案在实验班进行教学实验。

5、2014年2月:组织“‘大问题’的特征和设计(提问)的原则”的专题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题负责人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二)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1、2014年3月上旬:课题负责人制定第二阶段工作计划。

2、2014年3至5月:课题领导小组组织老师深入课堂听课、评课,通过交流活动,指导实验教师正确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实施课堂教学,构建在“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负责人:刘李妹、陆凤青、林雪琼。

3、2014年6月:组织研讨会,实验教师撰写相关论文与教案设计,形成阶段性成果。

(三)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

1、2014年9月上旬:课题负责人制定第三阶段工作计划。

2、2014年9月—10月:研究并总结出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策略”。负责人:林素玲、韦忠营、罗梅兰。

3、2014年11月—12月:研究并初步建立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负责人:陆钦基、黄素惠、苏丹辉。

4、2014年12月:举行相关专题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5、2015年1月:进一步实践、完善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策略以及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价机制。

6、分析、对比学生在研究前、研究后的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形成阶段报告。负责人:韦京花、林雪琼。

(四)第四阶段(2015年3月—2015年6月)

1、2015年3月:熟练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教学。要求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能熟练运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提高运用、操作能力。

2、2015年4月上半月:课题领导小组以听课、查阅教案和座谈访谈及问卷的方式,调查了解和掌握实验后课堂教学的变化发展情况,确定实验研究的效果。

3、2015年4月下半月:研究成果展示,上两节汇报课。结合本镇“有效”、“高效”专题研究,将课题研究经验、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4、2015年5月:课题组成员对自己的实验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写出本校、本人实验研究报告、论文、教案。

5、2015年6月:汇总资料,总结实验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鉴定结题。负责人:陆春莲、陆钦基、韦忠营、刘李妹等

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2013年9—10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现状的调查(调查报告或论文)主要负责人:韦忠营、陆凤青、林雪琼。

2、2013年11—12月:小学数学“大问题”的特征和设计(提问)的原则(论文)主要负责人:苏丹辉、韦京花、罗梅兰。

3、2014年3—4月: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论文)主要负责人:陆钦基、卢雪玲、林素玲。

4、2014年9—10月: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策略(论文)主要负责人:。陆春莲、黄素惠、陆凤青5、2014年11—12月: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 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课堂教学评价(论文)主要负责人:刘李妹、韦京花、卢雪玲。

七、课题最终成果:

1、2015年6月:在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及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主要负责人:刘李妹、陆钦基等。

2、2014年6月:论文、教案(成果汇编)主要负责人: 刘李妹、陆钦基等全体成员。

八、课题最终成果转化:

1.2015年9月在全镇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推介会。

2.将课题研究成果汇编成书印发给甘圩镇小学数学教师学习、运用。

3.将课题研究成果逐步推广应用到小学各个学科。

九、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领导重视,中心校领导直接参与研究。

2、实验队伍强大,课题组成员由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的且有班级工作实践的、热心现代教育研究的教师骨干组成。

3、学校保证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各项条件,并承担课题的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

甘圩镇赖坡小学课题组

2013年9月

第二篇:课题实施方案

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苏滁一小《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组

2017年4月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最大的问题在教育。振兴教育是每届政府的工作重点。教育改革也提了很多年,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多偏向于课程改革,教育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探索还比较少。尤其是小学教育,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公办学校如何激发活力?真正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是每一所学校面临的问题。同时,如何发挥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通过合作办学,带动和影响农村学校快速发展,也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面前的一个课题。

国外的学校管理制度与国内的学校管理制度有着显著的不同,国外大多是由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有着充分的人权、事权、财权。而国内的学校分公办和民办两种体制,各自有着不同的管理制度。

目前,国内在学校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也正在各地展开。通过公开选聘校长,合作办学,组建教育集团,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法促进了我国教育的积极发展。但大多停留在形式大于内容的层面,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制度模式和丰富的制度内容予以推广实施。

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前身是滁州市大王办事处中心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2012年苏滁现代产业园成立,学校划归苏滁现代产业园,业务管理托管于南谯区。2013年8月份开工建设新校区,更名为“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2015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2015年5月份,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合作办学正式签约,成为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两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苏滁一小由此成为一所体制管理、办学形式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迫切需要在学校管理方面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全新的制度模式。因此,学校提出《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的立项申请。

(二)研究意义

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课程与教材改革已经比较深入,教学技术与教学手段不断升级,最根本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的改革还需探索。因此,进行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意义重大。

学校发展的需要。农村学校若要快速发展,必须从软硬件两方面进行建设。相比较,软件建设比硬件建设更难。学校的大楼好盖,但不是说盖好了大楼就是得到了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一个好校长,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的教师团队;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校园文化,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行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合作办学的需要。农村学校与城市名校合作办学是一种探索,如何合作,合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方法和步骤是什么?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

(一)关于管理: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组织和协调他人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具体地说,管理包含多层含义:1.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特有的现象。2.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3.管理的关键是“组织和协调他人的活动”。4.管理是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5.管理过程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活动构成。

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利、物尽其用,可以提高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率,可以使信息交流更畅通、更准确、更及时。

(二)关于制度: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

(三)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四)学校管理制度: 是指为达成学校管理者所设定的目标而制定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五)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和条件,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新”。所以,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即意味着创造出新的、有别于传统常规的学校管理制度。

(六)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的主观的、感性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即指不仅要创造出的新的学校管理制度,还要把新的学校管理制度运用于学校实际管理的活动过程。

三、研究目标

(一)通过研究,建立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通过研究,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通过研究,形成文明有序的校园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教育品位。

四、研究内容

(一)科学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

(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创新与实践研究。

(三)有效规范的少先队工作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

(四)自主活泼的班级管理公约创新与实践研究。

(五)运行完善的后勤保障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

(六)责任明确的校园安全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

五、理论依据和研究原则

(一)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是“需要的动物”,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提出,人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自我实现,而不是金钱、名誉、地位。他认为,不管一个人的地位、身份、职业如何,只要他全身心地把自己的智慧、才能和精力充分发挥出来就是达到了自我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工作的推行将体现需要层次理论。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包括六项,分别是:工作上的成就、得到赏识、进步、工作本身、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保健因素包括十项,分别是:政策和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与监督者个人之间的关系、与上级之间的关系、与下属之间的关系、薪金、工作安全性、人的生活、工作环境、地位。使职工满意的大多属于激励因素,使职工不满意的大多属于保健因素。

3.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弗鲁姆认为,激励力=目标价值X期望概率。只有当目标价值高,本人又有实现目标的把握时,人的积极性才是最高的。反之,某种目标价值对他没有吸引力或没有实现目标的充分把握时,都不可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为管理者具体分析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激励,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实现价值。

4.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把人、财、物、信息乃至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把管理活动涉及到的一切因素都纳入一个系统中进行分析研究。系统管理理论强调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以及同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这是使系统进入有序、稳定状态的充分必要条件。

5.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认为,在管理中,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要根据环境和内外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应变,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权变管理理论强调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采用相应的不同的管理方式,符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

(二)研究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整体系统性”是学校管理的本质属性。任何整体都是有结构的整体,任何结构都是特定整体的结构。学校管理制度包含学校管理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制度,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后勤服务、安全保障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序运转,和谐共存。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发挥整体效应,实现整体优化。

2.开放性原则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首先是开放的。学习国内外学校管理制度研究方面的经验,了解外界最新信息。课题组不能封闭在本校内搞研究,要进名校、请专家、访教师,广开言路,听取意见。因此,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具有强烈的开放性。

3.动态性原则

一方面把整个研究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研究的进展,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将对研究的构想、计划进行及时调整,以利于研究得到完善提高。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制度在动态中生成,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第三,体现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把学校管理看做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动态变化中不断进步。

4.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目的是促进学校的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是此研究的根本出发点。

六、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全体教职工和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吸纳国内外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 化的东西。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七、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7年4月到2017年12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上搞清课题的界定,并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对课题进行整体设计,构建实践研究的基本框架,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有关理论,查阅相关资料,对本课题将要研究的内容做一个初步的了解。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这一阶段主要是抓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完善研究条件,深入调查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广泛收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整理、汇编研究成果材料,并逐步推进。课题组成员分别就承担的研究内容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自我评估,搭建反思平台,及时提炼研究成果。做好中期评估验收。

(三)总结阶段(2019年1月到2019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认真的总结,收集、整理各阶段材料,做好验收前的准备工作,编写研究报告,文字材料归档,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验收。

八、条件基础

(一)2017年4月由苏滁产业园第一小学提出开展《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召开由学校班子成员参加的专题会议,论证研究的可行性,形成共识,决定作为课题申报。

(二)学校有图书室、录播室、多媒体室,网络平台通畅,电脑、数码相机、打印机、复印机等一应俱全,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课题研究的资料准备和科学研究,能满足课题研究的设施需要。

(三)课题组成员为苏滁一小班子成员,有9位一级教师、2位二级教师。他们善于学习,知识面广,勇于实践探索,乐于反思总结。本课题立足本校,服务于学校管理、服务于教育教学,研究内容具体、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空间宽广。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二年,学校将课题研究与学校管理、教学研究相结合,合理安排时间,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时间保证。

(四)经费保证

学校制定了《课题研究经费保障制度》,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每年计划安排专款,作为研究经费,保证研究正常进行。

具体分配:1.书籍及学习用品购买2000元;2.会议活动费15000元;3.打印费3000元;4.印刷费5000元。5.考察费10000元。

九、研究组织与人员分工

(一)研究组织 课题研究顾问:程龙霞 课题组长:张爱民 陈晓军

组员:李丽 高雁 侯静 王慧 胡佳佳 许兵 高传洋 陈志宝 袁东

(二)人员分工

程龙霞: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

张爱民:负责课题的组织与领导工作,课题总体规划、指导、协调等工作。负责课题研究、课题申报、组织工作,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案,布署下阶段研究工作,搜集整理资料,结题申请、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陈晓军:组织安排活动、组织理论学习。协助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安排落实课题研究活动,协助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负责学校管理层面的研究。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李丽:负责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相关的制度研究。负责做好理论学习准备工作,组织课题研讨、撰写研究报告等工作。

王慧:负责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制度研究。高雁、侯静:负责少先队工作相关的制度研究。胡佳佳、袁东:负责班级管理方面的制度研究。许兵、陈志宝 :负责后勤保障方面的制度研究。

高传洋 :负责校园安全保卫方面的制度研究。并负责图片影像资料的收集。

(说明:课题组是一个团队,分工是相对的,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十、预期成果

结题报告、论文案例集、制度汇编、学校成果展示、获奖证书汇编。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小萍 《教育管理理论教程》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1年12月 2.周丽 《教育思想探新》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1年6月

3.海鸿 《校长最有效的管理策略》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1年5月

第三篇: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县局、镇总体思路为目标,以学校即将推广实施的“一本、三化、五性”工程为动力,即;一本——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根本;三化——实现课堂教学课题化、科学化、规范化;五性——课堂教学课题突出主体性、全面性、层次性、创造性、开放性。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实际,初步尝试构建各学科教研课题。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锤炼教师队伍。

二、目标要求:

通过建机制、引路子、培新秀、推普及、搞评比等系列活动,使学校研训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我们的研训目标可以概括成三句话:

(一)以学校10个课题为导向;

(二)以课题代言人为标尺,为楷模;

(三)达到广起研训的良好态势。

三、具体措施:

(一)建机制

本学期以及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大搞课题的应用与推广,为了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组建了课题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课题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课题组组长职责、“课题”工程工作制度、课题教师职责、课题活动制度。

(二)引路子

1、开学第一周,我们将开二次不同层次的会议。一是教研组长的会议,在上学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各学科教学课题,征求意见,布置实施方案。二是主研人的会议,初步确定切合本校教学实际,适合在本校推广的总体教学课题。了解学校及各学科的教学课题,明确今后课堂教学的基本授课思路。

2、开学第二周,各学科尝试运用课题进行授课,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学校将组织教研组长对各学科教学课题,进行微调及细化整改,力争达到初级规模。

(三)培新秀。

为了把课堂教学课题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学校将组织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1日------9月1日

围绕各学科课题,开展课题主研人微调及细化整改活动,要求课题主研人精通教育理论,必须吃透新课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为了使他们尽快的掌握以上内容,学校本学期搞三轮关于《新课程标准》内容的理论学习,搞两次新课程标准的竞赛。在此基础上要求课题主研人必须与其他乡镇特别是一、二、三小,及时向他们学习好的经验,好的方式,以充实学校的教学资本。

第二阶段:9月1日-----9月17日

开展各课题示范课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课题主研人的整体水平,及时收看“空中课堂”,骨干教师讲示范课。然后结合学到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搞出各自的示范课。学校必须有必要的课题研究的档案资料。

第三阶段:9月18日------11月18日

学校轮流讲课、评课,促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学期末搞评比。

第四阶段:11月19日------11月30日

检查学校课题代言人收看县“空中课堂”的笔记。再组织讲仿模课,结合学校课题代言人的课,掀起人人学、议、讲活动。

第五阶段:12月1日------2月13日

学校领导深入各年级随机听课,对照各学科教学标准进行检查,如果出现不合格课,将追究责任。

四、评价奖励办法:

1、建立评价阶梯体系,即校长-----主任-----教师,层层落实,逐层评价。

2、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工作实效进行奖励。

3、学校在抽查中,如果出现不合格课,将给与一次整改机会,如再次达不到要求,则进行适当处理。

第四篇:课题实施方案

“如何使电化教学手段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西藏昌都地区第一小学刘伟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内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所有教育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乃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我们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2、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需要。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

3、阅读教学发展的需要

审视我们的阅读教学,不难发现以往的课堂阅读教学往往是一节课下来,老师讲了不少,可学生却收获甚少。归结起来,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始终没有转移到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上主动学习的轨道上。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依然存在教学内容片面、方式单

一、过程残缺等诸多弊端。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的定义与界定、研究内容的分解、研究的切入点、重要观点)

1、基本概念的定义与界定:

(1)电化教学:现专指利用多媒体组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等多种信息媒体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

(2)阅读是阅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被阅读对象分析、理解并进而把握其要点或主旨的复杂的思维过程。阅读重在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感知、辨析、领悟、筛选以获取文章主旨。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学生不仅要首先理解课文的内容,即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而且还要了解有关语言的知识和表现形式。阅读教学的目标,核心是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着它的内容和形式,语言也不例外。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是无法割裂的。因此阅读教学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有了两层意义,一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二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形式。

(3)教学手段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2、研究的主要内容

借助电化教学的方便,快捷和内容广博等特点和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特点,进行新的阅读学习方法的尝试和创新,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阅读教学方式的研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1)研究如何做好新时期学生的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工作,研究如何科学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优化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并探讨构建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结构。

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使教师在学生面前不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与学生成为平等、共同的学习主体。电化教学中广泛而丰富的信息资源,又使语文阅读的平台变得更为广大。它拥有的快捷而强大的网络交流平台,使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共同就一个问题同时进行讨论成为现实。它的实物投影技术、即时转播系统,使得课堂内的即时评价变得可能。它的存储功能和网络体系,更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可以说,电化教学的环境下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是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形式的整体性变革。

(2)探索课内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主要方法。

充分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研究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记诵能力,鉴赏能力,使学生最终能流畅地阅读文章。

(3)与教师继续教育、校本教研相结合,加强教师应用电化设备和丰富教育资源的培训,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研模式,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研究能力。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锻炼和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进行研究性阅读”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学校群体和教师队伍.

(4)与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思想相结合,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在本地的社会影响及辐射作用。

研究重点:

探索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课的教学优势,增强课题的操作性和推广性是研究的重点。

可预见的难点:

(1)农牧区小学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结构的研究是本地区教育领域的新课题,可借鉴的经验少。

(2)我校教师对电化教学认识不够,虽工作热情较高,但缺乏搞好科研工作的经验。

(3)我校地处边远地区与搞此类研究的同类校交流较少,不利于研究的普遍意义。

解决对策:

(1)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要积极搜寻有关资料。

(2)加强教师科研工作的培训活动,组织全体成员对本次科研工作的目标、意义、研究方法进行指导。

(3)建立以此项研究为题目的网站,开展有关问题的讨论,广泛征集各方意见,保证研究成果的普遍性。

三、研究目标

1、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型。

2、探索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电化教学的运用和成效,提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教育智慧水平。

3、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造就我校科研型、创新骨干教师队伍。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成员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2、行动研究法:积极开展人教版试验本语文教材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机制。

3、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4、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学理念。

五、课题组织

课题负责人:刘伟

课题组成员:刘伟

六、研究步骤和措施

1、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5月)

成立课题组: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学习、研讨如何改革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使之适应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2)、实施阶段:(20010年5月—2010年12月)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为宗旨在实践中探求新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构建评价表。

(3)、推进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8月)

在语文学科中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切实向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转型。

(4)、总结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2月)

汇编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研究成果鉴定。

2、研究措施

(1)、建立完善的课题网络

以《如何使电化教学手段走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为研究的课题,各个教研组根据本校实际及学生特点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研究制定出研究效果的检测评价标准,及时进行检测,每学期进行课题的阶段性总结。

(2)、健全规范的课题管理机制

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规范课题管理制度,完善并建立课题研究责任制,完善课题研究工作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教科室的龙头作用及各教研组组的基地作用。

(3)、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我们计划在下学年设置两个实验班,重点研究语文阅读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成效,并将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在全校推广,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使实验研究取得更好的效果.

七、课题研究预计的成果

1、总结出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

2、积累优秀课、优秀课件、个案研究和讲座、学习的录像资料;

3、培养出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科研型教师。

第五篇:课题实施方案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绛县县直初中子课题“少教多学”在古诗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实 施 方 案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少教多学”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同时,古诗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负载和传承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此外,初中古诗文教学还承担着培养初中生文言语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高中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古诗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微。由于“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不少教师往往在古诗词教学上,重记忆,轻欣赏,重分析,轻感悟,死记硬背与说教,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少教多学”的研究,探索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对推进古诗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真正减轻愈来愈沉重的学习负担。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搭建沟通古今的平台,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从古诗文学习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厚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最大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获得成功,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与理解能力,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2.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从理论层面上深入研究学科特色的含义,便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本位特征,以更有利于用好教材,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策略。同时,转变教师的思考角度。在给教师减轻教学压力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极大的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常态教学研究统一并规范到课堂效率研究上来,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较大意义的变革,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3.有利于深入推行国家的课堂教学改革,建设高效课堂。本课题的研究,是对本校“三环节租住互动教学”模式的有力的推进,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有力地推动为高效课堂建设。

二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发展,特别留意为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机会和帮助,切实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切实落实教学的针对性,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真正实现“少教多学”。

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自主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从课内和课外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是学会阅读、质疑、思考和探究。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关键和前提。教师都应当根据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和学生基础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少讲、精讲,让学生学会学习。

本课题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古诗文的教学规律。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三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借鉴新加坡“少教多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比照新加坡所开发的投入型学习框架“PETALS”,从五个维度分别开展研究和实验:

1.教学法(Pedagogy)。教师在选择教学法时,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需求、学习风格,设计适合学生需要的学习活动,追求最佳学习成效。如:探索性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合作学习,差异教学等。

2.学习体验(Experience of Learning)。学习体验在于让学生 的思维更加积极、活跃,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或吸收。因此,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所提供的体验应能激发学生深入及有意义的思考,提升学生对事物相互联系的认识,以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学习环境的氛围(Tone of Environment)。教师营造使学生感到安全、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出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调动学习情绪,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成效。

4.评价(Assessment)。教学评价必须是教与学一致的,并且是持续性的。因此进行促进性的学习评价,提供定期的建设性的反馈,将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真实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活动进入课堂之后,让学生有选择不同评价任务的机会。

5.教学内容(Learning Content)。当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产生相关联性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更深入地探索。因此,强调教学内容的真实性,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学习知识与内容,并用来解决现实的问题。

结合我校“三环节自主互动”的教学模式,有效研究“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及其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1.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通过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特点以及水平等。学习心理学发面的理论,研究了解初中学生身心特点,记忆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2.以课堂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①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纯教学手段。②巧妙借助问题,构建学生与文言读

本的桥梁。③寻求文言教学的探究点,建立文言文教学的模式。④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四 课题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除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外,特别要关注符合课题本身特征的几个研究原则:

1.明确发展性。“少教多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人的发展的广阔角度来看待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充分反映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2.突出创造性。“少教多学”的先进理念容纳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并依据语文教学原理和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科学而又有情味地组织课堂教学,开辟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

3.讲究自主性。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主动的发展、健康的发展。

4.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分析,灵活运用看、听、说、读、问、析、写等多种方法进行语文学习,发展观察、记忆、想象、联想、表达等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5.强调结合性。“少教多学”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读写训练体系。它要求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把课内和课外、教法和学法、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6.体现兴趣性。必须及时地进行激励,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精心诱导学生以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五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研究法。有关”少教多学”的研究资料主要见于各种相关的谈话与学术文章中,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通过知网等论文专业检索手段,查询、收集、分析、整理和归纳有关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调查研究法。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观察法。研究课堂必须观察课堂。本课题将采用两种方式实地观察课堂:一是日常课堂观察,即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学、审视自己的教;二是局外结构观察,即课题组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深入某位教师的课堂,带着研究的问题,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4.案例研究法。本课题将经常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最终形成一批体现课题研究特色、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5.叙事研究法。教育叙事研究,即教师以叙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诠释。本课题积极倡导教师开展教学叙事,在叙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深化对教学问题或教学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教学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

6.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的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并适当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7.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指的是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以期引导、改进和评价

自己的决定与行动。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教师,不仅是一个行动者,而且是一个研究者。要通过行动研究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认识制约课堂教学效益的各种因素,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学,不断改进“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六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课题主要成果形式是教学随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研究报告等。如:“少教多学”教学思想的理论研究系列论文; 少教多学在古诗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少教多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如何做到少教多学“少教多学”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报告等。七 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预计完成时间是2015年12月31日。计划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7月——2012年9月)(1)设计课题方案(2012年7月——2012年8月)

了解课题研究背景,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加强自主性课题实验的理论学习,树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观,并能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讨论,确立子课题,明确研究思路,拟定实验方案。

(2)组建课题队伍(2012年8月——2012年9月)

根据本校语文教师的学术背景及研究经验,采取学校推荐与教师自愿原则,确定课题组成员,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开展培训活动。

2.实施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5年8月)

(1)按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改进研究与实验工作。

(2)按照确定的子课题方案进行富有成效的深入研究。3.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

(1)进行实验成果梳理及子课题结题工作。

(2)完成实验学校课题研究报告。

(3)成果展示。(研究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实录分析、开展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学业成绩与能力的比较等)

(4)编纂课题成果集。(5)申请结题鉴定。

八、课题研究团队组织

组长:李承俭

副组长: 陈文丽

组员:贾慧丽 范晓琰

县直初中

吴蕊江张竞芳郑海燕 山西省绛县

下载课题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写作常出现语句不通,语序颠倒、语句平淡无味,不会用好词佳句等现象。而农村孩子见世面少,基本生活就是家和学校"两点......

    课题实施方案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高中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即本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题的提出基于目前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思索及适应新课程改革发......

    如何写课题实施方案(推荐)

    如何写课题实施方案(一) 如何写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

    课题实施方案

    连云港市教科所“十二五”课题 《激励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东海县温泉中学高丽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因其因素繁杂,周期漫长,收益缓慢等原因......

    课题实施方案

    安庆市201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新时期农村示范中学班主任角色定位及实践(AJKT2011-32)”实施方案 “新时期农村示范中学班主任角色定位及实践(AJKT2011-32)”课题组 一......

    课题实施方案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 《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背景和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

    课题实施方案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方法(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绘本,也叫图画书,是一种图文配合,尤其强调用图画来讲故事......

    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 课题的现实背景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逐渐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