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前景
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与前景
摘要:本文从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及规模,系统地来阐述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职业教育 发展模式 发展前景
随着世界的发展及科技时代的到来,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而职业教育又是世界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职业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世界性趋势趋势。一 职业教育的概述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二 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
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失业人员,也包括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就学人员、从事家务人员和军队服役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正是通过这些人的劳动来实现的,他们的素质状况,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年以来,中国职业教育曾为社会培养了许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有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改善了中国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许多行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时,都对职业教育为行业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予以肯定。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就业率的提升。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较大,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就业率及从业质量,把中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这不仅需要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就业者在解决个人温饱的同时,都应当更多地在加强自身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个人技能及综合素质,帮助从业企业更大发展方面做出努力,这不仅促进了企业的进步,也提升了个人的就业质量和生活水平。因此可见,要就业,就好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利于通过教育、再教育提高就业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拓宽其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深入农村,促进劳动力转型。国务院多次提出要把职业教育当做今后教育的工作重点来抓;同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未来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是让更多农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掌握知识技能,改变当前农村学生工作困境。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扎实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农村学生只有经过技能培训,才能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实现转移就业。职业教育为农村学生的就业服务,通过对学生技能与知识的培养,为农村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量,给农村学生更多的学费和助学优惠。
三 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及成就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
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其真正获得蓬勃发展的驱动力并赢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确实在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4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改革中等教育结构,职业教育从此进入恢复阶段;1985年底,全国职业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在之后的十年间大步向前发展;虽然从1997年开始经历了短暂的滑坡,但2002年开始职业教育又迎来了它的重振阶段,此后便蓬勃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人数显著增长。
到了21世纪,职业教育的发展又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务院曾先后三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于2002年和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并明确了职业教育工作的三大任务:巩固、发展、提高。至此,中国职业教育进入发展的黄金阶段。
(二)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就及规模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据有关数据表明,截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共有近15000所;年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在校生达到2056万人;高等职业院校共有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到31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900多万人;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每年达到1.5亿人次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8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800万人次,企业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培训9100万人次。并且,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68%。
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从2006年至今,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约400亿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其中,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80多亿元,地方财政安排约220亿元。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受资助面达到90%。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受资助面超过20%。
四 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尽管当前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职业教育发展不足,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完善,行业、企业和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不够。
4.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和就业联系不够紧密,职业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5.职业教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能力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要求,素质有待提高。
6.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7.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没有把职业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措施不够有力。
(二)中国职业教育迎来新的机遇
虽然中国职业教育在当前一段时间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增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提出,中国职业教育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新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升国家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能力,迫切需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特别是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改善民生,需要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
2.各级政府明确提出新要求。促进教育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3.人民群众普遍寄予新期盼。近年来就业形势的严峻化,使得社会就业压力增加,每年2400万的劳动力需要就业,其中800万失业人员,各类企业下岗人员600万人,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这就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增加就业率。五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
既然中国职业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好机遇,那么就更应该大力投入,积极发展,对现阶段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优化改革,使之更加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一)改革教学模式
不讲不懂,不看不记,不做不会是职业教育的特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一般为三年,多数采用是前两年校内学习,基本上是像普通教育那样从早到晚的课堂教学,即使安排有操作训练,往往也因为种种原因而收不到理想的实训效果。职业教育是应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它应是依就业为导向的。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教学应适应专业与岗位要求,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在时间上的比例与安排,调整传统的、简单的“2+1”式的学制安排,可采取“教学——实习——教学——就业”的培养模式,真正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 质量是生命线,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要高度关注行业企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学校、专业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程度,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将提高质量贯穿于职业教育办学全过程,并以此整体谋划未来十年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以市场需求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方面企业需要懂得高新技术、操作能力又强、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并有发展后劲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许多职业院校仍然沿用以学科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仍然很大程度上沿用以前的知识体系,培养的人才没有准确的职业岗位定位,就业能力较弱。因此,要求职业院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采取国家办学与企业、个人办学相结合的模式,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即学院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共同研究用人规划和培养计划,通过签订委培协议书或以企业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落实,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同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分行业将区域产业资源和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成立若干个职业教育集团,这就是职业教育目前发展的趋势。
(四)以内涵发展作为高职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这些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而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组织现有的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对口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分批安排教师到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学习并掌握现代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水平。二是从企事业单位调入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上课,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与教师互补,从而增强师资的总体水平。三是建立校际之间的教师兼课制度,实现教师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率。六 总结
职业教育是重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构成中国教育新体系的重要一环。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才是第一位的,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广阔的,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有所为,而且大有可为!参考文献
[1]沈楚.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马树超.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N].中国教育报,2006.[3]吴启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十一五”目标和规划[J].职业技术,2007.[4]刘占文,温景文.中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5]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Z],2008.[6]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的报告(全文)[R],2009-04.
第二篇: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轨道交通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保护环境等方面均显示出积极促进作用,已日益成为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战略举措。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需求剧增,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国家。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有10个城市拥有共29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其中北京、上海各8条、广州4条、天津2条、大连、长春、南京、重庆、武汉、深圳各1条),运营里程达到771公里,年客运总量达22.1亿人次。2008年,中国在世界地铁排行榜(按地铁运营里程排名)中位列第三位,仅在美国和日本之后。并且上海、北京进入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前十位,分别以237公里和200公里列在第七位和第十位。截止到2009年5月底,上海市轨道交通线路日均客运量为341万人次,承担了24%的公共交通客流量。而据北京交通委透露,目前北京市轨道运营线路日均运营380万人次,承担了19.24%的公共交通客运量。
自2008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以来,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始筹建轨道交通,在中国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地铁热”。截至目前,约有27个城市正在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其中2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获得国务院批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广州等15个城市共有约50条,1154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在建。至2015年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等22个城市将建设7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59.84公里,总投资8,820.03亿元。
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面临巨大的挑战
事实上,这并非第一次在全国出现地铁热。为防止全国地铁建设“一哄而上”的局面,历史上国务院曾两次叫停地铁立项。而促成此次地铁项目大量获批的机遇显然与金融危机不无关系。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从短期看能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保证中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
然而轨道交通由于自身特点,使得其建设和运营的难度大于其它公共交通项目。再加上中国轨道交通起步晚,经验不足。因此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资金不足
众所周知,被称为“天价工程”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通常建设一公里的地铁线路隧道方式需要投资近5-6亿元人民币,高架方式需要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主要采用政府主导的负债融资方式,建设资金来源于财政投资和国内外贷款。
在实际运作中,这种轨道交通负债融资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因后续资金缺乏而中途下马的地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不乏案例——上世纪90年代中期立项的青岛地铁、重庆一号地铁因缺乏资金,使工程半途而废。
缺乏好的盈利模式
发展轨道交通不仅仅在轨道建设上是一个“无底洞”,其盈利模式更是世界性难题,往往会给当地财政造成巨大负担。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已运营的轨道交通在2008年收入35个亿。但是需要返还的利息就高达28亿,收入仅够支付利息。银行贷款的本金如何归还,还是个未知数。目前上海地铁没有一条地铁线真正实现盈利。而北京地铁自2007年10月7日票价下调为全线统一票价2元后,平均每人次亏损额约1.25元,其亏损完全由政府埋单。
客运量比例不高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并且其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比重达50%以上,有的高达80%。
东京大都市圈有280多公里地铁线,轨道交通系统每天运送旅客3000多万人次,担当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再看纽约,其市区地铁共27条,长443公里,提供通宵服务,到内城的客运有80%采用包括地铁、市郊铁路在内的大容量交通工具。
而在中国轨道交通最发达的两座城市——北京、上海,分别承担了24%、19.24%的公共交通客流量,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运营效率低下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轨道交通企业已经按公司法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由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诸多建设和经营运作性事务仍需要政府参与决策处理,政府部门往往倾向于管的过于细致、具体。因此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这种直接的行政管理方式将大量精力耗费在内部管理事务上,导致运营效率的低下。
此外,由于轨道交通具有准公益性,没有经营业绩的压力。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企业没有依照审慎的商业原则,对技术、设备的选用更多侧重安全、技术先进性等方面考虑,对后期的运营费用以及投资回收等方面关注度不够。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后,对成本费用控制、运营效率提升等方面也显得动力不足。
管理能力不足
国内的轨道交通建设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大多还停留在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企业自主经营的意识和理念相对薄弱,内部的资源分配更多是依赖习惯和经验,对于资源投入的领域与公司长远发展的关联性以及投入回报收益等方面关注相对较少。因此,企业化的运作方式是国内的轨道交通企业未来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需要重点改善的领域。
三、世界上轨道交通运营模式
从全球来看,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由于其投资巨大,但又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各国政府为了解决融资压力以及后续持续经营问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总的来说,各国实践存在着“国有国营”、“公私合伙”、“国有民营”以及“民有民营”四种模式。
国有国营
由政府负责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所有权归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而非中央政府)所有,建成后的运营。该模式对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较高,政府负担较重。但目前仍有不少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如:纽约、巴黎、汉城)仍采用该种模式。
公私合伙(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PP)
PPP模式泛指任何一种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为提供产品或服务而建立合作关系的统称。这种模式下,由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出资设立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建成后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香港地铁是广为人知的公私合伙的成功案例。在中国PPP形式主要为BOT(Build-Operate-Transfer)。深圳四号线地铁和北京四号线地铁均采用了BOT形式。
国有民营
该模式是指轨道交通线路完全由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委托私人企业负责运营管理。该模式下政府具有资产所有权,不干涉企业运营,同时负责监督、规范公司的运营,以确保轨道交通的公共福利性质。运营公司只有使用管理权,承担专业化的运营职能,采取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实现公司盈利。新加坡地铁则为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
民有民营
该模式则是指由私人集团投资兴建,并由私人集团经营,政府监管的投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没有财政压力和风险,可以解决轨道交通投资领域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私人投资者严格控制建设和运营成本。由于地铁建设营运的独有特点和土地归政府所有的属性,“民有民营”模式仍处于探索的阶段。
四、企业化运作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港铁启示
港铁“物业+地铁”的业务模式的成功运营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众多城市在建设轨道交通时表示要借鉴香港地铁运作模式。然而埃森哲通过对港铁运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物业+地铁”的业务模式只为港铁提供了成功运作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也就是说并不是具备了“物业+地铁”的业务模式就能确保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也并不是具备了地铁票价的制定权就能保证地铁运营的盈利。
事实上,港铁总收入中,以2009年上半年为例,车费收入占据64.04%,车站商务及铁路相关收入占19.15%,租务、管业及其他收入仅占16.80%。而且其车费收入高的原因也并非港铁对自主定价权的滥用。作为香港公交的主力军,香港地铁承担了40%以上的香港公共交通出行量,而票价一直偏低。2007年12月还因“两铁”合并带来的协同效应宣布减价优惠,每年为市民节省车费约6亿元,单程线路票价最多下降8.2元,降幅达35%之多。
因此内地的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企业应该认识到,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和理念才是港铁模式成功的精髓。企业化的内涵是追求效率,通过精细化管理在保证公众的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提升企业运作绩效。
埃森哲观点
埃森哲认为,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关键在于轨道交通企业应具备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和理念。由于轨道交通的准公益性,使其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可能与政府完全分离。如何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和必然趋势。
宏观层面:
理顺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企业与政府的管理界面。也就是说政府要减少对企业日常运作的干预,从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转向通过合理的治理结构以及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具体来说,政府与轨道交通企业之间的管控关系应按照《公司法》和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公司治理结构下界定、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政府首先应履行宏观管理的责任,负责审订本地区轨道交通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其次,政府仍需继续保持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为轨道交通的发展创造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再者,通过任命轨道交通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并委派外部董事和监事,实现对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及其资产运营状况的监督。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应与轨道交通企业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明确约定相关业绩评价的考核指标。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的基础上,政府通过董事会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出资人(政府)的利益、企业的利益以及企业员工的利益结为共同体,从而有效激发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各城市政府可以考虑放开站台和地下通道沿线商业开发。这样不但充分利用了城市地下空间,减少地面拥挤,方便数量众多的乘客,也有助于地铁公司实现盈利。
微观层面:
有了合理的政企分工及激励机制,轨道交通企业是否能够承担自身职责并发挥主体作用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埃森哲在这一领域的经验,我们认为,国内的轨道交通企业应从优化业务模式,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建立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升自身的内部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着手进行变革。
·从建设转向运营管理
随着地铁建设的进程,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铁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可以预见未来的十到二十年之内,多数轨道交通企业工作重点将逐渐从建设转向运营管理,如何实现轨道交通运营的网络化、规模化、集成化是上述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2005年上海地铁成立了申通咨询公司,专门研究线路网络化之后组织、管理、运营的基础工作的标准化与专业化的规范建立。随着标准化规范体系的建立,上海地铁原有运营公司体制机制得到整合,并将运营公司消耗成本最大的维修部门单独从运营公司分离出来。
运营公司不再承担维修与更新设备等生产作业环节,只需专注于客运业务本身,实现了前后台分离。此后前台专注于提供高效优质的客户体验,而后台则专注于维护、更新设备、控制成本费用等总体营运系统的运作效率。前台和后台的分离有助于各自绩效责任的界定。不同的绩效目标导向则引导前台和后台关注提升自身绩效的关键成功因素、并通过合理的指标设计促进前后台的合作。
·增加客运量、开发新业务
要解决地铁票务收入与地铁运营费用的差距,可以通过提高地铁票务收入,逐步提升其在企业经营业绩中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比例偏低,轨道交通在客流量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企业与政府应共同携手,通过与地面交通更好的无缝衔接,城市整体交通线路的合理规划,以及地铁站点多功能化来探索增加流量的途径。
另一方面,可以借鉴香港地铁“物业+地铁”的模式,在地铁线路设计阶段则应考虑配套的地铁沿线地产开发、地铁商业等业务的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地铁配套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经济回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成功的将乘客转换为顾客,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还能吸引更多的乘客,进一步提高票务收入。
·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对于国内的轨道交通企业而言,其专长更多是地铁建设和地铁运营的本业。虽然国内很多城市轨道交通主体在建设和运营核心业务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其对商业资源运作模式的了解、商业运作的技能、专业团队的建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的轨道交通企业对于如何以企业化的方式运作,对于管理出效益的理念和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建立内部激励机制
企业化的运作方式需要轨道交通建设企业首先明确自身的发展诉求和经营目标,并以此为源头,建立起从公司的发展战略到每年的经营计划、预算并最终落实到每个单位、部门、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闭环,从而确保所有的部门及员工都是围绕公司的共同目标在努力,并辅之以有别于传统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和奖惩、分配体系以充分激励员工。
http:///story/001031050/?print=y
第三篇:中国LED发展前景
中国LED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LED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加大,未来我国LED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然而,目前LED核心技术和专利基本被国外垄断,国内企业在“快乐”中“痛苦”前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神奇的“画卷”彩屏出自中国金立翔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天安门广场上的巨幅彩屏出自中国利亚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1万平米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下称LED)大屏幕出自中国锐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在这一个个看似风光无限的企业背后,隐藏着中国LED产业发展的巨大隐患。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全球LED领域的技术和专利,一半以上被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少数大公司所占有。这些专利多为核心技术专利,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寻找到突破口。此外,这些国外企业已在全球,尤其是中国,精心部署了专利网,犹如头悬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国LED产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突破这些专利的层层包围。
现状
发展迅速,但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完整
作为目前全球最受瞩目的新一代光源,LED因其高亮度、低热量、长寿命、无毒、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被称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照明光源。我国的LED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上海、大连、南昌、厦门、深圳、扬州和石家庄7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景观照明和普通照明领域,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照明电器生产国和第二大照明电器出口国。
然而,LED产业研究机构--集邦LED中国在线(LEDinside)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LED企业3000余家,其中,年产值上亿的只有140家。然而,在这140家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的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超过5亿元的也只有少数几家,大部分在1亿元至2亿元之间。可见,虽然我国LED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偏小。
记者在国内随机选择了一家LED企业进行采访。广东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勤上光电)创建于1993年,是国内较早从事LED产品生产的企业,并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了LED照明技术研究院,国内许多项目如国家大剧院照明、北京绿色奥运道路照明、上海F1赛车场照明、清华大学奥运场馆照明等都出自该企业。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国内LED产业发展的“探路者”,在遭遇日本、美国、德国的专利“围堵”时,也不得不绕道以避之。
“勤上光电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下游的应用领域,在上、中游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国外大公司和我国台湾的一些企业已经垄断了大部分LED核心技术,国内企业只能把目光转向技术含量较低的下游应用市场。”勤上光电知识产权专员万伟在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对国内LED企业的现状直言不讳。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球已初步形成以亚洲、北美、欧洲三大区域为中心的产业格局,以日本的日亚化工、丰田合成,美国的克里、通用电器和德国的欧司朗为专利核心的技术竞争格局。美、日企业在外延片、芯片技术、设备方面具有垄断优势,欧洲企业在应用技术领域优势突出,而我国的LED还处于较低端的水平,80%左右的产品集中在景观照明、交通信号灯等应用市场,在汽车照明、大屏幕等高端产品方面涉及的比较少。
症结
缺乏核心专利,产学研合作松散
“来自日、美、欧的五大国际厂商代表了当今LED的最高水平,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收入上,更重要的是对技术的垄断,50%以上的核心专利都掌握在这五大厂商手中。”一位业内分析师向本报记者介绍。
随着国内LED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把目光转向中国,尤其近几年,我国受理的LED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逐年显著增加。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一份《半导体照明专利风险分析研究报告》中看到,截至2008年底,全球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申请了专利,技术优势明显的国家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比例较高,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和荷兰。其中,日本以1306件专利申请的数量遥遥领先,占申请总量的24%,其余四国分别占申请总量的7%、5%、4%、和3%。
在有效专利方面,国内专利申请与国外来华专利申请的比例约为4比5。但在这些国内专利申请中,台湾地区占据了大量的份额,其有效发明专利占到了53%。换句话说,如果除去台湾地区,大陆与国外在专利数量、专利含金量方面的差距将会更大。
此外,从产业链的分布来看,国外公司主要在芯片、封装领域的专利布局较多,有一半的LED核心发明在我国提出了专利申请,日亚化工、欧司朗、拉米尔德、克里、通用电气等公司掌握了绝大多数的核心专利技术。其中,日亚化工的核心专利最多,涉及除封装外的所有产业链。
与上述外国公司相比,我国LED专利申请明显处于劣势。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调查,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LED相关专利申请共2.6071万件,其中处于产业中游和下游的封装与应用方面的专利接近50%。尽管我国在电极、微结构、反射层、衬底剥离/健合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大多属于外围专利,发明专利只占60%,且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和向国外申请的专利不多。
据了解,我国LED行业除了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之外,产学研结合比较松散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的LED专利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例如,在外延领域,专利拥有量排前三名的分别是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物理所和北京工业大学;在芯片领域,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大学。与科研院校相比,国内企业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较多。
缺乏核心专利、产学研合作松散,已成为悬在中国企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之而来的是企业随时面临的专利侵权风险。
“2008年2月,一名美国老妇以专利侵权为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日立、三星、东芝等34家企业进行337调查,其中包括广州鸿利光电子有限公司、深圳洲磊电子有限公司等6家中国企业。这一案件为我国LED产业敲响了警钟。”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介绍,随着LED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中国企业面临的专利风险将越来越高。
对策
加强自主研发,重视专利的重要作用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赛事活动对LED照明的集中展示让人们对其有了全新的认识,有力推动了中国LED产业的发展。但对国内企业而言,加强自主研发、壮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中心专利开发和授权许可部部长王华钧向记者表示:“面对国外公司的‘虎视眈眈’,国内企业更应苦练‘内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重点研发能够被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新技术,并以此为基础,与国外公司展开许可、合作。”
另外,“可以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模仿创新,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进行改进,提高其技术效果,申请改进型专利,这是规避专利侵权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毛金生指出。
对此,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律师谢冠斌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认为,企业要学会合法利用先进技术,跟踪即将到期的专利,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反垄断许可、交叉许可、授权生产,还可以到专利未覆盖的国家开拓市场。
对于国内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纠纷,尤其是涉外专利诉讼,王华钧建议:“企业在接到跨国公司的专利侵权诉讼时,选择积极应诉才是上策,要学会巧妙运用各国不同的专利制度和法律诉讼程序。”他进一步解释说,以美国为例,利用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程序,国内企业可以要求原告提供与涉案专利有关的所有技术资料,包括技术秘密。
此外,加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也是促进我国LED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毛金生表示,国内有些研究机构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而有些企业则具有较强的加工制造能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要强化合作意识,促进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尽管我国LED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情况目前已有逐渐好转的趋势,而且,我国在衬底、外延、封装以及芯片的部分领域内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一些科研院所拥有的专利技术世界领先,已经具备了与跨国公司抗衡的能力和实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飞向记者表示,我国LED企业的观念在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了战略性部署,逐渐重视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前期积累,学习运用科学技术武装自己,运用专利开拓国内外市场,把一个个“陷阱”变成了良好的市场前景,“有了好的试验田和突破方向,企业应该多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背景链接
什么叫LED?
LED(LightEmittingDiode),中文含义是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亮度高、热量低、环保、耐用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各种室内、户外显示屏,汽车内部的仪表板、刹车灯、尾灯,电子手表,手机等。
LED产业链包括哪几部分?
LED产业链主要包括4个部分:LED外延片、LED芯片制造、LED器件封装和产品应用,此外,还包括相关配套产业。
一般来说,外延属于LED产业链的上游,芯片属于中游,封装和应用属于下游。上游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领域,而中游和下游的进入门槛则相对较低。
什么叫LED外延片?
LED外延片生长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块加热至适当温度的衬底基片主要有蓝宝石和、SiC、Si上,气态物质InGaAlP有控制的输送到衬底表面,生长出特定单晶薄膜。目前LED外延片生长技术主要采用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方法。
LED外延片衬底材料是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发展的基石。不同的衬底材料,需要不同的LED外延片生长技术、芯片加工技术和器件封装技术,衬底材料决定了半导体照明技术的发展路线。
当前,能用于商品化的衬底只有两种,即蓝宝石和碳化硅,其他诸如GaN、Si、ZnO衬底,还处于研发阶段,离产业化仍有一段距离。
什么是LED芯片?
LED芯片也称为LED发光芯片,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其主要功能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芯片的主要材料为单晶硅。
半导体晶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P型半导体,在它里面空穴占主导地位,另一端是N型半导体,在这边主要是电子。但这两种半导体连接起来的时候,它们之间就形成一个P-N结。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这个晶片的时候,电子就会被推向P区,在P区里电子跟空穴复合,然后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这就是LED发光的原理。而光的波长也就是光的颜色,是由形成P-N结的材料决定的。
什么叫LED封装?
LED封装是指发光芯片的封装,与集成电路封装有较大不同,不仅要求能够保护灯芯,而且还要能够透光。所以,LED封装对封装材料有特殊要求。
LED封装技术大都是在分立器件封装技术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但却有很大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分立器件的管芯被密封在封装体内,封装的作用主要是保护管芯和完成电气互连。而LED封装则是完成输出电信号,保护管芯正常工作,输出可见光的功能,既有电参数,又有光参数的设计及技术要求,无法简单地将分立器件的封装用于LED。
LED封装包括引脚式封装、表面贴装封装、功率型封装等多种形式。
LED应用产品包括哪些?
信息显示。电子仪器、设备、家用电器等的信息显示、数码显示和各种显示器以及LED显示屏信息显示、广告、记分牌等。
交通信号灯。城市交通、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航海和江河航运用的信号灯等。
汽车用灯。汽车内外灯、转向灯、刹车灯、雾灯、前照灯、车内仪表显示及照明等。
LED背光源。小尺寸背光源:小于10英寸,主要用于手机、MP3、MP4、PDA、数码相机、摄像机和健身器材等;中等尺寸背光源:10英寸至20英寸之间,主要用于手提电脑、计算机显示器和各种监视器;大尺寸背光源:大于20英寸,主要用于彩色电视的显示屏。
第四篇:中国黄酒发展前景
中国黄酒发展前景
摘要:黄酒符合绿色、营养与健康的大趋势,相对于白酒、啤酒等,这种先天具备的优势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这个生命至上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懂得爱护自己享受生活,因此,中国黄酒的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黄酒 养生保健 优势 局限
作为中国国粹的黄酒,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发酵酒,其产地广,品种多,尤其著名的是绍兴黄酒,以其绝对的品质优势成为中国酿酒界公认的产品典范。
一、中国黄酒发展优势
1、黄酒生产企业集中在江浙地区,苏浙沪三地合计所占比重高达83%。黄酒消费的70%集中在占全国人口比重10.6%的浙江、江苏和上海。
近年来受益于经济持续增长,酿酒行业也体现出消费升级带来的结构性变化:对酒的需求从“单纯嗜好”向“营养保健”转变,高度、烈性的不良饮酒观日益为人们所摒弃,黄酒的低度、营养、保健的优势逐渐得到显现。2001年以来,黄酒逐步走出江苏、浙江、上海的地域限制,向全国市场发展,2003年初其他市场黄酒销售份额仅为7%,将近5年的发展,除江、浙、沪三地外阜市场销售占比已达到27%。
2、一个行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是由该行业的规模所决定的,规模效应是夺得市场话语权的先决条件,目前黄酒的市场格局与啤酒2000年的市场格局类似,只是盘子没有啤酒那么大,我们之所以认为黄酒即将迎来黄金10年,其中的一个依据就是黄酒产业的规模效应开始体现,行业集中度开始提升,上市公司的产业整合与资产重组也为黄酒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市场集中度逐年提高,已由2003年的21.52%提高到34%,随着行业并购的序幕拉开,市场集中度将越来越高。
3、产品口味是所谓传统黄酒的传统,就是有股焦糊味道,并且在口感上比较苦。这就限制了饮用黄酒的消费者群拓展问题。既然黄酒的口味决定了黄酒的推广不可能走啤酒的大众化道路,那么黄酒的价格自然也就要走高端路线。黄酒可以走高端路线的理由:1.黄酒曾在明清时期就广为流传,在当时黄酒被称为“官酒”,是贵族才能享受。2.黄酒的卖点不仅仅是保健,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儒雅、大度、包容、关爱,更体现着一种健康和高雅,黄酒如国人一样中规中矩,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
黄酒的陈年酒已经开始走出了高端路线,相对于原来的几元钱,十几元钱的低端黄酒和调料酒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相对于高端白酒来说,差距还是相当大,不是因为黄酒的营养不如白酒,而是黄酒还没有将黄酒真正的文化价值融入其中,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之所以能够成功的走出高端路线,这自然与他的高端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4、据统计,目前我国酒类饮料产量约为3千万吨,占全世界饮料酒的10%。以人均消费量计算,占全世界人口近25%的中国,饮料酒需求量应在7000万吨至7500万吨。再看东南沿海市场上百万吨的消费量,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大量黄酒空白地带,市场潜力显见。
从消费需求来看,黄酒作为一种低档酒精度、高营养、保健型的酒种,很适应当今生活水平下的消费者对饮料酒品质的要求。现代酒类消费,已从嗜好性饮酒,向交际性饮酒和品尝性饮酒过渡,提倡取低度、摄营养以调适、养护身心的新价值取向,只要黄酒引导消费得当、宣传到位,必能激发更多的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欲望,加入消费行列。
黄酒除了药用消费,烹饪用酒也占据着大量市场份额。嘉善黄酒占领上海大市场,得宜于他们首先占领了上海人的厨房。同时,新品种黄酒的出现,使黄酒摆脱了以往单一的饮用功效,其多功能、多口感的新趋势将更大限度地挖掘出中国的黄酒消费市场。
二、中国黄酒发展局限
1、受“南黄北白”消费格局的限制,市场区域小,多局限于城市之争,放弃了农村市场。黄酒消费的主要地区在南方的江浙、福建、上海一带,西部、东北部则难觅踪影。基于北方地区干燥寒冷多风,白酒以酒精度高、能御寒、制作简单占据了北方市场。南方的温暖多雨,促使南方人更愿细斟慢饮甜而微酸的黄酒。气候及南北方传统消费观念、习惯存在的差异,使“南黄北白”的消费格局由此流传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黄酒企业开拓北方市场。
2、黄酒销售存在地区保护主义和排挤现象。从各地区的黄酒销售状况来看,往往本地区销售的黄酒品种多为地方出产,外地黄酒对本地市场心有余而力不足,地区保护政策将其隔离在本地市场之外,并且本地黄酒行业会采取联合低价倾销的形式进行行业排挤。众所周知,黄酒行业低成本、低利润,外地黄酒的进入本身在生产成本和管理环节上就增加了一定负担,本地黄酒行业联合低价倾销进行排挤的手段,使其更不堪资金、成本上的压力,长此下去不利于本地黄酒业的改进与发展,对整个黄酒行业的产业化进程有弊而无利。
3、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充分挖掘黄酒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面对白酒、啤酒、葡萄酒等企业强大的广告攻势,黄酒无论是在产品宣传、企业形象宣传、黄酒文化宣传上都已不能适应黄酒企业发展的需要。“好酒亦需勤吆喝”,绍兴黄酒在明清时期能够风靡全国,亦是得益于一批绍兴师爷以及文人骚客的竞相宣扬和推崇。很多黄酒企业意识不到潜在危机,类似“古越龙山”这类斥巨资在中央台打广告的黄酒企业少之又少,黄酒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远未得到挖掘。其口感、定位、风格,以及如何鉴别,如何正确饮用等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闻所未闻,可以说人为的因素造成了整个黄酒行业的低迷。
4、恶性竞争,行业不规范。黄酒行业各企业之间仍处于一种小富即安的经营模式,区域相对较小。有限的市场空间,为了在竞争中赢得市场,促使生产商采取直接或间接低价倾销策略,以此来达到占有更多市场份额或守住已有市场的目的。黄酒价格偏低,本身利润空间有限,低价倾销雪上加霜,使黄酒业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三、黄酒行业发展趋势及解决的基本思路
总体上来说,黄酒低酒度、低耗粮、高营养的特点,不仅符合国家提倡的酒类发展方向,而且又适合国际酒类的消费趋势,将会成为国际通畅性饮品。黄酒行业的产业化和技术化是必然的,通过行业内重新整合,集团式航空母舰的出现也是匆庸质疑的。至于黄酒的口感、风格及理化指标等,会朝着“清、淡、爽”的方向发展,半干黄酒和半甜黄酒将会产销量上升,糖分含量在20%以上的浓甜黄酒则将淡出黄酒领域。围绕黄酒企业在“加强人本管理,提高企业素质,推进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上,技术革新以及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引进也是必然的。
黄酒要跳出传统的圈子,必须要学会创新,包括思维创新、品牌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工艺创新、技术装备创新、管理创新等等。要学会走进来和走出去,借鉴国内的著名啤酒企业和葡萄酒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现代化生产技术装备。
备注:
1.沈振昌.我对中国黄酒发展的执着之见[J].中国酒.2008-11.2.杨国军.透视新世纪中国黄酒业[J].酿酒.2002-03.3.杨建新.绍兴黄酒酿制技艺[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9-09第一版.4.郭航远,傅建伟.绍兴黄酒与养生保健[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第一版.
第五篇:中国职业教育演讲稿
Now ,I
will
introduce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But first of all , what
the China's vocation education is composed of ? On the academic , China's vocation education is mainly composed of advanced vocation schools,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s,skilled
worker’s
schools , vocational middle
schools,job training centers,and other technical training
schools for adults.they are run by community groups or
individuals.what's more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main
channel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enriched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promote the higher education from elite to mass change.In fact, many people may not know that
China
educates
the
exit of development
to
lie
in
developing
an occupation education.In a
word ,ocational
educat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ation's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avenue
for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现在,我将介绍中国的职业教育。
但首先,中国的职业教育是由什么组成的?在学术上,中国的职业教育主要由高级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职业培训中心,和其他成人技术培训学校等组成。他们是由社区团体或个人运营。
更重要的是,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丰富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改变。
事实上,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教育发展的出路在于发展职业教育。
总之,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就业、经济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