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清洁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清洁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马梦娇(石家庄经济学院工程学院07级环境工程一班)
摘要分析了清洁生产的问题,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从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及污染物排放量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清洁生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清洁生产;现状;发展前景
清洁生产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是否提高;一是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是否减少。如果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利用水平提高,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减少,那就说明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消耗越少,利用水平越高,污染物产生量越少,清洁生产搞的就越成功。所以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就要在这两点上下功夫。评价我国清洁生产的实施状况也要从这两点出发。
清洁生产从预防污染的目的出发, 通过源消减和不同层次的物料循环再利用来节约资源和消除污染, 这与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即3R)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在企业层次从产品生产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对资源合理有效利用。
一. 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
我国清洁生产起步晚,但发展很快。2010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5月底前要把任务落实到各地区和企业。
1.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的回采率仅为3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对共、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的仅有1 /3,其采、选综合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也分别只有30%,而西方矿业发达国家从有色金属的选冶过程中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已达70多种,副产品价值占总产品价值的30%以上,其选冶综合回收利用率已达80%以上。
我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为69%,钢铁高炉渣回收率为85%,选矿尾矿为2%。煤矸石为17%。在日本,粉煤灰已
基本上被利用。而我国目前的利用率仅为21%左右。废旧金属资源的二次利用率也很低,在每年新增总量中不到5%,而法国已超过30%,美国为25%~30%。
2.污染物排放量
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为3028.96万吨,氨氮为172.91万吨,重金属0.09万吨,总磷为42.32万吨,总氮为472.89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为2320.00万吨,氮氧化物为1797.70万吨,烟尘为1166.64万吨,工业粉尘为764.6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为4914.8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为3.94万吨。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接纳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工业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和局部地区,污染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位于全国前列;造纸、纺织等8个行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3%和73%,电力热力、非金属矿物制品等6个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9%和93%。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
二. 清洁生产的发展前景
(一)生态工业园建设是企业良性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清洁生产的推进, 人们逐渐认识到, 在单个企业内实现清洁生产, 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能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所以企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突破单个企业的范围, 走企业集群之路, 建立生态工业园, 实现区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 它模仿自然生态系统, 在地域相近的企业群落、工业基地或工业园区层次, 通过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 建立工业系统的代谢关系和食物链, 形成物质和能源的最优利用和高效产出, 减少废物排放, 并最终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系统。
(二)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就业人口的增加, 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2006 年北京市能源消费中第三产业占到了36%, 并且能耗增长速度大幅超过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 尤其是商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
行业的迅速发展造成的污染更加突出, 如果不加以重视, 将成为继工业污染问题之后的又一生态危害, 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北京市2007 年的清洁生产工作计划就包括加大宾馆、餐饮、医院等行业的节能改造和污染物处理以及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试点等内容。
(三)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前景广阔
目前的常规农业同样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生产率低下的问题, 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也必须要发展绿色农业, 推进清洁生产向农业领域扩展。
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支持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产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及产业生态链等方式形成产业共生体系, 促进现代农业向“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发展。近年来, 北京市在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如在适宜地区试行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种养联动等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 其中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集种、养、沼气生产为一体, 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绿色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一举多得,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大有可为, 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王坚,陈润羊.中国农业清洁生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 杜悦英.农村污染:必须直面日趋严重的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0.[3] 王旭,韩福荣.我国实施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质量.2002.[4] 涂瑞和.中国推广清洁生产:综述与展望[J].产业与环境.1999.[5] 推进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J].节能与环保.2007.[6] 安加锋.农业循环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第二篇:中国小麦生产现状以及未来五年发展前景
中国小麦生产现状以及未来五年发展前景
一、小麦生产的变化
观察中国小麦产量变化的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最近十年,中国小麦的产量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波动过程.
全国小麦产量在1997年达到12329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之后,小麦产量基本上持续了六年的减产局面,到2003年全国小麦产量降至了8649万吨,较之六年前减少了3680万吨,减幅达30%.形象地讲,经过六年时间,由于生产萎缩,中国小麦相当于减少了一个法国的常年产量。
当2000年中国小麦产量降至1亿吨以下之后,中国国内小麦市场出现了当年产量小于当掇肖费量的情况。这种“产不足需”的情况,自2000年起一直持续到了2005年,又是六年的时间。
尽管在这六年间,中国国内小麦的产量低于国内的消费数量,但由于前些年的小麦丰收,库存小麦进入市场,国内市场小麦供给充足。在2003年底及其2004年在整个粮食价格出现波动的大背景下,小麦价格也曾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但是这种波动更多地是由于市场预期心理的影响,而不是真实的小麦供给不足所引起的。这一点在随后的市场过程中得到了印证。
当中国的粮食产量包括小麦产量降至很低的水平,国内粮食库存得到很大的缓解之后,粮食的生产问题再次引起了各方面高度的关注。在一系列空前有力的促进粮食生产的措施采取之后,也在市场的作用下,在2004年以后的三年里,中国小麦产量回升。到了2006年,中国的小麦产量在连续六年低于一亿吨之后,又一次上升到一亿吨以上的水平。
根据中国的小麦供求平衡分析,当前中国国内小麦消费量在一亿吨甚至更低一些的水平。产量高于国内消费量,在大大增强中国国内小麦的供给能力的同时,也引起了市场预期心理的变化,增加了国内小麦价格的下行压力。为了保护国内小麦生产者的利益,促进国内小麦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中央政府采取了积极托升小麦市场价格的措施。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2006年新产小麦收购期间,以最低收购价收购的政策性小麦数量达到了4000多万吨以上,占到了全年小麦产量40%。
二、小麦生产的结构性变化
在小麦生产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小麦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1997年中国小麦产量中,冬小麦产量占89.9%,春小麦产量占10.1%。由于小麦市场供给一直充足,品质较低的春小麦生产不断下降,绝对数量已经由1997年时的1245.4万吨,下降到了2006年时的517万吨,占小麦总产量的比例已经下降至5%。
这些年来在小麦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国内小麦生产越来越重视小麦品质的改善,优质小麦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小麦品质不断提高,但是与进口的优质小麦相比,还存在着品质上的差距。因此,国内市场对进口小麦存在一定数量的需求。根据监测,由于国内小麦品质的改善,国内市场对进口小麦的需求在下降。
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2006年我国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267万公顷,占全部小麦播种面积的54%;优质小麦产量为5080万吨,占全部小麦产量的48%.考虑到近几年中国优质小麦品质有退化现象,且每年因天气和人为因素,优质品种小麦的面筋含量等指标年际波动也较大。因此,目前能达到国家优质小麦标准的产量似乎低于5080万吨。
三、中国进口小麦活动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传统的小麦进口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小麦年均进口量达到了1250万吨的水平。进入九十年代后的前三年,中国小麦的年均进口量也保持在1183万吨的水平。
中国的小麦进口受到了国内产量的影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内粮食大丰收,小麦进口量大幅度下降,在1985年全年进口量只有540万吨,第二年也只有611万吨。同样的道理,在1993年全国小麦产量达到10639万吨之后,中国小麦进口量开始减少,1993年和1994年小麦进口量分别为642万吨和730万吨,较九十年代前三年的年均进口量降低了45.7%和38%。
而中国最近两次数量较大的小麦进口,则发生在国内小麦产量下降的时期。
第一次,1994年中国小麦产量降至9929万吨,减产幅度达一6.7%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减产年份。在国内粮食市场发生总体性波动的情况下,1995年和1996年,中国大规模进口了2000万吨小麦.
第二次,2003年底中国国内粮食市场再次开始波动,当年小麦产量只有8649万吨。于是在2004年和2005年,中国又大规模进口了1000万吨小麦。
这两次大规模的小麦进口,均发生在国内粮食市场出现波动之后,进口的目的非常明确,即增强时调控市场和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能力。
从中国小麦进口数量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中国国内粮食消费出现了结构性变化,人均口粮消费量下降,甚至小麦的消费总量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中国的小麦进口数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谏,表现出了明显的减少趋势。这一趋势不断发展,甚至改变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传统的小麦进口国的地位。
四、政府调控措施托升小麦价格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进行的全国小麦供求平衡分析,2005/06中国小麦产量小于消费量,结存数量为负数。如果不是存在大量要求进入市场的库存小麦,该小麦价格应该保持平稳。当时在全国最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依然存在库存压力,需要尽快销售最后的政策性库存小麦。增加130亿斤暂时小麦储备的消息,刺激了2005年的小麦收购活动,但在收购结束之后,由于市场有效供给没有减少,小麦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行情。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了2005年春节前即出现了小麦价格下跌的苗头。2005/06小麦价格的回落,严惩打击了最重要的小麦主产省小麦经营者的积极性,一般购销企业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并发生潜亏。2006年小麦产量增加,给小麦价格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稳定国内小麦市场,2006年国家及时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政策,由于前期低迷的市场行情,已经改变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等原因,导致了数量巨大的小麦进入了国家粮库。
影响市场价格最根本的因索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但心理预期用改变,则更直接地影响市场价格。自2006年11月份开始,国家采取加价销售最低收购价小麦的办法,在托升小麦收购价格之后,又托升小麦的销售价格,理顺小麦的购销价格关系,从目前的情况看,已经对市场的心理预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市场普遍预测,这将对2007年的小麦收购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6年冬小麦播种期间,山东等地受降水不足的影响,小麦播种面积减少。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目前的监测,2006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较上年有所下降,这将影响到2007年中国小麦的产量。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目前预测,全国冬小麦产量将较上年有所下降,春小麦产量也将有所减少,全年小麦产量预计将降至一亿吨以下,目前的预测数据为9950万吨。
五、未来小麦市场展望
根据监测,中国的小麦单产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已经达到4.24吨/公顷。小麦单产水平的提高,为中国小麦产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利用长期的数据分析,中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在不断减少。这种状况的持续,增加了未来实现小麦产量稳定的难度。
中国小麦消费总量会不会继续下降的趋势?这与未来的人口增加和人均消费水平变化有关。最近十年中国国内粮食消费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食用油消费快速增长,大豆进口量由100多万吨上升至近3000万吨,而口粮消费水平下降。这种结构性变化未来是否持续,需要认真研究。
中国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了粮食增产,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以来还没有出现过。短期内中国能否继续保持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既需要考虑市场的因素,也需要考虑天气的因素,更需要考虑政策的因素。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并没有做出改变,粮食生产仍然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市场情况看,粮食价格平稳上行,对促进粮食生产有力。但天气的状况令人担忧,干旱已经造成了2007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的下降。
从目前的库存供给情况看,考虑到国内小麦的消费水平,未来几年国内小麦市场会保持基本稳定的格局。但是气候变暖,在更长的时期内,会对中国的小麦生产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现在则无法预测。不确定的天气因素,增加了中国未来小麦生产的不确定性。
同时,国内粮食品种供求形势的变化,也在影响到中国的小麦市场。2006年中国的玉米产量达到了创记录的1.44亿吨,在玉米深加工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国内玉米价格上涨,出口能力已经开始下降。中国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到所需要的小麦,这在过去很长的时期内得到了证实,但当中国由玉米的出口大国,转向进口玉米时,可能会发现从国际市场购买玉米,存在着一个向谁购买的问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出口国,在其国内消费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玉米产量能否实现持续性增长,并能保持并增加其玉米的出口供应能力,需要时间来回答。
中国国内玉米需求强劲,价格高启,与小麦比价关系的改变,会导致小麦用量的增加,小麦替代玉米的现象,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有所表现。随着未来小麦消费扩大,国内的小麦市场预计将会出现新的变化。
分析未来的粮食市场,特别需要注意到,中国现有的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由于城乡经济的发展,将有更多的耕地被占用。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未来中国的人口将增加到15亿左右。人多地少加上淡水资不足的问题,将会长期成为影响中国粮食供求安全的因素存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正在针对当前国内外粮食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开展五年期的分品种粮食市场预测工作,计划于今年7月份提交中国第一个五年期供求趋势预测报告,提出一系列的预测数据包括小麦在内。希望到时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
(二)我国小麦种植区划
小麦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起海南的热带地区(18°N),北至黑龙江漠河的严寒地带(53°29′N),西自新疆的西界,东到台湾及沿海诸岛屿,均有小麦栽培。但主要分布在20°~41°N。占全国麦播总面积80%、总产量90%的产区是河南、山东、河北、黑龙江、安徽、甘肃、江苏、陕西、四川、山西、湖北、内蒙古等13个省、市、自治区,而尤以河南和山东为最。自1月到10月,全国不同地区月月都有小麦收获。生育期短者70天,长的可达300多天,西藏有些竟达周年之久。
我国兼种冬、春小麦,但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岷山以东地区,并以秦岭和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大冬麦区,其中前者占全国麦播面积的60%,后者占30%。但近些年来,随着栽培制度的改革,冬麦区有所扩展。春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岷山以西。但由于各地气候特点和种植制度的要求,春麦区中有的地方亦兼种冬小麦。此外,冬麦区中也种有春麦,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我国小麦种植区划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地理地域(气候区域)、品种特性(冬春性、子粒特性等)、栽培环境(平原、丘陵、雨养、灌溉条件等)。小麦种植区域的划分,是根据环境、耕作制度、品种、栽培特点等对小麦生长发育的综合影响而进行的,也是最直接服务于生产决策的综合区划。《中国小麦学》(1996)将我国小麦种植区域划分为三个主区,十个亚区。
1.春麦区
(1)东北春麦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大连、营口两市和锦州市个别县以外的大部,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兴安和哲里木三个盟以及赤峰市。全区气候南北跨寒温和中温两个气候带,温度由北向南递增,差异较大。最冷月平均气温北部漠河为-30.7℃,中部哈尔滨为-19.4℃,南部锦州为-8.8℃;≥10℃积温为1 600~3 500℃;无霜期最长达160余天,最少仅90d。年降水量600mm以上,小麦生育期主要麦区可达300mm。本区西部干旱多风沙,东部部分地区低洼易涝,北部高寒,热量不足,是小麦生产中诸多不利因素的主因。本区的黑龙江北部、东部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适于发展红粒强筋或中筋小麦。
(2)北部春麦区 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以内蒙古为主,辖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的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年降水量一般低于400mm,不少地区在250mm以下。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全区早春干旱,后期高温逼熟及干热风为害,青枯早衰,以及灌区的土壤盐渍化和风蚀沙化,均属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本区适于发展红粒中筋小麦。
(3)西北春麦区 全区以甘肃及宁夏为主体,并包括内蒙古及青海的部分地区。气温明显高于东部各春麦区,最冷月平均气温-9℃,年降水不足300mm,最少地区年只有几十毫米。在祁连山麓和有黄河过境的平川地带,小麦产量高。全区≥10℃年积温为2 840~3 600℃,无霜期118~236d,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措施有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平整土地,节水灌溉,精种细管,选用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等。本区甘肃河西走廊适于发展白粒强筋小麦,其他地区适于发展中筋小麦。
2.冬麦区
(1)北部冬麦区 东起辽东半岛南部,沿长城及燕山南麓进入河北省,向西跨越太行山经黄土高原的山西省中部与东南部及陕西省北部,向西迄甘肃省陇东地区,以及京、津两市,形成东西向的狭长地带。本区属暖温带,主要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且蒸发强。最冷月平均气温-10.7~-4.1℃,绝对最低气温-24℃。全年降雨440~710mm,干旱是全区小麦生产中最主要的问题。种植制度以二年三熟为主,旱地区多一年一作,水浇地区亦有一年两作。小麦品种属冬性,幼苗生长阶段较长,有利于分蘖及提高分蘖成穗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土保持,兴修水利,节水灌溉,培肥地力,选用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均为本区增产的主要措施。本区土壤肥沃的麦田适于发展强筋小麦。
(2)黄淮冬麦区 包括山东省全部,河南省除信阳地区以外全部,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及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及山西省南部,甘肃省天水市全部和平凉及定西地区部分县。本区气候适宜,是我国生态条件最适宜于小麦生长的地区。面积和总产在各麦区中均居第一,而怯历年产量比较稳定。地处暖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4.6~-0.7℃,绝对最低气温-27.0~-13℃,年降水520~980mm,小麦生育期降水280mm左右,年际间时有旱害发生,小麦灌浆期高温低湿,常形成不同程度干热风为害。种植品种多为冬性或半冬性,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本区应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推广节水栽培技术,扩大灌溉面积,促进均衡增产;建立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黄淮北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区适于发展强筋小麦,其他地区适于发展中筋小麦。黄淮南部以发展中筋小麦为主,肥力较强的土壤可发展强筋小麦。
(3)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包括浙江、江西及上海全部,河南省信阳地区以及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各省的部分地区。本区年降水830~1 870mm,小麦生育期间降水340~960mm,常受湿渍为害。此外,多阴天,日照不足,空气湿度大,赤霉病、锈病、白粉病严重。品种属于半冬性及春性。本区小麦生产发展的主要措施是推广浅沟高厢种植,排渍防涝,选育抗病品种,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改良土壤,建立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本区大部地区适宜发展中筋小麦,沿江及沿海砂土地区可发展弱筋小麦。
(4)西南冬麦区 包括贵州全省,四川、云南大部,陕西南部以及湖北、湖南西部。其中以四川盆地麦田面积最大,相当于全区的50%以上,总产则接近64%。本区气候温暖,最低月平均气温4.9℃,降水量多在1 000mm左右,但部分地区小麦生长期降水偏少,常遇干旱。云雾多,日照不足,空气湿度大,易发生病害。品种多属春性。平川稻麦两熟地区应尽早放水晾田,精细整地,适期播种,推广小窝疏株密植技术。丘陵土地应加强水土保持和农田基本建设,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推广抗逆、耐瘠、优质品种。本区大部分地区适于发展中筋小麦,部分地区可发展弱筋小麦。
(5)华南冬麦区 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省(自治区)全部及云南南部的德宏、西双版纳、红河等州或部分县。本区属亚热带范围,年降水量1 500mm左右,小麦生育后期,阴雨多,湿度大,日照少,易发病造成秕粒。
3.冬春麦兼播区
(1)新疆冬春麦区 包括北疆和南疆。北疆气温低,雨量稍多,年降水量仅195mm左右,南疆降水量极少,全年仅15.6~180.4mm,小麦生育期内仅降水9~90mm,气温稍高,各地均有冬、春麦种植。但北疆春麦面积大,南疆则以冬麦为主。本区发展小麦生产应注意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土壤肥力及栽培技术,选用早熟、抗锈、抗逆和优质的品种。本区肥力较高的土壤适于发展强筋白粒小麦,其他地区可发展中筋白粒小麦。
(2)青藏春冬麦区 包括西藏自治区全部,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省的部分地区。本区地处寒温带,气候高寒,无霜期短,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少,小麦生长依靠灌溉。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有利于粒多粒重。增施肥料,发展灌溉,精种细管是发展本区小麦生产的主要措施。本区适于发展红粒中筋小麦。
第三篇: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发表于 2007-10-15 00:15:0
来源:《世界金属导报》
一、关于民营钢铁企业
这几年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很快。2006年全国产钢4.18亿t,其中民营钢铁企业产钢达到1.64亿t,占40%;产生铁1.65亿t,占全国的41%。从地域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苏、山东、山西、河南、辽宁、江西等省。河北省是全国产钢第—大省,也是全国民营钢铁的大省,去年产钢9096万t,其中民营企业产钢5997万t。占全省钢产量的67%,占全国民营产量的39%,河北省民营钢铁企业主要集中在唐山和邯郸地区。江苏省去年产钢4202万t,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民营企业产钢3868万t,占全省产量的92%,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冶金业商会目前的会员中含钢铁生产企业及其相关的炉料、商贸流通企业近45个,钢铁生产企业生产规模一般超过100万t,如沙钢去年产钢1462万t,位列全国第四,其它如河北的国丰、建龙、津西、纵横、德龙,江苏的中天、永联、淮钢、雪丰,江西的萍钢,山西的海鑫、宏达、安泰,山东的泰山、石横,四川达钢等等,基本上包括了民营钢铁中较大规模的企业,生产能力超过8000万t。当然还有一批较大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如河北的武安市几个民营厂,唐山港陆、滦河,山东的日照、维坊,山西的宇晋、中阳等,正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加入到民营钢铁企业的团体中来。
近几年民营钢铁企业不仅在生产规模上发展很快,而且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已由过去的普材优势向着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迈进。如沙钢、国丰、建龙、恒通、津西、德龙、纵横等企业已经投产了连轧薄板、中宽带钢、H型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沙钢的5000mm宽厚板轧机今年底将投人生产。所以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势头很好,正在按照市场需求,向着节能、环保、调整结构,增加品种,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着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二、民营钢铁发展背景
我国民营钢铁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我认为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好政策,所谓地利就是广阔的市场和强烈的需求,所谓人和就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各地政府的支持,给了一些优惠的政策。1993年房地产热,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一时钢材奇缺,1993年初钢材每吨价格是1600元,到年底上升到4300元,那一年创造了当时全国钢材进口的最高记录,达到了2036万t。当时对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建筑用材,大家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到了1999年下半年,钢材价格随着市场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又开始上涨,当时的价格是1900元/t,2000年上升到2400元左右。我国2000年钢产量1.285亿t,到2006年达到了4.18亿t。由于钢产量的大幅度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焦炭和进口矿石价格的上涨,(矿石由每吨300元涨到600元以上,焦炭由每吨300元、600元涨到1200元,)使我国建筑用材的价格上升到3000元以上。这段时间(2000年~2004年)市场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十分明显,2000~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年递增在24%左右。大部分民营钢铁企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看到了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用材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我国钢材消费的大户,占50%以上,所以在民营钢铁企业起步所选择的品种正是这些,即棒材、线材、窄带钢,以后又发展到中宽带,宽带钢。开始起步不可能搞宽带钢,一是因
为投资大,二是没有那么多钢,一条中宽带用钢100多万t,宽带钢至少200万t。现在看,当时的品种定位是对的,有市场,上马快,积累快。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工艺装备和技术的因素为民营钢铁的发展开辟了一条轻车熟路,使我们的发展能够做到投入少,上马快,产出快。今天我们用10~13亿元的投资,建设周期一年多不到2年,建成一个年产百万吨、生产普通棒线材的企业(前提是不搞矿,吃进口矿,不搞焦),为什么能做得到,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这里有其深刻的内涵,是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建设经验的积累、技术进步和外部条件的支撑(进口矿)。
例如,炼钢环节。炼钢顶吹转炉车间,由于连铸技术的成熟应用、炉衬的改进,寿命的延长,使得炼钢厂房面积大大缩小。溅渣护炉技术的应用使大部分转炉的炉龄提高到了5000炉以上,有的到万炉。
小方坯连铸今天能够成熟应用,更是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过程,从引进设备到国内设备消化改进,促进炼钢水平的提高,到提出“以连铸为中心,炼钢是基础,设备是保证”的炼钢工作方针和相应轧钢设备的改造,大约经过了近20年时间。今天成熟了,进而发展到高效连铸,每流产量超过10万t的连铸机每台的投资只需2000万元。
从炉衬、连铸环节的成熟设备、成熟技术拿来我用,实现了省时、省力、省钱,2座60t转炉,不搞混铁炉,投资2~3亿元。再加上民营机制方面的优势,比如能国内做的设备决不引进,能自己做的设备决不外购,能自己施工的项目决不外委,所以同样规模的项目在民营企业投资要比国有企业省一半以上。
三、民营钢铁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与发展初期的状况已大不相同,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总产量在稳步增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环节的技术经济指标大部分并不落后,像邢台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有些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炼铁人炉焦比、喷煤比、高炉利用系数、转炉平均冶炼周期、连铸机作业率、轧机作业率、成材率位于同类企业前列。工艺装备水平逐年提高,主体设备不落后,产品档次、品种结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进行着调整,一改过去以生产棒线材、窄带钢为主的状况,增加了中宽带钢、宽带钢、宽厚板轧机、无缝管、焊管、H型钢、特殊钢等等。
仅以宽带钢为例,目前已投产和正在建设的轧机就有江苏沙钢5000mm宽厚板、1700mm热连轧机,宁波建龙的4200mm宽厚板、1780mm热连轧机,南钢的3200mm中厚板炉卷轧机,山东日照的1580mm热连轧机,河北国丰的1450mm轧机,德龙、山西海鑫、河北港陆、新金,唐山轧钢等厂的1250mm轧机等等;唐山恒通厂年产超百万吨的冷轧镀锌生产线。
民营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去年市场波动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要看到民营钢铁企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小,所以企业的人均效率明显较好,包括企业人均销售收入、资产利润率等。特别是较大型的民营企业近几年发展速度更快,超过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这和民营钢铁企业机制灵活、建厂时间短,没有历史包袱等有很大关系。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民营钢铁企业发展面临问题,国家对钢铁行业实行宏观调控,压缩固定资产投资和过剩的生产能力,对环保、土地利用制订严格的政策。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如何采取措施,摸清市场,通过挖潜、改造、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显得十分迫切。一个是当前生产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今后的发展路子怎么走,产品搞什么,怎么定位,如何应对产能过剩等等的问题,是到了冷静思考的时候了。
去年8月,笔者走访了河北省6家民营钢铁企业,尽管了解的情况很肤浅,但我觉得他们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这次调研的6家单位都是民营钢铁企业中的骨干,产量在200万t以上,最大的500万t以上(国丰)。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会用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能够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生产建设、产品定位、开拓市场、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等方面有着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找准了自己的位子,使我们看到钢铁企业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办事,就会不断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在生产发展中不过分追求规模,结合地区产品需求,产品定位在板带系列,4条窄带钢,从窄带到宽带,他们的发展战略是规模适度、突出专精、适应市场、绿色和谐。通过建设新的板带系统,改善环境,淘汰所有的小高炉、小转炉。
唐山恒通集团是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一个产量过百万吨冷轧板、镀锌板企业。该企业坚持走自己的路,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省下了大量投资,用国营一条半冷轧线的投资建成4条冷轧生产线。另外,在镀锌品种上下功夫,先后开发了镀锌、铝、硅和镀锌铝等品种,产品出口欧美。
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本地区铁矿资源优势,铁矿粉三分之二由本地供给,产品由带钢发展到H型钢,并逐步做到H型钢系列配套。
唐山建龙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以带钢为主导产品,并由热轧发展到冷轧,还开发了汽车大梁板、耐候钢等品种。由于厂地所限,该厂不过分追求规模,公司有着矿山优势,并十分注意综合利用,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推动企业发展,煤气发电装机达到2.7万kW,占用电量的20%,3座高炉压差发电投产后自发电量将达3.45万kW,占用电的25%。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综合本厂产品面向焊管生产企业的特点,正逐步实现带钢系列的配套,在850mm中宽带钢的基础上又建成1250mm宽带钢,产品定位在管线用钢,产品70%直销生产管材的企业。在生产环节上注意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他们在原料和运输并不理想的条件下,逐个环节降低成本,在烧结矿成本指标列同类企业下游的位置,经过炼铁、炼钢、轧钢等环节,到带钢成本却上升到全国同类企业同类产品的成本指标前列。
邯郸纵横钢铁有限公司在建设环境不利的条件下,短期内迅速建成了从烧结、炼铁、炼钢到两条中宽带的200万t能力的完整生产线。在品种开发上通过改善炼钢环节,生产出替代无缝钢管的焊管用优质带钢,还计划增加无缝钢管品种,以满足华北地区市场需求。另外江苏的淮钢、中天、雪丰等厂通过采取精炼措施,在转炉上增加优质钢的比例,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民营钢铁企业的经营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的特点,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找准市场定位,以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特色占领市场份额。
民营企业发展中,按照国家有关发展政策和环保的要求,不能盲目追求规模,而是向品种、质量、增加高附加值和降低成本方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顺应产业政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科技与环保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后要从积极发展的角度看待民营企业,看到它的生命力。民营企业发展的前景是好的,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当然还有不足,世界商业报道[biz.icxo.com]比如重组问题、环保问题,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的问题等等,关键是下一步发展走什么路(规模、品种),要充分地进行市场调研,请一些专家对本厂的发展进行论证,要看到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经济,现在并不是缺什么品种,而是你生产的品种有多大的竞争力,即区位优势、成本优势、品种优势、创新优势等等
第四篇:中国工业清洁生产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国工业清洁生产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对我国工业近几年清洁生产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我国工业清洁生产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为我国工业领域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清洁生产;对策措施
改革开放3 0年来,中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目前,中国正在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 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 0%的约束性指标。作为一个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清洁生产是将污染整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从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消耗,而且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清洁生产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一、工业清洁生产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主体地位,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0万亿元,占国民经济的40%以业清洁生产标准;近几年,清洁生产科研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开发了冶金行业干熄焦、焦炉煤气脱硫脱氮工艺技术、建材行业节能型隧道窑焙烧技术、煤炭行业矿井水净化回用技术及电力行业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五年多来,国家和地方研究制定配套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清
洁生产在节能减排,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已初见成效。2007年我国铜、铅冶炼先进熔炼工艺产能占总产能的70%,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53%,500千伏直流输电设备实现组织设计、自主成套,国产
化率达到7 0%。
2.清洁生产整体水平不高
尽管近年来我国工业清洁生产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必须充分认识到:长期以来,我国工业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实现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特征。当前,全国能耗70%在工业,两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 O D)、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分别占全国的3 7%和8 7%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不论是从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还是从企业管理角度,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业整体清洁生产水平不高。例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吨钢可比能耗高1 5%,火电供电能耗高2 0%,水泥综合能耗高23.6%,废钢利用量不到粗钢总产量的2 0%,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煤炭回采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约为30%、3 0%和6 0%,分别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 0、1 0和2 0个百分点;同时,我国多数企业装备缺乏完整的效率数据采集系统,对工况监测数据准确性低、可靠性差;在冶金、炼化、电力、煤炭、石油石化等高能耗行业中某些企业装置设备本身技术落后,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迫切需要加强管理、提升系统效率尤其是设备的实际运行效率。
二、存在问题
我国工业清洁生产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尽管《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对推动清洁生产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是促进
法,强制上。工业的清洁生产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1.清洁生产推进初见成效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实施后,我国尤其是工业领域推行清洁生产的力度和广度明显增大。一是制定了包括《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1 6号令)、《中央补助地方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配套的清洁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为各地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是加强清洁生产资金引导,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可用于并优先用于清洁生产项目,使排污费用于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的额度逐年增加。三是组织开展了近9000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通过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获得经济效益120多亿元,主要污染物削减1 0%以上,企业取得巨大经济和环境效益。四是加强标准制定,推动清洁生产技术进步,200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三批涉及10个行业、1 4 4项技术的《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颁布了钢铁等24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39项行性的条款较少,激励性的条款较多,而激励性条款在法律中又是原则性的,需要具体的、可操作的配套政策。由于配套的激励政策没有出台,如财政支持政策、减排激励政策等支持力度不够,使清洁生产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对清洁生产概念、技术及相关法规认识不足
目前某些地方一些企业还存在“清洁生产等同于清洁工厂、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会增加企业负担”等错误观念,这说明清洁生产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企业还没真正认识到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力度不够。
(3)清洁生产投入不足,尚未形成稳定的投资机
制
《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建立清洁生产专项资金,财政部虽设立了专项资金,但由于种种问题,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引导效果,2008年已被取消。各省(区、市)只有少数几个省建立了专项资金,而且规模有限。企业在清洁生产方面的投入有限,金融机构对清洁生产项目的融资渠道也没有建立。
(4)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推广力度不够
清洁生产的持续发展,必须依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升。尽管加大了清洁生产的科技投入,但一些关键的、共性的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不够,特别是适应各行业特点的技术研发、创新不足。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也有待加强,一些先进、成熟的清洁生产技术由于缺乏机制和资金,难以全面推广应用。
(5)清洁生产审核推行力度不够
清洁生产审核作为促进清洁生产工作的主要抓手,工作进展十分缓慢。一是全国仅9000余家企业开展审核,按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计算,仅占工业企业总数的0.6 2%。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江苏省有2%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浙江省为0.75%,上海市仅0.25%,部分省市清洁生产工作尚未开展。二是强制性审核没有按计划推进,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如在某经济发达城市,属于强审范围的450家电镀企业中,4年仅3 0家开展审核,且未按要求向社会公布名单和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远远不能达到《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中关于“强制性审核企业两次审核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五年”的要求。
(6)企业缺乏清洁生产专项制度和专业人才,难以持续开展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范围广、专业知识强,是一项跨学科综合性、可持续的工作,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反应缺乏明确制度和专业人员,工作不知从何下手,造成某些企业清洁生产流于形式,没有扎实推进下去。
三、对策研究
推行清洁生产,落实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引导,企业自觉执行,在当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我国工业清洁生产工作:
(1)建立配套政策进一步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
各级工业清洁生产主管部门应协调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建立有利于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的市场价格机制。探索建立污染物减排激励机制;对于清洁生产达标排放企业,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与企业签订进一步节能减排的协议,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引导企业落实协议中的技术改造项目;鼓励地方探索污染防治市场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专业化公司,鼓励独立第三方对污染防治项目进行建设和运营。
(2)加强清洁生产宣传培训
将清洁生产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加大对工业企业培训和指导力度,引导行业协会、咨询机构开展清洁生产服务,支行业协会和清洁生产审核机构开展清洁生产经验交流或技术研讨等活动。
(3)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清洁生产
一是恢复财政部清洁生产专项资金,奖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对清洁生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二是各省市从排污费中提取一定的资金用于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三是利用有关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引导清洁生产项目的实施。
(4)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
编制化工、冶金、造纸、电镀、印染等重点污染行业清洁生产项目改造专项规划,筛选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引导先进适用的技术在行业内快速实施。
(5)加大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力度
一是总结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经验,研究制定有利于推动清洁生产审核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力度。出台《工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编制通则》,指导行业和企业科学合理地编制清洁生产审核指南,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审核评估工作,要加强审核评估工作的管理和领导,不断完善评估方法,简化评估程序,切实提高清洁生产审核质量。二是加大清洁生产审核监督管理。工业清洁生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全过程的监管,严把审核质量关:对于强制审核的企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公布强制性审核企业的名单,采取有效手段推进技改项目的实施;对于自愿审核和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成效显著的企业,要对其表彰,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加大对咨询服务机构的指导和规范管理,定期公布咨询机构清洁生产审核的业绩,建立优胜劣汰机制。
三是重点推进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造纸、染整、酒精、味精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在工作中要以清洁生产审核为重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带动全面工作。
(6)鼓励企业建立持续清洁生产机制
各级工业清洁生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清洁生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清洁生产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企业建立清洁生产组织机构,配备相关专职人员,系统制定公司清洁生产长远规划、短期计划、项目和目标等,建立企业清洁生产管理办法,设立内部表彰奖励机制,使企业持续高效地开展清洁生产。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不断推进,人民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日益提高,工业领域能耗高,污染重,新形势下推行清洁生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指导与推动,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逐步形成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机制,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前景
技师专业论文
汽车驾驶员
浅谈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前景
姓 名: 身份证号: 等 级: 准考证号:
培训单位:北京公交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鉴定单位:北京市第二十九职业技能鉴定所 日 期:2015年3月2日
浅谈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前景
内容提要:
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环境保护、低碳经济、降低能耗的理念为人们重视,汽车工业因其尾气排放污染环境、高能耗等一系列负效应,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相对传统的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能够有效降低汽车排放废气污染。从环境角度讲,新能源汽车废气排出量比传统汽车可减少92%-98%,从而实现交通能源多元化,保护环境;从能源角度讲,全球石油危机日益严重,汽车工业又是能耗的最大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使用有效解决了交通能源重消耗的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并非个新概念,国外汽车公司早在上世纪中期就已经研发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大国的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更是日益严重,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变得势在必行,本文将就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做出分析。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现状、发展前景 在石油能源严重紧缺、节能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 2007年11月,国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概念。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 “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未来10年,中央财政将投入上千亿元,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从发展规划、消费补贴、税收政策、科研投入、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方面,构建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近年来,中国主要城市的持续雾霾使得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国内外的车企们纷纷推出以混合动力、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政府也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车挂牌的相关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开通绿色通道。那么,新能源汽车能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成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呢?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能否支持其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吗?下面,本文将详细分析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
目前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由比亚迪生产的“秦”以及概念车“汉”,已经量产的“秦”在中国市场上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
2、纯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 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2014年4月20日开幕的背景车展上,纯电动汽车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相关车企也都展出了各自旗下的电动车,主要包括:比亚迪秦EV纯电动汽车,江淮IEV纯电动汽车,北汽绅宝EV纯电动汽车,众泰E20电动汽车,上汽荣威E50纯电动汽车等等。
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或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4、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成本至少高出20%。中国长安汽车在2007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高效零排放氢内燃机点火,并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
5、燃气汽车
燃气成分单
一、纯度较高、能与空气均匀混合并燃烧完全,CO 和微粒的排放量较低,发动机在低温时的启动和运转性能较好。其缺点是其运输性能比液体燃料差、发动机的容积效率低、着火延迟较长及动力性有所降低。这类汽车多采用双燃料系统,即一个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系统和一个汽油或柴油燃烧系统,能容易地从一个系统过渡到另一个系统,此种汽车主要用于城市公交汽车。
6、甲醇汽车
用甲醇代替石油燃料的汽车。
7、空气动力汽车
利用空气作为能量载体,使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到30MP以上,然后储存在储气罐中。需要开动汽车时将压缩空气释放出来驱动启动马达行驶。优点是无排放、维护少,缺点是需要电源、空气压力(能量输出)随着行驶里程加长而衰减、高压气体的安全性。
8、飞轮储能汽车
利用飞轮的惯性储能,储存非满负载时发动机的余能以及车辆长大下坡、减速行驶时的能量,反馈到一个发电机上发电,再而驱动或加速飞轮旋转。飞轮使用磁悬浮方式,在70000r/min的高速下旋转。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作为辅助,优点是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重量轻储能高、能量进出反应快、维护少寿命长,缺点是成本高、机动车转向会受飞轮陀螺效应的影响。
9、超级电容汽车
超级电容器是利用双电层原理的电容器。在超级电容器的两极板上电荷产生的电场作用下,在电解液与电极间的界面上形成相反的电荷,以平衡电解液的内电场,这种正电荷与负电荷在两个不同相之间的接触面上,以正负电荷之间极短间隙排列在相反的位置上,这个电荷分布层叫做双电层,因此电容量非常大。(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世博专线已使用此车)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众多车企均涉及了新能源汽车,本文将从一下几个典型新能源车探索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1、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秦”
2013年12月17日正式上市后,比亚迪秦开始进入新能源车市场。在产能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比亚迪秦1月实现销量673台,2月834台,3月877台,第一季度累计达2384台,整体来看销量稳步提升。但实际上,3月秦的订销已达6000台,从这一数据来看,秦的市场潜力还有待进一步释放。上市短短3个多月,秦的销量已达到2384台,这一数据,在目前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已远远超出了预期。据调查显示,秦搭载独特的双擎双模技术和丰富配 置等是吸引车主关注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促成车主购买的主要原因。
比亚迪秦具有“双擎”动力,将高性能大功率驱动电机与1.5TID黄金节能动力总成两种力量相结合。在混合动力模式下,秦能爆发出479N·m的扭矩,最高时速可达185公里/小时,是前驱最快车型。作为一款混合动力车型,秦的纯电续航里程为70公里,短途用电满足日常上下班代步使用,长途出行可使用混合动力模式。家用220V电源即可给秦充电,4小时即可充满,百公里油耗仅为1.6L。配置上,秦搭载了云服务、遥控驾驶、360°全景影像、12.1英寸超视觉TFT液晶组合仪表、12安全气囊等高端配置,科技感和便利性、舒适性都值得肯定。同时,6年或15万公里的整车质保,以及电芯终身保修等。
2、江淮汽车IEV系列
全新一代爱意为电动车iEV5在北京车展正式亮相,并在年底正式上市销售。与之前4代爱意为电动车不同,iEV5基于江淮全新纯电动乘用车平台(iEV)打造,续航里程提升至200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江淮和悦iEV5电动车还是国内首款完全正向开发的小型5座纯电动轿车。江淮爱意为电动车自2010年推出第一代车型以来,截至目前销量已突破5,300辆,这对国内低迷的纯电动车市场来说已经是不错的销售成绩。
3、上汽荣威
在纯电动车型荣威E50、插电式混动车型荣威550 PLUG-IN成功发布上市后,上汽荣威又携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亮相上汽展台,从而成为全国首个能够同时掌握三大新能源技术的自主品牌车企。据介绍,荣威550 PLUG-IN综合油耗2.3升,峰值扭矩587牛·米,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公里。不仅如此,该车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既能让消费者体验到新能源车带来的节能环保,又能为消费者留住传统汽车带来的舒适安全和操控乐趣。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不仅实现了新能源车类型的又一次突破,同时它还拥有自身的独特优势。除了“动力蓄电池 氢燃料电池系统”双动力源和实现超长距离整车匀速续驶里程外,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还拥有燃料电池系统功率密度和可靠性及耐久性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关键零部件得到优化改型以及氢系统布置和氢管理优化等科技亮点,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
2014北京国际车展20日拉开帷幕,全球首发车高达118辆,刷新历届北京车展。其中,新能源首发车多达79辆,占近七成,成为本届车展最大亮点之一。中外车企在本届车展上同台竞技展出新能源汽车最新研发成果,中国品牌车企更是高调宣布其新能源汽车战略,既显现出中外车企未来的发展重点,也表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良好的市场愿景。
在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的118辆车中,中外车企共全球首发了新能源车79辆,成为本届车展最大亮点之一,也展示出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与跨国车企具有了同台竞技的实力。本届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了5款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包括比亚迪唐、纯电腾势、江淮iEV5电动车、帝豪CROSS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和帝豪EC7油电混动车型。比如,比亚迪唐定位是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的SUV,百公里加速只要4.9秒。比亚迪与戴姆勒公司联手打造的第一款纯电动车DENZA腾势也在本届车展上全球首发,并且今年有望上市销售,该款车已进入《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江淮iEV5电动车是国内首款完全正向开发的小型5座纯电动轿车,计划年内上市,上市后月销售目标为两千台。
在车展上,一汽等中国品牌车企高调发布了新能源车发展战略,凸显了它们未来发展的重心和在国内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先机的决心。虽然在北京车展展出的新能源汽车很多还只是概念车,尚未走下展台进入市场,而且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续航能力和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还不太完善,但是本届车展新能源汽车全球首发规模之大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外车企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潜在市场。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层面都明确鼓励和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推广新能源汽车”,坚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不变,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不变,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不变,政府扶持的政策取向不变等 “四个不变”。为了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多地政府在购车补贴、充电桩建设、新车上牌等方面出台了相关规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 划》和《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切实做好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努力实现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北京市政府制定《北京市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行动计划(2014-2017年)》,公布了《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及产品目录》,共纳入6家企业和7款产品;上海市也已发布了7批共10款新能源示范车型。纳入目录的车型,不但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的双重补贴,还可在摇号、上牌等方面享受优惠,如北京专门预留了指标用于新能源汽车摇号,上海则可免费享有沪牌。基础设施方面,多地政府明确表明要加快充电设施的布局。比如,北京将完成1000个公用快充桩布局建设,覆盖中心城区和近郊。国家电网方面也明确表示,允许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充换电设施。
四、结论
目前,全社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大力扶持新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具有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安华:清洁汽车-中国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J].世界汽车,2005(5):12~14。[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S].2007,72 号文件。[3] 陈全世,信继欣.中国电动车辆研究与开发[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4]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5] 马均明、葛瑞原:安徽科技-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光明,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