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展览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共5篇)

时间:2019-05-12 12:5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展览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展览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第一篇:中国展览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展览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展览业经历了30年的缓慢发展,20年的追赶式发展,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由展览引发形成的会展经济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崭新亮点。一个行业 或产业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般来说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业发展很快,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二是它对其它经济部门的关联度很高,对其它行业具有较强 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我国展览业虽然经历了缓慢发燕尾服的三十年,但改革开放 后发展很快,尤其是中央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我 国的展览业在近几年内突飞猛进式发展,数量增长迅猛。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为 例,1994年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展览会猛增到60个,其中国际展30个,国 内展30个,超过历史最高记录;1995年进一步增加到84个,国际展39个,国内展 45个,呈现出明显的加速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展览业逐渐完成了其发展历程中 的量的积累,今后二、三十年将是我国展览业从量变到质变转变的关键时期,发 展潜力很大。同时,展览对其它经济部门的关联度很高。根据业内人士估计,这 种关联度可以达到1:5到10。展览业的这种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在西方 表现得十分明显,以至于一些学者就此提出了“展览经济”的概念,这个概念也 已出现在国内有些媒体报刊上。展会经济以展览和会议为主体,涵盖旅游、宾馆、饭店、航空运输、花卉租赁、设计装饰、电子音像等许多行业,在经济生活中的 地位和影响十分巨大。

受此影响,国内一些省市和地方政府也开始认识到展览在地方经济发展和城 市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对其发展倍加重视。在北京,展览业已被北京市政府列为 北京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尤其是把国际性展览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在 行业发展重点,还成立了展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展览工作的领导机构、部门 分工和主要任务,并从战略高度把展览列为实施“外贸、外资、外经、外展”战 略的重要举措之一。’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和其强大而广泛的影响 使上海市等一些省市对申请举办世博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上海市正积极申 请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

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展览业相比,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展览业尚待规范与完善,展览 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我国展览业无序竞争的情况仍然大量存在。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展览业的 快速扩张是建立在小型场馆和小型展会的数量迅速增加的基础上的,与德国展览 业相比,中国展览业的特点是展览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而德国展 览业作为成熟的展览业,其扩张模式是以展会规模的扩张为主。自从我国实行改 革开放以来,拥有组展权、办展权的单位增多,它们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机 制,在国内展览项目开发、组织及出国展览项目的招展过程中重复、撞车的现象 时有发生,有些单位受经济利益驱使,盲目上项目,令参展企业无所适从,办展 者本身的经济效益也受到损害。而目前全国各省市地区的建造场馆也值得进一步 研究,场馆建设投入大,回报慢,新场馆的建设一定要做好可行性研究,避免展 览场馆工程方面上的重复建设。对展览市场要进行认真审慎的研究与调查,认清 展会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尤其是我国内地展览市场发展较为缓慢,筹建场馆时 更要慎重。广州、深圳、珠海地理位置相互靠近,又毗邻香港,在场馆建设上更 要量体裁衣,不应仓促上马。

我国的展览管理体制亟需改革。我国政府曾出台了对包括主办单位资格批准 和展会审批及出国展览管理体制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规范我国展览业的发 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部门职能的进一步

转变和我国展览形势的不断发燕尾服,现行的各种管理体制已显露出不适应展览 业发展的需要,各方面要求改革管理体制的呼声相当之高。与日益成熟发展的展 览业相比,我休养会发现发达国家大都成立有展览行业协会,主要是利用市场机 制和行规对展览业进行协调性的管理,指导和规范展览企业的动作与经营。借鉴 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研究探讨成立我国专门的展览行业协会,建立展会评估制 度,对展览业进行全国性的统计和分析,对全国各类的展览会进行协调与指导,负责国际、国内展览界之间的横向交流与联系,筹划展览从业人员的培训,等等 事宜,对于我国展览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说意义重大。

此外,从目前全国展览业的情况看,展览项目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产业结构 调整而改变的问题。展览项目必须要紧跟经济与时代的发展,要根据我国产业结 构及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是展览业的突出特 征,从政府有关部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直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展览无不 涉及。在发展过程中,展览与相关行业的关系是互动的,即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也就是说展览业的水平是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中与产业 发展状况,尤其是与进出口贸易联系密切。近年来,一些沿海城市产业出现向金 融、贸易、高科技方向转移,而传统行业如纺织、轻工业等向周边地区转移的发 展动态,展览项目包括出国展览项目也应做出调整。目前展览市场大量涌现的技 术交流交易会、房地产交易会、人才交易会、中西部投资洽谈会等展览会和各种 形式的中外经济技术交流洽谈会,正是顺应了我国经济与市场的发展需要,使相 关产业及展览业均发展得红红火火。

中国加入WTO,将促进我国展览业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将加剧展览业的竞争形势加入WTO后,由于中国展览业将逐步按照国际惯例运行,就必须在国内建立良 好的展览市场,具备与国际接轨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因此来自外部的压力将 使中国展览业最终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现行的展览管理体制将必须加以变革,而现有的大部分组展单位也将转变身份,走进市场寻求出路。这种趋势对于那些 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展览公司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外资进入展览业将带来资 本和管理技术,有助于提高中国展览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国际展览业进放中国将 带来新的理论和观念,有助于提高中国展览会的水平,并扩大中国展览市场的规 模。入世后由于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吸引更多的国外产品和资金,外商直接投 资与进口贸易将更加活跃,将大大促进在华展览的发展;而出口产品和出口企业 则是入世的直接受益者,由此将大力推动出国展览的发展。当然,加入WTO将会加剧我国展览市场的竞争。入世后,中国展览业将逐步按 照国际通行的展览规则运行,中国用于保护本国利益、不适应国际展览业运行规 则的条令终将废止。如价格双轨制、对外资展览公司的限制等。外国展览公司可 以获得在中国的国民待遇,外资的进入将加剧展览市场的竞争。并且由于中国展 览业与国外相比,整体处于劣势,势必有某些展会和企业被淘汰。入世后所带来 的展览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中国展览业的结构的改变,如馆租在展览业中 的比重降低,而组展和展览相关服务的比重的上升;对于那些以场馆经营为主要 收来源的企业形成挑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展览业的发展

互联网对展览经营模式今后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网上营销,也 就是展览业的电子商务活动,将会在今后的展览经营中日益普及与发展,并将进 一步促进我国展览业的发展。网上营销一般包括宣传、招展、信息交流。例如展

会概况、展览公司和展览场地介绍、参展商介绍,可以增加展览的信息量、透明 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参展商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将逐渐依赖于互联网的技术。可以说,展览活动中凡是涉及展出、展品和展出活动参与人的信息和数据的收集、传递、处理的环节都是电子商务的用武之地。同时目前出现时间不长的网上展览 会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展览会,它具有永不落幕、实时更新、降低成本、提 高效率等传统展会无法比拟的优势与特点。但它又具有与生俱来的缺陷与不足,网上展览不会全方位地感受展会的气氛、展品、客户和竞争对手。网上虚拟展览 永远不会对实物展览造成生存威胁,永远都不可能取代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影响我国展览业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为摆脱经济困境、实现产业升级,通过跨国公 司向外投资、寻求出路,从而形成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 整。这种调整对我们的产业结构及进出口商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加入WTO、取 消有关配额和避免倾销指控后,我国原有的劳动密集性产业如纺织业、玩具业等 将获得更有利的竞争优势。在这种产业结构调整中,出国展览将更有文章可做。而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使技 术更新步伐加快,产业、产品、技术的生命周期缩短,必然促进以技术信息交流 为核心的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从事第三产业的展览业也将是未来我国战 略结构中优先鼓励发展的行业,政策的支持将会使我国展览业的发展如虎添翼。随着我国展览业的发展,相信会有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名牌展脱颖而出,并将在 全国逐步形成合理的布局

中国是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有自己独有的工业,各地有不同的需求。今后预计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展览会将分布在以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成才等城市。珠海、深圳、厦门、昆明、常州等将举办一些 有代表性的特色展览,据此布局将形成中央级全国性专业展和地方级地域性展会。中国的展览市场将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展览布局。另一方面,我国本身拥有广阔 的市场,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将使我国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何 针对国内日益扩展的市场做好展览工作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总之,中国未来的展览业极具发展潜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展览业的发 展将促进中国展览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将为中国展览业的 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将促进在华国际展览和出国展览的 数量与发展速度;中国加入WTO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展览业的整体水平并有助于扩大 展览业的市场规模;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是展览企业营销的有力工具,可以说,展 览业作为我国成长中的朝阳工业,有着广阔无限的市场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第二篇:中国展览业发展现状

引言:2005年7月6日到7月9日,我院组织我们专业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见习参观活动,活动范围集中在广州深圳地区,参观了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越秀公园,南越王墓,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广州白云机场,广州长隆夜间野生动物园,深圳欢乐谷,初步接触了旅游业内的相关行业,了解了一些行业知识,深有体会。现在选取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作为主要阐述对象,从中国展览业发展现状,广州国际会议展展览中心简介以及我们的挑战与机遇三个方面,汇报见习状况。

中国展览业发展现状

展览业发轫于商品交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繁荣。展览活动是经济界定期集聚、检阅行业发展状况、研究行业发展方向的机会、场所和平台,它通过商品、信息、资金、技术供需双方面对面地交流,引导行业发展潮流,扩展行业发展空间,提供市场机会,促进要素流动,从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展览业因而被誉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对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会展业已成为其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798年由法国政府组织的第一个国家级规模的工业展览会“工业大众展”以来,国际会展业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发展成为集政治、经济、科技和商业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相关产业(如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酒店、翻译、广告、装潢等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和经济技术与信息的交流,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为此,会展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其给举办城市带来的经济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

我国的会展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我国会展业的现状,我国举办的展览会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老牌展览会,如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和全国糖酒交易会等;

2、地方性或区域性洽谈会,如厦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和乌鲁木齐边境贸易洽谈会等;

3、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性展览会,主要有北京国际机床展、北京和上海的国际汽车展、北京国际服装博览会、珠海航空展和浙江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等;

4、其它各地方自行举办的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展览会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展览活动空前活跃,在全球展览业中异军突起,展览的总规模年均增长近20%。2003年,我国展览业直接产值约80亿元人民币。目前全国已有150多个展览场馆,专业展览场馆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并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型展览集团公司,培育了一些规模大、知名度高的展览会。会展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多年来制约会展业发展的展出场馆和相关配套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对展览活动需求的增加,展览会营销功能日益凸显,每年举办的展览会的数量持续增加。根据相关的统计,2004年,在全国90个展览馆,共举办展览会2467个,举办展览会最多的5个省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川。如按地区划分,华东地区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最多,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华东地区中,上海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最多,占整个地区的45%;华北地区的展览会举办情况在各省市之间的分布极其不均衡,其中北京市举办展览会的数量占整个地区的87%,这显示出上海和北京作为会展中心城市的实力;中南地区以广东省为龙头,也是一个展览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该地区其他省市的展览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西南地区中,四川省本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最多,占到整个西南地区的62%;陕西是西北地区中展览业发展比较好的省份,2004年其举办展览会53个,占到整个区域的60%;东北地区中,辽宁省举办的展览会数量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占整个地区的72%。

展览业所涉及的领域较以往更加广泛。2004年展会数量排在前10位的是以下门类:房产建材、生产设备、人才招聘、文化体育、新兴技术、医疗保健、服装纺织、旅游酒店、食

品饮料、综合展会。由此可以看出该展览市场的供需热点。

有关数据显示,对2004年全国42个主要展览馆举办的1064个的展览会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42家展览馆举办的1604个展览中,参展商总量为34万,其中国际参展商为3.1万家,占参展商总数量的8.97%。参观者总人数为1.2亿人次,其中国际参观者总人数为55万人次,占总人数的0.44%。这些数据反映了目前国内的展览会的国际化程度还普遍不高。在出国展览方面,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出国办展在促进贸易等方面的作用日益为企业所接受和重视,中国参展商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博览会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来自德国经济展览委员会(AUMA)的统计显示,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参展国之一,参展商总数超过5200家,排名第八。来自中国的观众人数也以每年20%到30%的比例增长。根据中国贸促会的统计,2004年,全国有107家办展单位赴50多个国家(地区)举办和参加经贸展览会749个,比2003年增长了22%,摊位总数2.7万个,展览团总人数4.5万人。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年来中国出国展览快速发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一些大规模有较强影响力的名牌展览会一定会脱颖而出。几年后,我国展览市场的新格局一定会形成,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有序,会展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将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有关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广州东南部新城市副中心琶洲岛,东邻城市主干道科韵路和琶洲塔,西临体育健身公园和华南快速路,南靠新港东路并与万亩生态果园相望,北衔亲水公园。根据规划,琶洲岛将是一个崭新的国际博览城,会展中心便是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会展中心建筑方案构思以“珠江来风”为主体,凸显建筑物“飘”的个性,象征珠江的暖风吹过大地,使会展中心这个高科技和现代文化的载体飘然落在广州珠江南岸,赋予了静态建筑“飘”的形式美感,暗示了商品科技的动态发展与流变,从而使建筑具有了“非建筑”的多重含义,为广州市民带来了一个旅游、休闲的新去处。

会展中心总用地面积70万m2,会展中心项目共分两期建设,目前已建成的是一期工程,规模达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是国内领先、国际上具有一流水平的建筑物。一期工程总用地面积439004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286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4938平方米,绿地面积108210平方米,道路、广场、停车场用地180248平方米,室外展场21890平方米。建筑高度:40m,主体二层(局部六层);绿化率:48.7%;容积率: 0.567%;停车位:架空层1800个,室外400个;展厅:128m×90m(架空层3个、首层7个、二层5个);展位:3m×3m/10200个。包括六大功能区:展厅(含南面展厅和北面展厅)、室外展场、珠江散步道、车道、东入口车道及其他用房(含餐厅、办公用房、设备用房等)。会展中心含架空层、夹层在内共有7层,架空层主要用作展厅,车库、餐厅、设备用房。首层及四层为展厅及餐厅,二层为珠江散步道和商务用房,三层及五、六层为办公与设备用房。建筑物总高度39.5m,首层展厅净高13m,四层净空高度不小于8.5m。展厅采用了国际通用的3m x 3m为最小的展位基本尺寸,设计使用30 x 30为模数单元,90m为一个大展厅单元,平面构成的每个展厅均由90m x 126m的矩形平面。首层8个展厅,四层5个展厅,架空层3个展厅合计16个展厅。展厅的组合可由单个或多个灵活变化、互不干扰的5个大厅连续为一体的平面展览空间。首层与四层展厅都分别再与中央部位贯通东西向的珠江散步道连通。珠江散步道为一个横贯东西,利用珠江景观的宽30m,长约450m,由玻璃幕墙和大屋顶所构成的室内交流空间,既可作为提供多样信息的场所,可为大众提供休息的舒适的内部空间环境,也是主要的人流垂直、水平交通通道。

会展中心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了项目选址、规模、功能、水平等关键因素后,于1998年办理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999年

启动建筑方案设计国际竞标工作,2001年4月6日工程正式动工,2002年12月28日建成投入使用,历时20个月。并于同年成功举办了第5届留交会。2003年至今,会展中心还成功举办过第6、7届留交会,第94、95、96届广交会,第1、2届广州汽车展,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我们进入馆内,由馆内专业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了整个馆场,并为我们详尽的介绍了馆场的有关知识,耐心地回答了我们的疑问,初步介绍了一些相关会展知识,了解到会展的举行是要进行大量的工作,达成协议一般会在半年前;组织展会是由展馆,招展单位,主办单位,参展商,观众,专业买家共同完成,其中展馆,招展单位,主办单位,参展商分工合作,职能明确;参展一般是3天筹展,4天开展,半天撤展;使我们直观具体接触到平时很难有机会接触的专业知识。我们参观当天恰逢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在馆内举行,入内参观浏览发现馆内布置的确有条不紊,分区明确,并且在馆门口有相关的指南,地图派发,使观众可以对馆内布置清晰明了,商家各出其谋,一般都将商品美观漂亮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并且有各式各样的宣传方式,让我们大开眼界,展览办得很美!让我们获益不浅。

我们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中国展览业在近20多年时间里获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就展览业的规范性、竞争力、效益水平而言,我国展览业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展览业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行业内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妨碍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展览业市场体系形成。展览业的资源配置、地域布局对行政的依赖度还相当高,行政条块对展览市场的分割造成行业内市场竞争不充分,严重影响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作用的发挥。

我国展览业相对低下的市场开放度,阻碍了行业内资本市场的形成,行业发展缺乏后劲。顺畅的投融资机制是行业发展的助推器。由于我国展览业向外资和民营资本的开放不够充分,业内原有经营者又受到行业、地区门户的束缚,行业内部资本流动和外部资本流入受阻,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经营者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展览领域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未起步。由于竞争和开放不充分,我国展览业效益水平不高。近两三年来,每年在我国举办的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展览会中,大规模、上档次的展览会所占比例非常小,具有国际影响、形成品牌的展览会更是屈指可数。同时,重复办展现象十分严重,参展商严重分流,展览水平普遍不高。中国展览会的平均产值为280万元人民币,而德国展览会的平均产值为1000万欧元。我国展览活动还有很大的效益空间。

展览业发展不平衡,行业布局需要调整。展览组织、展台设计与搭建、物流、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能力相对滞后,展览设施闲置相当普遍,全国展览馆的平均使用率不足30%。而在某些地方,展览场馆供不应求,硬件设施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同时,我国东西部地区展览业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展览业较为发达,全国举办的国际性展览活动中仅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四个城市就占了77%。

展览业自身建设相当薄弱,亟待建立行业自律和公共服务体系。高水平展览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展览统计、信息发布体系不健全,宏观协调缺位等问题,妨碍着我国展览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我国展览业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是体制问题。展览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开放相对滞后,市场机制不够健全、法制化程度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如果不在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我国展览业就很难进一步发展。

虽然我国会展业迅猛发展,但近年来会展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成为摆在会展业界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目前,上海会展业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复合型会展人才不到100人,2010

年上海世博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将达10万人。上海现有会展运营管理、广告和物流等人才仅能满足1/3的市场需要。按上海200家会展公司及会展服务公司计算,保守估计今后5年需要会展人才2500人;上海150多家三星级以上饭店需要会展人才1200多人。考虑到会展公司和饭店猛增、世博会自身需求以及对会展业的推动等因素,人才缺口会更大。

据深圳会展业界人士反映,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深圳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深圳与会展相关的企业大约有100多家,全市每年举办展会70场左右。按照这个规模,至少要有200至300名熟悉市场行情、具有足够会展组织能力的会展经理人才。但在深圳现有的会展从业人才中,合格的人才不足一半。新的深圳会展中心启用后,深圳的展馆资源将扩大3倍以上,展会总量很可能增加到每年100至200场,而且增加的展会将以国际展会为主,人才奇缺让很多展业企业经营备感吃力。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近3年会展专业人才缺口在5万人左右,而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总体偏低,专业结构不全以及人才分布不均等方面。

总之,会展人力资源培养已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只有进一步完善会展专业的教育体系,打造一批年轻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我国会展业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提升我国会展业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而对于我们学习相关专业的大学在校生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当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挑战。行业存在问题,该行业的研究人员与在职人员都有责任去发展振兴会展行业,对于我们,我们有更大的机会去面对这些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人才的短缺对于高等学府专业知识学子也可算是一个喜讯,意味着我们有更大的空间等待我们去发挥。对于有准备,有真才实料的人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对国际会展市场大融合的有力推动,同时,还蕴含着中国社会法律环境的规范、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的推广以及专业观众的成长等众多条件的契合。中国会展业作为快速成长的朝阳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增长潜力。

会展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第三篇:中国清洁生产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清洁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马梦娇(石家庄经济学院工程学院07级环境工程一班)

摘要分析了清洁生产的问题,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从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及污染物排放量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清洁生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清洁生产;现状;发展前景

清洁生产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是否提高;一是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是否减少。如果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利用水平提高,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减少,那就说明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消耗越少,利用水平越高,污染物产生量越少,清洁生产搞的就越成功。所以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就要在这两点上下功夫。评价我国清洁生产的实施状况也要从这两点出发。

清洁生产从预防污染的目的出发, 通过源消减和不同层次的物料循环再利用来节约资源和消除污染, 这与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即3R)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在企业层次从产品生产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对资源合理有效利用。

一. 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

我国清洁生产起步晚,但发展很快。2010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5月底前要把任务落实到各地区和企业。

1.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的回采率仅为3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对共、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的仅有1 /3,其采、选综合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也分别只有30%,而西方矿业发达国家从有色金属的选冶过程中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已达70多种,副产品价值占总产品价值的30%以上,其选冶综合回收利用率已达80%以上。

我国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为69%,钢铁高炉渣回收率为85%,选矿尾矿为2%。煤矸石为17%。在日本,粉煤灰已

基本上被利用。而我国目前的利用率仅为21%左右。废旧金属资源的二次利用率也很低,在每年新增总量中不到5%,而法国已超过30%,美国为25%~30%。

2.污染物排放量

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为3028.96万吨,氨氮为172.91万吨,重金属0.09万吨,总磷为42.32万吨,总氮为472.89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为2320.00万吨,氮氧化物为1797.70万吨,烟尘为1166.64万吨,工业粉尘为764.6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为4914.8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为3.94万吨。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接纳主要水污染物数量大,工业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少数行业和局部地区,污染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位于全国前列;造纸、纺织等8个行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3%和73%,电力热力、非金属矿物制品等6个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9%和93%。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很大。

二. 清洁生产的发展前景

(一)生态工业园建设是企业良性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清洁生产的推进, 人们逐渐认识到, 在单个企业内实现清洁生产, 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能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所以企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突破单个企业的范围, 走企业集群之路, 建立生态工业园, 实现区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 它模仿自然生态系统, 在地域相近的企业群落、工业基地或工业园区层次, 通过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 建立工业系统的代谢关系和食物链, 形成物质和能源的最优利用和高效产出, 减少废物排放, 并最终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系统。

(二)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就业人口的增加, 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2006 年北京市能源消费中第三产业占到了36%, 并且能耗增长速度大幅超过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 尤其是商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

行业的迅速发展造成的污染更加突出, 如果不加以重视, 将成为继工业污染问题之后的又一生态危害, 第三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势在必行。北京市2007 年的清洁生产工作计划就包括加大宾馆、餐饮、医院等行业的节能改造和污染物处理以及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试点等内容。

(三)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前景广阔

目前的常规农业同样存在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生产率低下的问题, 所以要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也必须要发展绿色农业, 推进清洁生产向农业领域扩展。

要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支持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产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及产业生态链等方式形成产业共生体系, 促进现代农业向“生态、安全、优质、集约、高效”发展。近年来, 北京市在建设新农村、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如在适宜地区试行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种养联动等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 其中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集种、养、沼气生产为一体, 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绿色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优质清洁能源一举多得,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农业开展清洁生产大有可为, 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王坚,陈润羊.中国农业清洁生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 杜悦英.农村污染:必须直面日趋严重的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0.[3] 王旭,韩福荣.我国实施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质量.2002.[4] 涂瑞和.中国推广清洁生产:综述与展望[J].产业与环境.1999.[5] 推进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J].节能与环保.2007.[6] 安加锋.农业循环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第四篇: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发表于 2007-10-15 00:15:0

来源:《世界金属导报》

一、关于民营钢铁企业

这几年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很快。2006年全国产钢4.18亿t,其中民营钢铁企业产钢达到1.64亿t,占40%;产生铁1.65亿t,占全国的41%。从地域分布上看,主要分布在河北、江苏、山东、山西、河南、辽宁、江西等省。河北省是全国产钢第—大省,也是全国民营钢铁的大省,去年产钢9096万t,其中民营企业产钢5997万t。占全省钢产量的67%,占全国民营产量的39%,河北省民营钢铁企业主要集中在唐山和邯郸地区。江苏省去年产钢4202万t,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民营企业产钢3868万t,占全省产量的92%,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冶金业商会目前的会员中含钢铁生产企业及其相关的炉料、商贸流通企业近45个,钢铁生产企业生产规模一般超过100万t,如沙钢去年产钢1462万t,位列全国第四,其它如河北的国丰、建龙、津西、纵横、德龙,江苏的中天、永联、淮钢、雪丰,江西的萍钢,山西的海鑫、宏达、安泰,山东的泰山、石横,四川达钢等等,基本上包括了民营钢铁中较大规模的企业,生产能力超过8000万t。当然还有一批较大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如河北的武安市几个民营厂,唐山港陆、滦河,山东的日照、维坊,山西的宇晋、中阳等,正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加入到民营钢铁企业的团体中来。

近几年民营钢铁企业不仅在生产规模上发展很快,而且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已由过去的普材优势向着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迈进。如沙钢、国丰、建龙、恒通、津西、德龙、纵横等企业已经投产了连轧薄板、中宽带钢、H型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沙钢的5000mm宽厚板轧机今年底将投人生产。所以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势头很好,正在按照市场需求,向着节能、环保、调整结构,增加品种,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着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二、民营钢铁发展背景

我国民营钢铁企业近几年发展迅速,我认为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好政策,所谓地利就是广阔的市场和强烈的需求,所谓人和就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各地政府的支持,给了一些优惠的政策。1993年房地产热,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一时钢材奇缺,1993年初钢材每吨价格是1600元,到年底上升到4300元,那一年创造了当时全国钢材进口的最高记录,达到了2036万t。当时对民营钢铁企业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建筑用材,大家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到了1999年下半年,钢材价格随着市场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又开始上涨,当时的价格是1900元/t,2000年上升到2400元左右。我国2000年钢产量1.285亿t,到2006年达到了4.18亿t。由于钢产量的大幅度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焦炭和进口矿石价格的上涨,(矿石由每吨300元涨到600元以上,焦炭由每吨300元、600元涨到1200元,)使我国建筑用材的价格上升到3000元以上。这段时间(2000年~2004年)市场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十分明显,2000~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年递增在24%左右。大部分民营钢铁企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看到了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用材在一定时期内仍然是我国钢材消费的大户,占50%以上,所以在民营钢铁企业起步所选择的品种正是这些,即棒材、线材、窄带钢,以后又发展到中宽带,宽带钢。开始起步不可能搞宽带钢,一是因

为投资大,二是没有那么多钢,一条中宽带用钢100多万t,宽带钢至少200万t。现在看,当时的品种定位是对的,有市场,上马快,积累快。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工艺装备和技术的因素为民营钢铁的发展开辟了一条轻车熟路,使我们的发展能够做到投入少,上马快,产出快。今天我们用10~13亿元的投资,建设周期一年多不到2年,建成一个年产百万吨、生产普通棒线材的企业(前提是不搞矿,吃进口矿,不搞焦),为什么能做得到,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这里有其深刻的内涵,是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建设经验的积累、技术进步和外部条件的支撑(进口矿)。

例如,炼钢环节。炼钢顶吹转炉车间,由于连铸技术的成熟应用、炉衬的改进,寿命的延长,使得炼钢厂房面积大大缩小。溅渣护炉技术的应用使大部分转炉的炉龄提高到了5000炉以上,有的到万炉。

小方坯连铸今天能够成熟应用,更是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过程,从引进设备到国内设备消化改进,促进炼钢水平的提高,到提出“以连铸为中心,炼钢是基础,设备是保证”的炼钢工作方针和相应轧钢设备的改造,大约经过了近20年时间。今天成熟了,进而发展到高效连铸,每流产量超过10万t的连铸机每台的投资只需2000万元。

从炉衬、连铸环节的成熟设备、成熟技术拿来我用,实现了省时、省力、省钱,2座60t转炉,不搞混铁炉,投资2~3亿元。再加上民营机制方面的优势,比如能国内做的设备决不引进,能自己做的设备决不外购,能自己施工的项目决不外委,所以同样规模的项目在民营企业投资要比国有企业省一半以上。

三、民营钢铁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考验,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与发展初期的状况已大不相同,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总产量在稳步增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环节的技术经济指标大部分并不落后,像邢台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有些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炼铁人炉焦比、喷煤比、高炉利用系数、转炉平均冶炼周期、连铸机作业率、轧机作业率、成材率位于同类企业前列。工艺装备水平逐年提高,主体设备不落后,产品档次、品种结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进行着调整,一改过去以生产棒线材、窄带钢为主的状况,增加了中宽带钢、宽带钢、宽厚板轧机、无缝管、焊管、H型钢、特殊钢等等。

仅以宽带钢为例,目前已投产和正在建设的轧机就有江苏沙钢5000mm宽厚板、1700mm热连轧机,宁波建龙的4200mm宽厚板、1780mm热连轧机,南钢的3200mm中厚板炉卷轧机,山东日照的1580mm热连轧机,河北国丰的1450mm轧机,德龙、山西海鑫、河北港陆、新金,唐山轧钢等厂的1250mm轧机等等;唐山恒通厂年产超百万吨的冷轧镀锌生产线。

民营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去年市场波动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要看到民营钢铁企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小,所以企业的人均效率明显较好,包括企业人均销售收入、资产利润率等。特别是较大型的民营企业近几年发展速度更快,超过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这和民营钢铁企业机制灵活、建厂时间短,没有历史包袱等有很大关系。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民营钢铁企业发展面临问题,国家对钢铁行业实行宏观调控,压缩固定资产投资和过剩的生产能力,对环保、土地利用制订严格的政策。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如何采取措施,摸清市场,通过挖潜、改造、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显得十分迫切。一个是当前生产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今后的发展路子怎么走,产品搞什么,怎么定位,如何应对产能过剩等等的问题,是到了冷静思考的时候了。

去年8月,笔者走访了河北省6家民营钢铁企业,尽管了解的情况很肤浅,但我觉得他们的一些思路和做法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这次调研的6家单位都是民营钢铁企业中的骨干,产量在200万t以上,最大的500万t以上(国丰)。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会用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能够审时度势,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生产建设、产品定位、开拓市场、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等方面有着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找准了自己的位子,使我们看到钢铁企业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办事,就会不断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在生产发展中不过分追求规模,结合地区产品需求,产品定位在板带系列,4条窄带钢,从窄带到宽带,他们的发展战略是规模适度、突出专精、适应市场、绿色和谐。通过建设新的板带系统,改善环境,淘汰所有的小高炉、小转炉。

唐山恒通集团是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一个产量过百万吨冷轧板、镀锌板企业。该企业坚持走自己的路,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省下了大量投资,用国营一条半冷轧线的投资建成4条冷轧生产线。另外,在镀锌品种上下功夫,先后开发了镀锌、铝、硅和镀锌铝等品种,产品出口欧美。

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本地区铁矿资源优势,铁矿粉三分之二由本地供给,产品由带钢发展到H型钢,并逐步做到H型钢系列配套。

唐山建龙集团实业有限公司以带钢为主导产品,并由热轧发展到冷轧,还开发了汽车大梁板、耐候钢等品种。由于厂地所限,该厂不过分追求规模,公司有着矿山优势,并十分注意综合利用,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推动企业发展,煤气发电装机达到2.7万kW,占用电量的20%,3座高炉压差发电投产后自发电量将达3.45万kW,占用电的25%。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综合本厂产品面向焊管生产企业的特点,正逐步实现带钢系列的配套,在850mm中宽带钢的基础上又建成1250mm宽带钢,产品定位在管线用钢,产品70%直销生产管材的企业。在生产环节上注意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他们在原料和运输并不理想的条件下,逐个环节降低成本,在烧结矿成本指标列同类企业下游的位置,经过炼铁、炼钢、轧钢等环节,到带钢成本却上升到全国同类企业同类产品的成本指标前列。

邯郸纵横钢铁有限公司在建设环境不利的条件下,短期内迅速建成了从烧结、炼铁、炼钢到两条中宽带的200万t能力的完整生产线。在品种开发上通过改善炼钢环节,生产出替代无缝钢管的焊管用优质带钢,还计划增加无缝钢管品种,以满足华北地区市场需求。另外江苏的淮钢、中天、雪丰等厂通过采取精炼措施,在转炉上增加优质钢的比例,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民营钢铁企业的经营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发挥自身优势的特点,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找准市场定位,以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的特色占领市场份额。

民营企业发展中,按照国家有关发展政策和环保的要求,不能盲目追求规模,而是向品种、质量、增加高附加值和降低成本方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顺应产业政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大科技与环保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后要从积极发展的角度看待民营企业,看到它的生命力。民营企业发展的前景是好的,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当然还有不足,世界商业报道[biz.icxo.com]比如重组问题、环保问题,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的问题等等,关键是下一步发展走什么路(规模、品种),要充分地进行市场调研,请一些专家对本厂的发展进行论证,要看到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经济,现在并不是缺什么品种,而是你生产的品种有多大的竞争力,即区位优势、成本优势、品种优势、创新优势等等

第五篇:中国汽车展览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一、中国汽车展览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会展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从以前的以“成果、成就”展览为主,转向了多行业、专业化国际经济、技术展览会为主导的会展业的形成。

在会展业的高速发展中,北京由于其特殊的首都位置,使得北京的会展走在了全国的前面。而在北京举办的展览中:汽车展、机床展、通讯设备展、纺织机械展、服装服饰展等一批大型展览,起到了很强的带头作用。其影响力大,知名度高,受众面广,使其在众多展会当中,脱颖而出。特别应指出的是:两年一届的北京国际汽车展(Auto China),由于其对馆内、馆外面积的需求量大,观众的多层面性;由于其规模连年扩大,对于场地、环境、交通、现场管理、信息传递、现场服务等方面,都给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

据统计:1994年以前,全国有各类汽车展十几个;1994-1999年,有20-30个;进入2000年,全国各类的汽车展50-60个,加上国内的展销会、订货会等,多达100余个。

可以看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汽车工业的长足进步,带动了汽车展的发展。

1、大型综合性汽车展

国内、外厂商组织参展,展览面积在8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国际厂商的面积50%以上。在中国众多汽车展览会中,最受瞩目的是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和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创办于1990年,至今已举办8届。其中:2004年北京汽车展览会展览规模达12万平方米,使用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和全国农业展览馆的全部场地。参展厂商1500余家,其中海外20个国家和地区的320家厂商参展,国内10余家展团及零散参展企业共计1200家,参观观众达46万人次;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创办于1985年,至今已举办10届,其中2003年上海汽车展览会规模达8万平方米以上。

隔年交替举办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和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得到了中外汽车界、新闻界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参展厂商逐年增加,参展产品不断更新,展出规模连年扩大。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权威性最强、档次最高的国际性专业展会。在新闻界和社会各界有较强的知名度,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

2、区域性汽车展

以国内厂商为主体,国际厂商面积10-20%,国际品牌多以代理商参展为主,展览面积在4-8万平方米左右。主要的展会有华南地区的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深圳国际汽车展览会和东莞国际汽车展示交易会,华东地区的中国杭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东北地区的长春、沈阳国际汽车博览会,以及西南地区的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

3、以省市招商为主的汽车展

这类展览会以国内经销商和国外品牌代理商为主,少量国内厂商参与,展览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下。此类展会,在数量上占一半以上。

4、各种专业性、专题性汽车展

近几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市场的繁荣,各种专业、专题性汽车类展览,发展较快。如:汽车配件展览会、汽车发动机展览会、汽车维修检测及售后服务展览会及汽车用品展览会、各种商用车、特种汽车、专用车展览会等各种专题类展览会吸引了一批专业领域的厂商。这种专题类展览会是汽车展览市场细分的结果,是汽车展览市场中更趋专业化的产物。

就汽车展览会的兴起与发展来看,这种大、中、小型结合,综合性与专业性结合的展览结构,对于推动国内外汽车界的交流、发展、合资与合作、繁荣地区经济,完善市场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和国际上的差距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的高速增长,刺激了汽车展览业的兴起,激发了多方面办展的积极性。

1、主要问题:

(1)多渠道审批。国家多年来一直实行国际经济技术展览会的办展资格认证和展会审批制,但审批渠道较多,管理分散。一些得到审批的展会并未办出效果。

(2)多头办展,办展主体多。同样内容的展览会,既有政府见出面组织的,也有各种协会、商会、展览公司、商贸公司举办的;既有行业机构、国有机构组织的,也有民营、私营机构的操作的。运作形式各种各样。

(3)尚需建立规范化的市场运营机制。

2、与国外差距

目前我国的汽车展与国外相比,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与软件服务方面的差距。(1)场馆的设施建设

总体看来,地方上的场馆建设发展较快,但缺少大规模、大型展会;在北京,已有若干个大型展,但缺少大型展览场馆。场馆建设明显落后于会展业的发展需求。如:汽车、服装服饰、机床、工程机械、纺机展等多个大展,都对场馆面积不足和新场馆的建设提出迫切的要求。

(2)展会组织与运作

通过对国际上一些知名展览会的考察和学习,可以看到:国际上知名的汽车展览会的组织工作比较成熟,一般都由专业的组展机构来运作。反映出机构稳定,脉络清晰,各负其责,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中国的汽车展览会目前以联合办展、多方合作、协议约定形式比较多,其中难免出现办展机构不稳定,意见不统一,效率不高,服务水平较低的情况。如何推动我国汽车展览业的发展,通过何种形式稳定机构,提高办展效率和服务水平是殛待汽车会展业关注和研究的。

(3)以人为本,服务于展商,服务于观众

中国的会展业,目前服务水平还不完善,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于展商,服务于观众,还要下大功夫。

总体看来:中国的会展业,还有一些极待解决的问题。和国际上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在:展会数量多,高质量展会少;综合性展会多,专题性展会少;办展机构多,专业化机构少。

三、关于我国汽车展会的发展

汽车会展业的发展,对于加强国际汽车界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合资合作,推动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些区域性、地方性的展览会,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繁荣地区汽车市场,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过多的展会,也带来了厂商难以选择,展会低水平重复,效果不佳的情况。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市场的繁荣,市场化的运作,市场机制的调整与制约,汽车展览会将更加成熟,进入理性化发展阶段。展望未来,中国的汽车会展业仍会有较大发展空间,经过3-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2-3大型国际汽车展,形成国际品牌,跻身于高水平国际品牌汽车展行列;若干个中等规模,区域性,专题性展会作为重要补充。

为了推动展览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规范化的市场运作体系,应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国家的宏观政策指导与监控,推动展览业的市场化进程。

2、抓紧会展行业协会、商会机构的组建,制订行规,开展行业的协调与交流。

3、促进会展业务的商业化运作与企业自律。

随着我国会展业市场化、规范化的发展,展望未来,中国汽车会展业将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下载中国展览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展览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大鲵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共五则范文)

    中国大鲵研究现状与探讨 刘懿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处于水生动物向陆生动物进化的过渡类两栖动物。它在研究动物进化方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被称为......

    中国营养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共5篇)

    中国营养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营养产业现状喜中有忧 中国营养产业是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中国营养产业规模为1500亿元,约占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2.48万亿......

    浅谈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前景

    技师专业论文 汽车驾驶员 浅谈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与发展前景 姓 名: 身份证号: 等 级: 准考证号: 培训单位:北京公交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鉴定单位:北京市第二十九职业技能鉴定所 日......

    全球及中国铝型材现状分析发展前景

    全球及中国铝型材现状分析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及铝型材用途不断扩展,全球铝型材的消耗量由2001年约869万吨增长至2009年约155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预计2012年,全......

    中国玩具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中国玩具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中国是全球玩具第一大生产国。我国玩具行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70%以上还是来料加工和来样加工,自主开发和创新的能力不强,能够以自创品......

    浙江省展览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浙江省展览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张雁玲 学号:13号 班级:10旅专 引言 写作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WTO,特别是大陆和港澳CEPA安排的实施,外商也越来越看好中国国会展业,中外会展企业的......

    中国小麦生产现状以及未来五年发展前景

    中国小麦生产现状以及未来五年发展前景一、小麦生产的变化 观察中国小麦产量变化的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最近十年,中国小麦的产量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波动过程. 全国小麦产量在19......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

    中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分析纵观我国保险业20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