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休闲学论文
休闲学论文
中文题目:创意农业经济
中文摘要:创意农业是把创意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把农业生产消费活动与文化创意活动相融合的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新型农业业态,是创业产业中的一中新门类,它充满了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创业农业具有经济高效性、文化欣赏性、产业融合性、消费参与性等特点。发展创意农业,可以促进农业资源再生、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对于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中文关键词:中国
创意农业经济
发展 英文题目:Creative agriculture economy
英文摘要:Create new meanings as a factor of production,can mix agricultur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ctivities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activities together.Creative agriculture economy is a new agriculture formate which can prove append value of the farm product.It is full of creativity ,imagination and artistic appeal.The developing of the creative agriculture ,will promote recycl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can boost the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and in farmer’s income,will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In one word,creative agriculture is very important to change the way of mood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英文关键词:China
Creative agriculture economy
Develope 引言:创意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农业功能的拓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相继发展起来;于此同时,创意产业的理念也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并迅速在全球扩展。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人们有效地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即现在所谓的创意农业。而洛可可最早涉足创意农业,更显示了颇为时尚的创意产业对“老土”产业的融汇贯通!正文:
一、创意农业的意义
创意农业是把创意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把农业生产消费活动与文化创意活动相融合的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新型农业业态,是创业产业中的一中新门类,它充满了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创业农业具有经济高效性、文化欣赏性、产业融合性、消费参与性等特点。发展创意农业,可以促进农业资源再生、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对于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二、一些国外创意农业模式
1、法国模式:
法国创意农业属于环保生态功能为主的创意农业,是以大田作物为主,采取较大规模的专业化农场生产,逐步减少小型农场。巴黎的创意农业对城市食品供应的功能并不明显,巴黎的各种食品供应,主要经过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由各国各地乃至欧洲其他国家完成。所以,巴黎的创意农业突破了自给自足的生产,而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利用农业把高速公路、工厂等有污染的地区和居民隔开来,营造宁静、清洁的生活环境。
2、德国模式:
德国创意农业属于生活社会功能性的创意农业,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市民农园是利用城市地区或近郊区之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收取租金,承租市民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让市民享受耕种与体验田园生活以及接近大自然的乐趣。
3、荷兰模式:
荷兰创意农业是以创汇经济功能为主的创意农业。主要是以园艺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出口型农业。荷兰借助于发达的设施农业,集约生产经营花卉、蔬菜及奶制品,使其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成为世界创意农业的典范。荷兰创意农业重点发展具有设施园艺技术辐射、园艺产品集散、农业生态观光功能和地区专业分工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
4、日本模式:
日本创意农业发展重点是设施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多样化农业,属于综合功能的创意农业,重点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体验、休闲和示范功能,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镶嵌式多功能的“绿岛农业”为两大特征。日本的创意农业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内,即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以蔬菜、水果、多作物、多品种生产为主,主要为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和满足绿化环境的需要。
5、美国模式:
美国创意农业的特点(1)重视教育,积极提高国民农业创意性。(2)拥有高科技生产工具,并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信息网络。
三、我国创意农业
(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较于发达国家创意农业,我国创意农业发展尚处起步阶段,存在不小差距。首先,缺乏创意农业的战略规划和总体设计。大多数创意农业均为自发形成,个体经营居多,布局凌乱,各自为战;政府也没有专门的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乏,形不成规模效益和优势品牌。其次,创意农业知识含量低,产业链条短,品牌意识薄弱。创意农业主要被理解为郊区观光、旅游农业。不少创意农业简单模仿,同质化严重,生产粗放、产品粗糙,品牌缺乏文化内涵和产品创新动力。第三,缺乏创意农业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意理念的高素质农民和产品品牌运作高层次人才。我国创意农业领域掌握宏观经济、产业格局、整合营销、品牌管理、文化开发的复合型人才数量较少。农业劳动者素质整体不高,在接受新观念、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面临较多困难。最后,大量创意农业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我国老少边穷地区绝大多数具有优良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由于观念落后、人才匮乏,这些宝贵的创意农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二)我国创意农业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
(1)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点,①农村人口比例高,城市人口比例低(给出比例)②地区不同,城乡人口比例差别大,一般发达地区乡村人口占当地总人数比例小,落后地区比例大(没法形成大区域内的经济良性循环,导致更大的贫富差距)。
(2)经济发展不平衡,也主要体现在两点:①农村人均收入和城市均收入差距悬殊;②不同地区的农村收入相差也较为悬殊。
2、粗放型农业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比较,我国农业仍是一种粗放型为主的农业增长模式。就是说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低,目前我国的贡献率约为35%,而发国家约为60%-80%;另外一个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这是由我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低、机械化程度低、以及水的利用率低导致而成的。
3、经营规模较小
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规模都较大,少则几公顷,多则几百公顷。而我国农民仍以单家独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难以推广机械化作业,农机拥有量少,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低下。
4、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在中国,“创意农业”一词最早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两会上第一次提出,“创意农业的特色及其优势在于能够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通过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开辟全新的空间,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这是厉无畏对自己提出概念的阐释。
1.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和社会要充分认识到,引入文化元素,用创意经济的理念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是相当有效和必需的。这种新型农业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既要做好区域性创意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更要做好具体项目的策划,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开发主题选择、文化特色融合,农业资源配置等问题。要完善相关用地政策、土地流转政策,为创意农业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土地空间。要建立促进创意农业经济发展的专门管理、服务机构,推动成立创意农业经济方面的行业组织,为创意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要完善对创意农业园区财税政策支持,制定创意农业经济开发优惠政策。
2.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当前,创意农业人才不足,特别是高层次创意和经营人才缺乏,已经严重影响了创意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人才培养,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在职学习等方式提高现有人才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善于“借脑”,加强与农业科技、文化创意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努力引进一大批具有创意头脑、熟悉市场经营、懂得营销策划的高层次人才,为创意农业经济提供智力支持。鼓励成立开发创意农业经济的专业团队和机构,在消费市场调查、市场定位、产品研发、营销定位、品牌营销、增值业务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
3.积极构建有效的投融资体系。投融资难是当前创意农业园区普遍遇到的瓶颈问题。要在现有农业投入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财政资金、借贷资金对创意农业投入比重。要加快创意农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建设,建立多元化创意农业投入机制,重点发挥农村信用社、小额农业担保公司、农业发展银行等农字头金融机构信贷作用,同时鼓励民营资本、创投资金加入,并推动创意农业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只有真正建立有效的投融资体系,解决创意农业经济发展资金投入问题,才能为其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4.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加强对特色农业品种的研究、利用。科技部门应把创意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权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科研立项、科技成果认定、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关注。鼓励创意农业知识产权的申报,制定严格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注意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工艺和营销管理经验。将信息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与经营中,实现创意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有机结合。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创意农业园区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技术研发体系,加快农业技术革新步伐。
(三)针对我国创意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
1.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和社会要充分认识到,引入文化元素,用创意经济的理念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是相当有效和必需的。这种新型农业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既要做好区域性创意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更要做好具体项目的策划,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开发主题选择、文化特色融合,农业资源配置等问题。要完善相关用地政策、土地流转政策,为创意农业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土地空间。要建立促进创意农业经济发展的专门管理、服务机构,推动成立创意农业经济方面的行业组织,为创意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要完善对创意农业园区财税政策支持,制定创意农业经济开发优惠政策。
2.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当前,创意农业人才不足,特别是高层次创意和经营人才缺乏,已经严重影响了创意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人才培养,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在职学习等方式提高现有人才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善于“借脑”,加强与农业科技、文化创意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努力引进一大批具有创意头脑、熟悉市场经营、懂得营销策划的高层次人才,为创意农业经济提供智力支持。鼓励成立开发创意农业经济的专业团队和机构,在消费市场调查、市场定位、产品研发、营销定位、品牌营销、增值业务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
3.积极构建有效的投融资体系。投融资难是当前创意农业园区普遍遇到的瓶颈问题。要在现有农业投入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财政资金、借贷资金对创意农业投入比重。要加快创意农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建设,建立多元化创意农业投入机制,重点发挥农村信用社、小额农业担保公司、农业发展银行等农字头金融机构信贷作用,同时鼓励民营资本、创投资金加入,并推动创意农业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只有真正建立有效的投融资体系,解决创意农业经济发展资金投入问题,才能为其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4.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加强对特色农业品种的研究、利用。科技部门应把创意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权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科研立项、科技成果认定、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关注。鼓励创意农业知识产权的申报,制定严格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注意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工艺和营销管理经验。将信息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与经营中,实现创意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有机结合。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创意农业园区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技术研发体系,加快农业技术革新步伐。
第二篇:休闲学论文
四川成都休闲农业现状及发展的对策
姓名:阳艺 专业:农学 学号:2013 摘要 文章阐述了休闲农业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归纳了四川成都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所在,并对四川成都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四川成都;休闲农业;现状;发展分析;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越来越向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更加渴望多样化的旅游休闲,尤其希望能在自然的农村环境、田园风光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彻底放松和享受。休闲农业满足了人们的这一要求,成为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休闲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1.1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又称观光休闲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经过科学规划、开发,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教育、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以增进城乡居民互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新农村
[2]建设,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功能的新型产业。休闲农业的内涵是自然与人文并蓄。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我国休闲农业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潜力巨大。
1.2休闲农业的特点
休闲农业在农业、旅游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目标下,具有如下五个显著特点。
第一,乡村地区是休闲农业的场所。休闲农业为游客提供优美自然的乡村环境,使游客充分体验乡村特色和乡土风情,在观光休闲、品尝美食,参与劳作等过程中充分亲近自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实现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愿望。第二,城市游客是休闲农业的服务对象。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城市,因此要面向城市市场,拓展休闲农业产业,吸引城市游客,满足城市游客的需要。第三,休闲农业的休闲性较强。休闲农业一年四季都能为城市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城市游客到乡村休闲主要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以及平时的闲暇时间,其目的地大多集中在距离城市 50km 的范围内,是一种以休闲放松为目的的短途旅游。第四,休闲农业的自由性较大。由于工作压力大,忙碌的都市人在工作之余的休闲活动中喜欢自由放松,不愿再受组织及团队等因素的制约,大多自己选定休闲地点和休闲路线,采取自由化的形式,休闲的活动安排比较宽松自由。休闲农业的自由性满足了城市游客的这一个性化要求。第五,休闲农业的参与性较强。休闲农业除了优美的田园风光和高科技的农业园区可供观光观赏以外,还为城市游客提供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机会。特别是让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增加对农村的认识和对农民生活的体验,让他们懂得劳作的辛苦和食物的来之不易。
2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2.1发展休闲农业能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休闲农业能有效整合和利用农村土地、生态、劳力、资金等要素,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一是通过有效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二是通过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环境品质来吸引游客,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三是通过休闲农业这一载体,传承农耕文化。
2.2发展休闲农业能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休闲农业能够将农业从传统的、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观光休闲、农耕体验、生态涵养、养生保健、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3发展休闲农业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增收
休闲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需要劳作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和服务人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四川省蒲江县成功打造石象湖生态风景区、光明樱桃山和成佳茶文化观光园等12个休闲农业景区,安置农民就业 8.9万人,2011 年实现休闲农业收入 5.5 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306元,休闲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0%。休闲农业让农民尝到了甜头,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2.4发展休闲农业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休闲农业是一个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复合产业,它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休闲农业的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在传统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种植、养殖、加工和环保等要素,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型支柱产业。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引导城市资本流向农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发展休闲农业能使广大农民离土不离乡,加快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新型创业农民队伍的培养,从而整体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乡风文明水平和农民素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四川省郫县友爱镇农科村,是“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和“盆景之乡”,其核心区的农民依靠发展休闲农业,半数以上农户总资产超过 100 万元,千万元户的典型也不断涌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杆。
[3] 2.5发展休闲农业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休闲农业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城市居民为客源,有利于加强城乡互动和交流,缩小城乡差别。不仅使城市游客在休闲放松的过程中了解和体验农业、农村和农民,而且也促进农民转变观念、开阔眼界和提高素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
2.6 发展休闲农业大大丰富了我国旅游产品体系
现在,我国城镇居民全年休假时间有115天。扣除 14 天黄金周、15 天小长假可远距离出行外,86天双休日期间的近距离休闲旅游,势必成为休闲消费的主阵地。发展休闲农业丰富了我国旅游产品体系,可以充分利用休闲农业短时、短途、低价的特点大做 “假日旅游”文章,把城市游客源源不断地吸引到农村来。休闲农业使农民朋友变就业为创业,使农业产区变旅游景区,使农家庭院变旅游场所,使特色农产品变旅游礼品,使农民一年四季都有收入来源。据调查,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使农产品价格提高2-5 倍,就业容量增加 2-3倍。四川地区以及成都休闲农业发展分析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浓郁的乡土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多彩的民族特色、美丽的田园风光,使休闲农业充满了魅力。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休闲农业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四川坚持“产业引领、舆论导向、统筹谋划、规范管理”发展理念,强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西南地区最大平原一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水系发达,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形成9区4市(县级市)6县的格局,9区即:“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4市即”都江堪市、彭州市、邛崃、崇州市”、6县即“金堂县、双流县、都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
3.1 四川地区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截至 2011年底,四川已创建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2.4 万个,全省休闲农业园区资产总额 220亿元,年接待人数 2亿人次,年营业收入 160亿元。全省依托休闲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专业村已超过3500个,带动了600余万农民就业增收。
3.2四川地区休闲农业类型和模式丰富多样
四川根据自然资源、产业特色、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形成了类型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休闲农业类型和模式。四川休闲农业模式主要有农家乐模式、田园农业模式、休闲农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农业观光体验园、农业主题公园、农耕文化体验园、乡村度假酒店、古镇风貌、民俗风情等。
3.3 四川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
四川休闲农业发展方式已逐步从单一产业向多产业一体化经营,从零星分布向规模集约,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多功能,从农民自发发展向政府规划引导转变。如郫县创办西部花乡、田园时代葡萄主题农庄、战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天府玫瑰谷-现代农业创业园等12个现代农业观光园区,从业人员中农民占了 85%,农民受益面达到40%,全县农民年人均收入达7944元,休闲农业占农民年总收入的20%。3.4 四川地区休闲农业品牌影响不断提升
近年来,四川围绕“高、新、特、优、雅、奇”努力打造特色休闲品牌,一批服务能力好、休闲功能强、顾客认同度高的休闲农业品牌初步形成。如成都市蒲江县通过举办中国采茶节、成都樱桃节等重大节会活动,全面推介了蒲江良好的生态农业与旅游资源,有力提升了蒲江县休闲农业的知名度。阿坝州汶川县致力于将浓厚的藏羌文化、民俗文化、高原特色农旅产品全面融入休闲农业。在汶川县水磨镇举行的“2012中国欢乐健康乡村游”启动仪式的舞台上,桃李瓜果成为最美的装饰品。汶川县与四川旅游学院(筹)共同挖掘开发的山珍野菜、羌族洋芋糍粑、玉米搅团等藏羌特色美食,其乡村味道特别浓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汶川科学发展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的富民产业。此外,成都的“五朵金花”,雅安的上里古镇,西昌的“乡村八景”,广安华蓥山黄花梨度假村,乐山夹江天福观光茶园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品牌效益也日趋彰显。
3.5 成都农业基础条件分析
休闲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就是农业资源,农业资源的各项条件如数量、质量、种类、特色等都会对休闲农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成都平原面积比重大,达4971.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1%,远远高于全国12%和四川省占2.54%的水平;丘陵面积占27.6%,山地面积占32.3%。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国时期修建了都江堪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自秦代以来,成都便成为了中国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直至近代之前,是发达的农业造就了成都经济的繁荣。成都下辖的温江与郫县由于土地十分肥沃,又处于都江堰的直接下游,是粮仓中的粮仓, 有“金温江、银郫县”之称。成都市丰富的土地资源大大促进的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休闲农业。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672万亩,林地面积为151.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0.3%,有柑橘、称猴桃、银杏、琪桐、黄心树等主要产品。
成都平原主要集中发展四川泡菜、肉类、蔬菜、水果、中药材、木竹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和运配送产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设施农业和文化创意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加快发展良种产业和外销出口创汇农业。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西部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中发展区、西部农产品加工中心、西部农产品物流中心和西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转化中心,率先在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3.6 成都旅游基础条件分析
成都是“最中国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授予它“美食之都”称号。2013年成都荣获第六届TTG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智慧旅游建设先锋城市、PATA国际旅游展杰出贡献奖;入选2013中国最佳休闲城市;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査继续排名全国前列,;并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施了 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此外,在2013年福布斯中文版连续第二年推出的30个中国内地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榜单中,成都居第11位,与上一届相比,排名上升了 3位。成都市旅游市场潜力巨大:2013年,成都旅游经济保持增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30.66亿元,接待旅游总人数1.55亿人次,同比增长27.6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76.43万人次,占全省的88%,同比增长12.09%。三项旅游经济指标的增幅均居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首位,近几年来,成都旅游发展迅速,无论的接待游客数量还是旅游收入方面都排在全省的前列,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有了较大的提升。
成都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相连,旅游业发达源源不断像休闲农业输送客流量,也会带动成都地区交通、餐饮、零售、服务业等的迅速发展,为休闲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拥有坚实的旅游市场是成都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一大优势。成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4.1 休闲农业经营状况
1)总体收入状况。成都市地处西南,气候适,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具备发展休闲农业的良好条件。都县农科村首创了以“农家乐”旅游为代表的休闲农业,为人们提供了集“吃、住、购、赏”为一体的旅游形式,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农科村经过不断的发展,最终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区”。另外,成都市温江区、浦江县也被评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2012年温江区举办乡村旅游活动20余个,吸引游客120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就业人数46240人,农民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获得的收入达3367元,占年总收入的28%,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总收入达4.62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其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2012年4月在温江区成功举行“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大赛(西南赛区)”。据2013年相关统计,成都市有8000多家农家乐,参与游客达到了 9000万人次,收入近100多个亿,就业人口达40多万。(2)经营内容状况。通过对成都休闲农业经营情况的调查将经营内容划分为以下五种: ①经营内容包括:餐饮、棋牌;②经营内容包括:餐饮、棋牌、景观;③经营内容包括:餐饮、棋牌、景观、体验式观光农业;④餐饮、棋牌、景观、住宿;⑤餐饮、棋牌、景观、住宿、体验式观光农业。
4.2 休闲农业资源状况
成都市休闲农业已经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并不断向外延辖射,在区、市、县都有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休闲农业影子,形成了具有成都特色的休闲农业品牌。成都市近郊的都县农科村、锦江区三圣花乡、龙泉择区桃花故里、温江生态绿道、都江堪虹口乡村旅游、邛崃平乐花揪村(千亩茶园)等都是成都市较为著名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至2013年底,成都市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有3个,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旅游特色村59个,星级乡村酒店100家,星级农家乐131家,同时被誉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到2013底, 成都市共有56个A级的旅游点,休闲农业景点共27个,占总数48.2%。其中4A级7个,3A级11个,2A级9个,数据表明成都市休闲农业资源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成都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休闲农业开发深度不够,缺乏特色
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主要集中在赏花、品果、农家乐棋牌游戏,景观也较为单一,除了赏花、摘果等较为初级的休闲农业项目外,结合自身优势,引入市民农园、生态休闲游乐园这样深度开发产品形态,如农科村是“中国盆景之乡”,但是农科村的“农家乐”基本上与其著名的盆景艺术没有过多的关联性;都江堰休闲农业发展也只是依托当地的称猴桃基地、特色蔬菜基地,并没有充分挖掘道教养生文化,让自己产品融合养生理念;如龙泉缺乏挖掘对桃花仙子的包装,缺乏如树认种等形式的体验产品,让游客选中一株或几株桃树,从果树施肥期就可参与从施肥、瓜果成长期喷洒撒农药、再到果树成熟时的釆摘品尝,再到对果实进行初加工。同时旅游商品开发深度不够,出售的商品多为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并且包装简单粗糖,缺乏地方特色。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工艺简单雷同,旅游商品附加值及科技含量低、缺乏品牌意识。
6.2 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层次低
以锦江区五朵金花为代表的成都乡村旅游迅猛发展的背后,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最主要就是类型单
一、低层次重复开发严重。吃饭、打牌、钓鱼,旅游活动项目千篇一律。无论是桃花节、梨花节,还是菜花节最后都变成麻将节。在被访者中,62%的人员在乡村旅游时的消遣方式都只是棋牌娱乐,35%的人是聊天、散步,只有3%的人是垂钓[72]。其实,棋牌并非人们最喜欢的休闲方式,而是因为除了提供棋牌以外,没有提供更多娱乐、消遣方式供游客选择。休闲农业活动设计缺乏对市场的戏份如适合老年人的养生休闲类活动,适合青年儿童的户外体验类活动等,如:乡村民俗活动的,农业耕种体验活动,或者在节庆时能增加一些节庆专题活动等。完整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包括了吃、住、行、游、购、娱。成都大部分休闲农业旅游区只提供单一的吃、行、游、娱,休闲活动没有文化内涵失去了乡村的味道。购物方面,除了当地土特产的食品和少量蔬菜外,可供购买选择不多,且人们也担心购买特产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6.3季节性明显,资源依赖性强
成都平原地区自然条件相似,农作物成熟时间相同,同时期成都休闲农业提供的服务相似,如赏花,采摘水果,各种花丼节等。旅游的替代程度高,游客的选择余地大,且产品雷同、长期不变。现阶段成都休闲农业主要为蓝莓、草莓、稷桃、枇杷、蜜桃等水果采摘,所以存在冬春季节和夏秋季节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在资源缺乏的淡季,游客的游览人数和附加消费收入急剧减少,而旺季时节,又存在一定的人潮拥挤情况。以龙泉为例,山泉镇桃源村的桃花资源得天独厚,当地休闲农业基本是依赖桃花资源幵展起来的。但是桃花资源的季节性十分明显,一般只在开花和结果时有一段井喷式的旅游旺季,其余时间较为平淡。四川成都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6.1产品开发突出文化内涵
按照“生态打基础,文化促提升,雅文化显品味,俗文化开辟市场”、“以川西民居文化改造现有农居”的思路,加强对成都休闲农业的打造。成都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几乎每一处乡村都可以发现深厚的蜀文化沉淀,挖掘乡村农耕文化资源是成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优势,能够成为在中国独具优势的休闲农业产品一 “天府之国农村体验+蜀文化”。花丼文化、盆景文化、川西民俗文化、古蜀文化、古老农耕文化、现代高科技文化、美食文化融为一体的环境优美、文化韵味独特浓郁的西部特色农业、古蜀文化生态休闲农业发展。郝县的盆景文化、三圣乡的花木文化、都江堪的道教养生文化、龙泉的客家文化、浦江花齐文化等。
6.2宣传推广方式多元化,提高知名度
整体联合推进,打造休闲农业旅游大品牌。休闲农业在全国范围内大发展,休闲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空前激烈,成都休闲农业应当对自身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在开发休闲农业产品是注重区域特色,在成都范围内实现多点开花,在政府的引导下整体联合,做强、做大品牌和规模效应,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成都市在成都乡村旅游节的引领下,全市乡村旅游节庆此起彼伏,努力实现成都休闲农业大发展。
成都休闲农业推广主要以旅游节庆活动、口碑宣传为主,如成都乡村旅游节、龙泉桃花节、梨花节等,在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时代,休闲农业的推广多借用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加强与目标顾客的情感沟通,增了影响力和亲和力,实现线上交流、线下互动,活动营销影响力的持续性,新媒体的加入使得展示形式多样化,文字、视频、影像等放在微博、微信平台推送,向游客和潜在游客实时更新旅游区的信息。
成都市休闲农业对内树立各区域旅游的特色,对外整合营销,以成都乡村音乐节为整合营销纽带,实现每个休闲农业旅游区发声方式的不同,如平乐古镇的“水”元素,西岭雪山的“雪”元素,龙泉驿的“花”,都县的“盆景”元素,浦江县的“爱情”元素,三盆湖的“湖泊”元素等;成都休闲农业现有的旅游线路串联性不强,线路多为单一景点,旅游区应为知名旅行社合作,探讨休闲农业旅游线路的多样化,打破现有一日游为主的旅游形式,由旅行社对外推广,吸引更多外地游客。
6.3加大力度,培养新型休闲农业人才 发展休闲农业,人才培养是关键,要大力培养适应需求的新型休闲农业从业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将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作为一项公益性工程来进行,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培训规模。二是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的优势,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旅游学院的优势,培养高水平的休闲农业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三是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根据实际需要,加大力度培训休闲农业服务人员,提高综合素质。
6.4突出特色,用品牌提升形象
要结合四川实际,开发体现四川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树立品牌理念,着力用品牌提升四川休闲农业形象。四川自然资源丰富,巴蜀文化底蕴深厚,政府应运用行政力量,整合优势资源,搭建平台,将休闲农业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品牌进行包装与市场化运作,要以四川自然与人文资源为载体,开发体现四川特色、丰富多样的“川”牌产品,整体提升四川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6.5更新观念,走国际化产业发展之路
当前,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我省休闲农业大多还不具备一定的规模档次和品牌感召力,难以招徕、接待国际游客。事实上,很多国际游客到中国来后,都有深入了解我国农村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强烈动机,[4]而休闲农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完全符合境外游客这一需求愿望,最具吸引力的是景区型休闲农业和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的项目。休闲农业要进一步更新观念,顺应这个趋势,走国际化产业发展之路。四川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人文资源,要因地制宜挖掘农耕文化、山水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饮食文化、养生文化、平安文化、福文化、孝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民居文化等的传统价值。尤其是农耕文化作为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是休闲农业的灵魂,要特别重视巴蜀农耕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加大农耕文化收集整理,运用文化元素提升休闲农业产业附加值,让四川的休闲农业产业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总之,休闲农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的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如何更进一步结合我省实际,不断创新,以生态、文化和科技为支撑,建立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真正使休闲农业体现生产、生活、生态、生命“四生”一体功能,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最大化,是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6 结论
6.1总结
成都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现阶段休闲农业需求旺盛,处于卖方市场,经营者在现有利益的满足下对产品创新意识不够,同时休闲农业旅游依托的是农业资源和乡村文化,相比较于成都范围的内大熊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而言,规模与级别都存在差异,在创新不足情况下,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范围有限,游客重游意愿低,更多的原因是对休闲农业旅游的认识不够,在传统以农为本指导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理念下,将休闲农业作为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将休闲农业纳入农业范畴,重视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硬件的投入,忽视了对软件水平的提高,从而对于旅游服务设施的投入不足,对旅游体验性、参与性活动的高层次的开发不足,同时由于经营者理念和游客需要存在差异,经营者没有意识到游客到乡村享受休闲农业活动,是对乡村特色与城市的差异性所吸引,提供的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特性也逐渐消失,休闲农业旅游的活力在磨灭。最后,从旅游产品开发角度提出了本文对成都休闲农业幵发策略。希望这些建议可以为成都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借鉴,促进其他区域对休闲农业的正确认识。
6.2不足与展望
由于休闲农业以无形的服务为产品、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迅速。休闲农业旅游的游客需求本质是游客一种心理层面的需求,包括对自然的回归需求、对农业生产劳作和乡村生活体验的需求、休闲方式简单化的需求、对传统乡村民俗文化的需求。由于需求的抽象性和差异性, 这就要求休闲农业旅游经营者重新理解休闲农业旅游的概念,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休闲农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其根本因在于对休闲农业的认识不足,文章在对成都休闲农业的分析过程中将休闲农业纳入旅游研究范畴,文章使用的栅格分析法,从游客体验视角对现有成都休闲农业产品进行分析,但是文章定量分析角度不足,以后分析过程中可以增加对游客体验行为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不同游客对于休闲农业的体验需求层次点,同时文章仅从旅游产品角度对休闲农业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产品仅作为营销策略的一个方面,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加强对休闲农业营销管理理论的探讨,并将成都休闲农业游客的调查范围扩大到国际市场,扩大休闲农业的影响范围。
参考文献:
[1] 段文霞,冉飞.发展休闲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2(2):22-23.[2] 吕明伟,郭焕成,孙艺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2006(8):16-20.[3] 李继承,朱校奇,邓锡兴.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休闲农业的发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7(6): 8-10.[4] 严力蛟.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模式与发展对策[J].新农村,2007(2):10-11.[5]魏晓云.生态友好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泉州武陵生态休闲农场为例[J].福建建筑2010.01:15-17.[6]陈念东,陈励颖,谢志忠.2007.观光休闲农业幵发规划与模式选择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36):49-53.[7]赵红,刘宛等.2009,新农村建设中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_基于北京昌平南口镇虎略村的实践[jr].城市经济,9(16:98-103).[8]张建国,俞益武,蔡碧凡,何方.2007.浙江新H休闲农业产业带规划布局与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35(2):514-516.
第三篇:休闲学论文
休闲学论文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休闲农业的价值
一是经济功能,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绿色、生态、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满足游客对休闲食品的需要,同时也能为当地农民带来收入。
二是游憩功能,可以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度假等各种活动的场所和服务。
三是社会功能,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增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四是教育功能,可以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文化、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生产活动、感受农业景观的户外教学场所,其中的科技农业园也能为游客普及科学知识。
五是环保功能,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景观生态,提升环境品质,并对游客进行现场的环保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思想。
六是医疗功能,休闲农业区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空间、生生不息的动植物、遍地绿色的草木,以及随处的鸟语花香,是最适合调剂身心及养生保健的场所。特备是对于现代都市人都是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下,就更需要这种能够舒缓压力的场所。
七是文化功能,休闲农业与农村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和产业文化相结合,可以为游客提供各种农村文化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也能加强城乡交流,以城带乡,促进农村发展。
三: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一是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二是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三是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并且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
四是休闲农业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改善乡村环境卫生条件,为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四:休闲农业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休闲农业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休闲农业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稳定了农产品市场。实现了农业由第一产业直接进入第三产业的跨越。也因此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也提高了农业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和对农业资源了的利用能力及农产品市场供求的掌控能力。
休闲农业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休闲农业是以高效率的资源替代了低效率资源,进而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产出随之增长额新型农业。休闲农业可以有效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在当地就业创业和增收。休闲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也,餐饮也,旅游商品纪念品加工业。
休闲农业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有促进作用,可以改善乡村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是农村走向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等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可以增进城乡交流与互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客观上改善了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乡村风貌。
五:发展休闲农业存在 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休闲农业的开发,实现了效益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理论认识的不足和实际操作的不到位,尚存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缺乏定位。首先,各地的休闲农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建几间小木屋,种些果树,特色不够明显,经营的项目绝大部分都是农家餐饮、垂钓、观光、休闲,农庄之间不能有效地实现协调发展;其次,目前的休闲农庄带动产业的项目很少,即使有带动的,范围也非常有限
因此我们统筹规划,恰当定位。发展休闲农业首先要因地制宜,搞好总体规划。要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特点及人文特点,结合当地农产品的特色,树立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挖掘其蕴藏的文化资源。要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特色园区等,与当地的旅游景点连线联网,将发展休闲农业与发展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把休闲农业纳入到大旅游业当中去通盘考虑。达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农业生产、园林景观在整体上的和谐与统一。其次,休闲农业的项目规划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在体现地方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应遵循奇趣性、参与性、益智性、多功能性,体现对农业资源的充分整合功能。第三,制定休闲农业规划时应体现四个结合:一是与当地人文背景、自然资源的结合;二是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加工企业的结合;三是与新农村新面貌、小城镇建设的结合;四是与其他旅游景点的结合。加强休闲农业与其他行业的相互渗透,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使休闲农业形成一个与周围环境紧密相联的共同发展产业。带动相关产业,搞活地方经济,致富农村百姓。
2.人才缺乏。多年来各地农村的劳动力特别是有文化的年轻男性劳动力大都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趋向老龄化、女性化,农业后继无人已成为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留在农村的劳动力能力相对较弱,普遍缺乏开拓能力,从而阻碍农村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农村较多家庭更多依赖“农外”收入,纯农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结果导致农业经营日益粗放,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率相对较低。
因此在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要注重培育人才。提高产业竞争力在确保休闲农业发展生产基础设施的同时,多层次、多元化地培养下一代年轻农业骨干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要培养骨干、提高务农者劳动素质,推广普及农业科技、吸收非农人员从事农业等;二是针对休闲农业劳动的实际情况,发挥女性的作用,充分发挥女性能力和开展或活动创造必要条件;三是通过推进研修教育、低利资金的融通、优惠提供土地和信息的网络化等,使本来是农家出身但在农业以外行业就业的优秀人员重返农业,同时吸引非农家出身的人加入从事农业的行列;四是由各级政府和农协举办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普知识、技术讲座等,在社会上形成热爱农业、关心农业、理解农业、支持农业的良好风气;五是重点投资,注重培养一批既懂农业技术,又会经营管理,更善于搞好销售流通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3.游客集中的市场问题。游客集中是指游客选择时间的集中和游客群体的集中。根据同济大学袁胜军等人的调查,上海游客选择农业休闲游的时间大多集中在法定假日和周末,各景点双休日和法定假日住房基本饱和,而平时入住率徘徊在30%左右。法定假日选择农业休闲旅游的主要是自驾车族,且以家庭和亲戚朋友为单位;而在双休日,则是单位客户和家庭客户为多。其他城市的休闲农业,该状况更为明显。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在双休日,4000~5000人/d访问园区是常有之事,但在工作日,则往往门可罗雀。游客的过渡集中,使农业休闲设施的利用效率大大下降,增加了接待成本。
加强休闲农业产业的科技创新,进行农产品加工或寻找农产品市场。树立品牌与形象。休闲农业是休闲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搞好是休闲农业的关键。要充分利用地势资源、环境资源和丰富的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有特色的名优新特农产品。有条件的区
域,要积极引进先进、优良的适合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水果、蔬菜、花卉和其他观赏植物,引进工厂化生产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提高观光休闲农业的科技量。并开展农产品简单加工,使之更易保存,也可以寻找市场,向外销售绿色农产品或观赏植物。并大号自己的品牌,做到品牌 效应。
5.休闲农业经营管理问题。目前,休闲农业所在区域是农民集中区域,一些乡镇为增加政府收入,政策向开发商倾斜,而开发商不顾环境污染,随意处置生活垃极,不顾农民利益,随意压低农民用工和农产品价格,侵害了当地农民的利益,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另一方向各个景点是由不同组织形式投资经营的,各个景点的经营思路、规划等差异很大,要想统一休闲农业旅游市场难度很大7J。各休闲农业景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不能发挥群体优势,也不便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导致恶性竞争和景点建设质量的降低,从而使休闲农业在总体上缺乏吸引力。
对此我们要加强制度和组织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保护农民利益在依靠自身的经济规律,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可以组建休闲农业协会,通过制订协会章程,以行业自律行为,相互监督,规范内部经营机制,同时开展业务培训,相互交流经验,进行农庄间的互助协作,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不断吸纳农民就业及增加农民收入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保护农民利益,真正做到致富一方。
6.休闲农业的品牌化意识不强。虽然我国相当多的城市日前在开发休闲农业资源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品牌理念,有的品牌甚至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如四川成都的“五朵金花”。但在优化经营资源,创造强势品牌意识方面,与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旅游品牌相比较还较大的差距,国内绝人多数休闲农业基本上还没有品牌化意识。没有品牌就意味着没有特色,顾客也就没有挑选的余地。如果休闲农业能形成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那么就可以创造和诱导游客需求,达到游客能在不同的休闲场所品味不同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不同休闲场所和游客多赢的品牌营销策略。当然,这是日前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所不具备需要尽快完善和改造的。
因此应该打造品牌,注重营销策划,加强市场推广。农业休闲旅游的营销,应把目标客户主要锁定在学生和上班族这两个主要群体上。此外,调查还发现,约46.4%的游客是通过朋友介绍来了解休闲农园的,而通过媒体广告了解的仅占28.3%,这说明休闲农业园区的营销者,应该高度注意园区自身的口碑和服务,要让游客兴尽而归从而带来大量客源。在市场调查谈到“为什么不愿意参加农业休闲游”的理由时,大多数接受访问者认为农业休闲旅游景点没有吸引力,这进一步说明了当前的休闲农园在营销策划和特色建设方面的不足,这在园区建设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四篇:休闲农业论文
生态休闲农业创意理论研究与案例探讨
摘要:休闲农业是结合当地田园景观、自然环境资源以及农村文化,配合各种农业生产和体验活动,在活用农村资源、维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原则下,由改善生产结构、提供游客服务的休憩环境,达到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生活,进而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受益及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休闲产业是一种能够提供各种相关服务,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多元性产物。
关键词: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古代农业;农产品开发;农耕文化;农业推广与提升
当今世界,创意产业已经不再是一个理念而已,而是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在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一种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策动力。创意农业的核心是对特色传统农业的再创造和对其优势的再放大。发展创意农业对我国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在全球范围内,创意产品的营销和服务已经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经济新生点。未来我国的农业创意产业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和效益空间,为推动“三农”发展开辟创新之路。
(一)创意在生态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农业,统称为“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精华、最核心、最能体现其发展水平和方向的部分;而“创意农业”是休闲农业高质量、高品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理念,是方法,也是途径。创意是创意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富含创意、智力密集是创意农业的首要特征。创意又是一种智力劳动,创意农业产品凝聚着人的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不能替代创意。因为科学技术一进入农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
创意农业是一种与文化产业想融合的新型业态,它充满了创造力、想象了和艺术感染力,既具有创意产业的共有属性和特征,也具有农业特色。创意农业创意的对象是农业,而创意农业则以农业的产中、产前、产后全过程的投入品(技术、品种、及物资等)、生产过程及产出品为主要创意对象。将单纯的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将农产品与文化开发结合起来。将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过程赋予文化内涵和价值,给人以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将会提高农业的文化附加值。
(二)生态休闲农业产业规划及总体环境的创意设计
与传统休闲农业相比较,新式创意农业在生态示范园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一生产一休闲一康乐一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与此同时,加强创意农业开发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创意农业投入力度,完善创意农业品牌机制,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笔者设计的一个创意农业项目区别于其他现代休闲观光农业,而是古代穿越式的具有古色古香特点的体验式旅游。初期分为四个特色体验点供游客选择。即以中国古代“汉朝”、“唐朝”、“宋朝”、“清朝”这四个鼎盛时期为背景,结合其各自独有的朝代文化特色,游客穿着自己喜爱朝代的服饰,并且可以用人民币兑换成其独有的朝代货币进行消费。期间可以给游客进行拍摄录制并且刻录光盘赠送给他们。让游客体验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意趣。
项目效果图
第一期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按功能规划为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养殖区、活动区等,并进行具体分区。基础设施围绕古代建筑特色进行构造。区内有古树、古井、菜园、小桥流水、手工作坊,栈道凉亭等构成农庄浓郁的诗情画意。还有建立各式的文化体验馆或者利用农场内和当地丰富的资源规划各式的艺术体验活动(如稻草工艺制品、鸡蛋彩绘等),让游客了解早期的农村生活并激发其创作能力。
第二期工程计划:立足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及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以“汉朝”、“唐朝”、“宋朝”、“清朝”四个主题为背景的主游园区。每个朝代有各自所属的园区,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汉朝”以其丝绸之路而闻名遐迩,因此,“丝绸”在那个时期算是一大特色了。游客可以体验原汁原味的丝绸生产过程,种桑养蚕,织布做衣。“唐朝”则以其“唐三彩”为代表,结合此特点,此项目推出“手工窑坊”,游客可以制作自己喜欢的精美陶瓷制品。宋代以前,中国的茶道以煎茶道为主。到了宋代,中国的茶道发生了变化,点茶法成为时尚。游客可以自己采茶品茶,从中体验别具一格的“茶道”文化。“清朝”,那满蒙文化盛行一时,草原、骏马、渔猎等元素可以为游客带来非比寻常的感受。这些创意设计集农业生产资源、农民生活资源、农村生态资源等要素于一体,在休闲农业产业中形成了必不可少的基础配置。同时,在一个大的环境下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与升华。此创意项目有三个目标:一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此项目是生态农业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的。因此,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是观光农业最基础的目标,特别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尤为如此。二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理念。生态农业观光把改善生态、美化自然、造就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发展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三是示范观赏目标。离开了这人目标,就没有了生态农业观光。这一目标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延伸。换句话讲,也是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三大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直接经济效益目标”是三大目标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目标”既为长远利益拓展了空间,又是第三目标——示范观赏目标的基础。而示范观赏目标为基础产业提高了知名度,拓宽了市场空间,促进了“直接经济效益日标”的实现。
(三)与创意农业产业配套的创意农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培育
1、种植方式和方法的创意
在种植形式上打破传统农业“横平竖直”的一垄一行的种植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有特殊含义和图案的形状。如迷宫、地图形、几何图形等。在种植区域上颠覆传统农业形式的规划,把种地按园区要求设计,成为观光园休闲农业园。园区内所有的农作物和基础设施,既能让人们观赏、休闲,还能生产农产品。有的地方还按这个思路,将园区的一条沟、一个谷都按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使游客的观光、休闲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种植的劳动主体上创意,通过完善一定的基础设施和宣传,农民和游客共同建设“菜园”,让游客自己决定种植农作物的品种,自己决定采摘收获的时间,从而将游客回归自然、体验农耕文化、休闲健身以及食用绝对安全、鲜活农产品等多种需求统一起来。
在种植载体上进行创意。打破农作物必须种在田里的做法,而是将选择(培育、驯化)合适的品种,种在不同形状、颜色的花盘里,让游客带回家摆在客厅里,阳台上。既能观赏,又能增氧、养眼,还能收获,食用绝对鲜、活、放心的农产品。
2、在种植品种及搭配上创意
在种植品种求新上创意。人们都是求新猎奇的,都是追求颜色鲜艳、气味芬芳的。所以,谁种植的品种能最早满足消费者这些需求,谁就能赢得消费者。如密云的紫海香堤等。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颜色、高矮、大小等合理搭配上创意。生态休闲农业第一目标是观光休闲,所以种地就是建公园,也就是用艺术的思维和手法种植其中的一草一木,营造一山一水,使其和谐统一,成为景观。只不过传统园艺用的材料多是只有观赏功能的花草、树木和石料,而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用的材料,是既能观赏又能收获果实的农作物。但是,为了达到观赏的效果,必须选择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同颜色、单株大小、个头高矮等进行合理搭配,使之在整个生长季都能错落有致、赏心悦目、气味怡人。通过成熟期不同的农作物合理搭配创意。观光休闲农业当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采摘。消费者的采摘欲望一年365天天天都可能发生,而农作物的成熟是有季节性的。这样,为了延长采摘期,尽可能每时每刻都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需要选择不同成熟期的作物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在尽可能多的农作物品种进行搭配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农作物生长规律允许的范围内,提早或推迟播种期,从而使收获期更加延长;有农业大棚和日光温室的地方,还可以通过设施农业,将这种创意方法发挥的淋漓尽致。
3、在农产品的营销方法和策略上创意
通过各种节庆活动进行创意。如大兴举办多年的西瓜节,就是政府搭台、农民卖瓜,市民过节——在田间地头,又吃又喝又乐,又呼吸新鲜空气,大家一举多得。
通过观光采摘进行创意。开展观光采摘,实实在在是农民的一个伟大创意。因为在此以前的农产品,都是农民千辛万苦的收获下来,再百里迢迢运到城里。而开展采摘,农民省下了劳动力,又省了运输费;游客呢?既体验了收获的喜悦,又锻炼了身体。一种极佳的城乡统筹、买卖双方共赢的组合形式,如果再把环境因素加上,就是多赢。
通过与健身休闲等项目有机结合进行创意。为了丰富采摘、休闲内容,延长消费者在园区里的滞留时间,园区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增加了比较完善的健身项目,如拓展、球类等等,甚至还经常组织比赛,成为游客在农田、公园、风景区里的俱乐部。这样,既减轻城里的基础设施的压力,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消费者还能在比城里好得多的环境中健身。等等,都是极好的创意!
4、在产品功能的拓展上创意
传统的农产品收获以后,只有食用的功能,而经过创意,赋予它文化元素或特殊含义,便会身价倍增。做成艺术品。如北京延庆,将各种豆子合理搭配,便成了妙趣横生的豆塑画。而门头沟的农民,将麦秸精挑细选,合理加工,便成了质地高雅的麦秸画。除这些外,艺术南瓜、艺术葫芦等,不胜枚举。
做成礼品。有两方面的创意。一是做成有特指的礼品,如通过多种手法,在农产品的果实上刻字,特定时间送给特定的消费者,如“人名”、“寿”、“生日快乐”,等等。二是做成节假日礼品。中国人礼数多,节假日对亲戚、朋友、同事都要表示一下。满足这种需求的,过去多用工业品。然而,时间长了,礼品多了,工业品便失去了价值。只有农产品,才能及时送,及时消费,下次再送,还有需要。
做成功能食品。过去的农产品,只追求质量好,营养价值高,而追求对人体保健功能价值的不多。随着“既要小康,又要健康”等“双康”社会的到来,人们将在追求农产品质量好、营养价值高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的个性化差异,进一步追求农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功能价值,将是一个方向。所以,将农产品的各种食疗功能挖掘出来,整理起来,宣传出去,在农产品的介绍中注明,将会产生新的市场空间。这些创意目前已有了萌芽,今后会有很好的发展。并且对我国传统农耕文明、农村民俗文化、农民传统技能的开发与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电视、网络等现代文化创意产品与生态休闲农业推广和产业提升 2013年冬天的电视荧屏,一档综艺节目家喻户晓,就是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这是继《我是歌手》之后,推出的有一档“零差评”的综艺节目。那么生态休闲农业何不借鉴一下,在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想要推广自己的好的有创意的东西就要靠信息手段大力传播。
笔者认为,体验可视为个体受到外在刺激后,经由感知的过程而产生生理或心理的感知状态。而休闲农场可以提供给游客各种感官体验(嗅觉、听觉、味觉、触觉、视觉)、农村生活体验(衣、食、住、行、育、乐)及设施体验(游乐设施、教育设施、服务设施、餐饮设施)为主的游憩场所。为此,园区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视频拍摄录制程序,推出一系列活动,如:亲子游、情侣游、朋友游等。只要游客有兴趣并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园区可以为其全程拍摄并制作其在观光园内的游憩活动。另外,借此契机也能为生态休闲农业产业提高一个层次,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能了解到这个形式并参与其中。
近代以来,人类一路走得太匆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体验和享用,透过生态休闲农业,可以了解以往的人世沧桑,领悟于此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伦理的变化。透过生态休闲农业,可以慢慢品味、消化先人们为我们保留在农业之中的人类文化精粹。
参考文献
[1]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02)[2] 秦向阳,王爱玲,张一帆,周连第.创意农业的概念、特征及类型[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3] 马俊哲.关于创意农业学科体系的初步构想[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01)[4] 周勇.试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途径与模式[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5)[5] 冯建国.发展创意农业的主要手段和方法[J].农产品加工.2010(02)[6] 冯建国.创意农业的定义 与观光休闲农业的关系及其他[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01)[7] 章继刚.创意农业“附加值效应”拉动农村经济加速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2010(02)[8] 詹兆雄.创意农业:未来中国农业发展新的亮点[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第五篇:休闲渔业论文
西南大学《休闲渔业》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休闲渔业的发展和前景
学院: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专业:农学年级:2010级
编号:107学号:姓名:郭勇成绩:
二零一二年 五 月 十六 日
中国休闲渔业的发展和前景
郭勇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
5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中国休闲渔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状况的介绍,来探讨中国休闲渔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以及发展前景,让人们更加地了解中国休闲渔业的状况及其相关的生活方式以及旅游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境界。
关键词:中国休闲渔业发展前景
休闲渔业是以渔业为基础、以水生动植物为主要对象,通过对资源、环境和人力进行一种全新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将现代渔业与旅游、观光、健身、餐饮及普及知识等有机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它既是第一产业(渔业)的延伸和发展,又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向第一产业的转移、实现渔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融合的产物。江荣吉教授给休闲渔业概括了这样一个定义:“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下面我们将从休闲渔业的发展历史开始,谈谈它在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休闲渔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渔业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原始人类的早期发展阶段。那时人类以采集植物和渔猎为生,鱼、贝等水产品是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和发展,渔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降低,但在江河湖泊流域和沿海地区,渔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有程度不等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渔业生产的工具、技术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从周初到战国时期,池塘养鱼发展到东部的郑、宋、齐国,东南部的吴、越等国,养鱼成为富民强国之业。据《史记》、《吴越春秋》等记载,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曾养鱼经商致富,相传曾著《养鱼经》。该书反映了6世纪以前养鱼技术的若干面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渔业有了很大发展。1949年全国水产品产量只有45万吨。1986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23.5万吨,仅次于日本、苏联而居世界第3位到1982年底,全国沿海共有大小国营捕捞企业43个,拥有生产渔轮1100多艘,总吨位20多万吨,50多万匹马力,水产品年产量近80万吨。此外还有更
加庞大的集体所有制渔业,其总产量占全国海洋捕捞产量的80~90%,已成为中国海洋捕捞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十年来渔业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然而对于休闲渔业的发展却比较晚,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提升,休闲业在中国慢慢的发展起来了,最先是在沿海地区,慢慢的深入内地,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一种较大的产业支持者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中国休闲渔业的现状
我国休闲渔业近年来也得到快速发展,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各具特色。广东珠江口一带和舟山、宁波、温州等地海上观赏渔业船(含海上游钓、渔船观光、海鲜品尝)的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浙江、广东、福建三个省兴建集垂钓、旅游、观赏、餐饮和度假为一体专业休闲渔业场所200多家,且具有相当规模;北京、上海等许多大城市周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档次的、集郊游、垂钓、鱼鲜品尝等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区(带);四川、辽宁两省利用江湖两岸的山水风光,以游船为主,集赏景、娱乐、垂钓、避暑和风味餐饮于一体,形成了“住在水边、食有水鲜、观景垂钓、观光游玩”的特色休闲渔业;观赏鱼的养殖迅速在全国各地扩展,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和以江苏、上海、广东为重点的东南沿海两大观赏鱼生产地,其中北京市的观赏鱼养殖面积已超过800hm2(1.2万亩)、年产观赏鱼1.5亿尾左右,2003年我国观赏鱼的进出口贸易额达326.83万美元,其中出口额302.47万美元;目前我国拥有钓鱼爱好者9000多万人。休闲渔业的发展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农业部渔业局在我国渔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休闲渔业。
在西部地区,四川省渠县利用渠江两岸的山水风光发展了新型旅游业。一种以游船为主,集赏景、娱乐、避暑于一体的经营方式正在悄然兴起,即“住在水边,食有水鲜,观有胜景”。
比如重庆市,这个美丽壮观的“山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我市是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直辖以来日新月异的山城出现了一系列城市新景观。拔地而起的宏伟大厦与散落在各处的富有异国情调的别墅楼宇,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的城市建设组合成了我市特有的城市形象。横空出世的长江、嘉陵江大桥及“地铁”、高架内环线,美丽的山城夜景让人们感受到现代都市崭新的面貌。我市同时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大足石刻”、“金佛山”、“芙蓉洞”等构成了我市的一项特色旅游。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市符合发展多功能休闲渔业的地域性的要求,伴随着我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更加确保了休闲渔业客源市场的稳定。
三、中国休闲渔业的前景
1、社会环境条件好
国内外休闲渔业蓬勃发展有许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所取得的良好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使休闲渔业在渔业和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已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刺激着越来越多的业主进入休闲渔业开发领域。同时,近几年来,各级水产部门响应我国发展都市型农业的号召,大力发展我市特色的“都市型水产业”,休闲渔业必然是一个发展方向。在我国这个社会比较安定的国度,很适合像休闲渔业这样的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为我国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海岸线绵延悠长,这为我国的休闲渔业提供了巨大的旅游资源,再者,我国是一个旅游大国,其旅游胜地遍布全国,许多地方也申请为世界历史文文化遗产,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3、发展空间大
休闲、观赏渔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许多工作尚处于探索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经验,但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其发展,在今年全国渔业工作会议上提出:近年来,各地休闲渔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渔业经济发展和渔(农)民增收的亮点。随着小康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其发展空间会十分广阔。各地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群众从事渔区观光旅游、垂钓、餐饮业,发展以“鱼”文化为特色的综合型经济。
4、各地的突出表现
山东省济宁休闲渔业正在成为新兴产业,浙江省舟山以“一带三区”建设休闲渔业大市,浙江象山县积极打造石浦“渔港古镇”特色旅游品牌,广东将打造滨海旅游新品牌等等巨大的变化。
5、市场前景好
观赏渔业是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观赏渔业要注意将传统金鱼选育与新品种引进试养相结合,展示与原种繁殖、保存基地建设相结合,特形、特色新品种开发和基础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当今社会的市场前景无比巨大,主要是为世界都市市民服务的休闲渔业,其特点恰好符合市民的近程旅游出行规律,如果加强规划,加大资源开发和市场营销力度,完全有可能占据市民近程游憩的大市场。
参考文献:
[1]平瑛.完善管理体制 促进休闲渔业健康发展.中国渔业经济.2001,(4)
[2]琴翔.产业,如何做好.北京水产.2000,(5)
[3] 吴春霞 成秀贤.发展休闲渔业的几点思路.河科技.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