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试题库---答案填入

时间:2019-05-14 08:3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依法行政试题库---答案填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依法行政试题库---答案填入》。

第一篇:依法行政试题库---答案填入

依法行政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指政府权力要依法取得。

A 程序法定 B行为法定 C责任法定 D职权法定 2.()是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

A权责统一 B依法决策 C依法履责 D严格执法

3.()一般指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情报公开、行政公开、透明行政等。

A有限政府 B责任政府 C诚信政府

D透明政府 4.()要求用法律明确规定政府的职权和职责。A职能科学 B权责法定

C执法严明 D公开公正 5.()是法律对政府行政行为程序的要求。

A公正 B公开 C公平D效率

6.“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这句话出自()。

A波斯纳

B马克思〃韦伯

C伯尔曼 D贝卡利亚

7.()是指具有宣示性、号召性、鼓励性、促进性、协商性、指导性的规范。

A硬法规范

B软法规范 C特定规范 D以上都不是

8.()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

十七大

9.()是世界各国通过实践总结的治国原理,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A人治 B法制 C专制 D法治

10.()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认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只能靠法治而不能靠人治。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11.()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2.2012年十八大提出了()。

A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D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1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原则 B重大任务 C意义 D总目标

14.()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A德治 B以民为本 C对外开放 D法治

15.“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出自()。A王岐山

B习近平 C温家宝 D李克强

16.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权属 B规范性 C合理性 D合法性

17.依法治国是()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A实施 B开展 C实现 D预设

18.依法治国应当与()相结合。

A依宪治国 B依法行政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权

19.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素中,作为依法办事中心环节的是()。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0.()认为法治就是对法律的普遍服从,同时法律本身应该是良法。A亨廷顿 B丹宁勋爵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1.()指出,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

A十七大 B 十八大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四中全会

22.()同志明确指出:“有些行政立法和规则的制定尚未完全消除部门利益,借法扩权,以法争利的现象依然存在。” A李建国

B马凯 C张德江 D李源潮

23.()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党政机关 D司法机关 24.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当中,尤以()作用明显。

A党内监督 B人大监督 C民主监督

D司法监督

25.()是依法行政最根本的保障,加强司法监督是保障依法行政的关键问题。

A党内监督

B司法监督 C民主监督 D行政监督

26.()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A十七大

B十八大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 十八届四中全会 27.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A依宪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宪执政 D加强宪法实施

28.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A依宪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宪执政 D加强宪法实施

29.城管粗暴执法凸显()缺位。

A合法性思维 B权利义务思维 C公平正义思维 D责任后果思维 30.()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31.()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以德治国 D依法行政

32.()是党的宗旨在法治领域的具体贯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33.法治的核心是()。

A权利的保障性与权力的制约性

B法的存在 C法的正义性 D法的至上性

34.()是法治的内在机制。

A监管 B问责 C选举 D监督 35.()是制度和规则的权威和成熟的表现形式。A法律 B经济 C文化 D政治

36.()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从具体事件抓起。A朱德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毛泽东 37.政府公信力其实质是政权的()。A社会化

B真实性

C合法性

D关联性

38.()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A政府 B公务人员

C人民群众 D军队

39.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权属 B规范性

C合理性 D合法性

40.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A民主政治 B协商民主 C民主化

D法治建设

4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年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A、2017 B、2018

C、2020 D、2030

42.守法诚信中的诚信是指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行使职权时应遵守()原则。

A职权法定

B信赖保护 C公正公开 D合理性 43.政企分开是指()要区分明确。

A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C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D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权限 44.政事分开是指()要区分明确。

A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C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D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权限 4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组织起草。A政府各职能部门 B 专家 C同级人大

D政府法制机构

46.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制定实施《人民政府工作规程》主要是是为了()。

A职权法定 B责任法定 C守法诚信 D依法、科学决策

47.在基层工作中,如果严格按照国家的现行法规和上级政策去执行,某些工作根本无法得到推进,造成这种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A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B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C上级政策与基层情况脱节 D上级政策落实不到位

48.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 AC国家、省 B省、市 C市、县 D县、乡镇

49.推进综合执法,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综合执法.A跨地区

B跨部门 C跨级别 D跨城市

50.()监督是依法行政最根本的保障。A立法 B行政 C司法 D社会

51.在国家行政学院2011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院长马凯强调,各级政府要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重视()建设。

A政治 B环保 C法治政府 D防灾减灾

52.下列哪一现象是“有的行政机关在解决问题时,从便于自身管理的角度来确定制度,忽视公众的合法权益”的典型表现:()。A钓鱼执法 B城管粗暴执法 C汽车、住房限购 D强拆违章建筑 53.下列哪一现象是“基层执法力量薄弱,执法队伍人员素质不高”的典型表现:()。

A钓鱼执法 B城管粗暴执法 C汽车、住房限购 D强拆违章建筑 5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将每年()定为国家宪法日。

A十二月一日 B十二月二日 C十二月三日 D十二月四日 5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审查范围。A审批 B许可 C批准 D备案

5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报告。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 C中央军委 D党中央

57.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立法法》2015年修正案的规定,()依法享有地方立法权。A直辖市 B较大的市 C设区的市 D县级市

5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A中央 B省级 C市县 D乡镇 5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A中央

B省级

C市县 D乡镇

6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政府执行职责。

A中央 B省级

C市县 D乡镇

6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的保证。

A重要 B需要 C 基础

D根本

6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推行政府权力()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A登记 B备案

C清单 D名录

6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机制,未经过或未通过的不得提交讨论。A公众参与 B专家论证 C风险评估

D合法性审查

64.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A中央、省 B省市 C市县 D县区、乡镇

65.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制度。A登记 B备案

C法制审核 D公众参与 66.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

A标准

B基准 C量化 D指南

67.加强对政府()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A外部权力

B内部权力 C处罚权力 D审批权力

68.探索()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A省 B市 C县 D乡镇

69.推进审计()建设。

A职业化 B市场化 C行业化 D标准化

7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包括推行行政执法()制度。A公开 B公布 C公告 D公示

7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A必修课 B选修课 C核心课程 D主干课程

7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A尊法 B守法 C道德

D诚信 73.党规党纪()国家法律。A严于 B等同于 C属于 D高于 7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工作重点在()。A高层 B上层 C上级

D基层

75.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地方各级()。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府 C司法机关 D党委

76.《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相抵触。

A宪法

B党章 C执政党的政策 D道德

77.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A国家主席 B总理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78.行政法规的立法主体是()。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D地方人民政府

79.()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政法委员会 D国务院总理

80.()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A宪法

B党章 C执政党的政策 D道德

8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主席 C执政党 D人民

82.《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A对价 B赔偿 C补偿 D抚慰

8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A党委领导 B行政首长负责制 C民主集中制 D民主制

84.社会主义()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A全民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个人所有制 D组织所有制

85.“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年写入宪法修正案的。

A1988 B1993 C1999 D2004

8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于()年实施。A1996 B2004 C2012 D2014

8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年实施。A1997 B2004 C2012 D2014

8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于()年实施。A1997 B200

4C2012 D2014

8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于()年实施。A1990 B1995 C1999 D2006 9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于()年实施。A1990 B1995 C1999 D2006

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于()年实施。A1990

B1995 C1999 D2006

9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年实施。A1990 B1995 C1999 D2006 93.《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A调研员 B副调研员 C主任科员 D副主任科员

94.《公务员法》规定,非领导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在()以下设臵。A省部级

B厅局级 C县处级 D乡科级

95.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A6个月

B一年 C18个月 D三年

96.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A犯罪 B违约

C违反行政管理秩序 D违反道德

97.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是()。

A行政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人大常委会

98.行政复议的主管机关是()。

A行政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人大常委会

99.《宪法》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取得()的权利。A对价 B赔偿 C补偿 D抚慰 100.中央人民政府就是()。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要加快建设()的法治政府。

A职能科学 B权责法定 C执法严明 D公开公正

2.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包括()。

A组织法定 B职权法定 C程序法定 D准则法定 3.法律是政府一切行为的根本准则和行动指南,这就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

A依法决策 B依法履责

C严格执法 D信息公开

4.(),这样才能构成法治政府的监督和责任保障机制。A有权必有责

B有权要尽责 C用权受监督

D监督要全面

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具体措施有(A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B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C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D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6.政府诚信的基本要求是()。

A诚信履约 B诚信执法 C诚信守法 D信息公开

7.法治政府应当是()正确的统一。A目标 B效能 C效率 D方向

8.下列属于建设法治政府的标准的是()。

A廉洁高效 B守法诚信 C职能科学 D权责法定

9.政府职能的设定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是指()。

A社会和市场的关系 B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D政府内部的关系

10.权责法定的宗旨在于保障政府()。

A不越位

B不乱位

C不错位

D不缺位

11.下列属于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的“法定程序”的是()。

A公众参与 B专家论证 C风险评估 D合法性审查 12.()仍然是某些行政执法部门常用的不当的执法方式。)A运动式执法

B突击式执法 C割韭菜式执法 D经常性执法

1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方式有()。

A推进综合执法 B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C理顺城管执法体制 D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

14.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形式主要有()。A党内监督 B大监督

C民主监督

D行政监督

15.对政府内部权力制约的具体方式有()。

A分事行权 B分岗设权 C分级授权 D严格防止行政权滥用 16.行政问责立法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有()。

A明晰行政问责与行政纪律处分的关系 B明确行政问责的内涵和外延 C明晰行政首长的问责处分权 D制定公开透明、科学严谨的问责程序 17.政务公开的范围主要包括()。

A决策公开 B执行公开 C管理公开 D服务公开

18.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有()。

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正当 D高效便民

19.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的法治政府。

A职能科学 B权责法定 C执法严明 D公开公正

20.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A优化司法职权配臵 B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C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D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21.组织法定是指()必须依法进行。A政府机构的设臵 B政府机构的职权 C人员编制 D政府行为

22.程序法定要求政府行为必须遵循法定的()。A方式 B步骤 C时限 D顺序

23.程序法定可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A知情权 B表达权 C参与权 D参与权

24.硬法规范包括()。A宪法 B法律 C法规 D 规章 25.硬法规范包括()。A纲要 B指南 C标准

D 规章 26.法治政府建设必须落实于()A强化严格执法 B转变政府职能

C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D强化行政权力的监督

27.下列属于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依法决策方面设臵的决策的“五大程序”的有:()

A公众参与 B专家论证 C风险评估 D合法性审查

28.以下属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明确的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八种形式的有()A党内监督 B民主监督 C行政监督 D社会监督

29.政务公开中公开的内容应该包括()。A政府职能 B法律依据 C实施主体 D职责权限

30.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法律化。A部门利益 B人民利益 C官僚主义

D地方保护主义

3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有机统一起来。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3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宪法宣誓制度,凡经()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A 经人大选举 B经人大决定任命

C经人大常委会选举 D经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

33.()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A全国各族人民 B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

C各政党 D各企业事业组织

34.以下具有宪法监督权有()。

A全国人大 B全国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35.以下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规定的,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的有()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6.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A法官 B检察官

C律师 D专家

37.建立重大决策(),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A行政首长负责制 B集体负责制 C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D责任倒查机制 38.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的法律责任。

A行政首长 B领导班子

C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 D相关责任人员 39.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的原则,合理配臵执法力量。

A严格控制编制 B减少层次 C整合队伍 D提高效率

40.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规定,以下属于推进综合执法重点领域的有(): A食品药品安全 B公共卫生 C文化旅游 D农林水利

41.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A择优招聘 B持证上岗 C资格管理 D纪律处分

42.严禁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的制度是()。A罚缴分离 B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C分税制 D税费相分离制度 43.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决克服(ABD)现象,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A有案不移 B有案难移 C以罚补刑

D以罚代刑

4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ABCD)等执法行为。

A行政许可 B行政处罚

C行政强制

D行政征收 45.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防止和克服(),惩治执法腐败现象。A地方保护主义 B部门保护主义 C官僚主义 D人治

46.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需要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的部门和岗位包括以下的:()。A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 B国有资产监管 C政府投资 D政府采购 47.以下属于政府纠错问责机制的有:()。

A责令公开道歉 B停职检查 C引咎辞职 D责令辞职

48.要实行审计全覆盖的领域有:()

A公共资金B国有资产 C国有资源 D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49.重点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领域有:()。A财政预算 B公共资源配臵

C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 D社会公益事业建设

50.在社会治理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规范包括()。A市民公约 B乡规民约 C行业规章 D团体章程

51.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包括:()。

A社会矛盾预警机制 B利益表达机制

协商沟通机制 D救济救助机制 52.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包括:()。A调解 B仲裁 C行政裁决 D行政复议、诉讼

53.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规定,需要依法强化治理重点问题的领域包括:()。

A危害食品药品安全 B影响安全生产 C损害生态环境 D破坏网络安全 54.除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外,以下属于国家所有的包括:()。A矿藏 B水流 C滩涂 D农村宅基地

5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即()。

A全民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个人所有制 D组织所有制

56.下列主体享有立法权的有:(ABD)。A国务院 B江苏省人民政府

C江宁区人民政府 D南京市人大常委会

57.下列法律规范的立法主体是行政机关的有:(BD)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规章

58.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有:(ABD)。A警告 B罚款 C罚金 D 吊销营业执照

59.下列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有:(AB)A冻结存款 B查封 C扣押 D拘留

60.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不得被录用为公务员的人员有:(BD)。

A被行政拘留过的公民 B被判处过有期徒刑的公民

C曾经辞职的公民 D被开除过公职的公民

三、判断对错题

1.建设法治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对)

2.法律体现全体人民意志,由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议机关制定。(对)3.不是任何超越法律之外的权力都是不正当、不合理的。(错)4.政府权力的取得和运用符合法律规定是程序合法。(错)

5.政府权力有限是法治政府的根本和关键。(对)

6.公正是公开的保障,公开是公正追求的最主要价值。(错)7.法律信仰来自于对法律的学习。(错)

8.“高效率”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衡量法治政府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对)

9.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是法治政府最关键的标志。(对)

10.依法行政的“法”不仅包括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硬法规范,也包括不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软法规范。(对)

11.我国政府的重大行政决策行为至今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对)12.我国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对)13.行政机关做重大决策时,应该提交国务院进行合法性审核。(错)14.所谓重大决策权就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国计民生,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发展的决策行为。(对)

15.目前我国出现不同层级政府机构重叠、职责不清的情况。(对)16.从行政执法系统内部来看,有些行政执法机关的设臵比较混乱。(错)17.司法权威和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有助于实现依法行政。(对)18.构建法治政府测评体系,目的是将政府考核从主要考核经济发展指标,转移到主要考核履行法定职能、严格执行法律、建设法治政府。(对)19.法律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错)20.李克强总理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这一论断。(错)21.国务院于2004年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对)2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对)

23.依法设立政府机构是法治政府的重要前提。(对)24.政府行使任何权力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对)25.法律只是政府重要行为的根本准则和行动指南。(错)26.法治政府中的责任法定,要求公民必须对法律负责,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各种法律责任。(错)27.执法严明既要严格执法,也要刚柔相济。(对)28.法治政府要求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29.裁量基准属于软法规范。(对)30.法治政府的形成,应该以公务员是否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为最终判断标准。(对)31.当前我国行政执法领域存在不作为与乱作为并举的现象。(对)32.行政执法部门之间条块分割是造成多头执法,职权交叉的原因之一。(对)33.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对)34.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对)35.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依法决策方面设臵了决策的“四大程序”。(错)3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我国行政执法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已经大为改观。(错)3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对)38.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规定,工商质检、属于推进综合执法的重点领域。(对)39.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规定,海关税收属于推进综合执法的重点领域。(错)40.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明确具体操作流程,行政收费、行政检查属于重点规范的执法行为。(对)41.公共资源转让是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部门和岗位。(对)42.公共工程建设是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部门和岗位。(对)43.免职是政府纠错问责机制的一种。(错)44.要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对)45.行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错)4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对)4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48.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49.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都属于集体所有。(错)50.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对)

单选答案:100题

DADBB CBBDD CBDDB DCCBD DBADB DACBA DBADA BCCDA CBBAD DCCBC CCBDD DCABC DCDCC BBAAD ADADA ADBCB DCCAC ABCCA BDCBB CBABB 多选答案:

ABCD ABC ABC ABCD ABCD ABC BCD ABCD BCD ACD ABCD ABC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C ABCD ABCD ABCD ABC BCD ABCD ABCD ABCD AD ABC ABCD ABCD AB ABCD CD CD ACD BCD ABCD BC AB ABD ABD ABD AB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ABC AB ABD BD ABD AB BD 判断题答案:

对对错错对 错错对对对 对对错对对 错对对错错 对对对对错 错对对对对 对对对对错 错对对错对 对对错对错 对对对错对

第二篇:依法行政试题库

依法行政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D)是指政府权力要依法取得。

A 程序法定 B行为法定 C责任法定 D职权法定 2.(A)是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

A权责统一 B依法决策 C依法履责 D严格执法

3.(D)一般指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情报公开、行政公开、透明行政等。

A有限政府 B责任政府 C诚信政府 D透明政府

4.(B)要求用法律明确规定政府的职权和职责。

A职能科学 B权责法定 C执法严明 D公开公正

5.(B)是法律对政府行政行为程序的要求。

A公正 B公开 C公平D效率

6.“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这句话出自(C)。

A波斯纳 B马克思·韦伯 C伯尔曼 D贝卡利亚

7.(B)是指具有宣示性、号召性、鼓励性、促进性、协商性、指导性的规范。

A硬法规范 B软法规范 C特定规范 D以上都不是

8.(B)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 十七大

9.(D)是世界各国通过实践总结的治国原理,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A人治 B法制 C专制 D法治

10.(D)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认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只能靠法治而不能靠人治。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11.(C)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2.2012年十八大提出了(B)。

A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D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1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D)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原则 B重大任务 C意义 D总目标

14.(D)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德治 B以民为本 C对外开放 D法治

15.“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出自(B)。

A王岐山 B习近平C温家宝 D李克强

16.政治权力的(D)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A权属 B规范性 C合理性 D合法性

17.依法治国是(C)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A实施 B开展 C实现 D预设

18.依法治国应当与(C)相结合。

A依宪治国 B依法行政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权

19.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素中,作为依法办事中心环节的是(B)。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0.(D)认为法治就是对法律的普遍服从,同时法律本身应该是良法。

A亨廷顿 B丹宁勋爵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1.(D)指出,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

A十七大 B 十八大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四中全会 22.(B)同志明确指出:“有些行政立法和规则的制定尚未完全消除部门利益,借法扩权,以法争利的现象依然存在。” A李建国 B马凯 C张德江 D李源潮

23.(A)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党政机关 D司法机关

24.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当中,尤以(D)作用明显。

A党内监督 B人大监督 C民主监督 D司法监督

25.(B)是依法行政最根本的保障,加强司法监督是保障依法行政的关键问题。

A党内监督 B司法监督 C民主监督 D行政监督

26.(D)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A十七大 B十八大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 十八届四中全会 27.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A)。

A依宪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宪执政 D加强宪法实施

28.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C)。

A依宪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宪执政 D加强宪法实施

29.城管粗暴执法凸显(B)缺位。

A合法性思维 B权利义务思维 C公平正义思维 D责任后果思维 30.(A)是我国的根本大法。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31.(D)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以德治国 D依法行政

32.(B)是党的宗旨在法治领域的具体贯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33.法治的核心是(A)。

A权利的保障性与权力的制约性 B法的存在 C法的正义性 D法的至上性

34.(D)是法治的内在机制。A监管 B问责 C选举 D监督

35.(A)是制度和规则的权威和成熟的表现形式。A法律 B经济 C文化 D政治

36.(B)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从具体事件抓起。A朱德 B邓小平C周恩来 D毛泽东 37.政府公信力其实质是政权的(C)。

A社会化 B真实性 C合法性 D关联性

38.(C)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A政府 B公务人员 C人民群众 D军队

39.政治权力的(D)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A权属 B规范性 C合理性 D合法性

40.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A)的基本要求。

A民主政治 B协商民主 C民主化 D法治建设

4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C)年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A2017 B2018 C2020 D2030 42.守法诚信中的诚信是指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行使职权时应遵守(B)原则。

A职权法定 B信赖保护 C公正公开 D合理性 43.政企分开是指(B)要区分明确。

A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C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D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权限 44.政事分开是指(A)要区分明确。

A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C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D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权限

4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D)组织起草。A政府各职能部门 B 专家 C同级人大 D政府法制机构 46.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制定实施《人民政府工作规程》主要是是为了(D)。

A职权法定 B责任法定 C守法诚信 D依法、科学决策

47.在基层工作中,如果严格按照国家的现行法规和上级政策去执行,某些工作根本无法得到推进,造成这种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C)。A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B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C上级政策与基层情况脱节 D上级政策落实不到位 48.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C)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 AC国家、省 B省、市 C市、县 D县、乡镇

49.推进综合执法,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B)综合执法.A跨地区 B跨部门 C跨级别 D跨城市 50.(C)监督是依法行政最根本的保障。A立法 B行政 C司法 D社会

51.在国家行政学院2011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院长马凯强调,各级政府要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重视(C)建设。

A政治 B环保 C法治政府 D防灾减灾

52.下列哪一现象是“有的行政机关在解决问题时,从便于自身管理的角度来确定制度,忽视公众的合法权益”的典型表现:(C)。A钓鱼执法 B城管粗暴执法 C汽车、住房限购 D强拆违章建筑 53.下列哪一现象是“基层执法力量薄弱,执法队伍人员素质不高”的典型表现:(B)。

A钓鱼执法 B城管粗暴执法 C汽车、住房限购 D强拆违章建筑 5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将每年(D)定为国家宪法日。

A十二月一日 B十二月二日 C十二月三日 D十二月四日 5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D)审查范围。A审批 B许可 C批准 D备案

5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D)报告。A国家主席 B国务院 C中央军委 D党中央

57.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立法法》2015年修正案的规定,(C)依法享有地方立法权。A直辖市 B较大的市 C设区的市 D县级市

5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A)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A中央 B省级 C市县 D乡镇

5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B)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A中央 B省级 C市县 D乡镇

6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C)政府执行职责。

A中央 B省级 C市县 D乡镇

6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D)的保证。

A重要 B需要 C 基础 D根本

6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推行政府权力(C)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A登记 B备案 C清单 D名录

6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D)机制,未经过或未通过的不得提交讨论。

A公众参与 B专家论证 C风险评估 D合法性审查 64.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C)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A中央、省 B省市 C市县 D县区、乡镇

65.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C)制度。A登记 B备案 C法制审核 D公众参与

66.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B)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A标准 B基准 C量化 D指南

67.加强对政府(B)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A外部权力 B内部权力 C处罚权力 D审批权力 68.探索(A)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A省 B市 C县 D乡镇 69.推进审计(A)建设。

A职业化 B市场化 C行业化 D标准化

7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包括推行行政执法(D)制度。A公开 B公布 C公告 D公示

7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A)。A必修课 B选修课 C核心课程 D主干课程

7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社会(D)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A尊法 B守法 C道德 D诚信 73.党规党纪(A)国家法律。A严于 B等同于 C属于 D高于 7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D),工作重点在()。A高层 B上层 C上级 D基层

75.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地方各级(A)。

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府 C司法机关 D党委

76.《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A)相抵触。

A宪法 B党章 C执政党的政策 D道德 77.中华人民共和国(D)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A国家主席 B总理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78.行政法规的立法主体是(B)。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D地方人民政府

79.(C)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政法委员会 D国务院总理 80.(B)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A宪法 B党章 C执政党的政策 D道德

8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D)。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主席 C执政党 D人民

82.《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C)。A对价 B赔偿 C补偿 D抚慰 8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C)的原则。A党委领导 B行政首长负责制 C民主集中制 D民主制 84.社会主义(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A全民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个人所有制 D组织所有制 85.“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C)年写入宪法修正案的。A1988 B1993 C1999 D2004 8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于(A)年实施。A1997 B2004 C2012 D2014 8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B)年实施。A1997 B2004 C2012 D2014 8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于(C)年实施。A1997 B2004 C2012 D2014 8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于(C)年实施。A1990 B1995 C1999 D2006 9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于(A)年实施。A1990 B1995 C1999 D2006 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于(B)年实施。A1990 B1995 C1999 D2006 9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D)年实施。A1990 B1995 C1999 D2006 93.《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C)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

A调研员 B副调研员 C主任科员 D副主任科员

94.《公务员法》规定,非领导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在(B)以下设置。A省部级 B厅局级 C县处级 D乡科级 95.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B)。A6个月 B一年 C18个月 D三年

96.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C)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A犯罪 B违约 C违反行政管理秩序 D违反道德 97.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是(B)。

A行政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人大常委会 98.行政复议的主管机关是(A)。

A行政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人大常委会

99.《宪法》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取得(B)的权利。A对价 B赔偿 C补偿 D抚慰 100.中央人民政府就是(B)。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要加快建设(ABCD)的法治政府。

A职能科学 B权责法定 C执法严明 D公开公正

2.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包括(ABC)。

A组织法定 B职权法定 C程序法定 D准则法定

3.法律是政府一切行为的根本准则和行动指南,这就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ABC)。

A依法决策 B依法履责 C严格执法 D信息公开

4.(ABCD),这样才能构成法治政府的监督和责任保障机制。A有权必有责 B有权要尽责 C用权受监督 D监督要全面

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具体措施有(ABCD)。

A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B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C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D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6.政府诚信的基本要求是(ABC)。

A诚信履约 B诚信执法 C诚信守法 D信息公开

7.法治政府应当是(BCD)正确的统一。A目标 B效能 C效率 D方向

8.下列属于建设法治政府的标准的是(ABCD)。

A廉洁高效 B守法诚信 C职能科学 D权责法定

9.政府职能的设定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是指(BCD)。

A社会和市场的关系 B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D政府内部的关系

10.权责法定的宗旨在于保障政府(ACD)。

A不越位 B不乱位 C不错位 D不缺位

11.下列属于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的“法定程序”的是(ABCD)。A公众参与 B专家论证 C风险评估 D合法性审查

12.(ABC)仍然是某些行政执法部门常用的不当的执法方式。A运动式执法 B突击式执法 C割韭菜式执法 D经常性执法

1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方式有(ABCD)。

A推进综合执法 B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C理顺城管执法体制 D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

14.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形式主要有(ABCD)。A党内监督 B大监督 C民主监督 D行政监督

15.对政府内部权力制约的具体方式有(ABCD)。

A分事行权 B分岗设权 C分级授权 D严格防止行政权滥用

16.行政问责立法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有(ABCD)。

A明晰行政问责与行政纪律处分的关系 B明确行政问责的内涵和外延 C明晰行政首长的问责处分权 D制定公开透明、科学严谨的问责程序

17.政务公开的范围主要包括(ABCD)。

A决策公开 B执行公开 C管理公开 D服务公开

18.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有(ABCD)。

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正当 D高效便民

19.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ABCD)的法治政府。

A职能科学 B权责法定 C执法严明 D公开公正

20.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ABCD)。A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B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C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D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21.组织法定是指(AC)必须依法进行。

A政府机构的设置 B政府机构的职权 C人员编制 D政府行为 22.程序法定要求政府行为必须遵循法定的(ABCD)。A方式 B步骤 C时限 D顺序

23.程序法定可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ABCD)。A知情权 B表达权 C参与权 D参与权 24.硬法规范包括(ABCD)。A宪法 B法律 C法规 D 规章 25..硬法规范包括(ABC)。A纲要 B指南 C标准 D 规章 26.法治政府建设必须落实于(BCD)

A强化严格执法 B转变政府职能 C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D强化行政权力的监督

27.下列属于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依法决策方面设置的决策的“五大程序”的有:(ABCD)

A公众参与 B专家论证 C风险评估 D合法性审查

28.以下属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明确的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八种形式的有(ABCD)A党内监督 B民主监督 C行政监督 D社会监督 29.政务公开中公开的内容应该包括(ABCD)。A政府职能 B法律依据 C实施主体 D职责权限

30.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AD)法律化。

A部门利益 B人民利益 C官僚主义 D地方保护主义

3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ABC)有机统一起来。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3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宪法宣誓制度,凡经(ABCD)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A 经人大选举 B经人大决定任命 C经人大常委会选举 D经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

33.(BCD)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A全国各族人民 B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 C各政党 D各企业事业组织

34.以下具有宪法监督权有(AB)。

A全国人大 B全国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35.以下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规定的,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的有(ABCD)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6.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CD)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A法官 B检察官 C律师 D专家

37.建立重大决策(CD),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A行政首长负责制 B集体负责制 C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D责任倒查机制

38.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ACD)的法律责任。

A行政首长 B领导班子 C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 D相关责任人员

39.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BCD)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

A严格控制编制 B减少层次 C整合队伍 D提高效率

40.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规定,以下属于推进综合执法重点领域的有(ABCD): A食品药品安全 B公共卫生 C文化旅游 D农林水利

41.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BC)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A择优招聘 B持证上岗 C资格管理 D纪律处分

42.严禁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的制度是(AB)。A罚缴分离 B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C分税制 D税费相分离制度 43.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决克服(ABD)现象,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A有案不移 B有案难移 C以罚补刑 D以罚代刑

4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ABCD)等执法行为。

A行政许可 B行政处罚 C行政强制 D行政征收

45.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防止和克服(AB),惩治执法腐败现象。

A地方保护主义 B部门保护主义 C官僚主义 D人治

46.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需要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的部门和岗位包括以下的:(ABCD)。A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 B国有资产监管 C政府投资 D政府采购 47.以下属于政府纠错问责机制的有:(ABCD)。A责令公开道歉 B停职检查 C引咎辞职 D责令辞职 48.要实行审计全覆盖的领域有:(ABCD)

A公共资金 B国有资产 C国有资源 D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49.重点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领域有:(ABCD)。

A财政预算 B公共资源配置 C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 D社会公益事业建设

50.在社会治理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规范包括(ABCD)。A市民公约 B乡规民约 C行业规章 D团体章程 51.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包括:(ABCD)。A社会矛盾预警机制 B利益表达机制 C协商沟通机制 D救济救助机制

52.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包括:(ABCD)。A调解 B仲裁 C行政裁决 D行政复议、诉讼

53.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规定,需要依法强化治理重点问题的领域包括:(ABCD)。A危害食品药品安全 B影响安全生产 C损害生态环境 D破坏网络安全

54.除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外,以下属于国家所有的包括:(ABC)。A矿藏 B水流 C滩涂 D农村宅基地

5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即(AB)。

A全民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个人所有制 D组织所有制 56.下列主体享有立法权的有:(ABD)。

A国务院 B江苏省人民政府 C江宁区人民政府 D南京市人大常委会

57.下列法律规范的立法主体是行政机关的有:(BD)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规章 58.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有:(ACD)。A警告 B罚款 C罚金 D 吊销营业执照 59.下列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有:(AB)A冻结存款 B查封 C扣押 D拘留

60.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不得被录用为公务员的人员有:(BD)。

A被行政拘留过的公民 B被判处过有期徒刑的公民 C曾经辞职的公民 D被开除过公职的公民

三、判断对错题

1.建设法治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

2.法律体现全体人民意志,由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议机关制定。(√)3.不是任何超越法律之外的权力都是不正当、不合理的。(×)4.政府权力的取得和运用符合法律规定是程序合法。(×)5.政府权力有限是法治政府的根本和关键。(√)

6.公正是公开的保障,公开是公正追求的最主要价值。(×)7.法律信仰来自于对法律的学习。(×)

8.“高效率”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衡量法治政府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9.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是法治政府最关键的标志。(√)

10.依法行政的“法”不仅包括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硬法规范,也包括不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软法规范。(√)

11.我国政府的重大行政决策行为至今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12.我国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13.行政机关做重大决策时,应该提交国务院进行合法性审核。(×)14.所谓重大决策权就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国计民生,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发展的决策行为。(√)

15.目前我国出现不同层级政府机构重叠、职责不清的情况。(√)16.从行政执法系统内部来看,有些行政执法机关的设置比较混乱。(×)17.司法权威和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有助于实现依法行政。(√)18.构建法治政府测评体系,目的是将政府考核从主要考核经济发展指标,转移到主要考核履行法定职能、严格执行法律、建设法治政府。(√)19.法律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20.李克强总理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这一论断。(×)

21.国务院于2004年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23.依法设立政府机构是法治政府的重要前提。(√)24.政府行使任何权力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25.法律只是政府重要行为的根本准则和行动指南。(×)26.法治政府中的责任法定,要求公民必须对法律负责,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各种法律责任。(×)27.执法严明既要严格执法,也要刚柔相济。(√)28.法治政府要求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29.裁量基准属于软法规范。(√)30.法治政府的形成,应该以公务员是否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为最终判断标准。(√)31.当前我国行政执法领域存在不作为与乱作为并举的现象。(√)32.行政执法部门之间条块分割是造成多头执法,职权交叉的原因之一。(√)33.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34.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35.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依法决策方面设置了决策的“四大程序”。(×)3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我国行政执法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已经大为改观。(×)3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38.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规定,工商质检、属于推进综合执法的重点领域。(√)39.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规定,海关税收属于推进综合执法的重点领域。(×)40.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明确具体操作流程,行政收费、行政检查属于重点规范的执法行为。(√)41.公共资源转让是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部门和岗位。(√)42.公共工程建设是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部门和岗位。(√)43.免职是政府纠错问责机制的一种。(×)44.要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45.行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4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4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48.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49.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都属于集体所有。(×)50.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四、填空题

1.建设法治政府,是国家()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2.一切权力都必须有()的授予或()的授权。3.政务公开奉行以()为常态,()为例外的民主法治基本原则。

4.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5.行政机关是()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

6.贯彻()基本方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7.()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8.必须严格()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9.()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10.()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1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科学()、严格()、公正()、全民()。1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代法、以()压法、徇()枉法。

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1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阶段。

1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改革进入()期和()区。

1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要完善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实施。

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建立()宣誓制度。

18.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19.我国现行宪法是()年制定通过的。

2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其义务的决定。

2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2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依法()、依法()执政、依法()共同推进。

2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法治()、法治()、法治()一体建设。

24.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为、法无授权()为。

2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实行国家机关“()”的普法责任制。

26.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有权利就有()观念。

五、简答题

1.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建设法治政府有哪些标准?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哪六大具体措施? 5.建设法治政府中,公开和公正是什么关系? 6.如何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7.依法行政的“硬法”主要包括哪些规范? 8.依法行政的“软法”主要包括哪些规范? 9.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的要求有哪些?

10.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哪几种形式?

六、论述题 1..当前我国在依法决策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2.目前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深化我国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3.如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4.请论述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规定,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第三篇:2015依法行政试题库

依法行政试题库

(红色字体为正确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指政府权力要依法取得。

A 程序法定 B行为法定 C责任法定 D职权法定 2.()是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

A权责统一 B依法决策 C依法履责 D严格执法

3.()一般指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情报公开、行政公开、透明行政等。

A有限政府 B责任政府 C诚信政府 D透明政府

4.()要求用法律明确规定政府的职权和职责。

A职能科学 B权责法定 C执法严明 D公开公正

5.()是法律对政府行政行为程序的要求。

A公正 B公开 C公平D效率

6.“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这句话出自()。

A波斯纳 B马克思·韦伯

C伯尔曼 D贝卡利亚

7.()是指具有宣示性、号召性、鼓励性、促进性、协商性、指导性的规范。A硬法规范 B软法规范 C特定规范 D以上都不是

8.()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 十七大

9.()是世界各国通过实践总结的治国原理,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A人治 B法制 C专制 D法治

10.()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认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只能靠法治而不能靠人治。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11.()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2.2012年十八大提出了()。

A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D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1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原则 B重大任务 C意义 D总目标

14.()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德治 B以民为本 C对外开放 D法治

15.“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出自()。

A王岐山

B习近平C温家宝 D李克强

16.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权属 B规范性 C合理性 D合法性

17.依法治国是()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A实施 B开展 C实现 D预设18.依法治国应当与()相结合。

A依宪治国 B依法行政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权

19.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素中,作为依法办事中心环节的是()。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0.()认为法治就是对法律的普遍服从,同时法律本身应该是良法。

A亨廷顿 B丹宁勋爵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1.()指出,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

A十七大 B 十八大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四中全会

22.()同志明确指出:“有些行政立法和规则的制定尚未完全消除部门利益,借法扩权,以法争利的现象依然存在。”

A李建国

B马凯 C张德江 D李源潮

23.()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党政机关 D司法机关

24.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当中,尤以()作用明显。

A党内监督 B人大监督 C民主监督 D司法监督

25.()是依法行政最根本的保障,加强司法监督是保障依法行政的关键问题。

A党内监督 B司法监督 C民主监督 D行政监督

26.()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A十七大 B十八大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 十八届四中全会

27.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A依宪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宪执政 D加强宪法实施

28.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A依宪治国 B依法执政 C依宪执政 D加强宪法实施

29.城管粗暴执法凸显()缺位。

A合法性思维 B权利义务思维 C公平正义思维 D责任后果思维

30.()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法

31.()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以德治国 D依法行政

32.()是党的宗旨在法治领域的具体贯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33.法治的核心是()。A权利的保障性与权力的制约性 B法的存在 C法的正义性 D法的至上性34.()是法治的内在机制。

A监管 B问责 C选举 D监督

35.()是制度和规则的权威和成熟的表现形式。A法律 B经济 C文化 D政治

36.()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从具体事件抓起。A朱德 B邓小平C周恩来 D毛泽东 37.政府公信力其实质是政权的()。A社会化 B真实性 C合法性 D关联性

38.()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A政府 B公务人员 C人民群众 D军队

39.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权属 B规范性 C合理性 D合法性

40.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民主政治 B协商民主 C民主化 D法治建设

4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年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A2017 B2018 C2020 D2030 42.守法诚信中的诚信是指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行使职权时应遵守()原则。A职权法定 B信赖保护C公正公开D合理性 43.政企分开是指()要区分明确。

A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B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C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D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权限 44.政事分开是指()要区分明确。

A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B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C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关系 D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权限 4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组织起草。A政府各职能部门 B 专家 C同级人大 D政府法制机构

46.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制定实施《人民政府工作规程》主要是是为了()。

A职权法定 B责任法定 C守法诚信 D依法、科学决策

47.在基层工作中,如果严格按照国家的现行法规和上级政策去执行,某些工作根本无法得到推进,造成这种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

A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B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C上级政策与基层情况脱节 D上级政策落实不到位

48.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 AC国家、省 B省、市C市、县D县、乡镇

49.推进综合执法,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综合执法.A跨地区B跨部门 C跨级别D跨城市

50.()监督是依法行政最根本的保障。A立法 B行政 C司法 D社会

51.在国家行政学院2011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院长马凯强调,各级政府要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重视()建设。A政治 B环保 C法治政府 D防灾减灾

52.下列哪一现象是“有的行政机关在解决问题时,从便于自身管理的角度来确定制度,忽视公众的合法权益”的典型表现:()。

A钓鱼执法 B城管粗暴执法 C汽车、住房限购 D强拆违章建筑 53.下列哪一现象是“基层执法力量薄弱,执法队伍人员素质不高”的典型表现:()。

A钓鱼执法 B城管粗暴执法 C汽车、住房限购 D强拆违章建筑

5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将每年()定为国家宪法日。

A十二月一日B十二月二日C十二月三日D十二月四日

5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审查范围。A审批 B许可 C批准 D备案

5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报告。

A国家主席B国务院C中央军委D党中央

57.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立法法》2015年修正案的规定,()依法享有地方立法权。A直辖市 B较大的市 C设区的市 D县级市

5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制度设定职责和必要的执法权。A中央B省级C市县D乡镇

5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政府统筹推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责。

A中央 B省级 C市县 D乡镇

6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完善不同层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法律制度,强化()政府执行职责。A中央 B省级 C市县 D乡镇

6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的保证。

A重要B需要C 基础D根本

6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推行政府权力()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A登记B备案C清单D名录

6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机制,未经过或未通过的不得提交讨论。A公众参与 B专家论证 C风险评估 D合法性审查

64.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A中央、省 B省市 C市县 D县区、乡镇

65.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制度。A登记 B备案 C法制审核 D公众参与

66.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

A标准B基准 C量化 D指南

67.加强对政府()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A外部权力B内部权力C处罚权力D审批权力

68.探索()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A省 B市 C县 D乡镇 69.推进审计()建设。A职业化B市场化C行业化D标准化

7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包括推行行政执法()制度。A公开 B公布 C公告 D公示

7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A必修课B选修课C核心课程 D主干课程

7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A尊法B守法C道德D诚信

73.党规党纪()国家法律。A严于 B等同于C属于D高于

7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工作重点在()。A高层B上层C上级D基层

75.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地方各级()。A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政府 C司法机关 D党委

76.《宪法》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相抵触。A宪法 B党章 C执政党的政策 D道德

77.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A国家主席 B总理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78.行政法规的立法主体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D地方人民政府 79.()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必须长期坚持。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C政法委员会 D国务院总理

80.()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A宪法 B党章 C执政党的政策 D道德

8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家主席 C执政党 D人民

82.《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A对价B赔偿C补偿 D抚慰

8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A党委领导B行政首长负责制 C民主集中制 D民主制 84.社会主义()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 C个人所有制 D组织所有制

85.“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年写入宪法修正案的。

A1988 B1993 C1999 D2004 8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于()年实施。A1997 B2004 C2012 D2014 8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年实施。A1997 B2004 C2012 D2014 8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于()年实施。A1997 B2004 C2012 D2014 8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于()年实施。A1990 B1995 C1999 D2006 9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于()年实施。A1990 B1995 C1999 D2006 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于()年实施。A1990 B1995 C1999 D2006 9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年实施。A1990 B1995 C1999 D2006

93.《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A调研员 B副调研员 C主任科员 D副主任科员

94.《公务员法》规定,非领导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在()以下设置。A省部级B厅局级C县处级 D乡科级 95.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A6个月B一年 C18个月 D三年

96.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A犯罪B违约 C违反行政管理秩序 D违反道德 97.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是()。

A行政机关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人大常委会 98.行政复议的主管机关是()。

A行政机关 B人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人大常委会

99.《宪法》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取得()的权利。A对价 B赔偿 C补偿 D抚慰 100.中央人民政府就是()。

A全国人大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要加快建设()的法治政府。

A职能科学 B权责法定 C执法严明 D公开公正

2.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包括()。

A组织法定 B职权法定 C程序法定 D准则法定

3.法律是政府一切行为的根本准则和行动指南,这就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

A依法决策 B依法履责 C严格执法 D信息公开

4.(),这样才能构成法治政府的监督和责任保障机制。A有权必有责 B有权要尽责 C用权受监督 D监督要全面

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具体措施有()。A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B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C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D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6.政府诚信的基本要求是()。

A诚信履约 B诚信执法 C诚信守法 D信息公开7.法治政府应当是()正确的统一。A目标 B效能 C效率 D方向

8.下列属于建设法治政府的标准的是()。

A廉洁高效 B守法诚信 C职能科学 D权责法定

9.政府职能的设定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是指()。

A社会和市场的关系 B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D政府内部的关系

10.权责法定的宗旨在于保障政府()。

A不越位 B不乱位 C不错位 D不缺位

11.下列属于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的“法定程序”的是()。

A公众参与 B专家论证 C风险评估 D合法性审查

12.()仍然是某些行政执法部门常用的不当的执法方式。A运动式执法 B突击式执法 C割韭菜式执法 D经常性执法

1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方式有()。A推进综合执法 B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C理顺城管执法体制 D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

14.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形式主要有()。

A党内监督 B大监督 C民主监督 D行政监督

15.对政府内部权力制约的具体方式有()。

A分事行权 B分岗设权 C分级授权 D严格防止行政权滥用

16.行政问责立法中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有()。

A明晰行政问责与行政纪律处分的关系 B明确行政问责的内涵和外延 C明晰行政首长的问责处分权 D制定公开透明、科学严谨的问责程序

17.政务公开的范围主要包括()。

A决策公开 B执行公开 C管理公开 D服务公开

18.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有()。

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正当 D高效便民

19.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的法治政府。

A职能科学 B权责法定 C执法严明 D公开公正

20.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A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B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C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D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21.组织法定是指()必须依法进行。

A政府机构的设置 B政府机构的职权 C人员编制 D政府行为 22.程序法定要求政府行为必须遵循法定的()。A方式 B步骤 C时限 D顺序

23.程序法定可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A知情权 B表达权 C参与权 D参与权 24.硬法规范包括()。

A宪法 B法律 C法规 D 规章 25..硬法规范包括()。

A纲要 B指南 C标准 D 规章 26.法治政府建设必须落实于()A强化严格执法 B转变政府职能C改革行政管理体制D强化行政权力的监督 27.下列属于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依法决策方面设置的决策的“五大程序”的有:()

A公众参与B专家论证C风险评估D合法性审查 28.以下属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明确的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八种形式的有()A党内监督 B民主监督 C行政监督 D社会监督 29.政务公开中公开的内容应该包括()。

A政府职能 B法律依据 C实施主体 D职责权限 30.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法律化。

A部门利益 B人民利益 C官僚主义D地方保护主义

3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有机统一起来。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3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宪法宣誓制度,凡经()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A 经人大选举B经人大决定任命C经人大常委会选举D经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 33.()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A全国各族人民 B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 C各政党 D各企业事业组织 34.以下具有宪法监督权有()。

A全国人大 B全国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35.以下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规定的,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的有()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6.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

A法官 B检察官 C律师 D专家

37.建立重大决策(),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A行政首长负责制B集体负责制C终身责任追究制度 D责任倒查机制

38.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的法律责任。

A行政首长 B领导班子C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 D相关责任人员

39.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

A严格控制编制 B减少层次 C整合队伍 D提高效率

40.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规定,以下属于推进综合执法重点领域的有():

A食品药品安全 B公共卫生 C文化旅游 D农林水利

41.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A择优招聘 B持证上岗 C资格管理 D纪律处分

42.严禁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的制度是()。A罚缴分离 B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C分税制 D税费相分离制度

43.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决克服()现象,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A有案不移 B有案难移 C以罚补刑 D以罚代刑

4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点规范()等执法行为。

A行政许可 B行政处罚 C行政强制 D行政征收 45.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防止和克服(),惩治执法腐败现象。A地方保护主义 B部门保护主义 C官僚主义 D人治

46.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需要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的部门和岗位包括以下的:()。

A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 B国有资产监管 C政府投资 D政府采购 47.以下属于政府纠错问责机制的有:()。

A责令公开道歉 B停职检查 C引咎辞职 D责令辞职 48.要实行审计全覆盖的领域有:()

A公共资金 B国有资产 C国有资源 D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49.重点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领域有:()。

A财政预算 B公共资源配置 C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 D社会公益事业建设 50.在社会治理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规范包括()。A市民公约 B乡规民约 C行业规章 D团体章程 51.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包括:()。

A社会矛盾预警机制 B利益表达机制 C协商沟通机制 D救济救助机制 52.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包括:()。

A调解 B仲裁 C行政裁决 D行政复议、诉讼

53.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规定,需要依法强化治理重点问题的领域包括:()。

A危害食品药品安全 B影响安全生产 C损害生态环境 D破坏网络安全 54.除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外,以下属于国家所有的包括:()。A矿藏B水流 C滩涂 D农村宅基地

5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即()。

A全民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 C个人所有制 D组织所有制 56.下列主体享有立法权的有:()。

A国务院B江苏省人民政府 C江宁区人民政府 D南京市人大常委会 57.下列法律规范的立法主体是行政机关的有:()A法律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规章 58.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有:()。A警告B罚款 C罚金 D 吊销营业执照

59.下列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有:()A冻结存款 B查封C扣押 D拘留 C 60.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不得被录用为公务员的人员有:()。A被行政拘留过的公民B被判处过有期徒刑的公民 C曾经辞职的公民 D被开 除过公职的公民

三、判断对错题 1.建设法治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正确)

2.法律体现全体人民意志,由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议机关制定。(正确)3.不是任何超越法律之外的权力都是不正当、不合理的。(错误)4.政府权力的取得和运用符合法律规定是程序合法。(错误)5.政府权力有限是法治政府的根本和关键。(正确)

6.公正是公开的保障,公开是公正追求的最主要价值。(错误)7.法律信仰来自于对法律的学习。(错误)

8.“高效率”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衡量法治政府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正确)

9.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是法治政府最关键的标志。(正确)

10.依法行政的“法”不仅包括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硬法规范,也包括不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软法规范。(正确)

11.我国政府的重大行政决策行为至今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正确)12.我国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正确)13.行政机关做重大决策时,应该提交国务院进行合法性审核。(错误)14.所谓重大决策权就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国计民生,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发展的决策行为。(正确)

15.目前我国出现不同层级政府机构重叠、职责不清的情况。(正确)16.从行政执法系统内部来看,有些行政执法机关的设置比较混乱。(错误)17.司法权威和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有助于实现依法行政。(正确)18.构建法治政府测评体系,目的是将政府考核从主要考核经济发展指标,转移到主要考核履行法定职能、严格执行法律、建设法治政府。(正确)19.法律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错误)20.李克强总理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这一论断。(错误)21.国务院于2004年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正确)22.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正确)

23.依法设立政府机构是法治政府的重要前提。(正确)24.政府行使任何权力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正确)25.法律只是政府重要行为的根本准则和行动指南。(错误)26.法治政府中的责任法定,要求公民必须对法律负责,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各种法律责任。(错误)27.执法严明既要严格执法,也要刚柔相济。(正确)28.法治政府要求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正确)29.裁量基准属于软法规范。(正确)30.法治政府的形成,应该以公务员是否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为最终判断标准。(正确)31.当前我国行政执法领域存在不作为与乱作为并举的现象。(正确)32.行政执法部门之间条块分割是造成多头执法,职权交叉的原因之一。(正确)33.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正确)34.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正确)35.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依法决策方面设置了决策的“四大程序”。(错误)3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我国行政执法领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已经大为改观。(错误)3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正确)38.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规定,工商质检、属于推进综合执法的重点领域。(正确)39.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相关规定,海关税收属于推进综合执法的重点领域。(错误)40.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明确具体操作流程,行政收费、行政检查属于重点规范的执法行为。(正确)41.公共资源转让是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部门和岗位。(正确)42.公共工程建设是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的部门和岗位。(正确)43.免职是政府纠错问责机制的一种。(错误)44.要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正确)45.行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错误)

4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正确)4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正确)48.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正确)49.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都属于集体所有。(错误)50.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正确)

四、填空题

1.建设法治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一切权力都必须有(法律)的授予或(权力机关)的授权。3.政务公开奉行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民主法治基本原则。

4.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5.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

6.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7.(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8.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9.(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10.(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1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

1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1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18.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19.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通过的。

2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2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2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4.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2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26.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

五、简答题

1.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一是组织法定;二是职权法定; 三是程序法定;四是行为法定;五是责任法定。

2.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有限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透明政府、效能政府。3.建设法治政府有哪些标准? 答:一是职能科学; 二是权责法定; 三是执法严明; 四是公开公正; 五是廉洁高效;六是守法诚信;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哪六大具体措施?

答:包括: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5.建设法治政府中,公开和公正是什么关系? 答:公开是法律对政府行政行为程序的要求;公正是法律对政府行政行为实体的要求。公开是公正的保障,公正是公开追求的最主要价值。

6.如何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答:一是强化法治观念; 二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三是加强依法行政的公务员队伍建设。

7.依法行政的“硬法”主要包括哪些规范?

答:硬法规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8.依法行政的“软法”主要包括哪些规范?

答:软法规范包括:纲要、指南、标准、规划、裁量基准等。9.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的要求有哪些?

答:第一,把“五大程序”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

第二,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行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明确提出重大决策的终身责任制和倒查机制。

10.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分为哪几种形式? 答: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六、论述题

1、当前我国在依法决策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答:首先是解决行政法律规范之间的不协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部门垄断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行政立法主体多,行政法规与法律之间、部门规章与法律、行政法规之间、部门规章之间、地方政府规章与部门规章之间衔接不够紧密。行政立法速度过快,缺乏全国统一的立法程序标准。有的行政立法质量不高,如在形式上求大求全,内容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行政立法监督相对薄弱,如权力机关的监督不够明确,没有实质上的审查。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重要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

其次是解决有些行政机关在决定问题时,从便于自身管理的角度来确定具体制度,忽视公众的合法权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的渠道和方式不够充分和完善,难以表达和决定各种复杂的利益诉求、公正地协调和平衡各种利益。

第三是从程序上解决决策的随意性问题。所谓重大决策权就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国计民生,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发展的决策行为。

2.目前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深化我国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答:当前突出的问题:

一是多头执法、职权交叉、各自为政;

二是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有法不依、执法不公; 三是行政执法缺乏常态化;

四是基层执法力量虚弱,执法队伍人员素质不高。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一是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按照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执法力量。二是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三是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四是理顺行政强制执行体制。五是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六是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七是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3.如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八种形式: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政府内部权力制约的五种具体方式: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和强化内部流程控制,严格防止行政权滥用。

监督机制是完善法治政府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一是要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二是要完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三是要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四是加强监督机关的监督,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五是加强司法监督。行政系统外部监督当中,尤以司法监督作用明显。司法监督是依法行政最根本的保障,加强司法监督是保障依法行政的关键问题。司法权威和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有助于实现依法行政。

4.请论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规定的,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

答:(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14 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第四篇:法理学试题库答案

法理学试题库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D,4、A,5、A,6、A,7、A,8、A,9、A,10、A,11、D,12、D,13、B,14、D,15、B,16、B,17、D,18、D,19、D,20、D。

21、A,22、D,23、C,24、D,25、C,26、D,27、B,28、A,29、D,30、D,31、C,32、A,33、D,34、B,35、C,36、D,37、D,38、B,39、D,40、D。

41、D,42、B,43、D,44、D,45、C,46、A,47、A,48、D,49、A,50、B,51、A,52、B,53、D,54、D,55、A,56、A,57、D,58、D,59、D,60、A。61、B,62、C,63、B,64、D,65、C,66、B,67、B,68、D,69、C,70、C,71、B,72、A,73、A,74、A,75、C,76、D,77、B,78、C,79、D,80、A。81、A,82、B,83、D,84、A,85、D,86、A,87、C,88、A,89、D,90、A,91、D,92、C,93、C,94、D,95、B,96、B,97、C,98、B,99、D,100、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CE

3、CE

4、ACDE

5、ABD

6、ACDE

7、ABC

8、ABC

9、BE

10、CDE

11、ABD

12、ABCD

13、ABD

14、AE

15、ABD

16、ABCDE

17、ABCD

18、ABCDE

19、ABCD 20、ABCD

21、ABCD

22、ABCE

23、ACD

24、ABC

25、CD

26、ABC

27、ABCD

28、ABCDE

29、ABCD 30、ABCDE

31、AB

32、BCD

33、ABCD

34、ACD

35、ABC

36、A

37、ACD

38、ABD

39、ABC 40、BC

41、ABC

42、BCD

43、ABC

44、ABC

45、ABD

三、填空题

1、成文法,2、法学家集团,3、行为模式,4、规则,5、肯定性,6、规范性,7、氏族,8、奴隶制法,9、权利法案,10、规范性。

11、法律后果,12、概念,13、授权性,14、否定性,15、习惯,16、法国民法典,17、非规范性,18、社会主义法,19、王位继承法,20、人民民主专政。

21、成文法,22、确定性,23、社会,24、资本主义法,25、衡平法,26、理论法学,27、亚里士多德,28、法律行为,29、自然法,30、效力。

31、亚里士多德,32、国家检察机关,33、法学体系,34、民法(或大陆),35、法律实施,36、认可,37、立法,38、禁止性,39、普通法,40、封建制法。

4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42、古罗马(法),43、程序法,44、立法体制,45、法制(或法治),4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7、孟子,48、准用性,49、原则,50、物质生活条件。

51、马克思主义,52、类比,53、法制国家,54、命令性,55、效率,56、应用法学,57、乌尔比安,58、人治,59、行政处分,60、委托性。

四、名词解释

1、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使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同一个政权制定的新法与旧法之间在法的根本精神和基本原则方面应保持一定的继承关系或一定的连贯性。

3、法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地位或效力的法的一种分类,是法的一种形式。

4、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或适用。

5、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国家机关立法权限划分的制度。6:指人们对于法律,特别是对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心理或态度等等。

7:法在颁布生效以后,它的效力要维持适当的时期,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的改变而改变。

8: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创制、认可、修改和废除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程序和步骤。9:中央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和规定关于国防建设和军事方面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10: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11、指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12、国家虽认可其法的效力,但未以文字符合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

13、法律规定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权利主体或享有权利的人,具有自己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要

求他人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

14、指法律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15、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将有关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标准汇编成册的活动,是规范性法律文件

系统化的一种形式。

16、地方权力机关及常设机关为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结合本行政区内的具体情

况和实际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7、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予以审查、整理,重新确认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18、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19、一般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多作出的学术性和常识性的解释。

20、指在整个立法过程治产生和利用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技巧,包括立法体制确立和运行的技术、立

法程序形成和进行技术、立法表达技术等。

21、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的,以文字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

22、国家机关将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所有现行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清理和修改,创新新的规范,修改

不适合的规范,废除过时的规范,从而编制成内容和谐一致、体例完整合理的系统化的新法律或法典。

23、法律规定作为法律关系主体即义务主体或承担义务的人,应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一种限制或约束。

24、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

25、由特定国家机关对违法者依其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2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

组织条例和单行条例。

27、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28、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

29、对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进行整理使之形成系统的活动。30、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根据并且为实施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活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是我国重要的并且数量很大的一种法的渊源。

五、简答题

1答: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科学地阐明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分)

其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2分)

再次,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法将趋向于灭亡。(2分)2答:

1、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2分)

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分)

3、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2分)

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分)

3答:

1、对人的行为的个别调整逐步发展到规范性调整,即不是对特定的人和事的调整,而是对一般 人和事的调整。(2分)

2、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2分)

3、从法律、道德和宗教三种规范混为一体逐渐转化为各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社会规范。(2分)4答: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5分)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1.5分)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1.5分)

4、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1.5分)

5答:

1、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1分)

2、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理论和实践。(1分)

3、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1分)

4、贯彻双百方针。(1分)

5、借鉴一切有用的知识。(1分)

6、专业法学工作者对法学所作的努力。(1分)

6答:

1、指引作用。又对本人行为的指引,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2分)

2、评价作用。(1分)

3、教育作用。(1分)

4、预测作用。(1分)

5、强制作用。(1分)7答:

1、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1.5分)

2、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1.5分)

3、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性的矛盾。(1.5分)

4、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1.5分)8答、1、对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或课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2分)

2、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民主与法制观念。(2分)

3、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划清马克思主义法学和资产阶级法学的原则区别。(2分)9答、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1.5分)

2、兼顾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1.5分)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5分)

4、善于选择最佳方案。(1.5分)

10答、1、为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的法律,如有关自然资源、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已经基本社会 秩序的法律。(1.5分)

2、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法律。(1.5分)

3、有关技术规范方面的法律,如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等方面的法律。(1.5分)

4、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1.5分)11答、1、静态意义的法律和制度,简称法律制度。(2分)

2、动态意义的法律,即立法、执法、守法、对法律实施的监督等改革环节构成的系统。(2分)

3、“依法办事”的原则,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分)12答:

1、法本身代表正义,法与正义是等同的。(2分)

2、正义是衡量法(指实在法)是否符合法的目的及正义的准则。(2分)

3、法与正义(道德)是无关的,至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不正义、不道德的法律,只要合法

地制定,仍然具有法律效力。(2分)

13答:

1、维护秩序,促进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富强、民主与文明。(1分)

2、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分配利益,确认和维护社会成员的权利义务。(1分)

3、为国家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并对他们滥用权力或不尽职责行为实行制约。(1分)

4、预防和解决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他们与国家机关之间或国家机关之间的争端。(1分)

5、预防和制裁违法行为。(1分)

6、为法律本身的运作和发展提供制度和程序。(1分)

14答:

1、经济原因:法的产生是由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阶级因素最终起

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2分)

2、阶级原因:是当时阶级划分、阶级斗争的结果,产生了私有制、国家和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利用国家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2分)

3、其他原因:随之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比以往的原始社会复杂,为了处理这些事务,原始社会中的简单的习惯不能适应,因而需要一种新的行为规则即法律。还有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也促进了法的产生,人文、地理等因素也有影响。(2分)15答:

1、社会主义立法直接确认和保障人权(1.5分)

2、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直接维护和保障人权(1.5分)

3、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得以实现的环境发生作用(1.5分)

4、参加国际人权条约,维护和保障人权(1.5分)16答:

1、合目的性原则(1分)

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1分)

3、适当平衡的原则(1分)

4、相对稳定的原则(1分)

5、重点论原则(1分)

6、辩证发展的原则(1分)

17答:

1、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1.5分)

2、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法律的活动,具有国家强制性。(1.5分)

3、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和合法性。(1.5分)

4、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书具有法律约束力。(1.5分)18答:违法行为指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狭义的违法行为。(1分

观念层面,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基本是同一的。(1分)从秩序层次来看,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是很难区分的。(1分)从阶级本质看,阶级本质相同的法律与道德的功能是一致的。(1分)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1分)表现形式不同。(1分)体系和结构不同。(1分)作用范围不同。(1分)作用机制不同。(1分)保障实施力量和制裁方式不同。(1分)25答: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分)数量上的等值关系。(2分)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1分)26答:法律与宗教的区别 产生的条件不同。(1分)创制的主体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适用的对象不同。规范的内容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不同。(1分)27答:权利本位法的特点 第一,社会成员皆为法律上平等的权利主体。(2分)第二,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2分)第三,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或强制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权利推定。(2分)第四,权利主体在行使其权利的过程中,只受法律所规定的限制。(2分)28答: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一,法律制度是在私有制和阶级逐渐形成的社会背景下孕育、萌芽,并与国家组织相伴发展和

确立起来的。(2分)第二,法律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行为的调整方式从个别调整发展为一般调整的过程。(2分)第三,法律制度的形成经历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成为成文法的长期过程。(2分)第四,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从混饨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2分)

29答: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一致性: 经济基础相同。(1分)阶级本质相同。(1分)指导思想相同。(1分)历史使命相同。(1分)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区别: 体现的意志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来不同。(1分)表现形式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稳定程度不同。(1分)30答:法的价值的特征 社会性与阶级性的统一。(1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1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1分)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1分)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1分)

六、论述题

1答:

1、法律监督的主体。指由谁来实施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我国的法律监

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2分)

2、法律监督的客体。指监督谁或谁被监督,法律监督的客体主要是立法、司法和执法结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分)

3、法律监督的内容。指对有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进行监督。(2分)

4、法律监督的权力与权利。指监督主体监视、察看、约束、制约、控制、检查和督促客体的权力与权利。(2分)

5、法律监督的规则。包括法律监督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2分)2答:

1、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分)

任何国家政权都是由一定的阶级掌握的,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国家意志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第一层次的本质是意志。(2分)

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物质生活条件(2分)

无论是法或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而这种社会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所代表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一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是法的第二层次的本质。(2分)

3、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的影响(2分)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内容还要受到阶级以外的各种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法和这些因素归根到

底由阶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条件下相互作用。(1分)

3答:

1、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目的是维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法的作用 的核心。(2分)

2、确认和维护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体制以及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2分)

3、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由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统治阶级也可能被迫做出让步,在自己的法律中规定一些保护被统治阶级利益的条款。这些法律既反映了 被统治阶级的斗争的结果,也体现了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暂时缓和阶级矛盾的一种手段。(2分)

4、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统治阶级中个别成员也可能因为违法犯罪而受到惩治。(2分)

5、法在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和统治阶级及其同盟者之间的习惯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2分)4答:

1、法的产生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2、法的性质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3、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4、法的许多特点主要由经济基础决定的。(1分)

5、法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础。(1分)理解法决定于经济基础的原理需要注意:

1、法决定于经济基础是从最终意义上说的,其他因素也对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分)

2、法决定于经济基础不是说法可以直接地、自发地从经济基础中产生出来。(1分)首先经济基础需要有以法的形式加以表现的要求。(1分)其次这种要求是通过统治阶级或社会主体的利益表现出来。(1分)

3、强调经济基础的第一性的,法是第二性的,但不能认为在任何条件下法和国家这类上层建筑不能反过来起重要作用。(1分)总体印象(1分)

5答、1、阶级对立社会的法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原始社会的习惯代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2分)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原始社会习惯一般是自发形成的。它虽然有强制力,但性质与法律的强制性不同。(2分)

3、法的内容,一般地说,是原始社会习惯中没有的。当然最初的法的内容中包括了与原始社会习惯类似的内容。(2分)

4、法适用于管理权力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居民,原始社会习惯仅适用于同一氏族或部落,即相同血缘关系成员,不以地域为划分标准。(2分)

因此,阶级对立社会的与原始社会的习惯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规范。(2分)

6答、1、法律渊源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制定法是主要的法律渊源,法院的判决在法律上或理

论上不被认为是正式的法律渊源。普通法法系国家,判例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之一,判例法和制定法并存。(2分)

2、适用法律技术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法官审理案件首先考虑有关制定法的规定,判例不能作为判决的依据。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官首先考虑以前的类似案例,并从中找出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作为判决本案的法律依据。(2分)

3、法典编纂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一些基本的法律一般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普通法法系的国家一般不采用法典的形式,制定法一般是单行的法律法规。(2分)

4、法律分类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2分)

5.法律概念和术语方面的差别。两种法系中有自己的特有的概念和术语,这一法系中的概念和术语在另一法系中是没有的。(2分)

6.两大法系的差别已经日益缩小,但由于传统不同,这些差别还将长期存在。(1分)7答:法律实效指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和适用。(2分)

法律效果指行为产生的有效的结果、成果。(2分)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1分)

1、从法律效果包括法定权利与义务的实现来说,法律效果包括法律实效。一般说来,法律实效

是法律效果的前提,只有实现法律实效,才可能实现法律效果。(2分)

2、但是二者不完全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法律虽有实效,即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但却没有应有的法律效果,或者收效甚微,或者法律实施的结果违背法的目的和立法者的初衷。(2分)8答: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3分)

1、一个法律体系的所有法律部门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和谐有序的法律体系。(2分)

2、各个部门法又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内容不同,各自相对自成一体。(2分)

3、各个法律部门的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但又是相对的和变动的。由于划分的原则和标准不完全相同,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又是相对的,因此,部门法及其结构和内容也会变动。(2分)

4、部门法既有客观基础,也有主观因素,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首先是根源于一定的客观的社会关系,但也有人们尤其是立法者的主观活动的注入。(2分)9答: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1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1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原则。(1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1分)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发展方面有重大作用。(1分)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1分)社会主义法制确认社会主义民主(1分)社会主义法制规定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1分)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1分)社会主义法制是保卫社会主义民主的武器(1分)

10答:民主和法制要相互渗透和融合,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是实现这种渗透和融合的有效途 径。(2分)

1、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化(1分)

第一,实行立法的民主化。一方面,立法要充分反映人民的共同意志,确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权利。(1分)

第二,实行执法和司法的民主化。一方面,使执法和司法的过程成为维护人民利益、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的过程,另一方面,使执法和司法过程成为依靠人民、争取人民支持和帮助的过程。(1分)第三,实行守法的民主化。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发扬民主,促使一切组织和个人自觉守法。(1分)

第四,实行法律监督的民主化。动员各方面力量,特别是人民群众,来监督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1分)

2、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1分)

第一,把国家的民主制度、民主形式、民主程序、民主生活、民主权利等等,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获得法律的保障。(1分)

第二,运用法制的力量同危害社会主义民主、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作斗争,做到有法科依,打击侵犯人民权利的行为。(1分)第三,使人民了解自己究竟有哪些方面的民主权利,国家有哪些方面民主制度受法律的保护,了解自己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如何维护国家的民主制度。(1分)

11答:

1、个人方面的因素。即行为受法律调整和负有执法、司法职责的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水

平及其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综合素质水平。(2分)

2、体制方面的因素。指有关法律执行、适用、监督机关的组织、结构是否健全、合理、有效。(2分)

3、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有关法律实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责任环境。这些因素对法律实施具有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2分)

4、法律本身的因素。包括法律内容方面的因素和形式方面的因素。内容方面包括法律是否在本质上反映社会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符合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是否合理,法律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实际发展水平,这是法律得到人们自觉拥护和遵守的必要

条件和主要前提。形式方面主要指立法质量方面要明确、完整、和谐,这些在法律实施中具有主要意义。(2分)总之,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法的实施,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并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切实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改善法律实效,提高法律效果和法律效益。(2分)12答:

1、制定的组织和程序不同。(1分)

法是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制定的,共产党政策是党的领导机关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的。(1分)

2、实施的方式不同。(1分)法的实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违法犯罪受到国家的法律制裁。(1分)

3、表现的形式不同。(1分)

法以法律法规等确定性和规范性形式表现出来。政策以纲领、决议等非规范性形式表现出来。(1分)法是公开地、一次性地公布的。政策是不完全公开公布的,有公开的和内部的分别。(1分)

4、调整的范围和社会功能不同。(1分)法一般调整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关系。政策可以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1分)法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辨别人们行为是否危害社会,是否违法犯罪的标准。政策是提供区分人们行为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的标准。(1分)

5、稳定性和灵活性不同。(1分)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政策有更大的灵活性。(1分)13答: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分)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2分)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文件的总称。(2分)地方性法规。特定额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在本行政区的范围内有效。(2分)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分)行政规章。分为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2分)国际条约。(2分)其他法的形式。

14答:古希腊时代。古希腊是人类文化比较灿烂的一个历史时代,产生了一大群著名的思想家和学问

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曾广泛和深入地论及或研究了法律问题,阐述了内容丰富的属于法理学范畴的思想理论和知识学说。(2分)

古罗马时代。是法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在欧洲也是在西方得以正式产生并形成的历史时期。标志着法学家已经作为一个职业法学家群体出现,标志着法理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2分)

中世纪时期。西方历史发展到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领域占据了支配地位,基督教神学统治着思想领域的各个方面。(2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历史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以后,资产阶级法学世界现在澎湃而起的各种革命思潮中是最有影响的思潮。他们的法律学说对于创建近代宪政制度、民商制度以及发展国际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2分)19世纪时期。进人19世纪后,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获得巩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法治得以确立。欧洲国家特别是欧洲大陆国家普遍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2分)20世纪时期。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以及生产和社会自身的进步,出现了诸如劳工法、社会保障法(社会福利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经济管制法等新的部门法。(2分)

15答:在法制现代化理论研究中,以法制现代化最初的动力来源为尺度,通常把法制现代化模式划分

为内发型、外发型和混合型这三种样式。

一是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它是因社会自身内部条件的逐步成熟而渐进式地发

展起来的。第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强大的内在动力。第三,民主代议制政治组织形式的发展成为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支撑力量。第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互动发展构成了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运作机理。(3分)二是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第一,强大的外部因素的冲击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生成动力。第二,政治变革运动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先导,政府发挥着主要的推动作用。第三,争取法律主权的斗争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国家从事法制变革运动的重要目标。第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之间的冲突,是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表征之一。(4分)三是混合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混合式法制现代化模式是指因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推动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与变革过程。这种模式以中国为典型代表。混合型法制现代化的模式既具有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某些特征,又兼具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相关属性。二者内在融合,形成独特的混合式的法律发展范型。(2分)

16答:法的价值是指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或有用性。(2分)法的价值包括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率等。(2分)法的价值选择是指在这几种价值中优先选择的问题,尤其是在秩序与自由、效率与公平之间的选择问题。法的价值选择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在社会处于混乱或急需发展的时期,要优先选择秩序和效率,在社会已经稳定和得到初步发展的时期,应该优先选择自由和公平。(2分)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应该选择秩序与效率,因此,国务院当时制定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忽视人的自由和公平的意义。当现在的社会已经趋于稳定,各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时期,法律的各项活动更应该注重人的自由的维护和社会公平的追求。(2分)孙志刚的案件揭示了,应该对以前限制人身自由的法规进行清除或修改,用更加能够体现人的自由和维护社会公平的法律取而代之。在法的价值选择方面,更加注重自由和公平,而不是注重秩序和效率。(2分)

观念层面,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基本是同一的。(1分)从秩序层次来看,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是很难区分的。(1分)从阶级本质看,阶级本质相同的法律与道德的功能是一致的。(1分)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1分)表现形式不同。(1分)体系和结构不同。(1分)作用范围不同。(1分)作用机制不同。(1分)保障实施力量和制裁方式不同。(1分)25答: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分)数量上的等值关系。(2分)功能上的互补关系。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1分)26答:法律与宗教的区别 产生的条件不同。(1分)创制的主体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适用的对象不同。规范的内容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不同。(1分)27答:权利本位法的特点 第一,社会成员皆为法律上平等的权利主体。(2分)第二,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2分)第三,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或强制的情况下,可以作出权利推定。(2分)第四,权利主体在行使其权利的过程中,只受法律所规定的限制。(2分)28答: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一,法律制度是在私有制和阶级逐渐形成的社会背景下孕育、萌芽,并与国家组织相伴发展和

确立起来的。(2分)第二,法律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行为的调整方式从个别调整发展为一般调整的过程。(2分)第三,法律制度的形成经历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成为成文法的长期过程。(2分)第四,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从混饨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2分)

29答: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点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一致性: 经济基础相同。(1分)阶级本质相同。(1分)指导思想相同。(1分)历史使命相同。(1分)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区别: 体现的意志不同。(1分)实施的方式来不同。(1分)表现形式不同。(1分)调整的范围不同。(1分)稳定程度不同。(1分)30答:法的价值的特征 社会性与阶级性的统一。(1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1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1分)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1分)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1分)

六、论述题

1答:

1、法律监督的主体。指由谁来实施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我国的法律监

督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2分)

2、法律监督的客体。指监督谁或谁被监督,法律监督的客体主要是立法、司法和执法结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分)

3、法律监督的内容。指对有权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进行监督。(2分)

4、法律监督的权力与权利。指监督主体监视、察看、约束、制约、控制、检查和督促客体的权力与权利。(2分)

5、法律监督的规则。包括法律监督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2分)2答:

1、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分)

任何国家政权都是由一定的阶级掌握的,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国家意志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法的第一层次的本质是意志。(2分)

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物质生活条件(2分)

无论是法或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而这种社会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法所代表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这一阶级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是法的第二层次的本质。(2分)

3、经济以外的因素对法的影响(2分)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内容还要受到阶级以外的各种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法和这些因素归根到

底由阶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条件下相互作用。(1分)

3答:

1、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目的是维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法的作用 的核心。(2分)

2、确认和维护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体制以及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2分)

3、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由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统治阶级也可能被迫做出让步,在自己的法律中规定一些保护被统治阶级利益的条款。这些法律既反映了 被统治阶级的斗争的结果,也体现了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暂时缓和阶级矛盾的一种手段。(2分)

4、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统治阶级中个别成员也可能因为违法犯罪而受到惩治。(2分)

5、法在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和统治阶级及其同盟者之间的习惯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2分)4答:

1、法的产生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2、法的性质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3、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经济基础。(1分)

4、法的许多特点主要由经济基础决定的。(1分)

5、法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础。(1分)理解法决定于经济基础的原理需要注意:

1、法决定于经济基础是从最终意义上说的,其他因素也对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分)

2、法决定于经济基础不是说法可以直接地、自发地从经济基础中产生出来。(1分)首先经济基础需要有以法的形式加以表现的要求。(1分)其次这种要求是通过统治阶级或社会主体的利益表现出来。(1分)

3、强调经济基础的第一性的,法是第二性的,但不能认为在任何条件下法和国家这类上层建筑不能反过来起重要作用。(1分)总体印象(1分)

5答、1、阶级对立社会的法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原始社会的习惯代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2分)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原始社会习惯一般是自发形成的。它虽然有强制力,但性质与法律的强制性不同。(2分)

3、法的内容,一般地说,是原始社会习惯中没有的。当然最初的法的内容中包括了与原始社会习惯类似的内容。(2分)

4、法适用于管理权力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居民,原始社会习惯仅适用于同一氏族或部落,即相同血缘关系成员,不以地域为划分标准。(2分)

因此,阶级对立社会的与原始社会的习惯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规范。(2分)

6答、1、法律渊源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制定法是主要的法律渊源,法院的判决在法律上或理

论上不被认为是正式的法律渊源。普通法法系国家,判例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之一,判例法和制定法并存。(2分)

2、适用法律技术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法官审理案件首先考虑有关制定法的规定,判例不能作为判决的依据。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官首先考虑以前的类似案例,并从中找出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作为判决本案的法律依据。(2分)

3、法典编纂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一些基本的法律一般采用系统的法典形式。普通法法系的国家一般不采用法典的形式,制定法一般是单行的法律法规。(2分)

4、法律分类方面的差别。民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基本分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2分)

5.法律概念和术语方面的差别。两种法系中有自己的特有的概念和术语,这一法系中的概念和术语在另一法系中是没有的。(2分)

6.两大法系的差别已经日益缩小,但由于传统不同,这些差别还将长期存在。(1分)7答:法律实效指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和适用。(2分)

法律效果指行为产生的有效的结果、成果。(2分)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1分)

1、从法律效果包括法定权利与义务的实现来说,法律效果包括法律实效。一般说来,法律实效

是法律效果的前提,只有实现法律实效,才可能实现法律效果。(2分)

2、但是二者不完全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某些法律虽有实效,即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但却没有应有的法律效果,或者收效甚微,或者法律实施的结果违背法的目的和立法者的初衷。(2分)8答: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3分)

1、一个法律体系的所有法律部门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和谐有序的法律体系。(2分)

2、各个部门法又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内容不同,各自相对自成一体。(2分)

3、各个法律部门的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但又是相对的和变动的。由于划分的原则和标准不完全相同,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又是相对的,因此,部门法及其结构和内容也会变动。(2分)

4、部门法既有客观基础,也有主观因素,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首先是根源于一定的客观的社会关系,但也有人们尤其是立法者的主观活动的注入。(2分)9答: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1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1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原则。(1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1分)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发展方面有重大作用。(1分)

2、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1分)社会主义法制确认社会主义民主(1分)社会主义法制规定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1分)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1分)社会主义法制是保卫社会主义民主的武器(1分)

10答:民主和法制要相互渗透和融合,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是实现这种渗透和融合的有效途 径。(2分)

1、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化(1分)

第一,实行立法的民主化。一方面,立法要充分反映人民的共同意志,确认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权利。(1分)第二,实行执法和司法的民主化。一方面,使执法和司法的过程成为维护人民利益、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的过程,另一方面,使执法和司法过程成为依靠人民、争取人民支持和帮助的过程。(1分)第三,实行守法的民主化。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宪法和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发扬民主,促使一切组织和个人自觉守法。(1分)

第四,实行法律监督的民主化。动员各方面力量,特别是人民群众,来监督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1分)

2、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1分)

第一,把国家的民主制度、民主形式、民主程序、民主生活、民主权利等等,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获得法律的保障。(1分)

第二,运用法制的力量同危害社会主义民主、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为作斗争,做到有法科依,打击侵犯人民权利的行为。(1分)第三,使人民了解自己究竟有哪些方面的民主权利,国家有哪些方面民主制度受法律的保护,了解自己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如何维护国家的民主制度。(1分)

11答:

1、个人方面的因素。即行为受法律调整和负有执法、司法职责的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水

平及其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综合素质水平。(2分)

2、体制方面的因素。指有关法律执行、适用、监督机关的组织、结构是否健全、合理、有效。(2分)

3、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有关法律实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责任环境。这些因素对法律实施具有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2分)

4、法律本身的因素。包括法律内容方面的因素和形式方面的因素。内容方面包括法律是否在本质上反映社会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符合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是否合理,法律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实际发展水平,这是法律得到人们自觉拥护和遵守的必要

条件和主要前提。形式方面主要指立法质量方面要明确、完整、和谐,这些在法律实施中具有主要意义。(2分)总之,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法的实施,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并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切实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改善法律实效,提高法律效果和法律效益。(2分)12答:

1、制定的组织和程序不同。(1分)

法是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制定的,共产党政策是党的领导机关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的。(1分)

2、实施的方式不同。(1分)法的实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违法犯罪受到国家的法律制裁。(1分)

3、表现的形式不同。(1分)

法以法律法规等确定性和规范性形式表现出来。政策以纲领、决议等非规范性形式表现出来。(1分)法是公开地、一次性地公布的。政策是不完全公开公布的,有公开的和内部的分别。(1分)

4、调整的范围和社会功能不同。(1分)法一般调整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关系。政策可以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1分)法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辨别人们行为是否危害社会,是否违法犯罪的标准。政策是提供区分人们行为是与非、正确与错误的标准。(1分)

5、稳定性和灵活性不同。(1分)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政策有更大的灵活性。(1分)13答: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分)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2分)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文件的总称。(2分)地方性法规。特定额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在本行政区的范围内有效。(2分)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分)行政规章。分为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2分)国际条约。(2分)其他法的形式。

14答:古希腊时代。古希腊是人类文化比较灿烂的一个历史时代,产生了一大群著名的思想家和学问

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曾广泛和深入地论及或研究了法律问题,阐述了内容丰富的属于法理学范畴的思想理论和知识学说。(2分)

古罗马时代。是法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在欧洲也是在西方得以正式产生并形成的历史时期。标志着法学家已经作为一个职业法学家群体出现,标志着法理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2分)

中世纪时期。西方历史发展到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在政治、经济领域占据了支配地位,基督教神学统治着思想领域的各个方面。(2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历史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以后,资产阶级法学世界现在澎湃而起的各种革命思潮中是最有影响的思潮。他们的法律学说对于创建近代宪政制度、民商制度以及发展国际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2分)19世纪时期。进人19世纪后,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获得巩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法治得以确立。欧洲国家特别是欧洲大陆国家普遍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2分)20世纪时期。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以及生产和社会自身的进步,出现了诸如劳工法、社会保障法(社会福利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经济管制法等新的部门法。(2分)

15答:在法制现代化理论研究中,以法制现代化最初的动力来源为尺度,通常把法制现代化模式划分

为内发型、外发型和混合型这三种样式。

一是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它是因社会自身内部条件的逐步成熟而渐进式地发

展起来的。第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强大的内在动力。第三,民主代议制政治组织形式的发展成为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重要支撑力量。第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互动发展构成了内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运作机理。(3分)二是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第一,强大的外部因素的冲击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生成动力。第二,政治变革运动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运动的先导,政府发挥着主要的推动作用。第三,争取法律主权的斗争往往成为外发型法制现代化国家从事法制变革运动的重要目标。第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之间的冲突,是外发型法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表征之一。(4分)三是混合型法制现代化模式(1分)

混合式法制现代化模式是指因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推动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与变革过程。这种模式以中国为典型代表。混合型法制现代化的模式既具有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某些特征,又兼具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的相关属性。二者内在融合,形成独特的混合式的法律发展范型。(2分)

16答:法的价值是指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或有用性。(2分)法的价值包括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率等。(2分)法的价值选择是指在这几种价值中优先选择的问题,尤其是在秩序与自由、效率与公平之间的选择问题。法的价值选择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在社会处于混乱或急需发展的时期,要优先选择秩序和效率,在社会已经稳定和得到初步发展的时期,应该优先选择自由和公平。(2分)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应该选择秩序与效率,因此,国务院当时制定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忽视人的自由和公平的意义。当现在的社会已经趋于稳定,各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时期,法律的各项活动更应该注重人的自由的维护和社会公平的追求。(2分)孙志刚的案件揭示了,应该对以前限制人身自由的法规进行清除或修改,用更加能够体现人的自由和维护社会公平的法律取而代之。在法的价值选择方面,更加注重自由和公平,而不是注重秩序和效率。(2分

第五篇: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F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T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T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T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F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F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F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T11、女性是品质标志。T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T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F

9、调查某校学生,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A、标志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B)B数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C)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

15、年龄是(B)B、离散型变量

四、多项选择题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

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D、差异性

E、客观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A、劳动生产率 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

E、经济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 E、平均工资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A、性别 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

E文化程度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E)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 D、商品使用寿命

E、企业所有制性质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E)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

E、设备台数

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ABE)A、标志B、数量标志C、指标

D、数量指标

E、变量

9、连续变量的数值(ACD)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 取得

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

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

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BCE)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知识点二:统计调查

二、是非题

1、一般而言,全面调查的结果更全面、准确,所以得到普遍应用。F

2、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F

3、统计报表一般属于经常性的全面调查T

4、统计报表中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基础的内部报表。T

5、由于直接观察法能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而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应采用这种方法。F

6、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依据的方法是抽样调查。T

7、单一表能容纳较多的标志,因而能把许多单位的资料填列于一张表中,这有利于比较和分析。F

8、典型调查中典型单位的选取可以不遵循随机原则。T

9、当调查项目较多时,应采用一览表。F

10、对统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称为普查。T

1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F

三、单项选择题

1、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C)C、重点调查

2、了解某企业的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属于(B)。B、直接观察法

3、我国目前收集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是(D)D、统计报表

4、统计调查收集的资料主要是指(A)A、原始资料

5、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C)C、调查任务和目的的确定

6、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非全面调查方式是(C)C、抽样调查

7、作为一个调查单位(B)B、可以有多个标志

8、(D)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准则,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D、真实性

10、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B)B、时点现象的所属时间

1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B)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12、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标准是(C)C、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13调查时间是指(A)A、资料所属的时间

14、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C)C、某一数量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比重大的单位

15、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D)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

四、多项选择题

1、普查属于(ABD)A、专门调查B、全面调查 C、非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2、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式有(ABD)A、报告法B、采访法C、大量观察法 D、直接观察法

E、问答法

3、专门调查包括(ABEF)A、普查B、抽样调查C、定期报表D、全面报表E、典型调查

4、下列社会经济资料的收集,可采用经常性调查方式的有(ACE)A、商品库存量

B、职工人数C、工业总产值D、企业固定资产价值E、企业工伤事故情况

5、为了解全国乡镇企业情况而进行调查,则每一个乡镇企业是(BCE)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D、调查项目E、标志的承担者

6、统计调查(ABE)A、是收集原始资料的工作 B、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C、是统计工作中承前启后的阶段D、所取得的资料都是数字资料 E、所取得的资料直接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7、抽样调查具有(ABCDE)等特点A、随机原则B、数量方面的推算C、适用面广

D、可靠性高

E、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8、统计调查项目(ABE)A、是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B、是调查的具体内容

C、是指标名称D、都表现为具体数值

E、是调查单位应承担的调查标志

9、统计报表的特点是(ABCDE)A、自上而下统一布置B、自下而上逐级填报 C、按规定的报送时间上报D、按统一的表式和项目填报E、一般属于全面调查

知识点三: 统计整理

二、是非题

1、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简单分组,按多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复合分组。F

2、手工汇总中的折叠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但一旦出错需从头返工。T

3、手工汇总中的点线法只能汇总单位数,不能汇总标志值。T

4、统计表中如果不存在某项数字时,应用符号“ — ”表示。T

5、统计分组的首要问题就是正确划分各组的界限。F

6、在编制变量数列时,若资料有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则宜采用开口组表示。T

7、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且组限只能是重叠组限表示法。T

8、所谓“上限不在内”原则,是指当某单位的标志值恰好等于某组上限时,就把该单位归入该组。F

9、次数分布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用表格表示,另一种是用图表示。F

10、统计整理就是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加工处理。F

11、能够对总体进行分组,是由于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决定的。F

三、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依据是(A)A、标志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3、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B)B、反比

4、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D)D、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5、等距分组适合于(B)B、变量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

6、确定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一般要求(B)B、重叠

7、简单表与分组表的区别在于(A)A、主词是否分组

8、统计表的横行标题表示各组的名称,一般应写在统计表的(B)B、左方

9、在统计汇总时,如果只要求计算各组分配的单位数,可采用(B)B、划记法

10、在填写统计表时,当发生某项不应有数字时,用(C)符号表示.C、—

11、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B)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12、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的“向上累计”是指(C)C、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的一组向最高的一组依次相加

13、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应采用()A、次数

B、累计频率

C、频率

D、次数密度

1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末组的组中值为(C)。

C、230

四、多项选择题

1、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一般包括(ABCE)A、资料审核B、统计分组 C、统计汇总

D、统计分析

E、编制统计表

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BCDE)A、职工按工龄分组

B、企业按所有制属性分组

C、教师按职称分组 D、人口按地区分组

E、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ABD)A、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B、职工按工龄分组

C、企业按隶属关系分组D、企业按年产量分组E、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4、在组距数列中,组距大小与(CE)A、单位数的多少成正比

B、单位数的多少成反比C、单位数的多少无关系

D、组数多少成正比 E、组数多少成反比

5、统计表从内容上看由(DE)组成。A、总标题 B、横行标题C、纵栏标题 D、主词E、宾词

6、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ABE)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 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数量变化 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7、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分配次数的因素是(ABC)A、组距的大小

B、组数的多少

C、不同的组限 D、变量值的大小

E、分组标志的性质

8、选择分组标志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D)A、统计研究目的或分组目的B、标志能否反映事物本质C、是区分事物数量差别还是性质差别

D、现象所处的客观历史条件 E、变量是连续变量还是离散变量

9、统计资料审核主要是审核资料的(ABC)A、准确性B、及时性C、完整性D、代表E、科学性

10、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一般有(ABE)A、逐级汇总B、集中汇总C、手工汇总 D、电子计算机汇总

E、逐级汇总与集中汇总相结合

11、广义的统计表从其用途上看包括(ABC)A、调查表

B、汇总表

C、分析表

D、简单分组表

E、复合分组表

1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BD)A、是上限与下限的中点B、在开口组中可参照相邻组来确定C、在开口组中无法计算D、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E、就是组平均数

13、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ABC)组成。A、总标题B、横行标题C、纵栏标题D、主词E、宾词

14、组距式分组仅适合于(AC)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大D、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小 E、连续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大

二、是非题

1、同一总体中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有关,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T

2、A、B、C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105%,则这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程度为100%。F

3、强度相对指标是又两个不同质的指标对比得到的,其计量单位用复名数表示。F

4、如果两个变量数列的标准差相等,则它们的平均数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F

5、平均差与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T

6、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个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前提条件是两个被比较的平均数相等。T

7、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T

8、当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T

9、当变量数列的单位数不多或单位数虽多但无明显集中趋势时,则不宜计算众数。T

10、算术平均数易受极大值影响,而调和平均数易受极小值影响。T

三、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比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B)B、101.9%

2、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D)A、比例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

3、在加权算术平均数中,如果各个变量值都扩大3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则平均数(C)C、扩大3倍

4、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C)C、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5、若两数列平均水平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D)D、标准差系数

6、某班学生50名,男女生各占一半,该班学生性别成数的方差为(A)A、0.25

7、将粮食产量与人口数相比得到的人均粮食产量指标是(D)D、强度相对数

8、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C)

C、最小值

9、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的两个邻组的次数相等,则(B)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10、不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标志变异指标是(A)A、全距

11、在标志变异指标中,能相对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是(D)D离散系数

12、甲、乙两生产小组人均月工资分别为420元和537元,其方差均为80元,则两小组人均工资的代表性(C)

C、甲小于乙

13、平均指标中最常用的是(A)A、算术平均数

14、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常用的是(D)D、离散系数

15、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这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C)

C、加权调和平均法

16、比较相对指标是(A)A、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对比

17、正确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前提条件是(A)A、正确选择对比基础

18、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如果众数组前一组和后一组次数相等,则众数值。(D)等于组中值

19、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B)

B、平均差

20、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特例的条件是(A)A、各组权数相等

21、各标志值加上(或减去)某一常数后计算的平均数(C)C、等于原平均数加上(或减去)该常数

22、平均差与标准差计算公式中的平均数是(A)A、算术平均数

23、已知总体平均数为15,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为250,则方差为(B)

B、25

24、下列指标中用无名数表示的是(D)

D、离散系数

25、已知某局12个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时应采用(A)。

A、简单算术平均法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BCD)A、全年出生人数B、国民生产总值

C、粮食总产量 D、商品销售额

E、产品合格率

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B)A、年末人口数

B、钢材库存量C、粮食产量

D、工业总产值

E、经济增长率

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BCDE)A、货币单位B、劳动量单位C、自然单位

D、度量衡单位

E、标准实物单位

4、相对指标中分子与分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CD)A、计划完成程度许多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BCD)A、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B、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C、随X的增大而增大

D、随X的减少而减少E、与次数多少成反比关系

6、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有(CDE)A、全员劳动生产率

B、工人劳动生产率

C、人均国民收入D、平均工资

E、居民家庭收入的中位数

7、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有(CDE)A、平均数B、全距C、平均差D、标准差

E、标准差系数

8、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关系表现为(ABCDE)A、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

B、相对指标能补充总量指标的不足C、相对指标可表明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D、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E、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都是综合指标

9、易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ABC)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

E、众数

10、众数和中位数(ADE)A、都是位置平均数B、都不是平均数

C、都受极端值的影响D、都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E、都是代表值

11、标志变异指标(ABD)A、是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

B、可用来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均衡性与协调性C、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D、反映现象的离中趋势E、既反映集中趋势,又反映离中趋势

12、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可以是(ABCDE)A、系数 B、倍数 C、成数

D、百分数

E、复名数

13、相对指标中分子与分母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A、计划完成程度许多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14、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A、人口密度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人口出生率 D、人口自然增长率

E、男女性别比例

知识点五: 时间数列和动态分析

二、是非题

1、将总体系列不同的综合指标排列起来就构成时间数列。

2、用几何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大小,与中间各期水平的大小无关。

3、编制时点数列,各项指标的间隔长短必须保持一致。

4、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速度,实质上只反映了现象首末水平的变化。

5、对于同一资料,按水平法和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是相等的。

6、用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各期发展水平总和的大小。

7、半数平均法的数学依据是变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8、通过时间数列前后各时间上指标值的对比,可以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

9、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和它所对应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10、时点数列中各个时点的指标值可以相加。

1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12、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采用“首尾折半简单算术平均法”

13、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长期趋势是根本的因素,反映现象的变动趋势。

14、采用偶数项移动平均时必须进行两次移动平均。

15、用半数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如果所给时间数列为奇数项,则可把时间数列的第一项删去。

三、单项选择题

1、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是()

A、发展水平

B、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水平

D、增长速度

2、序时平均数又称作()

A、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水平

C、平均增长速度

D、静态平均数

3、现有5年各个季度的资料,用四项移动平均对其进行修匀,则修匀后的时间数列项数为()

A、12项

B、16项

C、17项

D、18项

4、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A、绝对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5、历年的物资库存额时间数列是()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动态数列

D、相对数动态数列

6、由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以()为权数

A、时期长度

B、时点长度

C、间隔长度

D、指标值项数

7、计算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发展水平

8、用移动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在确定平均的项数时()

A、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

B、不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

C、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周期性变动

D、平均的项数必须是奇数

9、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10、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A、两者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B、都可消除现象在时间上波动的影响

C、都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

11、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7.1%、3.4%、3.6%、5.3%,则定基增长速度是()

A、7.1%*3.4%*3.6%*5.3%

B、(7.1%*3.4%*3.6%*5.3%)-1 C、107.1%*103.4%*103.6%*105.3%

D、(107.1%*103.4%*103.6%*105.3%)-1

12、平均增长速度是()

A、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D、平均发展速度减100%

13、时间数列中的平均发展速度是()

A、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

B、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各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

D、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14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便能计算出()

A、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水平

C、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D、各期逐期增长量

15、半数平均法适用于()

A、呈直线趋势的现象

B、呈二次曲线趋势的现象 C、呈指数曲线趋势的现象

D、三次曲线趋势的现象

16、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a+bx中b为正值,则这条直线呈(A、下降趋势

B、上升趋势

C、不升不降

D、无法确定

17、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a+bx中b为负值,则这条直线呈(A、下降趋势

B、上升趋势

C、不升不降

D、无法确定

18、如果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致相等,则适宜配合()

A、直线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

19、累计增长量等于()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B、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 C、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差

D、逐期增长量之差 20、增长1%的绝对值是()

A、增长量与增长速度之比

B、逐期增长量与定基增长速度之比 C、增长量与发展速度之比

D、前期水平除以100

四、多项选择题))

1、各项指标值不能直接相加的时间数列有()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E、变量数列

2、时期数列的特点是()

A、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B、指标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C、指标数值通过连续登记加总取得

D、指标数值只能间断计量

E、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3、下列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A、历年银行储蓄存款余额

B、历年产值

C、各月末职工人数

D、各月商品销量

E、历年粮食库存量

4、历年国民生产总值数列是()

A、绝对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期数列

E、时点数列

5、某企业2000年总产值为50万元,2003年为100万元,则2003年的总产值比2000年()

A、增长了50万元

B、增长了100%

C、增长了50% D、翻了一番

E、翻了两番

6、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便能计算出()

A、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水平

C、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D、各期逐期增长量

E、累计增长量

7、平均发展速度是()

A、环比发展速度的动态平均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代表值

E、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的N次方根

8、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有()

A、时间长短应该一致

B、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C、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一致

D、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E、指标数值的变化幅度应该一致

9、时间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绝对数时间数列

D、相对数时间数列

E、平均数时间数列

10、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数量关系是()

A、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B、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基期一致

D、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E、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之差

11、下列社会经济现象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A、某商店各月商品库存额

B、某商店各月商品销售额

C、某企业历年内部职工调动工种人次数

D、某供销社某年各月末人数

E、某企业历年产品产量

12、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具体包括()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增长量

E、增长速度

13、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具体包括()

A、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增长量

E、平均增长速度

14、影响时间数列变化的因素有()

A、基本因素

B、偶然因素

C、主观因素 D、循环变动因素

E、季节因素

15、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

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法

C、分段平均法

D、最小平方法

E、趋势剔除法

16、在直线趋势方程y=a+bt中的参数b表示()

A、趋势值

B、趋势线的截距

C、趋势线的斜率 D、当t变动一个单位时y平均增减的数值

E、当t=0时,y的数值

知识点六:统计指数

二、是非题

1、广义指数就是各种相对数。

2、总指数就是加权指数。

3、编制综合指数的关键问题是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的选择。

4、编制平均数指数,实质上就是计算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5、如果物价上涨10%,则现在100元钱只值原来的90元了。

6、总指数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而个体指数不能这样分。

7、在我国统计实践中,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固定加权平均法。

8、总指数能说明不可相加现象总变动的情况。

9、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元素的时期是可以选择的。

10、质量指标指数是反映总体内涵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11、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测定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12、对于多因素分析要使用连锁替代法。

13、工资总额增长10%,平均工资下降5%,则职工人数应增长15%。

14、平均指标指数实际上就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15、综合指数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16、综合指数是根据全面资料计算的,平均数指数是根据非全面资料计算的。

三、单项选择题

1、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

D、调和平均数指数

2、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3、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4、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5、统计指数是一种反映现象变动的()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序时平均数

6、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0%,销售量增长20%,则副食品类商品销售总额增长(A、30%

B、32%

C、2%

D、10%

7、如果物价上升10%,则现在的1元钱()

A、只是原来的0.09元

B、与原来的1元钱等价

C、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

D、只是原来的0.91元

8、某企业2003年比2002年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A、10%

B、30%

C、100%

D、9.09%

9、某厂2003年产品单位成本比去年提高了6%,产品产量指数为96%,则该厂总成本(A、提高了1.76%

B、提高了1.9%

C、下降了4%

D、下降了6.8%

10、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是()

A、数量指数

B、质量指数

C、个体指数

D、综合指数)))

11、反映物量变动水平的指数是()

A、数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

C、个体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12、下列是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13、商品销售额的增加额为400元,由于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410元,由于价格()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10元

B、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5元

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10元

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5元

14、某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25%,利率提高20%,则利息额增加()

A、45%

B、50%

C、5%

D、12。5%

15、狭义的指数是指()

A、动态指数

B、总指数

C、定基指数

D、个体指数

16、根据个体指数和报告期总量指标计算的总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

17、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固定在()

A、基期

B、报告期

C、都可以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8、我国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方法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固定权数平均数指数

19、为了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变动程度,应计算平均工资()

A、可变构成指数

B、结构影响指数

C、固定组成指数

D、都不是 20、平均指标指数是()

A、平均数指数

B、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C、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D、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21、算术平均数指数是()

A、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B、对个体质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C、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D、对个体质量指标进行平均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2、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3、某商品基期售出50公斤,报告期售出60公斤,指数为120%,该指数为()A、数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销售量指数

E、个体指数

4、统计中通常所讲的指数()

A、是一种特殊的动态相对数

B、具有平均数的性质

C、是一种综合性的代表值

D、可用来分析现象变动的原因

E、可用来反映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5、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中的作用有()

A、比较作用

B、平衡作用

C、权数作用

D、推算作用

E、媒介作用

6、综合指数()

A、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的动态相对指标

B、分子分母分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的乘积之和

C、分子、分母有一个是假定的总量指标

D、综合反映多种现象的变动程度

E、固定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观察另一个因素的变动

7、平均数指数()

A、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B、是各个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C、其权数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

D、是我国目前编制物价指数的常用方法

E、有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之分

8、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A、综合指数

B、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平均指标指数

E、可变构成指数

9、某种产品的生产总费用2003年为50万元,比2002年多2万元,而单位产品成本2003年比2002年降低5%,则()

A、生产费用总指数为104.17%

B、生产费用指数为108.56% C、单位成本指数为95%

D、产量指数为109.65% E、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为2.63万元

10、三个地区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报告期为基期的108%,这个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数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11、平均指标指数包括()

A、固定权数算术平均数指数

B、固定构成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

E、结构影响指数 知识点七:相关与回归分析

二、是非题

1、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必须计算相关系数。

2、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一定都是随机变量。

3、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4、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一般相同,但有时也不同。

5、相关系数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

6、回归分析中计算的估计标准误就是因变量的标准差。

7、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的关系值固定的依存关系是相关关系。

8、按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9、计算相关系数时,应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10、相关系数是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11、相关与回归分析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定量分析。

1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b大于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单项选择题

1、相关关系是()

A、现象间客观存在的依存关系

B、现象间的一种非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C、现象间的一种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D、现象间存在的函数关系

2、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增加,两变量之间存在着()A、曲线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关

3、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减少,两变量之间存在着()A、曲线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关

4、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A、从0到1

B、从-1到0

C、从-1到1

D、无范围限制

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比,对变量的性质要求是不同的,回归分析中要求(A、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C、两个变量都是非随机的D、因变量是给定的,自变量是随机的

6、一般来说,当居民收入减少时,居民储蓄存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A、负相关

B、正相关

C、零相关

D曲线相关

7、配合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A、移动平均法

B、半数平均法

C、散点法

D、最小平方法

8、价格愈低,商品需求量愈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复相关

B、不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9、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

A、作定性分析

B、制作相关图

C、计算相关系数

D、计算回归系数

10、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A、散点图法

B、半数平均法

C、移动平均法

D、最小平方法

11、已知某产品产量与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5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12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A、Y=12000+38X

B、Y=50000+12000X C、Y=38000+12X

D、Y=12000+50000X

12、相关图又称()

A、散布表

B、折线图

C、散点图

D、曲线图

13、工人的出勤率与产品合格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等于0.85,可以断定两者是()

A、显著相关

B、高度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1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A、前者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后者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并用方程式表示 B、前者研究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后者研究变量间的密切程度

C、两者都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

D、两者都不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

15、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A、1

B、-1

C、+1或-1

D、大于-1,小于+1

16、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中,b表示()A、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

B、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平均增加或减少的数量 C、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减少的数量 D、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

四、多项选择题

1、相关分析()

A、分析对象是相关关系

B、分析方法是配合回归方程

C、分析方法主要是绘制相关图和计算相关系数

D、分析目的是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E、分析目的是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并配合相应的回归方程以便进行推算和预测

2、下列现象中存在相关关系的有()

A、职工家庭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支出也相应增长

B、产量大幅度增加,单位成本相应下降

C、税率一定,纳税额随销售收入增加而增加 D、商品价格一定,销售额随销量增加而增加

E、农作物收获率随着耕作深度的加深而提高

3、商品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关系是()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正相关

D、负相关

E、单相关

4、相关系数()

A、是测定两个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指标

B、是在线形相关条件下测定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

C、也能表明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

D、其数值大小决定有无必要配合回归方程

E、与回归系数密切相关

5、直线回归方程()

A、建立前提条件是现象之间具有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B、关键在于确定方程中的参数a和b C、表明两个相关变量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D、可用来根据自变量值推算因变量值,并可进行回归预测

E、回归系数b=0时,相关系数r=0

6、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元)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件/人)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Y=50-0.5X,则()

A、0.5为回归系数

B、50为回归直线的起点值

C、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0.5元

D、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下降0.5元

E、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减少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50元

7、相关关系的特点是()

A、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B、现象之间不确定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C、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不确定的D、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确定的E、现象之间不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8、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为了()

A、说明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B、通过给定自变量数值来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

C、确定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

D、用两个变量相互推算

E、用给定的因变量数值推算自变量的可能值

9、在直线回归方程中,两个变量x和y()

A、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B、一个是给定的变量,一个是随机变量 C、两个都是随机变量

D、两个都是给定的变量

E、两个是相关的变量

10、在直线回归方程中()

A、在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

C、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D、要求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E、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是给定的

11、现象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形式分为()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

E、不相关

12、配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须具备下列前提条件()

A、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B、现象间的关系是直线关系,这种直线关系可用散点图来表示

C、具备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资料,且能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D、两个变量之间不是对等关系

E、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是给定的值

13、由直线回归方程y=a+bx所推算出来的y值()

A、是一组估计值

B、是一组平均值

C、是一个等差级数 D、可能等于实际值

E、与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等于0

知识点八:抽样推断。

二、是非题

1、由于总体指标是唯一的,所以样本指标也是唯一的。

2、抽样误差是抽样法本身所固有的,但可以尽量避免。

3、有意选择样本单位所造成的误差不是抽样误差。

4、抽样调查不仅存在抽样误差,而且也存在登记误差。

5、抽样平均误差实际上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平均数的方差。

6、随机原则并不排除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

7、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使用抽样推断。

8、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小于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9、抽样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破坏了抽样的随机原则而造成的。

10、抽样极限误差可能小于、大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11、点估计是用样本的统计量直接估计和代表总体参数。

三、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A、了解现象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变化趋势

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具体的研究

C、用样本指标对总体综合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断估计

D、为计划和决策提供详细生动的资料

2、从总体中选取样本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可靠性

B、随机性

C、代表性

D、准确性和及时性

3、样本指标()

A、都是随机变量

B、都不是随机变量

C、有些是随机变量有些不是随机变量

D、既是随机变量又是非随机变量

4、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登记性误差

B、代表性误差

C、系统性误差

D、抽样误差

5、抽样误差是指()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6、抽样误差()

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既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控制

C、可以避免,但不可以控制

D、不能避免,但可以控制

7、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相比()

A、前者总是大于后者

B、前者总是小于后者

C、两者总是相等

D、不能确定大小

8、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样本()

A、也唯一

B、有无数个

C、不唯一

D、有有限个

9、抽样调查中,无法消除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

B、责任性误差

C、登记性误差

D、系统性误差

10、在重复简单随机抽样中,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1/3,则样本单位数就要扩大到(A、4倍

B、2倍

C、3倍

D、9倍

11、点估计()

A、不考虑抽样误差及可靠程度

B、考虑抽样误差及可靠程度 C、适用于推断的准确度要求高的情况

D、无需考虑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12、相对而言,用样本指标去推断相应的全及指标,点估计的可靠性比区间估计的(A、高

B、低

C、基本相同

D、时高时低

13、区间估计的置信度是指()

A、概率度

B、概率保证程度))C、抽样允许误差的大小

D、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

1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抽样所需的样本单位数比不重复抽样()

A、多

B、少

C、相等

D、难以判断

四、多项选择题

1、从一个全及总体中抽取一系列样本,则()

A、样本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 B、样本指标是样本变量的函数

C、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

D、样本指标也是随机变量

E、样本指标随着样本的不同而不同

2、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

A、重复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等距抽样

D、不重复抽样

E、整群抽样

3、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中都存在的误差是()

A、系统性

B、登记性误差

C、责任心误差

D、技术性误差

E、代表性误差

4、在总体100个单位中,抽取40个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样本个数40个

B、样本容量40个

C、是一个大样本

D、是一个小样本

E、一个样本有40个单位

5、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要素是()

A、点估计量

B、置信区间

C、置信度

D、概率

E、抽样平均误差

6、影响抽样单位数的因素有()

A、被调查标志的变异程度

B、允许误差

C、概率度

D、抽样方法

E、抽样的组织方式

7、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纯随机抽样

D、等距抽样

E、类型抽样

8、抽样推断中缩小抽样误差的方法有()

A、缩小总体方差

B、适当增加抽样数目 C、最大限度地增加抽样数目

D、改进抽样组织方式 E、改重复抽样为不重复抽样

9、适合采用抽样推断的有()

A、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的质量检验 B、某城市居民生活费支出情况 C、具有破坏性与消耗性的产品质量检验 D、对全面调查资料进行评价与修正 E、食品质量的调查

下载依法行政试题库---答案填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依法行政试题库---答案填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依法行政考试答案

    依法行政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 1. (D)是指政府权力要依法取得。 A 程序法定B行为法定C责任法定D职权法定 2. (A)是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 A权责统一B依法决策C依法履责 D严格执法......

    依法行政试题(答案)

    依法行政知识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 1. 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 ) A. 城市市区土地 B. 农村宅基地 C. 城市郊区土地 D. 自留地和自留山 2. 在土地承......

    《法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专科起点升本科) 《法学概论》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小题)1.法律是一种( )。 A、道德规范 B、社会规范 C、强制性规范D、任意性规范 2.法制是指( )。 A、依法办事......

    《经济法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专科《经济法》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经济法律事实中,客观上发生和存在的、与经济法主体主观意志和自觉行为无关的,但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是( B ) A......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库及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库 一、判断(每题一分) 1、 一部机器可以只含有一个 机构,也可以由数个机构组成。 ??( √ ) 2、 机器的传动部分是完成机器预定的动作,通常处于整个传动的终......

    法律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A)有机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C.依法治党、依法......

    微生物学 试题库(附答案)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0001 通 常 链 霉 菌 可 通 过 以 下 方 式 进 行 繁 殖 A. 出 芽 繁 殖 B. 分 生 孢 子 C. 孢 囊 孢 子 D. 芽 孢 子 答 :( ) 10002......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库及答案

    - 《机械设计基础》试题 1 机构与机器的共同特点为 。○(1)人为的实体组合。(2)各相关实体之间具有相对确定的运动。 2 机构与机器的不同点是 。○(1)机器:有能量的转化?(2)机构:没有......